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教學資源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新性,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實踐機會。制定一份好的教案需要注意一些要點。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確保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還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此外,教案的編寫要簡明扼要,使用清晰明了的語言和布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對教師們的備課有所啟發(fā)。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一
第一課春意教學目標1.“春天”、“春雨”、“小鳥”都向人們“致春天”的來臨,本課匯編了一組描繪春意的音樂作品。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染下,進一步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2.聆聽《春水》,感受擬人化的“春水”活潑、頑皮的形象。聆聽《致春天》,感受樂曲對春天的描繪,尤其是第一與第三樂段,相同的曲調,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不同的情緒。讓我們在聆聽過程中體驗音樂豐富的表現(xiàn)力。3.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運用不同的節(jié)拍、節(jié)奏表達對春天的贊美。在學唱過程中學習切分節(jié)奏及樂句的重復、變化(相似)重復的創(chuàng)作手法。教學內容聆聽《致春天》教學基本要求1.介紹作曲家的國籍及作品的背景為導入。(1)設問:“挪威”地處歐洲的哪里?那里的氣候條件如何?(2)講解:春天對地處北歐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熱情地譜寫了這首鋼琴抒情小品。2.視聽《致春天》。(1)設問:你能根據(jù)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區(qū)分作品的段落嗎?(2)教師可適時指導,如聽第一段的主題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現(xiàn)主題的片段。還可幫助學生聽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區(qū)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學生聽賞中的困難,幫助他們聽辨三段體的不同情緒的音樂表現(xiàn)。3.復聽《致春天》。要求學生在座位上用臉部的表情或微小動作,表達出三段音樂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情緒變化。4.完成教材中的書面作業(yè)。(1)畫出第三部分的圖形譜,說明第一與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緒不同。如用同樣的線條,可以用線條的粗細表達其熱烈的情景。還可以根據(jù)想像在圖形譜上添加其他的圖畫等。(2)完成方格框內的選擇--曲調高、低與情緒的平靜、期待、熱烈。以上兩個書面作業(yè),因為是在學生通過二次欣賞作品的基礎上獨立完成或學生間的相互討論完成,切忌教師包辦代替,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與聯(lián)想。5.三度(欣賞)創(chuàng)作。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動作即興表演對春天來臨時人們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發(fā)展變化過程能表達出來。不求動作和舞姿的優(yōu)美,主要是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參與及他們對春天的向往的心情。聆聽《春水》教學基本要求1.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導入。設問:春水從何處來?冬去春來,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樣活動,他們去向哪里?請聽音樂。2.欣賞童聲合唱《春水》。設問:(1)歌曲創(chuàng)設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合唱有幾個聲部?表現(xiàn)出怎樣的情緒?(3)春水像不像活潑、頑皮的孩子?3.再聽《春水》,邊聽邊跟著歌聲朗讀歌詞,并在教材的歌詞上劃上小節(jié)線(如一次不成,可多聽幾遍)。4.兒歌與打擊樂。(1)按教材上標出的節(jié)奏,練習徒手拍擊。(2)可以兩人一組練習,即一人朗讀一人拍擊。也可以小組與小組練習,最佳方案是個人邊朗讀邊拍擊。(3)注意速度能與歌曲一樣。5.徒手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錄音,準確地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標出的節(jié)奏譜)。6.分組討論,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樂器按徒手打擊的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7.各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組與音樂配合得最默契。8.拓展與研究。設問:(1)能否設計其他形式表演,并說說意圖。如配樂作畫;小品表演;歌曲伴舞……(2)重新設計節(jié)奏譜,并說說設計的思路與意圖。9.研究成果表演。教師要積極表揚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表演,表揚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表演《小鳥小鳥》教學基本要求1.生態(tài)環(huán)保導入。設問:(1)哪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加以保護。(2)你能說出描繪春天的成語嗎?(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2.聆聽范唱《小鳥小鳥》。設問:(1)歌曲是幾拍子?說出該拍號的含義?(復習6/8拍號,該拍號在第9冊第1課講過)(2)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描繪了怎樣的情景?3.學唱曲調。(1)教師范唱曲調。設問:曲調每一樂句有什么規(guī)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規(guī)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2)先學第一部分(第一樂段)。a.教師范唱。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相似的地方?b.在教師指導下用6/8拍指揮圖式,跟著教師的指揮放慢速度視唱第一樂句(2小節(jié))。c.學生自學第一樂段的其他三個樂句(每句2小節(jié))。d.按教材要求,畫出該三個樂句的圖形譜,找出相同與相似的部分。e.按曲調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調。(3)學唱合唱部分(第二樂段)曲調。a.教師分別范唱兩個聲部的曲調。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不同的地方?b.在教師指導下,二個聲部先學唱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2小節(jié))。注意第一聲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聲部的四度音準。有困難的班級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加唱一條輔助練習:c.分聲部自學各自的聲部。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d.合唱合成。要求學生能相互傾聽對方的聲部,做到和諧。4.學唱歌曲(1)完整地唱全曲曲調,要表達出歡悅、活潑的情緒。(2)用“l(fā)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諧;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達喜悅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斷絲連”狀,以表達歡樂的情緒。(3)填入歌詞要唱得更有感情。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讓學生發(fā)表表演歌曲的處理意見,如:演唱形式;編配打擊樂;伴舞;小品表演……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表演。表達對春天的贊美。表演《春雨蒙蒙地下》教學基本要求1.氣象知識導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種天氣的現(xiàn)象,天氣不可能是永遠“春光明媚”的日子!設問:(1)還有哪一種天氣現(xiàn)象?(2)人們是怎樣來形容春雨的?(3)春雨給大地帶來了什么生機?2.欣賞歌曲范唱。設問:(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擬聲?你能模仿唱一下嗎?3.在教師指導下,練習模擬的下雨聲“刷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8小節(jié)(包括間奏)要求二聲部。(2)結尾處的5小節(jié)(注意力度的變化)要求。4.師生接唱。教師唱歌曲的歌詞部分,學生接唱雨聲“刷刷刷刷”部分。5.學唱曲調,學習切分音。(1)教師范唱曲調。(2)講解切分節(jié)奏及切分音唱法。(3)在教師指導下學唱開始的9小節(jié)曲調(學生用2/4拍指揮圖式劃拍,弄清強弱拍及后半拍節(jié)奏)。(4)學生自學第17小節(jié)以后的曲調:先弄清節(jié)奏,再學唱曲調,教師有重點地指導有讀譜困難的學生。(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發(fā)對春天的贊美,唱好全曲。6.學唱歌曲,表演歌曲。(1)在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后,填入歌詞歌唱。(2)歌詞詞義討論。設問:第一段歌詞的含義是什么?第二段歌詞:“這是生命在歌唱,這是種子在發(fā)芽”,談談你是怎樣理解的?(借景抒情)(3)在理解詞、曲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配上打擊樂,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較合適?使歌曲的表現(xiàn)更有聲、有景、有情。音樂知識:切分音1.正常的強弱節(jié)奏:2.改變了強弱關系,產生了切分音:改寫成節(jié)奏,并唱一唱:教學建議本課內容擬用二或三課時完成。一、二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小鳥小鳥》、《致春天》。第二課時:《春雨蒙蒙地下》、《春水》。二、三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小鳥小鳥》、《致春天》。第二課時:《春雨蒙蒙地下》。第三課時:《春水》。教材分析1.鋼琴曲《致春天》春天,象征著美麗;春天,象征著生命。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萬物蘇醒,生機勃發(fā)。春天,她又是許多著名的詩篇、繪畫和樂章中贊美的對象?!吨麓禾臁愤@首鋼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譜寫的春天的頌歌。挪威地處北半球的高緯度,冬季漫長而黑暗,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人們熱忱地企盼春天的降臨。一旦大地回春,人們的心情將是何等的欣喜和珍愛啊!鋼琴曲《致春天》正描繪了春天降臨大地的情景,表達了人們喜悅激動的心情。樂曲為單三段體結構。由主三和弦構成,在明朗的高音區(qū)奏出的兩小節(jié)前奏,向人們傳達了春天到來的信息。在這高音區(qū)清亮的和弦伴奏下,左手奏出了a段柔美、質樸、富有北歐風格的旋律,平靜而深情。中段(b)出現(xiàn)了一個深沉而富有動力性的音調。它在低音聲部的低八度音的配合下,由中音區(qū)不斷向上推進,有如春天來臨的腳步聲,一刻也不停息。同時也表現(xiàn)了人們期盼春天降臨的殷切心情。此時,高音聲部以八度奏出強而有力的長音,中、低音聲部則以四分音符的和弦為之伴奏。隨著旋律不斷上移,情緒益顯激動,仿佛人們在向春天發(fā)出呼喚。在小節(jié)之間的短暫間奏后,a段柔美的旋律再次出現(xiàn)。但音區(qū)移高,并且八度演奏,加上流麗、晶瑩的分解和弦音型伴奏,顯得格外絢麗多彩,人們的情緒也更為歡暢熱烈。尾聲是一連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好似花蕾初綻,色彩繽紛,引起了人們對美好春天的多少無窮遐想。2.童聲合唱《春水》春天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愉,孩子們又使春天顯得更有生氣。歌曲《春水》的歌詞,以生動的語言,擬人的手法,描繪了春水潺潺,在田野上奔流的情景。而正是借助“春水”的比喻,表現(xiàn)了孩子們活潑、頑皮的形象以及他們歡欣喜悅的心情,同時也折射出農村孩子關心農事、熱愛勞動的樸實品質。歌曲的旋律輕快活躍,節(jié)奏張弛相間??坍嫵龊⒆觽兲煺鏍€漫的性格。歌曲展現(xiàn)了真摯的童心,散發(fā)出濃濃的童趣。歌曲為多聲部合唱曲,采用多樂句式的一段體結構。歌曲開始時,旋律比較從容、平穩(wěn),由主調手法(在多聲部中只有一個主要旋律)構成的三聲部唱出了“春水彎彎地流成了小溪,你看它流呀流呀,多么愉快!”隨即運用模仿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二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jié)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覺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三.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重難點:
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表演《法國號》。
1.用模唱法學習歌曲產《法國號》。
2.演唱時聲音干凈而富有彈性?!拔税桶汀钡谝粋€字“嗡”要唱得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得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xiàn)這首歌。
3.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擊桌面為弱。
4.學生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二.聆聽《號手與鼓手》。
1.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舉手表示。
2.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3.分組表演。
三.表演《布娃娃彈琴》。
1.用聽唱法學習《布娃娃彈琴》。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聽教師范唱,學生們跟著老師的歌聲擊拍。
3.4小節(jié)一句跟著老師的琴聲學唱歌曲。歌中兩處“321與232”一字多音要唱準確,“叮叮咚”要唱得輕快。
4.注意學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yōu)美抒情的效果。
5.可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jié)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四.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音樂中的洋娃娃怎樣跳舞,請你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3.復吸樂曲,一部分同學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jié)拍。一部分學生可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五.聆聽《星光圓舞曲》。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
2.說出樂器的名稱,邊聽音樂邊用手指敲擊節(jié)拍。
3.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編創(chuàng)與活動。
1.音的長短是本課的知識點。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感覺理解音的長短。
2.用比較的方法說也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3.用打擊樂敲擊,就出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4.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畫出長短線條。
七.編創(chuàng)與活動: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個聽辨強弱的游戲。
活動方法:
1.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鼓,學生走和跳,鼓聲強跳,鼓聲弱走。
2.教師擊鼓的速度可慢些,強弱要分明,教師可四音為一組,如強xxxx弱xxxx便于學生反映在動作上。
3.還可以讓學生隨教師的擊鼓聲轉方向,鼓聲強時順時針走,弱時逆時針走。
4.教師可發(fā)動學生獻計獻策,怎樣活動更有趣。讓學生動腦到編創(chuàng)活動中。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三
2.復聽范唱,用跟唱的方法盡快學會歌曲。分小組編創(chuàng)角色進行表演。3.請一部分學生加入打擊樂器沙球、邊打邊唱。其他同學邊唱邊表演。編創(chuàng)與活動1.認識沙球,看圖或看教師示范持沙球的正確姿勢。2.分小組嘗試,發(fā)出聲音。3.指導學生看右面的練習:第1小節(jié):左手一下,右手一下,第2小節(jié):左手一下右手兩下。沙球及演奏方法簡介沙球:又名沙錘,用密封的椰子殼外加木把制成(兒童打擊樂為塑料殼,內裝沙粒,兩個一組)。演奏時,左、右手各握一把,雙手交替上下晃動,奏出各種節(jié)奏音型。沙球發(fā)音清脆呈短暫的沙沙聲,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風格的舞曲。教學建議一、本課可安排兩課時完成。二、本課以“巧巧手”為主題,是一個勞動光榮主題的學習,教師可提前預備一些舊報紙,便于學生利用。教材分析1.歌曲《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是一首創(chuàng)作于20世紀50年代的兒童歌曲。2/4拍,五聲徵調式。輕松的旋律運用了重復的手法,合著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一氣呵成,表現(xiàn)了歌唱勞動的活潑、愉快的情緒。歌曲以表演唱形式出現(xiàn),一領一和氣氛熱烈。歷數(shù)一雙手的功勞:洗衣服等家務勞動,補圖書、平操場等愛校園的勞動,拾麥穗、拔野草等生產勞動,真是樣樣事情都會做,因而得到爸爸媽媽的夸獎。使學生在歌唱中明白勞動光榮的道理,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勞動的思想教育。2.管弦樂《鐵匠波爾卡》《鐵匠波爾卡》由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施特勞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險箱制造商為制成兩萬個保險箱而舉行的焰火慶祝大會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爾卡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做保險箱少不了鐵匠,在德語中“鐵匠”與“火的節(jié)慶”是同一個詞(feuerfest),因此,樂曲喻意為這次大會的內容和形式。據(jù)說在焰火大會上首次演出時,樂隊曾采用兩臺打鐵用的鐵砧作為節(jié)奏樂器。樂曲采用d大調,復三部曲式,3/4拍,在以敲打鐵砧為節(jié)奏的4小節(jié)引子后,樂曲呈示出采用單三部曲式寫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題。此主題輕快活潑,表現(xiàn)了人們對生活充滿信心的歡樂。其中在每個樂句末尾一小節(jié)強調后一拍,并突出打鐵的節(jié)奏,使人聯(lián)想到鐵匠們在火光下快樂地勞動的情景。樂曲中間轉為g大調,用二部曲式寫成。中間部主題:這一強調后半拍節(jié)奏的主題形成了輕松跳躍的舞蹈氣氛。樂曲再現(xiàn)第一部分后,在簡短的結尾中用鐵砧叮當叮當?shù)脑煨托砸繇懶Ч突钴S歡快的氣氛結束全曲。3.歌曲《粉刷匠》《粉刷匠》是一首風趣、活潑的波蘭兒童歌曲。2/4拍,f大調,一段體結構。全曲音域僅有五度,由五個唱名do、re、mi、fa、sol組成短小嚴整的四個樂句。旋律多使用重復的手法,簡單而且易唱易記。第一、二、四樂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樂句旋律稍有變化,并以××××|×××|××××|×―|的節(jié)奏貫穿全曲,給人以完整統(tǒng)一的感受。輕松風趣的旋律與幽默詼諧的歌詞相結合,一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小粉刷匠在觀賞自己的勞動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勞動技術的同時,表現(xiàn)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顧勞動,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頑皮神態(tài)。一方面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歌表演《粉刷匠》動作設計:〔開始位置〕全體學生原地站立。音樂小節(jié)歌詞動作建議1-2我是一個粉刷匠正步站立,1向左卷左袖,2向右卷右袖。3粉刷本領正步站立,雙手叉腰。4強左手不變,右手向前豎大拇指。5-6我要把那新房子腳八字步,左右移動重心4次。同時,右手至胸前,掌心向上,左手向左側下方伸展。7-8刷得很漂亮右手由下向上做刷墻動作,兩次。9-10刷了房頂又刷墻腳同5-6小節(jié)。右手上舉向左橫刷后,再向右橫刷。11-12刷子飛舞忙手腳姿態(tài)不變,右手由下向上順時針方向轉一圈。13-14哎呀我的小鼻子雙腳正步,雙膝彎曲,右手指自己的鼻子,左手左側平伸,掌心向下,頭隨之點動兩次。15變呀變了腳正步站立,雙手五指并攏,擋在臉面前,掌心向自己,身體向前傾。16樣雙手打開,掌心向外翻,身體回原。4.歌曲《理發(fā)師》《理發(fā)師》是一首熱情、歡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亞民歌。f大調式,2/4拍,單樂段結構。旋律采用上行級進、樂句模進,八度大跳、同音反復等發(fā)展手法,并將三次模擬理發(fā)的“咔嚓”、“沙沙”聲與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相配合,生動地描繪了理發(fā)師認真、快速、愉快地忙碌著的形象。反映了勞動時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歌表演同桌二人共同表演,一人扮顧客坐著,雙手自然放在腿上。另一人扮理發(fā)師站在顧客后面。表演動作可參照課本簡圖,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根據(jù)歌詞內容創(chuàng)作?!緞幼髡f明】第一段:左站右坐(見課本上圖)第1-2小節(jié),左邊學生扶“顧客”左肩,右手半握拳,伸出大拇指,先向左再向右做“摸胡子”動作。第3-4小節(jié),右手伸出食指、中指模仿剪刀,由右向左剪四下。第5-6小節(jié),右小臂向上垂直舉起,向前后方向抖動四下。第7-8小節(jié),動作同第3-4小節(jié)。第9-11小節(jié),換左手理發(fā),從左向右剪六下。第12-16小節(jié),左手伸直似撫摸“顧客”的頭發(fā),由下而上隨節(jié)拍輕推四下,同時右手上舉,五指分開,手腕隨節(jié)拍上下晃動,做噴霧動作。第二段:右站左坐。第1-2小節(jié),右手向右下方伸出,做“請”的動作。左邊學生向右轉身點頭打招呼。第3-4小節(jié),動作同第一段。第5-6小節(jié),“顧客”雙手舉起手心對面部模仿照鏡子,兩人同時先向左,再向右各晃動一次,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第7-8小節(jié),動作同第一段。第十課汪汪與咪咪教學目標一、通過聆聽、表演和編創(chuàng)活動,突出“汪汪與咪咪”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與觀察能力。二、理解歌曲的內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創(chuàng)歌詞,并能發(fā)揮想像力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三、能選擇適當?shù)拇驌魳菲鳛楦枨樽?。四、運用×和×編創(chuàng)節(jié)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關小動物的歌曲。教學內容聆聽《小狗圓舞曲》教學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聽樂曲,讓學生用手指隨課本上的圖形譜劃動。提示:你感到樂曲描繪了小狗怎樣的動作,或小狗在做什么?2.復聽音樂,隨著音樂用手勢在桌上進行表演。聆聽《跳圓舞曲的小貓》教學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聽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樂曲。2.提示:聽了樂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讓學生根據(jù)標題去想像。3.跟著樂曲和教師哼唱第一部分主題a,加深對樂曲的印象。4.復聽樂曲。用手指在桌上畫圖形譜。提示:樂曲的情緒和速度有什么變化?你能聽到哪兩種小動物的叫聲?5.分小組討論:你感到小貓在做什么?結尾使你想到什么?6.聽樂曲,用動作表演。學小貓的樣子跳圓舞曲。編創(chuàng)與活動1.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是一個編創(chuàng)節(jié)奏與復習歌曲相結合的'趣味性練習。要求學生不但能按節(jié)奏編創(chuàng)小動物的叫聲,而且能唱出關于這個小動物的歌曲。(即:課本中學過或平時自己聽過的歌。)2.在編創(chuàng)節(jié)奏中,再次熟悉運用×、×節(jié)奏。可分小組進行填創(chuàng)游戲,要求邊說邊做小動物的動作,看誰將節(jié)奏讀得準,動作做得生動形象。表演《貓咪別淘氣》教學基本要求1.反復聆聽歌曲。提示學生歌中唱出的小貓咪在怎樣淘氣?2.用聽唱法學會歌曲。3.分小組討論,做分角色表演的準備。4.分小組邊唱邊表演。5.加入打擊樂器表演。編創(chuàng)與活動1.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安排了一個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的練習。教師可指導學生分小組試一試每個人關于選擇樂器的建議。2.選擇一種效果較好的伴奏方法,為歌曲伴奏。表演《誰在叫》教學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聽歌曲,用手指隨著課本上的旋律線劃動。提示:聽一聽,誰在叫?為什么小動物叫了?它們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聽,使學生在聆聽中熟悉旋律、內容、發(fā)現(xiàn)問題、回答問題。2.聽著歌曲錄音跟唱全曲?;蛴寐牫▽W會歌曲。3.分組進行編創(chuàng)活動。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動物,它們怎樣叫,利用小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為歌曲編創(chuàng)新歌詞,分組表演自己的歌。4.邊唱邊表演動作。第一段唱原詞,第二段唱小組填創(chuàng)的歌詞。5.背唱自創(chuàng)的歌曲給爸爸、媽媽聽。課本中《誰在叫》這首歌采用了圖與旋律線示意的方法呈現(xiàn),生動形象而有趣。學生可通過旋律線的示意,結合看圖,迅速地記憶歌詞。同時也有助于提示學生的動作表演。教學建議一、本課可安排兩課時完成。二、結合本課主題“汪汪與咪咪”進行學習、比較兩首聆聽樂曲,感受小狗的音樂是急促的、旋轉的,小貓的音樂是悠閑的。教材分析1.管弦樂《小狗圓舞曲》《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鐘圓舞曲》或《瞬間圓舞曲》。由波蘭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間。初作為鋼琴曲,后被改編為長笛曲、管弦樂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國女作家喬治桑(1804~1876)豢養(yǎng)了一只小狗,常喜歡飛快地旋轉著追逐自己的尾巴。喬治桑請作曲家用音樂表現(xiàn)這只小狗的可愛動態(tài),于是作曲家欣然寫成此曲。樂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氣呵成。樂曲采用三部曲式寫成。4小節(jié)引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四
1、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2、填詞活動《雄雞喔喔》、《跳踢踏》教學目標:
1、感受和體驗明快的歌曲節(jié)奏與情緒,張揚孩子的個性,展示他們在音樂方面的能力。
2、讓孩子們初步熟悉和喜愛新的學校,對上音樂課產生興趣,建立我是小學生的自豪感。
3、培養(yǎng)孩子自我認知能力,開始學會認識自我、認識新同學和適應新環(huán)境,從學習心態(tài)上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時間:三課時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聽曲擊掌。師生問好。
二、組織學生編排座位。
三、音樂活動。
1、聆聽歌曲《今天我上學嘍》。
和大家一樣有一群小朋友今天第一天上學,心情可高興了,來到學校唱起了快樂的歌曲。隨樂自由律動。
2、學習音樂問候語及常規(guī)音樂語。
接著孩子們來到了專門上音樂課的地方:音樂教室。上音樂課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問好?(啟發(fā)學生用歌唱或律動問好)。
聆聽翻書的音樂、安靜的音樂、表揚的音樂等,并反復練習。
四、結束。聽音樂出室。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音樂活動:想想、玩玩、出新招。
1、課件顯示p3的內容。
2、上課鈴敲響了,小朋友們應該怎樣做?
