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病教案反思(4篇)

字號: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去看病教案反思篇一
    1、認識11個生字、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激發(fā)學生獨立面對生活、磨練意志的能力、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復習舊知、先復習四年級上冊《烏塔》一課,感受作者對烏塔的敬佩之情、
    ◆談話導人、一位母親為了讓兒子學會看病,在兒子發(fā)燒生病時,讓他獨自去醫(yī)院看病、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位母親寫的這個故事、
    ◆揭示課題、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a、用卡片認讀11個生字、
    b、讀讀課文中生字所組的詞語、
    c、說說自己是怎么預習的,或者說說預習后知道了什么、
    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自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a、說說你畫出的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是哪些句子;
    b、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c、讀了課文,你有什么話要說(可以是對母親的敬佩,可以是對文中兒子的贊揚,可以是對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現(xiàn)象的看法)
    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學生再讀課文,說說從文中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
    ◆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
    ◆全班討論:
    a、你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讀有關語句)
    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讀有關句子)
    分角色朗讀,體會母愛感情變化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全班交流、指名幾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總結: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對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表示敬佩,可以對兒子獨立面對生活的稱贊,可以是每個孩子都有巨大潛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故事嗎?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難的孩子嗎?你讀過類似這樣的故事嗎?
    ◆延伸課外:想一想,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難,我們應該如何克服?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y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教學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說”與“讀”、“讀”與“悟”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入文本,去理解母親盡責的獨特方式。所以教學的重心放在研讀探究,體會母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然后叫他們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并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接著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從孩子們的相互交流中,能體會到他們已經理解了這位母親的作法。但是母親對兒子那份濃濃的母愛之情學生體會膚淺。如何讓孩子們理解更深入一些,我緊緊地抓住文中多處描寫這位母親內心活動的句子,反復朗讀,形式多樣。在邊讀邊悟中,引導孩子們不僅逐步認識到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即: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而且從這些細致的心理活動句子的描寫中,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有的孩子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或句子,并結合自身的實際談感受,有一部分孩子只能蜻蜓點水或浮光掠影的談一點,而有極個別學生的表述缺乏條理性、邏輯性。
    可喜的是孩子們在談學文后的感受時,有幾個孩子談得比較好。如:李秋燁談到她很羨慕、敬佩烏塔(四年級學的一篇課文中的人物)的勇氣和膽量。小小年紀,只身一人就周游了世界,這是我們中國許多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就連我一個人到昭山,媽媽也不放心,喋喋不休地提醒我注意這、注意那……更沒想到的是謝東同學說,過分的愛不是真愛,而是溺愛。我們正是在父母的溺愛中失去了自我鍛煉的機會,所以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要尋找鍛煉自己意志的機會,向文中哪個小男孩學習。
    聽了孩子們的一番發(fā)自肺腑的感受后,我的心情難以平靜,同時也引起我對自己教學深層次的反思。
    去看病教案反思篇二
    新進教師第一學期與要上一堂匯報課,九月份剛開學,我就接到了這一通知,時間是十二月份。
    從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思考,應該上哪篇課文呢?我粗粗瀏覽了一下語文課本,最后鎖定在《學會看病》這篇文章。我認為,看病是孩子生活中都有的經歷,上起來可能比較好把握。于是我就開始了備課之路。
    《學會看病》這一課,是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感受“父母之愛”。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y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文中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學會看病》這篇課文挺長,一共有27個自然段,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專家早就告訴我們,略讀課文的指導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
    根據(jù)這一原則,我備課時把課文分成兩塊,一塊是讓學生體會母親的狠心,一塊是體會母親的心里變化,應該說大方向是沒有錯的,于是我就開始了第一次磨課。
    在五(2)班上完了,自己感覺整個流程還算順暢,但細節(jié)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年級組老師給我對大的忠告就是:自己說的太多,評價語太單調,不夠自然。
    我知道這是我上課最大的問題。怎么辦?我就向年級組的每位老師請教,該如何克服這一難題。在年級組和教研組老師的幫助下,我進行了多次修改,多次磨顆,每一次上課,每一次評課,都讓我收益匪淺,我作了如下反思:
    第一次試教,我有了以下反思:
    一、教學內容過多,教學時間太緊,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在抓心理描寫,感悟母親的心理矛盾這一環(huán)節(jié)抓的點太多,對于略讀課文來說,抓得過細,且教學過程中主次不明顯,有點面面俱到,設計上與精讀課文區(qū)別不大。
    二、聽課教師的感覺是教學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牽得很辛苦,學生跟得很辛苦。但母親的心理矛盾仍未體現(xiàn)出來,且語言訓練重點不突出,缺少些語文味。
