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一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說過:“生活和幸福原來就是一個東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對于幸福的追求?!币郧拔以г惯^教師職業(yè)的無聊乏味,曾因為工作的重復而淡漠了樂趣。其實幸福是一種心態(tài),我們要用感恩的心態(tài)對待教學生活,在平凡、瑣碎中,尋找快樂的種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我們就會覺得有這樣一個崗位是幸福的:當我們坐在舒適寬敞的辦公室里工作時,我們應該想到還有多少人為了生計正在不辭辛苦的勞作著;當我們抱怨福利待遇差的時候,我們要想著,還有多少人在為找不到工作而愁眉苦臉。在這樣一個被譽為天底下最光榮的崗位上工作,我們能夠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積累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培養(yǎng)出無數(shù)有用的人才,這是我們莫大的榮耀,我們應該知足常樂。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來工作,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消極,學會享受生活,享受課堂,享受學生帶給我們的快樂。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命就會充滿溫馨;長存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收獲更多幸福!回想在教學的生涯里有多少次這樣的情景出現(xiàn):感冒咳嗽時,學生將含片遞到我的手中,“老師您嗓子不好,含著它會舒服很多的?!币驗榕淖鳂I(yè)這肩膀不舒服,“老師,我給你捏捏肩膀吧?!倍嗌俅危瑒倻蕚涞教幏壹t油筆,給學生批批作業(yè),一只紅筆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眼前,“老師,給你用!不用再找了?!边@樣的事例真的是舉不勝舉,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xiàn)。我們不能因為工作的重復而淡漠了激情。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教師的愛不同于一般的愛,只有懂得感受教育事業(yè)的幸福的教師才是真正熱愛教育的老師。
陶繼新老師特別注重讀書,注重讀書的質(zhì)量,“取法乎上”四個字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仔細想想這話多么精辟,以前我也很喜歡看書,可更多的是把書當成一種休閑方式,我喜歡看《知音》《女友》《小小說》之類的書籍,而對于《論語》《壓根就從來沒想過去讀,覺得那樣的書籍太枯燥無味了。在陶繼新看來,讀書是人類生存的必須,是獲取文化最關(guān)鍵的途徑之一,正像人需要吃飯、休息一樣,這是必須且必要的事情。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就是“在49歲的時候,我從《論語》選出85%以上的篇章背誦。”多么聰明好學的陶老師,時刻為自己儲蓄文化,為心靈增加營養(yǎng)。讓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深感慚愧!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只讀是不行的,還必須有自己的思考,并把這些思考、想法、感受寫下來,日積月累,就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學校經(jīng)常鼓勵老師讀好書,然后寫讀后感,后來我逐步意識到,能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就會對所讀書目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不會一本書讀過后很快就淡忘,對于書中有啟迪意義的話語就應該多讀幾遍,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才好,那樣的知識才會深入心靈之中,而不是浮于表面。
讀了這本書后,我想我們就應該像陶老師那樣,及早在自己的精神倉庫里儲存一些文化食糧,只有這樣,在我們年老時,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生活里留下了多少幸福的回憶,才能做一個身心都倍感幸福的教師。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二
正如題目所言,在這本書中,蒙氏幼兒園的園長孫瑞雪通過大量的實例來論述自己的觀點: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兒童按照自己的內(nèi)心發(fā)展成專注、寬容、堅強的、完整的人。
關(guān)于兒童,連弗洛伊德這樣的大師所言也未必正確,我們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過,作者的這一觀點,我倒是深表贊同。本來嘛,小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一樣來到人世,對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腳等都是兒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兒童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因為經(jīng)驗欠缺,必然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大人看起來淘氣的行為。如果真的愛孩子,又了解了這一點,給予兒童更多的自由,讓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發(fā)展、完善,豈不是能塑造孩子!
記得曾經(jīng)有位姐姐帶著自己正上幼兒園的女兒來玩,小女孩活潑可愛,新奇地望著周圍的一切。年輕的媽媽告訴女兒:“這位阿姨是老師!”“老師……”聽到這兩個字,小女孩頓時害怕地躲到了媽媽身后。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卻笑不出來:小女孩的老師到底對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師?
