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海倫·凱勒范文(16篇)

字號:

    漢字是我國獨有的文字系統(tǒng),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寫總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復制原文的內(nèi)容,注意自己的表述方式??偨Y范文的價值并不在于照搬和模仿,而是通過學習其中的寫作思路和邏輯,來啟發(fā)和指導我們自己的寫作過程。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一
    馬克·吐溫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是海倫·凱勒。”
    最近我拜讀了海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后,我被海倫的精神深深震撼了!
    海倫是不幸的,在她11個月的時候,因一場疾病失去了視覺和聽覺,而后也失去了言語功能,從此她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lián)系。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海倫又是幸運的。1887年3月3日,家里為海倫請了一位家教,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老師——安妮·莎莉文老師。莎莉文小時候眼睛也差不多失明了,她對失去光明的痛苦有更多的切膚之疼。也許是同病相憐,莎莉文老師跟海倫相處很融洽,很投緣。作為家教的莎莉文老師開始教海倫寫字。對于這樣一個殘疾人,教她學習是多么的困難呀!一天老師在海倫手心寫了“water”這個單詞,海倫總是把“杯”和“水”分不清,把兩者混為一談。海倫不耐煩了,把老師送給她的布娃娃往地上摔去。如果是我,就要轉身走人了,但莎莉文老師不這樣,她非常耐心,從來都沒有放棄對海倫的幫教。莎莉文老師牽著帶海倫到水井邊,讓清涼的水在海倫手上流過,是海倫對水有了真切的感受。接著,莎莉文老師又在她的手心寫下“water”這個詞。海倫頓悟到老師的用意。從此,她把水和這個詞聯(lián)系在一起,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續(xù)堅持下去,從不間斷。經(jīng)過一番又一番的努力,集盲聾啞于一身的海倫竟然獲得哈佛大學畢業(yè)證書。后來,還成為一名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多么的了不起!
    海倫面對不幸沒有消沉,而是自強不息,奮力抗爭,最終成為一個有益于人類,有益于社會的人!
    我真真的佩服海倫!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出“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等句子的含義。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5.會用“如饑似渴”、“傾注”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1.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感悟,受到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的感染,從而對她產(chǎn)生由衷的敬意。
    2.理解文中重點句。
    教具準備。
    課文配樂朗讀磁帶、生字詞卡片、海倫資料、海倫圖像。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題。
    2.今天我們要讀讀一位外國大姐姐的事跡,她就是海倫.凱勒。簡介海倫.凱勒,(略)。
    3.本文講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讀課文。
    1.各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學生讀,師相機糾正讀音。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是否做到“四不”。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在讀課文過程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指名交流。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輕聲朗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課文那些內(nèi)容使你印象深刻?
    2.師生交流。師相機歸納學生讀懂的內(nèi)容,適時板書。
    3.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根據(jù)板書給課文分段。
    4.分小組討論,然后師生交流。第一段(1);第二段(2-5);第三段(6-7)第四段(8)。
    5.分段朗讀,要求讀通讀順。
    四、作業(yè)。
    1、指導寫生字。
    2、用鋼筆描紅、臨寫。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2.這堂課我們就細細研讀課文,感受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二、學習課文(根著學生的思路學習)。
    輕讀課文,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海倫.凱勒那不屈不撓的精神?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2-5)節(jié)。
    1.自讀課文2-5節(jié),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海倫.凱勒那不屈不撓的精神?
    2.小組交流討論自己的感受。
    3.師生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1)出示文字燈片“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的如饑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币龑w會海倫.凱勒那不屈不撓的精神。
    (2)指導朗讀。
    (3)她怎么會有如此大的決心,這么頑強的意志呢?引導理解“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币痪?。
    (4)引讀“就這樣,海倫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
    (5)學習第五節(jié),出示部分文字“我常常感覺到一陣微風吹過,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原站園中的花瓣從空中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币龑w會正是海倫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她的感受才會這么美妙,這是她用心所看到的世界。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5節(jié)。
    (二)學習第三段(6-7)節(jié)。
    1.自讀6-7節(jié),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海倫.凱勒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2.同桌交流。
    3.師生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1)出示燈片“薩勒讓海倫摸清舌頭、牙齒、嘴唇和喉嚨的位置,以此體會怎樣發(fā)音。這種完全靠觸覺學習說話的方法,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币龑W生在讀句中感悟海倫學習發(fā)音的艱難。
    (2)文中還寫到了這一點,你找到了嗎?“海倫后來在回憶自己的這段學習生活時說:‘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知道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練習,練習,練習……’”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感悟她練習發(fā)音的艱難和她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
    (3)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你能體會他們的心情嗎?
    2.小組討論交流。
    3.指名交流,師小結:海倫的幼年是在無聲無色的世界中度過的,她面對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雙目失明和雙耳失聰給她帶來的是無盡的痛苦,是她對生活的熱愛促使她不斷地學習,而這種學習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她不屈不撓,不斷突破自己的難關,是的,她成功了,她和正常人一樣能說話了,這種無比激動和興奮的心情你能體會嗎?而父母又是多么的驕傲呀!
