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范文(19篇)

字號:

    教案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進行個性化設計。教案中的評價方式應客觀公正,并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思考。教案對于教學來說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一
    【教學要求】。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出結果。
    2.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仍然適用,并會運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簡算能力。
    3.體會分數加、減法運算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建議】。
    1.加強直觀,凸顯過程,培養(yǎng)數感。
    學習分數加、減法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可直接相加、減”的算理。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注意充分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加強直觀認識,借助直觀圖的演示或學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探索、概括計算法則的空間,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猜想、驗證的過程,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則,培養(yǎng)數感。
    2.加強對比,溝通聯系,促進遷移。
    本單元中教材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推導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推導,從整數和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計算法則,加減混合運算順序到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直至加、減法運算定律和性質的推廣,無一不體現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種內在聯系,注意對比和溝通,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感悟新舊知識之間的共同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學習新知,這樣不僅省時、突出重點,還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遷移、類推能力。重視口算,強化關鍵,培養(yǎng)能力。本單元中,分數加、減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計算題可以直接口算出來,因此在計算正確的基礎上,提倡能口算的盡量口算,以便提高學生的計算熟練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視口算訓練外,還應注意練習的針對性,抓住分數加、減法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進行練習。當學生計算熟練后,要注意指導學生的計算法則,適當省略式題計算的思考步驟,簡縮思維過程,培養(yǎng)求簡思維。同時根據計算式題的具體特點,鼓勵學生選擇靈活的算法或進行簡便運算,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4.認真審題,自覺檢查,培養(yǎng)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算式的特點,確定題目的運算順序。教學中還應重視教給學生險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檢驗習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二
    1、讓學生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轉化思想在解決新的'問題中的價值,發(fā)展數學思維。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樂趣。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你會計算下面的題目嗎?
    出示口算題: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分數的加、減法。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三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二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二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我自認為本課比較簡單,就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的法則進行計算,可這兩天布置作業(yè)時,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卻大不如以前,大部分的學生都有錯題,改得我的頭都快暈了。問題的原因在哪,我十分疑惑。
    還記得第一次月考后,我班的試卷批完后,我仔細分析了他們的考試情況,20分的計算題,全班25人中21人丟分,我十分生氣,認為他們做題不認真,于是我從那天起,每天留6道計算題,目的是提高他們做題的準確率,端正他們做題的態(tài)度。一段時間下來,他們做題的準確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認為初見成效??蓪W期剛剛過半,問題又出現了,他們做題還是不認真,我又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這兩天我開始了對學生實施做錯題目進行懲罰的措施,在這樣的懲罰措施之下作業(yè)的正確率還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也看出了學生的那不愿的情緒。這使我的內心始終感到不自在,但我還沒有找到更加兩全其美的有效方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摸索,讓學生們能夠考出一個非常好的成績。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四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知識的遷移,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能運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歸納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課件出示主題圖:一張餅平均切成了8塊,爸爸吃了其中的3塊,爸爸吃了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張餅;媽媽吃了其中的1塊,媽媽吃了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張餅。
    1.自主探究。
    (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選擇性地板書兩個問題,并請學生列式解答。
    2.溝通舊知。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學,把知識的學習轉化為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溝通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根據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探究新知,明確算法。
    出示問題1:爸爸和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
    (1)你能計算出結果嗎?請試一試。
    先獨立計算,再小組合作,在學具上涂一涂、畫一畫驗證計算結果。
    (2)學生匯報交流。
    方法一: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
    教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為什么分母沒發(fā)生改變?分子又是怎樣得到的'?
    結合課件演示,引導發(fā)現: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和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都是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所以,可以把3個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和1個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直接加起來,它們的和等于4個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也就是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
    方法二: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
    教師:觀察計算結果,有什么不同?(提醒學生注意: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方法三:化成小數計算。
    引導: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適用性方面不如上述的方法。
    板書完整的計算過程:
    (3)根據剛才的計算過程,說說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設計意圖】巧借學具,數形結合,深刻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又為學生探究同分母分數減法進行了鋪墊。同時借助已有知識經驗,理解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應化成最簡分數。
    2.自主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的算法。
    出示問題2: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
    (1)學生嘗試,獨立完成。
    (2)學生反饋,分析算理。
    教師:計算時為什么分母不變?計算結果應該注意什么?
    板書完整的計算過程:
    (3)引導學生歸納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小結:同分母分數相減,分子相減,分母不變。
    (1)觀察上面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交流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發(fā)現,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同時,總結歸納出計算法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知識應用,鞏固提升。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做一做”第1題。
    2.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做一做”第2題。
    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3.春蕾小學圖書館中各類圖書情況如圖所示。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五
    教材第110一112頁的內容及第113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一4題。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認識將舊知識轉換成新知識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2.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和驗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計算和驗算。
    3.通過學習回收有用垃圾的計算,喚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三重點難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六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材p104—106。
    【教學目標】。
    2.通過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讓學生體驗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學具準備】。
    每組學生一張圓形紙,一張長方形紙,直尺,彩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從“3/8”到“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師:你對3/8有哪些了解?
