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實踐出真知。我們需要思考并總結(jié)我們的經(jīng)驗與教訓。如何寫好一篇議論文是許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下面給出幾點參考意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數(shù)學題目,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咕咚教學設計篇一
一、圖畫導入。
1、設疑: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嗎?
3、認讀生字“咕、咚”,師相機講解:這兩個字可以組成“咕咚”一詞,像這樣表示聲音的詞叫象聲詞。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引導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不會讀的想辦法解決。(2)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3)標出自然段序號。
2、組織同桌互讀,互相幫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評價。
4、組織采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5、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引導齊讀課文,啟發(fā)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組織同桌互相說一說。
3、組織全班交流。
四、指導寫字。
2、教師邊范寫邊強調(diào)書寫要點。
3、組織學生描紅、臨寫。
4、組織全班展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組織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2、指導讀好這些詞語或短語: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攔住、拔腿就跑、可怕極了。
二、整體讀文,理解內(nèi)容。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2)課件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
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小結(jié):是呀,在他們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
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都嚇得跑起來?
6、全班齊讀5~7自然段。
(1)指名反饋:野牛為什么沒跟著跑?
(2)教師:對,野牛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jié)果真相大白了,那么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攔住”。
7、分角色讀課文。
8、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故事。
3、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板書設計。
咕咚。
兔子可怕極了。
小猴子快跑。
狐貍山羊小鹿逃命。
大象跟著跑。
野牛攔住。
咕咚教學設計篇二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足字旁”2個新部首。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遇事不動腦筋、盲目地跟著別人,就容易做錯事。教育學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從。
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
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本課生字卡片、動物貼畫、頭飾、多媒體課件。
講授法,談話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許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聽……
1、播放聲音(動物聲,咕咚聲),請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3、細心的孩子,認真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形聲字,擬聲詞)你還知道哪些描寫聲音的詞語?小朋友們積累的詞語真多。
4、提問:“咕咚”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呢?這個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里,大家快去讀讀吧!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漏字。對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還可以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
a、預習了課文,詞語你會讀了嗎?(小老師帶讀)
b、看誰反應快,指名小組讀。這些詞有什么特點?
c、(雙層火車讀)沒有了拼音寶寶幫忙,你還認識嗎?瞧,木瓜快熟了,誰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會掉下來。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最先聽到“咕咚”聲的是誰?(板書:白兔)
(示圖1)聽到聲音,小兔什么樣兒?
2、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寫出圖上的內(nèi)容。自己讀一讀。
4、說一說:
我嚇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緊張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僅跑,還邊跑邊喊,(板書:喊)誰來喊一喊?
6、指導朗讀:他嚇得撒腿就跑……咕咚來了!”(讀出兔子當時十分恐懼的語氣,拔腿就跑要讀得快,小兔害怕得連想也來不及想。)
7、誰能比他讀得更好?指名讀。
8、男生讀,女生讀
9、想看看兔子是怎樣撒腿就跑的嗎?請同學們給它配音:咕咚來了!想想在什么時候配?(在尖叫之后)
(二)學習3—7自然段
1、聽到兔子的喊聲,其他小動物是怎么做的?(示圖2、3)對比兩幅圖,小動物們和獅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你會用什么?(慌慌張張、不慌不忙)
2、課文哪些段落描寫了這兩幅圖的內(nèi)容,自已大聲讀一讀。
3、匯報(找到了嗎?)讀3—7自然段
狐貍跟著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著狐貍跑,大伙兒都害怕極了,驚慌極了。(在黑板上連箭頭)
4、獅子卻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問)
5、說一說:
動物們慌慌張張,是因為。
獅子不慌不忙,是因為。
6、小結(jié):“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動物們誰知道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1、今天我們要寫兩個字。
2、字卡,兔(獨體字)組詞,說句。怎么記?觀察,關鍵筆畫是什么?跟老師書空。
4、描紅,寫兩個。
板書:24咕咚
兔子
狐貍跑、喊(聽)獅子追、問(看)
猴子、小鹿、松鼠
咕咚教學設計篇三
根據(jù)童話故事的特點,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力求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誦讀中識字、感悟和思考。
1、會認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引導學生明白,無論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隨便聽信,盲目從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2、識字,寫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并把課文演一演。
課件、小黑板、掛圖。
講授法談話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游戲?qū)搿?BR> 1、讓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兔子、狐貍、猴子、小熊、松鼠、獅子。讓他們表演這些動物最拿手的本領。
2、學生觀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課題,并配上“咕咚”的聲音。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
2、通過比一比,誰找得又快又準的形式標出課文的生字詞。
3、屏幕以各種小動物帶出生字詞,讓學生自由拼讀、開火車、手拉手等多種形式讀。
4、讓學生用自已的方法識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5、互相合作、講講故事。
(1)、小組(同桌)合作講故事??梢元毩⑼暾刂v給同學聽:
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各講某一部分;還可以講自已最喜歡或自已認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組推薦)上臺講故事;同樣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補充。
(3)、組織評議。通過學習,學生會認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7個生字。
6、寫生。
(1)、讓學生說說自已最想寫哪一個字,教師范寫,學生跟著書空。
(2)、學生自已練習書寫。
四、勇闖“接龍陣”。
師:咦!小朋友,這是什么地方?(出示課件或掛歷圖——“接龍陣”)。
a)聽課文例子的錄音,讓學生知道該怎樣“接龍”。
b)全班分四至六個組先在小組內(nèi)進行練習詞語接龍。
c)分組競賽,看哪一組說得又多又好,評為優(yōu)勝組。
六、檢查書寫情況。
七、想想、連連、讀讀。
d)出示生字“大、花、水、河、葉、樹、黃”。
師:有些生字娃娃正在小樹林里玩,咱們?nèi)デ魄啤?BR> e)能過“大”是我們的好朋友,“大大大”的形式認讀,全班讀。
f)出示連一連,組成詞語的例題。
小結(jié):通過學習,學生會認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7個生字,并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后記: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講授法和談話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學生快樂中學。
2.讓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兔子、狐貍、猴子、小熊、松鼠、獅子,讓他們表演這些動物最拿手的本領,使同學們特別興奮,在快活的氣氛中學習,學習效果當然更好。
咕咚教學設計篇四
這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jié)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獅子問“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里發(fā)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從。
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成四個部分,并有其相對應的四幅插圖。課文的第2、3、4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先寫了小動物怎么做,再寫小動物怎么說,有利于學生讀懂故事和講述故事。
1、會認“咕、咚”等12個生字,會寫“嚇、怕”等7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4、通過課文學習,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能盲目跟從。
1、識字、寫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能盲目跟從。
2課時。
生字、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把一塊石頭扔進事先準備好的水桶中)聽,這是什么聲音?(咕咚、咕咚)。
對,就是這個聲音曾經(jīng)嚇跑過好多動物呢!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那就和老師一起去森林王國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第一次讀課文,能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遇到不認識的字,猜猜它們的讀音,讀不順的地方,多讀幾遍,盡量做到通順。
第二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動物,請用“—”劃出來。
2、交流反饋。
a、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個問題。
3、識記生字(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認讀。)。
“轉(zhuǎn)、跟”是前鼻音。
“咚、命、象、領”是后鼻音。
“熟”是翹舌音。
“著”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輕聲的“zhe”。
三、圖文結(jié)合,品讀課文。
教師指導圖文結(jié)合學習,本課共有四幅圖,要求學生指出每幅圖和哪些自然段相對應。
(一)閱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圖1),引導學生說出這幅圖上的內(nèi)容。(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嚇了一跳、拔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叫,體會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學生可以結(jié)合圖片理解重點詞語,也可以通過表演動作來理解。
3、指導學生觀察“嚇、掉”兩個字,加深記憶。
4、教師提問:小兔子邊跑邊叫,對誰叫?叫什么?(對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理解:這里的“咕咚”是指一種東西的名稱。)。
5、指導朗讀:“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注意停頓、重音、語氣。)。
(二)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圖2)引導學生接著觀察圖上的內(nèi)容。(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貍、山羊、小鹿也跟著跑起來了。)。
2、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小猴子的動作和語言,體會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導朗讀:“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語氣、停頓、重音。句中第二個“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讀得重一些,調(diào)要拉得長一點。)。
4、過渡:小猴子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下森林里可熱鬧了。聽?。ǚ诺谒淖匀欢蔚呐錁防首x錄音課件。)。
5、指名匯報: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誰,他們是如何做的。(有狐貍、山羊、小鹿。他們也跟著跑起來,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6、課件出示“鹿”的字理演變圖,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馴鹿等,出示幾種鹿的圖片。)。
7、學生小組討論:動物們?yōu)槭裁锤米右黄鹋堋?BR> 8、學生比較“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9、出示“逃”,引導學生說出以“兆”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總結(jié)兒歌加以區(qū)分。
10、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11、過渡:就這樣,很平常的“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嚇壞了森林中的許多動物,他們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這么龐大的動物也跟著跑起來。
(三)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圖3)引導學生猜猜圖中的小動物們在干什么。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野牛攔住了小動物們,討論“咕咚”。)。
2、結(jié)合圖片引導學生了解“野牛”,擴詞“野”,認識“里字旁”。
3、指名演示“攔”的動作,體會“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說話練習:指導學生用“先問……再問……最后問……”的句式,表答野牛的'問話。
5、引導學生體會野牛問話的語氣。(野牛說的話的語氣應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讀“野牛”的問話和“大象”“兔子”的答話。
(四)閱讀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圖4)引導學生觀察最后一幅圖,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師生齊讀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師引問: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實“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大家都笑了,為什么都笑了?(他們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覺得自己剛才的行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導學生再讀,讀出可笑的語氣。
4、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小動物們都會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偏聽偏信,遇事會多動腦筋,弄清事情真相。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2、那我們以后遇到事情該怎么辦呢?(遇事先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咕咚教學設計篇五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薄白阕峙浴?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難點: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里共有幾只動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三、質(zhì)疑問難 以學定教。
四、以讀為本 順學而導。
(一)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的?
