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出更恰當的決策。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情緒對于個人的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總結是一個重要的思維工具,以下范文對于我們進行總結工作具有參考價值。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一
吃元宵,品元宵,元宵佳節(jié)香氣飄。猜燈謎,耍龍燈,喜氣洋洋好心情,傍晚,我和家人一起到龍川廣場玩。
廣場上人山人海,街道旁掛滿了花燈,有飛龍噴火燈、獅子玩球燈、鯉魚吐珠燈,真是千姿百態(tài)。最美的要屬金豬燈了,它是用幾根鐵絲做的,身體是幾塊金沙布,它的臉上還掛著幾絲笑容,真可愛!我挑了一盞荷花燈,是用塑料做成的,碧綠的'荷葉襯托著粉紅的荷花。煞是好看,一按按鈕,荷花中間的燈泡就會散發(fā)出粉色的光,還有動聽的歌呢!
啊,那邊在猜燈謎呢!瞧,火紅的紙片透過燈光,整個廣場都被喜慶包圍著。人們正在一張張紙片前,有的撓撓頭,有的安靜地思考。猜中了,還可以兌獎呢!我猜中了一條字謎,獲了獎,高興得手舞足蹈。
天色漸晚,月亮悄悄爬上了樹梢,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月亮象征著團圓,它如同清澈的湖水,又如同一個銀盤,光彩照人。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二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上燈節(jié),下午上課的時候我就開小差了,想象晚上玩燈的情景。
晚上月亮偏偏躲在灰暗的云里不肯露面,像戲劇里的新娘披著大紅頭紗一樣羞羞答答的。老天爺似乎故意不成全我們,就在我們吃大圓子的時候,下起了稀疏的細雨,在我本來愉快的心情上蒙了一層陰影。盡管如此也不能阻止我出去玩燈的決心。
我?guī)е膼鄣臒舫鋈ふ倚』锇?,大家不約而同地提著拉著花燈來到了村子前的水泥路上。大家拿的燈各不相同,有手拉兔燈,有豬燈,有電棒,還有戴在頭上的牛角燈……其中要數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的虎燈最多了。看到這些虎燈想到今年是虎年,什么龍騰虎躍、生龍活虎、虎虎生威、虎嘯獅吼等一些含有虎字的成語剎時機都浮在我的腦海里。
我們排成一隊,提著燈籠在村里行走,每經過一家門口我們都會大聲地笑著喊:“巡邏的哨兵來了!”引得主人紛紛出來看個究竟,我們則哄笑起來。
我們來到一塊寬闊的水泥地上,把燈有序地聚在一起,遠看仿佛一盞巨大的蓮花燈。我們又把這些燈擺成了s形、z形、8字形……聽到我們的歡聲笑語,那些剛會走路地小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也來加入我們的隊伍,揮動著肉嘟嘟的小胖手來拿燈,小手力氣小,一拿燈掉了,滾得老遠,小寶寶“哇——!”一聲大哭起來,惹得圍觀的大人孩子哈哈大笑。
鬧花燈已經結束了,但那歡聲笑語,久久繚繞在我們窗前。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三
作文。
怎么寫?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元宵節(jié)作文初中,希望能夠幫到您!
在我的家鄉(xiāng),講究的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燈”,所以在這兩天的夜晚,家里的燈是要長明的,為了確保十五的燈能長明,正月十三這天還要“試燈”,就是把各屋的燈點亮至少一柱香的功夫,試燈這天,出了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夜。
到了十五這天,主婦們要早早起來做飯,敬過菩薩祖先之后,一家人迅速吃完飯,換上新衣去上墳。家鄉(xiāng)人講,上祖墳要圖早,誰家能搶到第一去拜祖墳,這家一年就會走好運。上墳的時候,大家族的成員會結伴前往,浩浩蕩蕩的十分壯觀。到了墳前,燒上紙錢點上香后,每個人就輪番磕頭,求祖先保佑。由于村里每個時期選擇的墳地不一樣,每家的祖墳都分布在各個地方,拜完一個再去拜另一個。我太爺、太奶和爺爺的墳在文革期間都被平了,所以只能在大致的地方劃個半圓圈燒些紙錢給他們,據說現在立碑了,爺爺奶奶就可以一起拜了。拜完自家的祖墳,再去拜外婆家的,我家離外婆家不遠,所以我們小孩子也跟著去,離得遠的,由父母去拜就行了。由于我有個伯父在外鄉(xiāng)生活,我姨家離外婆家較遠,所以他們上墳之后都要到我家吃午飯。媽媽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做好春餅,家鄉(xiāng)過年前會準備很多半成口的菜式,如肉糕、魚丸、肉丸、魚面、酥魚、蛋卷等等,客人一來,很容易的做出一桌菜,主食就是春餅和湯圓。吃過午飯,這一天就沒什么正事了,大人小孩都抓緊年的尾巴起勁的完。南方的農民辛苦,一年沒多少清閑的時間,小時候就盼著過年的時間長一些,最怕聽到媽媽說:“年過月半盡啦,該干活了!”
我已經有十多年沒在家過元宵節(jié)了,這次回家看到過年的風俗依然沒變,想必十五的風俗也是一樣吧,畢竟在過節(jié)的時候祭拜祖先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只不過選擇的時間不一樣罷了。
我喜歡家鄉(xiāng)那種重視過年的氣氛,雖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么平時都能吃到,可是過年前一家人在一起做著各種準備,不也顯得很溫馨嗎?古老的風俗不能丟,丟了,返鄉(xiāng)的游子就找不到根了。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jié),老百姓常說元宵節(jié)一過,這新年也就算過完了。還沉浸在新年氣氛中的我,既盼望元宵節(jié)早點來到,好欣賞到許多美麗的煙花和漂亮的花燈,可又不想這么早就和新年說拜拜,所以我非常珍惜這新年的閉幕曲。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天一擦黑,我就早早地站在樓頂的平臺上,凝神諦聽那第一聲鞭炮響。大約五點半左右,第一聲鞭炮響了,它像是元宵節(jié)節(jié)日演出的報幕員,拉開了整場節(jié)日煙花盛宴的帷幕。一開始先是“噼噼啪啪”的響聲由遠至近,此起彼伏,那是小鞭炮在調皮地敲打著鑼鼓;隨后二踢腳那響震天空的聲音,像擊鼓樂一樣,將這整場盛宴漸漸帶入佳境;最耀眼的當然數那“主角”的登場,幾聲巨響,空中綻放出無數火樹銀花,那是有許多人家在燃放禮炮和煙花彈,燦爛的煙花彈亮徹了夜空,仿佛身處白晝,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啊!我睜大雙眼緊盯著天空,不愿放過每一幕美妙的演出……一會兒,煙花盛宴結束了,整個世界寂靜了許多,讓人覺得像是來到了另一個空間,耳畔仿佛傳來星星和月亮的呢喃細語。但是,天空并沒有因此而變得單調,很快,天邊飄過來幾個亮點,并且越來越多,我好驚奇,仔細地盯著:來了,來了,飛到我這邊來了。哦!原來是許愿燈,一盞、兩盞、三盞……飛在前面的一共有九盞。緊接著,近處又升上了一些,在晚風的催動下,它們像一群小鳥,快速地向同伴們飛去,它們在空中嬉戲、追趕,像一群快樂的孩童,我目送了一群又一群。
按捺不住好奇,我也買了一只,拆開包裝袋,展開燈,纏好方形燃料,用蠟燭點燃了它,只見原先蜷縮的紙燈在熱氣的作用下開始膨脹起來,而且越來越大,不一會兒,我就按不住它了,于是我拎著燈的兩只角,慢慢地松開了手,只見它緩緩地飄了起來,越飄越高,我望著那它,默默地許了個愿:“我希望……”。
街頭上,還有不少小朋友在家人的陪同下,提著形形色色的花燈,流連忘返……元宵節(jié)結束了,春節(jié)也就結束了。時間不等人,我也進入小學階段最繁忙的一學期了,我得好好學習,在新的一學期里永不停步,奮勇向前。
要問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是什么節(jié)日?那當然是元宵節(jié)了。因為元宵節(jié)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看到好看的燈展。
雖然今年的元宵節(jié)已經過去了,但是那時的場景卻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元宵節(jié)的那一天可熱鬧了。為此,姥姥、姥爺和弟弟也來我家和我們一起過元宵節(jié)。
晚上吃過元宵后,我們一起來到廣場看燈展。到了廣場,映如我眼簾的是來來往往的人群絡繹不絕,環(huán)繞廣場四周的好幾圈的燈籠讓人眼花繚亂。我們迫不及待的走進第一圈觀看燈籠,這一圈都是各個單位的。第一個燈籠是一只小巧玲瓏的兔子燈籠。這是房地產公司的。紅寶石的眼睛下有一張要說話的三瓣嘴,豎起的耳朵好像正在聽人們的贊美呢!真是非常的機靈可愛。第二個是自來水公司的燈籠,形狀是一滴水,雖然簡單,但是也非常的漂亮。估計自來水公司的人們是告示著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呢!隨著擁擠的人群我們終于走進了第二圈,第二圈是各個學校的燈籠。第一個是北二小學的燈籠,它的形狀是一本書,書上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字樣,可見是讓我們好好學習、早日成才、為祖國做貢獻呢!第二個是我們奮斗小學的,是用我們奮斗小學的標志做成的燈籠,可見處處都要體現我們奮斗的精神。上面由紅色、黃色和綠色環(huán)繞著,美麗極了??戳耸谷朔浅5恼駣^。我們看得入了迷,不知不覺就走進了第三圈了,第三圈是各個圖書社的燈籠。第一個是新華書店的,新華書店果真名不虛傳,是一只威武的猛虎,這只猛虎是多么的逼真呀!預示著他要在圖書行業(yè)要像猛虎一樣獨領風騷了。可惜,弟弟偏偏在這個時候想睡覺,我們只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燈展會場。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四
在我的家鄉(xiāng),講究的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燈”,所以在這兩天的夜晚,家里的燈是要長明的,為了確保十五的燈能長明,正月十三這天還要“試燈”,就是把各屋的燈點亮至少一柱香的功夫,試燈這天,出了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夜。
到了十五這天,主婦們要早早起來做飯,敬過菩薩祖先之后,一家人迅速吃完飯,換上新衣去上墳。家鄉(xiāng)人講,上祖墳要圖早,誰家能搶到第一去拜祖墳,這家一年就會走好運。上墳的時候,大家族的成員會結伴前往,浩浩蕩蕩的十分壯觀。到了墳前,燒上紙錢點上香后,每個人就輪番磕頭,求祖先保佑。由于村里每個時期選擇的墳地不一樣,每家的祖墳都分布在各個地方,拜完一個再去拜另一個。我太爺、太奶和爺爺的墳在文革期間都被平了,所以只能在大致的地方劃個半圓圈燒些紙錢給他們,據說現在立碑了,爺爺奶奶就可以一起拜了。
拜完自家的.祖墳,再去拜外婆家的,我家離外婆家不遠,所以我們小孩子也跟著去,離得遠的,由父母去拜就行了。由于我有個伯父在外鄉(xiāng)生活,我姨家離外婆家較遠,所以他們上墳之后都要到我家吃午飯。媽媽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做好春餅,家鄉(xiāng)過年前會準備很多半成口的菜式,如肉糕、魚丸、肉丸、魚面、酥魚、蛋卷等等,客人一來,很容易的做出一桌菜,主食就是春餅和湯圓。吃過午飯,這一天就沒什么正事了,大人小孩都抓緊年的尾巴起勁的完。南方的農民辛苦,一年沒多少清閑的時間,小時候就盼著過年的時間長一些,最怕聽到媽媽說:“年過月半盡啦,該干活了!”
我已經有十多年沒在家過元宵節(jié)了,這次回家看到過年的習俗依然沒變,想必十五的習俗也是一樣吧,畢竟在過節(jié)的時候祭拜祖先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只不過選擇的時間不一樣罷了。
我喜歡家鄉(xiāng)那種重視過年的氣氛,雖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么平時都能吃到,可是過年前一家人在一起做著各種準備,不也顯得很溫馨嗎?古老的習俗不能丟,丟了,返鄉(xiāng)的游子就找不到根了。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五
正月十五那一天,我們一家人要吃元宵,姥姥、姥爺就得忙著做元宵。
首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糯米面,然后,揉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拍扁,加上餡,捏好撮圓后煮熟就做好了。姥姥、姥爺把元宵端上桌,我們坐在桌邊吃元宵,我嘗了一口說:“這是我吃過的吃的元宵了?!?BR> 姥姥、姥爺高興得說:“謝謝你的夸獎,那就多吃點吧!”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六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所以在我家鄉(xiāng)的小城,元宵節(jié)這一天非常熱鬧,人們都會到街上去看燈會表演,延慶的秧歌、旱船可是很出名的.。
那天一大早,我和媽媽、姥姥就來到了街上,大街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你看龍燈舞的風風火火、跑旱船的是那么高興、扭秧歌的是那么興奮、踩高蹺的技術更是高超,竟然可以空中翻跟斗。觀看的人群更是不分男女老幼滿面春風,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賞燈回來,肚子也餓了,豐盛的午宴中最讓我留戀的是那圓圓的湯圓,圓圓鼓鼓的湯圓讓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我愛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七
來到學校食堂,一些住宿的工人正在聊著晚上出去“走百病”的話題。
“小李子,你年輕,上網查查,晚上哪里有燈展和焰火晚會。這不讓個人放鞭炮,一定會有固定點兒的焰火晚會……”愛熱鬧的周姐說。
“查過了,那些晚會都是往年的消息。我問過在政府工作的哥哥,他也不知道哪兒有!”
“放鞭炮污染環(huán)境,那燈展和文藝晚會還污染環(huán)境嗎?肯定是你沒查到活動地點!”侯姐一邊說一邊將兒子發(fā)來微信照片給大家看:“你看,我兒子在深圳發(fā)的照片,人家許多公園都搭起了臺子,搞元宵節(jié)慶祝晚會!”
“一定有的,等著晚上聽聽消息吧!”我告訴大家……。
記得那天晚上,滿天五彩繽紛的禮花讓天上的一輪明月失去了光彩,我和家長帶著住宿的孩子們隨著人流奔向了公園。
到了門口,人也密集起來,我和家長分頭帶著孩子們涌進公園,怕擠丟了人,互相牽著手。
沿途的各種燈讓人目不銜接,這盞是一朵會開合的荷花,那盞是兩條嘴唇翕動會吐泡兒的紅鯉;這盞是閃回著“金陵十二釵”的'走馬燈,那盞是演奏著樂器的大臉貓……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冰燈,姑且不說玉樹瓊枝的冰樹林,也不說晶瑩剔透的冰城堡,就是沿著山坡一道冰墻就讓他們樂不可支。
“一元錢一次,兩元錢三次了!”冰墻老板“讓利”銷售讓孩子們欲罷不能,排著隊等著老板給他們發(fā)紙殼兒當坐墊兒,順著墻上的冰槽兒哧溜到山坡下。
家長們等得不耐煩了:“還玩兒,一會兒屁股都凍成冰塊了!”
