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通用12篇)

字號:

    在生活中,總結(jié)是一種重要的反思和成長方式??偨Y(jié)時要將重點放在所取得的成就和經(jīng)驗上,以鼓勵和激勵自己。總結(jié)范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總結(jié)的結(jié)構(gòu)和寫作方式,是提升總結(jié)能力的好幫手。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一
    本文是五年級下冊第四組里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描寫了xx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與領(lǐng)悟文章表達方法是本課乃至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
    對于抗美援朝這段歷史,學生于上學期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時已有了解,同時,在此課學習時也拓展了解了邱少云、黃繼光等多位烈士的英雄事跡,學生對于志愿軍為朝鮮人民所作的犧牲已有所感悟。所以本課應引導學生回顧這些課文及資料,把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遷移到新課的學習中來,以便更好地感悟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情誼。
    這學期是學生進入高年段的第二個學期。通過幾年的學習,學生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在閱讀中,他們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還能抓住關(guān)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由于本篇課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事,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他們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體會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他們感悟文章表達方法的能力仍不強,需教師適時指導。隨著經(jīng)驗的累積,他們也懂得如何搜集資料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其實,這些方面的能力學生在上學期已初步形成,在這學期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代價”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合理想象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繼續(xù)訓練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悟情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目標: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進而進行國際主義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志愿軍與大娘之間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入情入境地朗讀;領(lǐng)悟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
    五、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品讀感悟法。
    六、課前準備。
    (一)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課前預習并搜集相關(guān)資料。
    七、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二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戰(zhàn)役、封鎖、暫時、硝煙、噩耗、剛強、大嫂、籃子、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4、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應放在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并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領(lǐng)悟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課前準備:
    課件,了解抗美援朝戰(zhàn)爭,搜集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教學時間:
    二課時(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fā)探究興趣。
    1、理解和認識“親人”。
    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學的綜合性學習《有趣的漢字》嗎?(記得),當我們遨游在漢字王國時發(fā)現(xiàn),我們中國的漢字真是歷史悠久,神奇有趣。今天我們來看這一個字,(出示“親”)大家都認識嗎?一起來讀“親”,再讀(出示:親),知道這個字是怎么創(chuàng)造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課件)。我們的祖先看到大樹枝葉的茂盛,聯(lián)想到是下面樹根給予的營養(yǎng),從而創(chuàng)造了這個字“親”,來表示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爸爸媽媽等這樣的人叫做“親人”(出示:親人圖)(張貼“親”“親人”在黑板上)。
    我們每天都在親人的懷抱中感受他們的愛,同學們長了這么大,這里邊經(jīng)歷的事太多太多,結(jié)合你身邊對父母的體會,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說你對這些親人的理解?(提問,指名答)小結(jié):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偉大的無私的寬容、理解、包容的。
    2、導入新課。
    可是有一些人,他們之間并沒有血緣關(guān)系,我們也把他們稱為親人,知道為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這樣的課文。(播放課件)讓我們穿過時間隧道,來到五十年前,一同感受那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用多媒體播放配有當年抗美援朝畫面的《中國志愿軍戰(zhàn)歌》)(讀“戰(zhàn)歌”)讓我們再一次追憶那可歌可泣的歲月。(播放抗美援朝畫面)。
    3、簡介背景。
    (播放課件:音樂)師讀:1950年,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把戰(zhàn)火引向中國的邊境。中國人民響應毛澤東主席發(fā)出的“抗美援朝、保家為國”的號召,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他們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一直打了3年,迫使美國坐下來談判。三年的戰(zhàn)爭,志愿軍死傷幾十萬,停戰(zhàn)后又留守了五年,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姑涝瘧?zhàn)爭中,我國先后出兵130余萬人,有14萬英烈的忠骨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這其中就有:邱少云、黃繼光、羅圣教、毛岸英,就這樣他們在朝鮮奮斗了八年,在漫長的抗戰(zhàn)中,在血與火的戰(zhàn)場上,我們與朝鮮人民生死與共,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4、這句話是誰說的?
    志愿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5、“再見”什么意思?(再次相見,美好的愿望)。
    6、他們是“親人”嗎?為什么稱他們?yōu)椤坝H人”呢?文中的志愿軍是中國人,大娘,小金花,大嫂等是朝鮮人,有血緣關(guān)系嗎?同學們,讓我們一同去現(xiàn)場感受那動人的一幕吧。(播放課件:課文情景朗讀)。
    (板書:志愿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讀通句子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條理。
    同學們,現(xiàn)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課文中具體寫了幾位“親人”?為什么稱他們?yōu)椤坝H人”?(教師巡視)。
    2、學生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3、教師檢查初讀成果。(播放課件:書上生字詞)學生認讀。教讀。
    4、理清文章條理。
    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理清文章條理了嗎?課文分別寫了志愿軍向哪幾位親人告別的情景?(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鮮人民)。
    三、精讀品味,體現(xiàn)真情。
    (一)教學課文1---3自然段。
    1、那么現(xiàn)在你就是志愿軍戰(zhàn)士,你想和誰道別?(自由讀)。
    2、那么誰想和大娘揮淚道別?(出示課件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誰來有感情的讀讀這一自然段。
    (2)。大娘為我們做了哪些事?付出什么代價?(指名回答,并板書:洗補衣服幾夜沒合眼送打糕昏倒在地上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3)試按“請求――一回憶――反問”將課文分成三層。
    同學們把這一自然段分成三層,可以嗎?(出示課件:開頭中間結(jié)尾)。
    (4)開頭:讀請求大娘的話。(指名用請求的口氣讀開頭。一人當志愿軍戰(zhàn)士,一人當大娘,情景朗讀。)。
    (5)中間:(出示課件,理解重點句子)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哪里寫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難和危險?