    4.學到這兒。你的心情如何?帶著敬佩的感情讀1-7節(jié)。
    (四)學習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想想海倫為什么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2.交流。理解重點詞、句。
    三、回顧全文,朗讀體會。
    1.自讀全文,你想學習海倫什么?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作業(yè)。
    1.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討論課后3、4題。
    4.書寫一篇讀后感。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三
    那天下午,我在網(wǎng)上搜了一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我想知道這位作者究竟是怎樣的不幸。
    看完海倫·凱勒的資料后,我的心底涌上來一股暖流,波動了一圈圈漣漪,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就寫了一篇讀后感。
    海倫·凱勒并沒有因為看不見和聽不到而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她用自己內(nèi)心燃燒的火焰來補足視覺和聽覺的缺陷。她并不覺得自己是個可憐的人,她用行動來描繪自己的生命:別人一年學到的知識她三個月就能學到;學習發(fā)音花幾個小時;最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自己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在我們看來這些挫折是可悲的,而正是這些挫折才讓海倫·凱勒的生命更加絢爛多彩。海倫·凱勒對生命的渴望和熱愛讓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要熱愛生命,珍惜那些殘疾人沒有的'東西。
    以后,每當我看見教室里有同學追逐打鬧,我就會走過去對他說:“請不要再玩了,任何事情都是次要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倍看螌ζ渌恕敖逃枴边^后,我都感覺我很偉大,因為我又讓身邊的一個人開始熱愛生命。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四
    我讀了《海倫·凱勒自傳》這本書后,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在海倫一歲半時一場大病使她喪失了使視覺,使她看不到五彩繽紛的世界;也使她喪失了聽覺,使她聽不到世間美妙的聲音。海倫凱勒就是這樣一個命運悲慘的女孩。如果我有這樣的遭遇,我一定會抱怨上帝的殘酷,和對我的不公平,痛苦的生不如死。但海倫沒有這樣,沒有因此對生活失去信心,沒有喪失對生活的積極心態(tài),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幸,而是比常人更加的努力向上,不斷的奮斗拼搏。
    他喪失了聽覺視覺后在安妮。莎麗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他學會了用手指“說話”,并且還掌握了五中文字,我讀到這里是不禁問自己,你不聾不盲身體健康,為什么不如一個殘疾人呢?我只學兩門語言,可她卻學五門語言,真是不敢想象她是經(jīng)過怎樣的努力,多么的刻苦,才能有這樣的學識。
    海倫凱勒的經(jīng)歷,給了許多人極大的鼓舞。也讓我明白了許多:不管山峰有多么的險峻,我們都應堅持登到成功峰頂。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五
    殘疾人,一個多么熟悉的字眼,身體上有缺陷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而可怕的是心理上的缺陷。對于自己與正常人不一樣的地方,許多殘疾人選擇了逃避,因而淪陷下去,有另外一部分的殘疾人選擇了面對困難,用微笑來化解困難,用堅定的信念來戰(zhàn)勝困難。他們堅信身體的缺陷不是問題,只要有一個樂觀的好心態(tài)就是一個正常人。
    海倫凱勒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于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zhèn)。她在17個月的時候因為一次急性腦充血而奪去了她的視力與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她一直生活在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當她正處在絕望的邊緣時,他的導師安妮·蘇利文教會了她讀書和說話,甚至開始和其他人溝通交流。由于她的努力,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
    雖然海倫·凱勒從小就看不到光明,生活在恐怖的黑暗世界之中與隔離美妙聲音的寂寞之中,可是她自強不息,樂觀對待困難,最后她克服著巨大困難完成了學業(yè)。一個聾啞人實現(xiàn)了一個正常人都難以實現(xiàn)的事情,戰(zhàn)勝了一切困難。但是,影響她走出那巨大的痛苦之中的最重要的是她的導師一一安妮·蘇利文。
    由于安妮·蘇利文小時候也差點要失明了,她了解見不到光明的痛苦,而眼前的這位小姑娘不但看不見美麗的顏色,還聽不見美妙的音樂,所以她決定幫助海倫·凱勒走出困境。蘇利文教會了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后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于學會說話了。而且蘇利文老師還讓海倫凱勒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清香,讓她在濕漉漉的草地上打滾,在響著青蛙叫的田野奔跑,讓她在土地里埋下種子,還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到清澈見底的小河邊玩耍,把小腳丫伸進冰涼的河水之中踢一踢宛如絲帶的河水。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安妮。蘇利文老師去世了,海倫非常傷心,因為她知道。
    如果沒有蘇利文老師就沒有今天她那偉大的成就,沒有蘇利文老師就會讓他一直沉浸在絕望與悲痛之中。因為蘇利文老師的愛,才有了今天的的海倫·凱勒,所以她決定把蘇利文老師的愛一直傳遞下去。她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在1968年,海倫89歲去世。她把一生的所有精力服務殘障人士的故事傳遍世界,用筆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了人世間那美好的愛。蘇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同時她也要把最珍貴的愛給那些不幸的人,在他們身上灑下愛的種子,帶給了他們光明與希望。
    愛,能讓一個人從絕望的邊緣再次回到快樂的世界;愛,能讓一個殘疾人發(fā)生奇跡;愛,可以化解一切困難。在一位身體上有缺陷的人,愛,才是最好的良藥。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六
    “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边@是馬克吐溫所說的一句話。而海倫凱勒,就是那個讓我既感動又欽佩的人。
    海倫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我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于事無補?!?BR>    海倫的堅強,讓我自愧不如。有時候晚上停電了,我什么也看不到,總是抱怨,不能寫作業(yè),不能看書,什么都不能干。可是海倫一輩子看不到,卻依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為什么我碰到了小小的停電,就開始抱怨了呢?我可以在停電的時候干很多事情呢!所以,不能因為生活當中的小小不如意就開始抱怨,我要學習海倫的精神!
