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詞(實用15篇)

字號:

    總結(ji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完美的總結(jié)需要客觀地看待問題,同時注重個人的主觀感受。以下是一些關(guān)于總結(jié)的經(jīng)典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總結(jié)的啟示和思路。
    高考古詩詞篇一
    家長老師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勤快的好學(xué)生。但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真正學(xué)得好的,往往是那些會偷懶的學(xué)生。
    語文學(xué)習(xí),偷懶有法。掌握方法,學(xué)習(xí)其實真的可以做到:快樂、高效!在這里,我給大家講講語文的懶人學(xué)習(xí)法。
    一、活用錯題本。
    [誤區(qū)]活用錯題本=錯題摘抄?
    no!很多同學(xué),都很聰明,但并不智慧。同樣的學(xué)習(xí)時間,但是知識掌握情況卻千差萬別,那便是死學(xué)和活學(xué)的區(qū)別了。
    活用錯題本,讓我們學(xué)習(xí)由事倍功半,變成事半功倍。而何謂活用呢?很多同學(xué)都有做錯題的習(xí)慣,但僅僅把錯題整理做成了錯題摘抄本。這道題錯了,好,下次題型一變,繼續(xù)錯,好,錯題本又可以增加內(nèi)容了(心中那個滿足啊~)。于是,考前捧著厚厚的錯題本,以表示自己曾有多用功、多刻苦。當成績慘不忍睹,想想自己付出那么多(起碼錯題本是足夠的厚),得到的分數(shù)那個冤啊!
    這樣的錯題摘抄其實壓根就是死學(xué),把自己累得半死,沒有把知識掌握好,真心是不會偷懶。活用錯題本,就是活化知識,把問題逐個突破。
    活用方法有三:
    1、串聯(lián)知識。用活頁本整理錯題,可以及時補充,把知識進行串聯(lián),構(gòu)建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luò)。
    2、有的放矢。從錯題整理中,找到自己的短板,把復(fù)習(xí)的重點放在加長短板上。
    3、分析和總結(jié)。把錯題進行整理,不斷補充變式題,比較類似題型的變化,總結(jié)方法。
    二、知識整合。
    [誤區(qū)]備考就是要對每個知識點進行單打獨斗?no!
    知識點從來都不是零散、單一的,高考備考其實就是對學(xué)過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整合的過程。目的在于把厚書讀薄。歸納整合不是進行知識的簡單堆積,而是為了找出知識的本質(zhì)規(guī)律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提高自身對知識的理性把握。古人曰為學(xué)日增,為道日損,損之日損,幾近于道,就是這個道理。
    第一點講到的活用錯題本,其實就是整合的方法之一,有效運用錯題本,可以進行基礎(chǔ)知識、閱讀技法的整合。
    而古詩文的整合,可以從內(nèi)容、主題、類型、作者等角度入手。以下的案例供同學(xué)們參考:
    [案例一](按內(nèi)容進行整合)。
    課題:一切景語皆情語,任是流水也有情。
    山水小品類文言文的整合。
    內(nèi)容:對《游褒禪山記》《蘭亭集序》《滕王閣序》進行比較閱讀。
    [案例二](按內(nèi)容進行整合)。
    對高中史傳類文言文進行整合,包括:《寡人之于國也》《荊軻刺秦王》《出師表》《鴻門宴》《赤壁之戰(zhàn)》。
    教學(xué)重點:熟知事件、鑒賞人物、感悟道理。
    [案例三](以作者為線索進行整合)。
    李清照3首詞(以南渡為分野)。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fēng)光和離別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發(fā)傷時念舊和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三、巧記知識。
    [誤區(qū)]語文=死記硬背?
    no!
