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熱門20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過程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編寫教案時,要注重活動設計和資源使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案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備課工作有所幫助。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一
    表內除法(二)是在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本單元的學習屬于《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在《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首先是對表內除法(一)單元除法意義的鞏固,其次是為三年級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做好知識儲備。著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復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較弱,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對應用題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平日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知識技能: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和轉化的學習方法。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1、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
    2、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
    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第1課時
    1、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2、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二、學習新知,自主探究
    教學例1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小結:剛才我們在計算這兩道除法算式的時候,先看的是除數,除數是幾,就想幾的口訣。“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看來乘法口訣真的很重要?。?BR>    4、教師出示課件題目,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
    (1).誰能用乘法口訣很快算出它們的得數?
    (2).第一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訣?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1、做一做。
    7÷7=32÷8=48÷8=56÷7=64÷8=21÷7=49÷7=40÷8=2、算一算。
    5×()=35 6×( )=42 49÷7=( )
    32÷8=( ) 24÷8=( ) 6×( )=42
    3、拔河比賽(出示圖)。
    (1).獲勝隊員平均每人可得幾本書?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4、猜一猜。
    20xx年2月有28天,合()個星期。
    四、布置作業(yè)。
    1、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2、第40頁練習八,第3題。
    五、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六、教學反思:
    為了達到此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時沒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學,而是根據本班情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親身體驗,使他們感到自主、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二
    使學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幫助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一、復習。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
    (2)6里面有幾個2?
    3、導入新課。
    二、新授。
    (一)教學例2。
    1、指導學生擺小棒,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學們的小棒是老師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6倍3根的6倍就是6個3根,也就是18根。
    3倍?(5個的3倍就是3個5根,也就是15根。)。
    2、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學生獨立思考后,點名回答。使他們明白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
    3、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1)復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2)自主探索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提問:“18根是3根的.幾倍怎樣列式計算?”也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列式計算。反饋時,請學生說明用除法計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幾倍就是求18里面有幾個3,所以用除法計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學練習用。練習時,教師應組織他們按程序操作。
    1)擺好兩行三角形。
    2)思考兩行三角形個數之間的關系。
    3)用一句話說出“第一行三角形的個數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號表示出來。
    (2)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讓他們完成下列練習。
    用學具擺一擺: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學生操作時,提醒他們思考:在第一題中,是12和幾比?在第二題中,是12和幾比?同學之間可以討論交流。
    三、總結。
    6倍3根的6倍就是6個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個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幾倍?18÷3=6。
    15是5的幾倍?15÷5=3。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三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
    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能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
    1、背1~9的乘法口訣。
    2、視算。
    3、用語言表達計算過程42÷6=?15÷5=?
    第5題:說說可以怎樣想?體會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第6題:理解題意,分析解題步驟,先算出結果,再把除法算式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第7題:引導學生認真看插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第9、11題:(1)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找出并分析關鍵句,
    (3)列式計算。
    第8、10、12題:計算題,學生可以獨立完成。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四
    教科書第16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三的第1~2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視頻展示臺。
    一、復習準備。
    1.計算下面各題。
    115÷5=()。
    23×5=()。
    115÷23=()。
    2.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145÷15=。
    416÷32=。
    1380÷15=。
    二、導入新課:
    情景圖引入新課:同學們你們喜歡鍛煉嗎?經常鍛煉對我們的身體有益,請看王鵬就堅持每天晨跑,請你根據圖上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出示例1: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教師:求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怎樣列式?(22.4÷4)板書課題:“小數除以整數”。
    三.教學新課:。
    教師:想一想,被除數是小數該怎么除呢?小組討論。分組交流討論情況:
    (2)還可以列豎式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計算完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教師:請學生將自己計算的豎式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具體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教師:同學們贊同這種說法嗎?(贊同)老師也贊同他的分析.。
    教師:大家會用這種方法計算嗎?(會)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算一算.。
    四、鞏固練習。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課堂小結(略)。
    六、課堂作業(yè):練習三的第1、2題。
    課后反思:。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五
    教學內容:循環(huán)小數(二)p30。
    教學目的:1、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循環(huán)小數概念的理解。
    2、能比較兩個(含)循環(huán)小數的大小。
    學具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主動回顧,知識再現(xiàn)。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二、單項訓練,夯實基礎。
    1、進一步理解循環(huán)小數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練,指名板演,哪些題的商是循環(huán)小數,如何判斷的?
