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教案反思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優(yōu)秀15篇)

字號: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一
    1.自由讀3—4自然段,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2.同座交流各自學習的情況。
    3.全班討論讀懂的內(nèi)容。
    重點指導:孫中山為什么會這樣想?
    他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問”?
    4指導朗讀孫中山的話。
    5.拓展訓練: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二
    1.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或圖片,了解孫中山。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自主識字。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法解決。
    生:我分析字的意思,認識“誦”。背“誦”要說話,所以“誦”是言字旁?!澳谩?,人要用手“拿”,所以“拿”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手”。
    生:我用的方法認識“既”字。
    生:“原”字我不會,我問了我的好朋友王書羽了。
    師:同學們將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都用上了,非常好。
    2.同桌合用一本書讀課文,相互檢查正音。
    3.檢查反饋。
    (1)小組內(nèi)開火車讀課文,組長匯報讀書的情況。
    (2)課文“擂臺賽”。小組向小組挑戰(zhàn),將課文讀給同學們聽。
    (3)感知課文大意。
    師:剛才同學們都認真地讀了課文,現(xiàn)在請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先自言自語地說,再同桌交流,后指名說。)
    三、細讀課文,悟情明意。
    1.范讀課文,生評出師讀得好的自然段。
    生:老師,你讀的第一自然段我喜歡。因為你把那時候上課的情況讀出來了。
    生:老師,你讀的第二、三自然段我喜歡。給人感覺孫中山提問時,真叫人害怕。
    2.(1)自讀第一自然段,小組內(nèi)互相質(zhì)疑、解疑。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2)班內(nèi)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生:“私塾”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過字典,字典上指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的地方。
    3.(1)讀第二、三自然段,學生在小組內(nèi)相互質(zhì)疑、解疑。
    生:不明白“照例”是什么意思。
    師:可以讀讀第一自然段。
    生:我明白了,那時上課,要背讀文章。孫中山照以前那樣背課文了。
    生: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就是“照例”。
    (2)板書“照例”,要求學生用“照例”說一句話,并說說它的意思。思考:“孫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學的功課”,說明了什么?(孫中山學習認真)
    (3)師:“地背誦”,還可以怎樣填呢?(出示寫有“地背誦”的小黑板)
    先小組內(nèi)說,其次班內(nèi)說,最后在“語文天地”中填寫:
    地背誦、地背誦、地背誦。(結合“語文天地”的活動,積累詞語。)
    (4)“小小辯論會”。
    師:“他壯著膽子……”怎么理解?下面開“小小辯論會”,要說出理由。
    生1:我認為,這句話說明孫中山害怕。我從文中的“壯著膽子……”和“教室里鴉雀無聲”知道的。
    生2:我認為不害怕。我從圖中孫中山的表情看出他不緊張、很平靜。
    生3:我猜想孫中山開始害怕,后來給自己鼓勁就不害怕了。
    師:剛才,同學們辯論得很激烈,以后學習就要談出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5)比較句子,理解詞語。
    出示寫有句子的小黑板,讓學生比較。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
    這一問,把正在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很安靜。
    生:用上“搖頭晃腦”我能想到他們讀得很認真?!邦D時”說明同學們安靜下來的速度快。
    生:“鴉雀無聲”說明這時教室里非常安靜,一點聲音都沒有。
    生:如果去掉這幾個詞句子就不具體、不生動了。
    師:對!以后我們在寫話時,要盡量將句子寫具體、寫生動。
    (6)指導讀第二、三自然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師指導抓重點詞語讀文。學生練讀。
    (7)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板書:自讀、質(zhì)疑、解疑、朗讀。
    4.用以上方法自學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5.通讀課文,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
    6.不懂就問”發(fā)問站:
    師:現(xiàn)在我們組建了“不懂就問”發(fā)問站,有不懂的問題,請大膽地提出來。(自評、他評、師評三者結合起來。)
    生1:那時候,老師為什么不講解呢?
