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實用16篇)

字號:

    總結是一個很好的反思和總結過去的機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總結要寫得客觀中帶有一些主觀評價,該如何衡量呢?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寫總結的技巧和注意事項,請大家參考。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一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帶情入境。
    2、同學們有到過或者見過大草原嗎?草原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
    過度:今天,我們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領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纯丛谧髡咝哪恐械牟菰鞘裁礃幼拥摹?BR>    2、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
    板:風景美人情美。
    過度:草原的風光和人情都這么美好,那么就構成了一幅草原風情畫。
    板:草原風情畫。
    3、默讀課文,對全文質疑。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過度:指導朗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寫草原美景的同時,還。
    2、自由讀,邊讀邊劃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學生匯報。
    4、找出句子,抓對比。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BR>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BR>    (1)指導朗讀。
    (2)理解“高歌”和“低吟”兩種不同的情調。
    (3)理解“奇麗”,為什么他要吟這么一首詩?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往往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表達?(討論)。
    6、學生匯報。
    點撥1:我們歸納一下,作者一開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體給人什么感受?(出示圖)。
    板:開闊。
    點撥2:1)他當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2)指導朗讀。
    3)換詞理解“清鮮”、“明朗”。
    過度:接下來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變化?
    指導朗讀,讀出草原的柔美。
    點撥3:注意作者第二次寫景的部分,他先總的說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薄懊C!笔鞘裁匆馑迹繛槭裁催@里這樣說呢?感情朗讀。
    點撥4:接下來分了兩部分來寫,先寫了(草原的顏色),再寫了(小丘的線條)。
    指導朗讀:(1)先讀這兩部分,然后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句1:“四面都有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BR>    隨機出示圖:綠草襯白羊,多么雅致、清麗。指導朗讀。
    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句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BR>    隨機出示圖、出示兩種風格的國畫,理解“勾勒”、“渲染”。
    指導朗讀。
    7、自由讀第二次寫景的部分,讀出柔美的感覺,把自己讀沉醉。
    四、總結: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繪,我們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風景如畫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無限的樂趣。
    1、看圖,聽音樂。
    2、口語訓練:做小導游,向你的朋友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如畫美景。
    五、布置作業(yè)。
    1、向你的爸爸、媽媽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自然風光。
    2、背誦第一自然段。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風光,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重點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3、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來。
    教學重點:
    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草原的美景。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教法與學法:
    創(chuàng)設情景、朗讀想象、引導點撥。
    教學準備: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播放視頻《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播放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聽了這美妙的歌聲,看了這美麗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6課,(板書)請齊讀課題:
    生:
    16、草原。
    二、感知課文:
    2、播放音樂,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寫景部分,要求學生閉眼聆聽。想象畫面。(課件:播放音樂,師范讀)。
    師:現(xiàn)在我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老師朗讀一段話。想象我所描述的畫面。
    過度:同學們覺得這段話寫的美嗎?這就是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你們想不想讀一讀?
    3、(1)自由朗讀課文,走進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
    (2)指名讀課文,聆聽想象勾勒草原。
    (3)默讀第一部分,體會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景色。
    師:大家自由的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一邊讀一邊完成這樣一個練習:在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描寫景物的,把你最喜歡的那句話畫上“——”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課件出示)。
    3、學生交流發(fā)言,品讀感悟:
    預設:
    賞析:
    生讀:12。
    相機板書:天空明朗、空氣清新。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課件)天底下的草原。
    賞析:
    生讀:12。
    齊讀。
    相機板書:天底下一碧千里。
    (3)“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課件)羊群圖片(課件)想象練習:
    羊群一會上了小丘,一會又下來,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又像——————————。
    (出示課件小丘)賞析。
    師生讀:老師引讀,學生跟讀。
    如果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這美麗的大草原上你想說些什么?
    (5)那我們來讀讀作者的感受。老師引讀同學們接讀,注意要讀出興奮、激動地情緒: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在這種境界里,,樂趣。
    賞析:“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BR>    老舍先生驚嘆的是什么?(從未見過這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舒服的又是什么?(草原生機勃勃。令作者心胸豁達,心曠神怡)。
    “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出示課件:大?;匚稑啡ぃ?BR>    師:駿馬和大牛會不會回味了樂趣?為什么這樣寫呢?
    借大牛和駿馬抒發(fā)自己對草原的喜愛,這叫借物抒情。看似寫駿馬和大牛,實際上是些自己的感受,被大草原美麗的景色陶醉了。這一段寫草原風光的美好,老舍先生都是在借景抒情,抒發(fā)自己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6、學法指導:我們讀書,只有用心去領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才能更好地讀懂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三、
    情感升華,配樂朗讀:
    剛才我們學完了課文第一自然段,這是老舍先生帶我們領略了草原的美麗景色。
    現(xiàn)在老師也給你們配上音樂,伴隨音樂,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出你們對草原的愛!
    四、拓展:
    如果此時你置身于這綠的美麗的大草原上,你最想做什么?
