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我們與作品之間的精神對話,是一種自我教育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更加充實和完善自己。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表達自己對書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觀點和評價,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洞察人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讀后感是一種有趣而又充滿挑戰(zhàn)的寫作形式,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不同的收獲。讀后感是我們的思維與文學作品的碰撞,是我們思考與感悟的結晶。希望大家通過閱讀這些范文,能夠對讀后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寫出更優(yōu)秀的讀后感作品。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一
老師是我們成長的階梯;老師是一本知識的書;老師是我們知識的源泉;老師陪伴我們快樂成長。
謝謝您,我的語文老師,是您讓我不再那么膽小,是您讓我的作文更加豐富多彩,是您把所有的語文知識傳授給我。您就像一本作文書,我愛您老師!
謝謝您,我的數(shù)學老師,是您教會我口算,是您讓我們的班集體榮獲那么多獎狀,是您為了一顆顆小苗永遠不知疲勞。您就像我們的“媽媽”,我愛您老師!
謝謝您,我的美術老師,是您告訴我畫中的秘密,是您讓我的畫更加賞心悅目,您總是帶著和藹可親的笑容。您就像一支神奇的畫筆,我愛您老師!
謝謝您,我的英語老師,是您讓我結識到那么多字母寶寶朋友,您雖然年老,但您仍然是我最好的老師。您就像一串串英語單詞,我愛您老師!
謝謝您,我的音樂老師,是您讓我的歌聲更美妙,是您讓我感受到音樂的樂趣。您就像一個個歡樂的音符,我愛您老師!
老師!您的作文鼓勵了我;老師!您的口算讓我驚嘆;老師!您的畫是那么神奇;老師!您的英語是那么奇怪;老師!您的歌聲讓我感動。
我愛您們!我的老師!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二
我今天讀了《三國演義》,但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沒錯,就是不以成敗論英雄,書籍是智慧的翅膀,在我讀過的所有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他使我受益匪淺,看劉備的謙遜,關羽的豪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為了體現(xiàn)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了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仍然沒有抹殺。他在短時間的幾年中東征西戰(zhàn),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于他。曹操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國是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曹操之所以被后人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兒子篡了漢。曹操在梅園沒有殺劉備,這時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曹操還是實干家。曾經(jīng),行刺董卓,矯招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得來說,通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三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讓我認識了很多英雄豪杰:有寬厚愛民、禮賢下士的劉備,單刀赴會、忠肝義膽的關羽,橫勇無敵、風風火火張飛,也有雄韜偉略、對酒當歌的曹操......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被稱為“智絕”的諸葛亮,可以說,他是《三國演義》里最聰明的人之一。
你看,諸葛亮總是拿著一柄羽毛扇子,只要悠閑地一搖一搖,一個個好主意,就輕輕松松地從他腦袋里蹦出來了!書中這樣描寫他:“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他真的像個“神仙”,能預知形勢的變化,化解很多危機。
劉備聽說了他的才能,毅然決定邀請諸葛亮協(xié)助他打天下,才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最后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感動,跟著劉備出山,給劉備當軍師,出謀劃策。
在赤壁之戰(zhàn)中,劉備和曹操交戰(zhàn),而劉備軍中正缺箭,諸葛亮派了二十條船,并在草船上放滿了草人。曹操看到了,以為是對方的軍隊來進攻,怕有埋伏,立刻下令放箭,結果箭都射在草人上,諸葛亮把船開回了岸上,叫士兵把箭拔下來,數(shù)一數(shù),竟然有十萬只箭!這就是草船借箭。
也是在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在大船上請客,曹操中計命人把十艘船用鐵鏈連起來。諸葛亮發(fā)現(xiàn)東風快來了,就按計劃讓黃蓋帶人去燒曹操的船。黃蓋一看曹操的船,就放火。曹操的船立刻一艘接著一艘燃燒起來,熊熊烈火一直蔓延,像是要燃燒了整個天地一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
諸葛亮“多智”的名聲,也和他生平事跡一起流傳千古,令無數(shù)人撫今追昔,感慨至今。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四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古典名著。
這篇小說講的是東漢末年,朝政的腐敗,黃金軍起義,逐漸統(tǒng)一北方。接著,曹操準備統(tǒng)一中國,被劉備聯(lián)軍打敗,從此三國頂立局面便形成。不久孫權殺關羽,奪取荊州。劉備為報仇,率大軍伐吳,大敗而歸。劉備病死,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諸葛亮征服蠻族,用辦法伐魏,失敗,最后諸葛亮病死。不久,司馬氏統(tǒng)一了全國。
《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形象刻畫得鮮明生動。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勇武過人的趙云,義氣深重的關羽,爽直粗豪的張飛,仁義愛民的劉備,奸詐陰險的曹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誠懇忠厚的魯肅……真讓人難忘!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與人稱風雛的龐統(tǒng)齊名。原住在茅廬,后被劉備三顧茅廬相請的行為所感動,成為劉備的軍師。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zhàn)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用天氣,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fā)射10箭;作“木?!?、“流馬”,便于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他還幫孫權從曹操那兒“借”到了十萬支箭;他老是為蜀國打贏勝仗,還善于巧用計謀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不得不讓人佩服。難怪周瑜再臨終前感嘆說道:“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系,有利于當?shù)亟?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公元234年,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軍山。
有個東吳名將十分敬佩諸葛亮,那就是魯肅,字子敬,此人忠厚老實,很守信用。草船借箭之事,就因他守了約,服從諸葛亮,幫他隱瞞,諸葛亮才從曹軍手中“借”到了十萬支箭。
說到魯肅,就想起他那心胸狹隘的上司周瑜。他字公瑾,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總想置他于死地。于是他就威脅諸葛亮三天之內(nèi)趕造十萬支箭,而后來輸?shù)眯姆诜?。最終因被諸葛亮“三氣”,箭瘡發(fā)作。臨死前,他長嘆數(shù)遍:“既生瑜,何生亮?”
同樣是重要角色的還有曹操。他字孟德,此人謹慎多疑,戒心極強,十分陰險,但很重人才。曹操由于戒心過高,常誤殺人才。在許多戰(zhàn)役中,他都被人抓住這個弱點,損失巨大。
我也十分敬佩重義氣的劉備。他字玄德,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性情寬和,喜怒不形于色,胸懷大志,好結豪杰為友。父親劉勝在他小時便死,家中很窮,只好以賣鞋為生。劉備后來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為異姓兄弟,當上皇叔,率蜀軍征魏吳,后病死于軍中。
劉備的部下關羽和趙云也是我敬佩的英雄。關羽,字云長,與劉備為異姓兄弟。為了從曹操那里回到劉備身邊,他單身一人帶著兩位夫人過了五關,斬了六員大將。趙云為了保護劉備的兒子阿斗,單qiang匹馬從曹軍包圍中沖出,讓人十分欽佩。
這真是一本好書,我看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收獲,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感受。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非淺!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我們就不禁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寧可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币淮鷹n雄曹操出生卑微,卻能聞名諸侯,成就一番事業(yè)。其實曹操有功有過,他知人善用,采納良言,也頗具領導人的能力,從無名小卒變成一代奸雄也是極其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同時,他也是“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至少表里如一。反觀,現(xiàn)代社會,又有多少人是頂著“正人君子”的頭銜干著不光彩的事情,這樣的人更恐怖,也更讓人難以提防。
足智多謀、舌戰(zhàn)群儒、三氣周瑜、草船借箭、智取天水城、走馬取陳倉……這些均是一個身高八尺,面如白玉,頭戴綸巾,飄飄灑灑的英雄––諸葛亮。在除了被他的才智吸引之外,他從事也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他的出師表將它深深的愛國忠心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以至于后來杜甫所寫的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同情與痛惜,以及對一代賢相的敬仰和懷念。在《三國演義》中生動形象地刻畫了這一人物形象。
從一個個《三國演義》的故事中,我得到了很多啟示。生活中我們不要為得到一點點小便宜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工作中不要為一點點成績就驕傲自滿,自命不凡,也不要為一點點失意就耿耿于懷,怨天尤人。
此外法國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林則徐也曾經(jīng)說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俗話說的好。我們在看見了他們的故事之后,也感受到了心胸寬闊這一品德,讓我們成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青年。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讀罷《三國演義》,我認識了書中太多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寬仁好施,識人善用,堅忍不拔的劉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俠義,驍勇善戰(zhàn)的關羽,勇武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但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曹操……一個個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英雄人物,在我腦海中栩栩如生地鮮活著,但最為清晰的是“三絕”人物:“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和“奸絕”曹操。
首先來說一說諸葛亮吧。對于他,“智絕”兩字太恰當不過了。他巧借東風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巧對刁難他的周瑜、七擒孟獲從內(nèi)心上折服對手,巧用空城計智退司馬懿。蜀國有了他后連打勝仗,國力也日漸強盛,三國鼎立才能真正地形成。我佩服他的才智,羨慕他的聰明,想著若自己也有他這樣博學多才又多謀就好了。但我知道,所謂的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要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智慧,唯一的途徑就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克服萬難去學習!想自己平時為一點點的成績而沾沾自喜,被稱為“學霸”就飄飄然的,真是太不應該了。往后,我一定要更努力去學習,更用心去積累更多的知識,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
再說“義絕”關羽,他“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是忠義的化身。三國英雄人物里,能擔“義絕”二字的,舍他其誰呢?他自與劉備、張飛在桃園結義后,就一直忠心耿耿,忠肝義膽地對待著兩位兄弟。特別是對劉備,在與其失散暫居曹營時,一得知劉備的下落,就不顧曹操的百般收服誘惑,拋下所有金銀財寶,只為能盡快找到劉備而收下赤兔馬,護送著兩位嫂嫂過五關斬六將,千里投奔漢營來找劉備。華容道上,他又為了顧念舊情而放走了曹操。這幾件事足以體現(xiàn)關羽的忠義。但是,他也有驕傲自大,大意失荊州的一面??磥?,人無完人,忠義化身的關羽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所以,我們真沒有必要為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喪氣,也沒有理由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指責不休。我們只要認認真真去做事,以平常心對待結果就行!
