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作者意圖和情感的深入思考和體會。在寫讀后感時,可以通過提出問題、提煉主題、分析人物等方式展示對作品的理解。探索以下范文,發(fā)現(xiàn)讀后感寫作的秘訣和技巧。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一
莊子的《秋水》乃是莊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在那個刀雕竹刻的時代可算是非常長篇的東西。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這句話引起了全文。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畢竟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了嘛,他有他驕傲的本錢。
但是,很快,這個河伯就知道自己錯了。因為他看見了大海,看見了不見水端的北海,他被嚇壞了。于是,河伯這個孺子開始接受教育。若便是他的老師。
其實,作為一個職業(yè)上接觸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態(tài)度所折服?,F(xiàn)在的老師,往往是站在制高點上對學生灌輸各種的結(jié)論和觀點。其實,你的那些東西,學生未必就買賬。
要是學生不買賬而被迫地接受。這樣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問題。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樣,讓自己的學生將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來、暴露出來,這個時候適時地給學生看一點真理的外觀,讓他們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讓他們自己產(chǎn)生探索真理的沖動和欲望的時候,這個時候,老師才開始教育。我想,這樣的教育一定會效率更高。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對于規(guī)?;慕逃@個成與不成,我不好說。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二
北海有一種魚,叫做鯤。鯤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它能化成一種叫鵬的鳥,也有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的時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鵬會在海運來臨的時候飛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當它飛往南海的時候,會擊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著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而且這一飛就是六個月。
然而,蟬和斑鳩卻嘲笑說:“我們快速飛起,沖上榆樹和檀樹,但有時達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飛到九萬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說:“它究竟想要飛到哪兒去呢?我使勁的往上飛,也不過飛幾十丈那么高就得回來,在蓬蒿之間翱翔,已經(jīng)是飛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飛到哪兒去呢?”
在這個故事中,人們往往會羨慕大鵬鳥的視野寬闊,氣魄宏大,會嘲諷蟬、斑鳩和麻雀在大鵬面前如小丑般的無知、可笑,它們鼠目寸光,即使盡力氣地翻飛騰躍,也不過蓬蒿之間,數(shù)丈而已,它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際的大鵬鳥呢!難怪連莊子也說“這幾個小蟲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然而,這只不過是從很世俗的、狹隘的角度得出的結(jié)論。而事實卻并不如此!
我們知道,宇宙(或道)是無限的,到底無限到何種程度呢?有一部電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與人類尋找一個決定雙方命運的宇宙,經(jīng)過雙方的生死較量,這個宇宙最終被人類尋獲并奪得,你知道這個宇宙在哪里嗎?它在一只黑貓的脖子上掛著,只有玻璃彈珠那么大,但當你從外向里望時,里面卻是繁星密布,浩瀚無邊,的的確確的是一個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嗎?不是的!電影到結(jié)束時,鏡頭拉向遠方,我們偉大的地球慢慢地縮小,變成藍色的球,再縮小,在太陽系里變成一顆小星星發(fā)著微弱的光,再縮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陽系在銀河系里縮成一小片,再縮小,銀河系已變成一小團霧,再縮小,銀河系在我們的宇宙里已看不見了,最后我們的宇宙變成一顆小小的彈珠在地上滾動,掉到一個小坑里,與另外一顆彈珠撞在一起。這時,一個外星人伸出一只長著柔軟大手的瘦長胳膊,用手抓起兩顆彈珠,放到一個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滿滿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鳩和蟬倒是很幸福的,它們的幸福正在于它們的無知和自我滿足!
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有一個朋友通過自己十來年的奮斗,已經(jīng)擁有上千萬的家產(chǎn),家中的住房已從鄉(xiāng)下的農(nóng)房換成了小別墅,后來他覺得小別墅也不好看,又想買三十畝地造個小園林,現(xiàn)在他已在付諸實踐了。有人對他說,怎么這么不知滿足呢?等你有一小園林后,就有會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會不滿足了。
是啊!到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滿足呢!這不是自尋煩惱嗎。不是很痛苦嗎。
所以,做一只無知、無用和自我滿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三
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介紹中,初識了這本《于丹莊子心得》。細細咀嚼,慢慢品讀,在靜靜的夜晚輕輕的與心靈對話,感受到了生命寧靜中的顫動之姿,搖曳中的沉靜風骨。
《莊子》與我并不陌生,或許應該說有些老莊思想以于不知不覺深入人心了?!队诘でf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從人對寓言的最直接的“覺”,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懂得用心生活,體會超越的“悟”。我認為人生有許多“覺”的過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過程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現(xiàn),尋找內(nèi)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覺”與“悟”的聯(lián)系
故事是這樣展開闡述的:《庖丁解?!?,節(jié)選自《莊子·內(nèi)篇·養(yǎng)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時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還像新的一樣。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點,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怎么達到對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斷進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無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從有到無到游刃有余的過程嗎?先是規(guī)劃人生,但未免有點像站在山底去規(guī)劃登山的路徑,顯得路途遙遠,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種“無”的精神,能夠超越山的最高處,才能最終將“有”和“無”結(jié)合起來,達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脫一切而又能順應一切,順其自然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無限的最樸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的職業(yè)崗位。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是這樣,“覺”的事件和過程是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在學習中什么時候表現(xiàn)的最有興趣,他們是怎樣看待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他們高舉著小手是在渴望著什么……而這時我們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結(jié)果便是“丟失”了“悟”。進而是丟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機,升華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學,那么你就會去有意的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更好的調(diào)動情緒的環(huán)節(jié);如果你理解老師的一句肯定會在他們的臉上澆開一朵花,那么你的課堂將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從他們高舉的雙手中讀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課堂就是充滿互動、靈動的……其中這或許便是悟的瞬間,它是基于積極的思考,經(jīng)驗的不斷累積而成的。
“覺”到“悟”的成長
《于丹莊子心得》還著重描述了內(nèi)心的力量,強調(diào)認識自己的重要性。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生歷程,需要你不斷的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是讓你隨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對現(xiàn)代物質(zhì)化愈來愈強的社會,它常讓我們在潮流的浪尖,迷失雙眼,終而腳步零亂的踏上膚淺,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質(zhì)的本質(zhì),我們要擺脫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鵲的名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yī)生,成為中國名醫(yī)的代稱。扁鵲去見魏王。魏王說:“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擅長醫(yī)術(shù),你跟我說說,你們?nèi)酥?,誰的醫(yī)術(shù)最高明啊?”扁鵲老老實實地回話:“我大哥醫(yī)術(shù)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醫(yī)術(shù)最差。”魏王驚訝地問:“那為什么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兩人卻默默無聞呢?”扁鵲說:“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這個人得病但還沒顯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消除了。這個病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給人除預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時,他用藥就把病除了。大家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發(fā)展下去那會要命的大病啊!”