    很多人聞?wù)Z文色變,因為好多東西要背啊。作為文科,語文要背的東西真不少,基礎(chǔ)知識外,就古詩文就要背那么多,還有古詩文的注釋,還有那些作者及他們的作品,一大堆。那如何是好?死磕?不,記憶方法其實有很多,最笨的方法就是死記硬背。把自己累得半死還不算,還滋長厭學(xué)情緒。
    1、選擇適合自己的記憶法。
    (1)自然背誦法。自然背誦法是指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不采用任何記憶方法幫助背誦,只是通過反復(fù)誦讀達到熟練成誦的方法,自然背誦法是一切背誦法的基礎(chǔ)。
    (2)抓線索背誦法。抓線索背誦法是一種常用的理解式背誦的方法,在自然背誦的基礎(chǔ)上,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關(guān)鍵詞語作為線索,作為背誦的提示,用得好,能使背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圖像再現(xiàn)背誦法。圖像再現(xiàn)背誦法是指將語言材料轉(zhuǎn)化為生動活潑的圖像材料,在頭腦中形成一系列可以再現(xiàn)的形象,背誦時把文字材料像過電影一樣在頭腦中一一呈現(xiàn)出來。
    (4)聯(lián)想背誦法。聯(lián)想背誦法是指通過聯(lián)想,在頭腦中形成暫時的聯(lián)系來增強記憶,從而達到背誦目的的一種背誦方法。
    (5)串字背誦法。在一定數(shù)量的誦讀基礎(chǔ)上,將語言材料幾個句子的首字或關(guān)鍵字串在一起,并附加一定的意義,使之組合成為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組成句子的,有時還要使用諧音的方法,這種背誦方法就是串字背誦法。
    (6)強化鏈接背誦法。強化鏈接背誦法,指對背誦內(nèi)容之間的鏈接處進行強化記憶的一種背誦方法,能使背誦的課文成為長時記憶,也便于背誦時脫口而出。
    2、漢堡包復(fù)習(xí)時間。
    信息輸入大腦后,遺忘也就隨之開始了。遺忘率隨時間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別是在剛剛識記的短時間里,遺忘最快,這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簡而言之:人的記憶周期是7天。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可以把一周的學(xué)習(xí)看做是一個漢堡包,如果只是面包片,那多寡而無味啊。只有在里面配以青菜、肉排、芝士、醬料(復(fù)習(xí)),這樣才能成就美味(掌握知識)。
    四、活用課本。
    [誤區(qū)]書本無用?
    no!《考試說明》中提及:全卷課內(nèi)知識考查約占30%,課外知識考查約占70%。于是,就有只看課本的古詩文,然后就置身于題海中的誤區(qū)。
    語文課本和高考其實有密切聯(lián)系。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xué)就是通過這些例子培養(yǎng)學(xué)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只有真正學(xué)好這些例子,才能實現(xiàn)升華到舉一反三的轉(zhuǎn)折。否則,語文能力培養(yǎng)就只能是緣木求魚。
    重視課本的復(fù)習(xí),善用課本,用好課本:
    1、熟悉課文,夯實基礎(chǔ)知識。
    高考基礎(chǔ)部分內(nèi)容是出自課內(nèi)的,所以課本不可丟!
    2、利用課本,提升閱讀能力。
    現(xiàn)代文閱讀對學(xué)生而言是難啃的硬骨頭,如果認真研究課本,會有意外發(fā)現(xiàn)。
    古詩文閱讀的考查是學(xué)生閱讀能力測試的重中之重,抓好課本,是王道!
    3、緊扣課本,提高寫作能力。
    入選到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彩美文,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高考作文復(fù)習(xí)應(yīng)不斷挖掘課本這一寶藏。
    寫作總有人大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匱乏是困擾學(xué)生的一大難題,干癟無物是現(xiàn)代大部分學(xué)生的通病,學(xué)生缺乏積累肚子里沒有墨水,沒法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來。其實我們大可從熟悉的六冊教材入手,充分發(fā)掘其中的寫作素材,進行多角度思維,使課本成為寫作素材的源頭活水。
    高考復(fù)習(xí)必須回歸課本,將課本與復(fù)習(xí)緊密結(jié)合起來,挖掘課本無窮寶藏,形成知識遷移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nèi),收益于課外。
    高考古詩詞篇二
    詩歌部分在高考中的占分是6-8分,一般掌握6分。同學(xué)們的感覺就是,不知寫什么不知怎么寫,這里跟大家說一些方法與技巧。
    一、一眼把古典詩歌“罩住”
    一首詩給在我們眼前,不管是不是考試,我們首先做到的事,應(yīng)該一眼把它“罩住”。那么“罩”什么呢?應(yīng)該“罩”的是這幾點:
    (一)古典詩歌的分類:
    古典的詩歌分幾大類呢?當然分類的方法很多,類別也很多,但是,一種開玩笑的、卻是最見效的分類法是——兩大類:
    第一大類:男人的詩。
    那么想一想,中國古代的男人都干什么?
