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模板16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要靈活多樣,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編寫教案時要注意將知識點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教學案例分享,供教師們參考探討。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一
    聲波能離開空氣在真空中傳播嗎?為什么?
    讓學生了解聲波有次聲波、聲波、超聲波,它們是按頻率劃分的.了解它的利用和危害.
    閱讀下列表:
    與介質(zhì)、溫度有關,標準狀況下,空氣中聲速為332m/s,運算時常取340m/s
    聲波的波長范圍
    1.7cm――17cm
    人耳能聽到的聲波頻率范圍
    20hz――20000hz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二
    3、知道庫侖扭稱的原理。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xiàn)象、分析結果及結合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點電荷的研究,讓學生感受物理學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義;
    2、通過靜電力和萬有引力的類比,讓學生體會到自然規(guī)律有其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
    1、建立庫侖定律的過程;
    2、庫侖定律的應用。
    庫侖定律的實驗驗證過程。
    實驗探究法、交流討論法。
    引入新課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這讓我們對電荷間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認識。我們把電荷間的作用力叫做靜電力,那么靜電力的大小滿足什么規(guī)律呢?讓我們一起進入本章第二節(jié)《庫侖定律》的學習。
    活動一:思考與猜想。
    同學們,電荷間的作用力是通過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來表現(xiàn)的,
    因此,我們應該研究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帶電體的大小和形狀是多種多樣的,這就給我們尋找靜電力的規(guī)律帶來了麻煩。
    早在300多年以前,偉大的牛頓在研究萬有引力的同時,就曾對帶電紙片的運動進行研究,可是由于帶電紙片太不規(guī)則,牛頓對靜電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問題1)大家對研究對象的選擇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在靜電學的研究中,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帶電體是球體。
    (問題2)帶電體間的作用力(靜電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猜想。
    定性探究電荷間的作用力與影響因素的關系。
    實驗表明:電荷間的作用力f隨電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隨距離r的增大而減小。
    (提示)我們的研究到這里是否可以結束了?為什么?
    這只是定性研究,應該進一步深入得到更準確的定量關系。
    (問題3)靜電力f與r,q之間可能存在什么樣的定量關系?
    你覺得哪種可能更大?為什么?(引導學生與萬有引力類比)。
    活動二:設計與驗證。
    實驗方法。
    (問題4)研究f與r、q的定量關系應該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變量法——(1)保持q不變,驗證f與r2的反比關系;
    (2)保持r不變,驗證f與q的正比關系。
    實驗可行性討論、
    困難一:f的測量(在這里f是一個很小的力,不能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量,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實現(xiàn)對f大小的間接測量嗎?)。
    困難二:q的測量(我們現(xiàn)在并不知道準確測定帶電小球所帶的電量的方法,要研究f與q的定量關系,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嗎?)。
    (思維啟發(fā))有這樣一個事實:兩個相同的金屬小球,一個帶電、一個不帶電,互相接觸后,它們對相隔同樣距離的第三個帶電小球的作用力相等。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球接觸后等分了電荷)。
    (追問)現(xiàn)在,你有什么想法了嗎?
    實驗具體操作定量驗證。
    實驗結論:兩個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它們的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得出庫侖定律同學們,我們一起用了大約20分鐘得到的這個結論,其實在物理學發(fā)展史上,數(shù)位偉大的科學家用了近30年的時間得到的并以法國物理學家?guī)靵龅拿謥砻膸靵龆伞?BR>    讀過牛頓著作的人都可能推想到:凡是表現(xiàn)這種特性的相互作用都應服從平方反比定律。這似乎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到電荷間作用力的規(guī)律。正是這樣的類比,讓電磁學少走了許多彎路,形成了嚴密的定量規(guī)律。馬克·吐溫曾說“科學真是迷人,根據(jù)零星的事實,增添一點猜想,竟能贏得那么多的收獲!”。科學家以廣博的知識和深刻的洞察力為基礎進行的猜想,才是最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思維活動。
    然而,英國物理史學家丹皮爾也說“自然如不能被目證那就不能被征服!”
    1785年庫侖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用自己設計的扭稱精確驗證得到了庫侖定律。(庫侖扭稱實驗的介紹:這個實驗的設計相當巧妙。把微小力放大為力矩,將直接測量轉(zhuǎn)換為間接測量,從而得到靜電力的作用規(guī)律——庫侖定律。)。
    1.內(nèi)容: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它們的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2.數(shù)學表達式:
    (說明),叫做靜電力常量。
    3.適用條件:(1)真空中(一般情況下,在空氣中也近似適用);
    (2)靜止的;(3)點電荷。
    (強調(diào))庫侖定律的公式與萬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盡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質(zhì)不同的兩種力。我們來看下面的題目:
    例題1:(通過定量計算,讓學生明確對于微觀帶電粒子,因為靜電力遠遠大于萬有引力,所以我們往往忽略萬有引力。)。
    (過渡)兩個點電荷的靜電力我們會求解了,可如果存在三個電荷呢?
    (承前啟后)兩個點電荷之間的作用力不因第三個點電荷的存在而有所改變。因此,多個點電荷對同一個點電荷的作用力等于各點電荷單獨對這個點電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題2:(多個點電荷對同一點電荷作用力的疊加問題。一方面鞏固庫侖定律,另一方面,也為下一節(jié)電場強度的疊加做鋪墊。)。
    (拓展說明)庫侖定律是電磁學的基本定律之一。雖然給出的是點電荷間的靜電力,但是任何一個帶電體都可以看成是由許多點電荷組成的.。所以,如果知道了帶電體的電荷分布,就可以根據(jù)庫侖定律和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帶電體間靜電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而這正是庫侖定律的普遍意義。
    本堂小結(略)。
    1、課本第8頁的“科學漫步”欄目,介紹的是靜電力的應用。你還能了解更多的應用嗎?
