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模板11篇)

字號:

    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一
    賀鑄
    這首詞也是一篇以詠史來詠懷的作品,但所詠史事,并非某一歷史事件,而是一種在古代社會中帶有普遍性的歷史現(xiàn)象;所詠懷抱,也并非與這一歷史現(xiàn)象相契合,而是與之相對立,所以與多數(shù)的詠史即詠懷的作品的格局、命意都有所不同。
    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和貪欲,總是不斷地爭城奪地,至少也是爭名奪利。這種爭奪的結(jié)果,不但使廣大人民遭殃,也使統(tǒng)治階級中某些道德和才能出眾的成員受到壓抑和排斥。賀鑄就是其中的一個。他這類的作品,就是針對這種普遍存在的歷史現(xiàn)象而發(fā)出的不平之鳴。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對于那樣一些統(tǒng)治者及其幫忙、幫閑們的鄙視,是有其進(jìn)步意義的。但由于階級性和世界觀的限制,他又只知道向“醉鄉(xiāng)”中逃避,即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這種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思想感情又顯示了這種進(jìn)步意義的局限性很大。
    以憤慨、嘲諷的口吻來描寫歷史上那些一生忙著追求權(quán)勢和名利的人,占了這首詞的大部分篇幅。但起筆卻從人事無常寫起,這樣,就好比釜底抽薪,把那些熱衷于富貴功名的人都看得冷淡了,從而為下文揭露這些人的丑態(tài),埋下伏線,同時,也為作者自己最后表示的消極逃避思想埋下伏線。
    自然界的變化,一般比人事變化遲緩。如果自然界都發(fā)生了變化,那人事變化之大就可想而知了。滄海桑田的典故,就是說的這種情況。本詞一上來六句,也是就自然與人事兩方面合寫這個意思。詞句用顧況《悲歌》“邊城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時流水今人家”,而略加增改。前三句寫陸上之變化,墓已成田(用《古詩》“古墓犁為田”之意),有人耕;后三句寫水中之變化,水已成陸,有人住。下面“黃?!倍湟矎念櫅r《長安道》“長安道,人無衣,馬無草”來,接得十分陡峭??戳四钩商?,水成陸,人們該清醒了吧,然而,不。他們依舊為了自己的打算,不顧一切地奔忙著。函谷關(guān)是進(jìn)入長安的必由之路。關(guān)開關(guān)掩,改朝換代,然而長安道上還是充滿了人渴馬饑的執(zhí)迷不悟之徒。歇拍用一問句收束,譏諷之意自見。
    過片兩句,“六國擾”,概括了七雄爭霸到秦帝國的統(tǒng)一,“三秦掃”,概括了秦末動亂到漢帝國的統(tǒng)一?!俺踔^”四句,是指在秦、漢帝國通過長期戰(zhàn)爭而完成統(tǒng)一事業(yè)的過程中,幾乎所有人都被卷進(jìn)去了。是不是也有人置身局外,即沒有在這種局勢中為自己作些打算的人呢?詞人說,他最初還以為商山中還留下了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這四老。誰知道經(jīng)過統(tǒng)治者寫信派車敦請以后,就也撕下了隱士的服飾,一個跟著一個地穿起官服,在帝王門下行走起來了。(商山四皓最初不肯臣事漢高祖,后被張良用計請之出山,保護(hù)太子,見《史記·留侯世家》。南齊周彥倫隱居鍾山,后應(yīng)詔出來做官,孔稚珪作《北山移文》來譏諷他,中有“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之語。又漢鄒陽《上吳王書》中句:“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這四句專寫名利場中的隱士,表面上很恬淡,實則非常熱中。隱居,只是他們的一種姿態(tài)、一種向統(tǒng)治者討價還價的手段,一到條件講好,就把原來自我標(biāo)榜的高潔全部丟了。上面的“初”字、“遺”字和下面的“裂”字、“焚”字、“接”字、“曳”字,不但生動準(zhǔn)確,而且相映成趣,既達(dá)到嘲諷的目的,也顯示了作者的幽默感。不加評論,而這般欺世盜名的人物的丑態(tài)自然如在目前。
    “高流”以下,正面結(jié)出本意?!蹲磬l(xiāng)記》,隋、唐之際的王績作,《酒德頌》,晉劉伶作,都是古來贊美飲酒的著名文章。在《記》中,王績曾假設(shè)“阮嗣宗、陶淵明等十?dāng)?shù)人并游于醉鄉(xiāng),沒身不反,死葬其壤,中國以為酒仙。”在《頌》中,劉伶曾假設(shè)有貴介公子和搢紳處士各一人,起先反對飲酒,后來反而被專門痛飲的那位大人先生所感化。高流,指阮、陶、劉、王一輩人,當(dāng)然也包括自己在內(nèi)。末三句是說,酒徒既外生死、忘名利,那么公子、處士這二豪最初不贊成劉伶那位先生,又有誰去計較呢?肯定阮、劉等,也就是否定“長安道”上的“倦客”、“裂荷焚芰”的隱士。(“生忘形”,用杜甫《醉時歌》:“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薄八劳保谩妒勒f新語·任誕篇》載晉張翰語:“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均與“高流端得酒中趣”切合。)方伯海《〈文選〉集成》評《酒德頌》云:“古人遭逢不幸,多托與酒,謂非此無以隱其干濟之略,釋其悲憤之懷?!边@首詞以飲酒與爭權(quán)勢、奪名利對立,也是此意。
    張耒《〈東山詞〉序》曾指出賀詞風(fēng)格多樣化的特點:“夫其盛麗如游金、張之堂,而妖冶如攬嬙、施之袂,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覽者自知之?!边@首詞和前幾首截然不同,也可證明此點。從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出,蘇軾的作品在詞壇出現(xiàn)以后,其影響是相當(dāng)廣泛的。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二
    將進(jìn)酒,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一個題目,內(nèi)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在這首詩里,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下面是關(guān)于《將進(jìn)酒》的賞析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你有沒有看到那奔騰洶涌的黃河水它滾滾向東流去,一直的奔向東海,并且永遠(yuǎn)不會回還。 在鏡子里看到自己的頭發(fā)慢慢的由黑色變成白色,心中不免產(chǎn)生了徐徐的悲傷。 早上的時候還一片青絲,到了傍晚的時候卻變得如雪一般。 ?正是因為如此當(dāng)我們在得意的時候就應(yīng)該盡情的享受生活, ?千萬不要讓喝酒的杯子空對著皎潔的明月。 老天既然讓我這樣一個有才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我想我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 ?所謂的金銀錢財即使花完了, 也一定會重新得到。 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 今日相逢,我們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喝不要停, 我為你唱一首歌, 請你們側(cè)耳為我細(xì)細(xì)聽。 那些豪門貴族的富貴生活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愿永遠(yuǎn)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來那些圣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 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 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 主人啊,你為什么說錢已經(jīng)不多, 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 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 統(tǒng)統(tǒng)用來換美酒, 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將進(jìn)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原題是“勸酒歌”。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fā)抒。詩篇發(fā)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潁陽去黃河不遠(yuǎn),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yuǎn)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
