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爺爺和小樹教學過程 小學爺爺和小樹教案(8篇)

字號: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爺爺和小樹教學過程 小學爺爺和小樹教案篇一
    其實,對于這些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他們雖有著對愛情的向往和最初的萌動,但是他們對愛情的真諦卻是一片模糊。與其讓他們霧里看花,不如幫他們撥云見日,這樣更有利于引導他們早日樹立起正確的愛情觀,更有利于他們理智的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認識自己的情感,少走彎路,甚至是上當受騙。明智之舉啊!
    二、美好的愛情暢想。
    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愛情觀,并暢想自己的愛情。大家都很踴躍,甚至連最不愛說話的鄭小東也發(fā)言了:愛情是神圣和偉大的,我們要好好的珍惜它,不要過早的去采摘它,只有耐心等待它的成熟,才能品嘗它的甜美。姚云霄認為,愛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一種付出``````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我能感覺到,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他們對于愛情,又多了一些成熟和理智,更增添了對愛情的神圣感和美感。我想,這也是編者的愿望之一吧!
    三、多一些人文關(guān)懷,少一些空洞說教。
    對于教材所選的課文,我想,學生們更想學更興趣的是那些貼近他們生活的,能讓他們產(chǎn)生共鳴的,能幫助他們解決苦惱或是煩悶的,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益和感化的課文,而不是講大道理,空洞的說教讓人逆反,《致女兒的信》正是這樣的一碗心靈雞湯,它有著醇香的美味,而又沁人心脾。真希望這樣的課文越多越好啊!這是教者的心愿,更是學者的心意!
    爺爺和小樹教學過程 小學爺爺和小樹教案篇二
    《趙州橋》這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本課的教學目標:1。品讀課文,了解趙州橋既堅固又美觀的特點,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3。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幫忙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我們深入地解讀文本,了解趙州橋的形象、特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我感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更感嘆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我設計了由一個詞“世界聞名”為切入點引出三個特點:“雄偉、堅固、美觀”,再根據(jù)這三個特點去引導學生學這三個重點句:(1)“趙州橋十分雄偉。”(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3)“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比ジ惺苴w州橋的無限魅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世界聞名”一詞為線索,引導學生思考:趙州橋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它憑借著什么而聞名于世呢?引發(fā)了他們探索的興趣。之后引導學生從三點體會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贊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首先從“1400多年”、“五十多米長”,“九米多寬”中體會這些數(shù)字傳遞出來的信息,體會趙州橋的堅固雄偉,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其次從千年來經(jīng)受住了洪水、地震、風雨和使用的考驗,體會它的堅固。最后抓住關(guān)鍵詞“抵”、“回首遙望”,做動作體會橋的圖案的傳神,并指導把該段讀好,把橋上的龍讀“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在這篇課文中,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不僅僅是在介紹橋,贊美橋,同時也是在贊美造橋的人,我們更能夠體會到作者在寫作時充滿著的驕傲和自豪的感情。
    “趙州橋十分雄偉?!边@是一個總起句,后面介紹了趙州橋的長度、寬度、建筑材料、形狀特點等,都是圍繞“雄偉”展開的具體描述。引導學生在朗讀中仔細體會這些數(shù)字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把“雄偉”的氣魄讀出來。
    “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痹诶斫庹n文時,提出這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什么是‘創(chuàng)舉’?為什么說趙州橋是一個‘創(chuàng)舉’?”說說對“創(chuàng)舉”的理解。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中對趙州橋的描述?!摆w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边@是一個過渡句,巧妙地將兩部分資料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齊。課文表現(xiàn)趙州橋的美觀,刻畫得十分細膩,描述欄板上雕刻的圖案,生動活潑,我采用抓住重點詞的方法,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的方法。引導學生想象圖案的精美,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資料用語言來描述,讀出體會。
    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朗讀的指導和朗讀程度還不夠好,課堂結(jié)構(gòu)不夠活躍,課堂氣氛顯沉悶,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改善不足,努力提高語文教學潛力。
    爺爺和小樹教學過程 小學爺爺和小樹教案篇三
