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大全(19篇)

字號: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也值得總結(jié),它們對我們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總結(jié)是自我反思的過程,可以促使我們不斷進步。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鑒的總結(jié)寫作技巧和經(jīng)驗分享。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一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
    方志敏一直過著潔白樸素的生活,但是精神卻是"富有"的。
    清苦貧窮但是內(nèi)心平靜。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p2~3內(nèi)容第一課。
    教學目標:
    1、了解詩和詞的區(qū)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誦讀古詩詞、背誦古詩詞。
    3、體會古詩詞中表達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了解古詩詞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詞人筆下的“醉”和“喜”,激發(fā)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1、同學們,開始上課了,前面我們運用了抓關(guān)鍵詞的方法學習了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和《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那么,今天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一首詞。這首詞可是最會打仗的秀才將軍辛棄疾寫的哦!
    二、了解作者(觀看短片)。
    為什么辛棄疾會被稱為最會打仗的秀才將軍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視頻介紹。
    (一)區(qū)分詩和詞的不同???,這就是詞中之龍的秀才將軍辛棄疾。他和著名的蘇軾詩人并稱“蘇辛”,可見他的詞得到了世人高度贊譽,《清平樂.村居》就是流傳極廣風格清新的代表作。這詞和詩,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請同學一起小聲誦讀,認真觀察吧!
    a、題目不同:(詞有兩部分組成)。
    b、字數(shù)不同:每一句的字數(shù)不一樣。
    c、格式不同。
    d、分上闕、下闕。
    1、觀看視頻學習。
    總結(jié):a、詞也是押韻的(上闕押ao,下闕押ong、eng)。
    2、理解重點詞語(剝蓮蓬、亡讀wu),請同學們大聲齊讀下面詞語:
    3、請同學們聽范讀,注意節(jié)奏和停頓。(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好的春居圖吧!請聽范讀,看看誰能聽出這首詞的節(jié)奏來)。
    (二)學習上闕: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翁媼?
    1、請同學們抓關(guān)鍵詞找出描寫的景物、人物?(茅檐、溪上、吳音、翁媼)。
    2、醉是什么意思?(a、陶醉了b、喝著小酒,微微醉了)。
    3、醉在哪里呢?(a、醉在好聽的吳地方言,b、醉在“相媚好”的.語言中)到底是不是呢?4、讓我們聽聽吳地的方言吧!完成下面練習、展開你豐富的想象:
    答案。
    (三)、學習下闕: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1、抓關(guān)鍵詞學習。
    動詞特點:鋤、織、剝可以看出大兒:勤勞能干,中兒:心靈手巧,小兒:淘氣可愛(同學們真棒,相信大家已經(jīng)能把古詩背下來了吧)。
    2、不同形式朗讀(學生齊讀,個別讀、小組讀)。
    四、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大家也知道了詩和詞的區(qū)別,接下來請同學們一齊背誦這首詞吧!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詞。
    2、完成練習題。
    六、教學反思:
    讀得“自然”。誦讀的自然在于各個學習時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讀,讀出質(zhì)量。悟得“自然”。聯(lián)系舊知講求自然,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然地想起學過的詩句,在自然而然中享受知識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
    附課后練習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完了第一課古詩,除了寫好生字詞,背誦課文等,接下來就是鞏固練習了。下面的這套練習題不錯哦!可以叫爸爸媽媽打印出來的,趕緊拿起筆吧!
    附練習題答案。
    同學們寫好后就可以對對答案,也可以自打打分,看看自己對課文掌握了多少了。分數(shù)不理想的同學也不要氣餒,繼續(xù)加油!分數(shù)優(yōu)秀的同學也不能驕傲哦!再接再厲繼續(xù)完成后面的學習任務。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二
    教材簡析:《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小令,好似一幅有聲有色的農(nóng)村風俗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賞心悅目的感覺,抒發(fā)了詞人對村居生活的喜愛和向往之情。描繪了農(nóng)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勞動場景,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田園圖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順,老有所養(yǎng),少有所事。在寫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這些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組合成一幅清新的畫面,淳樸、自然;在寫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xiàn):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開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農(nóng)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安詳,精神的愉悅,接著由遠及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真活潑的神態(tài)。
    詞的上闋長短句相間,而下闋句式整齊,每句韻腳相同,節(jié)奏感強。詞的上片開篇寫景,構(gòu)成了清新優(yōu)美的農(nóng)村環(huán)境,為人物出場作了巧妙的鋪墊。緊接著描寫了白發(fā)翁媼醉里歡容,談笑相悅,其樂融融的溫馨生活。詞的下片描寫老夫婦三個兒子的活動。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三
    讓學生需要我,讓學生可以離開我。
    1.誦讀一首詞:了解“詞”這一文學樣式,按節(jié)奏韻律誦讀。
    2.想象一幅畫:結(jié)合詞意,展開想象,豐富意境。
    3.走近一個人:嘗試評注,拓展閱讀,了解詞人,體悟情感。
    六年級。
    (一)初知為基,正確誦讀。
    1.師生對話,隨機滲透“詞”的相關(guān)訊息。
    2.質(zhì)疑解惑,初知此詞大意。
    3.練習誦讀這首詞。
    (二)想象畫面,感悟意境。
    1.選擇一個角度,想象畫面。
    2.分享交流各自的`想象。
    3.感悟意境,再次誦讀。
    (三)嘗試評注,體悟情感。
    1.引導學生嘗試評注。
    2.拓展閱讀學者的評注。
    3.交流評注:
    (1)說說自己與學者英雄所見略同之處。
    (2)說說學者沒有關(guān)注的,而你有感覺的地方。
    (3)說說你沒有想到的,而學者關(guān)注到的地方。
    4.結(jié)合評注,引導學生關(guān)注“醉”這個字,結(jié)合詞人經(jīng)歷深入理解這個“醉”幷有感情誦讀。
    (四)回望課堂,延展課外。
    讓學生自己給自己留下作業(yè)。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四
    教學目的:
    理解詩中語句,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詩歌的意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背誦這首詞。
    引導學生進入詩詞的意境,發(fā)揮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可以畫成圖畫或擴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學過程:
    一、題解。
    “清平樂”是詞牌名,這首詞是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打擊。壯志難酬。歸隱上饒地區(qū)農(nóng)村時的作品。
    二、自瀆,掃清生字。
    1、讀準字音。
    2、解釋詞語。
    三、齊讀,指名談詞句的意思或描繪的意境,學生評議。
    四、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構(gòu)思、寫法,討論下列問題。
    1.開頭兩句寫景,描會了哪些景物?有何特點?
    2.后六句寫人,寫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動?為什么這樣構(gòu)思?
    明確:通過翁媼打趣閑淡,大兒鋤草,中兒編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的簡單情節(jié),安排,寥寥幾筆描畫出一幅富于田園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和平安寧、自然樸素的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小結(jié):這首詞在表現(xiàn)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純用白描,寫人物的活動富于變化,寫白發(fā)翁媼,先聞其聲:寫大、中、小兒.后見其人。寥寥幾筆,如實描摹,寫出―家兩老三少的活動,全詞只攝取了一個很平常的生活畫面,如同一幅素描,卻寫得生趣盎然。
    五、學生朗讀、背誦。
    六、課堂作業(yè):
    1、根據(jù)詞的意境,畫一幅田園景象圖。
    2.展開合理的想象,將《清平樂》擴寫成300字的短文。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五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這首詞,體會農(nóng)家樂,感受田園生活的純樸。
    2.能體會這首詞的情趣,并能根據(jù)自己的感悟讀出情趣。
    3.激發(fā)學生更加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課題。
    1.師:今天我們先隨著悠揚舒緩的音樂,欣賞幾幅功力非凡的國畫。(播放課件:一組國畫)。
    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shù),它講究用墨的濃淡,線條的疏密,有時它還留有許多空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國畫上一般還題上字,蓋上印章,使之成為一幅完美之作。
    3.這幅畫是根據(jù)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畫的。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時邊板書邊說“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詞的題目,所以中間要空一格)。
    要把課題讀好,你認為要注意什么?你能給大家提個醒嗎?