1.讓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小白兔的動作、神態(tài)。然后讓學生體會小白兔的內(nèi)心。
2.動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該詞練習說話。
3.指導朗讀。這一句的朗讀指導關鍵,讓學生讀出小白兔當時極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有不同的體會,表現(xiàn)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貍、猴子、小鹿、聽到兔子慌張的喊聲,他們有什么反映?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慌張”、“亂哄哄”。
(1)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體會,大致明白“慌張”的意思即可。
(2)讓學生通過比較,對“亂哄哄”一詞,有感性的認識,再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楚即可。
2.指導朗讀。
(三)獅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獅子說的話,用橫線畫出其他動物說的話。
2.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1)他追上去,好奇地問“你們跑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好奇”這個詞,通過換詞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讀體會,讀出疑問的語氣即可。
(2)“咕咚?"獅子愣了一下,又問:“咕咚是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愣”字,通過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讀“咕咚”這個詞時,“咚”字的讀音要上揚,讀出懷疑的語氣。
(3)“我們還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獅子皺著眉頭,環(huán)抱雙手,一幅要探個水落石出,查個究竟的樣子,通過看圖、說圖,想象獅子的內(nèi)心,從而讀出堅決的語氣。讀的時候,做到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相吻合。
(4)小猴說:“不好了,咕咚來了,你也趕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潑,讀這句話的時候,語速可以稍快些。
(5)“我……我也沒看清楚?!蓖米用约旱亩?,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
兔子在說這句話時,是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的,指導學生讀時,“我”字的聲音要延長,“我也沒看清楚”這句時,要緊緊抓住“結(jié)結(jié)巴巴”這個詞朗讀體會,可指導學生朗讀時配以相應的表情。
(四)角色表演。
五、比較表現(xiàn) 明白道理。
1.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2.你覺得獅子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第二課時。
一、識字教學。
1.鞏固讀音。
(1)開火車讀生字。做到人人過關。
(2)游戲——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組合作,自主交流識記字形辦法。
(2)檢查反饋。
(3)比較字形,引導區(qū)分。
二、朗讀全文。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五、排演課本劇。
24咕咚。
動腦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咕咚教學設計篇六
1.認識“咕、咚”等12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4.借助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
1.借助圖畫、形聲字特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認字;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推斷。
2.借助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
多種方式識字,借助插圖復述故事。
多媒體課件動物卡片。
1課時。
老師展示園地八我的發(fā)現(xiàn)插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組詞語偏旁相同的共同特點。借助泡泡的提示,發(fā)現(xiàn)偏旁表意的構(gòu)字規(guī)律,建立字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
反犬旁:與獸類有關。
鳥字邊:與鳥類和禽類有關。
蟲字旁:與昆蟲有關。
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小動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發(fā)生在小動物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咕咚(引導學生體會形聲字,象聲詞)。
1.自主閱讀課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不出的生字圈出來,看圖猜讀或者嘗試其他方法猜讀。
2.同桌認讀圈出的生字,交流認讀方法。
3.學生匯報教師總結(jié)認讀生字方法:
(1)借助圖畫猜讀,如:鹿、象。
(2)聯(lián)系上下文猜讀:熟掉。
(3)借助形聲字猜讀:嚇、攔、領。
(4)熟字比較:逃——逃、跳熟——熱命——傘。
(5)組詞認讀: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課文里一共出現(xiàn)了哪幾種小動物。(按順序板書)。
1.看圖學習1—2自然段。
(1)觀察圖一,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學生朗讀1、2自然段,從文中找答案說一說。
指導好長句子的停頓,“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
2.看圖學習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聲被猴子聽見了,它是怎么做的?(跟著跑,一邊跑一邊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聲被小動物們聽見了,它們都害怕了,它們又是怎么做的?
課件展示: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大伙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指導朗讀,可借助動作表演進入角色,讀出小動物害怕的語氣。)。
(3)看圖演故事,體驗動物們害怕心理。
學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圖說話。如:
狐貍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圖學習第5自然段。
大伙正亂作一團,野牛來了,它是怎么做的?(攔住大伙)。它問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嗎?)。
教師扮演野牛,學生扮演小動物,詢問被“咕咚”嚇壞的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用?,引導學生體會野牛會思考,不盲從。
4.看圖學習第6—7自然段。
(1)他們來到湖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為什么都笑了?
小結(jié):學習了這個故事,說說動物們?yōu)槭裁锤米右黄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BR> 1.借助課本插圖,按照順序,你能復述一下《咕咚》這個故事嗎?教師課件按順序出示課本的四幅插圖。學生練習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2.學生展示。
咕咚教學設計篇七
這是一篇小朋友們喜愛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咕咚”的響聲。兔子聽到響聲嚇了一跳,沒看看是什么,拔腿就跑。狐貍、猴子、小鹿、松鼠也跟著跑起來。獅子被它們吵醒后,和大家一起回到湖邊,恰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那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一聲,真相大白。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8個字。學習“羊字頭”“足字旁”兩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引導學生明白,無論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隨便聽信,盲目從事。
【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教具準備】cai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游戲?qū)搿?BR> 1.讓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獅子。讓他們表演這些動物最拿手的本領。
2.學生觀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課題,并配上“咕咚”的聲音。
3.“咕咚”究竟是什么?請大家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
2.通過比一比,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的形式標出課文的生字詞。
3.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字。
4.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三、互助合作、講講故事。
1.小組(同桌)合作講故事??梢元毩⑼暾刂v給同學聽: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各講某一部分;還可以講自己最喜歡或自己認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組推薦)上臺講故事;同樣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補充。
3.組織評議。
四、提出問題、感悟文意。
1.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問題同桌(小組)討論。
2.男女生互動學習。先由一位男同學代表男生把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再由一位女同學來幫他解決問題;女同學把問題解答完了再反問那一位男同學是否明白了,這位男同學或其他男同學可以對女同學的回答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位女同學和其他女同學可用書本里的語言或用自己從書本上知道答案證明自己說的是對的。教師從旁相機點撥,形成一種人人參與、大家互動、氣氛高漲的學習氛圍。
女:因為小兔子的膽子很小。
男:我還是不明白。
其他女同學可補充。
(2)女:為什么猴子、小鹿、松鼠也跟著他們跑了起來。
通過男女同學互相提問、互相解答的學習形式,老師從旁相機指導,使學生明白,小兔、猴子、小鹿、松鼠它們沒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輕易相信別人;而獅子能對事情問個明白、弄清楚真相,不隨便相信別人。
五、品讀句子、讀書明理。
1.課件出示,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獅子的對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組句子練習讀好。
2.通過請聽我讀、我能讀好、我想聽讀、師生、男女生、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讀出小兔子害怕的語氣,狐貍、猴子第一次說話也是害怕的語氣,獅子奇怪、認真的語氣。
3.思想感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六、小組合作、演演故事。
讓學生自由找伙伴組合表演。
咕咚教學設計篇八
1.認讀生字,組織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2.指導讀好這些詞語或短語: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攔住、拔腿就跑、可怕極了。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課件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小結(jié):是呀,在他們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都嚇得跑起來?
6.全班齊讀5~7自然段。
(1)指名反饋:野牛為什么沒跟著跑?
(2)教師:對,野牛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jié)果真相大白了,那么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攔住”。
7.分角色讀課文。
8.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9.教師小結(jié)。你看,兔子沒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亂跑,猴子、小鹿自己沒看見,只是聽見別人喊也跟著跑起來,結(jié)果呢?唉,虛驚一場。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故事。
3.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20.咕咚。
木瓜。
害怕、逃跑笑了。
咕咚教學設計篇九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學習“?”、“?”兩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進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分組表演,實現(xiàn)師生多邊互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育學生凡事要講根據(jù)、眼見為實,不能道聽途說,盲目地下結(jié)論。
根據(jù)這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讀、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法,做到教與讀結(jié)合、扶與放結(jié)合。引導學生采取自學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來學習這篇課文。力求建設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讓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一.識字、寫字。
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表演課文。
教學難點為:
了解課文主旨,體會“聽到任何事情,都要動腦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初讀課文,理清層次,通過合作學習,將課文中的大量對白組成小劇本,進行表演,再以句帶段,以讀帶講,深入分析課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書寫生字。運用多種形式,將枯燥的生字教學滲透于有趣的游戲、情境之中,通過摘木瓜、開火車的游戲,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生字。
以下我著重對第一課時的教學做進一步說明。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好的開端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正因為如此,我運用激趣導入,進行猜謎語、聽聲音比賽。利用課件引導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渠道運作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而且我還特別設計了個別聲音用耳朵比較難以辨別,學生只好用眼睛揭開謎底,從而初步接觸課文“眼見為實”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聲音,讓學生猜猜這樣的聲音通常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xiàn),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模擬發(fā)“咕咚”聲,從而引出課題。并且告訴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個有點奇怪的聲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呢。
二.初讀感知,理順層次。
通過教師的范讀和學生自讀,讓學生解決三個問題。
1.文章有多少個自然段落?
2.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幾種動物?
3.根據(jù)插圖,復述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復述故事,出示課文中的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的順序,完整地說說每幅圖的意思,并且集體評議。發(fā)揮師生評價的作用,促進學生的認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并且為下一步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摳對白,制作小劇本。
善于讀書的人,會把書越讀越薄。意思就是說在理解的基礎上,要自己會歸納和總結(jié)。善于學習的人,同樣會把課文越學越精簡。這篇長課文,情節(jié)卻很簡單,對白比較多,我便引導學生自己用筆劃出所有的'對白,組成一個小劇本,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我通過插圖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把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經(jīng)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表演,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表演,小組和小組之間的表演等多次反復的朗讀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來體會短小的劇本所表達的故事精髓。
四.分組合作學習。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而傳統(tǒng)的教學弊端在于:教師用煩瑣的教學分析占用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事實上,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當學生有迫切的學習興趣,并且這篇文章又簡單易懂,我便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伙伴;自由選擇學習內(nèi)容;甚至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方式。使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現(xiàn)出雙向和多向互動的局面,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tài)。
有了小劇本作為主線,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或者幾句對白,找到課文出處,學習探討整個段落中小動物的心理活動、動作反應、表達情緒的關鍵詞、朗讀的語氣等等。
通過小組討論,孩子們在全班交流了學習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對白,出現(xiàn)在第二自然段,孩子們緊扣“撒腿就跑”的這個動詞,抓住小兔膽小的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想象,“咕咚”究竟是個如何可怕的東西。學生還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形象地模擬“撒腿就跑”這個動作。其他動物的盲目跟隨、慌亂緊張,獅子的好奇大膽、要一探究竟的場景都在合作學習中一一再現(xiàn)。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情感體驗之后,帶感情朗讀便水到渠成。此時再次讓學生整體朗讀全文,進行總結(jié),完成“總—分—總”的課文學習結(jié)構(gòu)。
五.動腦動口,升華主旨。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綜合性學習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要結(jié)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并結(jié)合社會活動,用語言或圖文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所以在《咕咚》這課的設計中,我設計了一組問題,進行口語表達練習,并給孩子留下情感發(fā)揮的余地。
1.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種動物,為什么?
2.你想和他們說些什么?
3.以后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怎么辦?
