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實用16篇)

字號:

    這本書讓我感嘆人類的智慧和勇氣。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從書籍的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方面展開分析和思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經(jīng)典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這些讀后感涵蓋了不同類別的作品,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每篇讀后感都展示了作者的獨特觀點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價值。讀者可以通過參考這些范文,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思考能力,更好地欣賞和理解各類作品。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一
    初讀《培根隨筆》常常會在文字中迷失方向,每一篇文章雖然很簡短,但卻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易懂,總是讀了很多遍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但我卻漸漸地迷戀上了這些文字,培根的言論中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也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我還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不同的培根他對哲學的執(zhí)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對困難的不輕言放棄。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人生的精華,心靈的洗滌。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边@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論美》。
    這是一篇關于“美”之作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毙误w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xiàn),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yōu)美的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二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說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會想到他的《培根隨筆》。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他的文章,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zhí)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tài)度。
    《培根隨筆》這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它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jù)說還有不少人曾受到這本書的熏陶。
    《培根隨筆》中的隨筆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一遍又一遍地品味。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美》中,培根說道:“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論友誼》了,我覺得,人生中最不可少的就是友誼。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于孤獨的人不是屬于人而是屬于獸的?!比欢凇墩撚颜x》中的另一句話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边@句話使我們體會到友誼真的太重要了。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就像培根所說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三
    英國隨筆學的開山之作就是《培根隨筆》這本著作。它以簡潔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筆,透徹的梳理和迭出的警句,在文學史上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讓人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是美國《生活》雜志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同時還入選美國《優(yōu)良讀物指南》的推薦書目呢!《培根隨筆》的作者是英國著名作家弗朗西斯·培根。
    在《培根隨筆》之中,《論真理》說明了真理是十分難以探索的,所以大多人寧愿相信言。這些詭言像蛇,它無法用足站立,而且只能靠肚皮爬行,因為在《圣經(jīng)》中,蛇引誘亞當和夏娃犯罪,于是神詛咒蛇:“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BR>    而在《論死亡》中,說成人只怕死,猶如兒童只怕入暗處。的確如此,大多部分呈人是恐懼死亡的降臨。其實,在死亡的降臨之前,一切都是多么的可怕:死前的呻吟痙攣,慘白的膚色,親友的悲號,喪具與葬儀。襯托了死亡的恐怖。
    但是培根覺得死亡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一種恩惠。
    在《論復仇》中,復仇是一種原始的公道。所以,一個念念不忘舊惡的人,他的傷口將永遠難以愈合,盡管那本來還是可以痊愈的。作者認為復了仇,不過使一個人與和他的仇人得平已,但置而不較,他就比他的仇人高出一等。因為寬恕仇敵是君王的氣概也,所羅門也說過:“寬恕他人之過失乃寬恕之榮耀?!?BR>    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薄杜喔S筆》就是我智慧的鑰匙。
