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單元教案(精選19篇)

字號:

    在教案中,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教案的總體設計應該合理安排課時和教學重點,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請大家仔細研究以下教案范文,嘗試從中獲得教學設計的靈感。
    一個單元教案篇一
    (課件出示兩張蟋蟀的圖片)。
    師:同學們認識這兩個小東西嗎?它們叫什么?生:蟋蟀。
    師:對,這是它的大名,它的小名叫什么,大家知道嗎?(蛐蛐)。
    師:蟋蟀這小家伙雖然小,但早已是大名鼎鼎,它的出名不僅是因為它能唱歌,更是因為他的住宅,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第7課《蟋蟀的住宅》。
    板書:蟋蟀的住宅(齊讀課題)師:“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動物,為什么也叫住宅呢?這是因為這篇課文的特點就在于作者把蟋蟀當作人來寫。學習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按要求做:(課件)。
    (1)、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2)、聯系上下文解釋重點詞語。
    (3)、思考: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造的?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3、認讀本課的生詞。
    (1)自由讀。(2)指名領讀。(3)齊讀。
    4、聯系課文,學生理解哪個詞就請他說哪個詞,老師重點指導“隨遇而安”。
    三、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呢?(板書:住宅特點)。
    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同學們可以從三方面思考。(課件出示)。
    2、請同學們默讀相關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3、小組討論交流蟋蟀住宅特點。學生讀課文匯報:(師生歸納)1學習選址部分。(板書)。
    師:蟋蟀在為房子選址上與其他昆蟲有什么不同呢?誰能讀一讀這部分課文?
    指名讀相關課文。
    生:“隨遇而安”指能適應各種環(huán)境,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能滿足。師:課文的哪些地方表現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生:課文中講到蟋蟀慎重..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課件)蟋蟀對住宅的選址是很慎重的,絕不肯隨遇而安。
    2、學習蟋蟀住宅的外部特點。(板書:外部)。
    (1)師:下面誰能讀一下描寫蟋蟀住宅外部特點的句子呢?指名讀課文。
    (2)師生歸納特點:向陽、隱蔽、干燥、有門、有平臺。(課件)。
    3、學習蟋蟀住宅的內部特點。(板書:內部)。
    (1)師:蟋蟀住宅的內部特點呢?誰來讀一讀相關的句子?指名讀相關的句子。
    (2)師生歸納特點:光滑、平整、簡樸、清潔、衛(wèi)生。(課件)。
    4、重點句子理解。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點,現在我們一起來體會這部分中的兩個重點句。
    (1)課件出示句子:“當四周很安靜是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毙揶o手法是什么?這樣寫得好處。
    (那是因為蟋蟀的整個身體都是那么的柔弱,施工的工具又僅僅是它那細弱的前足和后腿,把這些再與它的住宅相比較,就不能不說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了。
    師:從這個句子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蟋蟀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
    生:“隨遇而安”指能適應各種環(huán)境,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能滿足。師:課文的哪些地方表現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生:課文中講到蟋蟀慎重..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課件)蟋蟀對住宅的選址是很慎重的,絕不肯隨遇而安。
    2、學習蟋蟀住宅的外部特點。(板書:外部)。
    (1)師:下面誰能讀一下描寫蟋蟀住宅外部特點的句子呢?指名讀課文。
    (2)師生歸納特點:向陽、隱蔽、干燥、有門、有平臺。(課件)。
    3、學習蟋蟀住宅的內部特點。(板書:內部)。
    (1)師:蟋蟀住宅的內部特點呢?誰來讀一讀相關的句子?指名讀相關的句子。
    (2)師生歸納特點:光滑、平整、簡樸、清潔、衛(wèi)生。(課件)4、重點句子理解。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點,現在我們一起來體會這部分中的兩個重點句。
    (1)課件出示句子:“當四周很安靜是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毙揶o手法是什么?這樣寫得好處。
    (那是因為蟋蟀的整個身體都是那么的柔弱,施工的工具又僅僅是它那細弱的前足和后腿,把這些再與它的住宅相比較,就不能不說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了。
    師:從這個句子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蟋蟀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了解蟋蟀是怎樣建房的。
    師:蟋蟀住宅的特點我們就學習到這里,那么這偉大的工程是怎樣建造的呢?(板書:建造過程)。
    請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并小組交流。(小組交流后,師生歸納。)。
    師:首先想一想:蟋蟀是在什么時間開始建造住宅的呢?誰來說說。(板書:時間)。
    生:“蟋蟀蓋房子大多是,秋天初寒的時候”。
    師:對,這就是蟋蟀蓋房子的時間。(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讀完課文后,大家覺得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辛苦嗎?(辛苦)下面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第8自然段,找出寫蟋蟀蓋房子動作的句子,并劃出動詞,我們從動作中體會蟋蟀蓋房子的艱難與辛苦。(板書:動作)。
    學生歸納后匯報。
    師: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沒有滿足,它還要做什么?
    生:整修。
    師:對,整修。(板書:整修)那么蟋蟀是怎樣整修的呢?誰來讀一讀描寫蟋蟀整修住宅的句子。
    師生歸納:長時間,加深加固(課件出示)。
    生回答:(勤勞,持之以恒,認真工作、不辭勞苦的精神)。
    (師板書:勤勞、持之以恒)。
    師:下面我們就再次朗讀描寫蟋蟀建造房子的動作,以及它整修住宅的過程,體會蟋蟀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精神,體會作者對這種精神的敬佩贊揚的思想感情。
    五、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點:選址外部內部。
    建造過程:時間建造整修。
    一個單元教案篇二
    在小學四年級上學期的第三單元,要求我們寫一篇童話,題目自擬。說起童話,同學們可以說沒有不喜歡的。我們從幼兒園的時候,總是聽爸爸媽媽給我們講《白雪公主》《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等,那時我們聽得多么津津有味呀!現在,輪到你了,讓你創(chuàng)作一篇童話,我們是不是很興奮呀!好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童話。
    童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丶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丶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丶道德教育的一種文學樣式。童話,講述的是虛擬的故事,并不是真實的。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并非真有其人。但它所表現的人、事、關系、道理,卻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第一:寫童話需要幻想和夸張。
    幻想和夸張,是童話的兩只“翅膀”?;孟?,是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想象。童話離不開幻想,幻想離不開夸張。夸張,是對所要表現的對象或某種特征,故意夸大或縮小的一種修辭手法。沒有夸張,幻想的內容就會失去光彩;沒有夸張童話中的形象就會暗淡無光;沒有夸張,童話的諷刺性就會失去鋒芒;沒有夸張,童話的語言就會缺乏感染雜力。如《皇帝的新裝》中,那個愛慕虛榮、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們卻相信這個故事,因為現實中就有大量愛慕虛榮、愚蠢的人存在,司時也就應運而生了那種騙子,他們利用一些人的愛慕虛榮、愚蠢,導演著一幕幕荒延的鬧劇。這種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
    童話里的形象,大多是擬人化的。童話中,無論是動物、植物,其他東西,都可以像人一樣會思考、會說話、會做事、會生活。列寧說過:“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童話的。你給兒童講故事時,如果其中的雞兒、狗兒都不會說人話,兒童便沒有興趣。”
    第三:寫童話需要有奇妙、曲折丶動人丶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
    由于童話創(chuàng)作的主要手法是想象、幻想、夸張和擬人,因此,童話的情節(jié)都非常奇妙,洋溢著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如《神筆馬良》的故事,說的是窮孩子馬良,憑頑強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筆。他拿著這支神色幫助貧苦大眾,智斗財主、皇帝,讓人讀后無不稱快。
    1、從表現手法分:
    (1)擬人、體童話:主人公多是人類以外的各種人格化的、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
    (2)常人、體童話:童話中的人物,看起來與常人一樣,但其性格、行為、遭遇都極度夸張,往往具有某種風刺性和象征性。
    (3)超人、體童話:所描寫的都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動,主人公常為神魔仙妖、巨人侏儒之類,他們大都有變幻莫測的魔法和種種不平凡的技藝。
    2、按題材分:
    (1)文學童話又稱品德童話。
    (2)科學童話又稱只是童話。
    優(yōu)秀的童話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作者細心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后,通過“幻想處理”,創(chuàng)作出來的。寫童話不僅需要細心觀察,還要經過一個“幻想處理”,也就是“生活幻想化”的過程。只有經過這個過程,生活才能成為童話。在創(chuàng)作童話時,還要注意五點要求:
    第一:童話中的幻想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要植根于現實。
    第二:童話中的夸張一定要突出事物的本質。脫離事物本質的夸張,只能讓人感到荒誕、不可信,也就失去了童話的教育意義。
    第三:童話中的擬人,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符合動植物的特征。
    第四:在一篇童話中,表現手法要多樣,這樣會使你的童話故事顯得生動感人。
    第五:語言簡潔活潑,符合兒童的語言特點。
    一個單元教案篇三
    2、在編寫童話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重點:編寫童話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
    難點:通過童話故事說明一個道理或給人以啟示。
    1、課件。
    2、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了解童話的特點。
    一、開心猜童話,體會特點,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現在老師就考考你們,大家來猜猜童話。(點擊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童話圖片)。
    2、師:看來,大家對童話都比較感興趣,都非常愛讀愛看,是不是?