    五、小結:
    六、板書設計:空氣清新----高歌一曲。
    草原天底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驚嘆、人熱情。
    迎的情景。
    我在備課時,給本課安排了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時,我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讀準字音,理清課文的線索: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然后引導學生借助圖片朗讀課文,發(fā)揮想象領略草原的美。本課是第二課時,我安排的是品讀賞析草原美景,這一段是課文對草原美景最重點、最詳細的描述。通過朗讀感悟,理解重點句感受大自然的美。第三課時將要學習第二部分寫人部分,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蒙漢情深,民族團結。
    課堂上我首先。
    一、創(chuàng)設情景,熏陶感染。
    上課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欣賞著藍天白云,碧草盈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為本,讀中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學本課我始終把朗讀放在了第一位。
    教學時,我讓學生自主研讀,草原的美,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請大家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勾畫描寫草原美景的句子;接著讓學生交流說感悟;圖文結合理解重點句。最后,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自由地、放聲地朗讀這一段,讀出自己對草原的感受。這樣以讀為本,學生從讀中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景色美。
    三、抓住重點詞句,讀出意境美,理解句子含義。我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采取喜歡的方式讀文體味,讓學生沉浸在這種意境中。讓學生畫出相關語句,抓住重點詞句,隨機出示相應的圖片,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草原美景的印象。抓住句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綠色渲染”等詞,并說一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钡木跋?,從而體會到這綠色把天地都染綠的草原。而在這種境界里人物的情感,我讓學生讀后體會其中的含義及表達的感情,進一步體會到讓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主要問題:
    1、學生放手不夠,思維想象不夠豐富。
    2、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有待研究。
    3、對于孩子們的情感調動還是不夠充分。
    4、課堂上讀的層次和形式還應更多樣一些,有效一些。
    5、課堂時間把握不準確。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三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草原的美麗遼闊和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懷古,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那么……那么……”,“既……又……”,“不管……總……”造句.
    提高對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的認識了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小節(jié).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第一小節(jié),體會草原的美.
    教學難點:。
    對于“綠色渲染”,“墨線色勒”這兩個國畫技巧術語的理解.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準備:書中第一幅插圖的幻燈片一張;繪有草原上小丘的國畫兩張(一張只有綠色渲染,另一張小丘的線條用墨線勾出).
    導入。
    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師:聽了這段歌曲,你們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嗎(板書:草原)。
    你想知道關于草原的哪些情況呢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第13課.(板書:13《草原》)跟著作者老舍先生去領略草原的風情.
    檢查預習情況。
    師:課前我已經布置大家預習了,現(xiàn)在來了解一下預習的情況.
    開火車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師注意正音.
    分段朗讀課文,教師注意及時糾正讀錯的字音和讀破的句子.
    學習第一小節(jié)。
    老舍先生是因什么事去草原的(訪問陳巴爾虎旗)。
    師:“旗”就相當于我們這兒的縣.陳巴爾虎旗所在的大草原是個什么樣的呢請大家看投影(出示書中第一幅插圖的投影).誰來說說自己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學生自由發(fā)言)。
    老舍先生是怎樣介紹他眼中的草原的呢請大家自己讀讀第1小節(jié),看看從中能得出對草原的哪些認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畫下來.
    請你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草原的感覺,再說說是從第1小節(jié)的哪些詞句感受到的.討論時抓信以下幾點:。
    (1),“空氣是那么清鮮,天氣是那么明朗.”空氣特別新鮮,天氣特別晴朗.
    理解“那么……那么……”所起到的強調作用.練習用“那么……那么……”造句,區(qū)別比較“清鮮”和“新鮮”,“明朗”和“晴朗”的不同.
    (2),到處都是綠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綠毯”,“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等.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在討論時注意讓學生紅塵讀自己找出的句子,要求通過朗讀把自己對草原上天和地的`感受體現(xiàn)出來.
    在第1小節(jié)中,你還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嗎。
    學生質疑:由其他同學解疑,教師點拔幫助,主要疑難有下面幾點:。
    (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這是因為視野開闊而空氣明凈,所以再遠的地方也看得很清楚,不會模糊一片.
    (2),“綠色渲染”,“墨線勾勒”――出示兩幅繪有草原上小丘的中國畫,一幅全用綠色渲染,使小丘和草原的界限融合.另一幅小丘邊緣用墨線勾出,使小丘的線條清晰地凸現(xiàn)出來,讓學生比較得出哪一幅是只用“綠色渲染”,哪一幅還用上了“墨線勾勒”,這樣就形象而深刻地理解這兩個詞.再看圖體會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那幅圖,給人以什么樣的視覺效果呢(小丘和平地融為一體,和天地融為一體,那濃郁的綠色,甚至都滲入天邊了.)。
    (3),在解決某個疑難之后,讓學生自由讀讀帶有這個疑難的句子,再次體會該句所表達的內容和意境.
    看到這樣的草原,你想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老舍先生有這樣的想法嗎找出來讀一讀,指名讀,指導用“既……又……”造句.
    不僅人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草原確實太美了,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書上的第一幅插圖.(再次出示投影圖片)你能用書中的語句來介紹一下嗎可以先讀讀背背第1小節(jié).
    學生練習背誦,指名看圖背誦第1小節(jié)。
    分清動,靜描寫。
    學生討論.
    練習。
    畫出第1小節(jié)中的比喻句,并思考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討論.重點要讓學生弄清最后一句“在這境界里,邊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就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是想象而非比喻.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四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帶情入境。
    2、同學們有到過或者見過大草原嗎?草原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
    過度:今天,我們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領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2、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
    板:風景美人情美。
    過度:草原的風光和人情都這么美好,那么就構成了一幅草原風情畫。
    板:草原風情畫。
    3、默讀課文,對全文質疑。
    1、過度:指導朗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寫草原美景的同時,還。
    2、自由讀,邊讀邊劃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學生匯報。
    4、找出句子,抓對比。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BR>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BR>    (1)指導朗讀。
    (2)理解“高歌”和“低吟”兩種不同的情調。
    (3)理解“奇麗”,為什么他要吟這么一首詩?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往往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表達?(討論)。
    6、學生匯報。
    點撥1:我們歸納一下,作者一開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體給人什么感受?(出示圖)。
    板:開闊。
    點撥2:1)他當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2)指導朗讀。
    3)換詞理解“清鮮”、“明朗”。
    過度:接下來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變化?