    學生可能從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真分數、分數與小數的關系等方面來回答。
    【設計意圖】。
    (1)復習分數相關知識。
    (2)當學生提到分數單位時,讓學生列舉和3/8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進而引入“同分母分數”,重點讓學生回顧同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是相同的。
    師:看到這些同分母的分數你還想了解什么?
    學生匯報之后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二、合作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意義、算理、計算方法。
    1.開放問題中感受分數加法的意義。
    (1)根據1/8和3/8這兩個分數列加、減法算式。
    1/8+3/83/8-1/8。
    (2)根據加法算式提出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算式提出數學問題,在開放性的題目中感受分數加法的意義?!俊?BR>    2.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在獨立思考1/8+3/8的計算結果和驗證方法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算理。
    3.感知并總結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1)讓學生匯報1/8+3/8是怎樣計算的,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在此過程中規(guī)范書寫。
    (2)習題鞏固,進一步感知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層次一(計算結果是真分數)2/7+3/7=2/9+4/9=。
    層次二(計算結果是假分數)5/12+7/12=3/5+4/5=。
    【以上為20分鐘教學內容】。
    三、推理遷移——同分母分數減法的意義、計算方法、算理。
    1.開放問題中感受分數減法的意義。
    根據3/8-1/8提出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算式提出數學問題,在開放性的題目中感受分數減法的意義?!俊?BR>    2.由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推測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1)由加法直接推測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類推的方法來推測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用推測的方法獨立計算3/8-1/8。
    3.解釋算理。
    引導學生說出為什么分母不變(分數單位相同)。
    4.習題鞏固。
    通過7/9-2/9=7/10-1/10=兩道習題鞏固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四、拓展深入——進一步探究“1”減幾分之幾的減法。
    1.提出問題引入“1”減幾分之幾的減法。
    有一個西瓜,平均分成四份,老師口渴吃了1/4個,還剩多少個?1-1/4。
    2.自主探究計算方法。
    3.習題:1-3/7。
    五、交流心得,總結收獲。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七
    4、滲透轉化思想,培養(yǎng)遷移、類推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ppt課件、同樣大的長方形紙片若干張。
    一、復習導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6和87和1411和9。
    3、將下列各級分數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搶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二、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
    ppt出示:同學們在手工課上折紙。淘氣用一張紙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張紙的1/4折一只小鳥。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決這些問題嗎?(學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們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間。
    a、0—1/2b、1/2—1c、1—2。
    2、嘗試探索,操作驗證。
    師:大家估計的正確嗎?我們可以用折紙的方法進行驗證。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長方形紙上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顏色涂出它的1/4;(不重復)。
    (3)觀察兩種顏色一共占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動手操作后,反饋估算結果。指名說說3/4是怎么得出的。
    同桌交流。小結:異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板書)。
    4、自主嘗試:1/2—1/4。全班交流計算結果及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5、試一試:
    完成課本“試一試”。(3/4+5/89/10—1/6)。
    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鞏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課本“練一練”第3題。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已經掌握得較好了,接下來同學們來當一次小老師,幫小馬虎看看他的計算是否正確。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獨立思考。
    (2)誰來當老師,幫他指出問題?
    (3)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你想給小馬虎提點什么建議呢?
    4、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中的數學世界來解決問題。
    我們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環(huán)衛(wèi)工作人員對我們在生活中所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整理,得出以下結論:
    廢金屬占生活垃圾的1/4;
    廢紙張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
    四、拓展延伸:
    1、有紅、黃、藍三根彩棒,紅棒比黃棒長3/4米,藍棒比黃棒短1/6米。
    (1)紅棒與黃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藍棒比黃棒長1/6米,紅棒與藍棒相差多少米?
    引導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嘗試解決。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觀察特點;b.計算,找規(guī)律;c.舉例應用。
    五、課堂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2、師:在我們的身邊數學無處不在,希望同學們能運用今天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設計:
    1/2+1/4=2/4+1/4=3/4。
    1/2—1/4=2/4—1/4=1/4。
    《折紙》這一課主要是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反思本課節(jié)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談。
    1、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靈活使用教材。
    教材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兩個小同學在手工課上進行折紙。分別用去了張紙的1/2和1/4。通過比較兩個人用紙的多少,引發(fā)了學生對如何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數學信息學生提出了一些問題并進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學生們遇到了困惑,正是因為這一困惑的出現引起了學生對這種算式該如何計算思考。通過觀察、分析、估算和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因為分數單位不同必須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學生的探究計算法則的過程中,體會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在實際操作、感知的過程中建立數學技能。
    本課教學中借助折紙情境,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提問解答的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學生猜測、驗證算式結果并歸納總結出法則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分數知識相關的數學模型,激發(fā)并滿足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欲望。
    3、進行估算,注重對學生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
    本課教學中在合作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前都設計了讓學生先估一估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并充分調動感官,結合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對加減法算式結果進行估算。這樣的設計有助于促進學生自覺地運用所學的估測知識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初步感知。
    本堂課也出現一些不足,如:個別學生以往的“找兩個數的公倍數、通分”知識中間有缺漏。折紙過程中,時間過多導致學生練習時間少,練習量不足。以后在新課前事先準備一些舊知識,以利于新舊知識間的遷移,學生容易走進新課堂,容易掌握知識。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八
    1、通過自主探究,學生經歷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認識將新知轉換成舊知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2、學生能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會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并養(yǎng)成驗算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生活垃圾情況的調查、分析,喚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一、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內容。
    1、把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通分。
    13和2534和720512和38。
    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通分的?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15+25=27+47=18+38=。
    為什么上面這樣的分數相加減,你能直接說出得數呢?