最后說“奸絕”曹操,對于這個說法,我其實不是很贊同。他雖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而錯殺呂伯奢的奸邪一面,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一面。但他雄才大略,消滅了各方割據(jù)勢力,使社會在一定程度上趨于穩(wěn)定。他愛惜將才,曾極力想留住關羽,又在他堅決離去時放他走。他死前還將手下的生活安排得很妥當。這樣的人,又怎是一個字“奸”字能概括得了呢?我覺得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一評價更確切些。
三國亂世,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看了三遍《三國演義》,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大浪淘出的“三絕”英雄。再看《三國演義》我相信自己會有更多不一樣的體會和感悟。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七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詳細講述了魏、吳、蜀三個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所有場景。描述了許多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比如關羽、劉備、趙云等還把他們的事跡寫了出來。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諸葛亮、劉備、關羽這幾個人物,因為他們聰明、冷靜。遇到困難總是不會退縮,拿關羽來說吧,他過五關斬六將,讓我感到十分佩服;他因為想還人情,從而放走了曹操,讓我感到他這個人很義氣,不喜歡欠別人。
說到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不喜歡的人物就是他,因為他十分卑鄙、下流。為了得到一個好的謀士,竟然逼那個謀士的母親寫一封信給他,她不肯。曹操還是不肯放棄,寫了一封仿造她母親的字跡的信。當時,這個謀士正在劉備那里,看了信,他急忙趕到曹操那,這才發(fā)現(xiàn)上了當,可是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劉備因一時大意,從而導致全軍覆沒了。他為了給關羽、張飛報仇,親自帶領大軍去攻打吳國。晚上就扎營扎在樹林,沒想到吳國的兵士竟然在叢林里放了火,劉備的士兵跑的跑,逃的逃,劉備也逃回了荊州,過了幾日,便死去了。
最后,魏國消滅了其他兩個國家,獲得了勝利。我對蜀、吳兩個國家感到十分悲傷,因為,他們都是被魏國司馬昭的陰謀詭計害的。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八
里面的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個個武力高強。就比如說關羽他在眾將面前斬華雄,顏良和文丑。關羽很重情面的性格讓我很佩服,他一開始投靠了曹操,但是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后又回到了劉備身邊,孫權雖抓到關羽,但關羽絕不投降,孫權最后下令把關羽給斬了。真是的假如是我的話我一定會投降,等孫權和劉備交戰(zhàn)時我立刻在戰(zhàn)亂中拿一把箭向孫權射去。這樣的計謀不是很好嗎?這樣吳國不久就能被占領。正所謂作戰(zhàn)還是要靠大腦不能硬闖呀!呂布,一聽這名字你們就知道一個成語:有勇無謀,最后還是被劉備在曹操面前說了幾句話給害了。還是當年程宮說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度龂萘x》的故事能讓我們明白許多道理,取勝要靠的就是大腦!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特別的好。
書中,有多疑的曹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謙虛的劉備,勇敢的張飛……從桃園三結義到三氣周瑜到三國歸晉中,有著很多戰(zhàn)爭故事。
張飛,他開始脾氣還好,可是,一聽說關羽被孫權殺了,脾氣就暴躁的不得了,總是毆打士兵,結果被他的手下害死了。三國里,我比較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有勇有謀,曹操就是中過他“火燒赤壁”這個計謀,把曹操的軍隊燒得一塌糊涂。所以,我最佩服他。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九
都說好書不厭百回讀,《三國》便是如此。
讀得多了,心中便隱隱地匯聚一條大河,奔流不息,訇然作響。那飛濺的浪花遠遠地吹灑過來,霏霏地濕潤了我的呼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BR> 在這條喧囂的大河中,有的人叱咤風云成為萬眾矚目的英雄;而有的人卻只能成為匆匆過客抑或別人的笑柄。這天壤之別,其中自有奧妙。
于是,在我眼里《三國》便是一部演繹英雄之道的奇書了。
三國中的英雄,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非劉備莫屬了。
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曾語出驚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當時曹操雖有試探之意,但心中必定認為劉備具有英雄的潛質(zhì)。曹操是察覺出什么端倪了嗎?而后與曹操三分天下的,果然就有劉備。真的,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慧眼識英雄。
但是,劉備并不是一開始就是英雄形象。至少,在剛出山時。剛出山時,他形如一粒草芥。他并不像孫權那樣,坐擁江東,已經(jīng)有父兄打下了一片富庶江山;也不像曹操那樣,官宦出身,家有余財,可以廣招天下豪杰。沒有實權,沒有財力,沒有資本,可謂一窮二白。但他從賣草席的一介凡夫到滅黃巾軍的大將,又到日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英雄人物。
我以為,這不是僅憑一個諸葛亮和幾個將領就能做到的,問題的關鍵還在劉備身上,當陽撤退時,十幾萬百姓跟隨他渡江。手下將士提議棄民而逃,劉備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攜民渡江,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真是聞所未聞了。這樣的代價是什么?是被曹操大軍趕上,幾乎使他全軍覆沒,也幾乎使他丟掉性命。很多人認為,劉備此舉假仁假義收買人心??墒牵欠N危險時刻不去保全性命,而去博取民心,好像不太可能。似乎唯一的解釋,是他真的仁義。
因為“仁義”,才使他不忍心拋下跟隨他的百姓。因為“仁義”,才為他贏得民心。民心所向,想不成一番霸業(yè)也難?!墩撜Z.顏淵》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币徽Z道破天機。其實“仁義”并沒有那么高深,只要心中有愛,“仁義”就在身邊了。只可惜,城市飛速運轉的表盤拖著時代龐大的虛影步步前行。霓虹燈的光華暗淡了滿天的星星。人與人之間更是充斥著不滿與猜忌。
有人說,要做到“仁義”談何容易呢?