    大娘她們僅僅是為我們送來打糕嗎?還為我們送來了什么?(鼓勵、希望、信心……)抓住動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大娘還為我們做了什么?你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小孫孫。“唯一”“說明了什么?大娘心里怎么樣?(痛苦)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6)結(jié)尾:將抒情部分的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比較表達情感的不同。(更能體現(xiàn)大娘對我們的情誼,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7)感情朗讀。(播放課件:配樂集體朗讀)。
    3、誰想和小金花道別?(出示課件第二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播放課件:小金花為志愿軍做了什么?付出什么代價?(板書:救老王失去媽媽)。
    (2)找出最感動人的句子: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著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于盡。(抓住“噩耗”、“同歸于盡”兩個詞品味。)。
    (3)小金花的媽媽與敵人同歸于盡,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為什么沒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播放課件:請同學扮演小金花,讀。讀出對敵人的恨。)失去媽媽的痛,對敵人的恨,這兩種情感是多么真切,對比又如此強烈。有感情地朗讀。
    (4)引讀:多么剛強的小金花,在失去媽媽的一刻,她沒有哭,但當與志愿軍叔叔離別時,她卻哭了,她與志愿軍戰(zhàn)士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5)集體配樂朗讀這一部分。(小組讀)。
    4、誰要和大嫂道別?(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
    (1)(播放課件:大嫂為志愿軍戰(zhàn)士做了哪些事?付出什么代價?(板書:挖野菜失去雙腿)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小組交流體會。
    (2)重點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們?nèi)鄙偈卟?,就挎著籃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到前沿陣地上挖野菜,會有哪些危險?那大嫂為什么還要去挖呢?這說明了什么?(這位大嫂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有感情地朗讀。
    (3)引讀:為了給戰(zhàn)士們挖蔬菜,大嫂卻為此付出了雙腿殘疾的代價,所以在志愿軍心目中,這位大嫂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4)集體配樂朗讀這一段。(小組讀)。
    (5)(對照板書),升華感情。
    為了志愿軍,大娘();為了志愿軍,小金花();為了志愿軍,大嫂()。(播放課件)。
    (6)讓我們再來看一組照片,共同感受中朝兩國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偉大友誼。(播放課件)。
    (二)討論1---3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上的異同點。
    1、討論:
    這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都用第二人稱;都先用一個稱呼;這樣寫好像面向?qū)Ψ秸f話,更便于表達感情,都是通過具體事例直接抒發(fā)作者的感情。
    開頭:都是請求的語句。
    中間:都是以回憶的形式進行敘述。
    結(jié)尾:都是反問的語句。
    2、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體會二者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3、小結(jié):
    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軍怎能忘懷呢?讓我們走進志愿軍叔叔,跟他們一起和朝鮮人民話別,同學們可以站起來讀。(感情朗讀1~3段)。
    (三)學習4―6自然段(課件)。
    列車越開越遠再也看不到親人熟悉的身影,再也聽不到親人親切的叮嚀,戰(zhàn)士們在心里深情地呼喚,朝鮮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播放課件)。
    1、在火車站臺上,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有道不完的離別話。訴不完的離別情。然而就在志愿軍和大娘她們揮淚惜別之際,火車啟動了。千言萬語化作一聲呼喚?!霸僖娏耍H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學生接讀課文)。
    2、火車徐徐開出,那隆隆的聲音牽動著志愿軍的心。今朝分別不知何時再相見,此時,他們心中唯有希望什么?“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保▽W生接讀)。
    3、戰(zhàn)士們深深依戀朝鮮的山,朝鮮的水,更依戀朝鮮的親人們!然而,無情的火車卻風馳電掣般向前駛?cè)?。?zhàn)士們把頭探出窗外,只見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佇立車站,不停地揮手告別。此時此刻,淚水模糊了戰(zhàn)士們的雙眼,要想對朝鮮親人再說幾句惜別的話,然而相距已遠,只能默默地在心頭一次又一次地呼喚著:“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保▽W生接讀課文)。
    4、朗讀,情感升華。播放課件讓學生全體起立,(配樂集體朗讀)。
    (1)看,站臺上,志愿軍跟朝鮮人民一邊握手一邊告別:“再見了,親人”(學生相互握手)。
    (2)列車即將啟動,志愿軍正向朝鮮人民揮手告別,朝鮮人民也頻頻揮手致意:列車開動了,看著站臺上的朝鮮親人,看著這片中朝兩國人民的鮮血染過的土地,我們的志愿軍激動地高喊:“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學生揮手朗讀)。
    (3)列車隆隆向前,戰(zhàn)士們還在訴說著自己的心愿――(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兒,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4)列車越駛越遠,戰(zhàn)士們從心底發(fā)出呼喚――(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5)讓我們帶著對親人的依依不舍,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再讀。(配樂集體朗讀)。
    四、課外拓展,知識延伸。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收集有關(guān)抗美援朝中出現(xiàn)的感人小故事,開個英雄故事會。
    (播放課件語氣沉重)同學們,當年奔赴朝鮮的志愿軍英雄們,在朝鮮的戰(zhàn)場上,涌現(xiàn)了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詩篇,請看這一組照片,他們曾經(jīng)把自己的鮮血永遠地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讓我們?nèi)ナ占@些英雄的事跡,開個英雄故事會,我們會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許多可貴的精神!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三
    〔抓住題眼,帶領(lǐng)學生深入領(lǐng)會,意在開門見山,直奔中心?!?。
    生:指朝鮮人民。
    生:指課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
    師:從血緣關(guān)系上看,志愿軍與朝鮮人民是不是親人?
    生:不是。因為親人是指爸爸、媽媽、兄弟、姐妹。
    生:親如一家。
    生:親密無間。
    師:不要只考慮一個詞,用一句話來說。
    生: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說得好。中朝人民這種情誼就叫做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
    〔通過剖析親人一詞的含義,拎出理解全文的綱,意在舉綱以張目?!场?BR>    師:下邊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讀的方法是默讀,畫重點詞語。思考的問題是(出示小黑板)本段寫了大娘的幾件事,哪一個事例最能突出表達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讀書時可以輕聲議議。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巡視,并及時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師:大家讀得很認真。哪個同學把大娘的第一個事例讀給同學們聽聽。(指名朗讀)。
    生:在最冷的時候給人送去了溫暖。
    生:在人家最需要幫助時,及時地給予幫助。
    生:讀時應突出大娘帶著、頂著、冒著、穿過等詞語,這樣能突出大娘愛護志愿軍的精神。
    師:請同學們練習讀讀。(生讀)。
    生:大娘丟下小孫孫,救出了志愿軍傷員,這個事例最感動人。
    師:這個事例中有兩個詞對比非常強烈,你剛才畫出來了嗎?