    師:能否簡單地說說你愛看童話,愛讀童話的理由?
    (學生回答)。
    師:這位同學說童話都有非常生動曲折的情節(jié),同不同意?師:老師把它寫在黑板上。(板書:情節(jié)生動)。
    師:這是同學們喜愛童話的一個理由嗎?
    師:老師認為每一篇童話都有它的主題,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在讀童話的時候,才會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比如同學們肯定讀過一篇童話,安徒生的《丑小鴨》,讀過的舉手。(生紛紛舉手。)。
    師:說說看,讀了安徒生的《丑小鴨》所受到的教育。(沒人舉手。)。
    師:看來,大家都在回憶。好,你說——。
    師:好,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童話當中都包含著一個道理、一個主題。有的童話是通過一個故事讓我們受教育,有的呢,是讓我們學到新的知識。
    (板書:受到啟發(fā))。
    3、導入新課。
    師:寫過童話嗎?
    生:寫過。
    師:都嘗試過。介紹一下,你寫過什么童話?你說——。
    生:想!
    師:有志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寫童話故事!(板書:編寫童話故事)。
    二、創(chuàng)設情境,說童話故事。
    1、學會方法:
    生:想!
    師:不過我有個要求,每個同學都要認真地聽,在聽的過程中還要幫我解決問題,可以嗎?(教師說完后,把準備好的三個不同顏色的氣球逐個放出來,然后抓住其中一個)。
    生:漂亮!
    師:你們羨慕我可以自由自在地飄動嗎?
    生:羨慕!
    師:我就知道我的美麗外表可以迷死人了,誰都沒有我漂亮!不。
    過呀,我現在要和我的伙伴們到外面去呼吸新鮮的空氣了,不和你們聊了。(教師拿著三個氣球向門口走去)拜拜了,我親愛的朋友們,來點掌聲歡送我好嗎?(教師把氣球放出教室,同學們看著氣球飛上天空)。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師:紅氣球的大嗓門把青菜們都給吵醒了,一個個抬起頭來驚奇地望著它,而紅氣球發(fā)現大家都抬起小腦袋瓜子在認真聽它說話,就更來神了。
    4.師生齊編童話故事。
    師:此時的紅氣球呀很想向大家炫耀自己的美,炫耀自己站得高,炫耀自己無憂無慮,同學們想像一下,它可能又會對青菜們說什么而青菜們又是怎樣表現的結果呢請與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可以加上動作神態(tài)來說,把這個故事編完。(學生合作交流。教師巡視引導。)。
    5.匯報齊編故事情況。(請幾名學生站起來說說)。
    師:你們從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三、擴展思路,創(chuàng)編故事。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編了這個童話故事,目的是為了給同學們做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其實大家可以寫的事物還有很多,要想編寫童話,首先必須要找到故事中的主人公。請你們閉上眼睛,我們現在就坐上汽車,駛過田野、越過高山,穿過河流,來到了一片美麗的大森林。同學們,快看哪,這么多小動物!這大樹后面還藏著很多小動物,等著你去找呢?。ㄕn件出示)。
    比如:我要選可愛的小兔子和聰明的小鴨子做我故事的主人公。那你想選誰呢?(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無處不是寫作對象,你們還想以什么為主人公呢?(學生思考回答)2.教師指導,幫助學生選擇材料,確定好內容。
    (1)師:故事的人物不宜選得過多,可以是老師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選擇的。
    (2)師:我們寫故事要交代清的起因。(板書:起因)之后又發(fā)生了什么?這是故事的經過。(板書:經過)結果怎樣呢?這是故事的結果。(板書:結果)我們寫好一個故事必須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向大家交代清楚,寫明白。這樣大家讀了你的故事一下子就知道了故事的來龍去脈。
    師:在描寫主人公時要抓住它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師板書: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這樣,故事才能具體生動。
    (3)你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什么“道理”,這個“道理”可以直接寫出來,也可以蘊含在故事里面。
    (4)另外給童話取一個很有吸引力、合理的名字,非常重要。師:在這些可愛、聰明、淘氣的小動物、花花草草之間會發(fā)生一些什么事呢?請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同桌說發(fā)生了什么事,師參與小組討論并指導。)。
    師:現在呀,就把你們剛才同桌說的,誰之間發(fā)生的什么事動筆寫下來。
    3、學生動筆寫作。
    1、師:現在請把你把自己寫的故事自己讀給同桌聽,然后再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生:(同桌講)。
    師:(參與指導)。
    師:誰來向大家說一說你的故事呢?
    師:你來說,請其他同學注意傾聽,聽清楚他故事的內容,是否生動具體,提出你自己的意見。
    生:講故事。
    師:他說得怎樣,誰來評一評?
    生:說清楚了童話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但是不夠生動。師:**的發(fā)言值得我們學習,他在評價別人作文的時候,首先肯定了他人作文中成功的地方,那就是把故事說清楚了,然后再誠懇地指出存在問題,就是描寫得還不夠生動、具體。
    生:加上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
    生:
    師:你們說得非常好,**同學一定會采納的。
    五、小結:
    師:有人曾請教葉圣陶先生“怎樣修改作文?”,葉老說:“再念、再念、再念?!毕M恳粋€同學們記住這一句話:“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辈苎┣蹖憽都t樓夢》改了10年才成為世界名著。賈島《推敲》的故事,王安石《千錘百煉為一綠》都成為美談。名人尚且如此,何況初學寫作的我們,更應該仔細推敲、反復修改,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老師相信你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一定能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來。
    一個單元教案篇四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神話故事——。
    二、初讀。
    三、學習詞語,概括主要意思。
    1、出示九個詞語,指名讀。
    混沌、掄起、猛劈、蹬地、逐漸、累倒、變化、祖宗、創(chuàng)造。
    2、選擇一個或幾個詞語說一句簡短的話,要求與課文內容相關。
    3、連起來說一說。
    四、講讀課文。
    盤古到底是怎樣創(chuàng)造這美麗的宇宙的呢?
