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模板17篇)

字號:

    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過去的經(jīng)驗,為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參考。寫心得體會時,可以嘗試用一些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小編為大家精選了一些優(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一
    《沉思錄》是一本寫給作者自己的“筆記”,意在自己反省。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這本書“意外地”給所有人呈現(xiàn)了一個人赤裸裸的靈魂。后世的人也是有幸“意外地”獲得了這筆精神財富。
    我時常在感到浮躁時撿起這本書,這本書像是一面鏡子,我在從中得以窺見我的靈魂,所有丑陋的和需要改善的部分。羅曼·羅蘭似乎是在《約翰·克里斯朵夫》中講過,讀書是在讀自己或者是在檢查自己,而不是在讀書,這句話用在這本書上尤其適合。有心人都可以在這本赤誠的反省書中照見自己的靈魂。歷史上并不是只有這一本剖析自己靈魂的書,后世的基督教哲學家奧古斯汀也寫過《懺悔錄》,近代的法國哲學家盧梭也寫過《懺悔錄》。但不同的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并沒有打算把《沉思錄》公諸于眾。因此《沉思錄》中重復的道德說教是更為真誠和動人的:這是一個人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誡自己應該如何生活,最終在自己的靈魂中刻下這些信條。因為如同馬可奧勒留所抑制的非理性的情感和欲望,遺忘也是強大的習性,一定要不知疲倦地告訴自己才能記住。他寫道:“你時常怎樣想,你的靈魂便是怎樣的模樣,因為靈魂是受思想的熏染的?!保ǖ?1頁)。
    回頭再看看馬可·奧勒留的身世,他是歷史上被譽為羅馬帝國五賢帝中的最后一位,而羅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他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長大,衣食無憂,很難想象為什么出身于這樣階級的人會選擇“斯多亞式”(另譯:斯多葛)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當你聯(lián)想到另外一位偉大的斯多亞派思想家愛比克泰德出身于奴隸階層。當然,我并不是在奇怪居然有個奴隸成為了一個哲學家(因為蘇格拉底也是一生一貧如洗,雖然他不是奴隸),而是在奇怪一個位高權(quán)重,甚至是當時世界上最有權(quán)的人居然成為了一個哲學家,而且是斯多亞哲學家,而不是(更有可能發(fā)生的)伊壁鳩魯主義者(字面意思上的享樂主義者)!斯多亞哲學流派,廣為人知的是它的禁欲主義觀念。(這個哲學流派是希臘化時期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此外還有伊壁鳩魯主義、懷疑主義、柏拉圖主義等等或多或少地繼承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哲學的流派。)斯多亞學派主張宇宙是統(tǒng)一的實體,是一種有秩序的、規(guī)律的整體。這是一種古老的宇宙觀,它是”cosmos”(有秩序的、和諧的宇宙)而不是“universe”(作為物質(zhì)的總和的宇宙)。這種觀點相信存在一個宇宙的原則,即自然法,而人作為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應該依照自然(法)而生活,宇宙是理性(秩序的)的,所以作為其部分的人也應該理性地生活。奧勒留寫道:“你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你從何處來便將消失到何處去,也可以說你將經(jīng)過一番變化而回復到那造物者的理性里去”(第39頁)。因此,在生活中,斯多亞主義者認為我們應該摒棄生活中的欲望、激情,不貪圖享樂,因為人的本質(zhì)是理性的。這樣的教條直覺上更適合于貧寒的人,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沒有更多可以失去:他們沒有名譽、財富、權(quán)勢。相對來講,作為一個帝王,奧勒留所需要克服的則更多,他有以上所述的所有,甚至可以說,他可以擁有所有他想擁有的東西(當時)。試想一下,在今天,作為一個普通人(不是中產(chǎn)、上層階級),能夠絲毫不留戀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東西嗎?對于我們來說,盡管生活中有諸多不順,也會眷戀所擁有的東西,比如各種廉價的娛樂。當然,你也可以說,或許他厭倦了所有東西都唾手可得的生活,因此放棄甚至更為簡單,那么,現(xiàn)在又有幾個應有盡有的名人放棄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呢?我想不出來。19世紀的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有名言:權(quán)力導致腐敗,絕對權(quán)力導致絕對腐敗。財富和名譽可以類比之。因此,奧勒留作為羅馬帝國的皇帝,成為一個斯多亞主義的哲人是極其難得的。
    在這本《沉思錄》中,可以窺見一個偉大的靈魂是怎樣的,他寫到死亡:“死,和生一樣,是自然的一項秘密——幾種元素的組合,又離析成為那幾種元素——絕不是什么可羞恥的事,完全合于理性動物的本質(zhì),與人生的法則亦無任何抵觸”(第37頁);寫到為人處事:“每日清晨對你自己說,我將要遇到好管閑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狂妄無禮的人,欺騙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們所以如此,乃是因為他們不能分辨善與惡。但是我,只因我已悟了那美麗的‘善’的性質(zhì),那丑陋的‘惡’的性質(zhì),那和我接近的行惡者本身的性質(zhì)——他不僅與我在血統(tǒng)上同一來源,而且具有同樣的理性與神圣的本質(zhì)所以我既不會受他們?nèi)魏我粋€的傷害(因為沒人能把我拖累到墮落里去),亦不會對我的同胞發(fā)怒而恨他。”(第14頁)寫到如何生活:““隨時下決心,像一個羅馬人像一個大丈夫似的那樣堅定,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嚴肅而不虛驕,要懷著慈悲、自由與公道;不可稍存其他念頭。你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你在一生中做每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般,避免一切的粗心大意,避免一切違反理性的的感情激動,避免一切虛偽、自私,以及對自己一份命運的抱怨?!保ǖ?頁)千年后的今天,我們依舊能夠從他(以及其他東西方偉大的思想家)的思想中學到一些人生智慧,這真是一種神奇的事。畢竟人類的生活方式、知識水平已經(jīng)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蛟S的確是有一種人之為人的本質(zhì)——在一定程度上是永恒的。歷史上只有少許人在思想的盡頭發(fā)現(xiàn)了它。而普通人既沒有發(fā)現(xiàn)它也沒有興趣發(fā)現(xiàn)它,畢竟“存在”已經(jīng)足夠美好,不一定要發(fā)現(xiàn)“本質(zhì)”才能生活下去,尤其是大部分人生活較為舒服的今天。此外,斯多亞哲學是關(guān)于一個人該如何生活的最好的哲學之一。它的倫理學繼承了蘇格拉底(柏拉圖)關(guān)于美德的一部分思想精髓,認為人最重要的美德是:智慧、勇敢、節(jié)制、公正,擁有這些美德,人就能過一個好的生活,甚至來講,斯多亞哲學所教導的是:美德本身就已足夠?;蛟S我們不能放棄生活中大部分激情——使我們快樂的事物,但同時也能認識到,就算沒有這些外在的事物,一個人也可以過一個充足的生活。如奧勒留所寫的:“所以從今以后,你該隱退到你自己那塊小天地里去,不要過分緊張,不要急躁,要從容自持,要像一個人,一個有個性的人,一個公民,一個塵世凡人,那樣地去面對人生?!?BR>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二
    第一段:介紹出版沉思錄的背景及其意義(200字)。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通過文字來記錄和傳播知識、思想和文化,而出版業(yè)作為知識的集散中心,承載著傳遞知識、傳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傳播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出版業(yè)作為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渠道仍然具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為了了解出版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以及把握時代的脈搏,本次課程開設(shè)了出版沉思錄這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深刻意識到作為出版業(yè)從業(yè)者,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也更加明白了我們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第二段:對出版沉思錄課程的內(nèi)容與教學方式的批判性思考(300字)。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出版沉思錄課程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區(qū)別,更加注重學生的思考和個人創(chuàng)造。通過各種課堂討論,實踐操作以及團隊作業(yè),我們被激勵并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專業(yè)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給予我們更多的自由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培養(yǎng)了我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我們更具競爭力。然而,與此同時,我也意識到這種方式對于我們個人的學習自覺性和時間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主動參與和主動思考。