    3、出示23+19=揭示課題。
    二、導學探究,建立模型。
    1、課件出示各種生活垃圾圖片。
    2、課件出示生活垃圾分類和危害的資料。
    (一)導學探究,解決問題。
    出示生活垃圾扇形統(tǒng)計圖。
    廢金屬等14。
    紙張危險垃圾。
    310320。
    食品殘渣310。
    1、導學提示,明確方向。
    (1)根據統(tǒng)計圖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加減法進行計算的數學問題。
    2.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進行操作,并共同完成導學問題。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展示匯報,重點解釋。
    (1)各位小組代表匯報。
    廢金屬和紙張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對象,他們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幾分之幾?
    危險垃圾多還是食品殘渣多?它們的差占生活垃圾總量的幾分之幾?
    (2)課件演示,解題過程。
    2.歸納總結,建立模型。
    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分子是分母的倍數的要化成整數。
    三、練習檢測,鞏固應用。
    1、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1)13+12=25。
    2、你能計算以下各題嗎?(后面兩題驗算)。
    3、解決問題。
    四、整理回顧,反思提升。
    下面請大家回顧一下我們這節(jié)課的內容,想一想,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九
    1、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必須先通分的道理,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3、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口算卡片。
    1、出示卡片口算。
    2、說一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板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3、為什么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因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單位相同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
    1、根據情境提問題并列式。
    向學生介紹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對環(huán)境的污染情況。滲透不亂扔垃圾,自覺把垃圾分類處理的環(huán)保教育。
    用課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類圖,請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并指名學生列式:1/4+3/103/10-3/20(板書算式)。
    2、比較不同,導入新課。
    教師:黑板上這兩道題,同學們能直接算出結果嗎?(不能)剛才那些題你們算得特別快,為什么這兩道不行呢?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嗎?(指名回答)。
    教師:是的`,像黑板上這樣,由不同分母分數組成的加減法,叫異分母加減法。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不同。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板書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一例1(1)1/4+3/10。
    1、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師:我們先看第一道加法題:1/4+3/10,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看扇形圖加深理解。圖片出示:
    教師:我們再從圖上看一下,用兩個大小相同的圓表示單位1,根據分數的意義,涂色的部分分別表示1/4和3/10。1/4的分數單位是1/4,用這樣的一個大扇形表示,3/10的分數單位是1/10,用這樣的一個小扇形表示,它們的大小不同。1/4+3/10就是用一個大扇形加上三個小扇形,能直接相加嗎?所以,1/4+3/10因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2、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教師:只要解決了什么問題,1/4和3/10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轉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
    用什么方法可以轉化呢?同學們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嗎?
    你們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研究。
    學生分組討論、試算,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教師:都研究的差不多了,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哪個小組同學愿意到前邊談談你們的想法?
    各小組介紹各自的計算和思考過程,引導學生比較評價,選出最好的方法。
    板書:1/4+3/10=5/20+6/20=11/20。
    4、課件演示。
    教師:為了加深理解,我們再從圖上看一看1/4+3/10的過程。課件出示:
    教師:1/4和3/10因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同學們就用通分的方法,把它們轉化為分母相同的分數5/20和6/20。這樣分數單位就相同了,都是1/20。你看表示1/4和3/10的兩個圖形都變成了由許多個大小一樣的小扇形組成的圖形,就可以直接相加減了。
    二例1(2)3/10-3/20。
    1、引導學生用剛才探索出來的方法,計算3/10-3/20。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試算。
    2、請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
    三總結計算方法。
    1、教師:我們已經計算出兩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題了,你們考慮過沒有,我們計算這類題的關鍵是什么呢?(通分)結合以上的計算,同學們能試著總結出異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嗎?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把這個計算方法寫在黑板上。(板書: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計算)齊讀一遍。
    四、閱讀課本。
    教師:今天我們所學的是課本110頁和111頁的內容,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閱讀一下這兩頁,再回顧反思一下新知識,如果有什么疑問還可以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1、計算1/3+5/6=5/8-5/10=(黑板)。
    集體訂正。請學生講一講算法。
    提醒注意: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成最簡分數,結果是假分數要化成帶分數。
    2、驗算2/3-4/9=2/9()3/5+2/7=5/12()。
    教師:小明也運用今天學的新知識計算了兩道題(課件出示),但他沒有檢查就跑出去踢球了,他計算得正確嗎?同學們能幫他驗算一下嗎?在練習本上寫出驗算過程。
    交流驗算方法和結果。引導學生體會分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相同,一定要養(yǎng)成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3、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下面我們用新知識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問題。
    請學生把提出的問題和解答的過程寫在練習本上。集體交流展示。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同學們通過積極探索和互相的合作交流,自己找到了計算的方法,并解決了許多相關的問題,都非常不錯。老師希望同學們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在生活中解決更多的問題。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十
    1、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歸納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1、我們學過哪些數的加減法運算?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方向。盡快切入主題。
    2、你還記得怎么算嗎?
