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可以體驗到閱讀的樂趣,促進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文筆水平的提升。讀后感的寫作需要我們重點關注書中所傳達的思想和價值觀,進行評價和思考。最后,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些精彩的讀后感范文,看看不同讀者對書籍的解讀和感受如何吧。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一
寒假里,我第一次打開了《撒哈拉的故事》。
這本書是已故當代女作家三毛的作品,描寫了她與她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時間中所見、所聞、所感。
二月初,荷西與三毛一同來到了撒哈拉沙漠邊的一個小鎮(zhèn),但是住的地方離鎮(zhèn)中心很遠。三毛和荷西勉強地制作家具、粉刷墻壁,然后再別出心裁地布置住所。原來簡陋不堪的房子,竟然變成了沙漠中最美的一間房子。
在撒哈拉沙漠中,三毛是寬容的,善良的。鄰居不停地向她借東西,而她總是來者不拒地給予?!稇覊貪馈分袑懙?,很多窮苦人沒有見到藥,于是三毛把紅藥水之類的小藥品全部送給了他們。鄰居們有一些小事,她都愿意幫忙,即使有困難,她也在所不辭,所以她的人緣很好,這使她在沙漠中結交了很多朋友。
三毛在書中說:“長久的沙漠生活,使人學到一點,任何一點點生活上的享受,都可以使心靈得到滿足?!蔽蚁脒@句話是一種精神動力吧!讓他們在誰都不愿意到的地方,很好地生活下來,并且生活得有滋有味。
在書里,三毛寫到了荷西第一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春雨;第二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尼龍線;在吃餅酪時,他把小碎肉說成鯊魚翅膀;把三毛的牛肉干當成順喉藥;還把壽司中的海苔比喻成復寫紙。荷西對許多食物的“無知”,總是會逗得三毛哈哈大笑。他們樂觀面對生活,苦中作樂,讓人動容。
不過,他們的生活有時也是很艱難的。在《荒山之夜》里提到,三毛和荷西到撒哈拉沙漠里找化石,在離小鎮(zhèn)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幾小時之內,溫度降到零度,荷西掉入了泥沼,在掙扎了一個多小時,快凍僵了的時候,三毛終于把他救了上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小故事就是《沙漠觀浴記》了。顧名思義,就是寫沙漠中的人怎么洗澡的。文中介紹到:沙漠中的人們洗澡時,首先脫衣服,再拎一個空水桶到一個小房間內打水,把水從頭澆下來。如果冷的話,可以進入一個溫度很高的房間,在這里,用石頭在身體上刮,不用肥皂,不用水,只有到最后,身體全刮完了,才用水把身上的臟東西沖一下。沙漠中,人們總是四五年才洗一次澡,所以洗澡時總是在浴室里待半天。這種洗澡方法是我從未見過的,感覺很新奇很有趣。但是我不想嘗試,那是因為沙漠中沒有水才這樣洗呀!
三毛說過:“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活過?!蔽矣X得這句話說得很好,與其長時間碌碌無為,不如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到這個世界痛痛快快走一回。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二
不知為什么,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的腦海中常會浮現(xiàn)出這樣一種幅景象:在沒有絲毫綠意的沙漠小鎮(zhèn),熱浪之后隱現(xiàn)著一位松散著頭發(fā)、牽著駱駝的美麗女子,她緩緩地向我走來,眼里蘊含著東方的柔情。
她,便是三毛。
不得不說,三毛曾掀起過一陣流浪文學的熱潮。在那個相對于今天已經太落伍、太保守的年代,三毛的作品就像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流,滋潤了無數(shù)干枯的心靈,也很少有人敢像三毛那樣任性,瀟灑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時至今日,這本書仍不會過時,甚至現(xiàn)在還會有人覺得三毛的做法過于大膽和前衛(wèi),然而這也是它一直暢銷的原因。
當年三毛在西班牙求學,認識了后來成為她丈夫的西班牙男孩荷西。面對荷西的追求,她的理性打敗了感性,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荷西并回到中國。多年之后,當她結束了一段失敗的感情再次回到西班牙的時候,荷西又一次找到了她。當年青澀懵懂的少年變成了眼前堅強勇敢的男子漢。這一次,三毛不會再猶豫了,既然有一顆不羈的心,那就去找一個瘋狂的人吧。
后來,三毛想去西屬撒哈拉沙漠居住,荷西便義無反顧的陪她去了,而這本書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書中記錄他們在撒哈拉的點點滴滴。
在設施簡陋、條件艱苦的撒哈拉沙漠,三毛有著一顆平淡快樂的心。盡管他租住的是毛胚房,但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將這一切改造成了安樂窩。輪胎、木板、雕刻精美的石頭、駱駝的頭骨……這些都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與鄰里之間的糾葛、與丈夫荷西的冒險經歷和那些看似艱辛的生活,也統(tǒng)統(tǒng)成為她的靈感,流淌在她的筆下。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三毛的生活態(tài)度十分欽佩,她好像永遠不懂得絕望,是個天生的樂天派。她能忍受生活的艱苦,還能把它當作一種精神享受,從中尋找出樂趣來。隨行、率真,這些詞用來形容三毛一點都不為過。她敢愛敢恨,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在她身上有著不竭的激情。她曾和丈夫在沙漠傍晚時分,帶著一壺烈酒,驅車到兩百公里外的戈壁灘撿動物骨骼和造型奇異的石頭,盡管那次差點要了他們倆的命,但卻不失為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也是三毛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聽自己的心聲,讓自己變的快樂,好好享受生命的美好,也不枉在人間走一回。永不言棄,相信明天,這便是三毛想要告訴我們大家的。
我也要像書中的三毛那樣,去相信未來,隨遇而安,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一個精彩的明天。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三
第一次讀三毛的書,卻發(fā)現(xiàn)已經“喜歡”上了她。
斷斷續(xù)續(xù)的讀了好久,吸引我的是那在撒哈拉的生活。你可以對著繁華的都市生活說拜拜,前往那人生地不熟的撒哈拉。仿佛能看到你去買菜時那嬌弱的身影,風沙飛舞,你提著一大包東西跌跌撞撞,卻走的那么堅定??吹搅艘煌麩o際的沙漠,你和荷西在上面玩的是那么開心。那份魄力和毅力很難得的是在一個女性身上體現(xiàn)出來。原諒我,我在此書中把你當成了一個“爺們”。撒哈拉的異域風情只有你領略到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應該很壯觀吧。撒哈拉里獨自一人的孤寂也只有你懂的。
替你高興,遇到了荷西這樣一個人。你想去撒哈拉,他便提前去撒哈拉,等待著你。正如你所說,你“瘋”,他便陪你“瘋”。這也正是你堅定的跟隨他的原因吧。那樣的生活,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下來,你很偉大。沒有聽到你的一絲報怨和退縮。每當有不高興時,你總是開玩笑的一帶而過。這種樂,積極的態(tài)度應該是你在撒哈拉里過的滿足的原因之一吧。
撒哈拉的生活是那樣單調,枯燥。但你和荷西卻過成了詩人般的生活?,F(xiàn)在回想起來應該是一種不舍和品味吧。向往著那樣的一種生活,一日,兩人,三餐,四季。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四
在沒有讀三毛的文字之前,早就聽說她是個灑脫的女子了,而我恰恰最欣賞的就是灑脫之人,所以對《撒哈拉的故事》可以說是充滿了期待。
但是說實在,有些失望了。里面的女子并不像我想象中三毛該是的樣子。
她更像是個有些任性、有些固執(zhí)、有些矯情、有些自我,但又有血有肉、平平凡凡的女子。
那時候的三毛,所謂的灑脫,更起來更像是由金錢堆砌起來的灑脫。
從初初到撒哈拉沙漠的時候看,三毛給我的印象更像是一個不諳世事,還有些傻白甜的女人。
真的感覺如荷西所說的,三毛去撒哈拉沙漠,是一件表面倔強而內心冷漠的事件??梢哉f,如果不是荷西的推動,不是荷西的陪伴,不是荷西的鼓勵。在那片荒蕪的土地,三毛不會堅持太久,那也就不會有《撒哈拉的故事》,也就不會有那個被過于美化的灑脫三毛。
可憐的是,即使付出了那么多,三毛對荷西的愛,仍不像是愛情的愛,而更像是一種陪伴一種習慣。像是在那片陌生荒蕪土地,唯一可以緊緊握住的綠洲。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五
這個五一小假期沒有出門,我知道,出去無非見到的是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索性安安靜靜窩在家中,倒也去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果然,別有洞天。離我們生活萬里之遙的廣袤的撒哈拉沙漠的美麗景致在電視上、圖片上見到過,驚嘆那一片天地的遼闊壯麗,人類的渺小無知,如果有朝一日有機會,我想我定會去大沙漠里走一遭,而我的膽量也不過如此罷了。若要讓我生活在那里,我想于我這樣一個俗人而言,是萬沒有那樣的勇氣和灑脫的。正因如此,我一直對三毛這位第一個踏入撒哈拉沙漠的柔弱女子敬仰萬分,看過她的文之后,更覺她可愛至極。
文如其人,說得極對,三毛的文字不花哨、不做作、讀來親切極了,像個鄰家姐姐向我訴說那遙遠的故事;三毛的文字又很隨意跳脫、活潑有趣,想來便是個性情中人;三毛的文字處處充滿了情懷和溫暖,我因此知道她內心是如此充滿了愛。
一個女子,為著自己前世的鄉(xiāng)愁,離開熱鬧繁華的大都市,來到這食物匱乏動蕩不安愚昧落后的西撒哈拉,要生活下去的確需要莫大的勇氣,當?shù)氐娜龉宋拿鹘袒潭鹊停匀挥行┮靶U暴戾,鄰居們向她討要東西從來都是有借無還,而她依然樂得稱其為"芳鄰",傾其所有幫助這些可愛又"可恨"的鄰里們,還樂此不疲地當起了當?shù)氐?巫醫(yī)",竟也醫(yī)好了不少人,甚至差點當了接生產婆,這個"副業(yè)"被丈夫荷西叫停后,又偷偷地當起了獸醫(yī),關鍵是藥到病除,實在是太有才!