扁鵲能夠在自己名聲大揚之時說出此番事實,而不以別人的看法去認識自己,實屬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去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受別人的觀點和束縛。教學是我們的生命線,汲取從一次次教學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淺層表現(xiàn),挖掘其內(nèi)在的知識漏洞,用一雙從懂得傾聽到善于傾聽的升華!一次公開課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別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實細思中,我們只關(guān)注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扣響迎向朝陽的那扇大門:及時地反思,挖掘內(nèi)在成功的寶藏,善于傾聽總結(jié),運用到更多的實踐教學中,這便是缺失了對現(xiàn)有位置的“悟”!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巴饣粌?nèi)化”這是獲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著厚重內(nèi)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每個人都能擁有輝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覺”,從覺中“悟”!
讀于丹《莊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寫道:“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睘榇?,她還專門列舉了《莊子——人世間》中的一個關(guān)于樹的例子:
一個姓石的木匠到齊國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櫟樹。這棵櫟樹被這個地方的人奉為社神來祭祀。
這樹有多大啊?莊子的形容很夸張。他說,這棵樹的樹陰可以遮蔽幾千頭牛在這樹底下乘涼,量一量樹干可以達到百尺粗,跟山一樣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這棵大樹吸引了好多人來觀賞,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離開了。他的徒弟問師傅:“這么好的木材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說:“這種樹木是沒有用的散木,木質(zhì)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這棺材很快就會腐爛;用它做器物,這個器物很快就會折斷;用它做門,這門就會流污漿;用它做柱子,會被蟲蛀。所以,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BR> 晚上,石木匠夢見這棵櫟樹來跟他說話。
那棵散木說,你看那些果樹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認為的有用之材,每年碩果累累,大家對它贊不絕口,結(jié)果是大枝條全被折斷了,小枝條都被拉下來,那上面結(jié)的果實,年年一熟,人們就來剝奪它。因為它們有用,所以傷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沒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莊子的故事講得似乎有些超現(xiàn)實,但也提醒我們不必去羨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贊不絕口的人;因為他們的所謂有用背后,不知對自己做出了多少傷害?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啊!
《莊子-——逍遙游》有一個最著名的故事:
北海有一種魚,叫做鯤。鯤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它能化成一種叫鵬的鳥,也有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的時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鵬會在海運來臨的時候飛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當它飛往南海的時候,會擊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著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而且這一飛就是六個月。
然而,蟬和斑鳩卻嘲笑說:“我們快速飛起,沖上榆樹和檀樹,但有時達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飛到九萬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說:“它究竟想要飛到哪兒去呢?我使勁的往上飛,也不過飛幾十丈那么高就得回來,在蓬蒿之間翱翔,已經(jīng)是飛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飛到哪兒去呢?”
在這個故事中,人們往往會羨慕大鵬鳥的視野寬闊,氣魄宏大,會嘲諷蟬、斑鳩和麻雀在大鵬面前如小丑般的無知、可笑,它們鼠目寸光,即使盡力氣地翻飛騰躍,也不過蓬蒿之間,數(shù)丈而已,它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際的大鵬鳥呢!難怪連莊子也說“這幾個小蟲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然而,這只不過是從很世俗的、狹隘的角度得出的結(jié)論。而事實卻并不如此!
我們知道,宇宙(或道)是無限的,到底無限到何種程度呢?有一部電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與人類尋找一個決定雙方命運的宇宙,經(jīng)過雙方的生死較量,這個宇宙最終被人類尋獲并奪得,你知道這個宇宙在哪里嗎?它在一只黑貓的脖子上掛著,只有玻璃彈珠那么大,但當你從外向里望時,里面卻是繁星密布,浩瀚無邊,的的確確的是一個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嗎?不是的!電影到結(jié)束時,鏡頭拉向遠方,我們偉大的地球慢慢地縮小,變成藍色的球,再縮小,在太陽系里變成一顆小星星發(fā)著微弱的光,再縮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陽系在銀河系里縮成一小片,再縮小,銀河系已變成一小團霧,再縮小,銀河系在我們的宇宙里已看不見了,最后我們的宇宙變成一顆小小的彈珠在地上滾動,掉到一個小坑里,與另外一顆彈珠撞在一起。這時,一個外星人伸出一只長著柔軟大手的瘦長胳膊,用手抓起兩顆彈珠,放到一個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滿滿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鳩和蟬倒是很幸福的,它們的幸福正在于它們的無知和自我滿足!
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有一個朋友通過自己十來年的奮斗,已經(jīng)擁有上千萬的家產(chǎn),家中的住房已從鄉(xiāng)下的農(nóng)房換成了小別墅,后來他覺得小別墅也不好看,又想買三十畝地造個小園林,現(xiàn)在他已在付諸實踐了。有人對他說,怎么這么不知滿足呢?等你有一小園林后,就有會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會不滿足了。
是啊!到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滿足呢!這不是自尋煩惱嗎。不是很痛苦嗎。
所以,做一只無知、無用和自我滿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四
《莊子》是一部充滿哲學智慧和想象力的經(jīng)典作品,講述了關(guān)于生命、自然和人類社會等方面的思考。于丹教授的解讀,深入淺出,讓人深受啟發(fā)。
莊子的思想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對社會現(xiàn)狀和道德規(guī)范進行了大膽的挑戰(zhàn)和反思。他認為人們過于注重外在的虛榮和物質(zhì)的追求,而忽視了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價值的真正所在。這使得我們重新審視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倡導回歸內(nèi)心的平靜和淡泊,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獨立。
于丹教授的解讀方式獨特,她將莊子思想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莊子思想的內(nèi)涵。她強調(diào)了莊子思想中的“無為而治”,即不要過度干預自然和他人,遵循自然規(guī)律,尊重個體的自由和獨立,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
個人在閱讀過程中的感悟也頗多。莊子的思想讓我意識到,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我,追求物質(zhì)和權(quán)力的崇拜,而忘記了生命的真諦。我們應該學會關(guān)注內(nèi)心的感受,尋找生命的意義,做到真正的內(nèi)心強大。
總之,《莊子》的解讀讓人受益匪淺,它讓我重新審視了生命、自然和人類社會,讓我深刻理解了莊子思想的內(nèi)涵和價值。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將更加注重內(nèi)心的修養(yǎng),遵循自然規(guī)律,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獨立,讓生命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五
全書的內(nèi)容分為十章。每一章都是與我們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關(guān)。認識了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獨,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嘻笑怒罵,了無拘圍;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奇思異想。
于丹這位教育家對于莊子的人物的確評價是綜合性的,也是很適合讓我們理解的。于丹說:“我們有什么樣的眼睛,就有什么樣的生活。人們可以從不經(jīng)意的地方,從最小的細微處看出精妙的大道理。關(guān)鍵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夠從這些細節(jié)里面真正去獲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識和感悟。
人生應該怎么活?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這些問題時刻都會縈繞在我們耳邊,或是深入到內(nèi)心。生活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繁華的,忙碌的,這一切外在的東西恰恰左右了我們內(nèi)心那一份最純真的向往。過多地追求物質(zhì)世界,使我們失去了最寶貴的年華,失去了歡樂的時光和自由。終其一生,人們只為了兩個字:名利。我們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內(nèi)心太少?。≌鐣兴f,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見自己的心,才算是覺悟。為什么我們總覺得心中有無限愁苦?總覺得生活不眷戀我們?原因是我們太愛斤斤計較,有太多太多的癡迷,而沒有看得通透。每當我陷入孤獨總會感覺為什么別人都那么快樂,其實,寂寞也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許安靜的環(huán)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獨寂寞也并不愁苦。
