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分一分》教學反思(六篇)

字號: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分篇1
    分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數學基礎知識。這一部分內容以前是四年級所學習的內容,而新教材整合為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教材把認識分數作為一個單元,足以說明學生建立分數這個概念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對意義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學習時需要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驗操作、觀察、判斷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分一分》這節(jié)課,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分蘋果”游戲,引出分數,在活動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數的意義,逐步懂得分數的讀法、寫法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以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體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樣的新課標理念。縱觀全課,我認為這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這節(jié)課的特色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構建知識。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一種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動,數學知識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活動不僅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
    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我以數學游戲活動—拍手表示結果引入二分之一,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為學生在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這一方面作了鋪墊。在認識分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折一折(折不同形狀的紙),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讀寫。在組花瓣的游戲中,學生充分的活動進一步感悟分數,理解分數,應用分數。在活動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建構。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型展開。
    2、讓孩子成為學生活動的主人,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全員動手參與,貫穿始終。
    “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數學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成功。這節(jié)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面廣,達到了百分之百動手參與,在全員參與中通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本節(jié)課的引客,數學游戲是全體學生參與,在認識1/2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每一位學生都動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認識分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全體學生又一次通過涂色和表述,了解2/4,3/4,4/4。在動手實踐中,每一個學生自由的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并用學具把它表示出來。在組花瓣游戲中,每人尋找自己的小伙伴,任意組合,在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分數。從始至終,全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動手實踐,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實現(xiàn)了讓學生成為主人這樣的教學意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在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及時引導和點撥
    。
    3、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被激活的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獨立去發(fā)現(xiàn),科學上已經被發(fā)現(xiàn)的東西,是由學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數學王國的活動過程。在教學中也不止一次的閃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例如,導課時的數學游戲讓學生用掌聲表示半個,一些同學用手勢表示切的動作,有些同學表示掰的動作,這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第一次顯現(xiàn);在探究“半個”的表示方法中,學生用寫半個字,畫半個圖形等等一些方法來表示。這進一步實現(xiàn)了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中,學生各式各樣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體現(xiàn)。
    4、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數學本身來源于生活,現(xiàn)實生活中充滿數學,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本節(jié)課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孩子們都愛做游戲,因此我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引入,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吸引他們開展學習活動,最后我有又以組花瓣游戲讓學生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運用數學,體現(xiàn)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為了進一步體現(xiàn)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我專門設計了一個小環(huán)節(jié),說一說,“在家里或學校中,那些東西可以用1/2表示”。讓學生充分的說,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總之,這節(jié)課實現(xiàn)了我的設計意圖,體現(xiàn)了課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
    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自己比較緊張,也由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經驗不夠豐富,在處理一些突發(fā)事件是不夠靈活。由這一點,我得到啟示,作為一個教師,必須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更要研究學習過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加強課堂的駕馭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進一步發(fā)展,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實教學任務。這也是我平時教學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學中進一步需要加強之處,這也是對我的另一啟示。
    數學教學活動是激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門重要課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與新課程共同進步。
    一分篇2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有幸參與到課程改革的行列之中,幸運地與新世紀小學數學結緣。在這幾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也曾迷茫過、失敗過、氣餒過,從陌生到熟悉,從彷徨到堅定,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都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在磨礪中堅定。漸漸地,我們自身發(fā)生了改變,孩子們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在通往培養(yǎng)研究型、思想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道路上,邁出了一步步堅實的步伐。下面我就結合三年級下冊《分一分》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的感想和收獲。
    一、樹立全面的“大數學觀”思想
    起初我們要講哪節(jié)課,上來就直接看那節(jié)課的內容,從頭看到尾、從尾看到頭,教材中好象就那么點東西。就課論課,我們的視角是有局限性的,與前面的知識有什么聯(lián)系?又為下面的學習起到什么作用?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具備“大數學觀”的思想。
    如《分一分》這節(jié)課,綜觀北師大版整個教材來看,平均分是除法和分數的基礎,除法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分數則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分數學習是除法的延伸,學生在學習除法時對“被除數÷除數=商”理解不深,而通過分數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理解除法三個數之間的關系。另外,分數的學習在小學階段是被安排在兩個學段中進行的,三年級是初步認識分數,五年級將進一步認識分數的意義。可見學生建立分數這個概念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該在每節(jié)課中重視分數的含義理解,從而逐步幫助學生建立分數的概念。這樣分析后,整個分數的脈絡就很清晰地印在腦子里。我們很清楚地知道,不管是講分數的意義,還是今后分數的比較、分數的加減等等,每節(jié)課我們都離不開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要逐步加深學生對三個基本內容的理解,即“一個整體,平均分,取幾份”。
