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可以促使我們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如何優(yōu)雅地表達情感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見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希望能為我們帶來啟示。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一
對《大道之行也》教參要求,背誦全文并理解孔子的大同思想。
此文是《禮記。禮運》開頭的一段話,主旨在于闡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鬃由钤谧儊y紛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盡管他的理想在當時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兩千多年前他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標。
學習本課,可嘗試比較共產主義社會的終極目標,并讓學生有所感受兩者的異同點;
學習本課可結合21課《桃花源記》體現的思想,比較兩者的異同點。
學情分析。
由于現在的90后學生對社會經驗體驗不足、再加上文中所述的理想社會和現在的生活差別太大,學生理解和接受都有困難。
對字詞的理解和識記應該問題不大。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
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聯(lián)系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2.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二
1、會認、寫“蠶、?!眱蓚€生字。
2、通過讀、吟、唱等多元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fā)揮想象,理解詩意。
4、通過對本詩的學習,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美麗,感受到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yǎng)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一、入境——啟動情智
2、補充板書 鄉(xiāng)村四月
讓我們跟著宋代詩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進“鄉(xiāng)村四月”。
3、交流資料,知詩人。
師:800多年前南宋時期我們浙江有一位詩人用詩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描繪了下來。他就是——(板書翁卷)
出示詩人簡介:翁卷 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 在他們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巖集》、《葦碧軒集》等。他的詩顯的較為平易,但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現情智
(一)讀一讀: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板書:讀)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讀古詩,初知大意。
5、初步觸摸古詩意韻。
師:讀完了這首詩,你對鄉(xiāng)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書:景美、人勤)
(二)吟一吟:
1、生吟古詩。
師:那你們誰能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讀出來呢?試試吧。(生自主讀)
2、師范吟古詩。(板書:吟)
3、學生想象吟誦。師:哪個詞讓你最有感覺,能勾起你無限的想象?把你聽詩時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描述給大家聽聽。(生匯報并發(fā)揮想象交流,教師相機評價)
生1: “綠遍”讓我看到了鄉(xiāng)村到處一片蔥蘢的景象。
師:把你的感受用朗讀傳遞給大家。讀
生2: “白滿”讓我仿佛看到了鄉(xiāng)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眼望去,閃著金光。
師:把你的體會用朗讀告訴大家。再讀
生3: “煙”讓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霧迷蒙的仙境之中。
師:多讓人向往?。“盐覀円矌У侥隳巧裣砂愕木辰缰?。請讀
生4: “子規(guī)聲”好美??!象在唱歌。
師:是嗎?不行,不行,我們也要去聽歌。
生5: “閑人少”、“才了……又……”讓感受到了鄉(xiāng)村的四月很繁忙。
師:是??!要不是“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哪有辛棄疾筆下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要不是“才了蠶桑又插田”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出示這兩句詩)
師:鄉(xiāng)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請看(出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中的第一句)范成大筆下的“晝出耘田夜績麻”,你能用“才了——又”的句式改寫這句嗎?(板書:才了……又……)
生:才了耘田夜又績麻。(真不簡單,你們都會改詩了。)
(三)、拓展語言訓練。
師:除了這些農活,你還能想象出鄉(xiāng)親們在忙什么嗎?也用“才了……又……”的句式說一說?(生回答)
師:我們來對對詩句。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生接)。
師:好,孩子們,我們帶著剛才的感受,帶著無限的想象由生1、2、3、4同學來合作吟一吟。(板書:吟一吟)
師:聽聽杜鵑鳥清脆的鳴聲,淋浴著裊裊的雨霧,請你們深深地吸一口氣,把你們的想象放進詩里吟一吟。(生齊讀)
過渡: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加上你們美美的吟誦,讓鄉(xiāng)村四月這幅畫卷充滿勃勃生機。
(四)小結
師:農人的辛勤勞創(chuàng)造了一幅多美的畫面啊——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這如畫的美景正是因為——
生: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是??!鄉(xiāng)村的四月正是播種的季節(jié),繁忙的季節(jié)。景美人更美!
三、表達——發(fā)展情智
1、感情升華。
師:此時此刻,你想說點什么嗎?
2、吟唱古詩。
師:是??!沒有春的耕耘哪有夏的一路芳香,秋的碩果累累。讓我們記住翁卷,記住《鄉(xiāng)村四月》,感恩農民伯伯,是他們告訴了我們美的真諦!再讀古詩。
3、鄉(xiāng)村四月,美麗的農家風光令人陶醉,勤勞的農家人更令人感動。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幾首描寫田園生活的古詩詞,《四時田園雜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 村居》。希望同學們隨著詩文的學習走近鄉(xiāng)下人家,貼近農人脈搏,感受田園詩情。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
綠遍 白滿
景美 讀
子規(guī) 煙雨
閑人 少
人勤 吟
才了 又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三
自主閱讀,背誦課文;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和有關“理想”的名言;完成基礎知識的自主學習。
【相關課程標準】。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課文,大多講述了博大的情懷、積極向上的情操,編者將它安排于此類文章中,使讀者能夠體會其中的不同之處。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會,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學習古人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一個為人類造福的人。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
2.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全文。
4.聯(lián)系實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評價任務】。
1.通過誦讀課文,能疏通文意。
2.品讀課文,把握“大同”社會的特征。
3.合作探究,掌握結構嚴謹、說理透徹的方法。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對大同社會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激活思維,導讀文本(導入新課)。
學習任務:齊背《桃花源記》,談談對世外桃源的認識和感想。
(全班同學齊背《桃花源記》)那個美、樂、奇的世界大家還記得吧?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理想社會,讓我們一同去感受吧。(板書文題)。
板書課題:大道之行也。
展示學習目標。
二、展示預習成果,梳理基礎知識(預習檢測)。
學習任務:結合“預習提示”,梳理基礎知識。
1.生字詞。
2.作家作品。
3.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理想”的名言佳句。
三、概述文本內容,了解主題(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誦讀課文,疏通文意,概括文本內容。
1.誦讀課文,注意節(jié)奏。
2.根據注釋,疏通文意。
3.概括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評價方式:教師評價和同學互評相結合。
四、細讀課文,分析具體內容(合作學習)。
學習任務:分析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教師指導語:通過疏通文意,我們了解了本文的基本內容,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大同社會的特征。
1.文章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理清文章結構。
(溫馨提示:找多名學生誦讀文章,注意節(jié)奏。)。
師生共同評價。
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备攀龃笸鐣母咎卣?。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痹斒觥按笸鄙鐣幕咎卣?。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笨偨Y全文。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溫馨提示:課文第二層有兩句話,這兩句話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滿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
(2)滿足發(fā)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
(3)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五、品讀課文學技法(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感悟寫作技巧。
教師指導語:作者運用嚴謹的結構、透徹的說理,給我們展現了一幅“世外桃源”式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圖景。下面我們一起分析本文的寫作技法。
出示探究問題:
1.文章在句式上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文章大多運用排偶句式,在第二層共有四組排偶句:第一組以“人”統(tǒng)領以下兩句,談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第二組以“使”統(tǒng)領以下四句,談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最后兩組談“貨”“力”的觀念,指出“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排偶句使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而又變化有致,不拘一格,讀起來抑揚頓挫,毫無呆板之感。
2.文章說理透徹,其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全文分三個層次,先總論“大同”社會的綱領,再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最后總結全文,提出“大同”社會的美好圖景,結構嚴謹。文章第二層從三個方面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首先說的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然后說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最后說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三個特征中前兩個方面是就物質生活說的,最后一個特征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說的,說理很透徹。
(溫馨提示:小組合作、交流。學生通過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最后統(tǒng)一歸納。然后,舉手回答,教師或同學給予評價。)。
學生活動:精讀課文,圈閱、批注、思考、歸納、回答、評價。
六、布置作業(yè)。
學習任務:綜合實踐,鞏固練習。
1.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不少于500字。
2.完成相關練習。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四
大道之行也。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
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聯(lián)系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德育目標:《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難點。
2、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教法。
問答法、誦讀法、點撥法。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五
1、認識“蠶”、“桑”兩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讀出詩的韻味。
3、引導學生抓住“綠遍”、“白滿”、“才…又”等詞語展開想象,體會江南鄉(xiāng)村景色的優(yōu)美以及人們的勤勞,激發(fā)學生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結合詩文及相關資料,使學生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感受田園文化的魅力。
一、情境導入:
2、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說說江南鄉(xiāng)村的風光及自己的感受。看到這樣的風光你想說點什么?
3、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宋代詩人翁卷走進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板書課題,指讀)。
二、初讀正音,讀出詩的節(jié)奏。
1、請大家自由讀這首詩,要讀得字正腔圓。(學生自由讀)。
2、這首詩中有兩個生字(課件出示“蠶?!?,指讀,簡單釋義《結合“插田》“摘桑養(yǎng)蠶”)。還有一個多音字“了”(出示“了”),大家覺得該怎么讀?為什么?(學生讀,教師從結合字義選擇字音角度對學生評價,如:你能根據意思選擇正確的讀音,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3、練讀詩文。
三、結合注釋讀詩文,了解大意。
1、過渡:讀詩還要解意。請大家結合課后注釋互相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如果哪個詞語不理解,哪個句子說不好,可以舉手找老師幫忙,老師很愿意為大家服務。
2、學生同桌互說詩意,教師巡視指導。
3、指生說說詩文大意。
4、指生說說詩中描繪的景物,教師板書(山原、川、子規(guī)、雨、人)
四、抓重點詞語,領悟詩境,體會鄉(xiāng)村的景美,人勤。
(一)設疑:
(二)學生自由讀詩文,標出詞語,說體會。
(三)師生交流。
1、引導學生抓住“綠遍”體會景色的美。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xiāng)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你就抓住一個你覺得最美的詞說一說?!比魧W生只說出詞語,則進一步引導:“綠遍是個什么樣?具體說一說。”可用“像——”或“讓我覺得——”把感受說具體。評價可以用“你的比方多準確而富有詩意呀!你也快成了小詩人了!”(指兩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綠遍”)。
(2)補充詩句,感受“綠”的不同韻味。
過渡:多么生機勃勃的綠呀!唐朝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中也寫到了這富有生機的綠(課件出示《詠柳》生讀),大家看賀知章筆下的綠和翁卷筆下的綠一樣嗎?(引導學生從繪畫的角度比較二人的不同:一個是工筆細描,一個是揮筆涂染。若學生說不出,教師可適當簡筆畫)
(3)引導學生讀美。(課件出示第一行詩句)導語:“把你的這種感受帶到詩句里讀出來吧?!保ㄒ龑W生讀出韻味??捎谩澳阕屛铱吹搅寺奖橐暗木G”,“你讓我看到了青翠欲滴的綠”或“你讀得還沒有‘綠遍’”評價。)
2、與“綠遍”相對應的詞語是哪一個?指出這是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依法引導學生體會“白滿”并板書(此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讀、談為主,簡略處理)。
3、引導學生體會“雨如煙”。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xiāng)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如煙”說說感受??捎谩跋褫p紗、像薄霧、像細絲”把感受說具體。(指一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如煙”)。
(2)擴展想象:閉上眼睛,張開雙手,如煙的細雨飄到了你的臉上,落到了你的手心里,什么感覺?聞一聞,隨著如煙的雨飄來了——?(若學生自己說的具體,此環(huán)節(jié)可省略)
(3)依法引導學生讀美第二行詩句,讀出輕柔舒緩的感覺(課件出示,齊讀)。
(4)補充詩句,進一步感受“細雨如煙”的美。
(注: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回答順序調換。當完成一個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引導:“我還不能確信,誰還從別的詞語中讀出了鄉(xiāng)村的美?”
