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匯總17篇)

字號:

    良好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案應包含不同層次的教學內(nèi)容,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https://example.com/教案7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學重點:
    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
    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么多老師來到咱們班做客,大家高興嗎?其實今天老師還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腿?,同學們想不想快一點認識它?聽,它唱著歌和大家打招呼呢。它的名字叫翠鳥。
    看老師板書,一起手空。(提示:翠字上邊是羽毛的羽,不帶鉤,下邊十字這一豎不要太長,別把上邊的兩個人分開。
    2、齊讀課題——《翠鳥》。
    二、檢查預習。
    1、翠鳥給大家?guī)Я撕芏嘈《Y物,不過要有個要求:誰把它的名字讀正確就送給誰。(出示本課詞語)。
    指名分段朗讀。適當點撥、正音。
    三、研讀課文,體會翠鳥的外貌和活動特點。
    1、同學們讀的真美,誰能說一說讀完后翠鳥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顏色鮮艷或美麗、小巧玲瓏會捕魚。
    2、看,老師這兒也有只翠鳥,你覺得它美嗎?美在哪里?
    師:說的真不錯,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把翠鳥寫的這么美嗎?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一段。
    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生:書上先寫了翠鳥的爪子,接著寫了翠鳥頭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寫翠鳥的眼睛,最后寫翠鳥的嘴。)。
    作者按照這樣的順序?qū)懗隽舜澍B哪些美麗的特點呢?
    生:作者用比喻寫出了翠鳥的美麗。
    4、誰能通過朗讀把翠鳥的美麗讀出來?指名讀、同桌讀、全班一起來讀。
    5、大家剛才讀得精彩極了,老師認為你們一定記住翠鳥的美麗了,讓我們一起來闖下面這關“我會填”。能填上的同學舉手。你來試一試。
    6、翠鳥不僅長得美,它還有一絕招不知道各位小朋友知道不知道?——生:捕魚。
    文中哪幾段是寫翠鳥捕魚的呢?生:二三自然段。
    7、現(xiàn)在請同學們默讀第二三段,劃出描寫翠鳥捕魚的動作畫下來,可以做一下批注。
    交流:你認為翠鳥捕魚的動作如何?生:快、很快…。
    那老師寫個敏捷來概括可以嗎?
    同學們你認為哪句話最能體現(xiàn)翠鳥的動作敏捷呢?
    (1)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桿上了。
    師:什么是“疾飛”?翠鳥在“疾飛”中,又能“輕輕地停在葦稈上”說明了什么?
    疾飛”是指飛得很快的意思。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出翠鳥行動迅速而敏捷的特點。
    (2)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師:這句話描寫的小魚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機靈。
    可是這么機靈的小魚都逃不過翠鳥——(銳利)的眼睛。
    (3)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出示:翠鳥離開桅桿,很快地飛過去。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
    指導朗讀:讀一讀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你更喜歡哪個?
    在這里巧妙地運用比喻句讓我們更形象得感受到了翠鳥的速度之快。除了比喻,還有哪里不同,蹬字有力度,能夠感受翠鳥的速度之快。同學們體會的真好,誰能把第二句來讀一讀?誰再來試一試,我覺得他的速度只是一般快。
    翠鳥可真是捕魚能手啊,連老師都佩服!讓我們拿起書一起再來品味一下翠鳥那敏捷的動作吧,齊讀二三段。
    三、感受喜愛之情,啟發(fā)保護意識。
    1、同學們,看著這小巧玲瓏、動作敏捷的翠鳥,你們有什么想法嗎?(飼養(yǎng)一只)。
    看來,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們和小作者想到一塊兒去了。你覺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呢?文中老漁翁的一番話我認為很有內(nèi)涵,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的想法是什么?(同學們的種種想法,都緣于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但是我們要愛護鳥類,和鳥類做朋友。)。
    聽了你們的交流,小作者的臉也紅了,他也打消了飼養(yǎng)翠鳥的想法,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愿意讀文中最后一段話的同學請站起來。
    2、教師小結:多么善良而又真誠的孩子啊,翠鳥們收到你們的話語特別開心,看:他們正在桅桿上看著大家呢!