通過課文的學習,和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領悟到“凡事要動腦筋,要眼見為實,不要盲目跟隨別人?!钡牡览恚拐n堂有效地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與情感體驗。
六.作業(yè)練習,課內(nèi)外結(jié)合。
我設計了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評一評等自主選擇練習,體現(xiàn)了學習的層次性、綜合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
1、會認“咕、咚”等13個生字,會寫“嚇、怕”等7個生字。
2、能根據(jù)學過的方法猜測生字的讀音,進而把課文讀熟、讀懂。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跟從的道理。
1、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跟從的道理。
教學。
課時兩課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1、出示背景圖片,猜一猜: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寂?
2、引入新課,板書題目,齊讀題目。
1、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并在課文中標出生字、新詞。
2、自主識字,交流識字方法。說說自己記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記住的。
3、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讀音。
6、再讀課文,完成填空。
1、出示生字,認讀生字。
嚇怕跟家羊象都。
2、指導觀察生字特點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點指導“家、象、都”的筆順和書寫。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仿寫。
4、展示書法作品,進行講評。
學生在自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這種由課堂走向生活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跟從的道理。
與課文相關的情境圖,教學課件。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嚇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掛圖1)這幅圖講了什么?自由讀第1、2自然段。
(2)兔子為什么跑?(他認為“咕咚”可怕極了)。
(3)他有沒有仔細觀察一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沒有)。
(5)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
2、學習第3、4自然段。
(1)(出示掛圖2)這幅圖講了什么?
(2)小猴子為什么也跟著跑?從哪兒看出來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樣?
(4)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讀第5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中講到了哪些動物?他們怎么樣?
(6)動物們?yōu)槭裁唇小翱焯用 ?
(7)比較“兔子”“小猴子”“大伙”說的話。他們講的話相同嗎?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子”“大伙”說的話。
(板書:木瓜嚇跑動物們)。
3、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掛圖3)這幅圖講了什么?
(2)野牛為什么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呢?
(3)你會做“攔”的動作嗎?野牛是怎么攔的?(讓學生通過動作演示理解)。
(4)野牛攔住了大象后是怎樣問的?
(板書:野牛攔住)。
(5)分角色朗讀“野?!钡膯栐捄汀按笙蟆薄巴米印钡拇鹪?。(板書:問原因)。
4、學習課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讀第6、7自然段。
(2)木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進湖里為什么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因為木瓜是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的,所以聲音很響)。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動物們都怎樣呢?為什么大伙都笑了?
(6)這時候,動物們會想些什么呢?
1、小組內(nèi)練習分角色表演。
2、找兩組在班內(nèi)進行表演。
1、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為什么?
2、今后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怎么辦?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一
1、能借助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
2、抓重點詞句,品析感悟課文中動物們的不同表現(xiàn),能大致體會“遇到任何事情,要動腦筋想想,多問幾個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東西,以及兔子聽到“咕咚”聲拔腿就跑,許多動物也跟著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樣給大家解除了誤會。
難點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而要問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課文插圖、配樂錄音、卡片、小黑板。
師:小朋友們,如果將一塊小石子投進裝滿水的水桶里,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咚、咕咚)正是這聲音,曾經(jīng)嚇壞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動物呢!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咕咚》,齊讀。
1、請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第一次讀課文,能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遇到讀不順的地方,多讀幾遍,盡量做到通順。
第二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動物,請用“—”劃出來。
2、交流反饋。
a、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個問題。
(一)、出示第一幅圖,說說圖意。
1、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幅圖的意思?課文哪兩個自然段是寫這幅圖的?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拿起筆,劃出小兔當時心里很害怕的詞句。
2、反饋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過拔腿就跑的經(jīng)歷嗎?(師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
小兔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見這“咕咚”聲實在是大的嚇人,所以它一邊跑,一邊叫。它是怎么叫的,誰來試試?指導朗讀。
2、在小兔的眼里,這“咕咚”是什么?
3、小猴聽到小兔的叫聲,認為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而且還追它們來了)誰能學著小猴的樣子,也來叫一叫(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
(二)、出示第二幅圖。
師:小猴子那可怕的聲音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下森林里可熱鬧了!看圖,從哪里看出?此時,在大伙的眼里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好像是要來吃他們啦?。┲笇Ю首x:“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自由讀,指名讀,男女聲賽讀。
分角色朗讀1—4自然段。
(三)、出示圖三。
師:就這樣一聲很平常的“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竟成了一種很可怕的怪物,嚇壞了森林里的許多動物,他們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這么重量級的人物也怎么樣了?正當整個森林亂轟轟一片時,誰出來穩(wěn)定大家的情緒呀?(野牛)。
引讀: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攔住大象,問:“———”大象說:“————”
野牛非常冷靜地問大伙兒:“———”
大伙回答說:“—————————”
野牛非常沉著地問小猴兒:“咕咚在哪里,你們看見了嗎?”小猴說:“————”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問兔子:“—”
兔子說:“———————————”
(四)、出示圖四。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覺得自己剛才的行為實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板:沉著冷靜、肯動腦筋。
2、那我們以后遇到事情該怎么辦呢?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著跑沉著冷靜。
大伙兒一個跟著一個肯動腦筋。
野牛攔、問。
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主要途徑。高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有效的教學組織策略,因此,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深入地解讀文本,才能設計一份有效的教學案例?!豆具恕愤@篇課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jié)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野牛問“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里發(fā)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但這是一篇課外讀物,如何用一個課時,讓學生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據(jù)本班實際情況,閱讀話題的設計又不能過深過放,一節(jié)一節(jié)下來,感覺又比較鎖碎,最后,我通過圖文結(jié)合,既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又能借助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激發(fā)學習興趣。
整堂課,我對學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預設,因此上得也比較順,但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可是我未曾預料到的。書中講大象也跟著跑,我只是一句話帶過,沒想到學生卻揪著大象不放,當一個學生提出:“老師,大象這么大,為什么也嚇得跟著跑?”我當時一愣,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更精彩?!按笙罂赡苷J為這咕咚比他還要大,所以也嚇得跟著跑?!蔽以谛睦餅閷W生的回答喝彩。課到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也慢慢領悟了寓意,可有個學生可能上課聽得不是很認真,他又問了前面那個問題:“老師,只不過是一聲咕咚聲,大象為什么也跟著跑???”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因為大象沒動腦筋啊,遇到事情也沒去想就跟著瞎跑?!倍嗑实幕卮鹧?,是學生的問題把課推向了**,這可真是所謂的未曾預約的精彩,我為我班學生的進步而高興。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二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薄白阕峙浴?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緊接著進入課文學習,在學生對課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導學生質(zhì)疑,再以“疑”為線索,以讀為本,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富有個性化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級的課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帶拼音,因此生字詞的教學可把“音”放在第一課時,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自然熟記,部分“義"也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理解,而“形”及書寫指導可放在第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激發(fā)期待。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閱讀期待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也是教學得意有效開展的基礎,開課是設置懸念,就是營造一種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里共有幾只動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質(zhì)疑問難以學定教。
(以學生的自主提問組織教學程序,體現(xiàn)了順學而導的理念)。
四、以讀為本順學而導。
(一)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的?
1.讓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小白兔的動作、神態(tài)。然后讓學生體會小白兔的內(nèi)心。
2.動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該詞練習說話。
3.指導朗讀。這一句的朗讀指導關鍵讓學生讀出小白兔當時極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有不同的體會,表現(xiàn)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貍、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張的喊聲,他們有什么反映?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慌張”、“亂哄哄”。
(1)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體會,大致明白“慌張”的意思即可。
(2)出示隊列訓練及市場購物兩幅畫面,讓學生通過比較,對“亂哄哄”一詞,有感性的認識,再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楚即可。
(運用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語。讓學生自主理解,符合課表要求。)。
2.指導朗讀。
(三)獅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獅子說的話,用橫線畫出其他動物說的話。
2.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1)他追上去,好奇地問“你們跑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好奇”這個詞,通過換詞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讀體會,讀出疑問的語氣即可。
(2)“咕咚?"獅子愣了一下,又問:“咕咚是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愣”字,通過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讀“咕咚”這個詞時,“咚”字的讀音要上揚,讀出懷疑的語氣。
(3)“我們還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獅子皺著眉頭,環(huán)抱雙手,一幅要探個水落石出,查個究竟的樣子,通過看圖、說圖,想象獅子的內(nèi)心,從而讀出堅決的語氣。讀的時候,做到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相吻合。
(4)小猴說:“不好了,咕咚來了,你也趕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潑,讀這句話的時候,語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說的?!焙偦卮?。
狐貍從一開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讀這句話時,指導學生讀出狐貍懵懵懂懂的樣子。
(6)“我……我也沒看清楚?!蓖米用约旱亩洌Y(jié)結(jié)巴巴地說。
兔子在說這句話時,是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的,指導學生讀時,“我”字的聲音要延長,“我也沒看清楚”這句時,要緊緊抓住“結(jié)結(jié)巴巴”這個詞朗讀體會,具體如何體現(xiàn),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說這句話時,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導學生朗讀時配以相應的表情。
(在以上指導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中,具體引入師生互評及生生互評機制,以評促讀。)。
(四)角色表演。
五、比較表現(xiàn)明白道理。
1.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2.你覺得獅子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第二課時。
1.鞏固讀音。
(1)開火車讀生字。做到人人過關。
(2)游戲——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組合作,自主交流識記字形辦法。
(2)檢查反饋。
(3)比較字形,引導區(qū)分。
二、朗讀全文。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五、排演課本劇。
(動腦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1.朗讀指導具體到位。
2.重點詞語品味功夫較足。
3.識字教學過于簡單。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三
1.知識目標:學會“熱”、“鬧”兩個字,認識“四點底”。
2.能力培養(yǎng):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標: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感悟不能偏聽偏信。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教學難點:感悟不能偏聽偏信。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
一、復習檢測。
1.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注意詞連讀。
2.讀詞語。
(課件出示)熱鬧水花正巧逃命木瓜熟了。
嚇壞大伙兒哈哈笑跟著跑說。
二、學習生字。
1.記憶字形。
(課件出示)熱鬧。
認識新偏旁——四點底。(師范寫四點底)。
仔細觀察這兩個字,誰有好辦法記住它們?
指名說,提升方法。
2.組詞。
3.書寫。
指導:熱,上面部分要緊湊。橫折彎鉤彎得不要太大。
4.用“熱鬧”說一句話。
(課件出示):這下子可熱鬧了,動物們?nèi)芷饋恚吪苓吅埃骸翱焯用?,咕咚來了!?BR> 請你邊讀邊想像,讀讀這句話,要讀出熱鬧的場面。(板書:熱鬧)。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熱鬧的情景?你能用上“熱鬧”說一句話嗎?