    2、進一步掌握循環(huán)小數的寫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選擇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對。
    3、求循環(huán)小數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請學生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深化練習。完成p30.6先觀察這些小數的特點,再試一試.
    請學生說出判斷大小的過程,教師適時評價。
    1、想到把這些簡便記法的循環(huán)小數還原。
    2、2、1.23o1.233,只還原到第三位小數。
    師小結:需要先觀察,再比較,比較方法與以前比較小數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獨立練習:p304、5。
    課后反思: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六
    練習課。
    p26練習。
    1、會根據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養(yǎng)學生數感和靈活應用意識。
    1、取p26,第10題,48÷2。3(保留一位小數)3。81÷7(保留兩位小數)審題。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觀察保留位的余數與除數的大小關系進行判斷)。
    獨立完成,請生板演。
    1、獨立完成p2610剩余的題。
    2、獨立完成p26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較。
    3、p2613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處理結果?
    小結:根據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一般保留整數。
    你還能提什么數學問題?教師板書。
    1、p26第12題。
    請學生說說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2、教師根據日常教學情況進一步補充針對性的練習。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七
    教學目的: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跟整數除法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習的遷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出示復習題:
    (1)22.4÷4(2)21.45÷15。
    教師先提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
    二、新課。
    1、教學例2.師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再讓學生觀察被除數與除數有什么特點?(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
    問:“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商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我們在豎式中應該怎樣寫商?請同學們互相說一說。(在被除數個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個位上寫“0”,用0來占位。)。
    請同學們試著做一做。
    學生做完后,教師問:在什么情況下,小數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學例3。師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再讓學生用豎式計算。當學生計算到12除6時,教師提問:接下來怎么除?請同學們想一想。
    引導學生說出:12除6可以根據小數末尾添上0以后小數大小不變的性質,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個十分之一再除。
    請同學們自己動筆試試。
    3、做教科書第17頁的做一做。
    4、教師:想一想,前面幾例小數除以整數是怎樣計算的?引導學生總結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要按照整數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有余數,要添0再除。)。
    教師:怎樣驗算上面的小數除法呢?(用乘法驗算)自己試一試。
    5、做教科書第18頁的做一做。
    三、課堂小結(略)。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八
    1.根據除法的意義,初步理解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會用除法解決與此相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會選擇有效的信息來分析數量關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在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
    建立用除法解決問題的模型。
    一、新課導入
    1.出示題目,組織學生口答。
    (1)每千克蘋果5元,買3得多少元?
    5×3=15
    (2)一條船可坐6人,2條這樣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6×2=12
    2.計算下面的除法算式,并說出用的是哪句口訣。
    28÷4=36÷4=32÷8=72÷8=
    81÷9=35÷7=64÷8=42÷6=
    學生獨立解答,同桌之間交流。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用除法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識,為接下來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探究新知
    1.解決問題。
    仔細觀察,圖中都有什么?每件商品的價錢是多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
    (1)小熊6元,地球8元……
    (2)56元能買幾個地球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哪些信息?
    學生:需要知道每個地球儀的價錢。
    學生:求56元錢可以買幾個地球儀,就是求56里面有幾個8。
    討論:56里面有幾個8?怎樣列式?
    學生可能會列出算式是:56÷8=
    追問:怎樣算?
    學生可能會說:除以幾就想幾的口訣,56除以8就想8的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商就是7,即56÷8=7。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圖,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夠正確運用乘法口訣解決稍微復雜數量關系的除法實際問題,滲透單價、數量、總價三者之間的關系,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2.檢查解答正確嗎。
    師:大家真棒,這么快就把問題給解決了,做的正確嗎?