    生2:因為老師很懶。
    生3:不是,老師可能認為,講了他們也不明白。
    生4:因為,老師想看誰能大膽地提出不懂的問題。
    生5:孫中山上學時是幾歲?……
    師:現(xiàn)在請剛才提問的同學進行自評,也請其他同學對別人進行評價。
    生:我認為我今天能夠起來提問題是最大的進步。
    生:我認為某某回答別人的問題,回答得好。
    四、演繹故事,再現(xiàn)生活。
    師:同學們想當“演員”嗎?現(xiàn)在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把這個故事演一演,你們當“導演”,選人,分配角色。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同桌互認本課生字。
    2.小組內(nèi)分析易錯的字。
    3.班內(nèi)交流易錯的字。
    生:“良”不能少了上面的點。
    生:“孫”左邊的“提”不能寫成“橫”。
    4.描紅。
    5.同桌交換書寫本寫字。
    六、課外拓展。
    1.將《不懂就問》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學了《不懂就問》后你有什么想法,把它寫出來,讀給爸爸、媽媽聽。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三
    1.讓學生學會提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提問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問中享受不懂就問的好處和快樂。
    教學策略
    1.分小組合作學習
    2.互相提問
    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抽讀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孫中山 背誦 思想 流利 剛才 良好
    二、學習課文
    1.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不懂就問》一文。(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自由提問題后,教師引導:讀了課文,我們就能找出答案。
    2.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3.學生回答提出的問題。
    5.分小組學習,教師提出要求:
    (1)能提出問題。
    (2)小組內(nèi)盡量解決問題。
    (3)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由全班集體解決。
    6.教師巡視、傾聽、參與提問或解答。
    7.全班匯報。
    (1)提出不懂的詞語。
    (2)學生互相提出組內(nèi)無法解決的問題,全班集體解答。教師適時點撥。
    8.指導朗讀課文。
    三、鞏固練習(幻燈出示)
    1.連線
    糊里糊涂 一個字都不會錯
    壯著膽子 一點兒聲音都沒有
    搖頭晃腦 大著膽子
    鴉雀無聲 沒弄明白
    一字不錯 頭搖來搖去
    2.填空
    (1)先生講得很( ),大家聽得很( )。
    (2)孫中山從此養(yǎng)成了( )的學習習慣。
    四、拓展延伸
    1.談談學習方法。
    2.出示名言進行積累。(幻燈出示)
    (1)就是善于提問。
    ——(俄)普列漢洛夫
    (2)悟從疑得,樂自苦生。
    ——(中)中居鄖
    五、師生總結
    1.學習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2.老師希望你們也能養(yǎng)成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并運用到我們以后的學習中去。
    六、布置作業(yè):
    讀以上兩句名言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四
    本單元圍繞“好習慣”這一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一篇自瀆課文。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習慣是人的一種穩(wěn)定的行為,良好的習慣將一輩子受益,并對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套教材非常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把《好習慣》安排在第一單元,可見它是本冊的一個重點單元。
    《不懂就問》是本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它敘述了孫中山小時候學習時養(yǎng)成了不懂就問的好習慣。贊揚了孫中山樂于思考,敢于提問的學習態(tài)度。
    孫中山這一人物雖然不是學生們所熟悉的,但《不懂就問》這篇課文的語言通俗易懂,學生很容易理解,關注課文的主人公,并能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探討“不懂就問”這一良好習慣的益處及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進而產(chǎn)生共鳴。
    根據(jù)新課標對二年級學生的要求及本課特點,制定目標如下:
    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9個漢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閱讀中獨立識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愛問、敢問、進而善問、會問。
    講學習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感到不懂就問的益處,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良好學習習慣。
    培養(yǎng)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
    前幾冊的教學以教師“導學”為主,從學習本課開始,要逐漸形成學生自主質(zhì)疑、自主討論的自主學習方式。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動腦筋思考,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從而在形成自主學習的方式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查找資料,收集有關孫中山的故事;生字、詞卡片
    ,
    1、 同學們,在學習上你有哪些好習慣?(學生暢所欲言,相機板書課題)
    2、我國有許多科學家、偉人都有良好的習慣,孫中山就是其中的一個,(出示孫中山的照片,交流資料)
    3、孫中山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跟他從小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分不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
    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
    同桌合用一本書,相互檢查正音。
    通過指名讀、開火車、擂臺賽等方式檢查識字情況。
    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么事?