如果你看到衣衫襤褸之人眼神因為饑渴而黯淡無光,不禁伸出援手。我想,這就是最簡單的“仁義”吧!不要在意是否會受騙,不要在意別人如何評說,只要有一顆“愛人”之心,行正義之事。這就夠了。
不顧一切做有仁有義之人,這也是英雄。
曹操,三國中最有爭議的人物。盡管《三國》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作者把他作為反派人物,描寫成大逆不道、奸詐多疑、“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小人。
可魯迅先生說,曹操其實是一個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這話于我有戚戚焉。
遭到張邈和陳宮背叛后,他曾一度無家可歸;征戰(zhàn)張繡時,他失去大將典韋和子侄,差點自己被殺;馬超、韓遂舉大軍叛亂時,他混跡于亂軍之中,被迫割須棄袍才逃得性命。
曹操一生的道路布滿荊棘。可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過去的就過去吧,人是要向前看的。總有一天,會苦盡甘來達到人生的制高點?;蛟S,他深諳這一點。于是,在長年征戰(zhàn)生涯中,他遇到困境從不退縮、從不動搖,猶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搏擊長空。最終,他成為三分天下的霸主。
“英雄不問出處”,每一個英雄在光鮮亮麗的背后總有一段辛酸史、抗爭史,只是不為人知罷了。不由得想起曾經(jīng)有一個老人。一次次徘徊在生死邊緣,與鯊魚斗智斗勇,即使最終只拖回一具龐大的魚骨,卻始終高抬著不屈的頭顱,好像君臨天下的王者。海明威先生說:“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彼P下的這位老人,不正詮釋了這點嗎?他那決絕的背影,同樣成為永恒。
一個叱咤風云指點江山,一個垂垂老矣仍掙扎在生活的底線??此苾蓚€截然不同的人啊,其實他們卻有著相同之處——不向命運屈服,勇敢地抗爭。如暴風雪中的一棵蒼勁的老松,不倒,長青。他們都有一個名字——英雄。
在生活中,會有很多的不公,很多的怨言。時常學習是不輕松的,考試是不如意的,生活是不順利的……但我們?nèi)绻羞@百折不撓的精神,勇于抗爭的意識,何愁不會雨過天晴呢?學會抗爭,做回自己的英雄。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一直朝著自己的目標走下去。這便是我想說的話了。
俗話說:“《三國》看智,《水滸》看勇?!比龂械挠⑿郾惚人疂G的多了幾分睿智。好像謀略是英雄的標簽。沒有謀略的人,是不能稱為英雄的。像董桌那樣,橫行霸道,專橫跋扈,勇而無謀,使用的是暴力手段,那只能叫梟雄,最終落得個暴尸街頭的下場。
正如曹操所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營私結黨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在《三國》中,曹操富有心機,老謀深算。明明是自己下令克扣軍糧,卻借倉官的頭來安定軍心;為了防范行刺,殺死侍者而佯裝不知;表示軍法嚴明,還耍出“割發(fā)代首”的把戲。如此種種,卻也使他的英雄形象蒙上“奸詐之徒”的惡名。
雖然,曹操計謀陰險有損英雄形象,但絕非有勇無謀之人,稱霸一方順理成章??煞Q劉備是“腹有良謀”的英雄,未免有牽強附會之感。其實,從煮酒論英雄這一回合來看,劉備以驚雷掩飾自己被窺破身份的恐慌。其隨機應變能力,堪稱一流。以種菜澆花的韜晦之計,瞞天過海順利擺脫了曹操掌控,不得不說劉備腹有良謀。只可惜,劉備后來的光芒被諸葛亮掩蓋了?;蛟S,是劉備精明地意識到諸葛亮的才華,甘愿做一個幕后的主人呢?這何嘗不是“大智若愚”。所以說,英雄不能缺少謀略。缺少謀略,英雄似斷了翅膀的雄鷹,難以實現(xiàn)自己的凌云之志。
我想,梁山好漢一直都是好漢,風風火火闖九州拼的是一身的武藝。謀略不足,而武斷有余,注定了他們的人生之路充滿悲劇。好漢與英雄之間,只隔著一層謀略啊。
“勇”和“智”之間本來并沒有高低之分。只是想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非智不可。
歷史就像那滾滾的長江,無數(shù)的英雄化作長河的浪花,奔流而去。是非成敗,轉眼便煙消云散。一頁翻過,便是世事滄桑。
究竟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這些爭論似乎永遠沒有答案。但又有何妨呢,英雄演繹的英雄之道在千年之后依然浩浩蕩蕩,讓每一個讀到這些故事的人為之心馳神往。
《三國》,一首演繹英雄之道的詩。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
那袁紹呢?我認為他色厲膽薄。愛才卻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謀劃卻無決斷,貪生怕死,目光短淺,看見蠅頭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關羽又何妨?他作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義的化身,一次戰(zhàn)敗被曹操所俘,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他,忠于信,忠于義,真可謂是“玉可碎不可損其白,足可破不可毀其節(jié)”!做人就得像這樣,說到做到。因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評價一個人關鍵的所在。要是沒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沒有了意義……言歸正傳,說實話,關羽也并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終他的逝世,也是因為驕傲輕敵,剛愎自用而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那么,誰,才是英雄呢?諸葛亮?張飛?孫權?司馬懿……。
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們?yōu)榱诵帕x,為了遠大的理想而英勇奮斗。無論是卑微的小人物,還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他們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為他們都為這個世界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閱讀了《三國演義》后,我從中汲取了許多為人處事之道。我才發(fā)現(xiàn),《三國演義》被評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真是名不虛傳吶!
原紹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我有一個問題:原紹為什么要在阻止何進入宮的時候那么肯定,不是那么優(yōu)柔寡斷??墒窃诠俣蓞s那么優(yōu)柔寡斷,許攸、許多人都被原紹殺了,所以才會大敗。
所以我才選了姜維,他智勇雙全,幾次大敗魏軍,如果不是鄧、鐘兩人阻擋,姜維可能會滅了魏國。
我最討厭關羽,要不是他在華容道沒殺曹操,天下不會被司馬懿統(tǒng)治,而且他太驕傲,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如果關羽不驕傲,就不會被殺,就不會引起70萬大軍。所以我不喜歡關羽。
姜維智勇雙全,令敵將聞風喪膽,他的英雄事跡千百年來讓人們津津樂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一
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時,還是幼年時期。那時的我什么都不懂,還不識字,只認得幾個拼音,媽媽就給我買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國演義》,插圖精美別致。因為看不懂文字。所以我只能看圖試著去理解,圖上畫的,都是一群人拿著武器,向敵方?jīng)_去,頓時血流成河,我想:“這種打打殺殺的,有意思嗎?這種書應該適合男孩子看,我還是去看公主故事吧!”那本書就被我遺忘在了角落中。
三年級時,學了不少知識,思想也更成熟了,此時再讀三國,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順著作者的指引,借東風讓我看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白帝城托孤讓我看到了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未半,中道崩卒的艱難;單刀赴會讓我看到了關羽的忠肝義膽;據(jù)水斷橋的張飛,粗中有細;周瑜打黃蓋中看出周瑜的軍事智慧和老臣的忠貞不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物特點,性格分明,讀起來還挺有味道。
這次放了暑假,我有幸再品了一次三國,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這部書在尊重歷史走向的前提下有著尊劉貶曹的傾向,整體上就是尊蜀漢劉氏為正統(tǒng),貶曹魏為篡漢的賊子,《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不是正史,作者是加入了個人情感寫這本書的。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羅貫中把劉備集團理想化而予以熱情歌頌。另一方面,羅貫中之所以“貶曹”,是因為曹操在三國演義中作為“奸雄”的典型、不僅不忠于劉氏王朝,而且常常屠戮百姓,摧殘人才,為人多疑,陰險狡詐。
不過跳出三國演義,歷史中的曹操好象不是這樣的,讀他的《蒿里行》,“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边@首詩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了批判,不僅對因戰(zhàn)亂而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同情,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這是一個具有豪邁氣魄和憂患意識政治家呀?!他在短歌行中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痹涑鲎浴对娊?jīng)。鄭風》?!扒嗲嘧玉疲朴莆倚?。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短歌行中則句接“但為君顧,沉吟至今”,讓我看到了一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軍事家。東臨碣石時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大軍閥袁紹。此時曹操眼中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時曹操心中更是得勝而歸,所向披靡,躊躇滿志,雄心勃勃,氣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躍然紙上,他明明是一位意氣昂揚的文學家嘛!又如《龜雖壽》曹操時年53歲,他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惫P力遒勁,韻律沉雄,內(nèi)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好一個雄心壯志的領導者!
