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也是我們需要了解和適應的。如何發(fā)展個人品牌,提升個人影響力?以下是環(huán)保專家總結(jié)的減少碳排放的措施和方法,請大家共同努力。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一
1、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2、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呢?
2、寓言有什么特點?
3、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則寓言。師板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后齊讀。
二、質(zhì)疑,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丟羊的?
2、齊讀1-4自然段,思考: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句子)。
3、教學多音字:圈。
4、羊丟了之后,誰知道這個情況?(街坊、養(yǎng)羊人)他們分別表現(xiàn)得如何?
街坊勸說養(yǎng)羊人:
(1)、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2)、從街坊的勸說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導評議,齊讀。
養(yǎng)羊人不聽街坊勸告:
(1)、街坊真情的勸告,可養(yǎng)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2)、教學肯定式的反問名。
(3)、養(yǎng)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4)、從養(yǎng)羊人的不聽勸告可以看出什么呢?
5、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jīng)心,不聽勸告。分角色朗讀。
6、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怎樣?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句子)。
(1)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lián)系第一節(jié),想一想。
(3)從這個結(jié)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7、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jié),劃出有關(guān)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yǎng)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2)、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教學雙重否定句式。)。
(3)、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轉(zhuǎn)念一想,現(xiàn)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6)、能否從“后悔、接受、再也”這幾個詞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五、體會寓意。
1、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3、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4、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jié)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jié)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體會寓意。
《亡羊補牢》這篇文章短小精悍,上這篇課文我感覺有點困難。我經(jīng)驗不是很豐富,上課之前改了好幾次教案。不過我的收獲正是在修改教案的過程中獲得的。通過這次上課,我充分體會到鉆研教材對于上好課的重要性。只要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文章中的難點。教學的目標才能更明確。另外,明確了目標還要注意方法。了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在教學時我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扎實進行,即使孩子不能理解的時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答案。例如: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說出其意思,而是在講述“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這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導下學生終于知道了如何解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學會正確的閱讀。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想象養(yǎng)羊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會怎么說,羊人又會怎么回答。在此過程中注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用規(guī)范的語言正學表達。
最后,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并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再有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學能能夠講出這個故事。在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沒有簡單的要求他們講故事,而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讓他們用這個故事去勸說身邊的人。
課后,我覺得這節(jié)課結(jié)束的比較倉促。說明我對課堂的節(jié)奏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對個別學生的關(guān)注還不夠。另外,這節(jié)課朗讀的不是很充分。以后要加強。
總之,經(jīng)過這次上課我學到了很多,我只總結(jié)出了幾點:
(1)要切實開展探究性學,多嘗試自主學習。
(2)注意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連接。
(3)多鉆研教參,分析課文突破重難點。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教訓越做越好的。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1、認讀、會寫本課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1、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復述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語言故事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說)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題,齊讀)。
二、理解題目。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通過預習,你知道這個成語中的“亡”和“牢”分別是什么意思嗎?(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課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
三、初讀課文。
1、這則寓言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羊圈后悔勸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讀詞。
(2)第一行誰來讀?(指名讀)。
請同學們看第一行的詞,有一個字的讀音比較特殊,找到了嗎?(圈:多音字)。
(3)第二行誰來帶讀?(指名讀)。
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哪幾個字的讀音需要我們注意?(坊和窿讀輕聲)。
(4)一起把這幾個要注意的詞再讀一讀。
(5)齊讀這些詞。
3、指導書寫。
(1)生觀察。
(2)師范寫,
(3)生練寫并展示。
四、再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
(2)生評價。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呢?(2次)。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梢詣庸P在書上劃一劃。
匯報: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齊讀這句話。板書:圈破丟羊。
(2)養(yǎng)羊人第一次2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又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3)街坊知道了這件事,對養(yǎng)羊人說了什么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想一想街坊會用什么語氣對養(yǎng)羊人說這些話呢?(勸告)誰再來勸一勸養(yǎng)羊人。同學們學著他的樣子在下面練一練。請女同學一起來勸一勸養(yǎng)羊人。
指導朗讀:羊丟了,養(yǎng)羊人有沒有在乎這件事?(沒有)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養(yǎng)羊人的話呢?(滿不在乎)誰再來讀一讀?(1-3)。
(5)句式練習。
這句話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你能不改變句子的意思,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羊已經(jīng)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練讀。
(7)演一演。
4、鄰居的好心勸告,養(yǎng)羊人當作了耳邊風,讓我們來看看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吧!
(1)請1位同學讀一讀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書:再次丟羊)這里的“又”說明了什么?(這次丟羊的過程跟上次一樣)。
(2)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jié)果就會重演。
5、學習第5自然段。
(1)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是怎樣想的呢?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5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指導朗讀:第二次丟羊,使養(yǎng)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誰能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是怎樣做的呢?一起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板書:修補羊圈)從這里能夠看出養(yǎng)羊人(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的改正了錯誤)(板書:知錯就改)。
6、拓展。
五、體會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件事中,養(yǎng)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呢?
2、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你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說一說嗎?
3、從亡羊補牢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習了一則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這則寓言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4、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觀賞圖畫,直接感受,加深體驗,合作學習、游戲等方式,讓學生掌握生字,在課文中反復朗讀,讓學生在情感妙答中體會其中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在兩則寓言故事中,學會觀察生活,學會腳踏實地學習。
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感悟寓意。
難點:懂得寓言中的啟示?!霸ⅰ⒔亍钡淖R記。“費、望、算”的書寫。
教學突破:《寓言兩則》是一篇給學生的啟迪,讓學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根據(jù)新課標的特點,從以下突破:認生字、寫生字是這一課的重點,以合作學習為主,教師組織指導。懂得“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真正含義,是本課的難點。根據(jù)低年級兒童思維的特點,讓學生看圖畫,多讀,多感悟,使抽象的問題在形象思維中獲得解決。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儀。
教學主要方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提問:你讀過成語故事嗎?舉例說說。
(像《刻舟求劍》那樣,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fā),這樣的小故事叫“寓言”。學習“寓”字。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的是什么故事?這兩個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讀課文。
二、自學課文,自讀感悟。(學習第一則寓言)。
1、讀:(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記:(想利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3、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4、問:(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三、小組合作討論。
1、檢查:(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讀書:(分自然段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3、議論:(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
解詞: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別著急。
好焦急——禾苗長得太慢。
這個人急切地想讓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于是他在田邊焦急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想辦法。(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個人想了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好”辦法——“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他自己感覺怎樣?
解詞:筋疲力盡——形容非常勞累,沒有一點力氣了。
白費——白白地耗費。本課指白費力氣。一大截——一大段。
好辛苦——從中午一直把刀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還認為“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保ㄟ@是故事的經(jīng)過。)。
指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結(jié)果怎樣?
結(jié)果禾苗都死了。(這是故事的結(jié)果。)。
“好”結(jié)果——禾苗都枯死了。
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簡要復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問:禾苗為什么都枯死了,這個人錯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長。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斷了,所以禾苗死了。
2.這個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辦壞了。
3.這個人錯就錯在不管禾苗的生長規(guī)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長,結(jié)果事與愿違,把事情辦壞了。
(二)自己遇到過哪件事,因為急于求成結(jié)果辦壞了?(舉例)。
(三)你讀了《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辦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去辦,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五)指導書寫生字“焦、費、望、算”。
1、分析字型及結(jié)構(gòu)。
2、師寫生看。
3、生抄寫生字。
板書設計:
揠苗助長: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寫字:焦、費、望、算。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
寓言、寓意、焦急、焦慮、喘氣、計算、算盤。
一截、攔截、丟失、費力、浪費、盼望、張望、氣喘噓噓。
2、看圖講故事。
3、說一說《揠苗助長》這則寓言的寓意。
4、這節(jié)課我們將用上節(jié)課學習《揠苗助長》的方法來學習另一則寓言。齊讀課題。識記“守”。
二、自學課文,自讀感悟。
1、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記生字:(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3、想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4、提問題:(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
三、小組合作。
1、檢查:(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2、朗讀:(評一評準讀得好,好在哪里?)。
3、議論:(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結(jié)果怎樣?
討論第一個問題:
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死了。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誰能回答得簡單一點?
一只野兔撞在樹樁上,死了。種田人白撿了一只野兔。
——按問題回答: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說“誰”,再說“怎樣得到”,最后說“一只什么樣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子。
比較兩個句子。思考:他為什么能撿到?第二個句子說得更明白。
真幸運——野兔撞樹樁,啥力也不費。
討論第二個問題:
種田人白撿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撿到一只野兔,那該多好啊。
真敢想——每天撿一只,野兔肥又美。
做: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真耐心——日出樁邊等,日落茫然歸——他的想法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種田人的想法不能實現(xiàn)。因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樹樁上。
——你從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的?
“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竄”是亂跑、亂逃的意思。所以說野兔跑得很快。
“丟下鋤頭”是什么意思。
“丟下鋤頭”就是不種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討論第三個問題:
結(jié)果:兔子沒等到,莊稼全完了。
真悲傷——野兔沒再來,農(nóng)田盡荒廢。
同學們,來勸一下這位農(nóng)夫。
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簡要復述《守株待兔》這個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樹立形象靠感受。
1.朗讀《守株待兔》,想想那個種田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討論:那個種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總撞死在樹樁上。
(二)分析錯因要思考。
1.提問:那個種田人錯在哪里?
2.討論。
(1)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撿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個種田人把偶然性當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存在僥幸心理,希望還能不勞而獲。
(3)那個種田人丟下鋤頭,守株待兔,兔子沒等到,莊稼也完了。
(4)那個種田人錯就錯在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結(jié)果把事情辦糟了。
總結(jié):真愚蠢——死守就經(jīng)驗,絲毫不知變。
(三)揭示寓意需提煉。
1、讀了《守株待兔》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能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就來源于這個故事。成語“守株待兔”是用來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有萬一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五、指導書寫。
1、分析字型及結(jié)構(gòu)。
2、生試寫“守、肥、樁、比”,評價后再寫。
3、生抄寫生字。
六、作業(yè)布置。
1、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課外:閱讀寓言故事。
板書設計:
干活——撿兔——等兔——等不到。
莊稼全完。
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寫字:守、丟、此、樁、肥。
教學反思: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通過圖文結(jié)合學習,挖掘它們的思維,讓孩子們的想象能緊扣主題,在教學中通過平等交流,模仿課文中的鄰居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勸說。是孩子們自己能對這兩則語言故事的寓意更加明白,從而突破了難點。通過合作學習,平等交流,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本課教學生動活潑,圖文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形式多樣,通過讀文、評說、交流、議論,使學生明白寓意,突破難點。教法突出重難點,學法適合低年級的認知能力、心里特征,整體教學效果良好。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四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戰(zhàn)國策》。講的是一位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告他修羊圈、堵窟窿,養(yǎng)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后悔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1、會認4個生字,學寫8個字。正確讀寫“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了解故事內(nèi)容,體會寓意,引導學生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看圖片猜故事的游戲,好不好?(坐井觀天、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2、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點呢?對,這些都是寓言故事,這些短小的故事都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寓言兩則。齊讀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第一則寓言,伸出手跟老師板書課題《亡羊補牢》。(注意補是衣補旁,左邊最后兩筆是撇點)(齊讀。)。
4、理解題目。
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在這里指羊圈。
你是怎么知道這兩個字的意思的?(查字典和聯(lián)系課文都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這兩字個的意思都清楚了,誰能完整的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思?