    1.人在外面打仗,這就是邊塞詩;主題基本是歌頌邊塞風(fēng)光、歌頌將士作戰(zhàn)勇敢、對戰(zhàn)爭的反思,等等。
    3.人在家里想象,這就是懷古詩、說理詩、抒情詩。懷古不是目的,目的是傷今、諷今、反思今天。說理是說明人生大道理。抒情的就多了。
    那么同學(xué)們想一想,你所學(xué)過的這幾類詩歌,它的基本主題是什么呢?鬧清楚類別,實際上“主題思想、觀點、主旨”就不會跑得太遠了。
    第二大類:女人的詩。
    女人詩又分“真女人”和“假女人”兩類。不是真的女人寫的還是男人寫的,而是指內(nèi)容。
    “真女人”詩寫的是閨怨的.、思婦的,表達對情人、夫君的懷念、怨恨和婚姻愛情的不如意;而“假女人”詩是借女人情感說其他的事情——注意,這類詩是不考的。
    (二)一眼看清詩歌的風(fēng)格。
    詩歌有幾種風(fēng)格呢?教材上教過我們的是十種風(fēng)格,按風(fēng)格的“粗、細”可以分成四大類。
    1.粗線條的:它們是“雄渾壯闊”、“豪放曠達”、“沉郁頓挫”、“慷慨悲壯”。
    2.線條的:“平實質(zhì)樸”。
    3.線條的:“清新雅致”、“含蓄雋永”、“絢麗飄逸”、“活潑俏皮”。
    4.細線條:“纏綿傷感”。
    同學(xué)們在答題的時候注意,這些風(fēng)格不能同時寫兩個以上,準確說,就應(yīng)該只寫一個就對了,所以必須一下子“罩住”,其實就是弄清楚。
    (三)養(yǎng)成通讀的好習(xí)慣。
    不管是不是考試,好習(xí)慣都是重要的。
    1.注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歌的“眼睛”,古代人的題目起的比現(xiàn)代人好多了,所以一定先看明白了題目,比如《春怨》,比如《金陵晚照》,比如《尋梅》等。
    2.解詩歌作者,如果這個作者你在高中中學(xué)習(xí)過他的作品,一定要把這個作者的風(fēng)格、生平在大腦中簡單的過濾一下,有助于你答題。
    3.助詩歌的注解。考試時有的作品給注解,這個注解非常重要,比如的天津卷中有“這部作品作于南宋滅亡,作者被俘虜,押送北上的路上”,這樣的注解絕對幫助你做題。
    4.句都不可以忽略。詩歌一般不長,不會超過8-10句話,所以,每一句話都不能忽略,不要認為,考查的是第三、四句,與第一、二句沒有關(guān)系,不對!
    5.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高考古詩詞篇三
    1、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隴西行》)。
    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唐.王之渙.《出塞》)。
    3、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唐.馬戴.《出塞》)。
    4、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古從軍行》)。
    5、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6、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yīng)馱白練到安西。(唐.張籍.《涼州詞》)。
    7、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8、更吹羌笛《關(guān)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一)。
    9、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
    10、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11、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三)。
    12、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五)。
    13、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六)。
    14、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七)。
    15、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唐.王賀.《南國》)。
    高考古詩詞篇四
    1、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峨]西行》)。
    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唐王之渙?!冻鋈罚?BR>    3、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唐馬戴?!冻鋈罚?。
    4、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豆艔能娦小罚?BR>    5、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稕鲋菰~》)。
    6、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yīng)馱白練到安西。(唐張籍?!稕鲋菰~》)。
    7、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8、更吹羌笛《關(guān)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唐王昌齡?!稄能娦衅呤住菲湟唬?。
    9、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
    10、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11、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唐王昌齡?!稄能娦衅呤住菲淙?。
    12、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唐王昌齡?!稄能娦衅呤住菲湮澹?BR>    13、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六)。
    14、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唐王昌齡?!稄能娦衅呤住菲淦撸?BR>    15、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唐王賀。《南國》)。
    高考古詩詞篇五
    荀子《勸學(xué)》、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高考古詩詞篇六
    鑒賞古典詩詞的藝術(shù)形象,要分析、判斷它們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意義,可從以下幾點去考慮:
    1、是現(xiàn)實中某種品格、品質(zhì)、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詠物詩常借助這種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來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而這些形象就成了某種品格、品質(zhì)、精神的象征。如:
    菊
    【唐】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地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詩中作者以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洼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高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在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賦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羨名利的思想品質(zhì)。菊花就是詩人自己的象征。
    2、是現(xiàn)實某種心情、情感的折射。
    現(xiàn)實中許多情感都要借助詩歌去抒發(fā),并通過詩中塑造的形象讓人去感受。如:
    春夜聞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這首詩是詩人謫遷江淮時的思婦之作。前兩句,寫在寒夜,軍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厲地呼喚春歸大地,風(fēng)光恰似塞外。這笛聲激起士卒的鄉(xiāng)愁,遷客(詩人)不禁悲傷輪流淚,渴望立即飛回北方中原的家鄉(xiāng)。后兩句,寫大雁北飛,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飛的心情,也表明遷客(詩人)羨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飛的自由。詩歌通過刻畫笛、遷客、雁這些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的哀怨、思念和遺憾之情。
    又如:
    畫眉鳥。
    【宋】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詩中為我們塑造了畫眉鳥的形象:啼聲婉轉(zhuǎn),在山花樹叢中自由飛翔,充滿了對自由生活的熱愛之情,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是現(xiàn)實中某種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
    自古志士仁人就不乏有遠大的理想,宏偉的抱負,不懈的追求。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同,一些人往往是把這些情感寄托在詩歌當中,而詩歌中的形象通常是這些情感的寄托。如:
    【仙呂】后庭花。
    【元】呂止庵。