    在不斷磨礪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覺到“就課論課”和“大數學觀”的本質區(qū)別。樹立了全面的“大數學觀”思想,我們的視角開闊了,做到了心中有數,課堂上也會應對自如。
    二、教師對新世紀教材的理解
    圖多了,書上的公式、例題哪去了?什么是分數,什么是面積?一節(jié)課就這幾幅圖,什么意思???起初剛上崗的我拿到教材后滿腦子的問號,觀念產生了極大的沖突,甚至有些抵觸的心理。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逐漸加深了對教材內涵的理解。
    再來看《分一分》這節(jié)課中“引入分數”這部分內容。這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分數,但教材中并沒有呈現(xiàn)分數的概念,而是通過分蘋果引入分數,并讓學生自己想象一半該怎么表示?剛開始看到這些,我覺得直接介紹分數1/2多簡單啊,為什么要這么麻煩呢?現(xiàn)在的我慢慢地明白了編者的意圖。教材是根據三年級學生思維發(fā)展和生活經驗的特點,從學生熟悉的、并能實際操作的分物情境引入分數,使學生了解在平均分一個物體時,如不能得到整數結果該怎么辦?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意識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體會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分數。并且試圖讓學生經歷從運用自己的符號表示到運用數學符號表示分數的過程。
    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地體會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鉆”。教材中每一幅圖、每一句話的編排,放的位置都是有目的的,備課時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更好的教學生。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xiàn)的,我們要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逐步滲透給孩子。目前一部分學生具備了初步的數學思考能力,但是有些學生還是不會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腦子去想數學),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應做為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還是來看《分一分》這節(jié)課中“引入分數”這部分內容。開始備課時我并沒有意識到讓學生充分創(chuàng)造分數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只是走了個過場,接著就解釋1/2的意義。試講后覺得學生對分數的概念還是很模糊,不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分數的意義。幾次對比后發(fā)現(xiàn),教師在“創(chuàng)造分數”這部分花費充足的時間,對后面分數意義的理解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先通過“畫一畫”來表示一半,如畫蘋果,涂出它的一半;畫一個圓,涂出它的一半(由畫蘋果到畫圓,已經由實物抽象成符號)等等,并解釋圖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創(chuàng)造數來表示一半,引入數學符號1/2。先讓學生猜想1/2的含義,學生經過冥思苦想后得到的答案,再跟老師的講解做對比,找出不對的地方,印象會更加深刻。最后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1/2的例子,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經歷這樣的探索過程,通過畫一畫、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等數學活動,將數與形更好的結合,從直觀到抽象過渡。通過他們充分地想象、發(fā)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四、挖掘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俗話說:“教無定法?!泵课唤處熌玫降慕滩亩际且粯拥?,為什么有的教師的課人云亦云,有的教師的課就能那么深入人心呢?這就要看你有沒有善于觀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腦筋。那該怎樣挖掘教材?怎樣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分篇3
    ?一分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內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本課時我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識字,在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有長處也有不足之處。
    一、在本節(jié)課中,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
    1、識字方法。
    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是認識“鐘、零”等9個生字,為了讓學生快速并且有意義的識字,我設計了借助拼音認識生字,去掉拼音認識生字,在詞語中認識生字,在句子中認識生字四個環(huán)節(jié),并且還設計了3個游戲環(huán)節(jié)鞏固生字。學生在本節(jié)課上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參與度較高,認識生字效率比較高。
    2、課堂用語。
    教師的課堂用語在一節(jié)課上是比較重要的,一句話一個詞都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在課上,我盡力地運用各種表揚用語鼓勵學生以及贊揚學生,并且使用不同的語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精神面貌。
    教師走進教室的精神面貌會給學生不同的感受。你的心情好與壞學生都能夠從你身上感知出來,所以不能帶著任何負面情緒上課,并且在課上還要富有激情,這樣才能帶動學生學習。在這方面,我做的比較好。
    二、存在的不足之處:
    1、課堂導入。
    本節(jié)課我一一個游戲導入,雖說學生參與度高,但是與本節(jié)課接下來的內容銜接的不是很好,甚至沒有什么意義。
    2、時間分配。
    在時間的分配上沒有把握好,在識字部分花費的時間有點多,導致本來設計的將生字帶回課文里再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沒有完成。
    3、組織課堂。
    雖說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參與度較高,但是在關注學生,組織課堂方面沒有做好,甚至沒有花費時間在課堂管理上。
    這一節(jié)課,讓我收獲頗多,讓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讓自己看清了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
    一分篇4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于是,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以“讀”為核心,作了如下嘗試。課前,我首先把本課的目標板書在黑板上。內容如下:
    1、認識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
    一、自讀閱讀鏈接,理解課文題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自讀閱讀鏈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鐘”是指哪一分鐘?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鐘是指1997年6月30日23點59分—1997年7月1日0時0分,這一分鐘。這一分鐘有著什么特殊的意義?指名生答:這是香港回歸的最后一分鐘。此時此刻,中國人的有著什么樣的特殊的情感?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
    二、了解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自讀學習目標,弄清本課的意圖。
    三、自學課文,盡量完成目標。
    學生自讀,標畫,盡量完成目標,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
    四、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讓學生自由讀,比較讀,男女生分讀等,多種讀的形式,使讀的層次性不斷地推進提升,學生在讀中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溢于言表,回顧香港屈辱歷史時,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就在這回環(huán)往復的朗讀中,學生仿佛看到“那被撕碎的歷史教科書”、“那深入骨髓的傷痕”、“那鑄進我們靈魂的血和刀光?!贝藭r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真正做到讀中解惑,讀中感悟,讀中升華。
    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浮想聯(lián)翩,他們仿佛已成了人群中的一份子,就站在現(xiàn)場看著國旗緩緩升起,學生有了一吐為快的表達欲望。豐富的情感積蓄,讓學生的表達做到了言真而意切。在談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員時,學生談的特別好。學生逐漸做到了在理解、感受、品味中挖掘語文的語言因素,把語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分篇5
    教學目標:
    一、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字。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時間:
    課本第-頁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故事《一分鐘》
    思考:那個青年人從著名教育家本杰明那里受到了什么教育?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導入新課《7 一分鐘》
    看配音課件動畫片或圖片《一分鐘》,邊看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元元為什么后悔了?
