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一
先說這節(jié)課的構思。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需要完成三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了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的感情。
3、體會文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優(yōu)美景象。
針對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計我的教學的:
首先是情境創(chuàng)設,我將草塘四季的照片一一展示,并以詩人的故事為線索,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讀議議,總結出草塘的可愛之處:景色優(yōu)美、物產豐富、風光奇特。接著,通過看、找、讀(抽讀)、聽(聽范讀)、讀(自由讀)、朗讀的方式學習景色優(yōu)美這一部分;
通過自學、集體議論的方式學習物產豐富這一部分;通過找、議、讀(范讀、自由讀、朗讀)、背(背誦)的方式學習風光奇特這一部分。
最后,理出全文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語句,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同時,將開頭創(chuàng)設的情境——詩人未完成的詩展示出來,讓學生幫助詩人完成作品,以詩歌朗誦的方式完成教學。
從我個人的`感覺看,這節(jié)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比較成功的。我將草塘四季的照片一一展示,并以詩人的故事為線索,以詩人未完成的詩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課文中。整節(jié)課學生的情緒都很高。
此外,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楚,設計合理。按議、讀、寫、誦的順序,完成了教學目標。另外,教學中新課標的要求也得到了貫徹,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齊動,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得以體現(xiàn)。
但是,這節(jié)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是朗讀指導的層次性不夠。盡管進行了朗讀指導,但在指導過程中沒有體現(xiàn)出學讀、試讀,自由讀、朗讀這一過程。
其次,新課標的體現(xiàn)不夠。教學中沒有讓學生查閱有關草塘的資料,學生對草塘的認識十分片面,對草塘的了解不多。
第三,在學生進行朗誦時,對學生常使用同一詞語沒有及時進行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沒有放開。學生朗誦時呆板,缺少新意。
在評課時,評委對我在教學中的得與失也作了中肯的評價,使我再一次受益,在此特表感謝。這一活動的舉行,對提高我的教學水平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也許是本次上課最大的收獲。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二
《草船借箭》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為了切實落實好“生本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在備課時深刻領會教材,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出發(fā)點,設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盡量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活動的開展。
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誰用用草船借箭”?“為什么用草船借箭”?為什么說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研讀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匯報到通過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此時,課堂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學生不但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最后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到的。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采用了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有預設的問題,如“草船借箭為什么能夠成功?”“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如果這些問題學生能夠提出最好,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就一此問題作為切入點,()引領全班學生交流。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覺得這是體現(xiàn)生本高效課堂的個關鍵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學最大的疑惑是:對于這片篇幅較長的課文來講,如何把握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深度與朗讀訓練到位的統(tǒng)一?這還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總之,我認為課堂上應該力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fā)展語文綜合素養(yǎng),重視探究性閱讀過程的引領和指導,并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適當,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堂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會是空話。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三
