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莎士比亞讀后感500字篇一
莎士比亞1564年出生于英國的斯特拉福鎮(zhèn)的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從小就酷愛戲劇,想當演員,但遭到了父親的反對。由于父親是鎮(zhèn)長,所以莎士比亞在文法學校免費學習??上В赣H不久被撤掉一切政治職位,莎士比亞被迫輟學從商。
由于莎士比亞曾經(jīng)上過文法學校,所以有著很好的文學基礎。但創(chuàng)作道路并不平穩(wěn),32歲那年,他鐘愛的幼子哈姆雷特夭折,在《亨利六世》上演后,又遭到了“大學才子派”格林的諷刺,他企圖削落莎士比亞的斗志,但莎士比亞沒有就此放棄,他堅強地挺了過來,仍然堅持創(chuàng)作。為了激勵自己,他在《麥克白》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北磉_了自己百折不饒、樂觀處世的心態(tài)《莎士比亞》讀后感600字《莎士比亞》讀后感600字。
看到這里,我想起了自己。我現(xiàn)在的生活非常優(yōu)越,可以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一遇到困難,卻總易退縮,甚至放棄。記得在學游泳的時候,天天重復同一個動作,我嫌麻煩并且怕吃水。一天,老師規(guī)定我不停頓地游一個來回,在我即將到達終點的時候,不小心吃了一口水,就停了下來。原來可以堅持一下游上一個來回,但就是因為我吃了一口水,再一次退縮了。
想想莎士比亞吧,這點困難是多么微不足道啊!被迫輟學,痛失幼子,作品受到諷刺,這些打擊幾乎都是致命的,但莎士比亞仍然堅持不懈,寫下了影響幾代人的巨著,創(chuàng)作了上百部作品,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悲劇三部曲和喜劇三部曲。
讀了這本書,使我想到了另一位也同樣具備了百折不饒精神的偉人:諾貝爾,他被稱為“炸藥之父”,他發(fā)明的黃色炸藥為人類的武器史與工業(yè)史做出了空前的貢獻。
但他在發(fā)明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常常是冒著生命危險,甚至在一次試驗中把自己的弟弟炸死了,但他還是強忍著悲痛,繼續(xù)進行試驗。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試驗和無數(shù)次的失敗,諾貝爾終于發(fā)明出了黃色炸藥。現(xiàn)在,世界上最高級的獎項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用于表彰具備百折不饒精神的、在各個領域做出貢獻的人。
讀了這本書,我的腦海里又一次回蕩著“樂圣”貝多芬的那句話:“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莎士比亞》,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成大事者都要有一種百折不饒的精神,絕不向困難低頭?!渡勘葋啞?,它為我的人生加油!
莎士比亞讀后感500字篇二
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一劇,借助于情人克勞狄奧受騙,掉入了彼得羅親王的弟弟唐。約翰精心設置的陷阱,因為看到了一個男人在他的未婚妻的閨房窗前,事實上這一切都是唐。約翰收買希羅小姐的女侍瑪格萊特化裝為小姐與人幽會所致??藙诘見W以此誤以為他的未婚妻希羅不貞這個故事為核心,由此生發(fā)出一系列的戲劇沖突。
《無事生非》一劇,就故事論,劇中的主要人物是希羅和克勞狄奧,其悲歡離合構成全局的骨干。但是單就人物而論,則此劇中最能引人入勝的人物是貝特麗絲和培尼狄克,前者是希羅的堂姐,后者是克勞狄奧的朋友。
貝特麗絲和培尼狄克這兩個人物是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造,他們雖然一開始是作為陪襯人物出現(xiàn)的,但事實上,在戲劇的演變過程中,他們與希羅和克勞狄奧的角色悄悄發(fā)生了變化,成了這部戲的真正的主角。
貝特麗絲是出身高貴的亭亭玉立的少女,有靈活的頭腦與敏捷的口才,但是她太高傲,不肯向人低頭,尤其是不肯屈服在一個男人手里;培尼狄克是出身高貴的勇敢善戰(zhàn)的男士,同樣有靈活的頭腦與敏捷的口才,但是他太高傲不肯在人前服輸,尤其不肯在一個姑娘面前服輸。這是兩個高智商的青年男女之間的較量,一開始就唇槍舌劍互不相讓。
透過兩個人一個不肯嫁,一個不原娶的表面現(xiàn)象,其實兩個人都是在怕,怕的不是對方,怕的是自己,怕自己一時情不自禁宣告投降。因此這兩個內心良善而舌鋒似劍的年輕人,遇在一起便各逞機鋒互相譏誚了。這種舌戰(zhàn)也是臺下的觀眾所欣賞的。