    2、萬有引力與庫侖定律有相似的數(shù)學表達式,這似乎在預示著自然界的和諧統(tǒng)一。課后請同學查閱資料,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及統(tǒng)一場理論。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三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點電荷的概念。
    2.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和思去向不明,概括出兩個點電荷之間的作用規(guī)律。掌握庫侖定律。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總結的能力。
    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直指問題核心的目標。
    情景引入。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帶正電的一端遠離玻璃棒。而水分子兩極的電荷量相等,這就使帶正電的玻璃棒對水分子顯負電的一端的引力大于對水分子顯正電的一端的斥力,因此水分子所受的合力指向玻璃棒,故水流向靠近玻璃棒方向偏轉(zhuǎn).
    問題探究。
    點電荷。
    走進生活。
    自主探究。
    1.點電荷。
    (1)點電荷是實際帶電體的一種理想化的模型。
    (2)一個帶電體能否看作點電荷主要看其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大不大,如果屬于無關或次要因素時,或者說,它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帶電體的距離小得多,即可把帶電體看作點電荷。
    2.理想化的模型到簡化,這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1.對點電荷概念的解讀:
    (1)點電荷是一個忽略大小和形狀的幾何點,電荷的全部質(zhì)量全部集中在這個幾何點上。
    (2)事實上,任何帶電體都有大小和形狀,真正的點電荷是不存在的,它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3)如果帶電體本身的幾何線度比起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得多,帶電體的形狀、大小和電荷分布對帶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帶電體抽象成點電荷,可以理解為帶電的質(zhì)點。
    2.對點電荷的應用:
    有一種特殊情況,均勻帶電的球體或均勻帶電的球面,帶電體本身的幾何線度可能并不比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很多,但帶電體電荷分布具有對稱性,對外所表現(xiàn)的電特性跟一個等效于球心的點電荷的電特性相同,所以均勻帶電的球體或均勻帶電的球面都可以等效為一個球心處的點電荷,就是通常所說的帶電小球。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四
    5、會用左手定則熟練地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1、通過演示磁場對電流作用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教材分析
    關于安培力這一重要的內(nèi)容,需要強調(diào):
    1、安培力的使用條件:磁場均勻,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垂直。
    2、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平行時,安培力具有最小值。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垂直時,安培力具有最大值。
    教法建議
    由于前面我們已經(jīng)過電場的有關知識,講解時可以將磁場和電場進行類比,以加深學生對磁場的有關知識的理解。例如:電場和磁場相互對比,電場線與磁感線相互對比,磁感應強度與電場強度進行對比等等。
    在上一節(jié)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回憶電場強度的定義,對比說明引入磁場強度的定義的思路是通過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的研究得出的。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磁場,可以在實驗現(xiàn)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1 、理解磁感應強度b的定義及單位.
    2 、知道用磁感線的疏密可以形象直觀地反映磁感應強度的大?。?BR>    3 、知道什么叫勻強磁場,知道勻強磁場的磁感線的分布情況.
    5 、會用左手定則熟練地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及b的定義式.結合練習法使學生掌握左手定則使用.
    1 、重點
    (1)理解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大小的決定因素,掌握電流與磁場垂直時,安培力大小為:
    (2)掌握左手定則.
    2 、難點
    對左手定則的理解.
    3 、疑點
    磁場方向、電流方向和安培力方向三者之間的空間關系.
    4 、解決辦法
    1課時
    鐵架臺、三個相同的蹄形磁鐵、電源、滑動變阻器、電鍵、導線.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的意義,借助墻角(或桌角)幫助學生建立三維坐標空間,理解掌握左手定同.
    (一)明確目標
    (略)
    (二)整體感知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2 、決定安培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利用演示實驗裝置,研究安培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與電流的大小有關.
    (2)與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長度有關.
    (3)與導線在磁場中的放置方向有關.
    3 、磁感應強度
    4 、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據(jù)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可得通電導線垂直磁場方向放置時所受的安培力大小為:
    舉例計算安培力的大?。?BR>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五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為什么電感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
    (2)知道用感抗來表示電感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與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交變電流能通過電容器。知道為什么電容器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
    (4)知道用容抗來表示電容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與哪些因素有關。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理解、分析新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有志于把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的學習習慣。
    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感抗、容抗的物理意義。
    感抗的概念及影響感抗大小的因素。容抗概念及影響容抗大小的因素。
    實驗法、閱讀法、講解法。
    雙刀雙擲開關、學生用低壓交直流電源、燈泡(6v、0.3a)、線圈(用變壓器的副線圈)、電容器(103f、15v與200f、15v)2個、兩個扼流圈、投影片、投影儀。
    在直流電路中,影響電流跟電壓關系的只有電阻。在交變電流路中,影響電流跟電壓關系的,除了電阻外,還有電感和電容。電阻器、電感器、電容器是交變電流路中三種基本元件。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1、電感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
    演示:電阻、電感對交、直流的.影響。
    [來源:]。
    演示甲圖,電鍵分別接到交、直流電源上,引導學生觀察兩次燈的亮度(燈的亮度相同。說明電阻對交流和直流的阻礙作用相同。)。
    演示乙圖,電鍵分別接到交、直流電源上,引導學生觀察兩次燈的亮度(電鍵接到直流上,亮度不變;接到交流上時,燈泡亮度變暗。說明線圈對直流電和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
    線圈對直流電的阻礙作用只是電阻;而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除了電阻之外,還有電感。
    問題1: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呢?
