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專業(yè)18篇)

字號:

    編寫教案應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師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模板,供教師們參考和使用。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一
    跳繩是一種有趣的體育運動,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跳繩》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由于設備簡單,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很容易展開,通過跳繩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jié)、韌帶、和內臟機能的發(fā)展,對于發(fā)展彈跳力、靈敏、協(xié)調性、具有顯著作用。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為核心,通過跳繩進行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參與競爭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鍛煉,為終生體育打下基礎。
    1、認知目標:在跳繩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懂得一根繩能有多種玩法,學會在活動中思考,在玩中鍛煉,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一繩多玩的方法,發(fā)展學生的腿部力量,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創(chuàng)造的練習,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合作比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積極進取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體育鍛煉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在學習中充分展現(xiàn)自我,得到成功的喜悅。
    跳繩組合游戲:接力跑。
    運動參與群體意識團結協(xié)作自我創(chuàng)新。
    讓學生掌握多種跳繩的技巧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控繩能力動作協(xié)調連貫創(chuàng)新。
    本課我圍繞教學目標,結合體育課的特點,主要采用“多元互動,主題探究的模式”,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老師的輔導作用,采用示范法、講解法、游戲競賽法、激勵法、評價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提供內容,學生自己練習,難度、伙伴、方法可以自己選擇,為學生搭建一個快樂的體育課堂,讓學生享受跳繩所帶來的樂趣。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宣布本節(jié)課所教授的內容(前幾課我們學過跳繩最基本的動作,今天我來學習一下把簡單的跳繩動作組合到一塊,大家有信心嗎?)。
    3、安排見習生。
    1、課課練(稍息、立正、向前看齊、向前看、原地踏步、立定、散開。)。
    2、在歌曲《彩虹的微笑》中,進行自編的繩操內容為:伸展運動——下蹲運動——腹背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全身運動充分熱身,為后面的活動做好準備。
    3、復習跳繩動作(稍含胸、大臂夾住、腳尖著地、),做兩組不拿繩子的動作,接下來拿著繩子在老師口令的帶領下可以加大難度練習。
    1、講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繩子的簡單組合。
    (1)首先教師完整的示范。
    (2)先教學生上肢的搖繩動作,雙手拿繩在身體的左右兩側各搖繩一次。
    (3)再學腳的動作,雙臂在體前交叉的同時,手腕用力往后搖繩,雙腳跳過繩子。
    (4)學生原地自己練習兩三分鐘,感覺一下動作的要領。
    (5)在教師口令的帶領下完整的練習左—右—跳。
    (6)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先把這個組合練習熟練,然后在這個組合的基礎上加上其他動作,創(chuàng)編4個八拍的繩操,教師巡回指導,輔導學生完成動作,給予鼓勵。
    (7)每組輪流展示,評比出難度最大的,質量最高的,最優(yōu)秀的小組(動作熟練、連貫、創(chuàng)新)。
    2、游戲:接力跑。
    四隊在每組組長的帶領下先討論一下用繩子組合成什么樣的圖形,每組的第一個人拿著繩子跑到指定的位置放在地上,回來拍下一個同學的手,依次進行,最后擺成一個圖形,看哪組速度快,圖形還新穎。
    1、《愛我中華》這首歌曲作為放松音樂,進行放松動作的練習,從而達到恢復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
    2、小結:同學們喜歡跳繩嗎?老師也很喜歡跳繩,這一根小小的跳繩,不僅鍛煉的我們的身體,還讓我們享受到了與同伴一起運動游戲的快樂,它不光可以在課堂上跳,還可以在今后的課余時間里進行,老師更希望同學們在享受跳繩運動快樂的同時,能開動腦筋,發(fā)明學會更多有趣的跳法,讓我們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吧!