這是一篇經(jīng)典的課文了,從我們上中學時到現(xiàn)在,或者更遠可以到我的父輩的中學時代,無論教材如何變化,這篇文章卻為所有編寫者親睞。這就是經(jīng)典的魅力。
我個人是很喜愛先生的文章的,先生的大多數(shù)文章都一一拜讀過,先生的文章難懂確實不假,和讀現(xiàn)在許多的文化快餐不同,許多的文章你得耐下心來,細細的品味才行,一遍兩遍就想讀出點子丑寅卯的人是萬萬不能體會先生文章的妙處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先生回憶童年時期生活的一篇文字,本身充滿著濃濃的童真童趣,有著淡淡的失落和悵惘。在初中階段先生的文章中,我是經(jīng)常把它和另外一篇《社戲》相提并論的。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大概是先生一貫的戰(zhàn)斗者的鋒利,思想者的'深邃,播火者的勇敢讓人們忽略了他的細膩,他的溫情?或者是那些需要口號,需要狂熱的年代使人們把先生和他的作品一起推上了圣壇,而圣壇之上是容不得這些東西的?總之,一代代對這篇文章的詮釋讓人如梗在喉,先是扣上了一頂批判腐朽的封建禮教,和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后是回憶童年美好生活,表達自己對三味書屋那種教學方式的厭惡和摒棄,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在這些分析中,先生成了一個樣板戲里苦大仇深的老貧農,在任何一個場合都不忘一把血一把淚的詛咒那萬惡的舊社會,那萬死的老地主。不知先生泉下有知,看到這些東西,會不會一下子坐起來,再寫一篇《論xx》的文章
誠然,先生對于黑暗的社會,貧弱的國家,愚昧的民眾是有著痛心疾首的恨,那是基于一個先覺者的敏銳,一個思想者的責任之上的,但這一切并不妨礙先生作為一個有血性,有情感的男人抒寫自己的夢想,回憶,失落與惆悵。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者用實在的筆調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那是一個孩子眼里的世界,有百草園里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說,有雪天里捕鳥的樂趣,也有離開百草園的失落和疑惑,三味書屋里新奇的追問,單調的學習和課余時偷樂的興奮。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而這些才是此文的終極目的,那就是一個年已不惑的男人對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溫暖的回憶。
當然,做為一個中年男人,尤其是一個有著深刻思想和犀利筆觸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不可能不帶有自己的思想和風格。那些不加修飾而自然天成的描寫,沉穩(wěn)凝重的敘述,深刻詼諧的議論,張弛自如的抒情無不顯示著一代文學大師老道的功力。或許這些就是被許多人認為的檄文,戰(zhàn)斗的特征吧!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四
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以激情來演繹本色語文,是我在進行本課教學時的最大特點。
一、以人為本,凸顯主體。
對于大環(huán)節(jié)中間的細節(jié)處理,我完全按照學生當堂的反饋情況隨機調控。學生講到哪,教師指導到哪;缺什么就給他什么,哪里阻塞了就給他疏通……沒有灌輸說教,沒有越俎代庖,而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一切都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居于主體地位。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節(jié)課我緊緊抓住這一重點,進行積累性閱讀,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
1.積累佳句:
引導學生背誦描寫草塘、小河景色美的.語段。
2.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
讓學生說說“讀了描寫小河的句子,你腦子里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
3.創(chuàng)意表達: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草塘的喜愛,編一句俗語,設計一句廣告詞,作一首小詩等。
這一系列語言實踐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機地調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激活了思維,馳騁了想象力,挖掘了創(chuàng)造才能,課堂因此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巧妙設計,彰顯本色。
簡單的語文教學不是平淡如水,味同嚼蠟,而是常常要靈氣勃發(fā)、靈光閃現(xiàn),或在教學設計上別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或在課堂操作上另辟蹊徑。教學,其實是一種境界,它蘊含著“大道至簡”的道理。一堂好語文課應追求本色的語文課堂教學,也就是意味著回歸語文教學的“原生態(tài)”。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象讀課題,使學生在無限的遐想中產生探究草塘的愿望。接著,緊緊抓住學生最感興趣的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句子——“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進行聽寫。并以此切入課文,展開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再次設計了“用心研讀”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讀出了物產豐富、景色優(yōu)美之際,旋即為他們提供宣泄情感的時空,給學生學習、思考、誦讀、表達留下巨大的空間,使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升華情感落到了實處。這正是語文課本色所在。