4、過渡:除了美,你還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抓住“才…又”體會人們的勤勞并板書)
5、這勤勞的人們難道不是鄉(xiāng)村的一景嗎?(板書:鄉(xiāng)村美景)就讓我們再來領略一下這鄉(xiāng)村的美景吧。(配樂讀最多兩遍第二遍可以背)
6、小結:(是啊,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山川秀美,細雨如煙。這迷人的景色不僅吸引了我們,更吸引了詩人翁卷。)
五、出示作者,補充詩文,初步領悟田園文化。
1、交流作者資料。
(2)出示資料:“翁卷,字讀古,一字靈舒。浙江柳市人。是南宋時期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以善寫田園詩著名,布衣終身。”引導學生質疑:“有才華為什么還布衣終身?”教師引導:大家能不能從這首《鄉(xiāng)村四月》中找到一些答案呢?(引導學生從板書中找到:對鄉(xiāng)村美景和人民的愛可能是其布衣終身的原因之一《強調》)
2、過渡:不只是翁卷,還有許多的文人墨客被這優(yōu)美淳樸的鄉(xiāng)村田園生活所吸引,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課件出示王維《山居秋瞑》、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指讀)
3、總結:一首首寄托著田園情思的詩歌已經融入到了中華民族悠遠的歷史長河中,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板書“田園文化”)。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我們會繼續(xù)徜徉在“田園詩”的涓涓細流之中,繼續(xù)感受我們燦爛的千年文明!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六
1、熟讀背誦課文,掌握文章內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誦課文掌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掌握文章的內容意義,熟練背誦文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流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教師組織學生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相機引入。
二、初步感知。
檢查預習。指名讀課文,教師相機指正。
教師范讀。學生聆聽,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加上拼音。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留心容易讀錯的地方,作上標記。
學生齊讀。一起讀課文,準確明白節(jié)奏重音等。
教師自瀆。小聲跟讀,鞏固讀法。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內涵。
(2)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要有停頓變化,不能連的太緊。
(3)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意思。
(4)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5)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讀。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齊讀。2、女生齊讀。3、左邊齊讀。4、右邊齊讀。5、同桌齊讀。6、學生自瀆。
指名朗讀課文,組織學生集體訂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學。
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注釋,自主理解課文內容?;ハ嗾f一說,聽一聽,指出其中的不足,記錄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爭議的地方。
學生代表提出問題,教師相機組織解釋疑惑或指正引導,形成共識。
教師提出目標,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目標設計:
1、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綱領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會的社會局面怎么樣?
教師給學生5分鐘的探究時間,學生自主開展。
指名發(fā)言,教師相機講解強調。
教師補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
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加深理解領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出示老子《道德經》片段,組織閱讀,比較理解,加深認識。
2、組織學生談談“大同”社會的理想是否能夠實現。
五、作業(yè)設計。
你認為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的地方?舉例說明。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七
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了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目的。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xiāng)村生活,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其中學習重點是:讀懂詩意,熟讀成誦;學習難點是: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過程設計。
老師在學生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孩子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初步領悟詩歌。
師: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了的意思……。
師: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生:我不理解蠶桑。
師:哦,他不理解蠶桑,有誰了解?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生:蠶子、桑葉、蠶桑樹…。。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2、進一步感悟詩句。
生:清閑、悠閑、空閑、休閑、閑暇……。
師: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
生:清閑的意思是沒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空閑的意思是人們沒有事情做,很無聊……。
師: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xiāng)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齊讀第二句詩。
3、理解詞語,想象畫面。
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生:雨如煙是什么意思?
生:杜鵑鳥在雨中鳴叫。
師:雨下得怎么樣?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說說嗎?
生: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
蒙蒙細雨一直下著,讓天空蒙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層輕紗。
雨絲輕得像煙霧在我眼前縈繞……。
4、從畫面中,體會情感。
師:簡單疏通詩意后,我們感受到鄉(xiāng)村的景色很美,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師:在第一行詩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綠遍山原的“遍”
師引導:綠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這綠色仿佛是山原的綠衣裳,讓山原充滿生機;
山原綠得仿佛是被綠油漆染過似的……。
師: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綠色?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lián)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xiāng)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
師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xiāng)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5、說出感受。
師:鄉(xiāng)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生:他們很快樂。師:為什么快樂?
生:為秋天的豐收,為過上好日子而快樂。
師:對,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僅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6、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xiāng)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R背全詩)。
在孩子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重點與難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學習資源。
掛圖、網絡資源等。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蠶”、“?!眱蓚€生字,能讀準多音字“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讀出詩的韻味。
3、引導學生抓住“綠遍”、“白滿”、“才…又”等詞語展開想象,體會江南鄉(xiāng)村景色的優(yōu)美以及人們的勤勞,激發(fā)學生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結合詩文及相關資料,使學生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感受田園文化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2、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說說江南鄉(xiāng)村的風光及自己的感受??吹竭@樣的風光你想說點什么?
3、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宋代詩人翁卷走進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板書課題,指讀)。
二、初讀正音,讀出詩的節(jié)奏。
1、請大家自由讀這首詩,要讀得字正腔圓。(學生自由讀)。
2、這首詩中有兩個生字(課件出示“蠶?!?,指讀,簡單釋義《結合“插田》“摘桑養(yǎng)蠶”)。還有一個多音字“了”(出示“了”),大家覺得該怎么讀?為什么?(學生讀,教師從結合字義選擇字音角度對學生評價,如:你能根據意思選擇正確的讀音,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3、練讀詩文。
三、結合注釋讀詩文,了解大意。
1、過渡:讀詩還要解意。請大家結合課后注釋互相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如果哪個詞語不理解,哪個句子說不好,可以舉手找老師幫忙,老師很愿意為大家服務。
2、學生同桌互說詩意,教師巡視指導。
3、指生說說詩文大意。
4、指生說說詩中描繪的景物,教師板書(山原、川、子規(guī)、雨、人)。
四、抓重點詞語,領悟詩境,體會鄉(xiāng)村的景美,人勤。
(一)設疑:
(二)學生自由讀詩文,標出詞語,說體會。
(三)師生交流。
1、引導學生抓住“綠遍”體會景色的美。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xiāng)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你就抓住一個你覺得最美的詞說一說?!比魧W生只說出詞語,則進一步引導:“綠遍是個什么樣?具體說一說?!笨捎谩跋瘛被颉白屛矣X得——”把感受說具體。評價可以用“你的比方多準確而富有詩意呀!你也快成了小詩人了!”(指兩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綠遍”)。
(2)補充詩句,感受“綠”的不同韻味。
過渡:多么生機勃勃的綠呀!唐朝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中也寫到了這富有生機的綠(課件出示《詠柳》生讀),大家看賀知章筆下的綠和翁卷筆下的綠一樣嗎?(引導學生從繪畫的角度比較二人的不同:一個是工筆細描,一個是揮筆涂染。若學生說不出,教師可適當簡筆畫)。
(3)引導學生讀美。(課件出示第一行詩句)導語:“把你的這種感受帶到詩句里讀出來吧。”(引導學生讀出韻味??捎谩澳阕屛铱吹搅寺奖橐暗木G”,“你讓我看到了青翠欲滴的綠”或“你讀得還沒有‘綠遍’”評價。)。
2、與“綠遍”相對應的詞語是哪一個?指出這是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依法引導學生體會“白滿”并板書(此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讀、談為主,簡略處理)。
3、引導學生體會“雨如煙”。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xiāng)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如煙”說說感受??捎谩跋褫p紗、像薄霧、像細絲”把感受說具體。(指一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如煙”)。
(2)擴展想象:閉上眼睛,張開雙手,如煙的細雨飄到了你的臉上,落到了你的手心里,什么感覺?聞一聞,隨著如煙的雨飄來了——?(若學生自己說的具體,此環(huán)節(jié)可省略)。
(3)依法引導學生讀美第二行詩句,讀出輕柔舒緩的感覺(課件出示,齊讀)。
(4)補充詩句,進一步感受“細雨如煙”的美。
(注: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回答順序調換。當完成一個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引導:“我還不能確信,誰還從別的詞語中讀出了鄉(xiāng)村的美?”
4、過渡:除了美,你還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抓住“才…又”體會人們的勤勞并板書)5、這勤勞的人們難道不是鄉(xiāng)村的一景嗎?(板書:鄉(xiāng)村美景)就讓我們再來領略一下這鄉(xiāng)村的美景吧。(配樂讀最多兩遍第二遍可以背)。
6、小結:(是啊,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山川秀美,細雨如煙。這迷人的景色不僅吸引了我們,更吸引了詩人翁卷。)。
五、出示作者,補充詩文,初步領悟田園文化。
1、交流作者資料。
(2)出示資料:“翁卷,字讀古,一字靈舒。浙江柳市人。是南宋時期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以善寫田園詩著名,布衣終身。”引導學生質疑:“有才華為什么還布衣終身?”教師引導:大家能不能從這首《鄉(xiāng)村四月》中找到一些答案呢?(引導學生從板書中找到:對鄉(xiāng)村美景和人民的愛可能是其布衣終身的原因之一《強調》)。
2、過渡:不只是翁卷,還有許多的文人墨客被這優(yōu)美淳樸的鄉(xiāng)村田園生活所吸引,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課件出示王維《山居秋瞑》、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指讀)。
3、總結:一首首寄托著田園情思的詩歌已經融入到了中華民族悠遠的歷史長河中,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板書“田園文化”)。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我們會繼續(xù)徜徉在“田園詩”的涓涓細流之中,繼續(xù)感受我們燦爛的千年文明!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九
《鄉(xiāng)村四月》是宋朝詩人翁卷的代表作,詩人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xiāng)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詩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蠶桑又插田”。詩的意境優(yōu)美,處處散發(fā)出詩的魅力,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蠶桑、卷、了”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古詩。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教師準備:鄉(xiāng)村美景圖、朗讀課件、伴讀音樂、事物卡片。
學生準備:收集相關資料。
一、激情導入
二、弄懂詩題
師: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發(fā)言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師板書:翁卷)
三、知曉作者
學生介紹
教師補充: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四、整體感知
師: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xiāng)村四月,去感受鄉(xiāng)村初夏的氣息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初步感知古詩內容。
(一)、自由讀(二)、指名讀(三)、教師范讀
(四)、指名讀(五)、齊讀
五、知詩情、悟詩意
師:大家剛才讀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按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但要完成這樣一個問題:在詩中詩人都描寫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將這些事物聯(lián)系到一起的?。
(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
(一)、品讀美景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并粘貼事物卡片:(見板書設計)
進而理解整首古詩,借助課件講解“白滿川”。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師(板書:景美,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教師歸納(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播放鄉(xiāng)村美景圖。
(二)、品讀人勤
師:是啊,這哪里是鄉(xiāng)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導入后兩句的學習,重點體會“閑人少”“才了---又---”進而理解這里人的繁忙與勤勞)指導學生用“才了---又---”作詩。體會“閑人少”的用法。
師:(板書:人勤,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
教師歸納(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華
師: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的內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愿意到前面來讀讀古詩。(播放音樂)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xiāng)村四月》。請讀出陶醉之情。
----生:(一生讀出陶醉之情)。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也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閑著呢,于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xiāng)村四月》。請讀出敬佩之情。
----生(一生讀出敬佩之情)。
眾生(讀出贊美之情)。
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這是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闵岬秒x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背誦古詩)
師:能背下來嗎?讓我們一起誦讀古詩。
師:古詩不光可以讀,還可以唱。聽過嗎?想聽嗎?(播放古詩唱詞)
與學生共同唱古詩,學生齊唱。
師:大家唱的真不錯!如果你們感興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調去唱你喜歡的古詩。這首詩我們就學到這。
七、拓展閱讀:
師:其實,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我們曾經也學過一些,比如說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還記得嗎?(并引導學生讀)王維也曾寫過一首《山居秋暝》還有印象嗎?學習田園詩,有一位詩人大家一定要知道,他叫范成大,他寫了60首田園詩,教材中也選了其中的一首“四時田園雜興”(教師誦讀)課后我們可以把他寫的田園詩都找出來讀一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師:下課。
板書設計:
鄉(xiāng)村四月
宋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景美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人勤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十
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了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xiāng)村生活,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其中學習重點是:讀懂詩意,熟讀成誦;學習難點是: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老師在學生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孩子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初步領悟詩歌
師: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了的意思……
師: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生:我不理解蠶桑。
師:哦,他不理解蠶桑,有誰了解?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2、進一步感悟詩句
生:清閑、悠閑、空閑、休閑、閑暇……
師: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
生:清閑的意思是沒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空閑的意思是人們沒有事情做,很無聊……
3、理解詞語,想象畫面
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生:雨如煙是什么意思?