    (“樂”的讀音,詞牌與詞題中間要略有停頓)。
    4.讀題。
    5.“村居”你能理解嗎?(鄉(xiāng)村人家)。
    (過渡)辛棄疾在《清平樂村居》里描寫了怎樣的鄉(xiāng)村?怎樣的人家呢?讓我們打開課文,來讀讀這首詞。
    點評:第一,在悠揚舒緩的音樂中欣賞精美的國畫作品,傾聽老師的抒情解說,使學生既放松了心情,又了解了國畫的特點――空白,為后面的訓練:“抓住空白,展開想象,擴寫句子”埋下伏筆。第二,由課外國畫引入課文插圖,讓學生給畫取名,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從而輕松地說出了各具特色的畫名。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自讀課文。
    3.指名讀,師生評。
    點評:老師以自己嗓子不好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特殊的情境――請學生做小老師代老師讀,為老師爭光。這樣就給了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為了能當好小老師都能積極主動地去讀。
    三、二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
    1.古詩詞的朗讀,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出詞的節(jié)奏美。要讀出節(jié)奏美,就要體會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頓。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頓的地方,讀時要做到“停而不斷”(老師范讀),而不能……(舉反例)。
    2.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筆來,你覺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頓,用“/”劃出,然后試著讀出詞的節(jié)奏美,我相信小老師一定會比剛才讀得更好。
    3.指名讀,師生評。
    點評:這一塊的教學對學生閱讀有了新的要求,為了讓學生領(lǐng)會“讀出節(jié)奏”,老師通過兩種范讀,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然后摹仿直至掌握。對于整首詞的節(jié)奏,老師沒有作統(tǒng)一規(guī)定,而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劃分出不同的節(jié)奏,讀出自己的理解。
    四、三讀課文,熟讀成誦。
    2.指名背誦。
    點評:老師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高效率地熟讀成誦,展示小老師的風采。
    五、學生質(zhì)疑,理解詞意。
    2.質(zhì)疑。(如果學生能解答,可讓學生說說你怎么知道的)。
    3.老師點撥。(吳音;臥剝蓮蓬)。
    點評:教學內(nèi)容疏密有致,學生質(zhì)疑時提出了很多不理解的詞,老師沒有一一作答,只讓已理解的學生很快地一說而過,重點放在理解“吳音”和“臥剝蓮蓬”上。老師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吳音的特點,使學生真正領(lǐng)悟了白發(fā)翁媼的親密、浪漫。又通過兒童化的語言描述了吃蓮蓬的滋味,讓學生感知了小兒的調(diào)皮、可愛。教學節(jié)奏張弛結(jié)合,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陶冶了學生的身心。
    六、四讀課文,讀出畫面。
    2.學生試著邊低聲吟誦,邊想象畫面。
    &n。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詞的韻律美。
    2、正確理解文中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課文描繪的畫面,體會課文的感情。
    一、詞圖對照,感受意境美。
    2、學生自由說(教師相機點撥,總結(jié)學法:看來結(jié)合課文插圖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們理解古代作品一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3、還有哪些字、詞、句不明白的嗎?(“無賴”“相媚好”兩個詞語的教學)。
    (1)、無賴:借助生活經(jīng)驗來解決:無賴是什么意思呢?(不講道理,不聽話......有貶義之意)那一個無賴的孩子怎么會說最喜呢這不是很矛盾嗎?那你覺得在這里“無賴”是什么意思呢?(頑皮,調(diào)皮)在生活中其實我們的父母也經(jīng)常會用這樣看似批評的話表達對我們的疼愛之情,你能想起來嗎?(讀出無賴)。
    (設(shè)置情境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在一個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一對白發(fā)蒼蒼的老夫妻正親熱的坐在一起,正說著些什么?你聽......
    (學生先自己互相說,教師點撥后指名說)。
    4、多么恩愛的老兩口,多么悠閑自得的田園生活?。⊥瑢W們,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一起去描繪如詩如畫、清新恬靜的鄉(xiāng)村生活,把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小畫面寫下來?(學生寫后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評價:多么好的環(huán)境、多么樸素的一家人)。
    5、再讀全文,整體感受。
    二、咬文嚼字,體會情感美。
    1、你能用一個字說說你讀了課文后的感受嗎?引出“醉”
    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歸路,那咱們就不回去了,咱們一起去和這家的公公、婆婆、還有三個孩子聊天吧。
    b、你最想和誰聊天呢?聊些什么?自由說話(同桌進行)。
    4、設(shè)置問題:“你家這么多人就住在這小茅屋里?你們?yōu)槭裁催€總是笑容滿面呢?”
    (學生自由表達)。
    心安茅屋穩(wěn),家貧菜根香,難怪二老的臉上總是笑容滿面呢!這樣的生活真好真好!老師幾次都被文章深深的吸引,于是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小詩歌!
    5、“文章不是無情物”,作者辛棄疾想表達怎樣的情感呢?(作者背景介紹)。
    (學生自由說,教師注意提升)。
    6、在那個戰(zhàn)爭不斷兵荒馬亂的時期,這樣一家人的生活誰不向往,這樣的生活誰不沉醉呢?讓我們一起再讀課文。板書(醉)。
    四、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課后多讀一些宋詞,在宋詞中盡情遨游,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shù)魅力。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七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chǔ)上說一說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讀文本,展開想象,感悟田園生活的美好意境。
    3.通過對詞的朗讀和感悟,體會作者對農(nóng)村安寧平靜生活的向往,以及他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朗讀古詩,導入新課。
    1.同學們,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化史上的藝術(shù)瑰寶,閃耀著奪目的光彩。今天我們在學習新的課文之前,先來讀幾首古詩。(課件出示高鼎的《村居》、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袁枚的《所見》、范成大的《夏日田園雜興》,學生齊讀這幾首古詩)。
    2.讀了這些古詩,同學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都是關(guān)于鄉(xiāng)村田園風光和兒童無憂無慮生活的詩。)。
    3.南宋詞人辛棄疾有一次外出,也看到了一處美麗的田園風景,不禁感慨萬千,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清平樂村居》。(出示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在學生自由朗讀的基礎(chǔ)上,辨析“剝”的讀音,說一說“蓬”在這里為什么不讀輕聲,知道這首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是哪幾個字押韻的。)。
    2.古代的詞都是可以用來合樂歌唱的,因而在讀的時候除了押韻之外,還非常講究節(jié)奏和諧。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首詞,讀出詞的節(jié)奏和韻味。(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
    3.課文讀好了,但是知道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意思嗎?請同學們一邊讀課文,一邊結(jié)合自己的預習嘗試著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
    4.要能準確地說出詞意,必須先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師生共同討論“吳音”、“媚好”、“翁媼”、“無賴”等詞語的意思)。
    5.誰來說說這首詞描寫的情景?
    三、細讀課文,感悟內(nèi)容。
    1.同學們,讀一首好詞,就像品一杯香茶,只有用心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芳香。面對這迷人的田園風光,面對這樣的一家人,你能用書中的一個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嗎?(板書:醉)。
    3.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展開相應的討論。
    (1)為鄉(xiāng)村美景所醉。
    這里有什么樣的美景?課文中用了“茅檐、溪上、青青草”三個詞勾勒出了鄉(xiāng)間的田園風光,其實鄉(xiāng)村的景色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話具體地講一講。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為夫婦恩愛所醉。兩位老人有可能在親熱地交談什么呢?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3)為兒子的勤勞孝敬而醉。
    兩位老人還會陶醉于什么呢?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兩個兒子一邊勞動一邊在想些什么?
    正是孩子的勤勞孝敬才使老人陶醉于這幸福之中啊!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4)為小兒子的天真頑皮而醉。
    兩位老人還會陶醉于什么呢?你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抓住“臥”字想象小孩子一會兒躺臥,一會兒趴臥,一會兒睡臥的姿勢,體會其天真頑皮的特點)。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4.同學們,現(xiàn)在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說說這是怎樣的一家人嗎?