在西撒哈拉的沙漠里,人煙稀少,人們也極不友善,更別說對一個陌生臉孔的亞洲人,兩人去沙漠深處探險時,荷西誤入泥潭,越陷越深,路過的撒哈拉威人非但不愿意救人,反而趁人之危心存不軌,看得我心驚膽戰(zhàn),還好最后脫險,兩人已在沙漠的寒夜中凍得半死,卻又相約明天再來,十足的瀟灑。
三毛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么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么一遭。"我想,撒哈拉的故事,于她而言,既是陽春白雪,也是青菜豆腐,縱有不舍,有一天終將離去,撒哈拉的記憶卻定融入她的體內,永遠無法抹去了。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寫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時的所見所聞,與當?shù)叵嘧R朋友的關系,每個故事都透露出這個隱忍女子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的堅定。由十幾篇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飯店》,是三毛適應荒涼單調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筆的第一篇文章,從此之后,三毛便寫出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適應、關懷這片大沙漠,在她的筆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變得豐富多彩。三毛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輕松地講述著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jié)和生活經歷:沙漠的新奇、生活的樂趣,千瘡百孔的大帳篷、鐵皮做的小屋、單峰駱駝和成群的山羊。書中無論是荷西把粉絲當做雨來吃,還是他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去海邊打魚、白手起家建立他們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都滲透著彼此間濃濃的溫馨的愛意。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六
我欣賞三毛,欣賞她的勇氣。
那里沒有太多的水,只有那茫茫的一片土黃,遠處偶爾能看見仙人掌挺立在風沙之中,但她能夠拋開繁華的城市來到這貧困的沙漠。那里甚至沒有家具沒有床,但是三毛與她的丈夫荷西就這樣勇敢地迎接沙漠給他們帶來的挑戰(zhàn)。
我欣賞三毛,欣賞她的樂觀。
面對撒哈拉威鄰居的時愉時“搶”的各種騷擾,三毛稱她們?yōu)榉监?,并寫下“感謝這些鄰居,我在沙漠時被他們弄的五光十色,再也不知道寂寞的滋味了。
為了多賺些錢,兩人辛辛苦苦一天打魚賣錢后的收賬單,卻被三毛不小心放到洗衣機里絞爛了,此時三毛寫道:“我做在浴室門口的石階上,又哭又笑起來”。
三毛與荷西雖然在物質上面是缺乏的,但他們在精神上似是一口永不干涸的清泉,他們的精神世界是豐富多彩的。
我欣賞三毛,欣賞她的執(zhí)著。
三毛與荷西大漠深處尋化石,荷西陷入泥漿江險些喪命,兩人拼盡全力終于逃身。在回家的路上,三毛記錄了兩人這樣的對話:“三毛還要化石嗎?”荷西呻吟似的問著我。我簡短的回答他:“你呢?”“我更要了?!薄笆裁磿r候再來?”“明天。”
我欣賞三毛,欣賞她對生活的愛。
沙漠生活,困難總是無處不在。三毛要一個人提水,走長長的路去買東西,甚至還要忍受孤獨。可她享受這種在迷茫中自己摸索的過程。正如她所說:“人,多幾種生活的經驗總是可貴的?!?BR> 我欣賞三毛,欣賞她的樂觀,欣賞她的執(zhí)著,欣賞她對生活的熱愛!
《撒哈拉故事》留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三毛與荷西對于艱苦生活的那份樂觀和與豁達,大漠的孤獨與物質的平瘠反成了兩人快樂的源泉,在這個用金錢衡量幸福感的時代,三毛用自己的故事給我們上了一堂最好的成功學——美的人生就是愛,最愛——自由與經歷。
有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大沙漠!”,而對于我們而言,每天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一點美,從此你的世界將因你而五彩斑斕!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七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這本書,在讀這本書之前也聽過別人說過這本書挺好看的,就這樣我買了一本回來讀,還記得剛開始讀的時候被三毛這個作者所圈粉了,特別喜歡她那寫的文字沒有那種深奧的很普通平凡但卻確很深入人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個人特別喜歡旅行,而撒哈拉沙漠引起了我的興趣。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是作者本人三毛在和她愛人在撒哈拉所發(fā)生的點點滴滴。這本書由許多個故事連成,看完這本書后,我被她圈粉了,她那桀驁不馴,敢于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性格讓我覺得世上竟有如此奇女子。
書里都是一些三毛所見所遇到的事,撒哈拉沙漠大家都知道環(huán)境非常惡劣,但在作者三毛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撒哈拉,即使環(huán)境再怎么不好但在三毛眼里仍然有很多樂趣,一樣可以生活的幸福。記得她和荷西住的地方是何其的簡陋,但是三毛并沒有埋怨,而是和荷西一起改造房子。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我們埋怨是無用的,不如自己努力去改變它。我們要學習三毛她那種即使在惡劣環(huán)境依然樂觀生活的精神。有人說她是愚蠢的,自己一人跑去那么遠那么惡劣的環(huán)境。但是在我眼里,她是聰明的,她一直都認為她不是蕓蕓眾生,她有自己想法,不甘平庸,不喜歡束縛,向往自由。我們生活中身邊有多少人都是活在別人的眼里,每天循規(guī)蹈矩做著同一件事情,每當我們心里泛起一絲欲望就安慰自己這就是生活沒辦法。其實這才是我們的愚蠢,生活一成不變該有多無聊。
荷西和三毛的愛情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荷西與三毛的愛情并沒有轟轟烈烈,但平凡得偉大。荷西默默地追隨,只為實現(xiàn)三毛心中的夢想。對三毛,他矢志不渝,即使她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女孩,但也愿意隨她在沙漠里受苦,這個倔強的女孩注定要跟這個人一輩子過下去。這平淡的幸福意味著不離不棄。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荒山那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三毛面對不懷好意的幾個撒哈拉威人,鎮(zhèn)定地逃脫了危險。她沒有離去,而是想辦法拼盡所有的力量營救她心愛的丈夫。愛情并不需要有多轟轟烈烈只求對方懂你支持你就足矣。
他們的愛情是多少人羨慕的,雖然生活艱辛但依然幸福樂觀生活。
在這本書里,我看不到作者寫過苦字,完全體會不到所謂的辛苦,反而是生活多姿多彩,她的文字質樸,感染力極強,直達人心,讀她的這邊撒哈拉的故事你會覺得你在和她交談一樣輕松自然缺深刻。讀完《撒哈拉的故事》我讀懂了三毛,此時她應該和荷西在天國的幸福的生活從此不再有磨難。在這本書里我感悟到了對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學會了無論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難,我也要抱著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自己的人生,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八
這本書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幸福、感動和不平等,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書中三毛、荷西和他們的朋友們經歷過各種各樣的事情,在一次拾化石的過程中,荷西不慎跌入沼澤,無論三毛怎么用力都拉不出來,反而越陷越深,最后,憑借荷西對三毛的信任、再加上三毛的智慧,她終于將自己的丈夫荷西救出來了。這一幕讓我十分感動。
在他們結婚過程中那種幸福、撒哈拉人民的無知和熱情,為這場緊張的婚禮增添了一份幽默,還有三毛那夸張而搞笑又劇情化的寫法,讓我哭笑不得,時而感動、時而又為他們虎口脫險而松了口氣。最后沙伊卡和魯阿二哥的那一份情,讓我永生難忘。魯阿二哥被害死了、而沙伊卡被撕掉了全身的衣服,魯阿上前來救,卻和沙伊卡一同被槍斃了,我倍感憤怒,在摩洛哥的強烈進攻下,屠殺人數(shù)達到了全世界排名第十。
記得在三毛初來到撒哈拉時,想了解那的衛(wèi)生情況,就在一塊大石頭旁邊偷看別人洗澡和洗胃,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個傳聞,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女人經常偷看別人洗澡,使三毛十分羞愧,如果換作我是她的話,我也會羞愧得直發(fā)愣。
我十分敬佩三毛那種對生活樂觀向上的精神,面對坎坷的婚姻,她沒有放棄,卻依然充滿著憧憬,結婚的房子是一個丑陋的小石屋,她沒有埋怨,時間流逝,往日的“小破屋”已經變成了“豪宅”,使我“哇”地發(fā)出了一聲又一聲的贊嘆!
我們要象三毛那樣,成為一個樂觀向上的人,使這個世界不再有爭吵、戰(zhàn)爭、哭泣,而是充滿幸福、感動和和平。為了我們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的生存,行動起來吧,就從現(xiàn)在開始!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九
看三毛的書最開始是從她的《溫柔的夜》開始,從原本有規(guī)律的一天看幾篇,到徹夜通宵達旦,然后一發(fā)不可收拾,淚濕衾被,繼而拾起了《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這個以前陌生而又熟悉的人,而今,卻是伴在床邊,夜夜夢中追尋的人。有人說,三毛,引起了一番流浪文學,橫掃華夏。我想,也是,這個女子,不同一般尋常女子,幼時很皮,小時不喜上學,卻愛閑書,長大后卻又像兒時一樣不按牌理出牌,逃離到沒人知道的遠方,繼續(xù)以自由不羈的靈魂浪跡天涯。最終,又以自殺結束生命。真是令人感嘆啊!在安逸生活中待久了的人總是會覺得生活沒有激情,想去遠方流浪,但是,往往總是停留在空想的階段,因為我們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流浪,要拋棄多少,克服多少,告別多少。而我們早已是溫室中的花朵,可觀不可動。只有,三毛,隨著荷西,搬到西班牙,移到撒哈拉,遠離富足的故國,定居貧乏的沙漠。
單是這份勇氣,足是令我們欽佩。想起那些散發(fā)體臭的撒哈拉威人,那乏水的沙漠,那圍著墳堆和垃圾般的小家,三毛卻未曾抱怨,甚至還苦中作樂。她稱自己和荷西為素人漁夫,為了節(jié)省生活開支而去捕魚,卻不懂賣魚,一頓飯又把賺來的錢花去,白忙活一場了,卻只是笑笑。把魚送人時,她說,友情也是無價的財富。她在沙漠里授醫(yī),教學,總把生活用品送人,把家居打扮得如詩如畫,把粉絲叫做“雨”??偸钦f荷西很傻,隨意帶沙漠里的孩子遛圈弄得臟兮兮的回來,可是他自己呢,看著也不聰明,總是開著車隨意在沙漠里撿些路人,每次都被人家弄得很麻煩,也總抱怨,可是每次卻總還是讓路人搭她的車。這樣一個心胸寬廣的女子,才配與荷西相愛。
每每看到荷西和三毛的愛情,總是讓我感動落淚。若有一天荷西去了,三毛必是痛徹心扉。三毛總是淡淡的說,若是有危險,那也是命。可是她自己卻可能比自己了解的還要愛荷西,她的自殺很大部分因為荷西。當別人都在懷疑她稀奇古怪的想法的時候,只有荷西相信三毛真的會這么做,并且為她做準備,和她一起去到她想去的地方。他們的婚禮,是三毛想要的那種,簡簡單單的,舒舒服服的,沒有累人的繁文縟節(jié),也沒有應酬不斷的筵席,只有他們兩個人,在主與證人的見證下,答了“好”,交換戒指,看場電影,過過在沙漠里稍微奢侈的一天。荷西和三毛的愛情,平淡又難求,文化間的差異從來不成為他們間的問題,令人欣羨。若有此夫,婦復何求。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
暑假里我第一次打開了《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是已故當代女作家三毛的作品,描寫了她與她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時間中所見、所聞、所感。
二月初,荷西與三毛一同來到了撒哈拉沙漠邊的一個小鎮(zhèn),但是住的地方離鎮(zhèn)中心很遠。三毛和荷西勉強地制作家具、粉刷墻壁,然后再別出心裁地布置住所。原來簡陋不堪的房子,竟然變成了沙漠中最美的一間房子。
在撒哈拉沙漠中,三毛是寬容的,善良的。鄰居不停地向她借東西,而她總是來者不拒地給予?!稇覊貪馈分袑懙?,很多窮苦人沒有見到藥,于是三毛把紅藥水之類的小藥品全部送給了他們。鄰居們有一些小事,她都愿意幫忙,即使有困難,她也在所不辭,所以她的人緣很好,這使她在沙漠中結交了很多朋友。三毛在書中說:“長久的沙漠生活,使人學到一點,任何一點點生活上的享受,都可以使心靈得到滿足?!蔽蚁脒@句話是一種精神動力吧!讓他們在誰都不愿意到的地方,很好地生活下來,并且生活得有滋有味。
你看,在《沙漠中的飯店》里,寫到了荷西第一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春雨;第二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尼龍線;在吃餅酪時,他把小碎肉說成鯊魚翅膀;把三毛的牛肉干當成順喉藥;還把壽司中的海苔比喻成復寫紙。荷西對許多食物的“無知”總是會逗得三毛哈哈大笑。
不過,他們的生活有時也是很艱難的。在《荒山之夜》里提到,三毛和荷西到撒哈拉沙漠里找化石,在離小鎮(zhèn)一百多公理的地方,幾小時之內,溫度降到零度,荷西掉入了泥沼,在掙扎了一個多小時,快凍僵了的時候,三毛終于把他救了上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小故事就是《沙漠觀浴記》了,顧名思義,就是寫沙漠中的人怎么洗澡的。文中介紹到:沙漠中的人們洗澡時,首先脫衣服,再拎一個空水桶到一個小房間內打水,把從從頭澆下來。如果冷的話,可以進入一個溫度很高的房間,在這里,用石頭在身體上刮,不用肥皂,不用水,只有到最后,身體全刮完了,才用水把身上的臟東西沖一下。沙漠中,人們總是四五年才洗一次澡,所以洗澡時總是在浴室里待半天。這種洗澡方法是我從未見過的,感覺很新奇很有趣。但是我不想嘗試,那是因為沙漠中沒有水才這樣洗呀!