又一次合上三國,我在想,人們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抒發(fā)著個人情感,描述著當年發(fā)生的事情。戰(zhàn)役總有勝負,歷史卻沒有對錯,英雄也好,奸雄也罷,不過生前身后名。也許只有真正活在一個時代中做一朵歷史洪流中的浪花,呼嘯著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二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很多書,包括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的《三國演義》。
經(jīng)典人物。比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關羽給我的印象最深。
關羽在桃園結義后就一直跟隨劉備。他忠心耿耿,深受劉備信任。后來被活捉,不得不向曹操投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他不僅善待對方,還讓關羽做了偏將軍。后來袁紹派大將顏良、淳于瓊、郭圖攻白馬,曹操率軍救援,又令張遼、關羽為前鋒。關羽奮勇殺敵,殺死了顏良。戰(zhàn)后關羽被封為“赤兔馬”,但他還是想離開。得知關羽要走,曹操獎賞他,想留住他,但關羽留下一封書要走,還給劉備。因為沒有得到曹操的指示,一路受阻,關羽卻憑一己之力,過了五關,斬了六將。我覺得他的忠誠很感動我,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精神。
通過這本書,我也學到了很多。我們要像書中的英雄們一樣堅忍不拔,無所畏懼,無私寬容,學習他們的精神。這樣,我們的閱讀才會有價值、有意義。如果我們只是四處看看,消磨時間,那就沒用了。而且書中的情節(jié)刻畫和描寫非常生動,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呈現(xiàn)出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面。
希望大家都能看懂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三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边@就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一句。我最近在看原著版的《三國演義》,對里面的人物評頭論足?,F(xiàn)在,我就來說說諸葛亮吧!
諸葛亮是大家認為三國里最聰明的人物,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他巧借東風,燒的曹軍幾十萬大軍焦頭爛額,大敗而歸。大擺空城計,嚇得司馬懿十五萬大軍落荒而逃。但是他畢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例如“三氣周瑜”。他逞一時之快,氣死了周瑜可卻使吳蜀聯(lián)盟石沉大海,而且也讓年輕又有才智的陸遜當上了大都督成為了蜀國最大的威脅。還有他六出祁山,他完全可以不用事事都來操心,可以放手的讓姜維出主意作戰(zhàn),這樣既可以讓諸葛亮多活幾年,也可以使姜維得到更多的鍛煉。但是他事事都操心,結果死了,蜀國也就滅亡了。
說完諸葛亮,我還要說劉備。曹操說劉備是英雄,可是我卻并不贊同,因為我覺得他最多只算得上梟雄。他熱愛老百姓,在老百姓處于危難的時候,他不拋棄老百姓,我欣賞;他在關羽死后嗷嚎大哭,我敬佩??墒撬灿腥秉c,他太軟弱了。當他寄人籬下的時候,諸葛亮三番兩次的請求劉備奪荊州,劉備不忍心奪。最后劉表要將荊州托付于他,他不要。最后荊州被劉琮所得,獻與曹操。而且他義氣用事,關羽、張飛死后他咬牙切齒的要報仇,誰的話也聽不進去。最后被燒的焦頭爛額,大敗歸來。不僅自己病死白帝城,還使蜀國的兵力跌入了低谷。真是損人不利己?。?BR> 在三國中我最欣賞的人物就數(shù)曹操了。有人說他十分奸詐,我卻認為這是智慧。當年呂布打得曹操落荒而逃,可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在白門樓生擒呂布。在與馬超對戰(zhàn)時割須脫袍,可是他最后用了反間計打退了馬超。在華容道向關羽求情,別人說說他不是大丈夫,我認為不對,因為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國人物。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四
暑假里饒有興趣地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看完這本書的感受有很多:有輕蔑,那董太師為了一位女子,竟與自己的貼侍呂布針鋒相對,大鬧鳳儀亭;有慨嘆,呂布終非忠實之人,但他除暴安良,為了天下百姓除了董卓這一大害,真是有義;也有震撼,策見樊能,大喝一聲,樊能驚駭,破頭而死,又到門旗下,將于糜丟下,已被挾死,這一喝一挾,真不愧是鼎鼎的“小霸王”,當然,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帶給我的許許多多的感動。
因友誼而感動。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曾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xié)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報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侍旌笸?,實鑒此心。背以忘恩,天人共戮?!边@一句句鏗鏘有力的字眼,那真實可貴的友情溢于言表,他們之間的感情是董卓、呂布這類鼠輩所不能比及的,平時稱父稱子的,最后竟為一個女子轉目為仇,互相猜忌,互相殘殺,不是我說得富麗堂皇,而是事實就是這樣。
話說曹操等一行人將關公圍困,關公權衡利弊,不得已投降于曹操,但關公是人降心不降,曹操愛惜關公此等人才,便以客禮相待,用金錢、飾物、美女以誘之,試圖麻痹關公的心志,但關公毫不松懈,將曹操相送的綾錦及金銀器皿都送與二嫂收貯,又送美女十人,關公命伏侍二嫂,張遼勸關公從事于曹操,但關公答道:“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皇叔厚恩,誓以其死,不可背之…在這樣一種充滿利誘的環(huán)境下,有如此堅定的心志的人,試問天下間有幾個。
卻說關羽被孫權害死,漢中王聞之,哭倒于地,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濕衣襟,斑斑成血。曰:“孤與關、張二弟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今云長已亡,孤豈能獨享富貴乎?”這一番話真真切切地感動了我,一方面,我有云長已忘的傷痛,另一方面也為這兄弟間的情深意厚而感動。張飛聞云長已故,也旦夕號泣,血濕衣襟,誓死也要為關兄報仇,最終失去理智,命喪黃泉。關羽、張飛的死去,這對劉備來說是沉重的打擊,如同失去了自己的左右手。這大半輩子的情誼因時間、戰(zhàn)爭的磨練而更熠熠生輝。
為正義而感動??兹谒]禰衡與曹操,沒想到這禰衡是正義凜然之人,決不與曹操此等奸雄同流合污。當日,禰衡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操曰:“汝為清白,誰為污濁?”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jié)嵋?;常懷篡逆,是心濁也。?BR> 慨慨的幾句話罵得曹操是狗血淋頭,真是大快人心!后文有詩嘆曰:“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珠碎此江頭。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五
五字品《三國演義》忠織席販履卻不忘報效國家。黃巾叛亂,獨自望榜嘆息,結識了羽、飛是他一生馳騁的翅膀。
仕途不順,沒有泯滅他振國興邦的志向,縱使是第9路諸侯也要鏟除亂臣賊子;沒有容身之處又如何,他依然為了興復漢室奔波勞累;兵少將寡,他依然不與奸邪為伍,他毅然決然的守住徐州。三顧茅廬,那是他救民于水火的渴望,收取西川,北上伐曹那是他分內(nèi)之事,因為他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大漢皇叔劉玄德。
孝單福,一個虛假的名字,卻不能掩蓋住他的才能,初為劉備軍師,便立下赫赫戰(zhàn)功,破曹軍八卦陣,不慎路出馬腳。幾天后他收到了家書,那是家母的信,言曹操將殺了她。那是封假的家書,可是身為人子,他不能見自己的母親遭人禍害。
自古忠孝不兩全,卻以百善孝為先。他辭別了劉備,走上了一條詮釋善孝之路,這一去卻害死了他的母親,他用悲與疼纏裹著自己的才智,用一生的前途守著對母親的孝。徐庶,一個在書中描寫很短,但他是我經(jīng)常想起的名字。
智“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鄙砭优P龍崗,心知天下事。欲守明主,以展青云之志。隆中三策早已成竹在胸,火燒新野那是他初出茅廬的小手筆;舌戰(zhàn)群儒,只是談笑而已;火燒赤壁方顯他的才智。
借荊州,氣周瑜,取西川,定蜀中,又是何等的英雄。白帝城托孤,是劉備對他的信任,對他才能的肯定;居相府,退五路雄兵,七擒七縱,讓對手心悅誠服;北上伐魏,七出祁山,是何等的毅力;木牛流馬,是那個時代科技的曙光??粘怯?,更從心里上戰(zhàn)勝了敵手;五丈原,是人們對他永久的懷念……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華大地出英才,千古智絕諸葛亮!
義結義誓言千古仿,錚錚鐵骨無來者,桃園三杯酒注定了他要與兩位兄弟同生共死。隨劉備流浪毫無怨言,許都的錦衣玉食卻無法掩飾思念兄弟的惆悵。漢壽侯爵又如何;聞兄河北不還是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嗎!他傻不?不!那是他對人們敘說什么叫兄弟之義。
華容道上立下生死軍令狀,誓斬曹操??赏涨榉衷趺茨芡?,座下赤兔馬是曹操所贈,身上青蟒袍也是其所賜,他憶起當初被曹操圍困,曹操沒有殺他,而是禮賢下士,自己還斬了他六員大將……他心軟了,在生與死的選擇中,他還是放走了曹操。
這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到的嗎?可他做到了,因為他是義神關帝爺。奸白色的臉譜中,透出陰森之氣,一副奸詐模樣,也許那并不是他的本色。
寧為我負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負我,那是他做人的信條,也是他內(nèi)心的讀白。刺董卓,擬矯詔足見其奸雄本色,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是他稱雄的手段。
五字,不足以訴盡對《三國演義》的感慨,它的內(nèi)涵與魅力概述了政治與軍事的智慧,是我們中華民族一部經(jīng)典巨著。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一
老師是我們成長的階梯;老師是一本知識的書;老師是我們知識的源泉;老師陪伴我們快樂成長。
謝謝您,我的語文老師,是您讓我不再那么膽小,是您讓我的作文更加豐富多彩,是您把所有的語文知識傳授給我。您就像一本作文書,我愛您老師!