    《從現(xiàn)在開始》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讀著《從現(xiàn)在開始》,除了忍俊不禁之外,還感受到濃郁的現(xiàn)代氣息?,F(xiàn)代社會的人們,在享受著高度的現(xiàn)代文明的同時,也受到自然和人為的各種限制。人們總在爭取自身的解放,追求自由的空間。在兒童幼小的心理,他們活潑好玩,無拘無束的成長,是他們追求的生活理想,然而面臨社會的壓力以及教師和家長的束縛,他們失去童年的樂趣,以及自我的個性。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這是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
    教學這篇課文,我們在把握語文基本訓練的同時,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通過“教”的方式引到學生“學”的方式,尊重學生個性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朗讀的體驗,對話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熱愛生活,尊重他人。教學的難點在于,以學論教,順學而教,根據(jù)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zhì),緊緊的把握好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1.重視朗讀形式多樣化,強調(diào)在朗讀中感悟
    課堂上,“讀”占鰲頭,學生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朗讀:個別讀,齊讀,自由讀,引讀,表演讀,充分顧及學生朗讀的主動性,多樣性,獨特性。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發(fā)學生學習資源,讓文本的意義和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發(fā)建構(gòu)起來。讀完之后說說為什么這樣讀,這樣讀有什么好處?說出朗讀后的個性化感悟、體驗和感受。以朗讀為主線,以實踐活動為輔助,引導學生聯(lián)系教材,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讀活動物,以聲傳情,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出人物個性,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如獅子大王的王者風范,貓頭鷹大王的神氣,袋鼠大王的激動,小猴大王的和氣、干脆、機靈等等。但也有讀得不夠好的地方,有但今后加強、改進。
    2、創(chuàng)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情景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各種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如:角色扮演,通過活動讓學生去表達、感受、體悟,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讀一讀、演一演,自主匯報交流,使學生真正擁有嘗試、合作、享受成功的實踐和機會。在小組匯報展示中,其他學生做到了很好的評議、補充,形成了生生互動積極學習的氛圍。我作為一名參與者也啟發(fā)、評價,在與生互動中真正成為小學生的學習伙伴,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3、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導向
    在閱讀目標方面,我們第一個要關(guān)注的問題是閱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使德育目標、智育目標和美育目標能夠得到綜合的體現(xiàn)。本課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通過讀一讀、演一演、想一想、說一說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讓被人按自己習慣的方式生活,這些都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中主體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確的價值導向。
    當然本課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和遺憾的地方,如:時間允許的話,在教學袋鼠那段時,應增加多種讀的方式;在最后講評生字時,應讓學生自己挑選、推薦。
    爺爺和小樹教學過程 小學爺爺和小樹教案篇四
    轉(zhuǎn)眼一個月馬上就要過去了,回顧這一個月來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一齊涌上心頭。
    時光飛轉(zhuǎn),作為一名新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jīng)驗,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顧此失彼,手忙腳亂。所以,平時除了下苦功夫,認真?zhèn)浜谜n以外,還要不斷向其他老師學習討教經(jīng)驗,在教育幼兒的同時,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
    下面是我就這一個月來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所做的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剛從家庭走向新環(huán)境,對繪畫幾乎是一無所知,發(fā)展水平只是一個“涂鴉期”。比如,我在第三周上的“神奇的筆”(繪畫)一課時,讓幼兒為一只氣球涂色,開始時大家興趣都很高,但是由于他們不清楚應該如何涂色,雖然老師示范過,但他們不懂得如何運用色彩,有的用各種顏色在氣球上東一根、西一根畫,有的索性畫在氣球外面……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老師千萬不能急于求成,不必強調(diào)幼兒畫的好不好、像不像。這樣會讓他們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我們應該去引導、呵護和培養(yǎng)他們。比如給氣球涂色時,小朋友常常把顏色涂到輪廓外面去,這時候老師應該引導孩子盡量注意不要涂到氣球的外面去,因為不小心涂到外面去了,氣球就會“嘭”的一聲爆掉了。這樣說小朋友都開心的笑了。在涂色的時候都格外的小心了。所以我覺得老師在培養(yǎng)幼兒繪畫時,首先要從興趣出發(fā),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然后再教育指導他們該怎樣畫才會更好看。