    第三段:對出版沉思錄課程內(nèi)容的反思和思考(300字)。
    通過學習出版沉思錄這門課程,我對出版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和現(xiàn)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從互聯(lián)網(wǎng)對傳統(tǒng)出版業(yè)的沖擊,到數(shù)字化時代出版業(yè)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這些課程內(nèi)容鮮活地展現(xiàn)出出版業(yè)的廣闊前景和問題所在。我深信,在信息化時代,出版業(yè)的核心永遠是人,是創(chuàng)作者和讀者的需求。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探索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出版方式和新興技術(shù)的應用。這既是對傳統(tǒng)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也是對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踐行。
    第四段:對出版沉思錄課程帶來的影響與啟示(200字)。
    通過學習出版沉思錄,我不僅了解到出版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前景,也更加認識到自己在其中的定位和使命。作為一名出版業(yè)從業(yè)者,我應該具備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也要關(guān)注創(chuàng)作者和讀者的需求,與時俱進。這樣的學習使我成長為一個更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并對我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動力和方向。
    第五段:總結(jié)出版沉思錄課程的價值和意義(200字)。
    通過學習出版沉思錄,我不僅對出版業(y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明確了自己在其中的定位和責任。出版沉思錄課程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考能力,同時也提醒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和適應時代的變化。作為一名出版業(yè)從業(yè)者,我們要始終保持對知識和文化的敬畏之心,對作者和讀者的尊重之情,并積極探尋適應時代的新出版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在信息化時代實現(xiàn)出版業(yè)的繁榮和持續(xù)發(fā)展。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三
    出版沉思錄作為一部自述類的心靈獨白,通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和真實感受,讓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作者內(nèi)心的沉思和思考。在閱讀過程中,我深深被作者的勇氣與堅定所打動,同時也受到了啟發(fā)和思考。在了解到作者踏上沉思之路的動力和目的后,我產(chǎn)生了對于自我反省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與體悟。
    第二段:沉思之路的動力和目的。
    作者沉思的動力來自于對于人生意義的追求。在書中,作者提到了人生的諸多困擾和無奈,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選擇和決策是否符合內(nèi)心的愿景。作者通過沉思的方式,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人生意義。而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自己內(nèi)心存在的迷茫和無助,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出版沉思錄喚醒了我對于內(nèi)心的深層思考,引發(fā)了我對于人生追求和自我提高的渴望。
    第三段:沉思的力量與價值。
    沉思是一種深入內(nèi)心的反省和思考,它能讓人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正如作者所說,只有在沉思的過程中,我們才能深入挖掘內(nèi)心的世界,發(fā)現(xiàn)自己更為真實的一面。通過沉思,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從而更好地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達到心理平衡和精神富足。在讀書的過程中,我開始學會停下來,反思自己的成長和經(jīng)驗,從中獲得更多的自我認知和人生經(jīng)驗。沉思的力量幫助我掌握更多自我管理和情緒調(diào)控的技巧,也讓我能夠更加堅定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
    第四段:沉思與自省的重要性。
    自省是沉思的前提和基礎(chǔ),只有在自省的基礎(chǔ)上,我們才能更深入地進行反思和沉思。作者在書中不僅分享了個人經(jīng)歷,還通過對自身內(nèi)在的觀察和分析,為讀者展示出了沉思的過程和價值。通過閱讀,我意識到自省和沉思是每個人內(nèi)心成長和提高的必經(jīng)之路。通過反思自己的言行和做法,我們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和不合理之處,從而改進和調(diào)整。自省和沉思能夠幫助我們建立個人的價值和目標體系,激發(fā)自己更強大的內(nèi)在動力和潛能。
    第五段:我的收獲與展望。
    通過閱讀《出版沉思錄》,我收獲頗多。首先,我意識到了自省和沉思的重要性,開始嘗試將這些方法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其次,我在書中找到了與我類似的困惑和問題,從作者的沉思中找到了啟示和答案。最后,我更加認識到沉思的力量和價值,決心將其作為自己成長與提升的工具。展望未來,我將繼續(xù)沉淀自己的思考和心靈世界,通過沉思與自省,不斷深化對于自己和世界的認知,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與目標。
    總結(jié):
    通過閱讀《出版沉思錄》,我深刻感受到沉思的力量和價值。沉思不僅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還能夠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把握自己的內(nèi)心,通過沉思與自省,找到方向和力量。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以沉思為行,積極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不斷提升自己,實現(xiàn)更高的人生境界。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四
    在人的生活中,時間是瞬息即逝的一個點,實體處在流動之中,知覺是遲鈍的,整個身體的結(jié)構(gòu)容易分解,靈魂是一渦流,命運之謎不可解,名聲并非根據(jù)明智的確定。一言以蔽之,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zhàn)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BR>    讀《沉思錄》是一種折磨,如一碗味道怪異的湯,在口腔內(nèi)充塞之際,只覺胃內(nèi)一陣陣的酸水泛出,卻又不得不入喉,仿佛相聲里御賜的“珍珠翡翠白玉湯”。試舉一例:“沒有一個人天性不可忍受的事情對那個人發(fā)生。同樣的事情發(fā)生于另一個人,或是因為他沒看到他們的發(fā)生,或是因為他表現(xiàn)一種偉大的精神而使他堅持堅定和不受傷害。那么無知和欺瞞竟然壓倒智慧就是一種羞愧?!比绱速デ?,讓人懷疑《沉思錄》何以作為經(jīng)典流傳千年。
    在現(xiàn)世中存活的蕓蕓眾生們,整日里為了蠅頭小利狗茍蠅營,為了金錢和物質(zhì)的享受迷失了自我的本性。殊不知,靈魂先于身體早衰是一件讓人羞愧的事。浮生若夢,一切的虛名甚至身后的名聲都將不復。不要以為你將活一千年,死亡時刻在窺視著你。當你活著的時候,當你的行動在你力量控制范圍之內(nèi)的時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為之努力的東西。
    佛說涅磐,上帝說你能夠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謂的靈魂,在人死之后變得輕靈超脫“如果靈魂繼續(xù)存在,大氣怎樣無窮地容納它們呢大地又怎樣容納那些古往今來被埋葬的人的尸體呢在此正像這些尸體在堅持一段時間之后變化一樣,不論它們變成什么樣貌,它們的分解都為別的尸體騰出了空間,那移入空氣中的靈魂也是如此,在繼續(xù)生存一段時間之后便被改變和分解了,經(jīng)過融入宇宙的一種再生的智慧而獲得一種如火焰一樣的性質(zhì),以這種方式為到達那里的具肉的靈魂騰出地方?!边@是馬可·奧勒留對靈魂繼續(xù)存在的這種假設(shè)給出的回答。
    《沉思錄》是一部感傷的著作,感傷隱藏在文字背后那個無法過自我夢想生活的靈魂。盡管奧勒留以高貴的姿態(tài)來描述心中的哲學,以永恒的道德與理性指引人生,然而人生終究不能完全納入理性的軌道。奧勒留站在羅馬帝國衰亡的十字路口上,即便縱馬揚鞭撫平四海,也無法挽回日落的結(jié)局。
    當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使我們裹足不前,人要做的是遵循自我的本性,“使自我堅持樸素、善良、純潔、嚴肅、不做作、愛正義、崇敬神靈、和善、溫柔、致力于所有恰當?shù)男袨榘伞?,自我道德的完善,不為他人的行為所左右,這是奧勒留應對的措施,退回到內(nèi)心中沉思。他的功過也許要歷史學家做更系統(tǒng)的論述,然而應對現(xiàn)實的壓迫,一個高尚靈魂的深深思索仍足以令千年后的人們動容。
    “所有你看到的事情都將迅速的衰朽,那些目擊其分解的人們不久也將逝去?;畹米铋L的人將被帶到和早夭者同樣的地方?!彼谷艘咽牛了既詫⒗^續(xù)。
    靈魂的事,歸根結(jié)底可是是浮生一夢罷了。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五