    這本隨筆是精美中的精美!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四
    《培根隨筆》這本書剛開始接觸它時,只覺得它是一本簡單議論事物的書??僧斘覐男聹毓蔬@本書時,卻又發(fā)現(xiàn)這本書教給了我很多的人生哲理。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會更加從容地解決。
    《培根隨筆》的作者是英國的弗朗西斯?培根,他有一句遐邇傳揚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培根的散文隨筆共有五十八篇。文章的內容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多數(shù)于個人生活密切相關,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哲學"。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zhí)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tài)度。
    其中有一篇是"論拖延"的,他說"幸福就像市場,如果你能多待一會兒,價格就會降下來;有時他又像西比拉賣神諭集那樣,起初整套的出售,然后一次次地毀掉其中幾卷,余下卻仍然要全套書的價錢。"這也就說明了在不同的時間,拖延一會兒所帶來的會有所不同。有的是拖延一會兒,能受益更多。有的是拖延一會兒,則會錯失良好的機會。而要抓住機會,是要講究時機的。正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在事情初起之際,抓住最佳時機,絕對是至高無上的智慧。他還說"時機的'成熟與否必須縝密裁察"我們要想成功抓住機會,就得考慮時機是否成熟。而這取決于我們是否縝密思考過。機遇的出現(xiàn)絕非偶然,抓住機遇也并非巧合,這其中也是需要深思熟慮和選擇的。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論幸運"。他有一句話說的好,"每個人都是自己好運氣的設計師。"的確,好運氣不是靠偶然得來的,而是自己爭取過來的。"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徒然令人贊美,而深藏不露的才干則能帶來幸運,這需要一種難以言傳的自制與自信。"而這就叫做"潛能"。"幸運之神雖然是盲目的,但并非無形的。幸運的機會好像銀河,他們作為個體是不顯眼的,但作為整體卻光輝燦爛。同樣,一個人也可以通過不斷作出細小的努力來達到幸福,這就是不斷地增進美德。"幸運之神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得為自己去爭取幸運,而不是等著好幸運來找我們。成功并不完全是屬于我們的,它也有幸運的一部分。與其說那些歷史人物是偉大的,不如說他們是幸運的。
    《培根隨筆》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哲學、道理,還有智慧。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原計劃在進行的,我所能做的則是發(fā)現(xiàn)并繼續(xù)探索。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五
    《培根隨筆》為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chǎn)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jīng)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在數(shù)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論美》篇.這是一篇關于“美”之作,語言簡潔,內涵土獨特,充滿哲理性.“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xiàn),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yōu)美的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將占據(jù)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shù)摹?BR>    所以,大家好好讀讀這本《培根隨筆》吧,一定會收獲匪淺的!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六
    我把《培根隨筆》讀了好幾遍,因為這確實是一本很值得細細品讀的書,從這本書里面,我收獲良多,下面,僅以個人的淺識,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培根隨筆》為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讀后感800字感想?!杜喔S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边@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chǎn)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jīng)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梢娫谌松胁乱桑侨说乃枷朐谧鰜y。
    在數(shù)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論美》篇。這是一篇關于“美”之作,語言簡潔,內涵土獨特,充滿哲理性?!懊馈北旧硎莻€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毙误w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xiàn),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yōu)美的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將占據(jù)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shù)摹?BR>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七