這件事也許是個案,但確實讓我在一段時間之內(nèi)對中國的幼兒教育產(chǎn)生了擔憂?!稅酆妥杂伞肪陀幸粋€老師粗暴對待學生的案例:某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師扔了一個球給孩子,孩子沒接住,“笨死了,連個球都接不住!”接著是孩子把球扔給老師,結(jié)果,老師也沒接住。當時看到這一幕的蒙氏老師想:這回老師沒話說了吧!接著,令人驚愕的一幕發(fā)生了,老師說:“笨死了,連個球都不會扔!”
怎么著都是孩子的錯!可想而知,經(jīng)常被這么指責的孩子必然會膽怯、不自信、內(nèi)向、對別人也不會寬容到哪兒去,并且對什么都沒信心,也不敢去挑戰(zhàn)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創(chuàng)造力了!
其實,何止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huán)境里,任何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huán)境充滿了愛、自由與溫情,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會快樂、有效率的多?
當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是不是就會更加以寬容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個紛亂的世界呢?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三
幾年前學校推薦時讀過《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今年市名師工作室推薦書目中正好也有此書,重又拾起細細品味,應該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此書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個個充滿哲理的故事,被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給我?guī)砬逍屡c樂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闡述,一句句充滿深情的話語所吸引,它給我啟迪,給我震撼,也給我展現(xiàn)出一個充滿思想、充滿智慧的新時代教師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偉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參天的巨樹,也需要無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權(quán)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師都是思想家,作為一名普通教師至少應該是一個獨立思考者?,F(xiàn)代教師的職責已經(jīng)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化為促進者,由教學的管理者轉(zhuǎn)化為引導者;現(xiàn)代教師既是學生的師長,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在我看到的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職業(yè)之路,默默無聞。雖然精神可佳,但這多么可悲,其實“蠟炬成灰淚始干”并不應該成為我們教師職業(yè)精神的寫照。前幾日聽到六職專任老師自喻“我是一名教師,我不想做蠟燭,要做一棵參天大樹”道出了我的心聲。我想我們應該追求的職業(yè)精神是,發(fā)展學生,也發(fā)展自己;照亮學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中,享受的是充實與愉悅。完美的心態(tài),必定由此而生。書中也提到說“生命的意義在于不斷追求,不斷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教師的職業(yè)生命中應該除了學生,還有自己。教師要有理性,盡最大可能設計出“課堂四十分鐘分分都是精華”的教案,授課力盡詳細,簡潔,提高課堂效率,那也是在為學生節(jié)約生命……作為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才是優(yōu)秀的教師,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yè)做好。
21世紀是創(chuàng)造的時代、競爭的時代。我們教師也要努力尋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觀念,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以愛心為基礎(chǔ),以發(fā)展為宗旨,以育人為目標,以創(chuàng)新為動力,開展教育教學。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為一名教師,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師”自居,對于讀書,學習總認為自己過了最佳年齡,只要做好自己份內(nèi)與本職的工作就好。讀了郭老師的書,反思自己從教二十載,明白一個人資歷并不是年齡的增加,而是學識、能力、人格魅力的綜合體現(xiàn),對我來講更應時時刻刻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工作和人生,思想觀念跟時代的步伐,在教學中追求科學從教、求真務實。
我看到別人改寫的美國作家黛安e.著作《兒童世界》的一段話,感覺特別能達到我理想的課堂境界,借用來作為這篇讀后感的結(jié)束語,我要力爭:
讓學生在寬容的生活中,學會大度;
讓學生在鼓勵的環(huán)境中,學會自信;
讓學生在贊揚的生活中,學會抬高自己的身價;
讓學生在公平的生活中,學會正義;
讓學生在安全的生活中,學會信任他人;
讓學生在贊許的環(huán)境中,學會自愛。
讓我們熱愛學校這個大家庭,師生和睦,工作高興;
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吧!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四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該書的作者,王曉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chǔ)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教師觀念更新、語文教學改革、家庭教育。已發(fā)表的專著有《尋找素質(zhì)教育的感覺》,《走進孩子的心靈》等。
我們今天怎樣做教師?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yè)水平。此書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guān)系問題、管理問題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教育不是為了把孩子弄得讓老師滿意,而是為了讓他自身得到切實的發(fā)展。恕我直言,愛失望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無論現(xiàn)實情況如何令人沮喪,都堅定地朝自己設定的方向前進的人。哪怕只能往前挪一寸一分,他也不放棄。