3、討論交流。
4、唱一唱、演一演。
三、教學新歌《我今天上學嘍》。
1、觀看課件、聆聽歌曲。
2、討論:從歌聲中你聽出這些孩子第一天上學的心情如何?(興奮、愉快??)。
同自己的心情比較一下。
上學第一天你都做了哪些準備?(新衣服、新書包??)。
來到學校你都看到了什么?(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美麗的校園)。
3、學習歌詞。
配樂按歌曲的節(jié)奏朗讀歌詞。各組比賽背歌詞。
4、跟隨錄音唱詞兩遍。
5、演唱活動:金話筒(話筒對準誰,誰演唱)師生交替合作演唱、生生合作演唱。
四、創(chuàng)作活動。
1、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
2、形式:小組比賽,那組編的動作創(chuàng)作的優(yōu)美即可獎勵。
3、選出最美的動作,由小老師帶領全體學生邊唱邊演。
五、表演。
1、自信獨唱。
2、集體評議。
六、結束。聽曲出室。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聲問好。
二、音樂活動。
1、填詞活動:雄雞喔喔。早上起床,雄雞唱歌了。跟隨老師朗讀歌詞。
試一試,用你學會的歌曲《我今天上學嘍》填唱新歌詞。請?zhí)畹煤玫暮⒆赢斝±蠋煛?BR> 2、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雄雞催我們早起,別遲到。我們背著書包唱著歌兒上學吧!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4、律動:跳踢踏。
來到了學校,音樂老師請大家跳踢踏舞。沒有音樂怎么辦?跟隨老師朗讀歌詞《跳踢踏》。填新歌詞。邊唱邊跳。(即興隨意跳踢踏)鼓勵孩子上臺展示。評議、鼓勵。
三、結束。聽曲出室。第二課去同學家教學內容:
1、律動:去同學家。
2、了解音的長短。
3、認識打擊樂:三角鐵、木魚。
4、小小音樂?。喝ネ瑢W家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覺意識,初步建立音有長短的概念。
2、能用三角鐵和木魚參與音樂活動,用體態(tài)動作感受和表現(xiàn)音樂的變化。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的智能,懂得建立同學友誼;培養(yǎng)熱愛同學的感情。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音樂中去體驗、感受和表達“去同學家”的愉快心情是重點: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建立自信心是難點。教學準備:
三角鐵、木魚、課件。教學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感受音的長短。
1、認識三角鐵、木魚。說一說(外形特點)聽一聽(音色特點)。
敲一敲(摸索多種演奏方法)。
2、對比敲擊三角鐵、木魚的聲音的長短。討論用哪件樂器敲合適?
討論用哪件樂器敲(波浪線)合適?
3、生活中哪些動物的叫聲長哪些短?(課件)模仿并討論。
4、你能用嘴發(fā)出長和短的音嗎?自由模仿,同桌討論。
三、游戲《考考小耳朵》。聆聽樂曲聽到像。。的音響時,做敲門的動作。
當聽到音樂中有像(波浪線)的音響時,與一位同學握手。
四、律動《去同學家》。
1、討論:去同學家的路上會怎么表演?
到同學家時要敲門,見到同學很高興怎么表演?
2、創(chuàng)設情境,全班同學隨音樂的情緒自由律動。
3、師生合作律動。
4、鼓勵自信的孩子上臺表演。
5、評議。
五、結束。聽曲出室。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小小音樂劇《去同學家》。
1、導入。
故事:放學后,同學小明、小瑛高高興興的去馬璇璇家玩。聆聽音樂片段1、2、3,辨別哪段音樂表現(xiàn)場景、敲門、問好。
2、請三名同學示范。
3、自由組合,設計動作。
4、聽音樂自由表演。
5、變換形式再游戲。
全班圍成圈,請幾位同學扮小主人。當《場景音樂》起,有節(jié)奏的自由慢跑到圈上,各自請出兩位同學做搭檔。《問候音樂》可自己創(chuàng)作。如:你好、請坐、請進等等。
6、音樂劇反復進行。
7、集體評議,選出表現(xiàn)出色的孩子及配合默契的小組。
三、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四、結束。
在歌聲中出教室。第三課愛我的家教學內容:
1、歌曲《溫暖的家》。
2、歌曲《爺爺過生日》。
3、歌曲《雁群飛》。
4、感受音樂的抒情及歡快。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充滿情感的《溫暖的家》和《雁群飛》歌曲,體會家的溫情。在欣賞美的歌曲旋律中感受親情的可貴。
2、通過學唱歌曲《爺爺過生日》,懂得尊重長輩,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想象自己可為溫暖的家和家人做些什么。
3、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其中一首,并用體態(tài)和聲音去體驗抒情與活潑兩種不同情緒的歌曲。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時間:三課時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教學新歌《溫暖的家》。
1、導入。
談話:最愛你的人是誰?講一些這方面的故事,讓大家分享。(輕聲播放此曲)我們都有們暖的家,和愛咱們的父母親,今天學習一首新歌來表達對父母的愛。
2、聆聽范唱,體會歌曲的基本情緒。
3、根據(jù)歌曲的情緒及歌詞含義為歌起名字。(溫暖的家、甜蜜的家、我的家??)。
4、跟錄音輕聲唱曲兩遍。
5、播放伴奏演唱后指出不足并改正。
6、引導用輕柔的聲音表現(xiàn)家的溫暖、親情的可貴。
7、鼓勵自信上臺獨唱。
8、集體評議。
三、創(chuàng)作活動。
為全曲創(chuàng)編幾個動作。
自由創(chuàng)作——各組比賽(那一組的動作最美、最多)邊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邊演唱。
四、討論。
爸爸媽媽最愛你,你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五、作業(yè)。
1、把歌曲《溫暖的家》獻給爸爸媽媽,并請父母寫上評語。
2、填一填爸爸他的生日,并記住它。
3、把全家充滿溫情的照片貼在p10。
六、結束。聽曲出室。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學習新歌《爺爺過生日》。
1、導入。(課件)。
看這個小姑娘溫暖的家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為爺爺過生日)。
2、聆聽《爺爺過生日》。
3、討論問題。
1、同歌曲《溫暖的家》進行情緒上的對比。
4、再聽全曲,思考:除了小姑娘還有那些人?
5、再聽全曲,思考:小姑娘在爺爺過生日時送了什么?(蛋糕、生日歌)。
6、為了表示祝賀,我們也參與他們的生日party吧。聆聽并擊掌,用掌聲伴奏。創(chuàng)作活動:這樣擊掌不夠熱鬧,誰能嘗試用拍手和跺腳的方法創(chuàng)作更好聽的節(jié)奏為全曲伴奏。
7、咱們也為爺爺獻歌一曲。
8、聽唱學曲至熟練。
9、練唱游戲:金話筒。
三、創(chuàng)作活動——改編歌詞。
你還想為誰過生日?你將送給她什么?放到歌里唱出來。
四、結束。聽曲出室。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教學新歌《雁群飛》。
1、導入。(出示大雁的圖片)這是什么?想得到嗎?他們也有一個溫暖的家,每當天氣變涼的時候大雁們就一家人整齊的排成一字或人字飛到南方過冬,一路上相親相愛、互相幫助不分離。
2、創(chuàng)作活動。(啟發(fā)不同飛的動作,在活動中輕聲播放歌曲)大雁怎樣飛?自由創(chuàng)作。
用自己的動作隨樂律動。
3、音樂游戲:聆聽音樂,用手勢劃出旋律線。
4、聽唱歌曲至熟練。
5、練唱游戲:金話筒。
三、小組活動。
在組長的帶領下扮演大雁一家人,創(chuàng)設情景演一演。各組隨樂表演。集體評議。
四、結束。聽曲出室。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五
〔11~12〕上身移向左做〔9~10〕的動作?!?3~16〕動作同〔9~12〕。第三遍音樂〔1~4〕動作同第一遍音樂的〔1~4〕。〔5~6〕四人上身向前俯,做兩次“硬肩”,雙手輕扶桶邊,低頭看奶桶里的奶。樂曲描繪了孩子們學做小小擠奶員,愉快忙碌著擠奶的情景?!?~8〕四人上身后仰做兩次“笑肩”,表示勞動后的愉快心情?!?~10〕做兩次“硬肩”,1號和2號,3號和4號互相對視?!?1~12〕做兩次“硬肩”,2號和3號對視,1號向左看,4號向右看。〔13~14〕做兩次“硬肩”,面向觀眾。〔15〕上身微前傾,雙手捧桶?!?6〕全體起立,右腳向左斜前方上一步成左踏步,雙手捧桶置于右肩上,身對左斜前方,眼看正前方(如動作2)。(朱萍編舞)3.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內蒙古短調民歌。這首旋律流傳已久,填詞很多,早年為《紅旗歌》,流傳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反映了當時土地改革時期的革命斗爭生活?!恫菰褪俏业募摇窞?/4拍,六聲羽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jié)奏較為整齊,使得歌曲簡單、易唱,表現(xiàn)了小小年紀的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xiāng)深深的摯愛之情。4.歌曲《小松樹》《小松樹》是一首動聽的內蒙古民歌。2/4拍,徵調式,復樂段結構。松樹是一種常綠喬木,種類很多,有紅松、白松、樟子松、馬尾松、落葉松等,其葉子為針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蟲蛀,用途廣泛。《小松樹》這首歌以贊美小松樹為題,從擬人的角度,贊美小松樹“綠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樣”,“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樹一樣茁壯成長,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喜愛小松樹挺拔、頑強的品格,勇敢地與風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優(yōu)美抒情,歌唱性強,音域不寬,僅有八度,適宜低年級學生演唱。蒙古族人民及其音樂文化蒙古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和遼寧、吉林、黑龍江、青海、甘肅、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據(jù)1982年統(tǒng)計,人口為3411657人,其中200多萬人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與中國北方東胡、鮮卑、契丹、室韋有密切的淵源關系。蒙古為民族自稱。操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通用蒙古文。蒙古族過去主要從事游牧業(yè),故有“游牧民族”之稱。解放后,主要從事畜牧業(yè),部分人則半牧半農或從事農業(yè)。嫻于騎射,能歌善舞。騎馬、摔跤、射箭等至今為群眾所喜好。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喪葬、社交都有自己的特點。男女都穿身寬袖長的長袍,束以腰帶,著高可及膝的長筒皮靴,男子多戴黑藍、褐色帽或束紅、黃色頭巾;女子盛妝時戴銀飾點綴的冠,平時則以紅、藍色布纏頭?,F(xiàn)在其服裝樣式和鞋子都有改進。在飲食上牧區(qū)多以牛、羊肉及奶食為主,糧食為輔;農區(qū)則以糧食為主,輔以奶食或肉食及蔬菜。普遍嗜飲磚茶。牧區(qū)多住容易拆卸、便于搬運的蒙古包,這是長期適應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圓形圍壁和傘狀頂架組成,外部覆以毛氈,通常高約七、八尺,直徑約丈余的住室。在定居區(qū),部分牧區(qū)和半農半牧區(qū)出現(xiàn)了外形與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結構住室;農區(qū)則多已住漢式平房,并且聚為村落。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待人熱情有禮,坦率誠懇,頗受兄弟民族稱贊?,F(xiàn)在很多蒙古族地區(qū)已把每年七、八月間隆重舉行的'祭神節(jié)日――“祭敖包”轉化成草原上慶豐收、進行物資交流和舉行射箭、摔跤、賽馬的那達慕大會。蒙古族音樂屬于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化范疇。它的獨特形態(tài)和風格,是由蒙古族人民長期的草原游牧生活方式和各地區(qū)的特點所決定的。從總的布局上看,蒙古族音樂分布為:1.巴爾虎――布里里特色彩區(qū),其草原牧歌較為發(fā)達,具有簡法、熱情嘹亮優(yōu)雅清新的特征。2.科爾沁――喀爾沁色彩區(qū),其音樂以古樸蒼勁見長。而短調民歌則將深刻的哲理性同完善的敘事性結合在一起,推動了蒙古族音樂的發(fā)展。3.錫林郭勒――昭烏達色彩區(qū),其草原牧歌有著完善的形式和高度發(fā)展的形態(tài)。4.鄂爾多斯色彩區(qū),有大量的短調民歌。5.衛(wèi)拉特――阿拉善色彩區(qū)。從音樂體裁形式上,蒙古族音樂可分為民間歌曲、說唱音樂、歌舞音樂等3類。民間歌曲是流傳最普遍、數(shù)量最多、音樂最豐富、最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獵歌、牧歌、贊歌、思鄉(xiāng)曲、禮俗歌、短歌、敘事歌、搖兒歌和兒歌。狩獵歌有:1.原始狩獵歌舞;2.動物歌,如呼盟《小白兔》;3.寓言動物敘事歌,如內蒙古西部的《三百六十只黃羊》。狩獵歌曲調簡短,節(jié)奏鮮明,帶有強烈的舞蹈性,演唱形式多為齊唱、對唱和歌舞表演等。牧歌在蒙古族音樂中,草原牧歌曾長期處于中心地位。所謂蒙古族音樂的草原風格,實則指牧歌風格而言。牧歌以歌唱草原、贊美駿馬、熱愛生活、充滿對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為其主要內容。牧歌的歌詞既擅長抒情,又注重寫景,情景交融,表現(xiàn)人和大自然和諧關系。一首好的牧歌,可以說是一幅動人的草原風景畫。牧歌的音樂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曲調高亢、嘹亮、寬闊舒展;2.節(jié)奏悠長、徐緩、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形式。一般情況下,牧歌上行樂句節(jié)奏悠長徐緩,下行樂句則往往采用活躍跳蕩的三連音形成華彩樂句;3.曲式的典型結構是上下句構成的樂段。另外由于有些牧歌的篇幅長,音調音量大,其非方整性結構的占主要地位。帶有再現(xiàn)意味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以及多段體的聯(lián)句結構,也較常見。贊歌多在那達慕大會或其他公共集會、慶典活動等特定場合演唱。贊歌的曲調簡潔有力,節(jié)奏規(guī)整鮮明,較長華彩性裝飾音。旋律起伏不如草原牧歌大,調式上大量采用徵調式和宮調式,以適應贊歌的豪放,雄壯的氣質。思鄉(xiāng)曲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較為普遍的一種體裁。在蒙古文學史上思鄉(xiāng)曲有頗負盛名的《母子歌》和《阿萊欽伯之歌》,還有《曠野中的蓬松樹》、《白色駱駝羔》、《諾文吉婭》等。其曲調優(yōu)美流暢,節(jié)奏舒展,結構嚴謹,調式運用豐富大膽,轉調離調手法多用,常從模進手法發(fā)展曲調。禮俗歌在特定場合演唱的,帶有生活風俗性和實用性的民歌,如:宴歌、婚禮歌、安魂曲等。宴歌的音樂一種是歡快熱烈的帶有舞蹈性的短調宴歌。如《燦爛的陽光》。一種是悠長瀟灑的抒情性長調宴歌,如《西泉之水》?;槎Y歌分迎賓曲、敬酒歌、歡樂歌、母女惜別對唱和送賓曲。歌曲數(shù)量大、難度高,風格多樣。安魂曲是舉行葬禮時演唱,曲調悲切哀婉,莊重肅穆,多為齊唱和合唱。摔跤歌是在那達慕大會舉行摔跤時演唱。每當雙方摔跤手跳躍出場時,由男高音歌手領唱,其余人以“潮爾”――固定低音式的和聲予以伴唱。短歌亦稱短調歌曲,是最早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民歌體裁。主要流傳于內蒙古東部的哲里木盟、興安盟以及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在原始音樂中曾占主導地位,在草原牧歌得到充分發(fā)展后,其退居次要位置。短調歌曲如:《森吉德瑪》。敘事歌主要有3類:1.歌頌人民起義斗爭和英雄人物的,如《嘎達梅林》、《英雄陶克圖之歌》等;2.表現(xiàn)愛情悲劇故事的,如《諾麗格爾瑪》、《達那巴格》;3.反對宗教束縛,向往世俗生活的。敘事歌曲調簡短方整,同語言密切結合,帶有濃厚的說唱性。其演奏形式是用馬頭琴或四胡自拉自唱。還可以根據(jù)需要插入道白。搖兒歌和兒歌搖兒歌曲調簡潔婉轉。兒歌還有一種表演唱如:《蛤蟆調》、《嬉戲歌》。兒歌的曲調輕快活潑,節(jié)奏鮮明,音域不寬,適于兒童學唱。除民間歌曲以外,還有說唱音樂,說唱音樂有:古代英雄史詩、好來寶、說書。蒙古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有流行于哲里木盟庫倫地區(qū)的安代舞,流行于呼倫貝爾盟的布里亞特舞,流傳于昭烏達盟的嬉戲性孛爾吉納舞(即公駝舞),還有技巧性較高的燈舞和盅碗舞。蒙古族民間樂器主要有:馬頭琴、四胡、三弦、笛、雅托克(類似漢族箏)以及古老的樂器火不思。代表性的蒙古族器樂曲有科爾沁的《八音》,察哈爾的《阿斯爾》,鄂爾多斯的《沁王衙門》、《清泉水》等。第六課咯咯噠教學目標一、通過聆聽、表演,表現(xiàn)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二、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三、能夠自編動作參與表演。教學內容聆聽《公雞母雞》1.完整地聆聽樂曲兩次,分辨公雞、母雞的叫聲,樂曲開始是公雞叫還是母雞叫?2.聽樂曲,在課本的方框中畫線條表示聽到的公雞、母雞的叫聲。3.聽樂曲,分別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表演。鈴鼓及演奏方法簡介鈴鼓是一種色彩性很強的膜鳴樂器,音量較大。鈴鼓是將精制的羊皮蒙在用木條彎成圓形鼓框的一面,鼓框上有若干空格,每格裝有一對金屬制的小鈸,空出一格做為手持的部位。也有的鈴鼓不蒙鼓皮。演奏時,左手持鼓用右手彈擊、拍擊或在膝蓋上撞擊,有時也用右手拇指在鼓的邊緣上搓奏。鈴鼓多用于舞蹈伴奏,還經常用來增強節(jié)奏或完成某種特殊的音樂效果。編創(chuàng)與活動1.認識鈴鼓,并在教師的示范下學會演奏鈴鼓的正確姿勢。2.把演奏鈴鼓的方法留給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奏出短音?怎樣奏出長音?3.試著用鈴鼓為學過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適?選一首讓大家唱,并由幾個學生用鈴鼓伴奏。聆聽《我的小雞》教學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聽童聲合唱,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提示學生回答歌中表現(xiàn)的小雞的可愛處有哪些?聽了這首歌后是愉快還是悲傷,并為課本上的小人頭涂上顏色。2.復聽歌曲,自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六