    讀完《培根隨筆》它教給了我很多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的知識,它告訴我們做事要善于當機立斷,迅速行動。
    在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常常抱怨機會太少,覺得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其實機會就在身邊,只是你沒有抓住。時機不等人,從來只有人抓時機。把握時機要又快又準,要搶在別人前面把握住時機,否則,只能跟著他人后面吃別人嚼過的剩菜了;要看準時機再出手,不要隨大勢所趨,人云亦云,也不要盲目地亂出手,這樣往往是南轅北轍,使自己犯下錯誤。
    放眼古今中外,就有許多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正是因為把握住了時機。
    世界酒店大王希爾頓,早年追隨掘金熱潮到丹麥掘金,他沒有別人幸運,沒有掘出一塊金子,可他卻得到了上天的另一種眷顧。當他失望地準備回家時,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商機,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當別人都忙于掘金之時他卻忙于建旅店,他頓時成為了有錢人,也為他日后在酒店業(yè)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中國首富李嘉誠想必人人都知道吧。他的成功在于對時機的把握。改革開放初期,社會還相對落后,土地也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寸土必爭”。但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李嘉誠把握住了商機,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況下借巨款購買了大量的地皮。這樣的舉動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啊。也正是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資使他發(fā)家起業(yè),成為了亞洲地產(chǎn)大亨。扣動扳機需要智慧,扣動扳機是勝負的關鍵。讓我們?yōu)榭蹌影鈾C者而喝彩,也扣動自己人生的扳機。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八
    培根在《談諍諫》一文中寫道:“多讀書是有好處的,尤其是讀那些在公眾舞臺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寫的書。”
    像這樣的至理名言俯拾即時,而且大多不在開頭,就在結尾。
    培根的隨筆沒有西方很多散文隨筆作家那樣所具有散漫和隨意,而呈現(xiàn)出詩一般的凝練圓滿,小說那樣的布局謹嚴。如同他在《談園林》、《談建方》里描繪的園林和建筑一樣,給他提供一幅井然有序,層次分明的圖畫。五十八篇隨筆,篇篇結構嚴密、行文緊湊。我們不妨以他最長的一篇隨筆《談國家的真正強大》為例,看看它的篇章結構:一、政治家;1、很多是無能之輩。2、有的只能維持現(xiàn)獎。3、少數(shù)能使小邦變成大園。二、一個國家的真正強大;1、不存于城郭、武庫等方面。2、不在于軍隊的人數(shù)。3、而在于人的才能和“氣質”。三、怎樣才能變得強大:1、避免苛捐雜稅;2、鼓勵平民和“自由仆役”;3、允許異族入籍歸化,以斯巴達為戒,學習羅馬人的做法;4、讓外國人去從事室內技藝;5、全民崇尚武功;6、嚴密注視可以興兵的正當理由;7、掌握制海權;8、獎勵戰(zhàn)士;四、通過戰(zhàn)爭,國君顯得更加偉大,國家可以更加富強。無論從前面摘引的語句,還是從這篇文章的提綱看,我們初步會有這么一種印象:培根的隨筆不是文人的閑適小品和游戲筆墨。
    培根用客觀冷靜的筆調寫這些短小精悍的說教文章。他不追求抒情效果,不賣弄幽默風趣,不談自己。所以讀培根的隨筆你聽不到作者靈魂的絮語,也不像一位朋友在娓娓談心,倒像是在聽一位高人賜教,一位法官判案。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九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談學問》,《談美》,《談善》,《談真理》,《談健康》,《談家庭》,《談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這么多篇隨筆中,我雖然沒有特別喜歡的,而且能打動我的東西已經(jīng)很少了,但是我仍舊要談一些讓我眼前一亮的。
    在《談學問》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BR>    在《談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边@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朋友固然重要,但我們必須保持自己的品格,不同流合污。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毕肓私庖粋€人,只需要和他的朋友閑侃幾句便知,所以朋友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談美》中,培根說道:“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BR>    我對美的了解不是很透徹,且“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分為外在美和內在美,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當我們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我們應該用自己各方面的美去贏得別人的尊重。
    處理時情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大膽。第二第三是什么?還是大膽。剛從《談大膽》中看到時,我不禁覺得有些詫異,許多領導再決定重大事項前總要三思,這是一定的,不然他們只能當副手,向上級提出大膽的設想??善褪沁@些副手,在最初行動時總能創(chuàng)造奇跡,但以后就不行了,所以他們永遠只能當副手。做人要膽大心細,可惜能做到的人并不多,我考試興奮時不夠仔細,細心時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無法解出難題,這也許是我在學習道路上的最大困難。