    學習2-.4自然段。
    1、反復讀課文2.-4自然段,邊讀邊想象你好像看到了盤古在干什么?
    學習第2段。
    (1)根據學生的回答隨即講讀。
    (掄)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掄?(力量大)還有那里看出力量大?(出事句子)讀出來。出示圖,你看到了這樣的盤古,你能再看仔細些嗎,你似乎還看到了什么?再讀句子。這僅僅是普通的一掄嗎?這僅僅是普通的一劈嗎?他這是在——?用一個成語說(開天辟地)。
    天地分開以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出示句字)齊讀。也就是說,當宇宙混沌一片的時候,在這混沌之中既有輕的東西,也有——既有清的東西,也有——既有厚的東西,也有——既有軟的東西,也有——既有粗糙的東西,也有——是呀,這一辟,劈出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括號處為學生接說部分)。
    3、你還看到了盤古在干什么?
    生說,出示圖(用一個成語說:頂天立地)。
    這是怎樣的頂天,怎樣的蹬地呢?(自讀)。
    (使勁、使勁?還從哪兒看出使勁?)讀前兩句。
    僅僅使勁就夠了么?(時間長。多長多少年究竟是幾年?)。
    盤古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一年過去了,他還是——。
    十年過去了,他依然——。
    一百年過去了,他仍然——。
    一萬年過去了,他堅持著——,最后累的到了下去。
    4、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引讀4段)。
    那他的眼淚呢?他的牙齒呢?出示句式說??傊炎约旱恼麄€身體都化為了宇宙萬物。
    同學們,好好讀讀這段話吧!去感受盤古帶給我們的美麗世界吧!(齊讀)。
    我知道,那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那是盤古呼出的氣息。你知道嗎?
    (生說)。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段神奇吧。(播放動畫,師生配樂齊讀)。
    盤古讓整個宇宙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板:翻天覆地)。
    五、總結提升。
    讀到這兒,你心中對盤古充滿了怎樣的感情,(帶著感情讀句子)。
    學生寫字。
    一個單元教案篇五
    合作方塊游戲活動;初步經歷計劃與組織過程的鍛煉。
    (1)通過游戲活動體會計劃與組織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合作精神。
    (2)通過制定考察活動計劃,初步經歷計劃與組織的鍛煉。
    怎樣進行
    本單元結合季節(jié)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營造一個走出校園考察的活動情境,旨在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在這種欲望的驅動下,利用考察活動的平臺,讓學生自己制定一個考察計劃。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下面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體驗到計劃與組織的重要意義,本單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塊”游戲活動。教學時,一定要精心準備活動材料,周密組織教學過程,要讓學生玩得高興,玩得有序,玩出體會。
    游戲準備:準備大小相同的紙,剪刀,每位學生取一張,分別剪成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規(guī)則圖形,然后分組裝成一袋,小組之間交換,作為拼圖用的卡片。
    游戲規(guī)則:小組成員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時,就完成了任務。率先拼完的小組獲勝。
    游戲要求:游戲前,小組先討論協(xié)商方案,制定實施計劃;游戲時小組成員都從袋內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戲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小組在活動中的表現,討論和總結經驗與教訓,并進行集體交流,特別強調認真作好活動計劃與組織工作的重要性。
    走出教室去親近大自然,深入社會,這是令學生歡欣鼓舞的事。教師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啟發(fā)談話“剛才的游戲活動,我們已經體會到認真作好計劃與組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考察活動前,我們要做好哪些計劃與組織工作呢?”引導學生分成小組,一起商議,并作好記錄。
    由于這是探究過程能力訓練單元的第一課,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們對制定考察計劃的方法做了適當指導,它是以卡通對話和樣張的形式體現的,教學時教師要認真領會這一編寫意圖。這節(jié)課的下半時教學重點是制定考察活動計劃,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劃與組織能力。如果教學時間不足,可以讓學生課后完成,并告訴他們下節(jié)課要舉行“考察計劃展示會”,從而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學習要點
    引導學生自主地總結出計劃與組織項目清單。
    學習目標
    與組織的重要意義。
    怎樣進行
    舉行“考察計劃展示會”是本節(jié)課和本單元的重點活動。教學時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讓各小組將制定好的考察計劃貼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組織全班學生參觀。也可以把各組的考察計劃復印若干份,每組發(fā)一份,這樣便于下面的討論與總結。這一過程既是參觀與學習的過程,也是比較與評價的過程。
    接下來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重點討論“哪些小組的準備工作做得好?計劃與組織的內容有哪些?”并讓他們把討論結果記錄在“計劃與組織項目清單”里。
    然后,進行集體交流與討論,集思廣益,統(tǒng)一認識,清楚制定考察計劃的項目和計劃與組織的要求。從而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需要說明的是教材里提供的計劃與組織項目清單的內容,只是一個樣張,決不是標準答案。教師要根據所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教學實際,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本班學生的智慧,讓他們體驗怎樣計劃與組織,了解計劃與組織的一般內容和要求,這才是本課的教學目的。
    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學生對怎樣計劃與組織有了新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提升每一位學生計劃與組織的能力,下面讓學生分組制定一個完整的考察計劃,并且要從中選擇適合全班考察的內容,評選出最好的考察計劃,用來指導下周六的科學考察活動。
    一個單元教案篇六
    《北京的春天》教學設計。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tǒng)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jié)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jié)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播放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說說你的感受。
    3.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jié),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jié)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匯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jié)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ji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jié)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jié)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聲音,是春節(jié)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初一元宵節(jié),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地玩耍。)。
    b.整個春節(jié)都彌漫著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氣氛盡在其中,已經與傳說中恐嚇叫“年”的怪獸無關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時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啊。),說說體會(充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后,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jié)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閑、娛樂、高興的心態(tài)。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總結,在整個春節(jié)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jié),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tǒng),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jié)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系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是一種普天同慶的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了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是一種通宵達旦的熱鬧--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是一種團團圓圓的熱鬧-在外邊的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3.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jié)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它表現出來。
    4.配《恭喜》樂曲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五、作業(yè):抄寫詞語。
    色味雙美零七八碎萬象更新男女老少燈火通宵。
    日夜不絕萬不得已截然不同張燈結彩各形各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jié)到了。元宵節(jié)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二、走進元宵節(jié),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jié)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燈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引導學生從具體語句中,感受老舍將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簡約而又頗有些幽默的“口語化”語言之中,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yè)展覽會”“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整條大街都像辦喜事”“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等。)。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jié)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jié),二是有詳有略,對于春節(jié)中的高潮部分進行詳細描寫,而其他部分則簡略介紹,使我們對通宵達旦的除夕和張燈結彩的元宵節(jié),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對比寫法。
    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jié)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fā)。(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于其中。第二段則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的喜慶與熱鬧的氣氛。)。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yè)。
    1.拓展閱讀。
    春節(jié)各地的習俗。