一、教學內容:
3、表演《新年好》。
4、聆聽《平安夜》。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聽《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
2、通過唱《新年好》、《龍咚鏘》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趣。并通過紅綢舞、秧歌舞的學習,表現(xiàn)過年的愉快心情。
3、認識民族打擊樂器鑼、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勢,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伴奏。
4、能編創(chuàng)簡單節(jié)奏、送新賀年卡的小游戲。
三、教材分析:
1、器樂曲《小拜年》。
器樂曲《小拜年》是根據(jù)同名吉林民歌改編的。歌曲4/4拍,f羽調式。他的節(jié)奏緊湊,變化比較多,旋律活潑歡快,抑揚有致。由于歌曲后半拍起唱,帶有東北地方戲曲“小帽”的特點,唱著邊歌邊舞,或扇子或手絹,別具一格。使學生感受嗩吶、鑼鼓等民族器樂所渲染的歡樂氣氛及濃郁的東北民間音調。
2、合唱《平安夜》。
《平安夜》由奧地利作曲家格立伯作曲。
歌曲為b大調,6/8拍,六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波浪起伏,節(jié)奏悠緩舒展。一、二樂句歌唱性極強,三、四樂句重復帶有敘述性,隨既出現(xiàn)歌曲高潮樂句,旋律在較高音區(qū)進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蕩。高潮后回旋,旋律一路下行平穩(wěn)地落在主音“do”上,舒展平和的結束了全曲。旋律完美地抒發(fā)了作者的內心對和平幸福的追求,帶給人們祥和與安寧。
四、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節(jié)奏,并能用各種音樂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通過演唱歌曲《龍咚鏹》,感受過新年熱鬧的音樂情景,表現(xiàn)過新年的愉快心情。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表演歌曲《龍咚鏹》。
1、聽錄音。你們有什么感受?
2、再聽歌曲,說一說,你從歌曲里聽到什么聲音?
3、再仔細聽一聽,他們是怎么敲鑼打鼓的?你會打嗎?
4、看老師指揮敲鑼打鼓。
5、演唱歌曲。
6、過新年的時候,除了敲鑼打鼓,還可以什么辦法慶祝?
三、聆聽《小拜年》。
1、初聽《小拜年》,感受東北民間音樂的風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些什么游戲啊?
3、復聽樂曲模仿冬季里你喜歡的游戲。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聆聽《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寧靜、祥和的情緒。
2、通過學唱《新年好》,感受音樂所表達的過新年的祝福。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聆聽歌曲《平安夜》。
1、初聽歌曲,說一說心里有什么感受。
2、隨音樂,聽老師講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3、帶著對歌曲的了解,再聽歌曲,感受樂曲的的音調,并隨著音樂輕輕做動作。
三、表演歌曲《新年好》。
1、反復聆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用自己的方式為歌曲伴奏。
3、熟悉歌詞,跟錄音演唱。
4、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四、小結。
教學目標:
1、通過樂曲的聆聽,感受音樂的特點,并能自編動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結合生活中的聲音聽辨、感受。
教學重點:聽辨、感受、體驗。
教學難點:聽辨、感受、體驗。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入座!
2、發(fā)生練習。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導入。
2.聆聽《洗手絹》《大家來勞動》。
3.(1)在完整地聆聽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調。
(2)輕聲隨范唱錄音哼唱旋律。
(3)聽著錄音有感情地讀歌詞。
(4)分小組編創(chuàng)動作,請小組內一名同學表演,其他同學有感情地唱歌。
4.音的高低:
(1)教師組合一組汽車、輪船的音響錄音或琴模仿這些音響,讓學生聽辨、模仿。
(2)讓學生按課本上的插圖模仿動物的叫聲或交通工具發(fā)出的聲音,讓大家聽辨、說出哪個音高,哪個音低。
(3)提示學生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高低不同的聲音,模仿給大家聽。
5.運動:
(4)教師指導學生為兩組節(jié)奏選擇恰當?shù)捻椖浚钌舷舐曉~,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別填寫在方框里。
(5)分聲部拍一拍,再三聲部同時拍出。
(6)分聲部讀一讀,再三聲不同時讀出。
(7)分小組進行,看那一組選擇的象聲詞合適,讀出的效果好。
三、結束部分:
小結。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七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詩詞歌賦、繪畫、舞蹈、音樂藝術的鑒賞,使學生學會運用簡單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親自參與藝術實踐和藝術表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詩詞、歌賦、繪畫、演奏、舞蹈、制作等去謳歌贊美春天,從中領略藝術的無窮魅力,繼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謳歌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重點:歌曲的表演及情感的體驗。
難點: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了解藝術是相通的。
多媒體軟件、鋼琴、水彩、剪紙、圖畫紙、頭飾。
一、組織教學:
教師有意在室中布置幾盆花,學生隨鋼琴曲《春之歌》進入教室,按半圓形位置坐好。
設計意圖:舒緩、柔和、優(yōu)美的鋼琴曲《春之歌》,加上幾盆含苞欲放的花給學生帶來的絮絮春意,引發(fā)出他們對春天思索的興趣。
二、導入
1、春天來了,大自然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欣賞圖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體軟件)
2、學生配樂朗誦《春天在哪里》,學生自選頭飾表演舞蹈?。骸洞禾煸谀睦铩?BR> 春天到了,積雪慢慢融化,大地從沉睡中蘇醒,小燕子飛來了,在枝頭上高唱,小狗也出來了,小兔子也出來了,花兒開了,柳枝吐出了嫩芽,泥土散發(fā)出芳香。蝴蝶、蜜蜂跳著歡快的舞蹈。瞧,小朋友們也跑來了。他們手拉著手,歡呼著,跳躍著,歌唱著美麗的春天。(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部分學生舞蹈)
春天是發(fā)芽的季節(jié),我們是求知、憧憬的季節(jié),春天是我們,我們是春天,春天和我們永遠是伙伴!
師:同學們讓我們隨著春天的旋律,踏著青春的腳步,去擁抱春天,歌唱春天吧!
設計意圖:通過舞蹈劇《春天來了》創(chuàng)造一種歡快、愉悅、熱烈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課教學
1、有感情地朗誦歌詞,并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劃拍方式為歌曲伴奏。
2、指導學生用歡快、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1、教師范唱讓學生感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春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渴望和熱愛春天的情感。
2、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實踐采取不同的劃拍方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特點,從而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3、引導學生用歌聲感受春天的同時提高學生歌曲演唱能力。
四、學習交流、展示及實踐
歌頌贊美春天的詩句、歌(樂)曲、繪畫作品、舞蹈等你們知道哪些?
學生集體討論后盡量用“詩”“畫”“樂”相結合的形式展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多種藝術形式去感受春天,贊美春天,共同分享春天帶來的喜悅,同時學生的才藝得到展示,藝術能力得到提高。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八
1、學唱并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2、編創(chuàng)與活動。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能用優(yōu)美、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動作。
3、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音樂表演實踐活動,感受集體創(chuàng)作帶來的樂趣,激發(fā)學生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
1、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創(chuàng)編表演歌曲。
:多媒體、電子琴、木魚、三角鐵
一、激發(fā)興趣
1、組織教學。小朋友們好!歡迎來到音樂課堂,我們的音樂口號是:音樂課堂,快樂多多,yes!
2、律動。讓我們隨著音樂動起來吧!
(播放音樂)
師:請小朋友們輕輕地站起來。
二、欣賞草原美景
1、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還想表演的更好嗎?
生:想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遼闊的大草原上和蒙古人一起唱一起跳,好!咱們就去大草原看看吧。
(播放草原風景)
2、小朋友們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用你美的語言描繪。
生:我看到了成群的羊、牛、馬
師:你看到了這些可愛的動物,還有同學看到了哪些?
生:我還看到了美麗遼闊的草原。
師:聽了你的話我覺得草原太美了。
三、學動作與節(jié)奏
草原的風光是美麗迷人的,蒙古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們喜歡騎馬、摔跤、射箭。(播放三大活動圖片)
1、蒙古人是最喜歡騎馬的,(播放騎馬圖片)誰能用動作來表演騎馬。(你的動作真好看大家來學著他做動做;/懂得欣賞別人表演的孩子是最聰明的;/還有同學們比他表演的更精彩的嗎?/不好看那你來表演)誰來給他的動作配上馬蹄聲。(配得真棒呀!)哦!老師聽出來了原來騎馬的節(jié)奏是(播放課件:節(jié)奏)大家一起來拍。
2、(播放摔跤圖片)(生:摔跤)現(xiàn)在老師表演動作,大家看看哪個動作更象蒙古人在摔跤。(生:第二個動作)因為第二個動作比第一個動作更勇猛。好!咱們一起來當一回勇猛的蒙古人吧!小朋友們起立,咱們一起來表演摔跤動作。小朋友們表演的真精彩!請坐。如果把嘿音換成噠音,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咱們來演一演。(播放課件:節(jié)奏)這就是摔跤的節(jié)奏。大家一起來拍。
3、(播放射箭圖片)(生:射箭)好!我們一起表演吧,跟著老師來,這就是弓,這就是箭,嗖0嗖0。射箭的節(jié)奏是x0x0(播放課件:節(jié)奏)。
四、學習歌曲
小朋友們的動作真優(yōu)美、真大方,都能體驗生活創(chuàng)編節(jié)奏了,真了不起。蒙古人喜歡騎馬、摔跤、射箭更喜歡唱歌跳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播放歌譜)
1、聆聽歌曲
我們一起聆聽歌曲,老師伴舞。小朋友們歌曲好聽嗎?(生:聆聽)老師的動作美不美?那就來點掌聲鼓勵老師吧!
2、朗讀歌詞
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歌詞,請小朋友們跟老師讀歌詞。
3、老師范唱
小朋友們讀得真有感情,現(xiàn)在請聽老師彈唱歌曲??凑l坐得!誰的耳朵最靈。
4、用“l(fā)a”哼唱。
歌曲好不好聽?(生:好聽)想不想唱?(生:想唱)那大家跟著老師用“l(fā)a”哼唱。
5、完整演唱
小朋友們,我們把歌詞寶寶請到歌中來。完整演唱歌曲。
6、藝術處理
師:如果你是這位騎在馬背上的小朋友,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啊?
生:我的心情會很高興。
師: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表示高興、快樂的心情呢?老師這里有兩種唱法,你們聽一聽,應該是那一種呢?(教師唱兩種歌聲)
師:那我們要用輕巧地、活潑地聲音來演唱,還要注意臉上要笑瞇瞇的。趕緊把我們的小胸膛挺起來,把歌曲再來唱一唱。(強調聲音的輕巧)
7、個別演唱
我們的小朋友真棒。如果能夠大膽地上來展示自己,那就更好了。
8、全班表演
我們的教師就是美麗的舞臺,請小朋友來表演,如果能以便一邊表演,一邊演唱就更好了。
五、感受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小朋友們表演的真棒!還想不想了解更多的蒙古人習俗,(生:想)我們一起欣賞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播放課件)小朋友們,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多熱鬧呀!那達慕大會也就是娛樂的大會,節(jié)目豐富多彩,有——大家想不想?yún)⒓友?(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音樂師生同歡樂)
六、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領略了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風光,感受體驗了蒙古族歌舞及其風土人情。有機會小朋友們可以去內蒙古做客,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九
2、學唱歌曲《雁群飛》。
1、《讓我們手拉手》是一首朝氣蓬勃的創(chuàng)作歌曲,4/4拍,大調式,由a、b兩個樂段構成。歌曲音調昂揚,旋律歡快,節(jié)奏富有特點。
a段旋律中樂句間附點音符和休止符的運用,形成了具有推動力的節(jié)奏,使得歌曲緊湊,具有張力和跳躍感。歌詞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團結能戰(zhàn)勝困難,歌唱了團結就是力量。
b段為合唱部分。旋律在高音區(qū)起唱,音調激昂、寬廣,富有號召力和時代氣息,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兒童的心愿:把鮮花獻給母親,把忠誠獻給祖國。歌曲以其熱情的旋律,號召小伙伴手拉手、團結一致共同奮斗。
2、《雁群飛》這是一首單樂段六樂句的抒情歌曲,旋律優(yōu)美。第一、二樂句呈示主題,第三、四樂句強化主題,第五、六樂句的旋律完全重復了第一、二樂句,但寓意得到了升華,歌詞毛病了少年兒童友愛團結,親如兄弟的美好情誼。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1、能用動作表現(xiàn)聆聽作品中“手拉手”的音樂形象,表達同學間的友愛之情。
2、能夠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和流暢的動作,表演歌曲《雁群飛》,學會從旋律上找相同的樂句。
能夠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和流暢的動作表演、表現(xiàn)歌曲。
能從旋律上進行樂句劃分并能找出相同的樂句。
演唱法、聆聽法。
電子琴、多媒體。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1、導入。
小朋友們,你有好朋友嗎?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間都有些什么有趣的故事發(fā)生呀?能說說嗎?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我們更應該讓每個同學都成為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就要手拉手,團結友愛。
2、初聽歌曲。
3、了解歌詞。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歌曲唱了些什么?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4、復聽歌曲。
(1)讓學生在視覺輔助下聆聽:這首歌曲有齊唱和合唱兩個部分,老師用不同的色塊來代表,紅色的表示是齊唱,綠色的表示合唱。
(2)建立聲部的聽覺意識:請你仔細地聽聽歌曲,在齊唱的地方用一只手跟著音樂揮動,在合唱的地方請你用兩只手跟著音樂揮動。
5、.表現(xiàn)歌曲。
(1)教師把歌詞中的““鮮花、大雁、高山、浪花、我們等手拉手”的歌詞做成圖片,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xiàn)。
(2)分成若干小組代表以上群體,用有節(jié)奏的動作參與聆聽,并隨歌曲此起彼伏的先后表現(xiàn),營造歡樂的氣氛。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1、小事導入。
有一群大雁要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他們整齊的隊伍像寫在天上的“人”字。有一天,一只年輕的大雁突然離開大隊,自己飛走了。他一邊飛一邊想:我為什么一定要排著隊呢?多不自由呀!他飛呀,飛呀。漸漸地,他感到吃力了,身體也越來越沉了。這時,他才后悔不該離開集體。正在這時,一只年長的大雁飛來接他。年輕的大雁地問:“為什么離開隊伍,就飛不動呢?”年長的大雁地告訴他:“大家排隊飛行,把周圍空氣扇動起一股向上和向前的氣流。借著這股氣流,每只大雁飛起來就省一點力。你離開隊伍,沒法利用氣流幫助,所以很快就累了?!蹦贻p的大雁明白了,他跟在年長的大雁后面,去追趕隊伍。大雁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到達了目的地,靠的是集體的力量。
以我們看到的大雁都是一群群的,是雁群。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歌曲《雁群飛》。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2、初聽歌曲。
(1)說說歌中唱的什么內容?