三、激情四溢,增強感染力。
課堂上只有教師有了激情,學生才會有活力,這樣才能“激活”課堂教學。課堂需要激情,因為只有激情才能激發(fā)激情,才能點燃心靈圣火,撥動生命的琴弦;教師需要激情,因為只有激情才能使創(chuàng)造出現(xiàn)奇跡,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誨永遠具有探究的魅力。在本節(jié)課中,我自始至終用自己的率真、坦誠、熱情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
如從“用心研讀”到“用心傾訴”的激情過渡——“醉了,醉了。醉也,醉也,怎一個‘醉’字了得,此時此刻,你是否像老舍看到草原一樣,既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又想高歌一曲,表示滿心的愉快呢?”再到課堂結束時的激情放歌,那是一個語文教師生命拔節(jié)的回響!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五
幾位剛畢業(yè)的小同事聽我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覺得很有趣、很精煉,圍著讓我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及授課思路,那我就記下來,權當交流。
不得不說,備一節(jié)課需要花費好多時間和精力,其中研讀文本和課堂活動設計耗時最多,但也是保證課堂質量的關鍵。我讀《百草園》第2-8段,仿佛一直追隨著小魯迅的腳步,和他一起嬉戲于美妙的百草園中。徜徉于碧綠的菜畦里,睜大眼睛看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爬上已經(jīng)被踩得滑溜溜的石井欄,踮起腳尖摘一串熟透了的桑葚丟進嘴巴里,紫紅的汁水瞬間溢滿口腔……聽到知了隱藏在高大的皂莢樹枝葉間鳴唱,躡手躡腳走到樹下,舉起粘網(wǎng)猛地一撲,知了沒捕到,卻驚得叫天子忽然撲楞著翅膀直沖向云霄里去了……魯迅先生的文章就是這樣,單看文字表面,似乎沒什么,但是,當你捅破文字表面的紙糊,卻能窺見站立于文字背后的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百草園里便是一個天性活潑、頑皮、有著驚奇眸子的小小人兒了。
但是這是我的閱讀感受及想象,如何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奧秘,透過文字讀到站立在文字背后掩嘴囈笑的那個人,讀到隱藏于文本中的趣味,這涉及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轉化的問題。
如何解決呢?
當然要用語文的方式解決。
于是整體設計,我用“樂”貫穿,在默讀、概括之后的第一課時的活動設計:1。用第一人稱“我”改寫課文第2段,也可以選擇部分語句改寫。2。情境還原講故事:讀之前,先設計了幾個小問題:a。這段話除了長媽媽是講故事的主角外,還可以有哪些人的畫外音?b。提前揣摩,哪些詞可以重讀?c。各人應配怎樣的表情?3。結合課文第8自然段,給小魯迅劃出一條心情變化曲線,用合適的詞語標注凸點。
三個活動,都指向感受趣味,但活動的形式不重復,第一個,旨在通過變形寫來體悟小魯迅在百草園中自由探索的天真樂趣,第二個活動,通過誦讀及讀前小問題設計,讓學生品味作者寫作視角的變換的'趣味以及講故事扣人心弦的驚險刺激,第三個活動,旨在通過剖析細節(jié)來體味雪地捕鳥的樂趣及情感體驗。
第一課時,學生通過這三個活動,沉浸文本,收獲默讀、精讀方法的同時,窺視到了立于文本背后的那個幼年魯迅和成年魯迅眼中的無限趣味。學生快樂,我也開心。
第二課時通過話題繼續(xù)和學生聊三味書屋中的生活,幾位小老師聽得不亦樂乎,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多想辦法創(chuàng)設活動,鼓勵學生多說,多參與。
第三課時將帶領學生細品“神來之筆”,有點小期待。
總之吧,把語文教學內容,轉化為一系列活動,帶領學生沉浸文本,收獲閱讀的快樂,這是作為語文老師最大的快樂。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六
《含羞草》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采用前后對比的手法,通過含羞草在一年四季中與月季花、荷花、菊花、紅梅樹的對比,使它從得意到含羞,正確認識了自我,得意草也因此更名為含羞草。作者通過這樣的寫作方法,同時把月季花、荷花、菊花、紅梅樹的特征也寫得清請楚楚。當然,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也就不寫自明了。
對本課內容的學習,我主要抓住字詞和閱讀教學展開,通過學生朗讀體會,語言的訓練,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文章的內涵。因此在教學中,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字詞教學,各有側重
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就學習了好多識字的方法,到如今,他們已具備較強的自主識字的能力。因此,本冊教材雖然仍有相當大的識字量,但這種識字與一年級的識字有著本質區(qū)別,學生完全可以憑著已經(jīng)掌握的識字方法和識字能力自主識字。而且,二年級的'教學重心已逐步由識字向閱讀過渡,識字是為了更好地閱讀,所以,本課識字的途徑主要通過生生間的交流、互動,把識字與學習課文結合起來,在字音、字形、字義方面各有側重地展開教學。如:“婀娜多姿”的“婀娜”兩字,學生很容易讀錯,在教學時就注意正音,開一列小火車讀一讀;“寒磣”的“磣” 單個字讀的時候讀第三聲,而組成詞的時候讀輕聲,說說它的反義詞,理解它的意思;“翠”這個字上半部分的羽字頭,和“羽毛的羽”寫法不一樣,因此重點進行書寫指導;“色彩斑斕”一詞讓學生通過說話訓練,懂得它寫出了花的顏色燦爛多彩; “不畏嚴寒”則在理解“畏”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行解決。