    (和和美美、天倫之樂、幸福安康、和睦溫馨、其樂融融……)。
    5.這么美好的環(huán)境,這么閑適的生活,這么甜蜜的親情,即使不喝酒,也肯定會被深深地陶醉的,因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和老人一起陶醉于眼前的一切。(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整首詞)。
    四、走近作者,體會情感。
    1.此情此景,使老人陶醉了,更使在這里流連忘返的辛棄疾陶醉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詞。不過,這首詞僅僅是表達對農(nóng)村平靜安寧生活的贊美嗎?讓我們來走近辛棄疾。(出示辛棄疾資料讓學生閱讀)。
    辛棄疾是我國宋朝的一位著名詞人。他21歲就參加了抗擊金人的義軍,參加過無數(shù)次戰(zhàn)斗,后來擔任過很多軍職。這期間他寫出了大量的詞作,詞中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熱情,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文學成就。他極力主張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張、政策,可惜都沒有被采納。到了他42歲的時候,卻因為讒言陷害被解除了職務,退居到現(xiàn)在的江西省上饒地區(qū)的農(nóng)村。在這里,辛棄疾度過了他人生最為艱辛的。《清平樂村居》就寫于這一時期。
    2.當時金兵南下,黃河以北的大片國土陷于金兵的鐵蹄蹂躪之下,征戰(zhàn)沙場二十多年的作者在前線看到的是百姓的流離失所,看到的是百姓的生命朝不保夕,看到的是百姓的血淚生活,如今看到眼前的安靜和諧的鄉(xiāng)村生活,他會想些什么呢?(學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礎(chǔ)上展開討論)。
    3.教師小結(jié):。
    是啊,要是沒有戰(zhàn)爭,祖國統(tǒng)一,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過著這樣安寧幸福的日子該有多好啊!這就是辛棄疾,一個一生都在憂國憂民的辛棄疾。
    讓我們帶著辛棄疾的美好愿望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五、賞析辛詞,領(lǐng)略風格。
    1.辛棄疾的詞以豪放著稱,與蘇軾同為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并稱為“蘇辛”。這首詞并不能代表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現(xiàn)在我們來讀一首代表他豪放詞風的詞。(師范讀)。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八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借助畫面與注釋,了解詞的大意。
    2、了解詞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向往。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初識宋詞。
    1、知道今天我們學什么嗎?(請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詞(學生接著說)。是的,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相信同學們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老師說前半句,你們一起說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師提供前半句,讓學生接著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這些詩詞連起來讀一遍。
    3、這都是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詩詞。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駐足于農(nóng)村,寄情于田園,用詩詞表達自己對農(nóng)村那份濃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詞。板書:清平樂村居。“樂”這個字讀yue,一起讀課題。
    4、清平樂,是詞牌名。什么是詞牌名呢?出示小資料:清平樂,詞牌名。中國古代,詩人寫成了一首詞,按一定的旋律來吟唱,這旋律的名稱,就是詞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種曲調(diào),一種節(jié)奏。
    清平樂,是詞牌名,那么“村居”呢?――是這首詞的真正的題目。所以在書寫課題的時候中間空一格或者用間隔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再讀課題。
    二、自主初讀,感知詞韻。
    1、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拿起課文,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預設(shè):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這首詞的最后一句中,有一個多音字――剝bao、bo(板書)。
    誰來讀一讀這個“剝”字?請把這個詞放到句子中讀一讀。這里的“剝”是指把東西的外殼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蓮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讀這個句子。
    注意:“蓮蓬”的“蓬”。
    還有一個生字,誰來讀一讀――媼。連著前面的“翁”一起讀。請你領(lǐng)著大家讀一讀。
    4、注意了這些字音,誰來把這首詞連起來讀一讀。這次要求看著屏幕讀。(屏幕出示)。
    5、指名讀。教師指導:讀通、讀正確并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跟讀詩一樣要慢點,如果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jié)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頓了,注意“檐”字的聲音――稍微的延長,這就叫綿音,讀詩詞就要這樣讀得停而不斷。來,在位置上自己再練一練。大家一起讀。
    6、讀著,讀著,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么不同之處?為了便于比較,我把這首詞,變了個樣。(屏幕出示)白發(fā)誰家翁媼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一空行,說明它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詩的每句話對仗都很工整,字數(shù)一樣,而詞的每句話字數(shù)可以不一樣。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
    7、分男女同學讀,女同學讀上片,男同學讀下片。
    三、品讀賞析,感悟詞境。
    (一)想象畫面,把握詞意。
    2、交流、反饋。
    3、隨機朗讀、理解。(理解:吳音,他們是用什么語言聊天的)。
    4、連起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這首詩的意思就明白了。咱們把自己的感覺、體會放到詩當中去,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二)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但是,還不夠。有人說,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讀越品就越覺得香氣縈繞,韻味深長。所以,我們讀詞就要讀到詞人的內(nèi)心深處去。那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吧。來,再讀課題。――清平樂村居。
    2、村居的“景”是怎樣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讀著這句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還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讀著“青草”我們就想到綠色的小草,那么讀著“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個字我們的理解就更豐富了。誰來讀讀第一句。評價: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這如茵的綠草。
    同學們,你們還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聯(lián)系最后一句話,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是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陣清風吹來還讓人聞到一股――清香。
    是啊,多美的畫面啊,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預設(shè)一、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誰來讀讀這句詞?說說看,你為什么最喜歡小兒?那就把你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這句話中的“亡賴”在生活中聽說過嗎?那么在這句話里,你覺得“無賴”是這個意思嗎?請你們再去讀讀這句話,你覺得哪個字寫出了小兒的“無賴”呢?――臥。
    請你們看屏幕,看看他的小腳丫在干什么?再想象一下,小兒剝蓮蓬時的表情?臉上笑嘻嘻的,也許嘴里還嘀咕著什么?嘀咕著什么呢?看著他的晃動的小腳丫,看著他剝蓮蓬的模樣,送他一個成語?小兒真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是啊,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梢姡诵赫婺栓D―無賴。是啊,多么活潑、可愛、頑皮的小兒,誰能把小孩子臥剝蓮蓬的童趣讀出來。注意表情笑著讀。
    預設(shè)二、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小兒是那么調(diào)皮可愛,那么他的兩個哥哥呢?誰來讀一讀。大兒子是那么勤勞、二兒子那么懂事、心靈手巧。
    預設(shè)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除了這三個兒子,還有哪兩個人讓你們覺得很美?老爺爺、老奶奶。也就是滿頭白發(fā)的老年夫妻。
    為什么老兩口讓你們覺得很美,你看都滿頭白發(fā)了,也許牙齒都掉光了,還美?美在何處――(老爺爺、老奶奶年紀都這么大了,但他們還互相逗趣、說笑,就像年輕人一樣),用書上詞說――相媚好。好一個相媚好,年紀都這么大了好這么相親相愛的,是不是,有些驚訝,來,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讀。――教師指導讀,不僅你驚訝,辛棄疾也很驚訝,你看他都禁不住走進茅屋去問了。哪個詞在問?(誰家)白發(fā)誰家翁媼?注意這個“誰家”,讀出問的語氣。
    是啊,年紀都這么大了,還這么恩恩愛愛,親密無間。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讀這句詞。
    兩位老人就這么坐著,笑著,聊著,心里那個美喲,你瞧,老兩口幾杯酒下了肚,話就多了起來,老爺爺望了望老奶奶,捋著胡子笑著說:老伴呀,;聽著老爺爺?shù)脑挘夏棠桃矘返眯﹂_了花,說:老頭子呀,(屏幕出示)。自己在座位上說說。
    教師引導:同學們,老兩口那個高興呀,老爺爺笑著說:想當初咱們認識的時候,往事――歷歷在目,一晃就是――幾十年了,現(xiàn)在咱們老了,雖然老了,可是孩子們卻讓我們――放心那,高興那。正應了那句恩恩愛愛,白頭偕老。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再讀這句話。
    (三)提煉詞眼,沉醉詞境。
    1、哎,這里的“醉”僅僅是指老兩口喝醉了嗎?――他們都陶醉了。
    2、是啊,陶醉了??墒亲x書要聯(lián)系上下文,從詞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讀出了什么?――他們家生活條件并不好,很貧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為什么老兩口還那么樂乎乎的,還陶醉了呢?老兩口到底“醉”在哪兒――請把你的想法簡要地寫在紙上。
    3、是啊,生活貧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樂、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兩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爺爺、老奶奶一家人嗎?陶醉的還有誰?――作者。是啊,詩人辛棄疾,也深深地陶醉了,來,我們讀出詩人那醉醉的感覺來。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讀這首詞的時候,還有誰陶醉了?――我們。來,讓我們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樂朗讀整首詞。
    5、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生活?
    四、拓展背景,體驗詞情。
    1、同學們,一份溫馨和諧、自在的鄉(xiāng)村生活為什么讓詞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板書:心醉田園);他在陶醉之余又會想些什么呢?老師相信讀了這段文字,你會有深刻的感悟: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lǐng)袖和旗幟。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復失地,渴望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為抗金而不懈努力。42歲時遭受投降派的打擊,被貶到遠離戰(zhàn)火的江西農(nóng)村,一住就是18年。壯志難酬、報國無路是悲憤的,但他仍不忘收復中原的大業(yè)。
    3、同學們,你們都說出了辛棄疾當時的心聲。那就讓我們把這份心聲融入我們的筆尖,把這首詞端正美觀地書寫在字帖上。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九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借助畫面與注釋,了解詞的大意。
    2、了解詞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向往。
    1、知道今天我們學什么嗎?(請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詞(學生接著說)。是的,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相信同學們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老師說前半句,你們一起說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師提供前半句,讓學生接著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這些詩詞連起來讀一遍。
    3、這都是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詩詞。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駐足于農(nóng)村,寄情于田園,用詩詞表達自己對農(nóng)村那份濃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詞。板書:清平樂村居。“樂”這個字讀yue,一起讀課題。
    4、清平樂,是詞牌名。什么是詞牌名呢?出示小資料:清平樂,詞牌名。中國古代,詩人寫成了一首詞,按一定的旋律來吟唱,這旋律的名稱,就是詞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種曲調(diào),一種節(jié)奏。
    清平樂,是詞牌名,那么“村居”呢?——是這首詞的真正的題目。所以在書寫課題的時候中間空一格或者用間隔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再讀課題。
    1、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拿起課文,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預設(shè):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這首詞的最后一句中,有一個多音字——剝bao、bo(板書)。
    誰來讀一讀這個“剝”字?請把這個詞放到句子中讀一讀。這里的“剝”是指把東西的外殼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蓮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讀這個句子。
