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大全(13篇)

字號:

    在這段時間的工作中,我深刻領悟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霸趯懶牡皿w會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對所經(jīng)歷的事情進行回顧和思考。”、“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心得體會需要個人思考和多角度分析的結(jié)合?!?、“要寫出一篇富有深度和內(nèi)涵的心得體會,我們需要用心去感悟和揣摩?!薄ⅰ斑x擇一個合適的角度和切入點,對心得體會進行闡述是很重要的?!?、“在寫心得體會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邏輯和條理,做到層次清晰?!薄ⅰ皩懶牡皿w會需要我們從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問題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應用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可以使心得體會更有說服力?!?、“寫心得體會時,要真實地表達個人感受和思考,做到言之有物?!?、“通過對比和借鑒他人的心得體會,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見解。”、“寫心得體會時,要注意文字的精煉和表達的準確性?!币韵率切【帪榇蠹沂占男牡皿w會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給大家?guī)韱l(fā)和思考。通過閱讀這些范文,我們可以學習他人的心得體會寫作技巧和經(jīng)驗,從而在自己的寫作中不斷提升。每一篇范文都有其獨到之處和不一樣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開闊思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想法和感悟。大家一起來看看,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獲和啟發(fā)。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偉大的精神總有催人淚下的力量。正是靠著百折不撓、英勇頑強、團結(jié)奮斗的拼搏精神,中國女排在極其艱難的情形下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奇跡,贏得了一場場蕩氣回腸、慷慨壯烈的史詩般勝利,最終在里約賽場贏得金牌,再次在奧運賽場奏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高高升起五星紅旗。
    這種感動整整綿延了35年。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賽冠軍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國女排,成為這支光榮集體的強大基因。盡管其間幾經(jīng)挫折、磨難、沉浮,但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國際賽場。在最艱困的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一次次奮起,而沒有絲毫放棄。這種愈挫愈奮的堅強,鑄就了幾代中國女排的精神氣質(zhì),在漫漫歲月中豐富了中國女排精神的,成為一代代中國觀眾熱愛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將女排視作“英雄之師”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師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獻和傳承。在中國女排漫長的奮斗歷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們銘記,她就是郎平。在中國女排最需要、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她一次又一次放棄個人利益,不計榮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線,擔當起國人的期望與重任。
    幾個普通鏡頭,留下了這種精神的感人瞬間:上世紀90年代中期,郎平從大洋彼岸歸來執(zhí)教陷于低谷的中國女排,首都機場歡迎的人群中,有她當年五連冠的老戰(zhàn)友,她遙遙地向著戰(zhàn)友們揮手示意,無聲宣示著振興這支英雄之師的意志。幾年前,老隊友陳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慟中堅定了重回中國女排、續(xù)寫中國女排輝煌的信念。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陳招娣忍著傷痛,與大家奮戰(zhàn)到奪冠的最后時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傷的陳招娣“背上領獎臺”的骨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戰(zhàn)斗情誼。這一切,賦予女排精神鮮活、實在的內(nèi)容,成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奧運賽場,向來是最高強度的競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較量。競技者自身的潛力與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發(fā)、昂奮、高漲、磅礴,形成氣吞山河的力量??恐耙环忠环值匾А薄耙环忠环值仄础钡木窈晚g勁,中國女排硬是咬下了這一場場硬仗,贏得了最后的勝利,寫下了新的傳奇。這是拼搏精神的勝利與壯歌!
    中國女排在里約再度奪冠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在日益崇尚訓練條件、獎金待遇的當下體壇,拼搏精神彌足珍貴、永不過時、必須弘揚!