在本劇中,彼得羅親王(克勞狄奧的朋友)串通克勞狄奧、里奧那托(希羅的父親)和希羅,他們四人共同玩一種游戲:撮合好斗嘴的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戀愛,看他們婚后斗嘴的笑話。四人“設計”讓培尼狄克“無意”中知道貝特麗絲狂熱地愛著他,同時讓貝特麗絲“無意”中獲悉培尼狄克在暗戀她。劇中對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作出同樣的安排是合理的,他們兩人都是伶牙利齒的角色,本質上有著同樣的虛榮心。
因此后來貝特麗絲和培尼狄克這一對老冤家成了新朋友,彼此間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了解,關系迅速升溫。特別是經(jīng)過希羅和克勞狄奧的愛情風波,更把兩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無論從個性和才能來看,他們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惺惺相惜也就不足為怪了。
《無事生非》一劇,把傳奇劇、鬧劇和高雅喜劇三者裝進一個劇本,顯示了莎士比亞非凡的戲劇才能。貝特麗絲是這出戲劇中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不乏女性的溫柔嫵媚,又格外多出男性的剛毅勇敢,這是一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個性鮮明的新女性形象。
莎士比亞讀后感500字篇三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苛命運之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并將其克服。此二抉擇,就竟是哪個較崇高?”
莎翁的這段名言如此擲地有聲,震耳欲聾,其實穿透了幾百年的洪荒,也仍舊能直擊我們的心靈,使它顫抖,并引它深思。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就想起了許許多多從教學樓上飛身而下的年輕人們;想起了一些人或無助的或撕心裂肺的喊著“活不下去了”;想起了面對身邊的人死亡時和自己面對死亡威脅時候的堅強,冷漠,或者做作的表演。想到了很多。
這部戲劇關于倫理的沖突,關于人生的矛盾,關于命運,關于死亡。每個人都注定了自己的,只屬于自己的死亡方式。
先王死了,博羅尼爾死了,奧菲利亞死了,王后死了,雷歐提斯死了,國王死了,哈姆雷特也死了。在這么多的人死去的時候,人們被這死震撼著,或許這才是悲劇的魅力,無可逃遁的命運悲劇。
他們有人善良有人邪惡,有人忠誠有人背叛,有人勇敢有人懦弱,但命運卻將他們引向了同樣的終點,是否會覺得有些不公平?是否會覺得我與其當一個悲慘的好人,不如做一個逍遙的壞蛋,反正人終有一死,結局總是相同。
所以有人選擇與其好好活著,不如痛快一死。是這個原因么?
可哈姆雷特的提問回響在你我耳畔:當我們擺脫了此垂死之皮囊,在死之長眠中會有何夢來臨?沒有人能告訴我們死了之后是什么樣子,不知道死去以后是否真的有夢,而那夢又將是美好的還是殘酷的。但我總還是固執(zhí)的相信,生時無法清算的債,死后自會償還,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尊重生命,尊重別人的,更要尊重自己的。
我想象著那些死去的學生們,從樓上跳下來的,也許和《頤和園》里李緹一樣,坐在頂樓的邊緣,然后仰面就躺下去,跌落到樓底,了盡她的生命。他們不想再生活下去的理由又是什么呢?無力承擔生活的打擊么?可是生活又強加給他們了什么呢?我不明白,也不想明白,始終覺得是他們自己把自己的生命選擇成了悲劇的,死亡無可逃遁,卻也并不是不能回避的。
所以,好好活著吧,少年們。
莎士比亞讀后感500字篇四
書籍可以充實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書籍,人才會有文化;有了書籍,人才有各種看法和觀點;有了書籍,人才不會如同行尸走肉。這個暑假很多同學都讀了一些好書。我也讀了不少書,就說說《莎士比亞喜劇集》吧。
莎士比亞是文壇上的大文豪,他精通于詩歌、哲學。但詩歌更是他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個方面。他的一生寫了許多劇本,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哈姆雷特》等等。這些著名的悲劇劇本已經(jīng)是眾所周知,精彩絕倫了。那幺他的喜劇劇本呢?我?guī)е@個問題打開了《莎士比亞喜劇集》,就來談談其中一部喜劇吧。