二、朗讀中理解與感悟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匯,陶冶道德情操。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引讀、總結時的朗讀等等。我們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現(xiàn)。通過這樣的各種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出他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 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痹诒竟?jié)課的教學中,在重視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我還重視語言的運用。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處的說話練習,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學1——5節(jié)時,我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含羞草為什么常常自我陶醉、得意洋洋?還要學生展開想象,說說除了課文中講到的以外,還有什么原因,幫助學生理解之所以稱它為 “得意草”的原因;又如:在教學6——9節(jié)時,要求學生用“什么季節(jié),得意草和誰相比,覺得怎么樣”的句式,感受得意草由得意轉變?yōu)樾呃⒌慕?jīng)過;還要學生通過想象說話,理解菊花的千姿百態(tài)、色彩斑斕;最后要學生利用積累的詞語介紹自己喜歡的花。總之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語言材料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想象、說話能力。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力求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能在課堂中使學生學到一點知識,發(fā)展一點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成功的喜悅,發(fā)展個性、張揚個性。
但是,由于準備不夠充分,加上自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合理,顯得前松后緊,也正基于這個原因,朗讀也不夠盡興;另外,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學的內容過多,也使得本節(jié)課的教學顯得更為緊張。我想,舍得放棄,合理地設計訓練點,合理地把握教學節(jié)奏等,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一
先說這節(jié)課的構思。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需要完成三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了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的感情。
3、體會文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優(yōu)美景象。
針對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計我的教學的:
首先是情境創(chuàng)設,我將草塘四季的照片一一展示,并以詩人的故事為線索,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讀議議,總結出草塘的可愛之處:景色優(yōu)美、物產豐富、風光奇特。接著,通過看、找、讀(抽讀)、聽(聽范讀)、讀(自由讀)、朗讀的方式學習景色優(yōu)美這一部分;
通過自學、集體議論的方式學習物產豐富這一部分;通過找、議、讀(范讀、自由讀、朗讀)、背(背誦)的方式學習風光奇特這一部分。
最后,理出全文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語句,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同時,將開頭創(chuàng)設的情境——詩人未完成的詩展示出來,讓學生幫助詩人完成作品,以詩歌朗誦的方式完成教學。
從我個人的`感覺看,這節(jié)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比較成功的。我將草塘四季的照片一一展示,并以詩人的故事為線索,以詩人未完成的詩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課文中。整節(jié)課學生的情緒都很高。
此外,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楚,設計合理。按議、讀、寫、誦的順序,完成了教學目標。另外,教學中新課標的要求也得到了貫徹,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齊動,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得以體現(xiàn)。
但是,這節(jié)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是朗讀指導的層次性不夠。盡管進行了朗讀指導,但在指導過程中沒有體現(xiàn)出學讀、試讀,自由讀、朗讀這一過程。
其次,新課標的體現(xiàn)不夠。教學中沒有讓學生查閱有關草塘的資料,學生對草塘的認識十分片面,對草塘的了解不多。
第三,在學生進行朗誦時,對學生常使用同一詞語沒有及時進行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沒有放開。學生朗誦時呆板,缺少新意。