    功名攬鏡看,悲歌把劍彈。心事魚緣木,前程羝觸藩。世艱難,艱聲長嘆,滿天星斗寒。
    這首元曲,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深夜不寐、憂慮國事的志士形象。他攬鏡自照,鬢發(fā)已斑。青春年華,卻消磨于官場,此刻自哀華年已逝,功業(yè)無成。仕途艱險坎坷,愿望無法實現(xiàn)。進不能實現(xiàn)救世濟民的志向,退又不能忘情國事,進退兩難。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功業(yè)志向在艱難的世道面前化為烏有,只落得一聲長嘆。而滿天的寒意,正是他的悲哀。
    4、是現(xiàn)實中某個階級、階層的代表。
    白居易的《賣炭翁》里的賣炭翁,他好容易燒出一車炭、盼到一場雪,一路上滿懷希望地盤算著賣炭得錢換衣食。然而結(jié)果呢?他卻遇上了手把文書口稱敕的宮使。在皇宮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書和敕令面前,跟著那叱牛聲,賣炭翁在從伐薪、燒炭、愿天寒、駕炭車、輾冰轍,直到泥中歇的漫長過程中所盤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為泡影!詩人以個別表現(xiàn)一般,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本質(zhì),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的鞭撻。賣炭翁這一形象,可以說代表了受剝削、受壓迫的廣大人民。
    高考古詩詞篇七
    1.《論語》中闡述學(xué)習(xí)與思考關(guān)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明生活中既要善于從正面學(xué)習(xí),也要善于從反面借鑒。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勤學(xué)好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4.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yīng)當向有長處的人學(xué)習(x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示。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BR>    5.闡述正確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論語》中認為復(fù)習(xí)舊知識好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論語》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解釋“恕”的含義。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論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孔子從“賢”與“不賢”的角度來談學(xué)習(xí)態(tài)度。
    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二、《魚我所欲也》。
    1.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示面對生與義選擇時做出的決定。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3.《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能做到舍生取義。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1.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jié)尾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論點,全篇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
    1.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表明生活、思想、行為上的磨難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4.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即要承擔(dān)重任必須磨練心志。
    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5.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從身體上磨礪于人。
    5.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四、《曹劌論戰(zhàn)》左傳。
    1.《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在進見時,他的同鄉(xiāng)反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運用恰當?shù)膽?zhàn)略戰(zhàn)術(shù):彼竭我盈。
    3.《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在對戰(zhàn)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具體體現(xiàn)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4.《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擔(dān)心有埋伏而“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追逐敗軍。
    4.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5.《曹劌論戰(zhàn)》中,“齊人三鼓”后曹劌才同意擊鼓進軍,因為曹劌認為“三而竭”,并且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述前兩次擊鼓的效果。
    5.一鼓作氣,再而衰。
    五、《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到“__________,__________”,這表明主人公鄒忌是一位美男子。
    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麗。
    2.《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面對妻子、妾、客人的贊美,鄒忌沒有輕易相信,看到徐公,認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認真思考,從中悟出了治國之道。
    2.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3.《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經(jīng)過仔細思考得出客人稱贊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從用自己親身體驗推及齊威王,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從朝臣和百姓對待齊威王的態(tài)度來說明“王之蔽甚矣”。
    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
    5.《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諫后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的情況可以受到“下賞”。
    5.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6.《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發(fā)布懸賞求諫的政令后,廣開言路,一開始就有“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6.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六、《前出師表》諸葛亮。
    1.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tài)。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諸葛亮的《出師表》說理和陳情得以完美的結(jié)合,在陳情部分表現(xiàn)他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3.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指出西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親賢臣,遠小人。
    4.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勸劉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
    4.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5.諸葛亮向劉禪推薦了郭攸之等人治國的賢能,在接近文章結(jié)尾處,也規(guī)勸他應(yīng)該自行謀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追念先帝留下的教誨。(諸葛亮《出師表》)。
    5.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6.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諸葛亮在《出師表》規(guī)勸劉禪“,”,以免堵塞忠臣勸諫的道路。
    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七、《桃花源記》陶淵明。