    在我心中,海倫就像一位英雄,時時刻刻鼓舞我、啟發(fā)我、激勵我,讓我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七
    “她自強不息,她從不低頭,她對生活充滿渴望,她對生活充滿激情?!焙仙线@本書,這段話不斷在我耳邊回響。
    海倫·凱勒因為一種疾病變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殘疾人。但在家庭教師沙利文的幫助下,她終于克服了這些困難,學會了與人交談,學會了幾種語言,成為了一個成功的人。她很有名,很多人都知道她的困難,她與困難作斗爭的事跡,也被她堅強的精神所感動。
    不僅他們被感動了,我也被她深深感動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她知道自己是殘疾人,但她沒有向命運投降。相反,她做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
    “世界上沒有什么困難,只要你愿意攀登”。從她身上,我想到了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貝多芬和海倫一樣,耳聾,聽不到音樂的聲音,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和困難,但他克服了各種困難,創(chuàng)造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給世界留下了偉大的作品。
    看到他們,再看看我們,我們不殘疾,但在學習上卻不努力。比如我自己,做作業(yè)的時候還可以,但只要爸爸媽媽說:“彈鋼琴!“我拖拖拉拉,不情愿地去彈。記得有一次,天氣很冷。我去彈鋼琴,彈了幾分鐘,因為太冷了,我一邊彈一邊發(fā)脾氣:“天這么冷,你還讓我彈鋼琴,真不像話。說完,我就不彈了,生氣的媽媽也沒辦法。
    讀完這本書后,我感到羞愧。我想現(xiàn)在我自己的生活條件如此優(yōu)越,但不努力學習,沒有毅力和毅力,真的不應該?。∥覀儽仨毾蚝悺P勒學習。用我們堅強的毅力來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八
    讀完《海倫?凱勒》這篇課文,我的心情很沉重,課文里的女主角是海倫?凱勒,她在生了一場重病之后,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從此,一歲半的小海倫與有聲有色的世間隔絕了。
    海倫面對著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曾經(jīng)也痛苦過,絕望過??????后來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她學會了用手指“說話”,并且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十歲時在薩勒老師的教導下開始練習說話,終于經(jīng)過不斷努力海倫學會了說話。讀到這里我覺得很慚愧,因為我是一個健全的人,可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卻只會退縮,甚至怒天憂人。跟海倫相比,我的那些所謂的困難顯得那么渺小。今后,我應該向海倫學習,像她一樣勇敢地面對困難,不達到目的決不罷休。
    海倫在黑暗中創(chuàng)作了14部著作,這對于正常人來講也是個奇跡。記得有一次,不知怎么回事,家里突然停電了,我正在我的房間里寫字,我害怕的不知所措,立刻起身想去抽屜里找找蠟燭,由于太黑我沒走幾步路就被什么東西給絆倒了,我整個人摔倒在地。委屈的淚水馬上流下來了,我大喊:“媽媽過來!”媽媽聞聲而來,說道:“沒事的,你呆在原地別動啊!是電線壞了,讓爸爸修一下就好了?!边^來了半個小時,爸爸終于修好了,一切都恢復了光明,我現(xiàn)在想來那晚才短路半個小時的停電,我就受不了了。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失去光明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海倫雖然生活在盲聾啞的世界里,但是她卻獲得了驚人成就。她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失去了常人擁有的東西,可是她擁有了常人難以擁有的東西。這正是說明了她吃的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無法體會的。海倫用她一生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要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熱愛美好的生活,用“心”去體味生活。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九
    我不想用太虛偽的語言來與您交談,因為我知道,這樣的人對您來說可謂太多太多了。同樣我也知道,在您面前無需大番贊賞與仰慕,因為我也知道,在我這粗拙的文字中,再怎么描述也不能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但我任然存著一份僥幸,像與您談心一番。
    不管怎么說,因為你的存在,我才—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是那樣幸運,也因為有你,相信以后的人生,我可以坦然面對。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十
    教學目標:
    1、訓練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并進行概括的能力,能夠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2、領會安妮·莎利文對學生的深沉的愛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理解莎利文老師獨特而科學的教育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講授海倫·凱勒的故事。(要求學生記錄要點,課后結合自讀提示和文后的方框內(nèi)的`短文,查找課外書,整理成一篇探究海倫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短文。)。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作家、演講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出生后19個月,就喪失了視力和聽力,而且變成啞巴。后來,她的父母親要求當?shù)氐拿と藢W校給予幫助,該校派莎利文老師到她家里協(xié)助,海倫借觸摸的方法學會了聾啞語言,她利用點字系統(tǒng)學會了閱讀,又用一種特殊的打字機書寫。十歲時,學會了說話,后來在劍橋女校求學,19讀大學,19她大學畢業(yè),并和莎利文老師合作她的自傳《我的一生》,此書一出,引起了文壇的轟動,她的故事不但感動和激勵著千百萬的殘疾人,也使無數(shù)的正常人為之震憾,使他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此后,她又參加了各種社會活動,她經(jīng)常來回演講,寫了數(shù)本書,1927年她開始為美國盲人基金會募捐,致力于盲人事業(yè)。出版了《我的宗教》一書,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傳《中流》。她被人們稱為美國女英雄。
    二、快速閱讀全文,思考:
    1、莎利文老師是教了海倫什么,是怎么教的?并根據(jù)這一點粗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2、劃出寫海倫感受的詞語。
    三、討論。
    1、海倫在學習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請對比自己談談你的看法?