引導把話說具體。
三、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一)朗讀、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事件起因)。
1.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讓這里變得如此熱鬧呢?
自己在課文中找一找。
指名讀給大家聽。
2.指導讀好重點句。
“兔子聽見嚇壞了,拔腿就跑,邊跑邊叫:‘快逃哇,咕咚來了!’”
猴子“也跟著跑,邊跑邊叫”。
“動物們?nèi)芷饋?,邊跑邊喊:‘快逃命啊,咕咚來了!’?BR> (二)朗讀、理解第三自然段(事件經(jīng)過)。
1.大伙兒正亂做一團時,誰走來了呢?
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
2.分角色朗讀(戴頭飾)。
指導讀好“你們看見了嗎?”“我是在湖邊聽見的?!钡染渥印?BR> (三)朗讀、理解、背誦第四自然段(事件結(jié)果)。
1.原來小動物們誰都沒有看見“咕咚”,只是聽見的,(板書:聽見)就造成了這熱鬧的場面。聽了大象的話,小動物們頭腦冷靜下來了,它們決定去看個究竟。
自己讀讀第四自然段。
2.小動物們看見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板書:看見)它們看清楚以后,有什么反應?(板書:笑了)。
3.你能看著課文的插圖,試著背背這個自然段嗎?
(課件出示):
大家(),正巧一個木瓜(),咕咚一聲,()。大伙兒(),(),都()!
指導背誦。
4.小動物們在笑什么?
指名說,理解不能偏聽偏信。
(四)朗讀全文。
自由朗讀課文,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動作。
四、布置作業(yè)。
1.用“熱鬧”寫一句話。
2.把第四自然段背熟。
3.給家長講一講這個故事。
熱聽見熱鬧。
看見笑了。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教學理念: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偏聽偏信,要尊重、了解事實。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8個生字,認讀4個字。認識“四點底”。會讀指定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用“熱鬧”寫一句話。背誦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標: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并知道不能偏聽偏信。
三、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并知道不能偏聽偏信。
在識字過程中,掌握識字方法,并運用方法是字,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學會8個生字,認讀4個字。認識“四點底”。會讀指定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二、教學重點:
在識字過程中,掌握識字方法,并運用方法是字,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拼音:xhtrnlaiaoangan。
2、舊字:下門市包。
3、偏旁:
(二)、識字。
1、學生自己讀文,找出本文生字,教師半數(shù)。
2、自主學習。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字的?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說說記字方法。
(2)組詞理解意思。
3、全班交流:
(1)識字方法:用熟字(偏旁)組合記生字?!棒[、嚇?!?BR> 用形聲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記生字?!皣?、跟、跑、哈?!?BR> 用會意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記生字?!棒[”
將熟字加、減或換一部分記生字?!肮?、嚇、鬧、很――跟、抱――跑”
按結(jié)構(gòu)記字。左右結(jié)構(gòu):嚇、說、跑、跟、哈。
上下結(jié)構(gòu):熱。
半包圍結(jié)構(gòu):逃、鬧。
(2)教師指導:新偏旁“灬”四點底。找一找?guī)в小办帷钡淖帧?熱、黑)。
“鬧”先外后內(nèi)。
(3)組詞:
(4)理解詞語意思:
木瓜:薔薇科植物。
結(jié)滿:
4、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指導漢字運筆、占格。
(2)學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紅、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認讀二類字。
五、作業(yè):抄寫生字和詞語。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五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薄白阕峙浴?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
一、激趣揭題。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里共有幾只動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三、質(zhì)疑問難,以學定教。
四、以讀為本,順學而導。
(一)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的?
1、讓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小白兔的動作、神態(tài)。然后讓學生體會小白兔的內(nèi)心。
2、動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該詞練習說話。
3、指導朗讀。這一句的朗讀指導關鍵,讓學生讀出小白兔當時極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有不同的體會,表現(xiàn)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貍、猴子、小鹿、聽到兔子慌張的喊聲,他們有什么反映?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慌張”、“亂哄哄”。
(1)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體會,大致明白“慌張”的意思即可。
(2)讓學生通過比較,對“亂哄哄”一詞,有感性的認識,再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楚即可。
2、指導朗讀。
(三)獅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獅子說的話,用橫線畫出其他動物說的話。
2、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1)他追上去,好奇地問“你們跑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好奇”這個詞,通過換詞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讀體會,讀出疑問的語氣即可。
(2)“咕咚?"獅子愣了一下,又問:“咕咚是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愣”字,通過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讀“咕咚”這個詞時,“咚”字的讀音要上揚,讀出懷疑的'語氣。
(3)“我們還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獅子皺著眉頭,環(huán)抱雙手,一幅要探個水落石出,查個究竟的樣子,通過看圖、說圖,想象獅子的內(nèi)心,從而讀出堅決的語氣。讀的時候,做到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相吻合。
(4)小猴說:“不好了,咕咚來了,你也趕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潑,讀這句話的時候,語速可以稍快些。
(5)“我……我也沒看清楚?!蓖米用约旱亩?,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
兔子在說這句話時,是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的,指導學生讀時,“我”字的聲音要延長,“我也沒看清楚”這句時,要緊緊抓住“結(jié)結(jié)巴巴”這個詞朗讀體會,可指導學生朗讀時配以相應的表情。
(四)角色表演。
五、比較表現(xiàn),明白道理。
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六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薄白阕峙浴?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設計思路: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緊接著進入課文學習,在學生對課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導學生質(zhì)疑,再以“疑”為線索,以讀為本,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富有個性化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級的課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帶拼音,因此生字詞的教學可把“音”放在第一課時,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自然熟記,部分“義“也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理解,而“形”及書寫指導可放在第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激發(fā)期待。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閱讀期待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也是教學得意有效開展的基礎,開課是設置懸念,就是營造一種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里共有幾只動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質(zhì)疑問難,以學定教。
(以學生的自主提問組織教學程序,體現(xiàn)了順學而導的理念)。
四、以讀為本,順學而導。
(一)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的?
1、讓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小白兔的動作、神態(tài)。然后讓學生體會小白兔的內(nèi)心。
2、動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該詞練習說話。
3、指導朗讀。這一句的朗讀指導關鍵讓學生讀出小白兔當時極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有不同的體會,表現(xiàn)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貍、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張的喊聲,他們有什么反映?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慌張”、“亂哄哄”。
(1)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體會,大致明白“慌張”的意思即可。
(2)出示隊列訓練及市場購物兩幅畫面,讓學生通過比較,對“亂哄哄”一詞,有感性的認識,再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楚即可。
(運用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語。讓學生自主理解,符合課表要求。)。
2、指導朗讀。
(三)獅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獅子說的話,用橫線畫出其他動物說的話。
2、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1)他追上去,好奇地問“你們跑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好奇”這個詞,通過換詞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讀體會,讀出疑問的語氣即可。
(2)“咕咚?”獅子愣了一下,又問:“咕咚是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愣”字,通過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讀“咕咚”這個詞時,“咚”字的讀音要上揚,讀出懷疑的語氣。
(3)“我們還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獅子皺著眉頭,環(huán)抱雙手,一幅要探個水落石出,查個究竟的樣子,通過看圖、說圖,想象獅子的內(nèi)心,從而讀出堅決的語氣。讀的時候,做到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相吻合。
(4)小猴說:“不好了,咕咚來了,你也趕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潑,讀這句話的時候,語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說的。”狐貍回答。
狐貍從一開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讀這句話時,指導學生讀出狐貍懵懵懂懂的樣子。
(6)“我……我也沒看清楚?!蓖米用约旱亩?,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
兔子在說這句話時,是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的,指導學生讀時,“我”字的聲音要延長,“我也沒看清楚”這句時,要緊緊抓住“結(jié)結(jié)巴巴”這個詞朗讀體會,具體如何體現(xiàn),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說這句話時,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導學生朗讀時配以相應的表情。
(在以上指導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中,具體引入師生互評及生生互評機制,以評促讀。)。
(四)角色表演。
五、比較表現(xiàn),明白道理。
1、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2、你覺得獅子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第二課時。
一、識字教學。
1、鞏固讀音。
(1)開火車讀生字。做到人人過關。
(2)游戲——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組合作,自主交流識記字形辦法。
(2)檢查反饋。
(3)比較字形,引導區(qū)分。
二、朗讀全文。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五、排演課本劇。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七
1.認識“咕、咚”等12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4.借助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1.借助圖畫、形聲字特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認字;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推斷。
2.借助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
多種方式識字,借助插圖復述故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展示園地八我的發(fā)現(xiàn)插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組詞語偏旁相同的共同特點。借助泡泡的提示,發(fā)現(xiàn)偏旁表意的構(gòu)字規(guī)律,建立字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
反犬旁:與獸類有關。
鳥字邊:與鳥類和禽類有關。
蟲字旁:與昆蟲有關。
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小動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發(fā)生在小動物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咕咚(引導學生體會形聲字,象聲詞)。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主閱讀課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不出的生字圈出來,看圖猜讀或者嘗試其他方法猜讀。
2.同桌認讀圈出的生字,交流認讀方法。
3.學生匯報教師總結(jié)認讀生字方法:
(1)借助圖畫猜讀,如:鹿、象。
(2)聯(lián)系上下文猜讀:熟掉。
(3)借助形聲字猜讀:嚇、攔、領。
(4)熟字比較:逃——逃、跳熟——熱命——傘。
(5)組詞認讀: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課文里一共出現(xiàn)了哪幾種小動物。(按順序板書)。
三、圖文對照,了解故事內(nèi)容。
1.看圖學習1—2自然段。
(1)觀察圖一,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學生朗讀1、2自然段,從文中找答案說一說。
指導好長句子的停頓,“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
2.看圖學習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聲被猴子聽見了,它是怎么做的?(跟著跑,一邊跑一邊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聲被小動物們聽見了,它們都害怕了,它們又是怎么做的?
課件展示: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大伙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指導朗讀,可借助動作表演進入角色,讀出小動物害怕的語氣。)。
(3)看圖演故事,體驗動物們害怕心理。
學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圖說話。如:
狐貍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圖學習第5自然段。
大伙正亂作一團,野牛來了,它是怎么做的?(攔住大伙)。它問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嗎?)。
教師扮演野牛,學生扮演小動物,詢問被“咕咚”嚇壞的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用?,引導學生體會野牛會思考,不盲從。
4.看圖學習第6—7自然段。
(1)他們來到湖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為什么都笑了?
小結(jié):學習了這個故事,說說動物們?yōu)槭裁锤米右黄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BR> 四、看圖復述故事。
1.借助課本插圖,按照順序,你能復述一下《咕咚》這個故事嗎?教師課件按順序出示課本的四幅插圖。學生練習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2.學生展示。
咕咚教學設計篇一
一、圖畫導入。
1、設疑: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嗎?