    幼兒的繪畫潛能是多樣的,思維空間是廣闊的,所以老師在和幼兒一起觀賞自己的作品、講評自己的作品時,應該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勵的語言,對他們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認可。即使畫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揚再建議。比如為氣球涂色時,朱小楠小朋友涂得很不均勻,而且也只是涂了一小部分,這時我就對她說:“我覺得你涂的很漂亮,但你看這里還是白白的紙,我覺得如果你把它都涂滿了,一定會更漂亮的,你覺得呢?”朱小楠小朋友聽了我的話,點點頭繼續(xù)涂了起來。
    其實每個幼兒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畫家,老師應該尊重每個幼兒,激發(fā)他們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笆澜缬卸啻螅變合胂蟮某岚蚓陀卸啻?世界有多寬,幼兒創(chuàng)造的天地就有多寬”。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責怪批評幼兒的不對、不足之處,只會使他們失去繪畫的興趣,磨滅他們的積極性,抑制他們的情感,這樣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爺爺和小樹教學過程 小學爺爺和小樹教案篇五
    《哥哥的心愿》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保羅在圣誕節(jié)前夜偶遇一個小男孩子,在產(chǎn)生了兩次誤會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靈,從而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這樣一個道理。全文情節(jié)一波三折,語言樸實自然,但是又極具感染力。針對教材的這一特點,我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想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理解課文,并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語言,探尋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最終對“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突現(xiàn)學生閱讀的自主化與個性化。
    一、抓住關(guān)鍵,引發(fā)探究欲望
    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關(guān)鍵是學生有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所以,在課堂開始階段,我讓學生針對文末的一句對課文起到總結(jié)作用的關(guān)鍵句:“從那天起,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指導學生好好讀讀,引導學生對這句話提最想知道的問題:一是保羅是怎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二是為什么給予是快樂的或給予是快樂的應該怎么理解?然后以這兩個問題為起點,引導學生再去讀書,弄清整個經(jīng)過,然后再引導學生去探究為什么給予是快樂的。
    二、聯(lián)系語境,探究詞句意蘊
    由于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往往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意義,所以,應該引導學生關(guān)注到具體的語言,在對語言的品讀中注意里面的一些關(guān)鍵詞句,在與具體語言的對話中,探究這些詞句的意蘊。如在課文第三到第五小節(jié)中,有兩個近義詞:“吃驚”和“驚訝”,我在課堂中就讓學生反復地品讀,想想這里的兩個詞語分別指的是什么,意在讓學生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探究意思相同的詞的不同意思,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一個部分的內(nèi)容。
    三、設身處地,探究人物內(nèi)心
    “把心放到課文中去”,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其實就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帶著自己敏銳的心,到文本中去走一個來回,獲得身臨其境的閱讀感受。本文中,雖然語言雖然平淡樸實,但如果細細品味,人物美好的內(nèi)心世界就能躍然紙上。如“我希望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薄ⅰ暗艿?,你等著……一樣美?!钡日Z句,我想通過學生反復品讀,與課文中的小男孩一起思考,設身處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內(nèi)心的一些想法,從而讓學生由外在的語言探究到小男孩美好的內(nèi)心世界。
    四、熟讀深思,探究文本內(nèi)涵
    由于本文思想內(nèi)涵較為深刻,學生一時半會兒也不能理解“給予是快樂的”的真正含義,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弄清事情經(jīng)過,理解有關(guān)語句,體會人物內(nèi)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思考:為什么說給予是快樂的?這樣通過一個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在頭腦中得以整合,再聯(lián)系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jīng)驗,深入思考,探究課文想要表達的主題,讓個性化的體驗在深入探究中不斷升華。
    五、實踐運用,探究文本外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蔽蚁耄撼俗寣W生在讀書中探究文本內(nèi)涵以外,還可以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特點,適當?shù)刈寣W生學會運用,學會實踐,在運用和實踐中擴大文本的外延。本堂課的結(jié)尾,我讓學生寫寫自己的格言,以及讓學生課后用心靈去完成一次作業(yè),意在讓學生在運用語言和生活實踐中真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
    爺爺和小樹教學過程 小學爺爺和小樹教案篇六