    三、學生的學習收獲是收益不多,只是“就文論文”,語言上提升不快。
    第二次試教,我的反思:
    一、能抓住文章的兩大板快:母親的狠心、母親的心路歷程。但是,在時間分布上過于均勻,沒有重點突出母親心理變化,沒有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母親內心的那份糾結。另外,在分析母親心理活動時,教法過于單調,學生沒有新鮮感,因此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二、聽課教師覺得上課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老師的評價過多,老師還是在牽著學生走,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發(fā)揮,因此,學生只是浮于文章的表面,沒有真正走進文本。
    三、學生感受:讀懂了文章,理解了母親的內心想法,也懂得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作者為何能把母親的心理變化展現(xiàn)地這么好,學生不明白。這就說明老師在教學時對于句子的分析不夠到為位。
    經過六次磨課、評課,在最后一次試教后,我對自己、對文章都有了新地認識:
    去看病教案反思篇三
    兒子長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點兒打蔫兒,就習慣性地摸摸他的頭,在這一瞬間的觸摸中,我知道他在發(fā)燒。
    “你病了?!蔽艺f。
    “噢,可能是病了。我還以為是睡覺少了呢。媽媽,我該吃點兒什么藥?”他問。
    我當過許多年醫(yī)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里給治了,他幾乎沒有去過醫(yī)院。這次,當我又準備在家里的儲藥柜里找藥時,卻突然怔住了。
    “你長大了,你得學會看病?!蔽艺f。
    “看病還用學嗎?您給看看不就行了嗎?”他大吃一驚。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電話找你?!?BR>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孩子也許是一種殘忍。但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面對疾病。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
    “假如你最終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著。反正你們早晚會回家的?!眱鹤诱f。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鐘是一分鐘。得了病最應該做的事是上醫(yī)院?!?BR>    “媽媽,您的意思是讓我獨自去醫(yī)院看病?”他說。
    “正是。”我咬著牙說,生怕自己會改變主意。
    “那好吧……”他摸著腦門,不知是虛弱還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車,然后到醫(yī)院。先掛號,記住,要買一本病歷本。然后到內科,先到分診臺,護士讓你到幾號診室你就到幾號,坐在門口等。查體溫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的體溫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著。
    “媽媽,您不要說了,”兒子沙啞著嗓子說。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滾燙的手,說:“媽媽這就領你上醫(yī)院。”他掙開我的手,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我要去找一枝筆,把您說的看病的過程記下來,我好照著辦?!?BR>    兒子搖搖晃晃地走了。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鍛煉他,也該領著他一道去,一路上指點指點,讓他先有個印象,以后再按圖索驥。這樣雖說可能留不下記憶的痕跡,但來日方長,又何必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雖然我毫無疑義地判定兒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尋找適宜鍛煉看病的病種,這是的選擇,但我還是深深地譴責自己。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
    終于,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我開了門,倚在門上。
    “我已經學會了看病。打了退燒針,現(xiàn)在我已經好多了。這真是件挺麻煩的事,不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兒子驕傲地宣布。然后又補充說:“您讓我記的那張紙,有的地方順序不對。”
    我看著他,勇氣又漸漸回到心里。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煉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了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聊勝于無。
    1、認識12個生字。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fā)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1、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fā)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和安排: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復習舊知。先復習四年級上冊《烏塔》一課,感受對烏塔的敬佩之情。
    2、談話導入。在中國有位著名女作家,她為了鍛煉兒子學會看病,竟然在兒子發(fā)燒生病時,讓他獨自☆☆去醫(yī)院看病。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位作家寫的這個故事。
    3、揭示課題。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1)用卡片認讀十二個生字;
    (2)讀課文中生字所組的詞語;
    (3)說說自己是怎么預習的,或者說說預習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1)說說你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讀了課文,你有什么話要說。(可以是對母親的敬佩,可以是對文中兒子的贊揚,可以是對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1、各自再讀課文,說說從文中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
    2、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
    3、全班討論。
    (1)你從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讀有關語句。)
    (2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讀有關句子。)
    五、分角色朗讀,體會母愛感情變化
    1、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班交流。指名幾組分角色朗讀朗讀課文。
    3、說說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六、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總結: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對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敬佩,可以對兒子獨立面對生活的稱贊,可以是每個孩子都有巨大潛能等等。)
    2、拓展:
    (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母愛或父愛嗎?