3、認讀生字“咕、咚”,師相機講解:這兩個字可以組成“咕咚”一詞,像這樣表示聲音的詞叫象聲詞。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引導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不會讀的想辦法解決。(2)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3)標出自然段序號。
2、組織同桌互讀,互相幫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評價。
4、組織采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5、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引導齊讀課文,啟發(fā)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組織同桌互相說一說。
3、組織全班交流。
四、指導寫字。
2、教師邊范寫邊強調(diào)書寫要點。
3、組織學生描紅、臨寫。
4、組織全班展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組織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2、指導讀好這些詞語或短語: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攔住、拔腿就跑、可怕極了。
二、整體讀文,理解內(nèi)容。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2)課件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
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小結(jié):是呀,在他們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
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都嚇得跑起來?
6、全班齊讀5~7自然段。
(1)指名反饋:野牛為什么沒跟著跑?
(2)教師:對,野牛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jié)果真相大白了,那么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攔住”。
7、分角色讀課文。
8、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故事。
3、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板書設計。
咕咚。
兔子可怕極了。
小猴子快跑。
狐貍山羊小鹿逃命。
大象跟著跑。
野牛攔住。
咕咚教學設計篇二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足字旁”2個新部首。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遇事不動腦筋、盲目地跟著別人,就容易做錯事。教育學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從。
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
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本課生字卡片、動物貼畫、頭飾、多媒體課件。
講授法,談話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許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聽……
1、播放聲音(動物聲,咕咚聲),請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3、細心的孩子,認真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形聲字,擬聲詞)你還知道哪些描寫聲音的詞語?小朋友們積累的詞語真多。
4、提問:“咕咚”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呢?這個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里,大家快去讀讀吧!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漏字。對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還可以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
a、預習了課文,詞語你會讀了嗎?(小老師帶讀)
b、看誰反應快,指名小組讀。這些詞有什么特點?
c、(雙層火車讀)沒有了拼音寶寶幫忙,你還認識嗎?瞧,木瓜快熟了,誰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會掉下來。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最先聽到“咕咚”聲的是誰?(板書:白兔)
(示圖1)聽到聲音,小兔什么樣兒?
2、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寫出圖上的內(nèi)容。自己讀一讀。
4、說一說:
我嚇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緊張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僅跑,還邊跑邊喊,(板書:喊)誰來喊一喊?
6、指導朗讀:他嚇得撒腿就跑……咕咚來了!”(讀出兔子當時十分恐懼的語氣,拔腿就跑要讀得快,小兔害怕得連想也來不及想。)
7、誰能比他讀得更好?指名讀。
8、男生讀,女生讀
9、想看看兔子是怎樣撒腿就跑的嗎?請同學們給它配音:咕咚來了!想想在什么時候配?(在尖叫之后)
(二)學習3—7自然段
1、聽到兔子的喊聲,其他小動物是怎么做的?(示圖2、3)對比兩幅圖,小動物們和獅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你會用什么?(慌慌張張、不慌不忙)
2、課文哪些段落描寫了這兩幅圖的內(nèi)容,自已大聲讀一讀。
3、匯報(找到了嗎?)讀3—7自然段
狐貍跟著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著狐貍跑,大伙兒都害怕極了,驚慌極了。(在黑板上連箭頭)
4、獅子卻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問)
5、說一說:
動物們慌慌張張,是因為。
獅子不慌不忙,是因為。
6、小結(jié):“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動物們誰知道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1、今天我們要寫兩個字。
2、字卡,兔(獨體字)組詞,說句。怎么記?觀察,關鍵筆畫是什么?跟老師書空。
4、描紅,寫兩個。
板書:24咕咚
兔子
狐貍跑、喊(聽)獅子追、問(看)
猴子、小鹿、松鼠
咕咚教學設計篇三
根據(jù)童話故事的特點,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力求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誦讀中識字、感悟和思考。
1、會認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引導學生明白,無論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隨便聽信,盲目從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2、識字,寫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并把課文演一演。
課件、小黑板、掛圖。
講授法談話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游戲?qū)搿?BR> 1、讓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兔子、狐貍、猴子、小熊、松鼠、獅子。讓他們表演這些動物最拿手的本領。
2、學生觀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課題,并配上“咕咚”的聲音。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
2、通過比一比,誰找得又快又準的形式標出課文的生字詞。
3、屏幕以各種小動物帶出生字詞,讓學生自由拼讀、開火車、手拉手等多種形式讀。
4、讓學生用自已的方法識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5、互相合作、講講故事。
(1)、小組(同桌)合作講故事??梢元毩⑼暾刂v給同學聽:
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各講某一部分;還可以講自已最喜歡或自已認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組推薦)上臺講故事;同樣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補充。
(3)、組織評議。通過學習,學生會認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7個生字。
6、寫生。
(1)、讓學生說說自已最想寫哪一個字,教師范寫,學生跟著書空。
(2)、學生自已練習書寫。
四、勇闖“接龍陣”。
師:咦!小朋友,這是什么地方?(出示課件或掛歷圖——“接龍陣”)。
a)聽課文例子的錄音,讓學生知道該怎樣“接龍”。
b)全班分四至六個組先在小組內(nèi)進行練習詞語接龍。
c)分組競賽,看哪一組說得又多又好,評為優(yōu)勝組。
六、檢查書寫情況。
七、想想、連連、讀讀。
d)出示生字“大、花、水、河、葉、樹、黃”。
師:有些生字娃娃正在小樹林里玩,咱們?nèi)デ魄啤?BR> e)能過“大”是我們的好朋友,“大大大”的形式認讀,全班讀。
f)出示連一連,組成詞語的例題。
小結(jié):通過學習,學生會認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7個生字,并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后記: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講授法和談話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學生快樂中學。
2.讓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兔子、狐貍、猴子、小熊、松鼠、獅子,讓他們表演這些動物最拿手的本領,使同學們特別興奮,在快活的氣氛中學習,學習效果當然更好。
咕咚教學設計篇四
這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jié)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獅子問“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里發(fā)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從。
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成四個部分,并有其相對應的四幅插圖。課文的第2、3、4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先寫了小動物怎么做,再寫小動物怎么說,有利于學生讀懂故事和講述故事。
1、會認“咕、咚”等12個生字,會寫“嚇、怕”等7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4、通過課文學習,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能盲目跟從。
1、識字、寫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能盲目跟從。
2課時。
生字、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把一塊石頭扔進事先準備好的水桶中)聽,這是什么聲音?(咕咚、咕咚)。
對,就是這個聲音曾經(jīng)嚇跑過好多動物呢!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那就和老師一起去森林王國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第一次讀課文,能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遇到不認識的字,猜猜它們的讀音,讀不順的地方,多讀幾遍,盡量做到通順。
第二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動物,請用“—”劃出來。
2、交流反饋。
a、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個問題。
3、識記生字(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認讀。)。
“轉(zhuǎn)、跟”是前鼻音。
“咚、命、象、領”是后鼻音。
“熟”是翹舌音。
“著”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輕聲的“zhe”。
三、圖文結(jié)合,品讀課文。
教師指導圖文結(jié)合學習,本課共有四幅圖,要求學生指出每幅圖和哪些自然段相對應。
(一)閱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圖1),引導學生說出這幅圖上的內(nèi)容。(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嚇了一跳、拔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叫,體會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學生可以結(jié)合圖片理解重點詞語,也可以通過表演動作來理解。
3、指導學生觀察“嚇、掉”兩個字,加深記憶。
4、教師提問:小兔子邊跑邊叫,對誰叫?叫什么?(對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理解:這里的“咕咚”是指一種東西的名稱。)。
5、指導朗讀:“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注意停頓、重音、語氣。)。
(二)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圖2)引導學生接著觀察圖上的內(nèi)容。(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貍、山羊、小鹿也跟著跑起來了。)。
2、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小猴子的動作和語言,體會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導朗讀:“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語氣、停頓、重音。句中第二個“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讀得重一些,調(diào)要拉得長一點。)。
4、過渡:小猴子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下森林里可熱鬧了。聽?。ǚ诺谒淖匀欢蔚呐錁防首x錄音課件。)。
5、指名匯報: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誰,他們是如何做的。(有狐貍、山羊、小鹿。他們也跟著跑起來,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6、課件出示“鹿”的字理演變圖,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馴鹿等,出示幾種鹿的圖片。)。
7、學生小組討論:動物們?yōu)槭裁锤米右黄鹋堋?BR> 8、學生比較“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9、出示“逃”,引導學生說出以“兆”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總結(jié)兒歌加以區(qū)分。
10、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11、過渡:就這樣,很平常的“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嚇壞了森林中的許多動物,他們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這么龐大的動物也跟著跑起來。
(三)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圖3)引導學生猜猜圖中的小動物們在干什么。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野牛攔住了小動物們,討論“咕咚”。)。
2、結(jié)合圖片引導學生了解“野牛”,擴詞“野”,認識“里字旁”。
3、指名演示“攔”的動作,體會“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說話練習:指導學生用“先問……再問……最后問……”的句式,表答野牛的'問話。
5、引導學生體會野牛問話的語氣。(野牛說的話的語氣應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讀“野牛”的問話和“大象”“兔子”的答話。
(四)閱讀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圖4)引導學生觀察最后一幅圖,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師生齊讀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師引問: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實“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大家都笑了,為什么都笑了?(他們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覺得自己剛才的行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導學生再讀,讀出可笑的語氣。
4、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小動物們都會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偏聽偏信,遇事會多動腦筋,弄清事情真相。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2、那我們以后遇到事情該怎么辦呢?(遇事先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咕咚教學設計篇五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薄白阕峙浴?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難點: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里共有幾只動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三、質(zhì)疑問難 以學定教。
四、以讀為本 順學而導。
(一)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的?