三毛說過:“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活過。”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與其長時間碌碌無為,不如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到這個世界痛痛快快走一回。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一
又一本看完后讓我有買紙質版沖動的書出現(xiàn)了。
我一直知道三毛的,但是從來沒有看她的書的沖動,就像韓寒一樣。韓寒的書曾經下載個,起了個頭就看不下去了。在電視上看過三毛的照片,一眼看去,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氣質上我選擇給她套用了徐志摩這一款,認為她就是個寫抒情詩、抒情散文的。我總是覺得自己有些小聰明,然后自以為是的對號入座。遇到驗證正確的就得意下,驗證不正確就選擇性忽略。
在書香云集里,我一向是按照評分下載的。我只是有些搞不懂《撒哈拉的故事》這書的評分怎么這么高。隨手下載來瞧瞧,卻深深的著迷進去了。一般說來,我看言情小說略多些,也愛看韓劇,里面滿足了我對于愛情、親情、生活,以及對于男人的所有yy,過過眼癮、解解悶而已,之前看一部現(xiàn)實題材看的我那個郁悶加郁悶,現(xiàn)實的生活總那么不是味兒,做人很苦的。
《撒哈拉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某些想法。我覺得我就像是書中描寫的沙哈拉威人,完全處在以求解決溫飽的狀態(tài),當然羨慕三毛的生活,花錢去創(chuàng)造?對不起,我才不會因為那個花錢!去三毛家借?居然她肯借,當然,不會就賴過來唄。這樣過上了三毛那樣品質的生活了嗎?其實不過是牛嚼牡丹,好好的鞋子,一下就穿壞了,裙子借去,臟了回來,還回來還把扣子剪掉了。刀叉三毛送一付來,不舍得用,還要借。沒錯,我覺得我就是沙哈拉威人,這不行。
雖然選擇去撒哈拉沙漠吃苦,是她自找的,是的做人很苦的,但是有滋味的苦,和混日子的苦就不一樣了,怎么經營的就過怎樣的日子。撒哈拉我肯定呆不下去,更不要說三毛那樣有情調的家,有滋味的生活。
三毛當然也幸福,愛她的家里人,愛她的荷西,可看看她最終追隨荷西而去,就知道她愛的也不少。書中以她母親給她的家信做序,雖然沒去了解,但文筆、情感,幽默感都讓我感覺三毛的母親不簡單,讓我感覺那就是言情小說里世家里走出來的嫡小姐。三毛和荷西不像言情小說里的你儂我儂,自己按照自己的追求生活,不黏糊,更不會在吵架的時候出現(xiàn)我為了你犧牲了什么,怎樣了,你怎么能這樣對我的對白。三毛做飯時候逗荷西的小故事,太可愛了有木有。
上得廳堂入得廚房,懂得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這樣的女人多可愛。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二
《撒哈拉的故事》,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寫的沙漠生活,與《哭泣的駱駝》里那種一貫凄慘、荒涼和肅穆的風格不同,穿透這本書的內容豐富了許多。也許那時是三毛才去的日子吧,在她的眼里,沙漠生活還那么有吸引力,想想看,在這樣一個神秘的世界,那么多的冒險要去,那么多刺激的事情要做,那么多新鮮的日子要過,怎能不讓一個本來就一心向往撒哈拉的人心潮澎湃?《娃娃新娘》里就寫滿了她對撒哈拉當?shù)仫L俗的無可奈何,雖然沒有在文字中作“一聲嘆息”,可讀過后自己也仿佛看見姑卡那“瘦得眼眶都陷下去”的臉,有一絲不忍,可更多的只是無奈。三毛是相信有靈異現(xiàn)象的,這也許又是她與別人不同的一個地方,她甚至于堅信人死后有靈魂的看法。所以,在《死果》這篇文章里,就處處見到了她描寫得十分厲害的“靈異”現(xiàn)象,原因是她撿到的一個里面包有符咒的銅片然后又掛到了脖子上?!斑@種符咒的現(xiàn)象,就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它可以將這些小毛病化成厲鬼來取你的性命?!蔽也⒉幌胱肪康降追涫遣皇钦娴娜缟纤f會取人性命,到是三毛的文字中所包含的痛苦、吶喊、撕心裂肺的慘叫以及對生命的無奈直至絕望讓我從心底感到一陣寒意。整本書中,我最愛的一篇,自然是《白手起家》了。從“異鄉(xiāng)人”到家庭主婦(其實她的工作遠非“家庭主婦”那么簡單),從她那個灰暗的中間有個大洞的小屋子到沙漠中最美麗的小屋,這中間經歷的苦難曲折自不必說,看著三毛和荷西一步步將這個“沙地的城堡”建立起來,竟然自己也有種滿足感。像她說的那樣:“……人,生下來被分到的階級是很難再擺脫的。我的家,對沙哈拉威人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是必要的,而我,卻脫不開這個枷鎖,要使四周的環(huán)境復雜得跟從前一樣?!笨梢姡珜λ男录沂呛軡M意的,甚而又步回到了原來的三毛了。原來她來沙漠也只是為了逃避,只是為了放松,這又何嘗不可?只可惜,人的一些東西是很難躲避,很難改變的,再堅強的人,終究不免軟弱。三毛也是人,所以她也走不出這個框框,她需要的東西,愛,父母,家,朋友,她的追求,沙漠不能全部都給她,沒有一個地方能全部給她,她只有一個一個地方不停的跑,不停的鬧著,笑著,瘋著,試圖去忘掉什么。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三
知道《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里很出名的一句話在網上被眾人熟知?!耙驗槭篱g本無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保撛趺蠢斫膺@句話呢,如此磅礴豪邁的沙漠,世界上環(huán)境最惡劣、面積最大的沙漠,僅僅是因為我思念你它才會如此壯觀??梢姡覍δ愕乃寄钍怯卸嗝瓷钋?,多么偉岸。
三毛是個不一般的女子,她追求愛情,追求自由。向往著靈魂的彼岸,她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一本地理雜志的吸引,三毛背著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書中每個故事都充溢著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字里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
她義無反顧走進沙漠,她沒有對未來過多的計劃,她只有一腔熱血和一個愛她的荷西。他們在沙漠結婚,和黃沙太陽一同私奔。當面對荒涼的沙漠心中有無限無助時,荷西是她最堅貞的依靠。所以她在書中寫道:“他知道我是個一意孤行的倔強的女子,我不會改變計劃的。在這個為了愛情去沙漠里受苦時,我心里已經決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他們平淡深遠的結合,沉著的相愛。雖然物質上不是特別的好,但是心靈卻永遠被愛充斥,永遠被愛守護著。
她的一生注定要因為她的追求而顛沛流離,但她仍然心甘情愿。三毛說她見著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xiāng)。她所念所想皆是風卷殘沙的撒哈拉,如此而來一見如故便不足為奇。她帶著沙漠的浪漫,與荷西同行,逃離到遙遠的遠方,浪跡天涯。在惡劣的沙漠環(huán)境中,正是因為荷西的包容和三毛的追逐,他們的愛才會在沙漠中生根發(fā)芽,野蠻生長。撒哈拉教會了三毛堅強和樂觀,教會了她如何去愛一個人如何去珍惜一個人。這一趟撒哈拉之旅,并沒有白來。只是最后,曲終人散,荷西隨著撒哈拉的沙一并被風吹離了三毛的身旁。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四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寫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時的所見所聞,與當?shù)嘏笥严嘧R的故事,書中每個故事都充溢著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字里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每個故事都透露出這個隱忍女子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的堅定。
其實這本書并沒有很刻意、很特別地突出哪個道理,但是我卻能夠在三毛生活中發(fā)生的瑣事,她身邊的人,說的語言,都能知道其中包含的感情和韻意。如還沒有成年并不想被婚姻束縛卻必須要離家嫁給陌生人的姑卡;如一心為愛追尋就算傷的遍體鱗傷也在所不辭的沙侖;如就算對方是殺害親人的.仇人卻依然舍己救人的沙巴軍曹;如一生為他人工作卻無怨無悔、勤勤懇懇的啞奴……我想,讓他/她們變成如此不堪是因為自己,讓他/她們歷經約束的痛苦是因為命運。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五
別人說《撒哈拉的沙漠》是三毛眾多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趁著寒假我也看了一回,感受了一下沙漠中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完全改變了我對沙漠的觀念。
這部作品的第一篇就是沙漠中的飯店,給我感覺就是這部作品的作者三毛是一個風趣幽默狡詐又有一身廚藝的女人。騙荷西說粉絲是雨是尼龍線,更有趣的是把豬肉干說成是喉片,害的荷西的同事們見到三毛就假裝咳嗽,想再騙豬肉干吃。后來老板去荷西家吃飯,老板把三毛的黃瓜炒冬菇當作是筍片炒冬菇,而且還稱贊到是他吃飯的最好吃的筍片炒冬菇。真的不得不贊一下三毛那精湛的廚藝。
后來三毛提出要去撒哈拉沙漠,荷西也只好跟著去,兩人最終在沙漠里結成夫婦,在沙漠中住了下來,一系列的趣事就陸續(xù)展開了。
三毛并不是一個醫(yī)生,但她在沙漠中熱心助人,贈醫(yī)施藥,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沙漠中的人們,救過許多撒哈拉威。醫(yī)療交通設備欠缺,人們不懂得照顧自己,生病了也不理,對比于現(xiàn)在的生活,我們應該要更懂得去珍惜。有一次,一個鄰居的表妹說是快要死了,請求三毛去看一下。荷西勸三毛不要去,因為如果這個人死了就會怪三毛醫(yī)死人,但三毛不管三七二十一等荷西走后偷偷去"當醫(yī)生"。三毛毫不猶豫就斷定這個快要死了的病人只是營養(yǎng)不良,拿了些維他命給她吃,果然治好了。我覺得三毛這種敢做敢為,助人為樂的精神和行為是值得學習的,作為一名學生,我們也應該好好學習一下三毛的精神。
在沒閱讀這部作品之前,在我心中的沙漠除了缺水,那里的人應該都是一些純樸辛勤的勞動人民。但我看了三毛的作品后,完全改變了我對沙漠人的看法。在娃娃新娘這一篇中,姑卡是一個年僅10歲的小女孩,就要面臨結婚這件人生大事,這應該是撒哈拉威的風俗,但其實這是對一個十歲的女孩的最大傷害,用三毛的原話,“結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奪取一個小女孩的貞操而已”。這顯然是一種不可取的風俗,這就是對小女孩的一種殘害當時。事情的結果就是姑卡把孩子打掉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的進步,我們也不應該保留過去不好的風俗,對待風俗也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現(xiàn)在事事主張平等,再不應該出現(xiàn)逼婚現(xiàn)象。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到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風俗習慣,到風俗不代表真理,并不是千真萬確的,我們要學會選擇,學會說不。
沙漠,大家聽到這個詞應該會想到干旱缺水,在《撒哈拉的沙漠》這部作品中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沙漠觀浴記了。三毛在無意中找到了沙漠中的澡堂,這激發(fā)了三毛內心強烈的好奇心,于是她忍不住花錢進澡堂,為的就是看當?shù)貗D女洗澡。由于沙漠地區(qū)干旱缺水,當?shù)厝艘话闶侨瓴畔匆淮卧?,對于現(xiàn)在的人來說,這簡直是一種折磨。當?shù)厝讼丛璧臅r候,透明純凈的水經過她們的身體就會變成像墨水一樣的污水。而且有一幕讓我很印象很深刻,就是小孩在吸母乳時把污水也吸進去了,這真的是很不衛(wèi)生。這完全符合沙漠人民的生活方式,雖然是這樣,但他們還是覺得很開心,無所謂。更有趣的是人們用海水清理人體內部,這看著都讓人感受到揪心的痛,當婦女發(fā)現(xiàn)三毛的時候,三毛拔腿就跑了,真不得不說這是個充滿好奇的女性。看完這個故事,我感覺沙漠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真的很艱難,和我們的生活相對比起來,我們真的很幸福,我們要珍惜。而在沙漠中也有許多有趣的,我們前所未聞的事情,等待我們的發(fā)掘。
