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匯總14篇)

字號:

    演講是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好方式。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可以幫助我們學習不同的寫作風格和技巧。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總結的范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教養(yǎng)方面: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育方面:
    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發(fā)展方面: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方法:
    以讀為本、情境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初讀課文,學習學生所選擇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引題,板書課題,交流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件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
    4、匯報,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下萬壽山昆明湖。
    5、引導、點撥: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覽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6、課件出示:聘請導游(怎樣才能做好導游)。
    三、再讀課文,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喜歡它。并用自己習慣用的標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按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習內(nèi)容。
    引入學習描寫長廊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廊的美。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質(zhì)疑。
    2、集中交流:
    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插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組織學生討論,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深入體會、感悟長廊的美。
    引入學習作者描寫萬壽山的相關段落,體會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萬壽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組用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五、創(chuàng)設情景、拓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結合課文、參考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采取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自由組織導游詞)。
    2、同伴合作,演導游。
    3、競聘導游、評價。
    4、學生自由展示。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二
    小黑板出示下面兩句話: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師:剛才,通過朗讀,我們知道了這兩句話寫出了昆明湖的靜與綠。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邊說邊擦去滑,換成劃。)。
    (課堂上出現(xiàn)片刻沉默,學生們在思考。)。
    生:我認為不行。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我和媽媽在玄武湖劃過船,我發(fā)現(xiàn)每劃一槳,湖面就會產(chǎn)生許多波紋;而文中說,游船、畫舫在湖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了。所以我認為不能改用劃字。
    (教師贊賞地點了點頭,一時間,學生紛紛舉手。)。
    生:我還有一個理由。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面鏡子,我們都知道,鏡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這兒用滑字就顯得很準確,而用劃字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
    生:我還有一點補充。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塊碧玉。跟玻璃一樣,玉的表面也很光滑,這里應該用滑字。
    生:老師,我想對前面同學的發(fā)言作一個總結。這兒應該用滑字,只有用滑,才能寫出昆明湖的.靜的特點。用劃不但寫不出靜,反而破壞了靜。
    師:(將劃還原成滑)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精彩!從一個滑字中,我們不但體會到了昆明湖的靜,更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希望同學們在平時寫作文時,也要像作者一樣,準確地用好詞語,把作文寫生動。
    (學生再次朗讀上面兩句話。)。
    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亦是思維的訓練過程。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教師故意設謬,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學生在聯(lián)系上下文駁謬的過程中,思維的敏銳性、嚴密性、發(fā)散性也得到了訓練,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但如此,教師將作文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提示學生作文時用詞應注意準確、生動,也是值得借鑒的。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三
    《頤和園》是一篇游記,課文不但文字優(yōu)美,并且條理清楚,異常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所以,在教學中始終都以這個目標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文中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的教學,由學生當導游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資料,體會文美。生讀課文時,我就設置了“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讓生邊讀邊想,初步感知文的寫作順序。然后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最終再說說從文中體會到什么?感到遺憾的是學生在體會美時讀得很不夠,這個目標完成的不夠好。一個是因為時間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寫作方法的引導上耗費時間較多。我想學生并沒有真正的體會到頤和園的美麗迷人的景物的特點,這是我以后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另外,多媒體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充分調(diào)動其主動性和進取性,進行有效地學習。學生的綜合本事得到最大發(fā)展,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到達優(yōu)化組合,個別化合大面積施教的統(tǒng)一得到實現(xiàn)!所以,在學習長廊這個環(huán)節(jié),我?guī)ьI學生一齊學習,期望能夠把學習方法交給學生。之后關于“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的學習就完全交給學生,先自我閱讀學習,然后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最終全班交流匯報。在交流匯報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說到那處描述,我會隨機地出示相應的圖片,展示出相關的句子,讓學生對景點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感受到語言文字在表達上的好處,體會到語言的優(yōu)美。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四
    這篇講讀課文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首先弄清游覽頤和園的順序和文中所寫的幾個景色的方位。然后,著重理解幾個主要景色的特點,抓住最能表現(xiàn)特點的重點詞句,展開想象,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1、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3、學會本課新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課件,你想說什么呢?