為別人當人梯和把別人當人梯是同一種思維方式的兩個極端,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缺乏平等意識。人有人的尊嚴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當人梯這句話奉為師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師和學生,都應該是人,這人本意識告訴我們,平等不僅僅是個概念。
不是教師只有犧牲了健康、家庭、親情這些大家視如珍寶的東西之后,才能獲得社會和大眾的認可?難道我們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為了證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偉大嗎?我們需要的是現(xiàn)代人的師德,現(xiàn)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樣活著,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自主權(quán)的。千萬別擺出一副純潔受害者的樣子,說自己不得不這么做。
感受:師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時,還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這是應該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當不好老師這個新時代的社會角色。
師的生活是封閉的、單調(diào)的、線性的、片狀而缺乏立體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見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會的變化,與人談話插不上嘴。除了幼兒園的那點事,幾乎沒有談資。在社會一般人的眼里,就是幼稚。在幼稚之外,又加了一層自卑——這是一種低效率、低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斷重復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覺。這是教師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對幼兒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是無法培養(yǎng)出開放的、生機勃勃的、全面發(fā)展的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的幼兒的。
感受:對于我們個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復、低效的勞動,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尋職業(yè)生活的幸福感。讓自己生活得身體忙碌但內(nèi)心輕盈。
王曉春老師這些酣暢淋漓的名言警句,無時無處不體現(xiàn)了王老師的睿智和深邃。而這些恰恰是我們這些青年教師所欠缺的。
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其實這些都只說了一半。因為,對于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chuàng)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則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zhì)的職業(yè)。一種為每一個幼兒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為社會培養(yǎng)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為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才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qū)中走出來,走進幼兒,親近幼兒,關(guān)心愛護幼兒,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為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茁壯成長。作為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jié)工作的得與失。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傊?,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師,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攀登,與時俱進,才能去迎接一個新的挑戰(zhàn)!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五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做為一名教師,幸福感在哪里?這個困擾我的問題,在我拜讀了陶老師《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書后,找到了答案。
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對于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著教育、體驗著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tài)的幸福觀,詮釋著什么是教師的幸福。 教師職業(yè)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quán)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
把教學工作看作是一種簡單的重復,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fā)展區(qū)、又不斷在動態(tài)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nèi)驅(qū)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jīng)常的成功而沮喪。教學研究中帶來的新鮮感和職場中不斷進步的成就感是帶來職業(yè)幸福感的催加劑。
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閑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舍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泡個吧、旅趟游。開朗、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陶老師講授的一些方法我想應該是有效的。從發(fā)展的角度講,才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要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的學生,要以自身的實際做榜樣。教師只有用平和的心境,以實干的態(tài)度來教授學生,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發(fā)展。今天的我非常平凡,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老師,我能盡我所能做好一個老師的本職工作。除此之外,我還能做什么呢?我曾不斷思考過這個問題。不管怎么樣,我已經(jīng)邁出了自己的一步,有了自己的認知,能夠樂意堅守自己的工作,我想即使六十歲的我還是這么平凡,我也不會遺憾的。幸福的人生是自己打造,良好的心態(tài),明確的目標,奮斗的快樂,構(gòu)成了幸福的元素。我們將和陶老師一起分享幸福,追趕理想,努力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六