孩子們卻有話兒對付:“懂得摩擦生熱嗎,不是凍成冰塊兒了,是擦出了火星子!”
這些從鄉(xiāng)下來到城里陪著孩子們過節(jié)的家長拗不過孩子,一邊跺著凍木了腳,一邊嘮嗑兒:“這城里雖然熱鬧,還不如家里的節(jié)味兒濃,不來這兒,我現在可能在房前屋后點面燈呢!”
“可不是,不光是家里點燈,就是祖墳也要送燈了,前些年我們哥幾個家家都自己做燈,這些年都是買帶電池的了?!?BR> “別說孩子愿意打滑哧溜,這要是在家里呀,我們一家人都要到珠子河了骨碌冰呢!”
“這哧溜冰沒啥意思,滑道這么短,要說是好玩兒還得是俺們老家放爬犁坡兒……拽著帶拐頭的小爬犁,呼哧呼哧半個多小時才能爬到山頂,一個坐在爬犁上,腳蹬著拐頭控制方向,另一個抱著前面的腰跪在爬犁的尾巴上,再一個人幫忙一推,爬犁就順著拉柴火的爬犁道沖下山來了,滑得快的時候,那拐頭是很難把握方向的,大多時候都是在一片雪霧里連人帶爬犁拱進了雪窩子……”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八
時光從未停下過她的腳步,有太多的記憶可能會被塵封,而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記憶在多次被刷新之后,還是會越來越清晰。小時候數著指頭盼過年,年在依依不舍中流走,總覺得玩耍意猶未盡,好歹還有個續(xù)寫年味的正月十五,鬧元宵。
那時候的山區(qū)農村還沒有電,也就少了現在城里有一條街的花燈風景,元宵還是要鬧的,一鬧就是七八天,鬧元宵的傳統(tǒng)習俗是唱大戲和扮玩,唱大戲一般正月十二開始,“大戲”顧名思義就是比廟會唱的塊數(場)多,時間也長,鄰村之間是不同的劇種,你來我村我去你村地用串唱調換胃口,什么《打龍袍》《牧羊圈》《穆桂英》《王小趕腳》《借年》白天黑夜地唱,扯著嗓子,唱得天昏地暗口干舌燥。精明的商販會從山外弄些甘蔗,鼓鼓鐺子來販賣。過年的磕頭錢還沒舍得花,也就免不了買個歡喜團子或者冰糖葫蘆拉拉饞。臺上的唱戲,臺下的我們撒著歡亂竄。舞龍,跑旱船,站芯子,趕毛驢,踩高蹺,扭秧歌這些扮玩的隊伍自然也不會閑著,莊稼人使了勁地釋放自己的喜慶和快樂。
十五晚上是鬧元宵的高潮,不管孩子們誰去誰家,都會分到些“魚”“刺猬”“小雞”“小燕子”等小動物,還有“燈碗子”,這些東西都是用五谷雜糧做的,有的是用手捏的,有的是用模具倒出來的,魚自然象征著年年有余,“燈碗子”則象征著五谷豐登,刺猬是財神的象征,雞代表大吉大利,燕子代表春天真的來了,等等?!盁敉胱印奔兪止つ笾疲柰氪笮?,里面倒上蓖麻子油或者豆油,插上根線芯,點燃,也會光芒萬丈。
過年放鞭炮時會有些啞炮,留起來,再滿大街撿一些,積攢到十五晚上,引上芯子實在不響的就從中間掰成斷藕斷絲連的兩段,擺成“八”字型,兩個啞炮一組,對著,點燃一組引燃另一組,出出溜溜在地上旋轉,也就旋轉出了不一樣的.煙火。那時候火藥并不難搞,也可以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制,大人們用泥巴造的煙花墩子,反復裝反復放,忙忙活活,你剛放罷我續(xù)上,生產隊里場院又大,全村人都來觀看放花,一直折騰到深夜,一束束一簇簇,好一片美得令人目瞪口呆的火樹銀花。
每年在城里賞燈的時候,總會觸景生情,免不了吹吹歲月的浮塵撫摸起記憶中的元宵節(jié)來!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九
今天是元宵節(jié),清晨我便提前了十分鐘趕到食堂,為的是在元宵節(jié)里吃上一碗熱乎乎的湯圓,可失望的是,我從等一個窗口看到第六的窗口,都沒看到有打湯圓的,我便只好隨意打了一份早餐。
我還在疑問的時候,清晨的太陽就已經出來了,遠遠看去,柔柔的一團,就好像一個柔軟的湯圓了。
我記得,在我們老家過元宵節(jié),也像端午節(jié)吃粽子中秋節(jié)吃月餅那樣的端嚴。其實街口的賣早餐的地方每天就有賣湯圓的,是用甜酒煲的湯,我也嘗過幾次,味道不乍地,還不如母親做的好吃,可吃的人還是不少的。
春節(jié)后上班也有些時日了,日復一日的工作,像一個轉動的齒輪,知不覺又是一年的元宵節(jié)。
我還沒忘記下班后給母親打個電話。走在黑暗的路上,看到街口放著閃耀的煙花,朵朵迷人,我像被什么給纏住了似的。
等我想起來時已經是夜瀾寧靜的深夜了,想必遠方的母親也睡了,可我還在這樣不眠的夜里糾結,可是我又不知道自己在糾結什么,我也是一個越老越糊涂的人了。
明明就心無點墨,只是這顆不滅的內心還在為自己的不甘心叫崛了,可我也知道,我追求了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就像懶蛤蟆想吃天鵝肉一樣,是要遭天劫的。
曾幾何時,我的心就像這個黑夜一樣,早已失去了生活的.方向,還記得那些沉迷在網吧的時刻,就是為了不甘心,才會墜入余此的。
想起那些痛苦與失望的日子,我都不知自己是怎么走過來的,尤其是父親的去逝,整整的一年里,我都在憂傷里過著日子,自己就像一臺只會運作的機器,沒有了半點思想。就如課內招禮,課長說,我要的是一個會做事的員工,而不是一個會思考的員工。
不管怎么說,這也是一個節(jié)日,可我守在這深夜里,不知反省,還一味的打擊自己。我可知道,凡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有他存在的道理。
午夜鐘聲響起,今年的元宵節(jié)也就算過了。在我默默出神時,我便想起今年的守歲,沒有了父親的家,就像一個空落的家。對春晚的聯歡,午夜的煙火,都已沒了新春的歡樂,我就像那樣落下的煙漬,與黑夜共眠了。
人長大了,都會經歷什么都是淡的滋味,如人間的長柳煙花,繁華似錦的前程,在我面前,都成了一道遙不可及的美夢。
人生,與日子,總像一個談不完的話題,就如自己的自言自語,從十年前的昨天,到十年后的今天,對著眼前的這一輪明月,我都不知用去了多少墨水。
還好這是一個科學的時代,手里隨便拿的一個手機都可充當一個打字工具,也就是說,無論我走到哪里,無論是白天黑夜,無論是坐著躺著,只我心在動,腦在想,我就有說不完的話。可唯一的遺憾,就是腦子的靈力太少了,總是在疲憊中睡去,醒來又是玲聲的催促,日子,便在這樣的一個周而復始的生活里,寫下了一個凄涼的人生。
元宵佳節(jié),早如過往的煙云,就像我在街口看到那美麗的煙花,也不為它的顫抖而心動了,還有那肯童年盼望的孔明燈,由于小時家窮,只有看著別家的孩子放的份上。
可如今,這些隨手可得的小玩意,卻是早已沉默了,就像升起的浮云,靜靜的流動,再也驚不起令人心動的狂風。
夜夜獨醉心更冷,元宵佳節(jié)又何妨,一曲寒光影相隨,唯有癡心照明月。
隨心舞動,本想消耗這點靈力,就能好好睡下,這對勞累一天的我們,睡覺才是我們最好的休復,也只有睡下了,在夢里,我才蘇醒了。
寒夜卷心,佳節(jié)如夢,不知為什么,長大的節(jié)日,都如平常身家飯,即使不是元宵節(jié),對于更重要的節(jié)日,也不過像一杯白開水。
當夢醒來時,又是一天的清晨,柔弱的晨曦,像一片飄渺的絲綢,又像長久的圍繞在這個天地間,似似如飛。
想起昨夜的混混沌沌,我便想不起,那便是元宵的夜晚,一個昏暗的夜晚,黑暗處,早已無星月的影子,更別說十五的月亮,圓又圓了。
遲鈍的身影,似木頭的弱呆,窗口望去,遠處的街口,人影錯錯,不必說的買賣的小吃聲,饅頭,包子,燒餅嘍,不必說拉客的摩的,扭著呯呯響的尾氣,似乎一個箭步就可到了,不必說,還有一些老太太老爺爺提著一些天沒亮從田里摘下的青菜。
落下的門聲,響在了孤單的走廊里,從門外出去,陽光下又是新的一天,經過一夜的夢橫,誰又知道我們昨天的故事,就像消靜的回音。
日子,就如我們,一天如一天,舊的一天也吧!新的一天也吧!總之都繞不開這無辜的生活。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
家鄉(xiāng)的年味兒雖然這些年也日漸淺淡,可是正月十五這天還是要酣暢淋漓地熱鬧上一整天的。
被年冷落了十幾天的'街道,元宵節(jié)一早就會萬人空巷。按照習俗,這天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到街上“走百病”,不寬的街道突然承納了全縣十幾萬人,一時間就像塞滿了喜慶的大禮炮,膨脹得就要炸裂了!
這天的主角當然是秧歌隊了。來自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各路隊伍齊集縣城中央的主大街,穿著大紅大綠的隊員們,踩著高蹺,舞著綢帶、耍著彩扇,攪動著帶著火藥味的漫天雪花,一路向東挺進,雪地上滿是火紅的鞭炮碎屑和被高蹺鉆出的一個個雪窩兒……沿途的商鋪用“噼里啪啦”的鞭炮和“咚咚咚”的“二踢腳”,歡迎秧歌隊送來紅紅火火的好兆頭,包裹在風雪硝煙中的大人小孩兒,隨著秧歌隊火辣辣的舞步,如松花江水一般,涌到了縣城東面的中心廣場。
那廣場早就像夏日驟雨中南山頂的火山湖,喧騰著洶涌的波浪。拉起警戒線的場地,被來自縣城和各個村屯看秧歌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只在南面留著個入口,對著入口是一個掛滿大紅燈籠的看臺,一排評委坐在了上面,評委后面也站滿了人。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一
元宵節(jié)已經過去好幾天了,可是那天的中午飯的味道卻總也不能丟散,就餐的情景也隨著味道形成一個圖畫鑲嵌在記憶里。午餐的過程,程序,感覺,不時的在情緒里跳躍和膨脹,促使我不得不用文字記錄下來,永遠放置在感情之中,同時也在我的飲食的生活中樹立一個里程碑,從飲食到飲食文化的過渡。
二月十一號那天上午女婿說;“今天是元宵節(jié),咱們出去吃吧”。于是全家人穿好衣服,進入電梯直達b2層坐上汽車。
汽車在車流中行駛,穿越數十個紅綠燈之后來到了飯店門前,下車后一眼就看見醒目的牌匾《旺順閣魚頭泡餅店》。
進屋后是一個等待。引導員把我們領到小桌前,桌上放著水果,象棋,跳棋,桌旁是休息的小凳子,讓我們等待。大約20分鐘后服務員把我們領到就餐位置,并又很快的更換了臺布,擺上碟筷,放上魚盤的圍坐,圍坐中間又放兩根固體酒精蠟燭,接著餅塊,酒,小菜等相續(xù)上來,最后送菜員點亮蠟燭,把盛滿魚頭的大魚盤放在圍坐上,頓時十足的醬香魚味沖進我的鼻孔里。
大約四十多公分的圓盤中盛裝著半個魚頭,魚頭的四周是魚湯。女婿熟練的把餅放在魚頭的四周,魚頭泡餅就像一朵大向日葵花,又像十五的圓月。我們圍著它過元宵節(jié),在團圓中享受美食,美味,享受魚頭泡餅的味道。
魚頭滑嫩咸鮮,湯汁醬香濃郁,餅的勁道和魚肉的嫩軟在香味濃郁中回味,味與質在品嚼中交合起來,魚香,餅香,醬香,酒香在口腔中融合,在舌頭的味蕾中升華,加上元宵節(jié)的氣氛這味更加鮮美和深厚。味過之后,深深的感到,旺順閣魚頭泡餅的確是優(yōu)質傳統(tǒng)名菜,完全可以同全聚德的烤鴨相比,與東來順的涮羊肉相持。
飯后,香味,口感,質感化作感想在我的思緒里回蕩。魚頭泡餅為啥這樣受食客的喜愛,大致有這么三個方面。一是服務,食客一進門就享受服務,給你提供娛樂場所和免費水果,便于等待。放桌時是新的潔白臺布,清潔的布套的椅子,光潔的餐具。服務員用舒適就餐條件和溫暖的.服務態(tài)度給予就餐人員愉悅的感覺。二是質量,講究主料,注重原料的搭配,突出質感,鮮明味道,魚頭的滑嫩和餅的勁道在醬香中充分的顯示出來。三是獨特,一盤只用半個魚頭,整體,單一,簡潔。圍坐里點燃酒精燈,給上面的魚頭泡餅不斷的加溫,使魚的溫度不變,醬香味道不變,滑嫩的質感不變。通過合理的盛器、獨特的味道、保持味道的方法把魚頭泡餅的特色充分的體現出來。讓就餐者享受特色美食大餐,享受漢族的飲食文化。
味道在服務、質量、特色的循環(huán)中散發(fā)和連續(xù),也在散發(fā)和連續(xù)中凝結,歸結一個純粹的味道。去餐館為了味道,食用魚頭泡餅是品嘗味道,注入文字是回味味道。從味道始發(fā),經過味道又回到味道之中。進入味中,過后又跳出味中,無味比有味更香、更醇、更有感情。從無到有是味道的過程,從有到無是味道的回歸,只有這回歸才有生命力。盤子中的味道在無數食客口中回蕩,不管吃多少次還是那不改的香味。
晚上,我站在小區(qū)的中央享受元宵節(jié)的夜色。四周大廈的整齊高高的窗光墻,把小區(qū)莊嚴起來,小區(qū)的路燈桿上纏繞彩珠燈、掛的紅燈籠、一排排彩路燈向前彎曲的伸延著,象音律一樣,在伸延中飄動著音色。園林的腳燈明確腳下的路,又美化樹木的景致。外面的不斷升空的禮花又給節(jié)日的氣氛的夜景增加了更美麗畫意。
地上的井上添花,天空卻是安詳和寧靜。晴朗的天空中間懸掛著皎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圓圓的,潔潔的,幽明的,雖然遙遠卻感覺很近。月光的神奇和神秘給生命世界帶來準確的信息。月亮的本身濃縮著自然形象,她的精神中展示出生命的自然文化的底蘊。
望著皎潔的月亮感受著自然的文明,回味魚頭泡餅味道感受生活的樂趣,兩者是一個心情的享受。一個真實的存在,一個生命的模式,在我的感覺世界中互映。
生活的味道像煙花一樣,從腳燈下點燃,穿越路燈,節(jié)日燈,高高的窗光墻,在高樓的中央散開,那么絢麗和精彩,閃過之后消融在幽靜的月光里,歸入寧靜,光明,地位和次序,又回到平常,平淡。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二
元宵節(jié)過去了,我沒有吃到元宵。
我的童年里沒有元宵,也不知道管這一天叫“元宵節(jié)”,我們就叫“正月十五”。
這一天是繼大年夜過后的又一個驚喜,也是對“年”的揮手告別。對于孩子時的我們,心里其實不太愿意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去的如此匆忙。因為,過了“十五”就意味著馬上開學了。寒假作業(yè)基本上被鞭炮“炸”的亂七八糟??墒?,這段時間總是這么匆忙,從來都是。
“十五”這天,依舊穿著新年的新衣服,不過沒有那么干凈了。袖口可能沾了干癟的鼻涕,還有煙花燙出的三三兩兩的小窟窿,口袋里還有撿來的“啞炮”,和再三央求才從父母手中揪出來的幾毛壓歲錢。當然心里還有一點點扼著小黑手腕嘆息著的,不舍的撒開的所剩不多的小時光。
“十五”的熱鬧,不是小河邊嗤嗤作響的鞭炮引信,和捂著耳朵依然響亮的鞭炮響;不是黑白電視里牛群馮鞏馬季們的沒完沒了的相聲;也不是幾個小不點兒背著大人偷偷攀比自己今年有多少個一塊兩塊五塊的小收入?!笆濉钡臒狒[是在“十五”的晚上。
不管有沒有月亮,不管月亮圓不圓。
“十五”的熱鬧,是奶奶和媽媽揭開熱氣騰騰的蒸鍋,霧蒙蒙的,她們的臉上分明的紅潤,眼睛有點睜不開,用力的吹著冒出的熱氣。熱氣是神秘的,像大圣腳踩的筋斗云,你不知道那個猴子七十二變變成了什么。守在蒸鍋旁的我們,雀躍的像一只只小猴子。眼巴巴的期盼著。
大魚,小魚是必須要有的。媽媽的手比去年巧多了。黃豆做了大魚的眼,綠豆做了小魚的眼,魚兒們用我家的春聯紙染了紅紅的嘴唇,真好看!