    馬克。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皇帝,他關(guān)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gòu),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于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學,在于這部《沉思錄》。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能夠經(jīng)過雙眼看世界,可是有個死角就是自我,所以看清自我、與自我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我,與自我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tài),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
    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我,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我進行告誡。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忙人們?nèi)ミ^更加完美的生活。每個人都要對自我的同類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如書中有一篇是這樣說的:“有一種人,一旦做了好事,就當作是對別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賬簿上。還有一種人雖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別人當做受惠者,覺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種人呢,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自我做了好事。這樣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結(jié)出的葡萄,并不因為自我的果實要求什么報酬?!?BR>    奧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異常強調(diào)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期望別人指導的,不僅僅要使行為高貴,并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六
    初中語文六冊中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歷來都把這篇短文作為勵志類的文章,激勵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們。教參上的分析是這樣的:本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所以說“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有了這樣的磨練,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他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了“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的觀點,這樣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都說到了。短文由個人說到國家,提出“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論斷,這是針對國君說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執(zhí)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為;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國君就會耽于安樂。由此自然導出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而我認為這樣的理解固然能夠,但并不是孟子的本意。孟子好辯,注重邏輯,這是公認的事實?!渡趹n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的最終部分,是孟子的自述,論述的應當只是一個問題:個人怎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為了方便論述,我把教材中的短文抄在下頭: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段?!肮侍鞂⒔荡笕斡谑侨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是由前文六個事例得出的結(jié)論,還是對這六個人被“發(fā)”被“舉”之后所做事情的概述?這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這關(guān)系到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課文開頭的六個排比句分別指出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等人在被“發(fā)”或被“舉”之前的身份,在被“發(fā)”或被“舉”之前,舜是一個農(nóng)民、傅說是一名建筑工人、膠鬲在做著小生意、管夷吾是一個政治犯、孫叔敖在海邊隱居、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從市場換來的奴隸,他們的出身都很卑微。
    這也不必須。歷史上多少人被“發(fā)”或被“舉”后,仍然名不見經(jīng)傳。
    像趙匡胤這樣黃袍加身以后就成為一代開國君主的人實在太少,很多黃袍加身的人最終落得個叛臣賊子、身死人首。被“發(fā)”或被“舉”只是給了你一個機會,這后面的路還很長,這路怎樣走,能不能走出一條光明大道,這不僅僅需要個人的素質(zhì),更需要你作出更為艱苦卓絕的努力。所以這句話與前面的六個排比句應當都是對這六個人一生的概述,前六個句子講他們出身卑微,“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說“上天把成就一番偉業(yè)的機會給了這些人”,后面的句子概述他們被“發(fā)”或被“舉”后歷經(jīng)磨難,他們“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但經(jīng)過這些磨難,使他們的內(nèi)心驚動、性情堅韌,竟然完成了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偉業(yè)?!霸嫫渌荒堋敝械摹霸弊鳌熬谷弧敝v更為合理一些。“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他們成就的事業(yè),也出乎“發(fā)”或“舉”他們的人的意料。這樣講,更能體現(xiàn)孟子的邏輯。
    其次,我們再來分析文本的第二段“人恒過然后能改”。一般的理解是:人經(jīng)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按這樣的理解,有點鼓勵犯錯誤的意思。難道錯誤也是成功之母?一個總是犯錯誤的人,很難成就大事業(yè)。這有點說可是去?!袄в谛暮庥趹]而后作”,心境困頓、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振作。這在第一段中的“動心忍性”已經(jīng)作了論述,如果還這樣論述,顯得重復?!罢饔谏l(fā)于聲而后喻”,一個人的想法僅有經(jīng)過自我的臉色或聲音表現(xiàn)出來,別人才會了解。如果不是這樣,這些人又怎樣能被“發(fā)”或被“舉”呢?這在第一段中這些被“發(fā)”或被“舉”時,這些人的過人之處應當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了,不然也不會被“發(fā)”或被“舉”,這樣的論述也顯得剩余。對于“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這句話,我的理解是:這些人在之后的成就偉業(yè)的過程中也犯過錯誤,但他們都能及時改正;遇到困難時,也會心境沮喪,但他們堅信自我必須能成功;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從別人的言行舉止中看到自我所做的事情人們是否滿意,進而采取更為恰當?shù)姆椒ㄅc措施。這樣一來,文句之間的聯(lián)系就更緊密了。
    文本第一段是說這些人被“發(fā)”或被“舉”后成就了一番偉業(yè),緊之后孟子深入一層,論述他們?yōu)槭裁淳蜁诒弧鞍l(fā)”或被“舉”后成就了一番偉業(yè)?那里有他們的主觀條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這些人在被“發(fā)”或被“舉”后,在成就偉業(yè)的過程中也犯過錯誤,也會有心境沮喪的時候,但他們能夠從中解脫出來,能夠看到期望,他們能從別人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事情做得怎樣,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進而按規(guī)律或人們的意愿辦事。這是這些人成就一番偉業(yè)的個人因素,這一點尤為重要。不然的話,每個人都會成就一番偉業(yè),可事實卻并不是這樣的。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這句話,普遍的理解是:孟子由個人成就偉業(yè)談到治理國家的問題。而我認為,這仍然是談論個人成就偉業(yè)的問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執(zhí)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為,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國君就會耽于安樂,時間一久,這個國家就會滅亡。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孟子在那里用了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來打了個比方,仍然是論述個人成就偉業(yè)的問題。“入”是個人內(nèi)心方面的因素,“法家拂士”就相當于個人的主觀條件、個人的過人之處,“出”是外部的艱難險阻,“敵國外患”就相當于成就偉業(yè)過程中所遭遇的一切艱難險阻。