課余時間,我認真拜讀了《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作者郭道勝是一位從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知識的教育實踐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辟的論述,深入淺出地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時期的教師專業(yè)形象,成為所有教師的明確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個沒有品位的人,是一個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沒有品位的城市,是一個低級趣味的城市;同樣,一所沒有思想的學校,沒有文化品位的學校,只是一個貧血的,毫無生機與希望的磚石構(gòu)造。(《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第246頁)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人活在樹木與水塘之間,活在勞動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詩歌和藝術(shù)的邊緣,活在有尊嚴和摯愛的生活之中,定會活得更舒服些?!苯處煹钠肺恢苯佑绊懙搅怂粚W科的魅力,試想,一位富有文化力量的教師,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展示文化的感染力,它隨時都在用藝術(shù)來熏陶學生的藝術(shù)細胞,用文化來誘發(fā)學生的文化因子。他定會使所教學科散發(fā)出濃濃的人文氣息,這樣的教師,不正是我們所向往和追求的被廣大學生所喜愛的有思想的教師嗎?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既是嚴謹?shù)目茖W,又是精湛的藝術(shù),科研的力量就在于把科學和藝術(shù)以最佳的比例結(jié)合起來。只有真正投身于科研,教師才能成為一個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師。
掩卷思考,我認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的內(nèi)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學年個人發(fā)展計劃應該制定得更加細致一些,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自己近期和遠景發(fā)展目標,確定發(fā)展方向,明確研究形式,挑選一位年輕教師組成合作小組,通過目標引導讓科研實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在需要。
要想實現(xiàn)我的發(fā)展計劃,我認為自己必須認真參加到教師讀書工程中來。通過閱讀理念名著實現(xiàn)自己的有內(nèi)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師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師們定期開展科研交流活動,推行教師作課——反思——再作課——再反思制度,這個制度讓每位教師都有展示課堂風采、交流教學理念的機會。在教研創(chuàng)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課程的編寫依據(jù)是:走進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生活,組織學生喜愛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地、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提升人文素養(yǎng),厚實人文文底蘊。讀了這本書,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學科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為學生搭建發(fā)展的舞臺。通過舉辦小小解說員選拔賽、小記者培訓等創(chuàng)新活動,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讓學生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奮進。學科文化,真正凝聚全體師生的心,塑造師生的認同感、歸屬感,讓學校成為師生的精神樂園。我認為,如果每一位教師都做到這一點,學校一定能煥發(fā)更大的生機和活力,也一定能在發(fā)展學生、發(fā)展教師的同時獲得最大的學校發(fā)展。
在工作中學習,得到理論的指點,使我們高屋建瓴地思考問題;在學習中工作,得到的是實踐檢驗,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快的發(fā)展和進步。我想,這就是《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帶給我的收獲,也是我參加讀書活動收獲的最大成果。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七
幸福箴言: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很簡單,與物質(zhì)無關(guān),與地位無關(guān),與別人無關(guān)。把浮躁和虛榮逐出內(nèi)心,把陽光和雨露迎進來。做好自己的工作,盡到自己的職責,幸福就在你身邊。
每個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權(quán)利,但幸福并不是天上掉餡餅,也不是牛頓蘋果樹上的蘋果,不偏不倚地恰恰落在你的頭上。幸福要去追尋、去爭取、去感悟、去經(jīng)營,才能得到。
幸福其實很簡單,它就在我們?nèi)粘I蠲恳粋€簡單的細節(jié)中,只要你有一顆靈動、敏銳而又細膩、柔軟的心去感受它、捕捉它。曾幾何時,職稱、論文、薪水、地位、房子、車子……這些枷鎖將我們纏繞,我們在為自己漫無目的的忙碌而迷茫,為照顧孩子、工作分身乏術(shù)而抱怨,“幸福”在生活、工作等瑣碎小事中磨得再不似從前。
讀了華陽老師的《做一名幸福的教師》這本書,使我獲益匪淺。這本書針對教師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眾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從修身、修心、修業(yè)三方面解析了教師的幸福人生,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戒驕戒躁,不再攀比,放松心情,努力工作,樂在其中,幸福就在你身邊。
這本書告訴我:陽光心態(tài)成就教師的幸福;有愛才有屬于自己的天地;淡泊名利執(zhí)著于理想之園……它讓我知道:孩子的世界,他做主,孩子的心靈,我們呵護,孩子的未來,隨他去;“改造世界”,從三尺講臺做起……它還讓我去尋覓:“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優(yōu)等生”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默默無聞的“中等生”的心聲。