    3、現(xiàn)在請同學們?nèi)ブ腔蹣涮暨x自己適合的作業(yè)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二
    《這條小魚在乎》是一篇充滿人文關懷的小短文,它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海邊奮力拯救困在淺水洼中的即將被曬干的成百上千的小魚兒的故事,表現(xiàn)了小男孩對弱小生命的關愛,體現(xiàn)了小男孩美好善良的人性。
    在授課的過程中,我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
    1、朗讀課文,尤其是體會人物對話的內(nèi)涵,感受小男孩的善良的人性,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運用小組交流、自主學習的方式,引導孩子們感受小男孩對弱小生命的關愛,受到關愛他人的教育,沐浴人文關愛的光輝。
    為了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了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第一自然段中,我抓住了盡管……卻與“近在咫尺”等詞語,讓學生想象淺水洼里那些小魚遇到的險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那種情境。還有第二自然段中小男孩拯救小魚的一系列動作,讓學生親自去模仿,感受小男孩當時的“累”與“再累也要堅持”的心理,感悟出男孩專注的神情,以及他對小魚的無限關愛。為了達到教學的目標,我重點引導、指導學生讀文中的對話部分,要讀出不同的語氣,第一次是男人對孩子的勸告,男孩的回答很堅定;第二次男人是疑惑不解的,而男孩則更加堅定而有力。在文中最關鍵的一句話,集中表達了男孩對弱者關愛的決心和信心,朗讀時要有急有緩,讀出意猶未盡的感覺。在課的最后,為了讓孩子體驗本課的主旨,我讓孩子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展現(xiàn)自己的愛心。畢竟語文源自生活,服務于生活。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三
    重點句子:
    1、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2、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3、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起。
    4、老漁翁看了看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里?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從那么遠的地方飛到這里來,是要和你們做朋友的呀!”
    主要內(nèi)容:
    《翠鳥》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翠鳥顏色鮮艷、小巧玲瓏、叫聲清脆,捕捉小魚時動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愛。孩子們也喜歡這樣可愛的小鳥,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但在老漁翁的開導下,孩子們打消了自己的念頭,把翠鳥看作了朋友。這篇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四
    臨近七月,波蘭首都華沙和往年一樣準備歡慶國慶節(jié)。
    在一所學校的俱樂部里,一些兒童隊員正在開會,討論參加國慶檢閱的事。
    一些事情已經(jīng)商定,可是從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來,還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誰都不愿意第一個開口。
    “隊長”終于有一名隊員說話了,“還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檢閱時博萊克怎么辦?”
    俱樂部里立刻鴉雀無聲了。事情確實非常難辦,因為博萊克左腿截肢了,現(xiàn)在靠拄拐走路。
    隊長洪亮的聲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隊員們!如果把博萊克放在隊伍第一排,讓大家都能看見他,怎么樣?他雖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兒童隊員,還不是一般的隊員!”