    春節(jié)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tǒng)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東北地區(qū)的人進入臘月后會先殺一頭豬,請村里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搟出來的,而是將面搟成一個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面條同煮著吃,面條代表錢串子,為發(fā)財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萬事如意,吃發(fā)芽菜(用蠶豆泡發(fā)的)寓意發(fā)財。四川除夕時,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只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
    2.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愿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jié)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jié)》和自己所過的春節(jié),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jié)-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吉祥、柔順、象征、妖魔、恐怖、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tǒng)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tǒng)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
    搜集關于藏戲的圖片、音樂集文字資料;搜集感興趣的其他劇種的資料。
    整體設計意圖:
    《藏戲》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特色。文章結構清晰,語言生動傳神,富有文學色彩。教學本課,我采用先“明確學習任務,再學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學習任務,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1、不同的地方不僅有不同的節(jié)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樣式,比如,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東北的二人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藏族的傳統(tǒng)劇種--藏戲。(板書課題)。
    2、默讀“文前提示”,看看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戲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設計意圖】。
    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讀文,相機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理解“咆哮、吞噬、雄渾、開山鼻祖”等詞語。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理解詞語,更容易掌握。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思考:藏戲與其它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畫出相關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討論。
    (1~3概括藏戲的特點;4~7開山鼻祖唐東杰布開創(chuàng)藏戲的傳奇故事;8~20介紹藏戲的特點;21總結全文。)。
    【設計意圖】。
    一個單元教案篇七
    單元教學內容:認識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單元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單元教學難點:
    1、建立周長的概念。
    2、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共性。
    教學準備:情景圖,各種形狀的紙,剪刀,三角板,直尺,釘子板。
    課時安排:(7課時)。
    四邊形………………………………………………1課時。
    平行四邊形…………………………………………2課時。
    周長和估計…………………………………………4課時。
    課題一“四邊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34-36頁。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判別四邊形。
    教具、學具: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教學過程:
    (一)感知四邊形的特征。
    1.認識四邊形。
    (1)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么樣的?根據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么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二)尋找四邊形。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干,經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屏幕的右邊。)。
    (三)小結: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邊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四)四邊形分類。
    1.指導分法。
    一個單元教案篇八
    1、把自己去過的一個好地方介紹給他人,并把這個地方的特點說清楚明白。
    2、能用普通話交談,能認真傾聽。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能夠清楚地把這個地方的特點介紹給他人,注意語言的連貫性和條理性。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1課時
    1、把自己去過的一個好地方介紹給他人,并把這個地方的特點說清楚明白。(重點)
    2、能用普通話交談,能認真傾聽。(重點)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難點)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
    同學們一定去過很多地方,有沒有讓你難以忘懷的地方?比如水鄉(xiāng)的小鎮(zhèn)讓我們賞心悅目,游樂場讓我們興奮不已,書店讓我們流連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樹林是我們的快樂天堂……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嗎?推薦一個好地方給同學們吧。(板書:推薦一個好地方)
    今天,我們來共同完成習作一:推薦一個好地方。
    例如:我去過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是麗江的古城,那里小河蜿蜒著從古城經過,河邊垂柳依依,名居上掛在紅燈籠。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們盡快搜集寫作的材料。】
    二、明確目標
    1、本次是寫一次寫景作文。
    2、要求寫你喜歡地方的景色,要抓住景色的特點來寫。
    3、要仔細觀察,按照一定順序去寫。(板書:寫景作文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
    三、課文資料回顧
    本單元的課文中哪幾篇是寫景的?用了什么樣的觀察順序?
    指名回顧:本單元的`課文中《觀潮》就是寫景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的。作者觀察仔細,語言生動,把錢塘江大潮寫得壯觀神奇,讓人如同身臨其境。
    四、寫作構思
    1、分組討論并交流:
    你打算推薦什么地方?這個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別之處?把你推薦的理由寫出來。
    2、我們請一些同學為大家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處風光,說說這個地方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
    教師總結:剛才這位同學介紹時,都抓住了這個地方最吸引人的特點,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只有認真觀察,展開想象,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來描寫,才能把景物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
    3、下面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的一處風光來寫一段話,注意選擇其中的2――3個景物,把它們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
    4、為學生提供幾個家鄉(xiāng)美景的圖片,(學生可以寫這兩處風光,也可以寫自己喜歡的地方的風光。)
    5、全班展示,評價。
    過渡語:同學們把喜歡的這個地方的一處風光寫得這么具體生動,相信我們的這次習作“寫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會寫的更出色。
    五、寫作提綱
    師生討論并歸納:
    1、可先寫景物的總特點。
    2、然后按照觀察的順序來詳細寫,注意語句要通順、優(yōu)美。
    3、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要細致描寫。
    4、結尾,可寫一寫自己對景物的感受。(板書:結尾感受)
    六、動筆練習
    1、下面,請大家按照剛才的習作要求:寫一處你去過或想去的地方,把這個地方的景物特點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寫具體。比一比,誰寫的地方最吸引人。
    2、展示作品,師生共同評議修改。
    誰愿意第一個上來,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哪些地方寫得好,你最欣賞哪里,你還想送給她什么建議。
    3、修改習作。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課后同學們還可以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其他同學聽,聽取同學的建議,修改自己的文章。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把身邊的美景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了出來,開心嗎?一篇小文章就要誕生了,作者就是咱們,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老師希望同學們平時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習慣,寫景就要按照一定順序去寫,能用筆記下更多的美景,和更多的人分享。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1、在這節(jié)課中,我抓住寫作題目,讓學生深入了解題目,明確寫作目的,在寫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教學中,我充分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情況,通過設置“組織材料” “練筆”這些環(huán)節(jié),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物可寫,有據可依,從而達到預期目的。
    不足之處:
    一個單元教案篇九
    1、把自己去過的一個好地方介紹給他人,并把這個地方的特點說清楚明白。
    2、能用普通話交談,能認真傾聽。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能夠清楚地把這個地方的特點介紹給他人,注意語言的連貫性和條理性。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1課時。
    1、把自己去過的一個好地方介紹給他人,并把這個地方的特點說清楚明白。(重點)。
    2、能用普通話交談,能認真傾聽。(重點)。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難點)。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
    同學們一定去過很多地方,有沒有讓你難以忘懷的地方?比如水鄉(xiāng)的小鎮(zhèn)讓我們賞心悅目,游樂場讓我們興奮不已,書店讓我們流連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樹林是我們的快樂天堂……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嗎?推薦一個好地方給同學們吧。(板書:推薦一個好地方)。
    例如:我去過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是麗江的古城,那里小河蜿蜒著從古城經過,河邊垂柳依依,名居上掛在紅燈籠。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們盡快搜集寫作的材料?!?。
    二、明確目標。
    1、本次是寫一次寫景作文。
    2、要求寫你喜歡地方的景色,要抓住景色的特點來寫。
    3、要仔細觀察,按照一定順序去寫。(板書:寫景作文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
    三、課文資料回顧。
    本單元的課文中哪幾篇是寫景的?用了什么樣的觀察順序?