    中國女排在奧運賽場寫下的新的壯歌,將鼓舞國人在感動落淚之時,用踏踏實實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點滴奉獻匯入時代大河。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9秒99,中國選手第一次殺進了田徑世錦賽百米決賽,翻開了中國田徑歷史性的篇章。從第一個跑進10秒的亞洲本土選手,到第一個晉級百米決賽的中國選手,這個身高只有1米72的廣東小伙子,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速度。
    1989年8月,小個子的蘇炳添出生于廣東中山古鎮(zhèn)。父母在家務農(nóng),小時候的蘇炳添就在泥巴地里亂跑。不過,在蘇炳添的家族里,可是有不少出色的運動員。表哥蔡健發(fā)比蘇炳添大9歲,是中山古鎮(zhèn)的百米賽跑冠軍,也是蘇炳添最早追逐的目標。那時候的蘇炳添還是跟著表哥屁股后面,在外公家外面空地四處追逐打鬧的。
    玩耍打鬧,直到上了初中,蘇炳添因為陰差陽錯的選擇,才真正開始練起短跑來。那是在初二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太好的蘇炳添被老師要求留下來補課。那時候的每天放學后,老師都會把一些學習不好的孩子留下來進行例行的“留堂補課”。
    不想“留堂補課”,蘇炳添想方設法加入了學校的田徑隊。因為每天下午都要定時訓練,蘇炳添也就可以避免“留堂”。啟蒙教練楊永強成為解救蘇炳添的“恩人”。楊永強老師透露,當時在上體育課,發(fā)現(xiàn)蘇炳添爆發(fā)力、彈跳力特別好,就有心收下這個孩子,“個頭不高的蘇炳添跳起來竟然可以摸到籃板,我就留意了下,后來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他彈跳力和爆發(fā)力都特別好,所以才把他吸收進了學校的田徑訓練隊。剛開始,我還想讓他練跳高呢?!?BR>    其實啊,初二時候的蘇炳添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小小的短跑天賦,在他們村里的比賽里,身高只有1米5多的蘇炳添已經(jīng)可以超過很多大孩子,拿到第一名了。剛剛進入田徑隊,還沒有經(jīng)過什么系統(tǒng)訓練,蘇炳添在泥巴地里跑都跑得非??臁⒓赢?shù)氐闹袑W生運動會,在跑道上有很多石子上都能跑到11秒多。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并非那么輕松。蘇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鎮(zhèn)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fā)現(xiàn),并將蘇炳添從鄉(xiāng)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于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訓練并不適應。而且,由于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fā)現(xiàn)后,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里做說客,勸說蘇炳添回去。
    之后隨著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__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于是,蘇炳添成為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yè)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為了專業(yè)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后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幫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才有了后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fā)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一段簡短的視頻讓現(xiàn)場每位老師都沉默了良久……陳斌強——背著媽媽上班,他的事跡感動了中國,也撥動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弦?!懊康街苣瑥恼憬№喟部h到當?shù)乩渌?zhèn)30多公里道路上,人們都會看到一輛特殊的電動車,騎車人和后座上坐著的人被一條布帶緊緊地綁在一起。騎車人叫陳斌強,后座上坐著的人是他患有嚴重老年癡呆的母親…”一條布帶,讓母子倆寸步不離。不管刮風下雨,嚴寒酷暑,陳斌強都以常人無法想象到的力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看完這個視頻我最感動的一句話:“我不能丟開她,我一定要把她帶在身邊。”
    在感情至深的真實情感面前,無須太多華麗的詞語,一句簡短的“我不能丟開她,我一定要把她帶在身邊”,詮釋了他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孝順之心。百善孝為先,陳斌強用自己的事跡行動給所有人做了一個完美的榜樣。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作為最高級的生物,人,更應該有感恩之心與感恩之情。孟郊在《游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字里行間流露著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傾訴母愛之魅力。
    高尚、無私、善良、寬容,這就是張麗莉用行為詮釋的教師職業(yè)形象的縮影。師心、師愛、師德、師魂,這就是張麗莉老師用行動驗證的教師職業(yè)精神的永恒。
    看完他們的先進事跡,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毕胍鲆粋€好老師太不容易了,曾簡單地認為教好書、做好研究就是一位好老師,看到先進人物的事跡,不禁啞然。我們同樣處于教學第一線,然而面對他們,我只能仰望。他們散發(fā)出的崇高人格魅力讓我景仰。我能確信的是他們的“大愛”并非一兩日就沉淀于內(nèi)心,而是用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及家人,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愛”即是一項事業(yè)。
