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師對于博愛的感悟(3篇)

字號: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我們寫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對于博愛的感悟篇一
    在警示教育報告會上,通過原滄源縣教育局局長張文富、原耿馬縣林業(yè)局局長李文彬等幾位服刑人員現(xiàn)身說法,他們聲俱淚下的懺悔,用他們痛悔莫及的警醒,用他們對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給我們實實在在地敲響了警鐘。通過這些典型案件說明,黨員領導干部一旦貪欲膨脹、利欲熏心,就會喪失理想信念,在金錢面前打敗仗;一旦追逐名利、撈取功名,就會導致急功近利,貽誤事業(yè)的發(fā)展;一旦恃權輕法、心存僥幸,就會觸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終變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主要是放松了對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改造,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其次是監(jiān)督機制的不完善給他們造成了可乘之機。那些腐敗分子也曾做出過貢獻,隨著地位逐步的升遷,權利的逐步擴大,逐漸淡忘了自己手中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在金錢的誘惑下,步入了罪惡的深淵,以致身陷囹圄。從中我也清醒的認識到,只有不斷地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才能堅定自己的信念,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堅決抵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欲橫流的各種誘惑,才能面對市場經濟大潮保持警省、保持冷靜、保持操守,立于不敗之地。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將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不斷反省自己,慎獨、慎微、慎權、慎欲,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居安思危,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工作,提高拒腐防變能力。通過警示教育,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做到:
    一、要加強學習,提高拒腐防變能力
    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不學習思想就無法進步,能力就無法提高,領導方法就無法改進?;钌氖聦嵾€告訴我們,不學習,思想就得不到改造,欲望就容易膨脹,就拒絕不了誘惑,一遇到誘惑就容易亂了方寸,就容易被誘惑的繩索絆倒。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因此,在價值觀上,我們也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要時刻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則辦事,既要講貢獻,也要講回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不斷提高自身決策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把握時代脈搏,時時刻刻與黨中央和上級保持一致,求真務實,與時俱進。自覺實踐過好權力利益關、思想道德關、監(jiān)督管理關和廉潔自律關,要時時注重學習,處處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加強黨性修養(yǎng),不斷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和拒腐防變能力,從思想深處筑起黨紀國法和道德意識防線。
    二、要堅定信念
    始終堅定共產主義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黨員領導干部喪失了理想信念,就會失去精神支柱,失去靈魂。腐敗分子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少數(shù)領導干部在金錢、官位、名利的誘惑下,放棄了對世界觀的改造,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出現(xiàn)了只講實惠,不講理想: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只講錢財,不講原則等現(xiàn)象。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只有自覺地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堅定自己的信念,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堅決抵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欲橫流的誘惑,過好權利關、金錢關、人情關,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抵御住各種誘惑,立于不敗之地。
    三、要以案為鑒
    通過他們的現(xiàn)身說法,在自己思想深處受到極大觸動。對他們犯罪道路的過程、原因及教訓作了反思,得出了三點警示:警示一:黨員領導干部背離黨的宗旨必將導致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放松黨性修養(yǎng)和鍛煉,面對市場經濟大潮不能保持警惕、保持冷靜、保持操守,更沒有慎獨慎微,忽視從根本上考慮人民的利益,不甘清貧,崇尚拜金,最終導致走上犯罪的道路。警示二:黨員領導干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在危害黨的事業(yè)的同時,自己也必將遭到身囚之苦。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能正確的行使就能為人民辦實事、謀利益,反之就會成為以權謀私的魔杖。從領導到囚犯往往是一步之差、一步之遙,人生沒有后悔藥,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青春年華、人生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試法換取身外之物。警示三:法制觀念淡薄,待人處事上沒有保持應有的警惕性和純潔性,必然導致行政行為的畸形,最終葬送身家性命。通過警示教育報告會上幾位現(xiàn)身說法的罪犯,用他們聲俱淚下的懺悔,用他們痛悔莫及的警醒,用他們對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給我們實實在在地敲響了警鐘。通過這些典型案件說明,領導干部一旦貪欲膨脹、利欲熏心,就會喪失理想信念,在金錢面前打敗仗;一旦追逐名利、撈取功名,就會導致急功近利,貽誤事業(yè)的發(fā)展;一旦恃權輕法、心存僥幸,就會觸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終變成人民的罪人。
    四、要以身作則,作好表率