    《將進(jìn)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三
    作者: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fù)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jìn)酒,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一個題目,內(nèi)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在這首詩里,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屬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秾⑦M(jìn)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jìn)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jìn)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dāng)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fā)。
    詩篇發(fā)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潁陽去黃河不遠(yuǎn),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yuǎn)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闊景象,絕對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帶有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tài)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diào),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dāng)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zhuǎn),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保娗闈u趨狂放。“人生達(dá)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yīng)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diào)。“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句子?!坝杏谩倍氨亍保浅W孕牛喼毕袷侨说膬r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zhì)內(nèi)容來。正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應(yīng)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qū)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dāng),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壯的詩句!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tài)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zhuǎn)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dāng)位至卿相,飛黃騰達(dá),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xiàn)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yīng)“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dāng)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jié)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tài)。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dāng)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烊丝煺Z,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guān)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fēng)變滅”的結(jié)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jìn)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xué),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短圃妱e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yuǎn)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dāng)之。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四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自從莊子說“醉者神全”——醉者可不受外界干擾,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足獨立——此后,酒便成了歷代不得志才士的精神寄托與創(chuàng)作靈感的催化劑。魏晉六朝有阮籍、嵇康、劉伶、陶潛等數(shù)十人;隋末唐初有“五斗先生”王績,其《五斗先生傳》有云:“(五斗)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有仁義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來;其動也天,其靜也地:故萬物不能縈心焉。”這段話說出了中國酒文化的重要內(nèi)涵之一。李白則是王績之后又一個與酒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的詩人。杜甫作有《飲中八仙歌》,即以李白為其中之一。
    詩分三層。“君不見”起至“會須一飲三百杯”凡十句為第一層,抒情放言人生苦短,當(dāng)明否極泰來自然任運之理而及時行樂,醉以全真?!搬蜃?,丹邱生”起至“徑須沽取對君酌"十四句為第二層,是詩人直接對岑勛、丹邱生而發(fā)的―曲酒的禮贊,以前修陳王曹植平樂之宴為史證,極寫酒趣,慨言富貴不足恃,圣賢不足憑,唯飲者千秋留名,因請主人添酒。其中后八句是“歌一曲”的歌辭?!拔寤R”以下四句為第三層,因歌更發(fā)豪興而呼酒銷愁,是酒宴的高潮,也是全詩的卒章。
    全詩看似通篇醉語,意思重疊,其實是亦醉亦醒。
    睥睨權(quán)貴,棄絕世俗,而這權(quán)貴與世俗其實是難以沖破的;自許有王霸之略,而這壯志雄心實際上也難以舒展:這些矛盾構(gòu)成了詩人內(nèi)心無法解脫的苦悶,于是他對友抒志,借酒遣懷,希望在醉鄉(xiāng)中獲得對現(xiàn)實的超越,而作為第一層次殿結(jié)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是李白出蜀以來十年顛沛生活的小結(jié),也是全詩的警策與中峰,將對酒德的謳歌分作前后兩個層面:前一層就“我”之感受徑直下筆,“我”必“有用”是主題句;后一層就史之鏡鑒對友高歌,以“古來圣賢”陪襯“唯有飲者”,而“留其名"又是第二個主題句,與上一層“必有用”相應(yīng)。于是盡管全詩以“悲”起,以“愁”結(jié),卻在這悲愁之中樹立起錚錚傲骨。傲氣與悲愁之意的對沖形成了全詩飊風(fēng)驟雨般大起大落的節(jié)律,從中也完成了詩人力圖表現(xiàn)自我而對抗于現(xiàn)實的“大人先生”般的自我塑造。