在沙漠中生活難免會面臨一些麻煩。三毛和荷西也在沙漠中度過了一個荒山之夜。三毛和荷西原本興致勃勃地入撿化石,殊不知在沙漠中迷了路,荷西還不幸掉進泥坑里。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想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三毛一開始也是如此,但她后來冷靜下來,想辦法去救荷西。從這里我們又看到了三毛勇敢,沉著冷靜的一面。她看著荷西逐漸沉下去,她緊張的同時看到了一輛車正向她駛來,她急忙請求幫助,但卻遇到了一群壞人,三毛同時面臨兩個困難,她慌忙地開車躲避那一群壞人,之后再回去救荷西。她卸下輪胎,撕掉衣服,最后成功救了荷西。從這里我感受到了一個女人勇敢,堅強,處變不驚的一面。在現(xiàn)實中我們遇到困難是否會想要放棄,我們應該學習三毛,遇到困難只管尋求辦法,不言放棄。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撒哈拉威的粗暴,邪惡的一面,他們不但見死不救,還想羞辱一個處在困境的女子,這讓我感到心寒。
其實三毛在沙漠中遇到很多事都值得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起到一個借鑒的作用。三毛在沙漠中還發(fā)生了許多趣事,有一些很有趣的鄰居,其實我看了這本書我也有點羨慕三毛的沙漠生活,我也很敬佩三毛這個勇敢善良,熱心助人,沉著冷靜的女作家,我們要記住永遠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六
這是我第二次看三毛的書,謝謝三毛讓我了解到撒哈拉那里的風土人情,盡管對于現(xiàn)在2022年來說參考可能已經不太可靠了,但真的是讓我對撒哈拉的了解不再是僅僅是它的地理位置了。
三毛在書里總說自己是個耐不住寂寞的人,但我卻覺得她有的是能耐得住寂寞的性子,因為愛旅行的人大多寂寞,他們不斷在旅途中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也會遇見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更多的是與自己相處。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認識了一個更年輕的三毛(因為我看的第一本是萬水千山走遍),我所理解的三毛是個不太在乎別人想法的人,別人怎么想怎么看她都滿不在乎,她相信自己的判斷自己的感覺,是個極有主見的人;她還是個急性子的人,脾氣不算太好,一沖動起來什么都敢嘗試,一激動起來連潛在的危險什么的都能忘的一干二凈;她情商很高,能處理好與周圍所有人的關系,讓別人不說喜歡她認同她至少不會刻意為難她。我認為這是歸因于她的熱情,愛交朋友,不怕吃虧,善良有同情心,不因周圍的環(huán)境而同化且個人素質始終在線。這實在是個很優(yōu)秀的人嘛。
我還很羨慕三毛的成長環(huán)境,小時數(shù)學不好偏科厭學不太省心,她父母雖是擔心但也十分包容,若是現(xiàn)在,大概就是各種補習班走起還夾雜著父母的殷切期望。在這種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三毛的成長經歷在我們常人看來有些肆意任性愛折騰了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三十歲時還能花父母的錢在外游學旅行,但也正是這樣才有了我們熟知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七
三毛和荷西不但國籍不相同,個性也不相同,將來婚后可能會吵架甚至于打架可他們還是結了婚,荷西是這樣說的:“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卻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發(fā)生,不過我們還是要結婚”。按理說,三毛和荷西并不合適,他們的差異太多了,他們本不該在一起可他們還是結為了伴侶。我想,這大概就是愛情吧。愛情是明知道我們不合,卻還是會堅定地選擇你,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相信你的人格,你的品性,我愿意去包容你,愿意與你磨合,愿意與你共度余生。
合適,或許不是選擇在一起的唯一理由,不合適,也不是選擇逃避和放棄的借口。三毛不愿在婚后失去獨立的人格和內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她一再強調,婚后她還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結婚。荷西當時對她說:“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個性和作風,我何必娶你呢!”。
我想,愛是尊重與包容。尊重對方的獨立與自由,尊重對方的個性與思想,讓對方自由地做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讓對方順從自己或順從對方,不是把愛作為控制對方的手段。有一種愛情,叫做三毛與荷西。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八
最后,談談三毛在涓涓細流般的文字中所流露出來的其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的平等。對自然的敬畏應該說是人類的天性,在自然的廣闊與雄壯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則是人類最常忽略甚至摒棄的。從古至今,階級對立,種族仇恨,不知有多少人死于人與人的不平等,而我們至今還心存隔閡。
然而,在三毛的眼中,人與人是不分高低貴賤的。于是,她給文化落后的撒哈拉威鄰居們上課看病,請啞奴來家中做客,為駕照考場旁關押的犯人們送去禮物(三毛寫道:我不看低他們,我自己不比犯人的操守高多少),開車送妓.女回家,與被穆.斯林仇視的天主教女子做朋友。
三毛用行動告訴我們,人都應該心懷平等之心,種族,信仰,膚色,性別,貧富貴賤等等,都不應該成為人與人對立的緣由。
作為一個同志,我所在的群體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因性取向造成的歧視、仇恨甚至殺戮在當今世界依然時有發(fā)生,應該說,我們對于平等的訴求是強烈和急迫的。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卻是,我們對于社會上種種不平等的態(tài)度卻往往是沉默不語的,逆來順受的,忍氣吞聲的。
我想,所謂平等之心,不應該只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包容,也是要為自己的平等權益而勇敢發(fā)聲。通向平等的道路絕不是一兩個先行者的披荊斬棘,它需的是每一份微小力量的熊熊匯聚。愿更多的同志能夠走出內心的恐懼,為本應屬于我們的自由與平等而勇敢前行。
第一次讀《撒哈拉的故事》后,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異鄉(xiāng)大漠的孤寂和貧瘠,卻孕育出五味俱全的精神盛宴。讀三毛的故事,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撒哈拉沙漠中,與三毛和荷西一起,裝飾新居,幫助鄰里,飛馳大漠,體味孤寂。眼前一片精彩,而內心卻無比平靜,這就是三毛如涓涓流水的文字中所蘊藏的巨大的平凡的力量?!爆F(xiàn)在讀來,依然覺得自己當時總結得挺好,也以此作為這第二篇讀書筆記的結尾吧,愿今后能在書與生活中,體味更多這樣的平凡。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九
《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是在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下購買閱讀的,也是我第一次接觸三毛寫的書。三毛的文字像是水洗過似地明凈,樸素又不失華麗。后來通過讀三毛的'一系列書,深深的明白人們旅行,不僅僅是為了看風景。更是為了探尋自己的內心世界,尋找自我。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二十
三毛,這是我們許多人都很熟悉的一位作家。我們被她所吸引著的不僅是她那平淡但有趣的作品,更還有她那精彩而又勇敢的人生。而《撒哈拉的故事》不僅是她的一部作品,也是她一段人生旅程的真實寫照。而我便是被這本書中所描繪而深深的吸引著。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三毛用自述的形式,講述了她在撒哈拉沙漠零碎的生活細節(jié)和生活經歷,記錄了她與丈夫荷西簡單而快樂的生活以及沙漠中新奇的風土人情。也借助三毛的視角,展現(xiàn)撒哈拉沙漠地區(qū)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一些不為人知,卻又讓人深思的背后。讓人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這本書中充分的為我們展示在撒哈拉中風土人情。其中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篇章有“娃娃新娘”,也許是因為我也是一個女孩,所以對這篇文章印象格外深刻,在這個篇章中我所看到是一個只有十歲的女孩,被很早的剝奪了快樂的童年,以及未來的生活選擇。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在結婚是所遭遇的一切,同時也讓我感到傷心。新婚夜粗暴的對待,以及對未來的道路的迷茫,等等一一切,對于一個女孩來說,打擊是多么的大。也正是因為這一切,讓剛滿十歲的撒哈拉威女孩在出嫁之后,也一夜之間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變成了沉默寡言的羔羊。這也真實的反映了撒哈拉威民族婚嫁的陋習,反應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尊女卑的不公平。這讓同為女孩的我感到十分的恐懼,也十分的慶幸??謶峙⑺庥龅囊磺?,慶幸的是那不是我自己。
而女孩所遭遇的一切,歸根于她所屬的地區(qū)社會的落后與愚昧。而我則是因為我所處的環(huán)境是先進的平等的社會。而在這種愚昧落后的社會卻讓無數(shù)個無辜的人們來承受它所帶來的后果,這是多么的讓人心痛?。≡谧x完這一本書后,我雖好奇,但也無比慶幸我生活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要知道在以前的舊中國,我們女性的地位就猶如撒哈拉中的一般。那樣的日子對于女人來說,是黑暗的、恐懼的。而如今的新中國,不僅讓人民當家做主,還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倡導人人平等。
在撒哈拉不僅女性的不平等,亦有階級的不平等。在這本書的平實的文字的背后,反映卻是這個社會的真實。這本書或許有不美好的,但亦有浪漫的。這也是這本書的最大的魅力所在。在展現(xiàn)奇異的風土人情的同時,也展現(xiàn)了與之對立的一面。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一
寒假里,我第一次打開了《撒哈拉的故事》。
這本書是已故當代女作家三毛的作品,描寫了她與她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時間中所見、所聞、所感。
二月初,荷西與三毛一同來到了撒哈拉沙漠邊的一個小鎮(zhèn),但是住的地方離鎮(zhèn)中心很遠。三毛和荷西勉強地制作家具、粉刷墻壁,然后再別出心裁地布置住所。原來簡陋不堪的房子,竟然變成了沙漠中最美的一間房子。
在撒哈拉沙漠中,三毛是寬容的,善良的。鄰居不停地向她借東西,而她總是來者不拒地給予?!稇覊貪馈分袑懙?,很多窮苦人沒有見到藥,于是三毛把紅藥水之類的小藥品全部送給了他們。鄰居們有一些小事,她都愿意幫忙,即使有困難,她也在所不辭,所以她的人緣很好,這使她在沙漠中結交了很多朋友。
三毛在書中說:“長久的沙漠生活,使人學到一點,任何一點點生活上的享受,都可以使心靈得到滿足?!蔽蚁脒@句話是一種精神動力吧!讓他們在誰都不愿意到的地方,很好地生活下來,并且生活得有滋有味。
在書里,三毛寫到了荷西第一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春雨;第二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尼龍線;在吃餅酪時,他把小碎肉說成鯊魚翅膀;把三毛的牛肉干當成順喉藥;還把壽司中的海苔比喻成復寫紙。荷西對許多食物的“無知”,總是會逗得三毛哈哈大笑。他們樂觀面對生活,苦中作樂,讓人動容。
不過,他們的生活有時也是很艱難的。在《荒山之夜》里提到,三毛和荷西到撒哈拉沙漠里找化石,在離小鎮(zhèn)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幾小時之內,溫度降到零度,荷西掉入了泥沼,在掙扎了一個多小時,快凍僵了的時候,三毛終于把他救了上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小故事就是《沙漠觀浴記》了。顧名思義,就是寫沙漠中的人怎么洗澡的。文中介紹到:沙漠中的人們洗澡時,首先脫衣服,再拎一個空水桶到一個小房間內打水,把水從頭澆下來。如果冷的話,可以進入一個溫度很高的房間,在這里,用石頭在身體上刮,不用肥皂,不用水,只有到最后,身體全刮完了,才用水把身上的臟東西沖一下。沙漠中,人們總是四五年才洗一次澡,所以洗澡時總是在浴室里待半天。這種洗澡方法是我從未見過的,感覺很新奇很有趣。但是我不想嘗試,那是因為沙漠中沒有水才這樣洗呀!