《錯誤的喜劇》,聽到這個開門見山的名字,我就立刻讀了起來。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舒拉古的商人依慶到了與舒拉古有矛盾的城市——依弗斯。結果他被判了死刑。商人講述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曾經(jīng)他娶了一個妻子,兩人共浴愛河,勤勤懇懇地賺錢。后來妻子生了一對雙胞胎,而他們又收養(yǎng)了一對雙胞胎作為兩個兒子的隨從。一次海上航行時,他們的船被擊沉。他帶著兩對雙胞胎中的大哥,和帶著兩對雙胞胎中的小弟的妻子失散了。后來兩個大兒子要求去尋找自己的弟弟,一去五年,沒有音信。聽到這個故事,我開始感嘆莎士比亞的文學天賦,這只是開頭,竟已經(jīng)如此地戲劇化。
視角到了廣場,大哥讓他的隨從去旅館租住房子,過一會兒隨從的雙胞胎弟弟來了,以為見到了主人,便請主人回家吃飯,而大哥卻認為隨從瘋了。隨從的弟弟被趕回家后,隨從從旅館回來,見到了主人。這時弟弟的妻子來到了廣場找丈夫,卻誤認哥哥為丈夫,請回了家。而弟弟從外面辦事回家時,妻子卻認為他是假冒的,把他轟走。然后大哥又領下了弟弟找人做的項鏈,弟弟卻因沒收到項鏈,不愿給錢。于是這弟弟和他的隨從被告上了法院。而哥哥和隨從被送進了修道院,見到了他們的生母,最后真相大白。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我認為這部喜劇寫的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他的身份和劇情錯綜復雜,讓人難以分辨,當理清關系之后,才明白這部劇本是如何的出色和精致。莎士比亞精彩的劇本還有很多,我也無法面面俱到,只是拋磚引玉,大家若想感受,便親自去看看劇本吧。還可以設想一下,劇本如果演出,會是多幺壯觀的場景呀。
莎士比亞讀后感500字篇一
莎士比亞1564年出生于英國的斯特拉福鎮(zhèn)的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從小就酷愛戲劇,想當演員,但遭到了父親的反對。由于父親是鎮(zhèn)長,所以莎士比亞在文法學校免費學習??上В赣H不久被撤掉一切政治職位,莎士比亞被迫輟學從商。
由于莎士比亞曾經(jīng)上過文法學校,所以有著很好的文學基礎。但創(chuàng)作道路并不平穩(wěn),32歲那年,他鐘愛的幼子哈姆雷特夭折,在《亨利六世》上演后,又遭到了“大學才子派”格林的諷刺,他企圖削落莎士比亞的斗志,但莎士比亞沒有就此放棄,他堅強地挺了過來,仍然堅持創(chuàng)作。為了激勵自己,他在《麥克白》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北磉_了自己百折不饒、樂觀處世的心態(tài)《莎士比亞》讀后感600字《莎士比亞》讀后感600字。
看到這里,我想起了自己。我現(xiàn)在的生活非常優(yōu)越,可以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一遇到困難,卻總易退縮,甚至放棄。記得在學游泳的時候,天天重復同一個動作,我嫌麻煩并且怕吃水。一天,老師規(guī)定我不停頓地游一個來回,在我即將到達終點的時候,不小心吃了一口水,就停了下來。原來可以堅持一下游上一個來回,但就是因為我吃了一口水,再一次退縮了。
想想莎士比亞吧,這點困難是多么微不足道啊!被迫輟學,痛失幼子,作品受到諷刺,這些打擊幾乎都是致命的,但莎士比亞仍然堅持不懈,寫下了影響幾代人的巨著,創(chuàng)作了上百部作品,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悲劇三部曲和喜劇三部曲。
讀了這本書,使我想到了另一位也同樣具備了百折不饒精神的偉人:諾貝爾,他被稱為“炸藥之父”,他發(fā)明的黃色炸藥為人類的武器史與工業(yè)史做出了空前的貢獻。
但他在發(fā)明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常常是冒著生命危險,甚至在一次試驗中把自己的弟弟炸死了,但他還是強忍著悲痛,繼續(xù)進行試驗。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試驗和無數(shù)次的失敗,諾貝爾終于發(fā)明出了黃色炸藥。現(xiàn)在,世界上最高級的獎項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用于表彰具備百折不饒精神的、在各個領域做出貢獻的人。
讀了這本書,我的腦海里又一次回蕩著“樂圣”貝多芬的那句話:“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莎士比亞》,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成大事者都要有一種百折不饒的精神,絕不向困難低頭?!渡勘葋啞?,它為我的人生加油!