    “太棒了!這才叫兒童隊呢!別的隊肯定會羨慕我們,第一排走著一名拄拐的兒童隊員。”一個隊員大聲說。
    大家臉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國慶節(jié)到了。多么盛大的節(jié)日!多么隆重的檢閱!街道上人山人海,樓房上彩旗飄揚,主席臺上站滿了國家領導人和外國貴賓。
    步兵過去了,炮兵過去了,青年組織的隊伍也通過了主席臺?,F(xiàn)在輪到兒童隊員了。
    在隊伍的第一排,緊跟在隊長后面走著一名拄拐的男孩,看來,他肯定忘記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
    檢閱臺上的人和成千上萬觀眾的視線都集中在這一隊,集中在這位小伙子身上了。
    “這個小伙子真棒!”一名觀眾說。
    “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觀眾糾正說。
    長時間的掌聲淹沒了觀眾的議論聲。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五
    教學要點:
    講讀全文,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完成課堂作業(yè)3、4題。
    教學過程:
    一、認讀生字新詞。
    二、講讀全文。
    1、指名讀全文。
    2、哪一部分課文寫了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板書:掉到大水缸里)。
    3、齊讀第二節(jié)。
    4、當一個小朋友掉大水缸里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樣?(板書:都慌了)。
    5、他們?yōu)槭裁磿拍??(缸大水深,小朋友個子小,掉到大水缸里要淹死的。)。
    6、圖上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小朋友都慌了?(讓學生看圖說說)。
    7、課文中那些詞語說明小朋友們多慌了?(板書:叫、喊、跑、找。
    8、用慌張的語氣齊讀第三節(jié)。
    9、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馬光怎么樣?(板書:沒有慌)。
    10、當時司馬光心里會怎么想呢?(司馬光心里會想:小朋友掉進缸?拿塊石頭把缸砸破,讓水流出來,不就可以把小朋友就出來了嗎?)。
    11、書上哪一節(jié)是寫司馬光砸缸救人的?
    12、指名讀第四節(jié)。出示小黑板:
    司馬光()起一塊石頭,用力()那口缸。
    這兩個括號里該填哪兩個字?(板書:拿、砸)。
    拿和砸這兩個動作能不能調(diào)換?為什么?
    司馬光是怎樣砸那口缸的?(板書:用力)。
    什么叫用力?(用足力氣)誰能做一個用力砸的動作?
    13、司馬光拿起石頭,用力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結果怎么樣?(齊讀最后一節(jié))(板書:得救了)。
    14、司馬光救人的辦法與別的小朋友哭著、喊著去找大人的辦法,那種好?為什么?
    15、你覺得司馬光是怎樣一個孩子,你從這件是中懂得了什么?
    (司馬光是一個聰明、機智、遇事沉著、鎮(zhèn)定、會動腦筋的孩子。懂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情,也不要慌張,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16、齊讀課文。
    三、課堂練習。
    1、口頭組詞:光、朋、友、心、用、力、破。
    2、抄寫詞語:古時候、小朋友、花園、小心、沒有、石頭、用力。
    四、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第4題。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六
    在概括文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時,首先讓學生瀏覽課文,仔細思考,學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說完之后。在此基礎上我再教給學生概括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要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思考。然后再讓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思考,當學生第二次展示時,思路就清晰多了。
    三、重點品讀、理解文本。
    一讀宋慶齡的話:她在多么想去伯伯家玩而最終卻因為和別人約好了沒去,從讀中體會宋慶玲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zhì)。
    二讀爸爸媽媽的話:首先讓學生體會爸爸媽媽當時的心情,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指導同學們朗讀。再抓住媽媽望著她笑了笑,媽媽為什么要笑呢?學生暢所欲言,因為媽媽也被宋慶齡的這種守信的品質(zhì)打動了,媽媽為自己的女兒感到驕傲,感到欣慰。
    四、課后拓展、升華主題。
    學完了課文,我請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同學們紛紛舉手發(fā)言、聽見孩子們暢所欲言的談論自己過去“守信”和“失信”的事情后,我深深感到在今后的教育中多引用故事,引導學生自審,這樣可能比一味的批評指責有效。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始終貫穿于教學活動中。課堂中所傳授的不僅僅是學文識字,而是將做人的道理融入了其中。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了宋慶齡守信用的可貴品質(zhì),二是在教學中相信學生,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七
    1、借助注釋和字典解決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和內(nèi)心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zhuǎn)于網(w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朗讀水平。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由關鍵字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從作者身上受到啟示,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3、搜集、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體會時間的意義,增強珍惜時間的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zhuǎn)于網(wǎng)]聯(lián)系實際的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認識字詞并會寫,理解詞義,讀順課文。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nèi)容,讀懂文章關鍵詞句的深刻含義。
    3、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搜集、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體會時間的意義,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和內(nèi)心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zhuǎn)于網(w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朗讀水平。
    2、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由關鍵詞句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2、從作者身上受到啟示,認識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預習詞,試著閱讀全文,并搜集相關名言、事例。
    教學過程(來自優(yōu)秀淘。教。案。網(wǎng))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預習探究。
    1、教師播放課前錄制好的鐘表滴答滴答滴答的聲音,問:大家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作家林清玄不僅感受到了時間不斷流逝,時間的珍貴。更讓我們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還能和“時間”賽跑(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這一課。
    認真聽并回答,交流預習時搜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初步認識。
    二、合作交流。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抽讀。
    重點指導:“梭”是平舌音,可與形近字進行比較,如“俊”“棱”;“若”不易讀準,要注意糾正學生的方言音。
    3、用多種方法識記字形。
    4、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不好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生字要讀準字音,同桌可以交流。
    三、品讀領悟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思考:
    1、我把什么當做一個謎?