小豬,胖胖的。是猴兒哥帶來的嗎?它比我家養(yǎng)過的任何一只都可愛。白白凈凈的,是八戒嗎?從來都是取笑他,今天絕不。
小狗子,小兔子,小青蛙……小青蛙怪怪的。
媽媽,這是青蛙嗎?
媽媽笑哈哈,竟然不好意思了。說:這不是小青蛙,這不是小蛤蟆嘛?
奧,小蛤蟆,小蛤蟆……我們一群蹦蹦跳跳的興奮著,“呱、呱、呱……”像一群小蛤蟆。
媽媽的手真巧!媽媽笑的有些不好意思,但年輕的媽媽想想都是那么好看。我竟然疏忽了媽媽的好看。爸爸可曾記得媽媽的好看。在“十五”的這天,想起媽媽曾經美的容顏。
熱鬧,不止這些。
媽媽在除夕后的某天,在大盆里泡了好多“筳子”(音同亭子,高粱穗下面直直的滑溜溜的那一段),問她做什么,她笑而不答。頑皮的我們不太關心大人們的心思,問問也僅僅是好奇的剎那沒話找話而已。從此不再問,只顧玩自己的。
某一天夜里,我在被窩里看見媽媽披著棉襖,在燈下做著什么,桌子上擺著她的針線筐,我想可能是誰的衣服破了吧。我在夢里笑,想她聽到了也會宛然一笑,然后過來為我掖被角兒。
媽媽是端莊美麗的.,是我疏忽了。因為我在她最美的時候睡著了。
“十五”是一個有謎語的日子,孩子總會想著賺幾個“聰明”來打發(fā)這接下來的一年。
媽媽不識字,她把前年的謎語拿到了去年,又從去年里拿來今年,她只說了幾個字,我們便知道了答案,媽媽笑的前俯后仰,我于是賺了幾個“聰明”,我們誰都不說那是“老謎新說”,因為我喜歡“聰明”二字,得了它們就像在學校里得了小紅花一樣的開心,我還知道這樣說明了我被喜歡著。
媽媽在笑,她很美,女人之美??墒俏以诘玫降穆斆骼锞谷灰埠雎粤恕?BR> 新鞋子?不是。
新衣服?不是。
新……?
紅彤彤的燈籠,從被我們忽略的角落里被媽媽提出來,我們又雀躍了。蹦蹦跳跳的像小猴子。迫不及待,插上紅紅的蠟燭,小火苗搖搖曳曳,像剛睡醒懵懂醒來的花仙子,伸了一個懶腰之后,安靜挺拔的看著這個世界:一個完整的世界——爸爸、媽媽、孩子。我們也都安靜的凝視著在“十五”里到來的她。隨之便是歡呼和出去炫耀了。
我們簇擁著,邁著小心翼翼的步伐,像戲臺上的角兒,在媽媽的一聲“去玩吧”里,走進了一個一年來熟悉而又陌生的寒冬里不再寒冷的夜,媽媽立在門框內,面帶微笑目送我們離去。
她的身影很美,可是我卻忽略了。我只顧著看手里的燈籠和腳下的路,還有鄰居家孩子的“嘖嘖”稱贊和艷羨。
這個時候,紅紅的燈籠,溫暖的光,我們瘦長的影子尾巴,讓我們不再羨慕那些還有“煙花存貨”的孩子了。他們會用手里的煙花換我們手里的紅燈籠。煙花易冷,璀璨結束后我們要換回來。于是我們的瘦小細長的影子尾巴變成了一個個的小孩子,然后再拖一條條影子尾巴。
我們開始“啦啦啦”的走著有腔調的小碎步,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的去討一個稱贊,不得停留,繼續(xù)前進。
“十五”在簇擁中不覺疲倦的走遍了村子。還刻意走了最黑暗的地方。紅彤彤的溫暖的光,照我們一路前行。
媽媽在家中,她盼我早回家,媽媽很溫暖,可是我卻忽略了。我們一直走到蠟燭快要燃盡了才想起回家。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三
很小的時候,元宵節(jié)對我而言的全部意義就在于趴在暖熱的灶臺邊,看著鍋里起起落落的湯元使勁咽口水;再大一點,元宵節(jié)在我心中就變成了紅通通的顏色,穿著紅襖紅褲,追逐著紅紅的燈籠紅紅的鞭炮滿街亂跑;到了青澀的年齡,元宵節(jié)悄然幻化為一句宋詞,“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后”,朦朦朧朧,自我陶醉,自我憧憬;而今年的元宵節(jié),我淡淡的,只是從手機短信中才意識到。
是夜,暮色剛剛降臨,清脆的鞭炮聲便遠遠近近、此起彼伏地響起來,攪得人有些心慌,我于是出門隨處走走。到底是人們的傳統(tǒng)習俗占了上風,滿大街居然都是放煙花燃炮竹的人,不單孩子歡呼雀躍,大人也跟著興奮,三五成群,甚至是全家出動,談笑間,彩珠騰空而起,在半空中炸開,發(fā)出眩目的光芒,飄落紛紛,轉瞬即逝。
黃昏早過,夜色正濃,街上人們的目光只在地面與半空中交替游移,眼里只有絢爛的煙火發(fā)出的光芒,天上的那一輪滿月竟是被徹底地冷落了。也難怪,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數日來雨雪霏霏,今日初晴,任她月兒再怎樣圓滿,終是一輪冷月,滿地青輝,望之生寒!這樣的月色常被歡樂的人們遺忘,掬月入懷的,多是詩家詞人,要不就是思婦離人。我已經沒有了那時“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后”的精致情懷,逝去的心事已隨塵世湮沒,平時不敢去翻它,也不敢去想它,只想用時間作一帖遺忘的良方。但今夜的月亮如水如銀,與團圓相連,與相思相連,與離愁相連,與淚水浸濕的春衫袖相連,演繹著生生死死的愛情,恩怨糾葛的愛情,那一縷早想割舍的愁怨,如煙火燃燼后的白霧氤氳,縹縹緲緲,繞于身前身后,令人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夜?jié)u漸深去,人們開心了倦怠了,也回屋睡去了,熱鬧的元夕開始沉寂,空氣中過于濃重的煙火味熏得人昏昏沉沉,我孤魂一樣空靈地游走在清冷的夜風里,似在天涯,似在千古,我想在一段數影婆娑的矮墻邊,貼著月亮斑駁的影子蘊一蘊魂飛魄走的心靈。曾經在認真解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后,熱切地期待“眾里尋她千百度”的至高境界,夢想有一天驀然回首,夢中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笑語盈盈,深深看我!只是我一直在錯過!我沉迷于這樣的夢一醉兩年,似乎此夢一醒,今生斷送!然而該斷送的終歸還是斷送,正如雪中的腳印,不是被新雪覆蓋就是融化了,踏雪終歸無痕,絢爛的終歸要趨于平淡,燈火輝煌時,終是闌珊月歸處!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四
正月十五,一個心猿意馬的節(jié)日。
為了那傳說中的魅力景致,挎上相機,背起三腳架,呼啦啦直奔藍色海灣而去。
藍色港灣,一處繁華的商業(yè)中心,卻有個如此浪漫與休閑的名字,曾許多次聽人講過,卻從沒有走近,今日一睹芳容,原來竟是這樣的婀娜多姿、風情萬種。
和傳統(tǒng)的購物中心相比,這里的藍天白云代替了天花板,花園式的街道寬窄適宜,別致的歐式建筑,以及舒適的開放式購物環(huán)境,還有那迎面而來的國外游客,讓人立馬就有了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感覺。
最棒的還是中央廣場上的音樂噴泉,隨著優(yōu)雅的爵士樂,不斷起伏,那潺潺的流水總是讓人心里敞亮著。
當然,東南面的湖景也不錯,站在橫亙小河的鐵橋上,看著冰面飄渺著的薄薄的水霧,看著遠處那稀稀疏疏的叢林,一切猶如仙境一般,那景象,哪怕再亂再煩躁的思緒,都會在瞬間沉淀下來,真叫人看得不敢相信,京城里還會有這樣的好地方!
恰逢元宵佳節(jié),商場、廣場、電影院、酒吧街,到處都是人頭攢動,目光掠過處,帥哥美女比比皆是。還有拿著長槍短炮的攝友們也云集于此,或前呼后擁,或獨處一隅,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瞄著喧鬧的街上牽手捧花的一對對男女,瞄著餐廳里一桌桌的濃情蜜意,也不管光線,不管構圖,不管是不是拍攝的最佳時間與角度,拿起相機就是一頓咔嚓,咔嚓到手軟方罷休。
不覺夕陽西下,轉悠到了古堡下,甬道上的積雪越來越大,有點滑,走起來要小心翼翼的。旁邊是依依柳樹,枝條隨風輕擺,上面纏滿了精致的裝飾燈。
旁邊一位戴眼鏡的大姐,若有所思地走著,突然,她指著石頭墻上的一個中國結說:看那里,從這里拍過去,那聲音有些興奮。
我一楞,就一石頭墻壁,一個普通的紅色中國結,值得這么大驚小怪嗎?
大姐淡淡地笑了笑:拍出來就好看了,美的東西,總是在不經意間發(fā)現的。大姐的語氣里帶著自信與誠懇。
我不做聲,只是嘿嘿笑著,照著她的話拍了,我這個人的最大長處就是聽話,聽有閱歷的女人的話,特別聽有點閱歷而且還漂亮的女人的話。待返家傳到電腦上一看,那張果然是最好的'。
終于拍到手軟,卻有人說,晚上才是藍色海灣最富魅力的時刻,于是開始靜靜地等待。
晚六時剛過,藍色港灣所有的燈同時打開,上空猶如一張流光溢彩的網,寫滿了多彩的絢麗,繁星在瞬間綻放著自己的美麗,漫步在夜色下,竟如夢境一般。
此時,好盼望有流星流過,那樣,可以許下一個悄悄的心愿。
大門兩旁,樹枝上掛滿了燈籠,燈光搖曳,樹影婆娑,讓本來冷漠的季節(jié)里有了生機,增添了溫馨的節(jié)日風情。
忽然發(fā)現,今夜的月,與往年大不相同,就像一個美麗的玉盤,孤懸在廖寂的高空,灑下令人神清氣爽的清輝,睹月思人,就有更多的思緒涌上心頭。
藍色港灣,有一絲清風,也有一輪明月,在月下徘徊,卻找不到老家風月的痕跡。老家的燈火是在小島上,伊人邀月,江風倒影,是一種刻骨銘心的凄美,永遠窩藏在心底的最里層,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是心中璀璨的夢。
元宵燈節(jié)自古就是最有詩意,最為消魂的時刻,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陶醉在這種詩意般的故事中,古人如此,今人亦然,紅男綠女如此,白了鬢發(fā)的人也亦然,誰都逃不掉。
世間總是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滾滾紅塵中,老之將至,便縱有柔情萬種,卻與何人纏綿?無限惆悵,凝成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嘆,此情綿綿無絕期,可惜錯過少年時!