    默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從那句話讀懂的?找出來自己讀一讀?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照例、壯著膽子等詞體會孫中山是如何學習的。
    通過同學們的反映:高聲念書、嚇呆了、鴉雀無聲體會同學們震驚、害怕的心情,以及當時的緊張氣氛。
    通過先生態(tài)度的變化:拿著戒尺,厲聲問、收起戒尺、講得很仔細體會先生被孫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問的精神打動。
    在學生提問時,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哪些問題是重要的,哪些問題不重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
    課文中那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印象,找出來讀給同學聽,說說為什么?
    說說因為你的好問或不好問,得到了哪些益處或損失?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閱讀中獨立認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到不懂就的 意處,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書寫正確。
    2、讀懂課文,培養(yǎng)好習慣。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孫中山先生畫像,提問:畫像上的人物是誰?你知道有關他的什么知識嗎?
    2、 結合學生回答,簡要介紹:孫中山先生是我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一位偉大的革命家,他創(chuàng)立同盟會,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他的家鄉(xiāng)也因他改名為“中山市”。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一篇課文講的就是孫中山先生小時候在家鄉(xiāng)上學時發(fā)生的故事——《不懂就問》。(板書課題、指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2、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讀了課文你想問什么?(培養(yǎng)學生“愛問”、“敢問”的習慣。)
    三、鞏固生字,學習詞語。
    1、 聽老師讀課文,在課文里把生字詞用橫線劃下來,同桌互相認讀,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詞語:
    背誦、 意思、 照例、 段落、 糊涂 、搖頭晃腦、 鴉雀無聲、
    拿著、厲聲、 既然 、養(yǎng)成、 良好、 流利
    2、學生自讀,然后指名開火車讀,教師相機正音。齊讀詞語兩遍。
    4、抽讀生字卡,并用所讀生字組詞。
    四、細讀,理解課文
    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段中,你有什么不懂的 ?(學生發(fā)言討論,根據(jù)學生發(fā)言學習課文。)主要有:什么是“私塾”?相機學習后文中的“戒尺”。(讓孩子了解在“私塾”讀書的常規(guī),與學校學習的不同。)
    3、指名朗讀,注意逗號,句號的停頓。師生共同評議。
    過渡:正因為“先生從來不講書里的意思”,所以有一天在私塾里發(fā)生了一件事,是什么呢?讓我們快學習后面的課文吧。
    學習2—7自然段
    默讀課文2--7段課文。思考討論一下問題:
    1、孫中山為什么要向先生提問?為什么孫中山提問的舉動把同學都嚇呆了?
    2、先生聽到孫中山的問題后,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3、詞語練習
    (1)“背誦”可以說“認真地背誦”還可以說(???? )地背誦。
    (????? )地讀書????? (????? )地? 聽
    (????? )地? 說?????? (?? )地(?? )
    (2)“一字不錯地背出來”? 還有“一聲不響”? 你還能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嗎?一不( )
    4、生講的“學問學問,不懂就問”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6、組匯報,各抒己見
    7、 指導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注意逗號和句號的停頓。
    教師范讀,引導學生區(qū)別逗號和句號停頓的時間長短,感受朗讀的頓挫;
    學生自讀,指名讀。
    8、自讀全文,注意讀出不同標點符號的表情。
    9、學完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小結全課,布置作業(yè)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六
    一、 教學目標 :
    1、 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 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認字17個。
    3、 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孫、私”。
    4、 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習慣,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
    二、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認字17個。
    難點:1、引導學生運用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2、寫字“孫、私”。
    三、 教學準備:
    孫中山的資料、生字卡片、掛圖。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課文,講的是孫中山先生小時候的故事,課文的題目是:“不懂就問”。
    指名讀課題(2人)。
    全班一起讀課題。
    (二)初步學習課文。
    1、誰預習這篇課文了?你是怎么預習的?(3人說)
    2、這篇課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xiàn)在請大家放開聲音讀一遍課文,讀完之后,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3、 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主要板書和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孫中山是個名人嗎?
    (3)“先生”是誰?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為什么孫中山問問題要壯著膽子?
    (7)為什么孫中山問問題其他同學都嚇呆了?)