    節(jié)律是詩歌的生命。本詩主要以七言為主,但三個層次的起句均用雜言。第一層次以兩個“君不見”復(fù)沓領(lǐng)起兩組“十、七”“十、七”的長句,劈空喝起,調(diào)高勢壯,似乎可見積年愁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般奔涌而出。第二層次以“岑夫子”等四個三字句開端,又接以—組五、七字句,其節(jié)奏似“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使“天生我材”后的激昂得到渟蘊,然后又是八個七字句,似侃侃續(xù)續(xù)對友敘談,情緒則由渟蘊而漸漸高揚,至“主人何為言少錢”二句結(jié)束“歌一曲”時,又到達(dá)激昂。以后不待詩勢下墜,即以“五花馬,千金裘”兩個三字句呼語,帶起兩個七字句,極寫豪興,恰似“躋攀分寸不可上”。至此酒意醉態(tài)飽滿已極,卻以“萬古愁”作結(jié),對照開首“悲白發(fā)”,全詩讀來猶如大河奔注,九折東向,滔滔滾滾中,與“必有用”、“留其名”兩個中流砥柱相激蕩,最后河流入海,在河海相激中,漸漸涵淡浩渺,余音不絕,余勢蕩漾。
    李白以酒詩稱,這是表現(xiàn)愁憤的酒歌中較早的一篇代表作。明暗的對沖反映了這一時期其詩作的重要特色,然而沖決愁苦的強烈自信使得全詩盡管言愁卻高昂開遠(yuǎn),一往無前。而表現(xiàn)在詩歌節(jié)奏上,總體而言,仍以酣暢痛快為主,其意脈也較為顯豁。既不同于初游東南時的澄明,也不同于天寶末年之后的拗怒甚至晦澀。這是讀李白詩時要充分注意的。
    本詩的語言看似直白,其實也都有為而發(fā)。“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是東南游“散金三十余萬”而自己終于落魄經(jīng)歷的心理反映?!瓣愅跹缙綐贰笔肥碌哪槿。惨蜃髟姷攸c在嵩山,與洛陽旁的平樂相近近,是即地即時的感發(fā)。細(xì)心體味這些,便會感到李白的率真之中實有豐富的底蘊。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五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fā)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第一層: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著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fù)回”之嘆,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diào)卻是悲。
    第二層:“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dāng)理由。
    第三層:“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zhuǎn)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泄出來。他鄙棄那結(jié)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fù)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xiàn)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
    第四層:“主人”句至結(jié)尾寫狂放之情。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種狂放,從實質(zhì)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xiàn)。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六
    《將進(jìn)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將進(jìn)酒前四句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fù)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jìn)酒》題意為請人飲酒,本為漢代樂府鐃歌十八首中的一首。關(guān)于此題郭茂倩曾解釋說:“古詞曰‘將進(jìn)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保ā稑犯娂肪硎耍├畎讓懽鳂犯蓬}時一般要顧及此題古義及題材傳統(tǒng),此詩也是如此。從表面上看這首詩確是寫“飲酒放歌”的,但其中熔鑄了詩人自己的感情,成為十分鮮明地表現(xiàn)詩人個性特點的著名詩篇,一千多年來為世人所傳誦。
    開篇四句是兩組排比句,以“君不見”開端,仿佛天風(fēng)海雨迎面撲來,郁積在詩人胸中的激情噴薄而出,用以抒發(fā)他因飛光流馳,時不我與所引起的無窮悲慨。詩人以奔騰咆哮的黃河起興?!包S河之水天上來”,似乎黃河還不夠宏偉,而須想象它從天而下,極言河水落差之大,用以形容黃河流速之疾及其不可阻擋的氣勢,并令人想到一去不復(fù)返的時間。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時間流馳,如“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但沒有任何詩句有此宏偉氣魄。然后點出“高堂明鏡悲白發(fā)”,看來“明鏡”亦有情,它以青春為喜,以遲暮為悲。“朝如青絲暮成雪”,用此以形容人生的短暫,把人生之可悲形容到極端。這種悲哀是強烈的,但并不給人以衰颯之感,因為悲慨的抒發(fā)是以黃河從發(fā)源到入海這個上天下地?zé)o限廣闊的空間作為背景的,它給讀者的藝術(shù)感受首先是豪邁奔放的氣勢,在這種不同凡響的自然形象襯托下,悲哀只能是巨人的悲哀,與“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之類的傷感和嘆息迥然異趣。
    人對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屢遭失敗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強性格。它不僅是時代的最強音,對后世人們也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千金散盡”還表現(xiàn)出詩人重情誼、輕金錢的風(fēng)格。李白“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千金又算什么呢?當(dāng)然,詩人相信千金復(fù)來,不是夢想“青蚨飛來,眉眼莞爾”,而是相信自己的價值。金錢是身外之物,但它可以換得眼前的歡樂,而可以快意當(dāng)前的,則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边@詩句又是李白獨有的豪邁風(fēng)格。須知唐代宴會上一般不用整羊整牛,李白這樣寫,意在顯示豪邁的氣概。“三百杯”也是竭力夸張飲酒之多。不過,在唐代一般喝的是米酒,酒精濃度很低,這也是不可不知的。以上是第一段,從感慨人生短暫寫到宴飲的歡樂。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痹娙伺d致越來越高,他不僅自己開懷暢飲,而且也竭力勸友人。由于酒興高漲,心中興奮,于是詩的句式縮短了,節(jié)奏加快了。這幾句雖僅寫詩人勸酒,但宴會觥籌交錯,杯盤狼藉的情景宛若目前。
    紙上。當(dāng)然,詩人也不是慷他人之慨,他緊接著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喚美酒?!薄拔寤R”指馬之色作五色花紋的駿馬?!扒Ы痿谩保瑑r值千金的皮裘。“將出”,拿出。用裘馬換酒照應(yīng)前面所說的“千金散盡”。這里不僅可以看到詩人的豪邁性格,也可看出他追求一醉的迫切,其目的則是“與爾共銷萬古愁”,此時詩人狂放已極,已忘掉了一切世俗的禮法。前面對友人還用“君”相稱,尚未沉酣,這里已經(jīng)“忘形到爾汝”了。最后全詩歸結(jié)到“同銷萬古愁”上。這個“愁”不是一般的愁,乃是古往今來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通感的愁。這個“愁”除了包含對人生短暫的慨嘆外,主要指功名不立,歲月蹉跎,時不我與。這個“愁”壓迫著古往今來許許多多人,幾乎每個時代的詩人都采用這辦法求得暫時麻醉,這個愁的確是“萬古愁”。由“陳王昔時”句到此為第三段,感情由振奮、狂放轉(zhuǎn)到悲憤,從而結(jié)束全篇。