莎士比亞讀后感500字篇二
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一劇,借助于情人克勞狄奧受騙,掉入了彼得羅親王的弟弟唐。約翰精心設置的陷阱,因為看到了一個男人在他的未婚妻的閨房窗前,事實上這一切都是唐。約翰收買希羅小姐的女侍瑪格萊特化裝為小姐與人幽會所致??藙诘見W以此誤以為他的未婚妻希羅不貞這個故事為核心,由此生發(fā)出一系列的戲劇沖突。
《無事生非》一劇,就故事論,劇中的主要人物是希羅和克勞狄奧,其悲歡離合構成全局的骨干。但是單就人物而論,則此劇中最能引人入勝的人物是貝特麗絲和培尼狄克,前者是希羅的堂姐,后者是克勞狄奧的朋友。
貝特麗絲和培尼狄克這兩個人物是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造,他們雖然一開始是作為陪襯人物出現(xiàn)的,但事實上,在戲劇的演變過程中,他們與希羅和克勞狄奧的角色悄悄發(fā)生了變化,成了這部戲的真正的主角。
貝特麗絲是出身高貴的亭亭玉立的少女,有靈活的頭腦與敏捷的口才,但是她太高傲,不肯向人低頭,尤其是不肯屈服在一個男人手里;培尼狄克是出身高貴的勇敢善戰(zhàn)的男士,同樣有靈活的頭腦與敏捷的口才,但是他太高傲不肯在人前服輸,尤其不肯在一個姑娘面前服輸。這是兩個高智商的青年男女之間的較量,一開始就唇槍舌劍互不相讓。
透過兩個人一個不肯嫁,一個不原娶的表面現(xiàn)象,其實兩個人都是在怕,怕的不是對方,怕的是自己,怕自己一時情不自禁宣告投降。因此這兩個內心良善而舌鋒似劍的年輕人,遇在一起便各逞機鋒互相譏誚了。這種舌戰(zhàn)也是臺下的觀眾所欣賞的。
在本劇中,彼得羅親王(克勞狄奧的朋友)串通克勞狄奧、里奧那托(希羅的父親)和希羅,他們四人共同玩一種游戲:撮合好斗嘴的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戀愛,看他們婚后斗嘴的笑話。四人“設計”讓培尼狄克“無意”中知道貝特麗絲狂熱地愛著他,同時讓貝特麗絲“無意”中獲悉培尼狄克在暗戀她。劇中對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作出同樣的安排是合理的,他們兩人都是伶牙利齒的角色,本質上有著同樣的虛榮心。
因此后來貝特麗絲和培尼狄克這一對老冤家成了新朋友,彼此間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了解,關系迅速升溫。特別是經(jīng)過希羅和克勞狄奧的愛情風波,更把兩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無論從個性和才能來看,他們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惺惺相惜也就不足為怪了。
《無事生非》一劇,把傳奇劇、鬧劇和高雅喜劇三者裝進一個劇本,顯示了莎士比亞非凡的戲劇才能。貝特麗絲是這出戲劇中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不乏女性的溫柔嫵媚,又格外多出男性的剛毅勇敢,這是一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個性鮮明的新女性形象。
莎士比亞讀后感500字篇三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苛命運之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并將其克服。此二抉擇,就竟是哪個較崇高?”