時代的變遷使我們的思想也得以發(fā)展,但這種發(fā)展是否有利于我們呢?在當今這個時代,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誘惑、疑惑,當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思想是否還會堅定從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變?nèi)松姆较颍竺曰蟾淖兊氖侨说谋拘?。迷惑我們的有兩個障礙:一是物質(zhì),二是世俗。物質(zhì)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成為了物質(zhì)的奴隸,精神也像幽靈一般飄搖不定。那么,我們還能看清我們的內(nèi)心嗎?還能看清我們自己嗎?如果我們連自己還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這個世界?心如明鏡,這需要我們釋放一切包袱,回歸原本的自我,回歸自然,這樣才能聆聽到我們內(nèi)心最美妙的樂曲。
人,生來,睡不過一床,食,不過一碗。短短數(shù)十年,一晃而過,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現(xiàn)在的生活還是簡單樸素一點,保持單純的好。否則太多牽掛,太多焦慮,豈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斷。記得動畫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師對達芬奇說:問問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強自己,問問你自己的心是否快樂。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六
于丹莊子心得是一本關(guān)于莊子思想的解讀作品,作者于丹在書中通過對莊子思想的解讀,探討了莊子的哲學思想,包括道家的生活態(tài)度、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人與社會的矛盾、人與自我內(nèi)心的沖突等。
在書中,于丹通過莊子的故事和言論,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莊子思想的核心,即“道法自然”。她指出,莊子的思想是希望人們能夠回歸自然,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和自由,擺脫世俗的束縛和困擾。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莊子思想的深邃和智慧。莊子認為,自然是最美的,人應該順應自然,而不是逆天而行。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來說,尤為重要。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往往被物質(zhì)和功利所驅(qū)使,忽略了自然和內(nèi)心的美好。莊子思想提醒我們,應該回歸自然,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和自由,才能真正地獲得幸福。
同時,書中的一些具體解讀也讓我受益匪淺。例如,莊子對于生死、是非、得失等問題的看法,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人生的本質(zhì)和意義。莊子認為,生死是自然規(guī)律,是非得失是人生常態(tài),我們應該以一種超脫的態(tài)度面對它們,才能真正地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和自由。
總的來說,于丹莊子心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莊子思想,還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人生的本質(zhì)和意義。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所有讀者都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七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稱莊子為“神人”。之前看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閱讀了于丹莊子心得。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雖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后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游,逍遙游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舍棄。
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為,經(jīng)常令人瞠目結(jié)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于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游。
莊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雖是一個幽默而有涵養(yǎng)的人,但并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的人,他貧窮到極點,處處求人,等米下鍋德地步。
在于丹莊子心得里,我很喜歡“境界有大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為“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為它沒用,莊子卻說;你怎么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將可以抗凍的家傳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凍傷,而世代漂洗為生;有人卻高價買了此秘方使吳國兵士不被凍傷在向越國發(fā)起的水戰(zhàn)中大獲全勝,而裂地封候身價倍增。
順應外界,與外界相處要通達,而內(nèi)心又要有所堅持,這樣才能在復雜社會中不迷失自己。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八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雖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后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游,逍遙游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舍棄。最近呢,莊子確實火了一把。這得歸功于一個人——于丹。
于丹何許人,她是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影視傳媒系主任,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于丹在《百家講壇》上講了七天《論語》,當于丹把國學經(jīng)典通俗化,卻出乎意料地抓住了全國觀眾,僅在七天時間里,于丹就從默默無聞變成一鳴驚人。于丹也因此被稱為“女易中天”。
今天,我也粗粗瀏覽了《于丹莊子心得》,故事深入淺出,短小精干,確實引人入勝。莊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讓我們再一次重溫,對于浮躁而又忙亂的我們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
然而看過之后也有幾分惆悵.我能達到這種境界嗎?也許理性上我很向往這種境界,但感性的聲音告訴我,我做不到。我也許能淡泊名利,但放棄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加做不到笑談生死。
莊子說過,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徹悟,是與他的閱歷及悟性是分不開的,而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我無法像莊子般成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項背。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九
無意中在書攤買了于丹莊子心得一書,讀來感到相當有趣,覺得很舒服。那是一個遙遠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只一種難以理解的豁達。他包容萬千,將一切化為烏有。有人說年輕人讀了于丹莊子心得會受到不求上進的影響,但在我認為恰恰相反,其實莊子里面的精神,在今天這個社會,很多人都需要。這是需要你辨證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嘛。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蒙之漆園吏。貧而樂道,不慕富貴。他是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jīng))闡發(fā)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fā)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nèi)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但是我認為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一生的悟結(jié)合起來,你所到達的就是主語看見我的心。這是人生的大覺悟?!?BR> 覺悟是一個佛家語。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看見我的心”。我曾經(jīng)覺得“覺”很重要,但是看過書之后反而覺得“悟”更為重要?!拔颉辈攀侨松械慕?jīng)歷。當我80歲時,回想這一生的點點滴滴,時光流逝,腦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還是一個過程。但是他是我的經(jīng)歷,我的積累。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而“覺”是瞬間,好像一點過程都沒有。有些不勞而獲的意思。
同樣在我的工作中也應該多“悟”而不是“覺”。只有在工作中積累經(jīng)驗,才能有機會或是有資本“覺”的。古人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蓖瑯樱艺J為“覺”是在“悟”的基礎上的。不論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才可以成功的。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十
第一次花這么長時間讀完的一本書(沒錯,光是這個星期就看了四十多個小時)。
第一次讀到的和歷史軌跡有所重合而且能經(jīng)得起推敲的一本書。
第一次不希望被拍成影視劇的一本書。
第一次讓我想好好了解那個時代的一本書……。
這本書得來純屬機緣巧合,而一開始打開它的我是看不下去的??吹脚魇谴┰降?,但并不是光環(huán)加身一路開掛,而是過著平平凡凡沒事兒還捎帶驗個尸破個案的田園生活,我覺得和我想象的有點不一樣。后來火伴陸陸續(xù)續(xù)的出現(xiàn)讓我覺得有了看下去的動力。及至花木蘭“讀檔重來”,帶著三十多年的經(jīng)驗和一身怪力的升級作弊系統(tǒng),我好像和她一起重回黑山,一起經(jīng)歷了那段同火把臂同歡又共同患難的日子。很多人和事都和原來不同了,但歷史的基本軌跡并沒有改變,而木蘭這只蝴蝶好像把所有人都扇到了比原來更好的結(jié)局。
花木蘭教會了同火認清自己的價值,所以她得到了同火的情誼;花木蘭教會右軍尊重生命,所以她被三軍稱為“玄衣木蘭“;花木蘭勇猛過人而又謙遜有禮,所以她得到了陛下的信任和女子兒郎的仰慕。王猛將軍的細膩維護,阿單志奇的成熟周全,吐羅大蠻的魯莽直率,那羅渾的爭強好勝,若干人的精貴無賴,陳節(jié)的衷心耿耿,狄葉飛的敏感自強……還有鄭宗,素和君,赫連明珠,阿單卓,蓋吳,拓跋燾,拓跋晃,庫莫提……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都有血有肉地活在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里。
