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說勤奮教案(模板12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它直接關(guān)系到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掌握好教案的編寫方法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一
    1.通過自由讀、小組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多媒體。
    1.板書課題。
    2.解題:題目中的“說”就是談、講的意思。這是一篇說理類的。
    3.自由輕聲讀文一遍,感覺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前學過的相比,有什么特點?
    (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告訴我們有關(guān)勤奮方面的道理;通過司馬光、童第周兩個具體的勤奮事例來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
    4.教師小結(jié):這是一篇專門說明道理的說理。作者圍繞“勤奮”這一話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談論自己的觀點。因此,從題目著眼,一看到這“談”字就知道它的類型。
    5.你能將題目在不變換主題的情況下,換一種說法嗎?(《論勤奮》《談勤奮》)
    6.讀了這個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主要說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說清楚的呢?)下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讀一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說了一個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說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導分段。
    (2)交流。
    (3)根據(jù)以上問題給課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記號。
    1.先拼讀生字,讀熟新詞。
    2.分段讀通課文。
    自己練讀——指名讀——糾正讀音,指導讀通長句——齊讀。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所主張的觀點是什么?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注意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1)這里的“橋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問自答的句子換一個說法。
    (3)過渡:是的,勤奮是實現(xiàn)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相機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比一比,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齊讀后一句。
    (6)補充:你還知道哪些成功者是通過勤奮成才的?
    3.齊讀第一段。
    4.當堂背誦第一段。
    1.自己設計記憶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難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學情況。
    3.指導書寫“枕”、“末”、“慣”、“基”。
    末:第二筆橫比第一筆短。
    “基”上面的“其”里面是兩橫,撇、捺伸展開來。
    5.鋼筆描紅。
    1.完成課后練習3,讀一讀,再抄寫。
    2.區(qū)別形近字組詞。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钡牡览?。
    1、懂“司馬光、童第周”有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刻苦勤奮。
    2、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錄音機、磁帶
    (板書:勤奮)看到“勤奮”一詞,你會想到什么?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來學習文章《說勤奮》,文中是如何來說勤奮的。(板書:說)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自由、輕聲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讀,互問,四人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4、回答教師問題: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6、全班質(zhì)疑問難。
    7、齊讀全文。
    過度: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體會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設問)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比喻)
    用鮮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導朗讀。(個人朗讀。全班朗讀。)
    5、歸納板書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這一段用設問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非常明確,引起讀者的思考。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你懂了什么?
    我們繼續(xù)學習下面的課文。
    1、指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誰?(司馬光)
    2、寫了司馬光的幾件事?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就去玩了,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長大以后,他更加勤奮。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xù)讀書寫作。
    3、體會交流
    a、哥、弟間的對比,
    (
    指導朗讀)
    b、小時侯與長大以后的具體描寫(指導朗讀)
    c、特別醒枕的奧秘
    d、取得的成就(指導朗讀)
    4、兩件事說明了什么?哪些詞語特別能說明司馬光的勤奮。
    5、指導朗讀
    6、齊讀這一段
    7、歸納板書
    這一段分別寫了司馬光小時侯和長大以后,勤奮學習的事情,舉了幾個例子,通過對比襯托、細節(jié)描寫等方法突出描寫司馬光的勤奮,寫得特別生動,讀了,我們就仿佛能夠看到司馬光那認真的樣兒。
    (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讀課文
    (2)講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寫童第周勤奮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來他遠渡重洋………………………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4)體會交流
    成績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剝離技術(shù)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這些事實證明,勤能補拙,成功來自勤奮是真理。
    (5)指導朗讀
    (6)歸納板書
    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能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
    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同樣也能成才,不應自暴自棄。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1)齊讀課文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體會交流
    課文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歸納板書
    總結(jié)全文點明中心
    總結(jié)觀點………………學習條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奮
    完成《練習與測試》
    板書計劃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總結(jié)觀點………………學習條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奮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深刻感悟文章內(nèi)涵,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板書導入,初步感知勤奮的意思
    1、板書課題。
    板書“勤”字。認識它嗎?為什么右邊是個“力”字?