    綴升平的詞臣,不久又被讒放歸。長安之行打掉了李白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此時他的痛苦與憂憤,比起以前的'懷才不遇的悲嘆來要深廣和復(fù)雜多了,其中包含對統(tǒng)治集團的絕望,和既不肯與之同流合污也不愿獨善其身的復(fù)雜情感。這首詩正是這種復(fù)雜感情的集中反映。
    《將進(jìn)酒》是一首抒情詩。李白抒情詩打破了傳統(tǒng)的溫柔敦厚的詩教,詩中所表達(dá)的感情多是十分強烈的。詩人善于用力透紙背的語言把強烈的感情表達(dá)得淋漓盡致。例如說愁,“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寫恨,“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fēng)雨雪恨難裁”;寫高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此詩也是如此,寫人生短暫之可悲,暢飲抒情之可貴,對于未來的自信與絕望,飲酒產(chǎn)生歡樂與悲哀……這些有的是互相矛盾的,但詩中一律把它們推到極端,并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此詩豪邁奔放,感情充沛而富于變化,悲歡交迭。但此詩的歡樂只是悲憤的變奏,具有王夫之所說“以樂景寫悲”的效果,給讀者的感染極深刻。又,此詩以酣暢淋漓的筆墨,變化莫測的筆法反復(fù)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與矛盾,既有黃河奔騰萬里、直瀉東海的氣勢,也有黃河九曲、千折百回的波瀾;其句式錯落,七言為主間用雜言,音韻流暢而富于變化,凡此均與詩中所表達(dá)的感情和諧一致。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f唐書》記載李白為山東人;《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出生于安西都護(hù)府之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約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之青蓮鄉(xiāng)。祖籍為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fā)奮讀書始于是年?!渡习仓菖衢L史書》云:“五歲誦六甲?!绷祝拼男W(xué)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好劍術(shù),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內(nèi))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nèi))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xiāng)而踏上遠(yuǎn)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jīng)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jié)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zāi),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jié)婚,遂家于安陸。是年王昌齡進(jìn)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于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并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jié)。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在安陸。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于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并結(jié)識其子張垍。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他王公大臣,均無結(jié)果。暮秋游邠州(在長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長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歲,游于晉(今山西?。?。
    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十月,玄宗駕幸洛陽。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于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jīng)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嵩山五岳之一的中岳(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開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qū)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十二月,歸還洛陽。是年全國戶數(shù)為786萬余,人口4543萬余,是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李白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jié)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jīng)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jié)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jīng)》。令天下士庶(士大夫階層與庶民)家藏一冊,每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李白三十三歲,構(gòu)石室于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為玄宗獻(xiàn)上著作《明堂賦》,賦云:“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庇衷疲骸八拈T啟兮萬國來,考休征兮進(jìn)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按賦中有“臣白美頌”等字樣,疑太白曾以此賦在東都洛陽進(jìn)獻(xiàn)玄宗。此賦盛贊明堂之宏大壯麗,寫盡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賦》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謀求官位,其寫作時間為開元二十七年拆毀明堂之前,他賦明堂一是為了謀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由于家庭的緣故,李白不能應(yīng)常舉和制舉以入仕途,只能走獻(xiàn)賦之路,這是真獻(xiàn)賦謀仕的原因。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機獻(xiàn)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yuǎn)勝漢朝,并在結(jié)尾處宣講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當(dāng)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jìn)長安后結(jié)識了衛(wèi)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xiàn)了詩,最后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yīng)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jié)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fēng)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后,李白發(fā)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jìn)宮。