    身有殘疾,又聾又啞又盲。
    2、莎利文老師是教了海倫什么,是怎么教的?她的教學方法有什么優(yōu)異之處?
    通過實物接觸和理解教法,教會海倫認識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物,認識自然界。
    3、莎利文老師是怎樣一個老師,是從文中哪些語句看出來?
    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有良好的教學方法。
    四、朗讀1-3自然段。
    1、這三段文章寫了什么?
    莎利文老師的到來,就像為我打開了一扇厚重的大門,把我從黑暗引向光明。
    帶來了生活的希望與樂趣,求知的欲望與樂趣。
    五、朗讀最后一段。
    點撥:如果說前一篇課文里面,飽含魏巍對蔡蕓芝先生的感情是依戀、思念、熱愛的話,從這一段看來,海倫對老師的感情主要是什么?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看出來的。
    感激愛戴之情。
    六、總結:
    前一篇是選擇七件事,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平時到假日,從校內(nèi)到校外,表現(xiàn)老師的溫柔、慈愛與公正以及學生對老師的依戀與思念,而此課也是具體選擇三件事去表現(xiàn)老師的愛與教學方法及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兩篇文章一中一外,一是正常兒童,一是殘疾兒童,都是選擇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兩篇文章的結構大體相似。
    七、作業(yè)。
    課外再閱讀幾遍課文,思考:海倫為什么能取得成功?并把思考的結果寫成一篇短文。
    八、板書設計。
    一、第一天相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深深地愛著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二、對我的教育。
    1、認識事物都有名稱:洋娃娃、水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誘導深沉的愛。
    2、體驗大自然情感體驗}科學的教學方法。
    3、認識抽象名詞情感體驗、對比、比喻。
    三、感激之情。
    開了眼界給我愛、歡樂與美。
    使我生活更充實、美滿和有價值。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十一
    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我的老師海倫凱勒原文,希望你會喜歡!
    1880年,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不幸的小海倫,在生了一場重病之后,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天哪,誰能想到,當時她才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呀!從此,小海倫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她面對著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變得暴躁起來,脾氣越來越壞。
    就在這時,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來到了海倫身邊。
    沙利文老師開始教海倫摸盲文,拼單詞。一次,她們路過水井房時,沙利文把海倫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這時一股清涼的水在海倫手上流過。沙利文在海倫的另一只手上拼寫了“水”這個單詞。海倫猛然醒悟,原來“水”就是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呀!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在沙利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海倫學會了拼寫自己的名字,學會了拼寫“泥土”、“種子”等許多單詞。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來。就這樣,海倫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
    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她有時在林中漫步,有時和朋友們在湖上泛舟。她在想象中感受著這個世界?!拔页38杏X到一陣微風吹過,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園中的花瓣從空中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彼眠@樣動人的筆調(diào)描繪著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海倫10歲的時候,越來越強烈地想開口說話。父母為她請來了盲啞學校的薩勒老師。薩勒發(fā)音時,要海倫用手放在她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和嘴唇顫動的情況,以此體會怎樣發(fā)音。這種完全靠觸覺學習說話的方法,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海倫后來在回憶自己的這段學習生活時說:“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只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
    當夏天來臨時,海倫在盲啞學校的課程正好告一段落,她說話的能力也和一般人沒什么兩樣了。海倫回到家時,大聲喊道:“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剎那間,爸爸和媽媽緊緊地抱住了海倫,流下了興奮的淚水。
    19,海倫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yè)后,她決心像沙利文老師那樣,為更多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服務。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海倫·凱勒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十二
    1.下列加粗的字的讀音:
    跡象、凝聚、遺憾、攙扶、筑巢、無垠、預兆、騷動、和藹、覆蓋、絢麗、毛坯。
    2.掌握下列詞語的解釋:
    跡象、凝聚、遺憾、預兆、啟蒙、無垠、琢磨、溫存。
    二、能力目標。
    訓練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并進行概括的能力,能夠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三、情感目標。
    借海倫·凱勒的慧眼來學習觀察世界的方法,并體會海倫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一、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莎利文老師教育“我”的幾件事,高度贊揚了莎利文獨特的教育方法和老師強烈的愛心,表達了作者對莎利文老師感激、敬愛之情。
    二、思路結構。
    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事條理清晰,同時表達老師對自己的教導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莎利文老師到來之前“我”的心情。(我記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
    第二部分寫老師對我的教育情況。(第二天早晨……都是緊緊地連接在一起的)。
    本部分又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莎利文老師和我的初步接觸,本段初步寫莎利文教師的教育能力。(第二天早晨……我熱切地盼望著新的一天的來臨)。
    (二)莎利文老師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過寫莎利文老師和我的日常生活而體現(xiàn)莎利文老師教育的高超本領。(春天到了……我熱切希望運用學到的東西)。
    (三)莎利文老師的特殊教育,本段通過具體整體進一步對莎利文老師的教育藝術加以贊揚。(我記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見的東西,跟別人的心,都是緊緊地連接在一起的)。
    第三部分寫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我是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生涯的……她總是設法使我生活得充實、美滿和有價值)。
    三、從三個層面體會感情。
    1.在認識莎利文老師前,作者是憑什么去接觸世界的?
    2.在認識莎利文老師后,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來有什么不同?
    3.在她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誰為她鋪平了一條道路?作者對莎利文老師的感情是什么?