    作為教師,我覺得很幸運,我視校園為一方凈土,在這方凈土上播撒愛的種子。我教孩子們知識,孩子們回饋于我他們的情感,我又會被他們感染。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我們教師的責任又是多么艱巨啊,但是教育就是一項慢事業(yè)、一項愛的事業(yè),用心播撒,終會收獲愛的果實。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感動中國”的旋律緩緩響起,一年一度的頒獎晚會再一次打動了觀眾的內(nèi)心,細數(shù)著那些平凡中的偉大,感動之情油然而生。
    其中,令我感觸頗深的是用盡一生來保護新中國孩子一生平安的醫(yī)學家——顧方舟。他是中國著名的病毒學專家,脊髓灰質(zhì)疫苗的研發(fā)者。上個世紀,全世界突然爆發(fā)脊髓疫情,我們?nèi)袊暮⒆右蚕萑肟只胖?。當時,這種疾病極易在幼兒身上發(fā)生,但無藥可治。31歲的顧方舟,意識到嚴峻的.形勢,于是他載著全中國的希望,去蘇聯(lián)探求疫苗。經(jīng)過不斷努力,他研制的疫苗終于問世,可由于那時并無證據(jù)來證明此疫苗是有效的。顧方舟沒有猶豫,他冒著生命危險,與自己的同事一起試服了第一批疫苗,后來他還用自己的孩子當作試驗品去檢測。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2000年,他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國成為了一個無脊灰的國家,而顧方舟在這條困難重重的道路上,足足奮斗了44年。
    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因此受益,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兒得以健康地成長。一聲“糖丸爺爺”,是我們對顧方舟爺爺?shù)臒o限感恩和緬懷。在中國的歷史上,正是因為有許多類似顧方舟爺爺這樣的醫(yī)學家、科學家,才能推動著中國的發(fā)展進步。顧爺爺為研制疫苗用自家孩子來試驗的行為深深打動了我,我深刻體會到那該需要多么大的勇氣,才能做出如此行為!而這一行為的背后,更是對整個中國孩童的無私而博大的愛。
    “為一大事來,成一大事去。”顧方舟爺爺放棄了他曾經(jīng)高薪的外科醫(yī)生職業(yè),奮不顧身地投入到國家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中。那一粒粒糖丸,凝結(jié)的是數(shù)不清的汗水和智慧,他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超越了自己的親人。甚至最后他在彌留之際上,還叮囑著孩子們:“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你們快快長大,報效祖國?!?BR>    作為糖丸受益的年輕一代,我們應繼承顧爺爺舍己為人、甘于奉獻的信念,并將這種信念深深刻在心上,如此,未來方能成就大業(yè)。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在離天最近的高原,為一件事傾盡全力。在生命健康這樣天大的事情上,他一心一意!這位84歲的老人腳步略顯遲緩,卻目光堅毅!他腳下的高原印記著他半個多世紀以來奮斗的足跡?!?BR>    剛剛!我省吳天一院士榮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榮譽,這是頒獎典禮上的一段話。
    作為高原醫(yī)學事業(yè)的開拓者、低氧生理學與高原醫(yī)學專家,吳天一院士從事高原醫(yī)學研究50多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國際標準,診療救治藏族群眾上萬名,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
    2021年6月29日,他站上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領獎臺,戴上了代表黨內(nèi)最高榮譽的“七一勛章”。
    吳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年5月入黨。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21歲的吳天一從中國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后響應黨中央支援大西北的號召來到了青海。
    在青海的親身經(jīng)歷,讓吳天一深深地意識到在高原環(huán)境進行經(jīng)濟建設、軍事建設首先要解決缺氧的問題,要解決人在高原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因此,當年作為一名年輕的醫(yī)生,吳天一就這樣踏上了高原醫(yī)學研究之路。
    1978年,吳天一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家高原醫(yī)學研究所。1980年,為了全面掌握各種急慢性高原病,由吳天一帶隊,開始在高海拔牧區(qū),調(diào)查牧民體質(zhì)特征。從1980年到1990年,整整10年的時間,吳天一和他的團隊騎著馬、牦牛,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在藏族居住的高海拔地區(qū)進行研究,被稱為“馬背上的院士”。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應該說全身很多地方的機器都有損壞。但是你做高原,你沒有這樣的獻出你不可能會有這樣的獲得。
    身體屢遭重創(chuàng),而理想的火焰卻愈然愈旺,吳天一對于高原病學的研究也愈發(fā)深入、透徹。20__年,青藏鐵路修建,吳天一擔任醫(yī)學專家組組長,他主持修建了45個高壓氧艙、38個低壓艙,建立了三級救援體系,以確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七
    “在離天最近的高原,為一件事傾盡全力。在生命健康這樣天大的事情上,他一心一意!這位84歲的老人腳步略顯遲緩,卻目光堅毅!他腳下的高原印記著他半個多世紀以來奮斗的足跡?!?BR>    剛剛!我省吳天一院士榮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榮譽,這是頒獎典禮上的一段話。