(2)邊聽邊來給歌曲分一分樂句,看這首歌曲可以分成幾個樂句?
3、學習歌詞。
隨伴奏音樂輕輕地拍節(jié)拍,邊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
4、復聽歌曲。
找旋律相同的地方:歌曲一共有六句,哪幾句是一樣的?(歌曲的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是一樣的。)。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5、學唱旋律相同的地方。
讓我們一起用“l(fā)u”來唱一唱這兩句。讓我們加上歌詞一起唱一唱。
6、再聽歌曲。
讓我們再來聽聽歌曲,請跟著歌曲在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的地方跟著音樂唱一唱。
7、學唱歌曲。
(1)教師用柔美的聲音范唱歌曲,請學生小聲模唱。
(2)師生接龍唱,生唱第一、二和五、六句,師唱第三、四句。
(3)師生換過來唱,生唱三、四句,師唱第一、二和五、六句。
(4)生齊唱歌曲。
(5)師指導演唱。
(6)分角色演唱。
(7)跟著老師的彈奏,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8、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唱歌曲。
你能給歌曲加上動作嗎?相同的樂句用相同的動作,不同的樂句用不同的動作來表演唱。
9、隨著音樂一起想象大雁回家時的情形,有感情的演唱,在想象中結束本課。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聆聽了《讓我們手拉手》并且演唱了歌曲《雁群飛》。在學習中我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樂趣和同學之間的友誼。讓我們手拉手成為生活、學習上的好朋友。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
能用聲音表現(xiàn)《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擔任一個角色。
1.學生復述《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性與標準性。
2.將學生分成2-4組,討論如何用聲音來表現(xiàn)。(設計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由創(chuàng)編能力)。
3.分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學講故事,其他同學用聲音來表現(xiàn)。
4.師生共同來評價。
5.如有時間還可創(chuàng)編其他內容。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一
2.音樂活動“聲音的長短”;聽賞樂曲《獅子》
1.在上一課學習的基礎上,繼續(xù)感受聲音的長短
2.練習三聲部合奏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節(jié)奏感
1.復習歌曲《在動物園里》,讓學生熟練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2.上節(jié)課課后練習匯報:兩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表演
3.動物大合唱:教師選中一組節(jié)奏準確、節(jié)拍穩(wěn)定的同學,加上老師組成一個三個聲部的“動物大合唱”
4.學生聆聽,感受大合唱中三聲部的和諧美。
5.學生練習:將全體學生分成三個大組,剛才示范的組當指揮,練習“大合唱”
6.學生自由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師出示各種打擊樂器,學生自由選擇,討論
8.匯報練習結果。
9.欣賞樂曲《獅王進行曲》。這首樂曲描述的是動物園中哪一種動物?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時獅子?體會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
11.觀看動畫片《獅子王》片段
12.教師引導學生從音色入手,理解樂曲音色中的感受,獸中之王是獅子
聽樂曲模仿獅子在森林中的形態(tài)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二
課題《誰的歌兒多》課時第一課時。
課題《誰的歌兒多》課時第二課時。
小青蛙找家。
第十課快快跑。
教學目標1、用活潑歡快的情緒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快快跑》。2、能選用打擊樂為鋼琴獨奏曲《騎竹馬》即興伴奏,并從中享受到騎竹馬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們樂觀的態(tài)度和友愛精神。
教學難點:用歡快的情緒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安定情緒。
二、復習舊歌《快快跑》要求學生在伴奏的提示下,整齊的起唱。
三、學跳集體舞1、先從學習舞步入手熟悉音樂。方法:引導學生聽歌曲按詞義配上相應的身體動作,模仿騎馬的神態(tài)與動作。《快快跑》曲調中運用的休止符,不是意味著馬兒停下來,而是騎馬者揚鞭催馬的動作與叫喊聲的體現(xiàn)。教學時,引導學生嘗試休止符處用“駕——”的聲音來代替。跑馬步:左手勒馬狀,右手持馬鞭,左腳起步,右腳緊跟,像馬兒一樣朝前跑。騎馬步:雙手握拳勒馬于胸前,雙腳“蹓馬”似的自轉一圈。2、集體舞《快快跑》設計:教室內選四至六個小朋友為“邀請者”,手持馬鞭站在座位行道之間,邊喊“得兒駕”邊揚鞭作準備。(1)——(4)小節(jié),邀請者用“跑馬步”歡快的奔跑。(5)——(8)小節(jié),邀請者用“騎馬步”圍繞要邀請的舞伴跑一圈。(9)——(10)小節(jié),面向舞伴站立,遞交馬鞭。(11)——(12)小節(jié),舞伴接過馬鞭,站在邀請者的位置,接著喊引子,作揚鞭動作,音樂重新開始4、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鼓勵學生自由設計隊形或分組編排舞蹈動作。5、評價評價不在于隊形、動作的'規(guī)范、整齊,首要的是孩子們心情的愉悅及樂于參與活動的興趣。
三、聽賞鋼琴獨奏曲《騎竹馬》1、看圖導入(多媒體)你能說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嗎?誰愿意來學一學。2、聽曲律動,引導模仿你能隨著樂曲用嘴模仿馬蹄聲嗎?依據(jù)馬蹄聲與馬鈴聲的特點,引導孩子們選配雙響筒、串鈴等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并聯(lián)想騎竹馬由遠而近、再由近而遠的情境,處理樂曲的強弱變化。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三
1、歌曲《如果你高興》。
2、唱游《十個小印第安人》。
3、歌曲《牧童謠》。
1、能根據(jù)音樂內容、節(jié)奏、速度、情緒,有感情地進行唱游活動。
2、學一個新的音“l(fā)a”。
3、通過唱游活動,融入人文知識的教學,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環(huán)。
1、感受不同的風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環(huán)境。
2、建立“l(fā)a”音與“do、re、mi、sol”的相對音高觀念。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間:三課時。
歌曲《如果你高興》。
一、復習、表演。
1、聽中動。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拍手;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拍腿;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跺腳;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彈舌。全班做聲勢游戲。
2、聽中讀。跟音樂小聲的跟讀歌詞。
3、背唱歌曲。在前面的活動與朗讀歌詞中,同學們對歌曲已很熟悉。此時,教師可請學生跟著鋼琴伴奏背唱歌曲。歌唱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范唱、手勢、表情的提示,隨時糾正學生唱歌是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姿勢,提醒學生不要大聲喊叫。
4、自編歌詞。啟發(fā)學生用身體的其他部分的名稱編成歌詞填入樂曲中演唱,并伴以相應的律動。
二、表演。
用身體作為樂器為歌曲伴奏,并做一定的動作表演。學生創(chuàng)編的身體的其他部分進行演唱,并伴以相應的律動。
三、小結。
教學反思:
唱游《十個小印第安人》。
一、復習、表演。
二、學唱新歌。
1、游戲引入。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聽音樂自報編號進課室。講故事,鼓勵學生用簡單語言描述“十個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戲”。
2、聽唱歌曲。請同學們哼唱旋律、默唱歌詞,然后跟唱歌詞、學會歌曲。
3、背唱歌曲。請同學們邊做跑跳步,邊背唱歌曲。
4、與人文知識結合。介紹印第安民族風俗、習慣、服飾等。
5、創(chuàng)設情景同學們用老師準備好的色彩小紙條化裝成印第安人。
三、即興表演。
戴頭飾的十名學生,隨著歌詞里的數(shù)字一個個出場,跳印第安人風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隨音樂一個個退場,或者一個個躲藏起來。
四、接龍游戲。
讓十個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學生按順序到同學中找其他人互換頭飾和禮物,圍著篝火多跳幾遍,讓全班同學都有機會扮演小印第安人參與跳舞和活動,達到全班體驗音樂律動的效果。
五、小結。
教學反思:
歌曲《牧童謠》。
一、復習、表演。
二、學唱新歌。
1、初步感受。這是一首湖北民歌。民歌中巧妙運用“那斯那斯嗨”的襯詞,來抒發(fā)兒童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2、感受歌曲。先聽教師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與音樂風格。
3、學唱歌曲。教師彈琴帶著學生小聲唱。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唱準曲中襯詞,感受la的音高。
4、學新手號。學習新手號,做教材第41頁的活動“唱唱”。
5、師生互動。學生演唱歌曲,教師用牧童笛伴奏;教師演唱歌曲,學生自選感受由四個音構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謠》的風格。
三、表演鼓勵學生表演歌曲。
四、小結。
教學反思: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四
1、通過演唱歌曲,感受同學們的友愛和樂趣,體會友情的可貴。
2、通過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和游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集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1、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并用體態(tài)律動進行歌曲表演。
2、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小朋友們,今天外面風和日麗的想不想到外面去郊游?。浚ㄉ海┚拖茸尷蠋煄ьI大家一起到郊外去看看吧!讓我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一起跳起來吧?。úシ拧督加巍罚?BR> 2、師把準備好的一個皮球拿出來問:這是什么球?小朋友們都拍過嗎?誰來拍給大家看看。
3、請學生自由活動,徒手做拍皮球的動作。(活動時間為1分鐘,看誰拍的球最多。)。
4、總結拍球的結果,讓學生談談拍球時的心情。
6、老師這兒有一首關于拍皮球的歌,你們想聽嗎?先聽老師念一念歌詞,小朋友們邊聽邊用剛才我們拍的第二種節(jié)奏給老師打節(jié)奏,好不好?“花皮球,真可愛,輕輕一拍就跳起來。你拍拍,我拍拍,大家玩得多愉快。嘭嗵嘭嗵,嘭嗵嘭嗵,大家玩得多愉快,多愉快?!崩蠋煟赫姘簦∧銈儎偛怕牭谜孀屑?,節(jié)奏拍得真好,現(xiàn)在小朋友拍著節(jié)拍和老師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兒歌。我讀一句,你們學一句。
7、模唱樂句。
8、聽歌曲讓我們來聽聽歌曲,在皮球聲音的地方跟著歌曲唱一唱,表演一下。
10、齊學歌曲。
a、齊唱,師指導演唱。
b、分角色演唱。
c、跟伴奏演唱。啟發(fā)學生用活潑跳躍的聲音唱“嘭嗵嗵嗵,嘭嗵嗵嗵,”想一想皮球是怎樣跳起來的?所有要唱得輕快而有彈性。
d、最后完整地演唱歌曲。
11、伴奏歌曲。
a、加入雙響筒伴奏,
b、加入三角鐵伴奏,
c、兩個樂器一起伴奏。
師:咱們來玩玩皮球的游戲好嗎?生:好。
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a、圍成圓圈,面朝外蹲,手持一球放在面前。
b、播放《拍皮球》音樂,在強拍上把左邊的人前面的球拿到自己的面前,如此順序傳下去,直到歌曲結束。
c、其他的學生唱歌,打節(jié)拍。
游戲規(guī)則:
1、分組圍成圓圈,面朝外蹲,每人手拿一個球放在面前。
2、播放《拍皮球》音樂,在強拍上把左邊的人前面的球拿到自己的面前,如此順序傳下去,直到歌曲結束。
3、其他的學生唱歌,打節(jié)拍。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五
1、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于說說自己和玩具朋友間的親密感情。
2、用歌聲及簡單動作表現(xiàn)歌曲情緒。
3、學習整體聽唱,逐步培養(yǎng)音樂記憶。
《玩具兵進行曲》活潑歡快,兩句相似又不相同,節(jié)奏整齊,有較強的進行曲特點,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統(tǒng)一步伐,穩(wěn)定節(jié)奏。
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引導學生喜愛音樂。
在前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趁熱打鐵,充分發(fā)揮學生好奇、愛動的特點。
一、故事導入。
1、欣賞故事《獨腿錫兵歷險記》。
2、說說你喜歡什么玩具?你為什么喜歡它?你能說說玩具故事嗎?