    指名回顧:本單元的課文中《觀潮》就是寫景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的。作者觀察仔細,語言生動,把錢塘江大潮寫得壯觀神奇,讓人如同身臨其境。
    四、寫作構思。
    1、分組討論并交流:
    你打算推薦什么地方?這個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別之處?把你推薦的理由寫出來。
    2、我們請一些同學為大家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處風光,說說這個地方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
    教師總結:剛才這位同學介紹時,都抓住了這個地方最吸引人的特點,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只有認真觀察,展開想象,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來描寫,才能把景物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
    3、下面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的一處風光來寫一段話,注意選擇其中的2——3個景物,把它們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
    4、為學生提供幾個家鄉(xiāng)美景的圖片,(學生可以寫這兩處風光,也可以寫自己喜歡的地方的風光。)。
    5、全班展示,評價。
    過渡語:同學們把喜歡的這個地方的一處風光寫得這么具體生動,相信我們的這次習作“寫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會寫的更出色。
    五、寫作提綱。
    師生討論并歸納:
    1、可先寫景物的總特點。
    2、然后按照觀察的順序來詳細寫,注意語句要通順、優(yōu)美。
    3、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要細致描寫。
    4、結尾,可寫一寫自己對景物的感受。(板書:結尾感受)。
    六、動筆練習。
    1、下面,請大家按照剛才的習作要求:寫一處你去過或想去的地方,把這個地方的景物特點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寫具體。比一比,誰寫的地方最吸引人。
    2、展示作品,師生共同評議修改。
    誰愿意第一個上來,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哪些地方寫得好,你最欣賞哪里,你還想送給她什么建議。
    3、修改習作。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課后同學們還可以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其他同學聽,聽取同學的建議,修改自己的文章。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把身邊的美景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了出來,開心嗎?一篇小文章就要誕生了,作者就是咱們,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老師希望同學們平時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習慣,寫景就要按照一定順序去寫,能用筆記下更多的美景,和更多的人分享。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1、在這節(jié)課中,我抓住寫作題目,讓學生深入了解題目,明確寫作目的,在寫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教學中,我充分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情況,通過設置“組織材料”“練筆”這些環(huán)節(jié),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物可寫,有據可依,從而達到預期目的。
    不足之處:
    一個單元教案篇十
    3.通過多個故事的訓練,培養(yǎng)興趣,能夠多問“為什么”“怎么樣”,寫出比較精彩的故事。在創(chuàng)編故事中學會尊重他人的愛,學會關愛他人。
    2課時。
    建議第一課時進行指導與,第二課時進行批改、評講、修改。
    一、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一個話題,同學自由發(fā)揮想象,開展故事接龍活動。
    二、在你的身邊或社會上,每天都在發(fā)生著各種各樣有趣的或有意義的事。以某一件事為素材,展開合理的想象,自擬題目,寫一故事。不少于600字。
    三、我們熟悉的各種事物,都可能引發(fā)故事,比如眼睛、頭發(fā)、嘴巴,比如書包、校服、手機,又比如軍訓、旅游、社會實踐活動,等等。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外的富有戲劇性的故事。以《__________的故事》為題,寫一。不少于600字。
    從小到大,我們聽過看過很多的故事,有一些故事記在我們的腦海中久久不會忘卻,有一些故事卻隨著時間消亡而去,今天,讓我們學著寫一寫故事,挖掘出我們身邊那些被我們遺忘在角落或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故事,寫一寫,和同學們相互交流。
    1.小組先進行討論,確定故事的話題、人物等,再依次接續(xù),盡可能說成一個個完整的故事。小組競講,看哪組講得最吸引人。
    2.選擇的某件事只是一個基本素材,可以在此基礎上加入合理的聯想和想象,豐富某些細節(jié),增加情節(jié)的曲折性,以使故事更吸引人。
    3.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再去寫故事??闪幸粋€提綱,把主要情節(jié)構思好,讓情節(jié)有些波瀾。要有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使故事情節(jié)生動豐滿、曲折感人。
    寫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虛構的人和事。那么,寫故事要注意什么呢?
    寫故事和寫記敘文一樣,要注意記敘的要素要齊全,敘事要完整。
    (1)通過想象來設置人物:要根據命題中的要求,想象設置人物。人物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虛幻的,可以是自己個人生活經歷范圍的,也可以想象是古人,是動物王國,是未來世界,是宇宙世界,還可以是古今時間隧道里的穿梭者,現實和虛幻世界的并行人。
    (2)運用描寫手法,表現人物個性:可以綜合運用描寫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及心理描寫來豐富人物形象,給故事增光添彩。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間要有反差,有矛盾,差異才能產生故事的魅力。
    情節(jié),就是事情的發(fā)展過程。在故事里就是人物、人物關系的變化發(fā)展過程。簡單說,寫出的故事要有“開頭——發(fā)展——結尾”的過程。當故事沿著時間順序向前發(fā)展的時候,要注意情節(jié)的前后關聯,后邊說的故事,要和前面講過的事情有關系。故事的順序通常是從開始到結束,當然可以用倒敘的方式先寫結果,然后再寫事情的起因。有的時候還會有插敘,但要注意別把插敘成分寫得太多而跑了題。
    要想故事寫得有波瀾,使人有閱讀的興趣,還要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設置一些懸念、波折和意外等。
    書包的故事。
    褲腿書包。
    我爺爺的書包是個褲腿書包。那時候,爺爺很想上學,可是家里很窮,兄妹多,買不起書包,交不起學費,在爺爺再三央求下,祖奶奶把祖爺爺穿舊了不用的粗布褲子,剪下一條褲腿,縫住一頭,另一頭縫了根兒布條,就成了爺爺的書包,上面補丁摞補丁,可爺爺卻視為珍愛之物!書本買不起,就自己用線把草紙裝訂起來,做成手抄本!即使這樣,爺爺也只能上到二年級,就輟學了。
    花布書包。
    爺爺有了自己的教訓,堅決不想把自己的悲劇在爸爸身上重演,一心想讓爸爸上學,可是,家庭無收入,窮??!一次,爺爺狠狠心,把家中的口糧擠下來,挑著兩筐紅薯,走了40多里山路,賣錢,買了二尺布做了個書包,這就是爸爸的寶貝——花布書包。為此,爺爺在山路上摔了一跤,手上至今還留著劃傷的疤痕?,F在,柜櫥里的那個背帶都快擰成麻花的單薄的小布兜和里面那兩本寫著密密麻麻的小書,爸爸說什么也不舍得扔呢!因為那飽含著爸爸上學時的快樂與艱辛??!