    指導朗讀,讀出草原的柔美。
    點撥3:注意作者第二次寫景的部分,他先總的說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薄懊C!笔鞘裁匆馑??為什么這里這樣說呢?感情朗讀。
    點撥4:接下來分了兩部分來寫,先寫了(草原的顏色),再寫了(小丘的線條)。
    指導朗讀:(1)先讀這兩部分,然后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句1:“四面都有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BR>    隨機出示圖:綠草襯白羊,多么雅致、清麗。指導朗讀。
    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句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BR>    隨機出示圖、出示兩種風格的國畫,理解“勾勒”、“渲染”。
    指導朗讀。
    7、自由讀第二次寫景的部分,讀出柔美的感覺,把自己讀沉醉。
    1、看圖,聽音樂。
    2、口語訓練:做小導游,向你的朋友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如畫美景。
    1、向你的爸爸、媽媽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自然風光。
    2、背誦第一自然段。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五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全篇文章文筆優(yōu)美、語言清新流暢。
    本教學設計是第一課時,教學時,我讓學生在學會生字新詞、了解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線索的基礎上讀邊想象,結合對課文重點語句的品味來充分領略草原的自然之美。通過品讀來再次體會課文的寫作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加深對課文理解和體驗,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上課伊始,我先和學生談話,讓他們談談自己對草原的印象,然后讓學生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的大草原。這樣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理清脈絡,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印象。
    本課內容雖長但是脈絡十分清晰,全文分兩大塊――景美、人美?!熬懊馈钡膬热菰诘谝蛔匀欢?,“人美”部分指的是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這樣理清思路后,就為順利學習下文打下了基礎。
    3、抓住重點語句,感悟草原美景。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币虼?,本課時的教學我始終把朗讀放在第一位。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思考草原的美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抓住句中“一碧千里”等詞深入理解,讓學生再美美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到讓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六
    1.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新詞,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層次。
    重點分析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xiàn)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難點分析理解重點句子。
    課件、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qū)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yōu)美,牛羊成群。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電視教材,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引導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預習
    1.組織學習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讀讀課文,
    3.指導勾畫。
    三、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出示生字、生詞
    2.引導理解詞語。
    3.引發(fā)思考,組織討論
    四、理清課文的線索
    1.組織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
    3.組織交流、整理: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1、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2、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3、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4、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5、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7、讀生字組詞,并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詞語。
    9、質疑問難,現(xiàn)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10、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12、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
    (2)歡迎遠客
    (3)親切相見
    (4)熱情款待
    (5)聯(lián)歡話別
    13、完成作業(yè)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七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知課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脈絡。
    4、學習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品味語言,感悟草原美景。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2、明確目標:是啊,如此美麗的草原,如此濃郁的民族風情,怎不令人心馳神往!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一同走進草原,領略它如畫的美景和獨特的風情。齊讀課題。
    3、預期效果:希望同學們用心讀書,積極思考,大膽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任務呈現(xiàn):
    2、自主學習:學生根據要求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3、展示交流:
    (1)介紹本文的作者老舍。(2)齊讀生字新詞。
    (3)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強化生字新詞。
    任務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任務呈現(xiàn):瀏覽課文,思考:
    (1)課文哪段寫草原美景,哪幾段寫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全文可以分為幾部分?
    (2)第二部分寫了哪幾個場景?請用簡練的詞語概括,批注在書上。
    2、自主學習:學生根據要求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3、展示交流:師生交流,板書。
    任務三:學習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
    1、任務呈現(xiàn):自由朗讀第一段,思考:(1)從哪里感受到草原的美?(2)把你喜歡的句子美美地讀一讀。
    2、自主學習:學生自主讀書,勾畫,師巡視指導。
    3、展示交流:(1)天空可愛。
    a.在作者的心中掀起怎樣的波瀾?
    b.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愉快的心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讓我們體會到作者初入草原就愛上了草原。
    c、你能用聲情并茂的朗讀讓我們看到這美景嗎?指名讀,齊讀。(3)小丘柔美。
    羊群似花。
    a.細細品味,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相結合)b.男女生賽讀。
    (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BR>    c、你能讀出文字背后的畫面,讀出作者的感受嗎?(5)“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BR>    這是作者的感受嗎?為什么?領會擬人的寫法。指導朗讀,讀出陶醉之情。
    比較句子,體會兩個“品味”的不同意思。
    (6)小結:在這段中,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抓住特點,運用比喻擬人,動靜態(tài)描寫相結合,情景交融,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草原美景,真不愧是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BR>    (7)指導背誦:自讀,指名讀,齊讀,把這如詩如畫的草原美景留在記憶中。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1)根據意思寫詞語:
    a、一片碧綠,十分廣闊。
    ()。
    b、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c、難為情,態(tài)度不自然。
    ()(2)填空:《草原》是著名作家()先生寫的一篇散文,全文共()段,可分為()部分,第一部分寫(),第二部分分別寫了()、()、()和()等內容,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
    2、結果反饋:根據學生做題情況了解對錯,指導改正。
    3、反思小結:根據反饋情況對本節(jié)課進行小結。
    同學們,草原的美景讓人陶醉,草原的生活更令人向往。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草原之旅,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八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頁的例1、例2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2題。教學目標: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體會方程就是一類特殊的等式。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教學難點:
    會列方程表示數(shù)量關系。教學過程:一、教學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導:
    (1)讓不熟悉天平不認識天平的學生認識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學生能主動列出等式,告訴學生:像“50+50=100”這樣的式子是等式,并讓學生說說這個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學生不能列出等式,則可提出“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二、教學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圖,引導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2、引導:告訴學生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數(shù);觀察這些式子,說一說寫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將每個算式中用圖形表示的未知數(shù)改寫成字母。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完成補充習題。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九
    小朋友說起自己家的時候,都有說不完的話,老師從你們高興的小臉上看出來了,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小家”。
    出示卡片“家”誰已經認識了?你是怎么認識的?(表揚好學,會學的學生)。
    能給家找找朋友嗎?