這樣一來,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正如一個國家國內(nèi)沒有執(zhí)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外沒有鄰國的侵擾一樣,如果一個人沒有自我的過人之處、沒有能夠改正自我錯誤、沒有堅信自我必須能成功的信念、沒有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能耐,沒有成就一番偉業(yè)的各種艱難險阻,這個人就不會給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人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過完自我的一生。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孟子在末尾得出了這樣的論斷: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而這一句話應當是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應當是:生死于憂患,生死于安樂。這樣一來,這句話就能夠這樣理解:艱難險阻能讓那些不怕困難、迎難而上、有過人之處的人成就一番偉業(yè),如果安于現(xiàn)狀,一個人只能是平平庸庸地過完自我的一生。對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短文,這樣的理解貼合儒家出世的思想、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理念,我想這也許才是孟子要表達的意思。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七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xiàn)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shù)目紤],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沉思錄》里,始終貫穿著了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guān)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彼偸沁@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己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八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寫的《沉思錄》,是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悟人生,對事物、對人類的獨立思考和自己認識的一種心靈解讀,是追求靈魂凈化和內(nèi)心和諧安寧的思維記錄。對于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該如何應對浮躁的世界、正確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頗有啟發(fā)和收獲。讀完此書,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發(fā)和思考:
    《沉思錄》作者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結(jié)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反復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人不是孤獨存在,因果的織機永恒地織著與你相關(guān)聯(lián)的線。這種樸實的辯證唯物論思想,對于當前我們構(gòu)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只手或一只腳。人是理性的,就應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與宇宙世界的關(guān)系是個體和整體的關(guān)系,每一個個體的優(yōu)劣關(guān)系著整體的和諧和穩(wěn)固,每個人都向往和諧完美的生活,這就需要每個個體努力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斷完善自己,對待構(gòu)成社會環(huán)境的人們彼此友愛、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關(guān)愛和理解,因為組成社會的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個性和脾氣,同時也會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情緒。維護和諧社會,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都不能忽視了自己對整體的作用和力量。如禮貌潔凈的生活環(huán)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不亂扔垃圾或主動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雖然事小,但作用和好處巨大。這不僅僅是個人行為,它會影響到他人和社會整體,甚至影響到下一代的.世界觀。如遇到不順的事情,不要隨意和一味地責怪他人,應首先要檢查自己做得對不對,學會溝通和交流,凡事盡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會氛圍與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以用心的心態(tài)認識社會,正是因為一個個多樣的個體存在,才構(gòu)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豐富多彩,與人同行,不再孤單寂寞。
    《沉思錄》強調(diào)熱切地追求你認為最好的事情,遵從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強調(diào)有原則、講仁愛,學會原諒和理解。我們的黨是堅守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我們的組織是有鐵的紀律和嚴格原則的,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就應自律自愛自尊,堅持原則,做到最好。但我們的每位黨員都是一個個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覺地做錯事情,我們就應學會批評和自己批評,以人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講教條,而是就應體現(xiàn)鮮活的人的特點,在堅持原則的基礎(chǔ)上,相互鼓勵、相互幫忙、相互促進,團結(jié)一切能夠團結(jié)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講原則,而是學會換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讓每一位成員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自發(fā)地產(chǎn)生回歸感,自然而然地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沉思錄》強調(diào)的師法自然、個人和整體的關(guān)系,對我們的科研團隊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蒲行枰獎?chuàng)新,需要突破?,F(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對科研工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一項具有先進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將涉及多學科、多領(lǐng)域、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shù),單靠一個人是很難較快地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協(xié)作和配合。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創(chuàng)新團隊,必須是一個由各種人才和具備多學科知識的專家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特點,每個人都有思想閃光點,不要忽視任何一個人的力量,有時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靈感都將可能成為科研創(chuàng)新的核心和突破點。一個人的潛力不是萬能的,科研工作者就應遵循自然規(guī)律,師法自然,深入實際,激發(fā)每一位科研人員的創(chuàng)新潛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資源,依靠群體的力量才能開創(chuàng)實質(zhì)性的突破和進展,也才能最大程度發(fā)揮科研創(chuàng)新的力量。
    笑對人生通讀《沉思錄》,個人的總體體會是,眾生平等,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善待與你相處的每一個人;以善抑惡,修身養(yǎng)性,以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學會理解,做到心靈的平靜和安寧,遇事坦然應對,不受干擾,勇于承擔。用自己一顆高貴、仁愛、真誠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喚良知的回歸。學會自律知足,知足常樂,就會驅(qū)趕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緒和受傷的心靈,平和地處事,生活就會有較強的滿足感,不抱怨,朝著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樂觀生活,笑對人生。