    多功能書包。
    我的書包嘛是多功能書包:顏色鮮艷,質量上乘,功能齊備,有裝書的地方,有放文具盒的地方,還有放水壺的地方。
    書包不僅顏色鮮艷、容量超大,而且在設計上還做到了輕巧、舒適。瞧,書包的雙肩帶和背部都墊上了海綿,背起來減輕了不少壓力。再看里面的書有彩圖,有插畫,個個裝訂精美,內容豐富。
    告訴你們,這樣的書包,我可不止一個哦!每年換一個,年年換年年新。
    是啊,小書包,大見證,我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名師總評這文章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1)構思巧妙。文章用三代人所用的書包,講述三代人不同的生活故事,三代人不同的生活故事又反映了社會的向前發(fā)展,人們生活的提高這一主題,起到以小見大的作用。
    (2)妙用小標題。三個小標題打上了不同時代的烙印,“書包”的變遷正反映了時代的變化;三個小標題的運用使文章的結構清晰而嚴謹。
    (3)結尾點明主旨。小書包,大見證——社會歲歲新,生活節(jié)節(jié)高。
    (1)同桌互評。
    (2)教師點評。
    1.布置作業(yè):同桌間互換修改。
    2.將推薦的佳作打印出來貼在班級園地展覽,分享。
    任何課堂都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fā)言空間。面對此次的三個題目,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講,只是不知從何起。課上我引導學生展開回憶,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與文題相關的人和事。學生的積極性很快就調動了起來,然后我請幾個活躍的同學講述自己準備好的人或事,剩下的平時比較沉默的學生也紛紛回憶起來,我鼓勵他們也講講。整個課堂氣氛再次提升,我適時指導學生開始習作,從學生的行文速度來看,大多思路清晰,運筆如飛。
    一個單元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重點:認識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并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能回答簡單的問題,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理解復式統(tǒng)計表的表頭,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具準備:課件、統(tǒng)計圖表。
    教學過程:
    一個單元教案篇十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借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古詩多媒體課件、荷花圖等
    ’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揭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并齊讀課題)。
    2、介紹背景。欣賞范讀。
    二、初讀指導。
    1、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
    3、檢查自讀情況:(1)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2)指名畫出停頓。(3)自讀古詩,讀正確。
    三、復習學古詩的方法。
    第一步:釋詩題;第二步:知詩人;
    第三步:明詩意;第四步:悟詩情。
    四、用四步法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課堂交流。
    1、釋詩題:(寫作詩的時間、地點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樓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寫的詩。)
    2、知詩人:作者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3、明詩意:
    (1)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還有哪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云怎樣?雨怎樣?風怎樣?水怎樣?
    (3)理解全詩。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
    4、悟詩情:
    (2)指名朗誦,體會情感。
    5、有感情地背誦詩句。
    6、小結。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么特點來的?
    景物多:云、雨、風、水、山、船、地、樓。
    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動態(tài)多: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閱讀?!读露呷胀亲頃菲涠?BR>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課件、欣賞荷花。
    2、揭題。古詩播放,欣賞范讀。
    二、自主學習古詩。
    1、自讀古詩,讀正確。指名讀古詩。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還有哪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2、補充:(1)前兩句意思是:畢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風光和平時大不相同。(2)后兩句詩寫了西湖的荷葉、花,色彩鮮亮,而且對仗工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3、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學習交流。
    1、你還想了解什么?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
    2、同學之間討論。反饋交流。(詩人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
    3、看著滿湖的荷花,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么?
    4、有感情地讀一讀。配樂讀。指導背誦。
    四、深入研究學習。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風雨天--景物多、變化快、動態(tài)多?!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晴天--只寫蓮葉和荷花,突出靜態(tài)美,色彩美,無邊無際的壯闊美。--兩句議論,兩句寫景。)
    2、這兩首詩在寫景方面有何相似之處?(都是寫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詩情畫意。)
    【作業(yè)設計】
    1、把詩變成一幅畫,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畫下來。
    2、完成習字冊上的作業(yè)。
    3、朗誦并背誦古詩。
    一個單元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掌握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及計算法則之間的聯系,能選擇口算、筆算、估算以及計算器等不同方法進行計算,進一步認識常見的數量關系,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計算原理,感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體會基本的數量關系,提高運算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進一步養(yǎng)成獨立 、認真計算等學習習慣,培養(yǎng)按規(guī)則計算的品質,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體會學習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正確進行四則運算。
    教學過程:
    談話:前幾節(jié)課,我們只要復習了數的認識,今天開始我們要復習數的運算。這節(jié)課先復習數的四則運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同學們要熟悉掌握四則運算的法則,能選擇不同方法進行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小組討論。
    引導:通常所說的四則運算是指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想一想,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分別怎樣計算?整數、小數和分數乘、除法呢?先獨立思考,找一些例子想一想,再在小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學生各自整理后在小組里討論。
    2.集體交流。
    (1)提問:整數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小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法呢?
    生答。
    追問:你能說說這些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嗎?
    生交流,匯報。
    (2)提問:怎樣計算整數、小數和分數的乘、除法?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結合學生交流,用簡單的例子說明,進一步明確法則。
    提問:小數乘、除法計算和整數乘、除法有什么聯系?要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交流,總結。
    提問:分數乘、除法計算有什么聯系?
    指出:分數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分數除法用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轉化成分數乘法后按分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
    1.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 直接寫出得數。
    一個單元教案篇十四
    1、會看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和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tǒng)計圖。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感受到統(tǒng)計對于決策的作用,體會統(tǒng)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加強同學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充沛引導同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例1用:每人一張空白的統(tǒng)計圖(縱向),四人小組一張空白的格子圖。例2用:師準備一些不同單位的空白統(tǒng)計圖。(1小格分別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統(tǒng)計圖。)
    教學課時:2課時。
    一、教學例1――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舊知。
    a:出示情境圖和統(tǒng)計表,讓同學說說統(tǒng)計表上收集到的數據。
    b:根據這些數據,引導同學獨立畫出縱向條形統(tǒng)計圖。(師事先準備的空白統(tǒng)計圖)
    c:師提問: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數量?
    2、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b:引出新課:假如我們把縱向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變成橫放的條形統(tǒng)計圖,那占的上下空間就小了。這樣橫軸就變成表示礦泉水賣出的數量,縱軸變成表示各種不同品牌的礦泉水。
    3、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a:師問:你能和四人小組的伙伴討論討論,再試著設計設計嗎?
    b:同學四人小組合作,討論設計橫向的條形統(tǒng)計圖。
    c:交流匯報展示四人小組的作品。同學自身介紹本組設計的條形統(tǒng)計圖。
    d:師肯定小朋友的創(chuàng)作,并出示規(guī)范的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
    e:全班同學說說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橫軸、縱軸、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同學完成書上沒畫完的橫向統(tǒng)計圖。
    4、分析數據,解決問題。
    a:師提問:根據橫向統(tǒng)計圖上的數據,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c:你認為應多進哪種礦泉水,為什么?
    d:師小結:你看,統(tǒng)計圖還可以協(xié)助我們分析問題,幫我們決策。
    5、鞏固練習。
    p40第1題。
    a:看橫向統(tǒng)計圖,說說統(tǒng)計圖各局部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據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二、學習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
    1、看統(tǒng)計表,分析數據。
    a:引導同學看書上的統(tǒng)計表。
    b:師提問:從統(tǒng)計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發(fā)現矛盾,引出新課。
    a:假如讓你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繪制一個同學身高統(tǒng)計圖,你準備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讓同學自由的發(fā)表自身的看法。)
    b:師拿出事先準備的不同空白統(tǒng)計圖,讓四人小組合作畫完。
    c:出示同學畫的統(tǒng)計圖,引導比較,發(fā)現問題。(同學可以發(fā)現:假如每格表示較少的單位,畫出的條形會很長,假如每格表示10個單位或20個單位,雖然畫的格數少了許多,但是從圖中很難直觀地區(qū)分不同同學的身高相差幾厘米。)
    d:師提問:有什么方法能解決這些問題呢?(引導同學積極考慮。)
    f:引出新課:出示書上的統(tǒng)計圖。
    3、學看統(tǒng)計圖,嘗試畫統(tǒng)計圖。
    a:引導同學觀察統(tǒng)計圖,發(fā)現這個統(tǒng)計圖和前面學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b: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c:引導同學依照示例,把其他兩人的條形補充完整。
    d:引導同學討論:在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種統(tǒng)計圖?這種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什么?