    同學們有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爭取把這些問題都弄明白。
    4、 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7個自然段)
    5、這個小故事說的是孫中山小時候的事,誰在課前查找資料了,能給大家講一講孫中山。
    (學生自由介紹資料,以小組形式介紹、自己向全班介紹。)
    老師補充介紹資料。
    附:資料
    孫中山生平簡介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后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94年創(chuàng)立興中會。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創(chuàng)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孫中山圖片
    在孫中山小的時候是沒有學校的,想上學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個時候由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采用個別教學,沒有教材,也沒有學習的年限。那個時候稱呼老師為“先生”。先生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一切都得聽老師的,學生不許多問。
    6、了解了這些事情,同學們小組合作再來讀一遍課文,看看是不是能讀懂一些了。
    小組合作讀課文。
    7、同學們課前提的問題小組一起討論一下,爭取在小組里解決。
    各小組開始討論、交流。
    全班交流,解決小組內(nèi)沒有解決的問題。
    8、請同學們拿好書,認真讀一遍課文。
    (三)學生字。
    1、 大家課文學的真好,老師獎勵同學們玩?zhèn)€小游戲:生字對對碰。要想做好這個游戲我們先來認認生字,這些生字,如果你認識就大聲讀出來。
    2、 請你一邊擺生字卡片一邊讀。
    3、 下面我們開始做游戲吧!老師說字,學生找,老師說:“對對碰”,學生同桌對卡片。“誦”“思”(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個字)“糊涂”“嚇”(組詞)“鴉雀無聲”“拿”(說記字方法)
    4、 一邊讀一邊收生字卡片。
    5、 有幾個字娃娃特別淘氣,剛才跑出去玩,現(xiàn)在又回來了,誰愿意當小老師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養(yǎng)”)
    小組內(nèi)商量怎樣記字。全班交流。
    (四)寫字。
    1、課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學們會寫的。老師一邊擺生字卡片大家一邊讀。
    2、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孫、私”這兩個字。
    讓學生分析字的結構,怎樣寫好看。
    認真觀察田字格,每個字的部件應從哪起筆,到哪收筆。
    3、 練習寫字。
    4、反饋寫的情況,再寫一個。
    5、小結。
    學完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作業(yè) :1、朗讀課文3遍,思考: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怎樣做?
    2、讀認字表,組詞。
    3、寫生字。
    五、板書設計 :略
    一、教學目標 :
    1、 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 鞏固識字17個。積累詞語。
    3、 指導學生書寫“誦、思”等7個生字。
    4、 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寫字7個。
    難點:1、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
    2、積累詞語。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書、本、詞典。
    四、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不懂就問”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全班一起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
    1、 誰愿意讀這篇課文?(請7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讀的怎么樣?一會兒來評一評。
    2、讀完之后評議。
    先說一說誰讀的好,什么地方讀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見。
    3、出示:“先生講得很仔細,大家聽得很認真。從此,孫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動地問,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BR>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4、你對這篇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比較喜歡或者有感想就讀這幾個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讀課文。
    5、課文中有一個詞“一字不錯”照這個樣子也寫幾個“一( )不( )”的詞。
    允許學生查詞典。
    (三)鞏固生字、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字組詞。
    2、這節(jié)課要求同學們會寫的生字有……,老師一邊擺生字卡片大家一邊讀。
    3、讓學生分析字的結構,怎樣寫好看。
    認真觀察田字格,每個字的部件應從哪起筆,到哪收筆。
    4、 練習寫字。
    5、反饋寫的情況,再寫一個。
    6、小結。
    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讀認字表,組詞。
    3、寫生字。
    五、板書設計 :略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會寫9個字。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建議:
    初讀課文后,老師可以問大家: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問題?學生可能提出不大重要的問題。善于問是逐步形成的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只要愛問、敢問,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以后再逐漸培養(yǎng)學生善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必有問必答,最好留給學生自己討論,并把學習延伸到課外,老師只在緊要處點撥。
    為了培養(yǎng)不懂就問的習慣,還可以做這樣幾件事:1、教學生在課文中不懂的地方做記號。2、加強對“好問、敢問”的評價。
    本課生字的教學,可以借助課后生字條,讓學生自學、小組內(nèi)互學,最后老師檢查。
    寫字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學生獨立分析字型的基礎上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學生自己能掌握的,就不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并不難理解,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培養(yǎng)“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重要的學習方式。從這一課開始,要形成學生自己質(zhì)疑、自己討論的自主學習方式。
    拓展習題:
    一、填一填,選一個詞語造句。
    一 聲 不 響?? 一不? 一不
    ——————————————————
    二、照樣子說一說。
    認真地背誦——地說
    ——地背誦——地聽
    ——地讀書——地——
    三、比一比,組成詞語。
    思(??? )? 鴨(??? )? 剛(??? )? 利(??? )
    備(??? )? 鴉(??? )? 鋼(??? )? 梨(??? )
    相關資料:
    孫中山(1866—1925):中國近代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早年在香港學醫(yī)時,開始革命活動。 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次年廣州起義失敗后,到歐、美各地宣傳革命。1905年在日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提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即三民主義學說。以《民報》為陣地,與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逝蛇M行激烈論戰(zhàn),并多次領導反清武裝起義。武昌起義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不久,政權北洋軍閥袁世凱篡奪。后雖發(fā)動了討袁、護法等運動以反對軍閥統(tǒng)治,但都遭失敗。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和中國共產(chǎn)黨幫助下,孫中山 1924在廣州召開了有共產(chǎn)黨人參加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中國國民黨,建立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提出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革命政策,對三民主義作了新的解釋。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私塾:我國舊時一種私人舉辦的初級學校。規(guī)模一般很小,多用《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及“四書”、“五經(jīng)”等為課本,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無一定的學習年限。