    二、學生自學。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3、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4、小組代表匯報,集體糾正問題。
    5、自己讀課文,要求正確。
    6、兩人一組互相檢查,要求正確流利。
    三、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輕聲讀課文思考。
    2、小組討論。
    3、代表發(fā)言,闡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第二部分:(2~5)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部分:(6)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清。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五
    我,一個鄉(xiāng)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有機會參加全縣小學語文優(yōu)質(zhì)課評選活動,感到十分高興。在這次優(yōu)質(zhì)課評選中,我執(zhí)教的是人教版現(xiàn)行教材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第二課時)。雖評選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在這次活動中,使涉足講臺不久的我受益匪淺。我觀摩學習了我縣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16位教師講授的語文課。通過說課評課,我對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引起了對我所執(zhí)教的《頤和園》一課的反思。
    一、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確如此,甚至教師自身需要更多的“水”。
    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既要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
    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在備課中查閱了大量有關頤和園的資料。在授課前我又鼓勵學生收集相關資料。這一課前活動,我認為能起到培養(yǎng)學生課外獨立學習知識和收集資料能力的作用。我自認為從“教”和“學”兩方面的準備還是較充分的。可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一段“小插曲”。當我展示頤和園中的長廊圖片,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長廊的“長”時,一個學生問道:“請問老師,長廊橫檻的大匾上寫的什么字?這個問題讓我始料未及,不知所措。我自認為準備充分,但在實際教學中,才知道對這樣更細微的問題,我的準備還是有疏漏。盡管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與落實本課的學習目標關系不是十分大,但在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中,還是應該做到問有所答。這也說明了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還學要加強。
    學生的思維是十分活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是都可能課前預設到的,要解決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問題,只有教師課前準備得充分,再充分,對知識的積累豐富,再豐富。
    二、教育資源的利用要服務于課堂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課程資源越來越豐富,課程資源的利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變得豐富多彩。這次小學語文優(yōu)質(zhì)課評選活動中,每一節(jié)課上都有課程資源的`利用。
    40分鐘,十幾幅圖片展示出來就花掉了不少時間,學生哪還有充足的時間讀書、與文本對話?因此對這節(jié)課學習目標的完全落實就顯得成問題了。
    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才認識到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一課字、詞、句、段、篇的學習,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怎樣寫出頤和園的美景的。
    課程資源的利用讓我們的教學手段更先進了,但課程資源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只有做到合理地利用,才能有效地服務于教學。
    回想起我在課堂上把應該板書的內(nèi)容都由多媒體展示代替了,更感到值得反思。因為這對于學生書寫習慣和寫字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不利的,單從寫字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沒有做到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
    能夠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是一個進步。今后,我一定會進一步加強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把課標精神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之中,按照華中師范大學的楊再隋教授所說的,念好“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寫字)”“十字真經(jīng)”,努力實踐“平平淡淡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教語文”,“輕輕松松教語文”。在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六
    指名回答,師相機出示句子。
    從句子中找出寫游覽過程的動詞,指名上臺畫一畫。
    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5、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具體些頤和園的景色的?
    給課文分段,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三、精讀課文,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1、出示自學指導:
    (1)、請大家讀一讀長廊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寫的景物。
    (2)、說說長廊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2、學生讀書。(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說說作者描寫的景物。
    4、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順序觀察的。
    5、指名說說長廊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6、學習3~~5自然段。
    1、自讀3~5自然段,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么景物。
    2、選擇你最喜歡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讀幾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點。
    學生讀書。
    3、匯報: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佛香閣排云殿。
    第四自然段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十七孔橋。
    4、我們先來到萬壽山上的佛香閣,誰喜歡“佛香閣”,讀讀句子。
    出示句子。說說佛香閣的特點。
    5、誰喜歡“排云殿”讀讀句子,說說有什么特點?
    6、喜歡昆明湖的同學來讀讀句子,告訴我昆明湖有什么特點?
    這句話把什么比著什么?
    還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靜?“滑”換成“劃”行不行?哪個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靜?