    作為高原醫(yī)學事業(yè)的開拓者、低氧生理學與高原醫(yī)學專家,吳天一院士從事高原醫(yī)學研究50多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國際標準,診療救治藏族群眾上萬名,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
    2021年6月29日,他站上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領獎臺,戴上了代表黨內(nèi)最高榮譽的“七一勛章”。
    吳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年5月入黨。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21歲的吳天一從中國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后響應黨中央支援大西北的號召來到了青海。
    在青海的親身經(jīng)歷,讓吳天一深深地意識到在高原環(huán)境進行經(jīng)濟建設、軍事建設、國防建設首先要解決缺氧的問題,要解決人在高原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因此,當年作為一名年輕的醫(yī)生,吳天一就這樣踏上了高原醫(yī)學研究之路。
    1978年,吳天一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家高原醫(yī)學研究所。1980年,為了全面掌握各種急慢性高原病,由吳天一帶隊,開始在高海拔牧區(qū),調(diào)查牧民體質(zhì)特征。從1980年到1990年,整整10年的時間,吳天一和他的團隊騎著馬、牦牛,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在藏族居住的高海拔地區(qū)進行研究,被稱為“馬背上的院士”。
    記者:王艷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yī)學研究50余年,他開創(chuàng)“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藏族群眾上萬名。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chuàng)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世界屋脊上,這位80多歲高齡的老人帶領醫(yī)學團隊,常年跋涉在離藍天、白云最近的天路。50多年來,他推動我國高原醫(yī)學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在漫長艱辛的奮斗歷程,踐行著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名字,深深烙在青藏高原各族群眾心中。
    多年在高原的奔波和實驗室實驗,讓吳天一遭遇了很多困難,曾多次死里逃生,全身14根骨頭斷裂,右耳鼓膜前后4次破裂,雙眼在強烈的紫外線刺激下得了白內(nèi)障。即使是這樣,六十多年的時間里,吳天一始終在青藏高原生活、科研、戰(zhàn)斗,走遍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在低氧生理和高原醫(yī)學領域填補了世界空白,構(gòu)建起高原生存安全的科學體系。
    “沒有全民的健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為高原醫(yī)學的研究,吳天一院士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半個世紀來,他始終堅守在青藏高原上,守護著高原人民的健康。
    吳天一是我國著名低氧生理學與高原醫(yī)學專家、高原醫(yī)學事業(yè)的開拓者,也是青海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扎根高原六十載,他常年奔走為牧民群眾送健康,每到一個地方就問“哪里海拔最高?”被牧民親切地稱為“馬背上的好曼巴”。
    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chuàng)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021年6月29日,他站上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領獎臺,戴上了代表黨內(nèi)最高榮譽的“七一勛章”。
    這位84歲的老人,腳步略顯遲緩,卻目光堅毅,他腳下的高原印記著他半個多世紀以來奮斗的足跡??姑涝陂g,年僅13歲的吳天一申請入伍,之后被分派到中國醫(yī)科大學學習。1958年,經(jīng)歷了朝鮮戰(zhàn)場洗禮的吳天一跟隨部隊調(diào)防到青海,在這里他見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設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軍的戰(zhàn)友尤其讓他印象深刻。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八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圣潔……!”這一首炙膾的歌曲在下午放學時再次回蕩在我的耳邊,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動看完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lián)想,在我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
    在居伊隆縣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殘疾藝術(shù)家肢殘邰麗華,邰麗華2歲時因高燒而成了聾啞人,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童年時期,在我們局外人看來是很悲慘,但邰麗華卻度過了這些困境,從不幸倒霉的沉淵到攝影藝術(shù)的頂峰。她每天清苦地練習,強迫自己去練,付出了比別人多的努力與心血來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實際的行動與相對的能力打破了人們對她的可憐與同情,讓群眾對她刮目相看,向他們殘疾人證明了殘疾的能力,展現(xiàn)了盡管有缺陷的高速發(fā)展生命的蓬勃發(fā)展,顯示出一種高尚的品質(zhì),向我們表達出新了心靈出更至美與震撼,韓三國讓我們感受到了沒有語言的美與魅力,散發(fā)出從失中其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輝。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九