謝謝您,我的數(shù)學老師,是您教會我口算,是您讓我們的班集體榮獲那么多獎狀,是您為了一顆顆小苗永遠不知疲勞。您就像我們的“媽媽”,我愛您老師!
謝謝您,我的美術老師,是您告訴我畫中的秘密,是您讓我的畫更加賞心悅目,您總是帶著和藹可親的笑容。您就像一支神奇的畫筆,我愛您老師!
謝謝您,我的英語老師,是您讓我結識到那么多字母寶寶朋友,您雖然年老,但您仍然是我最好的老師。您就像一串串英語單詞,我愛您老師!
謝謝您,我的音樂老師,是您讓我的歌聲更美妙,是您讓我感受到音樂的樂趣。您就像一個個歡樂的音符,我愛您老師!
老師!您的作文鼓勵了我;老師!您的口算讓我驚嘆;老師!您的畫是那么神奇;老師!您的英語是那么奇怪;老師!您的歌聲讓我感動。
我愛您們!我的老師!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二
我今天讀了《三國演義》,但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沒錯,就是不以成敗論英雄,書籍是智慧的翅膀,在我讀過的所有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他使我受益匪淺,看劉備的謙遜,關羽的豪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為了體現(xiàn)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了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仍然沒有抹殺。他在短時間的幾年中東征西戰(zhàn),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于他。曹操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國是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曹操之所以被后人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兒子篡了漢。曹操在梅園沒有殺劉備,這時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曹操還是實干家。曾經(jīng),行刺董卓,矯招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得來說,通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三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讓我認識了很多英雄豪杰:有寬厚愛民、禮賢下士的劉備,單刀赴會、忠肝義膽的關羽,橫勇無敵、風風火火張飛,也有雄韜偉略、對酒當歌的曹操......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被稱為“智絕”的諸葛亮,可以說,他是《三國演義》里最聰明的人之一。
你看,諸葛亮總是拿著一柄羽毛扇子,只要悠閑地一搖一搖,一個個好主意,就輕輕松松地從他腦袋里蹦出來了!書中這樣描寫他:“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他真的像個“神仙”,能預知形勢的變化,化解很多危機。
劉備聽說了他的才能,毅然決定邀請諸葛亮協(xié)助他打天下,才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最后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感動,跟著劉備出山,給劉備當軍師,出謀劃策。
在赤壁之戰(zhàn)中,劉備和曹操交戰(zhàn),而劉備軍中正缺箭,諸葛亮派了二十條船,并在草船上放滿了草人。曹操看到了,以為是對方的軍隊來進攻,怕有埋伏,立刻下令放箭,結果箭都射在草人上,諸葛亮把船開回了岸上,叫士兵把箭拔下來,數(shù)一數(shù),竟然有十萬只箭!這就是草船借箭。
也是在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在大船上請客,曹操中計命人把十艘船用鐵鏈連起來。諸葛亮發(fā)現(xiàn)東風快來了,就按計劃讓黃蓋帶人去燒曹操的船。黃蓋一看曹操的船,就放火。曹操的船立刻一艘接著一艘燃燒起來,熊熊烈火一直蔓延,像是要燃燒了整個天地一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
諸葛亮“多智”的名聲,也和他生平事跡一起流傳千古,令無數(shù)人撫今追昔,感慨至今。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四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古典名著。
這篇小說講的是東漢末年,朝政的腐敗,黃金軍起義,逐漸統(tǒng)一北方。接著,曹操準備統(tǒng)一中國,被劉備聯(lián)軍打敗,從此三國頂立局面便形成。不久孫權殺關羽,奪取荊州。劉備為報仇,率大軍伐吳,大敗而歸。劉備病死,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諸葛亮征服蠻族,用辦法伐魏,失敗,最后諸葛亮病死。不久,司馬氏統(tǒng)一了全國。
《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形象刻畫得鮮明生動。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勇武過人的趙云,義氣深重的關羽,爽直粗豪的張飛,仁義愛民的劉備,奸詐陰險的曹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誠懇忠厚的魯肅……真讓人難忘!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與人稱風雛的龐統(tǒng)齊名。原住在茅廬,后被劉備三顧茅廬相請的行為所感動,成為劉備的軍師。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zhàn)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用天氣,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fā)射10箭;作“木?!?、“流馬”,便于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他還幫孫權從曹操那兒“借”到了十萬支箭;他老是為蜀國打贏勝仗,還善于巧用計謀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不得不讓人佩服。難怪周瑜再臨終前感嘆說道:“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系,有利于當?shù)亟?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公元234年,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軍山。
有個東吳名將十分敬佩諸葛亮,那就是魯肅,字子敬,此人忠厚老實,很守信用。草船借箭之事,就因他守了約,服從諸葛亮,幫他隱瞞,諸葛亮才從曹軍手中“借”到了十萬支箭。
說到魯肅,就想起他那心胸狹隘的上司周瑜。他字公瑾,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總想置他于死地。于是他就威脅諸葛亮三天之內(nèi)趕造十萬支箭,而后來輸?shù)眯姆诜?。最終因被諸葛亮“三氣”,箭瘡發(fā)作。臨死前,他長嘆數(shù)遍:“既生瑜,何生亮?”
同樣是重要角色的還有曹操。他字孟德,此人謹慎多疑,戒心極強,十分陰險,但很重人才。曹操由于戒心過高,常誤殺人才。在許多戰(zhàn)役中,他都被人抓住這個弱點,損失巨大。
我也十分敬佩重義氣的劉備。他字玄德,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性情寬和,喜怒不形于色,胸懷大志,好結豪杰為友。父親劉勝在他小時便死,家中很窮,只好以賣鞋為生。劉備后來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為異姓兄弟,當上皇叔,率蜀軍征魏吳,后病死于軍中。
劉備的部下關羽和趙云也是我敬佩的英雄。關羽,字云長,與劉備為異姓兄弟。為了從曹操那里回到劉備身邊,他單身一人帶著兩位夫人過了五關,斬了六員大將。趙云為了保護劉備的兒子阿斗,單qiang匹馬從曹軍包圍中沖出,讓人十分欽佩。
這真是一本好書,我看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收獲,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感受。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非淺!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我們就不禁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寧可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币淮鷹n雄曹操出生卑微,卻能聞名諸侯,成就一番事業(yè)。其實曹操有功有過,他知人善用,采納良言,也頗具領導人的能力,從無名小卒變成一代奸雄也是極其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同時,他也是“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至少表里如一。反觀,現(xiàn)代社會,又有多少人是頂著“正人君子”的頭銜干著不光彩的事情,這樣的人更恐怖,也更讓人難以提防。
足智多謀、舌戰(zhàn)群儒、三氣周瑜、草船借箭、智取天水城、走馬取陳倉……這些均是一個身高八尺,面如白玉,頭戴綸巾,飄飄灑灑的英雄––諸葛亮。在除了被他的才智吸引之外,他從事也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他的出師表將它深深的愛國忠心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以至于后來杜甫所寫的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同情與痛惜,以及對一代賢相的敬仰和懷念。在《三國演義》中生動形象地刻畫了這一人物形象。
從一個個《三國演義》的故事中,我得到了很多啟示。生活中我們不要為得到一點點小便宜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工作中不要為一點點成績就驕傲自滿,自命不凡,也不要為一點點失意就耿耿于懷,怨天尤人。
此外法國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林則徐也曾經(jīng)說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俗話說的好。我們在看見了他們的故事之后,也感受到了心胸寬闊這一品德,讓我們成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青年。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讀罷《三國演義》,我認識了書中太多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寬仁好施,識人善用,堅忍不拔的劉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俠義,驍勇善戰(zhàn)的關羽,勇武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但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曹操……一個個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英雄人物,在我腦海中栩栩如生地鮮活著,但最為清晰的是“三絕”人物:“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和“奸絕”曹操。
首先來說一說諸葛亮吧。對于他,“智絕”兩字太恰當不過了。他巧借東風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巧對刁難他的周瑜、七擒孟獲從內(nèi)心上折服對手,巧用空城計智退司馬懿。蜀國有了他后連打勝仗,國力也日漸強盛,三國鼎立才能真正地形成。我佩服他的才智,羨慕他的聰明,想著若自己也有他這樣博學多才又多謀就好了。但我知道,所謂的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要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智慧,唯一的途徑就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克服萬難去學習!想自己平時為一點點的成績而沾沾自喜,被稱為“學霸”就飄飄然的,真是太不應該了。往后,我一定要更努力去學習,更用心去積累更多的知識,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
再說“義絕”關羽,他“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是忠義的化身。三國英雄人物里,能擔“義絕”二字的,舍他其誰呢?他自與劉備、張飛在桃園結義后,就一直忠心耿耿,忠肝義膽地對待著兩位兄弟。特別是對劉備,在與其失散暫居曹營時,一得知劉備的下落,就不顧曹操的百般收服誘惑,拋下所有金銀財寶,只為能盡快找到劉備而收下赤兔馬,護送著兩位嫂嫂過五關斬六將,千里投奔漢營來找劉備。華容道上,他又為了顧念舊情而放走了曹操。這幾件事足以體現(xiàn)關羽的忠義。但是,他也有驕傲自大,大意失荊州的一面??磥?,人無完人,忠義化身的關羽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所以,我們真沒有必要為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喪氣,也沒有理由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指責不休。我們只要認認真真去做事,以平常心對待結果就行!