    問題2:電感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用感抗來表示。感抗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后回答。
    答:感抗決定于線圈的自感系數(shù)和交變電流的頻率。線圈的自感系數(shù)越大,自感作用就越大,感抗就越大;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電流變化越快,自感作用越大,感抗越大。
    線圈在電子技術中有廣泛應用,有兩種扼流圈就是利用電感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制成的。出示扼流圈,并介紹其構造和作用。
    (1)低頻扼流圈。
    構造:線圈繞在閉合鐵芯上,匝數(shù)多,自感系數(shù)很大。
    作用:對低頻交變電流有很大的阻礙作用。即通直流、阻交流。
    (2)高頻扼流圈。
    構造:線圈繞在鐵氧體芯上,線圈匝數(shù)少,自感系數(shù)小。
    作用:對低頻交變電流阻礙小,對高頻交變電流阻礙大。即通低頻、阻高頻。
    2、交變電流能夠通過電容器。
    演示:電容對交、直流的影響。實驗電路如圖所示:
    開關s分別接到直流電源和交變電流源上,觀察現(xiàn)象(接通直流電源,燈泡不亮;接通交變電流源,燈泡亮了說明了直流電不能夠通過電容器,交變電流能夠通過電容器。)。
    電容器的兩極板間是絕緣介質(zhì),為什么交變電流能夠通過呢?用cai課件展示電容器接到交變電流源上,充、放電的動態(tài)過程。強調(diào)自由電荷并沒有通過電容器兩極板間的絕緣介質(zhì),只是當電源電壓升高時電容器充電,電荷向電容器的極板上集聚,形成充電電流;當電源電壓降低時電容器放電,電荷從電容器的極板上放出,形成放電電流。電容器交替進行充電和放電,電路中就有了電流,表現(xiàn)為交流通過了電容器。
    3、電容器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
    答:燈泡的亮度變亮了。說明電容器對交變電流也有阻礙作用。(的確是這樣。物理上用容抗來表示電容器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問題2:容抗跟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后回答。
    答:容抗決定于電容器電容的大小和交變電流的頻率。電容越大,在同樣電壓下電容器容納電荷越多,因此充放電的電流越大,容抗就越小;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充放電進行得越快,充放電電流越大,容抗越小。即電容器的電容越大,交變電流頻率越高,容抗越小。
    電容器具有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的特點。
    4、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問題:
    1、由于電感線圈中通過交變電流時產(chǎn)生自感電動勢,阻礙電流變化,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電感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用感抗來表示。線圈自感系數(shù)越大,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感抗越大,即線圈有通直流、阻交流或通低頻,阻高頻特征。
    2、交變電流通過電容器過程,就是電容器充放電過程。由于電容器極板上積累電荷反抗自由電荷做定向移動,電容器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用容抗表示阻礙作用的大小。電容器的電容越大,交流的頻率越高,容抗越小。故電容器在電路中有通交流、隔直流或通高頻、阻低頻特征。
    5、實例探究。
    電感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例1】如圖所示電路中,l為電感線圈,r為燈泡,電流表內(nèi)阻為零。電壓表內(nèi)阻無限大,交流電源的電壓u=220sin10tv。若保持電壓的有效值不變,只將電源頻率改為25hz,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1.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b.電壓表示數(shù)減小c.燈泡變暗d.燈泡變亮。
    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例2、圖所示是電視機電源部分的濾波裝置,當輸入端輸入含有直流成分、交流低頻成分的電流后,能在輸出端得到較穩(wěn)定的直流電,試分析其工作原理及各電容和電感的作用。
    6、鞏固練習。
    1、關于低頻扼流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這種線圈的自感系數(shù)很大,對高頻交流的阻礙作用比低頻交流的阻礙作用更大。
    2、在圖所示電路中,u是有效值為200v的交流電源,c是電容器,r是電阻。關于交流電壓表的示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等于220vb.大于220vc.小于220vd.等于零。
    3、在圖所示的電路中,a、b兩端連接的交流電源既含高頻交流,又含低頻交流;l是一個25mh的高頻扼流圈,c是一個100pf的電容器,r是負載電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l的作用是通低頻,阻高頻b.c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六
    “學啟于思,思啟于問”。如今,老師上課常常不敢留給學生質(zhì)疑的時間,一是因為擔心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走過場,浪費時間;二是擔心學生提出的問題出乎意料,教師無法解答,反而下不了臺。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設計問題,學生不過是按部就班的回答這些問題。學生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中,慢慢也就失去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即使教師不能解答,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也未必是壞事,這將會使學生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激情,由一個未知去尋求另一個未知,不斷地去探索、追求,這正是新課程的要求。那么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敢于提問。
    學生在看到一些現(xiàn)象時,心中往往都會有一些問題,但總是不敢提出來或沒有提出來的習慣。這就要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問,特別是一些膽小、不善于提問的同學,只要他們能夠提問,不管問的好不好,都要稱贊他、鼓勵他。有的同學可能提的問題不得要領,這時老師一定要耐心、正確地引導,不要讓他們有提不好問題而尷尬的感覺。對能夠提出問題、特別是提出好的問題的同學要充分地肯定,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同時鼓勵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探究,激發(fā)他們提問的熱情。只要能夠營造良好的質(zhì)疑氛圍,就能讓同學們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養(yǎng)成愛問“為什么”的好習慣。還要鼓勵同學們敢于向權威性的東西進行挑戰(zhàn),甚至敢于向一些規(guī)律、定律挑戰(zhàn)。例如:我在上“壓強”這節(jié)課時,有學生提出:當在冰面上站立時,忽然發(fā)現(xiàn)冰馬上要破裂了,這時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一部分學生認為應該迅速跑開,遠離危險;另一部分學生提出要踮著腳尖慢慢走開;而只有一個學生提出要輕輕躺下,向岸邊滾動,呼救。當時許多學生都嘲笑他,他當時很自卑。我立即引導學生用課堂上剛學過的壓強知識進行分析、討論,結果學生們發(fā)現(xiàn)他的方法是最安全可行的。再看那位同學,成功的喜悅溢于言表。
    二、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愿意提問。