    1.《桃花源記》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桃花源記》中寫老人和孩子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5.現(xiàn)在常常用《桃花源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xiàn)實,而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
    5.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八、《三峽》酈道元。
    1.酈道元在《三峽》中用漁歌“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三峽秋季肅殺、凄涼氣氛,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
    1.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自三峽工程完成之后,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景象晨現(xiàn)在世人面前,酈道元在《三峽》中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異景狀一去不復(fù)返了。
    2.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4.《三峽》中寫山高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5.酈道元《三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春冬之時三峽水的特點。
    5.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九、《馬說》韓愈。
    1.歷代名家的坎坷經(jīng)歷正印證了韓愈在《馬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說法。
    1.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馬說》描寫千里馬未被發(fā)掘而最終“不以千里稱”慘遭埋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韓愈借筆下之《馬說》充分抒發(fā)出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他在。
    結(jié)尾發(f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嘆。
    3.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馬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食馬者對千里馬日常的驅(qū)使與喂養(yǎng)情況,與后文食馬者“天下無馬”的感嘆對照,表現(xiàn)食馬者淺薄愚妄。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十、《陋室銘》劉禹錫。
    1.《陋室銘》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既是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又點明了全文主旨。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銘》一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陋室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室主人交往之雅。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5.作者在文中結(jié)尾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十一、《小石潭記》柳宗元。
    1.《小石潭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柳宗元用魚影側(cè)面描寫出小潭的水清澈透明的樣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小石潭記》中,柳宗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岸勢峭拔多姿。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記》中,柳宗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溪流曲折悠遠。
    3.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小石潭記》中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倘徊歡,m爾遠逝。
    十二、《岳陽樓記》范仲淹。
    1.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情懷,千百年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把它作為座右銘,心系蒼生,立志為民造福。
    2.《詩經(jīng)》必背名句30句。
    5.高考:家長必知細節(jié)。
    6.司考《刑法修正案(九)》必背新增考點。
    7.高中生必背的歷朝歷代名篇名句。
    8.【推薦】2017高考生必知的高考語文答題公式。
    9.高考背后的故事。
    10.那些高考狂熱的背后。
    高考古詩詞篇八
    在語文學(xué)習(xí)中首先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在還有的80天中一定不能只顧做題,要把基礎(chǔ)知識夯實,例如8分的默寫題,這就是高考中送分的題,但好同學(xué)因為馬虎經(jīng)常丟分,所以基礎(chǔ)知識必須鞏固,保證得分。其次,不要陷入題海中,最后階段的復(fù)習(xí)固然還要做題,但這時絕不能陷入題海,提高成績的關(guān)鍵是精練善思。精心選擇訓(xùn)練內(nèi)容,認真做好每一份試卷,對本次訓(xùn)練中自己的提高與失誤認真分析,及時總結(jié)。最后,素材的收集,搜集意義深刻的文章,新奇的事件,并對用辯證的觀點加以分析,吸取其精華,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在考試中屬于較費心力的題,尤其是基礎(chǔ)比較弱的同學(xué),感覺那個句子都是對的,總是沒有頭緒,其實病句題只要掌握了一些小的技巧,是比較容易完成的。首先要知道病句主要分為語法錯誤和邏輯錯誤兩大類,主要錯誤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jié)構(gòu)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其次、從語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無論是單句、復(fù)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尋找語病時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時要注意辨認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殘缺,主謂、動賓搭配不當?shù)让 T俅?、從詞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飾語同中心語的搭配是否恰當,句子的實詞、虛詞的運用是否恰當,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語法錯誤就從邏輯角度入手,分析句子的推論是否正確,概念是否明確,判斷是否恰當?shù)葐栴}。
    屬于考察學(xué)生能力的題型,這需要學(xué)生豐富的詩歌閱讀量,對詩歌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詩歌的基本涵義。在做題時可以從這幾方面來入手,首先,讀題目,題目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往往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讀詩作的重要切入點。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題選取的詩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田園詩,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三要注意注釋。有些注釋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nèi)容;有些解釋相關(guān)詞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fēng)格或時代背景。四要注意題材。一般而言,試卷中出現(xiàn)的題材都有其特定的情感范圍,這就為我們做題降低了難度。例如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或訴說依依惜別之情,或敘述別后的思念。詠史詩、懷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愿望,或傾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借古諷今,感嘆昔盛今衰。
    在考試中要合理分配時間,尤其是作文要留足時間,遇見難題可以暫時跳過,先易后難,會做的要做好,不會做的要填滿。最后,再次祝高三的學(xué)子一切順利!
    高考古詩詞篇九
    一首詩給在我們眼前,不管是不是考試,我們首先做到的事,應(yīng)該一眼把它“罩住”。那么“罩”什么呢?應(yīng)該“罩”的是這幾點:
    (一)古典詩歌的分類:
    古典的詩歌分幾大類呢?當然分類的方法很多,類別也很多,但是,一種開玩笑的、卻是最見效的分類法是——兩大類:
    第一大類:男人的詩。
    那么想一想,中國古代的男人都干什么?