    劉秀祥1986年出生,2008年,劉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學”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并獲得“中國好人”稱號。2012年,大學畢業(yè)的劉秀祥放棄高薪就業(yè)機會,毅然選擇回鄉(xiāng)教書育人。從教至今,劉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他走遍村莊,只為通過教育改變更多大山孩子的命運;他致力公益,牽線“一對一”資助上千名貧困學生,開展公益勵志演講上千場,聽眾達上百萬人,只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家鄉(xiāng)的孩子們奮斗的力量。2020年,劉秀祥先后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和全國“最美教師”稱號。
    劉秀祥畢業(yè)后收到了多家企業(yè)的入職邀請,而且待遇不錯,月薪上萬,可他最終決定放棄高薪工作,回到貴州老家當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去幫助更多像他一樣深陷貧窮境地的孩子。
    現(xiàn)在的劉秀祥,已經(jīng)是貴州望謨縣實驗高中的副校長,獲得諸多榮譽,兩次入選“中國好人榜”,也成為“中國最美教師”。
    工作之余,劉秀祥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全國巡回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眾上百萬人,還資助貧困學生1700多人。
    八年過去了,望謨縣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教育走出了大山。劉秀祥堅信:“無論我們的孩子身居何處,怎樣的家庭和怎樣的環(huán)境,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通過教育扶貧才能徹底拔掉窮根,越是偏遠的地方越需要優(yōu)質(zhì)的教育,因為孩子們的未來就在現(xiàn)在的課堂里?!?BR>    劉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師,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希望他越來越好。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十
    木拉提·西日甫江,男,38歲,維吾爾族,新疆和田地區(qū)公安局民警。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區(qū)的一名公安民警,曾榮立個人二等功兩次,個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讀書期間,木拉提就多次參與警方行動,擔當臥底和翻譯。從警來,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終堅持戰(zhàn)斗在打擊暴恐犯罪活動第一線,用熱血和行動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與社會和諧穩(wěn)定,被當?shù)厝罕娮u為大漠“獵鷹”(維吾爾語的尊稱,傳說中老百姓的守護者)。
    4月,木拉提獲得重要情報,一伙隱藏在和田農(nóng)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彈,準備實施多點連環(huán)襲擊。秘密偵查發(fā)現(xiàn),暴恐分子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布置了大量機關,還在制爆窩點的內(nèi)部和周邊預埋了遙控啟爆的炸藥,事情一旦敗露,就打算和警察同歸于盡。情況緊急,木拉提和戰(zhàn)友們沒有猶豫,在摸清位置、確定時機后,果斷行動,擊斃了歹徒。當場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彈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殺傷力巨大的汽油炸彈和人體炸彈。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爭的前沿陣地,面對艱巨繁重和復雜危險的維穩(wěn)任務,木拉提·西日甫江與犯罪分子機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數(shù)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打擊在預謀之中。
    戰(zhàn)友的犧牲、親人的牽掛讓木拉提更加堅定。他說,我們的這個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個未來。因為我們就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新疆。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一
    隊員們說,吳天一在高寒地帶開展科研工作的拼搏精神和獻身精神,曾令外國專家欽佩不已。
    那是1990年夏,中外科學家攜手組建“阿尼瑪卿雪山聯(lián)合登山隊”。海拔6282米的阿尼瑪卿雪山位于青海南部,以其海拔高、地形復雜、氣溫低、風力大、紫外線照射強,氣候多變等特點,為高山環(huán)境生理研究提供了完備條件。此次登山目的之一就是考察人在徒步急進登山狀態(tài)下的復合反應。
    在海拔5000米進行高山生理實驗10天后,外方醫(yī)療隊員因為出現(xiàn)急性高原反應停下了腳步。而同樣出現(xiàn)高原反應的12名中方隊員,在隊長吳天一的率領下卻一直攀登至5600米高度,并建立了實驗站,完成了一周的科學考察。此次考察結(jié)果———《人在特高海拔的生理研究》論文在國際高原醫(yī)學界引起轟動,為我國贏得一項特別貢獻獎。