1.讓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小白兔的動作、神態(tài)。然后讓學生體會小白兔的內(nèi)心。
2.動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該詞練習說話。
3.指導朗讀。這一句的朗讀指導關鍵,讓學生讀出小白兔當時極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有不同的體會,表現(xiàn)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貍、猴子、小鹿、聽到兔子慌張的喊聲,他們有什么反映?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慌張”、“亂哄哄”。
(1)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體會,大致明白“慌張”的意思即可。
(2)讓學生通過比較,對“亂哄哄”一詞,有感性的認識,再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楚即可。
2.指導朗讀。
(三)獅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獅子說的話,用橫線畫出其他動物說的話。
2.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1)他追上去,好奇地問“你們跑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好奇”這個詞,通過換詞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讀體會,讀出疑問的語氣即可。
(2)“咕咚?"獅子愣了一下,又問:“咕咚是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愣”字,通過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讀“咕咚”這個詞時,“咚”字的讀音要上揚,讀出懷疑的語氣。
(3)“我們還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獅子皺著眉頭,環(huán)抱雙手,一幅要探個水落石出,查個究竟的樣子,通過看圖、說圖,想象獅子的內(nèi)心,從而讀出堅決的語氣。讀的時候,做到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相吻合。
(4)小猴說:“不好了,咕咚來了,你也趕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潑,讀這句話的時候,語速可以稍快些。
(5)“我……我也沒看清楚?!蓖米用约旱亩?,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
兔子在說這句話時,是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的,指導學生讀時,“我”字的聲音要延長,“我也沒看清楚”這句時,要緊緊抓住“結(jié)結(jié)巴巴”這個詞朗讀體會,可指導學生朗讀時配以相應的表情。
(四)角色表演。
五、比較表現(xiàn) 明白道理。
1.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2.你覺得獅子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第二課時。
一、識字教學。
1.鞏固讀音。
(1)開火車讀生字。做到人人過關。
(2)游戲——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組合作,自主交流識記字形辦法。
(2)檢查反饋。
(3)比較字形,引導區(qū)分。
二、朗讀全文。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五、排演課本劇。
24咕咚。
動腦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咕咚教學設計篇六
1.認識“咕、咚”等12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4.借助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
1.借助圖畫、形聲字特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認字;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推斷。
2.借助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
多種方式識字,借助插圖復述故事。
多媒體課件動物卡片。
1課時。
老師展示園地八我的發(fā)現(xiàn)插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組詞語偏旁相同的共同特點。借助泡泡的提示,發(fā)現(xiàn)偏旁表意的構(gòu)字規(guī)律,建立字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
反犬旁:與獸類有關。
鳥字邊:與鳥類和禽類有關。
蟲字旁:與昆蟲有關。
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小動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發(fā)生在小動物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咕咚(引導學生體會形聲字,象聲詞)。
1.自主閱讀課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不出的生字圈出來,看圖猜讀或者嘗試其他方法猜讀。
2.同桌認讀圈出的生字,交流認讀方法。
3.學生匯報教師總結(jié)認讀生字方法:
(1)借助圖畫猜讀,如:鹿、象。
(2)聯(lián)系上下文猜讀:熟掉。
(3)借助形聲字猜讀:嚇、攔、領。
(4)熟字比較:逃——逃、跳熟——熱命——傘。
(5)組詞認讀: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課文里一共出現(xiàn)了哪幾種小動物。(按順序板書)。
1.看圖學習1—2自然段。
(1)觀察圖一,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學生朗讀1、2自然段,從文中找答案說一說。
指導好長句子的停頓,“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
2.看圖學習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聲被猴子聽見了,它是怎么做的?(跟著跑,一邊跑一邊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聲被小動物們聽見了,它們都害怕了,它們又是怎么做的?
課件展示: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大伙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指導朗讀,可借助動作表演進入角色,讀出小動物害怕的語氣。)。
(3)看圖演故事,體驗動物們害怕心理。
學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圖說話。如:
狐貍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圖學習第5自然段。
大伙正亂作一團,野牛來了,它是怎么做的?(攔住大伙)。它問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嗎?)。
教師扮演野牛,學生扮演小動物,詢問被“咕咚”嚇壞的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用?,引導學生體會野牛會思考,不盲從。
4.看圖學習第6—7自然段。
(1)他們來到湖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為什么都笑了?
小結(jié):學習了這個故事,說說動物們?yōu)槭裁锤米右黄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BR> 1.借助課本插圖,按照順序,你能復述一下《咕咚》這個故事嗎?教師課件按順序出示課本的四幅插圖。學生練習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2.學生展示。
咕咚教學設計篇七
這是一篇小朋友們喜愛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咕咚”的響聲。兔子聽到響聲嚇了一跳,沒看看是什么,拔腿就跑。狐貍、猴子、小鹿、松鼠也跟著跑起來。獅子被它們吵醒后,和大家一起回到湖邊,恰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那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一聲,真相大白。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8個字。學習“羊字頭”“足字旁”兩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引導學生明白,無論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隨便聽信,盲目從事。
【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教具準備】cai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游戲?qū)搿?BR> 1.讓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獅子。讓他們表演這些動物最拿手的本領。
2.學生觀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課題,并配上“咕咚”的聲音。
3.“咕咚”究竟是什么?請大家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
2.通過比一比,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的形式標出課文的生字詞。
3.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字。
4.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三、互助合作、講講故事。
1.小組(同桌)合作講故事??梢元毩⑼暾刂v給同學聽: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各講某一部分;還可以講自己最喜歡或自己認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組推薦)上臺講故事;同樣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補充。
3.組織評議。
四、提出問題、感悟文意。
1.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問題同桌(小組)討論。
2.男女生互動學習。先由一位男同學代表男生把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再由一位女同學來幫他解決問題;女同學把問題解答完了再反問那一位男同學是否明白了,這位男同學或其他男同學可以對女同學的回答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位女同學和其他女同學可用書本里的語言或用自己從書本上知道答案證明自己說的是對的。教師從旁相機點撥,形成一種人人參與、大家互動、氣氛高漲的學習氛圍。
女:因為小兔子的膽子很小。
男:我還是不明白。
其他女同學可補充。
(2)女:為什么猴子、小鹿、松鼠也跟著他們跑了起來。
通過男女同學互相提問、互相解答的學習形式,老師從旁相機指導,使學生明白,小兔、猴子、小鹿、松鼠它們沒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輕易相信別人;而獅子能對事情問個明白、弄清楚真相,不隨便相信別人。
五、品讀句子、讀書明理。
1.課件出示,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獅子的對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組句子練習讀好。
2.通過請聽我讀、我能讀好、我想聽讀、師生、男女生、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讀出小兔子害怕的語氣,狐貍、猴子第一次說話也是害怕的語氣,獅子奇怪、認真的語氣。
3.思想感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別人。
六、小組合作、演演故事。
讓學生自由找伙伴組合表演。
咕咚教學設計篇八
1.認讀生字,組織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2.指導讀好這些詞語或短語: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攔住、拔腿就跑、可怕極了。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課件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小結(jié):是呀,在他們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都嚇得跑起來?
6.全班齊讀5~7自然段。
(1)指名反饋:野牛為什么沒跟著跑?
(2)教師:對,野牛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jié)果真相大白了,那么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攔住”。
7.分角色讀課文。
8.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9.教師小結(jié)。你看,兔子沒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亂跑,猴子、小鹿自己沒看見,只是聽見別人喊也跟著跑起來,結(jié)果呢?唉,虛驚一場。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故事。
3.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20.咕咚。
木瓜。
害怕、逃跑笑了。
咕咚教學設計篇九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學習“?”、“?”兩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進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分組表演,實現(xiàn)師生多邊互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育學生凡事要講根據(jù)、眼見為實,不能道聽途說,盲目地下結(jié)論。
根據(jù)這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讀、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法,做到教與讀結(jié)合、扶與放結(jié)合。引導學生采取自學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來學習這篇課文。力求建設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讓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一.識字、寫字。
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表演課文。
教學難點為:
了解課文主旨,體會“聽到任何事情,都要動腦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初讀課文,理清層次,通過合作學習,將課文中的大量對白組成小劇本,進行表演,再以句帶段,以讀帶講,深入分析課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書寫生字。運用多種形式,將枯燥的生字教學滲透于有趣的游戲、情境之中,通過摘木瓜、開火車的游戲,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生字。
以下我著重對第一課時的教學做進一步說明。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好的開端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正因為如此,我運用激趣導入,進行猜謎語、聽聲音比賽。利用課件引導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渠道運作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而且我還特別設計了個別聲音用耳朵比較難以辨別,學生只好用眼睛揭開謎底,從而初步接觸課文“眼見為實”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聲音,讓學生猜猜這樣的聲音通常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xiàn),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模擬發(fā)“咕咚”聲,從而引出課題。并且告訴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個有點奇怪的聲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呢。
二.初讀感知,理順層次。
通過教師的范讀和學生自讀,讓學生解決三個問題。
1.文章有多少個自然段落?
2.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幾種動物?
3.根據(jù)插圖,復述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復述故事,出示課文中的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的順序,完整地說說每幅圖的意思,并且集體評議。發(fā)揮師生評價的作用,促進學生的認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并且為下一步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摳對白,制作小劇本。
善于讀書的人,會把書越讀越薄。意思就是說在理解的基礎上,要自己會歸納和總結(jié)。善于學習的人,同樣會把課文越學越精簡。這篇長課文,情節(jié)卻很簡單,對白比較多,我便引導學生自己用筆劃出所有的'對白,組成一個小劇本,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我通過插圖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把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經(jīng)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表演,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表演,小組和小組之間的表演等多次反復的朗讀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來體會短小的劇本所表達的故事精髓。
四.分組合作學習。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而傳統(tǒng)的教學弊端在于:教師用煩瑣的教學分析占用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事實上,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當學生有迫切的學習興趣,并且這篇文章又簡單易懂,我便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伙伴;自由選擇學習內(nèi)容;甚至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方式。使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現(xiàn)出雙向和多向互動的局面,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tài)。
有了小劇本作為主線,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或者幾句對白,找到課文出處,學習探討整個段落中小動物的心理活動、動作反應、表達情緒的關鍵詞、朗讀的語氣等等。
通過小組討論,孩子們在全班交流了學習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對白,出現(xiàn)在第二自然段,孩子們緊扣“撒腿就跑”的這個動詞,抓住小兔膽小的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想象,“咕咚”究竟是個如何可怕的東西。學生還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形象地模擬“撒腿就跑”這個動作。其他動物的盲目跟隨、慌亂緊張,獅子的好奇大膽、要一探究竟的場景都在合作學習中一一再現(xiàn)。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情感體驗之后,帶感情朗讀便水到渠成。此時再次讓學生整體朗讀全文,進行總結(jié),完成“總—分—總”的課文學習結(jié)構(gòu)。
五.動腦動口,升華主旨。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綜合性學習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要結(jié)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并結(jié)合社會活動,用語言或圖文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所以在《咕咚》這課的設計中,我設計了一組問題,進行口語表達練習,并給孩子留下情感發(fā)揮的余地。
1.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種動物,為什么?
2.你想和他們說些什么?
3.以后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怎么辦?