    1、男人在外面打仗,這就是邊塞詩;主題基本是歌頌邊塞風(fēng)光、歌頌將士作戰(zhàn)勇敢、對戰(zhàn)爭的反思,等等。
    3、男人在家里想象,這就是懷古詩、說理詩、抒情詩。懷古不是目的,目的.是傷今、諷今、反思今天。說理是說明人生大道理。抒情的就多了。
    那么同學(xué)們想一想,你所學(xué)過的這幾類詩歌,它的基本主題是什么呢?鬧清楚類別,實際上“主題思想、觀點、主旨”就不會跑得太遠了。
    第二大類:女人的詩。
    女人詩又分“真女人”和“假女人”兩類。不是真的女人寫的還是男人寫的,而是指內(nèi)容。
    ”真女人”詩寫的是閨怨的、思婦的,表達對情人、夫君的懷念、怨恨和婚姻愛情的不如意;而“假女人”詩是借女人情感說其他的事情——注意,這類詩是不考的。
    (二)一眼看清詩歌的風(fēng)格。
    詩歌有幾種風(fēng)格呢?教材上教過我們的是十種風(fēng)格,按風(fēng)格的“粗、細”可以分成四大類。
    1、巨粗線條的:它們是“雄渾壯闊”、“豪放曠達”、“沉郁頓挫”、“慷慨悲壯”。
    2、粗線條的:“平實質(zhì)樸”。
    3、細線條的:“清新雅致”、“含蓄雋永”、“絢麗飄逸”、“活潑俏皮”。
    4、巨細線條:“纏綿傷感”。
    同學(xué)們在答題的時候注意,這些風(fēng)格不能同時寫兩個以上,準確說,就應(yīng)該只寫一個就對了,所以必須一下子“罩住”,其實就是弄清楚。
    (三)養(yǎng)成通讀的好習(xí)慣。
    不管是不是考試,好習(xí)慣都是重要的。
    1、注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歌的“眼睛”,古代人的題目起的比現(xiàn)代人好多了,所以一定先看明白了題目,比如《春怨》,比如《金陵晚照》,比如《尋梅》等。
    2、了解詩歌作者,如果這個作者你在高中中學(xué)習(xí)過他的作品,一定要把這個作者的風(fēng)格、生平在大腦中簡單的過濾一下,有助于你答題。
    3、借助詩歌的注解??荚嚂r有的作品給注解,這個注解非常重要,比如20的天津卷中有“這部作品作于南宋滅亡,作者被俘虜,押送北上的路上”,這樣的注解絕對幫助你做題。
    4、一句都不可以忽略。詩歌一般不長,不會超過8-10句話,所以,每一句話都不能忽略,不要認為,考查的是第三、四句,與第一、二句沒有關(guān)系,不對!
    5、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高考古詩詞篇十
    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
    4、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姜夔《揚州慢》)。
    5、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長亭送別》)。
    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盾髯印皠駥W(xué)》。
    11、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賈誼《過秦論》)。
    12、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折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13、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過秦論》)。
    14、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16、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潛《歸去來兮辭》)。
    17、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陶潛《歸去來兮辭》)。
    18、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19、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2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2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2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2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2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29、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3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32、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3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3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3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3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37、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孔雀東南飛》)。
    3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3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4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古詩詞篇十一
    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
    4.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姜夔《揚州慢》)。
    5.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長亭送別》)。
    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盾髯印皠駥W(xué)》。
    11.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賈誼《過秦論》)。
    12.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折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13.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過秦論》)。
    14.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16.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潛《歸去來兮辭》)。
    17.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陶潛《歸去來兮辭》)。
    18.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19.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2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2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2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2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2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29.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3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32.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3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3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3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3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37.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孔雀東南飛》)。
    3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3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4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41.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曹植《白馬篇》)。
    42.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43.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45.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柳宗元《漁翁》)。
    46.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元稹《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47.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48.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魯迅《自嘲》)。
    49.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50.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51.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
    52.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關(guān)漢卿《竇娥冤》)。
    54.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
    55.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
    56.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杜甫《閣夜》)。
    5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58.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59.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伶官傳序》)。
    60.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歐陽修《伶官傳序》)。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褒R桓晉文之事》。
    62.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史記”屈原列傳》)。
    63.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明朝“解縉)。
    64.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
    高考古詩詞篇十二
    1、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十年寒窗磨一劍,今朝出鞘試鋒芒。
    4、寒冬炙爐獨煉鐵,夏日雪山斬蒼狼。
    5、心中傲氣懸紅日,摯握天下灑風(fēng)霜。
    6、笑看四海非凡士,且待明日吾為王。
    7、男兒立志出深山,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9、金風(fēng)呼罷朔風(fēng)呼,休糊涂,莫躊躇。
    10、十載寒窗,織就壯行圖。
    11、聞道燕園春色美,博雅塔,未名湖。
    12、少年不負好頭顱,望雄都,渺通儒。
    13、太液瓊漿,分我一杯無?