    第二,可以通過設計一些有趣、出人意料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分析提出問題。在教學中,我設置了一些有趣的實驗,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例如:八年級的科學之旅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并將手指離開,發(fā)現(xiàn)越用力吹乒乓球越掉不下去。學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了,更激發(fā)了探究其原因的動力,也就更加“想問”了。當這些實驗的結果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矛盾時,學生便提出為什么會有這些現(xiàn)象的問題。
    三、讓學生體會方法,學會提問。
    第一,根據(jù)現(xiàn)象直接提出問題。如:看到放入水中的筷子,就提出了筷子為什么會變彎?看到窗外的景物,就提出:云是怎樣形成的啊?水中為什么會有倒影啊?等等。讓同學們在生活中養(yǎng)成提問的習慣。
    第二,根據(jù)逆向思維提出問題:如由電能生磁就會想到磁是否也能生電呢?由做功可以改變內(nèi)能想到可以利用內(nèi)能做功等。
    第三,對所給條件進行類比分析。有這樣一道題:在家庭電路中,用一塊磁鐵去靠近不亮的燈泡,燈絲不變化,用磁鐵去靠近亮著的燈泡會觀察到燈絲變粗。學生觀察現(xiàn)象很容易就能提出問題:燈絲為什么會變粗。如果同學們對這個現(xiàn)象進行對比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引起燈絲變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燈泡通電,二是在磁場中,由此學生可能就會想到,這個現(xiàn)象與電流的磁效應有關,進一步想到,燈絲不是真的變粗,而是電流的方向改變了,由此學生可能就會提出問題: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所受力的方向是否與電流的方向有關?這個問題更有價值。
    第五,在提問時,切入口要小,才能便于探究。如:將一張紙放到兩塊磚上,再在上面放一只杯子,會觀察到紙會向下彎,而將紙折成幾條棱后就不會向下彎了。有的同學提出:是什么因素影響了紙承受壓力的能力?因為這個因素不止一個,探究起來會很麻煩,如果只選擇其中的一個方面:紙承受壓力的能力是否與紙折疊的次數(shù)有關?探究時就會容易的多了。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七
    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大,正電荷在電場中受力方向與場強方向一致,所以正電荷沿場強方向,電勢能減小,負電荷在電場中受力方向與場強相反,所以負電荷沿場強方向,電勢能增大,但電勢都是沿場強方向減小。
    1、原因。
    電勢能,電場力,功的關系與重力勢能,重力,功的關系很相似。
    e=mgh,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小。
    電勢能的原因就是電場力有做功的能力,凡是勢能規(guī)律幾乎都是如此,電場力正做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負做功,電勢能增大,在做正功的過程中,電勢能通過做功的形式把能量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因而電勢能減小。
    靜電力做的正功功=電勢能的減小量,靜電力做的負功=電勢能的增加量。
    2、判斷電場力做功的方法。
    (1)看電場力與帶電粒子的位移方向夾角,小于90度為正功,大于90度為負功;
    (2)看電場力與帶電粒子的速度方向夾角,小于90度為正功,大于90度為負功;
    (3)看電勢能的變化,電勢能增加,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做正功。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八
    1.電功是指__________的功,電流在一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________、電路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三者的乘積,表達式w=________.
    2.電功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________=________.
    二、焦耳定律和熱功率。
    1.在一段只有電阻元件的純電阻電路中,電場力所做的功w等于電流通過這段電路時發(fā)出的________,即q=w=__________,由歐姆定律u=ir,熱量q=________,這就是焦耳定律.
    2.一段電路因發(fā)熱而消耗的功率p熱=______,稱為熱功率.純電阻電路上的熱功率可表示為p熱=__________.
    3.如果不是純電阻電路,電能除一部分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外,其他部分轉(zhuǎn)化為機械能、化學能等,這時的電功仍然等于______,電阻上產(chǎn)生的熱量仍為______,此時電功比電阻上產(chǎn)生的熱量______.
    三、閉合電路中的功率。
    =u外i+u內(nèi)i,反映了閉合電路中的能量轉(zhuǎn)化關系.__________表示電源提供的電功率,________和________分別表示外電路和內(nèi)電路上消耗的電功率.公式表明,電源提供的能量一部分消耗在______上,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另一部分消耗在________上,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
    2.電動勢反映了電源把____________________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能力.當電源流過單位電時,若電源電動勢越大,則電源提供的__________越大,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能力越強.
    [問題情境]。
    1.電流做功的實質(zhì)是什么?
    2.設加在一段電路兩端的電壓為u,流過電路的電流為i,試推導電流做功的表達式.
    [要點提煉]。
    1.電功的計算式:______________.
    2.電功率的計算式:____________.
    二、焦耳定律和熱功率。
    [問題情境]。
    1.什么樣的電路是純電阻電路?
    2.電功和電熱相等嗎?
    3.比較非純電阻電路中電功與電熱的關系.
    [要點提煉]。
    1.焦耳定律的表達式:____________.
    2.電功與電熱的關系:純電阻電路中:________________,非純電阻電路中:__________.
    三、閉合電路中的功率。
    [問題情境]。
    1.閉合電路中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外電壓的關系是怎樣的.
    2.推導閉合電路中能量的轉(zhuǎn)化關系并解釋各項的物理意義.[。
    [要點提煉]。
    1.閉合電路中的能量轉(zhuǎn)化關系:______________,對于純電阻電路該式可寫為______.
    2.電動勢反映了電源把________________轉(zhuǎn)化為____________的能力.
    [問題延伸]。
    2.電源的效率如何計算?它與外電阻有怎樣的關系?
    例1有一個直流電動機,把它接入0.2v電壓的電路時,電動機不轉(zhuǎn),測得流過電動機的電流是0.4a.若把它接入2v電壓的電路中,電動機正常工作,工作電流是1a.
    (1)求電動機正常工作時的輸出功率.
    (2)若在正常工作時,轉(zhuǎn)子突然被卡住,此時電動機的發(fā)熱功率為多大?
    變式訓練1某吸塵器中的電動機線圈電阻為1,接在220v的直流電壓下,工作電流為1a,則吸塵器消耗的電功率為________;發(fā)熱損耗的功率為________;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功率為________.
    例2。
    圖1。
    如圖1所示,線段a為某電源的u-i圖線,線段b為某電阻r的u-i圖線,由上述電源和電阻組成閉合電路時,則:
    (1)電源的`輸出功率p出是多大?
    (2)電源內(nèi)部損耗的電功率p內(nèi)是多少?
    變式訓練2電路圖如圖2甲所示,圖乙中的圖線是電路中的電源的路端電壓隨電流變化的關系圖象,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15,定值電阻r0=3.
    圖2。
    (1)當r為何值時,r0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值為多少?
    (2)當r為何值時,電源的輸出功率最大?最大值為多少?
    思路點撥求解本題應把握以下三點:
    (1)由u-i圖象求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
    (2)電路中的電流最大時,r0消耗的功率最大.