    生:正確!
    師:大家為什么這么確定呢?
    生:一個地球儀8元,7個一共是8×7=56(元),所以是對的。
    師:大家真是愛動腦的孩子,看來已經掌握了運用乘法口訣來檢驗除法了。
    課件出示圖片:
    設計意圖:掌握運用乘法口訣來檢驗除法。
    3.想一想。
    如果24元錢買了6輛小汽車,一輛小汽車多少錢?
    學生小組討論。
    生:24元錢可以買6輛小汽車,就是將24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生:也是用除法計算??梢粤惺?4÷6
    師:回答的真好,那如何列式計算呢?
    生:用除法計算,2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師:那我們做的對嗎?
    生:正確,一輛車4元,6輛就是4×6=24(元)
    問題: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并解答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27元可以買幾個球?
    (2)42元可以買幾個玩具熊?
    (3)買8個地球儀一共需要多少錢?……
    這些問題全班一起交流,并且全班一起幫助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延伸問題,掌握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到學與用的有效結合。
    出示微課,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整體分析和梳理。
    三、鞏固練習
    1.一根28米長的繩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幾段?
    28÷7=4(段)
    答案:4段。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掌握實際問題的一般解決方法。
    2.
    (1)買6塊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錢?
    (2)用36元錢可以買幾個茶杯?
    (4)你還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并解答嗎?
    6×5=30(元)
    36÷9=4(個)
    答案:(1)30元(2)4個。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7÷3=9(元)10-9=1(元)
    答案:9,1。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問題的數量關系,懂得除法計算的道理。
    4.
    40÷8=5(張)
    答案:5張。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時,首先要審題明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需要哪些信息,缺少什么信息數據,再找一找題目中有用的信息,然后分析數量關系,探究解決方法,最后檢驗。如生活中的購物問題--根據乘法和除法的含義,列出相應的算式,再利用相應的乘法口訣求出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以及方法。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系。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教學過程:
    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對舊知識進行回顧,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
    師:我們已學會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板書課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1、觀察教科書p37主題圖,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師:這個班的小朋友在布置他們的教室,慶祝歡樂的節(jié)日。我們小朋友也有歡樂的節(jié)日呢?。ā傲弧眱和?jié))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為我們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jié)做好準備。
    師: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學信息?誰能說一說?
    【學情預設】學生會逐句讀出圖中學生說的話,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帶著數據去了解信息。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說一說,接著讓學生匯報,提出數學問題。
    【學情預設】學生根據以上的三條信息可能會分別提出如下三個問題:
    (1)一共做了多少面小旗子?怎樣掛這些小旗子?
    (2)平均每組分幾顆星星?
    (4)可忽略。
    2、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
    (1)課件出示教科書p38例1,回顧乘法的意義。
    師:同學們已經掛好了小旗子,大家一起來看看,你能看出什么嗎?
    【學情預設】學生能說出每行有7面小旗子,總共有8行。
    師:一共有多少面小旗子?你能列式解答嗎?
    生生交流,列乘法算式,說算理并復習乘法的意義,說出乘法算式中每個數字表示的意義。
    教師板書: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
    【設計意圖】二年級學生接受新知識快,但對舊知識的忘記速度也快。將直觀圖形的信息落實到問題中,讓學生去找“幾個幾”,復習乘法的意義,便于后期建立乘法和除法的聯(lián)系。
    (2)交換上題中的信息進行探究。
    師:一共有56面小旗子,要掛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情預設】
    預設1:學生觀察情境圖,發(fā)現(xiàn)每行有7面。
    預設2:學生根據除法的意義直接列式56÷8。
    師:為什么用56÷8?