    讀完《沉思錄》,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憂郁,總感到作者在高貴、沉靜心靈背后的一種無奈,應對無能無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動地理解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奮感。全書貫穿著“我做好自己即可,別人或身外的事我無能為力”的一種思想,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要惡人不作惡,就像讓無花果不結(jié)果一樣不可能,我們只要完成自己的義務就夠了,這是我不贊成的。需要包容不等于視而不見,放任自流。每個社會的人不僅僅有自律義務,也更有一份社會的職責。一個良好社會的秩序,是依靠懲惡揚善維持的,若當滿大街都是小偷,卻沒有人去見義勇為,沒有人阻止,社會就將陷入一片混亂,人們的生活就將極不穩(wěn)定。對于社會的不良現(xiàn)象,我們就應發(fā)揮一切能夠發(fā)揮的力量,用心地阻止和糾正,勇于與不良現(xiàn)象作斗爭,維持社會正義,維持社會穩(wěn)定,維持我們完美的生活環(huán)境。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九
    《沉思錄》是一本需要用心慢慢品讀的書,它為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著,該書充滿睿智而富而哲理,樸素無華,平淡無奇,卻直達心靈。它引導我們冷靜而達觀地對待工作和人生。作為從一名紀檢干部,《沉思錄》啟迪我,要干好紀檢工作,先從內(nèi)心的修煉開始:
    《沉思錄》告訴我們“寧靜可是是心靈的井然有序”,“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他的確定”。紅塵滾滾,世界喧囂,紀檢干部要堅持一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氣質(zhì),守護心靈的凈土,歷練內(nèi)心的從容。這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照照“黨章”的鏡子,學學“廉潔準則”的標準,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要求,常作思考,反省過去,審視自己,清理一下思想的污垢,找找自己的不足,看看應對名和利,能否堅持平常心,瞧瞧對待功和祿,是否迷失方向?!叭说綗o求品自高”,紀檢干部要始終堅持一種沉穩(wěn)、寧靜和清醒的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要用平常心對待自己,以心靈的超越對待個人得失,以高貴的品質(zhì)和崇高的境界不斷塑造自己。
    “一個人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靈更為寧靜和更少苦惱”,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思想,洗滌自己的靈魂,守住心靈的寧靜,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zhì),不爭名奪利,不沽名釣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為利所動,不為名所惑,時刻堅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認識,不斷磨礪情操,堅持一身正氣,做一個正直、高尚和有道德和的人。
    “那操縱你的是隱蔽在內(nèi)部的信念”。一個人的夢想和信念,是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的總開關(guān)。一個紀檢干部,他選擇了這個工作,他也就選擇了一種人生方式和態(tài)度,這就要求紀檢干部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守內(nèi)心的信念,堅持原則,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趨利媚俗,不畏權(quán)貴。“要像峙立于不斷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巍然不動,馴服著它周圍海浪的狂暴”。
    不可否認,在巨大的誘惑面前,一些干部喪失了立場和原則,一失足成千古恨,令人痛恨和腕惜。一個人如果夢想漂浮,信念缺失,失去立場,迷失方向,《沉思錄》告訴我們,那他的結(jié)果將是“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你將是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
    信念決定方向,我們要堅守信仰,身處逆境時不泄氣,不放棄,身處順境時不驕傲、不折騰。要堅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社會,講黨性,顧大局,克服急躁、消極和抱怨的情緒,要堅定心中的夢想和信念,理性地認識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正確地運用好手中的權(quán)力,履行好神圣職責,以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氣概和勇氣去完成夢想,成就事業(yè)。
    紀檢工作是一種特殊的事業(yè),應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們不能冷眼旁觀,更不能消極和泄怠?!冻了间洝犯嬖V我們“當你做擺在面前的工作時,你要認真地遵循正確的理性,精力充沛,寧靜致遠,不分心于任何別的事情?!薄爸灰覀冏裱硇孕惺拢銦o所畏俱,因為只要我們是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對于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堅持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堅定地“懷著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做手頭要做的事情”,真正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我們要珍惜好崗位,堅持清醒,遇到詆毀不失志,遇到苦難不自卑,要榮辱不驚,經(jīng)得起風浪;一份權(quán)力就是一份職責,在其位謀其職,我們要加強學習,不斷進取,在實踐中總結(jié)新經(jīng)驗,探索新辦法,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耕好手中的“職責田”。
    引用書評的話:“《深思錄》是一本能夠安頓靈魂的書,是一本能夠啟迪智慧的書,更是一本能夠讓我們的心靈變得純凈和高貴的哲學自省書”。愿各位紀檢干部能從此書中得到啟發(fā),不斷修煉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強道德和人文修養(yǎng),堅持寬廣的胸懷,以從容豁達的心態(tài)、理性清醒的認識,飽滿向上的精神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創(chuàng)造更加完美的人生。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十
    段落一:沉思的意義和重要性(200字)。
    沉思是一種內(nèi)省的過程,是個體思考和反思的一種方法。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人們往往被瑣碎的事務和外界的喧囂所困擾,容易忽略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需求。然而,只有沉思才能給人們提供一個獨處并反思自己的機會,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沉思可以幫助人們理清頭緒,平靜心境,尋找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個人成長。
    段落二:沉思的過程和方法(200字)。
    沉思并非是虛無縹緲的思考,而是需要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和一種專注的心態(tài)。首先,選擇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遠離外界的干擾。其次,養(yǎng)成定期沉思的習慣,給自己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思緒自由地流淌。然后,選擇適合自己的沉思方法,可以是閱讀、寫作、冥想等,重點是讓自己能夠陷入深層思考的狀態(tài)。最后,嘗試記錄和總結(jié)沉思的收獲和體會,持續(xù)追蹤自己的變化和成長。
    段落三:沉思的益處和作用(300字)。
    沉思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在反思和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外界的眩光和喧囂中解放出來,洞察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和需要。通過沉思,我們能夠更好地與自己對話,催生新的想法和洞察力,擁有更清晰的思維和判斷力。此外,沉思也有助于平衡內(nèi)外在的關(guān)系,將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和外界的期望進行調(diào)和。
    段落四:沉思的挑戰(zhàn)和解決方法(300字)。
    沉思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面對忙碌的生活和紛繁的事物時。我們可能會遇到無法集中注意力、思緒如騷亂浪濤般起伏、以及困擾和干擾等問題。應對這些挑戰(zhàn),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來解決。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調(diào)整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和安排,給自己留出適當?shù)臅r間和空間進行沉思;可以進行冥想和放松訓練,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可以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將自己的疑惑和困惑分享出來,尋求別人的指導和支持。
    段落五:沉思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200字)。