    7、美麗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長長的石橋,叫十七孔橋。
    喜歡十七孔橋的同學來讀讀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有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
    獅子多橋洞多柱子多。
    沒有哪兩只是相同,同樣讓我們感受到勞動人們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藝高超。
    齊讀這句話。
    四、總結。
    我們隨著作者將頤和園游完了,那么頤和園中,就這些景觀嗎?
    齊讀最后一段。
    課后拓展。
    頤和園還有哪些景點,課后查資料,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交流。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七
    1、認識本文的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參照“我的詞語庫”自助積累好詞好句。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抓住長廊的造型、位置、結構三個方面的獨特之處,讓學生感受頤和園之美,并讓學生自主選擇方法搜集相關資料和圖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朗讀理解長廊建筑之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明的思想感情。
    識字與寫字,朗讀課文。
    對長廊建筑精美的體會,激發(fā)熱愛祖國文明的思想感情。
    有關頤和園的長廊的資料和圖片
    1、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名勝古跡嗎?
    2、
    在中國有很多美麗的園林,其中一處保存最完整,就是舉世罕見的頤和園,而頤和園里最著名的景致就是長廊,今天我們學習《頤和園的廊與畫》。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細讀課文。
    2、放錄音,對照課文朗讀,糾正自己的讀音,識記生字。
    3、小組合作認識生字。
    4、檢查本課生字的學習情況,重點理解四字成語。
    1、好朋友合作朗讀課文。
    2、邀請同學上臺合作朗讀課文。
    3、評價朗讀情況。
    1、出示要寫的8個字,觀察這些字哪些地方要特別注意。
    2、重點指導其中一些字的書寫:
    “置”下面的“直”里面有三橫。
    “壽”的字頭不能寫成“春”字頭。
    3、學生上臺范寫,學生自由評價。
    4、展示學生寫字作業(yè)。
    這一課抓住了長廊的特點來寫,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長廊的資料與圖片。
    1、復習生字。
    2、出示本課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看哪些自然段寫了長廊建筑藝術的美,哪些自然段寫了繪畫藝術的美。
    2、指名讀2-5自然段,找出長廊建筑的“三絕”。
    3、自讀6-8自然段。長廊的畫有多少幅,來歷及類型各有哪些?
    4、想象長廊上的畫有哪些內(nèi)容。
    1、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自然段進行朗讀。
    2、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3、重點引讀“三絕”部分。
    1、展示自己搜集的頤和園的資料。
    2、讀讀信息窗,介紹頤和園。
    頤和園的廊和畫舉世聞名,集中體現(xiàn)在建筑藝術和繪畫藝術方面,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工匠卓越的技藝。
    1、張貼搜集的資料。
    2、搜集其他世界文化遺產(chǎn)資料。
    板書設計:
    造型絕數(shù)量多
    建筑位置絕繪畫有由來
    結構絕類型多
    舉世罕見藝術杰作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八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3、學習按游覽順序?qū)懢拔锏膶懽鞣椒ā?BR>    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學習難點:能體會寫作順序,抓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一、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作者去游覽了頤和園(隨機出示主要景色的圖片點出課文按游覽的順序描寫),作者具體給我們介紹了哪幾個地方的景色呢?(說到地點變換的句子,起到過渡作用)。
    指名回答。
    二、品讀感悟,質(zhì)疑探究。
    1、思考:這個人間天堂——頤和園總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師:正像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樣,北京的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生齊讀第一段)。
    2、出示主要景點的圖片,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景色美。
    3、品味語言讀了課文,我們不僅能領略到頤和園美麗的景色,也能從課文中體味到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課文中重點描寫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各個景物的特點。
    4、小組合作探究:
    a:其中哪個景點最吸引你?
    b:在小組內(nèi)讀相關語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畫出來,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c: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個景點的特點是什么?