    生:記得。
    3、板書:562+340.56-0.32。
    師:在本子上做做看,并想一想你為什么這么做?
    4、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2+4=66+3=95照抄。
    為什么不把2和3加?
    生:因為2在個位,3在十位。
    2+4也就是2個一+4個一=6個一,6個十+3個十=9個十(板書如下:)。
    2個一+4個一=6個一6個0.01-2個0.01=4個0.01。
    6個十+3個十=9個十5個0.1-3個0.1=4個0.1。
    【設計意圖】回顧舊知,利于遷移。
    5、回顧一下你是怎么算的?(等待沉默)把你的思考過程表示出來,當然也可以選擇畫圖等。
    a、(1)圖-----用分數的意義解釋;(學生都習慣用兩個圖表示,可否在課前滲透。如何滲透。)。
    (2)用文字描述。
    (3)口頭表達:用分數單位來解釋。(提示:沒畫圖但照樣能說明白的請舉手)。
    (4)師:結合圖來溝通兩種看似不同的方法:剛才兩位同學都講得很好,其實1份就是1個,3份就是3個,1個加3個就是4個。(是否需要重復)(板書)。
    b、(1)圖-----用分數的意義解釋;
    (2)沒有同學能用分數單位去解釋。
    (3)師:1份和3份加起來是4份,那么一份是幾份之幾,3份是幾個幾份之幾,誰會說1個加3個就是4個。(是否需要重復)(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的解釋,進行溝通突出如何加的問題。
    6、請仔細觀察這兩個加數有什么特點?
    生:分母相同。
    師:是的,分母相同我們就說他們是同分母分數,你能否舉一個同分母分數相加的算式,并把它計算出來。(再寫兩個)。
    7、說說你是怎么想的?(用幾個幾去說)。
    8、仔細觀察這些算式和結果,(放慢速度)你發(fā)現什么?
    生:每道算式的分母都相同(都是同分母分數相加)。
    師:都是怎么算的?
    生: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表達。(咦,你怎么看出分母不變,分子相加的,故意引到1個加3個就是4個,只能說分數單位不變,它們的個數相加?!瓎挝坏膫€數就是分子。哦!原來真的是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板書)。
    c、化成小數計算。
    引導: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適用性方面不如上述的方法。
    【設計意圖】巧借學具,數形結合,深刻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又為學生探究同分母分數減法進行了鋪墊。同時借助已有知識經驗,理解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應化成最簡分數。
    師:為了把我們怎么算的過程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可以這樣表示。
    請你把剛才的算法完整的表示出來。(提醒學生注意: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板書:幾個幾分之一-幾個幾份之一=幾個幾份之一)。
    生:同分母分數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與加法合在一起: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板書“減”)。
    【設計意圖】:利用概念同化,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總結方法。
    (1)觀察上面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交流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發(fā)現,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同時,總結歸納出計算法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1.出示教材第90頁“做一做”第1題。
    2.出示教材第90頁“做一做”第2題。
    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3.春蕾小學圖書館中各類圖書情況如圖所示。
    (1)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文藝類圖書共占圖書總量的幾分之幾?
    (2)其他圖書占圖書總量的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既鞏固了知識,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4.拓展練習。
    【設計意圖】本題是一個開放性的變式題,無論思維方式、解題角度、開放程度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同時,再次溝通了分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一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2、通過練習練習,使學生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樂趣和體驗。
    難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掛圖。
    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基本練習通過分子都為1且分母最大公因數只有1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對比練習,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計方法的理解,并啟發(fā)學生發(fā)現一些計算規(guī)律,從而進一步提高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能力。
    2、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
    (1)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作業(yè),交流計算結果。
    (2)指導探索規(guī)律。
    教師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數相加,得數的分母是兩個分母的積,分子是兩個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數相減,得數的分母是兩個分母的積,分子是兩個分子的差。
    (3)請學生舉出幾個類似的可以用這樣的規(guī)律計算的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左邊兩組題的計算。
    學生進行觀察,并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發(fā)現,再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學生明確規(guī)律后根據規(guī)律直接寫出右邊兩組題的結果。
    學生舉例,互相交流。
    綜合練習。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通過第6,7題的練習提高學生估計及對計算結果的把握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觀察實物圖進行估計,再利用估計的數據解決相關問題,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課堂總結幫助學生對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知識進行梳理。
    1、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判斷后教師組織匯報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分數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數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數是否接近1看分子與分母是否很接近。
    2、完成第7題。
    教師組織匯報交流,追問: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確。
    3、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明確兩個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導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應該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樣想的?