    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詩,它的名字就叫“家”,看老師寫課題,請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著老師寫。
    (范寫,注音)。
    請小朋友一起讀課題。
    詩里的家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想不想去看看呀?
    1、觀察畫面。(課件演示)小朋友快看,你覺得美嗎?你都看到些什么啦?
    3、學習生字。
    自學。
    誰已經會讀了?誰來讀給大家聽?
    (注意種子、魚兒是輕聲,“子、兒”要讀得又輕又快。這樣魚兒才可愛。種子的種是翹舌音)。
    真的會讀了嗎?老師加大難度看你們行不行?喲,真的會了,真了不起,。
    小朋友看,藍藍的天空飄浮著朵朵白云,小鳥在茂密的樹林里自由自在地飛翔,魚兒在清澈的河水里歡快地暢游,種子在泥土里盡情地發(fā)芽,成長。多美呀!
    (一)、學生自讀,教師巡視。小朋友不僅讀書認真,而且姿勢也那么棒!小朋友向他學習。
    有的小朋友讀得很認真,已經在讀第二邊啦!
    (二)、檢查初讀。
    1、誰先來讀第一行?你真是個勇敢的小朋友?。ㄗ⒁狻鞍自频募摇币x得連貫)。
    齊讀。再指讀。
    2、誰來讀2、3、4行?這回可就難一點啦!誰來讀?
    你真棒!“小鳥的家”“魚兒的家”“種子的家”讀得特別好。
    3、下面2行字兒最多,最長,誰也會讀了?
    小朋友讀書個個都不錯。誰能把這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學習第一行。
    a、指導體會、朗讀。
    他們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興呀咱們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樣呀?
    (美),你讀得真好,特別是“藍天”,老師好象看到了廣闊的藍天,真大,真美呀!
    小朋友眼前看到藍天了嗎?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好象也看到了無邊無際的藍天。
    對呀,藍天是白云美麗的家,藍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來夸夸白云的家。
    2、學習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鳥和魚兒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嗎?點擊。
    小鳥在樹林里做什么呢?你聽,他們嘰嘰喳喳的說話呢!他們在說什么呢?
    對呀,小鳥在樹林里真快樂呀!樹林真是小鳥離不開的家!誰來讀讀?
    聽出來了你真是只快樂的小鳥!你是一只活潑的小鳥。
    b,你們看小魚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魚離開了小河,會怎樣呢?是呀,魚兒一離開水,就沒有了自由,甚至沒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魚兒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長。小河是魚兒離不開的家呀!
    我們一起學著魚兒一邊快活地游一游,一邊讀讀句子。
    指名讀。
    3、學習第四行。
    小朋友你們看,種子在泥土里發(fā)芽啦!咱們一塊兒來做做種子發(fā)芽好嗎?
    種子種子快快長種子種子發(fā)芽了!
    “種子,種子,你為什么長得這樣快?這棵種子長得最高,你來說說!
    你的成長離不開泥土這個家。你喜歡你的家嗎?你來夸夸你的家。
    聽出來了,你的家真溫暖呀!誰再來讀讀?你的家真好呀!
    4、齊讀1-4行。
    小朋友,有家的感覺真好呀!誰能連起來讀讀這四行詩!
    其他小朋友可以閉上眼睛想一想,
    5、學習5、6行。
    (學生如果說不出,就請他們再讀讀書,從書里去找答案)。
    結合學習“祖國”。出示生詞卡片。指讀。齊讀。
    我們祖國的叫什么?
    你覺得我們的祖國怎樣啊?(祖國真美,祖國象個美麗的大花園)。
    生活在祖國的懷抱,你們覺得怎么樣?瞧,我們的小朋友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朋友,我們美麗的祖國就象一個大花園,我們就象花園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長,就象小鳥在樹林,魚兒在小河,多么快樂,多么自由自在!——“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在家的感覺真好啊!讓我們一起來讀!
    祖國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讓我們挺起胸昂起頭,再來放聲齊讀------。
    6齊讀全詩。
    (這首詩寫得多美呀,下面,讓我們拿起書本一起來美美地讀這首詩。書要讀得美,姿勢先要美??纯凑l的姿勢最美。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
    這么美的詩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記住呀?誰能看著屏幕讀?
    誰已經背出來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來好嗎?
    小朋友,學得真棒!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一塊做個游戲,好嗎?