生:杜鵑鳥在雨中鳴叫
師:雨下得怎么樣?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說說嗎?
生: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
蒙蒙細雨一直下著,讓天空蒙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層輕紗。
雨絲輕得像煙霧在我眼前縈繞……
4、從畫面中,體會情感
師:簡單疏通詩意后,我們感受到鄉(xiāng)村的景色很美,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師:在第一行詩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綠遍山原的“遍”
師引導:綠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這綠色仿佛是山原的綠衣裳,讓山原充滿生機;
山原綠得仿佛是被綠油漆染過似的……
師: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綠色?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lián)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xiāng)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
師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xiāng)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5、說出感受
師:鄉(xiāng)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生:他們很快樂。師:為什么快樂?
生:為秋天的豐收,為過上好日子而快樂。
師:對,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僅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6、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xiāng)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R背全詩)
在孩子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重點與難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學習資源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十一
《鄉(xiāng)村四月》是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組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專題的《古詩詞三首》的一首古詩。詩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春末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四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借助注釋了解詩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誦。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對意境的想象;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美、語言美、詩境美、詩情美。
1、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學文,會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智成長。
2、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fā)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鞏固、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律,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3、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只有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曲曲優(yōu)美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引領學生讀出詩的節(jié)奏美、語言美、詩境美、詩情美。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讀寫生字蠶桑,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注釋理解詩的大意,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強化學法,自學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意象鋪展,切入正題。
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村又是怎樣的?我們跟隨著宋代詩人翁卷一起領略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板書)齊讀課題。
1、四月是什么季節(jié)?那,你心中的鄉(xiāng)村四月是怎樣的?
那是小橋流水人家,那是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2、帶著鄉(xiāng)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讀課題!
二、通讀全詩,感受詩的節(jié)奏美。
1、(出示全詩)誰來說說以前學古詩的方法?
3、誰想讀?讀準沒有?
4、檢查生字蠶桑,相機糾正。
指導蠶的書寫;(蠶,天蟲也。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
5、(配樂)讀出詩的節(jié)奏。(方法:多誦讀)。
三、理解詩意,感悟詩的語言美。
過渡:在你們有滋有味的朗讀聲中,詩歌醉人的韻律已經緩緩流出。
1、讀了這么多次能結合注釋說出詩意思嗎?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說說。
2、匯報:(點撥一二句寫:景;三四句寫:人)。
3、這詩意明白了嗎?趕緊帶著自己的理解,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四、品味詩句,感悟詩的意境美。
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如畫的鄉(xiāng)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視線,留住了你的腳步。我們就開個詩畫品讀會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課件出示一、二句)。
1、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畫面?(板書: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
2、四月的鄉(xiāng)村,是詩的世界,如果請你給這首詩的1、2句配上一幅畫,你準備用上那些色彩畫?并說說你的理由。
如:我準備用()畫,因為。
3、指導品讀:遍、滿(方法:抓詩眼)。
讀到綠遍山原這個詞,你腦海里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綠的顏色只有一種嗎?(嫩綠的、深綠的、淡綠的)。
這樣的綠在哪里可以見到?邊想像邊讀詩。(方法:想畫面)。
師: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一個遍就把四月鄉(xiāng)村那綠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把這美的畫面通過你的誦讀表達出來吧。
4.除了滿世界的綠,你還看到了什么?(白滿川)。
2.聽讀,想象畫面美。
過渡:淡雅的田園詩是一幅秀美的畫呢!(前面我們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里有怎樣的畫面呢?來,請閉上眼睛同學們,這個時候呀,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這樣一個畫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綠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絨毯披著一身綠葉兒的桉樹、榕樹,桃樹,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站立在綠絨毯上,在陽光底下一動一動地放著綠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滿滿的,映著天空,映著白云,遠遠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鏡子小河旁邊的那處楊樹林,漫天飛舞的楊花紛紛飄落,不一會兒,把一大片綠絨毯染成了白色遠遠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楊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
5、這畫面讓我想起哪些詩句?(聯(lián)系有關的詩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6、這是絕妙山水畫!我們以讀代品吧!
7、鄉(xiāng)村四月,還是童話的故鄉(xiāng),如果你用心聽,它還是一首交響曲,鏡頭再轉換,你能聽到那些聲音?子規(guī)是怎樣啼叫的?(古詩介入)。
如:我仿佛聽到的聲音是:
8、這雨如煙什么感覺?看圖片。
1)把這種若有若無的朦朧美讀出來。
2)這雨讓你又想起了哪些詩句?
沾衣欲濕杏花,吹面不寒楊柳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9、一動一靜的杜鵑煙雨圖已呈現我們面前了!讀出動靜的美感。
此時此景,你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讓我們一起吟誦這兩句詩吧。
11、小結:你們真了不起,憑著多誦讀、看注釋、抓詩眼、(調動視覺、聽覺,聯(lián)系詩句)想畫面的法寶就走進青山綠水、杜鵑煙雨圖。
(二)學習第三、四句(課件出示三四句)。
1、詩人們,請選用一樣或幾樣法寶,品其中的詩與畫。先小組內切磋切磋。
2、匯報。
3、小結:農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個個都勤勞。才了。。。。。又。。。。。(板書:人勤)。
4、在這繁忙的四月,大人們除了采桑插田,還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們在忙什么呢?除了人們,還有誰也忙起來了呢?(播放視頻:也許你想象到了這樣的畫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氣、蝴蝶蜜蜂采蜜,牛兒等待耕種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感覺?(板書:贊美景人)。
師:來到村后的桑樹園,你會看到采桑的人們;村子前面是一望無際的水田,你看,農民伯伯在田間是多么忙碌。
想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人們怎會不開心?你讀;。
想到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人們怎會不高興?你讀;。
想到那將是沉甸甸的收獲,人們怎會不興奮?齊讀。
是啊,這鄉(xiāng)村四月既是絕美的山水畫,又是勤勞的農忙圖!走進這四月的鄉(xiāng)村,就如同走進了一幅連續(xù)不斷的畫卷。讀全詩。
五、理解詩人,回歸整體,感悟詩情之美。
2、(配樂)那能把詩印在心間嗎?
3、還能把詩留在筆尖嗎?請默寫。
六、拓展延伸,詩心畫意滿心間。
(一)古今對照。
1、請拿出練習紙。(播放課件音樂)此時,你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這如畫的四月,你會聽到了想到了請把你感受到的,用現代文寫下來。
出示: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
2、匯報。
(二)課外拓展。
1、(課件出示)古往今來,田園是詩人們的寵兒,老師想到了許多田園詩人,如王維、孟浩然、陶淵明等。他們留下不少珍貴的詩篇。走進去讀讀、體會體會吧!
課件:村夜(唐)白居易。
田園樂(唐)王維。
2、讀了這些田園詩句,老師把自己的感受寫了下來:
課件出示:巍巍青山、曖曖村落,鄉(xiāng)村是恬靜的;啾啾鳥鳴、聲聲犬吠,鄉(xiāng)村是靈動的;。
裊裊炊煙、霏霏細雨,鄉(xiāng)村是朦朧的;唰唰采桑、簌簌蠶食,鄉(xiāng)村是忙碌的。
師:同學們,江南鄉(xiāng)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時,我們仿佛已經置身其中,清晨,煙雨蒙蒙,我們從桑樹上采下一片片綠色的希望;中午,布谷聲聲,我們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麗的詩行;傍晚,清風徐徐,我們向天空中放飛天真的夢想;入夜,繁星點點,我們在睡夢中伴隨著青蛙無眠的歌唱。如果能過上這樣的田園生活,一生無憾。
3、作業(yè):
1)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2)把這首詩描繪的情境寫成一段話;3)收集并閱讀更多有關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古詩,如《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等。根據興趣選擇其中一項完成。
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詩的國度,感受到詩的魅力,感受到鄉(xiāng)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詩情畫意!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十二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前兩首古詩詞,并嘗試背誦。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三讀”來體會詩歌的音韻、畫面、情感,并嘗試自學田園詩。
1.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玩?zhèn)€游戲怎么樣?老師帶來幾幅畫,看誰能夠一看到畫,就想到一句古詩,當然,越多越好!想挑戰(zhàn)么?好吧!(出示圖)有一句話是這樣評價古詩的:(出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讀,這是田園詩最大的特點。好了,我們上課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習古詩的熱情,并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
一、上課導入:
2、以前學習詩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書“讀”
過渡:你看,這些都離不開讀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們仍然用這個方法來學習田園詩(打開課本)。
過渡:那么如何讀才能體會田園詩的美呢?
1、趣讀,體會音韻美。
(1)要你來讀,你怎么讀?
引導:是啊,大家都覺得這樣很有趣呢!原來讀詩還可以通過擊掌打出節(jié)奏其實擊掌還有很多種,不止他這一種可以自己擊掌,也可以和別人合作擊掌打出很多節(jié)奏!你會嗎?對對,就是這樣讀!還可以同桌相互擊掌讀!(示范)除了這種形式,其實還可以標上音樂的符號來讀呢!(示范)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磕蔷透乙黄饋戆?!其實讀詩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引導:(預設:若仍然223的節(jié)奏,)看來你們都習慣于223的節(jié)奏讀法,你們聽,老師還可以這樣讀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那就跟我一起來吧!知道嗎?老師這里還有一種節(jié)奏呢!想聽嗎?你能給它配上動作打出節(jié)拍嗎?比如,輕叩桌子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讀,你會嗎?(示范:自拍、同桌拍)。
(2)練習趣讀:可以加上詩里的動作讀,搖頭晃腦的讀、還可以和同學合作讀呢!只要想辦法,讀古詩是多么有趣的事??!下面你可以選擇剛才你喜歡的方法練一練,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辦法讀這首詩,盡量要讀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組,練習一下待會老師看看哪組讀得最有趣!
a自由練習趣讀,師巡視指導b展示匯報:
誰愿意展示一下?(預設:讀得怎么樣?他們都喜歡你這種方式!大家也來試一試)或者你覺得誰讀得有趣,推薦一下(預設:你讀得真動聽!)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著你一起讀了!老師發(fā)現一個有趣的,我來推薦他一起來!
小結:不同節(jié)奏、不同形式讀古詩,多有趣??!