    沉思是個人成長的重要基石,通過沉思,我們可以不斷地審視和批判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同時,沉思也具備啟發(fā)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能力,當我們能夠在思維的寧靜中理清思路和思考問題時,我們能夠提出新的想法和觀點,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改進。沉思讓我們擁有對生活的更深刻理解和洞察力,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實現(xiàn)。
    總結(jié):沉思的實踐和應用對每個人都至關(guān)重要。沉思是一種深入思考和反思的方法,通過它,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實現(xiàn)內(nèi)外在的平衡和和諧。盡管沉思存在一定的挑戰(zhàn),但我們可以通過適當?shù)姆椒ê图记蓙砜朔?,從而成為沉思的專家。通過不斷的沉思實踐,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實現(xiàn)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十一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列留的一部重要著作,意在通過沉思和自省來尋找心靈的平靜和生活的意義。近年來,我也開始了沉思的旅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體會,我深刻體會到沉思錄給予我的啟示和心靈上的滿足。
    第二段:心靈的平靜。
    沉思錄教會了我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心靈的平靜。面對瑣碎的瑣事和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我常常感到困擾和焦慮。然而,通過沉思,我學會了拋卻紛繁的雜念,回歸內(nèi)心的平靜。在我每天定下一段時間,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自己的內(nèi)心也得到了平靜的磨練,學會了如何保持冷靜和從容面對周圍的喧囂。
    第三段:生活的意義。
    沉思錄幫助我思考生活的意義和追求。馬可·奧列留在書中談到了人生的短暫和人類應該追求智慧和德行的重要性。這對我產(chǎn)生了巨大的啟發(fā)。在沉思的過程中,我開始反思生活的真諦,思考如何過有意義的生活。我發(fā)現(xiàn),真正的價值不在于物質(zhì)的積累,而是在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和品德的塑造。為了追求智慧和德行,我開始讀經(jīng)典和哲學著作,努力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和素質(zhì),希望成為一個有思想、有道德、有價值觀的人。
    第四段:面對挑戰(zhàn)的勇氣。
    通過沉思錄,我也學會了勇敢面對挑戰(zhàn)和逆境。書中提到,人生充滿了變幻和難以預料的事情,我們必須學會從中學習、成長和適應。在我的生活中,我也經(jīng)歷了許多挫折和失落,但是通過沉思,我明白了每一次挑戰(zhàn)都是成長的機會。我學會了接受現(xiàn)實,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要勇敢面對。只有積極面對困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個堅強而勇敢的人。
    第五段:心靈的滿足。
    沉思錄給予了我心靈上的滿足。在荒涼生活中尋找平靜,在浮躁世界中追求真理,每一次的體驗都讓我感到快樂和滿足。通過沉思,我深入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標和愿望。這種沉思的快樂和滿足是外物無法比擬的。沉思讓我真正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也給予了我正面而平和應對生活的態(tài)度。
    總結(jié)。
    沉思錄的心得體會是我思考和成長的一部分,通過它我學會了保持心靈的平靜,思考生活的意義,勇敢面對挑戰(zhàn),以及感受心靈的滿足。沉思不僅幫助我個人成長,也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參與社會,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困難。我相信,只要我持續(xù)地堅持沉思,我將會有更大的進步,并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意義和快樂。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十二
    《沉思錄》是古羅馬哲學家馬爾庫斯·奧列留的名著之一,它記錄了他的思考和領(lǐng)悟。讀完《沉思錄》之后,我深感受益良多,對于人生的思考有了新的啟示。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分享我的心得體會:心靈的清明、人生的短暫、改變和接納、即時行動、成長的力量。
    首先,讀完《沉思錄》讓我深刻認識到心靈的清明和淡定的重要性。奧列留強調(diào)通過冥想和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使心境得到凈化和平靜。他認為,面對外部的挑戰(zhàn)和困境,只有內(nèi)心清澈平靜,才能正確應對。這給我啟示,面對困境和壓力,我們要學會冷靜思考、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不被情緒左右。只有心靈清明,我們才能抵御外界的干擾,保持內(nèi)心的和諧。
    其次,《沉思錄》中奧列留多次強調(diào)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他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因為時間轉(zhuǎn)瞬即逝。讀完這本書,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每天被瑣碎事務填充的生活,讓我們?nèi)菀酌允г谙暮兔β抵小6鴬W列留的思考讓我醒悟到,我們應該追求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用時間去創(chuàng)造和體驗,而不是浪費在無謂的沖動和短暫的享受上。
    第三,《沉思錄》鼓勵人們主動去改變和接納,以應對人生中的起伏和變化。奧列留認為,人生是變化的,苦難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待問題的方式,以更好地應對困境。他提出的“接納命運”的觀點,讓我明白了我們應該用開放的心態(tài)去面對一切,不抱怨,而是努力適應并改變。
    第四,《沉思錄》中的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不停欲望,立即行動?!眾W列留強調(diào)及時行動的重要性,他指出過多的思考和拖延會使我們失去機會,讓生活浪費掉。這一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過去的人生中,我曾因拖延和猶豫而錯過了許多機會。閱讀《沉思錄》后,我決心將“即時行動”融入生活,不再等待機會降臨,而是主動追尋和創(chuàng)造機會。
    最后,《沉思錄》中奧列留的思考讓我領(lǐng)悟到成長的力量。他鼓勵人們在面對挫折時勇敢前行,將困境視為成長的機遇。他認為任何一次失敗和痛苦都是生命中的寶貴經(jīng)驗,只要能從中吸取教訓,對于未來的發(fā)展便有所幫助。在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挫折和失敗,但只有通過努力與反思,我們才能真正成長,并取得更好的成績。
    綜上所述,讀完《沉思錄》讓我深受啟發(fā)。通過冥想和內(nèi)省,我們可以清晰自己的思緒,保持心靈的清明和淡定;認識到人生的短暫和無常,珍惜當下,追求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改變和接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要努力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待問題的方式;即時行動讓我們不再拖延,勇敢追尋和創(chuàng)造機會;同時,挫折和困境是成長的催化劑,只有通過努力與反思,我們才能真正成長,取得更好的成績。讀完《沉思錄》,我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將這些啟示應用到生活中,我相信我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十三
    《沉思錄》是羅馬皇帝馬可·奧列里烏斯·安東尼努斯所著的一部優(yōu)秀哲學作品,它以獨特的方式表達對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在閱讀《沉思錄》的過程中,我深受啟發(fā),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靈財富。下面我將結(jié)合自身體會,從“心態(tài)與態(tài)度”、“人生價值觀”、“理性思辨”、“修身養(yǎng)性”、“處世智慧”等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二、心態(tài)與態(tài)度。
    《沉思錄》告訴我們,人的心態(tài)和態(tài)度決定了一切。作者認為,無論是面對困境還是逆境,我們都應該以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保持冷靜,理智地去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zhàn)。此外,作者還強調(diào)了面對夸獎和批評的時候,我們應該保持謙虛和自信,既不驕傲自滿,也不自卑消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保持一顆清凈的心靈,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的起伏和風雨。
    三、人生價值觀。
    《沉思錄》提倡人們要有遠大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作者認為,人應該為自己樹立一個崇高的理想,并為之努力。只有這樣,人才能夠找到生活的意義,獲得真正的幸福。此外,作者還指出,人生的價值在于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他呼吁人們應該勇于擔當和奉獻,努力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用于造福社會,為人類文明的進步盡一份力量。