街心廣場布置的姹紫嫣紅,墨染的天空中,那輪明月竟沒有老家的月兒那樣的婉約,喟然長嘆,有了一點的思鄉(xiāng),其實我知道,更多的還是思人。
二月的時光匆匆忙忙,不知不覺已是中旬,靜靜地享受屬于自己的歲月,看別人的瀟灑,過自己的淡定,只是,在沉淀在時光里,在這文字的敲打中,總是勾起舊日的溫馨。
也罷,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不管如何躊躇,總得挺胸抬頭的過日子……。
正想著,接到了老家好友的短信,祝我節(jié)日快樂。后面還有一個笑臉,一個撩人的笑臉。
走到一顆裝飾樹下,逼真的葉子呈現成了淡紫色,面帶微微的笑意,輕輕的撫摸它們,這樣的風景,這樣的時光,這樣的靜悄悄,心開始愉悅著。
二月天,還有一地冰凍,還有幾份冷情!但快樂的心情卻冰凍不住。
于是,寫下了上面這些字兒……。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五
吃元宵、看花燈是元宵節(jié)的習俗。元宵節(jié)這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收拾好吃完飯就乖乖去做作業(yè)了,很快我的作業(yè)就做完了,下午和爸爸在家看電視,爸爸提議晚上去城墻看燈會,我高興的答應了。一到晚上,我和爸爸就來到了城墻上賞花燈。
還沒上城墻,這宏大的場面就把我給嚇住了。這里人山人海,個個都是摩肩接踵。有的高舉著照相機,有的津津有味賞著燈,有的迫不及待地擠開人群……花燈更是氣勢宏大:幾條小龍伏在城墻上,六條大龍怒張大嘴騰飛在空中,兩邊各一條龍盤在柱子上,中間一條盤龍高高在上,龍燈通體透亮,為活靈活現的神龍有添加了一份色彩,金光四射。我不禁好奇極了:“這么大的龍燈要用多少燈,多少電呀?”爸爸不屑一顧地說:“這兒用的是節(jié)能燈,越用越亮。”
登上城墻,進入眼簾的是陜北剪紙。媽媽在一旁剪著紙,孩子高興地手舞足蹈;
他們的身后是剪出來的火紅的龍,神采飛揚。向前走花花綠綠的.衣服纖細的手指,是什么呢?對,就是靚麗的皮影!
接著,我又領會了孔子、秦始皇、自由女神雕像、比薩斜塔、獅頭魚身像……
今年的燈會讓我開闊眼界,學到了新的知識。我期待著下一個元宵節(jié)美麗的花燈,希望把“元宵節(jié)賞花燈”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下去!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六
時光像宇宙的流星雨,從我的眼前一劃而光。我的手極速地向空中抓去,想讓這美好時光在此定格,卻瞬間從指縫里穿過。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那么的順溜。一顆悠然的心,還繾綣在歡快的氣氛里,沉浸在新年的氛圍中未曾拔出,一晃已到了十五元宵節(jié)。
漫步在黃昏后的民主路街道上,試圖找些美景拍兩張留影??上У教幎际侨肆?,熱鬧的氣氛氤氳在古街里,每拍一張都有一幫人擠進鏡頭里,只得收起相機隨便轉轉看看。
天色逐漸朦朧起來,街上的燈光也漸漸亮起,一片五彩繽紛,華燈初上,把老街映襯得更加古色古香雍容華貴。
街道兩邊,賣小花燈的攤位占據了主打位置,一家挨著一家。五光十色的彩燈布滿了老街,把行人的臉照得有紅似綠的,一派喜氣彌漫在夜景里。
人海中,大人孩子手上拿著各式各樣的花燈,像星星一樣在人群里逸動。當今最具感召力的還是數小孩子,大人們跟在他們后面,樂此不疲的付錢拿東西,拿東西付款。他們說向東就跟到東,說向西就跟到西。說打狗就打狗,說攆雞就攆雞。說要天、趕緊搭梯子,說要地、立馬鋪墊子。好像每個快樂的節(jié)日,都是專門為他們吃喝玩樂而準備的。
想當年兒子們小的時候,我們不照樣也是如此!如今孩子們都長大了,結過婚的獨立生活去了,參軍的保衛(wèi)祖國去了,最小的也已經十七八歲,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再也不想跟在爸爸媽媽旁邊磨嘰了。
此時此刻,腦海中陡然又泛起了下午時的情景:軍人的兒子背著背包離開家時的背影,讓我心里倍感酸楚,淚水偷偷的從眼睛里溢出。每年他都這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匆匆的問候,說不上幾句貼心的話。匆匆的道別,叫媽留步再留步。
我只能寬慰自己:孩子有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只要他能過得幸福和快樂,即使時間再長一點見一次,也會為他而感到高興和慰藉。
有人說:不喜歡孩子多,多了把自己的愛分散了,不知到底愛哪一個是好。其實不然,孩子再多都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愛,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牽掛。媽媽對每一個孩子的那片愛,只會有增無減。
如今,像我這樣的同年人不勝枚舉。孩子不在身邊,也只能自我安慰地尋一些樂子,找一些興趣,開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喜好中。把閑暇的時光填滿,不留一點空隙給自己,去胡思亂想那些讓人惆悵的事。
看著滿街喧囂的人群,感覺沒什么可看的,只是數數人頭而已,索性不如打道回府,安心寫我的文章去了。今天出來轉一圈就當是散散心、湊個熱鬧。
我喜歡朝花夕拾像花瓣一樣漂亮的文字,精心的拼接成一朵朵美麗的花朵,把生活裝點得更加燦爛。
正月十五,天地間供奉著一輪圓滿的皓月,她像銀盤般高高的掛在浩瀚的夜空,也掛在每個人的心上。她靜靜的遙望著凡塵的一朝一夕。人間有悲歡離合,她也有陰晴圓缺。是圓是缺,讓皎月女神去保佑!是喜是憂,讓上蒼去賜福!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七
清晨,我眺望窗外,天空昏暗,東方微白,想到還可以毫無顧忌地再睡會,我又鉆進溫暖的被窩。
一覺醒來,已是八點多了,最近生意清淡,今日只有一間房需要打掃。我悠閑地走到窗前,俯瞰樓下的街道,高樓大廈的拖著長長的陰影,讓我感覺還有冬天的氣息,無緣由地覺得陰影中升騰起寒氣,而在兩棟大樓陰影間,是大片亮燦燦的陽光,鋪在這車輛稀少行人零落的早晨的街道上,感覺是一朵剛剛從晨曦中綻放的耀眼的花朵,粘著露珠,那么純潔、清新、親切。想到今天是元宵節(jié),忽然覺得逐漸和煦起來的陽光,其中散發(fā)出一種新年的喜悅,透露著一種吉祥的預兆。
我的思緒飄移在陽光的世界里,忽然,“啾啾,啾啾”,“嘀啾,嘀啾”各種鳥鳴響起,有的悅耳,有的婉轉,有的嘹亮……有時是鳥兒獨唱,有時是齊鳴,此起彼伏。我搜索著鳥兒們蹤跡,它們有的跳躍在濃密的樟樹枝葉間,有的躍上高聳的電線桿頂上,有的在翻飛,自由自由,歡快地亮嗓子,像在做一個《春之頌》的大合唱,又像是在朗誦一首春神的贊歌,也像是在議論著怎樣迎接春天的到來,各抒己見。真是動聽極了,不由得讓人心里流淌出快樂。
這是多么美好的早晨??!當我發(fā)出這樣感嘆的時候,對面的巍峨聳立的大樓,以及它身后的城市,城市之后的田野、湖泊、鄉(xiāng)村、皖西南的丘陵、大別山的山脈……都在澄澈的陽光海洋之中,明艷的陽光使世間的一切明艷動人,越來越暖和的陽光將催動萬物復蘇,讓自然界充滿希望和喜悅。人活在陽光里是多么美好,人生擁有這樣一個早晨是多么幸福!
當我意識到這里的時候,內心無緣由地產生一絲哀嘆,春光易逝,眼前的一切終將如同人生眾多美好時刻一樣轉瞬逝去。
此刻的心情何嘗不像德富蘆花所說“春天的大自然宛如慈母。人一經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并與之融為一體,便會哀嘆有限的人生,憧憬無限的永恒。也就是,偎依在慈母的懷抱里,人們往往會生出一種近乎于撒嬌的悲哀”。
大自然的美是上帝向人伸出來的溫暖的懷抱,人在美的光輝里像在母親溫馨的懷抱。
人意識到美的時候是孤獨的,因為他進入了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渺渺茫茫浩瀚無邊,而里面只有自己一個靈魂。在這時候,這個靈魂在驚嘆上帝創(chuàng)造之美,他驚呼“:??!多美妙!”,他呼喚著:“誰能與我一同欣賞,攜手沉浸其中?誰能于我一同享受上帝賜予的福氣?誰愿意與我永遠停留在此刻?”最終人不免發(fā)出一聲孤獨的嘆息。
人只有內心充滿愛的時候,才不會孤獨,因為他有了寄托的對象,有了施與的目標,有了美好的期待,愛讓他充實起來,他要和上帝一道去創(chuàng)造,去營造美好的世界,哪怕為世界只能做出一點點的改變,哪怕讓一個人有一點點的感動,蕩起一點點歡樂的漣漪,他會在生命的意義的'升華中感到生命的高貴。
人一旦安靜下來,讓情感豐滿起來是幸福的。如今,人的壽命越來長,然而在這漫長的人生里,充實著太多的奔波——身體忙碌;太多心里焦躁——心靈的奔波;靈魂的河流被各種欲望堵塞了,不再純凈,不再有漣漪。相對來說,上輩子的人雖然壽命短些,但是他們遭受清貧的同時,擁有太多的閑暇,親朋可以靜靜地坐在一起拉家常,回憶過往,甚至一直談到邈遠的古代,享受著安寧和悠閑,那些濃蔭下納涼座談,圍爐夜話,月下絮語……是用心活著,是人的真正應有的生存狀態(tài)。而今,不停忙碌,時刻焦躁,親朋彼此傾心暢談的時間有多少?相互之間真正靜下心來傾聽對方的心聲有幾次?從這種意義上說,現在人的生命是越來越短了——有靈魂的生命越來越短。
陷入崩潰的邊緣,這個時代也陷入崩潰的邊緣。
這個時代在財富上一些人向高處——輝煌走,一些人向低處——深淵走;同樣在精神世界,一些人向高處——精神的富有和幸福走,有些人向低處——精神的空虛和墮落走;向天堂還是地獄,也許是這個時代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寫就以上雜亂文字,是我今日以及近些天來的感想,我也不知道自己說了啥,有何意義,就算當做一篇心情日記吧。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八
上面的這些還都不算什么,在我們老家鬧元宵最熱鬧、最讓人盡興的就數那迎龍燈。龍燈在我的家鄉(xiāng)意味著神圣、節(jié)慶、吉祥,會給大家?guī)砗眠\,所以每次迎龍燈前,有把稻草窩成一個團點燃,準備去迎龍燈的人從火上跨過驅除邪氣,以自己神圣干凈的軀體去迎龍燈的習俗。龍燈的頭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扎成龍的樣子,然后用白紙糊上,彩繪上龍的花紋,把龍頭、龍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與傳說中的龍一樣。龍身是由每家每戶的板凳燈組成,每橋板凳燈上扎兩個非常漂亮的花燈,上面還點綴著美麗的插花呢;當然板凳燈也有很簡潔,簡潔的就只有兩個清一色的`燈籠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燈籠組成,當燈亮起來時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當夜幕降臨時,在鑼鼓的喧天聲中,在煙花爆竹的嘭啪聲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聲中,龍燈緩緩起舞了……龍燈所到之處,人們都蜂擁相迎,眼中到處是煙花所閃過的美麗、那些騰空而起的的煙花把夜空裝扮的異常繽紛妖嬈;耳中到處是鞭炮的劈啪聲、鑼鼓的喧天聲、人們的歡笑聲;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煙”味,空氣中到處傳遞著人們的幸福、興奮、開心。
龍燈就在人們這樣的期盼中開始表演了,在那筆直的街道上開始了“拉燈”,“拉燈”就是龍尾想要當“老大”,不愿意跟著龍頭走,所以倒轉過來往回跑,迫使龍頭往回倒,等龍頭反映過來是怎么回事時,當然不愿意放棄做老大的機會啦,就會使出所有的勁繼續(xù)往前跑,這樣一來拉鋸戰(zhàn)就展開了,哪邊的人力量大,哪邊的人跑得快,龍就往哪邊游動,隨著龍燈來來回回的游動,鑼鼓鞭炮在邊上不停的湊熱鬧,龍燈越拉得歡,鞭炮也越放得歡,鑼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鼓在擂動,人們也笑得更歡、哄也起得更帶勁……有些時候由于人們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龍燈中間可能被拉斷了,而兩邊的人們還在往各自的方向飛奔,等到龍頭發(fā)現自己的尾巴不見了時,龍頭只有放下架子在鑼鼓嗩吶聲中回頭尋找自己的尾巴歸隊,這個時候龍尾就象一只斗贏了的公雞似的,神氣地等著龍頭用鞭炮和鑼鼓嗩吶去賠禮道歉……一直到迎龍燈的人們跑累了,龍燈才緩緩的繼續(xù)前行,遠遠望去那蜿蜒的龍燈真的就像是一條游動中的龍,隨時準備騰空舞起。
龍燈的精彩不僅僅“拉燈”,更精彩的還有“偷燈”和“賽高”。當龍燈到了比較寬廣的操場上時,龍尾就悄悄的把龍頭圍在了操場的最中央,而龍頭發(fā)現被包圍時當然是想突圍了,所以就試圖著左沖右突想沖出重重包圍圈,這就是“偷燈”。正當這條龍燈在這邊突圍時,恰縫來了另外一條燈,這個時候“內戰(zhàn)”就暫時被擱置在一邊了,兩條龍之間就展開了“競美”比賽,當兩條龍的龍頭迎面相聚時,迎龍頭的人們就盡量把自己的燈高舉,比賽誰的龍姿態(tài)更高昂,這就是“賽高”。由于我們是在鎮(zhèn)上,過元宵時幾乎每個村都有龍燈,所以經常是好幾條龍在同一個操場上“短兵相接”,記得最多的時候是九條龍在一個地盤上盤旋爭奪,那一個個高昂的龍頭此起彼伏,讓人目不暇接,那么多絢麗的燈把那黑夜幾乎折騰成白晝了,整個操場就只看見一片旋轉的燈光……那燈旋轉著旋轉著,把人們所有的歡樂、把整個元宵都帶進了那旋轉而開心的世界,把人們帶進了燈的五彩繽紛,帶進了歡樂的頂峰。
我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不僅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就是山上也會被一盞盞紅紅的燈所裝扮的,那是后輩在自家的親人墳前點亮的燈,那是邀請已逝親人一起欣賞一起鬧元宵的燈,那是思念親人的燈。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一
吃元宵,品元宵,元宵佳節(jié)香氣飄。猜燈謎,耍龍燈,喜氣洋洋好心情,傍晚,我和家人一起到龍川廣場玩。
廣場上人山人海,街道旁掛滿了花燈,有飛龍噴火燈、獅子玩球燈、鯉魚吐珠燈,真是千姿百態(tài)。最美的要屬金豬燈了,它是用幾根鐵絲做的,身體是幾塊金沙布,它的臉上還掛著幾絲笑容,真可愛!我挑了一盞荷花燈,是用塑料做成的,碧綠的'荷葉襯托著粉紅的荷花。煞是好看,一按按鈕,荷花中間的燈泡就會散發(fā)出粉色的光,還有動聽的歌呢!