2.聽讀,想象畫面美。
(1)聽讀想象畫面:
仔細聽老師朗讀這首詩,你透過詩里的文字去想象畫面(配樂)(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學們,這個時候呀,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這樣一個畫面: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綠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絨毯披著一身綠葉兒的桉樹、榕樹,桃樹,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站立在綠絨毯上,在陽光底下一動一動地放著綠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滿滿的,映著天空,映著白云,遠遠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鏡子小河旁邊的那處楊樹林,漫天飛舞的楊花紛紛飄落,不一會兒,把一大片綠絨毯染成了白色遠遠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楊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
(3)感悟方法:
a.聽了老師的描述,你會有怎樣的評價?(對老師想象的畫面進行評價,對老師描述的語言進行評價等)。
b.剛才老師讀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出現了畫面嗎?
(4)再聽讀,強化畫面:
請閉上眼睛,再來聽一遍(配樂范讀)想象畫面(5)組內交流:
(6)匯報展示:
a.指名描述:誰來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畫面?(出示圖:白滿川)還有誰也想描述這句詩?
b.體會忙碌,拓展想象:在這繁忙的四月,大人們除了采桑插田,還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們在忙什么呢?除了人們,還有誰也忙起來了呢?(播放視頻:也許你想象到了這樣的畫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氣、蝴蝶蜜蜂采蜜,牛兒等待耕種…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感覺?(板書:贊美景人)。
c.齊讀:帶著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來讀這首詩。
3、背讀,感悟情感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么美的詩,你們愿不愿意背下來???自己練習一下誰愿意來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這就是背讀,感悟情感美)(配樂)。
三、作業(yè)。
1、課后積累更多的田園詩。
2、利用本課學習的方法自學《漁歌子》。
[設計意圖:總結田園詩的特點,注重課外積累田園詩,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并遷移運用]。
田園詩歌淡雅、恬靜、清新、自然,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幅優(yōu)美的田園畫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通過“趣讀、”“聽讀”、“背讀”帶領學生從音韻、畫面、情感三方面去體會詩歌的內在美。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十三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jié)快要到了,你想外出旅游嗎?生:想!
師: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課件展示鄉(xiāng)村四月風光影片。)。
師:(欣賞完影片后)你們覺得這里怎么樣?
生:我覺得這里很美。
生:我覺得這里很迷人。
師:鄉(xiāng)村的景色確實美,不過鄉(xiāng)村的四月更美,今天我們就隨同詩人翁卷一起走進田園,走進《鄉(xiāng)村四月》,感悟農家生活吧!(板書課題:鄉(xiāng)村四月。)。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四月指農歷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節(jié)。
二、方法指導,匠心獨運。
師:在朗讀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聯(lián)系以前誦讀古詩的經驗,說說古詩怎樣讀比較好。
生:我認為應該把字音讀準確。
生:我覺得應該讀出節(jié)奏來。
生:還應該讀出感情來。
師:老師覺得如果再做到聲音響亮會更好。下面咱們就帶著這幾種好方法來自由朗讀這首詩。(生自由讀詩。)。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你讀得不僅流暢,而且聲音很響亮。(再指名讀。)。
師:你讀得很努力!剛才兩位同學讀得都很流暢,看來大家確實用心去讀了。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了,仔細聽,老師讀到哪里會稍作停頓。
師: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生回答師在哪里有停頓。)。
師:對,老師就是按2、2、3的節(jié)奏停頓的。下面就請同學們按這樣的節(jié)奏再來練習朗讀。(生練習朗讀。)。
師:誰能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師:既然大家都想讀,那么想讀的同學就站起來,我們一起來讀。(眾生起立齊讀。)。
三、品析詩句,循循善誘。
師:大家剛才讀得非常有味道,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按照學習提示(課件出示學習提示)和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來認真研讀古詩。
結合注釋和生活實際思考:1.詩人在鄉(xiāng)村里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2.用上你平時積累的好詞,把詩句的意思說具體。(生小組合作學習,師巡視。)。
師:剛才同學們學得真投入,誰能來匯報你們的學習結果?
生:詩人在鄉(xiāng)村看到了山原。
生:詩人看到了鄉(xiāng)村的人們都在忙碌著。
生:詩人聽到了杜鵑的叫聲。
(師板書:山原、閑人少、子規(guī)聲。)。
師:誰能結合平時積累的好詞說說詩句的意思?
生:碧綠染遍山野,水田一片亮光;杜鵑聲聲啼叫,雨如煙霧朦朧。農歷四月的鄉(xiāng)村,閑散人很少;才忙完養(yǎng)蠶采桑,又要忙插秧。
生:一條小河流淌在碧綠的山間,細雨微風中杜鵑在歡快地歌唱。鄉(xiāng)村四月里人們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秧。
(一)品讀美景。
師: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我們來齊讀前兩句詩。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你能把這兩句詩的意思說具體嗎?
生: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
師:聽得出,你很會讀詩呀!如果讓你選擇兩種顏料來描繪腦海中的圖畫,你會選哪兩種?
生:綠色和白色。
師:為什么要選擇這兩種顏色呢?生:因為山川和原野都是綠的,水色是白的。
師:瞧,四月的鄉(xiāng)村,山陵是綠的,原野是綠的,還有綠的——。
生:還有綠的草。
生:還有綠的樹。
生:還有綠的枝葉。
師:展現在詩人面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一個“綠”字,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我感覺到生機勃勃。生:我有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
師:一個“綠”字讓我們感受到了鄉(xiāng)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就帶著這種感受來讀讀第1句。(指名讀,要求其他同學輕輕閉上眼睛聽,邊聽邊想象畫面。)師:你們的眼前出現畫面了嗎?生:出現了。
師:這是一種鮮明的綠,誰能讀出柔美的綠?生:綠遍山原白滿川。
師:讓綠色布滿整個山原吧!我們一起來讀。(生齊讀。)。
師:聽著你們的朗讀,老師也仿佛聽到了杜鵑鳥的聲聲啼叫。第幾句寫出杜鵑的啼叫?生:第2句。
師:我們來齊讀第2句。(生齊讀: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細雨不停,子規(guī)不歇,望著籠罩在雨中的山川綠原,我們忍不住感慨,四月的鄉(xiāng)村——好美啊!
師:用朗讀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吧!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你讀出了鄉(xiāng)村景色的美,語速再慢些更好。誰還想讀給大家聽?(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鄉(xiāng)村四月的如詩如畫。
(二)品讀人勤。
師:綠綠的山陵、原野,映入我們的眼簾,蒙蒙的細雨,沁入我們的心脾。多美的景色啊!(板書:景美。)這哪里是鄉(xiāng)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我們來齊讀第3、4句古詩。
師:誰能把詩句的意思說具體?生: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干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生:鄉(xiāng)村里的四月,閑著的人很少,都在忙碌著農活,剛剛干完了養(yǎng)蠶的活又要去插秧。
師:從哪些詞可以看出農家勞動是繁忙、緊張的?生:“閑人少。”
師:閑人少可以怎么理解?
生:就是忙人多的意思。
師:他們都在忙些什么呢?
生:他們忙插秧、喂雞、喂鴨、翻地??。
師:說明這里的人怎么樣?
生:說明這里的人很能干。
生:說明這里的人很勤勞。(板書:人勤。)。
師:從哪一句式也能看出這里的人很勤勞?
生:從“才了??又”看出這里的人很勤勞。
生: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翻土又種瓜。
生: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牛又放鴨。
生:我覺得這是主要農活。
師: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不信你試試。(生自由讀。)。
師:誰想把這兩句讀給大家聽?
師:你讀出了鄉(xiāng)村四月人們的忙碌。
四、拓展延伸,積淀文化。
師:孩子們,張開你們想象的翅膀吧!此時此刻你們就是詩人,行走在田間小徑,面對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又怎能不詩興大發(fā);又怎能不陶醉其中呢!就帶著這種感受帶著陶醉之情來齊讀《鄉(xiāng)村四月》。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也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能熟視無睹?帶著敬佩之情再讀《鄉(xiāng)村四月》。
師:同學們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贊美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于是你把你的贊美之情融進了這一首詩《鄉(xiāng)村四月》。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十四
1.會認、寫“蠶、桑”兩個生字。
2.通過讀、吟、唱等多元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fā)揮想象,理解詩意。
4.通過對本詩的學習,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美麗,感受到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yǎng)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一、入境——啟動情智
2、補充板書 鄉(xiāng)村四月
讓我們跟著宋代詩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進“鄉(xiāng)村四月”。
3、交流資料,知詩人。
師:800多年前南宋時期我們浙江有一位詩人用詩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描繪了下來。他就是——(板書翁卷)
出示詩人簡介:翁卷 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 在他們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巖集》、《葦碧軒集》等。他的詩顯的較為平易,但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現情智
(一)讀一讀: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板書:讀)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讀古詩,初知大意。
5.初步觸摸古詩意韻。
師:讀完了這首詩,你對鄉(xiāng)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書:景美、人勤)
(二)吟一吟:
1.生吟古詩。
師:那你們誰能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讀出來呢?試試吧。(生自主讀)
2.師范吟古詩。(板書:吟)
3.學生想象吟誦。師:哪個詞讓你最有感覺,能勾起你無限的想象?把你聽詩時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描述給大家聽聽。(生匯報并發(fā)揮想象交流,教師相機評價)
生1: “綠遍”讓我看到了鄉(xiāng)村到處一片蔥蘢的景象。
師:把你的感受用朗讀傳遞給大家。讀
生2: “白滿”讓我仿佛看到了鄉(xiāng)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眼望去,閃著金光。
師:把你的體會用朗讀告訴大家。再讀
生3: “煙”讓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霧迷蒙的仙境之中。
師:多讓人向往??!把我們也帶到你那神仙般的境界之中。請讀
生4: “子規(guī)聲”好美?。∠笤诔?。
師:是嗎?不行,不行,我們也要去聽歌。
生5: “閑人少”、“才了……又……”讓感受到了鄉(xiāng)村的四月很繁忙。
師:是??!要不是“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哪有辛棄疾筆下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要不是“才了蠶桑又插田”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出示這兩句詩)
生:才了耘田夜又績麻。(真不簡單,你們都會改詩了。)
(三).拓展語言訓練。
師:除了這些農活,你還能想象出鄉(xiāng)親們在忙什么嗎?也用“才了……又……”的句式說一說?(生回答)
師:我們來對對詩句。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生接)。
師:好,孩子們,我們帶著剛才的感受,帶著無限的想象由生1、2、3、4同學來合作吟一吟。(板書:吟一吟)
師:聽聽杜鵑鳥清脆的鳴聲,淋浴著裊裊的雨霧,請你們深深地吸一口氣,把你們的想象放進詩里吟一吟。(生齊讀)
過渡: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加上你們美美的吟誦,讓鄉(xiāng)村四月這幅畫卷充滿勃勃生機。
(四)小結
師:農人的辛勤勞創(chuàng)造了一幅多美的畫面啊——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這如畫的美景正是因為——
生: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是??!鄉(xiāng)村的四月正是播種的季節(jié),繁忙的季節(jié)。景美人更美!
三.表達——發(fā)展情智
1.感情升華。
師:此時此刻,你想說點什么嗎?