而我不希望被拍成影視劇是因為我覺得不會有那么一個人能擔得起木蘭這個角色,她的堅強,她的勇敢,她的隱忍,她的負責如果不能在影視里原原本本地表現(xiàn)出來,那么我寧愿沒有那個影視化的花木蘭。
本來想寫的詼諧一點的,奈何寫出來就由不得自己了總之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充滿了熱血,也不乏冷酷和幽默。盡管是理想化的歷史,但還是希望所有人能在這個理想里過得平安喜樂,有聲有色。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十一
合上《于丹莊子心得》這本書,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用她獨特的講述,使我對莊子思想以至于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天地大道,法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著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著些許狡黠?!鼻f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他追求豁達的境界,主張面對外在的世界要學會通達和順應,他可以毫不畏懼地站在生命的長河上笑談生死,用一個又一個尖酸卻又深刻的故事揭示“大道合乎自然”,借一個個外表丑陋近乎猙獰但卻活得坦然的怪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人的一生,是向自然借來一用的東西,它的價值就在于在這一生中我們怎樣去增加生命的高度,豐富生命的意義。面對生命,我們要有一種豁達的胸襟,面對生死,我們要有一種坦然的態(tài)度。“其實我們是可以在有生之年做到真正的樂生,做到順應,做到當下的快樂,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來臨之時,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對死亡說,我死而無憾?!笨墒巧谒F(xiàn)有的形態(tài)上,怎樣達到它“九萬里”的高度呢?那就把一切缺陷和遺憾都接受下來,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想著怎樣去改良它,能讓自己更好。天下本沒有廢物,所謂廢物,只是放錯地方的財物,所以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無論好壞、善惡、恩怨、愛恨、喜怒、成敗、得失,只要堅信自己的夢想,世上總有路可走。
于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始終讓我記憶憂新。有個人要釘一張畫,因為釘不上,就要找木楔子,于是還要找木頭,斧子,鋸,鋸條……等物品齊全后,他已經(jīng)忘記那張畫了。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最初的夢想總是美好的,可是當我們經(jīng)歷了人生百態(tài)后,早已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真正的“逍遙游”并不是荒廢此生的“無所待”精神,而是要求人們不要因為社會中一些名利、錢財、權(quán)勢而放棄自己生命中最本真的愿望。只有認清自己的向往,認清自己的目的,心無旁騖地去追尋生命的高度,才能理解真正的“逍遙游”。
融融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漫漫人生,我擷生命最重要的——莊子思想。讓莊子思想的清菊伴著你欣賞生命的田園風光;讓莊子思想的靈魂帶你踏進生命的康莊之園;讓莊子思想的韻律攜你共享生命的天籟之音!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十二
縱觀整部《莊子》,所有理論,所有寓言,其實只有一個奧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無非是一種規(guī)則。也就是說天地間所有規(guī)則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規(guī)律,天之道才是大道!
人怎樣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樣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樣才能獲得大道呢?當我們忘卻一個一個人生坐標的參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內(nèi)心,我們會把握人生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機遇會來,一切風波會走,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合乎天地大道。
莊子最終要提醒世人的,叫做:“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謂之倒置之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zhì)世界中,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這個人就本末徹底顛倒了。物質(zhì)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如果一個人喪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會徹底找不到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
人怎么樣才能不喪失?怎么樣才能不迷失?就在于我們應該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終都將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享受當下,但這美好總會過去;有很多苦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扛過去,這苦難也會過去。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光榮會過去,輝煌會過去,苦難會過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只是過往。就在我們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時候,我們要追究每一個當下的質(zhì)量。
莊子說,在天地間,真正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人叫善養(yǎng)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為自己的。
莊子說:“虛無恬淡,乃合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為做到虛無恬淡,讓心真正靜下來,不慌亂,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時候生命是會陷入絕境的。陷入絕境之后,只有依靠我們明確的判斷和心底的冷靜,才能使我們真正走出絕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莊子的愛情哲學。
莊子的人生哲學。
莊子的人生觀論文。
簡析莊子的人文關(guān)懷。
莊子對個體存在的思索。
簡析莊子哲學與精神生命教育。
荊楚文化對莊子文學的影響。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十三
二十一世紀什么最重要?電影《天下無賊》里葛優(yōu)演的黎叔回答得好,人才最重要。
新一屆局黨政領(lǐng)導對人才培養(yǎng)工作高度重視,通過組織干部培訓、開展文體活動等各種方式方法來搭建平臺,挖掘人才、激發(fā)潛力、鼓勵創(chuàng)新,希望達到為勞動保障事業(yè)培養(yǎng)好人才的目的。今年,局黨委又為每一位中層干部購買了書籍,以增強文學藝術(shù)修養(yǎng),培育人文精神。
內(nèi)心里十分感激局領(lǐng)導們的良苦用心,相信周圍的同事們和我一樣都正在積極努力,秉持著“滿腔熱情、腳踏實地、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的.勞動保障精神,不斷提高自己,辛勤耕耘,用自己的人生這支筆努力為閔行勞動保障事業(yè)增光添彩。
于丹寫的《莊子心得》是今年的熱銷書,在局里還沒為我們買這本書之前,就已經(jīng)因為喜歡它而買了一本,并且還象學生時代遇上喜歡的書時一樣,買回來就立刻為它包上了封皮。雖然社會上對于丹這位熱點人物的爭議至今還沒有個明確的論斷,但我覺得至少她之所以能夠成名,亮點就在于因其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現(xiàn)代社會忙碌的人們解讀莊子、孟子等這些名家的名著,而所談的人生道理又十分能打動人心。她通過這種方式既普及文學知識增強人們的古典修養(yǎng),又詮釋人生啟發(fā)人們的心智,有何不好?即使有解讀不到位或失誤的地方有“文化快餐”之嫌,但總體來說,我認為還是瑕不掩玉的。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一
莊子的《秋水》乃是莊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在那個刀雕竹刻的時代可算是非常長篇的東西。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這句話引起了全文。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畢竟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了嘛,他有他驕傲的本錢。
但是,很快,這個河伯就知道自己錯了。因為他看見了大海,看見了不見水端的北海,他被嚇壞了。于是,河伯這個孺子開始接受教育。若便是他的老師。
其實,作為一個職業(yè)上接觸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態(tài)度所折服?,F(xiàn)在的老師,往往是站在制高點上對學生灌輸各種的結(jié)論和觀點。其實,你的那些東西,學生未必就買賬。
要是學生不買賬而被迫地接受。這樣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問題。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樣,讓自己的學生將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來、暴露出來,這個時候適時地給學生看一點真理的外觀,讓他們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讓他們自己產(chǎn)生探索真理的沖動和欲望的時候,這個時候,老師才開始教育。我想,這樣的教育一定會效率更高。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對于規(guī)?;慕逃@個成與不成,我不好說。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二
北海有一種魚,叫做鯤。鯤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它能化成一種叫鵬的鳥,也有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的時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鵬會在海運來臨的時候飛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當它飛往南海的時候,會擊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著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而且這一飛就是六個月。
然而,蟬和斑鳩卻嘲笑說:“我們快速飛起,沖上榆樹和檀樹,但有時達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飛到九萬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說:“它究竟想要飛到哪兒去呢?我使勁的往上飛,也不過飛幾十丈那么高就得回來,在蓬蒿之間翱翔,已經(jīng)是飛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飛到哪兒去呢?”