啊,那邊在猜燈謎呢!瞧,火紅的紙片透過燈光,整個廣場都被喜慶包圍著。人們正在一張張紙片前,有的撓撓頭,有的安靜地思考。猜中了,還可以兌獎呢!我猜中了一條字謎,獲了獎,高興得手舞足蹈。
天色漸晚,月亮悄悄爬上了樹梢,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月亮象征著團圓,它如同清澈的湖水,又如同一個銀盤,光彩照人。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二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上燈節(jié),下午上課的時候我就開小差了,想象晚上玩燈的情景。
晚上月亮偏偏躲在灰暗的云里不肯露面,像戲劇里的新娘披著大紅頭紗一樣羞羞答答的。老天爺似乎故意不成全我們,就在我們吃大圓子的時候,下起了稀疏的細雨,在我本來愉快的心情上蒙了一層陰影。盡管如此也不能阻止我出去玩燈的決心。
我?guī)е膼鄣臒舫鋈ふ倚』锇?,大家不約而同地提著拉著花燈來到了村子前的水泥路上。大家拿的燈各不相同,有手拉兔燈,有豬燈,有電棒,還有戴在頭上的牛角燈……其中要數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的虎燈最多了。看到這些虎燈想到今年是虎年,什么龍騰虎躍、生龍活虎、虎虎生威、虎嘯獅吼等一些含有虎字的成語剎時機都浮在我的腦海里。
我們排成一隊,提著燈籠在村里行走,每經過一家門口我們都會大聲地笑著喊:“巡邏的哨兵來了!”引得主人紛紛出來看個究竟,我們則哄笑起來。
我們來到一塊寬闊的水泥地上,把燈有序地聚在一起,遠看仿佛一盞巨大的蓮花燈。我們又把這些燈擺成了s形、z形、8字形……聽到我們的歡聲笑語,那些剛會走路地小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也來加入我們的隊伍,揮動著肉嘟嘟的小胖手來拿燈,小手力氣小,一拿燈掉了,滾得老遠,小寶寶“哇——!”一聲大哭起來,惹得圍觀的大人孩子哈哈大笑。
鬧花燈已經結束了,但那歡聲笑語,久久繚繞在我們窗前。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三
作文。
怎么寫?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元宵節(jié)作文初中,希望能夠幫到您!
在我的家鄉(xiāng),講究的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燈”,所以在這兩天的夜晚,家里的燈是要長明的,為了確保十五的燈能長明,正月十三這天還要“試燈”,就是把各屋的燈點亮至少一柱香的功夫,試燈這天,出了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夜。
到了十五這天,主婦們要早早起來做飯,敬過菩薩祖先之后,一家人迅速吃完飯,換上新衣去上墳。家鄉(xiāng)人講,上祖墳要圖早,誰家能搶到第一去拜祖墳,這家一年就會走好運。上墳的時候,大家族的成員會結伴前往,浩浩蕩蕩的十分壯觀。到了墳前,燒上紙錢點上香后,每個人就輪番磕頭,求祖先保佑。由于村里每個時期選擇的墳地不一樣,每家的祖墳都分布在各個地方,拜完一個再去拜另一個。我太爺、太奶和爺爺的墳在文革期間都被平了,所以只能在大致的地方劃個半圓圈燒些紙錢給他們,據說現在立碑了,爺爺奶奶就可以一起拜了。拜完自家的祖墳,再去拜外婆家的,我家離外婆家不遠,所以我們小孩子也跟著去,離得遠的,由父母去拜就行了。由于我有個伯父在外鄉(xiāng)生活,我姨家離外婆家較遠,所以他們上墳之后都要到我家吃午飯。媽媽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做好春餅,家鄉(xiāng)過年前會準備很多半成口的菜式,如肉糕、魚丸、肉丸、魚面、酥魚、蛋卷等等,客人一來,很容易的做出一桌菜,主食就是春餅和湯圓。吃過午飯,這一天就沒什么正事了,大人小孩都抓緊年的尾巴起勁的完。南方的農民辛苦,一年沒多少清閑的時間,小時候就盼著過年的時間長一些,最怕聽到媽媽說:“年過月半盡啦,該干活了!”
我已經有十多年沒在家過元宵節(jié)了,這次回家看到過年的風俗依然沒變,想必十五的風俗也是一樣吧,畢竟在過節(jié)的時候祭拜祖先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只不過選擇的時間不一樣罷了。
我喜歡家鄉(xiāng)那種重視過年的氣氛,雖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么平時都能吃到,可是過年前一家人在一起做著各種準備,不也顯得很溫馨嗎?古老的風俗不能丟,丟了,返鄉(xiāng)的游子就找不到根了。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jié),老百姓常說元宵節(jié)一過,這新年也就算過完了。還沉浸在新年氣氛中的我,既盼望元宵節(jié)早點來到,好欣賞到許多美麗的煙花和漂亮的花燈,可又不想這么早就和新年說拜拜,所以我非常珍惜這新年的閉幕曲。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天一擦黑,我就早早地站在樓頂的平臺上,凝神諦聽那第一聲鞭炮響。大約五點半左右,第一聲鞭炮響了,它像是元宵節(jié)節(jié)日演出的報幕員,拉開了整場節(jié)日煙花盛宴的帷幕。一開始先是“噼噼啪啪”的響聲由遠至近,此起彼伏,那是小鞭炮在調皮地敲打著鑼鼓;隨后二踢腳那響震天空的聲音,像擊鼓樂一樣,將這整場盛宴漸漸帶入佳境;最耀眼的當然數那“主角”的登場,幾聲巨響,空中綻放出無數火樹銀花,那是有許多人家在燃放禮炮和煙花彈,燦爛的煙花彈亮徹了夜空,仿佛身處白晝,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啊!我睜大雙眼緊盯著天空,不愿放過每一幕美妙的演出……一會兒,煙花盛宴結束了,整個世界寂靜了許多,讓人覺得像是來到了另一個空間,耳畔仿佛傳來星星和月亮的呢喃細語。但是,天空并沒有因此而變得單調,很快,天邊飄過來幾個亮點,并且越來越多,我好驚奇,仔細地盯著:來了,來了,飛到我這邊來了。哦!原來是許愿燈,一盞、兩盞、三盞……飛在前面的一共有九盞。緊接著,近處又升上了一些,在晚風的催動下,它們像一群小鳥,快速地向同伴們飛去,它們在空中嬉戲、追趕,像一群快樂的孩童,我目送了一群又一群。
按捺不住好奇,我也買了一只,拆開包裝袋,展開燈,纏好方形燃料,用蠟燭點燃了它,只見原先蜷縮的紙燈在熱氣的作用下開始膨脹起來,而且越來越大,不一會兒,我就按不住它了,于是我拎著燈的兩只角,慢慢地松開了手,只見它緩緩地飄了起來,越飄越高,我望著那它,默默地許了個愿:“我希望……”。
街頭上,還有不少小朋友在家人的陪同下,提著形形色色的花燈,流連忘返……元宵節(jié)結束了,春節(jié)也就結束了。時間不等人,我也進入小學階段最繁忙的一學期了,我得好好學習,在新的一學期里永不停步,奮勇向前。
要問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是什么節(jié)日?那當然是元宵節(jié)了。因為元宵節(jié)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看到好看的燈展。
雖然今年的元宵節(jié)已經過去了,但是那時的場景卻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元宵節(jié)的那一天可熱鬧了。為此,姥姥、姥爺和弟弟也來我家和我們一起過元宵節(jié)。
晚上吃過元宵后,我們一起來到廣場看燈展。到了廣場,映如我眼簾的是來來往往的人群絡繹不絕,環(huán)繞廣場四周的好幾圈的燈籠讓人眼花繚亂。我們迫不及待的走進第一圈觀看燈籠,這一圈都是各個單位的。第一個燈籠是一只小巧玲瓏的兔子燈籠。這是房地產公司的。紅寶石的眼睛下有一張要說話的三瓣嘴,豎起的耳朵好像正在聽人們的贊美呢!真是非常的機靈可愛。第二個是自來水公司的燈籠,形狀是一滴水,雖然簡單,但是也非常的漂亮。估計自來水公司的人們是告示著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呢!隨著擁擠的人群我們終于走進了第二圈,第二圈是各個學校的燈籠。第一個是北二小學的燈籠,它的形狀是一本書,書上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字樣,可見是讓我們好好學習、早日成才、為祖國做貢獻呢!第二個是我們奮斗小學的,是用我們奮斗小學的標志做成的燈籠,可見處處都要體現我們奮斗的精神。上面由紅色、黃色和綠色環(huán)繞著,美麗極了??戳耸谷朔浅5恼駣^。我們看得入了迷,不知不覺就走進了第三圈了,第三圈是各個圖書社的燈籠。第一個是新華書店的,新華書店果真名不虛傳,是一只威武的猛虎,這只猛虎是多么的逼真呀!預示著他要在圖書行業(yè)要像猛虎一樣獨領風騷了。可惜,弟弟偏偏在這個時候想睡覺,我們只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燈展會場。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四
在我的家鄉(xiāng),講究的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燈”,所以在這兩天的夜晚,家里的燈是要長明的,為了確保十五的燈能長明,正月十三這天還要“試燈”,就是把各屋的燈點亮至少一柱香的功夫,試燈這天,出了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夜。
到了十五這天,主婦們要早早起來做飯,敬過菩薩祖先之后,一家人迅速吃完飯,換上新衣去上墳。家鄉(xiāng)人講,上祖墳要圖早,誰家能搶到第一去拜祖墳,這家一年就會走好運。上墳的時候,大家族的成員會結伴前往,浩浩蕩蕩的十分壯觀。到了墳前,燒上紙錢點上香后,每個人就輪番磕頭,求祖先保佑。由于村里每個時期選擇的墳地不一樣,每家的祖墳都分布在各個地方,拜完一個再去拜另一個。我太爺、太奶和爺爺的墳在文革期間都被平了,所以只能在大致的地方劃個半圓圈燒些紙錢給他們,據說現在立碑了,爺爺奶奶就可以一起拜了。
拜完自家的.祖墳,再去拜外婆家的,我家離外婆家不遠,所以我們小孩子也跟著去,離得遠的,由父母去拜就行了。由于我有個伯父在外鄉(xiāng)生活,我姨家離外婆家較遠,所以他們上墳之后都要到我家吃午飯。媽媽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做好春餅,家鄉(xiāng)過年前會準備很多半成口的菜式,如肉糕、魚丸、肉丸、魚面、酥魚、蛋卷等等,客人一來,很容易的做出一桌菜,主食就是春餅和湯圓。吃過午飯,這一天就沒什么正事了,大人小孩都抓緊年的尾巴起勁的完。南方的農民辛苦,一年沒多少清閑的時間,小時候就盼著過年的時間長一些,最怕聽到媽媽說:“年過月半盡啦,該干活了!”
我已經有十多年沒在家過元宵節(jié)了,這次回家看到過年的習俗依然沒變,想必十五的習俗也是一樣吧,畢竟在過節(jié)的時候祭拜祖先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只不過選擇的時間不一樣罷了。
我喜歡家鄉(xiāng)那種重視過年的氣氛,雖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么平時都能吃到,可是過年前一家人在一起做著各種準備,不也顯得很溫馨嗎?古老的習俗不能丟,丟了,返鄉(xiāng)的游子就找不到根了。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五
正月十五那一天,我們一家人要吃元宵,姥姥、姥爺就得忙著做元宵。
首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糯米面,然后,揉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拍扁,加上餡,捏好撮圓后煮熟就做好了。姥姥、姥爺把元宵端上桌,我們坐在桌邊吃元宵,我嘗了一口說:“這是我吃過的吃的元宵了?!?BR> 姥姥、姥爺高興得說:“謝謝你的夸獎,那就多吃點吧!”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六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所以在我家鄉(xiāng)的小城,元宵節(jié)這一天非常熱鬧,人們都會到街上去看燈會表演,延慶的秧歌、旱船可是很出名的.。
那天一大早,我和媽媽、姥姥就來到了街上,大街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你看龍燈舞的風風火火、跑旱船的是那么高興、扭秧歌的是那么興奮、踩高蹺的技術更是高超,竟然可以空中翻跟斗。觀看的人群更是不分男女老幼滿面春風,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賞燈回來,肚子也餓了,豐盛的午宴中最讓我留戀的是那圓圓的湯圓,圓圓鼓鼓的湯圓讓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我愛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七
來到學校食堂,一些住宿的工人正在聊著晚上出去“走百病”的話題。
“小李子,你年輕,上網查查,晚上哪里有燈展和焰火晚會。這不讓個人放鞭炮,一定會有固定點兒的焰火晚會……”愛熱鬧的周姐說。
“查過了,那些晚會都是往年的消息。我問過在政府工作的哥哥,他也不知道哪兒有!”
“放鞭炮污染環(huán)境,那燈展和文藝晚會還污染環(huán)境嗎?肯定是你沒查到活動地點!”侯姐一邊說一邊將兒子發(fā)來微信照片給大家看:“你看,我兒子在深圳發(fā)的照片,人家許多公園都搭起了臺子,搞元宵節(jié)慶祝晚會!”
“一定有的,等著晚上聽聽消息吧!”我告訴大家……。
記得那天晚上,滿天五彩繽紛的禮花讓天上的一輪明月失去了光彩,我和家長帶著住宿的孩子們隨著人流奔向了公園。
到了門口,人也密集起來,我和家長分頭帶著孩子們涌進公園,怕擠丟了人,互相牽著手。
沿途的各種燈讓人目不銜接,這盞是一朵會開合的荷花,那盞是兩條嘴唇翕動會吐泡兒的紅鯉;這盞是閃回著“金陵十二釵”的'走馬燈,那盞是演奏著樂器的大臉貓……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冰燈,姑且不說玉樹瓊枝的冰樹林,也不說晶瑩剔透的冰城堡,就是沿著山坡一道冰墻就讓他們樂不可支。
“一元錢一次,兩元錢三次了!”冰墻老板“讓利”銷售讓孩子們欲罷不能,排著隊等著老板給他們發(fā)紙殼兒當坐墊兒,順著墻上的冰槽兒哧溜到山坡下。
家長們等得不耐煩了:“還玩兒,一會兒屁股都凍成冰塊了!”