通過課文的學習,和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領悟到“凡事要動腦筋,要眼見為實,不要盲目跟隨別人?!钡牡览恚拐n堂有效地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與情感體驗。
六.作業(yè)練習,課內(nèi)外結(jié)合。
我設計了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評一評等自主選擇練習,體現(xiàn)了學習的層次性、綜合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
1、會認“咕、咚”等13個生字,會寫“嚇、怕”等7個生字。
2、能根據(jù)學過的方法猜測生字的讀音,進而把課文讀熟、讀懂。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跟從的道理。
1、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跟從的道理。
教學。
課時兩課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1、出示背景圖片,猜一猜: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寂?
2、引入新課,板書題目,齊讀題目。
1、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并在課文中標出生字、新詞。
2、自主識字,交流識字方法。說說自己記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記住的。
3、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讀音。
6、再讀課文,完成填空。
1、出示生字,認讀生字。
嚇怕跟家羊象都。
2、指導觀察生字特點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點指導“家、象、都”的筆順和書寫。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仿寫。
4、展示書法作品,進行講評。
學生在自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這種由課堂走向生活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跟從的道理。
與課文相關的情境圖,教學課件。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嚇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掛圖1)這幅圖講了什么?自由讀第1、2自然段。
(2)兔子為什么跑?(他認為“咕咚”可怕極了)。
(3)他有沒有仔細觀察一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沒有)。
(5)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
2、學習第3、4自然段。
(1)(出示掛圖2)這幅圖講了什么?
(2)小猴子為什么也跟著跑?從哪兒看出來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樣?
(4)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讀第5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中講到了哪些動物?他們怎么樣?
(6)動物們?yōu)槭裁唇小翱焯用 ?
(7)比較“兔子”“小猴子”“大伙”說的話。他們講的話相同嗎?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子”“大伙”說的話。
(板書:木瓜嚇跑動物們)。
3、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掛圖3)這幅圖講了什么?
(2)野牛為什么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呢?
(3)你會做“攔”的動作嗎?野牛是怎么攔的?(讓學生通過動作演示理解)。
(4)野牛攔住了大象后是怎樣問的?
(板書:野牛攔住)。
(5)分角色朗讀“野?!钡膯栐捄汀按笙蟆薄巴米印钡拇鹪?。(板書:問原因)。
4、學習課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讀第6、7自然段。
(2)木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進湖里為什么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因為木瓜是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的,所以聲音很響)。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動物們都怎樣呢?為什么大伙都笑了?
(6)這時候,動物們會想些什么呢?
1、小組內(nèi)練習分角色表演。
2、找兩組在班內(nèi)進行表演。
1、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為什么?
2、今后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怎么辦?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一
1、能借助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
2、抓重點詞句,品析感悟課文中動物們的不同表現(xiàn),能大致體會“遇到任何事情,要動腦筋想想,多問幾個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東西,以及兔子聽到“咕咚”聲拔腿就跑,許多動物也跟著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樣給大家解除了誤會。
難點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而要問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課文插圖、配樂錄音、卡片、小黑板。
師:小朋友們,如果將一塊小石子投進裝滿水的水桶里,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咚、咕咚)正是這聲音,曾經(jīng)嚇壞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動物呢!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咕咚》,齊讀。
1、請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第一次讀課文,能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遇到讀不順的地方,多讀幾遍,盡量做到通順。
第二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動物,請用“—”劃出來。
2、交流反饋。
a、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個問題。
(一)、出示第一幅圖,說說圖意。
1、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幅圖的意思?課文哪兩個自然段是寫這幅圖的?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拿起筆,劃出小兔當時心里很害怕的詞句。
2、反饋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過拔腿就跑的經(jīng)歷嗎?(師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
小兔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見這“咕咚”聲實在是大的嚇人,所以它一邊跑,一邊叫。它是怎么叫的,誰來試試?指導朗讀。
2、在小兔的眼里,這“咕咚”是什么?
3、小猴聽到小兔的叫聲,認為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而且還追它們來了)誰能學著小猴的樣子,也來叫一叫(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
(二)、出示第二幅圖。
師:小猴子那可怕的聲音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下森林里可熱鬧了!看圖,從哪里看出?此時,在大伙的眼里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好像是要來吃他們啦?。┲笇Ю首x:“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自由讀,指名讀,男女聲賽讀。
分角色朗讀1—4自然段。
(三)、出示圖三。
師:就這樣一聲很平常的“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竟成了一種很可怕的怪物,嚇壞了森林里的許多動物,他們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這么重量級的人物也怎么樣了?正當整個森林亂轟轟一片時,誰出來穩(wěn)定大家的情緒呀?(野牛)。
引讀: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攔住大象,問:“———”大象說:“————”
野牛非常冷靜地問大伙兒:“———”
大伙回答說:“—————————”
野牛非常沉著地問小猴兒:“咕咚在哪里,你們看見了嗎?”小猴說:“————”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問兔子:“—”
兔子說:“———————————”
(四)、出示圖四。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覺得自己剛才的行為實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板:沉著冷靜、肯動腦筋。
2、那我們以后遇到事情該怎么辦呢?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著跑沉著冷靜。
大伙兒一個跟著一個肯動腦筋。
野牛攔、問。
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主要途徑。高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有效的教學組織策略,因此,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深入地解讀文本,才能設計一份有效的教學案例?!豆具恕愤@篇課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jié)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野牛問“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里發(fā)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但這是一篇課外讀物,如何用一個課時,讓學生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據(jù)本班實際情況,閱讀話題的設計又不能過深過放,一節(jié)一節(jié)下來,感覺又比較鎖碎,最后,我通過圖文結(jié)合,既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又能借助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激發(fā)學習興趣。
整堂課,我對學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預設,因此上得也比較順,但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可是我未曾預料到的。書中講大象也跟著跑,我只是一句話帶過,沒想到學生卻揪著大象不放,當一個學生提出:“老師,大象這么大,為什么也嚇得跟著跑?”我當時一愣,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更精彩?!按笙罂赡苷J為這咕咚比他還要大,所以也嚇得跟著跑?!蔽以谛睦餅閷W生的回答喝彩。課到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也慢慢領悟了寓意,可有個學生可能上課聽得不是很認真,他又問了前面那個問題:“老師,只不過是一聲咕咚聲,大象為什么也跟著跑???”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因為大象沒動腦筋啊,遇到事情也沒去想就跟著瞎跑?!倍嗑实幕卮鹧?,是學生的問題把課推向了**,這可真是所謂的未曾預約的精彩,我為我班學生的進步而高興。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二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薄白阕峙浴?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緊接著進入課文學習,在學生對課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導學生質(zhì)疑,再以“疑”為線索,以讀為本,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富有個性化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級的課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帶拼音,因此生字詞的教學可把“音”放在第一課時,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自然熟記,部分“義"也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理解,而“形”及書寫指導可放在第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激發(fā)期待。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閱讀期待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也是教學得意有效開展的基礎,開課是設置懸念,就是營造一種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里共有幾只動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質(zhì)疑問難以學定教。
(以學生的自主提問組織教學程序,體現(xiàn)了順學而導的理念)。
四、以讀為本順學而導。
(一)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的?
1.讓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小白兔的動作、神態(tài)。然后讓學生體會小白兔的內(nèi)心。
2.動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該詞練習說話。
3.指導朗讀。這一句的朗讀指導關鍵讓學生讀出小白兔當時極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有不同的體會,表現(xiàn)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貍、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張的喊聲,他們有什么反映?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慌張”、“亂哄哄”。
(1)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體會,大致明白“慌張”的意思即可。
(2)出示隊列訓練及市場購物兩幅畫面,讓學生通過比較,對“亂哄哄”一詞,有感性的認識,再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楚即可。
(運用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語。讓學生自主理解,符合課表要求。)。
2.指導朗讀。
(三)獅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獅子說的話,用橫線畫出其他動物說的話。
2.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1)他追上去,好奇地問“你們跑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好奇”這個詞,通過換詞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讀體會,讀出疑問的語氣即可。
(2)“咕咚?"獅子愣了一下,又問:“咕咚是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愣”字,通過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讀“咕咚”這個詞時,“咚”字的讀音要上揚,讀出懷疑的語氣。
(3)“我們還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獅子皺著眉頭,環(huán)抱雙手,一幅要探個水落石出,查個究竟的樣子,通過看圖、說圖,想象獅子的內(nèi)心,從而讀出堅決的語氣。讀的時候,做到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相吻合。
(4)小猴說:“不好了,咕咚來了,你也趕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潑,讀這句話的時候,語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說的?!焙偦卮?。
狐貍從一開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讀這句話時,指導學生讀出狐貍懵懵懂懂的樣子。
(6)“我……我也沒看清楚?!蓖米用约旱亩洌Y(jié)結(jié)巴巴地說。
兔子在說這句話時,是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的,指導學生讀時,“我”字的聲音要延長,“我也沒看清楚”這句時,要緊緊抓住“結(jié)結(jié)巴巴”這個詞朗讀體會,具體如何體現(xiàn),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說這句話時,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導學生朗讀時配以相應的表情。
(在以上指導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中,具體引入師生互評及生生互評機制,以評促讀。)。
(四)角色表演。
五、比較表現(xiàn)明白道理。
1.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2.你覺得獅子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第二課時。
1.鞏固讀音。
(1)開火車讀生字。做到人人過關。
(2)游戲——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組合作,自主交流識記字形辦法。
(2)檢查反饋。
(3)比較字形,引導區(qū)分。
二、朗讀全文。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五、排演課本劇。
(動腦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1.朗讀指導具體到位。
2.重點詞語品味功夫較足。
3.識字教學過于簡單。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三
1.知識目標:學會“熱”、“鬧”兩個字,認識“四點底”。
2.能力培養(yǎng):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標: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感悟不能偏聽偏信。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教學難點:感悟不能偏聽偏信。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
一、復習檢測。
1.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注意詞連讀。
2.讀詞語。
(課件出示)熱鬧水花正巧逃命木瓜熟了。
嚇壞大伙兒哈哈笑跟著跑說。
二、學習生字。
1.記憶字形。
(課件出示)熱鬧。
認識新偏旁——四點底。(師范寫四點底)。
仔細觀察這兩個字,誰有好辦法記住它們?
指名說,提升方法。
2.組詞。
3.書寫。
指導:熱,上面部分要緊湊。橫折彎鉤彎得不要太大。
4.用“熱鬧”說一句話。
(課件出示):這下子可熱鬧了,動物們?nèi)芷饋恚吪苓吅埃骸翱焯用?,咕咚來了!?BR> 請你邊讀邊想像,讀讀這句話,要讀出熱鬧的場面。(板書:熱鬧)。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熱鬧的情景?你能用上“熱鬧”說一句話嗎?
引導把話說具體。
三、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一)朗讀、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事件起因)。
1.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讓這里變得如此熱鬧呢?