    (2)你看見過獨自面對生活、自覺磨煉自己意志的孩子嗎?或你讀過哪些這樣的故事?
    3、延伸課外:課后,請同學自己參加一次磨煉自己意志活動,說一說或寫一寫自己的親身經歷。
    去看病教案反思篇四
    1、通過默讀,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艱澀”等詞語的意思,借助“按圖索驥”一詞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2、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描寫,表現(xiàn)母親感情變化的寫作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引導學生全面地認識母愛,激發(fā)鍛煉學生獨立面對生活、磨練意志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理解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認識到母親讓孩子學會獨立才是文中母愛的真諦。
    一、談話導入
    1、師:你們愛父母嗎?父母愛你們嗎?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fā)燒的時候,做過二十多年醫(yī)生的媽媽不但不在家中給孩子找藥看病,反而逼著孩子獨自去醫(yī)院看病。這位母親究竟是怎樣想的?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學會看病》
    2、生齊讀課題
    二、字詞反饋、借詞借文
    1、師:課前我們預習了課文,來,看看同學們詞語掌握的怎么樣?出示“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
    生讀
    師:從字面理解“按圖索驥”這個詞的意思。
    生說詞意
    師:這個詞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說理解
    (兒子按照母親給他的路線去看?。?BR>    板書:兒子 母親
    師:其實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剛才我們根據(jù)一個詞知道了文章的內容。
    師:再看一組詞“殘忍、狠心、冷漠”這樣的詞喜歡嗎?但一位母親卻如此地評價自己,為什么呢?在研究這位母親之前,接下來我們做一件事。
    出示自讀提示:1、默讀課文,面對生病的孩子,母親是怎樣做的?2、用橫線畫出描寫母親心理變化的句子,感受母親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學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描寫母親心理變化的句子,感受母親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三、品悟母愛內心,感悟母愛真諦
    師:找出描寫母親心理變化的句子的同學請舉手。你找到了什么句子,母親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預設:
    課文第21段出示:
    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我就開始后悔?!院笤侔磮D索驥。
    師:母親當時的心理怎樣?指名回答
    理解句子中“雪上加霜”這個詞在文中的意思,分別指什么?
    “雪”指孩子生病了。
    “霜”指母親不僅沒有帶孩子上醫(yī)院看病,反而,讓孩子一個人去醫(yī)院。
    師:當媽的可真夠狠心的!我們來看看當時母親是怎樣一步一步逼兒子獨自上醫(yī)院的。
    學習5-17自然段。師生分讀(師讀母親的對話,生讀兒子的對話。)
    師:面對母親的步步緊逼,兒子當時在想什么?
    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師小結:看著生病的孩子出門,母親感到深深地后悔,讓我們再來體會母親地悔意吧?指導朗讀。
    師:還找到了描寫母親心理的什么句子?
    預設:第22段句子
    時間艱澀地流動著,……縮成一團。
    師:句子有個詞寫出母親的心情?(忐忑不安)
    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結合“墜”字感受母親內心的沉重、緊張及母親的心痛和當心。
    對句子中2個多小時的漫長等待中,想象母親可能做什么呢?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師:事實上,母親后悔過、當心過,自責過,甚至心疼痛地縮成一團,這樣的母親真的正如她自己的評價一樣,殘忍、狠心、冷漠嗎,不愛孩子嗎?
    引導孩子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
    師小結:是的,文中所用的語言和心理的句子蘊含著母親不一樣的愛嗎?同學們,母親僅僅讓孩子學會看病嗎?(學會獨立面對生活)
    板書:學會看病 學會生活 磨煉 獨立
    師:好,我們還母親一個公道!讀最后2個段。你有什么感受?
    師: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學會不斷地磨煉自己?磨煉指誰?
    (我, 母親)
    師:母親為什么說要磨煉自己呢?
    (磨煉自己不要心軟,要讓孩子學會獨立)
    師:在生活中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結合實際,學生談談自己的經歷。
    師:是啊,所有母親都是愛自己的孩子,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母親能給我們的只能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的路線圖是什么意思?
    生默讀最后自然段,說說路線圖的意思。
    (面對困難種種應對的辦法,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
    四、拓展訓練
    師:感謝這位用心良苦的母親,感謝她的不一樣的愛,有人說母愛是冬日的一片陽光,給我們溫暖。你覺得母愛還是什么?
    出示:母愛是冬日的一片陽光,給我們溫暖。母愛是_____________給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業(yè)
    放學回家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對媽媽說:“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