養(yǎng)羊人丟失了羊,把羊圈補好了。這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大家讀寓言故事,知道了題目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板書:讀題目知內(nèi)容)。
(二)檢查字詞。
咱們在課前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相信字詞你一定能讀準確。
1、字詞學習。
(1)第一行,誰來試一試?
叼走勸告后悔羊圈。
注意圈的讀音。齊讀這一行。
(2)第二行,可是有點難了。誰想試試?
街坊窟窿結(jié)結(jié)實實(實在這里讀作二聲的)。
理解“街坊”意思?什么叫街坊?住在一條街上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鄰居。
(4)指導“窟窿”大家看這個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穴寶蓋)出示:這就是古代的穴字,多像兩塊石頭拱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洞啊,穴也是洞的意思,所以跟洞有關(guān)的字大多帶有穴字頭。
這兩個字在書寫的時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字形特點:蓋得住漏的出,注意隆中間的小短橫不能漏了)。
下面把窟窿這個詞在你的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寫一遍。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結(jié)合預習卡: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養(yǎng)羊人丟羊的呢?幾次丟失羊?
2、作者為什么會兩次丟羊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
(一)學習第一次丟羊。
過渡:“窟窿”這個詞不但難寫,它還給養(yǎng)羊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呢。誰來說說它帶來了哪些麻煩?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展示: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此時,這個人丟失羊,心情是什么樣的?誰來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
(二)研讀第二次丟羊。
養(yǎng)羊人為什么又第二次丟羊呢?請大家默讀3-5段,畫出有關(guān)句子。
1、指名讀。此時,街坊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勸他,從哪里知道的?
師:哪個詞看出他著急?(趕快)。
師:街坊應該用什么語氣勸說呢?現(xiàn)在我就是養(yǎng)羊人,你來勸勸我。(二個孩子)。
一起來勸勸我吧。(齊讀)。
(出示ppt: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2、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yǎng)羊人怎樣想的呢?誰來做養(yǎng)羊人?
(出示ppt: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此時,養(yǎng)羊人是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或語氣來說的呢?(誰能試著填一填)出示: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無所謂,毫不在乎)。
總結(jié)方法:大家看體會這人物的心情和語氣。就能讀好人物的對話。
4、所以,結(jié)果是:所以,第二天早上(出示: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
5、這是養(yǎng)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句子中讀出來的?兩個又。
自己讀讀看。
指名說。(兩個又字看出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再次丟失了羊,為他很惋惜。)。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惋惜再來讀。
(三)理解寓意。養(yǎng)羊人有沒有改正自己的錯誤呢?他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ppt)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xiàn)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
(抓住,后悔,趕快體會他及時改正錯誤的做法)。
(1)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對比句子,體會原句的好處。(原句更能體會他決心徹底改掉自己的錯誤。帶著這樣的體會再來讀。從趕快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要及時改正錯誤。)。
再讀這段話。
2、理解寓意。ppt出示課文插圖:
師總結(jié):是啊,有了錯誤及時改正,就不算晚。正如這個故事的出處《三國志,戰(zhàn)國策》中記錄的出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請大家記錄在書上。這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板書:明寓意。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寓言。
生: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師: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yǎng)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jīng)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你看,我們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深入地理解了寓言。板書:聯(lián)系生活師總結(jié):和學生一起理順學習寓言的方法:
(五)復述故事:
1、同學們,寓言故事讀明白內(nèi)容,明白寓意還不行,我們還要能講述下來。你試著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嗎?自己先練一練??粗崾灸苤v下來,可以是我們的講故事小能手。
2、沒有了提示,如果能講出來,那就可以稱為“故事大王了”你們能行嗎?
3、同位互相試一試。
誰能來講。
為什么沒有了提示,你們也這么快就講下來嗎?因為你們抓住故事的的一些重點詞句,按照故事發(fā)生的過程就很快講述下來這也是我們學習講故事的好方法。
(六)布置作業(yè)。
1、把這則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閱讀其他寓言故事,班會上與大家交流。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讀、會寫本課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復述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語言故事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說)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題,齊讀)。
二、理解題目。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通過預習,你知道這個成語中的“亡”和“牢”分別是什么意思嗎?(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課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
三、初讀課文。
1、這則寓言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羊圈后悔勸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讀詞。
(2)第一行誰來讀?(指名讀)。
請同學們看第一行的詞,有一個字的讀音比較特殊,找到了嗎?(圈:多音字)。
(3)第二行誰來帶讀?(指名讀)。
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哪幾個字的讀音需要我們注意?(坊和窿讀輕聲)。
(4)一起把這幾個要注意的詞再讀一讀。
(5)齊讀這些詞。
3、指導書寫。
(1)生觀察。
(2)師范寫,
(3)生練寫并展示。
四、再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
(2)生評價。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呢?(2次)。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梢詣庸P在書上劃一劃。
匯報: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齊讀這句話。板書:圈破丟羊。
(2)養(yǎng)羊人第一次2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又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3)街坊知道了這件事,對養(yǎng)羊人說了什么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想一想街坊會用什么語氣對養(yǎng)羊人說這些話呢?(勸告)誰再來勸一勸養(yǎng)羊人。同學們學著他的樣子在下面練一練。請女同學一起來勸一勸養(yǎng)羊人。
(4)養(yǎng)羊人有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呢?(板書:不聽勸告)他是怎么說的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羊丟了,養(yǎng)羊人有沒有在乎這件事?(沒有)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養(yǎng)羊人的話呢?(滿不在乎)誰再來讀一讀?(1-3)。
(5)句式練習。
(2)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jié)果就會重演。
5、學習第5自然段。
(1)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是怎樣想的呢?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5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指導朗讀:第二次丟羊,使養(yǎng)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誰能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是怎樣做的呢?一起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板書:修補羊圈)從這里能夠看出養(yǎng)羊人(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的改正了錯誤)(板書:知錯就改)。
6、拓展。
五、體會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件事中,養(yǎng)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呢?
2、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你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說一說嗎?
3、從亡羊補牢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習了一則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這則寓言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這句話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你能不改變句子的意思,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羊已經(jīng)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練讀。
(7)演一演。
4、鄰居的好心勸告,養(yǎng)羊人當作了耳邊風,讓我們來看看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吧!
請1位同學讀一讀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書:再次丟羊)這里的“又”說明了什么?(這次丟羊的過程跟上次一樣)。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六
(1)???學會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lǐng)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找各種工具書或借助注釋來理解課文。
(2)???通過分析重點詞句來初步領(lǐng)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讀寓言,理解寓意,領(lǐng)悟道理。
重難點、關(guān)鍵。
能借助釋文理解古文,初步領(lǐng)悟?qū)徸h所講的道理。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出示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2、寓言就是蘊涵著一個深刻的道理的短小的故事。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寓言《刻舟求劍》,相信你們一定能從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發(fā)言)。
2、學生自讀,畫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3、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4、熟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5、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深入理解內(nèi)容,了解寓意。
1、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思考:
(2)???????《刻舟求劍》的故事為什么要詳寫“刻記號”這一節(jié)?(楚國人刻舟時把握十足的神態(tài)和“求劍”時茫然沒有結(jié)果的無奈相映成趣,這一細節(jié)生動地刻畫了這個愚蠢、不知變通的家伙的心理狀態(tài)。想像“刻舟”時的神態(tài)和“求劍”時的茫然。)。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同船人催楚國人時著急、懷疑的語氣和楚國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語氣。)。
4、楚國人錯在哪里?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1)小組內(nèi)交流。
(2)全班交流。
四、復述故事內(nèi)容。
1、同桌互相講一講。
2、指名班上復述。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鞋穿著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腳知道”這樣一句話嗎?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學生發(fā)言)。
2、在春秋時期的鄭國有一個買鞋的人就跟你們想的不一樣。(板書課題:鄭人買履)。
3、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讀,畫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3、???????????????????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4、???????????????????熟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5、???????????????????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字音:自度???持度????寧信度。
(指名讀,糾正加點字的讀音。)。
2、出示四句含有“之”字的句子的投影。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反歸取之。
(4)何不試之以足?
四、深入理解內(nèi)容,了解寓意。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2、班上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悟寓意。
(2)出示投影: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多動腦筋,不能完全照抄責成的經(jīng)驗,避免出現(xiàn)鄭人買履這樣的錯誤。
五、練習復述并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一講。
2、指名班上復述。
3、練習背誦課文。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七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了解語言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寓意。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寓言,誰能說說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養(yǎng)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1、出示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叼走街坊勸告后悔。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街:中間最后一筆是“提”。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橫,不要丟掉。
3、口頭組詞。
1、默讀課文。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幾次羊?(丟了兩次羊,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狼從窟窿里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訓練。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別高興,原來_______。
因為小麗生病了,所以_______。
(4)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指名讀街坊和養(yǎng)羊人的對話。
(5)養(yǎng)羊人的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養(yǎng)羊人的想法不對。因為他不修羊圈,羊還會再丟。他只想到已經(jīng)丟的羊回不來了,卻沒有想到還會再丟羊。)。
同學們分析得對,養(yǎng)羊人沒有認真分析丟羊的原因,考慮問題不全面。
(6)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是什么?齊讀第四自然段。
“又”是什么意思?(這一次丟養(yǎng)的過程跟第一次一樣。)。
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jié)果就會重演。同學們,這樣的道理適用于學習嗎?(比如做作業(yè),如果錯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時改正錯誤,下次不再錯。)。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錯誤的。說明養(yǎng)羊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3)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修羊圈晚不晚?為什么?(現(xiàn)在修羊圈不晚,這樣以后就不會再丟養(yǎng)了。)。
這次,養(yǎng)羊人思考問題比第一次有了進步,想問題想得全面了。
(4)課文中哪一句說明現(xiàn)在修羊圈不晚?(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5)投影出示插圖。
請你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圖上的內(nèi)容。(因為養(yǎng)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趕快修補好了羊圈。)。
(6)養(yǎng)羊人這樣做的結(jié)果怎樣?(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再也”一詞說明什么?(強調(diào)從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沒有丟過。)。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些事中,養(yǎng)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不聽別人的勸告,考慮問題不全面。做對了:吸取自己不聽勸告的教訓,及時改正錯誤修補羊圈。)。
2、你讀完了這個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學習了一則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讀書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越讀越聰明。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八
(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們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2.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文題目)。
二解題,引出主要內(nèi)容。
1.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了,誰能說一說題目中的“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
["亡"在古代指丟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養(yǎng)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小黑板,指名認讀。
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勸告后悔。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半部分的“生”字上面有“一”,不要丟掉。
街:中間最后一筆是提。
3.口頭組詞。
四.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幾詞羊?為什么丟?