    四、自讀中要特別重視品讀。
    1.逐句、逐行、逐段,乃至進行全文品讀。
    作者是一個盲人,在認識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對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觸摸來完成。在認識莎利文小姐之后,她認識世界的范圍擴大了,而且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這個過程對常人來講并沒有什么,但對于一個盲人,聾啞人來說就顯得不可思議了。無論從觀察世界還是從認識世界的角度上講,還是從莎利文老師教學的角度講都是一曲感人的頌歌。
    2.品味作者的師生真情。由于海倫年幼,又生殘疾,因此失去了很多認識世界的機會。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個教師的角色,使海倫完成了從一個殘疾人到常人的轉變,而這種轉變經(jīng)歷了十數(shù)年的時間,日久生情,那種特殊的師生情誼恐怕是其他任何東西所不能代替的。因而,在閱讀時體會起來也才十分不易。而這一點,正是文章的的真情和價值所在。
    3.品讀文中的重點段落。如末尾一段。
    五、抓住關鍵之處,深入理解課文。
    本文語意生動,文字淺顯,宜于自讀。自讀時建議把握以下幾點:
    1.抓關鍵語段。
    如首段,“我記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師來到我身邊的那一天——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边@段文字三次強調(diào)了“某一天”的重要性。顯然作者在此處是別有用心的。它特別強調(diào)了“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的特殊內(nèi)涵:有一位老師要到她身邊來了。作者是一個盲人和聾啞人。有了老師就意味著平常的生活將會發(fā)生大的改變。同時,這篇文章是作者后來寫的,她對老師的一切仁愛之心有了切身的感受,她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短短的一句話卻包含了不同凡響的內(nèi)容。
    2.抓關鍵動作。
    對于海倫來說,她只有靠她有限的“能力”——靠觸摸去感受世界。除此而外,世界是什么樣子,她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因而,動作描寫是本文的一個特色,在閱讀中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特色進行理解。特別要注意的是,作者對動作的描寫也是十分生動的。注意找出文中動作描寫的句子,細心加以體會。
    如下面的句子:
    2)莎利文小姐挽著我的手,穿過人們正在播種的田野。
    3)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著我的心說:“愛就在這里”。
    4)我聞著她手上的花,一面講一面打著手勢問:“花的香味是‘愛’嗎”?“不是”。我的老師說。
    正是這些句子使我們認識到了海倫·凱勒的聰明才智,同時也才使我們能感受到文章的優(yōu)美與動人。
    3.抓關鍵心理。
    僅憑觸覺來感受世界是海倫·凱勒對世界那么敏感的原因。聰明的海倫并沒有放棄自己認識世界的機會,她通過“母親的動作”,(注意是“示意的”性的動作,而不是母親的吩咐或通知)“人們進進出出地忙個不停的跡象”,等等,“猜到會有不尋常的事發(fā)生在我們家里”。注意這一個“猜”字,道出了海倫生存和發(fā)展的一切根源。因為除了她的雙手,就只剩下她的慧心了。在海倫面前,一切都只有由她的心靈去體會和感受,因此她的心理感應能力才無比發(fā)達。而文章也正是通過心理描寫實現(xiàn)了這一目的。課文里心理描寫的句子相當多,閱讀時認真體會。
    4.抓關鍵感情。
    在沒有老師之前,海倫認識世界的圍繞是很小的。正是莎利文老師教她認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老師教她知道什么是“愛”這樣的抽象名詞。也是老師教給她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無數(shù)習慣用語?!熬瓦@樣,我從生活中汲取知識,起初,我只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是莎利文小姐啟發(fā)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來,使我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愛和歡樂并富有意義。她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使我了解世間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時每刻都在動腦筋、想辦法,使我的生活美好和有意義”。這段話十分傳神地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一片深情.需要注意的是,在寫作中作者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文章貫用技巧。先寫莎利文老師的不是,然后再托出老師的偉大與崇高。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海倫·凱勒》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冊教材大體上圍繞一個主題組織單元,第三單元為“有志竟成”。
    本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里行間充滿了愛的溫馨。爸爸、媽媽、沙利文老師以及周圍的人們對海倫的關愛,喚起了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語言環(huán)境,了解課文中引號的用法。
    3、能通過朗讀體會課文語言,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
    (三)教學重、難點。
    本人是一篇人物傳記,為了更進一步感悟海倫與命運抗爭,因此,讓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四)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應以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充分發(fā)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積極性。
    2、讓朗讀成為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由地讀,自由地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理解課文,走進人物。
    二、說教法。
    語文課的教學,應重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訓練學生的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本節(jié)課中,我運用朗讀,讓學生品味語句,領會文章的意境,能更好地走近人物,走進人物。
    三、說學法。
    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為主體,注意主體參與。為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教學生運用“默讀—批注”法進行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再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交流說話,導入新課。
    一開始上課,通過復習回顧,引導學生讀書: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海倫·凱勒》這篇課文,通過學習,你認為海倫·凱勒是個怎樣的人?在繼續(xù)學習課文之前我們來讀一句話?!叭四茏叨噙h,不是問雙腳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問雙手而要問毅力?!崩蠋煘槭裁匆蠹易x這句話呢?用一個詞說說海倫成功的原因——“不屈不撓”。請同學們讀課后第四題的學習要求。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溫故而知新,而且又很自然地過渡到下文的學習中。
    (二)走進文本,深入對話。
    接著讓孩子默讀課文,在書上做批注,抓住課文中兩段最能體現(xiàn)海倫“不屈不撓”的句子,滲透領悟。分別是“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摸出了血”和“為使我的伙伴……練習、練習、練習”,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通過語言的描述,讓學生通過想象等體驗方法,讓學生嘗試走進海倫的世界,感悟體會海倫的“不屈不撓”,受到情感的熏陶,并隨即進行朗讀指導。