自己在課文中找一找。
指名讀給大家聽。
2.指導讀好重點句。
“兔子聽見嚇壞了,拔腿就跑,邊跑邊叫:‘快逃哇,咕咚來了!’”
猴子“也跟著跑,邊跑邊叫”。
“動物們?nèi)芷饋?,邊跑邊喊:‘快逃命啊,咕咚來了!’?BR> (二)朗讀、理解第三自然段(事件經(jīng)過)。
1.大伙兒正亂做一團時,誰走來了呢?
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
2.分角色朗讀(戴頭飾)。
指導讀好“你們看見了嗎?”“我是在湖邊聽見的?!钡染渥印?BR> (三)朗讀、理解、背誦第四自然段(事件結(jié)果)。
1.原來小動物們誰都沒有看見“咕咚”,只是聽見的,(板書:聽見)就造成了這熱鬧的場面。聽了大象的話,小動物們頭腦冷靜下來了,它們決定去看個究竟。
自己讀讀第四自然段。
2.小動物們看見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板書:看見)它們看清楚以后,有什么反應?(板書:笑了)。
3.你能看著課文的插圖,試著背背這個自然段嗎?
(課件出示):
大家(),正巧一個木瓜(),咕咚一聲,()。大伙兒(),(),都()!
指導背誦。
4.小動物們在笑什么?
指名說,理解不能偏聽偏信。
(四)朗讀全文。
自由朗讀課文,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動作。
四、布置作業(yè)。
1.用“熱鬧”寫一句話。
2.把第四自然段背熟。
3.給家長講一講這個故事。
熱聽見熱鬧。
看見笑了。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教學理念: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偏聽偏信,要尊重、了解事實。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8個生字,認讀4個字。認識“四點底”。會讀指定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用“熱鬧”寫一句話。背誦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標: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并知道不能偏聽偏信。
三、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并知道不能偏聽偏信。
在識字過程中,掌握識字方法,并運用方法是字,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學會8個生字,認讀4個字。認識“四點底”。會讀指定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二、教學重點:
在識字過程中,掌握識字方法,并運用方法是字,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拼音:xhtrnlaiaoangan。
2、舊字:下門市包。
3、偏旁:
(二)、識字。
1、學生自己讀文,找出本文生字,教師半數(shù)。
2、自主學習。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字的?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說說記字方法。
(2)組詞理解意思。
3、全班交流:
(1)識字方法:用熟字(偏旁)組合記生字?!棒[、嚇?!?BR> 用形聲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記生字?!皣?、跟、跑、哈?!?BR> 用會意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記生字?!棒[”
將熟字加、減或換一部分記生字?!肮?、嚇、鬧、很――跟、抱――跑”
按結(jié)構(gòu)記字。左右結(jié)構(gòu):嚇、說、跑、跟、哈。
上下結(jié)構(gòu):熱。
半包圍結(jié)構(gòu):逃、鬧。
(2)教師指導:新偏旁“灬”四點底。找一找?guī)в小办帷钡淖帧?熱、黑)。
“鬧”先外后內(nèi)。
(3)組詞:
(4)理解詞語意思:
木瓜:薔薇科植物。
結(jié)滿:
4、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指導漢字運筆、占格。
(2)學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紅、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認讀二類字。
五、作業(yè):抄寫生字和詞語。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五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薄白阕峙浴?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
一、激趣揭題。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里共有幾只動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三、質(zhì)疑問難,以學定教。
四、以讀為本,順學而導。
(一)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的?
1、讓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小白兔的動作、神態(tài)。然后讓學生體會小白兔的內(nèi)心。
2、動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該詞練習說話。
3、指導朗讀。這一句的朗讀指導關鍵,讓學生讀出小白兔當時極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有不同的體會,表現(xiàn)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貍、猴子、小鹿、聽到兔子慌張的喊聲,他們有什么反映?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慌張”、“亂哄哄”。
(1)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體會,大致明白“慌張”的意思即可。
(2)讓學生通過比較,對“亂哄哄”一詞,有感性的認識,再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楚即可。
2、指導朗讀。
(三)獅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獅子說的話,用橫線畫出其他動物說的話。
2、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1)他追上去,好奇地問“你們跑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好奇”這個詞,通過換詞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讀體會,讀出疑問的語氣即可。
(2)“咕咚?"獅子愣了一下,又問:“咕咚是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愣”字,通過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讀“咕咚”這個詞時,“咚”字的讀音要上揚,讀出懷疑的'語氣。
(3)“我們還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獅子皺著眉頭,環(huán)抱雙手,一幅要探個水落石出,查個究竟的樣子,通過看圖、說圖,想象獅子的內(nèi)心,從而讀出堅決的語氣。讀的時候,做到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相吻合。
(4)小猴說:“不好了,咕咚來了,你也趕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潑,讀這句話的時候,語速可以稍快些。
(5)“我……我也沒看清楚?!蓖米用约旱亩?,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
兔子在說這句話時,是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的,指導學生讀時,“我”字的聲音要延長,“我也沒看清楚”這句時,要緊緊抓住“結(jié)結(jié)巴巴”這個詞朗讀體會,可指導學生朗讀時配以相應的表情。
(四)角色表演。
五、比較表現(xiàn),明白道理。
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六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薄白阕峙浴?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設計思路: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緊接著進入課文學習,在學生對課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導學生質(zhì)疑,再以“疑”為線索,以讀為本,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富有個性化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級的課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帶拼音,因此生字詞的教學可把“音”放在第一課時,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自然熟記,部分“義“也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理解,而“形”及書寫指導可放在第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激發(fā)期待。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閱讀期待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也是教學得意有效開展的基礎,開課是設置懸念,就是營造一種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里共有幾只動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質(zhì)疑問難,以學定教。
(以學生的自主提問組織教學程序,體現(xiàn)了順學而導的理念)。
四、以讀為本,順學而導。
(一)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的?
1、讓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小白兔的動作、神態(tài)。然后讓學生體會小白兔的內(nèi)心。
2、動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該詞練習說話。
3、指導朗讀。這一句的朗讀指導關鍵讓學生讀出小白兔當時極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有不同的體會,表現(xiàn)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貍、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張的喊聲,他們有什么反映?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慌張”、“亂哄哄”。
(1)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體會,大致明白“慌張”的意思即可。
(2)出示隊列訓練及市場購物兩幅畫面,讓學生通過比較,對“亂哄哄”一詞,有感性的認識,再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楚即可。
(運用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語。讓學生自主理解,符合課表要求。)。
2、指導朗讀。
(三)獅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獅子說的話,用橫線畫出其他動物說的話。
2、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1)他追上去,好奇地問“你們跑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好奇”這個詞,通過換詞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讀體會,讀出疑問的語氣即可。
(2)“咕咚?”獅子愣了一下,又問:“咕咚是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愣”字,通過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讀“咕咚”這個詞時,“咚”字的讀音要上揚,讀出懷疑的語氣。
(3)“我們還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獅子皺著眉頭,環(huán)抱雙手,一幅要探個水落石出,查個究竟的樣子,通過看圖、說圖,想象獅子的內(nèi)心,從而讀出堅決的語氣。讀的時候,做到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相吻合。
(4)小猴說:“不好了,咕咚來了,你也趕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潑,讀這句話的時候,語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說的。”狐貍回答。
狐貍從一開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讀這句話時,指導學生讀出狐貍懵懵懂懂的樣子。
(6)“我……我也沒看清楚?!蓖米用约旱亩?,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
兔子在說這句話時,是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的,指導學生讀時,“我”字的聲音要延長,“我也沒看清楚”這句時,要緊緊抓住“結(jié)結(jié)巴巴”這個詞朗讀體會,具體如何體現(xiàn),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說這句話時,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導學生朗讀時配以相應的表情。
(在以上指導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中,具體引入師生互評及生生互評機制,以評促讀。)。
(四)角色表演。
五、比較表現(xiàn),明白道理。
1、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2、你覺得獅子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第二課時。
一、識字教學。
1、鞏固讀音。
(1)開火車讀生字。做到人人過關。
(2)游戲——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組合作,自主交流識記字形辦法。
(2)檢查反饋。
(3)比較字形,引導區(qū)分。
二、朗讀全文。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五、排演課本劇。
咕咚教學設計篇十七
1.認識“咕、咚”等12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4.借助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1.借助圖畫、形聲字特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認字;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推斷。
2.借助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
多種方式識字,借助插圖復述故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展示園地八我的發(fā)現(xiàn)插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組詞語偏旁相同的共同特點。借助泡泡的提示,發(fā)現(xiàn)偏旁表意的構(gòu)字規(guī)律,建立字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
反犬旁:與獸類有關。
鳥字邊:與鳥類和禽類有關。
蟲字旁:與昆蟲有關。
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小動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發(fā)生在小動物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咕咚(引導學生體會形聲字,象聲詞)。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主閱讀課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不出的生字圈出來,看圖猜讀或者嘗試其他方法猜讀。
2.同桌認讀圈出的生字,交流認讀方法。
3.學生匯報教師總結(jié)認讀生字方法:
(1)借助圖畫猜讀,如:鹿、象。
(2)聯(lián)系上下文猜讀:熟掉。
(3)借助形聲字猜讀:嚇、攔、領。
(4)熟字比較:逃——逃、跳熟——熱命——傘。
(5)組詞認讀: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課文里一共出現(xiàn)了哪幾種小動物。(按順序板書)。
三、圖文對照,了解故事內(nèi)容。
1.看圖學習1—2自然段。
(1)觀察圖一,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學生朗讀1、2自然段,從文中找答案說一說。
指導好長句子的停頓,“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
2.看圖學習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聲被猴子聽見了,它是怎么做的?(跟著跑,一邊跑一邊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聲被小動物們聽見了,它們都害怕了,它們又是怎么做的?
課件展示: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大伙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指導朗讀,可借助動作表演進入角色,讀出小動物害怕的語氣。)。
(3)看圖演故事,體驗動物們害怕心理。
學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圖說話。如:
狐貍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圖學習第5自然段。
大伙正亂作一團,野牛來了,它是怎么做的?(攔住大伙)。它問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嗎?)。
教師扮演野牛,學生扮演小動物,詢問被“咕咚”嚇壞的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用?,引導學生體會野牛會思考,不盲從。
4.看圖學習第6—7自然段。
(1)他們來到湖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為什么都笑了?
小結(jié):學習了這個故事,說說動物們?yōu)槭裁锤米右黄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BR> 四、看圖復述故事。
1.借助課本插圖,按照順序,你能復述一下《咕咚》這個故事嗎?教師課件按順序出示課本的四幅插圖。學生練習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2.學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