    生:我畫的是丟下、背進。
    師:丟下的是誰?
    生:是大娘的小孫孫,她老人家的唯一親人。
    師:好!你很尊敬老年人,稱呼她老人家既恰當又準確,大家應該向你學習。
    師:那么誰再說說背進的是誰?
    生:志愿軍傷員。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在志愿軍傷員的心目中這位朝鮮媽媽。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通過對大娘典型事例的分析,呼應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一中心。〕。
    師:第一段我們學得很好。文章按照臨行話別、追憶往事、贊頌友誼三層意思來敘述,請同學們按照這個分層方法,把第二段也分作三層。(學生很快分好并說出了起止點。)。
    2/3首頁上一頁123下一頁尾頁。
    師:小金花的媽媽和敵人同歸于盡了,這個詞怎么講?
    生:一齊走向死亡。
    師:意思懂了,但請同學們再想想小金花媽媽的死和敵人的死能相提并論、一樣看待嗎?
    生:不能。因為小金花媽媽死得有意義,敵人死得沒有意義,他是壞蛋,他該死!(生笑)。
    師:誰能比較準確地說說小金花媽媽的死和敵人的死有什么根本不同?
    生:敵人是侵略者,他的死是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小金花媽媽的死,是為了祖國和中朝人民的友誼,她死得有價值,無尚光榮!
    師:你說得好極了!一個是輕于鴻毛,一個是重于泰山,雖然是同歸,但死的意義絕對不同!
    師:當小金花得知媽媽犧牲后她說了什么?怎么說的?讀課文時要注意描寫她的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
    生:可是你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師:把腳一跺,嘴。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四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1、從課文內(nèi)容中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在愛的海洋里成長,誰能說說最關(guān)心你、與你最親的人是誰?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有關(guān)親人的故事。
    (出示課題:再見了,親人)
    1、詩配樂朗誦,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
    那是一個現(xiàn)在看來非常久遠的年代……
    有一天,戰(zhàn)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年輕的人們拿起了槍奔赴戰(zhàn)場
    只為能有寧靜的生活
    無情的戰(zhàn)爭讓人們倒下
    但沒有人退縮,哪怕是偉人的兒子
    …
    …
    平靜的生活又回到了我們身邊
    但14萬年輕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邊
    2、同學們課前也查找了相關(guān)的資料,對這段歷史,你們還了解到些什么?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1、現(xiàn)在我們共同回憶那段歷史,讀讀課文,想一想,“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2、課文具體寫了志愿軍戰(zhàn)士同誰話別的情景?
    1、你最受感動的是什么地方?可以用你最喜歡的方式感染大家。如:讀一讀、講故事、或者模仿著演一演等都可以。
    2、小組內(nèi)匯報討論彼此的方式怎么樣,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3、班內(nèi)集中交流
    4、學生各抒已見。
    (表現(xiàn)不好的地方請求支援,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自己了解到的進行交流)對學生提出的不理解的地方視情況讓學生當場解決或存疑。
    (1)對學生提出的讀的要求請其他學生幫助解決。
    (2)在遇到困難時,有沒有借助一些資料來幫助自己閱讀?自己讀課文時,書和電腦網(wǎng)絡(luò)都是我們的學習好幫手。請你自己再讀讀課文,不理解的.可以再借助字典、書籍和電腦查一查,也可以和同學合作解決。
    1、重點理解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導讀問題:
    說說這一自然段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和原因。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學生補充回答,)
    (2)指導朗讀:怎么樣才能讓別人也被你的朗讀所感動?同桌互相指導讀。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強調(diào)“多少”讀重音,體會連用兩個“多少”對表達感情和加強語氣的作用。
    (3)哪些事情說明大娘像慈母般一樣為我們花心血,給我們送溫暖?
    師生小結(jié):洗補衣、送打糕、救傷員,體現(xiàn)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深厚情誼。
    (4)理解“雪中送炭”。在我們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處于困境,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朝鮮親人給我們送來了打糕,送來了關(guān)心、幫助、支持,送來了慈母般的溫暖,戰(zhàn)勝敵人的力量和勝利的希望。
    (5)重讀“唯一”,以理解大娘對志愿軍戰(zhàn)士的愛實際上是對自己祖國的崇高的愛,具體感受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比較反問和陳述的語氣,體會反問句再表達感情上的作用,知道朗讀反問句的語調(diào),采取不同形式反復有感情的朗讀。
    (6)小組內(nèi)合作,小組間比賽。
    (7)導語激情,體會感情。
    當我們想到大娘為我們洗補衣服幾夜沒合眼時,當我們想到大娘為我們送打糕累的昏倒在路旁時,當我們想到大娘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時,我們再也忍不住了,動情的對大娘說……(齊讀)
    如果你是那位大娘,聽到了志愿軍對你說的話,你會說些什么?(指生說)
    最后,讓我們深情的對大娘說一句:“再見了,親人!”