    把生字卡片分發(fā)給學生。
    老師說:“種子種子在哪里?種子種子在這里,種子種子快回家!”
    發(fā)到“種”“子”卡片的學生就上臺把卡片組合成詞語,貼到畫上的相應位置。貼對了,就齊讀兩遍。
    魚兒、泥土、白云同樣的方法。
    1、咱們來看“云”字怎么寫。
    a、云有幾筆?怎么寫?
    b、看書上筆順,課件演示,說說怎么寫。(橫,橫,撇折,點)。
    c、范寫。學生跟著書空。
    老師邊寫邊說順口溜:一橫短,一橫長,撇折起筆在中央。
    齊說順口溜。
    d、學生描紅。提醒學生寫字姿勢,表揚姿勢正確的學生。
    2、學寫“兒”。(機動)。
    a、別小看“兒”字筆畫很少,但要寫好它很不容易??!
    b、看筆順,說說怎么寫。(先寫撇,再寫豎彎勾)。
    c、范寫。學生書空。
    左邊是豎撇,右邊豎彎勾,兩筆肩并肩。(不要一筆高一筆低)。
    d、學生描紅。
    2、有興趣的小朋友還可以學著用“()是()的家”做一首詩。
    準備:
    1、打印生字卡片:(一個字一張,游戲用,不用注音,最好有隱隱的田字格線)。
    白、云種、子泥、土魚、兒藍、天。
    2、打印“祖國”(詞語,要注音)。
    3、打印“()是()的家?!?BR>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十
    這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識字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主要寫小動物在夏天活動的情形,體現(xiàn)了夏天的美好快樂。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夏天這一優(yōu)美的情境中。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充分與文本進行對話,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合作力量,鼓勵主動學習,勇于創(chuàng)造。
    1、認識“蝴、蝶”等11個帶有蟲字旁的字,會寫“螞、蟻”這兩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3、認識并了解夏天一些動物的生活,體會小動物給夏天帶來的情趣,使學生產生好奇,愿意觀察了解大自然。
    4、能仿照課文編編兒歌。
    多媒體課件、彩色教材、小動物的資料。
    1、多媒體播放青蛙和知了的叫聲。
    2、交流。
    1、自由讀兒歌。
    2、認讀帶有蟲字旁的詞語。
    3、再讀兒歌:
    看看小動物們在忙什么。
    4、檢查初讀情況。
    1、伙伴自由交流最喜歡的小動物,讀讀相關句子。
    2、集體交流:
    集體交流有關小動物的知識,相機指導朗讀兒歌。
    3、齊讀兒歌。
    1、多媒體播放蝸牛、蜜蜂的錄像。
    2、小組合作仿編兒歌。
    1、出示詞語:
    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
    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寫兩個蟲字旁的字:
    螞、蟻。
    觀察小動物是怎么生活的,或者搜集一些喜歡的小動物的資料。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十一
    給下面的字選擇正確的意思,填在相應的擴號里。
    疾(1)疾?。?)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
    群馬疾馳(?)疾惡如愁(?)?疾風知勁草(?)疾苦(??)。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寂靜(???)羞澀(???)拘束(????)?灑脫(??)回味(???)。
    3???比較下面句子,哪句表達更具有特點,并說明理由。
    走了許久,遠遠的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
    走了許久,遠遠的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
    4摘錄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如:“……像一條彩虹像我們飛過來?!?BR>    5你能利用本文的直抒胸臆,精描細寫的手法,來描寫一處你喜歡的景物嗎?請你試一試。記住要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十二
    學習目標:
    1.通過抓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大貓的性格古怪,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感受對生活的熱愛。
    2.激起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
    難點:初步嘗試比較閱讀的方法,體會不同作家寫貓的異同。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了解老舍。
    教學過程:
    一、借助謎語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2.復習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1.出示學習目標。
    自主嘗試:
    1、大聲朗讀讀課文第1---3自然段,說說這三個自然段是圍繞那一句話寫的。
    2、大花貓的有哪些古怪性格?找一找,用橫線把它畫出來。
    3、從你發(fā)現(xiàn)的貓的性格特點中,你還可以發(fā)現(xiàn)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的性格是???????????????????的。
    4、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2.學生自學。
    3、全班交流。
    三、重點研讀,理解“古怪”。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古怪”。
    1.初步感知:讀第一自然段,發(fā)現(xiàn)貓的哪些性格?找一找,用橫線把它畫出來。
    2.理解“貪玩”:通過朗讀展現(xiàn)貓的貪玩。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品讀老舍先生對貪玩的貓的寬容與喜愛。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朗讀品味老舍先生的語言,升華情感。
    3.理解“盡職”:理解詞語“屏息凝視”。親身體驗“屏息凝視”,體會貓等老鼠的決心,感受貓的盡職。指導朗讀,感受貓的盡職。
    5、過渡: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貓,才把貓的性格特點寫得具體。作者不但描寫具體,寫法也獨到,請比較兩組句子。
    a句能換成b句嗎?為什么?
    a、說它老實吧。
    b、它很老實。
    a、說它貪玩吧。
    b、它很貪玩。
    6、學生討論。
    8小結:透過對立、矛盾的性格,體會貓的性格的古怪。
    (二)進一步理解貓的性格“古怪”。
    1.自主發(fā)現(xiàn):自讀第2、3自然段,找出其他矛盾的性格,體會古怪。
    2.匯報交流:
    (1)理解“蹭”、演動作、談想法。
    (2)理解“印”“畫”上幾朵“小梅花”等重點詞句,說這時大花貓又在想什么?體會其中流露出的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指導有感情朗讀。
    (3)a句b句哪句更好?為什么?