    在清正廉潔、勤政為民方面,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帶頭,做到心不貪、手不長、嘴不饞,忠實地代表人民利益,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面前一塵不染,一身正氣。對以權謀私的違紀現(xiàn)象決不姑息遷就,敢于動真碰硬。黨的光輝形象靠黨員的共同努力來增彩,黨的利益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維護。我將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漸,警鐘長鳴,牢牢樹立執(zhí)政為民,做到常思貪欲之禍,常除非分之想,常修為官為德,常記公仆本色,真正做到上不負黨,下不負民。
    教師對于博愛的感悟篇二
    有師曰:“位不在高,愛崗責鳴;資不在深,敬業(yè)就行;斯是教師,唯有勤耕”這是教師愛崗敬業(yè)的自然流露。愛崗敬業(yè)的表現(xiàn)是對孩子、對事業(yè)的責任心。責任心促使教師熱忱地、自覺地投入工作。具有責任心得教師不需強制,不需責難,甚至不需監(jiān)督。他們將教書育人內化為自身需要,把職業(yè)的責任升華為博大的愛心,于細微中發(fā)現(xiàn)豐富,于瑣碎中尋找歡樂,于平凡中創(chuàng)造奇跡。馬克思指出:“作為一個確定的人,現(xiàn)實的人,你就有規(guī)定,就有使命,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是無所謂的?!?BR>    人活在世上,不僅有向他人和社會索取的權利,還有向他人和社會付出的義務。事實上,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的。無論你是否愿意、是否意識到,責任心無時無刻不在伴隨著你、表現(xiàn)這你。它既可以在個人對民族、對國家、對政黨、對事業(yè)的關系中發(fā)生,也可以在個人對同事、對朋友、對家庭的關系中出現(xiàn)。正是由于所有人都負有一定的責任或使命且對社會和他人負責,才會讓整個社會得以正常的運行。
    責任心也是教師職業(yè)的首要條件。陶行知認為:責任心是教師應具備的重要條件之一。1919年他在浙江師范學校畢業(yè)生講習會上演講時提出新教員應具備五個條件:1.要有信仰;2.要有責任心;3.要有共和精神;4.要有開辟精神;5.要有實驗精神。蘇聯(lián)教育家魯普什卡婭說過:“教師的職業(yè)是一種責任很重大、很光榮的職業(yè)。”加里寧也說過:“國家和人民把孩子托付給教師們,這是把偉大的責任加在教師們身上的一種重任?!边@些名言,是教育家的崇高職業(yè)情感、職業(yè)責任的真誠表露。這一切一切都是教師道德的基石。
    而社會賦予我們教師的責任無疑是重大的。教師們的責任應包括教育的責任和社會的責任。教育責任,集中體現(xiàn)在孩子們身上。將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鑄造成新的靈魂,使之成為有益于社會的群體,即所謂的“教書育人”。教師對孩子們負責,就是對社會、對民族、對未來負責。教師的社會責任是指教師治理周邊環(huán)境所擔負的責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擔孩子當起保護孩子的責任,抵制一切侵害他們的行為。
    一、面向全體的負責
    教師教書育人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全體幼兒。當你做為教師踏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天起,便應該對每一位孩子負起責任,必須關愛他們,尊重他們,促進他們在品格、智力、體質各方面的發(fā)展。但有的教師并不是如此,他們總是偏愛一些乖巧、能干的孩子,對于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恨恨不已。有時還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教育方法恐嚇他們,造成幼小心靈的傷害。古人云“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持?!睂τ谝恍┨厥鈨和?、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要傾注更多的愛,使他們能夠在人生的大家庭中得到健康的成長。
    二、對孩子們的未來負責
    我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長期發(fā)展的過程,同時又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過程,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缺陷會給其他環(huán)節(jié)構成困難,從而影響他們的正常成長。當今有的教師就抱有“無責任”的這種思想,他們沒能做到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責,完成任務一樣把活動上完,也不管活動質量如何,孩子吸收了多少,走過程,走形式。課前準備不充分,臨到上課時才匆匆上陣。
    我們應該承認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師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重復性勞動單調而缺乏新鮮感。而且目前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對較低。但我們應該立足現(xiàn)今,著眼未來,以苦為樂,甘于寂寞,勤勤懇懇,充當人梯,負起我們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要為后代著想,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我們祖國的千秋大業(yè)負責。
    教師對于博愛的感悟篇三
    熱愛學生是師德教育的核心。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品質是否高尚,主要從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能否堅定不移地全面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看他是否熱愛學生,能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深切關注,真誠地熱愛學生已被視為當代教師的師德之魂。因為:
    一、熱愛學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任何教育的結果,都是伴隨著一定的師生關系產生的,其結果的好壞有時受師生關系好壞的影響,不同的師生關系往往導致不同的教育結果。今天的學生需要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而要做到此點,師生關系的建立必須是“民主型”的。因為在民主型的關系中,由于師生之間注意協(xié)商、溝通,關系比較和諧,學生的情緒就會輕松愉快,有個良好的學習心境。在他們所認同的目標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都高。反之,若師生關系是“型”、“放任型”的。則會帶來學生情緒上的緊張或放任,造成內心煩躁、恐懼等,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有高效的學習,學習效果也不會好。