    14、且待金風(fēng)再呼日,抖征塵,踏新途。
    15、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16、腳踏實地,心無旁騖,珍惜分分秒秒。緊跟老師,夯實基礎(chǔ)。
    17、辛苦一年,收益一生。
    18、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動搖生失敗。
    19、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搖籃沖鋒的戰(zhàn)旗斬棘的利劍。
    20、心者,棲神之舍;神者,知識之本;思者,神識之妙用也。
    21、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
    22、勤學(xué),勤思,勤問,苦鉆。
    23、行者常至,為者常成。
    24、修身,治國,平天下。
    25、沒有常勝,只有常省。
    26、苦海有涯。而學(xué)無涯,志者戰(zhàn)高考,惰者畏高考。
    27、你想是怎樣的人,你就是怎樣的人;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就會離這個目標不會太遠。
    28、不要回避哪怕是一個簡單得不好意思的問題,其實它對你很重要,其實它對別人也是一個了不起的難題。
    29、爭分奪秒巧復(fù)習(xí),勤學(xué)苦練創(chuàng)佳績”“攀蟾折桂,舍我其誰”。
    30、狠抓基礎(chǔ)是成功的基礎(chǔ)持之以恒是勝利的保證。
    31、精神成就事業(yè),態(tài)度決定一切。
    32、精神成人,知識成才,態(tài)度成全。
    33、無才無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34、樂學(xué)實學(xué),挑戰(zhàn)高考;勤勉向上,成就自我。
    35、山高不厭攀,水深不厭潛,學(xué)精不厭苦:追求!
    36、忘時,忘物,忘我。
    37、誠實,樸實,踏實。
    38、努力造就實力,態(tài)度決定高度。
    39、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40、奮起飛翔,路在腳下。
    41、不經(jīng)風(fēng)雨,怎見彩虹?
    42、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43、努力就能成功,堅持確保勝利。
    44、回憶很美,盡管過程艱辛:也許結(jié)果總有遺憾,但我們無愧于心。
    45、遇難心不慌,遇易心更細。
    46、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
    47、立志高遠,腳踏實地;刻苦鉆研,勤學(xué)苦思;穩(wěn)定心態(tài),不餒不棄;全力以赴,奪取勝利。
    48、把握現(xiàn)在就是創(chuàng)造未來。
    49、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50、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高考古詩詞篇十三
    詩歌鑒賞題在高考中越來越不可忽缺。高考十年來,古詩詞測試的基本情況是:全國卷從1996年起,基本是考兩道選擇題,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鑒賞。2002年起,全國卷調(diào)整了試題比例,加大了主觀題,這意味著考生將被賦予更大的發(fā)揮空間。
    上海卷自1993年以來,有客觀題、主觀題,但主觀題比例大。2004年上海市考試手冊作出這樣要求:“能從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表達技巧、語言風(fēng)格等方面鑒賞文學(xué)作品?!笨梢?,對古詩詞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鑒賞評價,它要求與認讀、理解、分析能力綜合在一起??疾榭忌鷮ψ髌沸蜗蟮母兄蛯η楦械膶徝腊盐?。
    盡管上海卷的題型量還未固定,難度上有加大趨勢,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尋找到一些基本規(guī)律,是能游刃有余的。詩歌鑒賞要求考生從詩歌內(nèi)容、語言、結(jié)構(gòu)、寫作技巧及作品風(fēng)格、鑒別其所表達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會意義,注意這十個方面,考生會成為詩詞苑囿中的好“園丁”。
    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guī)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xiāng)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chuàng)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chuàng)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優(yōu)秀的古詩詞都創(chuàng)造了具有廣闊藝術(shù)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guān)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梢姡プ∵@幾個關(guān)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shù)境界,解詩答題。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fēng)”)、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xiàn)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xiàn)以后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案?、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lián)(一、二句)、頷聯(lián)(三、四句)、頸聯(lián)(五、六句)、尾聯(lián)(七、八句),頷聯(lián)、頸聯(lián)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后產(chǎn)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發(fā)展于晚唐與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shù)不等、長短不一)、詩余(由詩歌發(fā)展而來)。根據(jù)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diào)(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diào)(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shù)”。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guī)定的字數(shù)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有關(guān)詩詞知識的測試范圍很廣。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從詩歌體裁、押韻、對仗等方面對考生進行了測試。掌握詩詞知識,不但要記,還要會用。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題就是一例。
    高考古詩詞篇十四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二:《七步詩》。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燕昭王》。
    作者:陳子昂。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qū)馬復(fù)歸來。
    四:《論詩十絕》。
    作者:戴復(fù)古。
    草就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
    玉經(jīng)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
    五:《題畫竹》。
    作者:戴熙。
    雨后龍孫長,風(fēng)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六:《登高》。
    作者: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七:《山行》。
    作者: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八:《題烏江亭》。
    作者: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九:《小松》。
    作者: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十:《詠史》。
    作者:高m。
    尚有綈袍贈,應(yīng)憐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十一:《己亥雜詩》。
    作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十二:《公子行》。
    作者:貫休。
    錦衣鮮華手擎鶻,閑行氣貌多輕忽。
    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王是何物?