    注意:“蓮蓬”的“蓬”。
    還有一個生字,誰來讀一讀——媼。連著前面的`“翁”一起讀。請你領(lǐng)著大家讀一讀。
    4、注意了這些字音,誰來把這首詞連起來讀一讀。這次要求看著屏幕讀。(屏幕出示)。
    5、指名讀。教師指導:讀通、讀正確并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跟讀詩一樣要慢點,如果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jié)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頓了,注意“檐”字的聲音——稍微的延長,這就叫綿音,讀詩詞就要這樣讀得停而不斷。來,在位置上自己再練一練。大家一起讀。
    6、讀著,讀著,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么不同之處?為了便于比較,我把這首詞,變了個樣。(屏幕出示)白發(fā)誰家翁媼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一空行,說明它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詩的每句話對仗都很工整,字數(shù)一樣,而詞的每句話字數(shù)可以不一樣。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
    7、分男女同學讀,女同學讀上片,男同學讀下片。
    (一)想象畫面,把握詞意。
    2、交流、反饋。
    3、隨機朗讀、理解。(理解:吳音,他們是用什么語言聊天的)。
    4、連起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這首詩的意思就明白了。咱們把自己的感覺、體會放到詩當中去,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二)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但是,還不夠。有人說,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讀越品就越覺得香氣縈繞,韻味深長。所以,我們讀詞就要讀到詞人的內(nèi)心深處去。那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吧。來,再讀課題?!迤綐反寰?。
    2、村居的“景”是怎樣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讀著這句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還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讀著“青草”我們就想到綠色的小草,那么讀著“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個字我們的理解就更豐富了。誰來讀讀第一句。評價: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這如茵的綠草。
    同學們,你們還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聯(lián)系最后一句話,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是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陣清風吹來還讓人聞到一股——清香。
    是啊,多美的畫面啊,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預設(shè)一、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誰來讀讀這句詞?說說看,你為什么最喜歡小兒?那就把你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這句話中的“亡賴”在生活中聽說過嗎?那么在這句話里,你覺得“無賴”是這個意思嗎?請你們再去讀讀這句話,你覺得哪個字寫出了小兒的“無賴”呢?——臥。
    請你們看屏幕,看看他的小腳丫在干什么?再想象一下,小兒剝蓮蓬時的表情?臉上笑嘻嘻的,也許嘴里還嘀咕著什么?嘀咕著什么呢?看著他的晃動的小腳丫,看著他剝蓮蓬的模樣,送他一個成語?小兒真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是啊,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梢?,此小兒真乃——無賴。是啊,多么活潑、可愛、頑皮的小兒,誰能把小孩子臥剝蓮蓬的童趣讀出來。注意表情笑著讀。
    預設(shè)二、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小兒是那么調(diào)皮可愛,那么他的兩個哥哥呢?誰來讀一讀。大兒子是那么勤勞、二兒子那么懂事、心靈手巧。
    預設(shè)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除了這三個兒子,還有哪兩個人讓你們覺得很美?老爺爺、老奶奶。也就是滿頭白發(fā)的老年夫妻。
    為什么老兩口讓你們覺得很美,你看都滿頭白發(fā)了,也許牙齒都掉光了,還美?美在何處——(老爺爺、老奶奶年紀都這么大了,但他們還互相逗趣、說笑,就像年輕人一樣),用書上詞說——相媚好。好一個相媚好,年紀都這么大了好這么相親相愛的,是不是,有些驚訝,來,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讀?!處熤笇ёx,不僅你驚訝,辛棄疾也很驚訝,你看他都禁不住走進茅屋去問了。哪個詞在問?(誰家)白發(fā)誰家翁媼?注意這個“誰家”,讀出問的語氣。
    是啊,年紀都這么大了,還這么恩恩愛愛,親密無間。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讀這句詞。
    兩位老人就這么坐著,笑著,聊著,心里那個美喲,你瞧,老兩口幾杯酒下了肚,話就多了起來,老爺爺望了望老奶奶,捋著胡子笑著說:老伴呀,;聽著老爺爺?shù)脑挘夏棠桃矘返眯﹂_了花,說:老頭子呀,(屏幕出示)。自己在座位上說說。
    教師引導:同學們,老兩口那個高興呀,老爺爺笑著說:想當初咱們認識的時候,往事——歷歷在目,一晃就是——幾十年了,現(xiàn)在咱們老了,雖然老了,可是孩子們卻讓我們——放心那,高興那。正應了那句恩恩愛愛,白頭偕老。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再讀這句話。
    (三)提煉詞眼,沉醉詞境。
    1、哎,這里的“醉”僅僅是指老兩口喝醉了嗎?——他們都陶醉了。
    2、是啊,陶醉了。可是讀書要聯(lián)系上下文,從詞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讀出了什么?——他們家生活條件并不好,很貧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為什么老兩口還那么樂乎乎的,還陶醉了呢?老兩口到底“醉”在哪兒——請把你的想法簡要地寫在紙上。
    3、是啊,生活貧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樂、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兩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爺爺、老奶奶一家人嗎?陶醉的還有誰?——作者。是啊,詩人辛棄疾,也深深地陶醉了,來,我們讀出詩人那醉醉的感覺來。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讀這首詞的時候,還有誰陶醉了?——我們。來,讓我們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樂朗讀整首詞。
    5、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生活?
    1、同學們,一份溫馨和諧、自在的鄉(xiāng)村生活為什么讓詞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板書:心醉田園);他在陶醉之余又會想些什么呢?老師相信讀了這段文字,你會有深刻的感悟: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lǐng)袖和旗幟。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復失地,渴望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為抗金而不懈努力。42歲時遭受投降派的打擊,被貶到遠離戰(zhàn)火的江西農(nóng)村,一住就是。壯志難酬、報國無路是悲憤的,但他仍不忘收復中原的大業(yè)。
    3、同學們,你們都說出了辛棄疾當時的心聲。那就讓我們把這份心聲融入我們的筆尖,把這首詞端正美觀地書寫在字帖上。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十
    1、知識目標:讀準字音,了解詞意;抓關(guān)鍵詞,發(fā)揮想象,感受詞中意境。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結(jié)合材料,知人論世,走進辛棄疾的內(nèi)心,體悟他英雄報國無門的悲壯之感;了解辛棄疾在詞壇上的成就與地位,激起對辛詞的熱愛之情。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教材簡介:
    《清平樂 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著名詞作。全詞只有短短幾句,卻把一家農(nóng)戶的環(huán)境氣氛和全家老少勤儉淳樸的勞動生活面貌都鮮明地勾勒出來,給讀者展示出一幅生動的農(nóng)家生活畫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nóng)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xiàn),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jié)構(gòu)上起著關(guān)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 ,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gòu)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在表達感情方面,全詞抒發(fā)了詞人對農(nóng)村安寧平靜生活的喜愛和向往,同時也隱隱透露出對自身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淪陷區(qū)百姓的深深同情。
    設(shè)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誦讀優(yōu)秀詩文,展開想象,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領(lǐng)悟內(nèi)容,體驗情感,并能通過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切忌教師詳盡地講解,破壞古詩文的優(yōu)美意境,而應該引導學生樂此不疲地反復誦讀,在誦讀中展開想象、想象意境、感悟情感,品味古詩文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通過閱讀使文本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具體形象的畫面的過程。而實現(xiàn)這一過程的途徑應該是扎實有效的語文聽說讀寫等能力的訓練。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語文訓練,使詞的內(nèi)容、情境、意境等在學生頭腦中再現(xiàn)出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積累語言,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文眼是文章的精華,作品的靈魂,集中表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主旨。所以扣住文眼,就能使教學綱舉目張,通貫全篇。這首詞中的“醉”字就是全詞之眼?!白怼痹诒驹~中有三層意思:一是酒醉;二是陶醉、沉醉,即心醉;三是心碎的意思。特別是第三層意思,作者一生的志向就是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可是他屢遭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國家統(tǒng)一更是遙遙無期??吹窖矍暗陌苍斵r(nóng)家,更勾起了他對淪陷區(qū)百姓的同情,而自己雖有抱負才能,卻無從施展。這種痛苦的心情只有在酒醉中或夢里才會有些許的慰藉。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品悟“醉”字,就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詞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設(shè)計思路:
    一、比較引入,簡介體裁; 二、初讀全詞,讀通讀順;
    三、誦讀全詞,品味語言; 四、賞讀全詞,想象意境;
    五、品讀詞眼,感受情懷; 六、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2、告訴學生,這幅畫是根據(jù)宋代詞人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畫的。板書課題,指出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
    過渡:辛棄疾在這首詞中描寫了怎樣的鄉(xiāng)村,怎樣的人家呢?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設(shè)計意圖:教學以畫導入,伴以琴聲,創(chuàng)設(shè)了恬靜的田園氛圍,形成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diào)。然后以起名作引,并說出理由,可謂‘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對課題的理解。)。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朗讀,想象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正確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guān)知識,激發(fā)學生對詞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詞的意思,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向往和平安寧的生活,希望國家太平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初入課文。
    1.同學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詞國度”。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的風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有人說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
    2.聽。放舒緩的田園音樂,學生體會音樂的意境。(板書:村居)。
    3.音樂結(jié)束,談談看到“村居”二字會想到什么。
    4.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題目為“村居”的宋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diào)名,叫做“詞牌”,今天我們學習的詞也有一個詞牌,通過我們的課前預習,它是——(學生齊答:清平樂)(師板書)。
    3.齊讀課題,引入新課:我們看看辛棄疾筆下的村居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課件,自由讀文。
    2.指名讀,及時正音。
    3.出示生字詞,查字典,解釋部分詞義。
    4.再次出示詞,齊讀。引導學生想象詞句所描繪了哪些美麗的畫面,并進行朗讀指導。
    三、初解詩意。
    1.會美景。
    生自由討論交流。
    師:“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狈路鹂吹搅耸裁??青青草和青草有什么不同,怎樣讀出這樣的感覺?把美好的感覺送到里面讀一讀。
    想著剛剛所說的畫面,再讀課文。
    2.析人物。
    師:這首詞中有美景,還有不少人物,誰能說說有哪些人物?
    生:有一對老夫妻、大兒子、二兒子還有小兒子。
    師:你最喜歡哪一個人物呢?
    生各抒己見。
    師:作者辛棄疾最喜歡其中的誰呢?
    生:小兒!
    師:為什么?出示: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3.談“無賴”,品“臥剝”。
    師:以前見過“無賴”這個詞嗎?是什么意思,在這里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生:不一樣。我覺得不是討厭的意思,是頑皮的意思。
    師:為什么你這么想呢?