這種情況,正如英國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兒童從導師方面受了無情的言語和鞭韃,他的心里,就充滿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據(jù)了他的整個心理,使他再也沒有容納別種印象的空隙了?!?BR>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進行多方面的互動,會產生種種矛盾。倘若教師沒有尊重,關心和熱愛學生,即沒有與學生溝通感情的法寶“博愛之心”。不把其視為親人,視為可傾吐心聲解決困惑的朋友,讓他們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和保護。要真正化解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時由于學生偏見或教師有“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觀念和行為,可能會產生學生對教師的“好心”的誤解。但是教師只要走出這種愛的誤區(qū),注意以正確的方式去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愛護和關心,就能為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說,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
    二、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
    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面包和開水就能完成的。他們需要一樣與植物和其他動物所不同的東西——這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崩蠋煂W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教師關心學生,就能載起我們教育界稱之為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關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教師熱愛學生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yǎng);有利于創(chuàng)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有利于……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二十一世紀呼喚著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yǎng),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yǎng)呼喚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呼喚著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愛是教師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正如某學校校訓所言:愛護自己的孩子是人,愛護別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們每位教師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師生關系始終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靶燎诘膱@丁、渡人的小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們對教師職業(yè)的贊譽?!耙蕴煨狞c燃燭光,引導人類走向光明”更道出了為人師表的神圣和職責。然而,教師并非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教師置身于現(xiàn)實生活中,置身于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下,如何不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那只有具備嚴格的自律,高尚的師德水準,才能在現(xiàn)實的教育生涯中守身如玉,專心致志地做好本職工作。
    關于師德問題,不少教育家及國家領導人曾有過精辟的論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等師德規(guī)范;唐代韓愈,還專門著有《師說》一文,指出教師的三大任務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并強調:“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以此作為從教擇師的標準.”綜上所述,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正確認識自身的職業(yè)價值,倡導愛崗敬業(yè),強化責任意識,是社會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必然要求。
    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身處于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下,面對窗外撲朔迷離的現(xiàn)代風景,難免會為干教師這一行不能“瀟灑走一回”而感到困惑。的確,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注定了他一輩子無法輝煌,許許多多從教幾十年的老教師直到退休的身居斗室,兩袖清風。難怪有些教師不安份于教學,想下海、跳槽……過去,本人也曾有過一段不安心從教的心理過程。初涉教壇時,我心中充滿了為教育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滿懷,但不久這份便被“清貧”而逐漸淡化,不安心從教的思想開始在心中萌芽。不久前的一以教為榮,以教為樂的專業(yè)思想情感。
    熱愛學生是教師很基本的行為準則,是師德范疇的一項重要內容。教育學生是個艱巨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斯大林所說:“要小心翼翼地培養(yǎng)人,就要像園丁栽培心愛的花木一樣?!?BR>    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在學生眼里,教師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師勞動的對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兒童,他們正處于動態(tài)的發(fā)展中,有著很強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給學生予扶危定傾。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jié),節(jié)節(jié)是楷模?!睘槿藥煴?,身教重于言傳。愿廣大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在這半畝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來征服學生的心。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真誠的師愛,為師之責塑造學生的靈魂,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為教育事業(yè)而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