    戒尺:舊時私塾的老師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板尺。
    精品教案:
    《不懂就問》教學設計(一)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孫中山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課題。
    1、師:老師讓大家搜集孫中山的資料或圖片,誰來介紹?
    師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或圖片。
    板書課題:不懂就問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己試讀課文,自學課后字條里的字,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內(nèi)讀生字,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nèi)成員互相幫助,互相激勵,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
    3、讀詞語比賽。(看誰能讀正確,聲音響亮。)
    (1)小組比賽。
    (2)男女生比賽。
    (3)小老師領讀。
    4、認讀字卡。(看誰交得生字朋友最多。)
    多種方式讓學生認讀,個別字進行組詞,形近字比較。
    5、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認識了十幾個生字朋友。老師相信大家再來讀課文一定會讀得更流利。
    三、熟讀感悟。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自由讀課文,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喜歡的符號標下來。
    4、全班交流學生提出的問題。
    問題1:孫中山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問?同學們?yōu)槭裁磭槾袅耍?BR>    (1)結合看圖,小組討論。
    (2)班內(nèi)匯報。
    5、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至5自然段,體會當時的緊張的氣氛。
    (1)試讀。(2)指名讀。(3)學生評價朗讀。
    6、分角色朗讀或表演。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八
    1、學會本課要認1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相關語言,讓學生感悟孫中山先生小時候是個不懂就要問、善于思考的孩子。
    理解孫中山先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他的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1、會認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孫中山先生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孫中山先生簡介、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勇于提問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的時候,你們怎樣處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孫中山先生是怎樣做學問的把。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呢?
    我們來學習小時候的孫中山先生的故事。
    二、讀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聽錄音朗讀課文,學生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找出課文中生字,讀準字音,并給它們找找朋友(組詞)。
    4、把生字詞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讀幾遍,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
    5、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三、深入學習,質(zhì)疑解疑
    1、什么叫“私塾”?
    “私塾”與現(xiàn)在的學堂的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2、指名讀第2~6自然段,質(zhì)疑、解疑。
    “流利”說明了什么?
    孫中山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
    他對先生請教使用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3、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先生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4、質(zhì)疑:以前的小朋友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問題呢?
    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我們提問呢?
    5、學習第7、8自然段。
    (1)孫中山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不敢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
    (2)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3)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四、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小組聯(lián)系朗讀。
    2、注意引導學生根據(jù)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
    五、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2、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九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并繼續(xù)復習和鞏固看拼音寫句子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學習精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孫中山思考的問題和他回答同學的那兩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中孫中山說的一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
    首先讓學生認識孫中山,向學生簡單介紹孫中山的生平事跡,使學生對孫中山有個初步的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愿望。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大致有個初步的印象,再抓重點語句逐段講解,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最后通過總結朗讀,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認識,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養(yǎng)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時要注意把識字教學融于講讀教學之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學詞。而且生字的教學也應有所側重。
    孫中山的照片掛圖一張、生字卡片。
    2課時。
    1、同學們,你們知道孫中山是誰嗎?(出示孫中山的大幅照片掛圖)
    教師簡介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板書課題)
    1、出示字卡“懂(d%ng)”,認識“懂”字,再齊讀課題。
    2、讀題后,你們想知道些什么?(誰不懂向誰詢問?問明白了嗎?)