    板書“奮”字。齊讀。給他找個兄弟。(勤勞、努力、刻苦、奮發(fā))
    師: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勤奮”二字。板書“說”字。
    二、交流觀點,樹起正確的勤奮觀點
    過度:曾經(jīng)有人對你說過有關(guān)“勤奮”的話嗎?誰?怎么說的?
    2、你認為我們要不要或該不該勤奮?為什么?(自由闡發(fā)觀點,指導用上關(guān)聯(lián)詞,如:因為只有勤奮,我們才能取得好成績,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認為我們可不可以不勤奮?為什么?
    師述:我認為人必須勤奮,沒有什么要不要、該不該、可不可以,誰讓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懶惰,那么來世就去做豬。
    投影1:我們要勤奮,我們不怕吃苦!齊讀。(讀得有決心)
    5、好了,現(xiàn)在我們的觀點和課文中的觀點不謀而合,找一找課文中的觀點。指名說。
    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自由讀。
    (2)指名讀第一句。誰能把這句話說明白點?(換一種說法)課文中還有一句話你能說明白嗎?——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3)老師讀第二句:先強調(diào)“只有”一詞,問學生聽出什么來了?再強調(diào)“一生”一詞,問學生聽出什么來了?齊讀。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奮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說這兩句話,說一百遍你相信嗎?說一千遍呢?那要怎樣你才相信?(舉例)
    師:對了,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
    7、作者舉了誰的例子?(司馬光,童第周)怎么不舉老師我的例子的?
    師:我們又學到一點: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8、司馬光和童第周實現(xiàn)理想(成功)了嗎?書上怎么說的?
    9、他們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奮)從書中找出有關(guān)句子畫出來。
    a、司馬光的事例
    (1)讀課文。
    投影3: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xù)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滾瓜爛熟”?他是怎么做到滾瓜爛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兩遍嗎?(不知多少遍)——這就是“勤奮”!
    比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從中能比較出什么?(僅僅比較出司馬光很勤奮嗎?從而知道勤奮是件吃苦的事,許多人都吃不了這個苦)
    (3)感悟第二句:司馬光的枕頭與我們平時用的枕頭有什么不同?用這種枕頭你習慣嗎?為什么?司馬光把這種枕頭稱為——學生說(警枕)。為什么叫它“警枕”?這里的警應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時時刻刻都不要浪費時間,要抓緊時間學習和寫作)——這就是“勤奮”!
    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讀課文。
    從這段話里,我們可以讀出四個字,是什么?(起早貪黑)——同樣這也是“勤奮”!
    c、司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較
    投影4:抓緊時間睡覺時
    天剛亮睡覺前
    從這幾個詞里,你又沒有發(fā)現(xiàn)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珍惜時間)
    投影5: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比較這兩句話,能比出什么來?有以下三點:
    (2)司馬光從小聰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
    (3)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要想獲得成功,都要靠勤奮。
    投影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學家愛因斯坦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數(shù)學家華羅庚
    不論你有多么聰明,也不論你基礎有多么差,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
    ——暫時還沒有“家”顏老師
    10、讀到這兒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還是讓我們再一次齊讀大屏幕上的幾句話: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2、總結(jié):
    是啊,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也只有靠勤奮二字,我們中華民族古來就有勤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家喻戶曉的勤奮成才的感人故事,像頭懸梁、錐刺骨,像鑿壁偷光,像聞雞起舞,像囊螢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奮會拉長我們的生命,會讓我們短暫的生命變得有價值、有光彩!
    附:板書
    13、說勤奮
    橋梁(圖)
    理想境界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四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的道理。
    3、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懂得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為可用之才,不應自暴自棄。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補拙的道理。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談,師總結(jié)。引出勤奮是通往理想的橋梁,板書課題——說勤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看清字行,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檢查預習。
    3、課文講了個什么道理?