    四、理性思辨。
    《沉思錄》強調(diào)了理性思辨的重要性。作者鼓勵人們要遵循科學的思維方式,以理性的態(tài)度分析問題,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他認為,理性思辨能夠幫助我們?nèi)コ院吞撏?,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在此基礎(chǔ)上不斷努力進行自我完善和提升。通過理性思維的指導,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培養(yǎng)正確的判斷力和抉擇力。
    五、修身養(yǎng)性。
    《沉思錄》強調(diào)了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作者認為,只有通過對自身的修煉和養(yǎng)護,我們才能夠擁有內(nèi)外兼修的品質(zhì),從而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和考驗。他提倡人們要從內(nèi)心凈化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與此同時,他也鼓勵人們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身體的鍛煉和養(yǎng)生。通過修身養(yǎng)性,我們能夠培養(yǎng)出穩(wěn)定的情緒和良好的品格,以更好地面對生活的各個方面。
    六、處世智慧。
    《沉思錄》對于如何正確處世也提供了一些建議。作者認為,我們應該以客觀的眼光看待事物,不受欲望和情緒的干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做到公正、公平地處理人際關(guān)系,并正確地處理各種事務。此外,作者還強調(diào)了合作與包容的重要性。他鼓勵人們要善于傾聽他人的聲音,尊重他人的意見,善于與他人進行合作和溝通。通過善于從他人那里學習和借鑒,我們能夠更好地修正自己的錯誤,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綜上所述,閱讀《沉思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通過理性思辨、修身養(yǎng)性和正確的處世態(tài)度,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zhàn),獲得內(nèi)在的平靜和外在的成功。相信只要將《沉思錄》中的智慧引入自己的生活中,我們定能夠活出真正的自我,走向更加充實和幸福的人生。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十四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是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蘊含深刻人生哲理,卻沒有一般哲學書的晦澀難懂,毫不浮華說教。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是對自我的剖析與告誡,因而絕對真誠坦白,讀來口有余香。哲學書就象鉆石,不同角度它都能折射出美麗的光華,不同的人都能從中得到不同的領(lǐng)悟。
    在剛拿到這本書時,被書上炫目的廣告詞所吸引:“一。
    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溫總理讀了上百遍的案頭書”,“克林頓說除了《圣經(jīng)》,《沉思錄》對他影響最大”……是不是一定得有帝王將相的地位,才能領(lǐng)會其中的奧妙?我不禁開始仔細研讀。我不知道這本書給溫總理、克林頓偉大的頭腦多大精神上的啟迪和支持,我從中受益最深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平和理智,誠實寬容。
    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和諧”,我認為可以作為理解《沉思。
    人際關(guān)系融洽,社會自然充滿生機活力!
    我國已進入改革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經(jīng)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jié)構(gòu)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diào)整,也引進了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有人總以自我為中心,肆意發(fā)泄怒氣、怨氣,展示霸氣、傲氣,鼓搗惡氣、邪氣,傷人傷已;有人總為欲望左右,見利忘義,說假話,辦假事,造假貨,搞假績,喪失做人的尊嚴和良知;有人心胸狹隘,專好琢磨人,從不琢磨事,喜好品頭論足,甚至捕風捉影、搬弄是非;有人不辨事理,總認為自己遭遇不濟,卻不能夠自省,而是一味遷怒于社會,從而喪失理智,殘害無辜,做出滅絕人倫的事來……如此種種,究其根本便是沒有明白做人的道理,不知道如何做好人,無法達到平和理智、誠實寬容的人生高度,迷失在人性的歧途里。兩千年前的古羅馬皇帝,在鞍馬勞頓之余,常不斷自省,不斷向內(nèi)錘煉,雖歷經(jīng)時空變遷,給人留下甜美、憂郁和高貴的魅力。我們現(xiàn)在正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對和諧社會建設(shè)十分重要。試想社會上每個人都成為內(nèi)心平和、待人和氣的人,社會又怎會不和諧?我們常說“以人為本”,其中一層意思就肯定人作為個體的這種基礎(chǔ)作用。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甭斆鞯娜?應該既能正確認識別人,也能正確認識自己。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審查自己的缺點和行為,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
    二、學而樂思,學以致用。
    端正學習態(tài)度,將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工。
    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養(yǎng)成堅持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而不厭的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少一些應酬,多一些閱讀;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書香。以學而樂思的精神,通過學思結(jié)合,認真琢磨,反復思量,總結(jié)心得,汲取營養(yǎng)。耐得住寂寞,穩(wěn)得住心神;靜下心來學,沉下心來思。帶著問題學,帶著困惑學,帶著困難學,將繁雜變得簡單、粗略變得細致、淺薄變得精深。注重學習效果,堅持學以致用。通過學習,進一步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學習體會和成果轉(zhuǎn)化為我們今后謀劃工作思路的能力、推進工作進展的舉措和解決工作難題的本領(lǐng)。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使學習和工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更加富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敬業(yè)樂群,快樂工作。
    馬可·奧勒留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工作是合乎本性的事情,只有具有工作信仰的人才是一個完整、高貴、氣宇軒昂、直立行走的人。作為有思想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充實與超越自我的快感必須通過在工作中挑戰(zhàn)各種困難來實現(xiàn)。人是天生要合作的,猶如手足、唇齒和眼瞼。嘗試花多些時間與人溝通合作,學會與人相處與團隊合作的藝術(shù),善于借助外力,在互惠中共生。順從本性,選擇你喜歡的工作,愛你所選擇的工作。自愿工作,主動工作,認真工作,高效工作,學會在工作中尋找快樂。
    四、善待人生,實現(xiàn)自我。
    馬可·奧勒留認為,雖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數(shù)萬年,
    但還是要記?。喝魏稳耸サ牟皇鞘裁磩e的生活,而只是他現(xiàn)在所過的生活。唯一能從一個人那里奪走的只是現(xiàn)在。他告訴我們在這有限的生命里,我們確實應該倍加珍惜,把握好每一天,把每一天都作為最后一天度過。在不堪重負時,應當學會做“減法”;懂得適可而止,與其無望地追求,不如智慧地放手;經(jīng)常運動,健康的人會更樂觀;學會做一棵松樹,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做好生命中該做的事情,不給人生遺憾的機會,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明確自己的使命和目標,為實現(xiàn)自己的使命和目標而竭盡全力,讓自己的每一分鐘都能創(chuàng)造價值。
    《沉思錄》所蘊含的哲理是廣泛而深刻的,絕不是淺嘗輒止可以完全體會的。在很多時候我們也許只是管中窺豹,換個角度會收獲更多。我想這也正是溫總理讀了100遍還要天天讀的原因吧。最后想引用《沉思錄》里的一句話作為拙文的結(jié)尾,也與大家共勉:
    “如果你能走正確的道路,正確地思考和行動,你就能在一種幸福的平靜流動中度過一生?!?BR>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十五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有見識的人,而讀書正是培養(yǎng)思維和開闊眼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在眾多的經(jīng)典讀物中,《沉思錄》無疑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籍。盡管是2,000多年前的作品,然而它的內(nèi)涵與當下的生活依然息息相關(guān),引人深思。在自己讀《沉思錄》的過程中,我有許多心得與體會,以下是我對于這本書的一些精煉思考和總結(jié)。
    第二段:人生的本質(zhì)與價值。