    《石榴》一文文筆優(yōu)美,以季節(jié)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jié)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范例。本次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上課——精讀課文。我確定了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的新詞,了解石榴樹的枝葉、花朵以及果實的特點。通過品讀,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美。(重點說擬人修辭手法)
    2、學習課文,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學習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寫法。
    3、體會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學習擬人句。
    第一課時,我已經(jīng)讓學生學習了生字、詞語,朗讀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并且講讀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馳名中外”這個詞的意思(名氣很大,國內(nèi)外有名。)
    第二課時,我從復習課文脈絡入手,石榴園——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學習、品讀課文。
    首先,閱讀第二節(jié),了解枝、葉、花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詞語“抽出”“長出”“開出”“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的生長過程: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填空練習,了解石榴樹的生長過程。課文中有描寫石榴花“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但是再此教學過程我省略了,也沒有著重強調(diào)比喻的修辭手法。
    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fā)生了逐步的變化。我采用了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的方法,找出顏色變化的詞語,再點出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最后出示桔子成熟過程中顏色變化的圖片,讓學生們填空,進行了一次擴展訓練。
    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tài),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讓學生帶者快樂的心情反復朗讀,讀出豐收的喜悅,讀出石榴娃娃的調(diào)皮與歡樂,并讓學生結(jié)合觀察書上的插圖,在朗讀中了解石榴果實的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彩。
    然后引導學生學習第四節(jié),了解石榴子兒的形、色、味的特點。在理解“瑪瑙般的子兒”時,我向?qū)W生介紹了瑪瑙,對照圖片讓學生體會石榴子兒的形狀特點。在理解“一顆顆緊偎在一起”時,通過觀察圖片、舉例子理解“緊偎”,通過這段學習,理清段落順序,先寫作者看到的形狀、顏色,再寫品嘗到的味道,為課后習題品嘗一種水果奠定了寫作基礎。
    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就考慮過課的類型,最后決定采用教師主講,學生聽、學的方法為主,考慮三年級語文基礎知識比較貧乏,所以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較多,我過于主導,讓學生發(fā)揮的機會比較少,一篇課文可以有許多種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一個人的思維有限,一堂課上下來也發(fā)現(xiàn)了設計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學生不太敢回答問題,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爺爺和小樹教學過程 小學爺爺和小樹教案篇七
    問題設計不僅是教學過程的關(guān)鍵,還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問題設計是否恰到好處,是否藝術(shù),是評價一節(jié)課優(yōu)與劣、成功與否的一把很好的尺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問題設計的容量,把握其容量“五要”。
    一、問題設計必須是教師深鉆教材的結(jié)果
    問題設計必須是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提煉教材精華的結(jié)晶。教師只有吃透了教材,設計起問題來才能目的明確、得心應手。
    拿《詹天佑》一文來說,問題設計前,教師必須搞清楚本課在本單元中的位置和作用;本課主要寫了什么,作者的思路怎樣,目的是什么;通過本課的教學,在基礎知識、能力、思想方面,教師要教給學生些什么,學生要學到些什么;本課的重點、難點在什么地方?教師要采用怎樣合理的方法去突破它;以及教師要怎樣來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怎樣進行學法指導等內(nèi)容。教師只有對上述內(nèi)容好好地琢磨、消化,把文章讀厚又讀薄,梳理好教材中各個知識點了,才具備了駕馭教材的能力,才為問題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為問題設計掃清了障礙,正如諸葛亮借東風在萬事俱備時一樣。
    二、問題設計要把握重點,明確目標
    問題設計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而,問題設計要把握文章重點,體現(xiàn)明確的訓練目標。也就是說,問題設計只有具有明顯的具體性和可測性,教師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
    《詹天佑》一文在其所在單元是一篇很重要的講讀課文,它與本單元的訓練項目“注意當時當?shù)氐那闆r”有重要的聯(lián)系。教學時,要憑借這篇課文引導學生聯(lián)系事情發(fā)生的年代和當時當?shù)氐沫h(huán)境,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師對教學應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設計就要把握這一重點,明確這一目標。