三毛說過:“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活過?!蔽矣X得這句話說得很好,與其長時間碌碌無為,不如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到這個世界痛痛快快走一回。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二
不知為什么,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的腦海中常會浮現(xiàn)出這樣一種幅景象:在沒有絲毫綠意的沙漠小鎮(zhèn),熱浪之后隱現(xiàn)著一位松散著頭發(fā)、牽著駱駝的美麗女子,她緩緩地向我走來,眼里蘊含著東方的柔情。
她,便是三毛。
不得不說,三毛曾掀起過一陣流浪文學的熱潮。在那個相對于今天已經太落伍、太保守的年代,三毛的作品就像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流,滋潤了無數(shù)干枯的心靈,也很少有人敢像三毛那樣任性,瀟灑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時至今日,這本書仍不會過時,甚至現(xiàn)在還會有人覺得三毛的做法過于大膽和前衛(wèi),然而這也是它一直暢銷的原因。
當年三毛在西班牙求學,認識了后來成為她丈夫的西班牙男孩荷西。面對荷西的追求,她的理性打敗了感性,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荷西并回到中國。多年之后,當她結束了一段失敗的感情再次回到西班牙的時候,荷西又一次找到了她。當年青澀懵懂的少年變成了眼前堅強勇敢的男子漢。這一次,三毛不會再猶豫了,既然有一顆不羈的心,那就去找一個瘋狂的人吧。
后來,三毛想去西屬撒哈拉沙漠居住,荷西便義無反顧的陪她去了,而這本書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書中記錄他們在撒哈拉的點點滴滴。
在設施簡陋、條件艱苦的撒哈拉沙漠,三毛有著一顆平淡快樂的心。盡管他租住的是毛胚房,但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將這一切改造成了安樂窩。輪胎、木板、雕刻精美的石頭、駱駝的頭骨……這些都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與鄰里之間的糾葛、與丈夫荷西的冒險經歷和那些看似艱辛的生活,也統(tǒng)統(tǒng)成為她的靈感,流淌在她的筆下。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三毛的生活態(tài)度十分欽佩,她好像永遠不懂得絕望,是個天生的樂天派。她能忍受生活的艱苦,還能把它當作一種精神享受,從中尋找出樂趣來。隨行、率真,這些詞用來形容三毛一點都不為過。她敢愛敢恨,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在她身上有著不竭的激情。她曾和丈夫在沙漠傍晚時分,帶著一壺烈酒,驅車到兩百公里外的戈壁灘撿動物骨骼和造型奇異的石頭,盡管那次差點要了他們倆的命,但卻不失為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也是三毛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聽自己的心聲,讓自己變的快樂,好好享受生命的美好,也不枉在人間走一回。永不言棄,相信明天,這便是三毛想要告訴我們大家的。
我也要像書中的三毛那樣,去相信未來,隨遇而安,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一個精彩的明天。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三
第一次讀三毛的書,卻發(fā)現(xiàn)已經“喜歡”上了她。
斷斷續(xù)續(xù)的讀了好久,吸引我的是那在撒哈拉的生活。你可以對著繁華的都市生活說拜拜,前往那人生地不熟的撒哈拉。仿佛能看到你去買菜時那嬌弱的身影,風沙飛舞,你提著一大包東西跌跌撞撞,卻走的那么堅定??吹搅艘煌麩o際的沙漠,你和荷西在上面玩的是那么開心。那份魄力和毅力很難得的是在一個女性身上體現(xiàn)出來。原諒我,我在此書中把你當成了一個“爺們”。撒哈拉的異域風情只有你領略到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應該很壯觀吧。撒哈拉里獨自一人的孤寂也只有你懂的。
替你高興,遇到了荷西這樣一個人。你想去撒哈拉,他便提前去撒哈拉,等待著你。正如你所說,你“瘋”,他便陪你“瘋”。這也正是你堅定的跟隨他的原因吧。那樣的生活,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下來,你很偉大。沒有聽到你的一絲報怨和退縮。每當有不高興時,你總是開玩笑的一帶而過。這種樂,積極的態(tài)度應該是你在撒哈拉里過的滿足的原因之一吧。
撒哈拉的生活是那樣單調,枯燥。但你和荷西卻過成了詩人般的生活?,F(xiàn)在回想起來應該是一種不舍和品味吧。向往著那樣的一種生活,一日,兩人,三餐,四季。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四
在沒有讀三毛的文字之前,早就聽說她是個灑脫的女子了,而我恰恰最欣賞的就是灑脫之人,所以對《撒哈拉的故事》可以說是充滿了期待。
但是說實在,有些失望了。里面的女子并不像我想象中三毛該是的樣子。
她更像是個有些任性、有些固執(zhí)、有些矯情、有些自我,但又有血有肉、平平凡凡的女子。
那時候的三毛,所謂的灑脫,更起來更像是由金錢堆砌起來的灑脫。
從初初到撒哈拉沙漠的時候看,三毛給我的印象更像是一個不諳世事,還有些傻白甜的女人。
真的感覺如荷西所說的,三毛去撒哈拉沙漠,是一件表面倔強而內心冷漠的事件??梢哉f,如果不是荷西的推動,不是荷西的陪伴,不是荷西的鼓勵。在那片荒蕪的土地,三毛不會堅持太久,那也就不會有《撒哈拉的故事》,也就不會有那個被過于美化的灑脫三毛。
可憐的是,即使付出了那么多,三毛對荷西的愛,仍不像是愛情的愛,而更像是一種陪伴一種習慣。像是在那片陌生荒蕪土地,唯一可以緊緊握住的綠洲。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五
這個五一小假期沒有出門,我知道,出去無非見到的是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索性安安靜靜窩在家中,倒也去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果然,別有洞天。離我們生活萬里之遙的廣袤的撒哈拉沙漠的美麗景致在電視上、圖片上見到過,驚嘆那一片天地的遼闊壯麗,人類的渺小無知,如果有朝一日有機會,我想我定會去大沙漠里走一遭,而我的膽量也不過如此罷了。若要讓我生活在那里,我想于我這樣一個俗人而言,是萬沒有那樣的勇氣和灑脫的。正因如此,我一直對三毛這位第一個踏入撒哈拉沙漠的柔弱女子敬仰萬分,看過她的文之后,更覺她可愛至極。
文如其人,說得極對,三毛的文字不花哨、不做作、讀來親切極了,像個鄰家姐姐向我訴說那遙遠的故事;三毛的文字又很隨意跳脫、活潑有趣,想來便是個性情中人;三毛的文字處處充滿了情懷和溫暖,我因此知道她內心是如此充滿了愛。
一個女子,為著自己前世的鄉(xiāng)愁,離開熱鬧繁華的大都市,來到這食物匱乏動蕩不安愚昧落后的西撒哈拉,要生活下去的確需要莫大的勇氣,當?shù)氐娜龉宋拿鹘袒潭鹊停匀挥行┮靶U暴戾,鄰居們向她討要東西從來都是有借無還,而她依然樂得稱其為"芳鄰",傾其所有幫助這些可愛又"可恨"的鄰里們,還樂此不疲地當起了當?shù)氐?巫醫(yī)",竟也醫(yī)好了不少人,甚至差點當了接生產婆,這個"副業(yè)"被丈夫荷西叫停后,又偷偷地當起了獸醫(yī),關鍵是藥到病除,實在是太有才!