    3、師生再見。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二
    教學目的:
    1.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2.會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逐步養(yǎng)成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
    難點:逐步養(yǎng)成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嗎?知道跳繩有什么好處嗎?老師也喜歡跳繩,跳繩是一項鍛煉身體的運動,也是小朋友們課間活動的娛樂方式之一。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粡埜K照片。(課件出示)。
    師:大家看他們跳得多開心哪!仔細觀察這幅圖,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計算“8”的加減法。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F(xiàn)在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人?你會列式計算嗎?自己試一試。
    學生嘗試自己解答。
    師:我看許多同學都寫好了。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師:剛才同學們說出圖中的不少信息,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討論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學生動手操作,擺花片,填寫表格;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說一說。
    師:誰能說說“3+5”還可以表示什么?
    4、鞏固練習。
    教材第39頁“試一試”
    根據學生情況適當教學9的加減法。
    板書設計:
    跳繩(8、9的加減法)。
    8012345678。
    876543210。
    90123456789。
    9876543210。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三
    1、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2、通過操作,體會10的加法和減法的意義。
    3、通過整理算式,發(fā)現(xiàn)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初步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快速湊10,掌握10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掌握10的加減法,并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具)準備教材主題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設計意圖。
    一、課前準備。
    二、創(chuàng)設情景。
    三、自主探究新知。
    積極搶答,說出得數。
    各自說說自己的分法。
    生1:9個一堆,1個一堆。
    生2:8個一堆,2個一堆。
    1、動手擺一擺,匯報相應算式。
    2、交流算式。
    3、跟老師一起整理算式。
    4、討論,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5、匯報結果,齊讀規(guī)律。
    復習9的組成,出示9以內的口算卡片,讓學生說得數。
    過渡:大家的分法真多!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用這種觀察方法來學習10的加減法。
    1、讓學生用學具代替10個蘋果,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指名說出相應的算式。
    2、全班交流所有的算式。
    3、引導學生整理這些算式。
    4、討論:這些算式有什么規(guī)律?如果沒有圖,怎么想它們的得數?
    5、組織學生匯報。
    復習舊知。
    創(chuàng)設情景,了解10的組成,為探索10的加減法作準備。
    四、練一練。
    五、數學游戲。
    1、踴躍匯報。
    2、獨立完成,在小組內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3、討論完成第3題。
    4、根據算式說對應的意思,如:河里有10條魚,小貓吃了8條魚,還有幾條魚?
    10-8-=2。
    完成填空。
    同桌合作,做手指游戲。
    1、第1題:指名說一說。
    2、第2題:讓學生以比賽的形式完成。
    3、第3題。
    讓學生說說題意,再列出算式。
    如果機靈狗再網上爬呢?
    4、出示第4題情景圖,讓學生根據每個算式說說相應的意思,并完成填空。
    提示:最后一個算式表示小貓一條魚都沒有釣到。
    通過練習鞏固10的加減法。
    進一步鞏固10的組成。
    作業(yè)設計:
    板書設計:10的加減法。
    9+1=1010-1=9。
    1+9=1010-9=1。
    8+2=1010-2=8。
    2+8=1010-8=2。
    備注: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四
    今天早上,第二節(jié)課的時候有一個小男孩跑進我們班,小男孩說:“今天下午參加三跳比賽”,我一聽心里好激動呀!