    (3)利用電源有最大輸出功率的條件,求電源的最大輸出功率.
    【即學即練】。
    1.下列求解電熱的公式中,對所有電路均適用的是。
    a.q=uitb.q=i2rt。
    c.q=u2rtd.w=pt。
    2.一臺電動機的輸出功率是10kw,這表明該電動機工作時()。
    a.每秒消耗10kw電能。
    b.每秒對外做10kw功。
    c.每秒消耗10kj電能。
    d.每秒對外做10kj功。
    3.電動機的電樞阻值為r,電動機正常工作時,兩端的電壓為u,通過的電流為i,工作時間為t,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動機消耗的電能為uit。
    b.電動機消耗的電能為i2rt。
    c.電動機線圈產(chǎn)生的熱量為i2rt。
    d.電動機線圈產(chǎn)生的熱量為u2tr。
    4.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都保持一定,在外電路的電阻逐漸變小的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路端電壓一定逐漸變小。
    b.電源的輸出功率一定逐漸變小。
    c.電源內(nèi)部消耗的電功率一定逐漸變大。
    d.電源的輸出電流一定變大。
    參考答案。
    課前自主學習。
    一、
    1.電流所做電壓u電流i通電時間tuit。
    2.單位時間內(nèi)電流所做的功wtui。
    二、
    1.熱量quiti2rt2.q/ti2r。
    i2rt大。
    三、
    u外iu內(nèi)i外電路內(nèi)電路。
    2.其他形式的能量電功率。
    核心知識探究。
    一、
    [問題情境]。
    1.因電流是自由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定向移動形成的,電流做的功,實質(zhì)上是電場力對自由電荷做功.
    2.推導:t時間內(nèi)流過電路的電荷總量q=it,電場力移動電荷做的功為w=qu,所以t時間內(nèi)電流做功w=uit.
    [要點提煉]。
    1.w=uit2.p=ui。
    二、
    [問題情境]。
    1.只含白熾燈、電爐等電熱元件的電路是純電阻電路.電流通過純電阻電路做功時,電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導體的內(nèi)能.
    2.在純電阻電路中,兩者相等;在非純電阻電路中,兩者不相等.
    3.非純電阻電路中,電能一部分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其他部分轉(zhuǎn)化為機械能、化學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這時電功仍然等于uit,電熱仍為i2rt,此時電功大于電熱.
    [要點提煉]。
    1.q=i2rt2.w=qwq。
    三、
    [問題情境]。
    1.e=u內(nèi)+u外。
    2.根據(jù)e=u內(nèi)+u外可得ei=u內(nèi)i+u外i,式中ei表示電源提供的電功率,u外i表示外電路上消耗的電功率;u內(nèi)i表示內(nèi)電路上消耗的電功率.
    [要點提煉]。
    =u內(nèi)i+u外iei=i2r+i2r。
    2.其他形式的能電能。
    [問題延伸]。
    1.電源的輸出功率是指外電路消耗的功率.
    當外電路為純電阻電路時,
    (1)電源的輸出功率。
    p出=i2r=e2r+r2r=e2rr-r2+4rr=e2r-r2r+4r,由此可知當r=r時,電源有最大輸出功率p出max=e24r.
    (2)p出與外電阻r的函數(shù)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從圖中看出當rr時,若r增大,p出減小.對一個確定的電源,除r=r外,外電阻有兩個值對應的輸出功率相等,即(er1+r)2r1=(er2+r)2r2,化簡后得到這兩個阻值的關系為r1r2=r2.
    2.=p出p=iuie=ue=irir+r=rr+r=11+rr,可見,外電阻r越大,電源的效率越高,當電源有最大輸出功率時,=50%,此時電源的效率并不是最高.
    解題方法探究。
    例1(1)1.5w(2)8w。
    當加電壓為2v、電流為1a時,電動機正常工作,有機械能輸出,此時電動機為非純電阻電路,消耗的電能等于轉(zhuǎn)化的機械能和內(nèi)能之和.
    轉(zhuǎn)化的熱功率為p熱=i2r=0.5w。
    總功率p總=ui=2w,則輸出功率p出=p總-p熱=1.5w.
    (2)若在電動機正常工作時被卡住,電動機無機械能輸出,看做純電阻電路,此時的電熱功率為:
    p熱=u2r=220.5w=8w.
    變式訓練1220w1w219w。
    例2(1)4w(2)2w。
    解析(1)根據(jù)題意,從圖線a可讀出。
    e=3v,r=ei=36=0.5.
    從圖線b可讀出r=ui=1.
    由電源e=3v,r=0.5與電阻r=1組成的閉合電路中,i=er+r=31.5a=2a,則p出=i2r=4w.
    (2)p內(nèi)=i2r=2w.
    變式訓練2(1)010.9w。
    (2)4.513.3w。
    即學即練。
    2.d[輸出功率是指電動機單位時間內(nèi)對外所做的功,d項正確.]。
    [電動機為非純電阻元件,由電功、電熱的計算公式知a、c正確.]。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九
    (1)理解為什么電感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
    (2)知道用感抗來表示電感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與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交變電流能通過電容器。知道為什么電容器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
    (4)知道用容抗來表示電容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與哪些因素有關。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理解、分析新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有志于把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的學習習慣。
    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感抗、容抗的物理意義。
    感抗的概念及影響感抗大小的因素。容抗概念及影響容抗大小的因素。
    實驗法、閱讀法、講解法。
    雙刀雙擲開關、學生用低壓交直流電源、燈泡(6v、0.3a)、線圈(用變壓器的副線圈)、電容器(103f、15v與200f、15v)2個、兩個扼流圈、投影片、投影儀。
    在直流電路中,影響電流跟電壓關系的只有電阻。在交變電流路中,影響電流跟電壓關系的,除了電阻外,還有電感和電容。電阻器、電感器、電容器是交變電流路中三種基本元件。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1、電感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
    演示:電阻、電感對交、直流的影響。實驗電路如下圖甲、乙所示:
    [來源:]。
    演示甲圖,電鍵分別接到交、直流電源上,引導學生觀察兩次燈的亮度(燈的亮度相同。說明電阻對交流和直流的阻礙作用相同。)。
    演示乙圖,電鍵分別接到交、直流電源上,引導學生觀察兩次燈的亮度(電鍵接到直流上,亮度不變;接到交流上時,燈泡亮度變暗。說明線圈對直流電和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
    線圈對直流電的.阻礙作用只是電阻;而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除了電阻之外,還有電感。
    問題1: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呢?