2.吟唱古詩。
師:是?。]有春的耕耘哪有夏的一路芳香,秋的碩果累累。讓我們記住翁卷,記住《鄉(xiāng)村四月》,感恩農民伯伯,是他們告訴了我們美的真諦!再讀古詩。
3.鄉(xiāng)村四月,美麗的農家風光令人陶醉,勤勞的農家人更令人感動。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幾首描寫田園生活的古詩詞,《四時田園雜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 村居》。希望同學們隨著詩文的學習走近鄉(xiāng)下人家,貼近農人脈搏,感受田園詩情。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
綠遍 白滿
景美 讀
子規(guī) 煙雨
閑人 少
人勤 吟
才了 又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一
對《大道之行也》教參要求,背誦全文并理解孔子的大同思想。
此文是《禮記。禮運》開頭的一段話,主旨在于闡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鬃由钤谧儊y紛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盡管他的理想在當時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兩千多年前他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標。
學習本課,可嘗試比較共產主義社會的終極目標,并讓學生有所感受兩者的異同點;
學習本課可結合21課《桃花源記》體現的思想,比較兩者的異同點。
學情分析。
由于現在的90后學生對社會經驗體驗不足、再加上文中所述的理想社會和現在的生活差別太大,學生理解和接受都有困難。
對字詞的理解和識記應該問題不大。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
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聯(lián)系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2.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二
1、會認、寫“蠶、?!眱蓚€生字。
2、通過讀、吟、唱等多元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fā)揮想象,理解詩意。
4、通過對本詩的學習,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美麗,感受到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yǎng)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一、入境——啟動情智
2、補充板書 鄉(xiāng)村四月
讓我們跟著宋代詩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進“鄉(xiāng)村四月”。
3、交流資料,知詩人。
師:800多年前南宋時期我們浙江有一位詩人用詩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描繪了下來。他就是——(板書翁卷)
出示詩人簡介:翁卷 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 在他們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巖集》、《葦碧軒集》等。他的詩顯的較為平易,但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現情智
(一)讀一讀: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板書:讀)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讀古詩,初知大意。
5、初步觸摸古詩意韻。
師:讀完了這首詩,你對鄉(xiāng)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書:景美、人勤)
(二)吟一吟:
1、生吟古詩。
師:那你們誰能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讀出來呢?試試吧。(生自主讀)
2、師范吟古詩。(板書:吟)
3、學生想象吟誦。師:哪個詞讓你最有感覺,能勾起你無限的想象?把你聽詩時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描述給大家聽聽。(生匯報并發(fā)揮想象交流,教師相機評價)
生1: “綠遍”讓我看到了鄉(xiāng)村到處一片蔥蘢的景象。
師:把你的感受用朗讀傳遞給大家。讀
生2: “白滿”讓我仿佛看到了鄉(xiāng)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眼望去,閃著金光。
師:把你的體會用朗讀告訴大家。再讀
生3: “煙”讓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霧迷蒙的仙境之中。
師:多讓人向往?。“盐覀円矌У侥隳巧裣砂愕木辰缰?。請讀
生4: “子規(guī)聲”好美??!象在唱歌。
師:是嗎?不行,不行,我們也要去聽歌。
生5: “閑人少”、“才了……又……”讓感受到了鄉(xiāng)村的四月很繁忙。
師:是??!要不是“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哪有辛棄疾筆下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要不是“才了蠶桑又插田”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出示這兩句詩)
師:鄉(xiāng)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請看(出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中的第一句)范成大筆下的“晝出耘田夜績麻”,你能用“才了——又”的句式改寫這句嗎?(板書:才了……又……)
生:才了耘田夜又績麻。(真不簡單,你們都會改詩了。)
(三)、拓展語言訓練。
師:除了這些農活,你還能想象出鄉(xiāng)親們在忙什么嗎?也用“才了……又……”的句式說一說?(生回答)
師:我們來對對詩句。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生接)。
師:好,孩子們,我們帶著剛才的感受,帶著無限的想象由生1、2、3、4同學來合作吟一吟。(板書:吟一吟)
師:聽聽杜鵑鳥清脆的鳴聲,淋浴著裊裊的雨霧,請你們深深地吸一口氣,把你們的想象放進詩里吟一吟。(生齊讀)
過渡: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加上你們美美的吟誦,讓鄉(xiāng)村四月這幅畫卷充滿勃勃生機。
(四)小結
師:農人的辛勤勞創(chuàng)造了一幅多美的畫面啊——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這如畫的美景正是因為——
生: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是??!鄉(xiāng)村的四月正是播種的季節(jié),繁忙的季節(jié)。景美人更美!
三、表達——發(fā)展情智
1、感情升華。
師:此時此刻,你想說點什么嗎?
2、吟唱古詩。
師:是??!沒有春的耕耘哪有夏的一路芳香,秋的碩果累累。讓我們記住翁卷,記住《鄉(xiāng)村四月》,感恩農民伯伯,是他們告訴了我們美的真諦!再讀古詩。
3、鄉(xiāng)村四月,美麗的農家風光令人陶醉,勤勞的農家人更令人感動。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幾首描寫田園生活的古詩詞,《四時田園雜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 村居》。希望同學們隨著詩文的學習走近鄉(xiāng)下人家,貼近農人脈搏,感受田園詩情。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
綠遍 白滿
景美 讀
子規(guī) 煙雨
閑人 少
人勤 吟
才了 又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三
自主閱讀,背誦課文;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和有關“理想”的名言;完成基礎知識的自主學習。
【相關課程標準】。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課文,大多講述了博大的情懷、積極向上的情操,編者將它安排于此類文章中,使讀者能夠體會其中的不同之處。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會,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學習古人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一個為人類造福的人。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
2.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全文。
4.聯(lián)系實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評價任務】。
1.通過誦讀課文,能疏通文意。
2.品讀課文,把握“大同”社會的特征。
3.合作探究,掌握結構嚴謹、說理透徹的方法。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對大同社會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激活思維,導讀文本(導入新課)。
學習任務:齊背《桃花源記》,談談對世外桃源的認識和感想。
(全班同學齊背《桃花源記》)那個美、樂、奇的世界大家還記得吧?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大道之行也》,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理想社會,讓我們一同去感受吧。(板書文題)。
板書課題:大道之行也。
展示學習目標。
二、展示預習成果,梳理基礎知識(預習檢測)。
學習任務:結合“預習提示”,梳理基礎知識。
1.生字詞。
2.作家作品。
3.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理想”的名言佳句。
三、概述文本內容,了解主題(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誦讀課文,疏通文意,概括文本內容。
1.誦讀課文,注意節(jié)奏。
2.根據注釋,疏通文意。
3.概括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評價方式:教師評價和同學互評相結合。
四、細讀課文,分析具體內容(合作學習)。
學習任務:分析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教師指導語:通過疏通文意,我們了解了本文的基本內容,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大同社會的特征。
1.文章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理清文章結構。
(溫馨提示:找多名學生誦讀文章,注意節(jié)奏。)。
師生共同評價。
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备攀龃笸鐣母咎卣?。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痹斒觥按笸鄙鐣幕咎卣?。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笨偨Y全文。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溫馨提示:課文第二層有兩句話,這兩句話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滿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
(2)滿足發(fā)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
(3)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五、品讀課文學技法(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感悟寫作技巧。
教師指導語:作者運用嚴謹的結構、透徹的說理,給我們展現了一幅“世外桃源”式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圖景。下面我們一起分析本文的寫作技法。
出示探究問題:
1.文章在句式上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文章大多運用排偶句式,在第二層共有四組排偶句:第一組以“人”統(tǒng)領以下兩句,談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第二組以“使”統(tǒng)領以下四句,談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最后兩組談“貨”“力”的觀念,指出“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排偶句使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而又變化有致,不拘一格,讀起來抑揚頓挫,毫無呆板之感。
2.文章說理透徹,其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全文分三個層次,先總論“大同”社會的綱領,再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最后總結全文,提出“大同”社會的美好圖景,結構嚴謹。文章第二層從三個方面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首先說的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然后說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最后說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三個特征中前兩個方面是就物質生活說的,最后一個特征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說的,說理很透徹。
(溫馨提示:小組合作、交流。學生通過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最后統(tǒng)一歸納。然后,舉手回答,教師或同學給予評價。)。
學生活動:精讀課文,圈閱、批注、思考、歸納、回答、評價。
六、布置作業(yè)。
學習任務:綜合實踐,鞏固練習。
1.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不少于500字。
2.完成相關練習。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四
大道之行也。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
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聯(lián)系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德育目標:《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難點。
2、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教法。
問答法、誦讀法、點撥法。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五
1、認識“蠶”、“桑”兩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讀出詩的韻味。
3、引導學生抓住“綠遍”、“白滿”、“才…又”等詞語展開想象,體會江南鄉(xiāng)村景色的優(yōu)美以及人們的勤勞,激發(fā)學生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結合詩文及相關資料,使學生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感受田園文化的魅力。
一、情境導入:
2、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說說江南鄉(xiāng)村的風光及自己的感受。看到這樣的風光你想說點什么?
3、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宋代詩人翁卷走進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板書課題,指讀)。
二、初讀正音,讀出詩的節(jié)奏。
1、請大家自由讀這首詩,要讀得字正腔圓。(學生自由讀)。
2、這首詩中有兩個生字(課件出示“蠶?!?,指讀,簡單釋義《結合“插田》“摘桑養(yǎng)蠶”)。還有一個多音字“了”(出示“了”),大家覺得該怎么讀?為什么?(學生讀,教師從結合字義選擇字音角度對學生評價,如:你能根據意思選擇正確的讀音,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3、練讀詩文。
三、結合注釋讀詩文,了解大意。
1、過渡:讀詩還要解意。請大家結合課后注釋互相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如果哪個詞語不理解,哪個句子說不好,可以舉手找老師幫忙,老師很愿意為大家服務。
2、學生同桌互說詩意,教師巡視指導。
3、指生說說詩文大意。
4、指生說說詩中描繪的景物,教師板書(山原、川、子規(guī)、雨、人)
四、抓重點詞語,領悟詩境,體會鄉(xiāng)村的景美,人勤。
(一)設疑:
(二)學生自由讀詩文,標出詞語,說體會。
(三)師生交流。
1、引導學生抓住“綠遍”體會景色的美。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xiāng)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你就抓住一個你覺得最美的詞說一說?!比魧W生只說出詞語,則進一步引導:“綠遍是個什么樣?具體說一說。”可用“像——”或“讓我覺得——”把感受說具體。評價可以用“你的比方多準確而富有詩意呀!你也快成了小詩人了!”(指兩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綠遍”)。
(2)補充詩句,感受“綠”的不同韻味。
過渡:多么生機勃勃的綠呀!唐朝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中也寫到了這富有生機的綠(課件出示《詠柳》生讀),大家看賀知章筆下的綠和翁卷筆下的綠一樣嗎?(引導學生從繪畫的角度比較二人的不同:一個是工筆細描,一個是揮筆涂染。若學生說不出,教師可適當簡筆畫)
(3)引導學生讀美。(課件出示第一行詩句)導語:“把你的這種感受帶到詩句里讀出來吧?!保ㄒ龑W生讀出韻味??捎谩澳阕屛铱吹搅寺奖橐暗木G”,“你讓我看到了青翠欲滴的綠”或“你讀得還沒有‘綠遍’”評價。)
2、與“綠遍”相對應的詞語是哪一個?指出這是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依法引導學生體會“白滿”并板書(此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讀、談為主,簡略處理)。
3、引導學生體會“雨如煙”。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xiāng)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如煙”說說感受??捎谩跋褫p紗、像薄霧、像細絲”把感受說具體。(指一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如煙”)。
(2)擴展想象:閉上眼睛,張開雙手,如煙的細雨飄到了你的臉上,落到了你的手心里,什么感覺?聞一聞,隨著如煙的雨飄來了——?(若學生自己說的具體,此環(huán)節(jié)可省略)
(3)依法引導學生讀美第二行詩句,讀出輕柔舒緩的感覺(課件出示,齊讀)。
(4)補充詩句,進一步感受“細雨如煙”的美。
(注: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回答順序調換。當完成一個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引導:“我還不能確信,誰還從別的詞語中讀出了鄉(xiāng)村的美?”