    a、???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b、???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黑點。
    3、理解“豐富多腔”“長短不一”等詞語。
    4、指導進行表情朗讀。
    5、一讀而過第三自然段,以“我們家的大花貓的確(實在)勇猛”為中心說一段話。
    四、領悟寫作方法。
    五、課堂小結。六、布置作業(yè)。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十三
    《草原》一課是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lián)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淳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帶來《草原》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教材分析。
    《草原》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完成這篇文章,首先描繪了一副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的奇麗的草原美景,接著描寫了人們盛大歡迎的場面,最后是草原聯(lián)歡,把酒話別的情形直至“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束全文,文章脈絡清晰,行文流暢而且語言優(yōu)美,既不失純樸簡練的語言風格,又呈現(xiàn)生動感人的氣息。
    學情分析。
    由于地域的限制,絕大數(shù)同學對大草原的了解不多,但大部分同學都向往草原,學習這篇文章,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對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的了解,也可以在網上查看草原的風光和民族風情。學生比較喜歡這樣的課文,因此要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式朗讀品味,感受大草原的美。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xiàn)一幅幅生動讀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難點:聯(lián)系課文,說說“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準備。
    搜集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請學生談談觀后的感受。
    聽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著草原美麗的畫面,此時你有什么想法?(大屏幕展示草原畫面)。
    2、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讓我們隨著作家一起走進草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學情。
    過渡:在預習課文中,大家知道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
    1、讀了文章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也可以把預習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2、教師隨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板書)。
    三、細讀課文,質疑問難。
    1、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注意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的詞句,在課文的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教師相機指導。
    過渡:在自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特別認真,尤其是同學們能抓住重點的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課前查找的資料,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2、小組同學自學交流,認識上達成共識后,待會匯報你們自學的成果。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一起交流探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組織教學。
    四、賞讀誦詠,潛心涵泳。
    過渡:剛才老師參與了同學們小組的活動,每個同學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多同學還發(fā)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下面,我們請同學代表你們小組的同學,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談談你們的體會和理解認識。
    (一)指名研讀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學,匯報學習的情況。
    2、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學生感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的思想感情。(聽了同學們談的對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來吧!)。
    3、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的課文。
    4、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適時鼓勵。
    (二)研讀老舍先生在訪問中被熱情招待的部分。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部分,放聲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交流理解課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迎接遠客:學生先讀重點的語句談體會,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小結: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隨后他們來到了蒙古包外。
    (2)、學生齊讀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熱情接待:先讓學生隨作者一起走進蒙古包,看看發(fā)生什么樣的事,再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談談為什么這樣讀課文。(學生概括板書詞語)。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1、如果自己是一位訪問團的成員,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又受到內蒙古人民的熱情款待,此時你有什么話要說?結合自己家鄉(xiāng)的情況,能不能對熱情的蒙古人民發(fā)出訪問我們家鄉(xiāng)的邀請?(教師板書:人情美)。
    2、時間過得真快,在聯(lián)歡的歡聲笑語中,今天的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么舍得分別?作者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崩斫饩渥拥囊馑?,齊讀。
    六.聯(lián)系生活,課內外結合。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見所聞,課下收集今天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的草原資料或者圖片,在班上交流展評,并就保護環(huán)境方面談談感受。
    七、板書設計。
    草原。
    風景美人情美。
    相見————————熱情。
    款待————————盛情。
    小學語文教材精選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語文教師在教學這些名著佳篇時,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語言文學美和蘊含的道德情操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從而陶冶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健康的人生觀。下面就是我教學《草原》一文的點滴體會。
    《草原》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見到草原的真情實感告訴讀者。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熱情好客,歌頌了民族大團結。學習課文,就是要讓學生理解這些美,并從中受到美的教育,從小爭做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的人。基于此,我教學本文,采取讀的方式。
    一、初讀,了解美。
    二、精讀,理解美。
    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高遠素雅的美麗圖畫。精讀時,透過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抓住重點詞句,啟發(fā)揣摩、品味語言美,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的圖畫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筆下草原的天“比別處更可愛”,什么地方更可愛呢?作者抓住“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來寫的。引導學生仔細品讀,并閉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讓學生的感受與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讓學生讀出“我”贊美草原美的方式是“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追問:“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決意用歌聲來贊美草原。
    三、選讀,感悟美。
    情待客那一段,當他繪聲繪色地讀道:“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人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切,一點也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刹烤淳?,七旬老翁敬酒。舉杯,舉杯,回敬再回敬……”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熱鬧!”“多新鮮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愛吃的東西?!闭f完,還響響地咂咂嘴?!斑€有手抓羊肉,我從沒見過?!备迈r的是吃飯時,“還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鮮,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學們紛紛表示:“放暑假,我動員爸媽一起去草原旅游,親口嘗一嘗那些我沒見過的食品?!薄拔已剑肴ゴ┥厦晒排圩釉诿晒虐傲魝€影?!薄拔乙W摔跤,藍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會疼。”……同學們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四、活讀,仿寫美。
    老舍先生用他匠心獨運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草原美景圖。同學們盡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選讀其中某部分,然后就向先生學習,仿寫一個美景片斷,題目自己擬定。學生們熱情很高,拿出紙筆盡情揮灑。有位學生繪下了一幅小河美景圖:我的家鄉(xiāng)在蘆溪,那里有一條迷人的小河。它養(yǎng)育了兩岸兒女也給我和伙伴們帶來了許多歡樂。
    記得我小時候,隨爺爺、奶奶住在鄉(xiāng)下,常到小河邊玩耍。河水清可見底,它終日喝著歌歡快地流淌著。偶爾有幾只大白鵝游到河里,都像給綠色的河面上繡上了幾朵大白花。在輕漾的河面上,一只小船駛過,船尾留下道道水痕,漸漸擴散開去,立刻打破了水面的平靜。
    多美的孩童戲水圖啊!