在評課時,評委對我在教學中的得與失也作了中肯的評價,使我再一次受益,在此特表感謝。這一活動的舉行,對提高我的教學水平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也許是本次上課最大的收獲。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二
《草船借箭》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為了切實落實好“生本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在備課時深刻領會教材,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出發(fā)點,設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盡量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活動的開展。
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誰用用草船借箭”?“為什么用草船借箭”?為什么說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研讀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匯報到通過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此時,課堂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學生不但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最后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到的。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采用了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有預設的問題,如“草船借箭為什么能夠成功?”“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如果這些問題學生能夠提出最好,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就一此問題作為切入點,()引領全班學生交流。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覺得這是體現(xiàn)生本高效課堂的個關鍵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學最大的疑惑是:對于這片篇幅較長的課文來講,如何把握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深度與朗讀訓練到位的統(tǒng)一?這還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總之,我認為課堂上應該力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fā)展語文綜合素養(yǎng),重視探究性閱讀過程的引領和指導,并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適當,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堂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會是空話。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三
這是一篇經(jīng)典的課文了,從我們上中學時到現(xiàn)在,或者更遠可以到我的父輩的中學時代,無論教材如何變化,這篇文章卻為所有編寫者親睞。這就是經(jīng)典的魅力。
我個人是很喜愛先生的文章的,先生的大多數(shù)文章都一一拜讀過,先生的文章難懂確實不假,和讀現(xiàn)在許多的文化快餐不同,許多的文章你得耐下心來,細細的品味才行,一遍兩遍就想讀出點子丑寅卯的人是萬萬不能體會先生文章的妙處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先生回憶童年時期生活的一篇文字,本身充滿著濃濃的童真童趣,有著淡淡的失落和悵惘。在初中階段先生的文章中,我是經(jīng)常把它和另外一篇《社戲》相提并論的。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大概是先生一貫的戰(zhàn)斗者的鋒利,思想者的'深邃,播火者的勇敢讓人們忽略了他的細膩,他的溫情?或者是那些需要口號,需要狂熱的年代使人們把先生和他的作品一起推上了圣壇,而圣壇之上是容不得這些東西的?總之,一代代對這篇文章的詮釋讓人如梗在喉,先是扣上了一頂批判腐朽的封建禮教,和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后是回憶童年美好生活,表達自己對三味書屋那種教學方式的厭惡和摒棄,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在這些分析中,先生成了一個樣板戲里苦大仇深的老貧農,在任何一個場合都不忘一把血一把淚的詛咒那萬惡的舊社會,那萬死的老地主。不知先生泉下有知,看到這些東西,會不會一下子坐起來,再寫一篇《論xx》的文章
誠然,先生對于黑暗的社會,貧弱的國家,愚昧的民眾是有著痛心疾首的恨,那是基于一個先覺者的敏銳,一個思想者的責任之上的,但這一切并不妨礙先生作為一個有血性,有情感的男人抒寫自己的夢想,回憶,失落與惆悵。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者用實在的筆調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那是一個孩子眼里的世界,有百草園里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說,有雪天里捕鳥的樂趣,也有離開百草園的失落和疑惑,三味書屋里新奇的追問,單調的學習和課余時偷樂的興奮。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而這些才是此文的終極目的,那就是一個年已不惑的男人對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溫暖的回憶。