    在高原醫(yī)學研究中,吳天一不僅是勇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極富語言天賦,精通英語、俄語,且與藏胞交談不用翻譯。陪同外賓訪問時,他地道的英語令美國科技參贊驚詫不已。
    掌握多種語言,賦予他登上世界舞臺的階梯。他第一個向世人介紹高原肺水腫和成人高原心臟病。他將險境中求得的數(shù)以萬計的科學數(shù)據(jù),撰寫成100多篇論文。其中,《我國藏族在世界高原人群中獲最佳高原適應性》一文,榮獲世界高原醫(yī)學界認可?!陡咴∶c分型》等論文被國際低氧學術(shù)研討會多次引用,并收錄于國際科技資料數(shù)據(jù)庫。
    年過八旬的吳天一仍帶著心臟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開展科研工作。他直言,高原醫(yī)學研究的“無限風光”在崇山峻嶺之間,只要事業(yè)需要,他將隨時背起行囊奔赴險峰。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二
    張xx,一位63歲的老人,頭發(fā)稀疏,不施粉黛,她的臉上刻盡了滄桑與疲憊,但是她的堅定卻散發(fā)著無窮的力量!
    她,為了讓失學的女孩子重返課堂,幾近乞討的籌集資金,創(chuàng)辦女子中學,只是為了改變“低素質(zhì)母親,低素質(zhì)孩子”的惡性循環(huán),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qū)女學生圓夢大學。
    她,為了給貧困的孩子交學費,毅然拿出自己僅有的200元生活費,甚至把妹妹寄給自己的路費悉數(shù)拿出。
    她,為了挽救迷戀網(wǎng)絡的男孩,把行李搬到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感染學生,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張xx老師對教育的執(zhí)著,對學生的關愛。張老師一生無兒無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yè),把全部的愛都獻給了自己的學生,張xx老師就像一把利劍斬斷了貧困和愚昧的傳遞,架起了知識和山區(qū)女孩的夢想橋梁,張老師的無私奉獻,無悔付出,辛勤耕耘,愛生如子不正是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yè)精神和立德樹人使命擔當?shù)木唧w體現(xiàn)嗎?這才是真正的偉大,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張xx老師一樣,始終保持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贊賞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贊賞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贊賞每一個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贊賞每一個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善意。
    紅梅傲骨,大愛無疆,我們應該承襲張xx老師的“紅梅”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師德大愛,不改初心,牢記使命,在教育路上奮勇前行!
    感動中國人物吳天一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三
    今天觀看感動中國老英雄張富清的先進事跡報道自己倍受體會,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民兵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推動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意志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老英豪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據(jù)守初心、不改本性,業(yè)績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wèi)國;到當?shù)兀麨槊裨旄?。他用自己的得體樸實、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感悟,部隊是廣闊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讀書的典范。要活躍宏揚卓越貢獻精神,凝集起眾志成城斗爭新時代的強壯。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戰(zhàn)軍的突擊隊員,冒著槍林彈雨,炸掉敵人六個碉堡,戰(zhàn)功卓著,是董存瑞機械式的戰(zhàn)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轉(zhuǎn)業(yè),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窮山區(qū)奉獻一生。從此,赫赫戰(zhàn)功被他埋藏在心底,只字不提。7年前,他88歲,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機構(gòu)添麻煩,更為了讓子女“安心為黨和人民工作”,裝上假肢,頑強地站了起來。老人用自己的人生親歷,詮釋了英雄的釋義。
    張富清老人戰(zhàn)士是我們身邊的`英雄,是我們不斷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跡為匯入我們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期望。我們必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堅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實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經(jīng)濟社會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進程,爭做新時代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