“再高的職稱抵不住學生的笑顏”這一章節(jié)給了我極大的啟示。一個老師不能因自己的職稱和學術(shù)研究而忽視學生,而是要用心教導學生。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愛和熱情是無價的。培養(yǎng)學生是教育中的根本,作為老師,教書育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因為沒有學生的傳承,他的學術(shù)生命和精神追求很難繼續(xù)。所以,努力為學生提供最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是老師們至高無上的職責,也是教育事業(yè)的根本。
這本書讓我明白,幸??赡軆H僅是平凡沒有一點波瀾的生活;幸??赡軆H僅是工作中小小的改進與變化;更可能僅是至親好友一句鼓勵的話。全書按修心、修身、修業(yè)順序講述小故事,大道理。作者用心良苦。其實作為一名幸福的教師,首先修好心,修好身,才能修好業(yè)。三者緊密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
“幸?!笔且环N感受,再多不幸只要你善于發(fā)現(xiàn)都可以變成幸福。更多時候交流讓人變得快樂。當我們感覺不公平時,只要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就是幸福的。當你用細心、耐心對待工作中的人和事,你就是一名快樂的、幸福的教師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一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說過:“生活和幸福原來就是一個東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對于幸福的追求?!币郧拔以г惯^教師職業(yè)的無聊乏味,曾因為工作的重復而淡漠了樂趣。其實幸福是一種心態(tài),我們要用感恩的心態(tài)對待教學生活,在平凡、瑣碎中,尋找快樂的種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我們就會覺得有這樣一個崗位是幸福的:當我們坐在舒適寬敞的辦公室里工作時,我們應該想到還有多少人為了生計正在不辭辛苦的勞作著;當我們抱怨福利待遇差的時候,我們要想著,還有多少人在為找不到工作而愁眉苦臉。在這樣一個被譽為天底下最光榮的崗位上工作,我們能夠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積累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培養(yǎng)出無數(shù)有用的人才,這是我們莫大的榮耀,我們應該知足常樂。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來工作,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消極,學會享受生活,享受課堂,享受學生帶給我們的快樂。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命就會充滿溫馨;長存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收獲更多幸福!回想在教學的生涯里有多少次這樣的情景出現(xiàn):感冒咳嗽時,學生將含片遞到我的手中,“老師您嗓子不好,含著它會舒服很多的?!币驗榕淖鳂I(yè)這肩膀不舒服,“老師,我給你捏捏肩膀吧?!倍嗌俅危瑒倻蕚涞教幏壹t油筆,給學生批批作業(yè),一只紅筆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眼前,“老師,給你用!不用再找了?!边@樣的事例真的是舉不勝舉,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xiàn)。我們不能因為工作的重復而淡漠了激情。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教師的愛不同于一般的愛,只有懂得感受教育事業(yè)的幸福的教師才是真正熱愛教育的老師。
陶繼新老師特別注重讀書,注重讀書的質(zhì)量,“取法乎上”四個字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仔細想想這話多么精辟,以前我也很喜歡看書,可更多的是把書當成一種休閑方式,我喜歡看《知音》《女友》《小小說》之類的書籍,而對于《論語》《壓根就從來沒想過去讀,覺得那樣的書籍太枯燥無味了。在陶繼新看來,讀書是人類生存的必須,是獲取文化最關(guān)鍵的途徑之一,正像人需要吃飯、休息一樣,這是必須且必要的事情。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就是“在49歲的時候,我從《論語》選出85%以上的篇章背誦。”多么聰明好學的陶老師,時刻為自己儲蓄文化,為心靈增加營養(yǎng)。讓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深感慚愧!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只讀是不行的,還必須有自己的思考,并把這些思考、想法、感受寫下來,日積月累,就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學校經(jīng)常鼓勵老師讀好書,然后寫讀后感,后來我逐步意識到,能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就會對所讀書目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不會一本書讀過后很快就淡忘,對于書中有啟迪意義的話語就應該多讀幾遍,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才好,那樣的知識才會深入心靈之中,而不是浮于表面。
讀了這本書后,我想我們就應該像陶老師那樣,及早在自己的精神倉庫里儲存一些文化食糧,只有這樣,在我們年老時,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生活里留下了多少幸福的回憶,才能做一個身心都倍感幸福的教師。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二
正如題目所言,在這本書中,蒙氏幼兒園的園長孫瑞雪通過大量的實例來論述自己的觀點: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兒童按照自己的內(nèi)心發(fā)展成專注、寬容、堅強的、完整的人。
關(guān)于兒童,連弗洛伊德這樣的大師所言也未必正確,我們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過,作者的這一觀點,我倒是深表贊同。本來嘛,小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一樣來到人世,對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腳等都是兒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兒童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因為經(jīng)驗欠缺,必然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大人看起來淘氣的行為。如果真的愛孩子,又了解了這一點,給予兒童更多的自由,讓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發(fā)展、完善,豈不是能塑造孩子!
記得曾經(jīng)有位姐姐帶著自己正上幼兒園的女兒來玩,小女孩活潑可愛,新奇地望著周圍的一切。年輕的媽媽告訴女兒:“這位阿姨是老師!”“老師……”聽到這兩個字,小女孩頓時害怕地躲到了媽媽身后。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卻笑不出來:小女孩的老師到底對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師?