    生:因為小兒沒有坐著剝蓮蓬,而是臥著的。
    師:“臥”是怎樣的動作?送進去讀一讀,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真乃無賴也。我們送他一個成語。(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無拘無束)一起讀出小兒的無賴。
    四、入詩境。
    1.抓詞眼,品味“相媚好”和“醉”。
    生:美。
    生:爽。
    生:醉。
    生:醉里吳音相媚好。
    生:這對老夫妻帶著醉意,在親熱的聊天。
    生:老爺爺在夸贊老奶奶呢!看看,我的老太婆多么能干??!給我生了三個兒子。
    師:老頭子,你也一樣能干!
    生:老太婆,你那雙手多靈巧??!你看起來一點也不像70歲的人。
    師:老頭子,你就會夸我!你也不老!
    生:老婆子,來!咱們再喝幾杯。
    ……。
    師:這么大年齡了還親親熱熱的,難怪辛棄疾也不禁羨慕??!要把他們寫進詞里??!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看著他們?nèi)绱说亩鲪?,詩人被這情感動了,于是更加的陶醉了,讓我也醉了。(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2.研讀描寫三個孩子的話語。
    師:老公公、老婆婆可沒光顧著夸對方,他們還看到了三個兒子呢。說不定他們此時正在夸贊三個兒子呢。大兒子正在干什么呢,書上是怎么說的,我們想象一下大兒子在怎樣鋤地,一邊鋤一邊在想什么吧!
    生:大兒子在豆地里鋤草。
    師:多么懂事的大兒子呀,難怪夫婦倆會那么安心地坐在門前樂享晚年女呢!
    師:除了一個勤勞的大兒子還有——。
    生:中兒正織雞籠。
    師:用一個成語形容二兒子編雞籠的樣子。
    生: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心靈手巧。
    師:他一邊編雞籠肯定一邊在想,想什么呢?
    生:我要多編幾個,拿到集市多賣幾個錢,讓父母高興。
    師:多么孝順的孩子,老兩口會心的笑了。他們不止陶醉在美景中,陶醉在相媚好的恩愛中,更是陶醉在孩子們的孝順的表現(xiàn)中啊。(板書:安)。
    師:小兒子在哪兒呢?讀出來。
    生齊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師:這個頑皮可愛的小無賴,難怪會最喜呦,不僅自己快樂,也讓老夫婦倆快樂,讓辛棄疾快樂,讓我們這群讀詞的人們也快樂?。ò鍟簶罚┻@最中可有醉呀。(師指板書醉字)。
    五、悟詩情。
    1.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2.生:一個和諧、幸福、快樂的家庭。
    師:這是一幅多么安樂的鄉(xiāng)村田園圖,詩人此時已經(jīng)完全被陶醉了,忍不住走上前去“老公公,老婆婆,你們住在這么低矮、破舊的茅草屋里,怎么還會這么快樂呀?”
    師模仿老爺爺?shù)目谖牵盒陌裁┪莘€(wěn),家貧菜根香呀!一家人和和美美就是最大的幸福呀?。ò鍟喊簿訕窐I(yè))。
    3.介辛棄疾。
    師:我們來看辛棄疾的一些簡介。
    聽古戰(zhàn)場廝殺的音樂,體會破陣子所表現(xiàn)的氣魄。
    出示《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體會詞的意境。
    4.同是“醉里”,卻意義不同。當他征戰(zhàn)沙場,他最渴望的是什么?當他身在田園,他最渴望的是什么?同是醉里,雖然所處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卻是是相同的,那就是國泰民安,安居樂業(yè)。(板書:居危思安)指導學生理解詩人的感受,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居樂業(yè)。
    六、內(nèi)化情。
    師:讓我們懷揣這份美好的情感再次走進《清平樂?村居》這首詞,走進辛棄疾的內(nèi)心世界。
    配樂朗讀。
    七、延伸情。
    村居的和諧與美好深深地印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想把它變成我們筆下的作品嗎?我們可以根據(jù)詞的下闋描繪的景象,編成一個小故事,也可以拿起畫筆畫下這美好的村居生活。
    醉
    安居樂業(yè) 居危思安。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目標預設(shè)】1、認識5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初步了解詞的有關(guān)知識;理解詞意,想象詞中描繪的情景。
    2、有感情讀詞,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背誦課文。
    3、激發(fā)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及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2、喜愛宋詞。能融入課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寧靜祥和之美。
    【設(shè)計理念】這首詞由景見人,因人及事,以事傳情。作者將景、人、事、情融為一體,以明快、流暢的語言,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恬淡、愜意的田園美景。對于這樣意境幽美的詞,在教學中應積極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詞的韻律、節(jié)奏和情感。重點抓住描寫小兒動作的關(guān)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diào)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詞意。
    【設(shè)計思路】。
    本首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景,下片敘事。作者描繪了一幅寧靜清新、悠閑美好的鄉(xiāng)村家庭生活畫卷。在教學時,教者應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詞。真切地領(lǐng)會詞的意境美、情感美。領(lǐng)會“醉”的深刻含義。
    【預設(shè)流程】。
    1.開門見山,了解宋詞。
    2.初讀課文,感知詞韻。
    3.精讀課文,品悟詞意。
    4.賞讀課文,體驗詞境。
    5.吟唱課文,追溯詞源。
    6.拓展延伸,詞韻裊裊。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了解宋詞。
    1、師板書“村居”。同學們,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了什么?(預設(shè))(就是“農(nóng)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詩《村居》以及田園生活畫面。
    2、師小結(jié):同學們能聯(lián)系生活浮想聯(lián)翩,老師真佩服你們。但今天我們學習的“村居”不是詩,而是一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詞”。師板書“詞”。和“詩”一樣,“詞”也是一種文學體裁。說白了,“詞”就是興起于唐代、興盛于宋代配樂而唱的詩,因先有樂,后有詞,所以也稱“曲子詞”?!洞寰印肪褪沁@首詞的題目,而為“村居”所配的樂曲是…師板書“清平樂”,師:誰來讀一讀?生讀。師點撥樂的讀音?!扒迤綐贰币簿褪窃~牌名。詞牌名很多,也很美,比如“虞美人”、“滿江紅”等都屬于詞牌名。那么,認識了詞,再讓我們響亮地讀一讀這首詞的全稱吧!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生讀:《清平樂村居》。
    3、師:了解了課題,接下來我們應該解決什么?生:作者。
    師:你說得真好!誰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生:辛棄疾。師板書作者。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所查閱的關(guān)于作者的資料?生介紹,
    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詞人。(播放畫面)。
    4、師:接下來,我們將輕松地走入課文,去用心品讀這首清詞麗句。
    二、初讀課文,感知詞韻。
    1、師:請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每個字音讀準確、讀響亮。生放聲讀文。
    2、師正音。一生讀文,其他生在心中跟讀。
    師:誰再來展示讀一讀?生讀,注意上下兩片之間的停頓。請男女同學分別讀上、下兩片。生再齊讀。師板書剝。讀bao音是指去掉外皮或外殼。比如,去掉香蕉皮就叫剝香蕉;去掉大蒜皮則稱為剝大蒜;去掉桔子皮就稱為剝桔皮;去掉蓮蓬的外皮就叫生:剝蓮蓬。好,齊讀。生齊讀。生書寫“剝”字。
    師:再請生讀課文,看著屏幕讀。一生讀。師強調(diào)“蓬”作為韻腳的讀音,這是古詩詞中和仄、押韻的需要。應該讀蓬音。如:“小、草、好、媼;東、籠”。生齊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三、精讀課文,品悟詞意。
    1、師:請同學們邊默讀課文邊觀察畫面邊思考每句話都寫了什么。生默讀。師:好,這首詞寫得樸素易懂,請聯(lián)系插圖說說哪些話你自己就讀懂了。
    生:無賴。師板書無賴。師:聯(lián)系生活,說說你對無賴的理解。(生:活潑可愛)再讀讀感受小兒子的天真可愛。
    師:文章中哪句能看出小兒子的天真可愛?生:臥剝蓮蓬。
    師:他剝蓮蓬時還會有哪些姿勢?生:躺著、趴著、打滾等。
    師:這一個臥字真是神來之筆呀!那么詩人是怎樣點評這個小兒子的?生:最喜。
    師:你知道這“最喜”是什么意思嗎?生:最喜就是最可愛,最討人喜歡。
    2、師:還讀懂了哪些詩句?生:鋤豆就是在豆田中鋤草??棧河弥駰l編織雞籠。
    師:請你讀一讀相關(guān)詞句。生:“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BR>    師:請你點評一下這兩個兒子吧!生:這兩個兒子多么勤勞,多么懂事?。?BR>    3、師:誰還想說你讀懂了什么?生:翁媼(一個老公公,一個老婆婆)。
    師:現(xiàn)在,老師把兩位老人家請出茅屋。你來對照畫面,讀詞中的句子。生:“白發(fā)誰家翁媼?!睅煟糊R讀。生齊讀。
    師:我們看看這對老夫妻在做什么?生:在聊天。
    師:怎樣聊天?生:喝酒、帶著醉意,醉就是帶著醉意。師板書“醉”字。
    師:請你讀出文中的句子。生:醉里吳音相媚好。
    師:播放詞句:請齊讀。
    師:那你知道什么是吳音嗎?生:吳音(作者當時被貶居住在江蘇上饒,當?shù)氐姆窖跃徒袇且簦且环N溫柔綿軟,婉轉(zhuǎn)動聽的語言)。
    師:哈哈,我們肯定聽不懂。
    師:老夫婦不僅喝醉了,而且還被自己的幸福生活陶醉著。
    師:“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生:相親相愛親親熱熱的樣子。師板書相媚好。
    師:老兩口操著吳音相媚好,那你知道他們在用當?shù)胤窖粤氖裁磫??生自由想象答。師:說不定看著兒子大了想給兒子說房媳婦呢,也說不定在回憶自己年輕時談戀愛說的悄悄話呢。
    師:孩子們長大成人已經(jīng)能幫父母耕田持家,老兩口喝點小酒,說說笑笑,享受著天倫之樂。多么溫馨幸福的畫面呀!雖然生活清貧,但一家五口其樂融融,沉醉其中,就連路過的作者也被深深陶醉。讓我們也帶著醉意,感受這醉人的生活畫面吧!師引讀“醉里吳音…”生齊讀。
    3、師:還有誰讀懂了別人沒讀懂的?生:茅檐低小就是茅屋低矮小巧。生:溪上青青草就是溪邊綠草茵茵。
    師:那么看著那一叢叢青翠的小草,你打算怎么讀這句話?生讀。
    師:周圍綠草茵茵,那么你知道小溪什么樣嗎?生說:清澈、潺潺、淙淙。
    師:小溪里會有什么?生:有小魚、蓮花和蓮葉,并散發(fā)著清香。
    師:屋矮檐低,門前溪流潺潺,岸邊碧草如茵,清水碧草相映生輝。這么美麗的居住環(huán)境多么令人陶醉??!我們來讀讀整首詞好嗎?生齊讀。
    四、賞讀課文,體驗詞境。
    1、師:讀著看著,看著想著,這首村居就是描寫一家五口生活的畫面。請默讀,想象畫面。生默讀。
    2、師:假如你就是作者,路過這座小山村,請問,首先你看到了什么畫面?生:茅屋、小溪。師:書上是怎么寫的?生讀詩句。
    師:接著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兩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兩口在聊天。師:請你讀書上的詩句。生讀。
    師:再接著走,你又看到了什么畫面?生說:大兒、中兒,小兒。師:請你讀讀詩句。生讀。
    師:好哇同學們,我們隨著詞人的腳步走走停停,用想畫面說畫面的辦法就能記住整首詞。這種學習方法你喜歡嗎?生:喜歡。
    3、師:那么細心的小朋友,你一定發(fā)現(xiàn)會這首詞中有個字被反復使用,是哪個字呢,誰知道?生:“溪”字。
    師:仔細看書這三個“溪”字有什么不同?生說。師板書:溪上、溪東、溪頭。
    師:看到這幾個表示地點的詞,你想到什么?生:說明這里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把周圍的景物串連起來。
    師:你真是個有想象力的孩子。三個“溪”字串成了詞的脊梁。詞人沿“溪”而行,周邊的景物盡收眼底,心情陶陶然,腳步飄飄然,怎一個“醉”字了得。
    師:那么同學們想不想寫好這個“溪”字?生想。生書寫“溪”及“奚”字。
    師:村居生活多么安寧和諧!田園風光多么清新動人!用一個字來形容,村居生活怎么樣?生:美!師板書“美”。
    師:是啊,村居生活人美、景美、情更美。讓我們吟出大詞人對村居生活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吧!《清平樂村居》起!生讀。
    五、吟唱課文,追溯詞源。
    師:一首詞就是一首歌。學習之初老師就介紹了,詞是配樂而唱的詩,那么古人配的是“清平樂”的韻律,而今人則為它配上了現(xiàn)代的樂曲,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喜歡的也可以跟著唱一唱。(播放歌曲)。
    六、拓展延伸,詞韻裊裊。