    爸爸對“我”說的話。
    2、“我”怕什么?
    “我”對爸爸說的“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的話感到不理解,感到害怕。
    4、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八
    出示句子:司馬光舉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生讀句子。
    生:因為是一塊大石頭,司馬光“拿”不動,要用“舉”。?。
    生:我有補充,用“舉”字,說明東西很重,用“拿”字說明東西很輕。?。
    說得真好,相信你們也一定讀得很好,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一個學生突然舉手說:“老師,既然較重的東西用“舉”,那么司馬光搬起來的那塊石頭一定很大,課文為什么還要說‘舉起一塊大石頭呢’?這個‘大’字應該去掉!?”
    我心里一楞:這個同學的想法很有道理,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嗎??。
    有很多同學搖搖頭,有可能沒有理解那個同學的看法。
    許多學生舉手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有沒有誰不同意去掉“大”字呢?想想看,為什么你不同意呢??。
    一場小小的辯論賽緊張地進行著,小辯手們爭得面紅耳赤,課堂氣氛異?;钴S。其中有一位學生這樣說:“我覺得這個‘大’應該留著,從圖上來看,花園里有許多石頭,花園里的石頭對于小小年紀的司馬光來說都是很沉的,他都得‘舉’,司馬光肯定是在這些石頭中挑了塊最大的,因為只有用最大的石頭才能砸破缸,才能救出小孩?!边€有的說:“只有大的石頭才能砸破大水缸?!?BR>    潘越。
    轉(zhuǎn)載;id=69。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九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寒山:深秋時節(jié)的山。
    生:產(chǎn)生,生出。
    坐:因為。
    譯文:
    彎曲的石頭小路遠遠地伸至深秋的山巔,在白云升騰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霜染后楓葉那鮮艷的紅色勝過二月春花。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十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小露珠無私奉獻的精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時,設疑激趣。
    1、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略)。
    (2)指名逐個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區(qū)分,讀準字音。
    (3)齊讀生字詞。
    (3)指導書寫生字詞。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5、理清脈絡。
    三、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1、讀讀寫寫。
    2、比一比,再組詞。
    湖()股()蝶()。
    蝴()投()碟()。
    第二課時。
    一、精讀訓練。
    1、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請在文中勾畫出有關表示時間的詞語或語句。導讀第一自然段。
    (3)知道朗讀。引導學生用輕柔的語調(diào)、稍慢的語速讀出夜幕中和睦寧靜的氛圍和小露珠的小巧玲瓏。
    3、導讀第二至五自然段。
    (1)指名讀這幾個自然段,思考:小動物們?yōu)槭裁炊枷矚g小露珠?
    (2)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用贊美的語氣進行誦讀,進入課文情境,體會小露珠外表的美麗及小動物們對小露珠的喜愛、贊美之情!
    (3)分角色朗讀,品味語句的節(jié)奏美,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導讀第6自然段。讀讀、想想、議議。
    (1)啟發(fā)思考:小露珠的美麗、可愛僅僅表現(xiàn)在外表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讀,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2)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把這一段的第二句話進行重組,從而理解句意!
    (3)讀最后一句話,想想最后一句話,想想為什么會有“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的.說法!