這件事也許是個案,但確實讓我在一段時間之內(nèi)對中國的幼兒教育產(chǎn)生了擔憂?!稅酆妥杂伞肪陀幸粋€老師粗暴對待學生的案例:某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師扔了一個球給孩子,孩子沒接住,“笨死了,連個球都接不住!”接著是孩子把球扔給老師,結(jié)果,老師也沒接住。當時看到這一幕的蒙氏老師想:這回老師沒話說了吧!接著,令人驚愕的一幕發(fā)生了,老師說:“笨死了,連個球都不會扔!”
怎么著都是孩子的錯!可想而知,經(jīng)常被這么指責的孩子必然會膽怯、不自信、內(nèi)向、對別人也不會寬容到哪兒去,并且對什么都沒信心,也不敢去挑戰(zhàn)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創(chuàng)造力了!
其實,何止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huán)境里,任何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huán)境充滿了愛、自由與溫情,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會快樂、有效率的多?
當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是不是就會更加以寬容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個紛亂的世界呢?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三
幾年前學校推薦時讀過《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今年市名師工作室推薦書目中正好也有此書,重又拾起細細品味,應該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此書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個個充滿哲理的故事,被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給我?guī)砬逍屡c樂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闡述,一句句充滿深情的話語所吸引,它給我啟迪,給我震撼,也給我展現(xiàn)出一個充滿思想、充滿智慧的新時代教師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偉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參天的巨樹,也需要無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權(quán)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師都是思想家,作為一名普通教師至少應該是一個獨立思考者?,F(xiàn)代教師的職責已經(jīng)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化為促進者,由教學的管理者轉(zhuǎn)化為引導者;現(xiàn)代教師既是學生的師長,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在我看到的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職業(yè)之路,默默無聞。雖然精神可佳,但這多么可悲,其實“蠟炬成灰淚始干”并不應該成為我們教師職業(yè)精神的寫照。前幾日聽到六職專任老師自喻“我是一名教師,我不想做蠟燭,要做一棵參天大樹”道出了我的心聲。我想我們應該追求的職業(yè)精神是,發(fā)展學生,也發(fā)展自己;照亮學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中,享受的是充實與愉悅。完美的心態(tài),必定由此而生。書中也提到說“生命的意義在于不斷追求,不斷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教師的職業(yè)生命中應該除了學生,還有自己。教師要有理性,盡最大可能設計出“課堂四十分鐘分分都是精華”的教案,授課力盡詳細,簡潔,提高課堂效率,那也是在為學生節(jié)約生命……作為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才是優(yōu)秀的教師,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yè)做好。
21世紀是創(chuàng)造的時代、競爭的時代。我們教師也要努力尋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觀念,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以愛心為基礎(chǔ),以發(fā)展為宗旨,以育人為目標,以創(chuàng)新為動力,開展教育教學。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為一名教師,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師”自居,對于讀書,學習總認為自己過了最佳年齡,只要做好自己份內(nèi)與本職的工作就好。讀了郭老師的書,反思自己從教二十載,明白一個人資歷并不是年齡的增加,而是學識、能力、人格魅力的綜合體現(xiàn),對我來講更應時時刻刻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工作和人生,思想觀念跟時代的步伐,在教學中追求科學從教、求真務實。
我看到別人改寫的美國作家黛安e.著作《兒童世界》的一段話,感覺特別能達到我理想的課堂境界,借用來作為這篇讀后感的結(jié)束語,我要力爭:
讓學生在寬容的生活中,學會大度;
讓學生在鼓勵的環(huán)境中,學會自信;
讓學生在贊揚的生活中,學會抬高自己的身價;
讓學生在公平的生活中,學會正義;
讓學生在安全的生活中,學會信任他人;
讓學生在贊許的環(huán)境中,學會自愛。
讓我們熱愛學校這個大家庭,師生和睦,工作高興;
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吧!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四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該書的作者,王曉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chǔ)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教師觀念更新、語文教學改革、家庭教育。已發(fā)表的專著有《尋找素質(zhì)教育的感覺》,《走進孩子的心靈》等。
我們今天怎樣做教師?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yè)水平。此書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guān)系問題、管理問題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教育不是為了把孩子弄得讓老師滿意,而是為了讓他自身得到切實的發(fā)展。恕我直言,愛失望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無論現(xiàn)實情況如何令人沮喪,都堅定地朝自己設定的方向前進的人。哪怕只能往前挪一寸一分,他也不放棄。
為別人當人梯和把別人當人梯是同一種思維方式的兩個極端,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缺乏平等意識。人有人的尊嚴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當人梯這句話奉為師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師和學生,都應該是人,這人本意識告訴我們,平等不僅僅是個概念。