    師:感受了這首清新歡快的田園小令,再請同學們欣賞這位豪放派大詞人的另外兩首作品,請看屏幕:自讀后,齊讀。
    師總結(jié):可憐白發(fā)生!同學們,喜歡這位大詞人和他的作品嗎?生:喜歡!多美呀!詞中有畫,畫中融情,余韻裊裊,傳誦不息。唐詩宋詞既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藝術(shù)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更加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記?。焊褂性姇?,生接:氣自華。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清平樂村居》,并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給父母聽。
    2、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清平樂。
    村居(詞)。
    (宋)辛棄疾。
    青青草??溪上????????景美。
    醉????相媚好??溪東????美?情更美????剝???。
    無?賴??溪頭????????人美。
    教材簡析:《清平樂村居》(清平樂)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小令,好似一幅有聲有色的農(nóng)村風俗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賞心悅目的感覺,抒發(fā)了詞人對村居生活的喜愛和向往之情。描繪了農(nóng)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勞動場景,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田園圖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順,老有所養(yǎng),少有所事。在寫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這些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組合成一幅清新的畫面,淳樸、自然;在寫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xiàn):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開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農(nóng)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安詳,精神的愉悅,接著由遠及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真活潑的神態(tài)。
    詞的上闋長短句相間,而下闋句式整齊,每句韻腳相同,節(jié)奏感強。詞的上片開篇寫景,構(gòu)成了清新優(yōu)美的農(nóng)村環(huán)境,為人物出場作了巧妙的鋪墊。緊接著描寫了白發(fā)翁媼醉里歡容,談笑相悅,其樂融融的溫馨生活。詞的下片描寫老夫婦三個兒子的活動。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十五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借助畫面與注釋,了解詞的大意。
    2、了解詞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向往。
    一、古詩導入,初識宋詞。
    1、知道今天我們學什么嗎?(請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詞(學生接著說)。是的,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相信同學們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老師說前半句,你們一起說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師提供前半句,讓學生接著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這些詩詞連起來讀一遍。
    3、這都是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詩詞。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駐足于農(nóng)村,寄情于田園,用詩詞表達自己對農(nóng)村那份濃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詞。板書:清平樂村居?!皹贰边@個字讀yue,一起讀課題。
    4、清平樂,是詞牌名。什么是詞牌名呢?出示小資料:清平樂,詞牌名。中國古代,詩人寫成了一首詞,按一定的旋律來吟唱,這旋律的名稱,就是詞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種曲調(diào),一種節(jié)奏。
    清平樂,是詞牌名,那么“村居”呢?——是這首詞的真正的題目。所以在書寫課題的時候中間空一格或者用間隔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再讀課題。
    二、自主初讀,感知詞韻。
    1、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拿起課文,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預設(shè):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這首詞的最后一句中,有一個多音字——剝bao、bo(板書)。
    誰來讀一讀這個“剝”字?請把這個詞放到句子中讀一讀。這里的“剝”是指把東西的外殼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蓮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讀這個句子。
    注意:“蓮蓬”的“蓬”。
    還有一個生字,誰來讀一讀——媼。連著前面的“翁”一起讀。請你領(lǐng)著大家讀一讀。
    4、注意了這些字音,誰來把這首詞連起來讀一讀。這次要求看著屏幕讀。(屏幕出示)。
    5、指名讀。教師指導:讀通、讀正確并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跟讀詩一樣要慢點,如果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jié)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頓了,注意“檐”字的聲音——稍微的延長,這就叫綿音,讀詩詞就要這樣讀得停而不斷。來,在位置上自己再練一練。大家一起讀。
    6、讀著,讀著,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么不同之處?為了便于比較,我把這首詞,變了個樣。(屏幕出示)白發(fā)誰家翁媼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一空行,說明它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詩的每句話對仗都很工整,字數(shù)一樣,而詞的每句話字數(shù)可以不一樣。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
    7、分男女同學讀,女同學讀上片,男同學讀下片。
    三、品讀賞析,感悟詞境。
    (一)想象畫面,把握詞意。
    2、交流、反饋。
    3、隨機朗讀、理解。(理解:吳音,他們是用什么語言聊天的)。
    4、連起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這首詩的意思就明白了。咱們把自己的感覺、體會放到詩當中去,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二)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但是,還不夠。有人說,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讀越品就越覺得香氣縈繞,韻味深長。所以,我們讀詞就要讀到詞人的內(nèi)心深處去。那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吧。來,再讀課題?!迤綐反寰?。
    2、村居的“景”是怎樣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讀著這句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還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讀著“青草”我們就想到綠色的小草,那么讀著“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個字我們的理解就更豐富了。誰來讀讀第一句。評價: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這如茵的綠草。
    同學們,你們還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聯(lián)系最后一句話,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是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陣清風吹來還讓人聞到一股——清香。
    是啊,多美的畫面啊,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預設(shè)一、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誰來讀讀這句詞?說說看,你為什么最喜歡小兒?那就把你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這句話中的“亡賴”在生活中聽說過嗎?那么在這句話里,你覺得“無賴”是這個意思嗎?請你們再去讀讀這句話,你覺得哪個字寫出了小兒的“無賴”呢?——臥。
    請你們看屏幕,看看他的小腳丫在干什么?再想象一下,小兒剝蓮蓬時的表情?臉上笑嘻嘻的,也許嘴里還嘀咕著什么?嘀咕著什么呢?看著他的晃動的小腳丫,看著他剝蓮蓬的模樣,送他一個成語?小兒真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是啊,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梢?,此小兒真乃——無賴。是啊,多么活潑、可愛、頑皮的小兒,誰能把小孩子臥剝蓮蓬的童趣讀出來。注意表情笑著讀。
    預設(shè)二、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小兒是那么調(diào)皮可愛,那么他的兩個哥哥呢?誰來讀一讀。大兒子是那么勤勞、二兒子那么懂事、心靈手巧。
    預設(shè)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除了這三個兒子,還有哪兩個人讓你們覺得很美?老爺爺、老奶奶。也就是滿頭白發(fā)的老年夫妻。
    為什么老兩口讓你們覺得很美,你看都滿頭白發(fā)了,也許牙齒都掉光了,還美?美在何處——(老爺爺、老奶奶年紀都這么大了,但他們還互相逗趣、說笑,就像年輕人一樣),用書上詞說——相媚好。好一個相媚好,年紀都這么大了好這么相親相愛的,是不是,有些驚訝,來,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讀?!處熤笇ёx,不僅你驚訝,辛棄疾也很驚訝,你看他都禁不住走進茅屋去問了。哪個詞在問?(誰家)白發(fā)誰家翁媼?注意這個“誰家”,讀出問的語氣。
    是啊,年紀都這么大了,還這么恩恩愛愛,親密無間。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讀這句詞。
    兩位老人就這么坐著,笑著,聊著,心里那個美喲,你瞧,老兩口幾杯酒下了肚,話就多了起來,老爺爺望了望老奶奶,捋著胡子笑著說:老伴呀,;聽著老爺爺?shù)脑?,老奶奶也樂得笑開了花,說:老頭子呀,(屏幕出示)。自己在座位上說說。
    教師引導:同學們,老兩口那個高興呀,老爺爺笑著說:想當初咱們認識的時候,往事——歷歷在目,一晃就是——幾十年了,現(xiàn)在咱們老了,雖然老了,可是孩子們卻讓我們——放心那,高興那。正應了那句恩恩愛愛,白頭偕老。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再讀這句話。
    (三)提煉詞眼,沉醉詞境。
    1、哎,這里的“醉”僅僅是指老兩口喝醉了嗎?——他們都陶醉了。
    2、是啊,陶醉了??墒亲x書要聯(lián)系上下文,從詞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讀出了什么?——他們家生活條件并不好,很貧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為什么老兩口還那么樂乎乎的,還陶醉了呢?老兩口到底“醉”在哪兒——請把你的想法簡要地寫在紙上。
    3、是啊,生活貧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樂、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兩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爺爺、老奶奶一家人嗎?陶醉的還有誰?——作者。是啊,詩人辛棄疾,也深深地陶醉了,來,我們讀出詩人那醉醉的感覺來。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讀這首詞的時候,還有誰陶醉了?——我們。來,讓我們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樂朗讀整首詞。
    5、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生活?