    3、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用“1 2 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生字新詞,然后借助拼音反復讀幾遍。
    1、指名回答: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啟發(fā)學生評議、訂正。
    3、教師范讀課文。要求:注意聽生字的讀音,同時看清字形。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孫中山小時候在哪里讀書?(私塾)
    2、教師簡介“私塾”:是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采用個別教學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教材和學習年限。
    3、那時候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呢?畫出有關詞語。[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念——熟讀——背誦(不講)]出示字卡,認識“誦”字。
    4、現(xiàn)在學校的老師是怎樣上課的?
    5、討論:你認為是現(xiàn)在的學習方法好還是過去那種“只背不講”的做法好?為什么?
    6、過渡:孫中山對私塾這種只管會背,從來不講書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樣對待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課的情形。
    2、導語過渡。
    孫中山是怎樣對待私塾這種只背不講的做法的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1、指名讀,思考:孫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樣學習的?有哪些詞語能表現(xiàn)他學習的情景。
    2、出示字卡,認識“照”、“例”兩個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課文指每天都是這樣。)“流利”一詞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學習非常用心,是個勤奮學習的孩子。)
    4、先生聽后,有什么反應?這又說明了什么?表現(xiàn)“先生”動作的詞語有哪些?
    5、小結:孫中山每次都是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他讀書認真,功課完成得很好,老師也相當滿意。接著,先生又開始教課了,先生是怎樣教課的呢?畫出有關句子。
    6、認識“圈”、“段”兩個生字。
    7、結合上堂課所講的板書內(nèi)容幫助建立“前后照應”的知識概念。
    上堂課我們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課的情形,這一自然段中哪句話又提到了這一內(nèi)容?(這就叫做“前后照應”。)
    8、孫中山為什么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問?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不滿足于只能夠流利地背誦,要求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9、指導朗讀。讀孫中山的話時要讀出那種渴求知識而又緊張不安的心情。
    10、過渡:當孫中山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出請求時,同學們表現(xiàn)得怎么樣?請看課文第三自然段。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十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并繼續(xù)復習和鞏固看拼音寫句子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學習精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孫中山思考的問題和他回答同學的那兩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中孫中山說的一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BR>    首先讓學生認識孫中山,向學生簡單介紹孫中山的生平事跡,使學生對孫中山有個初步的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愿望。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大致有個初步的印象,再抓重點語句逐段講解,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最后通過總結朗讀,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認識,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養(yǎng)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時要注意把識字教學融于講讀教學之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學詞。而且生字的教學也應有所側重。
    孫中山的照片掛圖一張、生字卡片。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孫中山是誰嗎?(出示孫中山的大幅照片掛圖)
    教師簡介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二、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板書課題)
    1.出示字卡“懂(d%ng)”,認識“懂”字,再齊讀課題。
    2.讀題后,你們想知道些什么?(誰不懂向誰詢問?問明白了嗎?)
    3.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用“1 2 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生字新詞,然后借助拼音反復讀幾遍。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回答: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啟發(fā)學生評議、訂正。
    3.教師范讀課文。要求:注意聽生字的讀音,同時看清字形。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孫中山小時候在哪里讀書?(私塾)
    2.教師簡介“私塾”:是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采用個別教學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教材和學習年限。
    3.那時候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呢?畫出有關詞語。[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念——熟讀——背誦(不講)]出示字卡,認識“誦”字。
    4.現(xiàn)在學校的老師是怎樣上課的?
    5.討論:你認為是現(xiàn)在的學習方法好還是過去那種“只背不講”的做法好?為什么?
    6.過渡:孫中山對私塾這種只管會背,從來不講書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樣對待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課的情形。
    2.導語過渡。
    孫中山是怎樣對待私塾這種只背不講的做法的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孫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樣學習的?有哪些詞語能表現(xiàn)他學習的情景。
    2.出示字卡,認識“照”、“例”兩個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課文指每天都是這樣。)“流利”一詞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學習非常用心,是個勤奮學習的孩子。)
    4.先生聽后,有什么反應?這又說明了什么?表現(xiàn)“先生”動作的詞語有哪些?