    意大利有句俗語:“猜疑解除忠實的責任?!蔽覀儾荒軐e人有過度的猜疑,但也不能全信,“防人之心不可無”,必須有自己的底線。有些人過度猜疑,結果適得其反,往往釀出精神上甚至肉體上的大病,不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我覺得這本書就是要細細品嘗,慢慢消化的茶。要讀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嘗到甜頭。雖然這只是一本隨筆集,但是好比一本百科全書,容納了許多有用的知識。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十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她就出自弗朗西斯培根之口。作為16—17世紀一個兼顧哲學家,文學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用他獨特的視角,洞析哲學倫理處事之道。凝聚成了薄薄的一本《培根隨筆》。雖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卻能從中品出多種味道。它是一本交友的教科書,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混跡官場的厚黑學。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绊樉硯淼男疫\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jié)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是全片中我最欣賞的兩句話??梢哉f,這是全篇的精華所在。從這兩句話中或者說全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帶個我諸多啟示。遭遇逆境可以理解為人生的不幸,因為他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萬幸,因為他給我們一個鍛煉的機會,他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梢哉f,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這讓我想起了愛迪生發(fā)明的電燈絲。一種,兩種,幾百種,幾千種,面對諸多失敗的材料,他沒有選擇放棄。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得人類走進光的世界。
    伽利略也同樣如此,雖面對教會的迫害,但依然堅持“但地球仍在轉動”。他用自己的生命維護了真理,在逆境中我們看到了他人性的光輝。
    正是人們在遇到逆境時不同的表現(xiàn),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消極的人,遇到逆境,只得嘆息、報怨,最終墮落;積極的人,卻能從逆境學會堅持,得到勇氣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患難見真情”。這樣看來,逆境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奮斗,還盡顯世間的真情和美德。在我看來,遇到逆境就是一種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如何利用這種經(jīng)驗,就是成功的關鍵,逆境的德性是不屈不撓,而逆境要教給我們的,也正是不屈不撓??烧嬲涯婢钞斄紟煹娜?,不多。
    順境容易暴露惡習,而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十一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他從青年時代就開始了他終生未輟的哲學思考和文學寫作。
    他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痹谖倚L岢摹拔鍌€學會”(學會說話、學會走路、學會站坐、學會玩耍和學會學習)等等,不正是我們應當去遵守的`么?話便不多說了。
    讀書對于我們學生來講很重要,若是不會讀書即是失去了一把武器。
    《談讀書》是我在暑假看培根的第一篇文章?!墩勛x書》中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用書之志不在書中,而在書外”、“不可盡信書上所言”換言之,“盡信書不如無書”,雖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但也是不可盡信的,引用認識的一個教書先生的嚴謹話語:“錯就是錯,對就是對,怎么也不能把錯的說成是對的,是說不通的”,是的,不管是在小學問上,還是大學問上,我們都要有勇氣指出問題并且堅持自己的主張到底。
    《培根隨筆》這本書中的內容是為了教育下一代人。但,只是起到一個引導性,難道說看了這一本書就能掌握所有的想法么?我認為真正在于自己在生活中的思索。
    所以,日常生活中應多觀察,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事情,但不要過多與糾結,不然會使自己“陷”進去。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十二
    古人曾說: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沒有比這句話更是把真理與謬誤混合于一起的了。如果說,當一個人脫離了社會,甘愿遁入山林與野獸為侶,那么他是絕不可能成為神靈的。盡管有人這樣做的目的,好象是要到社會之外去尋求一種更高尚的生活,就象古代的埃辟門笛斯、諾曼、埃辟格拉斯、阿波羅尼斯那樣。
    有些人之所以寧愿孤獨,是因為在沒有友誼和仁愛的人群中生活,那種苦悶正猶如一句古代拉丁諺語所說的:“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曠野”。人們的面目淡如一張圖案,人們的語言則不過是一片噪音,使得人們寧可逃避也不愿進入了。
    由此可以看出,人與人的友情對人生是何等重要。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因此那種樂于孤獨的人,其性格不是屬于人而是屬于獸的。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郁的時候,向知心摯友的一席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郁會使人致病的,醫(yī)學告訴我們,“沙沙帕拉”可以理通肝氣;磁鐵粉可以理通脾氣,硫磺粉可以理通肺氣;海貍膠可以治療頭昏。然而除了一個知心摯友以外,卻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是可以舒通心靈之郁悶的。只有對于朋友,你才可以盡情傾訴你的憂愁與歡樂,恐懼與希望,猜疑與勸慰。總之,那沉重地壓在你心頭的一切,通過友誼的肩頭而被分擔了。