李白進(jìn)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diào)羹”。玄宗問到一些當(dāng)世事務(wù),李白憑半生飽學(xué)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wù)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jì)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chǎn)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huán)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diào)》。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jié)“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賜金放還。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七
    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于是乎對酒詩情,揮灑個淋漓盡致。詩人的情感與文思在這一刻如同狂風(fēng)暴雨勢不可擋;又如江河入海一瀉千里。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xiàn)實。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喜、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激憤、轉(zhuǎn)癲狂,最后歸結(jié)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全詩五音繁會,句式長短參差,氣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是詩仙李白的巔峰之作。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shù)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秾⑦M(jìn)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jìn)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jìn)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dāng)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fā)抒。
    詩篇發(fā)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返”,潁陽去黃河不遠(yuǎn),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yuǎn)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tài)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
    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diào),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胺蛱斓卣?,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dāng)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zhuǎn),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dá)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
    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yīng)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diào)。“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句子?!坝杏谩倍氨亍保缓巫孕?簡直象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zhì)內(nèi)容來。正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為什么不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呢!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qū)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
    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dāng),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壯的詩句!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tài)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了,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zhuǎn)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dāng)位至卿相,飛黃騰達(dá),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xiàn)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何以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yīng)“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dāng)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jié)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tài)。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dāng)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guān)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fēng)變滅”的結(jié)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jìn)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刻能學(xué),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短圃妱e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yuǎn)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dāng)之。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八
    《將進(jìn)酒》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fā)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fàn)幍那閼?,體現(xiàn)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給大家分享了將進(jìn)酒的賞析,歡迎借鑒!