(丟了兩次養(yǎng),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1---4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
(3)句式練習。
我今天特別高興,原來______.
因為小麗生病了,所以------.
(4)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是因為什么呢?
(不聽街坊的勸告)。
指名讀街坊和養(yǎng)羊人的對話.
(5)養(yǎng)羊人的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同學們分析的對,養(yǎng)羊人沒有認真分析丟羊的原因,考慮問題不全面.
(6)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是什么?齊讀第四對.
“又”是什么意思?
(比如做作業(yè),如果做錯了,一定要及時改正,要不下次肯定還錯)。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句子:他很后悔.
“后悔”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3)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修羊圈晚不晚?為什么?
(4)課文中哪一句說明現(xiàn)在還不晚?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的過程中,養(yǎng)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
2.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總結(jié):一個人犯了錯誤,只要即使糾正,就不算晚,所以就有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板書:9.寓言兩則。
丟羊(羊圈破了)---又丟羊(不聽勸)---不再丟(補牢)。
寓意:有了錯誤,及時改正。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九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聽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
3、結(jié)合寓意,進行練筆,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運用到學習、生活實際中。
1、認讀詞語。
出示詞語:羊圈窟窿街坊。
勸告后悔結(jié)結(jié)實實。
2、回顧課文的大意。
“亡羊補牢”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你能用上這幾個詞來說說嗎?(學生交流)。
1、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jié),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1)羊圈破了個窟窿。
交流:生:第一次是因為羊圈破了個洞。
師:你們同意嗎?誰讀讀相應的語句。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師:(評價)我聽出他把“發(fā)現(xiàn)”一詞讀得急促,我聽了有著急的感覺?!暗鹱吡恕边@三個字讀得語氣緩慢,聽了替養(yǎng)羊人惋惜。
(全體學生齊讀)。
師:繼續(xù)匯報第二次丟羊的原因。
(2)、養(yǎng)羊人不聽街坊的勸告。
師:誰讀讀相應的語句。
生:“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BR> “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師:你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如何?
師:他一個人讀了兩個人的對話,在語氣方面你們有沒有好的建議?
生:應讀出街坊的誠懇,讀出養(yǎng)羊人的滿不在乎、不耐煩。
師引讀:街坊誠心誠意地勸他——生接讀。
師引讀:他漫不經(jīng)心地說——。
他毫不在意地說——。
他不以為然地說——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jīng)心,不聽勸告。我們分角色朗讀一下(生生之間合作、師生之間合作)。
5、學習第四節(jié)。
師:是的,第一次丟羊,養(yǎng)羊人滿不在乎、毫不在意、漫不經(jīng)心。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
(1)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lián)系第一節(jié),想一想。
(3)齊讀第4節(jié)。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磥?,理解詞語除了查找工具書、還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
師:養(yǎng)羊人第二次丟羊后,還是那么不以為然嗎?
1、自由讀文: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討論交流:
(1)養(yǎng)羊人是怎么想的?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蹦隳軗Q個說法嗎?(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對比讀句子,感覺怎么樣?(體會養(yǎng)羊人后悔的心情,他知道錯了)板書“知錯”。
(2)他又是怎么樣做的?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這個“趕快”看出養(yǎng)羊人知錯——就改(板書)。
(3)但是他轉(zhuǎn)念一想,現(xiàn)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4)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5)看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板書)。
3、小結(jié):由此可見:如果犯了錯,只要(),就()。屏幕出示。填空,齊讀。
師:是的,在生活中出現(xiàn)了差錯不要緊,重要的是及時糾正、及時改正。這都不晚。
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同學們學習了《亡羊補牢》知道了知錯就改為時不晚,可有一株蘋果樹卻不知道,我么么來看看。(出示書后讀一讀想一想)。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請同學們續(xù)編寓言故事。師巡視,指名讀,評議。
今天,我們學習了《亡羊補牢》這則寓言,他告訴我們——齊讀(知錯就改為時不晚)。
1.背誦這則寓言。
2.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知錯就改。
為時不晚。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戰(zhàn)國策》。講的是一位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告他修羊圈、堵窟窿,養(yǎng)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后悔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1、會認4個生字,學寫8個字。正確讀寫“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了解故事內(nèi)容,體會寓意,引導學生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看圖片猜故事的游戲,好不好?(坐井觀。
天、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寓言兩則。齊讀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第一則寓言,伸出手跟老師板書課題《亡羊補牢》。(注意補是衣補旁,左邊最后兩筆是撇點)(齊讀。)。
4、理解題目。
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在這里指羊圈。
你是怎么知道這兩個字的意思的?(查字典和聯(lián)系課文都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這兩字個的意思都清楚了,誰能完整的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思?
養(yǎng)羊人丟失了羊,把羊圈補好了。這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大家讀寓言故事,知道了題目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板書:讀題目知內(nèi)容)。
(二)檢查字詞。
咱們在課前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相信字詞你一定能讀準確。
1、字詞學習。
(1)第一行,誰來試一試?
叼走勸告后悔羊圈。
注意圈的讀音。齊讀這一行。
(2)第二行,可是有點難了。誰想試試?
街坊窟窿結(jié)結(jié)實實(實在這里讀作二聲的)。
理解“街坊”意思?什么叫街坊?住在一條街上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鄰居。
(4)指導“窟窿”大家看這個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穴寶蓋)出示:這就是古代的穴字,多像兩塊石頭拱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洞啊,穴也是洞的意思,所以跟洞有關(guān)的字大多帶有穴字頭。
這兩個字在書寫的時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字形特點:蓋得住漏的出,注意隆中間的小短橫不能漏了)。
下面把窟窿這個詞在你的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寫一遍。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結(jié)合預習卡: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養(yǎng)羊人丟羊的呢?幾次丟失羊?
2、作者為什么會兩次丟羊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一)學習第一次丟羊。
過渡:“窟窿”這個詞不但難寫,它還給養(yǎng)羊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呢。誰來說說它帶來了哪些麻煩?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展示: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此時,這個人丟失羊,心情是什么樣的?誰來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
(二)研讀第二次丟羊。
養(yǎng)羊人為什么又第二次丟羊呢?請大家默讀3-5段,畫出有關(guān)句子。1、指名讀。此時,街坊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勸他,從哪里知道的?師:哪個詞看出他著急?(趕快)。
師:街坊應該用什么語氣勸說呢?現(xiàn)在我就是養(yǎng)羊人,你來勸勸我。(二個孩子)。
一起來勸勸我吧。(齊讀)。
(出示ppt: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2、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yǎng)羊人怎樣想的呢?誰來做養(yǎng)羊人?
(出示ppt: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此時,養(yǎng)羊人是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或語氣來說的呢?(誰能試著填一填)出示: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無所謂,毫不在乎)。
總結(jié)方法:大家看體會這人物的心情和語氣。就能讀好人物的對話。4、所以,結(jié)果是:所以,第二天早上(出示: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
5、這是養(yǎng)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句子中讀出來的?兩個又。
自己讀讀看。
指名說。(兩個又字看出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再次丟失了羊,為他很惋惜。)。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惋惜再來讀。
(三)理解寓意。養(yǎng)羊人有沒有改正自己的錯誤呢?他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ppt)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xiàn)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
(抓住,后悔,趕快體會他及時改正錯誤的做法)。
(1)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對比句子,體會原句的好處。(原句更能體會他決心徹底改掉自己的錯誤。帶著這樣的體會再來讀。從趕快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要及時改正錯誤。)。
再讀這段話。
2、理解寓意。ppt出示課文插圖:。
生: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師: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yǎng)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jīng)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你看,我們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深入地理解了寓言。板書:聯(lián)系生活師總結(jié):和學生一起理順學習寓言的方法:。
(五)復述故事:。
1、同學們,寓言故事讀明白內(nèi)容,明白寓意還不行,我們還要能講述下來。你試著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嗎?自己先練一練??粗崾灸苤v下來,可以是我們的講故事小能手。
2、沒有了提示,如果能講出來,那就可以稱為“故事大王了”你們能行嗎?
3、同位互相試一試。
誰能來講。
為什么沒有了提示,你們也這么快就講下來嗎?因為你們抓住故事的的一些重點詞句,按照故事發(fā)生的過程就很快講述下來這也是我們學習講故事的好方法。
(七)、布置作業(yè)。
1、把這則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閱讀其他寓言故事,班會上與大家交流。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接著以關(guān)鍵問題為切入點,生生討論、師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然后,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結(jié)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nèi)容,能在閱讀中質(zhì)疑、解疑,發(fā)表見解,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2.訓練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激發(fā)閱讀寓言的情趣。
教學準備:相關(guān)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則寓言故事。讓我們先來聽聽吧!
3.這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請看黑板,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書34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全班交流易錯、難讀的字音。多音字“圈”和輕聲音節(jié)“窟窿”“街坊”。
3.請一位學生讀課文,其余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題意。
1.課題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默讀課文1—3自然段,用“——”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用“﹏﹏”畫出丟羊后街坊和養(yǎng)羊人的表現(xiàn)。
2.交流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3.交流第一次丟羊后街坊和養(yǎng)羊人的表現(xiàn)。指導學生讀出街坊的擔心、著急以及養(yǎng)羊人的滿不在乎。
4.分析第二次丟羊。重點指導學生體會兩個“又”。并讓學生練習用“又”字說話。
5.有了第二次的丟羊,養(yǎng)羊人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呢?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重點指導學生體會“后悔”和“接受”。
6.養(yǎng)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后,接著做了什么?課件出示兩個句子。一句是課文上的原句,一句是去掉“趕快”和“結(jié)結(jié)實實”的句子。指導學生在比較中體會“趕快”和“結(jié)結(jié)實實”的好處,并試著跟“趕快”換詞,練習寫幾個像“結(jié)結(jié)實實”這樣的詞。
7.討論交流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補牢遲嗎?