3、請小朋友模仿自己喜愛的玩具形象,跟著音樂演一演。
4、聽聽《玩具兵的故事》。
二、學習歌曲:
1、學生跟著節(jié)奏拍手或做其他律動。
2、教師完整演唱全曲兩遍(邊走邊唱)。
3、學生跟著音樂走一走,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不同的走路姿勢(大步走,蹲著走,小兔跳,烏龜走等),音樂停止時,擺出姿勢造型,音樂想起繼續(xù)行走。
4、看書p2,跟著琴唱一唱(由于以聽過數(shù)遍,學生不難唱出)。
5、跟著音樂邊走邊唱,可以將自己的玩具編入歌詞中演唱。
三、動一動:
1、認識圖形(圓形;方形;
“8”字型;卷心菜形。
2、跟著音樂走一走(感受常見的進行曲)。
四、復習與拓展。
1、背唱歌曲《我們一起來唱歌》。
2、說說你認識的好朋友。
3、集體舞。
1-4小節(jié)里外圈面對面原地踏步拍手。
5小節(jié)里圈同學做邀請動作。
6小節(jié)外圈同學做邀請動作。
7-8小節(jié)手拉手做小步轉圈。
五、總結下課。
1、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于參與《請你跟我這樣做》的律動,體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
3、以音樂的方式做自我介紹。
復習歌曲;音樂游戲;《傳傳傳》。
本課音樂內容情緒活潑,節(jié)奏明快,旋律流暢,有較強的互動性,孩子們能在其中相互了解與認識,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音樂興趣。
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音樂活動,鼓勵學生表現(xiàn)音樂,引導學生喜愛音樂,音樂課,初步培養(yǎng)演唱、聽賞的良好音樂習慣。
剛入學的孩子好奇心強,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在教學中,還應滿足學生“愛動”的年齡特點,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活動。
1、小朋友跟著老師隨音樂節(jié)奏拍手進教室,師生問好。
2、紅綠燈游戲:培養(yǎng)音樂記憶力和內心節(jié)奏感;綠燈時唱出聲音,紅燈時心里唱。(可請小朋友充當交警)。
3、復習演唱兩首歌曲《我們一起來唱歌》《玩具進行曲》,抽查演唱并做評價(師評、自評、互評)。
學生在原位做動作,用音樂代替教師口令:
上行音階:學生起立;下行音階:學生坐下;
高音區(qū)彈奏:白云飄飄動作低音區(qū)彈奏:樹葉飄飄動作。
彈《我們一起來唱歌》:排成圓形彈《玩具進行曲》:自由隊形。
1、用聽唱法學習歌曲:分句學唱----接口唱----完整唱----小組競賽唱。
2、傳花練習:強調一拍傳一次,在強拍上傳,不能搶拍子,間奏時自由選擇把花傳給誰。
老師學生圍成一圈,面向圓心坐下,一人傳花,其余人跟節(jié)奏拍手,當唱到“就是你”的“你”時,花傳到誰手里,誰就要站起來表演節(jié)目(唱歌、跳舞、彈琴或用節(jié)奏介紹自己等),然后從頭開始,反復幾遍,對學生音樂技能有所了解。
1、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于參與各種音樂游戲,體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
3、了解學生各項音樂素質。
本課宗旨在于幫助孩子鞏固第一單元所學內容,有較強的互動性,音樂游戲的設計可使小朋友充分參與進來,在音樂中感受快樂。
在音樂聲中進一步了解課堂常規(guī),提高學習興趣。
怎樣在積極參與的情形下較好的、有秩序的進行?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課,進一步培養(yǎng)演唱、聽賞、游戲的各種好習慣。
學生參與游戲的愿望高,積極性也很強,容易在課堂上失控,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孩子好動天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同時提出規(guī)范和要求,使課堂活而不亂。
(模唱練習)。
1)solsolmi—2)sollasolfami—。
同學好同學好。
3)soldo’solfami—4)miredo—。
同學好同學好。
1、《我們一起來唱歌》。
1)集體背唱歌曲。
2)抽查部分同學獨唱歌曲。
3)師評、互評、自評并頒發(fā)音樂娃娃標貼。
4)紅綠燈游戲(培養(yǎng)內心節(jié)奏感,從只動嘴不出聲到內心唱)。
5)創(chuàng)編歌詞××××××唱一唱。
6)邀請好朋友一起唱一唱。
2、《玩具進行曲》。
1)集體背唱歌曲。
2)與老師接龍唱復習。
3)抽查并頒發(fā)音樂娃娃標貼。
4)紅綠燈游戲。
5)音樂表現(xiàn),教師扮演會吹喇叭的小娃娃,邊走邊唱。
6)小朋友自編表演動作,模仿自己喜愛的小玩具,教師指導學生按節(jié)奏走一走。
7)全體小朋友圍成圈走一走,要求:動作按節(jié)奏做,隊伍整齊;
8)為表演好的同學頒發(fā)音樂娃娃標貼。
3、《傳、傳、傳》。
1)集體演唱歌曲。
2)徒手練習(一拍傳一下,只在強拍傳)。
3)跟著音樂節(jié)奏練習。
4)隨音樂做游戲(其余人跟節(jié)奏拍手,按座位先豎著傳,再橫著傳,音樂結束時花傳到誰手里,誰就要站起來表演節(jié)目。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一
第一課春意教學目標1.“春天”、“春雨”、“小鳥”都向人們“致春天”的來臨,本課匯編了一組描繪春意的音樂作品。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染下,進一步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2.聆聽《春水》,感受擬人化的“春水”活潑、頑皮的形象。聆聽《致春天》,感受樂曲對春天的描繪,尤其是第一與第三樂段,相同的曲調,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不同的情緒。讓我們在聆聽過程中體驗音樂豐富的表現(xiàn)力。3.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運用不同的節(jié)拍、節(jié)奏表達對春天的贊美。在學唱過程中學習切分節(jié)奏及樂句的重復、變化(相似)重復的創(chuàng)作手法。教學內容聆聽《致春天》教學基本要求1.介紹作曲家的國籍及作品的背景為導入。(1)設問:“挪威”地處歐洲的哪里?那里的氣候條件如何?(2)講解:春天對地處北歐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熱情地譜寫了這首鋼琴抒情小品。2.視聽《致春天》。(1)設問:你能根據(jù)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區(qū)分作品的段落嗎?(2)教師可適時指導,如聽第一段的主題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現(xiàn)主題的片段。還可幫助學生聽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區(qū)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學生聽賞中的困難,幫助他們聽辨三段體的不同情緒的音樂表現(xiàn)。3.復聽《致春天》。要求學生在座位上用臉部的表情或微小動作,表達出三段音樂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情緒變化。4.完成教材中的書面作業(yè)。(1)畫出第三部分的圖形譜,說明第一與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緒不同。如用同樣的線條,可以用線條的粗細表達其熱烈的情景。還可以根據(jù)想像在圖形譜上添加其他的圖畫等。(2)完成方格框內的選擇--曲調高、低與情緒的平靜、期待、熱烈。以上兩個書面作業(yè),因為是在學生通過二次欣賞作品的基礎上獨立完成或學生間的相互討論完成,切忌教師包辦代替,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與聯(lián)想。5.三度(欣賞)創(chuàng)作。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動作即興表演對春天來臨時人們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發(fā)展變化過程能表達出來。不求動作和舞姿的優(yōu)美,主要是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參與及他們對春天的向往的心情。聆聽《春水》教學基本要求1.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導入。設問:春水從何處來?冬去春來,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樣活動,他們去向哪里?請聽音樂。2.欣賞童聲合唱《春水》。設問:(1)歌曲創(chuàng)設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合唱有幾個聲部?表現(xiàn)出怎樣的情緒?(3)春水像不像活潑、頑皮的孩子?3.再聽《春水》,邊聽邊跟著歌聲朗讀歌詞,并在教材的歌詞上劃上小節(jié)線(如一次不成,可多聽幾遍)。4.兒歌與打擊樂。(1)按教材上標出的節(jié)奏,練習徒手拍擊。(2)可以兩人一組練習,即一人朗讀一人拍擊。也可以小組與小組練習,最佳方案是個人邊朗讀邊拍擊。(3)注意速度能與歌曲一樣。5.徒手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錄音,準確地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標出的節(jié)奏譜)。6.分組討論,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樂器按徒手打擊的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7.各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組與音樂配合得最默契。8.拓展與研究。設問:(1)能否設計其他形式表演,并說說意圖。如配樂作畫;小品表演;歌曲伴舞……(2)重新設計節(jié)奏譜,并說說設計的思路與意圖。9.研究成果表演。教師要積極表揚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表演,表揚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表演《小鳥小鳥》教學基本要求1.生態(tài)環(huán)保導入。設問:(1)哪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加以保護。(2)你能說出描繪春天的成語嗎?(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2.聆聽范唱《小鳥小鳥》。設問:(1)歌曲是幾拍子?說出該拍號的含義?(復習6/8拍號,該拍號在第9冊第1課講過)(2)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描繪了怎樣的情景?3.學唱曲調。(1)教師范唱曲調。設問:曲調每一樂句有什么規(guī)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規(guī)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2)先學第一部分(第一樂段)。a.教師范唱。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相似的地方?b.在教師指導下用6/8拍指揮圖式,跟著教師的指揮放慢速度視唱第一樂句(2小節(jié))。c.學生自學第一樂段的其他三個樂句(每句2小節(jié))。d.按教材要求,畫出該三個樂句的圖形譜,找出相同與相似的部分。e.按曲調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調。(3)學唱合唱部分(第二樂段)曲調。a.教師分別范唱兩個聲部的曲調。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不同的地方?b.在教師指導下,二個聲部先學唱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2小節(jié))。注意第一聲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聲部的四度音準。有困難的班級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加唱一條輔助練習:c.分聲部自學各自的聲部。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d.合唱合成。要求學生能相互傾聽對方的聲部,做到和諧。4.學唱歌曲(1)完整地唱全曲曲調,要表達出歡悅、活潑的情緒。(2)用“l(fā)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諧;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達喜悅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斷絲連”狀,以表達歡樂的情緒。(3)填入歌詞要唱得更有感情。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讓學生發(fā)表表演歌曲的處理意見,如:演唱形式;編配打擊樂;伴舞;小品表演……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表演。表達對春天的贊美。表演《春雨蒙蒙地下》教學基本要求1.氣象知識導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種天氣的現(xiàn)象,天氣不可能是永遠“春光明媚”的日子!設問:(1)還有哪一種天氣現(xiàn)象?(2)人們是怎樣來形容春雨的?(3)春雨給大地帶來了什么生機?2.欣賞歌曲范唱。設問:(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擬聲?你能模仿唱一下嗎?3.在教師指導下,練習模擬的下雨聲“刷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8小節(jié)(包括間奏)要求二聲部。(2)結尾處的5小節(jié)(注意力度的變化)要求。4.師生接唱。教師唱歌曲的歌詞部分,學生接唱雨聲“刷刷刷刷”部分。5.學唱曲調,學習切分音。(1)教師范唱曲調。(2)講解切分節(jié)奏及切分音唱法。(3)在教師指導下學唱開始的9小節(jié)曲調(學生用2/4拍指揮圖式劃拍,弄清強弱拍及后半拍節(jié)奏)。(4)學生自學第17小節(jié)以后的曲調:先弄清節(jié)奏,再學唱曲調,教師有重點地指導有讀譜困難的學生。(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發(fā)對春天的贊美,唱好全曲。6.學唱歌曲,表演歌曲。(1)在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后,填入歌詞歌唱。(2)歌詞詞義討論。設問:第一段歌詞的含義是什么?第二段歌詞:“這是生命在歌唱,這是種子在發(fā)芽”,談談你是怎樣理解的?(借景抒情)(3)在理解詞、曲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配上打擊樂,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較合適?使歌曲的表現(xiàn)更有聲、有景、有情。音樂知識:切分音1.正常的強弱節(jié)奏:2.改變了強弱關系,產生了切分音:改寫成節(jié)奏,并唱一唱:教學建議本課內容擬用二或三課時完成。一、二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小鳥小鳥》、《致春天》。第二課時:《春雨蒙蒙地下》、《春水》。二、三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小鳥小鳥》、《致春天》。第二課時:《春雨蒙蒙地下》。第三課時:《春水》。教材分析1.鋼琴曲《致春天》春天,象征著美麗;春天,象征著生命。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萬物蘇醒,生機勃發(fā)。春天,她又是許多著名的詩篇、繪畫和樂章中贊美的對象?!吨麓禾臁愤@首鋼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譜寫的春天的頌歌。挪威地處北半球的高緯度,冬季漫長而黑暗,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人們熱忱地企盼春天的降臨。一旦大地回春,人們的心情將是何等的欣喜和珍愛啊!鋼琴曲《致春天》正描繪了春天降臨大地的情景,表達了人們喜悅激動的心情。樂曲為單三段體結構。由主三和弦構成,在明朗的高音區(qū)奏出的兩小節(jié)前奏,向人們傳達了春天到來的信息。在這高音區(qū)清亮的和弦伴奏下,左手奏出了a段柔美、質樸、富有北歐風格的旋律,平靜而深情。中段(b)出現(xiàn)了一個深沉而富有動力性的音調。它在低音聲部的低八度音的配合下,由中音區(qū)不斷向上推進,有如春天來臨的腳步聲,一刻也不停息。同時也表現(xiàn)了人們期盼春天降臨的殷切心情。此時,高音聲部以八度奏出強而有力的長音,中、低音聲部則以四分音符的和弦為之伴奏。隨著旋律不斷上移,情緒益顯激動,仿佛人們在向春天發(fā)出呼喚。在小節(jié)之間的短暫間奏后,a段柔美的旋律再次出現(xiàn)。但音區(qū)移高,并且八度演奏,加上流麗、晶瑩的分解和弦音型伴奏,顯得格外絢麗多彩,人們的情緒也更為歡暢熱烈。尾聲是一連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好似花蕾初綻,色彩繽紛,引起了人們對美好春天的多少無窮遐想。2.童聲合唱《春水》春天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愉,孩子們又使春天顯得更有生氣。歌曲《春水》的歌詞,以生動的語言,擬人的手法,描繪了春水潺潺,在田野上奔流的情景。而正是借助“春水”的比喻,表現(xiàn)了孩子們活潑、頑皮的形象以及他們歡欣喜悅的心情,同時也折射出農村孩子關心農事、熱愛勞動的樸實品質。歌曲的旋律輕快活躍,節(jié)奏張弛相間??坍嫵龊⒆觽兲煺鏍€漫的性格。歌曲展現(xiàn)了真摯的童心,散發(fā)出濃濃的童趣。歌曲為多聲部合唱曲,采用多樂句式的一段體結構。歌曲開始時,旋律比較從容、平穩(wěn),由主調手法(在多聲部中只有一個主要旋律)構成的三聲部唱出了“春水彎彎地流成了小溪,你看它流呀流呀,多么愉快!”隨即運用模仿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二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jié)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覺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三.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重難點:
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表演《法國號》。
1.用模唱法學習歌曲產《法國號》。
2.演唱時聲音干凈而富有彈性?!拔税桶汀钡谝粋€字“嗡”要唱得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得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xiàn)這首歌。
3.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擊桌面為弱。
4.學生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二.聆聽《號手與鼓手》。
1.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舉手表示。
2.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3.分組表演。
三.表演《布娃娃彈琴》。
1.用聽唱法學習《布娃娃彈琴》。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聽教師范唱,學生們跟著老師的歌聲擊拍。
3.4小節(jié)一句跟著老師的琴聲學唱歌曲。歌中兩處“321與232”一字多音要唱準確,“叮叮咚”要唱得輕快。
4.注意學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yōu)美抒情的效果。
5.可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jié)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四.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音樂中的洋娃娃怎樣跳舞,請你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3.復吸樂曲,一部分同學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jié)拍。一部分學生可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五.聆聽《星光圓舞曲》。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
2.說出樂器的名稱,邊聽音樂邊用手指敲擊節(jié)拍。
3.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編創(chuàng)與活動。
1.音的長短是本課的知識點。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感覺理解音的長短。
2.用比較的方法說也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3.用打擊樂敲擊,就出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4.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畫出長短線條。
七.編創(chuàng)與活動: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個聽辨強弱的游戲。
活動方法:
1.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鼓,學生走和跳,鼓聲強跳,鼓聲弱走。
2.教師擊鼓的速度可慢些,強弱要分明,教師可四音為一組,如強xxxx弱xxxx便于學生反映在動作上。
3.還可以讓學生隨教師的擊鼓聲轉方向,鼓聲強時順時針走,弱時逆時針走。
4.教師可發(fā)動學生獻計獻策,怎樣活動更有趣。讓學生動腦到編創(chuàng)活動中。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三
2.復聽范唱,用跟唱的方法盡快學會歌曲。分小組編創(chuàng)角色進行表演。3.請一部分學生加入打擊樂器沙球、邊打邊唱。其他同學邊唱邊表演。編創(chuàng)與活動1.認識沙球,看圖或看教師示范持沙球的正確姿勢。2.分小組嘗試,發(fā)出聲音。3.指導學生看右面的練習:第1小節(jié):左手一下,右手一下,第2小節(jié):左手一下右手兩下。沙球及演奏方法簡介沙球:又名沙錘,用密封的椰子殼外加木把制成(兒童打擊樂為塑料殼,內裝沙粒,兩個一組)。演奏時,左、右手各握一把,雙手交替上下晃動,奏出各種節(jié)奏音型。沙球發(fā)音清脆呈短暫的沙沙聲,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風格的舞曲。教學建議一、本課可安排兩課時完成。二、本課以“巧巧手”為主題,是一個勞動光榮主題的學習,教師可提前預備一些舊報紙,便于學生利用。教材分析1.歌曲《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是一首創(chuàng)作于20世紀50年代的兒童歌曲。2/4拍,五聲徵調式。輕松的旋律運用了重復的手法,合著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一氣呵成,表現(xiàn)了歌唱勞動的活潑、愉快的情緒。歌曲以表演唱形式出現(xiàn),一領一和氣氛熱烈。歷數(shù)一雙手的功勞:洗衣服等家務勞動,補圖書、平操場等愛校園的勞動,拾麥穗、拔野草等生產勞動,真是樣樣事情都會做,因而得到爸爸媽媽的夸獎。使學生在歌唱中明白勞動光榮的道理,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勞動的思想教育。2.管弦樂《鐵匠波爾卡》《鐵匠波爾卡》由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施特勞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險箱制造商為制成兩萬個保險箱而舉行的焰火慶祝大會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爾卡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做保險箱少不了鐵匠,在德語中“鐵匠”與“火的節(jié)慶”是同一個詞(feuerfest),因此,樂曲喻意為這次大會的內容和形式。據(jù)說在焰火大會上首次演出時,樂隊曾采用兩臺打鐵用的鐵砧作為節(jié)奏樂器。樂曲采用d大調,復三部曲式,3/4拍,在以敲打鐵砧為節(jié)奏的4小節(jié)引子后,樂曲呈示出采用單三部曲式寫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題。此主題輕快活潑,表現(xiàn)了人們對生活充滿信心的歡樂。其中在每個樂句末尾一小節(jié)強調后一拍,并突出打鐵的節(jié)奏,使人聯(lián)想到鐵匠們在火光下快樂地勞動的情景。樂曲中間轉為g大調,用二部曲式寫成。中間部主題:這一強調后半拍節(jié)奏的主題形成了輕松跳躍的舞蹈氣氛。樂曲再現(xiàn)第一部分后,在簡短的結尾中用鐵砧叮當叮當?shù)脑煨托砸繇懶Ч突钴S歡快的氣氛結束全曲。3.歌曲《粉刷匠》《粉刷匠》是一首風趣、活潑的波蘭兒童歌曲。2/4拍,f大調,一段體結構。全曲音域僅有五度,由五個唱名do、re、mi、fa、sol組成短小嚴整的四個樂句。旋律多使用重復的手法,簡單而且易唱易記。第一、二、四樂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樂句旋律稍有變化,并以××××|×××|××××|×―|的節(jié)奏貫穿全曲,給人以完整統(tǒng)一的感受。輕松風趣的旋律與幽默詼諧的歌詞相結合,一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小粉刷匠在觀賞自己的勞動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勞動技術的同時,表現(xiàn)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顧勞動,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頑皮神態(tài)。一方面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歌表演《粉刷匠》動作設計:〔開始位置〕全體學生原地站立。音樂小節(jié)歌詞動作建議1-2我是一個粉刷匠正步站立,1向左卷左袖,2向右卷右袖。3粉刷本領正步站立,雙手叉腰。4強左手不變,右手向前豎大拇指。5-6我要把那新房子腳八字步,左右移動重心4次。同時,右手至胸前,掌心向上,左手向左側下方伸展。7-8刷得很漂亮右手由下向上做刷墻動作,兩次。9-10刷了房頂又刷墻腳同5-6小節(jié)。右手上舉向左橫刷后,再向右橫刷。11-12刷子飛舞忙手腳姿態(tài)不變,右手由下向上順時針方向轉一圈。13-14哎呀我的小鼻子雙腳正步,雙膝彎曲,右手指自己的鼻子,左手左側平伸,掌心向下,頭隨之點動兩次。15變呀變了腳正步站立,雙手五指并攏,擋在臉面前,掌心向自己,身體向前傾。16樣雙手打開,掌心向外翻,身體回原。4.歌曲《理發(fā)師》《理發(fā)師》是一首熱情、歡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亞民歌。f大調式,2/4拍,單樂段結構。旋律采用上行級進、樂句模進,八度大跳、同音反復等發(fā)展手法,并將三次模擬理發(fā)的“咔嚓”、“沙沙”聲與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相配合,生動地描繪了理發(fā)師認真、快速、愉快地忙碌著的形象。反映了勞動時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歌表演同桌二人共同表演,一人扮顧客坐著,雙手自然放在腿上。另一人扮理發(fā)師站在顧客后面。表演動作可參照課本簡圖,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根據(jù)歌詞內容創(chuàng)作?!緞幼髡f明】第一段:左站右坐(見課本上圖)第1-2小節(jié),左邊學生扶“顧客”左肩,右手半握拳,伸出大拇指,先向左再向右做“摸胡子”動作。第3-4小節(jié),右手伸出食指、中指模仿剪刀,由右向左剪四下。第5-6小節(jié),右小臂向上垂直舉起,向前后方向抖動四下。第7-8小節(jié),動作同第3-4小節(jié)。第9-11小節(jié),換左手理發(fā),從左向右剪六下。第12-16小節(jié),左手伸直似撫摸“顧客”的頭發(fā),由下而上隨節(jié)拍輕推四下,同時右手上舉,五指分開,手腕隨節(jié)拍上下晃動,做噴霧動作。第二段:右站左坐。第1-2小節(jié),右手向右下方伸出,做“請”的動作。左邊學生向右轉身點頭打招呼。第3-4小節(jié),動作同第一段。第5-6小節(jié),“顧客”雙手舉起手心對面部模仿照鏡子,兩人同時先向左,再向右各晃動一次,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第7-8小節(jié),動作同第一段。第十課汪汪與咪咪教學目標一、通過聆聽、表演和編創(chuàng)活動,突出“汪汪與咪咪”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與觀察能力。二、理解歌曲的內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創(chuàng)歌詞,并能發(fā)揮想像力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三、能選擇適當?shù)拇驌魳菲鳛楦枨樽?。四、運用×和×編創(chuàng)節(jié)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關小動物的歌曲。教學內容聆聽《小狗圓舞曲》教學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聽樂曲,讓學生用手指隨課本上的圖形譜劃動。提示:你感到樂曲描繪了小狗怎樣的動作,或小狗在做什么?2.復聽音樂,隨著音樂用手勢在桌上進行表演。聆聽《跳圓舞曲的小貓》教學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聽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樂曲。2.提示:聽了樂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讓學生根據(jù)標題去想像。3.跟著樂曲和教師哼唱第一部分主題a,加深對樂曲的印象。4.復聽樂曲。用手指在桌上畫圖形譜。提示:樂曲的情緒和速度有什么變化?你能聽到哪兩種小動物的叫聲?5.分小組討論:你感到小貓在做什么?結尾使你想到什么?6.聽樂曲,用動作表演。學小貓的樣子跳圓舞曲。編創(chuàng)與活動1.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是一個編創(chuàng)節(jié)奏與復習歌曲相結合的'趣味性練習。要求學生不但能按節(jié)奏編創(chuàng)小動物的叫聲,而且能唱出關于這個小動物的歌曲。(即:課本中學過或平時自己聽過的歌。)2.在編創(chuàng)節(jié)奏中,再次熟悉運用×、×節(jié)奏。可分小組進行填創(chuàng)游戲,要求邊說邊做小動物的動作,看誰將節(jié)奏讀得準,動作做得生動形象。表演《貓咪別淘氣》教學基本要求1.反復聆聽歌曲。提示學生歌中唱出的小貓咪在怎樣淘氣?2.用聽唱法學會歌曲。3.分小組討論,做分角色表演的準備。4.分小組邊唱邊表演。5.加入打擊樂器表演。編創(chuàng)與活動1.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安排了一個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的練習。教師可指導學生分小組試一試每個人關于選擇樂器的建議。2.選擇一種效果較好的伴奏方法,為歌曲伴奏。表演《誰在叫》教學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聽歌曲,用手指隨著課本上的旋律線劃動。提示:聽一聽,誰在叫?為什么小動物叫了?它們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聽,使學生在聆聽中熟悉旋律、內容、發(fā)現(xiàn)問題、回答問題。2.聽著歌曲錄音跟唱全曲?;蛴寐牫▽W會歌曲。3.分組進行編創(chuàng)活動。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動物,它們怎樣叫,利用小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為歌曲編創(chuàng)新歌詞,分組表演自己的歌。4.邊唱邊表演動作。第一段唱原詞,第二段唱小組填創(chuàng)的歌詞。5.背唱自創(chuàng)的歌曲給爸爸、媽媽聽。課本中《誰在叫》這首歌采用了圖與旋律線示意的方法呈現(xiàn),生動形象而有趣。學生可通過旋律線的示意,結合看圖,迅速地記憶歌詞。同時也有助于提示學生的動作表演。教學建議一、本課可安排兩課時完成。二、結合本課主題“汪汪與咪咪”進行學習、比較兩首聆聽樂曲,感受小狗的音樂是急促的、旋轉的,小貓的音樂是悠閑的。教材分析1.管弦樂《小狗圓舞曲》《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鐘圓舞曲》或《瞬間圓舞曲》。由波蘭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間。初作為鋼琴曲,后被改編為長笛曲、管弦樂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國女作家喬治桑(1804~1876)豢養(yǎng)了一只小狗,常喜歡飛快地旋轉著追逐自己的尾巴。喬治桑請作曲家用音樂表現(xiàn)這只小狗的可愛動態(tài),于是作曲家欣然寫成此曲。樂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氣呵成。樂曲采用三部曲式寫成。4小節(jié)引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四
1、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2、填詞活動《雄雞喔喔》、《跳踢踏》教學目標:
1、感受和體驗明快的歌曲節(jié)奏與情緒,張揚孩子的個性,展示他們在音樂方面的能力。
2、讓孩子們初步熟悉和喜愛新的學校,對上音樂課產生興趣,建立我是小學生的自豪感。
3、培養(yǎng)孩子自我認知能力,開始學會認識自我、認識新同學和適應新環(huán)境,從學習心態(tài)上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時間:三課時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聽曲擊掌。師生問好。
二、組織學生編排座位。
三、音樂活動。
1、聆聽歌曲《今天我上學嘍》。
和大家一樣有一群小朋友今天第一天上學,心情可高興了,來到學校唱起了快樂的歌曲。隨樂自由律動。
2、學習音樂問候語及常規(guī)音樂語。
接著孩子們來到了專門上音樂課的地方:音樂教室。上音樂課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問好?(啟發(fā)學生用歌唱或律動問好)。
聆聽翻書的音樂、安靜的音樂、表揚的音樂等,并反復練習。
四、結束。聽音樂出室。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音樂活動:想想、玩玩、出新招。
1、課件顯示p3的內容。
2、上課鈴敲響了,小朋友們應該怎樣做?