    2、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1)檢查自學情況并小結(jié)。
    (2)思考:這三個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這三個自然段除寫法相同外,這三個朝鮮人民的代表人物都為志愿軍戰(zhàn)士付出了數(shù)不清得日日夜夜,說不盡的關(guān)心幫助,付出了鮮血甚至生命“這樣高的代價”。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這三個自然段雖然內(nèi)容有別,但卻表達了同一個中心——表達了我們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贊頌了中朝人民之間的偉大友誼。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1、我們在與朝鮮親人告別時,回憶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往事,這一件件一樁樁令人感動的事,無不凝聚著朝鮮人民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所以我們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對于他們,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問題?(學生交流)
    2、師生共同解決提出的問題。
    3、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留到下節(jié)課解決。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五
    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課文解讀。
    課文記敘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戰(zhàn)士離開朝鮮回國時,同朝鮮人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課文以志愿軍對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追述了許多難忘的往事,贊頌了中朝兩國人民比山高比海還深的情誼。
    課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個自然段)各段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開頭講述送別的情景,而后回憶幾個人或幾件事,最后抒發(fā)感情,用反問作結(jié)。這部分是教學重點。每個自然段分別具體介紹了一位人物的感人事跡。這三個自然段用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件,充分說明了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在送別時與朝鮮人民難舍難分的眷戀之情。
    第二部分(后三個自然段)描寫了列車開動時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告別的動人場面,表達了志愿軍戰(zhàn)士對朝鮮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
    課文的語言感情真摯強烈,抒情性強,通俗易懂。
    1、緊緊扣住“情”,以讀體會“情”。教學中,應抓住課文以事感人,借事抒情,以情動人的特點,以“讀”為突破口,把“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中,懂得“親人”的含義及分量,比較準確地把握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梢越處煹姆蹲x激起學生的情感,初步感受中朝人民的友誼。在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引導學生抓住動情之處,通過朗讀,品味生動的語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比較準確地把握了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后,還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從濃郁的感情、洋溢的情義中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指導朗讀時,可以借助課文的插圖和有關(guān)的錄像,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配樂朗讀。值得注意的是,課文中有不少抒發(fā)感情的反問句,要注意通過比較性的朗讀體會它們的意思與作用,切忌用較多的時間進行分析講解。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六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誼”造句。
    3、知道反問句又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改寫成陳述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要理解內(nèi)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礎(chǔ)上,了解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
    自學輔導法。
    錄音機、錄相帶。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習課文1——3自然段,完成課后題1(l)、2(l)、(2)、(3),并口頭用“暫時”“雪中送炭”造句。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親人”是指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課文中的“親人”是指誰?“再見了,親人”這句話又是誰講的呢?(提出這樣的問題,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順利地把他們帶入到學習課文的氛圍中。)。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用音樂烘托氣氛。
    用假設(shè)把學生帶入志愿軍戰(zhàn)士的行列中,讓學生通過“我們”去體驗和表達志愿軍的情感。
    (雄壯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錄音起)好像現(xiàn)在我們就是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抗美援朝、保家為國的志愿軍戰(zhàn)士了。
    二、引讀、導讀、朗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感情引讀,了解段意。
    2、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并思考:這一段敘述了什么?表達了什么?贊頌了什么?
    3、感情導讀,理解內(nèi)容。
    (1)出示導讀問題:
    為什么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朝鮮大娘?
    哪些事情說明大娘像慈母一樣為我們花心血,給我們送溫暖?
    為什么說大娘給我們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大娘為什么要“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
    (2)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
    為什么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朝鮮大娘?(啟發(fā)學生通過讀書,找出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并投影出示這句話。)。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
    指導朗讀這句話,在朗讀中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強調(diào)“多少"讀重音,體會連用兩個“多少"對表達感情和加強語氣的作用。
    哪些事情說明大娘像慈母般為我們花心血,給我們送溫暖?
    板書:洗補衣,幾夜不眠;
    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傷員,失去孫孫。
    (3)為什么說大娘給我們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理解“雪中送炭":本義――比喻義――在課文中的意思:在我們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處于困境,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朝鮮親人給我們送來了打糕,送來了關(guān)心、幫助、支持,送來了慈母般的溫暖、戰(zhàn)勝敵人的力量和勝利的希望。
    大娘為什么要“丟下自己的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
    比較反問和陳述的語氣,體會反問句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指導朗讀反問句的語調(diào),采取不同形式反復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反問句。
    3、感情朗讀,填表小結(jié)。
    明確表內(nèi)要求,根據(jù)內(nèi)容填表。
    自然段人物事情所付出的(代價)表達了什么贊頌了什么。
    1大娘洗衣服幾夜不眠我們對朝鮮中朝人民。
    2送打糕昏倒路旁親人的感激之間偉大。
    3救傷員失去孫孫和不舍之情的友誼。
    小結(jié)學法,指導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三、小結(jié)第一自然段的學法。(投影)。
    初讀課文,思考問題,了解段意:(問題:敘述了什么?表達了什么?贊頌了什么?)。
    再讀課文,品析詞句,理解內(nèi)容:(抓重點詞句)。
    感情朗讀,體會感情,填表小結(jié)。(了解本段內(nèi)容與表達中心的關(guān)系)。
    運用學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檢查自學,及時反饋矯正。
    注意聽導語(只說一遍),根據(jù)導語讀出課文中相應的句子。
    小金花是在什么時候聽到媽媽犧牲的噩耗的?
    聽到噩耗后,同志們和小金花有什么反應?
    當我們回憶起大嫂為我們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時,我們充滿感激地對大嫂說:……。
    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如此剛強的小金花今天怎么哭了?這眼淚說明了什么?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噩耗”和“同歸于盡”。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嫂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聯(lián)系課文理解“深情厚誼”和“代價”,再理解“這樣高的代價”。
    檢查填表情況并小結(jié)。
    看表思考:這三個自然段除寫法相同外,這三個朝鮮人民的代表人物都為志愿軍付出了數(shù)不清的日日夜夜、說不盡的關(guān)心幫助,付出了鮮血甚至生命“這樣高的代價”,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這三個自然段雖內(nèi)容有別,但卻表達了同一個中心――表達了我們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贊頌了中朝人民之間的偉大友誼。注意學習作者是如何緊緊圍繞中心來寫的。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反復誦讀,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引讀激情,體會感情。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4——6自然段,完成課后題1(2)、2(4);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課后題3。聽寫詞語,指導背誦。
    教學過程:
    一、學生朗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二、聽寫詞語。
    三、學生朗讀第四、五、六自然段。
    1、導讀激情,表達感情。
    引導思考:“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在這里表達了我們的什么心情?