五、體會寓意。
2.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從而揭示寓意。
3.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
六、總結(jié)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情感朗讀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寓言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使他懂得故事蘊含的道理。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語“南轅北轍”的含義。
2、認讀四個生詞,理解“盤纏”的詞義。
3、通過多讀,積累語言。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一、導入新課。
師詢問學生每天上學都怎么來到學校,有坐公交車來的嗎?坐幾線車?如果讓你上道對面坐車,能按時到校嗎,為什么?(讓學生初步體會如果方向錯誤,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
師:但古代有一個人明明要去的地方在南邊,可他硬要往北走,他能到達目的地嗎?讓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好嗎?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師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二、解釋文題。
師:南、北,我們都知道,是兩個相反的方向。但“轅”和“轍”指的'又是什么呢?(師出示馬車圖,講解“轅”和“轍”的本意)。
三、學習課文。
(一)初讀課文。
師: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它。(生自由朗讀課文。)。
(二)認讀生詞。
師:課文都讀完了,有不認識的詞嗎?這課生詞很少,誰能領(lǐng)著大家讀一讀?(出示書中4個生詞,指名領(lǐng)讀。)。
對于學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結(jié)合課文幫助學生理解,如“盤纏”。
(三)講讀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然后概括主要內(nèi)容。
2、這個人的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呢?用——在書中畫出來,然后匯報。
(師課件出示朋友三次提醒的句子)。
3、學生練習朗讀,教師隨機指導,并板書“方向錯誤、越走越遠、不能到達”這幾個詞。
4、引導學生找出這個人回答的話,用~~~~~線畫出,教師相應出示句子,并板書“馬快、車夫好、盤纏多”這幾個詞。
5、練習朗讀四次對話。兩生配合讀,師生配合讀,體會同樣的詞語可以有不同的讀法。同桌練讀,男女生配合讀。
6、分析這個人能否到達楚國,讓學生說明理由。
7、如果你遇到這個人會對他說什么呢?
8、這個人雖然馬快,車夫好,盤纏也多,但是他方向錯了,再好的條件也只能使他離楚國越來越遠,而且他還不聽別人善意的提醒,所以他是到不了楚國的。
9、師:現(xiàn)在你能講一講“南轅北轍”是什么意思嗎?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四、拓展寓言。
師:通過一個故事來揭示一個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教師再拓展幾個寓言,讓學生查找并了解寓意。
五、板書設計:
方向錯誤越走越遠不能到達。
馬快。
車夫好。
盤纏多。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會寫“盤纏、硬”,理解“盤纏、把式”等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則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寓言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寓意。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亡羊補牢》,回顧這個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昨天我們學習了《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要及時改正,還來得及。可是啊,有一個人他犯了錯,不僅不改正,還堅持錯下去。是怎么回事呢?結(jié)果怎么樣呢?我們一起去另一個寓言中了解一下吧。(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得字詞。
2、課件出示詞語認讀。
3、認識理解“轅”“轍”。
a、出示“轅”“轍”。觀察兩個字的字形,你知道了什么?
b、把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查一個字,比比誰的速度快。c、出示圖片,幫助理解。
4、默讀課文,概括文章內(nèi)容。
文中哪一段能概括整篇課文的內(nèi)容?(最后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重點句子: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邊走。從這一句,我們知道了什么?
三、深入研讀,體會道理。
1、楚國在南邊,坐車的人為什么不停勸阻,非要往北邊走呢?他有自己的道理嗎?在書上畫出來。
2、課件出示。
“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沒關(guān)系,我的馬跑得快?!?BR> “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沒關(guān)系,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
“沒關(guān)系,不怕時間久,我?guī)У谋P纏多。”
3、分角色朗讀,教師指導讀出感情。
4、同學們,你們覺得坐車的人一直往北走,能到達南邊的楚國嗎?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最后得出結(jié)論,到不了楚國。
5、經(jīng)過討論,我們知道,憑那個時候的條件,坐車的人是到不了楚國的。但他不聽朋友的勸告,結(jié)果——(課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6、“硬要”是什么意思?說明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7、如果你看到了那個人,你想對他說什么?
8、學了這則寓言,你有什么感想嗎?
9、總結(jié)。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找到正確的方向。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可千萬不要像那個坐車的人一樣,南轅北轍呀!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四
小編導語:《南轅北轍》是人教版小學
語文
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寓言兩則之一課。這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于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下面是本文的教學設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十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寓意,明白無論做什么事都必須先把方向搞正確,知道要聽眾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1、認識十三年生字,會寫十個生字。
2、理解課文寓意。
師生共同準備生字卡,寫字卡。
吸引學生,請一名學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學生們會立即發(fā)現(xiàn)老所指方向有誤,追問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時候也有這樣的一個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課題。
1、自讀。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方法記住他們。
2、正音,指名讀,注意聽準字音。
3、互檢,同桌互相讀,檢查字音。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并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nèi)以游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想結(jié)合。
1、解題??磮D解題,結(jié)合圖理解“轅”和“轍”
2、自學。自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借助工具書找答案。
3、交流
(1)小組內(nèi)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組內(nèi)交流,解決問題。
4、匯報
(1)小組內(nèi)喜歡的形式匯報朗讀,可以分角色,加動作。
(2)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5、練習
(2)這個人這樣固執(zhí),走錯了方向,能到達他要去的地方嗎,為什么呢,他的馬很好嗎,請試著用“雖然可”來解釋其他兩項優(yōu)勢,換成“盡管但是”讀讀看,意思有沒有改變。
(3)無論條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錯了,也永遠不會到達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們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達目的地,就成了南轅北轍,你能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可以往后推,給學生機會去觀察發(fā)現(xiàn)然后再說)。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五
數(shù)學目標:
1、認識十三個字;能寫好十字。
2、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誠懇、固執(zhí)己見”等。
3、學會質(zhì)疑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同學們,我們讀過很多成語故事,誰能講給大家聽呢?揭示課題:今天,我和同學們合作,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
請學生觀看動畫片《南轅北轍》問:動畫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質(zhì)疑。
1、請同學們拿出字典,自己讀書,試著讀懂課文。
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檢查學生識字的情況:(小組選代表發(fā)言)。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轅”和“轍”都有車字旁,表示和車有關(guān)系。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讀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結(jié)實,可以組成“堅固”、“牢固”。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駕駛”都是形聲字,“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讀音?!氨捡Y”這兩個字我在電視廣告上見過。
我們小組給“懇”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組內(nèi)互相聽讀課文,讀通課文之后,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學生質(zhì)疑。
學生發(fā)言:我發(fā)現(xiàn)這里有問題: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shù)高,這幾個條件越好,他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我認為這里不是“車上的朋友不明白,”而應該是“季梁”不明白。
三、讀書,解決問題。
1、請大學帶著剛才的問題再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邊讀書邊思考)。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后學生評價(可以反復讀或老師范讀)。
4、出示詞語:行駛、奔馳、不解、誠懇、固執(zhí)己見。學生認讀,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誠懇、固執(zhí)己見等詞語。”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誠懇:非常真誠。(學生自己的語言)。
固執(zhí)己見:別人的話都不聽,只知道堅持自己的想法,(學生自己的話)。
5、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分角色讀書,并討論剛才的問題。
四、討論。同學們,到底是誰不明白,誰來談一談?
小組推薦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車上的朋友不明白。因為通過讀書我們知道,是季梁告訴這個朋友去楚國應該往南走,往北走錯了。所以,是車上的朋友不明白。
師:為什么剛才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呢?
生:因為課文表達的不夠清楚,給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shù)高,這幾個條件越好,我離楚國就會越遠。
我覺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個冒號=、一個引號就更明白了。即:車上的朋友不。
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shù)高,這幾個條件越好,我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BR> 我還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為什么”把句號換成問號就更好了。即: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shù)高,這幾個條件越好,我為什么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老師對同學們的發(fā)言給予充分的肯定性評價,是學生的平干得到滿足)。
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們要聽別人的勸告。
我補充:如果別人說的對,我們就要聽別人的勸告。
體會寓意:
通過學習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xiàn)不了目標的。
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下面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我們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吧?。▽W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們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就要及時的改過來,不要太固執(zhí)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錯了,就永遠不會把事情做好。
六、評價:自我評價: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材分析:
《南轅北轍》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卻是朝向北方。別人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人們用“南轅北轍”這句成語,來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學習這則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會寫“盤纏、硬”,理解“盤纏、把式”等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則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寓言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一則新的寓言故事——《南轅北轍》。(板書齊讀課題)。
1、解題:認識“轅、轍”.師:請學生觀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帶車字旁)“轅”是車前駕牲口的兩根長木頭。當車往南走時,轅就會指向南方,(板書:南)。而當車往北走的時候,車轍就會伸向北方。(板書:北)?!稗H”車輪走過的痕跡,指道路?!澳限@北轍”要去的方向是南方,車子卻朝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二、初讀故事,解決字詞問題。
a還有哪個詞不理解?請其他學生當小老師幫助理解——盤纏、把式”等詞。
“盤纏”——。
“好把式”——其他學生也不理解,教師及時引導:”把式”在這個故事中指的是趕車的人,文中說“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這個好把式是什么意思好車夫。
b
三、精讀課文,感悟寓意。
教師:故事的內(nèi)容我們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話來概括?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話)。
1、課件出示重點句:“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邊走?!?BR> 學生自由讀,并根據(jù)這句話談讀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
師:也就是他的目的地與行走的方向相反。(貼楚國的圖片)誰能幫我貼出馬車行走的方向?指名貼馬車圖。
師:是相反嗎?生:是(師在兩幅圖的下面板書:相反)。
師:從這一句,你知道了坐車人是個怎樣的人?(很固執(zhí)。很愚蠢。)。
2、生自由讀書,找找坐車人的理由。
課件出示:
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沒關(guān)系,我的馬跑得快。
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沒關(guān)系,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沒關(guān)系,不怕時間久,我?guī)У谋P纏多。
學生自己讀,邊讀邊琢磨:朋友是怎么問話的,坐車人又是怎樣回答的?
3、請兩名同學上臺來表演,一人扮演坐車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師幫助敘述。在兩名同學讀的過程中,教師對不同人物的語氣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師:坐車人自認為有了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就一定能到楚國,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
5、課件出示:(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lǐng)越大,帶的盤纏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國。)——學生齊讀。
6、面對坐車人,你想說些什么?指名回答。
3、師提出當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南轅北轍》現(xiàn)象,并提出希望與建議。(個別學生不愿努力,卻期盼著通過抄襲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轅、轍、梁、駛、楚”等11個生字,會寫“南、該、雖、系、擔、錯、越”7個生字。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字詞。
二、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誠懇、固執(zhí)己見”等。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會質(zhì)疑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教學重點:
認識“轅、轍、梁、駛、楚”等11個生字,會寫“南、該、雖、系、擔、錯、越”7個生字。
教學難點: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當?shù)剡\用“南轅北轍”。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大家都聽過寓言故事吧。誰說說我們以前都學過那些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拔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
什么叫“寓言”呢?
“寓”的意思是寄托。
“言”的意思是講道理。
“寓言”對于我們少年兒童來說,既是喜聞樂見的讀物,又是深受教育的題材。寓言是由虛構(gòu)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zhì)。
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再學習一篇滑稽可笑而又富有深刻含義的寓言故事——《南轅北轍》。
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新課學習。
1.解釋文題。
師:南、北,我們都知道,是兩個相反的方向。但“轅”和“轍”指的又是什么呢?
出示轅和轍的課件,仔細觀察“轅”“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解釋:轅: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轍:車輪壓的痕跡。當車往哪個方向走時,轅就會指向哪個方向。而當車往哪個方向走時,車轍就會往哪個方向延伸。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一
1、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2、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呢?
2、寓言有什么特點?
3、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則寓言。師板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后齊讀。
二、質(zhì)疑,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丟羊的?