在西撒哈拉的沙漠里,人煙稀少,人們也極不友善,更別說對一個陌生臉孔的亞洲人,兩人去沙漠深處探險時,荷西誤入泥潭,越陷越深,路過的撒哈拉威人非但不愿意救人,反而趁人之危心存不軌,看得我心驚膽戰(zhàn),還好最后脫險,兩人已在沙漠的寒夜中凍得半死,卻又相約明天再來,十足的瀟灑。
三毛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么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么一遭。"我想,撒哈拉的故事,于她而言,既是陽春白雪,也是青菜豆腐,縱有不舍,有一天終將離去,撒哈拉的記憶卻定融入她的體內,永遠無法抹去了。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寫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時的所見所聞,與當?shù)叵嘧R朋友的關系,每個故事都透露出這個隱忍女子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的堅定。由十幾篇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飯店》,是三毛適應荒涼單調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筆的第一篇文章,從此之后,三毛便寫出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適應、關懷這片大沙漠,在她的筆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變得豐富多彩。三毛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輕松地講述著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jié)和生活經歷:沙漠的新奇、生活的樂趣,千瘡百孔的大帳篷、鐵皮做的小屋、單峰駱駝和成群的山羊。書中無論是荷西把粉絲當做雨來吃,還是他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去海邊打魚、白手起家建立他們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都滲透著彼此間濃濃的溫馨的愛意。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六
我欣賞三毛,欣賞她的勇氣。
那里沒有太多的水,只有那茫茫的一片土黃,遠處偶爾能看見仙人掌挺立在風沙之中,但她能夠拋開繁華的城市來到這貧困的沙漠。那里甚至沒有家具沒有床,但是三毛與她的丈夫荷西就這樣勇敢地迎接沙漠給他們帶來的挑戰(zhàn)。
我欣賞三毛,欣賞她的樂觀。
面對撒哈拉威鄰居的時愉時“搶”的各種騷擾,三毛稱她們?yōu)榉监?,并寫下“感謝這些鄰居,我在沙漠時被他們弄的五光十色,再也不知道寂寞的滋味了。
為了多賺些錢,兩人辛辛苦苦一天打魚賣錢后的收賬單,卻被三毛不小心放到洗衣機里絞爛了,此時三毛寫道:“我做在浴室門口的石階上,又哭又笑起來”。
三毛與荷西雖然在物質上面是缺乏的,但他們在精神上似是一口永不干涸的清泉,他們的精神世界是豐富多彩的。
我欣賞三毛,欣賞她的執(zhí)著。
三毛與荷西大漠深處尋化石,荷西陷入泥漿江險些喪命,兩人拼盡全力終于逃身。在回家的路上,三毛記錄了兩人這樣的對話:“三毛還要化石嗎?”荷西呻吟似的問著我。我簡短的回答他:“你呢?”“我更要了?!薄笆裁磿r候再來?”“明天。”
我欣賞三毛,欣賞她對生活的愛。
沙漠生活,困難總是無處不在。三毛要一個人提水,走長長的路去買東西,甚至還要忍受孤獨。可她享受這種在迷茫中自己摸索的過程。正如她所說:“人,多幾種生活的經驗總是可貴的?!?BR> 我欣賞三毛,欣賞她的樂觀,欣賞她的執(zhí)著,欣賞她對生活的熱愛!
《撒哈拉故事》留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三毛與荷西對于艱苦生活的那份樂觀和與豁達,大漠的孤獨與物質的平瘠反成了兩人快樂的源泉,在這個用金錢衡量幸福感的時代,三毛用自己的故事給我們上了一堂最好的成功學——美的人生就是愛,最愛——自由與經歷。
有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大沙漠!”,而對于我們而言,每天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一點美,從此你的世界將因你而五彩斑斕!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七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這本書,在讀這本書之前也聽過別人說過這本書挺好看的,就這樣我買了一本回來讀,還記得剛開始讀的時候被三毛這個作者所圈粉了,特別喜歡她那寫的文字沒有那種深奧的很普通平凡但卻確很深入人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個人特別喜歡旅行,而撒哈拉沙漠引起了我的興趣。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是作者本人三毛在和她愛人在撒哈拉所發(fā)生的點點滴滴。這本書由許多個故事連成,看完這本書后,我被她圈粉了,她那桀驁不馴,敢于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性格讓我覺得世上竟有如此奇女子。
書里都是一些三毛所見所遇到的事,撒哈拉沙漠大家都知道環(huán)境非常惡劣,但在作者三毛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撒哈拉,即使環(huán)境再怎么不好但在三毛眼里仍然有很多樂趣,一樣可以生活的幸福。記得她和荷西住的地方是何其的簡陋,但是三毛并沒有埋怨,而是和荷西一起改造房子。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我們埋怨是無用的,不如自己努力去改變它。我們要學習三毛她那種即使在惡劣環(huán)境依然樂觀生活的精神。有人說她是愚蠢的,自己一人跑去那么遠那么惡劣的環(huán)境。但是在我眼里,她是聰明的,她一直都認為她不是蕓蕓眾生,她有自己想法,不甘平庸,不喜歡束縛,向往自由。我們生活中身邊有多少人都是活在別人的眼里,每天循規(guī)蹈矩做著同一件事情,每當我們心里泛起一絲欲望就安慰自己這就是生活沒辦法。其實這才是我們的愚蠢,生活一成不變該有多無聊。
荷西和三毛的愛情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荷西與三毛的愛情并沒有轟轟烈烈,但平凡得偉大。荷西默默地追隨,只為實現(xiàn)三毛心中的夢想。對三毛,他矢志不渝,即使她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女孩,但也愿意隨她在沙漠里受苦,這個倔強的女孩注定要跟這個人一輩子過下去。這平淡的幸福意味著不離不棄。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荒山那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三毛面對不懷好意的幾個撒哈拉威人,鎮(zhèn)定地逃脫了危險。她沒有離去,而是想辦法拼盡所有的力量營救她心愛的丈夫。愛情并不需要有多轟轟烈烈只求對方懂你支持你就足矣。
他們的愛情是多少人羨慕的,雖然生活艱辛但依然幸福樂觀生活。
在這本書里,我看不到作者寫過苦字,完全體會不到所謂的辛苦,反而是生活多姿多彩,她的文字質樸,感染力極強,直達人心,讀她的這邊撒哈拉的故事你會覺得你在和她交談一樣輕松自然缺深刻。讀完《撒哈拉的故事》我讀懂了三毛,此時她應該和荷西在天國的幸福的生活從此不再有磨難。在這本書里我感悟到了對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學會了無論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難,我也要抱著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自己的人生,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八
這本書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幸福、感動和不平等,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書中三毛、荷西和他們的朋友們經歷過各種各樣的事情,在一次拾化石的過程中,荷西不慎跌入沼澤,無論三毛怎么用力都拉不出來,反而越陷越深,最后,憑借荷西對三毛的信任、再加上三毛的智慧,她終于將自己的丈夫荷西救出來了。這一幕讓我十分感動。
在他們結婚過程中那種幸福、撒哈拉人民的無知和熱情,為這場緊張的婚禮增添了一份幽默,還有三毛那夸張而搞笑又劇情化的寫法,讓我哭笑不得,時而感動、時而又為他們虎口脫險而松了口氣。最后沙伊卡和魯阿二哥的那一份情,讓我永生難忘。魯阿二哥被害死了、而沙伊卡被撕掉了全身的衣服,魯阿上前來救,卻和沙伊卡一同被槍斃了,我倍感憤怒,在摩洛哥的強烈進攻下,屠殺人數(shù)達到了全世界排名第十。
記得在三毛初來到撒哈拉時,想了解那的衛(wèi)生情況,就在一塊大石頭旁邊偷看別人洗澡和洗胃,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個傳聞,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女人經常偷看別人洗澡,使三毛十分羞愧,如果換作我是她的話,我也會羞愧得直發(fā)愣。
我十分敬佩三毛那種對生活樂觀向上的精神,面對坎坷的婚姻,她沒有放棄,卻依然充滿著憧憬,結婚的房子是一個丑陋的小石屋,她沒有埋怨,時間流逝,往日的“小破屋”已經變成了“豪宅”,使我“哇”地發(fā)出了一聲又一聲的贊嘆!
我們要象三毛那樣,成為一個樂觀向上的人,使這個世界不再有爭吵、戰(zhàn)爭、哭泣,而是充滿幸福、感動和和平。為了我們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的生存,行動起來吧,就從現(xiàn)在開始!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九
看三毛的書最開始是從她的《溫柔的夜》開始,從原本有規(guī)律的一天看幾篇,到徹夜通宵達旦,然后一發(fā)不可收拾,淚濕衾被,繼而拾起了《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這個以前陌生而又熟悉的人,而今,卻是伴在床邊,夜夜夢中追尋的人。有人說,三毛,引起了一番流浪文學,橫掃華夏。我想,也是,這個女子,不同一般尋常女子,幼時很皮,小時不喜上學,卻愛閑書,長大后卻又像兒時一樣不按牌理出牌,逃離到沒人知道的遠方,繼續(xù)以自由不羈的靈魂浪跡天涯。最終,又以自殺結束生命。真是令人感嘆啊!在安逸生活中待久了的人總是會覺得生活沒有激情,想去遠方流浪,但是,往往總是停留在空想的階段,因為我們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流浪,要拋棄多少,克服多少,告別多少。而我們早已是溫室中的花朵,可觀不可動。只有,三毛,隨著荷西,搬到西班牙,移到撒哈拉,遠離富足的故國,定居貧乏的沙漠。
單是這份勇氣,足是令我們欽佩。想起那些散發(fā)體臭的撒哈拉威人,那乏水的沙漠,那圍著墳堆和垃圾般的小家,三毛卻未曾抱怨,甚至還苦中作樂。她稱自己和荷西為素人漁夫,為了節(jié)省生活開支而去捕魚,卻不懂賣魚,一頓飯又把賺來的錢花去,白忙活一場了,卻只是笑笑。把魚送人時,她說,友情也是無價的財富。她在沙漠里授醫(yī),教學,總把生活用品送人,把家居打扮得如詩如畫,把粉絲叫做“雨”??偸钦f荷西很傻,隨意帶沙漠里的孩子遛圈弄得臟兮兮的回來,可是他自己呢,看著也不聰明,總是開著車隨意在沙漠里撿些路人,每次都被人家弄得很麻煩,也總抱怨,可是每次卻總還是讓路人搭她的車。這樣一個心胸寬廣的女子,才配與荷西相愛。
每每看到荷西和三毛的愛情,總是讓我感動落淚。若有一天荷西去了,三毛必是痛徹心扉。三毛總是淡淡的說,若是有危險,那也是命。可是她自己卻可能比自己了解的還要愛荷西,她的自殺很大部分因為荷西。當別人都在懷疑她稀奇古怪的想法的時候,只有荷西相信三毛真的會這么做,并且為她做準備,和她一起去到她想去的地方。他們的婚禮,是三毛想要的那種,簡簡單單的,舒舒服服的,沒有累人的繁文縟節(jié),也沒有應酬不斷的筵席,只有他們兩個人,在主與證人的見證下,答了“好”,交換戒指,看場電影,過過在沙漠里稍微奢侈的一天。荷西和三毛的愛情,平淡又難求,文化間的差異從來不成為他們間的問題,令人欣羨。若有此夫,婦復何求。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
暑假里我第一次打開了《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是已故當代女作家三毛的作品,描寫了她與她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時間中所見、所聞、所感。
二月初,荷西與三毛一同來到了撒哈拉沙漠邊的一個小鎮(zhèn),但是住的地方離鎮(zhèn)中心很遠。三毛和荷西勉強地制作家具、粉刷墻壁,然后再別出心裁地布置住所。原來簡陋不堪的房子,竟然變成了沙漠中最美的一間房子。
在撒哈拉沙漠中,三毛是寬容的,善良的。鄰居不停地向她借東西,而她總是來者不拒地給予?!稇覊貪馈分袑懙?,很多窮苦人沒有見到藥,于是三毛把紅藥水之類的小藥品全部送給了他們。鄰居們有一些小事,她都愿意幫忙,即使有困難,她也在所不辭,所以她的人緣很好,這使她在沙漠中結交了很多朋友。三毛在書中說:“長久的沙漠生活,使人學到一點,任何一點點生活上的享受,都可以使心靈得到滿足?!蔽蚁脒@句話是一種精神動力吧!讓他們在誰都不愿意到的地方,很好地生活下來,并且生活得有滋有味。
你看,在《沙漠中的飯店》里,寫到了荷西第一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春雨;第二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尼龍線;在吃餅酪時,他把小碎肉說成鯊魚翅膀;把三毛的牛肉干當成順喉藥;還把壽司中的海苔比喻成復寫紙。荷西對許多食物的“無知”總是會逗得三毛哈哈大笑。
不過,他們的生活有時也是很艱難的。在《荒山之夜》里提到,三毛和荷西到撒哈拉沙漠里找化石,在離小鎮(zhèn)一百多公理的地方,幾小時之內,溫度降到零度,荷西掉入了泥沼,在掙扎了一個多小時,快凍僵了的時候,三毛終于把他救了上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小故事就是《沙漠觀浴記》了,顧名思義,就是寫沙漠中的人怎么洗澡的。文中介紹到:沙漠中的人們洗澡時,首先脫衣服,再拎一個空水桶到一個小房間內打水,把從從頭澆下來。如果冷的話,可以進入一個溫度很高的房間,在這里,用石頭在身體上刮,不用肥皂,不用水,只有到最后,身體全刮完了,才用水把身上的臟東西沖一下。沙漠中,人們總是四五年才洗一次澡,所以洗澡時總是在浴室里待半天。這種洗澡方法是我從未見過的,感覺很新奇很有趣。但是我不想嘗試,那是因為沙漠中沒有水才這樣洗呀!