    (三)引導體悟,升華認識。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交流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愛給了海倫力量,海倫又把愛無私奉獻給他人。接著進行適度的拓展,讓學生介紹像海倫·凱勒這樣身殘志堅的人物事跡,小結后,談學習本課后的收獲。最后齊讀“人能走多遠,不要問雙腳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問雙手而要問毅力?!笔孜埠魬?,給學生以心靈上的震撼。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力求能呈現(xiàn)文章的線索,突出文章的重點。因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不分晝夜。
    不屈不撓如饑似渴。
    夜以繼日。
    堅持練習。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十四
    教材簡析:
    《海倫凱勒》是一篇人物傳記,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講述了海倫凱勒幼年生病、在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在薩勒老師的指導下,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終于學會了盲文,學會了說話,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字里行間充滿了愛的溫馨,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這篇,文質兼美,語言更具鑒賞性,但由于學生沒有可供借鑒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斗精神”不容易產(chǎn)生共鳴。因此為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品味優(yōu)雅、典范的語言,突出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位置,關注愛讀書、會讀書目標的達成。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北竟?jié)課力求讓課堂成為真誠對話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學生與文本之間交流的平臺,使他們經(jīng)歷閱讀的親近、內(nèi)化、超越的過程,感受與文本對話的充實?!逗悇P勒》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本課教學,力求引領學生反復品味語言,透過文本語言,走進人物內(nèi)心世界,切身體會她生活、學習的艱難之處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對親人,對殘疾人,對社會的強烈的愛心。
    3、適度拓展,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書籍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感受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教學難點:
    感受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過程:
    課前互動,做好讀書交流準備。
    一、再識海倫,激發(fā)興趣。
    1、談話激趣,再識海倫。
    這是一篇介紹(人物)的,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2、師談自己初讀感受:
    “人走多遠,不是問雙腳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問雙手而要問毅力。”聯(lián)系今天所學的內(nèi)容,讓學生體會,引出“不屈不撓”。(隨機板書:不屈不撓)。
    二、走近人物,進行對話。
    (一)用心靈與強者對話。
    過渡: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課后第四題的學習要求: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畫下來,再讀一讀。(指名讀)師變要求并出示:
    品悟感悟。
    “不動筆墨不讀書”。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畫下來,再讀一讀,品一品,把你的點滴感悟批注在旁邊。
    1、出示:“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默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
    (1)指名讀,談初步感受。
    這段文字僅僅讀一遍是不夠的。大家再讀讀,你發(fā)現(xiàn)有哪些詞語值得我們注意,用筆將它圈出來同桌討論,可以在旁邊寫上一些自己的體會。
    (2)交流:抓關鍵詞語體會海倫的堅強、不屈不撓。
    a.“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
    (此時的海倫渴求知識,求知的欲望越來越強烈。每天的開始,海倫就是“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吮吸著,直至“這塊海綿”裝得滿滿的,飽飽的。體會海倫的堅強)。
    b.“拼命摸讀”“如饑似渴”“摸出了血”
    (補充盲文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感知海倫無怨無悔,為的就是學習,學會閱讀。)。
    c.想象畫面,文本補白,言語訓練。
    請同學們睜開眼,看到了嗎?你看到了哪些畫面?請用你手中的'筆,選擇你看到的一個畫面用文字寫下來,讓大家都來感受你心中的,讓你感動的畫面吧!生動筆。音樂聲中,學生深入情境,進行創(chuàng)寫。
    交流一下你真誠的文字。選擇四名學生配樂朗讀自己描繪的畫面,老師相機評價。
    (3)指導感情朗讀。
    指讀:從你的眼神我發(fā)現(xiàn)你的感動了,將你的感動讀出來吧!(生讀:他不分晝夜――)。
    (4)角色體驗,“疼”與“不疼中”感受頑強毅力。
    創(chuàng)設情境:小海倫,你才只有7歲,你那稚嫩的小手指都磨出了血,你疼嗎?聯(lián)系上文進行感悟。
    a.疼。
    (我很疼,但是為了看外面世界有聲有色的世界,我就拼命學習……)。
    b、不疼。
    (我生活在一個與世界隔絕的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內(nèi)心好痛苦。我拼命地學習,想沖破這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師:是的,她要打破這樣的阻隔,讓自己從黑暗沉寂的世界里走出來,融進外面那五光十色的繽紛世界。(隨著講解板畫)。
    (5)(大屏幕出示)補充原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片段,感受莎莉文老師給予海倫無私的愛。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首先,我想長久地凝視我親愛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龐,她就是靠溫柔和耐心完成教育我的艱難任務的。我希望從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難面前站得穩(wěn)的堅強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經(jīng)常向我流露的、對于全人類的同情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師:在莎莉文老師的指導下,海倫不僅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還學會了用手指“說話”。(看看這里的引號是什么作用?)――配樂引讀:
    “我常常感覺到一陣微風吹過,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為一座很大的玫瑰園,園中的花瓣從空中紛紛揚揚地落下來?!?BR>    2、過渡:她要讓她的生命開出更美的花兒。十歲時,她強烈地渴望開口說話,可這對于一個失聰失明的她來說,談何容易?你從學說話這一部分的什么地方體又會到她的不屈不撓?交流第6自然段。
    (1)齊讀,添加括號中的一句后再讀。為什么要加上“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兩個破折號說明了什么?(最親密的伙伴是對自己最了解不過的,她要讓自己的伙伴聽見自己的聲音哪怕就是一點點輕輕的聲音,這是她心中的一個小小的愿望,對于我們常人來說是再容易不過的,可是我們的海倫就是為了這樣的一個小小的心愿還是孜孜不倦地,刻苦勤奮地,反反復復地學說話?。?。
    (2)同學們想想:海倫既聾又盲,那她是怎樣學習說話的?