    5、小組內(nèi)交流,班上匯報交流。
    6、扮演導游:介紹景點最吸引人的地方。
    7、小結: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言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頤和園真不愧是“美麗的大公園”,是人間天堂。這么美麗的頤和園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三、拓展:
    1、目前,我國有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名勝古跡很多,請您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游覽過哪些名勝古跡,或者交流你收集的名勝古跡資料。(指名匯報)。
    2、今天,你有什么收獲?(總結全文)。
    四、作業(yè):
    1、完成達標檢測。
    2、練筆:你們和家長也一定游覽過名勝古跡,請您模仿今天學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按照游覽的順序?qū)懸粋€片段。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九
     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金碧輝煌的《頤和園》教師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用處!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長廊、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隱隱約約、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4、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有序觀察,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交流:
     交流“風景秀麗”的旅游景點
     一、直接導入
     今天我們走進北京的頤和園,到那里去看一看。
     板書課題:頤和園。注意“頤”的寫法,尤其是左邊的筆順,跟我邊說邊寫。
     二、聽寫字詞,回顧課文主要內(nèi)容
     這篇課文大家都已經(jīng)學過了,下面咱們先來聽寫幾組詞。咱們推薦三位上黑板前跟大家一起寫。
     長 廊 萬壽山 昆明湖
     神清氣爽 金碧輝煌 姿態(tài)不一
     1、訓練說話“昆明湖、姿態(tài)不一”
     2、 “金碧輝煌”
     (1)點撥字形
     輝,光也?!墩f文》
     煌,火狀?!稄V韻·唐韻》
     (2)圖片理解
     瞧,在陽光的照射下,多么的裝飾華麗,光彩奪目。
     3、點撥“廊”、“ 態(tài)”的字形
     4、堂堂正正中國人,方方正正中國字,請大家對照自己這兩個字,試著挑出一個,把字寫得更美觀一些。
     5、概括課文內(nèi)容
     一說主要內(nèi)容,抓景點
     (1)師引導說清楚
     你看,這真是有山,有水,有建筑的一處皇家園林啊!誰能用自己的話把這三處景點連起來說一說課文的'內(nèi)容?你比如說:先講了——然后——最后——。
     (2)抓景點,個別說(兩生)
     3、二說主要內(nèi)容,抓游覽順序
     (1)自由讀文,勾畫游覽順序的句子
     請大家打開書到87面,快速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
     (2)匯報交流
     (3)剛才咱們匯報的句子都在每一段的開頭,不僅可以承接上文,又可以引起——下文,這些句子都是——過渡句。
     (4)給表示游覽順序的四句話加上文章的首尾段,掌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默讀課文,提煉中心句
     課文就寫了這三處景點嗎?不止這些,還有一處、兩處、三處(副板書:……)所以說:“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濃縮成兩個字——美、大(板書)
     四、精讀品悟,游賞長廊
     好文不厭百回讀,我們走進課文,去長廊看看吧!
     1、個別讀,其余同學思考:長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師生交流。
     3、品讀句子,領悟長廊的美
     預設一: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 273間。
     (1)“綠漆”、“紅漆”
     顏色美嗎?這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能數(shù)得清嗎?(一眼望不到頭)
     (2)“一眼望不到頭”
     再讀點撥,“一眼(孩子,還沒看到呢,再等會兒。)——望不到頭”。
     (3)“七百多米長”、“273間”
     長也是一種美啊!
     (4)點撥觀察角度
     孩子,你現(xiàn)在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啊?——站在長廊里,放眼一望。
     預設二: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1)多少幅?幾千幅!讀出感受
     (2)“。”改“!”
     其實這里完全可以把“?!备摹?”,誰來讀一讀?你在感嘆什么啊!