    作者: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fā),
    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yīng)當(dāng)縱情歡樂,
    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BR>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都來側(cè)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長駐醉鄉(xiāng)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dāng)年宴設(shè)樂平關(guān)你可知道,
    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
    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將進(jìn)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xué),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yuǎn)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dāng)之。
    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于是乎對酒詩情,揮灑個淋漓盡致。詩人的情感與文思在這一刻如同狂風(fēng)暴雨勢不可擋;又如江河入海一瀉千里。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xiàn)實。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喜、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激憤、再轉(zhuǎn)狂放,最后歸結(jié)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全詩五音繁會,句式長短參差,氣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是詩仙李白的巔峰之作。
    我們知道,自從孔夫子在水邊發(fā)了“逝者如斯”的感慨之后,水即成了時光的隱喻。這可作時光代稱的黃河之水,如果只是像小溪一樣緩緩流淌,人們自然不會驚嘆光陰似箭;即便黃河之水洶涌澎湃,如果能夠周而復(fù)始,去而復(fù)回,人們也無須悲嘆光陰不再;現(xiàn)在的問題是,黃河之水天上來,落差如此巨大,流速如此迅急,裹挾萬物,電閃雷奔,一瀉千里,勢不可當(dāng),讓人只能徒喚奈何。但是,“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黃河千古流,依然是黃河,人呢,早晨還是青絲紅顏,傍晚已經(jīng)霜雪滿頭,都說是人生短促,現(xiàn)在短促的人生只在早晚之間,如何叫人不悲傷?這里的黃河,既是時光的最佳對應(yīng)物,又是偉大永恒的象征。黃河奔流愈急,人生愈顯短暫;黃河越是永恒,人生越顯易老;黃河越是擁有無窮的生命活力,人生越是顯得渺小脆弱。“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而人生的痛苦又莫過于對生命短促的憂慮,詩人將無情的事實用夸張和對比的手法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真是驚心動魄。不僅如此,詩人又連用兩個“君不見”,一再呼告,剝奪了人們逃避思考的全部空間,讓你沒有任何回避的余地。這又是李白的一大創(chuàng)造。一般的樂府詩只在篇首或句末偶爾用之,李白兩句連用,構(gòu)成長句鋪排,如挾天風(fēng)海雨,鋪天蓋地而來,其藝術(shù)感染力之強,風(fēng)雨驚之,鬼神泣之。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九
    《將進(jìn)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屬漢樂府《鼓吹曲·鐃歌》舊題。題目意譯即“勸酒歌”。《宋書》:漢鼓吹鐃歌十八曲,有《將進(jìn)酒》曲?!稑犯娂罚骸秾⑦M(jìn)酒》古詞云:將進(jìn)酒,乘大白,內(nèi)容多寫宴飲游樂,詠唱飲酒放歌的事。宋何承天《將進(jìn)酒》篇曰:“將進(jìn)酒,慶三朝。備繁體,薦佳肴。則言朝會進(jìn)酒,且以濡首荒志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陽輕薄子,但敘游樂飲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jìn)酒》,影響最大。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本詩為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詩由黃河起興,感情發(fā)展也像黃河之水那樣奔騰激蕩,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講飲酒,字面上詩人是在宣揚縱酒行樂,而且詩中用欣賞肯定的態(tài)度,用豪邁的氣勢來寫飲酒,把它寫得很壯美,也確實有某種消極作用,不過反映了詩人當(dāng)時找不到對抗黑暗勢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個人反抗的興奮劑,有了酒,像是有了千軍萬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劑,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這些都表現(xiàn)了時代和階級的局限。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xiàn)實。
    李白在《將進(jìn)酒》一詩中表達(dá)了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dá)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dāng)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但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取得出色的藝術(shù)成就。《將進(jìn)酒》即其代表作。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xué),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
    (三)
    《將進(jìn)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十