當然,做為一個中年男人,尤其是一個有著深刻思想和犀利筆觸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不可能不帶有自己的思想和風格。那些不加修飾而自然天成的描寫,沉穩(wěn)凝重的敘述,深刻詼諧的議論,張弛自如的抒情無不顯示著一代文學大師老道的功力。或許這些就是被許多人認為的檄文,戰(zhàn)斗的特征吧!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四
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以激情來演繹本色語文,是我在進行本課教學時的最大特點。
一、以人為本,凸顯主體。
對于大環(huán)節(jié)中間的細節(jié)處理,我完全按照學生當堂的反饋情況隨機調控。學生講到哪,教師指導到哪;缺什么就給他什么,哪里阻塞了就給他疏通……沒有灌輸說教,沒有越俎代庖,而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一切都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居于主體地位。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節(jié)課我緊緊抓住這一重點,進行積累性閱讀,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
1.積累佳句:
引導學生背誦描寫草塘、小河景色美的.語段。
2.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
讓學生說說“讀了描寫小河的句子,你腦子里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
3.創(chuàng)意表達: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草塘的喜愛,編一句俗語,設計一句廣告詞,作一首小詩等。
這一系列語言實踐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機地調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激活了思維,馳騁了想象力,挖掘了創(chuàng)造才能,課堂因此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巧妙設計,彰顯本色。
簡單的語文教學不是平淡如水,味同嚼蠟,而是常常要靈氣勃發(fā)、靈光閃現(xiàn),或在教學設計上別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或在課堂操作上另辟蹊徑。教學,其實是一種境界,它蘊含著“大道至簡”的道理。一堂好語文課應追求本色的語文課堂教學,也就是意味著回歸語文教學的“原生態(tài)”。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象讀課題,使學生在無限的遐想中產生探究草塘的愿望。接著,緊緊抓住學生最感興趣的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句子——“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進行聽寫。并以此切入課文,展開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再次設計了“用心研讀”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讀出了物產豐富、景色優(yōu)美之際,旋即為他們提供宣泄情感的時空,給學生學習、思考、誦讀、表達留下巨大的空間,使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升華情感落到了實處。這正是語文課本色所在。
三、激情四溢,增強感染力。
課堂上只有教師有了激情,學生才會有活力,這樣才能“激活”課堂教學。課堂需要激情,因為只有激情才能激發(fā)激情,才能點燃心靈圣火,撥動生命的琴弦;教師需要激情,因為只有激情才能使創(chuàng)造出現(xiàn)奇跡,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誨永遠具有探究的魅力。在本節(jié)課中,我自始至終用自己的率真、坦誠、熱情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
如從“用心研讀”到“用心傾訴”的激情過渡——“醉了,醉了。醉也,醉也,怎一個‘醉’字了得,此時此刻,你是否像老舍看到草原一樣,既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又想高歌一曲,表示滿心的愉快呢?”再到課堂結束時的激情放歌,那是一個語文教師生命拔節(jié)的回響!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五
幾位剛畢業(yè)的小同事聽我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覺得很有趣、很精煉,圍著讓我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及授課思路,那我就記下來,權當交流。
不得不說,備一節(jié)課需要花費好多時間和精力,其中研讀文本和課堂活動設計耗時最多,但也是保證課堂質量的關鍵。我讀《百草園》第2-8段,仿佛一直追隨著小魯迅的腳步,和他一起嬉戲于美妙的百草園中。徜徉于碧綠的菜畦里,睜大眼睛看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爬上已經(jīng)被踩得滑溜溜的石井欄,踮起腳尖摘一串熟透了的桑葚丟進嘴巴里,紫紅的汁水瞬間溢滿口腔……聽到知了隱藏在高大的皂莢樹枝葉間鳴唱,躡手躡腳走到樹下,舉起粘網(wǎng)猛地一撲,知了沒捕到,卻驚得叫天子忽然撲楞著翅膀直沖向云霄里去了……魯迅先生的文章就是這樣,單看文字表面,似乎沒什么,但是,當你捅破文字表面的紙糊,卻能窺見站立于文字背后的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百草園里便是一個天性活潑、頑皮、有著驚奇眸子的小小人兒了。
但是這是我的閱讀感受及想象,如何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奧秘,透過文字讀到站立在文字背后掩嘴囈笑的那個人,讀到隱藏于文本中的趣味,這涉及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轉化的問題。
如何解決呢?