    引導學生復習除法的意義。
    師:說一說怎樣求商。
    學生匯報,交流想法。
    教師板書:56÷8=7口訣:(七)八五十六
    【設計意圖】根據情境圖,提出另外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喚醒舊知識的意識。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自主活動。從解決問題的途徑開始思考,直至說出列式的依據以及計算的算理,也是檢驗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
    師:56÷7=?用哪一句口訣計算?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56÷7=8口訣:七(八)五十六
    師:你能用這個算式解讀這個圖嗎?
    【學情預設】一共有56面小旗子,每行放7面,能放8行。還有學生會分不清行和列,可加動作比畫區(qū)分或者讓學生上臺展示,要求表達清晰。
    (3)引導比較,提煉方法。
    師:比較三道算式的計算過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總結:都是用“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解決的。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情境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形成過程。在比較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lián)系,同時在教學中體現(xiàn)由扶到放的過程,引導學生利用知識遷移去獨立探究。
    3、自主解決分星星情境問題。
    課件出示第二個問題。
    學生列式計算:49÷7=7(顆)。
    師小結:用“七七四十九”這句乘法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因為寫出的除數和商相同。
    指名學生舉例:哪些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
    【設計意圖】一方面豐富學習內容,為歸納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積累經驗;另一方面檢驗學生用除法算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內化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體會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兩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
    1、完成教科書p38“做一做”第1~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一說所用的乘法口訣。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熟練程度,既深化學生對乘除法關系的認識,又滲透了方程的思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單純計算的枯燥性,使學生愛學、樂學。
    2、完成教科書p40“練習八”第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交流都用到了哪句口訣。
    (2)學生獨立思考應該怎樣列式,再指定學生匯報,集體交流。
    3、完成教科書p40“練習八”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交流都用到了哪句口訣。
    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比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較計算結果(積或商)的大小,應先求出積或商后再來填空。
    【設計意圖】加大計算的練習量,是對本課時內容的鞏固,同時也是把對本單元目標口算能力提升的鍛煉落實到每節(jié)課中。多樣化的練習方式,避免口算的枯燥性,同時對口算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幫助。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在計算方面,你有什么經驗跟班上同學分享的嗎?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教學反思: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了乘法口訣,會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掌握了一般求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注意踐行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探索式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在合作交流中獲取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發(fā)展思維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十
    1、進一步鞏固用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學會運用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
    運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學會分析思考的方法,讓思維更加富有條理性。
    :圖片、學具、實物投影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個9是多少?
    72是9的幾倍?
    16里面有幾個2?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運用口訣的能力和理解簡單乘除法的數量關系。
    1、投影出示第61頁第6題
    (1)學生匯報從圖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問題?
    買9元一枝的鋼筆要花63元錢,換6元一枝的鋼筆。共需要多少錢?他們要買幾枝鋼筆?討論兩個問題的計算順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鋼筆要多少錢你會算嗎?試一試。
    2、投影出示第7題
    (1)仔細說說看到了什么?要我們算什么?
    (2)學生嘗試練習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3、解答第8題
    從圖上我們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要我們求什么?你會算嗎?學生獨立解答后在小組內交流思路,再集體校對。
    (在指導練習時,要培養(yǎng)學生整體讀圖、讀題的習慣,獨立思考,自主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綜合式,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用兩種方式進行解答。
    【設計意圖】:利用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題興趣。
    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或畫出示意圖,使之明白一根繩子對折,再對折以后它的總長度與每折長度之間的關系,這樣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設計意圖】: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同時積極開發(fā)學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省略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十一
    1、讓學生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或稍復雜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轉化的數學方法。
    2、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觀察生活中現(xiàn)象,感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計算習慣。
    利用混合運算并進行逆向推理的練習,并用多種解決方案。
    實物投影、主題圖。
    一、創(chuàng)設情景,談話引入。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學第63頁主題圖。
    師:你看懂了什么?