    到了中午,我還在盼望著這件事情,心想,快點到下午呀,睡覺鈴打響了,我高興得都睡不著覺了,終于到了下午,薛老師讓我們每人拿了一本課外書,到了操場,我的心里很激動我想,一定要為一四班爭光,上場的時候,我的心都砰砰跳了,果然,我拿了一年級女子前晚花的第一名,不能驕傲,明天計數跳也要拿名次。加油呀!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五
    教學目標:
    在音樂實踐中,準確有感情地演唱《跳繩》,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姿勢,能在《跳繩》的間奏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學重點: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跳繩》。
    教學難點:
    加入打擊樂伴奏。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
    3、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表演《跳繩》。
    (1)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編創(chuàng)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表演《跳繩》。
    (1)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镲伴奏。
    5、編創(chuàng)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編創(chuàng)與活動――鑼鼓镲的創(chuàng)編。
    三、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六
    游戲宮愉快的夏令營教學目標一、了解學生對本學期欣賞曲的熟悉程度。二、了解學生對×-、×、×節(jié)奏的掌握及運用。三、測試學生在本學期熟記并背唱其中兩首歌曲。四、測試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創(chuàng)編伴奏及伴奏的能力。教學內容第一項內容:插旗子1.教師可指導學生自己觀察幾面旗子上寫的歌(樂)曲的名稱,回憶并試著唱出歌(樂)曲的片斷或主題。2.聽教師播放歌(樂)曲,學生在自己課本的小旗子上寫出順序或涂上顏色。注意學生所涂的顏色要與帶有曲名的旗子相一致。3.教師出示答案,學生互相查對,給予成績評定。第二項內容:拾貝殼1.教師先讓學生分小組編創(chuàng)節(jié)奏,并要求編創(chuàng)的節(jié)奏有結束感。2.學生自由練習。3.每個學生都自編一條節(jié)奏,力爭與其他人不同,采用一人編創(chuàng),小組同學齊模仿的`形式進行。4.小組評定每個人編創(chuàng)的節(jié)奏,找出優(yōu)點與不足。第三項內容:放風箏1.教師可帶領學生復習風箏上的七首歌曲,方式也可以有學生建議。2.分小組開展背唱歌曲的活動,每人選擇兩首歌,背唱給小組同學聽,由小組同學評定。評定可分:完整、比較完整、不完整三個等級。第四項內容:選一選、打一打1.分小組進行。先分別唱一唱三首歌。2.討論用哪幾件樂器為其中一首歌曲伴奏。用什么樣的伴奏型比較合適?可以按同學選定的方式試一試,確定一組伴奏方式,由小組同學選唱其中一首歌曲,兩三名同學伴奏。3.以小組的方式集體參加測試,看哪一組,演唱與伴奏協(xié)調一致,效果好。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協(xié)作精神。教學建議一、本課可用兩課時完成。二、教師可事先選擇安排錄音順序,進行第一項內容的測試。三、教師改變學習方式和測試方式,可采用多方評價的方式開展,生評生、生評師、師評生使教學活動充滿生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材分析本學期單元測試可安排兩課時完成。測試共有四項內容。均以趣味化的游戲方式呈現(xiàn)。旨在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第一項內容:插旗子是一個聽辨歌(樂)曲的練習。山谷里有若干面彩色小旗,旗面上分別寫著《小燕子》、《牧童到哪里去了》、《鐵匠波爾卡》、《杜鵑圓舞曲》、《鴨子拌嘴》、《大象》、《大海搖籃》、《快樂的嗦》、《我的小雞》等本學期聆聽過的歌(樂)曲名稱。聽老師播放音樂,選擇旗子按順序“插”到山頭上去。第二項內容:拾貝殼是一個節(jié)奏聽辨、編創(chuàng)練習。沙灘上有幾種貝殼,貝殼上面分別有×-、×、×等節(jié)奏。聽教師或同學拍擊節(jié)奏,分別選擇貝殼排列起來。第三項內容:放風箏放風箏的同學每人唱了一首歌,請你從中選擇一首,并完整、準確地唱出來,并指明演唱此歌的放風箏同學,如果指證有誤,就再為大家演唱一首歌。第四項內容:選一選,打一打在課本上出現(xiàn)了三首歌曲的小圖,有《布谷》、《小雨沙沙》、《草原就是我的家》,請同學們自選一首歌曲,分小組討論,自選花叢中的打擊樂器邊唱邊為歌曲伴奏。這四項測試內容以夏令營的形式出現(xiàn)。旨在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于趣味性游戲之中,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突出背唱、背奏歌曲及樂曲主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測試時,可采用小組方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互評,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業(yè)測試,使同學之間獲得更多的交流。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七
    教學目的:
    1.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2.會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逐步養(yǎng)成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
    難點:逐步養(yǎng)成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嗎?知道跳繩有什么好處嗎?老師也喜歡跳繩,跳繩是一項鍛煉身體的運動,也是小朋友們課間活動的娛樂方式之一。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粡埜K照片。(課件出示)。
    師:大家看他們跳得多開心哪!仔細觀察這幅圖,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計算8的加減法。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F(xiàn)在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人?你會列式計算嗎?自己試一試。
    學生嘗試自己解答。
    師:我看許多同學都寫好了。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師:剛才同學們說出圖中的不少信息,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討論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學生動手操作,擺花片,填寫表格;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說一說。
    師:誰能說說3+5還可以表示什么?