    f:同學嘗試獨立完成該統(tǒng)計圖。
    4、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a:師問:根據上面兩個統(tǒng)計圖,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問題?你能解決嗎?
    c:引導同學為這些體重超正常值的同學出謀獻策。
    d:師提問:剛剛在比較時,你是怎么看出他們在正常值以上還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師引導同學考慮:在統(tǒng)計圖中怎樣一目了然地看出每個同學的身高、體重是在正常值以上還是正常值以下?(引導同學在統(tǒng)計圖上用一條虛線畫出正常值,再直觀地比較。)
    5、鞏固練習。
    p40―41的練習。
    一個單元教案篇十五
    1、體會生命的可貴,培養(yǎng)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
    2、認識生命的價值,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實現人生的意義。
    3、認識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華,激發(fā)創(chuàng)造有意義人生的熱情。
    【能力】
    1、發(fā)展感受、體驗生命的可貴和價值的能力。
    2、初步提高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的能力。
    3、觀察認識各種生命和自我生命的獨特性,提高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知識】
    1、知道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認識生命的獨特性。
    2、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
    3、知道生命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懂得實現人生的意義應該從日常的點滴做起。
    4、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愛美好的青春年華。
    第一課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
    重點難點分析
    1、“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因為珍惜生命教育(即生存意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礎。只有認識到生命的可貴、生活的美好,才能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特別是一些青少年不能珍愛生命,不能善待生命,往往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生命是寶貴的,沒有體會到生活是多彩的。加強生命的寶貴性教育,則會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增強珍愛生命、提升生命價值的自覺性。
    2、“人類生命是獨特的”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人類生命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其社會性上,如,生產勞動和創(chuàng)造力、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生活、有思想等等,這些內容的講述較為宏觀,牽扯到一些概念也較為抽象,不好理解。另外,初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較差,接受起來可能會有些困難。教學中應注意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化抽象為具體,以突破難點。
    第一課時獨特的自我生命
    人最珍貴的是什么?
    有沒有不珍惜生命的事例?
    他們的做法對嗎?
    什么是生命?
    1、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的
    生命包括動物、植物、人、微生物等
    提問:同學們有沒有養(yǎng)過小動物?
    討論:假如沒有生命,世界將會怎樣?
    2、人類生命是獨特的
    人類生命與動物植物有什么不同?
    (1)人類具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與動物相比)
    討論: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
    (2)人生活在種種社會關系之中(狼孩的材料,說明不再社會中成長的人,根本不能算是人)
    (3)人類有思想:有思想,能夠有意識地能動地改造世界,這是人類所特有的本領。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教育等諸方面的發(fā)展就是人類有思想的直接、生動地體現。正因為有思想,人類才有法律、道德等行為規(guī)范,才有科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發(fā)展;正因為有思想,人類才不斷的反思過去,重視現在,思考未來;正因為有思想,人類才關照自己,關心社會,關注世界。
    3、自我生命有哪些獨特性
    學生發(fā)言,每個人的特點是什么?
    文章賞析:
    小結:依板書串講
    作業(yè):做一次本地區(qū)的植物動物物種及其生存狀況的調查,觀察每個物種及每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體會生命世界的神奇。
    一個單元教案篇十六
    本單元內容的選擇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以前學生學習一格代表一格單位統(tǒng)計基礎上學習的一格代表二個單位內容的編排,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tǒng)計知識,又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方法,認識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另外,所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通過學習新知識,學生會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并靈活運用條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
    一、基礎性目標:
    2、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一格表示2格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二、發(fā)展性目標:
    2、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求知,能試著從統(tǒng)計圖中提出不同的問題,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重點:1、掌握“以一當二”的表示方法,會畫條形統(tǒng)計圖;
    2、根據條形統(tǒng)計圖、表提出并回答問題。
    難點:掌握條形統(tǒng)計圖,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1、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代表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因此,教師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2、例1的教學。
    例1是在前面學習簡單的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統(tǒng)計全班同學喜歡的動物卡片的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和方法,掌握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認識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根據統(tǒng)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例1中各種數據的增加變化是隨機交替出現的,需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各種數據,使用畫“正”字就是經常使用而且又方便的方法,哪種數據增加1,就在那種數據的名稱下面加一劃。黑板上給出了同學們用畫“正”字的記錄方式進行統(tǒng)計,使學生體驗這種記錄方式的好處。例1給出了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標明了所統(tǒng)計事物的名稱、頻數范圍、單位名稱等;統(tǒng)計表中標明了所統(tǒng)計事物的名稱和數量名稱。使學生明確不用數方格,直接看每條對準的數就可以確定每種動物卡片的數量;至于比較大小,方法可以多種,可以通過數方格或計算來比較大小。
    教學例1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最喜歡什么小動物?老師這里有4種動物卡片,請同學們每人選一張你自己最喜歡的。然后統(tǒng)計一下,看一看大家都喜歡什么小動物。同學們先說一說: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錄整理的數據?找?guī)讉€同學進行統(tǒng)計。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看例1的統(tǒng)計圖,與以前學過的統(tǒng)計圖比較一下,小組討論: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師再說明:有時由于數據較大,在畫統(tǒng)計圖時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個或者更大的數。然后讓學生把統(tǒng)計的數據在統(tǒng)計圖中涂上色表示出來,并回答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完成例1。教師再把條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的意義及怎樣查找數據完整地小結一下。例1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3、關于練習二十二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通過統(tǒng)計停車場每種車的數量,把解決問題和統(tǒng)計知識綜合進來,鞏固所學統(tǒng)計知識和解決問題,體驗怎樣收集信息。第2題讓學生通過數正字來收集信息。第3~5題具有一定的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讓學生發(fā)揮主體性去調查收集數據,根據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問題。
    教學時,第1題提示學生根據情境圖收集信息,然后把數據在統(tǒng)計圖表中表示出來,獨立回答問題。第3、5題需要全班同學合作完成,可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把數據收集上來,共同進行統(tǒng)計;然后獨立完成填表、提出并回答問題,要放手讓學生提出各種問題。
    一個單元教案篇十七
    教科書第113頁例1、第116頁練習十六第1題。
    1、通過具體、有趣的情景,激發(fā)學生參與統(tǒng)計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
    4、經歷用統(tǒng)計圖或統(tǒng)計表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從中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認識最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以及相關的學具。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學生回答略。
    出示例1情景圖。
    二、引入課題
    學生:不知道。
    教師:該怎么辦呢?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先把這些小動物進行分類,再數一數每一種小動物有多少只。
    教師:對,我們可以把這些小動物進行分類統(tǒng)計。
    教師板書課題:統(tǒng)計。
    三、教學新課
    1焙獻魈驕
    教師:首先我們要將這些小動物分類(教師板書:分類。),先想一想應該怎樣分類,同桌的兩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
    全班匯報
    (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現在你能清楚地看出每種小動物的只數嗎?
    學生:不能。
    教師:我們還需要把它們一個對著一個地排起來。
    教師板書:一個對著一個擺。
    (課件演示擺的過程)
    教師:誰來說說老師是怎樣擺的?
    引導學生說出老師剛才是一個對著一個從下往上整齊地擺的。
    學生對擺好的圖形作適當的評價。
    教師介紹統(tǒng)計圖。
    教師:現在你能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只了嗎?