    《將進(jìn)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屬漢樂府《鼓吹曲·鐃歌》舊題。題目意譯即“勸酒歌”。《宋書》:漢鼓吹鐃歌十八曲,有《將進(jìn)酒》曲?!稑犯娂罚骸秾⑦M(jìn)酒》古詞云:將進(jìn)酒,乘大白,內(nèi)容多寫宴飲游樂,詠唱飲酒放歌的事。宋何承天《將進(jìn)酒》篇曰:“將進(jìn)酒,慶三朝。備繁體,薦佳肴。則言朝會進(jìn)酒,且以濡首荒志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陽輕薄子,但敘游樂飲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jìn)酒》,影響最大。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本詩為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詩由黃河起興,感情發(fā)展也像黃河之水那樣奔騰激蕩,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講飲酒,字面上詩人是在宣揚縱酒行樂,而且詩中用欣賞肯定的態(tài)度,用豪邁的氣勢來寫飲酒,把它寫得很壯美,也確實有某種消極作用,不過反映了詩人當(dāng)時找不到對抗黑暗勢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個人反抗的興奮劑,有了酒,像是有了千軍萬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劑,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這些都表現(xiàn)了時代和階級的局限。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xiàn)實。
    李白在《將進(jìn)酒》一詩中表達(dá)了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dá)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dāng)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但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取得出色的藝術(shù)成就?!秾⑦M(jìn)酒》即其代表作。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xué),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
    (三)
    將進(jìn)酒詩歌鑒賞篇十一
    《將進(jìn)酒》
    作者: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解】:
    1、將:請。
    2、會須:正應(yīng)當(dāng)。
    3、岑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丘。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處。他也是一個學(xué)道談玄的人,李白稱之為“逸人”,并有“吾將(與)元夫子,異姓為天倫”(《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及“故交深情,出處無間”(《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語,可見李白和他的友好。
    4、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揮金留客坐,饌玉待鐘鳴?!别偅撼院取?BR>    5、陳王:三國魏曹植,曾被封為陳王。
    6、平樂:平樂觀。
    【韻譯】:
    你沒看見嗎?
    黃河之水是由天上而來。
    波濤滾滾奔向東海,永不回頭。
    你沒看見嗎?
    可悲的是高堂明鏡照見了白發(fā),
    早晨如青絲般烏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地尋歡作樂,
    別讓金杯玉露,空對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處,
    即使千金耗盡,還會重新再來。
    烹羊宰牛,且圖眼前歡樂,
    應(yīng)該痛痛快快一口氣喝它三百杯。
    岑勛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快快進(jìn)酒吧,杯兒不要停!
    讓我為你們唱一曲,
    請你們側(cè)耳仔細(xì)聽:
    鐘鳴鼓響飲食如玉,何足珍貴?
    我只愿長醉享樂,不愿醒來受罪!
    古來圣賢,生活恐怕都寂寞,
    世上唯有酒徒,他們卻芳名永駐。
    古時陳王曹植曾在平樂觀宴飲尋歡,
    斗酒十千不嫌貴,任性地享樂一番。
    主人呵,為何說我少銀錢?
    直接沽取醇酒,咱對飲個醉意綿綿,
    這一匹名貴的五花馬,
    這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裘,
    叫孩兒們拿去換美酒吧,
    我與你喝個大醉,同消萬古長愁。
    【評析】:
    這首詩意在表達(dá)人生幾何,及時行樂,圣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愿在長醉中了卻一切。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復(fù)重返,如此,應(yīng)及時行樂,莫負(fù)光陰?!疤焐笔洌瑢懭松毁F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圣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并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不平?!爸魅恕绷浣Y(jié)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dá)了詩人曠達(dá)的胸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為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
    詩深沉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極豪縱沉著,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詩句長短不一,參差錯綜;節(jié)奏快慢多變,一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