    請學生發(fā)單詞“wrter”的音,并用手觸摸,體會一下海倫學習的情形,親身體驗她學習的難度。這種靠觸覺練習說話的方式,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3)回環(huán)復沓感情朗讀。
    3、導:是啊,這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也是一個充滿期待的幸福的過程。你們看――引讀第7自然段。
    剎那間,爸爸和媽媽緊緊抱住了海倫,留下了興奮的淚水。這是興奮的淚水,這是――,這是――。(學生思考自由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海倫終于成功了,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她的激動和喜悅。
    (二)用心靈與自己對話。
    師:天道酬勤!海倫憑借自己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終于學會了說話,此時。
    生命的花朵絢麗綻放?。ㄍ晟瓢鍟呵趭^斗)。
    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感慨要傾訴。請把你最想說的話,大聲地充滿激情地說出來吧。(名人名言或充滿韻味的簡練的句子)。
    名人評價:
    海倫?凱勒是一個讓我們自豪與羞愧的名字,她應該得到永世流傳,以對我們的生命給予最必要的提醒。
    ――【比利時】梅特林克、夫人。
    我想說: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師小結:
    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海倫又回到了有聲有色的世界;
    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海倫考上了哈佛大學;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海倫學會了五種語言,一生寫下了14部著作,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海倫決心像沙利文老師那樣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關愛殘疾人事業(yè)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海倫關心殘疾人的一些示例(播放視頻)。
    2、回歸板書,升華激情。
    讓我們記住一種精神/不屈不撓/戰(zhàn)勝命運的精神/請記住她的名字――海倫凱勒。
    讓我們記住一種品格/熱愛生命/忘我付出的品格/請記住她的名字――海倫凱勒。
    四、書林漫步,課外積累。
    課后閱讀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沖出黑暗》等。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十五
    生命是什么?對于我們而言生命就是快樂,快樂又是什么呢?快樂就是每天手上拿著零食,做在軟綿綿的沙發(fā)上,看著豐富多彩的電視節(jié)目,津津有味地吃著,這就是快樂。我們的生命是寶貴的,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全權由自己負責。
    對于我們來說:“是幸福,是快樂的??墒?,對于海倫。凱勒來說是不快樂,不幸福的。因為她從小就患有急性腦沖血和急性胃沖血,那種病使她在19個月大時眼睛就失明,再也見不到和藹的母親奇妙的大自然;嘴巴不能說話;耳朵聽不見;讓她在黑暗、寂寞痛苦中度過自己的一生。一張輪椅陪伴真她,這種命運降臨在誰的聲上,都是無法忍受的。
    盡管她永遠癱瘓在輪椅上,可她還是努力拼搏,創(chuàng)造里奇跡。母親的慈愛和智慧,使她在黑暗之中得到了一線光明。本來是一個好動、淘氣、頑皮而且脾氣倔強,永不向困難低頭的人。幸運的是,在她6歲的時候,有一位名叫安妮你的“天使”來當家教,使她有勇氣去面對挫折。她廢寢忘食地拼命學習,因為她懂得:“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在老師的幫助下,她沒有放棄,不斷努力,結果奇跡般地被她考入里美國第一流高等學府——哈佛大學。成績優(yōu)異的她,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而且還寫了一本讓全國有影響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真是不可思議。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涩F(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不知不覺地長成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難道這樣就可以擔負起國家的重任嗎?我們要向海倫。凱勒那種堅強,不懈努力的精神學習,成為21世紀的主人,成為祖國的頂梁柱呀!
    麗水市實驗學校四年級:鄧靜怡。
    我的偶像海倫·凱勒篇十六
    1.下列加粗的字的讀音:
    跡象、凝聚、遺憾、攙扶、筑巢、無垠、預兆、騷動、和藹、覆蓋、絢麗、毛坯。
    2.掌握下列詞語的解釋:
    跡象、凝聚、遺憾、預兆、啟蒙、無垠、琢磨、溫存。
    訓練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并進行概括的能力,能夠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借海倫·凱勒的慧眼來學習觀察世界的方法,并體會海倫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教學建議。
    本文通過記敘莎利文老師教育“我”的幾件事,高度贊揚了莎利文獨特的教育方法和老師強烈的愛心,表達了作者對莎利文老師感激、敬愛之情。
    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事條理清晰,同時表達老師對自己的教導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莎利文老師到來之前“我”的心情。(我記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
    第二部分寫老師對我的教育情況。(第二天早晨……都是緊緊地連接在一起的)。
    本部分又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莎利文老師和我的初步接觸,本段初步寫莎利文教師的教育能力。(第二天早晨……我熱切地盼望著新的一天的來臨)。
    (二)莎利文老師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過寫莎利文老師和我的日常生活而體現(xiàn)莎利文老師教育的高超本領。(春天到了……我熱切希望運用學到的東西)。
    (三)莎利文老師的特殊教育,本段通過具體整體進一步對莎利文老師的教育藝術加以贊揚。(我記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見的東西,跟別人的心,都是緊緊地連接在一起的)。
    第三部分寫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我是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生涯的……她總是設法使我生活得充實、美滿和有價值)。
    1.在認識莎利文老師前,作者是憑什么去接觸世界的?