    四、拓展背景,體驗詞情。
    1、同學們,一份溫馨和諧、自在的鄉(xiāng)村生活為什么讓詞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板書:心醉田園);他在陶醉之余又會想些什么呢?老師相信讀了這段文字,你會有深刻的感悟: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lǐng)袖和旗幟。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復失地,渴望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為抗金而不懈努力。42歲時遭受投降派的打擊,被貶到遠離戰(zhàn)火的江西農(nóng)村,一住就是18年。壯志難酬、報國無路是悲憤的,但他仍不忘收復中原的大業(yè)。
    3、同學們,你們都說出了辛棄疾當時的心聲。那就讓我們把這份心聲融入我們的筆尖,把這首詞端正美觀地書寫在字帖上。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十六
    1.聯(lián)系上下文、觀察插圖等多種方式理解詞句,理解詞意,并能夠背誦。
    3.激發(fā)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課題。
    1.師: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傳奇英雄:在戰(zhàn)場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戰(zhàn);在文學的園地里,他著作頗豐,是一位響當當?shù)娜宋铮性S多人追隨他,形成了文學史上著名的“辛派詞人”。他就是宋代詞人辛棄疾。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歷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農(nóng)村度過的,其間寫下的一些反映農(nóng)村生活的詞作,也深受人們的喜歡。今天我們學習的《清平樂村居》,便是其中較為出色的一篇。
    3.讀題。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自讀課文。
    3.指名讀,師生評,再齊讀。
    三、二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讀,師相機評價引導。
    四、三讀課文,熟讀成誦。
    1.師:這46個字的詞,老師可以不用看書,就能背誦出來,你們能背誦出來嗎?想超過老師嗎?那我們來比一比。要求:要讀出節(jié)奏美感。
    2.指名背誦。
    五、學生質(zhì)疑,理解詞意。
    2.質(zhì)疑。(如果學生能解答,可讓學生說說你怎么知道的)。
    3.老師點撥。(重點:吳音;臥剝蓮蓬)。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熱。
    翁:看圖,誰是翁?柳宗元的《江雪》中說道:“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媼:看看部首?明白吧!圖上只有一位女性。指的是年老的婦女。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被旧厦總€詞的意思解決了,可是要把它完整地說出來還不太容易。因為古人為了壓韻,常常會打亂詞序。沒關(guān)系,試試看。(是哪一家的白發(fā)夫妻二老,帶著酒意操著吳語兩人談得很親熱)。
    無賴:這個詞的意思最有意思。它和我們現(xiàn)在平時說的“無賴”意思相同嗎?究竟是什么?看看插圖,這個小“無賴”在干什么?能用詞來形容他嗎?對,我們可以把“無賴”當作“頑皮”、“調(diào)皮”說。
    ……。
    (你有一雙慧眼,找到了這首詞中最有分量、最值得研究的字眼了。)。
    4.理解了意思,這樣讀來就更加有味道了。我們男生先來讀讀看。女同學也來試試。
    六、四讀課文,讀出畫面。
    2.學生試著邊低聲吟誦,邊想象畫面。
    3.指名學生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預設(shè):
    *沒有世俗的侵擾,怎能不悠然自得?
    *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小兒雖然頑皮,可是我們看看他的眼睛,你能夠讀出他的——專心、認真。誰說我沒事情做,我這不是正在干活呢?難怪詞人最喜歡他呢!孩子的魅力無人能抵擋呀!
    ……。
    4、你覺得哪一句最有情趣?為什么?(一老一少)……。
    5、小結(jié):
    清新秀麗的景色讓詞人心醉,樸素純真的人們讓詞人親切,可愛的孩童又讓詞人身心愉悅。他是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樸實無華的人們。我想他在寫這首詞的時候一定在笑、在回味。——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詞人的情境。
    4.配樂朗誦。
    七、拓展閱讀。
    1.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南宋楊萬里的詩《四時田園雜興》。對照注釋讀一讀,想想老師為什么要把這首詩推薦給大家。
    2、小結(jié):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延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一定對宋詞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學們以后在宋詞中盡情遨游,進一步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shù)魅力。
    今天我們跟隨著辛棄疾來到了宋代的農(nóng)村,和他一起感受到那里的田園風光,一起領(lǐng)略了那里的民風淳樸。我想對于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城市人來說,心靈也受到了一次享受。
    八、作業(yè):抓住空白,展開想象,擴寫句子。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的文學藝術(shù),在表現(xiàn)手法上與國畫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古詩詞語言含蓄,給讀者留下許多空白,也就有了許多想象的空間。
    【意圖: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并把內(nèi)在的言語轉(zhuǎn)為書面語言。】。
    樂余小學五(3)??茅宇婷。
    從前,有一對老夫妻,他們住在一所低矮的茅屋里面。他們的生活雖然很清苦,但是他們感到很幸福、快樂,因為他們有三個孝順的兒子。
    夏天到了,池塘里開出了一朵朵粉紅色的荷花,它們有的已經(jīng)盛開了,有的含苞欲放,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碧綠的荷葉配上粉紅的荷花,真可以用一句詩來描寫:“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BR>    “這正是一幅安居樂業(yè)的景象??!”辛棄疾看到這情景,不由得感嘆道,“如果我們宋朝的老百姓都能這樣生活,那該多好啊!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十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guān)知識,激發(fā)學生對詞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的意思,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同學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古典文化中的瑰寶。對于古詩我們已經(jīng)不陌生,今天我們到文化的長河中采擷另一顆璀璨的珍珠“詞”。有人說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副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
    2、出示〈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引導學生觀察題目與以前學的古詩有什么不同。講解詞的有關(guān)知識。
    2、放音樂,體會破陣子所表現(xiàn)的氣魄。
    1、放音樂,學生區(qū)別與前一首的不同。
    2、出示“清平樂村居”引導讀題,并談談看到“村居”二字會想到什么。
    3、引入新課:我們看看辛棄疾筆下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樣的。
    1、自由讀文。
    2、指名讀。
    3、男女生分上、下闕對讀。
    4、配樂讀。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狈路鹂吹搅耸裁??青青草和青草有什么不同,怎樣讀出這樣的感覺?把美好的感覺送到里面讀一讀。
    在靜靜的溪流聲中讓我們在一起讀詞,感受村居生活的美好。
    1、抓詞眼,品味“相媚好”和“醉”
    師:這里有如畫的風景,有勞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溫馨,讀著讀著就產(chǎn)生了感慨,我們給這幅畫送一個字,所有的景物都匯成了詩中的一個字(醉),我們都醉了,難怪辛棄疾會醉,在沉醉中,在陶醉中他又聽到了什么呢“醉里吳音相媚好”,誰在說話呢,說些什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翁會對媼說些什么,媼又會對翁說些什么呢,這么大年齡了還親親熱熱的,難怪辛棄疾忍不住問了,白發(fā)誰家翁媼,這是誰家的老公公老婆婆呀?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看著他們?nèi)绱说亩鲪郏娙烁袆恿?,于是更加的陶醉了。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來讀這句話。
    2、研讀描寫三個孩子的話語。
    師:老公公、老婆婆可沒光顧著夸對方,他們還看到了三個兒子呢。說不定他們此時正在夸贊三個兒子呢。大兒子正在干什么呢,書上是怎么說的,我們想象一下大兒子在怎樣鋤地,一邊鋤一邊在想什么?多么懂事的大兒子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有如此勤勞的大兒子,難怪夫婦倆會那么開心呢!