    (4)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用歡快的語調(diào)進行朗讀,把萬物在陽光下充滿了活力、生趣盎然的景象展現(xiàn)出來!
    二、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四。
    第三課時。
    一、繼續(xù)精讀訓練。
    1、導讀第7自然段過渡:小露珠在陽光下反射霞光,把美麗帶給了大家,可是她自己呢?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啟發(fā)思考:小露珠“笑著”說明了什么?
    (3)用由衷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體會大家對小露珠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總結全文。
    1、喜歡小露珠嗎?為什么?
    2、朗讀全文。
    3、教師總結:同學都喜歡小露珠,這是因為她的美不僅僅表現(xiàn)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她那無私奉獻的美好心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指導背誦。
    (1)結合板書,熟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指名背誦。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十一
    整體感知,重點體會;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讀中思疑,互動釋疑。
    1、認識6個字,會寫14個字。
    2、抓住文中描寫周總理的有關句子,體會句子的意思,感受周總理的精神風貌和思想情懷。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通過讓學生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初步培養(yǎng)質(zhì)疑能力。
    抓住文中描寫周總理的`有關句子,體會句子的意思,感受周總理的精神風貌和關心人民群眾的思想情懷。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是誰嗎?周恩來總理是一位深受我國人民尊敬和愛戴的好總理,也是國際上很有影響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這位偉大人物的一個感人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什么事?
    2、自由讀課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讀準確。
    3、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4、指導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默讀課文,試提問題。
    1、提出問題,默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寫下來。
    2、交流問題。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
    (1)什么叫“元首”
    (2)周總理的右臂是怎么負傷的?
    (3)周總理為什么不抬起左手?
    (4)周總理為什么不讓工作人員為他撐傘?
    3、梳理問題。學生提問題的類型一般有:詞語的意思不懂,如問題(1);資料背景不清楚,如問題(2);內(nèi)容不理解,如問題(3)、(4)。
    4、解決問題。問題(1)、(3)比較簡單,教師稍加解釋即可;問題(2)可查找有關資料;問題(4)可留在下一課時討論。
    四、指導書寫部分生字。
    1、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2、教師歸類指導:“陪、祥、傷”要注意左大右小,“集、慈”筆畫較多,要注意寫得緊湊一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復習生字詞。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十二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樣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身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身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重點能借助工具書自身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難點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身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梅花歷來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一二年級時,我們讀王安石的《梅花》(齊讀)五年級時我們讀《雪梅》(齊背)這節(jié)課,我們讀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說到王冕,他還是我們家鄉(xiāng)人呢?(同學補充注釋處的內(nèi)容)。
    你對這個詩題“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身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而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紙上而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王冕畫過許多幅墨梅,畫家不只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一首詩,幾句話,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畫的詩。
    1、齊讀,讀準確。
    2、指讀,讀準確。
    3、再讀,讀出節(jié)奏來。
    4、讀出平仄變化來。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1、王冕畫中的這株梅花長在哪里?
    2、為何把池子稱為“洗硯池”呢?(補充: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3、讀著這首詩,想著畫中的梅花,你看到這株梅花了嗎?喜歡這株梅花嗎?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詩:
    “朵朵花開淡墨痕”
    朗讀表示花開色淡如墨痕的樣子。
    “只留清氣滿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處,聞到那香氣了嗎?(在對話中體會“滿乾坤”中無處沒有,無人不知的意蘊。)可這樣設置對話:你現(xiàn)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xiàn)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讀,表示梅花的香氣到處都是的情景。
    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氣”,聯(lián)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梔子花的香,比較體會其中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并能用“清”來組詞,如“清幽、清淡、清雅”等來形容梅香。)。
    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
    朗讀表示梅香清雅的特點。
    小結:這梅,色淡、氣清。
    “不要人夸好顏色”
    知道句中的“顏色”指梅花的色彩。
    體會梅花品格的高貴、高潔,不在意他人的夸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讀,讀出梅花的特點,讀出自身對梅花的喜愛。
    6、背誦古詩。
    2、交流,知道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不計名利的品格。
    3、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詳見和件)。
    4、讀著這些王冕的生平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與“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學們,王冕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潔的品性嗎?(不是的,他更是為了通過這首詩來表述自身的胸懷,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潔、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賞的性格。)。
    7、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身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
    8、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默寫古詩。
    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十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并積累自己喜歡的語句。
    2、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明確默讀要求,了解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民族小學的特點的。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以及其它關鍵詞句,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3、體會文章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1、讀課題,談感受,巧妙過渡都課文的學習。
    2、結合插圖默讀課文,找出表現(xiàn)民族小學特點的語句,了解到這是一所美麗的邊疆的山村小學。隨后教師出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讓學生齊讀。(教師要相機引導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
    師:默讀完課文,這所民族小學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認為這是一所怎樣的民族小學呢?