    三、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一)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圈出意思不懂的詞語。
    (二)同桌合作輪讀課文,一個人讀時,另一個同學注意幫助糾正錯誤。
    (三)當熱心的小老師,提醒小朋友哪些字易讀錯?告訴小朋友你用什么好辦法來記這些生字?
    (四)全班齊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四、感悟課文,明白道理。
    (一)讀課文,討論。
    1、讀讀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課文的哪些句子具體寫了元元非常后悔?挑一句來把它讀好,讀出自己的體會。
    3、指導朗讀,體會學生找出來的這幾句重點句。
    (二)學生表演讀全文(先自由準備,再上臺加上動作表演讀)。
    (三)說說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練習:搜集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鞏固生字。
    (一)用開火車讀,做送信的游戲,猜字謎等多種方法認讀上節(jié)課學過的生字。
    (二)共同做組字,組詞游戲。
    如:口—合—哈(哈欠);門—市—鬧(熱鬧)
    二、指導寫字。
    (一)整體觀察,找出規(guī)律。
    (二)按照規(guī)律,有代表性地指導哈、鬧、遲三個生字。
    (三)師范寫,學生跟寫。
    三、再讀課文,拓展練習。
    (一)讀課文,小結。
    (二)拓展練習。
    1、課文開頭老師講的《一分鐘》的故事中,那個年青人通過本杰明的教育,懂得了“一個人只要把握住生命
    的每一分鐘,就一定會有美好的一生”的道理;課文中《一分鐘》的故事,也使我們明白了“時間是寶貴的
    ,我們要珍惜時間”的道理,那我們能不能模仿這兩個《一分鐘》的故事,也來編一編第三個,第四個《??
    分鐘》的故事呢?
    2、元元明白了“時間是寶貴的,要珍惜時間”的道理,那元元明天會怎么做呢?請你按照自己的想法,續(xù)編
    故事,把故事講給同學聽。
    3、學生自主選擇《一分鐘》或《元元的明天》,編寫故事。
    4、交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我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分鐘為線
    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
    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敝械摹皠偂?;“
    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
    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敝械摹暗劝〉龋恢薄边@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后體會,再帶著體會到
    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
    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
    己收集的幾條,送給學生。讓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時間就是金錢。 ——富蘭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蕭繹(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蘭克林(美)
    合理安排時間就是節(jié)約時間?!喔?(英)
    一分篇6
    ?分一分》是小學數學概念中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的一課,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開始學生掌握分數的意義是很困難的,因此,本單元第一次出現(xiàn)分數時,通過一些學生熟悉的具體事例和一些圖形,著重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意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這一節(jié)課教學能為以后深入學習分數系統(tǒng)知識和小數系統(tǒng)知識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礎,更為以后解答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題奠定堅實而重要的基礎。
    在本節(jié)課中,我在數學選材與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情感、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意識方面下了功夫。本節(jié)課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操作活動,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第一次操作是讓學生說明什么是一半。第二次操作是讓學生嘗試用學具表示四分之幾。在教學中學生以具體實物為依托,借助對1/2的理解,自主遷移到對1/4的學習,通過幾次的操作,學生思維越來越清晰,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是建立在學生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喜歡的分數,既是對學生本節(jié)課知識的反饋,也是對學生思維的一次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心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愿望和潛能,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紙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自己創(chuàng)造二分之一的寫法等。在課堂中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自己發(fā)現(xiàn)、理解、掌握新知識,教師鼓勵學生思考,傾聽學生發(fā)言,真正體現(xiàn)了:讓學生享受快樂的教育,讓教師享受教育的快樂。
    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在訓練學生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表達分數的意義上做的不夠,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豐富,沒有及時贊美學生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些方面以后要重點學習。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不斷加強學習,鉆研教材,鉆研學生,向老教師請教,爭取教學水平有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