    4、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9題。
    (1)理解題意。
    (2)指導方法:估計一下每種蔬菜擺放的面積大約各占貨架的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3)讓學生獨立完成(2)(3)題的計算,教師組織交流結果。
    通過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什么?
    作業(yè):完成補充習題第41頁。
    1/2+1/3=(2+3)/(2×3)。
    1/2-1/3=(3-2)/(2×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判斷,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在小組中先估計,然后匯報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并與估算結果比較估算是否正確。
    學生觀察圖片,先得出兩個量杯中分別有2/5升,4/5升,再獨立完成(1)(2)問題的解答。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指名上臺指圖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完成(2)(3)題的計算,并進行匯報。
    學生自由發(fā)言。在分數大小比較的練習中可以滲透類似的題目,讓學生用運用估算的方法比較大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二
    教材p66~67例5,“練一練”以及練習十二的第4~7題。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掌握用通分的方法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并體會比較方法的多樣性。
    2、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培養(yǎng)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以及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yǎng)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1、這學期,我們五(4)班同學在共讀了《草房子》之后,又在共讀《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老師收集到如下信息:
    信息1:小李看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的,小王看了這本書的,誰看的頁數多?
    根據題目要求,怎樣才能知道誰看的頁數多?(比較和的大?。┠闶窃鯓颖容^它們的大?。浚ǚ帜赶嗤?,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
    信息2:小紅看了這本書的,小青看了這本書的,誰看的頁數多?
    你又是怎樣比較大小的?(分子是1的分數,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
    2、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愛的活動情境引入,復習同分母分數以及分子都是1的分數的大小比較,既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又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
    二、自主探索,掌握方法。
    信息3:小芳看了這本書的,小明看了這本書的,誰看的頁數多?
    1、提問:這兩個分數分母不同,分子也不同,你能想辦法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嗎?
    2、學生獨立思考,試做。
    3、教師巡視,發(fā)現有不同解法指名板演。
    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會學習的人。只有學會怎樣去學,也就是會自主學習才能適應終身教育,而有效參與恰恰是思維的參與,思維的真正參與就能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有效參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保證。本節(jié)課中有效參與表現為:
    1、思維活躍。這是學生真正參與教學的關鍵所在。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對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必須自己動腦思考,才能有多種不同的方法。一句話,沒有思考就不會有真正的收獲。
    2、獨立學習時間多。獨立學習的時間就是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主體參與的必要條件,也是個性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努力把自由支配的時間還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考時間。
    3、表現機會充分。表現是社會人發(fā)展的途徑。小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而表現則是一個人實現社會化的臺階。在本節(jié)課的課堂上,從對同分母分數及分子是1的分數進行比較引入異分母分數比較開始,教師是處處放手,真正做到學生會說的教師不講,學生有能力探究的教師不教,學生能夠升華的教師不去總結,課堂變成了學生舒展靈性的空間。如課本中對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大小比較,展示了畫圖、找一個數比、通分等方法,而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分別提出了先化成同分子再比較、與除法聯系化小數比較、比倒過來數等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這樣的交流,不僅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學生對問題不同側面的再認識和再思考,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同時通過對他人觀點的思考與批判,引起新的認知沖突與認同,從而自覺地對自我認知系統(tǒng)進行修正和補充,達到思維的深入和發(fā)展,使他們的個性得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綜觀整堂課,盡管內容枯燥,而且內容較少,我力求:教師灌輸得不多,而師生的啟發(fā)對話多,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多,學生自主學習多,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著和參與者,努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切身去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盡量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滿足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三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轉化思想在解決新的計算問題中的價值,發(fā)展數學思考。
    3、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以舊引新:
    1、今天×××同學過生日,你準備怎么過?你想請哪些人來參加你的生日聚會?
    2、請你分蛋糕,你怎么分?
    3、這些分法都可行嗎?如果都可行的話,怎樣比較合理?
    4、我們怎樣才能知道那種最合理?
    5、計算,算式怎么列?