2、齊讀1-4自然段,思考: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句子)。
3、教學多音字:圈。
4、羊丟了之后,誰知道這個情況?(街坊、養(yǎng)羊人)他們分別表現(xiàn)得如何?
街坊勸說養(yǎng)羊人:
(1)、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2)、從街坊的勸說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導評議,齊讀。
養(yǎng)羊人不聽街坊勸告:
(1)、街坊真情的勸告,可養(yǎng)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2)、教學肯定式的反問名。
(3)、養(yǎng)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4)、從養(yǎng)羊人的不聽勸告可以看出什么呢?
5、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jīng)心,不聽勸告。分角色朗讀。
6、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怎樣?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句子)。
(1)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lián)系第一節(jié),想一想。
(3)從這個結(jié)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7、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jié),劃出有關(guān)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yǎng)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2)、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教學雙重否定句式。)。
(3)、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轉(zhuǎn)念一想,現(xiàn)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6)、能否從“后悔、接受、再也”這幾個詞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五、體會寓意。
1、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3、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4、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jié)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jié)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體會寓意。
《亡羊補牢》這篇文章短小精悍,上這篇課文我感覺有點困難。我經(jīng)驗不是很豐富,上課之前改了好幾次教案。不過我的收獲正是在修改教案的過程中獲得的。通過這次上課,我充分體會到鉆研教材對于上好課的重要性。只要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文章中的難點。教學的目標才能更明確。另外,明確了目標還要注意方法。了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在教學時我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扎實進行,即使孩子不能理解的時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答案。例如:在理解題目的意思的時候,學生總是不能說出其意思,而是在講述“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這時候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字的意義,在教給學生解釋詞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把詞中每個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即可解釋清楚這個成語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導下學生終于知道了如何解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在解釋每個字的意思的時候,我慢慢的滲透一種學習方法,即:把字詞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學會正確的閱讀。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想象養(yǎng)羊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會怎么說,羊人又會怎么回答。在此過程中注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用規(guī)范的語言正學表達。
最后,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并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感受,使學生真正受益。再有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學能能夠講出這個故事。在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沒有簡單的要求他們講故事,而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讓他們用這個故事去勸說身邊的人。
課后,我覺得這節(jié)課結(jié)束的比較倉促。說明我對課堂的節(jié)奏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對個別學生的關(guān)注還不夠。另外,這節(jié)課朗讀的不是很充分。以后要加強。
總之,經(jīng)過這次上課我學到了很多,我只總結(jié)出了幾點:
(1)要切實開展探究性學,多嘗試自主學習。
(2)注意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連接。
(3)多鉆研教參,分析課文突破重難點。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教訓越做越好的。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1、認讀、會寫本課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1、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復述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語言故事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說)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題,齊讀)。
二、理解題目。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通過預習,你知道這個成語中的“亡”和“牢”分別是什么意思嗎?(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課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
三、初讀課文。
1、這則寓言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羊圈后悔勸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讀詞。
(2)第一行誰來讀?(指名讀)。
請同學們看第一行的詞,有一個字的讀音比較特殊,找到了嗎?(圈:多音字)。
(3)第二行誰來帶讀?(指名讀)。
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哪幾個字的讀音需要我們注意?(坊和窿讀輕聲)。
(4)一起把這幾個要注意的詞再讀一讀。
(5)齊讀這些詞。
3、指導書寫。
(1)生觀察。
(2)師范寫,
(3)生練寫并展示。
四、再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
(2)生評價。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呢?(2次)。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梢詣庸P在書上劃一劃。
匯報: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齊讀這句話。板書:圈破丟羊。
(2)養(yǎng)羊人第一次2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又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3)街坊知道了這件事,對養(yǎng)羊人說了什么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想一想街坊會用什么語氣對養(yǎng)羊人說這些話呢?(勸告)誰再來勸一勸養(yǎng)羊人。同學們學著他的樣子在下面練一練。請女同學一起來勸一勸養(yǎng)羊人。
指導朗讀:羊丟了,養(yǎng)羊人有沒有在乎這件事?(沒有)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養(yǎng)羊人的話呢?(滿不在乎)誰再來讀一讀?(1-3)。
(5)句式練習。
這句話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你能不改變句子的意思,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羊已經(jīng)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練讀。
(7)演一演。
4、鄰居的好心勸告,養(yǎng)羊人當作了耳邊風,讓我們來看看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吧!
(1)請1位同學讀一讀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書:再次丟羊)這里的“又”說明了什么?(這次丟羊的過程跟上次一樣)。
(2)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jié)果就會重演。
5、學習第5自然段。
(1)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是怎樣想的呢?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5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指導朗讀:第二次丟羊,使養(yǎng)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誰能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是怎樣做的呢?一起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板書:修補羊圈)從這里能夠看出養(yǎng)羊人(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的改正了錯誤)(板書:知錯就改)。
6、拓展。
五、體會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件事中,養(yǎng)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呢?
2、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你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說一說嗎?
3、從亡羊補牢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習了一則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這則寓言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4、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觀賞圖畫,直接感受,加深體驗,合作學習、游戲等方式,讓學生掌握生字,在課文中反復朗讀,讓學生在情感妙答中體會其中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在兩則寓言故事中,學會觀察生活,學會腳踏實地學習。
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感悟寓意。
難點:懂得寓言中的啟示?!霸ⅰ⒔亍钡淖R記。“費、望、算”的書寫。
教學突破:《寓言兩則》是一篇給學生的啟迪,讓學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根據(jù)新課標的特點,從以下突破:認生字、寫生字是這一課的重點,以合作學習為主,教師組織指導。懂得“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真正含義,是本課的難點。根據(jù)低年級兒童思維的特點,讓學生看圖畫,多讀,多感悟,使抽象的問題在形象思維中獲得解決。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儀。
教學主要方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提問:你讀過成語故事嗎?舉例說說。
(像《刻舟求劍》那樣,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fā),這樣的小故事叫“寓言”。學習“寓”字。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的是什么故事?這兩個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讀課文。
二、自學課文,自讀感悟。(學習第一則寓言)。
1、讀:(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記:(想利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3、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4、問:(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三、小組合作討論。
1、檢查:(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讀書:(分自然段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3、議論:(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
解詞: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別著急。
好焦急——禾苗長得太慢。
這個人急切地想讓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于是他在田邊焦急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想辦法。(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個人想了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好”辦法——“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他自己感覺怎樣?
解詞:筋疲力盡——形容非常勞累,沒有一點力氣了。
白費——白白地耗費。本課指白費力氣。一大截——一大段。
好辛苦——從中午一直把刀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還認為“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保ㄟ@是故事的經(jīng)過。)。
指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結(jié)果怎樣?
結(jié)果禾苗都死了。(這是故事的結(jié)果。)。
“好”結(jié)果——禾苗都枯死了。
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簡要復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問:禾苗為什么都枯死了,這個人錯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長。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斷了,所以禾苗死了。
2.這個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辦壞了。
3.這個人錯就錯在不管禾苗的生長規(guī)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長,結(jié)果事與愿違,把事情辦壞了。
(二)自己遇到過哪件事,因為急于求成結(jié)果辦壞了?(舉例)。
(三)你讀了《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辦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去辦,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五)指導書寫生字“焦、費、望、算”。
1、分析字型及結(jié)構(gòu)。
2、師寫生看。
3、生抄寫生字。
板書設計:
揠苗助長: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寫字:焦、費、望、算。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
寓言、寓意、焦急、焦慮、喘氣、計算、算盤。
一截、攔截、丟失、費力、浪費、盼望、張望、氣喘噓噓。
2、看圖講故事。
3、說一說《揠苗助長》這則寓言的寓意。
4、這節(jié)課我們將用上節(jié)課學習《揠苗助長》的方法來學習另一則寓言。齊讀課題。識記“守”。
二、自學課文,自讀感悟。
1、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記生字:(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3、想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4、提問題:(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
三、小組合作。
1、檢查:(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2、朗讀:(評一評準讀得好,好在哪里?)。
3、議論:(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結(jié)果怎樣?
討論第一個問題:
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死了。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誰能回答得簡單一點?
一只野兔撞在樹樁上,死了。種田人白撿了一只野兔。
——按問題回答: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說“誰”,再說“怎樣得到”,最后說“一只什么樣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子。
比較兩個句子。思考:他為什么能撿到?第二個句子說得更明白。
真幸運——野兔撞樹樁,啥力也不費。
討論第二個問題:
種田人白撿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撿到一只野兔,那該多好啊。
真敢想——每天撿一只,野兔肥又美。
做: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真耐心——日出樁邊等,日落茫然歸——他的想法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種田人的想法不能實現(xiàn)。因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樹樁上。
——你從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的?
“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竄”是亂跑、亂逃的意思。所以說野兔跑得很快。
“丟下鋤頭”是什么意思。
“丟下鋤頭”就是不種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討論第三個問題:
結(jié)果:兔子沒等到,莊稼全完了。
真悲傷——野兔沒再來,農(nóng)田盡荒廢。
同學們,來勸一下這位農(nóng)夫。
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簡要復述《守株待兔》這個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樹立形象靠感受。
1.朗讀《守株待兔》,想想那個種田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討論:那個種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總撞死在樹樁上。
(二)分析錯因要思考。
1.提問:那個種田人錯在哪里?
2.討論。
(1)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撿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個種田人把偶然性當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存在僥幸心理,希望還能不勞而獲。
(3)那個種田人丟下鋤頭,守株待兔,兔子沒等到,莊稼也完了。
(4)那個種田人錯就錯在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結(jié)果把事情辦糟了。
總結(jié):真愚蠢——死守就經(jīng)驗,絲毫不知變。
(三)揭示寓意需提煉。
1、讀了《守株待兔》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能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就來源于這個故事。成語“守株待兔”是用來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有萬一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五、指導書寫。
1、分析字型及結(jié)構(gòu)。
2、生試寫“守、肥、樁、比”,評價后再寫。
3、生抄寫生字。
六、作業(yè)布置。
1、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課外:閱讀寓言故事。
板書設計:
干活——撿兔——等兔——等不到。
莊稼全完。
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寫字:守、丟、此、樁、肥。
教學反思: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通過圖文結(jié)合學習,挖掘它們的思維,讓孩子們的想象能緊扣主題,在教學中通過平等交流,模仿課文中的鄰居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勸說。是孩子們自己能對這兩則語言故事的寓意更加明白,從而突破了難點。通過合作學習,平等交流,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本課教學生動活潑,圖文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形式多樣,通過讀文、評說、交流、議論,使學生明白寓意,突破難點。教法突出重難點,學法適合低年級的認知能力、心里特征,整體教學效果良好。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四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戰(zhàn)國策》。講的是一位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告他修羊圈、堵窟窿,養(yǎng)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后悔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1、會認4個生字,學寫8個字。正確讀寫“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了解故事內(nèi)容,體會寓意,引導學生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看圖片猜故事的游戲,好不好?(坐井觀天、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2、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點呢?對,這些都是寓言故事,這些短小的故事都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寓言兩則。齊讀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第一則寓言,伸出手跟老師板書課題《亡羊補牢》。(注意補是衣補旁,左邊最后兩筆是撇點)(齊讀。)。
4、理解題目。
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在這里指羊圈。
你是怎么知道這兩個字的意思的?(查字典和聯(lián)系課文都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這兩字個的意思都清楚了,誰能完整的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思?