在這個故事中,人們往往會羨慕大鵬鳥的視野寬闊,氣魄宏大,會嘲諷蟬、斑鳩和麻雀在大鵬面前如小丑般的無知、可笑,它們鼠目寸光,即使盡力氣地翻飛騰躍,也不過蓬蒿之間,數(shù)丈而已,它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際的大鵬鳥呢!難怪連莊子也說“這幾個小蟲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然而,這只不過是從很世俗的、狹隘的角度得出的結(jié)論。而事實卻并不如此!
我們知道,宇宙(或道)是無限的,到底無限到何種程度呢?有一部電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與人類尋找一個決定雙方命運的宇宙,經(jīng)過雙方的生死較量,這個宇宙最終被人類尋獲并奪得,你知道這個宇宙在哪里嗎?它在一只黑貓的脖子上掛著,只有玻璃彈珠那么大,但當你從外向里望時,里面卻是繁星密布,浩瀚無邊,的的確確的是一個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嗎?不是的!電影到結(jié)束時,鏡頭拉向遠方,我們偉大的地球慢慢地縮小,變成藍色的球,再縮小,在太陽系里變成一顆小星星發(fā)著微弱的光,再縮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陽系在銀河系里縮成一小片,再縮小,銀河系已變成一小團霧,再縮小,銀河系在我們的宇宙里已看不見了,最后我們的宇宙變成一顆小小的彈珠在地上滾動,掉到一個小坑里,與另外一顆彈珠撞在一起。這時,一個外星人伸出一只長著柔軟大手的瘦長胳膊,用手抓起兩顆彈珠,放到一個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滿滿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鳩和蟬倒是很幸福的,它們的幸福正在于它們的無知和自我滿足!
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有一個朋友通過自己十來年的奮斗,已經(jīng)擁有上千萬的家產(chǎn),家中的住房已從鄉(xiāng)下的農(nóng)房換成了小別墅,后來他覺得小別墅也不好看,又想買三十畝地造個小園林,現(xiàn)在他已在付諸實踐了。有人對他說,怎么這么不知滿足呢?等你有一小園林后,就有會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會不滿足了。
是啊!到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滿足呢!這不是自尋煩惱嗎。不是很痛苦嗎。
所以,做一只無知、無用和自我滿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三
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介紹中,初識了這本《于丹莊子心得》。細細咀嚼,慢慢品讀,在靜靜的夜晚輕輕的與心靈對話,感受到了生命寧靜中的顫動之姿,搖曳中的沉靜風骨。
《莊子》與我并不陌生,或許應該說有些老莊思想以于不知不覺深入人心了?!队诘でf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從人對寓言的最直接的“覺”,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懂得用心生活,體會超越的“悟”。我認為人生有許多“覺”的過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過程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現(xiàn),尋找內(nèi)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覺”與“悟”的聯(lián)系
故事是這樣展開闡述的:《庖丁解?!?,節(jié)選自《莊子·內(nèi)篇·養(yǎng)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時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還像新的一樣。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點,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怎么達到對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斷進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無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從有到無到游刃有余的過程嗎?先是規(guī)劃人生,但未免有點像站在山底去規(guī)劃登山的路徑,顯得路途遙遠,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種“無”的精神,能夠超越山的最高處,才能最終將“有”和“無”結(jié)合起來,達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脫一切而又能順應一切,順其自然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無限的最樸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的職業(yè)崗位。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是這樣,“覺”的事件和過程是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在學習中什么時候表現(xiàn)的最有興趣,他們是怎樣看待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他們高舉著小手是在渴望著什么……而這時我們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結(jié)果便是“丟失”了“悟”。進而是丟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機,升華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學,那么你就會去有意的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更好的調(diào)動情緒的環(huán)節(jié);如果你理解老師的一句肯定會在他們的臉上澆開一朵花,那么你的課堂將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從他們高舉的雙手中讀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課堂就是充滿互動、靈動的……其中這或許便是悟的瞬間,它是基于積極的思考,經(jīng)驗的不斷累積而成的。
“覺”到“悟”的成長
《于丹莊子心得》還著重描述了內(nèi)心的力量,強調(diào)認識自己的重要性。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生歷程,需要你不斷的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是讓你隨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對現(xiàn)代物質(zhì)化愈來愈強的社會,它常讓我們在潮流的浪尖,迷失雙眼,終而腳步零亂的踏上膚淺,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質(zhì)的本質(zhì),我們要擺脫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鵲的名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yī)生,成為中國名醫(yī)的代稱。扁鵲去見魏王。魏王說:“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擅長醫(yī)術(shù),你跟我說說,你們?nèi)酥?,誰的醫(yī)術(shù)最高明啊?”扁鵲老老實實地回話:“我大哥醫(yī)術(shù)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醫(yī)術(shù)最差。”魏王驚訝地問:“那為什么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兩人卻默默無聞呢?”扁鵲說:“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這個人得病但還沒顯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消除了。這個病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給人除預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時,他用藥就把病除了。大家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發(fā)展下去那會要命的大病啊!”