三毛說過:“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活過。”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與其長時間碌碌無為,不如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到這個世界痛痛快快走一回。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一
又一本看完后讓我有買紙質版沖動的書出現(xiàn)了。
我一直知道三毛的,但是從來沒有看她的書的沖動,就像韓寒一樣。韓寒的書曾經下載個,起了個頭就看不下去了。在電視上看過三毛的照片,一眼看去,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氣質上我選擇給她套用了徐志摩這一款,認為她就是個寫抒情詩、抒情散文的。我總是覺得自己有些小聰明,然后自以為是的對號入座。遇到驗證正確的就得意下,驗證不正確就選擇性忽略。
在書香云集里,我一向是按照評分下載的。我只是有些搞不懂《撒哈拉的故事》這書的評分怎么這么高。隨手下載來瞧瞧,卻深深的著迷進去了。一般說來,我看言情小說略多些,也愛看韓劇,里面滿足了我對于愛情、親情、生活,以及對于男人的所有yy,過過眼癮、解解悶而已,之前看一部現(xiàn)實題材看的我那個郁悶加郁悶,現(xiàn)實的生活總那么不是味兒,做人很苦的。
《撒哈拉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某些想法。我覺得我就像是書中描寫的沙哈拉威人,完全處在以求解決溫飽的狀態(tài),當然羨慕三毛的生活,花錢去創(chuàng)造?對不起,我才不會因為那個花錢!去三毛家借?居然她肯借,當然,不會就賴過來唄。這樣過上了三毛那樣品質的生活了嗎?其實不過是牛嚼牡丹,好好的鞋子,一下就穿壞了,裙子借去,臟了回來,還回來還把扣子剪掉了。刀叉三毛送一付來,不舍得用,還要借。沒錯,我覺得我就是沙哈拉威人,這不行。
雖然選擇去撒哈拉沙漠吃苦,是她自找的,是的做人很苦的,但是有滋味的苦,和混日子的苦就不一樣了,怎么經營的就過怎樣的日子。撒哈拉我肯定呆不下去,更不要說三毛那樣有情調的家,有滋味的生活。
三毛當然也幸福,愛她的家里人,愛她的荷西,可看看她最終追隨荷西而去,就知道她愛的也不少。書中以她母親給她的家信做序,雖然沒去了解,但文筆、情感,幽默感都讓我感覺三毛的母親不簡單,讓我感覺那就是言情小說里世家里走出來的嫡小姐。三毛和荷西不像言情小說里的你儂我儂,自己按照自己的追求生活,不黏糊,更不會在吵架的時候出現(xiàn)我為了你犧牲了什么,怎樣了,你怎么能這樣對我的對白。三毛做飯時候逗荷西的小故事,太可愛了有木有。
上得廳堂入得廚房,懂得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這樣的女人多可愛。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二
《撒哈拉的故事》,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寫的沙漠生活,與《哭泣的駱駝》里那種一貫凄慘、荒涼和肅穆的風格不同,穿透這本書的內容豐富了許多。也許那時是三毛才去的日子吧,在她的眼里,沙漠生活還那么有吸引力,想想看,在這樣一個神秘的世界,那么多的冒險要去,那么多刺激的事情要做,那么多新鮮的日子要過,怎能不讓一個本來就一心向往撒哈拉的人心潮澎湃?《娃娃新娘》里就寫滿了她對撒哈拉當?shù)仫L俗的無可奈何,雖然沒有在文字中作“一聲嘆息”,可讀過后自己也仿佛看見姑卡那“瘦得眼眶都陷下去”的臉,有一絲不忍,可更多的只是無奈。三毛是相信有靈異現(xiàn)象的,這也許又是她與別人不同的一個地方,她甚至于堅信人死后有靈魂的看法。所以,在《死果》這篇文章里,就處處見到了她描寫得十分厲害的“靈異”現(xiàn)象,原因是她撿到的一個里面包有符咒的銅片然后又掛到了脖子上?!斑@種符咒的現(xiàn)象,就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它可以將這些小毛病化成厲鬼來取你的性命?!蔽也⒉幌胱肪康降追涫遣皇钦娴娜缟纤f會取人性命,到是三毛的文字中所包含的痛苦、吶喊、撕心裂肺的慘叫以及對生命的無奈直至絕望讓我從心底感到一陣寒意。整本書中,我最愛的一篇,自然是《白手起家》了。從“異鄉(xiāng)人”到家庭主婦(其實她的工作遠非“家庭主婦”那么簡單),從她那個灰暗的中間有個大洞的小屋子到沙漠中最美麗的小屋,這中間經歷的苦難曲折自不必說,看著三毛和荷西一步步將這個“沙地的城堡”建立起來,竟然自己也有種滿足感。像她說的那樣:“……人,生下來被分到的階級是很難再擺脫的。我的家,對沙哈拉威人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是必要的,而我,卻脫不開這個枷鎖,要使四周的環(huán)境復雜得跟從前一樣?!笨梢姡珜λ男录沂呛軡M意的,甚而又步回到了原來的三毛了。原來她來沙漠也只是為了逃避,只是為了放松,這又何嘗不可?只可惜,人的一些東西是很難躲避,很難改變的,再堅強的人,終究不免軟弱。三毛也是人,所以她也走不出這個框框,她需要的東西,愛,父母,家,朋友,她的追求,沙漠不能全部都給她,沒有一個地方能全部給她,她只有一個一個地方不停的跑,不停的鬧著,笑著,瘋著,試圖去忘掉什么。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三
知道《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里很出名的一句話在網上被眾人熟知?!耙驗槭篱g本無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保撛趺蠢斫膺@句話呢,如此磅礴豪邁的沙漠,世界上環(huán)境最惡劣、面積最大的沙漠,僅僅是因為我思念你它才會如此壯觀??梢姡覍δ愕乃寄钍怯卸嗝瓷钋?,多么偉岸。
三毛是個不一般的女子,她追求愛情,追求自由。向往著靈魂的彼岸,她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一本地理雜志的吸引,三毛背著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書中每個故事都充溢著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字里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
她義無反顧走進沙漠,她沒有對未來過多的計劃,她只有一腔熱血和一個愛她的荷西。他們在沙漠結婚,和黃沙太陽一同私奔。當面對荒涼的沙漠心中有無限無助時,荷西是她最堅貞的依靠。所以她在書中寫道:“他知道我是個一意孤行的倔強的女子,我不會改變計劃的。在這個為了愛情去沙漠里受苦時,我心里已經決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他們平淡深遠的結合,沉著的相愛。雖然物質上不是特別的好,但是心靈卻永遠被愛充斥,永遠被愛守護著。
她的一生注定要因為她的追求而顛沛流離,但她仍然心甘情愿。三毛說她見著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xiāng)。她所念所想皆是風卷殘沙的撒哈拉,如此而來一見如故便不足為奇。她帶著沙漠的浪漫,與荷西同行,逃離到遙遠的遠方,浪跡天涯。在惡劣的沙漠環(huán)境中,正是因為荷西的包容和三毛的追逐,他們的愛才會在沙漠中生根發(fā)芽,野蠻生長。撒哈拉教會了三毛堅強和樂觀,教會了她如何去愛一個人如何去珍惜一個人。這一趟撒哈拉之旅,并沒有白來。只是最后,曲終人散,荷西隨著撒哈拉的沙一并被風吹離了三毛的身旁。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四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寫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時的所見所聞,與當?shù)嘏笥严嘧R的故事,書中每個故事都充溢著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字里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每個故事都透露出這個隱忍女子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的堅定。
其實這本書并沒有很刻意、很特別地突出哪個道理,但是我卻能夠在三毛生活中發(fā)生的瑣事,她身邊的人,說的語言,都能知道其中包含的感情和韻意。如還沒有成年并不想被婚姻束縛卻必須要離家嫁給陌生人的姑卡;如一心為愛追尋就算傷的遍體鱗傷也在所不辭的沙侖;如就算對方是殺害親人的.仇人卻依然舍己救人的沙巴軍曹;如一生為他人工作卻無怨無悔、勤勤懇懇的啞奴……我想,讓他/她們變成如此不堪是因為自己,讓他/她們歷經約束的痛苦是因為命運。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五
別人說《撒哈拉的沙漠》是三毛眾多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趁著寒假我也看了一回,感受了一下沙漠中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完全改變了我對沙漠的觀念。
這部作品的第一篇就是沙漠中的飯店,給我感覺就是這部作品的作者三毛是一個風趣幽默狡詐又有一身廚藝的女人。騙荷西說粉絲是雨是尼龍線,更有趣的是把豬肉干說成是喉片,害的荷西的同事們見到三毛就假裝咳嗽,想再騙豬肉干吃。后來老板去荷西家吃飯,老板把三毛的黃瓜炒冬菇當作是筍片炒冬菇,而且還稱贊到是他吃飯的最好吃的筍片炒冬菇。真的不得不贊一下三毛那精湛的廚藝。
后來三毛提出要去撒哈拉沙漠,荷西也只好跟著去,兩人最終在沙漠里結成夫婦,在沙漠中住了下來,一系列的趣事就陸續(xù)展開了。
三毛并不是一個醫(yī)生,但她在沙漠中熱心助人,贈醫(yī)施藥,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沙漠中的人們,救過許多撒哈拉威。醫(yī)療交通設備欠缺,人們不懂得照顧自己,生病了也不理,對比于現(xiàn)在的生活,我們應該要更懂得去珍惜。有一次,一個鄰居的表妹說是快要死了,請求三毛去看一下。荷西勸三毛不要去,因為如果這個人死了就會怪三毛醫(yī)死人,但三毛不管三七二十一等荷西走后偷偷去"當醫(yī)生"。三毛毫不猶豫就斷定這個快要死了的病人只是營養(yǎng)不良,拿了些維他命給她吃,果然治好了。我覺得三毛這種敢做敢為,助人為樂的精神和行為是值得學習的,作為一名學生,我們也應該好好學習一下三毛的精神。
在沒閱讀這部作品之前,在我心中的沙漠除了缺水,那里的人應該都是一些純樸辛勤的勞動人民。但我看了三毛的作品后,完全改變了我對沙漠人的看法。在娃娃新娘這一篇中,姑卡是一個年僅10歲的小女孩,就要面臨結婚這件人生大事,這應該是撒哈拉威的風俗,但其實這是對一個十歲的女孩的最大傷害,用三毛的原話,“結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奪取一個小女孩的貞操而已”。這顯然是一種不可取的風俗,這就是對小女孩的一種殘害當時。事情的結果就是姑卡把孩子打掉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的進步,我們也不應該保留過去不好的風俗,對待風俗也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現(xiàn)在事事主張平等,再不應該出現(xiàn)逼婚現(xiàn)象。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到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風俗習慣,到風俗不代表真理,并不是千真萬確的,我們要學會選擇,學會說不。