    問題2:電感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用感抗來表示。感抗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后回答。
    答:感抗決定于線圈的自感系數(shù)和交變電流的頻率。線圈的自感系數(shù)越大,自感作用就越大,感抗就越大;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電流變化越快,自感作用越大,感抗越大。
    線圈在電子技術中有廣泛應用,有兩種扼流圈就是利用電感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制成的。出示扼流圈,并介紹其構造和作用。
    (1)低頻扼流圈。
    構造:線圈繞在閉合鐵芯上,匝數(shù)多,自感系數(shù)很大。
    作用:對低頻交變電流有很大的阻礙作用。即通直流、阻交流。
    (2)高頻扼流圈。
    構造:線圈繞在鐵氧體芯上,線圈匝數(shù)少,自感系數(shù)小。
    作用:對低頻交變電流阻礙小,對高頻交變電流阻礙大。即通低頻、阻高頻。
    2、交變電流能夠通過電容器。
    演示:電容對交、直流的影響。實驗電路如圖所示:
    開關s分別接到直流電源和交變電流源上,觀察現(xiàn)象(接通直流電源,燈泡不亮;接通交變電流源,燈泡亮了說明了直流電不能夠通過電容器,交變電流能夠通過電容器。)。
    電容器的兩極板間是絕緣介質(zhì),為什么交變電流能夠通過呢?用cai課件展示電容器接到交變電流源上,充、放電的動態(tài)過程。強調(diào)自由電荷并沒有通過電容器兩極板間的絕緣介質(zhì),只是當電源電壓升高時電容器充電,電荷向電容器的極板上集聚,形成充電電流;當電源電壓降低時電容器放電,電荷從電容器的極板上放出,形成放電電流。電容器交替進行充電和放電,電路中就有了電流,表現(xiàn)為交流通過了電容器。
    3、電容器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
    答:燈泡的亮度變亮了。說明電容器對交變電流也有阻礙作用。(的確是這樣。物理上用容抗來表示電容器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問題2:容抗跟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后回答。
    答:容抗決定于電容器電容的大小和交變電流的頻率。電容越大,在同樣電壓下電容器容納電荷越多,因此充放電的電流越大,容抗就越小;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充放電進行得越快,充放電電流越大,容抗越小。即電容器的電容越大,交變電流頻率越高,容抗越小。
    電容器具有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的特點。
    4、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問題:
    1、由于電感線圈中通過交變電流時產(chǎn)生自感電動勢,阻礙電流變化,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電感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用感抗來表示。線圈自感系數(shù)越大,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感抗越大,即線圈有通直流、阻交流或通低頻,阻高頻特征。
    2、交變電流通過電容器過程,就是電容器充放電過程。由于電容器極板上積累電荷反抗自由電荷做定向移動,電容器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用容抗表示阻礙作用的大小。電容器的電容越大,交流的頻率越高,容抗越小。故電容器在電路中有通交流、隔直流或通高頻、阻低頻特征。
    5、實例探究。
    電感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例1】如圖所示電路中,l為電感線圈,r為燈泡,電流表內(nèi)阻為零。電壓表內(nèi)阻無限大,交流電源的電壓u=220sin10tv。若保持電壓的有效值不變,只將電源頻率改為25hz,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1.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b.電壓表示數(shù)減小c.燈泡變暗d.燈泡變亮。
    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例2、圖所示是電視機電源部分的濾波裝置,當輸入端輸入含有直流成分、交流低頻成分的電流后,能在輸出端得到較穩(wěn)定的直流電,試分析其工作原理及各電容和電感的作用。
    6、鞏固練習。
    1、關于低頻扼流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這種線圈的自感系數(shù)很大,對高頻交流的阻礙作用比低頻交流的阻礙作用更大。
    d.這種線圈的自感系數(shù)很小,對高頻交流的阻礙作用很大而對低頻交流的阻礙作用很小。
    2、在圖所示電路中,u是有效值為200v的交流電源,c是電容器,r是電阻。關于交流電壓表的示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等于220vb.大于220vc.小于220vd.等于零。
    3、在圖所示的電路中,a、b兩端連接的交流電源既含高頻交流,又含低頻交流;l是一個25mh的高頻扼流圈,c是一個100pf的電容器,r是負載電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l的作用是通低頻,阻高頻b.c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十
    (1)知道分子間存在著力的作用。
    (2)知道分子力與分子間距離的定性關系。
    (3)會用分子間作用力解釋一些簡單現(xiàn)象。
    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jié)教材先由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為形象起見,可以用兩個小球間的彈簧來比喻分子力.。
    設計方案。
    重點:知道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
    一、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由實驗現(xiàn)象得出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分子間作用力與距離的關系。
    1、分析圖。
    2、填表。
    分子間距離。
    作用力。
    小于。
    平衡距離。
    等于。
    平衡距離。
    大于。
    平衡距離。
    大于10倍。
    平衡距離。
    引力與斥力大小關系。
    近似為0。
    合力。
    斥力。
    引力。
    近似為0。
    三、例題。
    例:下列關于分子間作用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分子間有時只存在引力,有時只存在斥力。
    b、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
    c、分子間引力大于斥力時,表現(xiàn)出引力。
    d、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距離時,分子間沒有引力和斥力,所以表現(xiàn)出的分子間作用力為零。
    答案:b、c。
    評析:記住分子間作用力的關系圖,對分析有關分子間作用力的題目很有幫助.。
    四、作業(yè)。
    探究活動。
    題目:奇怪的分子間作用力。
    組織:分組。
    方案:設計實驗,感受分子間作用力。
    評價:實驗的創(chuàng)新性。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十一
    1、知道內(nèi)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nèi)能的關系;知道改變內(nèi)能的兩種方式。
    2、通過演示實驗、分組討論等方式,提高觀察、分析和總結的能力。
    3、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精神。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十二