    (1)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步驟,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解決步驟。
    (2)小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題策略。
    生:1、分步解答:6ⅹ6=36(人)36÷9=4(組)。
    生:2、用綜合算式解答:6ⅹ6÷9=4(組)。
    師:用乘除法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學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出示第66頁第8題的主題圖)。
    (1)師:夏天到了,同學們可喜歡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熱鬧!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學生小組合作提問題。
    (3)小組匯報提問題的情況。
    (4)教師把學生提的問題板書出來,并組織學生解決以上問題。解決問題時,讓學生說一說其中的數量關系。
    【設計意圖】:利用情景圖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知識應用,體驗成功。
    1、學生做第64頁的第3題。
    (1)先讓學生讀懂題意,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題意,議一儀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2)讓學生各自獨立進行解答。
    (3)組織學生互相進行交流、評價等活動,再次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讓學生掌握此類問題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
    (5)看著這一幅情景圖,你還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第7題。
    3、第66頁的第9題。
    讓學生根據題目的要求,同桌的兩人進行猜數活動。
    4、做第66頁中第10題。
    (1)先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適的數。
    (2)組織學生交流,說一說填數的策略。
    (3)師生共同歸納填數的一般思路:與混合運算的順序正好相反。(如下圖)。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表內除法計算的理解與熟練。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整理和復習,你們有什么收獲?請告訴你的同桌,我們一起來分享!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十二
    教學內容:
    教材51~53頁練習十一5~12題。
    目的要求: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
    教學重點:
    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1~9的乘法口訣。
    2、視算。
    3、用語言表達計算過程42÷6=?15÷5=?
    二、練習:做練習十一5~12題。
    第5題:說說可以怎樣想?體會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第6題:理解題意,分析解題步驟,先算出結果,再把除法算式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第7題:引導學生認真看插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第9、11題:(1)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找出并分析關鍵句,
    (3)列式計算。
    第8、10、12題:計算題,學生可以獨立完成。
    三、總結。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用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學會運用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運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學會分析思考的方法,讓思維更加富有條理性。
    教學準備:圖片、學具、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個9是多少?
    72是9的幾倍?
    16里面有幾個2?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運用口訣的能力和理解簡單乘除法的數量關系。
    二、展開學習。
    1、投影出示第61頁第6題。
    (1)學生匯報從圖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問題?
    買9元一枝的鋼筆要花63元錢,換6元一枝的鋼筆。共需要多少錢?他們要買幾枝鋼筆?討論兩個問題的計算順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鋼筆要多少錢你會算嗎?試一試。
    2、投影出示第7題。
    (1)仔細說說看到了什么?要我們算什么?
    (2)學生嘗試練習。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3、解答第8題。
    從圖上我們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要我們求什么?你會算嗎?學生獨立解答后在小組內交流思路,再集體校對。
    (在指導練習時,要培養(yǎng)學生整體讀圖、讀題的習慣,獨立思考,自主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綜合式,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用兩種方式進行解答。
    【設計意圖】:利用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題興趣。
    三、拓展應用。
    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或畫出示意圖,使之明白一根繩子對折,再對折以后它的總長度與每折長度之間的關系,這樣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設計意圖】: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同時積極開發(fā)學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十四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一位數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里面有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協(xié)助你說明你的思路。
    小組匯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個問題輕松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里面說說。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
    240÷3=。
    這題如何考慮?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考慮,還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作業(yè):練習三。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十五
    (二)以及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數學思考: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使用數學的成功經驗,逐步形成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問題解決: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課時安排:
    1、平均分的認識2課時。
    2、除法的含義及讀寫法1課時。
    3、認識除法的各部分名稱1課時。
    4、除法初步認識練習課1課時。
    5、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一)2課時。
    6、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1課時。
    7、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1課時。
    8、用乘除兩步運算解決實際問題1課時。
    9、整理和復習。1課時。
    共11課時。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十六
    1904010359趙湘蕊。
    教學。
    內容。
    教材分析。
    《筆算除法》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的一節(jié)課。小學生從二年級開始認識除法,三年級接觸除法豎式和有余數除法,四年級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五年級學習小數除法,六年級學習分數除法,可以說,除法的學習在小學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中,除法計算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因為除法的算理比較復雜。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有余數除法和除數是整十數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為學生后續(xù)數的運算的學習做了鋪墊。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并且可以很熟練的口算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題了,同時學生們也已經掌握了如何估算被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了,為本節(jié)課的探究提供了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方法,并能熟練進行計算。
    2.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算法。
    3.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算理算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
    主要活動。
    設計意圖。
    一、熱身運動。
    看著算式直接報出答案。
    60÷20=3。
    150÷30=5。
    160÷20=8。
    210÷70=3。
    240÷60=4。
    350÷50=7。
    450÷90=5。
    師:能說說你們是怎么進行口算的的?