     (3)點撥觀察角度
     這時的我們又把目光投到了長廊上方的橫檻上,這又是在——抬頭看去。
     預設三: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
     廊外的美景吸引了你啊。
     師生合作讀,體會鮮花常開。
     4、“神清氣爽”
     (1)目之所及,手之所觸,身之所感讓人感覺到——“神清氣爽”
     (2)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聞聞這朵朵花香,記住這一幅幅圖畫。再來讀一讀這個詞語。
     (3)點撥觀察角度:
     作者這時帶著我們繼續(xù)——邊走邊賞,把目光轉(zhuǎn)到了長廊的兩旁。
     5、滲透觀察景物的寫法
     同學們看,作者依據(jù)游覽的順序帶領我們參觀長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的同時,不斷轉(zhuǎn)換著觀察的視角:放眼望去、抬頭一看、邊走邊賞。作者敘述得非常有條理,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長廊的美和大。
     6、示范說導游詞
     讀得美,背得好!但是說出來不一定比這差。(配合圖畫說長廊導游詞)
     7、明確導游詞特點
     同學們,剛才我變成了——導游,帶領在座的各位游客游覽了長廊,有意思吧!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
    (二)新授:
    1、下面老師請幾位小畫家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上臺介紹)。
    師:頤和園美,同學們畫得更美,下面我們來看書里是怎么寫的。請同學們注意聽,一會兒回答兩個問題。
    出示問題:
    a、填空: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的大公園。
    b、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2、同學們讀得真好,誰能回答第一個問題?你在哪兒找到答案的?(第一自然段)你能給大家讀一下嗎?這一段總的描寫了頤和園的什么特點?(美麗)同學們齊讀這一段。
    3、那么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呢?你從哪兒看出瀏覽順序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你真有眼力。請同學們把這幾句話畫出來。
    4、你最喜歡頤和園的哪個景點呢?
    b如果談到橫檻上五彩的畫,師出示兩張圖片,簡要介紹畫的內(nèi)容,并告訴學生從畫中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c、如果談到花木、微風,師說真讓人心曠神怡呀!誰能試試用這種感受讀一下這句話?重點強調(diào)“又”字的讀法,“又”體現(xiàn)了長開不敗的美景。理解“神清氣爽”的意思。(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長廊的?板書:(內(nèi)dd外)。
    (2)喜歡萬壽山(板書:萬壽山)。
    談到“佛香閣和排云殿”問:a、從哪些詞能看出佛香閣和排云殿美麗壯觀?你能讀出這種壯觀的氣勢嗎?(同學們可以邊看、邊聽來感受)。
    b、這是我們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的(板書:下)。登上萬壽山又是怎樣的感受呢?(板書:上)請把站在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象讀一讀。
    c、聽到了朗讀,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如說昆明湖靜(出示圖片)。問:從哪兒出來的“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边@是一個什么句?動筆畫下來。還有哪一句也能說明昆明湖很靜?“游船、畫舫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這句話中哪個字能突出湖面的靜?講時出示這個句子,并用紅筆標出“滑“字,問:“為什么用‘滑’字,不用‘劃’字”?讓學生體會。師小結:同學們體會得很深刻,從一個“滑”字中,我們不但體會到了昆明湖的“靜”,更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希望同學們平時在寫作文時,也要象作者一橛用好詞語把作文寫生動。
    過渡:從萬壽山上乍昆明湖就這么美,置身其中又會如何呢?誰喜歡描寫昆明湖的部分給大家讀一讀。板書(昆明湖)。
    (3)匯報昆明湖部分。
    如說到獅子,師說:一定是盧溝橋的獅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你首選被這些小獅子吸引了。
    如果說到昆明湖的美,問:哪些地方美?師板書(堤dd島dd橋)。
    小結:在昆明湖畔,我們再一欠看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看來頤和園里的美景真是說也說不盡,道也道不完,讓我們來共同欣賞一下(打開圖片)。
    看過圖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讓我們帶著這種上感受齊讀最后一段。
    師:頤和園這么美,我們來組織一個頤和園旅游團,去欣賞我國現(xiàn)有的皇家園林的美景好嗎?誰愿意來參加,你來當dd導游。
    (三)總結:這篇課文的結構有什么特點。(總-分-總)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懙??(地點轉(zhuǎn)換)。
    作者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條理清楚地為我們展示了蒼翠如黛的萬壽山,碧波漣漪的昆明湖,看到了頤和園內(nèi)人工美與自然美的天然巧成,讓我們充分領略了中國皇家園林鮮明的文化特色,希望同學能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并能記住這美麗的頤和園。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一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1、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2、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兩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頤和園的美景,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3、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頤和園給你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大、美)。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頤和園的,重點游覽了哪些景點呢?(板書)(ppt演示)。
    你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看出來的?(ppt演示)。
    今天,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頤和園,繼續(xù)去領略它的美吧!