    從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現(xiàn)的眷戀、依戀、留戀之情。似乎列車再停留片刻,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親人,也可以慰藉我們充滿離愁的心。
    2、分人輪讀第四、五、六自然段。要求:
    朗讀者讀出感情(邊讀邊具體指導);
    聽者認真聽,聽后交流從朗讀中聽出了什么樣的心情。
    3、感情范讀,內(nèi)化感情。
    伴隨播放的列車汽笛聲、轟鳴聲范讀,要求:閉眼傾聽,感受情境,品味詞句,內(nèi)化感情。
    4、思考:第二部分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
    5、總結(jié)全文,回讀課題。
    回顧全文,歸納中心:本文以志愿軍的口吻,生動地記敘了中朝兩國軍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頌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聯(lián)系寫作,掌握寫法:
    知道中心確定之后,要緊緊圍繞中心來寫。
    回憶本文是如何圍繞中心來寫的。
    6、回讀課題,回應感情:
    每當我們想到朝鮮親人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每當我們想到那些離情深重的日子,我們都會想到慈祥的大娘,可愛的小金花和頑強的大嫂,讓我們再深情地喊一聲吧:“再見了,親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洗補衣幾夜不眠。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傷員失去孫孫偉大友誼,鮮血凝成。
    小金花救老王媽媽犧牲。
    大嫂挖野菜身受重傷。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七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誼”造句。
    3、知道反問句又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改寫成陳述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要理解內(nèi)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礎(chǔ)上,了解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
    教學方法:自學輔導法
    教具:錄音機、錄相帶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習課文1--3自然段,完成課后題1(l)、2(l)、(2)、(3),并口頭用“暫時”“雪中送炭”造句。
    1、“親人”是指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課文中的“親人”是指誰?“再見了,親人”這句話又是誰講的呢?(提出這樣的問題,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順利地把他們帶入到學習課文的氛圍中。)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用音樂烘托氣氛。
    用假設(shè)把學生帶入志愿軍戰(zhàn)士的行列中,讓學生通過“我們”去體驗和表達志愿軍的情感。
    (雄壯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錄音起)好像現(xiàn)在我們就是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抗美援朝、保家為國的志愿軍戰(zhàn)士了。
    1、感情引讀,了解段意。
    2、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并思考:這一段敘述了什么?表達了什么?贊頌了什么?
    3、感情導讀,理解內(nèi)容。
    (1)出示導讀問題:
    為什么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朝鮮大娘?
    哪些事情說明大娘像慈母一樣為我們花心血,給我們送溫暖?
    為什么說大娘給我們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大娘為什么要“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
    (2)帶著侍餑?量撾模?斫猓?br為什么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朝鮮大娘?(啟發(fā)學生通過讀書,找出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并投影出示這句話。)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
    指導朗讀這句話,在朗讀中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強調(diào)“多少”讀重音,體會連用兩個“多少”對表達感情和加強語氣的作用。
    哪些事情說明大娘像慈母般為我們花心血,給我們送溫暖?
    板書:洗補衣,幾夜不眠;
    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傷員,失去孫孫。
    (3)為什么說大娘給我們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理解“雪中送炭”:本義――比喻義――在課文中的意思:在我們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處于困境,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朝鮮親人給我們送來了打糕,送來了關(guān)心、幫助、支持,送來了慈母般的溫暖、戰(zhàn)勝敵人的力量和勝利的希望。
    大娘為什么要“丟下自己的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
    比較反問和陳述的語氣,體會反問句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指導朗讀反問句的語調(diào),采取不同形式反復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反問句。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八
    本文是五年級下冊第四組里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描寫了xx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與領(lǐng)悟文章表達方法是本課乃至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
    對于抗美援朝這段歷史,學生于上學期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時已有了解,同時,在此課學習時也拓展了解了邱少云、黃繼光等多位烈士的英雄事跡,學生對于志愿軍為朝鮮人民所作的犧牲已有所感悟。所以本課應引導學生回顧這些課文及資料,把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遷移到新課的學習中來,以便更好地感悟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情誼。
    這學期是學生進入高年段的第二個學期。通過幾年的學習,學生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在閱讀中,他們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還能抓住關(guān)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由于本篇課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事,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他們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體會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他們感悟文章表達方法的能力仍不強,需教師適時指導。隨著經(jīng)驗的累積,他們也懂得如何搜集資料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其實,這些方面的能力學生在上學期已初步形成,在這學期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一)認知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代價”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合理想象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繼續(xù)訓練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悟情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目標: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進而進行國際主義教育。
    體會志愿軍與大娘之間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入情入境地朗讀;領(lǐng)悟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
    情境教學法、品讀感悟法。
    (一)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課前預習并搜集相關(guān)資料。
    第一課時
    【主要目標要求】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志愿軍與大娘之間的深情厚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教學過程預設(shè)】
    一、憶舊知,引起共鳴
    (一)揭題。
    (二)課件演示圖片并配樂,教師憑借學生對上學期《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的感悟作過渡,用深情的語言帶領(lǐng)學生進入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場面。再次讀題。
    二、初讀文,感知情緣
    (二)檢查生字。(認讀生字,檢查音準,識記字形,如有不理解的詞語相機解決。)
    (三)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品詞句,體會深情
    (三)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品讀以下句子。
    1、“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快回家休息吧!”
    引導學生用“請求”“懇求”“哀求”的語氣來讀,層層深入地感悟志愿軍對大娘的關(guān)愛之情。
    2、“我們空著肚子,……這真是雪中送炭?。 ?。
    抓住“頂”“冒”“穿”等詞語,想象當時的畫面并通過讀體會當時戰(zhàn)場的危險。
    理解“雪中送炭”,體會大娘為救志愿軍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情誼。帶著感受讀句子。
    3、“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能忘懷?”
    理解“唯一”,區(qū)別此句的“親人”與題目中的“親人”之不同,用讀來突出小孫孫的重要。
    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代入角色練說:假如你就是被救出的傷員,你會對大娘說什么?順勢導讀,體會他們之間的情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四)回歸文本,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熟讀成誦。
    四、點主題,升華情感
    (一)配樂,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再見了,親人”。
    (二)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主要目標要求】
    一、理解“噩耗”“代價”等詞語,入情入境地朗讀。
    二、繼續(xù)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三、領(lǐng)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四、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一、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
    二、領(lǐng)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教學過程預設(shè)】
    一、復習導入
    回顧上節(jié)課所體會到的“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借助課件再次把學
    生帶進分別的情景。
    二、研讀課文,領(lǐng)悟?qū)懛?BR>    繼續(xù)學習志愿軍與小金花、大嫂話別的場面,領(lǐng)悟前三自然段在表達上的特
    點以及文章在選材上的特點。
    三、借助資料,加深體會
    (一)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互相為對方做的事還有哪些?教師順勢出示相關(guān)資料。
    (二)小練筆。
    (三)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出生入死,為的是什么?