    6、這些算式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那么,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能不能直接相加減,怎么辦?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這些算式都是連加的,比較麻煩,我們先來研究兩個分數相加的,根據黑板上這些數,可以有哪些算式供我們研究。
    2、請你任選一個算式來進行研究。
    3、請你先將你選中的兩個分數用陰影表示在老師發(fā)給你的兩個圓紙片上,然后把它們合起來,通過剪一剪,畫一畫,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它們的和?,F在以四人為一個小組,開始研究。
    4、生匯報結果。
    5、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操作過程向大家介紹一下。
    6、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7、練習。
    8、這幾道題怎樣進行驗算?請大家試一試。
    (三)、練習應用:
    (四)、自學書本。
    (五)、提高練習:口算。
    (六)、發(fā)展練習:找規(guī)律。
    (七)、課堂小結。
    五、反思:
    想: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要把它們轉化為同分母分數,然后再相加。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學材料過于呆板,遠離學生的生活,無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2、沒有為學生主動探究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無法進行主動探究。
    二、改為現在的教學方案,有以下幾點想法:
    1、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的學習。
    這節(jié)課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去上,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先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明確兩個分數相加,一定要分數單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訴學生,異分母分數相加,分數單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練習。
    都在進行合作,每一個學生都在主動的探究,“異分母分數相加要先通分”這一知識點完全是由學生自己發(fā)現的。而且,在整個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yǎng)。在整個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沒有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而是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
    2、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課標中不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了“感受、體驗”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可見新課標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過程既是一個探究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一個特定的數學活動過程,作為一個活動過程,那就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比的性質,獲得一些經驗。
    3、聯系生活實際,利用情境貫穿整堂課。
    好的課題導入能引起學生的知識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新課導入的藝術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課的一開始,引出學生很熟悉的過生日的話題,一下子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讓學生說說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礎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問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最后,提出課外延伸題:今天我們學習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請你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幾種分蛋糕的方案,哪種是可行的,哪種是不可行的?既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十四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目的是: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宜抓住“化異為同”這一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面臨的新問題。教學過程可照以下的程序設計。
    一、基本訓練。
    2.計算1250+125、1.38+6.2、2/9+5/9三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1)計算整數加法要注意什么?
    (2)計算小數加法要注意什么?
    (3)同分母分數相加,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二、進行新課。
    1.巧引妙轉,引入新課。教師出示同分母分數加減題2/4+1/4、32/40-15/40、21/60-8/60,要求學生口算、回答計算法則及解題依據。學生說清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這一算理,教師板書計算結果,又布置學生把題目中不是最簡分數的約成最簡分數。學生邊說教師結合前面的板書板書出以下的形式。對照板書,讓學生比較化簡前后算式的異同,從而引入新課。
    (附圖{圖})。
    2.啟發(fā)談話,引導觀察。教師說:“異分母分數相加減,怎么算?我們還沒有學過,但這3道異分母分數加減題,我們又都知道了它們的結果。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結果是怎么得到的呢?同座同學互相討論討論?!?BR>    3.嘗試練習,共同探究。教師出示嘗試題:計算1/2+1/3,4/5-2/15,請倆學生上臺板演,其余學生獨立試算。學生嘗試練習,師生集體校正后,教師組織學生自學課本,討論下面的思考題:
    (1)分母不同的兩個分數,能不能直接相加減,為什么?
    (2)如果不能直接相加減,怎么辦?
    (3)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
    4.直觀演示,驗證算理。教師出示3個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方形圖,在上兩個圖中,用陰影分別表示1/2和1/3,上下平移相加得出第三圖中的陰影(如下圖)。然后提問:相加后,圖中的陰影部分是2/2嗎?是2/3嗎?是多少呢?繼學生觀察、思考,教師組織以下操作談話:
    (附圖{圖})。
    生:6份。
    師:陰影部分應是這樣的幾份?
    生:5份。
    師:陰影部分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呢?
    生:5/6。
    師:所以1/。
    [1][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經歷操作、觀察、歸納等數學活動,知道異分母分數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發(fā)現異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
    3、在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觀察、歸納、猜想、驗證等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答結果并說說計算方法:
    2、最后一題你為什么直接不能得出結果?這節(jié)課討論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板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四色圖。
    (1)紅色部份占整個正方形的幾分之幾?藍色部份呢?
    (2)這兩部份共占整個正方形的幾分之幾?你能列式嗎?猜一猜:會是幾分之幾?
    (4)小組內交流:
    l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結果的?
    l他人是怎樣算的?
    (5)全班匯報:
    l折的思路(一起折一折:先折出1/2,畫上紅斜線,再折出1/9,展開在其中一份沒有顏色的地方畫上藍斜線,觀察:兩種顏色一共占了幾分之幾?)。
    l畫的思路(課件演示)。
    l計算:
    2、討論:紅色部份比藍色部份多幾分之幾?你能列式計算嗎?算一算。
    (1)同學計算。
    (2)折紙驗證。
    3、小結:兩個不同的分數單位相加減,不能直接計算,要先通分,再計算。(板書:通分)。
    1、出示綠色部份,是幾分之幾?
    2、你能算出紅色部份和綠色部份共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嗎?先估計一下:是幾分之幾。
    3、獨立計算并與同桌交流方法。
    4、匯報:
    (1)是多少?與你的估計一樣嗎?