    (板書:美麗)。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去孩子們上學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現(xiàn)“美麗”的詞語和句子,如“絢麗多彩”等,并談體會。教師可讓學生看資料袋,并向?qū)W生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相關資料。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在“美麗”上面板書“小路、服裝、校園”)。
    (2)、學生個別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教師重點引導體會“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和“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眱删涞漠嬅娓?,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把民族小學的“美麗”讀出來。
    (3)、小組讀、男女生讀,讀出感情。讀后再談體會。
    4、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體會民族小學的鐘聲展現(xiàn)出的獨特的“美麗”,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過渡作用。
    (板書:鐘聲)。
    (2)、默讀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寫上課的情景,第六句寫下課的情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那聲音真好聽!”一句的作用。
    (板書:書聲)。
    (3)學生個別讀、比賽讀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讀出人物、動物和景物的和諧美,進而理解作者對民族小學的喜愛和贊美。
    (4)、結合“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币痪鋵W生進行民族大團結教育。
    出示“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可試著讓學生模仿著說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畫畫、唱歌?!薄袄锿瑢W們的民族不同,但老師對他們的愛是相同的?!钡鹊取?BR>    師:讀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說話,我還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片操場操場上游戲?!?。
    (5)、學習第六句,體會下課熱鬧的場景,有感情朗讀第六句。讀后全班齊讀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進行小練筆,為本單元語文園地的習作作準備??勺寣W生寫一個游戲,是什么游戲,和誰一起玩的,玩的過程中做了什么,說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課了,同學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讓學生說說仿佛聽見了什么,看見了什么?
    2、體會課文結尾省略號的作用,進行思維拓展。
    師:這里為什么用省略號呢?你還能接著往下說嗎?
    3、再次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進一步感悟民族小學的美麗。
    4、推薦學生課后閱讀吳然的散文集《小鳥和守林老人》。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十四
    前不久,我在常州電視臺某新聞欄目看到,有學生反應,蘇教版新版第九冊第三課《古詩兩首》中《墨梅》課文內(nèi)容與舊版不同,區(qū)教研室趙主任作了解答。我頗感興趣,于是在網(wǎng)上搜索到《墨梅圖》圖片資料,根據(jù)原作,校注如下:蘇教版第九冊第三課《古詩兩首》,選入明代于謙《石灰吟》與元代王冕《墨梅》兩首古詩。2004年第6版及以前各版教材中《墨梅》內(nèi)容為:2005年第7版教材中《墨梅》內(nèi)容為:有人質(zhì)疑,為何四句詩,有三處不同,究竟孰為正宗。其實此事很好解決,只要看一下王冕題有此詩的《墨梅圖》就清楚了。此畫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如圖:按圖,所題詩句為:其中“頭、樹、箇、華、開、誇、氣”為繁體字,簡化后詩句為:“研”——硯”,假借字,《后漢書·班超傳》:“安能久事筆研間乎?”“華(華)”——“花”,異體字,《詩經(jī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薄板!薄暗?,假借字,杜甫《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塞城朝煙澹”。這樣看來,為了方便小學生閱讀,或便于在民間流傳。也可將“研、華、?!比指臑椤俺?、花、淡”,并不會改變古詩的原意。也許2005年蘇教版的課文,正是這樣改出來的吧。這里比較有爭議的還有兩處,一是“好顏色”與“顏色好”,一是“流”與“留”。我們先說字。“流”與“留”并非假借字,意思完全不同,不可通假。留,尚存也,亡而未盡之意?!妒乙鳌分小耙羟灏自谌碎g”之“留”字,承上句“粉身碎骨”而言。《墨梅圖》上,其花灼灼,并未零落成泥,故下句不可用“留”字。流,溢也,氣盈而動謂之流。故云“流清氣”以“滿乾坤”。此一“流”字,墨香與花氣共撲面,意境全出?!昂妙伾迸c“顏色好”,在意思上沒有多大差別,只是語法構成不同,并不影響詩意。如果一定要在意思加以甄別,就沒有多大意義了。這里來談一談詩律。原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好像是出律了,因為這句的格律本應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必須平聲,而“好顏色”是“仄平仄”,看起來不合律。