養(yǎng)羊人丟失了羊,把羊圈補好了。這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大家讀寓言故事,知道了題目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板書:讀題目知內(nèi)容)。
(二)檢查字詞。
咱們在課前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相信字詞你一定能讀準確。
1、字詞學習。
(1)第一行,誰來試一試?
叼走勸告后悔羊圈。
注意圈的讀音。齊讀這一行。
(2)第二行,可是有點難了。誰想試試?
街坊窟窿結(jié)結(jié)實實(實在這里讀作二聲的)。
理解“街坊”意思?什么叫街坊?住在一條街上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鄰居。
(4)指導“窟窿”大家看這個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穴寶蓋)出示:這就是古代的穴字,多像兩塊石頭拱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洞啊,穴也是洞的意思,所以跟洞有關(guān)的字大多帶有穴字頭。
這兩個字在書寫的時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字形特點:蓋得住漏的出,注意隆中間的小短橫不能漏了)。
下面把窟窿這個詞在你的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寫一遍。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結(jié)合預習卡: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養(yǎng)羊人丟羊的呢?幾次丟失羊?
2、作者為什么會兩次丟羊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
(一)學習第一次丟羊。
過渡:“窟窿”這個詞不但難寫,它還給養(yǎng)羊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呢。誰來說說它帶來了哪些麻煩?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展示: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此時,這個人丟失羊,心情是什么樣的?誰來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
(二)研讀第二次丟羊。
養(yǎng)羊人為什么又第二次丟羊呢?請大家默讀3-5段,畫出有關(guān)句子。
1、指名讀。此時,街坊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勸他,從哪里知道的?
師:哪個詞看出他著急?(趕快)。
師:街坊應該用什么語氣勸說呢?現(xiàn)在我就是養(yǎng)羊人,你來勸勸我。(二個孩子)。
一起來勸勸我吧。(齊讀)。
(出示ppt: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2、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yǎng)羊人怎樣想的呢?誰來做養(yǎng)羊人?
(出示ppt: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此時,養(yǎng)羊人是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或語氣來說的呢?(誰能試著填一填)出示: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無所謂,毫不在乎)。
總結(jié)方法:大家看體會這人物的心情和語氣。就能讀好人物的對話。
4、所以,結(jié)果是:所以,第二天早上(出示: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
5、這是養(yǎng)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句子中讀出來的?兩個又。
自己讀讀看。
指名說。(兩個又字看出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再次丟失了羊,為他很惋惜。)。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惋惜再來讀。
(三)理解寓意。養(yǎng)羊人有沒有改正自己的錯誤呢?他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ppt)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xiàn)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
(抓住,后悔,趕快體會他及時改正錯誤的做法)。
(1)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對比句子,體會原句的好處。(原句更能體會他決心徹底改掉自己的錯誤。帶著這樣的體會再來讀。從趕快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要及時改正錯誤。)。
再讀這段話。
2、理解寓意。ppt出示課文插圖:
師總結(jié):是啊,有了錯誤及時改正,就不算晚。正如這個故事的出處《三國志,戰(zhàn)國策》中記錄的出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請大家記錄在書上。這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板書:明寓意。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寓言。
生: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師: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yǎng)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jīng)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你看,我們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深入地理解了寓言。板書:聯(lián)系生活師總結(jié):和學生一起理順學習寓言的方法:
(五)復述故事:
1、同學們,寓言故事讀明白內(nèi)容,明白寓意還不行,我們還要能講述下來。你試著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嗎?自己先練一練??粗崾灸苤v下來,可以是我們的講故事小能手。
2、沒有了提示,如果能講出來,那就可以稱為“故事大王了”你們能行嗎?
3、同位互相試一試。
誰能來講。
為什么沒有了提示,你們也這么快就講下來嗎?因為你們抓住故事的的一些重點詞句,按照故事發(fā)生的過程就很快講述下來這也是我們學習講故事的好方法。
(六)布置作業(yè)。
1、把這則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閱讀其他寓言故事,班會上與大家交流。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讀、會寫本課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復述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語言故事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說)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題,齊讀)。
二、理解題目。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通過預習,你知道這個成語中的“亡”和“牢”分別是什么意思嗎?(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課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
三、初讀課文。
1、這則寓言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羊圈后悔勸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讀詞。
(2)第一行誰來讀?(指名讀)。
請同學們看第一行的詞,有一個字的讀音比較特殊,找到了嗎?(圈:多音字)。
(3)第二行誰來帶讀?(指名讀)。
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哪幾個字的讀音需要我們注意?(坊和窿讀輕聲)。
(4)一起把這幾個要注意的詞再讀一讀。
(5)齊讀這些詞。
3、指導書寫。
(1)生觀察。
(2)師范寫,
(3)生練寫并展示。
四、再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
(2)生評價。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呢?(2次)。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梢詣庸P在書上劃一劃。
匯報: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齊讀這句話。板書:圈破丟羊。
(2)養(yǎng)羊人第一次2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又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3)街坊知道了這件事,對養(yǎng)羊人說了什么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想一想街坊會用什么語氣對養(yǎng)羊人說這些話呢?(勸告)誰再來勸一勸養(yǎng)羊人。同學們學著他的樣子在下面練一練。請女同學一起來勸一勸養(yǎng)羊人。
(4)養(yǎng)羊人有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呢?(板書:不聽勸告)他是怎么說的呢?誰來讀?
指導朗讀:羊丟了,養(yǎng)羊人有沒有在乎這件事?(沒有)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養(yǎng)羊人的話呢?(滿不在乎)誰再來讀一讀?(1-3)。
(5)句式練習。
(2)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jié)果就會重演。
5、學習第5自然段。
(1)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是怎樣想的呢?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5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指導朗讀:第二次丟羊,使養(yǎng)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誰能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是怎樣做的呢?一起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板書:修補羊圈)從這里能夠看出養(yǎng)羊人(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的改正了錯誤)(板書:知錯就改)。
6、拓展。
五、體會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件事中,養(yǎng)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呢?
2、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你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說一說嗎?
3、從亡羊補牢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習了一則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這則寓言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這句話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你能不改變句子的意思,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羊已經(jīng)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練讀。
(7)演一演。
4、鄰居的好心勸告,養(yǎng)羊人當作了耳邊風,讓我們來看看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吧!
請1位同學讀一讀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書:再次丟羊)這里的“又”說明了什么?(這次丟羊的過程跟上次一樣)。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六
(1)???學會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lǐng)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找各種工具書或借助注釋來理解課文。
(2)???通過分析重點詞句來初步領(lǐng)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讀寓言,理解寓意,領(lǐng)悟道理。
重難點、關(guān)鍵。
能借助釋文理解古文,初步領(lǐng)悟?qū)徸h所講的道理。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出示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2、寓言就是蘊涵著一個深刻的道理的短小的故事。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寓言《刻舟求劍》,相信你們一定能從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發(fā)言)。
2、學生自讀,畫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3、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4、熟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5、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深入理解內(nèi)容,了解寓意。
1、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思考:
(2)???????《刻舟求劍》的故事為什么要詳寫“刻記號”這一節(jié)?(楚國人刻舟時把握十足的神態(tài)和“求劍”時茫然沒有結(jié)果的無奈相映成趣,這一細節(jié)生動地刻畫了這個愚蠢、不知變通的家伙的心理狀態(tài)。想像“刻舟”時的神態(tài)和“求劍”時的茫然。)。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同船人催楚國人時著急、懷疑的語氣和楚國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語氣。)。
4、楚國人錯在哪里?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1)小組內(nèi)交流。
(2)全班交流。
四、復述故事內(nèi)容。
1、同桌互相講一講。
2、指名班上復述。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鞋穿著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腳知道”這樣一句話嗎?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學生發(fā)言)。
2、在春秋時期的鄭國有一個買鞋的人就跟你們想的不一樣。(板書課題:鄭人買履)。
3、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讀,畫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3、???????????????????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4、???????????????????熟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5、???????????????????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字音:自度???持度????寧信度。
(指名讀,糾正加點字的讀音。)。
2、出示四句含有“之”字的句子的投影。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反歸取之。
(4)何不試之以足?
四、深入理解內(nèi)容,了解寓意。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2、班上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悟寓意。
(2)出示投影: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多動腦筋,不能完全照抄責成的經(jīng)驗,避免出現(xiàn)鄭人買履這樣的錯誤。
五、練習復述并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一講。
2、指名班上復述。
3、練習背誦課文。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七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了解語言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寓意。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寓言,誰能說說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養(yǎng)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1、出示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叼走街坊勸告后悔。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街:中間最后一筆是“提”。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橫,不要丟掉。
3、口頭組詞。
1、默讀課文。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幾次羊?(丟了兩次羊,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狼從窟窿里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訓練。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別高興,原來_______。
因為小麗生病了,所以_______。
(4)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什么呢?(不聽街坊的勸告。)。
指名讀街坊和養(yǎng)羊人的對話。
(5)養(yǎng)羊人的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養(yǎng)羊人的想法不對。因為他不修羊圈,羊還會再丟。他只想到已經(jīng)丟的羊回不來了,卻沒有想到還會再丟羊。)。
同學們分析得對,養(yǎng)羊人沒有認真分析丟羊的原因,考慮問題不全面。
(6)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是什么?齊讀第四自然段。
“又”是什么意思?(這一次丟養(yǎng)的過程跟第一次一樣。)。
由此可見,不聽勸告,沒有及時補救過失,不好的結(jié)果就會重演。同學們,這樣的道理適用于學習嗎?(比如做作業(yè),如果錯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時改正錯誤,下次不再錯。)。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錯誤的。說明養(yǎng)羊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3)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修羊圈晚不晚?為什么?(現(xiàn)在修羊圈不晚,這樣以后就不會再丟養(yǎng)了。)。
這次,養(yǎng)羊人思考問題比第一次有了進步,想問題想得全面了。
(4)課文中哪一句說明現(xiàn)在修羊圈不晚?(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5)投影出示插圖。
請你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圖上的內(nèi)容。(因為養(yǎng)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趕快修補好了羊圈。)。
(6)養(yǎng)羊人這樣做的結(jié)果怎樣?(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再也”一詞說明什么?(強調(diào)從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沒有丟過。)。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這些事中,養(yǎng)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不聽別人的勸告,考慮問題不全面。做對了:吸取自己不聽勸告的教訓,及時改正錯誤修補羊圈。)。
2、你讀完了這個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學習了一則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讀書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越讀越聰明。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八
(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們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2.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文題目)。
二解題,引出主要內(nèi)容。
1.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了,誰能說一說題目中的“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
["亡"在古代指丟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養(yǎng)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小黑板,指名認讀。
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勸告后悔。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半部分的“生”字上面有“一”,不要丟掉。
街:中間最后一筆是提。
3.口頭組詞。
四.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幾詞羊?為什么丟?