    《沉思錄》中,馬可·奧勒留強調(diào)人生的本質(zhì)在于自我完善。通過讀書與思考,他認為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認識到自己本身的局限性,并努力去成為更好的人。這種自我反思的習慣,有助于培養(yǎng)理性思考和積極價值觀。在當今快節(jié)奏和浮躁的社會中,這種追求卻顯得異常稀缺。然而,《沉思錄》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停下來、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以便更好地向我們的理想目標邁進。
    第三段:生活的不確定性與接受現(xiàn)實。
    馬可·奧勒留在他的《沉思錄》中討論到了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世界的變幻無常。他寫道:“逵”路不在于正邪,而在于不流于背道而馳。“這種心態(tài)或許很難接受,特別是在我們渴望確定性和穩(wěn)定的時代。然而,正是通過深思熟慮和接受現(xiàn)實的能力,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zhàn)和壓力,從容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讀《沉思錄》使我意識到,掌握這種能力對于成為一個真實、堅韌和樂觀的人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
    第四段: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責任。
    另外一個馬可·奧勒留關(guān)注的重點是我們與他人的關(guān)系。他提出了友誼的重要性,并善意地勸告我們要尊重和照顧他人。這個主題在現(xiàn)代生活中同樣是適用的。讀《沉思錄》讓我意識到,通過理解他人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我們可以建立更強大的社會網(wǎng)絡(luò),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而我們的責任在于發(fā)揚友情與善意,營造一個和諧而豐富的社會環(huán)境。
    第五段:修身養(yǎng)性與追求智慧。
    作為一本哲學著作,《沉思錄》強調(diào)了修身養(yǎng)性和追求智慧的重要性。作者在書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修身養(yǎng)性,把智慧當作人生的目標?!边@個觀點深深地觸動了我。通過讀書積累知識,在生活中保持一種冷靜的思考態(tài)度,我們可以逐步培養(yǎng)出聰明智慧和善良的品性。哲人的智慧需要時間和思考的沉淀,而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更好地找到并慢慢實踐這樣的智慧。
    總結(jié):
    讀《沉思錄》是一次啟發(fā)性的旅程,讓我尋找到了許多有關(guān)人生和自我認知的答案。通過馬可·奧勒留的思考與文字,我理解到生活的真正意義在于自我完善、接受現(xiàn)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并且不斷追求智慧。這本書深入地揭示了人類智慧的珍貴之處,激發(fā)了我對于閱讀和學習的興趣。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踏上這樣的思考之旅,我們的人生將會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十六
    《沉思錄》是古羅馬政治家、將領(lǐng)、哲學家馬爾庫斯·奧勒留所著的一本入門級哲學書籍。這本經(jīng)典著作以其簡潔明了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震撼了無數(shù)讀者。在閱讀《沉思錄》的過程中,我領(lǐng)悟到了很多關(guān)于人生和處世哲學的精髓。下面將從五個方面分享我的體會。
    首先,《沉思錄》給了我建立正確價值觀的啟示。奧勒留強調(diào)修煉心靈、追求德行的重要性。他認為,我們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閱讀這本書,我深刻感受到道德行為的重要性。只有將自己的行為和思想擺正,才能做一個有益于社會和他人的人。
    其次,《沉思錄》讓我意識到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奧勒留指出,人的一生猶如一粒沙,轉(zhuǎn)瞬即逝。他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天,利用好自己的時間。閱讀這本書,我對生命的寶貴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不應該將自己的時間浪費在瑣碎的事情上,而是要將有限的時間用于追求真理和美好,充實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其次,《沉思錄》幫助我理解了人生的苦難與挫折。奧勒留在書中表達了他對于生活中困難的坦然面對和積極應對的態(tài)度。他認為,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冷靜地思考問題的本質(zhì),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人生的挫折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只有勇敢面對和積極解決,才能不斷成長和提高。
    第四,《沉思錄》讓我認識到了心靈的平靜與內(nèi)在的力量。奧勒留引導人們通過沉思和反省來調(diào)整內(nèi)心,增加心靈的力量。他鼓勵我們保持冷靜和平靜,超越物質(zhì)欲望的束縛。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心靈的平靜是人生的真正財富,只有擁有內(nèi)在的力量,才能應對外界的紛擾和考驗,走出困境。
    最后,《沉思錄》啟示我要關(guān)注他人和社會,積極推動社會進步。奧勒留堅信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他們都需要彼此的幫助和支持。他呼吁人們要熱愛他人,關(guān)心社會的發(fā)展,并為之做出積極的貢獻。讀完這本書,我深受鼓舞,意識到作為一個公民和社會的一員,我有責任為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他人帶來幫助和快樂。
    通過閱讀《沉思錄》,我獲得了很多關(guān)于人生和處世哲學的智慧。這本書讓我深思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認識生命的無常,勇敢面對挫折和困境,培養(yǎng)心靈的平靜與內(nèi)在的力量,并關(guān)注他人和社會。我希望將這些體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成為更好的人,為社會的進步盡一份綿薄之力。
    閱讀沉思錄后心得體會篇十七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jīng)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边@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對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有較為深入和系統(tǒng)的思考?!冻了间洝?,這是溫總理的枕邊書,這是克林頓在《圣經(jīng)》之后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shù)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shè)了靈魂的階梯。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不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同于羅曼羅蘭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便能戰(zhàn)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待人寬,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shù)目紤],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guān)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彼偸沁@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不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zhì)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鑰匙。在本書首卷中,我們便能讀到這樣的話,“從我的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在馬可的時代,還是由神權(quán)所統(tǒng)治。如果說,神和道德扮演著同樣的角色,都是人類欲望的救贖之路,那么,神不過是基于道德而產(chǎn)生的一個具象的實體。林達在《西班牙旅行筆記》中寫到:“人們常常把看作是一群愚民,實在是小看他們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氣挑戰(zhàn)自己內(nèi)心的人。這是悟性的開啟,是人認識自己和神靈的最關(guān)鍵一步。他們被神靈擦亮眼睛,最終想改變的只是自己。他們和賽內(nèi)加一樣,試著借助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脫內(nèi)心困境。終究如拔著自己的頭發(fā)想離開地球那樣,無法成功。于是,他們走向神。”走向神,平凡如我們,無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而在偉大的神明背后,其實便是宏偉的道德,在幾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贖角色的其實便是我們?nèi)祟愖陨淼牡赖?。如此說來,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內(nèi)心欲望戰(zhàn)斗的一生,而戰(zhàn)斗的終極目標,不過是道德。如果我們能戰(zhàn)勝自我,由一個高尚的道德所引導,那么這個社會的丑陋面也會隨之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