沙漠,大家聽到這個詞應該會想到干旱缺水,在《撒哈拉的沙漠》這部作品中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沙漠觀浴記了。三毛在無意中找到了沙漠中的澡堂,這激發(fā)了三毛內心強烈的好奇心,于是她忍不住花錢進澡堂,為的就是看當?shù)貗D女洗澡。由于沙漠地區(qū)干旱缺水,當?shù)厝艘话闶侨瓴畔匆淮卧?,對于現(xiàn)在的人來說,這簡直是一種折磨。當?shù)厝讼丛璧臅r候,透明純凈的水經過她們的身體就會變成像墨水一樣的污水。而且有一幕讓我很印象很深刻,就是小孩在吸母乳時把污水也吸進去了,這真的是很不衛(wèi)生。這完全符合沙漠人民的生活方式,雖然是這樣,但他們還是覺得很開心,無所謂。更有趣的是人們用海水清理人體內部,這看著都讓人感受到揪心的痛,當婦女發(fā)現(xiàn)三毛的時候,三毛拔腿就跑了,真不得不說這是個充滿好奇的女性。看完這個故事,我感覺沙漠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真的很艱難,和我們的生活相對比起來,我們真的很幸福,我們要珍惜。而在沙漠中也有許多有趣的,我們前所未聞的事情,等待我們的發(fā)掘。
在沙漠中生活難免會面臨一些麻煩。三毛和荷西也在沙漠中度過了一個荒山之夜。三毛和荷西原本興致勃勃地入撿化石,殊不知在沙漠中迷了路,荷西還不幸掉進泥坑里。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想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三毛一開始也是如此,但她后來冷靜下來,想辦法去救荷西。從這里我們又看到了三毛勇敢,沉著冷靜的一面。她看著荷西逐漸沉下去,她緊張的同時看到了一輛車正向她駛來,她急忙請求幫助,但卻遇到了一群壞人,三毛同時面臨兩個困難,她慌忙地開車躲避那一群壞人,之后再回去救荷西。她卸下輪胎,撕掉衣服,最后成功救了荷西。從這里我感受到了一個女人勇敢,堅強,處變不驚的一面。在現(xiàn)實中我們遇到困難是否會想要放棄,我們應該學習三毛,遇到困難只管尋求辦法,不言放棄。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撒哈拉威的粗暴,邪惡的一面,他們不但見死不救,還想羞辱一個處在困境的女子,這讓我感到心寒。
其實三毛在沙漠中遇到很多事都值得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起到一個借鑒的作用。三毛在沙漠中還發(fā)生了許多趣事,有一些很有趣的鄰居,其實我看了這本書我也有點羨慕三毛的沙漠生活,我也很敬佩三毛這個勇敢善良,熱心助人,沉著冷靜的女作家,我們要記住永遠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六
這是我第二次看三毛的書,謝謝三毛讓我了解到撒哈拉那里的風土人情,盡管對于現(xiàn)在2022年來說參考可能已經不太可靠了,但真的是讓我對撒哈拉的了解不再是僅僅是它的地理位置了。
三毛在書里總說自己是個耐不住寂寞的人,但我卻覺得她有的是能耐得住寂寞的性子,因為愛旅行的人大多寂寞,他們不斷在旅途中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也會遇見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更多的是與自己相處。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認識了一個更年輕的三毛(因為我看的第一本是萬水千山走遍),我所理解的三毛是個不太在乎別人想法的人,別人怎么想怎么看她都滿不在乎,她相信自己的判斷自己的感覺,是個極有主見的人;她還是個急性子的人,脾氣不算太好,一沖動起來什么都敢嘗試,一激動起來連潛在的危險什么的都能忘的一干二凈;她情商很高,能處理好與周圍所有人的關系,讓別人不說喜歡她認同她至少不會刻意為難她。我認為這是歸因于她的熱情,愛交朋友,不怕吃虧,善良有同情心,不因周圍的環(huán)境而同化且個人素質始終在線。這實在是個很優(yōu)秀的人嘛。
我還很羨慕三毛的成長環(huán)境,小時數(shù)學不好偏科厭學不太省心,她父母雖是擔心但也十分包容,若是現(xiàn)在,大概就是各種補習班走起還夾雜著父母的殷切期望。在這種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三毛的成長經歷在我們常人看來有些肆意任性愛折騰了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三十歲時還能花父母的錢在外游學旅行,但也正是這樣才有了我們熟知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七
三毛和荷西不但國籍不相同,個性也不相同,將來婚后可能會吵架甚至于打架可他們還是結了婚,荷西是這樣說的:“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卻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發(fā)生,不過我們還是要結婚”。按理說,三毛和荷西并不合適,他們的差異太多了,他們本不該在一起可他們還是結為了伴侶。我想,這大概就是愛情吧。愛情是明知道我們不合,卻還是會堅定地選擇你,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相信你的人格,你的品性,我愿意去包容你,愿意與你磨合,愿意與你共度余生。
合適,或許不是選擇在一起的唯一理由,不合適,也不是選擇逃避和放棄的借口。三毛不愿在婚后失去獨立的人格和內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她一再強調,婚后她還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結婚。荷西當時對她說:“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個性和作風,我何必娶你呢!”。
我想,愛是尊重與包容。尊重對方的獨立與自由,尊重對方的個性與思想,讓對方自由地做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讓對方順從自己或順從對方,不是把愛作為控制對方的手段。有一種愛情,叫做三毛與荷西。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八
最后,談談三毛在涓涓細流般的文字中所流露出來的其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的平等。對自然的敬畏應該說是人類的天性,在自然的廣闊與雄壯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則是人類最常忽略甚至摒棄的。從古至今,階級對立,種族仇恨,不知有多少人死于人與人的不平等,而我們至今還心存隔閡。
然而,在三毛的眼中,人與人是不分高低貴賤的。于是,她給文化落后的撒哈拉威鄰居們上課看病,請啞奴來家中做客,為駕照考場旁關押的犯人們送去禮物(三毛寫道:我不看低他們,我自己不比犯人的操守高多少),開車送妓.女回家,與被穆.斯林仇視的天主教女子做朋友。
三毛用行動告訴我們,人都應該心懷平等之心,種族,信仰,膚色,性別,貧富貴賤等等,都不應該成為人與人對立的緣由。
作為一個同志,我所在的群體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因性取向造成的歧視、仇恨甚至殺戮在當今世界依然時有發(fā)生,應該說,我們對于平等的訴求是強烈和急迫的。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卻是,我們對于社會上種種不平等的態(tài)度卻往往是沉默不語的,逆來順受的,忍氣吞聲的。
我想,所謂平等之心,不應該只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包容,也是要為自己的平等權益而勇敢發(fā)聲。通向平等的道路絕不是一兩個先行者的披荊斬棘,它需的是每一份微小力量的熊熊匯聚。愿更多的同志能夠走出內心的恐懼,為本應屬于我們的自由與平等而勇敢前行。
第一次讀《撒哈拉的故事》后,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異鄉(xiāng)大漠的孤寂和貧瘠,卻孕育出五味俱全的精神盛宴。讀三毛的故事,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撒哈拉沙漠中,與三毛和荷西一起,裝飾新居,幫助鄰里,飛馳大漠,體味孤寂。眼前一片精彩,而內心卻無比平靜,這就是三毛如涓涓流水的文字中所蘊藏的巨大的平凡的力量?!爆F(xiàn)在讀來,依然覺得自己當時總結得挺好,也以此作為這第二篇讀書筆記的結尾吧,愿今后能在書與生活中,體味更多這樣的平凡。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十九
《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是在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下購買閱讀的,也是我第一次接觸三毛寫的書。三毛的文字像是水洗過似地明凈,樸素又不失華麗。后來通過讀三毛的'一系列書,深深的明白人們旅行,不僅僅是為了看風景。更是為了探尋自己的內心世界,尋找自我。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讀書筆記篇二十
三毛,這是我們許多人都很熟悉的一位作家。我們被她所吸引著的不僅是她那平淡但有趣的作品,更還有她那精彩而又勇敢的人生。而《撒哈拉的故事》不僅是她的一部作品,也是她一段人生旅程的真實寫照。而我便是被這本書中所描繪而深深的吸引著。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三毛用自述的形式,講述了她在撒哈拉沙漠零碎的生活細節(jié)和生活經歷,記錄了她與丈夫荷西簡單而快樂的生活以及沙漠中新奇的風土人情。也借助三毛的視角,展現(xiàn)撒哈拉沙漠地區(qū)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一些不為人知,卻又讓人深思的背后。讓人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這本書中充分的為我們展示在撒哈拉中風土人情。其中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篇章有“娃娃新娘”,也許是因為我也是一個女孩,所以對這篇文章印象格外深刻,在這個篇章中我所看到是一個只有十歲的女孩,被很早的剝奪了快樂的童年,以及未來的生活選擇。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在結婚是所遭遇的一切,同時也讓我感到傷心。新婚夜粗暴的對待,以及對未來的道路的迷茫,等等一一切,對于一個女孩來說,打擊是多么的大。也正是因為這一切,讓剛滿十歲的撒哈拉威女孩在出嫁之后,也一夜之間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變成了沉默寡言的羔羊。這也真實的反映了撒哈拉威民族婚嫁的陋習,反應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尊女卑的不公平。這讓同為女孩的我感到十分的恐懼,也十分的慶幸??謶峙⑺庥龅囊磺?,慶幸的是那不是我自己。
而女孩所遭遇的一切,歸根于她所屬的地區(qū)社會的落后與愚昧。而我則是因為我所處的環(huán)境是先進的平等的社會。而在這種愚昧落后的社會卻讓無數(shù)個無辜的人們來承受它所帶來的后果,這是多么的讓人心痛?。≡谧x完這一本書后,我雖好奇,但也無比慶幸我生活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要知道在以前的舊中國,我們女性的地位就猶如撒哈拉中的一般。那樣的日子對于女人來說,是黑暗的、恐懼的。而如今的新中國,不僅讓人民當家做主,還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倡導人人平等。
在撒哈拉不僅女性的不平等,亦有階級的不平等。在這本書的平實的文字的背后,反映卻是這個社會的真實。這本書或許有不美好的,但亦有浪漫的。這也是這本書的最大的魅力所在。在展現(xiàn)奇異的風土人情的同時,也展現(xiàn)了與之對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