(丟了兩次養(yǎng),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1---4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
(3)句式練習。
我今天特別高興,原來______.
因為小麗生病了,所以------.
(4)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是因為什么呢?
(不聽街坊的勸告)。
指名讀街坊和養(yǎng)羊人的對話.
(5)養(yǎng)羊人的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同學們分析的對,養(yǎng)羊人沒有認真分析丟羊的原因,考慮問題不全面.
(6)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是什么?齊讀第四對.
“又”是什么意思?
(比如做作業(yè),如果做錯了,一定要及時改正,要不下次肯定還錯)。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句子:他很后悔.
“后悔”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3)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修羊圈晚不晚?為什么?
(4)課文中哪一句說明現(xiàn)在還不晚?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丟羊,修羊圈的過程中,養(yǎng)羊人做錯了什么,又做對了什么?
2.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總結(jié):一個人犯了錯誤,只要即使糾正,就不算晚,所以就有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板書:9.寓言兩則。
丟羊(羊圈破了)---又丟羊(不聽勸)---不再丟(補牢)。
寓意:有了錯誤,及時改正。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九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聽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
3、結(jié)合寓意,進行練筆,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運用到學習、生活實際中。
1、認讀詞語。
出示詞語:羊圈窟窿街坊。
勸告后悔結(jié)結(jié)實實。
2、回顧課文的大意。
“亡羊補牢”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你能用上這幾個詞來說說嗎?(學生交流)。
1、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jié),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1)羊圈破了個窟窿。
交流:生:第一次是因為羊圈破了個洞。
師:你們同意嗎?誰讀讀相應的語句。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師:(評價)我聽出他把“發(fā)現(xiàn)”一詞讀得急促,我聽了有著急的感覺?!暗鹱吡恕边@三個字讀得語氣緩慢,聽了替養(yǎng)羊人惋惜。
(全體學生齊讀)。
師:繼續(xù)匯報第二次丟羊的原因。
(2)、養(yǎng)羊人不聽街坊的勸告。
師:誰讀讀相應的語句。
生:“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BR> “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師:你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如何?
師:他一個人讀了兩個人的對話,在語氣方面你們有沒有好的建議?
生:應讀出街坊的誠懇,讀出養(yǎng)羊人的滿不在乎、不耐煩。
師引讀:街坊誠心誠意地勸他——生接讀。
師引讀:他漫不經(jīng)心地說——。
他毫不在意地說——。
他不以為然地說——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jīng)心,不聽勸告。我們分角色朗讀一下(生生之間合作、師生之間合作)。
5、學習第四節(jié)。
師:是的,第一次丟羊,養(yǎng)羊人滿不在乎、毫不在意、漫不經(jīng)心。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
(1)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lián)系第一節(jié),想一想。
(3)齊讀第4節(jié)。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磥?,理解詞語除了查找工具書、還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
師:養(yǎng)羊人第二次丟羊后,還是那么不以為然嗎?
1、自由讀文: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討論交流:
(1)養(yǎng)羊人是怎么想的?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蹦隳軗Q個說法嗎?(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對比讀句子,感覺怎么樣?(體會養(yǎng)羊人后悔的心情,他知道錯了)板書“知錯”。
(2)他又是怎么樣做的?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這個“趕快”看出養(yǎng)羊人知錯——就改(板書)。
(3)但是他轉(zhuǎn)念一想,現(xiàn)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4)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5)看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板書)。
3、小結(jié):由此可見:如果犯了錯,只要(),就()。屏幕出示。填空,齊讀。
師:是的,在生活中出現(xiàn)了差錯不要緊,重要的是及時糾正、及時改正。這都不晚。
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同學們學習了《亡羊補牢》知道了知錯就改為時不晚,可有一株蘋果樹卻不知道,我么么來看看。(出示書后讀一讀想一想)。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請同學們續(xù)編寓言故事。師巡視,指名讀,評議。
今天,我們學習了《亡羊補牢》這則寓言,他告訴我們——齊讀(知錯就改為時不晚)。
1.背誦這則寓言。
2.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知錯就改。
為時不晚。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戰(zhàn)國策》。講的是一位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告他修羊圈、堵窟窿,養(yǎng)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后悔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1、會認4個生字,學寫8個字。正確讀寫“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了解故事內(nèi)容,體會寓意,引導學生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看圖片猜故事的游戲,好不好?(坐井觀。
天、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寓言兩則。齊讀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第一則寓言,伸出手跟老師板書課題《亡羊補牢》。(注意補是衣補旁,左邊最后兩筆是撇點)(齊讀。)。
4、理解題目。
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在這里指羊圈。
你是怎么知道這兩個字的意思的?(查字典和聯(lián)系課文都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這兩字個的意思都清楚了,誰能完整的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思?
養(yǎng)羊人丟失了羊,把羊圈補好了。這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大家讀寓言故事,知道了題目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板書:讀題目知內(nèi)容)。
(二)檢查字詞。
咱們在課前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相信字詞你一定能讀準確。
1、字詞學習。
(1)第一行,誰來試一試?
叼走勸告后悔羊圈。
注意圈的讀音。齊讀這一行。
(2)第二行,可是有點難了。誰想試試?
街坊窟窿結(jié)結(jié)實實(實在這里讀作二聲的)。
理解“街坊”意思?什么叫街坊?住在一條街上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鄰居。
(4)指導“窟窿”大家看這個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穴寶蓋)出示:這就是古代的穴字,多像兩塊石頭拱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洞啊,穴也是洞的意思,所以跟洞有關(guān)的字大多帶有穴字頭。
這兩個字在書寫的時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字形特點:蓋得住漏的出,注意隆中間的小短橫不能漏了)。
下面把窟窿這個詞在你的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寫一遍。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結(jié)合預習卡: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養(yǎng)羊人丟羊的呢?幾次丟失羊?
2、作者為什么會兩次丟羊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一)學習第一次丟羊。
過渡:“窟窿”這個詞不但難寫,它還給養(yǎng)羊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呢。誰來說說它帶來了哪些麻煩?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展示: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此時,這個人丟失羊,心情是什么樣的?誰來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
(二)研讀第二次丟羊。
養(yǎng)羊人為什么又第二次丟羊呢?請大家默讀3-5段,畫出有關(guān)句子。1、指名讀。此時,街坊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勸他,從哪里知道的?師:哪個詞看出他著急?(趕快)。
師:街坊應該用什么語氣勸說呢?現(xiàn)在我就是養(yǎng)羊人,你來勸勸我。(二個孩子)。
一起來勸勸我吧。(齊讀)。
(出示ppt: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2、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yǎng)羊人怎樣想的呢?誰來做養(yǎng)羊人?
(出示ppt: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此時,養(yǎng)羊人是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或語氣來說的呢?(誰能試著填一填)出示: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無所謂,毫不在乎)。
總結(jié)方法:大家看體會這人物的心情和語氣。就能讀好人物的對話。4、所以,結(jié)果是:所以,第二天早上(出示: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
5、這是養(yǎng)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句子中讀出來的?兩個又。
自己讀讀看。
指名說。(兩個又字看出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再次丟失了羊,為他很惋惜。)。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惋惜再來讀。
(三)理解寓意。養(yǎng)羊人有沒有改正自己的錯誤呢?他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ppt)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xiàn)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jié)結(jié)實實的。
(抓住,后悔,趕快體會他及時改正錯誤的做法)。
(1)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對比句子,體會原句的好處。(原句更能體會他決心徹底改掉自己的錯誤。帶著這樣的體會再來讀。從趕快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要及時改正錯誤。)。
再讀這段話。
2、理解寓意。ppt出示課文插圖:。
生: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師: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yǎng)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jīng)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你看,我們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深入地理解了寓言。板書:聯(lián)系生活師總結(jié):和學生一起理順學習寓言的方法:。
(五)復述故事:。
1、同學們,寓言故事讀明白內(nèi)容,明白寓意還不行,我們還要能講述下來。你試著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嗎?自己先練一練??粗崾灸苤v下來,可以是我們的講故事小能手。
2、沒有了提示,如果能講出來,那就可以稱為“故事大王了”你們能行嗎?
3、同位互相試一試。
誰能來講。
為什么沒有了提示,你們也這么快就講下來嗎?因為你們抓住故事的的一些重點詞句,按照故事發(fā)生的過程就很快講述下來這也是我們學習講故事的好方法。
(七)、布置作業(yè)。
1、把這則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閱讀其他寓言故事,班會上與大家交流。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接著以關(guān)鍵問題為切入點,生生討論、師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然后,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結(jié)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nèi)容,能在閱讀中質(zhì)疑、解疑,發(fā)表見解,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2.訓練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激發(fā)閱讀寓言的情趣。
教學準備:相關(guān)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則寓言故事。讓我們先來聽聽吧!
3.這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請看黑板,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書34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全班交流易錯、難讀的字音。多音字“圈”和輕聲音節(jié)“窟窿”“街坊”。
3.請一位學生讀課文,其余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題意。
1.課題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默讀課文1—3自然段,用“——”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用“﹏﹏”畫出丟羊后街坊和養(yǎng)羊人的表現(xiàn)。
2.交流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3.交流第一次丟羊后街坊和養(yǎng)羊人的表現(xiàn)。指導學生讀出街坊的擔心、著急以及養(yǎng)羊人的滿不在乎。
4.分析第二次丟羊。重點指導學生體會兩個“又”。并讓學生練習用“又”字說話。
5.有了第二次的丟羊,養(yǎng)羊人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呢?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重點指導學生體會“后悔”和“接受”。
6.養(yǎng)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后,接著做了什么?課件出示兩個句子。一句是課文上的原句,一句是去掉“趕快”和“結(jié)結(jié)實實”的句子。指導學生在比較中體會“趕快”和“結(jié)結(jié)實實”的好處,并試著跟“趕快”換詞,練習寫幾個像“結(jié)結(jié)實實”這樣的詞。
7.討論交流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補牢遲嗎?