如果改成“顏色好”,就正好是“平仄仄”,不但讀起來氣息通暢,而且詩意并無多大變化,所以有些版本在流傳時就改成了“不要人夸顏色好”。那么是不是王冕的詩真的出律了呢?對于古代的文人來說,是不太可能犯這種底級錯誤的。王冕的原句并未出律,而是用了“拗救”。此句第五字用了仄聲字,稱為“拗”,第六字就必須用平聲字來救,否則就“犯孤平”了。所以“好顏色”并未出律。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正是江南好風景”句,也屬這種情況。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十五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奇動物。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頭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頭上長著一對毛茸茸的黑耳朵,還有兩個圓圓的黑眼圈,可愛極了!
    大熊貓最喜歡吃箭竹。箭竹,既脆又略帶甜味。大熊貓先把這些竹子咬斷,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開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大熊貓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十千克左右的箭竹呢。
    性情溫和的大熊貓與它的鄰居小熊貓、金絲猴、青鹿等都能和睦相處,但有時候它又很淘氣。它趁人們不在家的時候,闖進去偷吃食物,還把勺子扔得遠遠的,把鍋掛在樹枝上。大熊貓平時看起來穩(wěn)重好靜,似乎有些遲鈍,但當敵人來侵犯時,它卻能靈活敏捷地攀登上樹,迅速逃跑。
    大熊貓以它那逗人喜愛的形象、遲緩有趣的動作、溫和穩(wěn)重的性情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我國把大熊貓作為國禮,贈送給一些友好國家,人們都親切地稱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十六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積累一些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啟發(fā)學生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想辦法,養(yǎng)成積極動腦的良好品格。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并從中受到啟示。
    一、揭題走近人物。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課題,讓學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產(chǎn)生親近感,并從中認識生字“司”)。
    2.司馬光自我介紹:我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姓司馬,名光,比你們早出生幾百年呢!
    (1)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指導了解復姓,理解“古時候”)。
    (2)把寫這個意思的句子讀讀。(出示第一自然段)。
    (3)對司馬光你還想知道些什么?(鼓勵質(zhì)疑,梳理問題,板書:事?人?)。
    3.司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來和我們見面,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從讀懂課文開始。
    二、初讀觀察人物。
    1.自讀課文:邊看插圖邊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2.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
    三、朗讀感悟人物。
    2.說說在課文里司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3.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機動)。
    小學三年級語文司馬光原文及教案篇十七
    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樂游原]長安附近的游覽勝地。
    [向晚]傍晚。向,將近,將要。
    [意不適]心里不舒暢。
    [驅(qū)車]趕車,駕車。
    [古原]指樂游原。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這首詩就反映了他的傷感情緒。
    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是說: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郁,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跋蛲怼敝柑焐旌诹耍安贿m”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肮旁本褪菢酚卧?,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是唐代的游覽勝地。這兩句,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說: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fā)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fā),也是對自己,對時代所發(fā)出的感嘆。其中也富有愛惜光陰的積極意義。
    對本詩素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只是”無轉(zhuǎn)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無傷感惋惜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