    5.小結:孫中山每次都是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他讀書認真,功課完成得很好,老師也相當滿意。接著,先生又開始教課了,先生是怎樣教課的呢?畫出有關句子。
    6.認識“圈”、“段”兩個生字。
    7.結合上堂課所講的板書內(nèi)容幫助建立“前后照應”的知識概念。
    上堂課我們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課的情形,這一自然段中哪句話又提到了這一內(nèi)容?(這就叫做“前后照應”。)
    8.孫中山為什么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問?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不滿足于只能夠流利地背誦,要求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9.指導朗讀。讀孫中山的話時要讀出那種渴求知識而又緊張不安的心情。
    10.過渡:當孫中山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出請求時,同學們表現(xiàn)得怎么樣?請看課文第三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
    2.看書中插圖,注意圖中同學們的眼神、表情,體會同學們一個個嚇呆了的樣子。
    3.出示字卡,認識“呆”字。
    4.孫中山大膽地向先生提問,同學們一個個都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這里的“霎時”是什么意思?(指時間很短)“鴉雀無聲”是什么意思?(形容沒有聲音,十分安靜。)
    5.過渡:先生又是怎樣對待孫中山的呢?
    四、學習四—七自然段。
    1.帶著過渡語中提出的問題默讀四—七自然段,并畫出有關的詞語和句子。
    2.指名回答:當孫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問題時,開始先生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
    (1)“戒尺”是干什么用的?(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時所用的板子,用來打學生的手心。)
    (2)出示字卡,認識“厲”字,“厲聲”是什么意思?(指聲音嚴肅而厲害)
    (3)小結:當孫中山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出問題時,同學們一個個都嚇呆了,先生也發(fā)怒了,說明在那個時候向先生提出這樣的請求是要準備挨打的。但孫中山仍然大膽地向先生提問,由此可見,孫中山對待學習多么認真,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這是多么的不簡單呀!
    3.先生的態(tài)度改變了嗎?先生為什么會改變態(tài)度呢?畫出有關語句。
    歸納:通過孫中山“會背了”、“一字不漏地”背誦,說明正因為孫中山確實已經(jīng)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課,他渴望進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內(nèi)容,而不是在課堂上無理取鬧,所以先生才改變了態(tài)度,破例給孫中山講解書中的內(nèi)容。
    4.指導朗讀。
    五、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1.過渡語:孫中山不滿足于學習現(xiàn)狀,勇敢地向先生提出請求時,使全班同學都嚇呆了,同學們?yōu)槭裁磿槾袅四??(害怕先生的戒尺打自己的掌心?BR>    2.難道孫中山就不怕挨打嗎?孫中山是怎樣說的?3.齊讀孫中山的答話。
    4.理解句子:
    (1)“學問”是什么意思?(知識)
    (2)怎樣才能求得真正的學問?(要學習就要學懂,不懂就該問個明白。)
    (3)孫中山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問”?(是為了弄清道理,求得真正有用的學問。)
    六、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2.聯(lián)系實際,討論。
    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勤學好問的。
    二、課后第二題作業(yè),指名讀題中的8個詞語,再齊讀,然后抄寫下來。
    三、課后第三題作業(yè)。
    1.先默讀思考。用直呼的方法熟練讀出題中的兩句話。
    2.在熟讀直呼的基礎上,用漢字把句子寫出來。
    3.集體訂正,再齊讀。
    四、指導分析字形,記憶字形。
    1.形聲字識記:懂、誦、例。
    2.對比識記:圈—園 保—呆 段—設 厲—歷
    3.在分析字形時,盡可能讓學生說出各自獨立的識記方法。
    五、指導書寫。
    1.重點指導“段”、“圈”、“懂”的結構安排。
    2.突出“圈”字中的“卷”,要與“券”區(qū)別開。
    懂:左右結構,右上是“艸”,右下是“重”。
    六、作業(yè):
    每個生字寫兩遍,再組一個詞,當堂完成。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十一
    1、學會本課要認1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相關語言,讓學生感悟孫中山先生小時候是個不懂就要問、善于思考的孩子。
    理解孫中山先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他的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1、會認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孫中山先生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生字卡片、孫中山先生簡介、多媒體課件。
    1課時
    勇于提問
    同學們,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的時候,你們怎樣處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孫中山先生是怎樣做學問的把。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呢?