3、討論交流。
4、唱一唱、演一演。
三、教學新歌《我今天上學嘍》。
1、觀看課件、聆聽歌曲。
2、討論:從歌聲中你聽出這些孩子第一天上學的心情如何?(興奮、愉快??)。
同自己的心情比較一下。
上學第一天你都做了哪些準備?(新衣服、新書包??)。
來到學校你都看到了什么?(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美麗的校園)。
3、學習歌詞。
配樂按歌曲的節(jié)奏朗讀歌詞。各組比賽背歌詞。
4、跟隨錄音唱詞兩遍。
5、演唱活動:金話筒(話筒對準誰,誰演唱)師生交替合作演唱、生生合作演唱。
四、創(chuàng)作活動。
1、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
2、形式:小組比賽,那組編的動作創(chuàng)作的優(yōu)美即可獎勵。
3、選出最美的動作,由小老師帶領全體學生邊唱邊演。
五、表演。
1、自信獨唱。
2、集體評議。
六、結束。聽曲出室。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聲問好。
二、音樂活動。
1、填詞活動:雄雞喔喔。早上起床,雄雞唱歌了。跟隨老師朗讀歌詞。
試一試,用你學會的歌曲《我今天上學嘍》填唱新歌詞。請?zhí)畹煤玫暮⒆赢斝±蠋煛?BR> 2、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雄雞催我們早起,別遲到。我們背著書包唱著歌兒上學吧!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4、律動:跳踢踏。
來到了學校,音樂老師請大家跳踢踏舞。沒有音樂怎么辦?跟隨老師朗讀歌詞《跳踢踏》。填新歌詞。邊唱邊跳。(即興隨意跳踢踏)鼓勵孩子上臺展示。評議、鼓勵。
三、結束。聽曲出室。第二課去同學家教學內容:
1、律動:去同學家。
2、了解音的長短。
3、認識打擊樂:三角鐵、木魚。
4、小小音樂?。喝ネ瑢W家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覺意識,初步建立音有長短的概念。
2、能用三角鐵和木魚參與音樂活動,用體態(tài)動作感受和表現(xiàn)音樂的變化。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的智能,懂得建立同學友誼;培養(yǎng)熱愛同學的感情。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音樂中去體驗、感受和表達“去同學家”的愉快心情是重點: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建立自信心是難點。教學準備:
三角鐵、木魚、課件。教學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感受音的長短。
1、認識三角鐵、木魚。說一說(外形特點)聽一聽(音色特點)。
敲一敲(摸索多種演奏方法)。
2、對比敲擊三角鐵、木魚的聲音的長短。討論用哪件樂器敲合適?
討論用哪件樂器敲(波浪線)合適?
3、生活中哪些動物的叫聲長哪些短?(課件)模仿并討論。
4、你能用嘴發(fā)出長和短的音嗎?自由模仿,同桌討論。
三、游戲《考考小耳朵》。聆聽樂曲聽到像。。的音響時,做敲門的動作。
當聽到音樂中有像(波浪線)的音響時,與一位同學握手。
四、律動《去同學家》。
1、討論:去同學家的路上會怎么表演?
到同學家時要敲門,見到同學很高興怎么表演?
2、創(chuàng)設情境,全班同學隨音樂的情緒自由律動。
3、師生合作律動。
4、鼓勵自信的孩子上臺表演。
5、評議。
五、結束。聽曲出室。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小小音樂劇《去同學家》。
1、導入。
故事:放學后,同學小明、小瑛高高興興的去馬璇璇家玩。聆聽音樂片段1、2、3,辨別哪段音樂表現(xiàn)場景、敲門、問好。
2、請三名同學示范。
3、自由組合,設計動作。
4、聽音樂自由表演。
5、變換形式再游戲。
全班圍成圈,請幾位同學扮小主人。當《場景音樂》起,有節(jié)奏的自由慢跑到圈上,各自請出兩位同學做搭檔。《問候音樂》可自己創(chuàng)作。如:你好、請坐、請進等等。
6、音樂劇反復進行。
7、集體評議,選出表現(xiàn)出色的孩子及配合默契的小組。
三、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四、結束。
在歌聲中出教室。第三課愛我的家教學內容:
1、歌曲《溫暖的家》。
2、歌曲《爺爺過生日》。
3、歌曲《雁群飛》。
4、感受音樂的抒情及歡快。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充滿情感的《溫暖的家》和《雁群飛》歌曲,體會家的溫情。在欣賞美的歌曲旋律中感受親情的可貴。
2、通過學唱歌曲《爺爺過生日》,懂得尊重長輩,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想象自己可為溫暖的家和家人做些什么。
3、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其中一首,并用體態(tài)和聲音去體驗抒情與活潑兩種不同情緒的歌曲。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時間:三課時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教學新歌《溫暖的家》。
1、導入。
談話:最愛你的人是誰?講一些這方面的故事,讓大家分享。(輕聲播放此曲)我們都有們暖的家,和愛咱們的父母親,今天學習一首新歌來表達對父母的愛。
2、聆聽范唱,體會歌曲的基本情緒。
3、根據(jù)歌曲的情緒及歌詞含義為歌起名字。(溫暖的家、甜蜜的家、我的家??)。
4、跟錄音輕聲唱曲兩遍。
5、播放伴奏演唱后指出不足并改正。
6、引導用輕柔的聲音表現(xiàn)家的溫暖、親情的可貴。
7、鼓勵自信上臺獨唱。
8、集體評議。
三、創(chuàng)作活動。
為全曲創(chuàng)編幾個動作。
自由創(chuàng)作——各組比賽(那一組的動作最美、最多)邊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邊演唱。
四、討論。
爸爸媽媽最愛你,你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五、作業(yè)。
1、把歌曲《溫暖的家》獻給爸爸媽媽,并請父母寫上評語。
2、填一填爸爸他的生日,并記住它。
3、把全家充滿溫情的照片貼在p10。
六、結束。聽曲出室。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學習新歌《爺爺過生日》。
1、導入。(課件)。
看這個小姑娘溫暖的家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為爺爺過生日)。
2、聆聽《爺爺過生日》。
3、討論問題。
1、同歌曲《溫暖的家》進行情緒上的對比。
4、再聽全曲,思考:除了小姑娘還有那些人?
5、再聽全曲,思考:小姑娘在爺爺過生日時送了什么?(蛋糕、生日歌)。
6、為了表示祝賀,我們也參與他們的生日party吧。聆聽并擊掌,用掌聲伴奏。創(chuàng)作活動:這樣擊掌不夠熱鬧,誰能嘗試用拍手和跺腳的方法創(chuàng)作更好聽的節(jié)奏為全曲伴奏。
7、咱們也為爺爺獻歌一曲。
8、聽唱學曲至熟練。
9、練唱游戲:金話筒。
三、創(chuàng)作活動——改編歌詞。
你還想為誰過生日?你將送給她什么?放到歌里唱出來。
四、結束。聽曲出室。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二、教學新歌《雁群飛》。
1、導入。(出示大雁的圖片)這是什么?想得到嗎?他們也有一個溫暖的家,每當天氣變涼的時候大雁們就一家人整齊的排成一字或人字飛到南方過冬,一路上相親相愛、互相幫助不分離。
2、創(chuàng)作活動。(啟發(fā)不同飛的動作,在活動中輕聲播放歌曲)大雁怎樣飛?自由創(chuàng)作。
用自己的動作隨樂律動。
3、音樂游戲:聆聽音樂,用手勢劃出旋律線。
4、聽唱歌曲至熟練。
5、練唱游戲:金話筒。
三、小組活動。
在組長的帶領下扮演大雁一家人,創(chuàng)設情景演一演。各組隨樂表演。集體評議。
四、結束。聽曲出室。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五
〔11~12〕上身移向左做〔9~10〕的動作?!?3~16〕動作同〔9~12〕。第三遍音樂〔1~4〕動作同第一遍音樂的〔1~4〕。〔5~6〕四人上身向前俯,做兩次“硬肩”,雙手輕扶桶邊,低頭看奶桶里的奶。樂曲描繪了孩子們學做小小擠奶員,愉快忙碌著擠奶的情景?!?~8〕四人上身后仰做兩次“笑肩”,表示勞動后的愉快心情?!?~10〕做兩次“硬肩”,1號和2號,3號和4號互相對視?!?1~12〕做兩次“硬肩”,2號和3號對視,1號向左看,4號向右看。〔13~14〕做兩次“硬肩”,面向觀眾。〔15〕上身微前傾,雙手捧桶?!?6〕全體起立,右腳向左斜前方上一步成左踏步,雙手捧桶置于右肩上,身對左斜前方,眼看正前方(如動作2)。(朱萍編舞)3.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內蒙古短調民歌。這首旋律流傳已久,填詞很多,早年為《紅旗歌》,流傳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反映了當時土地改革時期的革命斗爭生活?!恫菰褪俏业募摇窞?/4拍,六聲羽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jié)奏較為整齊,使得歌曲簡單、易唱,表現(xiàn)了小小年紀的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xiāng)深深的摯愛之情。4.歌曲《小松樹》《小松樹》是一首動聽的內蒙古民歌。2/4拍,徵調式,復樂段結構。松樹是一種常綠喬木,種類很多,有紅松、白松、樟子松、馬尾松、落葉松等,其葉子為針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蟲蛀,用途廣泛。《小松樹》這首歌以贊美小松樹為題,從擬人的角度,贊美小松樹“綠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樣”,“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樹一樣茁壯成長,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喜愛小松樹挺拔、頑強的品格,勇敢地與風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優(yōu)美抒情,歌唱性強,音域不寬,僅有八度,適宜低年級學生演唱。蒙古族人民及其音樂文化蒙古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和遼寧、吉林、黑龍江、青海、甘肅、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據(jù)1982年統(tǒng)計,人口為3411657人,其中200多萬人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與中國北方東胡、鮮卑、契丹、室韋有密切的淵源關系。蒙古為民族自稱。操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通用蒙古文。蒙古族過去主要從事游牧業(yè),故有“游牧民族”之稱。解放后,主要從事畜牧業(yè),部分人則半牧半農或從事農業(yè)。嫻于騎射,能歌善舞。騎馬、摔跤、射箭等至今為群眾所喜好。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喪葬、社交都有自己的特點。男女都穿身寬袖長的長袍,束以腰帶,著高可及膝的長筒皮靴,男子多戴黑藍、褐色帽或束紅、黃色頭巾;女子盛妝時戴銀飾點綴的冠,平時則以紅、藍色布纏頭?,F(xiàn)在其服裝樣式和鞋子都有改進。在飲食上牧區(qū)多以牛、羊肉及奶食為主,糧食為輔;農區(qū)則以糧食為主,輔以奶食或肉食及蔬菜。普遍嗜飲磚茶。牧區(qū)多住容易拆卸、便于搬運的蒙古包,這是長期適應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圓形圍壁和傘狀頂架組成,外部覆以毛氈,通常高約七、八尺,直徑約丈余的住室。在定居區(qū),部分牧區(qū)和半農半牧區(qū)出現(xiàn)了外形與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結構住室;農區(qū)則多已住漢式平房,并且聚為村落。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待人熱情有禮,坦率誠懇,頗受兄弟民族稱贊?,F(xiàn)在很多蒙古族地區(qū)已把每年七、八月間隆重舉行的'祭神節(jié)日――“祭敖包”轉化成草原上慶豐收、進行物資交流和舉行射箭、摔跤、賽馬的那達慕大會。蒙古族音樂屬于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化范疇。它的獨特形態(tài)和風格,是由蒙古族人民長期的草原游牧生活方式和各地區(qū)的特點所決定的。從總的布局上看,蒙古族音樂分布為:1.巴爾虎――布里里特色彩區(qū),其草原牧歌較為發(fā)達,具有簡法、熱情嘹亮優(yōu)雅清新的特征。2.科爾沁――喀爾沁色彩區(qū),其音樂以古樸蒼勁見長。而短調民歌則將深刻的哲理性同完善的敘事性結合在一起,推動了蒙古族音樂的發(fā)展。3.錫林郭勒――昭烏達色彩區(qū),其草原牧歌有著完善的形式和高度發(fā)展的形態(tài)。4.鄂爾多斯色彩區(qū),有大量的短調民歌。5.衛(wèi)拉特――阿拉善色彩區(qū)。從音樂體裁形式上,蒙古族音樂可分為民間歌曲、說唱音樂、歌舞音樂等3類。民間歌曲是流傳最普遍、數(shù)量最多、音樂最豐富、最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獵歌、牧歌、贊歌、思鄉(xiāng)曲、禮俗歌、短歌、敘事歌、搖兒歌和兒歌。狩獵歌有:1.原始狩獵歌舞;2.動物歌,如呼盟《小白兔》;3.寓言動物敘事歌,如內蒙古西部的《三百六十只黃羊》。狩獵歌曲調簡短,節(jié)奏鮮明,帶有強烈的舞蹈性,演唱形式多為齊唱、對唱和歌舞表演等。牧歌在蒙古族音樂中,草原牧歌曾長期處于中心地位。所謂蒙古族音樂的草原風格,實則指牧歌風格而言。牧歌以歌唱草原、贊美駿馬、熱愛生活、充滿對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為其主要內容。牧歌的歌詞既擅長抒情,又注重寫景,情景交融,表現(xiàn)人和大自然和諧關系。一首好的牧歌,可以說是一幅動人的草原風景畫。牧歌的音樂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曲調高亢、嘹亮、寬闊舒展;2.節(jié)奏悠長、徐緩、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形式。一般情況下,牧歌上行樂句節(jié)奏悠長徐緩,下行樂句則往往采用活躍跳蕩的三連音形成華彩樂句;3.曲式的典型結構是上下句構成的樂段。另外由于有些牧歌的篇幅長,音調音量大,其非方整性結構的占主要地位。帶有再現(xiàn)意味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以及多段體的聯(lián)句結構,也較常見。贊歌多在那達慕大會或其他公共集會、慶典活動等特定場合演唱。贊歌的曲調簡潔有力,節(jié)奏規(guī)整鮮明,較長華彩性裝飾音。旋律起伏不如草原牧歌大,調式上大量采用徵調式和宮調式,以適應贊歌的豪放,雄壯的氣質。思鄉(xiāng)曲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較為普遍的一種體裁。在蒙古文學史上思鄉(xiāng)曲有頗負盛名的《母子歌》和《阿萊欽伯之歌》,還有《曠野中的蓬松樹》、《白色駱駝羔》、《諾文吉婭》等。其曲調優(yōu)美流暢,節(jié)奏舒展,結構嚴謹,調式運用豐富大膽,轉調離調手法多用,常從模進手法發(fā)展曲調。禮俗歌在特定場合演唱的,帶有生活風俗性和實用性的民歌,如:宴歌、婚禮歌、安魂曲等。宴歌的音樂一種是歡快熱烈的帶有舞蹈性的短調宴歌。如《燦爛的陽光》。一種是悠長瀟灑的抒情性長調宴歌,如《西泉之水》?;槎Y歌分迎賓曲、敬酒歌、歡樂歌、母女惜別對唱和送賓曲。歌曲數(shù)量大、難度高,風格多樣。安魂曲是舉行葬禮時演唱,曲調悲切哀婉,莊重肅穆,多為齊唱和合唱。摔跤歌是在那達慕大會舉行摔跤時演唱。每當雙方摔跤手跳躍出場時,由男高音歌手領唱,其余人以“潮爾”――固定低音式的和聲予以伴唱。短歌亦稱短調歌曲,是最早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民歌體裁。主要流傳于內蒙古東部的哲里木盟、興安盟以及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在原始音樂中曾占主導地位,在草原牧歌得到充分發(fā)展后,其退居次要位置。短調歌曲如:《森吉德瑪》。敘事歌主要有3類:1.歌頌人民起義斗爭和英雄人物的,如《嘎達梅林》、《英雄陶克圖之歌》等;2.表現(xiàn)愛情悲劇故事的,如《諾麗格爾瑪》、《達那巴格》;3.反對宗教束縛,向往世俗生活的。敘事歌曲調簡短方整,同語言密切結合,帶有濃厚的說唱性。其演奏形式是用馬頭琴或四胡自拉自唱。還可以根據(jù)需要插入道白。搖兒歌和兒歌搖兒歌曲調簡潔婉轉。兒歌還有一種表演唱如:《蛤蟆調》、《嬉戲歌》。兒歌的曲調輕快活潑,節(jié)奏鮮明,音域不寬,適于兒童學唱。除民間歌曲以外,還有說唱音樂,說唱音樂有:古代英雄史詩、好來寶、說書。蒙古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有流行于哲里木盟庫倫地區(qū)的安代舞,流行于呼倫貝爾盟的布里亞特舞,流傳于昭烏達盟的嬉戲性孛爾吉納舞(即公駝舞),還有技巧性較高的燈舞和盅碗舞。蒙古族民間樂器主要有:馬頭琴、四胡、三弦、笛、雅托克(類似漢族箏)以及古老的樂器火不思。代表性的蒙古族器樂曲有科爾沁的《八音》,察哈爾的《阿斯爾》,鄂爾多斯的《沁王衙門》、《清泉水》等。第六課咯咯噠教學目標一、通過聆聽、表演,表現(xiàn)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二、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三、能夠自編動作參與表演。教學內容聆聽《公雞母雞》1.完整地聆聽樂曲兩次,分辨公雞、母雞的叫聲,樂曲開始是公雞叫還是母雞叫?2.聽樂曲,在課本的方框中畫線條表示聽到的公雞、母雞的叫聲。3.聽樂曲,分別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表演。鈴鼓及演奏方法簡介鈴鼓是一種色彩性很強的膜鳴樂器,音量較大。鈴鼓是將精制的羊皮蒙在用木條彎成圓形鼓框的一面,鼓框上有若干空格,每格裝有一對金屬制的小鈸,空出一格做為手持的部位。也有的鈴鼓不蒙鼓皮。演奏時,左手持鼓用右手彈擊、拍擊或在膝蓋上撞擊,有時也用右手拇指在鼓的邊緣上搓奏。鈴鼓多用于舞蹈伴奏,還經常用來增強節(jié)奏或完成某種特殊的音樂效果。編創(chuàng)與活動1.認識鈴鼓,并在教師的示范下學會演奏鈴鼓的正確姿勢。2.把演奏鈴鼓的方法留給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奏出短音?怎樣奏出長音?3.試著用鈴鼓為學過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適?選一首讓大家唱,并由幾個學生用鈴鼓伴奏。聆聽《我的小雞》教學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聽童聲合唱,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提示學生回答歌中表現(xiàn)的小雞的可愛處有哪些?聽了這首歌后是愉快還是悲傷,并為課本上的小人頭涂上顏色。2.復聽歌曲,自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六