    (2)怎樣算的?你能驗證嗎?(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課件演示)。
    (3)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
    (4)你有什么結論?(異分母分數相加,不能直接計算,要先通分,再計算)。
    5、紅色部份和綠色部份哪塊大?大多少?你能列式計算嗎?試一試。
    7、匯報,選擇兩題計算。
    三、拓展練習:
    1、看圖列式計算。
    (1)。
    (2)。
    2、用,,三個分數組成分數加減算式,可以寫幾個?請你寫出來。
    3、計算這些算式的結果:
    +;+;+;-;-;-。
    4、填方框: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疑問或新的見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必須先通分的道理,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3、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出示卡片口算。
    2、說一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板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3、為什么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因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單位相同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1、根據情境提問題并列式。
    向學生介紹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對環(huán)境的污染情況。滲透不亂扔垃圾,自覺把垃圾分類處理的環(huán)保教育。
    用課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類圖,請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并指名學生列式:1/4+3/103/10-3/20(板書算式)。
    2、比較不同,導入新課。
    教師:黑板上這兩道題,同學們能直接算出結果嗎?(不能)剛才那些題你們算得特別快,為什么這兩道不行呢?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嗎?(指名回答)。
    教師:是的,像黑板上這樣,由不同分母分數組成的加減法,叫異分母加減法。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不同。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板書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三、新課。
    一例1(1)1/4+3/10。
    1、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師:我們先看第一道加法題:1/4+3/10,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看扇形圖加深理解。圖片出示:
    教師:我們再從圖上看一下,用兩個大小相同的圓表示單位1,根據分數的意義,涂色的部分分別表示1/4和3/10。1/4的分數單位是1/4,用這樣的一個大扇形表示,3/10的分數單位是1/10,用這樣的一個小扇形表示,它們的大小不同。1/4+3/10就是用一個大扇形加上三個小扇形,能直接相加嗎?所以,1/4+3/10因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2、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教師:只要解決了什么問題,1/4和3/10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轉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
    用什么方法可以轉化呢?同學們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嗎?
    你們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研究。
    學生分組討論、試算,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教師:都研究的差不多了,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哪個小組同學愿意到前邊談談你們的想法?
    各小組介紹各自的計算和思考過程,引導學生比較評價,選出最好的方法。
    板書:1/4+3/10=5/20+6/20=11/20。
    4、課件演示。
    教師:為了加深理解,我們再從圖上看一看1/4+3/10的過程。課件出示:
    教師:1/4和3/10因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同學們就用通分的方法,把它們轉化為分母相同的分數5/20和6/20。這樣分數單位就相同了,都是1/20。你看表示1/4和3/10的兩個圖形都變成了由許多個大小一樣的小扇形組成的圖形,就可以直接相加減了。
    二例1(2)3/10-3/20。
    1、引導學生用剛才探索出來的方法,計算3/10-3/20。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試算。
    2、請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
    三總結計算方法。
    1、教師:我們已經計算出兩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題了,你們考慮過沒有,我們計算這類題的關鍵是什么呢?(通分)結合以上的計算,同學們能試著總結出異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嗎?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把這個計算方法寫在黑板上。(板書: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計算)齊讀一遍。
    四、閱讀課本。
    教師:今天我們所學的是課本110頁和111頁的內容,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閱讀一下這兩頁,再回顧反思一下新知識,如果有什么疑問還可以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四、鞏固練習。
    1、計算1/3+5/6=5/8-5/10=(黑板)。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七
    教學內容:
    教材80頁例1,練習十四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轉化思想在解決新的問題中的價值,發(fā)展數學思維。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你會計算下面的題目嗎?
    出示口算題: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分數的加、減法。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
    指名讀題。
    提問:怎樣列式?為什么?
    這道算式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數計算有什么不同呢?
    揭示課題。
    2、探索計算方法。
    學生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交流:根據你的操作,說說1/2+1/4的得數是多少?
    想一想,如果不看圖,計算1/2+1/4時,先要做什么?
    完成書上的填空。
    3、把例1的問題改成:黃瓜的面積比番茄多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學生嘗試解答。
    評講。
    重點提問:計算時,要先做什么?
    三、教學“試一試”
    1、指名讀題。提問:除了計算之外,題目還有哪些要求?
    2、學生獨立計算并驗算。
    3、講評。
    提問:5/6-1/3的得數是多少?作為得數,3/6和1/2哪個更簡潔?
    指出: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1-4/9的?為什么要把1轉化成9/9?
    你是怎么進行驗算的?
    4、總結方法:
    總結: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計算后要自覺驗算。
    四、完成“練一練”
    學生計算,并選擇一題進行驗算。
    交流。
    五、診斷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不對的,請幫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六、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四1。
    學生各自涂色,并寫出得數。
    同桌互相檢查。
    2、做練習十四3、4。
    指名讀題后,學生獨立解答。
    其中第4題提醒學。
    生根據要求的問題正確選擇條件。
    集體交流。
    七、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八、作業(yè)。
    練習十四2。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通過已學知識的遷移,為學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課堂中有效滲透轉化的思想。
    習題的練習既能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起到鞏固深化的作用,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智慧。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十八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材p104—106。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和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讓學生體驗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學具準備】。
    每組學生一張圓形紙,一張長方形紙,直尺,彩筆。
    【教學過程】。
    1、師:你對3/8有哪些了解?
    學生可能從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真分數、分數與小數的關系等方面來回答。
    【設計意圖】。
    (1)復習分數相關知識。
    (2)當學生提到分數單位時,讓學生列舉和3/8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進而引入“同分母分數”,重點讓學生回顧同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是相同的。
    2、師:看到這些同分母的分數你還想了解什么?