    我在講解本課時,問題是這樣設計的;詹天佑在接受修筑京張鐵路前、后(a、勘測線路b、開鑿隧道c、設計線路)時,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品質(zhì)?(結(jié)合有關(guān)的詞句,說說理由。)問題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就是為本文訓練目標而精心設計的。學生看到這一問題,自然會聯(lián)想當時當?shù)氐那闆r: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的陰撓、工程技術(shù)人才缺乏、勞動工具落后、在勘測路線時地勢又險峻、氣候又惡劣、在開鑿隧道時又要過很多高山(居庸關(guān)山勢那么高巖層那么厚、八達嶺隧道又是那么長);在設計線路時,青龍橋附近的坡度又特別大等。盡管當時當?shù)氐睦щy很大,可是,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務,一絲不茍地工作(周密地勘測線路;采用了不同的鑿進方法;設計了巧妙的“人”字形線路。)并提前兩年竣工,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這樣設計的問題,教師教的目的明確,學生學的也明白。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認真思考、講出學生對“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边@一中心句有較深刻的理解。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之心及杰出的才干會深深地銘刻在每位學生的心里。再加上教師不失時機地點撥、引導,學生就會懂得:不管是寫文章還是讀文章一定要“注意當時當?shù)氐那闆r”。讀文章,注意了當時當?shù)氐那闆r,才可以對文章了解得更加透徹;寫文章注意了當時當?shù)氐那闆r,才可以使文章表達得效果更好,真切感人。
    三、問題設計要少而精
    講解一篇文章,切忌出現(xiàn)一系列的過碎的沒有意義的問題。能設計一個問題解決的,決不設計兩上問題。否則,會把學生的腦袋提問大了,提問脹了,提問麻木了。最后,可能搞得連老師都會覺得亂七八糟、不知所云,很難把握文章的重點,就甭提如何突破了。
    《詹天佑》一文,我在教學文章重點段落(2—6)小節(jié)(本文共7節(jié))時,只設計了上面提到的一個問題,學生就以此為線索,讀書、勾劃、討論,對文章進行梳理。學生學得挺帶勁,自然本文的教學目的就能達到了。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選擇的三個典型事例a.b.c.是平行關(guān)系。教師在出示問題時,可以對它進行特殊處理(如用雙面膠帶紙把寫著“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的紙卡按從上到下的順序疊在一起),講課時一個一個地出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a,而后b,c,可以自學。
    四、問題設計要融教法與學法于一體
    在教師“教”學生“學”這一雙邊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是鏈條,把“教”與“學”有機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能融教法與學法于一體的問題,必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與學產(chǎn)生“二合一”的共振效應。
    還以上述問題來說,“結(jié)合有關(guān)語句,說說理由”不就是學法的指導嗎?通過學習,學生就會明白讀文章要抓住重點詞句及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去思考;寫文章時,更要主動運用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使文章有聲有色。還有對“注意當時當?shù)氐那闆r”這一定作特點傳授的過程,不也正是學法指導的過程嗎?五、問題設計要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傳授學法→邏輯思維→滲透德育”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問題設計自然為其服務。上述問題設計就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總之,包含了上述“五要”的問題設計才能算得上一個好的問題,才真的不失為一節(jié)課的靈魂。
    爺爺和小樹教學過程 小學爺爺和小樹教案篇八
    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按比分配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比的知識基礎上學習的,而且學生在平時也有一定的體驗。所以在新知形成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根據(jù)原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研究性學習,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并充分展示學生的思考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多向思維的發(fā)展,凸現(xiàn)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教學中要更多地關(guān)注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一個個的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本節(jié)課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無論在知識上、能力上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都有所得,全面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但本節(jié)課也存在著不足:
    1、課前導入沒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如:當學生說按平均分時,沒有讓學生自己思考這樣分行不行,老師急著代學生回答。
    2、探究解題思路時,學生匯報過程太過倉促,沒有充分的給學生思考、匯報的時間。
    3、課上應變能力有待提高,題的改變要有科學性,不能隨意。如:氧和氫的比不能隨意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