    學生:能。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要求學生說出,統(tǒng)計圖中每一種小動物有多少個頭像,就說明有多少只小動物。
    教師:請你完成統(tǒng)計圖下面的填空。
    學生根據統(tǒng)計圖中提供的信息完成填空,完成后抽學生匯報。
    教師:根據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你知道哪種小動物最多?哪種小動物最少嗎?怎樣解決?學生根據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解決問題并匯報。
    教師:從統(tǒng)計圖中還能知道些什么?
    學生自由說。
    教師:從圖中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學生提出問題后同時抽學生來解決,并用小紅旗進行鼓勵。
    2蓖臣仆夾危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教師: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進行統(tǒng)計的?
    要求學生說出先將小動物進行分類,再把同類的小動物從下往上一個一個對著擺整齊。
    教師:你們想不想用這種方法自己來統(tǒng)計?請同學們統(tǒng)計出書上116頁第1題中每種圖形分別有多少個。
    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與第1題相符的學具進行統(tǒng)計。
    教師:統(tǒng)計好了嗎?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統(tǒng)計的?
    要求匯報的學生說出先把各種圖形分類,然后再一個對著一個的擺好。
    教師:你們和他的統(tǒng)計圖一樣嗎?小組內互相看看誰的統(tǒng)計圖做得最好?
    教師:小朋友們能看懂這個表格嗎?誰能說一說?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列表示圖形的類別,第二列表示每種圖形的個數。出示例1統(tǒng)計圖和填空題。
    教師:觀察一下這個表格,和我們剛才做過的填空題一樣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雖然這兩道題的表現形式不同,但是實際意義都是相同的。
    教師介紹統(tǒng)計表。
    教師:現在你能根據你剛才制作的統(tǒng)計圖來完成這個統(tǒng)計表嗎?
    學生獨立完成統(tǒng)計表,然后抽學生匯報。
    小組活動后全班匯報,對提得好的學生發(fā)小紅旗獎勵。
    二、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知道些什么?學會了什么?
    學生小結,教師作必要的總結。
    四、鞏固拓展
    學生:想!
    教師:怎樣才能清楚地知道結果呢?
    學生:看黑板上的紅旗。教師指著紅旗圖:這就是一幅什么圖?
    學生:統(tǒng)計圖。
    教師:從這幅圖中你們可以知道些什么?
    學生甲:第2組的小紅旗最多,他們組的同學表現得最好。
    學生乙:我們組沒有得第一,但下次我們一定要努力,超過他們!……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作評價,多進行鼓勵,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同學們剛才用統(tǒng)計的方法對你們自己的表現作了評價。老師今天表現得怎樣呢?我也想統(tǒng)計一下。每個小組都有三種表情牌,(如下圖所示)如果你們覺得老師這節(jié)課上得好,就選擇微笑的笑臉貼在黑板上;如果你們不滿意這節(jié)課呢,就貼哭臉;覺得一般,就貼沒有表情這個臉,懂了嗎?(學生:懂了)
    學生上臺貼表情牌,教師根據統(tǒng)計結果作相應的總結,如果滿意的學生多,就感謝學生的信任;如果學生不滿意,就了解不滿意的原因,并今后加以改正。
    一個單元教案篇十八
    課本p34、35例1、2。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教學過程。
    1.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
    20是()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
    ()個十和()個一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頁圖。
    提出問題。
    (1)畫面上有幾個小朋友?(4個)。
    (2)他們在干什么?(數一共有幾只羊)。
    (3)他們都說了些什么?(有的說大概有100只,有的說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1.教學例1。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著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滿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教師拿出一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著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十是一百。(板書)。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l0。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l0,。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l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數小棒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35根小棒,看誰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數一直數到四十二。(強調數到三十九根再數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幾捆又幾根?
    (2)離開實物直接數數,從八十八數到一百.。
    (3)做課本第35頁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六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著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數是什么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教師出示3捆又5根小棒問學生現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導學生認真觀察。35根小棒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個十和5個一組成多少呢?(3個十和5個一組成35)。
    1.做課本第35頁例2下面的做一做。
    3、兩人一組,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學號,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號。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號.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號.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十一組成的。
    本節(jié)課學生學生的數數積極性很高因為他們都有基礎所以學起來很輕松。教學效果很好基本上每個學生都達到了要求。是一節(jié)比較輕松課。
    一個單元教案篇十九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收集數據、記錄數據的方法已經有初步的體驗,會將數據整理后填入單式統(tǒng)計表,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借助復式統(tǒng)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數據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及其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tǒng)計的方法和意義。復式統(tǒng)計表呈現、處理數據的方法也是學生以后學習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基礎。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統(tǒng)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tǒng)計表,并能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過程與方法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數據分析觀念。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能正確填寫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培養(yǎng)數據分析觀念。
    ppt課件、兩張單式統(tǒng)計表(男生、女生)、學習分享單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2、小游戲:聽音樂,猜動畫片片名。播放動畫片視頻,視頻采用透明度從0―4―20―100,(6部動畫片,每部10秒鐘)播放動畫片的主題曲,讓學生猜出片名。
    3、提出問題: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動畫片是什么呢?怎樣驗證你的想法?學生意見不一,引發(fā)用統(tǒng)計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感興趣的動畫片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tǒng)計的必要性,為復式統(tǒng)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預設1:全班集體舉手表決;
    預設2:男生和女生的特點不一樣,喜歡的動畫片也有很大差別,應該分開統(tǒng)計。集體討論后,用男女生分開統(tǒng)計的方法進行調查統(tǒng)計。
    (2)整理數據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問題1:觀察統(tǒng)計表,能驗證你剛才的想法嗎?
    問題2:從統(tǒng)計表中還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統(tǒng)計表時有什么發(fā)現?
    (3)分析數據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1)觀察討論: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這兩張表統(tǒng)計的項目都是一樣的,但調查的對象不同,每項的數據也不同。)
    (2)提出問題:最喜歡看《熊出沒》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發(fā)沖突:兩張表不方便比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項對比更方便?
    (1)合并表格,認識“表頭”。
    (2)比較表格:這張統(tǒng)計表與合并前的統(tǒng)計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復式統(tǒng)計表。
    (1)男生最喜歡哪部動畫片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參加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新課教學的主體,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培養(yǎng)數據分析觀念。從復習二年級上冊學過的單式統(tǒng)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fā)學生內在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合并創(chuàng)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1.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例題。
    (1)全班討論,集體收集數據。
    (2)記錄數據,小組討論分析。
    (3)解讀信息,完成三個問題。
    2.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題。思考:這個表格與例題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樣閱讀表格?引導學生根據表格結構有序地閱讀信息,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辨析。
    3.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練習八第2題。
    4.設計活動(課件出示對應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鞏固運用復式統(tǒng)計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回顧課堂,暢談收獲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2.新舊對比,積累經驗復式統(tǒng)計表和單式統(tǒng)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優(yōu)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暢談收獲讓學生重溫回顧本課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越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深化統(tǒng)計思想,享受數學的簡潔美。
    教材練習八第4~6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37頁“做一做”。
    2、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題。
    3、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練習八第2題。
    復式統(tǒng)計表
    單式統(tǒng)計表:
    僅表示出男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或僅表示出女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復式統(tǒng)計表:
    既表示出男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又表示出女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怎么觀察復式統(tǒng)計表?―――――――橫看、豎看、斜看
    表頭包含的內容:片名、人數、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