    知識目標。
    1、知道回旋加速器的基本構造和加速原理.。
    2、了解加速器的基本用途.。
    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
    本節(jié)重點是回旋加速器的加速原理.在通過前面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guī)律的學習,學生通過反復習電場的相關知識后在理解本節(jié)知識時比較容易,需要強調(diào)的是:
    1、加速電場的平行極板接的是交變電壓,且它的周期和粒子的運動周期相同.。
    2、當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時,加速粒子就不可能了.。
    在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中國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開發(fā)以及研制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回旋加速器。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知道回旋加速器的基本構造和加速原理.。
    2、了解加速器的基本用途.。
    (二)能力訓練點。
    (三)德育滲透點。
    (四)美育滲透點。
    二、學法引導。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回旋加速器的加速原理.。
    2、難點。
    加速電場的`平行極板接的是交變電壓,且它的周期和粒子的運動周期相同.。
    3、疑點。
    當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時,加速粒子就不可能了.。
    4、解決辦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回旋回速器掛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略)。
    (二)整體感知。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直線加速器。
    我們知道電場可以對帶電粒子加速,如果加速電壓為。
    u
    帶電粒子電量為。
    q
    .帶電粒子從靜止可加速到能量,由于電壓的限制,所以一次加速后粒子獲得的能量較小,如何獲得較大的能量呢?(讓學生充分討論.)可采取多級加速的辦法,經(jīng)過幾次加速后粒子的能量,所以直線加速器可使粒子獲得足夠大的能量.但它占地面積太大,能否既讓帶電粒子多次加速,獲得較高能量,又盡可能減少占地面積呢?(讓學生展開想象)。
    2、回旋加速器。
    等于多少呢?
    (讓學生回答)。
    請同學們討論:加速粒子的最終能量由哪些因素決定?
    和加速器的半徑.
    請同學們課后思考,為什么帶電粒子加速后的能量與加速電壓無關呢?
    3、回旋加速器和直線加速器的比較。
    介紹我國正、負電子對撞機.。
    (四)總結、擴展。
    八、布置作業(yè)。
    九、板書設計。
    一、直線加速器。
    1、單級加速。
    2、多級加速。
    二、回旋加速器。
    1、交變的加速電壓周期。
    t
    2、多次回旋加速后的能量。
    三、直線加速器與回旋回速器比較。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十三
    1.串并聯(lián)電路的性質(zhì)。
    2.電流表的改裝。
    (二)進行新課。
    1、電功和電功率。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1)電場力的功的定義式是什么?
    (2)電流的定義式是什么?
    學生:(1)電場力的功的定義式w=qu。
    (2)電流的定義式i=qt。
    教師:投影教材圖2.5-1。
    學生:在時間t內(nèi),通過這段電路上任一橫截面的電荷量q=it。
    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電場力做的功w=qu=iut。
    教師:在這段電路中電場力所做的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電流所做的功,簡稱電功。電功:
    (1)定義:在一段電路中電場力所做的功,就是電流所做的功,簡稱電功.
    (2)定義式:w=uit。
    教師:電功的定義式用語言如何表述?
    學生:電流在一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u,電路中的電流i和通電時間t三者的乘積。
    教師:請同學們說出電功的單位有哪些?
    學生:(1)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
    (2)電功的常用單位有:千瓦時,俗稱“度”,符號是kw·h.
    說明:使用電功的定義式計算時,要注意電壓u的單位用v,電流i的單位用a,通電時間t的單位用s,求出的電功w的單位就是j。
    教師:在相同的時間里,電流通過不同用電器所做的功一般不同。例如,在相同時間里,電流通過電力機車的電動機所做的功要顯著大于通過電風扇的電動機所做的功。電流做功不僅有多少,而且還有快慢,為了描述電流做功的快慢,引入電功率的概念。
    (1)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電流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用p表示電功率。
    (2)定義式:p=w=iut。
    (3)單位:瓦(w)、千瓦(kw)。
    [說明]電流做功的“快慢”與電流做功的“多少”不同。電流做功快,但做功不一定多;電流做功慢,但做功不一定少。
    2、焦耳定律。
    教師:電流做功,消耗的是電能。電能轉(zhuǎn)化為什么形式的能與電路中的電學元件有關。在純電阻元件中電能完全轉(zhuǎn)化成內(nèi)能,于是導體發(fā)熱。
    設在一段電路中只有純電阻元件,其電阻為r,通過的電流為i,試計算在時間t內(nèi)電流通過此電阻產(chǎn)生的熱量q。
    學生:求解產(chǎn)生的熱量q。
    解:據(jù)歐姆定律加在電阻元件兩端的電壓u=ir。
    在時間t內(nèi)電場力對電阻元件所做的功為w=iut=i2rt。
    由于電路中只有純電阻元件,故電流所做的功w等于電熱q。
    產(chǎn)生的熱量為。
    q=i2rt。
    教師指出:這個關系最初是物理學家焦耳用實驗得到的,叫焦耳定律,同學們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了。
    學生活動:總結熱功率的定義、定義式及單位。
    熱功率:
    (1)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發(fā)熱的功率叫做熱功率。
    (2)定義式:p熱=q2=irt。
    (3)單位:瓦(w)。
    (三)研究電功率與熱功率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學生:分組討論總結電功率與熱功率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師生共同活動:總結:
    (1)電功率與熱功率的區(qū)別。
    電功率是指輸入某段電路的全部功率或在這段電路上消耗的全部電功率,決定于這段電路兩端電壓u和通過的電流i的乘積。
    熱功率是在某段電路上因發(fā)熱而消耗的功率,決定于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的平方i2和電阻r的乘積。
    (2)電功率與熱功率的聯(lián)系。
    若在電路中只有電阻元件時,電功率與熱功率數(shù)值相等。即p熱=p電。
    教師指出:
    若電路中有電動機或電解槽時,電路消耗的電功率絕大部分轉(zhuǎn)化為機械能或化學能,只有一少部分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這時電功率大于熱功率,即p電p熱。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十四
    1.了解內(nèi)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nèi)能的關系.