孩子們卻有話兒對付:“懂得摩擦生熱嗎,不是凍成冰塊兒了,是擦出了火星子!”
這些從鄉(xiāng)下來到城里陪著孩子們過節(jié)的家長拗不過孩子,一邊跺著凍木了腳,一邊嘮嗑兒:“這城里雖然熱鬧,還不如家里的節(jié)味兒濃,不來這兒,我現在可能在房前屋后點面燈呢!”
“可不是,不光是家里點燈,就是祖墳也要送燈了,前些年我們哥幾個家家都自己做燈,這些年都是買帶電池的了?!?BR> “別說孩子愿意打滑哧溜,這要是在家里呀,我們一家人都要到珠子河了骨碌冰呢!”
“這哧溜冰沒啥意思,滑道這么短,要說是好玩兒還得是俺們老家放爬犁坡兒……拽著帶拐頭的小爬犁,呼哧呼哧半個多小時才能爬到山頂,一個坐在爬犁上,腳蹬著拐頭控制方向,另一個抱著前面的腰跪在爬犁的尾巴上,再一個人幫忙一推,爬犁就順著拉柴火的爬犁道沖下山來了,滑得快的時候,那拐頭是很難把握方向的,大多時候都是在一片雪霧里連人帶爬犁拱進了雪窩子……”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八
時光從未停下過她的腳步,有太多的記憶可能會被塵封,而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記憶在多次被刷新之后,還是會越來越清晰。小時候數著指頭盼過年,年在依依不舍中流走,總覺得玩耍意猶未盡,好歹還有個續(xù)寫年味的正月十五,鬧元宵。
那時候的山區(qū)農村還沒有電,也就少了現在城里有一條街的花燈風景,元宵還是要鬧的,一鬧就是七八天,鬧元宵的傳統(tǒng)習俗是唱大戲和扮玩,唱大戲一般正月十二開始,“大戲”顧名思義就是比廟會唱的塊數(場)多,時間也長,鄰村之間是不同的劇種,你來我村我去你村地用串唱調換胃口,什么《打龍袍》《牧羊圈》《穆桂英》《王小趕腳》《借年》白天黑夜地唱,扯著嗓子,唱得天昏地暗口干舌燥。精明的商販會從山外弄些甘蔗,鼓鼓鐺子來販賣。過年的磕頭錢還沒舍得花,也就免不了買個歡喜團子或者冰糖葫蘆拉拉饞。臺上的唱戲,臺下的我們撒著歡亂竄。舞龍,跑旱船,站芯子,趕毛驢,踩高蹺,扭秧歌這些扮玩的隊伍自然也不會閑著,莊稼人使了勁地釋放自己的喜慶和快樂。
十五晚上是鬧元宵的高潮,不管孩子們誰去誰家,都會分到些“魚”“刺猬”“小雞”“小燕子”等小動物,還有“燈碗子”,這些東西都是用五谷雜糧做的,有的是用手捏的,有的是用模具倒出來的,魚自然象征著年年有余,“燈碗子”則象征著五谷豐登,刺猬是財神的象征,雞代表大吉大利,燕子代表春天真的來了,等等?!盁敉胱印奔兪止つ笾疲柰氪笮?,里面倒上蓖麻子油或者豆油,插上根線芯,點燃,也會光芒萬丈。
過年放鞭炮時會有些啞炮,留起來,再滿大街撿一些,積攢到十五晚上,引上芯子實在不響的就從中間掰成斷藕斷絲連的兩段,擺成“八”字型,兩個啞炮一組,對著,點燃一組引燃另一組,出出溜溜在地上旋轉,也就旋轉出了不一樣的.煙火。那時候火藥并不難搞,也可以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制,大人們用泥巴造的煙花墩子,反復裝反復放,忙忙活活,你剛放罷我續(xù)上,生產隊里場院又大,全村人都來觀看放花,一直折騰到深夜,一束束一簇簇,好一片美得令人目瞪口呆的火樹銀花。
每年在城里賞燈的時候,總會觸景生情,免不了吹吹歲月的浮塵撫摸起記憶中的元宵節(jié)來!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九
今天是元宵節(jié),清晨我便提前了十分鐘趕到食堂,為的是在元宵節(jié)里吃上一碗熱乎乎的湯圓,可失望的是,我從等一個窗口看到第六的窗口,都沒看到有打湯圓的,我便只好隨意打了一份早餐。
我還在疑問的時候,清晨的太陽就已經出來了,遠遠看去,柔柔的一團,就好像一個柔軟的湯圓了。
我記得,在我們老家過元宵節(jié),也像端午節(jié)吃粽子中秋節(jié)吃月餅那樣的端嚴。其實街口的賣早餐的地方每天就有賣湯圓的,是用甜酒煲的湯,我也嘗過幾次,味道不乍地,還不如母親做的好吃,可吃的人還是不少的。
春節(jié)后上班也有些時日了,日復一日的工作,像一個轉動的齒輪,知不覺又是一年的元宵節(jié)。
我還沒忘記下班后給母親打個電話。走在黑暗的路上,看到街口放著閃耀的煙花,朵朵迷人,我像被什么給纏住了似的。
等我想起來時已經是夜瀾寧靜的深夜了,想必遠方的母親也睡了,可我還在這樣不眠的夜里糾結,可是我又不知道自己在糾結什么,我也是一個越老越糊涂的人了。
明明就心無點墨,只是這顆不滅的內心還在為自己的不甘心叫崛了,可我也知道,我追求了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就像懶蛤蟆想吃天鵝肉一樣,是要遭天劫的。
曾幾何時,我的心就像這個黑夜一樣,早已失去了生活的.方向,還記得那些沉迷在網吧的時刻,就是為了不甘心,才會墜入余此的。
想起那些痛苦與失望的日子,我都不知自己是怎么走過來的,尤其是父親的去逝,整整的一年里,我都在憂傷里過著日子,自己就像一臺只會運作的機器,沒有了半點思想。就如課內招禮,課長說,我要的是一個會做事的員工,而不是一個會思考的員工。
不管怎么說,這也是一個節(jié)日,可我守在這深夜里,不知反省,還一味的打擊自己。我可知道,凡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有他存在的道理。
午夜鐘聲響起,今年的元宵節(jié)也就算過了。在我默默出神時,我便想起今年的守歲,沒有了父親的家,就像一個空落的家。對春晚的聯歡,午夜的煙火,都已沒了新春的歡樂,我就像那樣落下的煙漬,與黑夜共眠了。
人長大了,都會經歷什么都是淡的滋味,如人間的長柳煙花,繁華似錦的前程,在我面前,都成了一道遙不可及的美夢。
人生,與日子,總像一個談不完的話題,就如自己的自言自語,從十年前的昨天,到十年后的今天,對著眼前的這一輪明月,我都不知用去了多少墨水。
還好這是一個科學的時代,手里隨便拿的一個手機都可充當一個打字工具,也就是說,無論我走到哪里,無論是白天黑夜,無論是坐著躺著,只我心在動,腦在想,我就有說不完的話。可唯一的遺憾,就是腦子的靈力太少了,總是在疲憊中睡去,醒來又是玲聲的催促,日子,便在這樣的一個周而復始的生活里,寫下了一個凄涼的人生。
元宵佳節(jié),早如過往的煙云,就像我在街口看到那美麗的煙花,也不為它的顫抖而心動了,還有那肯童年盼望的孔明燈,由于小時家窮,只有看著別家的孩子放的份上。
可如今,這些隨手可得的小玩意,卻是早已沉默了,就像升起的浮云,靜靜的流動,再也驚不起令人心動的狂風。
夜夜獨醉心更冷,元宵佳節(jié)又何妨,一曲寒光影相隨,唯有癡心照明月。
隨心舞動,本想消耗這點靈力,就能好好睡下,這對勞累一天的我們,睡覺才是我們最好的休復,也只有睡下了,在夢里,我才蘇醒了。
寒夜卷心,佳節(jié)如夢,不知為什么,長大的節(jié)日,都如平常身家飯,即使不是元宵節(jié),對于更重要的節(jié)日,也不過像一杯白開水。
當夢醒來時,又是一天的清晨,柔弱的晨曦,像一片飄渺的絲綢,又像長久的圍繞在這個天地間,似似如飛。
想起昨夜的混混沌沌,我便想不起,那便是元宵的夜晚,一個昏暗的夜晚,黑暗處,早已無星月的影子,更別說十五的月亮,圓又圓了。
遲鈍的身影,似木頭的弱呆,窗口望去,遠處的街口,人影錯錯,不必說的買賣的小吃聲,饅頭,包子,燒餅嘍,不必說拉客的摩的,扭著呯呯響的尾氣,似乎一個箭步就可到了,不必說,還有一些老太太老爺爺提著一些天沒亮從田里摘下的青菜。
落下的門聲,響在了孤單的走廊里,從門外出去,陽光下又是新的一天,經過一夜的夢橫,誰又知道我們昨天的故事,就像消靜的回音。
日子,就如我們,一天如一天,舊的一天也吧!新的一天也吧!總之都繞不開這無辜的生活。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
家鄉(xiāng)的年味兒雖然這些年也日漸淺淡,可是正月十五這天還是要酣暢淋漓地熱鬧上一整天的。
被年冷落了十幾天的'街道,元宵節(jié)一早就會萬人空巷。按照習俗,這天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到街上“走百病”,不寬的街道突然承納了全縣十幾萬人,一時間就像塞滿了喜慶的大禮炮,膨脹得就要炸裂了!
這天的主角當然是秧歌隊了。來自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各路隊伍齊集縣城中央的主大街,穿著大紅大綠的隊員們,踩著高蹺,舞著綢帶、耍著彩扇,攪動著帶著火藥味的漫天雪花,一路向東挺進,雪地上滿是火紅的鞭炮碎屑和被高蹺鉆出的一個個雪窩兒……沿途的商鋪用“噼里啪啦”的鞭炮和“咚咚咚”的“二踢腳”,歡迎秧歌隊送來紅紅火火的好兆頭,包裹在風雪硝煙中的大人小孩兒,隨著秧歌隊火辣辣的舞步,如松花江水一般,涌到了縣城東面的中心廣場。
那廣場早就像夏日驟雨中南山頂的火山湖,喧騰著洶涌的波浪。拉起警戒線的場地,被來自縣城和各個村屯看秧歌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只在南面留著個入口,對著入口是一個掛滿大紅燈籠的看臺,一排評委坐在了上面,評委后面也站滿了人。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一
元宵節(jié)已經過去好幾天了,可是那天的中午飯的味道卻總也不能丟散,就餐的情景也隨著味道形成一個圖畫鑲嵌在記憶里。午餐的過程,程序,感覺,不時的在情緒里跳躍和膨脹,促使我不得不用文字記錄下來,永遠放置在感情之中,同時也在我的飲食的生活中樹立一個里程碑,從飲食到飲食文化的過渡。
二月十一號那天上午女婿說;“今天是元宵節(jié),咱們出去吃吧”。于是全家人穿好衣服,進入電梯直達b2層坐上汽車。
汽車在車流中行駛,穿越數十個紅綠燈之后來到了飯店門前,下車后一眼就看見醒目的牌匾《旺順閣魚頭泡餅店》。
進屋后是一個等待。引導員把我們領到小桌前,桌上放著水果,象棋,跳棋,桌旁是休息的小凳子,讓我們等待。大約20分鐘后服務員把我們領到就餐位置,并又很快的更換了臺布,擺上碟筷,放上魚盤的圍坐,圍坐中間又放兩根固體酒精蠟燭,接著餅塊,酒,小菜等相續(xù)上來,最后送菜員點亮蠟燭,把盛滿魚頭的大魚盤放在圍坐上,頓時十足的醬香魚味沖進我的鼻孔里。
大約四十多公分的圓盤中盛裝著半個魚頭,魚頭的四周是魚湯。女婿熟練的把餅放在魚頭的四周,魚頭泡餅就像一朵大向日葵花,又像十五的圓月。我們圍著它過元宵節(jié),在團圓中享受美食,美味,享受魚頭泡餅的味道。
魚頭滑嫩咸鮮,湯汁醬香濃郁,餅的勁道和魚肉的嫩軟在香味濃郁中回味,味與質在品嚼中交合起來,魚香,餅香,醬香,酒香在口腔中融合,在舌頭的味蕾中升華,加上元宵節(jié)的氣氛這味更加鮮美和深厚。味過之后,深深的感到,旺順閣魚頭泡餅的確是優(yōu)質傳統(tǒng)名菜,完全可以同全聚德的烤鴨相比,與東來順的涮羊肉相持。
飯后,香味,口感,質感化作感想在我的思緒里回蕩。魚頭泡餅為啥這樣受食客的喜愛,大致有這么三個方面。一是服務,食客一進門就享受服務,給你提供娛樂場所和免費水果,便于等待。放桌時是新的潔白臺布,清潔的布套的椅子,光潔的餐具。服務員用舒適就餐條件和溫暖的.服務態(tài)度給予就餐人員愉悅的感覺。二是質量,講究主料,注重原料的搭配,突出質感,鮮明味道,魚頭的滑嫩和餅的勁道在醬香中充分的顯示出來。三是獨特,一盤只用半個魚頭,整體,單一,簡潔。圍坐里點燃酒精燈,給上面的魚頭泡餅不斷的加溫,使魚的溫度不變,醬香味道不變,滑嫩的質感不變。通過合理的盛器、獨特的味道、保持味道的方法把魚頭泡餅的特色充分的體現出來。讓就餐者享受特色美食大餐,享受漢族的飲食文化。
味道在服務、質量、特色的循環(huán)中散發(fā)和連續(xù),也在散發(fā)和連續(xù)中凝結,歸結一個純粹的味道。去餐館為了味道,食用魚頭泡餅是品嘗味道,注入文字是回味味道。從味道始發(fā),經過味道又回到味道之中。進入味中,過后又跳出味中,無味比有味更香、更醇、更有感情。從無到有是味道的過程,從有到無是味道的回歸,只有這回歸才有生命力。盤子中的味道在無數食客口中回蕩,不管吃多少次還是那不改的香味。
晚上,我站在小區(qū)的中央享受元宵節(jié)的夜色。四周大廈的整齊高高的窗光墻,把小區(qū)莊嚴起來,小區(qū)的路燈桿上纏繞彩珠燈、掛的紅燈籠、一排排彩路燈向前彎曲的伸延著,象音律一樣,在伸延中飄動著音色。園林的腳燈明確腳下的路,又美化樹木的景致。外面的不斷升空的禮花又給節(jié)日的氣氛的夜景增加了更美麗畫意。
地上的井上添花,天空卻是安詳和寧靜。晴朗的天空中間懸掛著皎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圓圓的,潔潔的,幽明的,雖然遙遠卻感覺很近。月光的神奇和神秘給生命世界帶來準確的信息。月亮的本身濃縮著自然形象,她的精神中展示出生命的自然文化的底蘊。
望著皎潔的月亮感受著自然的文明,回味魚頭泡餅味道感受生活的樂趣,兩者是一個心情的享受。一個真實的存在,一個生命的模式,在我的感覺世界中互映。
生活的味道像煙花一樣,從腳燈下點燃,穿越路燈,節(jié)日燈,高高的窗光墻,在高樓的中央散開,那么絢麗和精彩,閃過之后消融在幽靜的月光里,歸入寧靜,光明,地位和次序,又回到平常,平淡。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二
元宵節(jié)過去了,我沒有吃到元宵。
我的童年里沒有元宵,也不知道管這一天叫“元宵節(jié)”,我們就叫“正月十五”。
這一天是繼大年夜過后的又一個驚喜,也是對“年”的揮手告別。對于孩子時的我們,心里其實不太愿意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去的如此匆忙。因為,過了“十五”就意味著馬上開學了。寒假作業(yè)基本上被鞭炮“炸”的亂七八糟??墒?,這段時間總是這么匆忙,從來都是。
“十五”這天,依舊穿著新年的新衣服,不過沒有那么干凈了。袖口可能沾了干癟的鼻涕,還有煙花燙出的三三兩兩的小窟窿,口袋里還有撿來的“啞炮”,和再三央求才從父母手中揪出來的幾毛壓歲錢。當然心里還有一點點扼著小黑手腕嘆息著的,不舍的撒開的所剩不多的小時光。
“十五”的熱鬧,不是小河邊嗤嗤作響的鞭炮引信,和捂著耳朵依然響亮的鞭炮響;不是黑白電視里牛群馮鞏馬季們的沒完沒了的相聲;也不是幾個小不點兒背著大人偷偷攀比自己今年有多少個一塊兩塊五塊的小收入?!笆濉钡臒狒[是在“十五”的晚上。
不管有沒有月亮,不管月亮圓不圓。
“十五”的熱鬧,是奶奶和媽媽揭開熱氣騰騰的蒸鍋,霧蒙蒙的,她們的臉上分明的紅潤,眼睛有點睜不開,用力的吹著冒出的熱氣。熱氣是神秘的,像大圣腳踩的筋斗云,你不知道那個猴子七十二變變成了什么。守在蒸鍋旁的我們,雀躍的像一只只小猴子。眼巴巴的期盼著。
大魚,小魚是必須要有的。媽媽的手比去年巧多了。黃豆做了大魚的眼,綠豆做了小魚的眼,魚兒們用我家的春聯紙染了紅紅的嘴唇,真好看!