    十三:《回鄉(xiāng)偶書》。
    作者: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十四:《憫旱》。
    作者:洪亮吉。
    鎮(zhèn)心帷車坐,偏愁云氣晴。
    客行殊望雨,敢說為蒼生。
    十五:《長歌行》。
    作者:樂府詩集。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j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十六:《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作者:李白。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漢分。
    長風(fēng)鼓橫波,合沓蹙龍文。
    憶昔傳游豫,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
    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戰(zhàn)鼓遙相聞。
    劍舞轉(zhuǎn)頹陽,當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
    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十七:《馬詩》。
    作者:李賀。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十八:《讀三國志》。
    作者:李九齡。
    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huán)。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閑。
    十九:《憫農(nóng)》。
    作者: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十:《浪淘沙》。
    作者: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二十一:《冬夜讀書示子聿》。
    作者:陸游。
    古人學(xué)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二十二:《畫眉鳥》。
    作者: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二十三:《慈湖夾阻風(fēng)》。
    作者:蘇軾。
    臥看落月橫千丈,起喚清風(fēng)過半帆。
    且并水村欹側(cè)過,人間何處不峨巖!
    二十四:《勤學(xué)》。
    作者:汪洙。
    學(xué)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二十五:《梅花》。
    作者: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二十六:《商鞅》。
    作者:王安石。
    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二十七:《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二十八:《從軍行》。
    作者: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十九:《詠牡丹》。
    作者:王溥。
    棗花雖小能結(jié)實,桑葉雖柔能作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只空枝。
    三十:《曉窗》。
    作者:魏源。
    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
    千古萬代人,消磨數(shù)聲里。
    三十一:《兩袖清風(fēng)》。
    作者:于謙。
    手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語短長。
    三十二:《石灰吟》。
    作者: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
    三十三:《論詩》。
    作者:元好問。
    坎井鳴蛙自一天,江山放眼更超然。
    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煙糞火邊。
    三十四:《讀蜀志》。
    作者:鄭獬。
    曹公屈指當時輩,天下英雄數(shù)使君。
    髀肉消來還感泣,爭教漢鼎不三分。
    三十五:《竹石》。
    作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高考古詩詞篇十五
    隨著高考的額逐漸臨近,身為高考考生的高三同學(xué)們將會要不斷接受著磨練與考驗,過程中將會有痛苦也有驚喜,有煩惱也有歡笑。但是同學(xué)們只有堅持到底,才能看見到屬于自己心中的那一道亮麗的“彩虹”。
    高考中語文屬于三大主考科目,雖然如此,但是還有很多學(xué)生在語文的學(xué)習(xí)上不夠用心,很容易忽略語文的學(xué)習(xí)。在此學(xué)習(xí)信息網(wǎng)提醒廣大考生:語文學(xué)習(xí)尤為重要。下面學(xué)習(xí)信息網(wǎng)僅對語文復(fù)習(xí)中要注意的事項提幾點建議,并對病句題和詩詞鑒賞題給出詳細的答題思路。
    在語文學(xué)習(xí)中首先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在還有的80天中一定不能只顧做題,要把基礎(chǔ)知識夯實,例如8分的默寫題,這就是高考中送分的題,但好同學(xué)因為馬虎經(jīng)常丟分,所以基礎(chǔ)知識必須鞏固,保證得分。其次,不要陷入題海中,最后階段的復(fù)習(xí)固然還要做題,但這時絕不能陷入題海,提高成績的關(guān)鍵是精練善思。精心選擇訓(xùn)練內(nèi)容,認真做好每一份試卷,對本次訓(xùn)練中自己的提高與失誤認真分析,及時總結(jié)。最后,素材的收集,搜集意義深刻的文章,新奇的事件,并對用辯證的觀點加以分析,吸取其精華,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病句題,在考試中屬于較費心力的題,尤其是基礎(chǔ)比較弱的同學(xué),感覺那個句子都是對的,總是沒有頭緒,其實病句題只要掌握了一些小的技巧,是比較容易完成的。首先要知道病句主要分為語法錯誤和邏輯錯誤兩大類,主要錯誤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jié)構(gòu)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其次、從語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無論是單句、復(fù)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尋找語病時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時要注意辨認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殘缺,主謂、動賓搭配不當?shù)让?。再次、從詞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飾語同中心語的搭配是否恰當,句子的實詞、虛詞的運用是否恰當,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語法錯誤就從邏輯角度入手,分析句子的推論是否正確,概念是否明確,判斷是否恰當?shù)葐栴}。
    詩歌鑒賞類題型屬于考察學(xué)生能力的題型,這需要學(xué)生豐富的詩歌閱讀量,對詩歌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詩歌的基本涵義。在做題時可以從這幾方面來入手,首先,讀題目,題目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往往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讀詩作的重要切入點。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題選取的詩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田園詩,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三要注意注釋。有些注釋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nèi)容;有些解釋相關(guān)詞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fēng)格或時代背景。四要注意題材。一般而言,試卷中出現(xiàn)的題材都有其特定的情感范圍,這就為我們做題降低了難度。例如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或訴說依依惜別之情,或敘述別后的思念。詠史詩、懷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愿望,或傾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借古諷今,感嘆昔盛今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