    2.知道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3.了解熱量的概念,知道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重點目標。
    1.內(nèi)能、熱量概念的建立.
    2.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途徑.難點目標內(nèi)能、熱量概念的建立.
    目標三導學做思一:物體的內(nèi)能。
    小結:物體內(nèi)所有分子由于熱運動而具有的動能,以及分子之間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nèi)能.它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機械能是宏觀的,能看得到的,內(nèi)能是微觀的,是看不到的.
    小結:溫度高的物體分子運動劇烈,內(nèi)能大.所以物體的內(nèi)能與溫度有關.
    問題3:小明說:“熾熱的鐵水溫度很高,具有內(nèi)能;冰冷的冰塊溫度很低,不具有內(nèi)能.”小剛說:“熾熱的鐵水溫度高,內(nèi)能大;冰冷的冰山溫度低,內(nèi)能小.”你認為他們的說法正確嗎?說出理由.
    小結:一切物體都具有內(nèi)能.物體的內(nèi)能還與質(zhì)量有關.
    問題3:處理例1和變式練習1。
    小結: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問題2:做飯時,鐵鍋為什么能燙手?放在陽光下的被子,為什么能被曬得暖乎乎?
    小結:熱傳遞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問題3:處理例2和變式練習2。
    例2:【解析】來回拉繩子,繩子與管壁之間克服摩擦做功,使管內(nèi)的酒精內(nèi)能增大,溫度升高;當把塞子沖出時,管內(nèi)的酒精蒸氣對塞子做功,將內(nèi)能轉(zhuǎn)化成機械能.正確的答案為a選項.
    答案:a。
    變式練習。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改變內(nèi)能的途徑有做功和熱傳遞兩種方法,選項abd是做功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選項c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答案:c。
    學做思三:熱量。
    問題1:什么叫熱量?它的單位是什么?它用什么字母表示?
    小結:物體通過熱傳遞方式所改變的內(nèi)能稱為熱量,它的單位是j,它用字母q表示.
    問題2:在熱傳遞現(xiàn)象中,高溫物體和低溫物體的溫度、內(nèi)能和熱量如何變化?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十五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點電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靜電現(xiàn)象及其產(chǎn)生原因;知道原子結構,掌握電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電荷。
    4。掌握庫侖定律,要求知道知道點電荷模型,知道靜電力常量,會用庫侖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2、通過對原子核式結構的學習使學生明確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電荷分開。但對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電荷的代數(shù)和不變。
    3、類比質(zhì)點理解點電荷,通過實驗探究庫侖定律并能靈活運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電荷守恒定律,庫侖定律和庫侖力。
    利用電荷守恒定律分析解決相關問題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相關問題,庫侖定律的理解與應用。
    絲綢,玻璃棒,毛皮,硬橡膠棒,絕緣金屬球,靜電感應導體,通草球,多媒體課件。
    第1節(jié)電荷庫侖定律(第1課時)。
    (一)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閃電撕裂天空,雷霆震撼著大地。
    師:在這驚心動魄的自然現(xiàn)象背后,蘊藏著許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學家進行探究。在科學,從最早發(fā)現(xiàn)電現(xiàn)象,到認識閃電本質(zhì),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一些人還為此付出過慘痛的代價。下面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果本第2頁“接引雷電下九天”這一節(jié),了解我們?nèi)祟悓﹂W電的研究歷史,并完成下述填空:
    電閃雷鳴是自然界常見的現(xiàn)象,蒙昧時期的人們認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對罪惡的懲罰,直到1752年,偉大的科學家___________冒著生命危險在美國費城進行了的風箏實驗,把天電引了下來,發(fā)現(xiàn)天電和摩擦產(chǎn)生的電是一樣的,才使人類擺脫了對雷電現(xiàn)象的迷信。
    師強調(diào):以美國科學家的富蘭克林為代表的一些科學家冒著生命危險去捕捉閃電,證實了閃電與實驗室中的電是相同的。
    雷電是怎樣形成的?(大氣中冷暖氣流上下急劇翻滾,相互摩擦,云層就會積聚電荷,當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瞬間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放電,就產(chǎn)生了雷電)物體帶電是怎么回事?電荷有哪些特性?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遵從什么規(guī)律?人類應該怎樣利用這些規(guī)律?這些問題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師:本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究了解幾種靜電現(xiàn)象及其產(chǎn)生原因,電荷守恒定律。
    (二)新課教學。
    復習初中知識:
    師:根據(jù)初中自然的學習,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體帶電,請舉例說明。
    生:用摩擦的方法。如: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玻璃棒帶正電;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橡膠棒帶負電。
    演示實驗1:先用玻璃棒、橡膠棒靠近碎紙屑,看有什么現(xiàn)象?然后用綢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膠棒,再靠近碎紙屑看有什么現(xiàn)象?讓學生分析兩次實驗現(xiàn)象的異同;并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摩擦過的物體性質(zhì)有了變化,帶電了或者說帶了電荷。帶電后,能吸引輕小物體,而且?guī)щ娫蕉?,吸引力就越大,能夠吸引輕小物體,我們說此時物體帶了電。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就叫做摩擦起電。
    人類從很早就認識了摩擦起電的現(xiàn)象,例如公元1世紀,我國學者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就寫下了“頓牟掇芥”一語,指的是用玳琩的殼吸引輕小物體。
    后來人們認識到摩擦后的物體所帶的電荷有兩種: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的所帶的電荷是一種,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所帶的電荷是另一種。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教科版高二物理教案篇十六
    1、使學生知道什么是次聲波和超聲波。
    2、使學生能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次聲波和超聲波.。
    因多普勒效應和此聲波、超聲波兩節(jié)的內(nèi)容少,建議用一個課時.。
    聲波能離開空氣在真空中傳播嗎?為什么?
    閱讀下列表:
    聲波的波長范圍。
    1.7cm——17cm。
    人耳能聽到的聲波頻率范圍。
    20hz——2000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