小豬,胖胖的。是猴兒哥帶來的嗎?它比我家養(yǎng)過的任何一只都可愛。白白凈凈的,是八戒嗎?從來都是取笑他,今天絕不。
小狗子,小兔子,小青蛙……小青蛙怪怪的。
媽媽,這是青蛙嗎?
媽媽笑哈哈,竟然不好意思了。說:這不是小青蛙,這不是小蛤蟆嘛?
奧,小蛤蟆,小蛤蟆……我們一群蹦蹦跳跳的興奮著,“呱、呱、呱……”像一群小蛤蟆。
媽媽的手真巧!媽媽笑的有些不好意思,但年輕的媽媽想想都是那么好看。我竟然疏忽了媽媽的好看。爸爸可曾記得媽媽的好看。在“十五”的這天,想起媽媽曾經美的容顏。
熱鬧,不止這些。
媽媽在除夕后的某天,在大盆里泡了好多“筳子”(音同亭子,高粱穗下面直直的滑溜溜的那一段),問她做什么,她笑而不答。頑皮的我們不太關心大人們的心思,問問也僅僅是好奇的剎那沒話找話而已。從此不再問,只顧玩自己的。
某一天夜里,我在被窩里看見媽媽披著棉襖,在燈下做著什么,桌子上擺著她的針線筐,我想可能是誰的衣服破了吧。我在夢里笑,想她聽到了也會宛然一笑,然后過來為我掖被角兒。
媽媽是端莊美麗的.,是我疏忽了。因為我在她最美的時候睡著了。
“十五”是一個有謎語的日子,孩子總會想著賺幾個“聰明”來打發(fā)這接下來的一年。
媽媽不識字,她把前年的謎語拿到了去年,又從去年里拿來今年,她只說了幾個字,我們便知道了答案,媽媽笑的前俯后仰,我于是賺了幾個“聰明”,我們誰都不說那是“老謎新說”,因為我喜歡“聰明”二字,得了它們就像在學校里得了小紅花一樣的開心,我還知道這樣說明了我被喜歡著。
媽媽在笑,她很美,女人之美??墒俏以诘玫降穆斆骼锞谷灰埠雎粤恕?BR> 新鞋子?不是。
新衣服?不是。
新……?
紅彤彤的燈籠,從被我們忽略的角落里被媽媽提出來,我們又雀躍了。蹦蹦跳跳的像小猴子。迫不及待,插上紅紅的蠟燭,小火苗搖搖曳曳,像剛睡醒懵懂醒來的花仙子,伸了一個懶腰之后,安靜挺拔的看著這個世界:一個完整的世界——爸爸、媽媽、孩子。我們也都安靜的凝視著在“十五”里到來的她。隨之便是歡呼和出去炫耀了。
我們簇擁著,邁著小心翼翼的步伐,像戲臺上的角兒,在媽媽的一聲“去玩吧”里,走進了一個一年來熟悉而又陌生的寒冬里不再寒冷的夜,媽媽立在門框內,面帶微笑目送我們離去。
她的身影很美,可是我卻忽略了。我只顧著看手里的燈籠和腳下的路,還有鄰居家孩子的“嘖嘖”稱贊和艷羨。
這個時候,紅紅的燈籠,溫暖的光,我們瘦長的影子尾巴,讓我們不再羨慕那些還有“煙花存貨”的孩子了。他們會用手里的煙花換我們手里的紅燈籠。煙花易冷,璀璨結束后我們要換回來。于是我們的瘦小細長的影子尾巴變成了一個個的小孩子,然后再拖一條條影子尾巴。
我們開始“啦啦啦”的走著有腔調的小碎步,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的去討一個稱贊,不得停留,繼續(xù)前進。
“十五”在簇擁中不覺疲倦的走遍了村子。還刻意走了最黑暗的地方。紅彤彤的溫暖的光,照我們一路前行。
媽媽在家中,她盼我早回家,媽媽很溫暖,可是我卻忽略了。我們一直走到蠟燭快要燃盡了才想起回家。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三
很小的時候,元宵節(jié)對我而言的全部意義就在于趴在暖熱的灶臺邊,看著鍋里起起落落的湯元使勁咽口水;再大一點,元宵節(jié)在我心中就變成了紅通通的顏色,穿著紅襖紅褲,追逐著紅紅的燈籠紅紅的鞭炮滿街亂跑;到了青澀的年齡,元宵節(jié)悄然幻化為一句宋詞,“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后”,朦朦朧朧,自我陶醉,自我憧憬;而今年的元宵節(jié),我淡淡的,只是從手機短信中才意識到。
是夜,暮色剛剛降臨,清脆的鞭炮聲便遠遠近近、此起彼伏地響起來,攪得人有些心慌,我于是出門隨處走走。到底是人們的傳統(tǒng)習俗占了上風,滿大街居然都是放煙花燃炮竹的人,不單孩子歡呼雀躍,大人也跟著興奮,三五成群,甚至是全家出動,談笑間,彩珠騰空而起,在半空中炸開,發(fā)出眩目的光芒,飄落紛紛,轉瞬即逝。
黃昏早過,夜色正濃,街上人們的目光只在地面與半空中交替游移,眼里只有絢爛的煙火發(fā)出的光芒,天上的那一輪滿月竟是被徹底地冷落了。也難怪,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數日來雨雪霏霏,今日初晴,任她月兒再怎樣圓滿,終是一輪冷月,滿地青輝,望之生寒!這樣的月色常被歡樂的人們遺忘,掬月入懷的,多是詩家詞人,要不就是思婦離人。我已經沒有了那時“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后”的精致情懷,逝去的心事已隨塵世湮沒,平時不敢去翻它,也不敢去想它,只想用時間作一帖遺忘的良方。但今夜的月亮如水如銀,與團圓相連,與相思相連,與離愁相連,與淚水浸濕的春衫袖相連,演繹著生生死死的愛情,恩怨糾葛的愛情,那一縷早想割舍的愁怨,如煙火燃燼后的白霧氤氳,縹縹緲緲,繞于身前身后,令人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夜?jié)u漸深去,人們開心了倦怠了,也回屋睡去了,熱鬧的元夕開始沉寂,空氣中過于濃重的煙火味熏得人昏昏沉沉,我孤魂一樣空靈地游走在清冷的夜風里,似在天涯,似在千古,我想在一段數影婆娑的矮墻邊,貼著月亮斑駁的影子蘊一蘊魂飛魄走的心靈。曾經在認真解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后,熱切地期待“眾里尋她千百度”的至高境界,夢想有一天驀然回首,夢中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笑語盈盈,深深看我!只是我一直在錯過!我沉迷于這樣的夢一醉兩年,似乎此夢一醒,今生斷送!然而該斷送的終歸還是斷送,正如雪中的腳印,不是被新雪覆蓋就是融化了,踏雪終歸無痕,絢爛的終歸要趨于平淡,燈火輝煌時,終是闌珊月歸處!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四
正月十五,一個心猿意馬的節(jié)日。
為了那傳說中的魅力景致,挎上相機,背起三腳架,呼啦啦直奔藍色海灣而去。
藍色港灣,一處繁華的商業(yè)中心,卻有個如此浪漫與休閑的名字,曾許多次聽人講過,卻從沒有走近,今日一睹芳容,原來竟是這樣的婀娜多姿、風情萬種。
和傳統(tǒng)的購物中心相比,這里的藍天白云代替了天花板,花園式的街道寬窄適宜,別致的歐式建筑,以及舒適的開放式購物環(huán)境,還有那迎面而來的國外游客,讓人立馬就有了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感覺。
最棒的還是中央廣場上的音樂噴泉,隨著優(yōu)雅的爵士樂,不斷起伏,那潺潺的流水總是讓人心里敞亮著。
當然,東南面的湖景也不錯,站在橫亙小河的鐵橋上,看著冰面飄渺著的薄薄的水霧,看著遠處那稀稀疏疏的叢林,一切猶如仙境一般,那景象,哪怕再亂再煩躁的思緒,都會在瞬間沉淀下來,真叫人看得不敢相信,京城里還會有這樣的好地方!
恰逢元宵佳節(jié),商場、廣場、電影院、酒吧街,到處都是人頭攢動,目光掠過處,帥哥美女比比皆是。還有拿著長槍短炮的攝友們也云集于此,或前呼后擁,或獨處一隅,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瞄著喧鬧的街上牽手捧花的一對對男女,瞄著餐廳里一桌桌的濃情蜜意,也不管光線,不管構圖,不管是不是拍攝的最佳時間與角度,拿起相機就是一頓咔嚓,咔嚓到手軟方罷休。
不覺夕陽西下,轉悠到了古堡下,甬道上的積雪越來越大,有點滑,走起來要小心翼翼的。旁邊是依依柳樹,枝條隨風輕擺,上面纏滿了精致的裝飾燈。
旁邊一位戴眼鏡的大姐,若有所思地走著,突然,她指著石頭墻上的一個中國結說:看那里,從這里拍過去,那聲音有些興奮。
我一楞,就一石頭墻壁,一個普通的紅色中國結,值得這么大驚小怪嗎?
大姐淡淡地笑了笑:拍出來就好看了,美的東西,總是在不經意間發(fā)現的。大姐的語氣里帶著自信與誠懇。
我不做聲,只是嘿嘿笑著,照著她的話拍了,我這個人的最大長處就是聽話,聽有閱歷的女人的話,特別聽有點閱歷而且還漂亮的女人的話。待返家傳到電腦上一看,那張果然是最好的'。
終于拍到手軟,卻有人說,晚上才是藍色海灣最富魅力的時刻,于是開始靜靜地等待。
晚六時剛過,藍色港灣所有的燈同時打開,上空猶如一張流光溢彩的網,寫滿了多彩的絢麗,繁星在瞬間綻放著自己的美麗,漫步在夜色下,竟如夢境一般。
此時,好盼望有流星流過,那樣,可以許下一個悄悄的心愿。
大門兩旁,樹枝上掛滿了燈籠,燈光搖曳,樹影婆娑,讓本來冷漠的季節(jié)里有了生機,增添了溫馨的節(jié)日風情。
忽然發(fā)現,今夜的月,與往年大不相同,就像一個美麗的玉盤,孤懸在廖寂的高空,灑下令人神清氣爽的清輝,睹月思人,就有更多的思緒涌上心頭。
藍色港灣,有一絲清風,也有一輪明月,在月下徘徊,卻找不到老家風月的痕跡。老家的燈火是在小島上,伊人邀月,江風倒影,是一種刻骨銘心的凄美,永遠窩藏在心底的最里層,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是心中璀璨的夢。
元宵燈節(jié)自古就是最有詩意,最為消魂的時刻,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陶醉在這種詩意般的故事中,古人如此,今人亦然,紅男綠女如此,白了鬢發(fā)的人也亦然,誰都逃不掉。
世間總是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滾滾紅塵中,老之將至,便縱有柔情萬種,卻與何人纏綿?無限惆悵,凝成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嘆,此情綿綿無絕期,可惜錯過少年時!