最后說“奸絕”曹操,對于這個說法,我其實不是很贊同。他雖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而錯殺呂伯奢的奸邪一面,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一面。但他雄才大略,消滅了各方割據(jù)勢力,使社會在一定程度上趨于穩(wěn)定。他愛惜將才,曾極力想留住關羽,又在他堅決離去時放他走。他死前還將手下的生活安排得很妥當。這樣的人,又怎是一個字“奸”字能概括得了呢?我覺得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一評價更確切些。
三國亂世,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看了三遍《三國演義》,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大浪淘出的“三絕”英雄。再看《三國演義》我相信自己會有更多不一樣的體會和感悟。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七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詳細講述了魏、吳、蜀三個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所有場景。描述了許多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比如關羽、劉備、趙云等還把他們的事跡寫了出來。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諸葛亮、劉備、關羽這幾個人物,因為他們聰明、冷靜。遇到困難總是不會退縮,拿關羽來說吧,他過五關斬六將,讓我感到十分佩服;他因為想還人情,從而放走了曹操,讓我感到他這個人很義氣,不喜歡欠別人。
說到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不喜歡的人物就是他,因為他十分卑鄙、下流。為了得到一個好的謀士,竟然逼那個謀士的母親寫一封信給他,她不肯。曹操還是不肯放棄,寫了一封仿造她母親的字跡的信。當時,這個謀士正在劉備那里,看了信,他急忙趕到曹操那,這才發(fā)現(xiàn)上了當,可是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劉備因一時大意,從而導致全軍覆沒了。他為了給關羽、張飛報仇,親自帶領大軍去攻打吳國。晚上就扎營扎在樹林,沒想到吳國的兵士竟然在叢林里放了火,劉備的士兵跑的跑,逃的逃,劉備也逃回了荊州,過了幾日,便死去了。
最后,魏國消滅了其他兩個國家,獲得了勝利。我對蜀、吳兩個國家感到十分悲傷,因為,他們都是被魏國司馬昭的陰謀詭計害的。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八
里面的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個個武力高強。就比如說關羽他在眾將面前斬華雄,顏良和文丑。關羽很重情面的性格讓我很佩服,他一開始投靠了曹操,但是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后又回到了劉備身邊,孫權雖抓到關羽,但關羽絕不投降,孫權最后下令把關羽給斬了。真是的假如是我的話我一定會投降,等孫權和劉備交戰(zhàn)時我立刻在戰(zhàn)亂中拿一把箭向孫權射去。這樣的計謀不是很好嗎?這樣吳國不久就能被占領。正所謂作戰(zhàn)還是要靠大腦不能硬闖呀!呂布,一聽這名字你們就知道一個成語:有勇無謀,最后還是被劉備在曹操面前說了幾句話給害了。還是當年程宮說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度龂萘x》的故事能讓我們明白許多道理,取勝要靠的就是大腦!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特別的好。
書中,有多疑的曹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謙虛的劉備,勇敢的張飛……從桃園三結義到三氣周瑜到三國歸晉中,有著很多戰(zhàn)爭故事。
張飛,他開始脾氣還好,可是,一聽說關羽被孫權殺了,脾氣就暴躁的不得了,總是毆打士兵,結果被他的手下害死了。三國里,我比較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有勇有謀,曹操就是中過他“火燒赤壁”這個計謀,把曹操的軍隊燒得一塌糊涂。所以,我最佩服他。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九
都說好書不厭百回讀,《三國》便是如此。
讀得多了,心中便隱隱地匯聚一條大河,奔流不息,訇然作響。那飛濺的浪花遠遠地吹灑過來,霏霏地濕潤了我的呼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BR> 在這條喧囂的大河中,有的人叱咤風云成為萬眾矚目的英雄;而有的人卻只能成為匆匆過客抑或別人的笑柄。這天壤之別,其中自有奧妙。
于是,在我眼里《三國》便是一部演繹英雄之道的奇書了。
三國中的英雄,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非劉備莫屬了。
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曾語出驚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當時曹操雖有試探之意,但心中必定認為劉備具有英雄的潛質(zhì)。曹操是察覺出什么端倪了嗎?而后與曹操三分天下的,果然就有劉備。真的,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慧眼識英雄。
但是,劉備并不是一開始就是英雄形象。至少,在剛出山時。剛出山時,他形如一粒草芥。他并不像孫權那樣,坐擁江東,已經(jīng)有父兄打下了一片富庶江山;也不像曹操那樣,官宦出身,家有余財,可以廣招天下豪杰。沒有實權,沒有財力,沒有資本,可謂一窮二白。但他從賣草席的一介凡夫到滅黃巾軍的大將,又到日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英雄人物。
我以為,這不是僅憑一個諸葛亮和幾個將領就能做到的,問題的關鍵還在劉備身上,當陽撤退時,十幾萬百姓跟隨他渡江。手下將士提議棄民而逃,劉備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攜民渡江,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真是聞所未聞了。這樣的代價是什么?是被曹操大軍趕上,幾乎使他全軍覆沒,也幾乎使他丟掉性命。很多人認為,劉備此舉假仁假義收買人心??墒牵欠N危險時刻不去保全性命,而去博取民心,好像不太可能。似乎唯一的解釋,是他真的仁義。
因為“仁義”,才使他不忍心拋下跟隨他的百姓。因為“仁義”,才為他贏得民心。民心所向,想不成一番霸業(yè)也難?!墩撜Z.顏淵》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币徽Z道破天機。其實“仁義”并沒有那么高深,只要心中有愛,“仁義”就在身邊了。只可惜,城市飛速運轉的表盤拖著時代龐大的虛影步步前行。霓虹燈的光華暗淡了滿天的星星。人與人之間更是充斥著不滿與猜忌。
有人說,要做到“仁義”談何容易呢?