    我們來學習小時候的孫中山先生的故事。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聽錄音朗讀課文,學生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找出課文中生字,讀準字音,并給它們找找朋友(組詞)。
    4、把生字詞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讀幾遍,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
    5、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1、什么叫“私塾”?
    “私塾”與現(xiàn)在的學堂的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2、指名讀第2~6自然段,質(zhì)疑、解疑。
    “流利”說明了什么?
    孫中山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
    他對先生請教使用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3、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先生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4、質(zhì)疑:以前的小朋友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問題呢?
    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我們提問呢?
    5、學習第7、8自然段。
    (1)孫中山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不敢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
    (2)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3)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1、自由組合,小組聯(lián)系朗讀。
    2、注意引導學生根據(jù)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
    1、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2、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十二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匯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jù)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么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涂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挨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十三
    1.讓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
    3.讓學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搖頭晃腦的意思。
    4.通過學習這課文讓學生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抓住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學習。
    讓學生懂的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朗讀法、調(diào)查法。
    指導學生自讀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認讀生字
    1.讓學生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給認讀生字組詞。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內(nèi)容。
    3.教師點評。
    三、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讓學生口頭組詞。
    4.分析生字的寫法。
    四、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了解意思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
    3.找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生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
    2.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以指導。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讓學生理解“講解、糊里糊涂、搖頭晃腦的意思。
    三、擴展活動
    1.說說孫中山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對你有什么影響?
    2.你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是怎么做的?
    課堂
    說說你學習了不懂就問這課文之后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不懂就問
    不懂的事情就主動地問
    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十四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zhì)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與現(xiàn)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fā)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fā)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zhì)疑、解疑。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yè)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著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xiàn)與先生的態(tài)度怎樣?
    出示課文插圖,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并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復述圖意。
    4.學生質(zhì)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qū)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
    不懂就問教案反思篇十五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懂、誦、段、糊、涂、膽、厲、詳”等8個生字。積累“不懂就問、背誦、糊里糊涂、厲聲、詳細、搖頭晃腦、鴉雀無聲、一字不漏”等8個詞語。正確書寫“誦、斷、糊、涂、厲、詳”等6個生字。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3、學習邊讀邊思考:想想為什么孫中山明知會挨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
    4、知道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
    1、識記生字,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懂得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1、師:小朋友,我們在學校里學到了許多知識。而在古時候,人們把學校稱為“私塾”。
    板書并學習:私塾
    師:以前,孩子們在私塾里是怎樣讀書的呢?
    2、學生輕聲讀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
    (1)分句讀。
    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
    (2)知道每句話的意思。
    3、交流讀后的感受。
    學習生字:誦
    音:平舌音
    學習生字:詳
    音:三拼音、后鼻音
    形:用加部首的方法來識記。
    4、師小結:那時候的私塾老師一般都比較嚴厲,誰不聽話或不認真讀書的話,還會挨老師戒尺的打。上課時,學生大多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可是,孫中山卻敢于不懂就問。
    5、揭示課題。請1個學生讀課題。
    6、學習生字:懂
    音:后鼻音
    形:形聲字,部首表義,右邊表音
    義:查字典(知道、了解)
    “不懂就問”的`意思就是:不知道的、不明白的就要問。
    7、齊讀課題。
    8、過渡:這個故事到底講了些什么呢?
    1、學生按照要求自學課文,教師巡視。
    2、指名學生讀課文,每人1小節(jié),教師隨機正音。
    重點指導:
    糊涂:“涂”在詞語中念輕聲。
    詳、段:復習三拼音
    理解:糊里糊涂,詳細
    3、開火車讀詞語。
    4、選擇兩句句子指導學生朗讀,知道對話的形式:
    媒體出示:
    于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們背的這段課文是什么意思,請您為我們講講吧!”
    (提示語在前)
    “會背了?!睂O中山說著,就把那段課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提示語在后)
    5、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認真讀好每一小節(jié)。
    指導方法:
    誰在什么時候干什么,結果怎樣?
    1、復習字詞:抽讀詞語。
    2、寫字指導:
    (1)分別指導。
    誦: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斷:左右結構,左右相當。
    涂: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厲:半包圍結構。
    詳: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重點指導“糊”:注意“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進行描摹、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