五、體會寓意。
2.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從而揭示寓意。
3.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
六、總結(jié)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情感朗讀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寓言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使他懂得故事蘊含的道理。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語“南轅北轍”的含義。
2、認讀四個生詞,理解“盤纏”的詞義。
3、通過多讀,積累語言。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一、導入新課。
師詢問學生每天上學都怎么來到學校,有坐公交車來的嗎?坐幾線車?如果讓你上道對面坐車,能按時到校嗎,為什么?(讓學生初步體會如果方向錯誤,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
師:但古代有一個人明明要去的地方在南邊,可他硬要往北走,他能到達目的地嗎?讓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好嗎?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師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二、解釋文題。
師:南、北,我們都知道,是兩個相反的方向。但“轅”和“轍”指的'又是什么呢?(師出示馬車圖,講解“轅”和“轍”的本意)。
三、學習課文。
(一)初讀課文。
師: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它。(生自由朗讀課文。)。
(二)認讀生詞。
師:課文都讀完了,有不認識的詞嗎?這課生詞很少,誰能領(lǐng)著大家讀一讀?(出示書中4個生詞,指名領(lǐng)讀。)。
對于學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結(jié)合課文幫助學生理解,如“盤纏”。
(三)講讀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然后概括主要內(nèi)容。
2、這個人的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呢?用——在書中畫出來,然后匯報。
(師課件出示朋友三次提醒的句子)。
3、學生練習朗讀,教師隨機指導,并板書“方向錯誤、越走越遠、不能到達”這幾個詞。
4、引導學生找出這個人回答的話,用~~~~~線畫出,教師相應出示句子,并板書“馬快、車夫好、盤纏多”這幾個詞。
5、練習朗讀四次對話。兩生配合讀,師生配合讀,體會同樣的詞語可以有不同的讀法。同桌練讀,男女生配合讀。
6、分析這個人能否到達楚國,讓學生說明理由。
7、如果你遇到這個人會對他說什么呢?
8、這個人雖然馬快,車夫好,盤纏也多,但是他方向錯了,再好的條件也只能使他離楚國越來越遠,而且他還不聽別人善意的提醒,所以他是到不了楚國的。
9、師:現(xiàn)在你能講一講“南轅北轍”是什么意思嗎?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四、拓展寓言。
師:通過一個故事來揭示一個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教師再拓展幾個寓言,讓學生查找并了解寓意。
五、板書設計:
方向錯誤越走越遠不能到達。
馬快。
車夫好。
盤纏多。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會寫“盤纏、硬”,理解“盤纏、把式”等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則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寓言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寓意。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亡羊補牢》,回顧這個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昨天我們學習了《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要及時改正,還來得及。可是啊,有一個人他犯了錯,不僅不改正,還堅持錯下去。是怎么回事呢?結(jié)果怎么樣呢?我們一起去另一個寓言中了解一下吧。(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得字詞。
2、課件出示詞語認讀。
3、認識理解“轅”“轍”。
a、出示“轅”“轍”。觀察兩個字的字形,你知道了什么?
b、把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查一個字,比比誰的速度快。c、出示圖片,幫助理解。
4、默讀課文,概括文章內(nèi)容。
文中哪一段能概括整篇課文的內(nèi)容?(最后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重點句子: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邊走。從這一句,我們知道了什么?
三、深入研讀,體會道理。
1、楚國在南邊,坐車的人為什么不停勸阻,非要往北邊走呢?他有自己的道理嗎?在書上畫出來。
2、課件出示。
“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沒關(guān)系,我的馬跑得快?!?BR> “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沒關(guān)系,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
“沒關(guān)系,不怕時間久,我?guī)У谋P纏多。”
3、分角色朗讀,教師指導讀出感情。
4、同學們,你們覺得坐車的人一直往北走,能到達南邊的楚國嗎?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最后得出結(jié)論,到不了楚國。
5、經(jīng)過討論,我們知道,憑那個時候的條件,坐車的人是到不了楚國的。但他不聽朋友的勸告,結(jié)果——(課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6、“硬要”是什么意思?說明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7、如果你看到了那個人,你想對他說什么?
8、學了這則寓言,你有什么感想嗎?
9、總結(jié)。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找到正確的方向。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可千萬不要像那個坐車的人一樣,南轅北轍呀!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四
小編導語:《南轅北轍》是人教版小學
語文
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寓言兩則之一課。這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于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下面是本文的教學設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十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寓意,明白無論做什么事都必須先把方向搞正確,知道要聽眾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1、認識十三年生字,會寫十個生字。
2、理解課文寓意。
師生共同準備生字卡,寫字卡。
吸引學生,請一名學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學生們會立即發(fā)現(xiàn)老所指方向有誤,追問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時候也有這樣的一個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課題。
1、自讀。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方法記住他們。
2、正音,指名讀,注意聽準字音。
3、互檢,同桌互相讀,檢查字音。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并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nèi)以游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想結(jié)合。
1、解題??磮D解題,結(jié)合圖理解“轅”和“轍”
2、自學。自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借助工具書找答案。
3、交流
(1)小組內(nèi)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組內(nèi)交流,解決問題。
4、匯報
(1)小組內(nèi)喜歡的形式匯報朗讀,可以分角色,加動作。
(2)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5、練習
(2)這個人這樣固執(zhí),走錯了方向,能到達他要去的地方嗎,為什么呢,他的馬很好嗎,請試著用“雖然可”來解釋其他兩項優(yōu)勢,換成“盡管但是”讀讀看,意思有沒有改變。
(3)無論條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錯了,也永遠不會到達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們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達目的地,就成了南轅北轍,你能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可以往后推,給學生機會去觀察發(fā)現(xiàn)然后再說)。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五
數(shù)學目標:
1、認識十三個字;能寫好十字。
2、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誠懇、固執(zhí)己見”等。
3、學會質(zhì)疑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同學們,我們讀過很多成語故事,誰能講給大家聽呢?揭示課題:今天,我和同學們合作,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
請學生觀看動畫片《南轅北轍》問:動畫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質(zhì)疑。
1、請同學們拿出字典,自己讀書,試著讀懂課文。
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檢查學生識字的情況:(小組選代表發(fā)言)。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轅”和“轍”都有車字旁,表示和車有關(guān)系。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讀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結(jié)實,可以組成“堅固”、“牢固”。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駕駛”都是形聲字,“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讀音?!氨捡Y”這兩個字我在電視廣告上見過。
我們小組給“懇”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組內(nèi)互相聽讀課文,讀通課文之后,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學生質(zhì)疑。
學生發(fā)言:我發(fā)現(xiàn)這里有問題: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shù)高,這幾個條件越好,他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我認為這里不是“車上的朋友不明白,”而應該是“季梁”不明白。
三、讀書,解決問題。
1、請大學帶著剛才的問題再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邊讀書邊思考)。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后學生評價(可以反復讀或老師范讀)。
4、出示詞語:行駛、奔馳、不解、誠懇、固執(zhí)己見。學生認讀,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誠懇、固執(zhí)己見等詞語。”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誠懇:非常真誠。(學生自己的語言)。
固執(zhí)己見:別人的話都不聽,只知道堅持自己的想法,(學生自己的話)。
5、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分角色讀書,并討論剛才的問題。
四、討論。同學們,到底是誰不明白,誰來談一談?
小組推薦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車上的朋友不明白。因為通過讀書我們知道,是季梁告訴這個朋友去楚國應該往南走,往北走錯了。所以,是車上的朋友不明白。
師:為什么剛才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呢?
生:因為課文表達的不夠清楚,給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shù)高,這幾個條件越好,我離楚國就會越遠。
我覺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個冒號=、一個引號就更明白了。即:車上的朋友不。
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shù)高,這幾個條件越好,我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BR> 我還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為什么”把句號換成問號就更好了。即: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shù)高,這幾個條件越好,我為什么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老師對同學們的發(fā)言給予充分的肯定性評價,是學生的平干得到滿足)。
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們要聽別人的勸告。
我補充:如果別人說的對,我們就要聽別人的勸告。
體會寓意:
通過學習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xiàn)不了目標的。
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下面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我們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吧?。▽W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們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就要及時的改過來,不要太固執(zhí)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錯了,就永遠不會把事情做好。
六、評價:自我評價: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材分析:
《南轅北轍》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卻是朝向北方。別人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人們用“南轅北轍”這句成語,來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學習這則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會寫“盤纏、硬”,理解“盤纏、把式”等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則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寓言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一則新的寓言故事——《南轅北轍》。(板書齊讀課題)。
1、解題:認識“轅、轍”.師:請學生觀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帶車字旁)“轅”是車前駕牲口的兩根長木頭。當車往南走時,轅就會指向南方,(板書:南)。而當車往北走的時候,車轍就會伸向北方。(板書:北)?!稗H”車輪走過的痕跡,指道路?!澳限@北轍”要去的方向是南方,車子卻朝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二、初讀故事,解決字詞問題。
a還有哪個詞不理解?請其他學生當小老師幫助理解——盤纏、把式”等詞。
“盤纏”——。
“好把式”——其他學生也不理解,教師及時引導:”把式”在這個故事中指的是趕車的人,文中說“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這個好把式是什么意思好車夫。
b
三、精讀課文,感悟寓意。
教師:故事的內(nèi)容我們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話來概括?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話)。
1、課件出示重點句:“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邊走?!?BR> 學生自由讀,并根據(jù)這句話談讀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
師:也就是他的目的地與行走的方向相反。(貼楚國的圖片)誰能幫我貼出馬車行走的方向?指名貼馬車圖。
師:是相反嗎?生:是(師在兩幅圖的下面板書:相反)。
師:從這一句,你知道了坐車人是個怎樣的人?(很固執(zhí)。很愚蠢。)。
2、生自由讀書,找找坐車人的理由。
課件出示:
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沒關(guān)系,我的馬跑得快。
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沒關(guān)系,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沒關(guān)系,不怕時間久,我?guī)У谋P纏多。
學生自己讀,邊讀邊琢磨:朋友是怎么問話的,坐車人又是怎樣回答的?
3、請兩名同學上臺來表演,一人扮演坐車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師幫助敘述。在兩名同學讀的過程中,教師對不同人物的語氣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師:坐車人自認為有了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就一定能到楚國,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
5、課件出示:(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lǐng)越大,帶的盤纏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國。)——學生齊讀。
6、面對坐車人,你想說些什么?指名回答。
3、師提出當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南轅北轍》現(xiàn)象,并提出希望與建議。(個別學生不愿努力,卻期盼著通過抄襲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轅、轍、梁、駛、楚”等11個生字,會寫“南、該、雖、系、擔、錯、越”7個生字。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字詞。
二、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誠懇、固執(zhí)己見”等。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會質(zhì)疑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教學重點:
認識“轅、轍、梁、駛、楚”等11個生字,會寫“南、該、雖、系、擔、錯、越”7個生字。
教學難點: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當?shù)剡\用“南轅北轍”。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大家都聽過寓言故事吧。誰說說我們以前都學過那些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拔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
什么叫“寓言”呢?
“寓”的意思是寄托。
“言”的意思是講道理。
“寓言”對于我們少年兒童來說,既是喜聞樂見的讀物,又是深受教育的題材。寓言是由虛構(gòu)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zhì)。
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再學習一篇滑稽可笑而又富有深刻含義的寓言故事——《南轅北轍》。
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新課學習。
1.解釋文題。
師:南、北,我們都知道,是兩個相反的方向。但“轅”和“轍”指的又是什么呢?
出示轅和轍的課件,仔細觀察“轅”“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解釋:轅: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轍:車輪壓的痕跡。當車往哪個方向走時,轅就會指向哪個方向。而當車往哪個方向走時,車轍就會往哪個方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