不是教師只有犧牲了健康、家庭、親情這些大家視如珍寶的東西之后,才能獲得社會和大眾的認可?難道我們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為了證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偉大嗎?我們需要的是現(xiàn)代人的師德,現(xiàn)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樣活著,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自主權(quán)的。千萬別擺出一副純潔受害者的樣子,說自己不得不這么做。
感受:師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時,還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這是應該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當不好老師這個新時代的社會角色。
師的生活是封閉的、單調(diào)的、線性的、片狀而缺乏立體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見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會的變化,與人談話插不上嘴。除了幼兒園的那點事,幾乎沒有談資。在社會一般人的眼里,就是幼稚。在幼稚之外,又加了一層自卑——這是一種低效率、低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斷重復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覺。這是教師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對幼兒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是無法培養(yǎng)出開放的、生機勃勃的、全面發(fā)展的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的幼兒的。
感受:對于我們個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復、低效的勞動,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尋職業(yè)生活的幸福感。讓自己生活得身體忙碌但內(nèi)心輕盈。
王曉春老師這些酣暢淋漓的名言警句,無時無處不體現(xiàn)了王老師的睿智和深邃。而這些恰恰是我們這些青年教師所欠缺的。
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其實這些都只說了一半。因為,對于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chuàng)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則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zhì)的職業(yè)。一種為每一個幼兒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為社會培養(yǎng)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為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才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qū)中走出來,走進幼兒,親近幼兒,關(guān)心愛護幼兒,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為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茁壯成長。作為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jié)工作的得與失。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傊?,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師,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攀登,與時俱進,才能去迎接一個新的挑戰(zhàn)!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五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做為一名教師,幸福感在哪里?這個困擾我的問題,在我拜讀了陶老師《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書后,找到了答案。
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對于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著教育、體驗著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tài)的幸福觀,詮釋著什么是教師的幸福。 教師職業(yè)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quán)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
把教學工作看作是一種簡單的重復,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fā)展區(qū)、又不斷在動態(tài)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nèi)驅(qū)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jīng)常的成功而沮喪。教學研究中帶來的新鮮感和職場中不斷進步的成就感是帶來職業(yè)幸福感的催加劑。
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閑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舍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泡個吧、旅趟游。開朗、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陶老師講授的一些方法我想應該是有效的。從發(fā)展的角度講,才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要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的學生,要以自身的實際做榜樣。教師只有用平和的心境,以實干的態(tài)度來教授學生,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發(fā)展。今天的我非常平凡,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老師,我能盡我所能做好一個老師的本職工作。除此之外,我還能做什么呢?我曾不斷思考過這個問題。不管怎么樣,我已經(jīng)邁出了自己的一步,有了自己的認知,能夠樂意堅守自己的工作,我想即使六十歲的我還是這么平凡,我也不會遺憾的。幸福的人生是自己打造,良好的心態(tài),明確的目標,奮斗的快樂,構(gòu)成了幸福的元素。我們將和陶老師一起分享幸福,追趕理想,努力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六