    正因為如此,甚至連許多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能沒有友誼。以至許多人竟寧愿降低自己的身份去追求它。本來君王是不能享受友誼的。因為友誼的基本條件是平等,而君王與臣民的地位卻太懸殊了。于是許多君王便不得不把他所寵愛的人擺升為“寵臣”或“近侍”,以便能與他們親近。羅馬人稱這種人為“君王的分憂者”,這種稱呼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他們的作用。實際上,不僅那些性格脆弱敏感的君王曾這樣做,就連許多性格堅毅智勇過人的君王,也不能不在他的臣屬中選擇朋友。而為了結成這種關系,他們是需要盡量地忘記自己原來的高貴身分的。
    羅馬的大蘇拉曾與龐培結交。以至為此有一次竟容忍了龐培言語上的冒犯。龐培曾當面夸耀自己說:“崇拜朝陽的人自然多于崇拜落日的人”。偉大的愷撒大帝也曾經(jīng)與布魯圖斯結為密友,并把他立為繼承人之一,結果這人恰好成為誘使愷撒墮人圈套而被謀殺的人。難怪安東尼后來把布魯圖斯稱為“惡魔”,仿佛他誘惑愷撒的魅力是來自一種妖術似的。
    如果以上所說已證明友誼能夠調劑人的感情的話,那么友誼的又一種作用則是能增進人的智慧。因為友誼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風驟雨的感情世界而進入和風細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朋友能給你提出忠告,而且任何一種平心靜氣的討論都能把攪擾著你心頭的一團亂麻,整理得井然有序。當人把一種設想用語有表達的時候,他也就漸漸看到了它們可能招來的后果。有人曾對波斯王說:“思想是卷著的繡毯,而語言則是張開的繡毯”。所以有時與朋友作一小時的促膝交談可以比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更能令人聰明。
    其實即使沒有一個能對你提出忠告的朋友,人也可以通過詩言的交流而增長見識。討論猶如礪石,思想好比鋒刃。兩相砥礪將使思想更加銳利。對一個人來說。與其把一種想法緊鎖在心頭,倒不如哪怕把它傾吐給一座雕像,也是多少有點益處的。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十三
    《培根隨筆》讀來給人一種享受,簡潔優(yōu)美的辭藻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的2篇“培根隨筆讀后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了無生氣的黑夜里,總有一彎明月,陪伴著我走完崎嶇的前路?!}記。
    在歷史的長河中,書作為文明的使者,在一分一秒流逝的時光中停留了下來。而面對密密麻麻的書籍,我卻抽出由著名的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寫的《培根隨筆》,在這處處充滿哲理的世界里遨游了起來。
    在這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讀著,一句話便使我深思了起來。話是這樣說的,"對于在上的人表示尊敬并不是一種奴氣,而是處世應盡的一種責任。假如我們不這樣做,那么居于我們之下的人又怎么肯對我們表示尊敬呢?”從前的我,無論是從書本中讀到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抑或是從電視劇中特立獨行的英雄,都深深加固了我心中對此的不屑。而書中培根對于榮華富貴的渴求而不斷低頭的性格也是我無法認可的,但我單單從這短短的一句話中,卻讀懂了“尊敬”的真正含義。
    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是由于官場的過于貪腐,電視劇中特立獨行的大英雄是因為有著過于危險的任務而變得冷酷,而對于我們,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問題。與親戚朋友見面打一聲招呼是表達尊敬;在父母回家時接過沉甸甸的包是表達尊敬;在校園里遇見老師親切地問好也是表達尊敬……過去的我們也許覺得這有些許虛偽,可這些行為卻是必不可少的,它傳遞了你對他人的尊敬,同時也獲得了別人的尊敬。
    帶著新領悟的道理,興致勃勃地投入了繼續(xù)的旅行。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讓我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求知的精神為我們鋪好了道路;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讓我知道了友誼使道路的兩旁開滿鮮花;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chǎn)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jīng)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白屛叶昧艘徊揭徊叫⌒囊硪淼厍斑M。而在這路上,總有像《培根隨筆》這樣的好書,化作了一彎明月,陪伴我走完這崎嶇的前路。
    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培根。他有著對哲學的執(zhí)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tài)度。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chǎn)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jīng)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梢娫谌松胁乱?,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它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吧篇q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于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tài)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將占據(jù)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shù)摹?BR>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而我聽到哲學家這個稱謂。不經(jīng)撇了撇嘴,哲學家不就一片長篇大論嗎?有什么好看的?于是不情愿地翻開了這本薄薄的書??纯茨夸?,全是什么論啊,談啊,說啊,必然是一本無味的書。然后我繼續(xù)翻開閱讀,手里無奈的拿著準備批閱的綠色熒光筆。