4、過渡:除了美,你還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抓住“才…又”體會人們的勤勞并板書)
5、這勤勞的人們難道不是鄉(xiāng)村的一景嗎?(板書:鄉(xiāng)村美景)就讓我們再來領略一下這鄉(xiāng)村的美景吧。(配樂讀最多兩遍第二遍可以背)
6、小結:(是啊,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山川秀美,細雨如煙。這迷人的景色不僅吸引了我們,更吸引了詩人翁卷。)
五、出示作者,補充詩文,初步領悟田園文化。
1、交流作者資料。
(2)出示資料:“翁卷,字讀古,一字靈舒。浙江柳市人。是南宋時期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以善寫田園詩著名,布衣終身。”引導學生質疑:“有才華為什么還布衣終身?”教師引導:大家能不能從這首《鄉(xiāng)村四月》中找到一些答案呢?(引導學生從板書中找到:對鄉(xiāng)村美景和人民的愛可能是其布衣終身的原因之一《強調》)
2、過渡:不只是翁卷,還有許多的文人墨客被這優(yōu)美淳樸的鄉(xiāng)村田園生活所吸引,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課件出示王維《山居秋瞑》、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指讀)
3、總結:一首首寄托著田園情思的詩歌已經融入到了中華民族悠遠的歷史長河中,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板書“田園文化”)。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我們會繼續(xù)徜徉在“田園詩”的涓涓細流之中,繼續(xù)感受我們燦爛的千年文明!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六
1、熟讀背誦課文,掌握文章內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誦課文掌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掌握文章的內容意義,熟練背誦文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流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教師組織學生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相機引入。
二、初步感知。
檢查預習。指名讀課文,教師相機指正。
教師范讀。學生聆聽,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加上拼音。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留心容易讀錯的地方,作上標記。
學生齊讀。一起讀課文,準確明白節(jié)奏重音等。
教師自瀆。小聲跟讀,鞏固讀法。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內涵。
(2)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要有停頓變化,不能連的太緊。
(3)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意思。
(4)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5)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讀。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齊讀。2、女生齊讀。3、左邊齊讀。4、右邊齊讀。5、同桌齊讀。6、學生自瀆。
指名朗讀課文,組織學生集體訂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學。
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注釋,自主理解課文內容?;ハ嗾f一說,聽一聽,指出其中的不足,記錄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爭議的地方。
學生代表提出問題,教師相機組織解釋疑惑或指正引導,形成共識。
教師提出目標,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目標設計:
1、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綱領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會的社會局面怎么樣?
教師給學生5分鐘的探究時間,學生自主開展。
指名發(fā)言,教師相機講解強調。
教師補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
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加深理解領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出示老子《道德經》片段,組織閱讀,比較理解,加深認識。
2、組織學生談談“大同”社會的理想是否能夠實現。
五、作業(yè)設計。
你認為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的地方?舉例說明。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七
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了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目的。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xiāng)村生活,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其中學習重點是:讀懂詩意,熟讀成誦;學習難點是: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過程設計。
老師在學生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孩子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初步領悟詩歌。
師: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了的意思……。
師: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生:我不理解蠶桑。
師:哦,他不理解蠶桑,有誰了解?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生:蠶子、桑葉、蠶桑樹…。。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2、進一步感悟詩句。
生:清閑、悠閑、空閑、休閑、閑暇……。
師: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
生:清閑的意思是沒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空閑的意思是人們沒有事情做,很無聊……。
師: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xiāng)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齊讀第二句詩。
3、理解詞語,想象畫面。
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生:雨如煙是什么意思?
生:杜鵑鳥在雨中鳴叫。
師:雨下得怎么樣?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說說嗎?
生: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
蒙蒙細雨一直下著,讓天空蒙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層輕紗。
雨絲輕得像煙霧在我眼前縈繞……。
4、從畫面中,體會情感。
師:簡單疏通詩意后,我們感受到鄉(xiāng)村的景色很美,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師:在第一行詩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綠遍山原的“遍”
師引導:綠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這綠色仿佛是山原的綠衣裳,讓山原充滿生機;
山原綠得仿佛是被綠油漆染過似的……。
師: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綠色?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lián)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xiāng)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
師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xiāng)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5、說出感受。
師:鄉(xiāng)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生:他們很快樂。師:為什么快樂?
生:為秋天的豐收,為過上好日子而快樂。
師:對,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僅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6、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xiāng)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R背全詩)。
在孩子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重點與難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學習資源。
掛圖、網絡資源等。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蠶”、“?!眱蓚€生字,能讀準多音字“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讀出詩的韻味。
3、引導學生抓住“綠遍”、“白滿”、“才…又”等詞語展開想象,體會江南鄉(xiāng)村景色的優(yōu)美以及人們的勤勞,激發(fā)學生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結合詩文及相關資料,使學生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感受田園文化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2、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說說江南鄉(xiāng)村的風光及自己的感受??吹竭@樣的風光你想說點什么?
3、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宋代詩人翁卷走進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板書課題,指讀)。
二、初讀正音,讀出詩的節(jié)奏。
1、請大家自由讀這首詩,要讀得字正腔圓。(學生自由讀)。
2、這首詩中有兩個生字(課件出示“蠶?!?,指讀,簡單釋義《結合“插田》“摘桑養(yǎng)蠶”)。還有一個多音字“了”(出示“了”),大家覺得該怎么讀?為什么?(學生讀,教師從結合字義選擇字音角度對學生評價,如:你能根據意思選擇正確的讀音,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3、練讀詩文。
三、結合注釋讀詩文,了解大意。
1、過渡:讀詩還要解意。請大家結合課后注釋互相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如果哪個詞語不理解,哪個句子說不好,可以舉手找老師幫忙,老師很愿意為大家服務。
2、學生同桌互說詩意,教師巡視指導。
3、指生說說詩文大意。
4、指生說說詩中描繪的景物,教師板書(山原、川、子規(guī)、雨、人)。
四、抓重點詞語,領悟詩境,體會鄉(xiāng)村的景美,人勤。
(一)設疑:
(二)學生自由讀詩文,標出詞語,說體會。
(三)師生交流。
1、引導學生抓住“綠遍”體會景色的美。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xiāng)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你就抓住一個你覺得最美的詞說一說?!比魧W生只說出詞語,則進一步引導:“綠遍是個什么樣?具體說一說?!笨捎谩跋瘛被颉白屛矣X得——”把感受說具體。評價可以用“你的比方多準確而富有詩意呀!你也快成了小詩人了!”(指兩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綠遍”)。
(2)補充詩句,感受“綠”的不同韻味。
過渡:多么生機勃勃的綠呀!唐朝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中也寫到了這富有生機的綠(課件出示《詠柳》生讀),大家看賀知章筆下的綠和翁卷筆下的綠一樣嗎?(引導學生從繪畫的角度比較二人的不同:一個是工筆細描,一個是揮筆涂染。若學生說不出,教師可適當簡筆畫)。
(3)引導學生讀美。(課件出示第一行詩句)導語:“把你的這種感受帶到詩句里讀出來吧。”(引導學生讀出韻味??捎谩澳阕屛铱吹搅寺奖橐暗木G”,“你讓我看到了青翠欲滴的綠”或“你讀得還沒有‘綠遍’”評價。)。
2、與“綠遍”相對應的詞語是哪一個?指出這是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依法引導學生體會“白滿”并板書(此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讀、談為主,簡略處理)。
3、引導學生體會“雨如煙”。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xiāng)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如煙”說說感受??捎谩跋褫p紗、像薄霧、像細絲”把感受說具體。(指一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如煙”)。
(2)擴展想象:閉上眼睛,張開雙手,如煙的細雨飄到了你的臉上,落到了你的手心里,什么感覺?聞一聞,隨著如煙的雨飄來了——?(若學生自己說的具體,此環(huán)節(jié)可省略)。
(3)依法引導學生讀美第二行詩句,讀出輕柔舒緩的感覺(課件出示,齊讀)。
(4)補充詩句,進一步感受“細雨如煙”的美。
(注: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回答順序調換。當完成一個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引導:“我還不能確信,誰還從別的詞語中讀出了鄉(xiāng)村的美?”
4、過渡:除了美,你還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抓住“才…又”體會人們的勤勞并板書)5、這勤勞的人們難道不是鄉(xiāng)村的一景嗎?(板書:鄉(xiāng)村美景)就讓我們再來領略一下這鄉(xiāng)村的美景吧。(配樂讀最多兩遍第二遍可以背)。
6、小結:(是啊,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山川秀美,細雨如煙。這迷人的景色不僅吸引了我們,更吸引了詩人翁卷。)。
五、出示作者,補充詩文,初步領悟田園文化。
1、交流作者資料。
(2)出示資料:“翁卷,字讀古,一字靈舒。浙江柳市人。是南宋時期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以善寫田園詩著名,布衣終身。”引導學生質疑:“有才華為什么還布衣終身?”教師引導:大家能不能從這首《鄉(xiāng)村四月》中找到一些答案呢?(引導學生從板書中找到:對鄉(xiāng)村美景和人民的愛可能是其布衣終身的原因之一《強調》)。
2、過渡:不只是翁卷,還有許多的文人墨客被這優(yōu)美淳樸的鄉(xiāng)村田園生活所吸引,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課件出示王維《山居秋瞑》、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指讀)。
3、總結:一首首寄托著田園情思的詩歌已經融入到了中華民族悠遠的歷史長河中,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板書“田園文化”)。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我們會繼續(xù)徜徉在“田園詩”的涓涓細流之中,繼續(xù)感受我們燦爛的千年文明!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九
《鄉(xiāng)村四月》是宋朝詩人翁卷的代表作,詩人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xiāng)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詩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蠶桑又插田”。詩的意境優(yōu)美,處處散發(fā)出詩的魅力,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蠶桑、卷、了”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古詩。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教師準備:鄉(xiāng)村美景圖、朗讀課件、伴讀音樂、事物卡片。
學生準備:收集相關資料。
一、激情導入
二、弄懂詩題
師: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發(fā)言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師板書:翁卷)
三、知曉作者
學生介紹
教師補充: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四、整體感知
師: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xiāng)村四月,去感受鄉(xiāng)村初夏的氣息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初步感知古詩內容。
(一)、自由讀(二)、指名讀(三)、教師范讀
(四)、指名讀(五)、齊讀
五、知詩情、悟詩意
師:大家剛才讀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按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但要完成這樣一個問題:在詩中詩人都描寫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將這些事物聯(lián)系到一起的?。
(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
(一)、品讀美景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并粘貼事物卡片:(見板書設計)
進而理解整首古詩,借助課件講解“白滿川”。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師(板書:景美,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教師歸納(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播放鄉(xiāng)村美景圖。
(二)、品讀人勤
師:是啊,這哪里是鄉(xiāng)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導入后兩句的學習,重點體會“閑人少”“才了---又---”進而理解這里人的繁忙與勤勞)指導學生用“才了---又---”作詩。體會“閑人少”的用法。
師:(板書:人勤,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
教師歸納(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華
師: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的內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愿意到前面來讀讀古詩。(播放音樂)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xiāng)村四月》。請讀出陶醉之情。
----生:(一生讀出陶醉之情)。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也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閑著呢,于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xiāng)村四月》。請讀出敬佩之情。
----生(一生讀出敬佩之情)。
眾生(讀出贊美之情)。
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這是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闵岬秒x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背誦古詩)
師:能背下來嗎?讓我們一起誦讀古詩。
師:古詩不光可以讀,還可以唱。聽過嗎?想聽嗎?(播放古詩唱詞)
與學生共同唱古詩,學生齊唱。
師:大家唱的真不錯!如果你們感興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調去唱你喜歡的古詩。這首詩我們就學到這。
七、拓展閱讀:
師:其實,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我們曾經也學過一些,比如說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還記得嗎?(并引導學生讀)王維也曾寫過一首《山居秋暝》還有印象嗎?學習田園詩,有一位詩人大家一定要知道,他叫范成大,他寫了60首田園詩,教材中也選了其中的一首“四時田園雜興”(教師誦讀)課后我們可以把他寫的田園詩都找出來讀一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師:下課。
板書設計:
鄉(xiāng)村四月
宋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景美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人勤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十
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了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xiāng)村生活,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其中學習重點是:讀懂詩意,熟讀成誦;學習難點是: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老師在學生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孩子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初步領悟詩歌
師: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了的意思……
師: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生:我不理解蠶桑。
師:哦,他不理解蠶桑,有誰了解?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2、進一步感悟詩句
生:清閑、悠閑、空閑、休閑、閑暇……
師: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
生:清閑的意思是沒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空閑的意思是人們沒有事情做,很無聊……
3、理解詞語,想象畫面
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生:雨如煙是什么意思?