當然要用語文的方式解決。
于是整體設計,我用“樂”貫穿,在默讀、概括之后的第一課時的活動設計:1。用第一人稱“我”改寫課文第2段,也可以選擇部分語句改寫。2。情境還原講故事:讀之前,先設計了幾個小問題:a。這段話除了長媽媽是講故事的主角外,還可以有哪些人的畫外音?b。提前揣摩,哪些詞可以重讀?c。各人應配怎樣的表情?3。結合課文第8自然段,給小魯迅劃出一條心情變化曲線,用合適的詞語標注凸點。
三個活動,都指向感受趣味,但活動的形式不重復,第一個,旨在通過變形寫來體悟小魯迅在百草園中自由探索的天真樂趣,第二個活動,通過誦讀及讀前小問題設計,讓學生品味作者寫作視角的變換的'趣味以及講故事扣人心弦的驚險刺激,第三個活動,旨在通過剖析細節(jié)來體味雪地捕鳥的樂趣及情感體驗。
第一課時,學生通過這三個活動,沉浸文本,收獲默讀、精讀方法的同時,窺視到了立于文本背后的那個幼年魯迅和成年魯迅眼中的無限趣味。學生快樂,我也開心。
第二課時通過話題繼續(xù)和學生聊三味書屋中的生活,幾位小老師聽得不亦樂乎,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多想辦法創(chuàng)設活動,鼓勵學生多說,多參與。
第三課時將帶領學生細品“神來之筆”,有點小期待。
總之吧,把語文教學內容,轉化為一系列活動,帶領學生沉浸文本,收獲閱讀的快樂,這是作為語文老師最大的快樂。
吃蟲草教學反思篇六
《含羞草》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采用前后對比的手法,通過含羞草在一年四季中與月季花、荷花、菊花、紅梅樹的對比,使它從得意到含羞,正確認識了自我,得意草也因此更名為含羞草。作者通過這樣的寫作方法,同時把月季花、荷花、菊花、紅梅樹的特征也寫得清請楚楚。當然,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也就不寫自明了。
對本課內容的學習,我主要抓住字詞和閱讀教學展開,通過學生朗讀體會,語言的訓練,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文章的內涵。因此在教學中,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字詞教學,各有側重
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就學習了好多識字的方法,到如今,他們已具備較強的自主識字的能力。因此,本冊教材雖然仍有相當大的識字量,但這種識字與一年級的識字有著本質區(qū)別,學生完全可以憑著已經(jīng)掌握的識字方法和識字能力自主識字。而且,二年級的'教學重心已逐步由識字向閱讀過渡,識字是為了更好地閱讀,所以,本課識字的途徑主要通過生生間的交流、互動,把識字與學習課文結合起來,在字音、字形、字義方面各有側重地展開教學。如:“婀娜多姿”的“婀娜”兩字,學生很容易讀錯,在教學時就注意正音,開一列小火車讀一讀;“寒磣”的“磣” 單個字讀的時候讀第三聲,而組成詞的時候讀輕聲,說說它的反義詞,理解它的意思;“翠”這個字上半部分的羽字頭,和“羽毛的羽”寫法不一樣,因此重點進行書寫指導;“色彩斑斕”一詞讓學生通過說話訓練,懂得它寫出了花的顏色燦爛多彩; “不畏嚴寒”則在理解“畏”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行解決。
二、朗讀中理解與感悟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匯,陶冶道德情操。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引讀、總結時的朗讀等等。我們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現(xiàn)。通過這樣的各種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出他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 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痹诒竟?jié)課的教學中,在重視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我還重視語言的運用。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處的說話練習,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學1——5節(jié)時,我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含羞草為什么常常自我陶醉、得意洋洋?還要學生展開想象,說說除了課文中講到的以外,還有什么原因,幫助學生理解之所以稱它為 “得意草”的原因;又如:在教學6——9節(jié)時,要求學生用“什么季節(jié),得意草和誰相比,覺得怎么樣”的句式,感受得意草由得意轉變?yōu)樾呃⒌慕?jīng)過;還要學生通過想象說話,理解菊花的千姿百態(tài)、色彩斑斕;最后要學生利用積累的詞語介紹自己喜歡的花。總之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語言材料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想象、說話能力。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力求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能在課堂中使學生學到一點知識,發(fā)展一點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成功的喜悅,發(fā)展個性、張揚個性。
但是,由于準備不夠充分,加上自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合理,顯得前松后緊,也正基于這個原因,朗讀也不夠盡興;另外,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學的內容過多,也使得本節(jié)課的教學顯得更為緊張。我想,舍得放棄,合理地設計訓練點,合理地把握教學節(jié)奏等,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