    四、升華情感,積累語言
    (一)這是由愛國而迸發(fā)出來的情誼,是跨越了國界的情誼,這是偉大的情誼。如今心愿已成,分離之際,他們彼此可能還會說些什么呢?(學生想象說)教師用動情的語言并配上音樂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二)練習背誦讓你感動的句段。
    五、課外拓展
    談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不是親人但又仿如親人甚至勝似親人的事例,如:捐贈器官的、收養(yǎng)孤兒的、義工、志愿者、今年雪災出現(xiàn)的熱心人士等,從而感受人間的真情。
    引申出:自己該如何對待親人與他人。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九
    本文是五年級下冊第四組里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描寫了xx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與領(lǐng)悟文章表達方法是本課乃至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
    對于抗美援朝這段歷史,學生于上學期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時已有了解,同時,在此課學習時也拓展了解了邱少云、黃繼光等多位烈士的英雄事跡,學生對于志愿軍為朝鮮人民所作的犧牲已有所感悟。所以本課應引導學生回顧這些課文及資料,把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遷移到新課的學習中來,以便更好地感悟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情誼。
    二、教學對象分析。
    這學期是學生進入高年段的第二個學期。通過幾年的學習,學生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在閱讀中,他們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還能抓住關(guān)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由于本篇課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事,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他們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體會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他們感悟文章表達方法的能力仍不強,需教師適時指導。隨著經(jīng)驗的累積,他們也懂得如何搜集資料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其實,這些方面的能力學生在上學期已初步形成,在這學期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代價”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合理想象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繼續(xù)訓練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悟情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目標: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進而進行國際主義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志愿軍與大娘之間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入情入境地朗讀;領(lǐng)悟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
    五、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品讀感悟法。
    六、課前準備。
    (一)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課前預習并搜集相關(guān)資料。
    七、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主要目標要求】。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志愿軍與大娘之間的深情厚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十
    1、知識目標: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中親人的不同含義。
    2、能力目標:
    以讀作為突破口,以讀悟情,培養(yǎng)語感,有感情朗讀。
    3、情感目標:
    學習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中親人的不同含義;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志愿軍戰(zhàn)歌》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入。
    同學們,剛才你們聽到的是志愿軍戰(zhàn)歌,當年志愿軍戰(zhàn)士就是高唱著這首歌踏上了朝鮮的土地,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即將離開朝鮮回到自己的祖國,面對著許許多多送別的人們,每位志愿軍戰(zhàn)士都從心理默默的說著一句話,那就是“再見了,親人!”
    二、復習舊知,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一遍課文,想一想志愿軍戰(zhàn)士把誰稱作親人?他們?yōu)橹驹杠娮隽四男┦隆?BR>    三、合作學習,交流,體會情感。
    1、師:在這些事例中,哪位親人的事例給你的感受最深,就學習哪件事。怎么學呢,老師為同學提供了一個自學提示,誰來讀一讀。
    課件:默讀,思考志愿軍回憶了和這位親人的哪些事?事例中的哪句話給你的感受最深,把這句話畫下來讀一讀,想一想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請你用朗讀的形式,讀出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小組交流:
    誰對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學習相同段落的同學就近兩三人結(jié)合小組,進行交流。
    3、匯報自學,讀中悟情(大娘):
    師:誰對這件事感受深,讀出你的感受。誰也找的這句話讀出你的理解?同學們注意聽看他們哪讀的不一樣。
    師:她是通過抓重點詞語弄懂句子的含義的,大家要向她學習這種好的方法。
    老師根據(jù)學生匯報的情況重點指導。
    課件:記得五次戰(zhàn)役的時候…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點撥:結(jié)合課文想一想雪指的什么,炭指的什么。大娘冒著生命危險給戰(zhàn)士們送來的僅僅是打糕嗎,對,你們體會的真好,是他們的精神感動了志愿軍,鼓舞了志愿軍使他們的斗志倍增,頑強拚搏取得了阻擊戰(zhàn)的勝利。愿意再讀讀嗎,把大娘關(guān)心志愿軍的情感以及志愿軍拚搏的精神讀出來。誰來讀讀。
    課件:我們還記得…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師:在這部分中還有哪件事給你感受深。
    點撥: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搶救的是誰,是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guān)系的志愿軍,失去的是和自己有血緣關(guān)系的唯一的親人,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朗讀:面對這位可親可敬的大娘,你一定有很多感受,愿意讀出你的感受嗎?(指導朗讀)我也想讀,聽聽有沒有和她讀的不一樣的地方。為什么這樣讀。
    師: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進入情境感情就出來了。
    4、匯報:小金花:誰對這件事感受深。
    課件:同志們傷心的…你怎么落淚了呢?
    5、師:還有哪件事令你感受深。
    投影:“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你來讀讀。
    問:這樣高的代價指的是什么代價?
    6、小結(jié):
    學習了他們的事例后,你現(xiàn)在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選擇你感受最深的段落用你的朗讀,讀出朝鮮人民與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四、換位感悟。
    1、師:聽著這樣的話看著這樣的戰(zhàn)士,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會對志愿軍說什么,任選其中一個角色練習說。
    2、匯報:誰來說,你以誰的身份說。(還誰想說)。
    3、小結(jié):聽了同學的介紹,感到志愿軍為朝鮮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再讀讀課題你對課題有沒有新的理解。
    4、師:那么今天就是親人送親人了,讓我們共同抒發(fā)一下對親人的依戀之情吧!
    五、運用悟情。
    1、師:既然是親人送親人,你能不能將這段話改為朝鮮人民對志愿軍說。自己先練一練,也可以互相說說。
    2、匯報:
    改為:再看一眼志愿軍戰(zhàn)士,讓他們再停留片刻。
    3、師:志愿軍不愿走,朝鮮人民不愿他們走,因為在這片土地上灑過他們的鮮血,大娘小金花的媽媽、大嫂還有更多更多的親人為志愿軍灑過鮮血;羅盛教、邱少云、黃繼光、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等14萬志愿軍長眠在朝鮮的土地上,他們的鮮血和朝鮮人民的鮮血凝在一起。
    六、渲染升華。
    1、師:你們說,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什么凝成的?可稱之為偉大的友誼。
    2、火車慢慢的啟動了,讓我們再讀讀最后三段,再次感受一下兩國人民那依依不舍的深情吧!
    3、師:火車越去越遠,可是兩國人民的心卻是越來越近。
    兩國人民共同說著一句話:“再見了,親人!”