扁鵲能夠在自己名聲大揚之時說出此番事實,而不以別人的看法去認識自己,實屬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去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受別人的觀點和束縛。教學是我們的生命線,汲取從一次次教學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淺層表現(xiàn),挖掘其內(nèi)在的知識漏洞,用一雙從懂得傾聽到善于傾聽的升華!一次公開課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別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實細思中,我們只關(guān)注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扣響迎向朝陽的那扇大門:及時地反思,挖掘內(nèi)在成功的寶藏,善于傾聽總結(jié),運用到更多的實踐教學中,這便是缺失了對現(xiàn)有位置的“悟”!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巴饣粌?nèi)化”這是獲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著厚重內(nèi)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每個人都能擁有輝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覺”,從覺中“悟”!
讀于丹《莊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寫道:“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睘榇?,她還專門列舉了《莊子——人世間》中的一個關(guān)于樹的例子:
一個姓石的木匠到齊國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櫟樹。這棵櫟樹被這個地方的人奉為社神來祭祀。
這樹有多大啊?莊子的形容很夸張。他說,這棵樹的樹陰可以遮蔽幾千頭牛在這樹底下乘涼,量一量樹干可以達到百尺粗,跟山一樣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這棵大樹吸引了好多人來觀賞,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離開了。他的徒弟問師傅:“這么好的木材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說:“這種樹木是沒有用的散木,木質(zhì)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這棺材很快就會腐爛;用它做器物,這個器物很快就會折斷;用它做門,這門就會流污漿;用它做柱子,會被蟲蛀。所以,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BR> 晚上,石木匠夢見這棵櫟樹來跟他說話。
那棵散木說,你看那些果樹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認為的有用之材,每年碩果累累,大家對它贊不絕口,結(jié)果是大枝條全被折斷了,小枝條都被拉下來,那上面結(jié)的果實,年年一熟,人們就來剝奪它。因為它們有用,所以傷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沒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莊子的故事講得似乎有些超現(xiàn)實,但也提醒我們不必去羨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贊不絕口的人;因為他們的所謂有用背后,不知對自己做出了多少傷害?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啊!
《莊子-——逍遙游》有一個最著名的故事:
北海有一種魚,叫做鯤。鯤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它能化成一種叫鵬的鳥,也有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的時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鵬會在海運來臨的時候飛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當它飛往南海的時候,會擊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著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而且這一飛就是六個月。
然而,蟬和斑鳩卻嘲笑說:“我們快速飛起,沖上榆樹和檀樹,但有時達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飛到九萬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說:“它究竟想要飛到哪兒去呢?我使勁的往上飛,也不過飛幾十丈那么高就得回來,在蓬蒿之間翱翔,已經(jīng)是飛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飛到哪兒去呢?”
在這個故事中,人們往往會羨慕大鵬鳥的視野寬闊,氣魄宏大,會嘲諷蟬、斑鳩和麻雀在大鵬面前如小丑般的無知、可笑,它們鼠目寸光,即使盡力氣地翻飛騰躍,也不過蓬蒿之間,數(shù)丈而已,它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際的大鵬鳥呢!難怪連莊子也說“這幾個小蟲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然而,這只不過是從很世俗的、狹隘的角度得出的結(jié)論。而事實卻并不如此!
我們知道,宇宙(或道)是無限的,到底無限到何種程度呢?有一部電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與人類尋找一個決定雙方命運的宇宙,經(jīng)過雙方的生死較量,這個宇宙最終被人類尋獲并奪得,你知道這個宇宙在哪里嗎?它在一只黑貓的脖子上掛著,只有玻璃彈珠那么大,但當你從外向里望時,里面卻是繁星密布,浩瀚無邊,的的確確的是一個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嗎?不是的!電影到結(jié)束時,鏡頭拉向遠方,我們偉大的地球慢慢地縮小,變成藍色的球,再縮小,在太陽系里變成一顆小星星發(fā)著微弱的光,再縮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陽系在銀河系里縮成一小片,再縮小,銀河系已變成一小團霧,再縮小,銀河系在我們的宇宙里已看不見了,最后我們的宇宙變成一顆小小的彈珠在地上滾動,掉到一個小坑里,與另外一顆彈珠撞在一起。這時,一個外星人伸出一只長著柔軟大手的瘦長胳膊,用手抓起兩顆彈珠,放到一個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滿滿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鳩和蟬倒是很幸福的,它們的幸福正在于它們的無知和自我滿足!
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有一個朋友通過自己十來年的奮斗,已經(jīng)擁有上千萬的家產(chǎn),家中的住房已從鄉(xiāng)下的農(nóng)房換成了小別墅,后來他覺得小別墅也不好看,又想買三十畝地造個小園林,現(xiàn)在他已在付諸實踐了。有人對他說,怎么這么不知滿足呢?等你有一小園林后,就有會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會不滿足了。
是啊!到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滿足呢!這不是自尋煩惱嗎。不是很痛苦嗎。
所以,做一只無知、無用和自我滿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四
《莊子》是一部充滿哲學智慧和想象力的經(jīng)典作品,講述了關(guān)于生命、自然和人類社會等方面的思考。于丹教授的解讀,深入淺出,讓人深受啟發(fā)。
莊子的思想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對社會現(xiàn)狀和道德規(guī)范進行了大膽的挑戰(zhàn)和反思。他認為人們過于注重外在的虛榮和物質(zhì)的追求,而忽視了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價值的真正所在。這使得我們重新審視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倡導回歸內(nèi)心的平靜和淡泊,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獨立。
于丹教授的解讀方式獨特,她將莊子思想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莊子思想的內(nèi)涵。她強調(diào)了莊子思想中的“無為而治”,即不要過度干預自然和他人,遵循自然規(guī)律,尊重個體的自由和獨立,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
個人在閱讀過程中的感悟也頗多。莊子的思想讓我意識到,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我,追求物質(zhì)和權(quán)力的崇拜,而忘記了生命的真諦。我們應該學會關(guān)注內(nèi)心的感受,尋找生命的意義,做到真正的內(nèi)心強大。
總之,《莊子》的解讀讓人受益匪淺,它讓我重新審視了生命、自然和人類社會,讓我深刻理解了莊子思想的內(nèi)涵和價值。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將更加注重內(nèi)心的修養(yǎng),遵循自然規(guī)律,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獨立,讓生命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五
全書的內(nèi)容分為十章。每一章都是與我們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關(guān)。認識了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獨,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嘻笑怒罵,了無拘圍;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奇思異想。
于丹這位教育家對于莊子的人物的確評價是綜合性的,也是很適合讓我們理解的。于丹說:“我們有什么樣的眼睛,就有什么樣的生活。人們可以從不經(jīng)意的地方,從最小的細微處看出精妙的大道理。關(guān)鍵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夠從這些細節(jié)里面真正去獲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識和感悟。