    三、精讀課文
    1、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边@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guān)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jié):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二)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guān)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4、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边@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5、指導朗讀
    6、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小節(jié),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7、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筆記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么?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并寫在小作本上。
    四、總結(jié)升華
    1、再讀兩位名人的勤奮故事,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2、小組交流。
    五、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那些關(guān)于勤奮的故事?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guān)勤奮的故事,與大家共同分享。
    七、板書設計:
    15說勤奮
    司馬光(天資聰明) 《資治通鑒》 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童第周(基礎差,起步晚) 青蛙卵剝離手術(shù)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五
    今天,我讀了《說勤奮》這一篇文章。這一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道理是:勤奮是通往世界的橋梁,我向你們介紹兩個人物,就是司馬光、童第周。司馬光是一個勤奮而又聰明的人。同學們,一定記得那個砸缸的司馬光。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就去玩了,司馬光卻躲在屋讀書,一遍又一遍的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長大以后他跟加勤奮了,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原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xù)讀書、寫作。
    童第周是一個笨拙的人。童第周十七歲時才上中學,他的學習成績很差,但他后不氣餒、急起直追。每天天剛剛亮,他就在校園里。晚上睡覺前,他總是習慣回顧一下當天學習的內(nèi)容。他十分注意改進學習方法。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趕上來了,學習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經(jīng)過這兩個人的刻苦努力,他們的學習成績躲在班里名列前茅。
    我要向司馬光童第周學習,我們要從小開始勤奮,勤奮在人當中是十分重要的,人只能靠著自己的勤奮來學習,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六
    教案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4、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板書“勤”字(書寫認真),我們從小就應當要認認真真寫好中國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國人。
    問:勤的右邊為什么是個“力”字?
    板書“奮”字,學生齊讀“勤奮”一詞,并為它找近義詞。
    師: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勤奮”二字。(板書“說”字,學生讀課題)
    2、解題:曾經(jīng)有人對你說過有關(guān)“勤奮”的話嗎?誰?是怎么說的?(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區(qū)分“勤奮”與“勤勞”等近義詞,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勤奮”的含義。)
    二、初讀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迅速把書翻開到《說勤奮》一課,用最快的速度讀課文,找一找作者對勤奮的觀點是什么?用橫線畫出來。
    指名說。
    2、再讀課文,結(jié)合生字表,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3、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教師隨機正音。
    4、默讀課文,找出不太理解的詞語,與同位同學交流討論。
    重點指導理解如下詞語:
    滾瓜爛熟:記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
    毫不氣餒:氣餒,失掉勇氣和信心。一點也不灰心,充滿信心。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
    勤能補拙:勤奮不懈可以彌補天生的笨拙。
    5、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三、指導學生寫字:
    1、出示生字:
    2、認真觀察字形,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寫難記?
    3、你會怎樣記住這些字?
    4、有針對性強調(diào)“稍”、“梁”、“末”、“渡”等字的寫法。
    5、學生動筆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七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的道理。
    3、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重點難點:
    懂得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為可用之才,不應自暴自棄。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補拙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談,師總結(jié)。引出勤奮是通往理想的橋梁,板書課題――說勤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看清字行,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檢查預習。
    3、課文講了個什么道理?
    三、精讀課文。
    1、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边@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guān)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jié):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二)。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guān)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4、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边@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5、指導朗讀。
    6、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小節(jié),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7、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筆記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么?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并寫在小作本上。
    四、總結(jié)升華。
    1、再讀兩位名人的勤奮故事,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2、小組交流。
    五、拓展延伸: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guān)勤奮的故事,與大家共同分享。
    七、板書設計:
    司馬光(天資聰明)《資治通鑒》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童第周(基礎差,起步晚)青蛙卵剝離手術(shù)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nèi)的5個生字。
    3.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熟悉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學習的故事。
    教學重點:學生能熟讀課文,從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學習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的含義。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叫看圖說成語。
    2、這四個成語都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要--勤奮。和老師一起板書。(板書“勤奮)。
    觀察一下“勤”這個字,是力字旁。這個力字可有講究了?你知道為什么嗎?(說明要努力,賣力,用力)。
    3、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談一談勤奮這個話題。(補充板書“說”)誰來朗讀一下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檢查初讀效果。
    2、課題叫《說勤奮》,那么課文中那些句子告訴我們勤奮很重要?快速讀課文,然后用橫線畫下來。
    指名說,相機出示:
    a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b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c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d只有一生勤奮,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你覺得這四句話都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把這兩句話并成一句話。比喻句。
    3、作者是怎樣把要勤奮這個道理說清楚的?(板書舉例子、司馬光、童第周)。
    4、他們是什么人?他們有什么成就?齊讀課文,再全班交流回答。(板書:)。
    小結(jié):作者通過舉著兩位名人的例子,其實是在強調(diào)“勤奮能夠成才”。
    5、這兩個人,你最敬佩誰?用朗讀來告訴大家。(指名讀2、3自然段)。
    6、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他們的勤奮?用筆畫一畫,然后讀給大家聽一聽。(老師評價學生讀好了哪個詞語)。疏通詞語。
    7、他們這樣勤奮,澆灌出了怎樣的鮮花呢?