    還有一位學生描繪了一幅人猴和睦相處圖畫:今年暑假,我們一家三口到峨眉上觀猴子。猴山上猴子真多呀!大的、小的,老的、幼的,有的站在樹上齜牙咧嘴,有的在叢林中奔跑,有的在樹枝上倒掛金鉤,更有大膽的,竟敢攔路索要食物,大有不給食物休過此關之意??矗幸恢缓镒記_著我奔來了,我連忙學著媽媽的樣子,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帶殼花生放在手掌上喂它。說來也怪,這只猴子不但沒有抓咬我,而是很講文明。它不慌不忙地拿起一顆花生,咬開殼,吃完再拿一顆?!职肿プ∵@絕好的時機,“咔嚓”一聲,留下了珍貴而美好的一刻。
    多么和諧的人與動物關系呀!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十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諾貝爾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感受諾貝爾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諾貝爾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感受諾貝爾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了解諾貝爾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感受諾貝爾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人物導入。
    同學們,伸出右手跟老師一起工工整整地寫今天的課題——諾貝爾。預習了嗎?說說都怎么預習的?(讀書:對,千萬不要忽視讀課文,這是學習的基礎。學習字詞:掃清了字詞的障礙,就能在學習時游刃有余,好樣的。上網查找資料:這個辦法真是好,網絡給了我們更多的學習空間,我們就要好好利用。)。
    通過預習,你們來介紹一下諾貝爾吧。
    1.諾貝爾生平。
    2.諾貝爾獎。這個內容在文章中哪兒也出現(xiàn)了?
    知道最近諾貝爾獎獲得者嗎?(莫言和《蛙》)我們一起來分享他的榮耀時刻,觀看視頻。這不僅是莫言一個人的榮譽,甚至整個國家都會為之而自豪。
    3.你們講得很好,但我有疑問,不知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受,一個以個人名義命名的獎項,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何以如此舉世矚目?那咱們今天就走近諾貝爾,感受他巨大的魅力。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課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拼音,讀準、讀順課文。
    (2)利用熟字自學生字和書寫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查字典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4)課文主要寫了諾貝爾的哪些事。
    2.按要求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2)認讀詞語:
    (3)交流、討論。
    風行:普遍流行。
    震撼:震動、搖撼。
    毫不氣餒:一點兒也沒有失去勇氣。
    4.理清詩歌脈絡:
    一(1-2):簡介諾貝爾獎的授獎儀式。
    二(3-9):寫諾貝爾發(fā)明炸藥的過程及其取得的成就。
    三(10)簡介諾貝爾獎的獎項設置。
    三、學習生字。
    重點指導“械”、“錘”等字的筆順、結構。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讀一讀,再抄寫。(課后練習3)。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十五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二、學習準備。
    搜集草原風景的圖片、資料。
    三、學時安排。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
    3、理清課文的線索(練習列小標題):
    (1)草原美景;(2)歡迎遠客;(3)親切相見;(4)熱情款待;(5)聯(lián)歡話別。
    (或:初見草原—迎客—相見—待客—話別;初見草原——進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聯(lián)歡話別;……)。
    4、反復默讀第一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能講的講,不能講的可以讀。
    如:(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說一說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結合生活經驗談談自己類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沒有遮攔,格外開闊,空氣清鮮,使人感到特別愉快,所以想無拘無束地放聲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笨梢蚤]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綠得無邊無際,由于天氣晴朗,遠處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綠色。(為什么說“并不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為是“天蒼蒼,野茫茫……”)。
    (3)“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群。
    (4)“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庇^看一幅中國畫,明白“渲染”就是用顏色涂抹,“勾勒”是用線條勾邊兒?!安挥媚€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緩得沒有明顯的界限?!按渖鳌?,是說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綠顏色濃厚,就像要流下來一樣?!坝?,是“將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輕輕流入云際”。這里是說,綠色的草原一望無際,與天相接,仿佛翠綠的顏色流入了天邊。(與“萬古長青”、“一碧千里”區(qū)別。)。
    (5)“這種境界……”這一句是說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產生的心境?!绑@嘆”,是因為第一次看到草原,處處感到新奇,對滿眼的翠綠,感到驚訝。“久立四望”,是留戀草原景色,總是看不夠;“低吟小詩”,是想用詩歌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可能吟什么詩)。
    (6)“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边@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對周圍環(huán)境會有不同的感受,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類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時,會覺得小鳥在向人歌唱,樹枝擺動是為人鼓掌。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誦。
    6、質疑。
    7、建議課后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感受草原,或贊美草原、關注草原的實踐活動(如畫、寫詩或文、配樂朗誦、編歌、找圖片、搜集描寫草原的詩歌、辦手抄報……)。
    第二學時。
    1、課文不僅寫了草原的景美,還寫出了內蒙古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人情美)。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許多人“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客人;他們盛情款待來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姑娘們?yōu)榭腿顺琛⑻?,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等等。)。