    4、鞏固練習。
    教材第39頁試一試。
    根據學生情況適當教學9的加減法。
    板書設計:
    跳繩(8、9的加減法)。
    8012345678。
    876543210。
    90123456789。
    9876543210。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數學課,用跳繩比賽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出學習內容,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試一試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新知,勇敢地試,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意識以及學習的能力。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八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向前甩繩,雙腳并攏向上跳得跳繩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不怕失敗,不斷努力的堅韌精神。
    3、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4、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
    2、每位學生1根跳繩。
    3、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繩操。
    頭部運動,腿部運動等。
    2、基本活動。
    (1)引導學生自由探索跳繩的方法。
    教師:跳繩有許多種玩法,現(xiàn)在我們用手中的跳繩玩一玩。
    (2)學生分散玩跳繩。
    (3)讓學生集中,重點講解雙腳并攏向上跳的跳繩方法。
    教師:請幾名學生示范一下他跳繩的方法。教師小結并作動作示范:雙手搖繩向前甩,雙腳并攏跳過繩。
    (4)學生雙腳并攏向上跳得方法練習跳繩。
    3、比賽:"跳繩大擂臺"。
    (1)玩法:全體學生圍成一個圈,按小組為單位進入圈內比賽跳繩。在一分鐘之內,跳繩次數最多者為勝。小組賽結束后,每組獲勝的學生在進行一次比賽,選出前三名。
    (2)教師鼓勵沒有取得名次的學生不要氣餒,繼續(xù)練習,一定能夠越跳越棒的。
    4、放松活動。學生兩兩結伴,將繩子拉成平行線當"小船",學生坐在小床上,以"在河里洗腳"等情節(jié)拍一拍,揉一揉,放松腿部肌肉。
    小百科:跳繩,是一人或眾人在一根環(huán)擺的繩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運動游戲。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能力目標:發(fā)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遷移的能力,以及小組互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主題圖(小東、小紅和小亮在跳繩),并配上解說:今天,小東、小紅和小亮利用課間操的時間進行了一場跳繩比賽,老師把比賽結果制作成了一張統(tǒng)計表,請大家看看,說說你從統(tǒng)計表中得到了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看表,并匯報:小東跳了62下,小紅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二)、探索新知,從問題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據數學情景和信息,提出相關問題。
    在小組中說說,從統(tǒng)計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匯報:小東比小紅多跳幾下?小亮比小紅多跳幾下?
    小紅比小東少跳幾下?小紅比小亮少跳幾下?
    或者提出小東和小紅共跳了幾下?小亮和小紅共跳了幾下?小東和小亮共跳了幾下?
    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解決。
    請學生說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48=70–48=70–62=。
    62+48=48+70=62+70=。
    2、探索算法。
    先請學生估計以下62–48=,可能等于幾,再請學生通過具體計算,進行驗證。
    如果有困難可以在小組中交流,互相幫助。
    匯報小組意見(允許學生使用各種算法)。
    (1)、我想62–40=22,22–8=14,我會計算兩位數減整十數,所以先把48看成40,減完40,還少減了8,所以再減去8等14。
    (2)、我想62–50=12,12+2=14,把48看成50,減完50,還多減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夠減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8=4,十位上的數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10–40=10,再把10+4=14。
    用的是“不夠向十位借一”的方法。
    (4)、用豎式計算。.