    (1)老師介紹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
    (2)他們?nèi)〉昧诉@么偉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奮。所以,作者在文章開頭就寫道:勤奮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指名讀第四自然段,作者在最后又告訴我們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教師小結(jié):課文一開頭,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接著舉了兩個事例,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學習的故事來說明道理,在課文結(jié)尾再次強調(diào)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像這樣的文章結(jié)構(gòu),是說理文常用的方法。
    三、生字教學。
    1、6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特點是左窄右寬。
    2、枕、慣、礎的寫法,描紅。
    3、末、基的寫法,描紅。
    板書:
    勤奮。
    司馬光資治通鑒。
    舉例子。
    童第周剝離手術(shù)。
    成功。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對于這篇議論文的學習,學生能明白課文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但是對課文的寫法還是模糊不清。為了讓學生了解議論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采取了以下嘗試:
    1.讓學生了解議論文的特點。我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主要有論點、論據(jù)。讓學生想一想,課文在一開頭告訴我們的中心觀點(論點)是什么?經(jīng)過一番討論、交流,學生知道“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作者的中心。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理解什么是“鮮花”、“汗水和心血”,學生能說出含義,看來大致理解了。接著,我就問: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學生都知道是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卻無法更詳細地概括。這時,我引導學生比較司馬光和童第周他們有什么不同,了解這兩個例子的不同點,感受作者舉例的典型。
    2.恰當?shù)恼f話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勤奮的認識。在學習司馬光的例子時,我抓住“躲”這個字,引導學生想象畫.
    春日里,彩蝶翩翩,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卻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夏日里,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卻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卻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卻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在這樣的說話訓練中,學生知道了司馬光的成功與他的勤奮刻苦是分不開的,從而認識到,即使聰明的人,也要勤奮刻苦,不然也不會有所成功的。
    3.課內(nèi)課外相結(jié)合。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及時補充了懸梁刺股、牛角掛書、韋編三絕等關(guān)于勤奮刻苦的名言,還補充介紹了補充介紹我國經(jīng)濟學家王亞南的“三腳床”的故事,還拓展了關(guān)于勤奮的名言,幫助學生營造“大語文學習”的時空,引導學生將課內(nèi)外知識聯(lián)系起來,運用課堂上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讀中學寫、寫中促讀、在學中做,在做中創(chuàng)。
    4.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F(xiàn)在的孩子都比較懶,不僅不愛勞動,在學習上也懶,什么都等著老師來講解,似乎自己不會動腦子。通過對司馬光例子的學習,我教育學生,即使有點小聰明也要勤奮學習,并適時講了《傷仲永》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勤奮對于每個人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學習童第周的例子時,我鼓勵學生現(xiàn)在學習差沒關(guān)系,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成功的機會。要給自己定計劃,哪怕每次只是前進一點,日積月累,自己也會走向成功的。雖然一次教育可能不能徹底改變學生,但是我想總會對學生的心靈有點觸動的。
    不足之處:
    1.教學中光注重“講”了,而忽視了學生的“讀”。課堂上我講的太多了,學生自主思考、發(fā)言的機會有點少了。今后應擺正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感覺學生搜集資料的渠道太窄了,知識面不夠?qū)?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用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課文的中心論點。
    2、理解課文是如何用事實來說明“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的。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解題:題目中的“說”就是談、講的意思。這是一篇說理類的文章。讀了這個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文章主要說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說清楚的呢?)下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分段。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說了一個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說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導分段。
    (2)交流。
    (3)根據(jù)以上問題給課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記號。
    三、分段讀通課文。
    1、先拼讀生字,讀熟新詞。
    2、分段讀通課文。
    自由練讀后,指名分段朗讀,正音。對長句子進行全班重點練讀。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畫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1)這里的“橋梁”是什么?