    學生匯報之后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1、開放問題中感受分數加法的意義。
    (1)根據1/8和3/8這兩個分數列加、減法算式。
    1/8+388。
    (2)根據加法算式提出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算式提出數學問題,在開放性的題目中感受分數加法的意義?!?。
    在獨立思考1/8+3/8的計算結果和驗證方法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算理。
    (1)讓學生匯報1/8+3/8是怎樣計算的,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在此過程中規(guī)范書寫。
    層次一(計算結果是真分數)2/7+3/7=2/9+4/9=。
    層次二(計算結果是假分數)5/12+7/12=3/5+4/5=。
    以上為20分鐘教學內容】。
    1.開放問題中感受分數減法的意義。
    根據3/88提出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算式提出數學問題,在開放性的題目中感受分數減法的意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類推的方法來推測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用推測的方法獨立計算3/88。
    3、解釋算理。
    引導學生說出為什么分母不變(分數單位相同)。
    4、習題鞏固。
    四、拓展深入——進一步探究“1”減幾分之幾的減法。
    1、提出問題引入“1”減幾分之幾的減法。
    有一個西瓜,平均分成四份,老師口渴吃了1/4個,還剩多少個?14。
    2、自主探究計算方法。
    3、習題:17。
    五、交流心得,總結收獲。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九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10頁、111頁例1。
    教學目標:
    1、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必須先通分的道理,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3、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出示卡片口算。
    2、說一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板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3、為什么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因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單位相同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1、根據情境提問題并列式。
    向學生介紹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對環(huán)境的污染情況。滲透不亂扔垃圾,自覺把垃圾分類處理的環(huán)保教育。
    用課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類圖,請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并指名學生列式:1/4+3/103/10-3/20(板書算式)。
    2、比較不同,導入新課。
    教師:黑板上這兩道題,同學們能直接算出結果嗎?(不能)剛才那些題你們算得特別快,為什么這兩道不行呢?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嗎?(指名回答)。
    教師:是的,像黑板上這樣,由不同分母分數組成的加減法,叫異分母加減法。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不同。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板書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三、新課。
    一例1(1)1/4+3/10。
    1、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師:我們先看第一道加法題:1/4+3/10,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看扇形圖加深理解。圖片出示:
    教師:我們再從圖上看一下,用兩個大小相同的圓表示單位1,根據分數的意義,涂色的部分分別表示1/4和3/10。1/4的分數單位是1/4,用這樣的一個大扇形表示,3/10的分數單位是1/10,用這樣的一個小扇形表示,它們的大小不同。1/4+3/10就是用一個大扇形加上三個小扇形,能直接相加嗎?所以,1/4+3/10因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2、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教師:只要解決了什么問題,1/4和3/10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轉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
    用什么方法可以轉化呢?同學們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嗎?
    你們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研究。
    學生分組討論、試算,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教師:都研究的差不多了,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哪個小組同學愿意到前邊談談你們的想法?
    各小組介紹各自的'計算和思考過程,引導學生比較評價,選出最好的方法。
    板書:1/4+3/10=5/20+6/20=11/20。
    4、課件演示。
    教師:為了加深理解,我們再從圖上看一看1/4+3/10的過程。課件出示:
    教師:1/4和3/10因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同學們就用通分的方法,把它們轉化為分母相同的分數5/20和6/20。這樣分數單位就相同了,都是1/20。你看表示1/4和3/10的兩個圖形都變成了由許多個大小一樣的小扇形組成的圖形,就可以直接相加減了。
    二例1(2)3/10-3/20。
    1、引導學生用剛才探索出來的方法,計算3/10-3/20。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試算。
    2、請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
    三總結計算方法。
    1、教師:我們已經計算出兩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題了,你們考慮過沒有,我們計算這類題的關鍵是什么呢?(通分)結合以上的計算,同學們能試著總結出異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嗎?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把這個計算方法寫在黑板上。(板書: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計算)齊讀一遍。
    四、閱讀課本。
    教師:今天我們所學的是課本110頁和111頁的內容,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閱讀一下這兩頁,再回顧反思一下新知識,如果有什么疑問還可以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四、鞏固練習。
    1、計算1/3+5/6=5/8-5/10=(黑板)。
    集體訂正。請學生講一講算法。
    提醒注意: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成最簡分數,結果是假分數要化成帶分數。
    2、驗算2/3-4/9=2/9()3/5+2/7=5/12()。
    教師:小明也運用今天學的新知識計算了兩道題(課件出示),但他沒有檢查就跑出去踢球了,他計算得正確嗎?同學們能幫他驗算一下嗎?在練習本上寫出驗算過程。
    交流驗算方法和結果。引導學生體會分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相同,一定要養(yǎng)成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3、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下面我們用新知識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問題。
    請學生把提出的問題和解答的過程寫在練習本上。
    集體交流展示。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同學們通過積極探索和互相的合作交流,自己找到了計算的方法,并解決了許多相關的問題,都非常不錯。老師希望同學們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在生活中解決更多的問題。
    板書設計:
    例:(1)1/4+3/10=5/20+6/20=11/20。
    (2)3/10-3/20=6/20-3/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