    2、據課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歡迎遠客、盛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等場面。
    3、課文的結尾“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是點題之句,讀后體會其中的含義及表達的感情。
    (這一句進一步點明了讓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課文中還用了不少比喻句,來描繪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畫出來體會體會。
    (如用“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來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來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來比喻河;用“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比喻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的蒙族同胞。這些比喻的特點是恰當、生動,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仿佛我們親眼見到了一般。)。
    5、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言特點。
    (全文要用歡快、喜悅、贊嘆的語氣來讀。)。
    6、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課文中的語言組織在一起,以導游的身份介紹向同學介紹內蒙古風光和風情。說之前可引導學生將說的內容列成提綱,然后圍繞提綱介紹,介紹時盡量用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7、質疑。
    8、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草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篇十六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原、市、蝦、撿、貝、殼、腳”等8個字,《畫家鄉(xiāng)》第一課時。
    2、感受美麗的景色,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
    3、激發(fā)學生從小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二、學習重點:
    1、認字。
    2、感受美麗景色,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
    三、學習難點:畫中感悟,品讀文本。
    四、課前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小朋友,我們班很多同學都生在桐鄉(xiāng),長在桐鄉(xiāng),桐鄉(xiāng)呀,就是我們的家鄉(xiāng)。你知道我們的家鄉(xiāng)有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嗎?(預設:烏鎮(zhèn)茅盾故居,石門豐子愷,烏鎮(zhèn)華章生態(tài)園,新世紀公園,鳳鳴公園,田野菊?!?。
    師:是啊,說的真棒,你們瞧。(欣賞圖片)師旁白:美麗的水鄉(xiāng)---烏鎮(zhèn),一代文豪茅盾的故居,千年古寺---福嚴寺,豐子愷漫畫館,你看前不久我們還一起去了……春游的華章生態(tài)園,到了秋天我們的家鄉(xiāng)還有……這田野菊海還吸引了不少游客呢。看來,家鄉(xiāng)值得驕傲的地方還真不少呢。
    (分析:用自己家鄉(xiāng)的景色來導入,讓學生有直觀感知,而且也有話可說,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2、點擊出示:家鄉(xiāng)。
    師:誰來讀好“家鄉(xiāng)”這兩個字。(指名讀)。
    師適時評價,如:你讀得一字一頓的,很正確;你讀得很深情,看得出你很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師:是啊,我們都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有幾位小朋友跟你們一樣,愛家鄉(xiāng),也愛畫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點擊出示課題:《畫家鄉(xiāng)》,誰愿意來讀讀課題,請你來讀,他來讀,一起讀。
    (分析:通過讀題、悟題,讓學生從題目中去領悟文本的內涵,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畫家鄉(xiāng)》第一課時》。教師通過評價語,引導學生體會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你想了解他們的家鄉(xiāng)嗎?那就先聽老師給你介紹介紹吧。師配樂看圖敘述課文,學生整體感受語言的美。
    2、聽完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話想說嗎?(引導學生說:家鄉(xiāng)美)。
    3、他們的家鄉(xiāng)可真美,正向你們說的一樣。趕緊自己念念吧。注意讀準字音,圈出生字。
    4、檢查字詞(帶拼音的字----詞語)。
    (1)小朋友讀得真起勁,生字寶寶也來湊熱鬧了,他們從課文中跑出來,你還認得他們嗎?(認讀生字卡片)。
    (2)全班檢查詞。
    讀得真棒,濤濤,山山他們呀知道小朋友要去他們的家鄉(xiāng)玩,故意給我們出了一道難題,他們說如果你能叫出這些詞語的名字,就可以看到很美很美的風景。你們行不行?自己先大聲地準備準備。你想讀哪一個就讀哪一個。(生讀詞語,隨機評價)。
    (分析:《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庇脤W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課堂上再現(xiàn)生字,增強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另外,給學生挑戰(zhàn)的激情,并又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機會,充分體現(xiàn)教學的人文性。)。
    5、這些圖片分別是誰的家鄉(xiāng)呢?聰明的小朋友一定能用:誰的家鄉(xiāng)在哪兒?來介紹介紹。(板書)。
    生:xx的家鄉(xiāng)在……點擊出示姓名。
    7、反饋:說說你的理由?
    師:青菜蘿卜各有所好。趕緊找到那一段,把它讀好,待會老師請你來介紹。
    (分析:尊重學生的喜好,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文,既優(yōu)化了學習時間,又尊重學生的個性。(這樣的處理,有可能性,因為課文的幾個自然段前后內容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而且行文差不多。))。
    反饋:你想讀誰的家鄉(xiāng)?
    a濤濤的家鄉(xiāng):(學生讀完,教師適當評價,如:這么短時間你能讀得那么通順,真能干……)。
    b山山的家鄉(xiāng):我們就跟著他一起到山山家鄉(xiāng)去,你們聽(出示小溪流的聲音)…小溪流在歡迎你呢,喜歡山山家鄉(xiāng)的小朋友站起來一起讀吧。
    c平平的家鄉(xiāng):是啊,屋前有雞鴨,屋后有翠竹。讀完后出示雞鴨的叫聲,你聽連雞鴨都在夸獎你呢!
    d青青的家鄉(xiāng):一起跟他到大草原上,站起來讀讀。
    e京京:現(xiàn)代化的大城市,到處有高樓大廈,真令人向往。
    (三)細細品讀,畫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