    二、學習課文。
    (1)長廊。
    2、學生匯報。
    師:說說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它的長。(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板書:長)。
    作者在描寫長廊的時候運用了什么方法來寫出它的長呢?(列數(shù)字)。
    指名讀句子,讀出長廊的長;齊讀句子,感受長廊的長。
    師:作者還寫出了長廊的什么特點呢?(板書:美)。
    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它的美呢?(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說明了畫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多彩)。
    師:作者除了寫出了長廊內(nèi)部的美,還描寫了長廊兩旁,又是怎樣的呢?(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長廊兩旁的花兒,這邊的謝了,那邊的又開了,一年四季鮮花盛開,景色宜人。
    師:作者在描寫長廊的時候,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板書:由內(nèi)到外)。
    3、師: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這么長、這么美的長廊吧。
    4、小結:作者描寫長廊時,抓住它的'特點來進行描寫。而且,作者是按一定的順序來進行觀察和描寫的。這些是我們要學習的寫作方法。(ppt)。
    (2)小組合作學習。
    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面合作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完成以下的表格。(ppt)。
    2、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討論,合作填寫表格,師巡視指導。
    3、學生用實物投影匯報,師板書,隨機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ppt)。
    比較: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劃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師:課文當中為何不用“劃船”的“劃”字,而用了“滑動”的“滑”字呢?
    因為昆明湖和萬壽山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游船、畫舫行駛得很慢,只有這樣,游人才能既盡情地欣賞優(yōu)美的風景,又不會破壞湖面的平靜。給人的感覺不是在水上行駛,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動似的。這句話運用動態(tài)描寫,反襯出昆明湖水的靜。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頤和園的美景,說也說不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美麗的大公園吧!
    三、拓展閱讀,打?qū)懢毩暋?BR>    1、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作者領略了頤和園的美,我們國家其實還有不少名勝古跡同樣美不勝收,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去讀一讀吧!
    2、(ppt出示冰壺洞的圖片)師介紹:這是全國最大溶洞瀑布,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北山的冰壺洞內(nèi),冰壺洞的洞口小、肚大、洞深,形似冰壺,又涼氣襲人,而得名的。
    師:觀察一下這溶洞瀑布,說說它有什么特點。
    我們來讀讀短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描寫冰壺洞的溶洞瀑布的。
    3、請同學們再去讀讀其它幾篇文章。
    4、同學們看了這么多好文章,現(xiàn)在一定也很想把自己游覽過的一處景點介紹給大家吧,下面就請同學們?nèi)ゾ毦毠P吧!
    5、小練筆要求:抓住特點,按一定的順序描寫一處景物。
    6、師生共同評議。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二
    1、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2、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課件。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
    一起看大屏幕。
    視頻中的景色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齊讀課題,注意“頤”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我會讀”指名領讀。去拼音再讀。
    “我會填”指名回答。圖片出示理解“橫檻”“畫舫”。
    三、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用“~~”畫出。
    2、學生按要求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3、完成問題(1)。
    提問: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三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發(fā)展方面: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以讀為本、情境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法。
    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學習學生所選擇的內(nèi)容。
    一、引題,板書課題,交流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件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
    4、匯報,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下萬壽山昆明湖。
    5、引導、點撥: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覽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6、課件出示:聘請導游(怎樣才能做好導游)。
    三、再讀課文,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喜歡它。并用自己習慣用的標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按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習內(nèi)容。
    引入學習描寫長廊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廊的美。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質(zhì)疑。
    2、集中交流:
    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插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組織學生討論,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深入體會、感悟長廊的美。