課余時間,我認真拜讀了《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作者郭道勝是一位從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知識的教育實踐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辟的論述,深入淺出地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時期的教師專業(yè)形象,成為所有教師的明確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個沒有品位的人,是一個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沒有品位的城市,是一個低級趣味的城市;同樣,一所沒有思想的學校,沒有文化品位的學校,只是一個貧血的,毫無生機與希望的磚石構(gòu)造。(《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第246頁)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人活在樹木與水塘之間,活在勞動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詩歌和藝術(shù)的邊緣,活在有尊嚴和摯愛的生活之中,定會活得更舒服些?!苯處煹钠肺恢苯佑绊懙搅怂粚W科的魅力,試想,一位富有文化力量的教師,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展示文化的感染力,它隨時都在用藝術(shù)來熏陶學生的藝術(shù)細胞,用文化來誘發(fā)學生的文化因子。他定會使所教學科散發(fā)出濃濃的人文氣息,這樣的教師,不正是我們所向往和追求的被廣大學生所喜愛的有思想的教師嗎?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既是嚴謹?shù)目茖W,又是精湛的藝術(shù),科研的力量就在于把科學和藝術(shù)以最佳的比例結(jié)合起來。只有真正投身于科研,教師才能成為一個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師。
掩卷思考,我認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的內(nèi)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學年個人發(fā)展計劃應該制定得更加細致一些,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自己近期和遠景發(fā)展目標,確定發(fā)展方向,明確研究形式,挑選一位年輕教師組成合作小組,通過目標引導讓科研實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在需要。
要想實現(xiàn)我的發(fā)展計劃,我認為自己必須認真參加到教師讀書工程中來。通過閱讀理念名著實現(xiàn)自己的有內(nèi)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師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師們定期開展科研交流活動,推行教師作課——反思——再作課——再反思制度,這個制度讓每位教師都有展示課堂風采、交流教學理念的機會。在教研創(chuàng)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課程的編寫依據(jù)是:走進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生活,組織學生喜愛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地、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提升人文素養(yǎng),厚實人文文底蘊。讀了這本書,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學科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為學生搭建發(fā)展的舞臺。通過舉辦小小解說員選拔賽、小記者培訓等創(chuàng)新活動,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讓學生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奮進。學科文化,真正凝聚全體師生的心,塑造師生的認同感、歸屬感,讓學校成為師生的精神樂園。我認為,如果每一位教師都做到這一點,學校一定能煥發(fā)更大的生機和活力,也一定能在發(fā)展學生、發(fā)展教師的同時獲得最大的學校發(fā)展。
在工作中學習,得到理論的指點,使我們高屋建瓴地思考問題;在學習中工作,得到的是實踐檢驗,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快的發(fā)展和進步。我想,這就是《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帶給我的收獲,也是我參加讀書活動收獲的最大成果。
教師讀后感評語篇七
幸福箴言: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很簡單,與物質(zhì)無關(guān),與地位無關(guān),與別人無關(guān)。把浮躁和虛榮逐出內(nèi)心,把陽光和雨露迎進來。做好自己的工作,盡到自己的職責,幸福就在你身邊。
每個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權(quán)利,但幸福并不是天上掉餡餅,也不是牛頓蘋果樹上的蘋果,不偏不倚地恰恰落在你的頭上。幸福要去追尋、去爭取、去感悟、去經(jīng)營,才能得到。
幸福其實很簡單,它就在我們?nèi)粘I蠲恳粋€簡單的細節(jié)中,只要你有一顆靈動、敏銳而又細膩、柔軟的心去感受它、捕捉它。曾幾何時,職稱、論文、薪水、地位、房子、車子……這些枷鎖將我們纏繞,我們在為自己漫無目的的忙碌而迷茫,為照顧孩子、工作分身乏術(shù)而抱怨,“幸福”在生活、工作等瑣碎小事中磨得再不似從前。
讀了華陽老師的《做一名幸福的教師》這本書,使我獲益匪淺。這本書針對教師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眾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從修身、修心、修業(yè)三方面解析了教師的幸福人生,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戒驕戒躁,不再攀比,放松心情,努力工作,樂在其中,幸福就在你身邊。
這本書告訴我:陽光心態(tài)成就教師的幸福;有愛才有屬于自己的天地;淡泊名利執(zhí)著于理想之園……它讓我知道:孩子的世界,他做主,孩子的心靈,我們呵護,孩子的未來,隨他去;“改造世界”,從三尺講臺做起……它還讓我去尋覓:“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優(yōu)等生”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默默無聞的“中等生”的心聲。
“再高的職稱抵不住學生的笑顏”這一章節(jié)給了我極大的啟示。一個老師不能因自己的職稱和學術(shù)研究而忽視學生,而是要用心教導學生。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愛和熱情是無價的。培養(yǎng)學生是教育中的根本,作為老師,教書育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因為沒有學生的傳承,他的學術(shù)生命和精神追求很難繼續(xù)。所以,努力為學生提供最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是老師們至高無上的職責,也是教育事業(yè)的根本。
這本書讓我明白,幸??赡軆H僅是平凡沒有一點波瀾的生活;幸??赡軆H僅是工作中小小的改進與變化;更可能僅是至親好友一句鼓勵的話。全書按修心、修身、修業(yè)順序講述小故事,大道理。作者用心良苦。其實作為一名幸福的教師,首先修好心,修好身,才能修好業(yè)。三者緊密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
“幸?!笔且环N感受,再多不幸只要你善于發(fā)現(xiàn)都可以變成幸福。更多時候交流讓人變得快樂。當我們感覺不公平時,只要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就是幸福的。當你用細心、耐心對待工作中的人和事,你就是一名快樂的、幸福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