    2.在認識莎利文老師后,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來有什么不同?
    3.在她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誰為她鋪平了一條道路?作者對莎利文老師的感情是什么?
    1.逐句、逐行、逐段,乃至進行全文品讀。
    作者是一個盲人,在認識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對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觸摸來完成。在認識莎利文小姐之后,她認識世界的范圍擴大了,而且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這個過程對常人來講并沒有什么,但對于一個盲人,聾啞人來說就顯得不可思議了。無論從觀察世界還是從認識世界的角度上講,還是從莎利文老師教學的角度講都是一曲感人的頌歌。
    2.品味作者的師生真情。由于海倫年幼,又生殘疾,因此失去了很多認識世界的機會。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個教師的角色,使海倫完成了從一個殘疾人到常人的轉變,而這種轉變經(jīng)歷了十數(shù)年的時間,日久生情,那種特殊的師生情誼恐怕是其他任何東西所不能代替的。因而,在閱讀時體會起來也才十分不易。而這一點,正是文章的的真情和價值所在。
    3.品讀文中的重點段落。如末尾一段。
    本文語意生動,文字淺顯,宜于自讀。自讀時建議把握以下幾點:
    1.抓關鍵語段。
    如首段,“我記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師來到我身邊的那一天——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這段文字三次強調(diào)了“某一天”的重要性。顯然作者在此處是別有用心的。它特別強調(diào)了“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的特殊內(nèi)涵:有一位老師要到她身邊來了。作者是一個盲人和聾啞人。有了老師就意味著平常的生活將會發(fā)生大的改變。同時,這篇文章是作者后來寫的,她對老師的一切仁愛之心有了切身的感受,她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短短的一句話卻包含了不同凡響的內(nèi)容。
    2.抓關鍵動作。
    對于海倫來說,她只有靠她有限的“能力”——靠觸摸去感受世界。除此而外,世界是什么樣子,她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因而,動作描寫是本文的一個特色,在閱讀中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特色進行理解。特別要注意的是,作者對動作的描寫也是十分生動的。注意找出文中動作描寫的句子,細心加以體會。
    如下面的`句子:
    2)莎利文小姐挽著我的手,穿過人們正在播種的田野。
    3)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著我的心說:“愛就在這里”。
    4)我聞著她手上的花,一面講一面打著手勢問:“花的香味是‘愛’嗎”?“不是”。我的老師說。
    正是這些句子使我們認識到了海倫·凱勒的聰明才智,同時也才使我們能感受到文章的優(yōu)美與動人。
    3.抓關鍵心理。
    僅憑觸覺來感受世界是海倫·凱勒對世界那么敏感的原因。聰明的海倫并沒有放棄自己認識世界的機會,她通過“母親的動作”,(注意是“示意的”性的動作,而不是母親的吩咐或通知)“人們進進出出地忙個不停的跡象”,等等,“猜到會有不尋常的事發(fā)生在我們家里”。注意這一個“猜”字,道出了海倫生存和發(fā)展的一切根源。因為除了她的雙手,就只剩下她的慧心了。在海倫面前,一切都只有由她的心靈去體會和感受,因此她的心理感應能力才無比發(fā)達。而文章也正是通過心理描寫實現(xiàn)了這一目的。課文里心理描寫的句子相當多,閱讀時認真體會。
    4.抓關鍵感情。
    在沒有老師之前,海倫認識世界的圍繞是很小的。正是莎利文老師教她認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老師教她知道什么是“愛”這樣的抽象名詞。也是老師教給她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無數(shù)習慣用語?!熬瓦@樣,我從生活中汲取知識,起初,我只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是莎利文小姐啟發(fā)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來,使我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愛和歡樂并富有意義。她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使我了解世間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時每刻都在動腦筋、想辦法,使我的生活美好和有意義”。這段話十分傳神地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一片深情.需要注意的是,在寫作中作者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文章貫用技巧。先寫莎利文老師的不是,然后再托出老師的偉大與崇高。
    本單元教材共收入兩篇《我的老師》,同題文章必然有一些相同和不同之處,所以可進行比較閱讀。
    1.主題。兩篇文章都表現(xiàn)了老師對學生的“愛”,都抒發(fā)了學生對老師的喜愛、感激之情,都贊頌了老師的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
    2.人物。兩文都以“我”的老師為主要人物,二位老師都是女性,都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們身上都表現(xiàn)了女教師細膩、溫柔、關愛學生,熱愛教育的突出特點。但由于兩文中的“我”在生理上的巨大差異,對蔡蕓芝先生的描寫側重于外貌、動作等描寫,而對莎利文老師的描寫則側重于“我”的觸覺及心靈感受,主要運用了心理描寫。
    3.選材。兩文都是寫真人真事,都圍繞主題選材。前文的七件事都是生活的片斷,事與事之間沒有直接聯(lián)系。后文則不同,所用材料是從“我”認識具體事物,到認識大自然,認識“愛”,材料具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并準確地再現(xiàn)莎利文老師對“我”的幫助日趨深入。
    4.組材。兩文組材都講究章法。前文由簡至繁,由略到詳,疏密相間,表現(xiàn)出師生情的逐步加深。后文按時間順序行文,條理明晰,“我”的進步也在歲月流逝中日見鮮明。
    5.語言特點。前文語言平實、質樸,似涓涓細流,綿長深遠,后文語言飽含深情,真摯而細膩,頗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