    引入學習作者描寫萬壽山的相關段落,體會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萬壽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組用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五、創(chuàng)設情景、拓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結合課文、參考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采取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自由組織導游詞)。
    2、同伴合作,演導游。
    3、競聘導游、評價。
    4、學生自由展示。
    總結全文,競聘導游。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學法學“昆明湖”的相關段落。
    三、質(zhì)疑問難、回讀全文、理清課文結構。
    四、環(huán)境教育。
    五、閱讀收集到的關于“頤和園”的資料,聯(lián)系課文,組織召開“資料信息會”,匯報形式如下:
    1、朗讀摘抄下來的自己喜歡的句、段,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編寫導游解說詞,競聘“頤和園”的小導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匯報。
    板書設計:
    10。
    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
    萬壽山下。
    萬壽山上。
    昆明湖。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四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進一步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一、抓住課文的游覽順序,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作者來到了被譽為“人間天堂”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在初讀課文以后,我們制作了頤和園的導游示意圖,知道了作者的游覽順序是: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第2自然第一句話)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的腳下。(第3自然第一句話)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4自然第一句話)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第5自然第一句話)
    (要求:請學生先說清楚將學校景點分為幾部分,然后再讀過渡句。)
    (點評:層次分明,運用詞語準確的同學。)
    師:同學們寫得真好,老師跟隨著你們的游覽路線也重新游玩了一下我們的學校。
    師:課文中我們跟隨著作者的游覽順序,我們還領略了長廊的長而美——(學生接讀課文第2自然段。)(出示圖片)
    師:當我們走完長廊后,就來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好雄偉啊,這是什么呢?(學生接讀課文第3自然段)(出示圖片)
    師:作者就是這樣運用不同的描寫手法,表現(xiàn)出了不同景物的特點。
    二、學習4——6自然段,品讀文本中的語言美。
    師:現(xiàn)在讓我們繼續(xù)登上萬壽山。
    師:讓我們細讀課文,把你認為寫得美的地方用橫線畫出來。
    自由朗讀課文。
    學生匯報,品讀句子。
    1、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個人讀、小組讀、齊讀)
    (有黃色的、綠色的屋頂,朱紅的宮墻,很美,寫出了頤和園的古色古香。)
    (“蔥郁”說明了樹木很茂盛,很綠,使人神清氣爽。)
    2、頤和園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個人讀、男女讀、齊讀)
    (用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很靜,湖水很綠、很清澈,湖面很光滑,游船即使過也不留痕跡。)
    師:老師已經(jīng)被這樣的美景陶醉了,真想帶著陶醉的感覺讀一讀。(朗讀時故意把“滑”讀成“劃”。)
    師:為什么課文寫游船、畫舫在湖面上前進,用“滑”而不是“劃“大家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
    學生討論。
    師:作者就是這樣準確地運用了這個“滑”生動描繪襯托出昆明湖的“靜”。
    師:請同學們用上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一讀這句話,讓昆明湖的靜和綠也走進你的心里,把游船、畫舫輕輕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滑過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似乎已經(jīng)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景之中了。
    師: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了?,F(xiàn)在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第五自然段:1、課文抓住昆明湖的哪些景色來寫?2、畫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在小組內(nèi)讀一讀,并說說好在哪里。也可以導游的身份介紹這些景點。
    (請學生出來扮演導游的身份介紹這些景點,讓學生切身體會這個景點作者主要抓住什么去描寫?)
    通過她的介紹,你感受到她主要抓住哪幾個景色去介紹呢?
    從下來萬壽山,就是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shù)不清的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出示畫線的段落,描寫出景點。(1——2學生介紹,板書:長堤、小島、十七孔橋)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這一段話,寫出了十七孔橋的什么特點呢?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橋洞多、石柱多、獅子多)
    師:這么多的獅子,你能想像出它們的姿態(tài)嗎?
    出示小練筆:
    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它們有的(),有的(),有的()……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點評學生的小練筆。
    感情升華。
    三、拓展作業(yè):
    1、上網(wǎng)了解《頤和園》的其它景點,試著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寫。(注意表現(xiàn)出景點的特點)(中層生選做題)
    2、學習《頤和園》的寫法,把《美麗的校園》寫完整。(后進生選做題)
    3、記一次難忘的游覽活動。(優(yōu)生選做題)
    板書:
    18、頤和園
    昆明湖:靜、綠
    昆明湖:長堤
    小島
    十七孔橋:橋洞多、石柱多、獅子多
    (喜愛之情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