    預設生回答:把450看成45個十,90看成9個十,45個十除以9個十等于5個一。
    師:回答非常完整,請坐。我們在口算的時候啊,我們先將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看做幾個幾相除的表內除法,再利用乘法口訣求商。我們把這種思想叫做轉化。
    看來同學們的口算除法已經掌握的很不錯了,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板數課題:筆算除法)。
    通過復習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初步滲透轉化思想,為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筆算除法的算理埋下伏筆。
    二、探究新知。
    師:請看大屏幕。92本連環(huán)畫,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同學們思考一下,可以用我們之前學過的什么方法進行計算?
    預設生回答:可以使用估算法,把92估算成90,因為90÷30=3,所以92÷30≈3(個)。
    預設生回答:我是采用乘法,30×3=90.所以92本連環(huán)畫可以分給3個班。
    預設生回答:可以用小棒代替連環(huán)畫,通過分小棒來計算。
    師:那就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讓你們提前準備好的小棒,擺一擺分一分,老師看看誰分的又快又好。我看你分的已經分好了,你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吧。
    預設生回答:我把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捆了三捆,就是90根小棒,還剩下兩根小棒,所以92本連環(huán)畫可以分給3個班,還剩兩本。
    預設生回答:豎式法。
    師:那好,老師現(xiàn)在就來帶著同學們用豎式法來解決這道題。同學們先自己在草稿紙上寫一寫,待會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預設生回答:
    那豎式應該怎么寫呢?
    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增強學生們的估算意識,為接下來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做好前提準備。
    分小棒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使學生學會在發(fā)現(xiàn)抽象的比較難理解的問題,可以借助實物或者畫圖的方法來解決。
    利用錯題,讓學生們的思維產生碰撞,產生思考結果,加強學生對算理的充分理解。
    三、
    鞏固新知。
    師:學習了這些知識,我們現(xiàn)在來練習一下吧。
    30÷10=40÷20=64÷30=85÷40=。
    140÷20=280÷50=565÷30=324÷40=。
    四、課后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這節(jié)課老師帶你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學習了用豎式進行計算,課后同學們要好好進行復習鞏固,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板書設計。
    筆算除法。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十七
    教學內容:
    課本p21、22頁練習四第7、8、9、10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除法算式與生活實際的密切練習。
    2、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分一分”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查漏補缺,反饋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圖片、題卡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2、學生舉例。
    3、自己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身邊去發(fā)現(xiàn)除法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展開學習。
    1、引導學生完成第22頁練習四第10題。
    (1)、請學生仔細觀察圖,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一聽。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師板書算式。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8題。
    (1)、教師巡視。
    (2)、學生交流匯報算式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看圖,進一步理解圖意,正確寫出除法算式,重點區(qū)別兩種不同的分法和得數后面單位名稱的寫法。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9題。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2)、指名匯報是怎樣計算的?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的思考題。
    (1)、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義。
    (2)、全班交流匯報。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7題。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完成。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進行平均分。分后填寫算式。讓學生在獨立寫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讀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十八
    目的要求: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
    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7、8、9的乘法口訣。
    2、根據圖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訣:
    (1)啟發(fā)學生想一想,寫出兩道出發(fā)算式。
    (2)分組討論,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題目,由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
    三、鞏固練習:練習十一。第1~4題。
    四、總結。
    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例1、7×8=56。
    56÷8=(7)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口訣:七(八)五十六。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十九
    第七課時練習課(四)。
    教學內容:
    課本第61、62頁練習十三6~8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用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學會運用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運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學會分析思考的方法,讓思維更加富有條理性。
    教學準備:圖片、學具、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個9是多少?