街心廣場布置的姹紫嫣紅,墨染的天空中,那輪明月竟沒有老家的月兒那樣的婉約,喟然長嘆,有了一點的思鄉(xiāng),其實我知道,更多的還是思人。
二月的時光匆匆忙忙,不知不覺已是中旬,靜靜地享受屬于自己的歲月,看別人的瀟灑,過自己的淡定,只是,在沉淀在時光里,在這文字的敲打中,總是勾起舊日的溫馨。
也罷,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不管如何躊躇,總得挺胸抬頭的過日子……。
正想著,接到了老家好友的短信,祝我節(jié)日快樂。后面還有一個笑臉,一個撩人的笑臉。
走到一顆裝飾樹下,逼真的葉子呈現成了淡紫色,面帶微微的笑意,輕輕的撫摸它們,這樣的風景,這樣的時光,這樣的靜悄悄,心開始愉悅著。
二月天,還有一地冰凍,還有幾份冷情!但快樂的心情卻冰凍不住。
于是,寫下了上面這些字兒……。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五
吃元宵、看花燈是元宵節(jié)的習俗。元宵節(jié)這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收拾好吃完飯就乖乖去做作業(yè)了,很快我的作業(yè)就做完了,下午和爸爸在家看電視,爸爸提議晚上去城墻看燈會,我高興的答應了。一到晚上,我和爸爸就來到了城墻上賞花燈。
還沒上城墻,這宏大的場面就把我給嚇住了。這里人山人海,個個都是摩肩接踵。有的高舉著照相機,有的津津有味賞著燈,有的迫不及待地擠開人群……花燈更是氣勢宏大:幾條小龍伏在城墻上,六條大龍怒張大嘴騰飛在空中,兩邊各一條龍盤在柱子上,中間一條盤龍高高在上,龍燈通體透亮,為活靈活現的神龍有添加了一份色彩,金光四射。我不禁好奇極了:“這么大的龍燈要用多少燈,多少電呀?”爸爸不屑一顧地說:“這兒用的是節(jié)能燈,越用越亮。”
登上城墻,進入眼簾的是陜北剪紙。媽媽在一旁剪著紙,孩子高興地手舞足蹈;
他們的身后是剪出來的火紅的龍,神采飛揚。向前走花花綠綠的.衣服纖細的手指,是什么呢?對,就是靚麗的皮影!
接著,我又領會了孔子、秦始皇、自由女神雕像、比薩斜塔、獅頭魚身像……
今年的燈會讓我開闊眼界,學到了新的知識。我期待著下一個元宵節(jié)美麗的花燈,希望把“元宵節(jié)賞花燈”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下去!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六
時光像宇宙的流星雨,從我的眼前一劃而光。我的手極速地向空中抓去,想讓這美好時光在此定格,卻瞬間從指縫里穿過。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那么的順溜。一顆悠然的心,還繾綣在歡快的氣氛里,沉浸在新年的氛圍中未曾拔出,一晃已到了十五元宵節(jié)。
漫步在黃昏后的民主路街道上,試圖找些美景拍兩張留影??上У教幎际侨肆?,熱鬧的氣氛氤氳在古街里,每拍一張都有一幫人擠進鏡頭里,只得收起相機隨便轉轉看看。
天色逐漸朦朧起來,街上的燈光也漸漸亮起,一片五彩繽紛,華燈初上,把老街映襯得更加古色古香雍容華貴。
街道兩邊,賣小花燈的攤位占據了主打位置,一家挨著一家。五光十色的彩燈布滿了老街,把行人的臉照得有紅似綠的,一派喜氣彌漫在夜景里。
人海中,大人孩子手上拿著各式各樣的花燈,像星星一樣在人群里逸動。當今最具感召力的還是數小孩子,大人們跟在他們后面,樂此不疲的付錢拿東西,拿東西付款。他們說向東就跟到東,說向西就跟到西。說打狗就打狗,說攆雞就攆雞。說要天、趕緊搭梯子,說要地、立馬鋪墊子。好像每個快樂的節(jié)日,都是專門為他們吃喝玩樂而準備的。
想當年兒子們小的時候,我們不照樣也是如此!如今孩子們都長大了,結過婚的獨立生活去了,參軍的保衛(wèi)祖國去了,最小的也已經十七八歲,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再也不想跟在爸爸媽媽旁邊磨嘰了。
此時此刻,腦海中陡然又泛起了下午時的情景:軍人的兒子背著背包離開家時的背影,讓我心里倍感酸楚,淚水偷偷的從眼睛里溢出。每年他都這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匆匆的問候,說不上幾句貼心的話。匆匆的道別,叫媽留步再留步。
我只能寬慰自己:孩子有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只要他能過得幸福和快樂,即使時間再長一點見一次,也會為他而感到高興和慰藉。
有人說:不喜歡孩子多,多了把自己的愛分散了,不知到底愛哪一個是好。其實不然,孩子再多都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愛,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牽掛。媽媽對每一個孩子的那片愛,只會有增無減。
如今,像我這樣的同年人不勝枚舉。孩子不在身邊,也只能自我安慰地尋一些樂子,找一些興趣,開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喜好中。把閑暇的時光填滿,不留一點空隙給自己,去胡思亂想那些讓人惆悵的事。
看著滿街喧囂的人群,感覺沒什么可看的,只是數數人頭而已,索性不如打道回府,安心寫我的文章去了。今天出來轉一圈就當是散散心、湊個熱鬧。
我喜歡朝花夕拾像花瓣一樣漂亮的文字,精心的拼接成一朵朵美麗的花朵,把生活裝點得更加燦爛。
正月十五,天地間供奉著一輪圓滿的皓月,她像銀盤般高高的掛在浩瀚的夜空,也掛在每個人的心上。她靜靜的遙望著凡塵的一朝一夕。人間有悲歡離合,她也有陰晴圓缺。是圓是缺,讓皎月女神去保佑!是喜是憂,讓上蒼去賜福!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七
清晨,我眺望窗外,天空昏暗,東方微白,想到還可以毫無顧忌地再睡會,我又鉆進溫暖的被窩。
一覺醒來,已是八點多了,最近生意清淡,今日只有一間房需要打掃。我悠閑地走到窗前,俯瞰樓下的街道,高樓大廈的拖著長長的陰影,讓我感覺還有冬天的氣息,無緣由地覺得陰影中升騰起寒氣,而在兩棟大樓陰影間,是大片亮燦燦的陽光,鋪在這車輛稀少行人零落的早晨的街道上,感覺是一朵剛剛從晨曦中綻放的耀眼的花朵,粘著露珠,那么純潔、清新、親切。想到今天是元宵節(jié),忽然覺得逐漸和煦起來的陽光,其中散發(fā)出一種新年的喜悅,透露著一種吉祥的預兆。
我的思緒飄移在陽光的世界里,忽然,“啾啾,啾啾”,“嘀啾,嘀啾”各種鳥鳴響起,有的悅耳,有的婉轉,有的嘹亮……有時是鳥兒獨唱,有時是齊鳴,此起彼伏。我搜索著鳥兒們蹤跡,它們有的跳躍在濃密的樟樹枝葉間,有的躍上高聳的電線桿頂上,有的在翻飛,自由自由,歡快地亮嗓子,像在做一個《春之頌》的大合唱,又像是在朗誦一首春神的贊歌,也像是在議論著怎樣迎接春天的到來,各抒己見。真是動聽極了,不由得讓人心里流淌出快樂。
這是多么美好的早晨??!當我發(fā)出這樣感嘆的時候,對面的巍峨聳立的大樓,以及它身后的城市,城市之后的田野、湖泊、鄉(xiāng)村、皖西南的丘陵、大別山的山脈……都在澄澈的陽光海洋之中,明艷的陽光使世間的一切明艷動人,越來越暖和的陽光將催動萬物復蘇,讓自然界充滿希望和喜悅。人活在陽光里是多么美好,人生擁有這樣一個早晨是多么幸福!
當我意識到這里的時候,內心無緣由地產生一絲哀嘆,春光易逝,眼前的一切終將如同人生眾多美好時刻一樣轉瞬逝去。
此刻的心情何嘗不像德富蘆花所說“春天的大自然宛如慈母。人一經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并與之融為一體,便會哀嘆有限的人生,憧憬無限的永恒。也就是,偎依在慈母的懷抱里,人們往往會生出一種近乎于撒嬌的悲哀”。
大自然的美是上帝向人伸出來的溫暖的懷抱,人在美的光輝里像在母親溫馨的懷抱。
人意識到美的時候是孤獨的,因為他進入了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渺渺茫茫浩瀚無邊,而里面只有自己一個靈魂。在這時候,這個靈魂在驚嘆上帝創(chuàng)造之美,他驚呼“:??!多美妙!”,他呼喚著:“誰能與我一同欣賞,攜手沉浸其中?誰能于我一同享受上帝賜予的福氣?誰愿意與我永遠停留在此刻?”最終人不免發(fā)出一聲孤獨的嘆息。
人只有內心充滿愛的時候,才不會孤獨,因為他有了寄托的對象,有了施與的目標,有了美好的期待,愛讓他充實起來,他要和上帝一道去創(chuàng)造,去營造美好的世界,哪怕為世界只能做出一點點的改變,哪怕讓一個人有一點點的感動,蕩起一點點歡樂的漣漪,他會在生命的意義的'升華中感到生命的高貴。
人一旦安靜下來,讓情感豐滿起來是幸福的。如今,人的壽命越來長,然而在這漫長的人生里,充實著太多的奔波——身體忙碌;太多心里焦躁——心靈的奔波;靈魂的河流被各種欲望堵塞了,不再純凈,不再有漣漪。相對來說,上輩子的人雖然壽命短些,但是他們遭受清貧的同時,擁有太多的閑暇,親朋可以靜靜地坐在一起拉家常,回憶過往,甚至一直談到邈遠的古代,享受著安寧和悠閑,那些濃蔭下納涼座談,圍爐夜話,月下絮語……是用心活著,是人的真正應有的生存狀態(tài)。而今,不停忙碌,時刻焦躁,親朋彼此傾心暢談的時間有多少?相互之間真正靜下心來傾聽對方的心聲有幾次?從這種意義上說,現在人的生命是越來越短了——有靈魂的生命越來越短。
陷入崩潰的邊緣,這個時代也陷入崩潰的邊緣。
這個時代在財富上一些人向高處——輝煌走,一些人向低處——深淵走;同樣在精神世界,一些人向高處——精神的富有和幸福走,有些人向低處——精神的空虛和墮落走;向天堂還是地獄,也許是這個時代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寫就以上雜亂文字,是我今日以及近些天來的感想,我也不知道自己說了啥,有何意義,就算當做一篇心情日記吧。
元宵節(jié)初中散文篇十八
上面的這些還都不算什么,在我們老家鬧元宵最熱鬧、最讓人盡興的就數那迎龍燈。龍燈在我的家鄉(xiāng)意味著神圣、節(jié)慶、吉祥,會給大家?guī)砗眠\,所以每次迎龍燈前,有把稻草窩成一個團點燃,準備去迎龍燈的人從火上跨過驅除邪氣,以自己神圣干凈的軀體去迎龍燈的習俗。龍燈的頭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扎成龍的樣子,然后用白紙糊上,彩繪上龍的花紋,把龍頭、龍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與傳說中的龍一樣。龍身是由每家每戶的板凳燈組成,每橋板凳燈上扎兩個非常漂亮的花燈,上面還點綴著美麗的插花呢;當然板凳燈也有很簡潔,簡潔的就只有兩個清一色的`燈籠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燈籠組成,當燈亮起來時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當夜幕降臨時,在鑼鼓的喧天聲中,在煙花爆竹的嘭啪聲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聲中,龍燈緩緩起舞了……龍燈所到之處,人們都蜂擁相迎,眼中到處是煙花所閃過的美麗、那些騰空而起的的煙花把夜空裝扮的異常繽紛妖嬈;耳中到處是鞭炮的劈啪聲、鑼鼓的喧天聲、人們的歡笑聲;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煙”味,空氣中到處傳遞著人們的幸福、興奮、開心。
龍燈就在人們這樣的期盼中開始表演了,在那筆直的街道上開始了“拉燈”,“拉燈”就是龍尾想要當“老大”,不愿意跟著龍頭走,所以倒轉過來往回跑,迫使龍頭往回倒,等龍頭反映過來是怎么回事時,當然不愿意放棄做老大的機會啦,就會使出所有的勁繼續(xù)往前跑,這樣一來拉鋸戰(zhàn)就展開了,哪邊的人力量大,哪邊的人跑得快,龍就往哪邊游動,隨著龍燈來來回回的游動,鑼鼓鞭炮在邊上不停的湊熱鬧,龍燈越拉得歡,鞭炮也越放得歡,鑼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鼓在擂動,人們也笑得更歡、哄也起得更帶勁……有些時候由于人們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龍燈中間可能被拉斷了,而兩邊的人們還在往各自的方向飛奔,等到龍頭發(fā)現自己的尾巴不見了時,龍頭只有放下架子在鑼鼓嗩吶聲中回頭尋找自己的尾巴歸隊,這個時候龍尾就象一只斗贏了的公雞似的,神氣地等著龍頭用鞭炮和鑼鼓嗩吶去賠禮道歉……一直到迎龍燈的人們跑累了,龍燈才緩緩的繼續(xù)前行,遠遠望去那蜿蜒的龍燈真的就像是一條游動中的龍,隨時準備騰空舞起。
龍燈的精彩不僅僅“拉燈”,更精彩的還有“偷燈”和“賽高”。當龍燈到了比較寬廣的操場上時,龍尾就悄悄的把龍頭圍在了操場的最中央,而龍頭發(fā)現被包圍時當然是想突圍了,所以就試圖著左沖右突想沖出重重包圍圈,這就是“偷燈”。正當這條龍燈在這邊突圍時,恰縫來了另外一條燈,這個時候“內戰(zhàn)”就暫時被擱置在一邊了,兩條龍之間就展開了“競美”比賽,當兩條龍的龍頭迎面相聚時,迎龍頭的人們就盡量把自己的燈高舉,比賽誰的龍姿態(tài)更高昂,這就是“賽高”。由于我們是在鎮(zhèn)上,過元宵時幾乎每個村都有龍燈,所以經常是好幾條龍在同一個操場上“短兵相接”,記得最多的時候是九條龍在一個地盤上盤旋爭奪,那一個個高昂的龍頭此起彼伏,讓人目不暇接,那么多絢麗的燈把那黑夜幾乎折騰成白晝了,整個操場就只看見一片旋轉的燈光……那燈旋轉著旋轉著,把人們所有的歡樂、把整個元宵都帶進了那旋轉而開心的世界,把人們帶進了燈的五彩繽紛,帶進了歡樂的頂峰。
我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不僅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就是山上也會被一盞盞紅紅的燈所裝扮的,那是后輩在自家的親人墳前點亮的燈,那是邀請已逝親人一起欣賞一起鬧元宵的燈,那是思念親人的燈。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