如果你看到衣衫襤褸之人眼神因為饑渴而黯淡無光,不禁伸出援手。我想,這就是最簡單的“仁義”吧!不要在意是否會受騙,不要在意別人如何評說,只要有一顆“愛人”之心,行正義之事。這就夠了。
不顧一切做有仁有義之人,這也是英雄。
曹操,三國中最有爭議的人物。盡管《三國》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作者把他作為反派人物,描寫成大逆不道、奸詐多疑、“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小人。
可魯迅先生說,曹操其實是一個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這話于我有戚戚焉。
遭到張邈和陳宮背叛后,他曾一度無家可歸;征戰(zhàn)張繡時,他失去大將典韋和子侄,差點自己被殺;馬超、韓遂舉大軍叛亂時,他混跡于亂軍之中,被迫割須棄袍才逃得性命。
曹操一生的道路布滿荊棘。可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過去的就過去吧,人是要向前看的。總有一天,會苦盡甘來達到人生的制高點?;蛟S,他深諳這一點。于是,在長年征戰(zhàn)生涯中,他遇到困境從不退縮、從不動搖,猶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搏擊長空。最終,他成為三分天下的霸主。
“英雄不問出處”,每一個英雄在光鮮亮麗的背后總有一段辛酸史、抗爭史,只是不為人知罷了。不由得想起曾經(jīng)有一個老人。一次次徘徊在生死邊緣,與鯊魚斗智斗勇,即使最終只拖回一具龐大的魚骨,卻始終高抬著不屈的頭顱,好像君臨天下的王者。海明威先生說:“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彼P下的這位老人,不正詮釋了這點嗎?他那決絕的背影,同樣成為永恒。
一個叱咤風云指點江山,一個垂垂老矣仍掙扎在生活的底線??此苾蓚€截然不同的人啊,其實他們卻有著相同之處——不向命運屈服,勇敢地抗爭。如暴風雪中的一棵蒼勁的老松,不倒,長青。他們都有一個名字——英雄。
在生活中,會有很多的不公,很多的怨言。時常學習是不輕松的,考試是不如意的,生活是不順利的……但我們?nèi)绻羞@百折不撓的精神,勇于抗爭的意識,何愁不會雨過天晴呢?學會抗爭,做回自己的英雄。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一直朝著自己的目標走下去。這便是我想說的話了。
俗話說:“《三國》看智,《水滸》看勇?!比龂械挠⑿郾惚人疂G的多了幾分睿智。好像謀略是英雄的標簽。沒有謀略的人,是不能稱為英雄的。像董桌那樣,橫行霸道,專橫跋扈,勇而無謀,使用的是暴力手段,那只能叫梟雄,最終落得個暴尸街頭的下場。
正如曹操所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營私結黨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在《三國》中,曹操富有心機,老謀深算。明明是自己下令克扣軍糧,卻借倉官的頭來安定軍心;為了防范行刺,殺死侍者而佯裝不知;表示軍法嚴明,還耍出“割發(fā)代首”的把戲。如此種種,卻也使他的英雄形象蒙上“奸詐之徒”的惡名。
雖然,曹操計謀陰險有損英雄形象,但絕非有勇無謀之人,稱霸一方順理成章??煞Q劉備是“腹有良謀”的英雄,未免有牽強附會之感。其實,從煮酒論英雄這一回合來看,劉備以驚雷掩飾自己被窺破身份的恐慌。其隨機應變能力,堪稱一流。以種菜澆花的韜晦之計,瞞天過海順利擺脫了曹操掌控,不得不說劉備腹有良謀。只可惜,劉備后來的光芒被諸葛亮掩蓋了?;蛟S,是劉備精明地意識到諸葛亮的才華,甘愿做一個幕后的主人呢?這何嘗不是“大智若愚”。所以說,英雄不能缺少謀略。缺少謀略,英雄似斷了翅膀的雄鷹,難以實現(xiàn)自己的凌云之志。
我想,梁山好漢一直都是好漢,風風火火闖九州拼的是一身的武藝。謀略不足,而武斷有余,注定了他們的人生之路充滿悲劇。好漢與英雄之間,只隔著一層謀略啊。
“勇”和“智”之間本來并沒有高低之分。只是想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非智不可。
歷史就像那滾滾的長江,無數(shù)的英雄化作長河的浪花,奔流而去。是非成敗,轉眼便煙消云散。一頁翻過,便是世事滄桑。
究竟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這些爭論似乎永遠沒有答案。但又有何妨呢,英雄演繹的英雄之道在千年之后依然浩浩蕩蕩,讓每一個讀到這些故事的人為之心馳神往。
《三國》,一首演繹英雄之道的詩。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
那袁紹呢?我認為他色厲膽薄。愛才卻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謀劃卻無決斷,貪生怕死,目光短淺,看見蠅頭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關羽又何妨?他作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義的化身,一次戰(zhàn)敗被曹操所俘,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他,忠于信,忠于義,真可謂是“玉可碎不可損其白,足可破不可毀其節(jié)”!做人就得像這樣,說到做到。因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評價一個人關鍵的所在。要是沒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沒有了意義……言歸正傳,說實話,關羽也并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終他的逝世,也是因為驕傲輕敵,剛愎自用而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那么,誰,才是英雄呢?諸葛亮?張飛?孫權?司馬懿……。
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們?yōu)榱诵帕x,為了遠大的理想而英勇奮斗。無論是卑微的小人物,還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他們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為他們都為這個世界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閱讀了《三國演義》后,我從中汲取了許多為人處事之道。我才發(fā)現(xiàn),《三國演義》被評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真是名不虛傳吶!
原紹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我有一個問題:原紹為什么要在阻止何進入宮的時候那么肯定,不是那么優(yōu)柔寡斷??墒窃诠俣蓞s那么優(yōu)柔寡斷,許攸、許多人都被原紹殺了,所以才會大敗。
所以我才選了姜維,他智勇雙全,幾次大敗魏軍,如果不是鄧、鐘兩人阻擋,姜維可能會滅了魏國。
我最討厭關羽,要不是他在華容道沒殺曹操,天下不會被司馬懿統(tǒng)治,而且他太驕傲,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如果關羽不驕傲,就不會被殺,就不會引起70萬大軍。所以我不喜歡關羽。
姜維智勇雙全,令敵將聞風喪膽,他的英雄事跡千百年來讓人們津津樂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一
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時,還是幼年時期。那時的我什么都不懂,還不識字,只認得幾個拼音,媽媽就給我買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國演義》,插圖精美別致。因為看不懂文字。所以我只能看圖試著去理解,圖上畫的,都是一群人拿著武器,向敵方?jīng)_去,頓時血流成河,我想:“這種打打殺殺的,有意思嗎?這種書應該適合男孩子看,我還是去看公主故事吧!”那本書就被我遺忘在了角落中。
三年級時,學了不少知識,思想也更成熟了,此時再讀三國,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順著作者的指引,借東風讓我看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白帝城托孤讓我看到了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未半,中道崩卒的艱難;單刀赴會讓我看到了關羽的忠肝義膽;據(jù)水斷橋的張飛,粗中有細;周瑜打黃蓋中看出周瑜的軍事智慧和老臣的忠貞不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物特點,性格分明,讀起來還挺有味道。
這次放了暑假,我有幸再品了一次三國,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這部書在尊重歷史走向的前提下有著尊劉貶曹的傾向,整體上就是尊蜀漢劉氏為正統(tǒng),貶曹魏為篡漢的賊子,《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不是正史,作者是加入了個人情感寫這本書的。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羅貫中把劉備集團理想化而予以熱情歌頌。另一方面,羅貫中之所以“貶曹”,是因為曹操在三國演義中作為“奸雄”的典型、不僅不忠于劉氏王朝,而且常常屠戮百姓,摧殘人才,為人多疑,陰險狡詐。
不過跳出三國演義,歷史中的曹操好象不是這樣的,讀他的《蒿里行》,“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边@首詩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了批判,不僅對因戰(zhàn)亂而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同情,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這是一個具有豪邁氣魄和憂患意識政治家呀?!他在短歌行中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痹涑鲎浴对娊?jīng)。鄭風》?!扒嗲嘧玉疲朴莆倚?。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短歌行中則句接“但為君顧,沉吟至今”,讓我看到了一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軍事家。東臨碣石時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大軍閥袁紹。此時曹操眼中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時曹操心中更是得勝而歸,所向披靡,躊躇滿志,雄心勃勃,氣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躍然紙上,他明明是一位意氣昂揚的文學家嘛!又如《龜雖壽》曹操時年53歲,他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惫P力遒勁,韻律沉雄,內(nèi)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好一個雄心壯志的領導者!
又一次合上三國,我在想,人們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抒發(fā)著個人情感,描述著當年發(fā)生的事情。戰(zhàn)役總有勝負,歷史卻沒有對錯,英雄也好,奸雄也罷,不過生前身后名。也許只有真正活在一個時代中做一朵歷史洪流中的浪花,呼嘯著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二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很多書,包括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的《三國演義》。
經(jīng)典人物。比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關羽給我的印象最深。
關羽在桃園結義后就一直跟隨劉備。他忠心耿耿,深受劉備信任。后來被活捉,不得不向曹操投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他不僅善待對方,還讓關羽做了偏將軍。后來袁紹派大將顏良、淳于瓊、郭圖攻白馬,曹操率軍救援,又令張遼、關羽為前鋒。關羽奮勇殺敵,殺死了顏良。戰(zhàn)后關羽被封為“赤兔馬”,但他還是想離開。得知關羽要走,曹操獎賞他,想留住他,但關羽留下一封書要走,還給劉備。因為沒有得到曹操的指示,一路受阻,關羽卻憑一己之力,過了五關,斬了六將。我覺得他的忠誠很感動我,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精神。
通過這本書,我也學到了很多。我們要像書中的英雄們一樣堅忍不拔,無所畏懼,無私寬容,學習他們的精神。這樣,我們的閱讀才會有價值、有意義。如果我們只是四處看看,消磨時間,那就沒用了。而且書中的情節(jié)刻畫和描寫非常生動,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呈現(xiàn)出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面。
希望大家都能看懂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三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边@就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一句。我最近在看原著版的《三國演義》,對里面的人物評頭論足?,F(xiàn)在,我就來說說諸葛亮吧!