    (2)把這種自問自答形式的句子換個說法,并說說自問自答的好處。
    (3)過渡:是的,勤奮是實現(xiàn)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相機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比一比以上兩句話,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齊讀后一句。
    3、齊讀第一段。
    4、爭取熟讀成誦。
    五、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自己設計記憶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難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學情況。
    3、指導書寫“枕”、“末”、“慣”、“基”。
    4、鋼筆描紅。
    六、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3:讀一讀,再抄寫。
    2、嘗試背誦第一段。
    3、區(qū)別形近字組詞。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教學內(nèi)容: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學習了第一段,你從中懂得了什么?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
    1、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边@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guān)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jié):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guān)的詞句畫出來:
    (課件出示)。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4、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边@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5、指導朗讀。
    6、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小節(jié),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7、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筆記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么?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并寫在小作本上。
    五、總結(jié)課文。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說勤奮》這篇課文,知道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在今后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能以課文中的司馬光、童第周為榜樣,學習他們那種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們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為,為人民、為社會作出貢獻。
    六、作業(yè)完成課后思考題3、4兩題。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十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深刻感悟文章內(nèi)涵,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過程:
    一、板書導入,初步感知勤奮的意思。
    1、板書課題。
    板書“勤”字。認識它嗎?為什么右邊是個“力”字?
    板書“奮”字。齊讀。給他找個兄弟。(勤勞、努力、刻苦、奮發(fā))。
    師: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談這“勤奮”二字。板書“說”字。
    二、交流觀點,樹起正確的勤奮觀點。
    過度:曾經(jīng)有人對你說過有關(guān)“勤奮”的話嗎?誰?怎么說的?
    2、你認為我們要不要或該不該勤奮?為什么?(自由闡發(fā)觀點,指導用上關(guān)聯(lián)詞,如:因為只有勤奮,我們才能取得好成績,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認為我們可不可以不勤奮?為什么?
    師述:我認為人必須勤奮,沒有什么要不要、該不該、可不可以,誰讓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懶惰,那么來世就去做豬。
    投影1:我們要勤奮,我們不怕吃苦!齊讀。(讀得有決心)。
    5、好了,現(xiàn)在我們的觀點和課文中的觀點不謀而合,找一找課文中的觀點。指名說。
    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自由讀。
    (2)指名讀第一句。誰能把這句話說明白點?(換一種說法)課文中還有一句話你能說明白嗎?——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3)老師讀第二句:先強調(diào)“只有”一詞,問學生聽出什么來了?再強調(diào)“一生”一詞,問學生聽出什么來了?齊讀。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奮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說這兩句話,說一百遍你相信嗎?說一千遍呢?那要怎樣你才相信?(舉例)。
    師:對了,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
    7、作者舉了誰的例子?(司馬光,童第周)怎么不舉老師我的例子的?
    師:我們又學到一點: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8、司馬光和童第周實現(xiàn)理想(成功)了嗎?書上怎么說的?
    9、他們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奮)從書中找出有關(guān)句子畫出來。
    a、司馬光的事例。
    (1)讀課文。
    投影3: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xù)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滾瓜爛熟”?他是怎么做到滾瓜爛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兩遍嗎?(不知多少遍)——這就是“勤奮”!
    比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從中能比較出什么?(僅僅比較出司馬光很勤奮嗎?從而知道勤奮是件吃苦的事,許多人都吃不了這個苦)。
    (3)感悟第二句:司馬光的枕頭與我們平時用的枕頭有什么不同?用這種枕頭你習慣嗎?為什么?司馬光把這種枕頭稱為——學生說(警枕)。為什么叫它“警枕”?這里的警應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時時刻刻都不要浪費時間,要抓緊時間學習和寫作)——這就是“勤奮”!