    我不得不真實的說,我讀過一本談論哲學的書,叫《蘇菲的世界》。而這本書充滿魔幻色彩,而且能用一種奇幻的文風,帶著我走近哲學的世界。蘇菲這個普通的小女生,因為有了那一封封娓娓道來的哲學問題,漸漸愛上了哲學。我的表姐因為讀了這本書,就報考了哲學系。這本書讓我看到,雖然哲學聽起來是枯燥的,但是也有它的樂趣所在。
    可這本《培根隨筆錄》我也不得不看,帶著一點對哲學的啟蒙知識,我開始了閱讀,里面的很多知識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一個知識淵博的培根,一個善于總結的培根,一個有藝術情趣的培根,一個堅持真理的培根。
    就拿《論園林》來說吧,讀了前面的《論真理》等一系列的較高深的哲學問題后,看到這一篇不禁讓我覺得耳目一新。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培根不僅僅只是鉆研學術方面的問題。對這樣的美的藝術也有很深的修養(yǎng)。
    他能辨清一年各個月份、季節(jié)中園林應種植的花木,能分別花木之中最芳菲的花的名字,并給它們排名。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培根不僅僅是個作者,更像是一位園林藝術師,將如何種植美麗花木,如何使自己的園林更加美麗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告訴我們。
    我認為我今后也應該像培根一樣,隨時把自己的思想記錄下來,最后翻翻本子,重新閱讀自己以往的思想和心路歷程,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畢竟我的生活閱歷還有限,不能對這本書內的哲學知識全部理解。媽媽也看了這本書,和我一起探討。這里面的許多知識媽媽也不能理解,覺得很深奧。所以可見培根對生活的理解,對生活獨特的見地是多么的到位。雖然我不太喜歡這種較為枯燥的文風,但是我能感受到其中所展現(xiàn)的哲學的魅力。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十四
    《培根隨筆》讀來給人一種享受,簡潔優(yōu)美的辭藻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這本書工有58篇隨筆,包括“論逆境”、“論善良”、“論自私”很多都聯(lián)系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
    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談什么幸運、財富呢?因此,只有活著,才能實現(xiàn)你的愿望。然而,人活著并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義,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勝利的曙光時刻在等待著你的凱旋。
    “采菊冬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悟出了人生的真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浩然正氣;“享受人生,并且?guī)椭鷦e人享受人生”,這是茅于軾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義;“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鄭海嘯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而我們呢?真正明白了嗎?雖然很多人都很畏懼死,雖然這個字眼會讓我們的恐懼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經(jīng)很充實、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經(jīng)不枉此生了,你會覺得人生好幸福。聾啞盲人海倫。凱勒,這是一個眾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對待她,你抱什么樣的態(tài)度,心里應該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點點憐憫之心的人都會感動,甚至為她而哭泣。這樣一個殘疾人和我們這些正常人相比,我們當然占了上風了。那又畏懼什么呢?我們?yōu)槭裁淳筒蝗缢?照理說,我們有能力學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會因你而改變,人生會因你而絢麗多彩。所以,挑戰(zhàn)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戰(zhàn)自我的人才能體味出它的浩蕩;生命就像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只有挑戰(zhàn)自我的人才能譜出優(yōu)美的旋律。
    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奮斗,撒下汗水,不斷耕耘,為你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十五
    這幾天,我讀了朋友的《培根隨筆》。讀完之后,我深有感觸。
    《培根隨筆》里不僅僅是一篇篇論文,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文學的寶庫,里面裝滿了無窮的真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和《論時機》。
    培根說過:“把快樂告訴朋友,快樂就會加倍。把憂傷告訴朋友,憂傷就會減半?!钡?,人生中,有多少友誼是真誠的呢?正像《論時機》一樣,要把握一切好的機遇,才能成功。否則,只能到頭來感概機遇的流逝。因此,如果我們不懂得抓住友誼的機會,友誼就會離我們而去。
    我必須要好好的抓住友誼的機會!不再讓友誼離我而去!
    必須要好好抓住友誼的機會!否則,友誼將會一次次離你而去……
    培根隨筆讀后感初二篇十六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毙袨橹?,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在三者中最高。
    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yōu)美的'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yōu)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