生:杜鵑鳥在雨中鳴叫
師:雨下得怎么樣?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說說嗎?
生: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
蒙蒙細雨一直下著,讓天空蒙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層輕紗。
雨絲輕得像煙霧在我眼前縈繞……
4、從畫面中,體會情感
師:簡單疏通詩意后,我們感受到鄉(xiāng)村的景色很美,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師:在第一行詩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綠遍山原的“遍”
師引導:綠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這綠色仿佛是山原的綠衣裳,讓山原充滿生機;
山原綠得仿佛是被綠油漆染過似的……
師: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綠色?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lián)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xiāng)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
師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xiāng)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5、說出感受
師:鄉(xiāng)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生:他們很快樂。師:為什么快樂?
生:為秋天的豐收,為過上好日子而快樂。
師:對,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僅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6、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xiāng)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R背全詩)
在孩子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重點與難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學習資源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十一
《鄉(xiāng)村四月》是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組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專題的《古詩詞三首》的一首古詩。詩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春末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四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借助注釋了解詩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誦。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對意境的想象;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美、語言美、詩境美、詩情美。
1、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學文,會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智成長。
2、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fā)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鞏固、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律,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3、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只有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曲曲優(yōu)美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引領學生讀出詩的節(jié)奏美、語言美、詩境美、詩情美。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讀寫生字蠶桑,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注釋理解詩的大意,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強化學法,自學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意象鋪展,切入正題。
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村又是怎樣的?我們跟隨著宋代詩人翁卷一起領略江南的鄉(xiāng)村四月。(板書)齊讀課題。
1、四月是什么季節(jié)?那,你心中的鄉(xiāng)村四月是怎樣的?
那是小橋流水人家,那是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2、帶著鄉(xiāng)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讀課題!
二、通讀全詩,感受詩的節(jié)奏美。
1、(出示全詩)誰來說說以前學古詩的方法?
3、誰想讀?讀準沒有?
4、檢查生字蠶桑,相機糾正。
指導蠶的書寫;(蠶,天蟲也。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
5、(配樂)讀出詩的節(jié)奏。(方法:多誦讀)。
三、理解詩意,感悟詩的語言美。
過渡:在你們有滋有味的朗讀聲中,詩歌醉人的韻律已經緩緩流出。
1、讀了這么多次能結合注釋說出詩意思嗎?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說說。
2、匯報:(點撥一二句寫:景;三四句寫:人)。
3、這詩意明白了嗎?趕緊帶著自己的理解,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四、品味詩句,感悟詩的意境美。
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如畫的鄉(xiāng)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視線,留住了你的腳步。我們就開個詩畫品讀會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課件出示一、二句)。
1、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畫面?(板書: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
2、四月的鄉(xiāng)村,是詩的世界,如果請你給這首詩的1、2句配上一幅畫,你準備用上那些色彩畫?并說說你的理由。
如:我準備用()畫,因為。
3、指導品讀:遍、滿(方法:抓詩眼)。
讀到綠遍山原這個詞,你腦海里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綠的顏色只有一種嗎?(嫩綠的、深綠的、淡綠的)。
這樣的綠在哪里可以見到?邊想像邊讀詩。(方法:想畫面)。
師: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一個遍就把四月鄉(xiāng)村那綠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把這美的畫面通過你的誦讀表達出來吧。
4.除了滿世界的綠,你還看到了什么?(白滿川)。
2.聽讀,想象畫面美。
過渡:淡雅的田園詩是一幅秀美的畫呢!(前面我們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里有怎樣的畫面呢?來,請閉上眼睛同學們,這個時候呀,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這樣一個畫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綠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絨毯披著一身綠葉兒的桉樹、榕樹,桃樹,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站立在綠絨毯上,在陽光底下一動一動地放著綠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滿滿的,映著天空,映著白云,遠遠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鏡子小河旁邊的那處楊樹林,漫天飛舞的楊花紛紛飄落,不一會兒,把一大片綠絨毯染成了白色遠遠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楊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
5、這畫面讓我想起哪些詩句?(聯(lián)系有關的詩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6、這是絕妙山水畫!我們以讀代品吧!
7、鄉(xiāng)村四月,還是童話的故鄉(xiāng),如果你用心聽,它還是一首交響曲,鏡頭再轉換,你能聽到那些聲音?子規(guī)是怎樣啼叫的?(古詩介入)。
如:我仿佛聽到的聲音是:
8、這雨如煙什么感覺?看圖片。
1)把這種若有若無的朦朧美讀出來。
2)這雨讓你又想起了哪些詩句?
沾衣欲濕杏花,吹面不寒楊柳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9、一動一靜的杜鵑煙雨圖已呈現我們面前了!讀出動靜的美感。
此時此景,你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讓我們一起吟誦這兩句詩吧。
11、小結:你們真了不起,憑著多誦讀、看注釋、抓詩眼、(調動視覺、聽覺,聯(lián)系詩句)想畫面的法寶就走進青山綠水、杜鵑煙雨圖。
(二)學習第三、四句(課件出示三四句)。
1、詩人們,請選用一樣或幾樣法寶,品其中的詩與畫。先小組內切磋切磋。
2、匯報。
3、小結:農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個個都勤勞。才了。。。。。又。。。。。(板書:人勤)。
4、在這繁忙的四月,大人們除了采桑插田,還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們在忙什么呢?除了人們,還有誰也忙起來了呢?(播放視頻:也許你想象到了這樣的畫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氣、蝴蝶蜜蜂采蜜,牛兒等待耕種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感覺?(板書:贊美景人)。
師:來到村后的桑樹園,你會看到采桑的人們;村子前面是一望無際的水田,你看,農民伯伯在田間是多么忙碌。
想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人們怎會不開心?你讀;。
想到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人們怎會不高興?你讀;。
想到那將是沉甸甸的收獲,人們怎會不興奮?齊讀。
是啊,這鄉(xiāng)村四月既是絕美的山水畫,又是勤勞的農忙圖!走進這四月的鄉(xiāng)村,就如同走進了一幅連續(xù)不斷的畫卷。讀全詩。
五、理解詩人,回歸整體,感悟詩情之美。
2、(配樂)那能把詩印在心間嗎?
3、還能把詩留在筆尖嗎?請默寫。
六、拓展延伸,詩心畫意滿心間。
(一)古今對照。
1、請拿出練習紙。(播放課件音樂)此時,你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這如畫的四月,你會聽到了想到了請把你感受到的,用現代文寫下來。
出示: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
2、匯報。
(二)課外拓展。
1、(課件出示)古往今來,田園是詩人們的寵兒,老師想到了許多田園詩人,如王維、孟浩然、陶淵明等。他們留下不少珍貴的詩篇。走進去讀讀、體會體會吧!
課件:村夜(唐)白居易。
田園樂(唐)王維。
2、讀了這些田園詩句,老師把自己的感受寫了下來:
課件出示:巍巍青山、曖曖村落,鄉(xiāng)村是恬靜的;啾啾鳥鳴、聲聲犬吠,鄉(xiāng)村是靈動的;。
裊裊炊煙、霏霏細雨,鄉(xiāng)村是朦朧的;唰唰采桑、簌簌蠶食,鄉(xiāng)村是忙碌的。
師:同學們,江南鄉(xiāng)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時,我們仿佛已經置身其中,清晨,煙雨蒙蒙,我們從桑樹上采下一片片綠色的希望;中午,布谷聲聲,我們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麗的詩行;傍晚,清風徐徐,我們向天空中放飛天真的夢想;入夜,繁星點點,我們在睡夢中伴隨著青蛙無眠的歌唱。如果能過上這樣的田園生活,一生無憾。
3、作業(yè):
1)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2)把這首詩描繪的情境寫成一段話;3)收集并閱讀更多有關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古詩,如《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等。根據興趣選擇其中一項完成。
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詩的國度,感受到詩的魅力,感受到鄉(xiāng)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詩情畫意!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十二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前兩首古詩詞,并嘗試背誦。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三讀”來體會詩歌的音韻、畫面、情感,并嘗試自學田園詩。
1.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玩?zhèn)€游戲怎么樣?老師帶來幾幅畫,看誰能夠一看到畫,就想到一句古詩,當然,越多越好!想挑戰(zhàn)么?好吧!(出示圖)有一句話是這樣評價古詩的:(出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讀,這是田園詩最大的特點。好了,我們上課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習古詩的熱情,并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
一、上課導入:
2、以前學習詩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書“讀”
過渡:你看,這些都離不開讀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們仍然用這個方法來學習田園詩(打開課本)。
過渡:那么如何讀才能體會田園詩的美呢?
1、趣讀,體會音韻美。
(1)要你來讀,你怎么讀?
引導:是啊,大家都覺得這樣很有趣呢!原來讀詩還可以通過擊掌打出節(jié)奏其實擊掌還有很多種,不止他這一種可以自己擊掌,也可以和別人合作擊掌打出很多節(jié)奏!你會嗎?對對,就是這樣讀!還可以同桌相互擊掌讀!(示范)除了這種形式,其實還可以標上音樂的符號來讀呢!(示范)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磕蔷透乙黄饋戆?!其實讀詩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引導:(預設:若仍然223的節(jié)奏,)看來你們都習慣于223的節(jié)奏讀法,你們聽,老師還可以這樣讀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那就跟我一起來吧!知道嗎?老師這里還有一種節(jié)奏呢!想聽嗎?你能給它配上動作打出節(jié)拍嗎?比如,輕叩桌子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讀,你會嗎?(示范:自拍、同桌拍)。
(2)練習趣讀:可以加上詩里的動作讀,搖頭晃腦的讀、還可以和同學合作讀呢!只要想辦法,讀古詩是多么有趣的事??!下面你可以選擇剛才你喜歡的方法練一練,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辦法讀這首詩,盡量要讀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組,練習一下待會老師看看哪組讀得最有趣!
a自由練習趣讀,師巡視指導b展示匯報:
誰愿意展示一下?(預設:讀得怎么樣?他們都喜歡你這種方式!大家也來試一試)或者你覺得誰讀得有趣,推薦一下(預設:你讀得真動聽!)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著你一起讀了!老師發(fā)現一個有趣的,我來推薦他一起來!
小結:不同節(jié)奏、不同形式讀古詩,多有趣??!