    4、師:多么感人的場面,咱們來寫首詩吧,永遠記住當時的場面。出示詩句填空“血火凝深情,依依相送行。無言默默淚。
    (你我一家人“惜別知情深“有緣再相見“只見車影遠”“天涯若比鄰”“彼此常牽掛”。)。
    【板書設(shè)計】。
    大娘。
    小金花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志愿軍。
    大嫂。
    【課后反思】。
    教學中體現(xiàn)較突出的幾點:
    1、導入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shè)把學生帶入到了課文中,為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兩分鐘預備通過錄音機為學生放了《志愿軍戰(zhàn)歌》,伴隨著雄壯的樂曲聲,學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進入到情境當中。
    2、從對語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從而進一步體會大娘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設(shè)計的三個層次,即第一層次用讀讀出大娘是怎么把打糕送來的;第二個層次體會大娘不顧自己的生命為戰(zhàn)士們送來打糕,讀出感受。第三個層次讓學生理解雪指什么炭指什么,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體會出大娘對戰(zhàn)士們的深情、對戰(zhàn)士們的愛,以及戰(zhàn)士們把大娘對他們的愛化作一種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戰(zhàn)士們打勝了仗。課堂教學中,層層深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大娘與志愿軍戰(zhàn)士之間的深情厚誼以及為什么大娘把戰(zhàn)士稱作親人的情感體會的很到位,學生情感也被調(diào)動。因此學生對這一段的朗讀,讀的有感情,學生的情感很到位。
    3、重視了學生的朗讀及教師對學生讀的指導:
    在學習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時,注重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例如:學生在朗讀描寫小金花的`剛強的語句時,學生對小金花為媽媽報仇的決心讀的還不夠堅決,因此委婉的指出學生讀的不足及建議,通過比讀的方式激勵學生再讀。
    不足:
    1、對重點段的體會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自讀自悟,而是通過教師的導語引著學生體會出來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主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2、教學結(jié)構(gòu)安排的欠妥,大部分時間是指導學生學習大娘為志愿軍戰(zhàn)士送打糕和救助傷員的事情,對小金花和大嫂的學習只是以讀帶講,沒有給學生朗讀感悟的時間。學生對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情感是一點一點的積聚起來的,不是只通過對一個段落的學習,感情就能體會出來的。因此對后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也要讓學生充分的學習體會。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1、學習第二段,進一步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2、能用“唯—”、“深情厚誼”造句。
    3、能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學習第二段,進一步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激發(fā)情感,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一、談話導入:
    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主要是敘事的話,那么接下來的3個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是在車站與朝鮮親人話別,那么后面這3個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車上。
    二、指導學習第二段。
    1、教師引讀: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2)列車隆隆向前,戰(zhàn)士們還在訴說著自己的心愿——。
    (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兒,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3)列車越駛越遠,戰(zhàn)士們從心底發(fā)出呼喚——。
    (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2、討論:列車將要載著志愿軍回到祖國,此時此刻,志愿軍會說些什么?
    三、總結(jié)全文,討論:為什么課題“再見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難以忘懷的場面)。
    四、輪讀或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1、將文中有關(guān)的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戰(zhàn)役、封鎖、暫時、硝煙、噩耗、剛強、大嫂、籃子、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4、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應放在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并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領(lǐng)悟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課前準備:
    課件,了解抗美援朝戰(zhàn)爭,搜集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教學時間:
    二課時(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fā)探究興趣。
    1、理解和認識“親人”。
    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學的綜合性學習《有趣的漢字》嗎?(記得),當我們遨游在漢字王國時發(fā)現(xiàn),我們中國的漢字真是歷史悠久,神奇有趣。今天我們來看這一個字,(出示“親”)大家都認識嗎?一起來讀“親”,再讀(出示:親),知道這個字是怎么創(chuàng)造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課件)。我們的祖先看到大樹枝葉的茂盛,聯(lián)想到是下面樹根給予的營養(yǎng),從而創(chuàng)造了這個字“親”,來表示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爸爸媽媽等這樣的人叫做“親人”(出示:親人圖)(張貼“親”“親人”在黑板上)。
    我們每天都在親人的懷抱中感受他們的愛,同學們長了這么大,這里邊經(jīng)歷的事太多太多,結(jié)合你身邊對父母的體會,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說你對這些親人的理解?(提問,指名答)小結(jié):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偉大的無私的寬容、理解、包容的。
    2、導入新課。
    可是有一些人,他們之間并沒有血緣關(guān)系,我們也把他們稱為親人,知道為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這樣的課文。(播放課件)讓我們穿過時間隧道,來到五十年前,一同感受那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用多媒體播放配有當年抗美援朝畫面的《中國志愿軍戰(zhàn)歌》)(讀“戰(zhàn)歌”)讓我們再一次追憶那可歌可泣的歲月。(播放抗美援朝畫面)。
    3、簡介背景。
    (播放課件:音樂)師讀:1950年,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把戰(zhàn)火引向中國的邊境。中國人民響應毛澤東主席發(fā)出的“抗美援朝、保家為國”的號召,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他們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一直打了3年,迫使美國坐下來談判。三年的戰(zhàn)爭,志愿軍死傷幾十萬,停戰(zhàn)后又留守了五年,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姑涝瘧?zhàn)爭中,我國先后出兵130余萬人,有14萬英烈的忠骨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這其中就有:邱少云、黃繼光、羅圣教、毛岸英,就這樣他們在朝鮮奮斗了八年,在漫長的抗戰(zhàn)中,在血與火的戰(zhàn)場上,我們與朝鮮人民生死與共,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4、這句話是誰說的?