    72是9的幾倍?
    16里面有幾個2?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運用口訣的能力和理解簡單乘除法的數量關系。
    二、展開學習。
    1、投影出示第61頁第6題。
    (1)學生匯報從圖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問題?
    買9元一枝的鋼筆要花63元錢,換6元一枝的鋼筆。共需要多少錢?他們要買幾枝鋼筆?討論兩個問題的計算順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鋼筆要多少錢你會算嗎?試一試。
    2、投影出示第7題。
    (1)仔細說說看到了什么?要我們算什么?
    (2)學生嘗試練習。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3、解答第8題。
    從圖上我們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要我們求什么?你會算嗎?學生獨立解答后在小組內交流思路,再集體校對。
    (在指導練習時,要培養(yǎng)學生整體讀圖、讀題的習慣,獨立思考,自主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綜合式,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用兩種方式進行解答。
    【設計意圖】:利用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題興趣。
    三、拓展應用。
    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或畫出示意圖,使之明白“一根繩子對折,再對折以后”它的總長度與每折長度之間的關系,這樣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設計意圖】: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同時積極開發(fā)學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教案篇二十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9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讓學生理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3.體會乘法與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會運用乘法或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下面各題,并說出用哪句乘法口訣。
    12÷6=。
    10÷2=。
    12÷4=。
    5×7=。
    6÷2=。
    8÷4=。
    9÷3=。
    5×6=。
    4×8=。
    2.談話導入,并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設計意圖:
    鞏固所學知識,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教學例2。
    師:同學們,陽光餐點的張師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們來看看他給我們提供了什么數學信息?請仔細觀察(課件出示教材第19頁主題圖例2)。
    學生可能回答:
    每屜有4個包子,有6屜。
    師: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可能回答:
    (1)每屜有4個包子,6屜一共有多少個包子?
    (2)一共有24個包子,可以裝6屜,每屜多少個包子?
    (3)一共有24個包子,每屜4個,可以裝幾屜?
    師:同學們真棒,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你們能獨立解答這三個問題嗎?
    師:好,請你們嘗試解答并思考以下問題:
    (1)你是怎樣解答的?和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的想法?(生生互動)。
    (2)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師:組內交流自己的探究結果,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匯報探究過程(生生互動)。
    學生可能回答(師生對學生的回答做及時評價——多鼓勵):
    (1)每屜有4個包子,求6屜一共有多少個包子?用乘法計算:4×6=24(個),我是這樣想的,要求6屜一共有多少個包子,就是求6個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想口訣:四六二十四。
    (2)一共有24個包子,可以裝6屜,要求每屜多少個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多少個,所以用除法計算:24÷6=4(個),想:(四)六二十四。
    (3)一共有24個包子,每屜4個,要求可以裝幾屜?就是求24里面有幾個4,所以用除法計算:24÷4=6(屜),想:四(六)二十四。
    師:同學們想一想:三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學生可能回答(生生互動,并及時評價):。
    (1)它們都用同一句口訣(四六二十四)來計算得數。
    (2)第一題求總數用乘法計算,后兩道是求每份數和份數所以用除法計算。
    (3)我們還可以根據第一道乘法算式來計算后兩道除法算式的得數。
    2.練習應用。
    (1)完成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
    做完后交流匯報求商方法。
    (2)完成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2題。
    做后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快速求商的。
    設計意圖:
    在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間的關系,并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和方法。
    三、鞏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21頁第5題。
    獨立完成后讓學生結合圖意說說:你提出什么問題?你又是怎樣解答的。
    2.完成書第21頁的第6、7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匯報求商的方法。
    3.游戲:同桌完成書第21頁的第8題。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滲透函數的思想,并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課尾梳理。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指定一名學生上臺前來梳理,其他同學聽后補充或糾正。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本課所學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和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