一、教學內容:
3、表演《新年好》。
4、聆聽《平安夜》。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聽《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
2、通過唱《新年好》、《龍咚鏘》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趣。并通過紅綢舞、秧歌舞的學習,表現(xiàn)過年的愉快心情。
3、認識民族打擊樂器鑼、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勢,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伴奏。
4、能編創(chuàng)簡單節(jié)奏、送新賀年卡的小游戲。
三、教材分析:
1、器樂曲《小拜年》。
器樂曲《小拜年》是根據(jù)同名吉林民歌改編的。歌曲4/4拍,f羽調式。他的節(jié)奏緊湊,變化比較多,旋律活潑歡快,抑揚有致。由于歌曲后半拍起唱,帶有東北地方戲曲“小帽”的特點,唱著邊歌邊舞,或扇子或手絹,別具一格。使學生感受嗩吶、鑼鼓等民族器樂所渲染的歡樂氣氛及濃郁的東北民間音調。
2、合唱《平安夜》。
《平安夜》由奧地利作曲家格立伯作曲。
歌曲為b大調,6/8拍,六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波浪起伏,節(jié)奏悠緩舒展。一、二樂句歌唱性極強,三、四樂句重復帶有敘述性,隨既出現(xiàn)歌曲高潮樂句,旋律在較高音區(qū)進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蕩。高潮后回旋,旋律一路下行平穩(wěn)地落在主音“do”上,舒展平和的結束了全曲。旋律完美地抒發(fā)了作者的內心對和平幸福的追求,帶給人們祥和與安寧。
四、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節(jié)奏,并能用各種音樂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通過演唱歌曲《龍咚鏹》,感受過新年熱鬧的音樂情景,表現(xiàn)過新年的愉快心情。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表演歌曲《龍咚鏹》。
1、聽錄音。你們有什么感受?
2、再聽歌曲,說一說,你從歌曲里聽到什么聲音?
3、再仔細聽一聽,他們是怎么敲鑼打鼓的?你會打嗎?
4、看老師指揮敲鑼打鼓。
5、演唱歌曲。
6、過新年的時候,除了敲鑼打鼓,還可以什么辦法慶祝?
三、聆聽《小拜年》。
1、初聽《小拜年》,感受東北民間音樂的風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些什么游戲啊?
3、復聽樂曲模仿冬季里你喜歡的游戲。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聆聽《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寧靜、祥和的情緒。
2、通過學唱《新年好》,感受音樂所表達的過新年的祝福。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聆聽歌曲《平安夜》。
1、初聽歌曲,說一說心里有什么感受。
2、隨音樂,聽老師講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3、帶著對歌曲的了解,再聽歌曲,感受樂曲的的音調,并隨著音樂輕輕做動作。
三、表演歌曲《新年好》。
1、反復聆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用自己的方式為歌曲伴奏。
3、熟悉歌詞,跟錄音演唱。
4、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四、小結。
教學目標:
1、通過樂曲的聆聽,感受音樂的特點,并能自編動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結合生活中的聲音聽辨、感受。
教學重點:聽辨、感受、體驗。
教學難點:聽辨、感受、體驗。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入座!
2、發(fā)生練習。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導入。
2.聆聽《洗手絹》《大家來勞動》。
3.(1)在完整地聆聽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調。
(2)輕聲隨范唱錄音哼唱旋律。
(3)聽著錄音有感情地讀歌詞。
(4)分小組編創(chuàng)動作,請小組內一名同學表演,其他同學有感情地唱歌。
4.音的高低:
(1)教師組合一組汽車、輪船的音響錄音或琴模仿這些音響,讓學生聽辨、模仿。
(2)讓學生按課本上的插圖模仿動物的叫聲或交通工具發(fā)出的聲音,讓大家聽辨、說出哪個音高,哪個音低。
(3)提示學生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高低不同的聲音,模仿給大家聽。
5.運動:
(4)教師指導學生為兩組節(jié)奏選擇恰當?shù)捻椖浚钌舷舐曉~,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別填寫在方框里。
(5)分聲部拍一拍,再三聲部同時拍出。
(6)分聲部讀一讀,再三聲不同時讀出。
(7)分小組進行,看那一組選擇的象聲詞合適,讀出的效果好。
三、結束部分:
小結。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七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詩詞歌賦、繪畫、舞蹈、音樂藝術的鑒賞,使學生學會運用簡單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親自參與藝術實踐和藝術表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詩詞、歌賦、繪畫、演奏、舞蹈、制作等去謳歌贊美春天,從中領略藝術的無窮魅力,繼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謳歌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重點:歌曲的表演及情感的體驗。
難點: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了解藝術是相通的。
多媒體軟件、鋼琴、水彩、剪紙、圖畫紙、頭飾。
一、組織教學:
教師有意在室中布置幾盆花,學生隨鋼琴曲《春之歌》進入教室,按半圓形位置坐好。
設計意圖:舒緩、柔和、優(yōu)美的鋼琴曲《春之歌》,加上幾盆含苞欲放的花給學生帶來的絮絮春意,引發(fā)出他們對春天思索的興趣。
二、導入
1、春天來了,大自然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欣賞圖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體軟件)
2、學生配樂朗誦《春天在哪里》,學生自選頭飾表演舞蹈?。骸洞禾煸谀睦铩?BR> 春天到了,積雪慢慢融化,大地從沉睡中蘇醒,小燕子飛來了,在枝頭上高唱,小狗也出來了,小兔子也出來了,花兒開了,柳枝吐出了嫩芽,泥土散發(fā)出芳香。蝴蝶、蜜蜂跳著歡快的舞蹈。瞧,小朋友們也跑來了。他們手拉著手,歡呼著,跳躍著,歌唱著美麗的春天。(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部分學生舞蹈)
春天是發(fā)芽的季節(jié),我們是求知、憧憬的季節(jié),春天是我們,我們是春天,春天和我們永遠是伙伴!
師:同學們讓我們隨著春天的旋律,踏著青春的腳步,去擁抱春天,歌唱春天吧!
設計意圖:通過舞蹈劇《春天來了》創(chuàng)造一種歡快、愉悅、熱烈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課教學
1、有感情地朗誦歌詞,并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劃拍方式為歌曲伴奏。
2、指導學生用歡快、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1、教師范唱讓學生感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春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渴望和熱愛春天的情感。
2、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實踐采取不同的劃拍方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特點,從而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3、引導學生用歌聲感受春天的同時提高學生歌曲演唱能力。
四、學習交流、展示及實踐
歌頌贊美春天的詩句、歌(樂)曲、繪畫作品、舞蹈等你們知道哪些?
學生集體討論后盡量用“詩”“畫”“樂”相結合的形式展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多種藝術形式去感受春天,贊美春天,共同分享春天帶來的喜悅,同時學生的才藝得到展示,藝術能力得到提高。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八
1、學唱并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2、編創(chuàng)與活動。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能用優(yōu)美、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動作。
3、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音樂表演實踐活動,感受集體創(chuàng)作帶來的樂趣,激發(fā)學生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
1、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創(chuàng)編表演歌曲。
:多媒體、電子琴、木魚、三角鐵
一、激發(fā)興趣
1、組織教學。小朋友們好!歡迎來到音樂課堂,我們的音樂口號是:音樂課堂,快樂多多,yes!
2、律動。讓我們隨著音樂動起來吧!
(播放音樂)
師:請小朋友們輕輕地站起來。
二、欣賞草原美景
1、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還想表演的更好嗎?
生:想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遼闊的大草原上和蒙古人一起唱一起跳,好!咱們就去大草原看看吧。
(播放草原風景)
2、小朋友們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用你美的語言描繪。
生:我看到了成群的羊、牛、馬
師:你看到了這些可愛的動物,還有同學看到了哪些?
生:我還看到了美麗遼闊的草原。
師:聽了你的話我覺得草原太美了。
三、學動作與節(jié)奏
草原的風光是美麗迷人的,蒙古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們喜歡騎馬、摔跤、射箭。(播放三大活動圖片)
1、蒙古人是最喜歡騎馬的,(播放騎馬圖片)誰能用動作來表演騎馬。(你的動作真好看大家來學著他做動做;/懂得欣賞別人表演的孩子是最聰明的;/還有同學們比他表演的更精彩的嗎?/不好看那你來表演)誰來給他的動作配上馬蹄聲。(配得真棒呀!)哦!老師聽出來了原來騎馬的節(jié)奏是(播放課件:節(jié)奏)大家一起來拍。
2、(播放摔跤圖片)(生:摔跤)現(xiàn)在老師表演動作,大家看看哪個動作更象蒙古人在摔跤。(生:第二個動作)因為第二個動作比第一個動作更勇猛。好!咱們一起來當一回勇猛的蒙古人吧!小朋友們起立,咱們一起來表演摔跤動作。小朋友們表演的真精彩!請坐。如果把嘿音換成噠音,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咱們來演一演。(播放課件:節(jié)奏)這就是摔跤的節(jié)奏。大家一起來拍。
3、(播放射箭圖片)(生:射箭)好!我們一起表演吧,跟著老師來,這就是弓,這就是箭,嗖0嗖0。射箭的節(jié)奏是x0x0(播放課件:節(jié)奏)。
四、學習歌曲
小朋友們的動作真優(yōu)美、真大方,都能體驗生活創(chuàng)編節(jié)奏了,真了不起。蒙古人喜歡騎馬、摔跤、射箭更喜歡唱歌跳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播放歌譜)
1、聆聽歌曲
我們一起聆聽歌曲,老師伴舞。小朋友們歌曲好聽嗎?(生:聆聽)老師的動作美不美?那就來點掌聲鼓勵老師吧!
2、朗讀歌詞
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歌詞,請小朋友們跟老師讀歌詞。
3、老師范唱
小朋友們讀得真有感情,現(xiàn)在請聽老師彈唱歌曲??凑l坐得!誰的耳朵最靈。
4、用“l(fā)a”哼唱。
歌曲好不好聽?(生:好聽)想不想唱?(生:想唱)那大家跟著老師用“l(fā)a”哼唱。
5、完整演唱
小朋友們,我們把歌詞寶寶請到歌中來。完整演唱歌曲。
6、藝術處理
師:如果你是這位騎在馬背上的小朋友,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啊?
生:我的心情會很高興。
師: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表示高興、快樂的心情呢?老師這里有兩種唱法,你們聽一聽,應該是那一種呢?(教師唱兩種歌聲)
師:那我們要用輕巧地、活潑地聲音來演唱,還要注意臉上要笑瞇瞇的。趕緊把我們的小胸膛挺起來,把歌曲再來唱一唱。(強調聲音的輕巧)
7、個別演唱
我們的小朋友真棒。如果能夠大膽地上來展示自己,那就更好了。
8、全班表演
我們的教師就是美麗的舞臺,請小朋友來表演,如果能以便一邊表演,一邊演唱就更好了。
五、感受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小朋友們表演的真棒!還想不想了解更多的蒙古人習俗,(生:想)我們一起欣賞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播放課件)小朋友們,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多熱鬧呀!那達慕大會也就是娛樂的大會,節(jié)目豐富多彩,有——大家想不想?yún)⒓友?(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音樂師生同歡樂)
六、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領略了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風光,感受體驗了蒙古族歌舞及其風土人情。有機會小朋友們可以去內蒙古做客,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九
2、學唱歌曲《雁群飛》。
1、《讓我們手拉手》是一首朝氣蓬勃的創(chuàng)作歌曲,4/4拍,大調式,由a、b兩個樂段構成。歌曲音調昂揚,旋律歡快,節(jié)奏富有特點。
a段旋律中樂句間附點音符和休止符的運用,形成了具有推動力的節(jié)奏,使得歌曲緊湊,具有張力和跳躍感。歌詞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團結能戰(zhàn)勝困難,歌唱了團結就是力量。
b段為合唱部分。旋律在高音區(qū)起唱,音調激昂、寬廣,富有號召力和時代氣息,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兒童的心愿:把鮮花獻給母親,把忠誠獻給祖國。歌曲以其熱情的旋律,號召小伙伴手拉手、團結一致共同奮斗。
2、《雁群飛》這是一首單樂段六樂句的抒情歌曲,旋律優(yōu)美。第一、二樂句呈示主題,第三、四樂句強化主題,第五、六樂句的旋律完全重復了第一、二樂句,但寓意得到了升華,歌詞毛病了少年兒童友愛團結,親如兄弟的美好情誼。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1、能用動作表現(xiàn)聆聽作品中“手拉手”的音樂形象,表達同學間的友愛之情。
2、能夠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和流暢的動作,表演歌曲《雁群飛》,學會從旋律上找相同的樂句。
能夠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和流暢的動作表演、表現(xiàn)歌曲。
能從旋律上進行樂句劃分并能找出相同的樂句。
演唱法、聆聽法。
電子琴、多媒體。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1、導入。
小朋友們,你有好朋友嗎?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間都有些什么有趣的故事發(fā)生呀?能說說嗎?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我們更應該讓每個同學都成為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就要手拉手,團結友愛。
2、初聽歌曲。
3、了解歌詞。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歌曲唱了些什么?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4、復聽歌曲。
(1)讓學生在視覺輔助下聆聽:這首歌曲有齊唱和合唱兩個部分,老師用不同的色塊來代表,紅色的表示是齊唱,綠色的表示合唱。
(2)建立聲部的聽覺意識:請你仔細地聽聽歌曲,在齊唱的地方用一只手跟著音樂揮動,在合唱的地方請你用兩只手跟著音樂揮動。
5、.表現(xiàn)歌曲。
(1)教師把歌詞中的““鮮花、大雁、高山、浪花、我們等手拉手”的歌詞做成圖片,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xiàn)。
(2)分成若干小組代表以上群體,用有節(jié)奏的動作參與聆聽,并隨歌曲此起彼伏的先后表現(xiàn),營造歡樂的氣氛。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1、小事導入。
有一群大雁要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他們整齊的隊伍像寫在天上的“人”字。有一天,一只年輕的大雁突然離開大隊,自己飛走了。他一邊飛一邊想:我為什么一定要排著隊呢?多不自由呀!他飛呀,飛呀。漸漸地,他感到吃力了,身體也越來越沉了。這時,他才后悔不該離開集體。正在這時,一只年長的大雁飛來接他。年輕的大雁地問:“為什么離開隊伍,就飛不動呢?”年長的大雁地告訴他:“大家排隊飛行,把周圍空氣扇動起一股向上和向前的氣流。借著這股氣流,每只大雁飛起來就省一點力。你離開隊伍,沒法利用氣流幫助,所以很快就累了?!蹦贻p的大雁明白了,他跟在年長的大雁后面,去追趕隊伍。大雁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到達了目的地,靠的是集體的力量。
以我們看到的大雁都是一群群的,是雁群。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歌曲《雁群飛》。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2、初聽歌曲。
(1)說說歌中唱的什么內容?