    志愿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5、“再見”什么意思?(再次相見,美好的愿望)。
    6、他們是“親人”嗎?為什么稱他們?yōu)椤坝H人”呢?文中的志愿軍是中國人,大娘,小金花,大嫂等是朝鮮人,有血緣關(guān)系嗎?同學們,讓我們一同去現(xiàn)場感受那動人的一幕吧。(播放課件:課文情景朗讀)。
    (板書:志愿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讀通句子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條理。
    同學們,現(xiàn)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課文中具體寫了幾位“親人”?為什么稱他們?yōu)椤坝H人”?(教師巡視)。
    2、學生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3、教師檢查初讀成果。(播放課件:書上生字詞)學生認讀。教讀。
    4、理清文章條理。
    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理清文章條理了嗎?課文分別寫了志愿軍向哪幾位親人告別的情景?(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鮮人民)。
    三、精讀品味,體現(xiàn)真情。
    (一)教學課文1---3自然段。
    1、那么現(xiàn)在你就是志愿軍戰(zhàn)士,你想和誰道別?(自由讀)。
    2、那么誰想和大娘揮淚道別?(出示課件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誰來有感情的讀讀這一自然段。
    (2)。大娘為我們做了哪些事?付出什么代價?(指名回答,并板書:洗補衣服幾夜沒合眼送打糕昏倒在地上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3)試按“請求――一回憶――反問”將課文分成三層。
    同學們把這一自然段分成三層,可以嗎?(出示課件:開頭中間結(jié)尾)。
    (4)開頭:讀請求大娘的話。(指名用請求的口氣讀開頭。一人當志愿軍戰(zhàn)士,一人當大娘,情景朗讀。)。
    (5)中間:(出示課件,理解重點句子)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哪里寫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難和危險?
    大娘她們僅僅是為我們送來打糕嗎?還為我們送來了什么?(鼓勵、希望、信心……)抓住動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大娘還為我們做了什么?你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小孫孫。“唯一”“說明了什么?大娘心里怎么樣?(痛苦)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6)結(jié)尾:將抒情部分的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比較表達情感的不同。(更能體現(xiàn)大娘對我們的情誼,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7)感情朗讀。(播放課件:配樂集體朗讀)。
    3、誰想和小金花道別?(出示課件第二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播放課件:小金花為志愿軍做了什么?付出什么代價?(板書:救老王失去媽媽)。
    (2)找出最感動人的句子: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著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于盡。(抓住“噩耗”、“同歸于盡”兩個詞品味。)。
    (3)小金花的媽媽與敵人同歸于盡,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為什么沒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播放課件:請同學扮演小金花,讀。讀出對敵人的恨。)失去媽媽的痛,對敵人的恨,這兩種情感是多么真切,對比又如此強烈。有感情地朗讀。
    (4)引讀:多么剛強的小金花,在失去媽媽的一刻,她沒有哭,但當與志愿軍叔叔離別時,她卻哭了,她與志愿軍戰(zhàn)士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
    (5)集體配樂朗讀這一部分。(小組讀)。
    4、誰要和大嫂道別?(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
    (1)(播放課件:大嫂為志愿軍戰(zhàn)士做了哪些事?付出什么代價?(板書:挖野菜失去雙腿)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小組交流體會。
    (2)重點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們?nèi)鄙偈卟?,就挎著籃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钡角把仃嚨厣贤谝安耍瑫心男┪kU?那大嫂為什么還要去挖呢?這說明了什么?(這位大嫂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有感情地朗讀。
    (3)引讀:為了給戰(zhàn)士們挖蔬菜,大嫂卻為此付出了雙腿殘疾的代價,所以在志愿軍心目中,這位大嫂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4)集體配樂朗讀這一段。(小組讀)。
    (5)(對照板書),升華感情。
    為了志愿軍,大娘();為了志愿軍,小金花();為了志愿軍,大嫂()。(播放課件)。
    (6)讓我們再來看一組照片,共同感受中朝兩國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偉大友誼。(播放課件)。
    (二)討論1---3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上的異同點。
    1、討論:
    這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都用第二人稱;都先用一個稱呼;這樣寫好像面向?qū)Ψ秸f話,更便于表達感情,都是通過具體事例直接抒發(fā)作者的感情。
    開頭:都是請求的語句。
    中間:都是以回憶的形式進行敘述。
    結(jié)尾:都是反問的語句。
    2、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體會二者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3、小結(jié):
    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軍怎能忘懷呢?讓我們走進志愿軍叔叔,跟他們一起和朝鮮人民話別,同學們可以站起來讀。(感情朗讀1~3段)。
    (三)學習4―6自然段(課件)。
    列車越開越遠再也看不到親人熟悉的身影,再也聽不到親人親切的叮嚀,戰(zhàn)士們在心里深情地呼喚,朝鮮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播放課件)。
    1、在火車站臺上,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有道不完的離別話。訴不完的離別情。然而就在志愿軍和大娘她們揮淚惜別之際,火車啟動了。千言萬語化作一聲呼喚?!霸僖娏?,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學生接讀課文)。
    2、火車徐徐開出,那隆隆的聲音牽動著志愿軍的心。今朝分別不知何時再相見,此時,他們心中唯有希望什么?“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保▽W生接讀)。
    3、戰(zhàn)士們深深依戀朝鮮的山,朝鮮的水,更依戀朝鮮的親人們!然而,無情的火車卻風馳電掣般向前駛?cè)?。?zhàn)士們把頭探出窗外,只見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佇立車站,不停地揮手告別。此時此刻,淚水模糊了戰(zhàn)士們的雙眼,要想對朝鮮親人再說幾句惜別的話,然而相距已遠,只能默默地在心頭一次又一次地呼喚著:“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保▽W生接讀課文)。
    4、朗讀,情感升華。播放課件讓學生全體起立,(配樂集體朗讀)。
    (1)看,站臺上,志愿軍跟朝鮮人民一邊握手一邊告別:“再見了,親人”(學生相互握手)。
    (2)列車即將啟動,志愿軍正向朝鮮人民揮手告別,朝鮮人民也頻頻揮手致意:列車開動了,看著站臺上的朝鮮親人,看著這片中朝兩國人民的鮮血染過的土地,我們的志愿軍激動地高喊:“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學生揮手朗讀)。
    (3)列車隆隆向前,戰(zhàn)士們還在訴說著自己的心愿――(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兒,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4)列車越駛越遠,戰(zhàn)士們從心底發(fā)出呼喚――(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5)讓我們帶著對親人的依依不舍,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再讀。(配樂集體朗讀)。
    四、課外拓展,知識延伸。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收集有關(guān)抗美援朝中出現(xiàn)的感人小故事,開個英雄故事會。
    (播放課件語氣沉重)同學們,當年奔赴朝鮮的志愿軍英雄們,在朝鮮的戰(zhàn)場上,涌現(xiàn)了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詩篇,請看這一組照片,他們曾經(jīng)把自己的鮮血永遠地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讓我們?nèi)ナ占@些英雄的事跡,開個英雄故事會,我們會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許多可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