2.聽讀,想象畫面美。
(1)聽讀想象畫面:
仔細聽老師朗讀這首詩,你透過詩里的文字去想象畫面(配樂)(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學們,這個時候呀,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這樣一個畫面: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綠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絨毯披著一身綠葉兒的桉樹、榕樹,桃樹,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站立在綠絨毯上,在陽光底下一動一動地放著綠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滿滿的,映著天空,映著白云,遠遠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鏡子小河旁邊的那處楊樹林,漫天飛舞的楊花紛紛飄落,不一會兒,把一大片綠絨毯染成了白色遠遠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楊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
(3)感悟方法:
a.聽了老師的描述,你會有怎樣的評價?(對老師想象的畫面進行評價,對老師描述的語言進行評價等)。
b.剛才老師讀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出現了畫面嗎?
(4)再聽讀,強化畫面:
請閉上眼睛,再來聽一遍(配樂范讀)想象畫面(5)組內交流:
(6)匯報展示:
a.指名描述:誰來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畫面?(出示圖:白滿川)還有誰也想描述這句詩?
b.體會忙碌,拓展想象:在這繁忙的四月,大人們除了采桑插田,還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們在忙什么呢?除了人們,還有誰也忙起來了呢?(播放視頻:也許你想象到了這樣的畫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氣、蝴蝶蜜蜂采蜜,牛兒等待耕種…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感覺?(板書:贊美景人)。
c.齊讀:帶著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來讀這首詩。
3、背讀,感悟情感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么美的詩,你們愿不愿意背下來???自己練習一下誰愿意來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這就是背讀,感悟情感美)(配樂)。
三、作業(yè)。
1、課后積累更多的田園詩。
2、利用本課學習的方法自學《漁歌子》。
[設計意圖:總結田園詩的特點,注重課外積累田園詩,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并遷移運用]。
田園詩歌淡雅、恬靜、清新、自然,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幅優(yōu)美的田園畫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通過“趣讀、”“聽讀”、“背讀”帶領學生從音韻、畫面、情感三方面去體會詩歌的內在美。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十三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jié)快要到了,你想外出旅游嗎?生:想!
師: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課件展示鄉(xiāng)村四月風光影片。)。
師:(欣賞完影片后)你們覺得這里怎么樣?
生:我覺得這里很美。
生:我覺得這里很迷人。
師:鄉(xiāng)村的景色確實美,不過鄉(xiāng)村的四月更美,今天我們就隨同詩人翁卷一起走進田園,走進《鄉(xiāng)村四月》,感悟農家生活吧!(板書課題:鄉(xiāng)村四月。)。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四月指農歷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節(jié)。
二、方法指導,匠心獨運。
師:在朗讀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聯(lián)系以前誦讀古詩的經驗,說說古詩怎樣讀比較好。
生:我認為應該把字音讀準確。
生:我覺得應該讀出節(jié)奏來。
生:還應該讀出感情來。
師:老師覺得如果再做到聲音響亮會更好。下面咱們就帶著這幾種好方法來自由朗讀這首詩。(生自由讀詩。)。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你讀得不僅流暢,而且聲音很響亮。(再指名讀。)。
師:你讀得很努力!剛才兩位同學讀得都很流暢,看來大家確實用心去讀了。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了,仔細聽,老師讀到哪里會稍作停頓。
師: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生回答師在哪里有停頓。)。
師:對,老師就是按2、2、3的節(jié)奏停頓的。下面就請同學們按這樣的節(jié)奏再來練習朗讀。(生練習朗讀。)。
師:誰能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師:既然大家都想讀,那么想讀的同學就站起來,我們一起來讀。(眾生起立齊讀。)。
三、品析詩句,循循善誘。
師:大家剛才讀得非常有味道,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按照學習提示(課件出示學習提示)和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來認真研讀古詩。
結合注釋和生活實際思考:1.詩人在鄉(xiāng)村里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2.用上你平時積累的好詞,把詩句的意思說具體。(生小組合作學習,師巡視。)。
師:剛才同學們學得真投入,誰能來匯報你們的學習結果?
生:詩人在鄉(xiāng)村看到了山原。
生:詩人看到了鄉(xiāng)村的人們都在忙碌著。
生:詩人聽到了杜鵑的叫聲。
(師板書:山原、閑人少、子規(guī)聲。)。
師:誰能結合平時積累的好詞說說詩句的意思?
生:碧綠染遍山野,水田一片亮光;杜鵑聲聲啼叫,雨如煙霧朦朧。農歷四月的鄉(xiāng)村,閑散人很少;才忙完養(yǎng)蠶采桑,又要忙插秧。
生:一條小河流淌在碧綠的山間,細雨微風中杜鵑在歡快地歌唱。鄉(xiāng)村四月里人們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蠶桑又開始了插秧。
(一)品讀美景。
師: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我們來齊讀前兩句詩。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你能把這兩句詩的意思說具體嗎?
生: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
師:聽得出,你很會讀詩呀!如果讓你選擇兩種顏料來描繪腦海中的圖畫,你會選哪兩種?
生:綠色和白色。
師:為什么要選擇這兩種顏色呢?生:因為山川和原野都是綠的,水色是白的。
師:瞧,四月的鄉(xiāng)村,山陵是綠的,原野是綠的,還有綠的——。
生:還有綠的草。
生:還有綠的樹。
生:還有綠的枝葉。
師:展現在詩人面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一個“綠”字,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我感覺到生機勃勃。生:我有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
師:一個“綠”字讓我們感受到了鄉(xiāng)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就帶著這種感受來讀讀第1句。(指名讀,要求其他同學輕輕閉上眼睛聽,邊聽邊想象畫面。)師:你們的眼前出現畫面了嗎?生:出現了。
師:這是一種鮮明的綠,誰能讀出柔美的綠?生:綠遍山原白滿川。
師:讓綠色布滿整個山原吧!我們一起來讀。(生齊讀。)。
師:聽著你們的朗讀,老師也仿佛聽到了杜鵑鳥的聲聲啼叫。第幾句寫出杜鵑的啼叫?生:第2句。
師:我們來齊讀第2句。(生齊讀: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細雨不停,子規(guī)不歇,望著籠罩在雨中的山川綠原,我們忍不住感慨,四月的鄉(xiāng)村——好美啊!
師:用朗讀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吧!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你讀出了鄉(xiāng)村景色的美,語速再慢些更好。誰還想讀給大家聽?(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鄉(xiāng)村四月的如詩如畫。
(二)品讀人勤。
師:綠綠的山陵、原野,映入我們的眼簾,蒙蒙的細雨,沁入我們的心脾。多美的景色啊!(板書:景美。)這哪里是鄉(xiāng)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我們來齊讀第3、4句古詩。
師:誰能把詩句的意思說具體?生: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干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生:鄉(xiāng)村里的四月,閑著的人很少,都在忙碌著農活,剛剛干完了養(yǎng)蠶的活又要去插秧。
師:從哪些詞可以看出農家勞動是繁忙、緊張的?生:“閑人少。”
師:閑人少可以怎么理解?
生:就是忙人多的意思。
師:他們都在忙些什么呢?
生:他們忙插秧、喂雞、喂鴨、翻地??。
師:說明這里的人怎么樣?
生:說明這里的人很能干。
生:說明這里的人很勤勞。(板書:人勤。)。
師:從哪一句式也能看出這里的人很勤勞?
生:從“才了??又”看出這里的人很勤勞。
生: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翻土又種瓜。
生: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牛又放鴨。
生:我覺得這是主要農活。
師: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不信你試試。(生自由讀。)。
師:誰想把這兩句讀給大家聽?
師:你讀出了鄉(xiāng)村四月人們的忙碌。
四、拓展延伸,積淀文化。
師:孩子們,張開你們想象的翅膀吧!此時此刻你們就是詩人,行走在田間小徑,面對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又怎能不詩興大發(fā);又怎能不陶醉其中呢!就帶著這種感受帶著陶醉之情來齊讀《鄉(xiāng)村四月》。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也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能熟視無睹?帶著敬佩之情再讀《鄉(xiāng)村四月》。
師:同學們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贊美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于是你把你的贊美之情融進了這一首詩《鄉(xiāng)村四月》。
鄉(xiāng)村大道教學設計篇十四
1.會認、寫“蠶、桑”兩個生字。
2.通過讀、吟、唱等多元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fā)揮想象,理解詩意。
4.通過對本詩的學習,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美麗,感受到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yǎng)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一、入境——啟動情智
2、補充板書 鄉(xiāng)村四月
讓我們跟著宋代詩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進“鄉(xiāng)村四月”。
3、交流資料,知詩人。
師:800多年前南宋時期我們浙江有一位詩人用詩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描繪了下來。他就是——(板書翁卷)
出示詩人簡介:翁卷 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 在他們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巖集》、《葦碧軒集》等。他的詩顯的較為平易,但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現情智
(一)讀一讀: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板書:讀)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讀古詩,初知大意。
5.初步觸摸古詩意韻。
師:讀完了這首詩,你對鄉(xiāng)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書:景美、人勤)
(二)吟一吟:
1.生吟古詩。
師:那你們誰能把鄉(xiāng)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讀出來呢?試試吧。(生自主讀)
2.師范吟古詩。(板書:吟)
3.學生想象吟誦。師:哪個詞讓你最有感覺,能勾起你無限的想象?把你聽詩時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描述給大家聽聽。(生匯報并發(fā)揮想象交流,教師相機評價)
生1: “綠遍”讓我看到了鄉(xiāng)村到處一片蔥蘢的景象。
師:把你的感受用朗讀傳遞給大家。讀
生2: “白滿”讓我仿佛看到了鄉(xiāng)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眼望去,閃著金光。
師:把你的體會用朗讀告訴大家。再讀
生3: “煙”讓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霧迷蒙的仙境之中。
師:多讓人向往??!把我們也帶到你那神仙般的境界之中。請讀
生4: “子規(guī)聲”好美?。∠笤诔?。
師:是嗎?不行,不行,我們也要去聽歌。
生5: “閑人少”、“才了……又……”讓感受到了鄉(xiāng)村的四月很繁忙。
師:是??!要不是“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哪有辛棄疾筆下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要不是“才了蠶桑又插田”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出示這兩句詩)
生:才了耘田夜又績麻。(真不簡單,你們都會改詩了。)
(三).拓展語言訓練。
師:除了這些農活,你還能想象出鄉(xiāng)親們在忙什么嗎?也用“才了……又……”的句式說一說?(生回答)
師:我們來對對詩句。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生接)。
師:好,孩子們,我們帶著剛才的感受,帶著無限的想象由生1、2、3、4同學來合作吟一吟。(板書:吟一吟)
師:聽聽杜鵑鳥清脆的鳴聲,淋浴著裊裊的雨霧,請你們深深地吸一口氣,把你們的想象放進詩里吟一吟。(生齊讀)
過渡: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加上你們美美的吟誦,讓鄉(xiāng)村四月這幅畫卷充滿勃勃生機。
(四)小結
師:農人的辛勤勞創(chuàng)造了一幅多美的畫面啊——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師:這如畫的美景正是因為——
生: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是??!鄉(xiāng)村的四月正是播種的季節(jié),繁忙的季節(jié)。景美人更美!
三.表達——發(fā)展情智
1.感情升華。
師:此時此刻,你想說點什么嗎?
2.吟唱古詩。
師:是?。]有春的耕耘哪有夏的一路芳香,秋的碩果累累。讓我們記住翁卷,記住《鄉(xiāng)村四月》,感恩農民伯伯,是他們告訴了我們美的真諦!再讀古詩。
3.鄉(xiāng)村四月,美麗的農家風光令人陶醉,勤勞的農家人更令人感動。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幾首描寫田園生活的古詩詞,《四時田園雜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 村居》。希望同學們隨著詩文的學習走近鄉(xiāng)下人家,貼近農人脈搏,感受田園詩情。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
綠遍 白滿
景美 讀
子規(guī) 煙雨
閑人 少
人勤 吟
才了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