(2)邊聽邊來給歌曲分一分樂句,看這首歌曲可以分成幾個樂句?
3、學習歌詞。
隨伴奏音樂輕輕地拍節(jié)拍,邊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
4、復聽歌曲。
找旋律相同的地方:歌曲一共有六句,哪幾句是一樣的?(歌曲的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是一樣的。)。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5、學唱旋律相同的地方。
讓我們一起用“l(fā)u”來唱一唱這兩句。讓我們加上歌詞一起唱一唱。
6、再聽歌曲。
讓我們再來聽聽歌曲,請跟著歌曲在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的地方跟著音樂唱一唱。
7、學唱歌曲。
(1)教師用柔美的聲音范唱歌曲,請學生小聲模唱。
(2)師生接龍唱,生唱第一、二和五、六句,師唱第三、四句。
(3)師生換過來唱,生唱三、四句,師唱第一、二和五、六句。
(4)生齊唱歌曲。
(5)師指導演唱。
(6)分角色演唱。
(7)跟著老師的彈奏,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8、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唱歌曲。
你能給歌曲加上動作嗎?相同的樂句用相同的動作,不同的樂句用不同的動作來表演唱。
9、隨著音樂一起想象大雁回家時的情形,有感情的演唱,在想象中結束本課。
《讓我們手拉手》《雁群飛》小學音樂一年級第2冊第3課手拉手第一課時。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聆聽了《讓我們手拉手》并且演唱了歌曲《雁群飛》。在學習中我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樂趣和同學之間的友誼。讓我們手拉手成為生活、學習上的好朋友。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
能用聲音表現(xiàn)《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擔任一個角色。
1.學生復述《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性與標準性。
2.將學生分成2-4組,討論如何用聲音來表現(xiàn)。(設計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由創(chuàng)編能力)。
3.分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學講故事,其他同學用聲音來表現(xiàn)。
4.師生共同來評價。
5.如有時間還可創(chuàng)編其他內容。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一
2.音樂活動“聲音的長短”;聽賞樂曲《獅子》
1.在上一課學習的基礎上,繼續(xù)感受聲音的長短
2.練習三聲部合奏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節(jié)奏感
1.復習歌曲《在動物園里》,讓學生熟練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2.上節(jié)課課后練習匯報:兩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表演
3.動物大合唱:教師選中一組節(jié)奏準確、節(jié)拍穩(wěn)定的同學,加上老師組成一個三個聲部的“動物大合唱”
4.學生聆聽,感受大合唱中三聲部的和諧美。
5.學生練習:將全體學生分成三個大組,剛才示范的組當指揮,練習“大合唱”
6.學生自由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師出示各種打擊樂器,學生自由選擇,討論
8.匯報練習結果。
9.欣賞樂曲《獅王進行曲》。這首樂曲描述的是動物園中哪一種動物?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時獅子?體會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
11.觀看動畫片《獅子王》片段
12.教師引導學生從音色入手,理解樂曲音色中的感受,獸中之王是獅子
聽樂曲模仿獅子在森林中的形態(tài)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二
課題《誰的歌兒多》課時第一課時。
課題《誰的歌兒多》課時第二課時。
小青蛙找家。
第十課快快跑。
教學目標1、用活潑歡快的情緒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快快跑》。2、能選用打擊樂為鋼琴獨奏曲《騎竹馬》即興伴奏,并從中享受到騎竹馬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們樂觀的態(tài)度和友愛精神。
教學難點:用歡快的情緒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安定情緒。
二、復習舊歌《快快跑》要求學生在伴奏的提示下,整齊的起唱。
三、學跳集體舞1、先從學習舞步入手熟悉音樂。方法:引導學生聽歌曲按詞義配上相應的身體動作,模仿騎馬的神態(tài)與動作。《快快跑》曲調中運用的休止符,不是意味著馬兒停下來,而是騎馬者揚鞭催馬的動作與叫喊聲的體現(xiàn)。教學時,引導學生嘗試休止符處用“駕——”的聲音來代替。跑馬步:左手勒馬狀,右手持馬鞭,左腳起步,右腳緊跟,像馬兒一樣朝前跑。騎馬步:雙手握拳勒馬于胸前,雙腳“蹓馬”似的自轉一圈。2、集體舞《快快跑》設計:教室內選四至六個小朋友為“邀請者”,手持馬鞭站在座位行道之間,邊喊“得兒駕”邊揚鞭作準備。(1)——(4)小節(jié),邀請者用“跑馬步”歡快的奔跑。(5)——(8)小節(jié),邀請者用“騎馬步”圍繞要邀請的舞伴跑一圈。(9)——(10)小節(jié),面向舞伴站立,遞交馬鞭。(11)——(12)小節(jié),舞伴接過馬鞭,站在邀請者的位置,接著喊引子,作揚鞭動作,音樂重新開始4、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鼓勵學生自由設計隊形或分組編排舞蹈動作。5、評價評價不在于隊形、動作的'規(guī)范、整齊,首要的是孩子們心情的愉悅及樂于參與活動的興趣。
三、聽賞鋼琴獨奏曲《騎竹馬》1、看圖導入(多媒體)你能說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嗎?誰愿意來學一學。2、聽曲律動,引導模仿你能隨著樂曲用嘴模仿馬蹄聲嗎?依據(jù)馬蹄聲與馬鈴聲的特點,引導孩子們選配雙響筒、串鈴等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并聯(lián)想騎竹馬由遠而近、再由近而遠的情境,處理樂曲的強弱變化。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三
1、歌曲《如果你高興》。
2、唱游《十個小印第安人》。
3、歌曲《牧童謠》。
1、能根據(jù)音樂內容、節(jié)奏、速度、情緒,有感情地進行唱游活動。
2、學一個新的音“l(fā)a”。
3、通過唱游活動,融入人文知識的教學,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環(huán)。
1、感受不同的風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環(huán)境。
2、建立“l(fā)a”音與“do、re、mi、sol”的相對音高觀念。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間:三課時。
歌曲《如果你高興》。
一、復習、表演。
1、聽中動。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拍手;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拍腿;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跺腳;聽音樂有節(jié)奏地彈舌。全班做聲勢游戲。
2、聽中讀。跟音樂小聲的跟讀歌詞。
3、背唱歌曲。在前面的活動與朗讀歌詞中,同學們對歌曲已很熟悉。此時,教師可請學生跟著鋼琴伴奏背唱歌曲。歌唱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范唱、手勢、表情的提示,隨時糾正學生唱歌是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姿勢,提醒學生不要大聲喊叫。
4、自編歌詞。啟發(fā)學生用身體的其他部分的名稱編成歌詞填入樂曲中演唱,并伴以相應的律動。
二、表演。
用身體作為樂器為歌曲伴奏,并做一定的動作表演。學生創(chuàng)編的身體的其他部分進行演唱,并伴以相應的律動。
三、小結。
教學反思:
唱游《十個小印第安人》。
一、復習、表演。
二、學唱新歌。
1、游戲引入。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聽音樂自報編號進課室。講故事,鼓勵學生用簡單語言描述“十個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戲”。
2、聽唱歌曲。請同學們哼唱旋律、默唱歌詞,然后跟唱歌詞、學會歌曲。
3、背唱歌曲。請同學們邊做跑跳步,邊背唱歌曲。
4、與人文知識結合。介紹印第安民族風俗、習慣、服飾等。
5、創(chuàng)設情景同學們用老師準備好的色彩小紙條化裝成印第安人。
三、即興表演。
戴頭飾的十名學生,隨著歌詞里的數(shù)字一個個出場,跳印第安人風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隨音樂一個個退場,或者一個個躲藏起來。
四、接龍游戲。
讓十個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學生按順序到同學中找其他人互換頭飾和禮物,圍著篝火多跳幾遍,讓全班同學都有機會扮演小印第安人參與跳舞和活動,達到全班體驗音樂律動的效果。
五、小結。
教學反思:
歌曲《牧童謠》。
一、復習、表演。
二、學唱新歌。
1、初步感受。這是一首湖北民歌。民歌中巧妙運用“那斯那斯嗨”的襯詞,來抒發(fā)兒童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2、感受歌曲。先聽教師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與音樂風格。
3、學唱歌曲。教師彈琴帶著學生小聲唱。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唱準曲中襯詞,感受la的音高。
4、學新手號。學習新手號,做教材第41頁的活動“唱唱”。
5、師生互動。學生演唱歌曲,教師用牧童笛伴奏;教師演唱歌曲,學生自選感受由四個音構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謠》的風格。
三、表演鼓勵學生表演歌曲。
四、小結。
教學反思: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四
1、通過演唱歌曲,感受同學們的友愛和樂趣,體會友情的可貴。
2、通過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和游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集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1、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并用體態(tài)律動進行歌曲表演。
2、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小朋友們,今天外面風和日麗的想不想到外面去郊游?。浚ㄉ海┚拖茸尷蠋煄ьI大家一起到郊外去看看吧!讓我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一起跳起來吧?。úシ拧督加巍罚?BR> 2、師把準備好的一個皮球拿出來問:這是什么球?小朋友們都拍過嗎?誰來拍給大家看看。
3、請學生自由活動,徒手做拍皮球的動作。(活動時間為1分鐘,看誰拍的球最多。)。
4、總結拍球的結果,讓學生談談拍球時的心情。
6、老師這兒有一首關于拍皮球的歌,你們想聽嗎?先聽老師念一念歌詞,小朋友們邊聽邊用剛才我們拍的第二種節(jié)奏給老師打節(jié)奏,好不好?“花皮球,真可愛,輕輕一拍就跳起來。你拍拍,我拍拍,大家玩得多愉快。嘭嗵嘭嗵,嘭嗵嘭嗵,大家玩得多愉快,多愉快?!崩蠋煟赫姘簦∧銈儎偛怕牭谜孀屑?,節(jié)奏拍得真好,現(xiàn)在小朋友拍著節(jié)拍和老師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兒歌。我讀一句,你們學一句。
7、模唱樂句。
8、聽歌曲讓我們來聽聽歌曲,在皮球聲音的地方跟著歌曲唱一唱,表演一下。
10、齊學歌曲。
a、齊唱,師指導演唱。
b、分角色演唱。
c、跟伴奏演唱。啟發(fā)學生用活潑跳躍的聲音唱“嘭嗵嗵嗵,嘭嗵嗵嗵,”想一想皮球是怎樣跳起來的?所有要唱得輕快而有彈性。
d、最后完整地演唱歌曲。
11、伴奏歌曲。
a、加入雙響筒伴奏,
b、加入三角鐵伴奏,
c、兩個樂器一起伴奏。
師:咱們來玩玩皮球的游戲好嗎?生:好。
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a、圍成圓圈,面朝外蹲,手持一球放在面前。
b、播放《拍皮球》音樂,在強拍上把左邊的人前面的球拿到自己的面前,如此順序傳下去,直到歌曲結束。
c、其他的學生唱歌,打節(jié)拍。
游戲規(guī)則:
1、分組圍成圓圈,面朝外蹲,每人手拿一個球放在面前。
2、播放《拍皮球》音樂,在強拍上把左邊的人前面的球拿到自己的面前,如此順序傳下去,直到歌曲結束。
3、其他的學生唱歌,打節(jié)拍。
花城版一年級音樂教案全冊篇十五
1、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于說說自己和玩具朋友間的親密感情。
2、用歌聲及簡單動作表現(xiàn)歌曲情緒。
3、學習整體聽唱,逐步培養(yǎng)音樂記憶。
《玩具兵進行曲》活潑歡快,兩句相似又不相同,節(jié)奏整齊,有較強的進行曲特點,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統(tǒng)一步伐,穩(wěn)定節(jié)奏。
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引導學生喜愛音樂。
在前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趁熱打鐵,充分發(fā)揮學生好奇、愛動的特點。
一、故事導入。
1、欣賞故事《獨腿錫兵歷險記》。
2、說說你喜歡什么玩具?你為什么喜歡它?你能說說玩具故事嗎?
3、請小朋友模仿自己喜愛的玩具形象,跟著音樂演一演。
4、聽聽《玩具兵的故事》。
二、學習歌曲:
1、學生跟著節(jié)奏拍手或做其他律動。
2、教師完整演唱全曲兩遍(邊走邊唱)。
3、學生跟著音樂走一走,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不同的走路姿勢(大步走,蹲著走,小兔跳,烏龜走等),音樂停止時,擺出姿勢造型,音樂想起繼續(xù)行走。
4、看書p2,跟著琴唱一唱(由于以聽過數(shù)遍,學生不難唱出)。
5、跟著音樂邊走邊唱,可以將自己的玩具編入歌詞中演唱。
三、動一動:
1、認識圖形(圓形;方形;
“8”字型;卷心菜形。
2、跟著音樂走一走(感受常見的進行曲)。
四、復習與拓展。
1、背唱歌曲《我們一起來唱歌》。
2、說說你認識的好朋友。
3、集體舞。
1-4小節(jié)里外圈面對面原地踏步拍手。
5小節(jié)里圈同學做邀請動作。
6小節(jié)外圈同學做邀請動作。
7-8小節(jié)手拉手做小步轉圈。
五、總結下課。
1、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于參與《請你跟我這樣做》的律動,體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
3、以音樂的方式做自我介紹。
復習歌曲;音樂游戲;《傳傳傳》。
本課音樂內容情緒活潑,節(jié)奏明快,旋律流暢,有較強的互動性,孩子們能在其中相互了解與認識,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音樂興趣。
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音樂活動,鼓勵學生表現(xiàn)音樂,引導學生喜愛音樂,音樂課,初步培養(yǎng)演唱、聽賞的良好音樂習慣。
剛入學的孩子好奇心強,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在教學中,還應滿足學生“愛動”的年齡特點,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活動。
1、小朋友跟著老師隨音樂節(jié)奏拍手進教室,師生問好。
2、紅綠燈游戲:培養(yǎng)音樂記憶力和內心節(jié)奏感;綠燈時唱出聲音,紅燈時心里唱。(可請小朋友充當交警)。
3、復習演唱兩首歌曲《我們一起來唱歌》《玩具進行曲》,抽查演唱并做評價(師評、自評、互評)。
學生在原位做動作,用音樂代替教師口令:
上行音階:學生起立;下行音階:學生坐下;
高音區(qū)彈奏:白云飄飄動作低音區(qū)彈奏:樹葉飄飄動作。
彈《我們一起來唱歌》:排成圓形彈《玩具進行曲》:自由隊形。
1、用聽唱法學習歌曲:分句學唱----接口唱----完整唱----小組競賽唱。
2、傳花練習:強調一拍傳一次,在強拍上傳,不能搶拍子,間奏時自由選擇把花傳給誰。
老師學生圍成一圈,面向圓心坐下,一人傳花,其余人跟節(jié)奏拍手,當唱到“就是你”的“你”時,花傳到誰手里,誰就要站起來表演節(jié)目(唱歌、跳舞、彈琴或用節(jié)奏介紹自己等),然后從頭開始,反復幾遍,對學生音樂技能有所了解。
1、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同學交流,樂于參與各種音樂游戲,體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
3、了解學生各項音樂素質。
本課宗旨在于幫助孩子鞏固第一單元所學內容,有較強的互動性,音樂游戲的設計可使小朋友充分參與進來,在音樂中感受快樂。
在音樂聲中進一步了解課堂常規(guī),提高學習興趣。
怎樣在積極參與的情形下較好的、有秩序的進行?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課,進一步培養(yǎng)演唱、聽賞、游戲的各種好習慣。
學生參與游戲的愿望高,積極性也很強,容易在課堂上失控,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孩子好動天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同時提出規(guī)范和要求,使課堂活而不亂。
(模唱練習)。
1)solsolmi—2)sollasolfami—。
同學好同學好。
3)soldo’solfami—4)miredo—。
同學好同學好。
1、《我們一起來唱歌》。
1)集體背唱歌曲。
2)抽查部分同學獨唱歌曲。
3)師評、互評、自評并頒發(fā)音樂娃娃標貼。
4)紅綠燈游戲(培養(yǎng)內心節(jié)奏感,從只動嘴不出聲到內心唱)。
5)創(chuàng)編歌詞××××××唱一唱。
6)邀請好朋友一起唱一唱。
2、《玩具進行曲》。
1)集體背唱歌曲。
2)與老師接龍唱復習。
3)抽查并頒發(fā)音樂娃娃標貼。
4)紅綠燈游戲。
5)音樂表現(xiàn),教師扮演會吹喇叭的小娃娃,邊走邊唱。
6)小朋友自編表演動作,模仿自己喜愛的小玩具,教師指導學生按節(jié)奏走一走。
7)全體小朋友圍成圈走一走,要求:動作按節(jié)奏做,隊伍整齊;
8)為表演好的同學頒發(fā)音樂娃娃標貼。
3、《傳、傳、傳》。
1)集體演唱歌曲。
2)徒手練習(一拍傳一下,只在強拍傳)。
3)跟著音樂節(jié)奏練習。
4)隨音樂做游戲(其余人跟節(jié)奏拍手,按座位先豎著傳,再橫著傳,音樂結束時花傳到誰手里,誰就要站起來表演節(ji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