人生應該怎么活?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這些問題時刻都會縈繞在我們耳邊,或是深入到內(nèi)心。生活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繁華的,忙碌的,這一切外在的東西恰恰左右了我們內(nèi)心那一份最純真的向往。過多地追求物質(zhì)世界,使我們失去了最寶貴的年華,失去了歡樂的時光和自由。終其一生,人們只為了兩個字:名利。我們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內(nèi)心太少?。≌鐣兴f,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見自己的心,才算是覺悟。為什么我們總覺得心中有無限愁苦?總覺得生活不眷戀我們?原因是我們太愛斤斤計較,有太多太多的癡迷,而沒有看得通透。每當我陷入孤獨總會感覺為什么別人都那么快樂,其實,寂寞也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許安靜的環(huán)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獨寂寞也并不愁苦。
時代的變遷使我們的思想也得以發(fā)展,但這種發(fā)展是否有利于我們呢?在當今這個時代,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誘惑、疑惑,當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思想是否還會堅定從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變?nèi)松姆较颍竺曰蟾淖兊氖侨说谋拘?。迷惑我們的有兩個障礙:一是物質(zhì),二是世俗。物質(zhì)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成為了物質(zhì)的奴隸,精神也像幽靈一般飄搖不定。那么,我們還能看清我們的內(nèi)心嗎?還能看清我們自己嗎?如果我們連自己還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這個世界?心如明鏡,這需要我們釋放一切包袱,回歸原本的自我,回歸自然,這樣才能聆聽到我們內(nèi)心最美妙的樂曲。
人,生來,睡不過一床,食,不過一碗。短短數(shù)十年,一晃而過,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現(xiàn)在的生活還是簡單樸素一點,保持單純的好。否則太多牽掛,太多焦慮,豈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斷。記得動畫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師對達芬奇說:問問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強自己,問問你自己的心是否快樂。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六
于丹莊子心得是一本關(guān)于莊子思想的解讀作品,作者于丹在書中通過對莊子思想的解讀,探討了莊子的哲學思想,包括道家的生活態(tài)度、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人與社會的矛盾、人與自我內(nèi)心的沖突等。
在書中,于丹通過莊子的故事和言論,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莊子思想的核心,即“道法自然”。她指出,莊子的思想是希望人們能夠回歸自然,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和自由,擺脫世俗的束縛和困擾。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莊子思想的深邃和智慧。莊子認為,自然是最美的,人應該順應自然,而不是逆天而行。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來說,尤為重要。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往往被物質(zhì)和功利所驅(qū)使,忽略了自然和內(nèi)心的美好。莊子思想提醒我們,應該回歸自然,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和自由,才能真正地獲得幸福。
同時,書中的一些具體解讀也讓我受益匪淺。例如,莊子對于生死、是非、得失等問題的看法,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人生的本質(zhì)和意義。莊子認為,生死是自然規(guī)律,是非得失是人生常態(tài),我們應該以一種超脫的態(tài)度面對它們,才能真正地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和自由。
總的來說,于丹莊子心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莊子思想,還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人生的本質(zhì)和意義。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所有讀者都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七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稱莊子為“神人”。之前看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閱讀了于丹莊子心得。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雖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后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游,逍遙游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舍棄。
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為,經(jīng)常令人瞠目結(jié)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于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游。
莊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雖是一個幽默而有涵養(yǎng)的人,但并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的人,他貧窮到極點,處處求人,等米下鍋德地步。
在于丹莊子心得里,我很喜歡“境界有大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為“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為它沒用,莊子卻說;你怎么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將可以抗凍的家傳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凍傷,而世代漂洗為生;有人卻高價買了此秘方使吳國兵士不被凍傷在向越國發(fā)起的水戰(zhàn)中大獲全勝,而裂地封候身價倍增。
順應外界,與外界相處要通達,而內(nèi)心又要有所堅持,這樣才能在復雜社會中不迷失自己。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八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雖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后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游,逍遙游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舍棄。最近呢,莊子確實火了一把。這得歸功于一個人——于丹。
于丹何許人,她是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影視傳媒系主任,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于丹在《百家講壇》上講了七天《論語》,當于丹把國學經(jīng)典通俗化,卻出乎意料地抓住了全國觀眾,僅在七天時間里,于丹就從默默無聞變成一鳴驚人。于丹也因此被稱為“女易中天”。
今天,我也粗粗瀏覽了《于丹莊子心得》,故事深入淺出,短小精干,確實引人入勝。莊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讓我們再一次重溫,對于浮躁而又忙亂的我們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
然而看過之后也有幾分惆悵.我能達到這種境界嗎?也許理性上我很向往這種境界,但感性的聲音告訴我,我做不到。我也許能淡泊名利,但放棄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加做不到笑談生死。
莊子說過,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徹悟,是與他的閱歷及悟性是分不開的,而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我無法像莊子般成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項背。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九
無意中在書攤買了于丹莊子心得一書,讀來感到相當有趣,覺得很舒服。那是一個遙遠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只一種難以理解的豁達。他包容萬千,將一切化為烏有。有人說年輕人讀了于丹莊子心得會受到不求上進的影響,但在我認為恰恰相反,其實莊子里面的精神,在今天這個社會,很多人都需要。這是需要你辨證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嘛。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蒙之漆園吏。貧而樂道,不慕富貴。他是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jīng))闡發(fā)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fā)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nèi)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但是我認為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一生的悟結(jié)合起來,你所到達的就是主語看見我的心。這是人生的大覺悟?!?BR> 覺悟是一個佛家語。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看見我的心”。我曾經(jīng)覺得“覺”很重要,但是看過書之后反而覺得“悟”更為重要?!拔颉辈攀侨松械慕?jīng)歷。當我80歲時,回想這一生的點點滴滴,時光流逝,腦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還是一個過程。但是他是我的經(jīng)歷,我的積累。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而“覺”是瞬間,好像一點過程都沒有。有些不勞而獲的意思。