    除了一個勤勞的大兒子還有一個正在編雞籠的二兒子呀,書中怎么寫的,誰來讀讀,你看他編得(專心致志、聚精會神)。他一邊編雞籠肯定一邊在想,我要多編幾個,拿到集市多賣幾個錢,讓父母高興。多么孝順的孩子,老兩口更高興了。他們不止陶醉在美景中,陶醉在相媚好的恩愛中,更是陶醉在孩子們的表現(xiàn)中。俗話說的好呀“皇帝重長子,百姓愛小兒。”小兒在哪兒呢?一起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币郧耙娺^“無賴”這個詞嗎?是什么意思,在這里表示什么?小兒子是怎么剝蓮蓬呢?“臥”是怎樣的動作,還可以換成什么?送進去讀一讀,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真乃無賴也。我們送他一個詞語,送他一個成語。(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無拘無束)一起讀出小兒的無賴。難怪會最喜呦,不但夫婦倆最喜,辛棄疾也是最喜呀,這最中可有醉呀。
    這是怎樣的一幅村居畫面呀,詩人此時已經(jīng)完全被陶醉了,忍不住走上前去“老公公,老婆,你們住在這么低矮、破舊的茅草屋里,怎么還會這么快樂呀?”是呀,心安茅屋穩(wěn),家貧菜根香呀!一家人和和美美就是最大的幸福呀!看著這溫馨、和諧的村居生活,詩人陶醉了。此時他醉在田園。陶醉的同時他又想到了些什么呢?我們來看辛棄疾的一些情況。學生理解詩人的感受,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居樂業(yè)。當他征戰(zhàn)沙場,他醉渴望的是什么?醉里挑燈看劍,當身在田園,醉里吳音相媚好,同是醉里,雖然所處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yè)。
    師:讓我們懷揣這份美好的情感再次走進這首詞,走進辛棄疾的內(nèi)心世界。聽著同學們用心的朗讀,老師仿佛感到和諧的村居生活就像文章中的小溪一樣在我們心中流淌,流淌、流淌…、、永遠地流淌。
    村居的和諧與美好深深地印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想把它變成我們筆下的作品?我們可以根據(jù)詞的下闋描繪的景象,編成一個小故事,也可以拿起畫筆畫下這美好的村居生活。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十八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nóng)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生活氣息。在描寫手法上,作者沒有一句濃筆艷墨,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淡筆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田園生活畫。筆調(diào)清新,寫來看似毫不費力。我們細細品之,卻發(fā)現(xiàn)詞中那份閑情逸致透過一個字擴散開來,那就是這首詞的“詞眼”――“醉”字。這個“醉”字被伊老師那雙敏銳的眼睛所發(fā)現(xiàn),老師便在這個“醉”字上大做文章了。
    在學生初讀感知,疏通詩意后,老師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受景之美,去感受大兒的勤勞,中兒的手巧,特別是小兒的頑皮可愛。這樣一來,鄉(xiāng)村的美景在學生的眼前美起來了,小兒自得其樂的悠閑讓學生感到可愛了,學生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翁媼為什么而醉了。接著老師抓住詞中“相媚好”這一留白之處順水推舟:“翁媼醉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展開想象,分角色扮演“翁媼”展開了妙趣橫生的對話。學生完全走進詞中所描繪的情境當中去了。景美了,人活了,所有的人都醉了。醉在這美麗的田園風光里,醉在了翁媼的恩恩愛愛里,醉在了這個溫馨、和諧的農(nóng)家小院里。整個過程是輕松自然,一氣呵成。
    詞中那個“亡賴小兒”悠閑自得其樂,“溪頭臥剝蓮蓬”那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令人心喜;那對“白發(fā)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真是情切切,意濃濃。細細品味,詞中可以說是溫情脈脈。反觀我們的課堂,學生情緒活躍,可謂是情趣盎然。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課堂效果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1、問得很巧妙。古詩詞語言精練含蓄,能以有盡之言,傳無盡之意。同時古詩詞又非常形象,意和境和諧共生。在古詩詞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要求學生對每個字,每個詞語都作出確切的解釋。這樣做的結(jié)果呢?詩詞的意境慘遭破壞,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也沒有了。怎樣做才能即讓學生理解詩詞的意思又不至于破壞其中的意境呢?伊老師的這堂課上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在課中整體感知詞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老師并沒有直接去問學生:“你們理解了哪些詞句的意思?還有那些詞句的意思不理解?”而是這樣問道:“同學們,讀著讀著,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邊仿佛聽到了什么?”還有在理解“醉里吳音相媚好”一句時,老師并沒有去問什么是“相媚好”?而是引導學生分角色表演:翁媼醉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正是老師巧妙的發(fā)問,學生在理解詞意的同時又不至于破壞詞中的意境。
    2、導得無痕跡。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伊老師非常善于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信息,并以此為契機,將對話逐步引向深入。在學生初讀感知,疏通詩意后,老師順勢誘導,抓住人、景大肆渲染,通過朗讀、想象、對話表演等方式,讓景色在學生的眼前美起來,讓人在學生的眼前動起來。景美了,人活了,翁媼醉了,學生也慢慢地醉了。整個過程是水到渠成,了無痕跡。
    3、讀出了余味。伊老師在教學本首詞時,并不只是淺顯地理解詞的表層含義,在學生理解了詩意之后,教師通過拓展寫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讓學生體會到了《清平樂·村居》不僅僅是作者的一首詞,是那個時代的烙印,作者許多無言之說都寄托其中,通過學生的再一次品讀,讀出了詩外之意,讀出了一份憂國憂民之情。
    綜觀本堂課的教學,可以說是清新流暢,情智交融。尤其是伊老師在解讀文本的“深入”、處理文本的“淺出”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對文本,如何研得“深入”,面對學生,又如何做到“淺出”?留待我們共同去思考。
    人教版小學清平樂村居教學設(shè)計篇十九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借助朗讀、想象、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chǔ)上寫下來。
    重點難點:
    1、給畫配文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給詞配樂吟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教時。
    教學步驟:
    一、原型啟發(fā),感知詞文。
    1.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
    2.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畫的內(nèi)容,如果請你給這幅起個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這幅畫是根據(jù)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畫的。辛棄疾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主張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對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隱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饒地區(qū)),在這期間他寫了許多恬靜安逸的田園的詩詞,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詞就是哪時候?qū)懙?。“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真正題目,通過剛才的看圖,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嗎?(那么,這首詞又是講述的什么呢?)。
    4.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練讀課文,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要求是讀準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5.學生練讀。
    6.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老師要鄭重糾正剛才的錯誤:我們班中男同學和女同學一樣棒。)。
    二、分組互動,自悟詞意。
    1.剛才讀詩的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們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組派一名代表說說小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師把學生說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現(xiàn)了這么多疑難之處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學生回答,)這么多解決問題的途徑,同學們真是會學習。
    4.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詞義,老師根據(jù)這首詞畫了幾幅連環(huán)畫。請同學認真看,可能會對大家理解詞有所幫助。(出示圖并范讀)。
    5.看了這幾幅圖,同學們可能理解了這兒其中的幾個詞語,可能有幾個還不夠理解,
    6、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梢圆樽值洌梢哉屹Y料,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師請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
    8.詞語都理解了,請同學們連起來說說整首詞是什么意思。(說得非常通順連貫,老師相信你能讀得和說的一樣好。)。
    (太美了,他的`朗讀仿佛讓老師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充滿情趣的鄉(xiāng)村田園生活)。
    三、朗讀成頌,領(lǐng)會詩情。
    1.請同學再看看圖,再讀讀詞,你感覺到詞中、畫中哪幾處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學生說,并講為什么。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xiàn)出來嗎?
    3.老師也感覺到“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一句最有情趣,兩位老人會聊些什么呢?先展開想象,然后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等一會請同學上臺表演。
    4.指名學生表演,其它同學補充,并隨機板書。
    (鄉(xiāng)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那么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向往,我們就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把它再現(xiàn)出來吧?。?BR>    四、再現(xiàn)詩境,啟發(fā)吟唱。
    1、請同學們把連環(huán)畫拿出來,根據(jù)你對詞的理解、對詞中田園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圖后的想象,給連環(huán)畫配上文字說明。每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連環(huán)畫,看看那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寫好了到老師這兒來加上封面。
    2.請最快的一組同學上來展示你們的作品,其它同學可以補充。
    3.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段段生動的語言,老師忍不住想放聲高歌。因為在古代每首詞都有固定的曲調(diào),都可以用來吟唱,可惜許多曲子都失傳了,老師把這首詞填進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學們想不想聽聽。
    4.還想不想聽,老師再換一個曲子來唱。這首曲子同學們可能比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師一起唱。
    5.這么多同學想唱,那就把這首詞填進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誰來來唱給大家聽一聽。
    7.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副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后一定會在宋詩中盡情遨游,來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shù)魅力。(下課)。
    家作:回家把這首詞唱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
    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