莎翁的這段名言如此擲地有聲,震耳欲聾,其實穿透了幾百年的洪荒,也仍舊能直擊我們的心靈,使它顫抖,并引它深思。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就想起了許許多多從教學樓上飛身而下的年輕人們;想起了一些人或無助的或撕心裂肺的喊著“活不下去了”;想起了面對身邊的人死亡時和自己面對死亡威脅時候的堅強,冷漠,或者做作的表演。想到了很多。
這部戲劇關于倫理的沖突,關于人生的矛盾,關于命運,關于死亡。每個人都注定了自己的,只屬于自己的死亡方式。
先王死了,博羅尼爾死了,奧菲利亞死了,王后死了,雷歐提斯死了,國王死了,哈姆雷特也死了。在這么多的人死去的時候,人們被這死震撼著,或許這才是悲劇的魅力,無可逃遁的命運悲劇。
他們有人善良有人邪惡,有人忠誠有人背叛,有人勇敢有人懦弱,但命運卻將他們引向了同樣的終點,是否會覺得有些不公平?是否會覺得我與其當一個悲慘的好人,不如做一個逍遙的壞蛋,反正人終有一死,結局總是相同。
所以有人選擇與其好好活著,不如痛快一死。是這個原因么?
可哈姆雷特的提問回響在你我耳畔:當我們擺脫了此垂死之皮囊,在死之長眠中會有何夢來臨?沒有人能告訴我們死了之后是什么樣子,不知道死去以后是否真的有夢,而那夢又將是美好的還是殘酷的。但我總還是固執(zhí)的相信,生時無法清算的債,死后自會償還,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尊重生命,尊重別人的,更要尊重自己的。
我想象著那些死去的學生們,從樓上跳下來的,也許和《頤和園》里李緹一樣,坐在頂樓的邊緣,然后仰面就躺下去,跌落到樓底,了盡她的生命。他們不想再生活下去的理由又是什么呢?無力承擔生活的打擊么?可是生活又強加給他們了什么呢?我不明白,也不想明白,始終覺得是他們自己把自己的生命選擇成了悲劇的,死亡無可逃遁,卻也并不是不能回避的。
所以,好好活著吧,少年們。
莎士比亞讀后感500字篇四
書籍可以充實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書籍,人才會有文化;有了書籍,人才有各種看法和觀點;有了書籍,人才不會如同行尸走肉。這個暑假很多同學都讀了一些好書。我也讀了不少書,就說說《莎士比亞喜劇集》吧。
莎士比亞是文壇上的大文豪,他精通于詩歌、哲學。但詩歌更是他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個方面。他的一生寫了許多劇本,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哈姆雷特》等等。這些著名的悲劇劇本已經(jīng)是眾所周知,精彩絕倫了。那幺他的喜劇劇本呢?我?guī)е@個問題打開了《莎士比亞喜劇集》,就來談談其中一部喜劇吧。
《錯誤的喜劇》,聽到這個開門見山的名字,我就立刻讀了起來。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舒拉古的商人依慶到了與舒拉古有矛盾的城市——依弗斯。結果他被判了死刑。商人講述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曾經(jīng)他娶了一個妻子,兩人共浴愛河,勤勤懇懇地賺錢。后來妻子生了一對雙胞胎,而他們又收養(yǎng)了一對雙胞胎作為兩個兒子的隨從。一次海上航行時,他們的船被擊沉。他帶著兩對雙胞胎中的大哥,和帶著兩對雙胞胎中的小弟的妻子失散了。后來兩個大兒子要求去尋找自己的弟弟,一去五年,沒有音信。聽到這個故事,我開始感嘆莎士比亞的文學天賦,這只是開頭,竟已經(jīng)如此地戲劇化。
視角到了廣場,大哥讓他的隨從去旅館租住房子,過一會兒隨從的雙胞胎弟弟來了,以為見到了主人,便請主人回家吃飯,而大哥卻認為隨從瘋了。隨從的弟弟被趕回家后,隨從從旅館回來,見到了主人。這時弟弟的妻子來到了廣場找丈夫,卻誤認哥哥為丈夫,請回了家。而弟弟從外面辦事回家時,妻子卻認為他是假冒的,把他轟走。然后大哥又領下了弟弟找人做的項鏈,弟弟卻因沒收到項鏈,不愿給錢。于是這弟弟和他的隨從被告上了法院。而哥哥和隨從被送進了修道院,見到了他們的生母,最后真相大白。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我認為這部喜劇寫的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他的身份和劇情錯綜復雜,讓人難以分辨,當理清關系之后,才明白這部劇本是如何的出色和精致。莎士比亞精彩的劇本還有很多,我也無法面面俱到,只是拋磚引玉,大家若想感受,便親自去看看劇本吧。還可以設想一下,劇本如果演出,會是多幺壯觀的場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