同樣在我的工作中也應該多“悟”而不是“覺”。只有在工作中積累經(jīng)驗,才能有機會或是有資本“覺”的。古人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蓖瑯樱艺J為“覺”是在“悟”的基礎上的。不論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才可以成功的。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十
第一次花這么長時間讀完的一本書(沒錯,光是這個星期就看了四十多個小時)。
第一次讀到的和歷史軌跡有所重合而且能經(jīng)得起推敲的一本書。
第一次不希望被拍成影視劇的一本書。
第一次讓我想好好了解那個時代的一本書……。
這本書得來純屬機緣巧合,而一開始打開它的我是看不下去的??吹脚魇谴┰降?,但并不是光環(huán)加身一路開掛,而是過著平平凡凡沒事兒還捎帶驗個尸破個案的田園生活,我覺得和我想象的有點不一樣。后來火伴陸陸續(xù)續(xù)的出現(xiàn)讓我覺得有了看下去的動力。及至花木蘭“讀檔重來”,帶著三十多年的經(jīng)驗和一身怪力的升級作弊系統(tǒng),我好像和她一起重回黑山,一起經(jīng)歷了那段同火把臂同歡又共同患難的日子。很多人和事都和原來不同了,但歷史的基本軌跡并沒有改變,而木蘭這只蝴蝶好像把所有人都扇到了比原來更好的結(jié)局。
花木蘭教會了同火認清自己的價值,所以她得到了同火的情誼;花木蘭教會右軍尊重生命,所以她被三軍稱為“玄衣木蘭“;花木蘭勇猛過人而又謙遜有禮,所以她得到了陛下的信任和女子兒郎的仰慕。王猛將軍的細膩維護,阿單志奇的成熟周全,吐羅大蠻的魯莽直率,那羅渾的爭強好勝,若干人的精貴無賴,陳節(jié)的衷心耿耿,狄葉飛的敏感自強……還有鄭宗,素和君,赫連明珠,阿單卓,蓋吳,拓跋燾,拓跋晃,庫莫提……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都有血有肉地活在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里。
而我不希望被拍成影視劇是因為我覺得不會有那么一個人能擔得起木蘭這個角色,她的堅強,她的勇敢,她的隱忍,她的負責如果不能在影視里原原本本地表現(xiàn)出來,那么我寧愿沒有那個影視化的花木蘭。
本來想寫的詼諧一點的,奈何寫出來就由不得自己了總之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充滿了熱血,也不乏冷酷和幽默。盡管是理想化的歷史,但還是希望所有人能在這個理想里過得平安喜樂,有聲有色。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十一
合上《于丹莊子心得》這本書,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用她獨特的講述,使我對莊子思想以至于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天地大道,法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著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著些許狡黠?!鼻f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他追求豁達的境界,主張面對外在的世界要學會通達和順應,他可以毫不畏懼地站在生命的長河上笑談生死,用一個又一個尖酸卻又深刻的故事揭示“大道合乎自然”,借一個個外表丑陋近乎猙獰但卻活得坦然的怪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人的一生,是向自然借來一用的東西,它的價值就在于在這一生中我們怎樣去增加生命的高度,豐富生命的意義。面對生命,我們要有一種豁達的胸襟,面對生死,我們要有一種坦然的態(tài)度。“其實我們是可以在有生之年做到真正的樂生,做到順應,做到當下的快樂,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來臨之時,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對死亡說,我死而無憾?!笨墒巧谒F(xiàn)有的形態(tài)上,怎樣達到它“九萬里”的高度呢?那就把一切缺陷和遺憾都接受下來,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想著怎樣去改良它,能讓自己更好。天下本沒有廢物,所謂廢物,只是放錯地方的財物,所以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無論好壞、善惡、恩怨、愛恨、喜怒、成敗、得失,只要堅信自己的夢想,世上總有路可走。
于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始終讓我記憶憂新。有個人要釘一張畫,因為釘不上,就要找木楔子,于是還要找木頭,斧子,鋸,鋸條……等物品齊全后,他已經(jīng)忘記那張畫了。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最初的夢想總是美好的,可是當我們經(jīng)歷了人生百態(tài)后,早已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真正的“逍遙游”并不是荒廢此生的“無所待”精神,而是要求人們不要因為社會中一些名利、錢財、權(quán)勢而放棄自己生命中最本真的愿望。只有認清自己的向往,認清自己的目的,心無旁騖地去追尋生命的高度,才能理解真正的“逍遙游”。
融融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漫漫人生,我擷生命最重要的——莊子思想。讓莊子思想的清菊伴著你欣賞生命的田園風光;讓莊子思想的靈魂帶你踏進生命的康莊之園;讓莊子思想的韻律攜你共享生命的天籟之音!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十二
縱觀整部《莊子》,所有理論,所有寓言,其實只有一個奧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無非是一種規(guī)則。也就是說天地間所有規(guī)則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規(guī)律,天之道才是大道!
人怎樣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樣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樣才能獲得大道呢?當我們忘卻一個一個人生坐標的參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內(nèi)心,我們會把握人生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機遇會來,一切風波會走,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合乎天地大道。
莊子最終要提醒世人的,叫做:“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謂之倒置之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zhì)世界中,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這個人就本末徹底顛倒了。物質(zhì)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如果一個人喪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會徹底找不到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
人怎么樣才能不喪失?怎么樣才能不迷失?就在于我們應該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終都將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享受當下,但這美好總會過去;有很多苦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扛過去,這苦難也會過去。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光榮會過去,輝煌會過去,苦難會過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只是過往。就在我們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時候,我們要追究每一個當下的質(zhì)量。
莊子說,在天地間,真正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人叫善養(yǎng)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為自己的。
莊子說:“虛無恬淡,乃合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為做到虛無恬淡,讓心真正靜下來,不慌亂,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時候生命是會陷入絕境的。陷入絕境之后,只有依靠我們明確的判斷和心底的冷靜,才能使我們真正走出絕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莊子的愛情哲學。
莊子的人生哲學。
莊子的人生觀論文。
簡析莊子的人文關(guān)懷。
莊子對個體存在的思索。
簡析莊子哲學與精神生命教育。
荊楚文化對莊子文學的影響。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一千篇十三
二十一世紀什么最重要?電影《天下無賊》里葛優(yōu)演的黎叔回答得好,人才最重要。
新一屆局黨政領(lǐng)導對人才培養(yǎng)工作高度重視,通過組織干部培訓、開展文體活動等各種方式方法來搭建平臺,挖掘人才、激發(fā)潛力、鼓勵創(chuàng)新,希望達到為勞動保障事業(yè)培養(yǎng)好人才的目的。今年,局黨委又為每一位中層干部購買了書籍,以增強文學藝術(shù)修養(yǎng),培育人文精神。
內(nèi)心里十分感激局領(lǐng)導們的良苦用心,相信周圍的同事們和我一樣都正在積極努力,秉持著“滿腔熱情、腳踏實地、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的.勞動保障精神,不斷提高自己,辛勤耕耘,用自己的人生這支筆努力為閔行勞動保障事業(yè)增光添彩。
于丹寫的《莊子心得》是今年的熱銷書,在局里還沒為我們買這本書之前,就已經(jīng)因為喜歡它而買了一本,并且還象學生時代遇上喜歡的書時一樣,買回來就立刻為它包上了封皮。雖然社會上對于丹這位熱點人物的爭議至今還沒有個明確的論斷,但我覺得至少她之所以能夠成名,亮點就在于因其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現(xiàn)代社會忙碌的人們解讀莊子、孟子等這些名家的名著,而所談的人生道理又十分能打動人心。她通過這種方式既普及文學知識增強人們的古典修養(yǎng),又詮釋人生啟發(fā)人們的心智,有何不好?即使有解讀不到位或失誤的地方有“文化快餐”之嫌,但總體來說,我認為還是瑕不掩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