    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正確即可。
    3、比較幾種算法的簡便性。
    請學生說說以上幾種算法,哪一種更為簡便,而且不容易出錯。
    教師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老師認為“不夠向十位借一”的計算方法比簡便,而且不容易出錯。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選擇自己所接受的方法。
    (三)、實際應用。
    1、完成70–48=70–62=。
    集體反饋時,說說自己的算法。
    2、教科書第62頁的“想一想”。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時,說說自己的算法。
    3、教科書第63頁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時,小組之間互相檢查,并說說自己所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如:沒有借一,數位沒對齊等。
    4、教科書第63頁的第2題。
    列式解答,最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5、教科書第63頁的第3題。
    明確題意,學生獨立完成,其中“()+40”的答案不。可以讓學生進行猜測,“()”可能是0,也可能是4,如果“()”是其他數,它就無家可歸了。
    (四)、總結。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十
    星期天,我在姥姥家的院子里種了幾株月季花,我經常給它們澆水、松土。月季花長得很可愛。我一有空就去觀賞。
    月季的莖又細又長,綠色的莖上長著許多暗紅色的小刺。月季花的葉子是深綠色的,奇怪的是,葉子四周帶著軟刺,就像一個小齒輪。經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些葉子除了枝端的一片,其余都是對生的,它們就像是一對對可愛的孿生姊妹。
    一陣風吹來,月季花散發(fā)出陣陣清香。我一聞,覺得沁人心脾。
    月季華,季季開花,真是不知疲倦!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十一
    一年級要舉辦跳繩比賽,我想參加。
    下午學完二胡,回家拿繩子,和媽媽一起去體育場練跳繩。
    我拼命想跳一個,然后跳兩個。我想連續(xù)跳三次,但最多只能跳兩次。我有點沮喪。我對媽媽說:“為什么我只能跳兩次?”媽媽說:“你一直跳就行了!”我對自己說:“好!加油!”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十二
    這學期我們每天都有活動課,活動課上老師總讓我們跳繩。剛開始,我不會跳繩,于是我放棄了跳繩。
    有一次,高老師見我不會跳,就手把手地給我教,還不斷地鼓勵我。久而久之,我不但學會了跳繩,而且還會花樣跳繩呢:正跳、倒跳、單腿跳……老師,謝謝您教會了我怎樣跳繩。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十三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吃了晚飯,高高興興的拿起繩子蹦蹦跳跳的下樓跳繩。
    精彩的一幕開始了,我和媽媽互不相讓,計時一分鐘能跳多少個。開始,我精神百倍,一分鐘跳了一百多個,跳著跳著我像泄了氣的皮球使不上勁。媽媽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說:“今天的運動會到此結束?!币驗檫@時的我已筋疲力盡了。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十四
    一年級要舉行跳繩比賽了,我也想去參加。
    下午我學完了二胡就回家拿繩和媽媽一起去體育場練跳繩了。
    我拼命地練先跳了一個,再跳了二個,我想接連跳三個,可是我最多還是只能跳二個,我有一點灰心了。我對媽媽說:“我為什么跳來跳去只能跳二個呀?”媽媽說:“你只要堅持不懈地跳下去,一定能行的!”我對自己說:“好!加油!”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十五
    有一天,學校舉辦跳繩比賽,我們玩得很開心。玩完后,我們很緊張,繩子開始往下掉。我們一個一個跳下去。其中一個學生跳不起來,繩子掉到了他的腳上。在老師的幫助下,他跳了過去,學生們給他熱烈的掌聲。
    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今天爸爸媽媽教我跳繩,但是我學不會。
    爸爸媽媽對我說:“你看我哥跳繩多好。”我一勞永逸地練習跳繩,但還是跳不好。哥哥看到了,就教我怎么跳。哥哥說:“跳繩就像兩只小手劃船?!蔽視凑瘴腋绺缃涛业姆绞骄毩暋=K于找到感覺了。我可以慢慢跳。我很開心。
    我知道要做好需要更多的練習。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十六
    今天我和馬浩桐參加一帶一跳繩,我們30秒跳了63個。
    回到座位我想我們得不上獎了,過了一會老師來讓我們去領獎,他還將我的'名字叫成了景峻琦,我們非常興奮,通過刻苦的訓練,我們終于領到了一個學校的獎,為班級爭得了榮譽!我還要加油,明年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十七
    昨天下午,我們學校舉行跳繩比賽,比賽的順序是按班級來的,由高年級的同學給我們數個數。我只跳了140個,跳得不好,但我比賽的時候已經盡力了。因為我太貪玩了,平時練的不夠多。
    近段時間以來數學和語文考試也考得不好,是因為上課沒有專心聽,晚上回家后沒有立即做作業(yè),做作業(yè)的時候粗心,以后我要改正這些缺點,要發(fā)奮努力,爭取好成績。請老師和同學監(jiān)督和幫助我。
    跳繩教案小學一年級篇十八
    師:我們在二年級時學過了除數是一位,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簡單口算.下面我們共同練習一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30÷320÷236÷3。
    60÷3600÷684÷4。
    80÷248÷4900÷3。
    360÷3240÷2440÷4。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36÷3的口算過程.(30÷3=10,6÷3=2,10+2=12)。
    2.填空.(投影出示)讀題、口答.