諸葛亮是大家認為三國里最聰明的人物,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他巧借東風,燒的曹軍幾十萬大軍焦頭爛額,大敗而歸。大擺空城計,嚇得司馬懿十五萬大軍落荒而逃。但是他畢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例如“三氣周瑜”。他逞一時之快,氣死了周瑜可卻使吳蜀聯(lián)盟石沉大海,而且也讓年輕又有才智的陸遜當上了大都督成為了蜀國最大的威脅。還有他六出祁山,他完全可以不用事事都來操心,可以放手的讓姜維出主意作戰(zhàn),這樣既可以讓諸葛亮多活幾年,也可以使姜維得到更多的鍛煉。但是他事事都操心,結果死了,蜀國也就滅亡了。
說完諸葛亮,我還要說劉備。曹操說劉備是英雄,可是我卻并不贊同,因為我覺得他最多只算得上梟雄。他熱愛老百姓,在老百姓處于危難的時候,他不拋棄老百姓,我欣賞;他在關羽死后嗷嚎大哭,我敬佩??墒撬灿腥秉c,他太軟弱了。當他寄人籬下的時候,諸葛亮三番兩次的請求劉備奪荊州,劉備不忍心奪。最后劉表要將荊州托付于他,他不要。最后荊州被劉琮所得,獻與曹操。而且他義氣用事,關羽、張飛死后他咬牙切齒的要報仇,誰的話也聽不進去。最后被燒的焦頭爛額,大敗歸來。不僅自己病死白帝城,還使蜀國的兵力跌入了低谷。真是損人不利己?。?BR> 在三國中我最欣賞的人物就數(shù)曹操了。有人說他十分奸詐,我卻認為這是智慧。當年呂布打得曹操落荒而逃,可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在白門樓生擒呂布。在與馬超對戰(zhàn)時割須脫袍,可是他最后用了反間計打退了馬超。在華容道向關羽求情,別人說說他不是大丈夫,我認為不對,因為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國人物。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四
暑假里饒有興趣地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看完這本書的感受有很多:有輕蔑,那董太師為了一位女子,竟與自己的貼侍呂布針鋒相對,大鬧鳳儀亭;有慨嘆,呂布終非忠實之人,但他除暴安良,為了天下百姓除了董卓這一大害,真是有義;也有震撼,策見樊能,大喝一聲,樊能驚駭,破頭而死,又到門旗下,將于糜丟下,已被挾死,這一喝一挾,真不愧是鼎鼎的“小霸王”,當然,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帶給我的許許多多的感動。
因友誼而感動。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曾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xié)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報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侍旌笸?,實鑒此心。背以忘恩,天人共戮?!边@一句句鏗鏘有力的字眼,那真實可貴的友情溢于言表,他們之間的感情是董卓、呂布這類鼠輩所不能比及的,平時稱父稱子的,最后竟為一個女子轉目為仇,互相猜忌,互相殘殺,不是我說得富麗堂皇,而是事實就是這樣。
話說曹操等一行人將關公圍困,關公權衡利弊,不得已投降于曹操,但關公是人降心不降,曹操愛惜關公此等人才,便以客禮相待,用金錢、飾物、美女以誘之,試圖麻痹關公的心志,但關公毫不松懈,將曹操相送的綾錦及金銀器皿都送與二嫂收貯,又送美女十人,關公命伏侍二嫂,張遼勸關公從事于曹操,但關公答道:“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皇叔厚恩,誓以其死,不可背之…在這樣一種充滿利誘的環(huán)境下,有如此堅定的心志的人,試問天下間有幾個。
卻說關羽被孫權害死,漢中王聞之,哭倒于地,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濕衣襟,斑斑成血。曰:“孤與關、張二弟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今云長已亡,孤豈能獨享富貴乎?”這一番話真真切切地感動了我,一方面,我有云長已忘的傷痛,另一方面也為這兄弟間的情深意厚而感動。張飛聞云長已故,也旦夕號泣,血濕衣襟,誓死也要為關兄報仇,最終失去理智,命喪黃泉。關羽、張飛的死去,這對劉備來說是沉重的打擊,如同失去了自己的左右手。這大半輩子的情誼因時間、戰(zhàn)爭的磨練而更熠熠生輝。
為正義而感動??兹谒]禰衡與曹操,沒想到這禰衡是正義凜然之人,決不與曹操此等奸雄同流合污。當日,禰衡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操曰:“汝為清白,誰為污濁?”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jié)嵋?;常懷篡逆,是心濁也。?BR> 慨慨的幾句話罵得曹操是狗血淋頭,真是大快人心!后文有詩嘆曰:“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珠碎此江頭。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三國演義楊志讀后感篇十五
五字品《三國演義》忠織席販履卻不忘報效國家。黃巾叛亂,獨自望榜嘆息,結識了羽、飛是他一生馳騁的翅膀。
仕途不順,沒有泯滅他振國興邦的志向,縱使是第9路諸侯也要鏟除亂臣賊子;沒有容身之處又如何,他依然為了興復漢室奔波勞累;兵少將寡,他依然不與奸邪為伍,他毅然決然的守住徐州。三顧茅廬,那是他救民于水火的渴望,收取西川,北上伐曹那是他分內(nèi)之事,因為他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大漢皇叔劉玄德。
孝單福,一個虛假的名字,卻不能掩蓋住他的才能,初為劉備軍師,便立下赫赫戰(zhàn)功,破曹軍八卦陣,不慎路出馬腳。幾天后他收到了家書,那是家母的信,言曹操將殺了她。那是封假的家書,可是身為人子,他不能見自己的母親遭人禍害。
自古忠孝不兩全,卻以百善孝為先。他辭別了劉備,走上了一條詮釋善孝之路,這一去卻害死了他的母親,他用悲與疼纏裹著自己的才智,用一生的前途守著對母親的孝。徐庶,一個在書中描寫很短,但他是我經(jīng)常想起的名字。
智“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鄙砭优P龍崗,心知天下事。欲守明主,以展青云之志。隆中三策早已成竹在胸,火燒新野那是他初出茅廬的小手筆;舌戰(zhàn)群儒,只是談笑而已;火燒赤壁方顯他的才智。
借荊州,氣周瑜,取西川,定蜀中,又是何等的英雄。白帝城托孤,是劉備對他的信任,對他才能的肯定;居相府,退五路雄兵,七擒七縱,讓對手心悅誠服;北上伐魏,七出祁山,是何等的毅力;木牛流馬,是那個時代科技的曙光??粘怯?,更從心里上戰(zhàn)勝了敵手;五丈原,是人們對他永久的懷念……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華大地出英才,千古智絕諸葛亮!
義結義誓言千古仿,錚錚鐵骨無來者,桃園三杯酒注定了他要與兩位兄弟同生共死。隨劉備流浪毫無怨言,許都的錦衣玉食卻無法掩飾思念兄弟的惆悵。漢壽侯爵又如何;聞兄河北不還是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嗎!他傻不?不!那是他對人們敘說什么叫兄弟之義。
華容道上立下生死軍令狀,誓斬曹操??赏涨榉衷趺茨芡?,座下赤兔馬是曹操所贈,身上青蟒袍也是其所賜,他憶起當初被曹操圍困,曹操沒有殺他,而是禮賢下士,自己還斬了他六員大將……他心軟了,在生與死的選擇中,他還是放走了曹操。
這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到的嗎?可他做到了,因為他是義神關帝爺。奸白色的臉譜中,透出陰森之氣,一副奸詐模樣,也許那并不是他的本色。
寧為我負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負我,那是他做人的信條,也是他內(nèi)心的讀白。刺董卓,擬矯詔足見其奸雄本色,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是他稱雄的手段。
五字,不足以訴盡對《三國演義》的感慨,它的內(nèi)涵與魅力概述了政治與軍事的智慧,是我們中華民族一部經(jīng)典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