    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讀課文。
    從這段話里,我們可以讀出四個字,是什么?(起早貪黑)——同樣這也是“勤奮”!
    c、司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較。
    投影4:抓緊時間睡覺時。
    天剛亮睡覺前。
    從這幾個詞里,你又沒有發(fā)現(xiàn)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珍惜時間)。
    投影5: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比較這兩句話,能比出什么來?有以下三點:
    (2)司馬光從小聰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
    (3)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要想獲得成功,都要靠勤奮。
    投影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學家愛因斯坦。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數(shù)學家華羅庚。
    不論你有多么聰明,也不論你基礎有多么差,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
    ——暫時還沒有“家”顏老師。
    10、讀到這兒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還是讓我們再一次齊讀大屏幕上的幾句話: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2、總結(jié):
    是啊,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也只有靠勤奮二字,我們中華民族古來就有勤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家喻戶曉的勤奮成才的感人故事,像頭懸梁、錐刺骨,像鑿壁偷光,像聞雞起舞,像囊螢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奮會拉長我們的生命,會讓我們短暫的生命變得有價值、有光彩!
    附:板書。
    橋梁(圖)。
    理想境界。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十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的道理。
    1、懂司馬光、童第周有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刻苦勤奮。
    2、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錄音機、磁帶。
    一、揭題。
    (板書:勤奮)看到勤奮一詞,你會想到什么?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來學習文章《說勤奮》,文中是如何來說勤奮的。(板書: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自由、輕聲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讀,互問,四人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4、回答教師問題: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6、全班質(zhì)疑問難。
    7、齊讀全文。
    三、細讀課文,體會詞句的意思。
    過度: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體會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設問)。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比喻)。
    用鮮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導朗讀。(個人朗讀。全班朗讀。)。
    5、歸納板書。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這一段用設問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非常明確,引起讀者的思考。
    五、作業(yè)抄生字。
    一、復習檢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你懂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2節(jié)。
    我們繼續(xù)學習下面的課文。
    1、指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誰?(司馬光)。
    2、寫了司馬光的幾件事?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就去玩了,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長大以后,他更加勤奮。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xù)讀書寫作。
    3、體會交流。
    a、哥、弟間的對比,。
    (指導朗讀)。
    b、小時侯與長大以后的具體描寫(指導朗讀)。
    c、特別醒枕的奧秘。
    d、取得的成就(指導朗讀)。
    4、兩件事說明了什么?哪些詞語特別能說明司馬光的勤奮。
    5、指導朗讀。
    6、齊讀這一段。
    7、歸納板書。
    這一段分別寫了司馬光小時侯和長大以后,勤奮學習的事情,舉了幾個例子,通過對比襯托、細節(jié)描寫等方法突出描寫司馬光的勤奮,寫得特別生動,讀了,我們就仿佛能夠看到司馬光那認真的樣兒。
    三、學習課文第3節(jié)。
    (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讀課文。
    (2)講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寫童第周勤奮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來他遠渡重洋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4)體會交流。
    成績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剝離技術(shù)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這些事實證明,勤能補拙,成功來自勤奮是真理。
    (5)指導朗讀。
    (6)歸納板書。
    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能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
    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同樣也能成才,不應自暴自棄。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學習課文第4節(jié)。
    (1)齊讀課文。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體會交流。
    課文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歸納板書。
    總結(jié)全文點明中心。
    總結(jié)觀點學習條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奮。
    五、默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與測試》。
    大師說勤奮教案篇十二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的道理。
    3、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重點難點:????懂得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為可用之才,不應自暴自棄。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補拙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
    生談,師總結(jié)。引出勤奮是通往理想的橋梁,板書課題——說勤奮。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看清字行,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檢查預習。
    3、課文講了個什么道理?
    三、精讀課文。
    1、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guān)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jié):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二)。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guān)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4、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边@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5、指導朗讀。
    6、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小節(jié),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7、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筆記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么?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并寫在小作本上。
    四、總結(jié)升華。
    1、再讀兩位名人的勤奮故事,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2、小組交流。
    五、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那些關(guān)于勤奮的故事?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guān)勤奮的故事,與大家共同分享。
    七、板書設計: ?。
    司馬光(天資聰明)《資治通鑒》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
    童第周(基礎差,起步晚) 青蛙卵剝離手術(shù)????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