    (1)2是由()個1組成的.
    (2)40是由()個10組成的.
    (3)42是由()個10和()個1組成的.
    (4)420是由()個100和()個10組成的.
    (二)學習新課。
    一位數除兩位數。
    例1:口算42÷3.(板書)。
    指名讀算式:(42除以3)(3除42)。
    提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4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師:請同學拿出自己的學具.(小棒4捆又2根)想一想,自己動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怎樣分,也可以兩個同學商量一下.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老師逐行巡視,個別指導,做到心中有數,一會兒請同學到投影儀給大家擺.
    實際操作的同學回答:把3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得到1整捆.剩下的1捆平均分成3份,不能得到整捆.(怎么辦呢?)要把這1整捆拆開和2根合在一起,(是12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到4根.
    師:請發(fā)表不同意見,可以請不同分法的同學,也到投影儀上給大家演示.
    同學們根據不同的分法,進行爭論,各抒己見,最后統(tǒng)一到第一種為最佳分法.
    師:哪位同學能把這種分法簡單地用語言概括一下?
    (把42根分兩次,先分30根,再分12根)。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口算42÷3,想一想,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
    請同學回答,老師寫在黑板上:
    42÷3=14想:30÷3=10。
    12÷3=4。
    10+4=14。
    (三)鞏固反饋。
    做一做:(投影出示)。
    32÷2=48÷3=60÷5=。
    學生獨立完成,(給幾個小黑板或投影膠片,訂正時用)老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口算過程,再說得數.
    32÷2=1648÷3=1660÷5=12。
    請檢查一下口算是否正確,用什么方法?
    (可以用乘法進行驗算)。
    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
    例2:口算:420÷3=。
    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做這道題,怎樣想?可以和例1(42÷3)聯(lián)系起來思考.(被除數420,也就是42個十,除以3,商是14個十,也就是140)。
    (板書:例2:口算420÷3=140)。
    想:420是42個十。
    42÷3=14。
    14個十是140。
    做一做:
    450÷3=150560÷4=140900÷6=150。
    說出口算過程,再說結果.
    鞏固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說一說口算過程.
    38÷2=1975÷5=1554÷3=18。
    380÷2=190750÷5=150540÷3=180。
    2.投影出示,課本練習八,第2題.
    請同學在書上填寫,然后集體訂正.
    3.口算搶答:
    口算卡片發(fā)給學生(小老師),由小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可以搶答(不必舉手,得到允許).
    81÷3840÷7780÷338÷296÷8。
    68÷465÷564÷487÷3650÷5。
    640÷4920÷296÷470÷5960÷4。
    4.讀題、列式、口答.(投影出示)。
    (1)被除數是84,除數是6,商是多少?
    84÷6=14。
    (2)7除910等于多少?
    910÷7=130。
    (3)把7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75÷5=15。
    (4)810里面有幾個3?
    810÷3=270。
    (5)一個數的4倍是520,這個數是多少?
    520÷4=130。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這些口算內容,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同時又可以為后面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打下基礎.加強這部分口算練習,有利于提高計算能力.
    作業(yè):看書第36頁.練習八第4,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