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個人與書的對話,通過書寫我們可以更好地沉淀和回味所讀書籍的精華。寫讀后感時要實事求是,客觀評價,既能指出優(yōu)點,又要指出不足,為讀者提供全面的觀點和評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經典讀后感范文,它們或許能夠激發(fā)你的寫作靈感。
清醒紀讀后感篇一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醒地活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心靈的開放|如果你在能量釋放的過程中加以抵制,那么能量就會被阻塞住,被迫儲存在心靈深處。瑜伽傳統(tǒng)將未釋放的能量模式稱作行業(yè)。
你肯定也能預見到,印象有可能堆積到某一程度,使能量無法釋放。
小時候,在突然有一天,見到鄰居街坊時就會感到害羞的躲閃開,從那以后出門玩耍的次數(shù)就仿佛少了很多,因為見到曾經熟悉的鄰居大人就會感到害羞而有壓力;后來總是躲開欺負我的鄰居大哥,每次從他家門口路過時都帶有很大的壓力和緊張感;在后來長大,上了大學,去二姑家的時候,開始對大姐夫有了膽怯和害羞感,因為大姐夫是一個很厲害的人,能言善語,善于交際,思維敏捷,是出入大場合的大人物,讓我頗有壓力感。在他面前,我的自卑和壓力感的模式自動開啟,讓我變得膽怯,有壓力,害羞,躲躲閃閃,唯唯諾諾,總覺得這樣厲害的人肯定瞧不起我,他們肯定喜歡那種像他們一樣能言善辯,善于觀顏察色,可以給予他們很好的配合與默契,而像我這樣不懂的觀察,反應遲鈍,腦子不靈活的人他們必定打心眼里鄙視與嘲笑。于是整個人的氣場隨著我的固定的印象和行業(yè)所阻礙,我的內心出于關閉狀態(tài),不去對他開放,自己也就變成一個更加死板的,小家子氣的,扭扭捏捏的模樣,讓人生厭。后來,每每遇到有所成就的“大人物”,我的固定模式的行業(yè)就會開啟,我的內心關閉,我不能在他面前表現(xiàn)的自然,開放,放松的狀態(tài),因此我也失去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有時候不得不與他吃飯,或者短暫的相處,我假裝鎮(zhèn)定,但我的行業(yè)一直在內心跟我作對,讓我放不開,不自然,甚至冷場到讓人尷尬。我無法流露出我日常中自然的狀態(tài),我的內心是關閉的?;蛟S他是一位很愿意幫助別人,待人友善的成功人士,我因堆積起來沒有釋放的行業(yè)的能量,開啟后又以固有的模式對待了不一樣的人。作者說:這不過就是未釋放的精神和情緒的能量模式被儲存以后又再次被激活了。
你想要知道如何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嗎?
你想知道應該怎么做嗎?
文章里寫道:你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是去享受生活,而不是執(zhí)著于此或者將其一把推開。如果你能享受生活,每一刻都會給你帶來改變。如果你愿意接受生活的禮物,而不是拒絕的話,就會達到自我的深層狀態(tài)。保持內心開放的狀態(tài),就是要先學會放松。
就這樣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放松自己,學會原諒,學會微笑,或者做任何你愿意做的事情。只是不要再將它壓抑回去。你要學著盡量保持中立,觀察出現(xiàn)的狀況。一旦你能夠沉靜在內心深處,不再和儲存下來的.能量模式抗爭,那么這些能量就會持續(xù)地涌現(xiàn)出現(xiàn),并釋放出來。就中立地身處其后,釋放它。
我想我首先要學會讓自己放輕松,把內心打開,觀察它,不讓自己拒絕和害怕它。
封閉的自我|總是喜歡保護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極其的敏感。害怕說錯話,害怕自己的觀點被否定,害怕被嘲笑,害怕?lián)鸬呢熑尾荒芎芎玫耐瓿?,怕別人對自己失望,怕自己的形象被毀……總是顧慮重重,于是就閉上嘴巴,不去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隱藏在別人的身后,當一個隱形人,或者附和在別人的意見上,不說出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把自己內心小心翼翼的包裹住,像新生兒一樣的保護著,不讓人識破,不讓人靠近。文中說,如果你完美地保護了自己,那么你也就永遠無法成長了。你的習慣和性格會停滯不前。當人們保護自己儲存下來的東西時,生活就變得停滯不前。說的很多,我現(xiàn)在不就是這樣一個內心封閉,過于保護自己的內心,一旦被別人觸碰到一點就立刻和他保持距離,盡量的遠離他,把本應該伸向外界世界的觸角縮回到硬殼里去了。
那該如何去改變呢?
他說,可以改變的就是有意識地區(qū)觀察那總是想不斷保護自己的那一部分。當你決定不需要再這么做時,就會獲得最終的回報,你就可以下決心消除這部分自我。你去的每一個地方總會有人或事來干擾你,讓你惱火,膽怯,困擾,受傷等。何不就讓它干擾?如果你真的不希望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就不要去保護它。不保護自己所帶來的回報就是解放自己。
我想我要做的就是,當一種情緒來襲時,嘗試讓自己放輕松,站在中立的位置,不保護自己想要遮擋和庇護的那部分,讓其釋放。
清醒紀讀后感篇二
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只獅子被獵人捉來后扔進籠子里。
一只蚊子飛過這里,看到了在籠子里面不停地走來走去的獅子,問:“你這樣走來走去有什么意義?”
獅子回答說:“我在找我能夠逃出去的路?!笨瑟{子怎么也逃不出去,于是它躺下來休息,不再去想逃走的辦法。
蚊子又問:“那么你現(xiàn)在又在作什么?”
獅子無精打采的說:“我現(xiàn)在在休息。因為我找不到逃出去的辦法。所以還是耐心地等待機會吧?!碑斘米舆€想問時,獅子終于發(fā)火了:“你總時這樣問來問去的有什么意義?我始終都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因為我一直保持著清醒?!?BR> 雖然獅子沒有逃過被殺死死命運,但是它卻始終保持了清醒,這樣至少它不會感到遺憾,因為該想的辦法該作的努力,它都已經試過了。
其實人也時這樣,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一生也就無所遺憾與牽掛,能夠清醒自己,這也是最難得的一種清醒。因為這將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完善自己,實現(xiàn)人生的全部意義。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冷靜質疑是理想的筋骨。保持冷靜質疑的態(tài)度也是清醒的表現(xiàn),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就是糊涂一生,雖然有時會說糊涂也是一種幸福,但更多地則是悲傷與苦澀。
理智、冷靜是人生唯一的仲裁,是神秘迷宮里唯一提示。
清醒紀讀后感篇三
或許一直有所期待,等待一場雪的到來。
不知道,這樣等待了多久。
一年的時間,光陰已經沉積如屢。
朝朝暮暮,日升日落。
如漲潮的水,一波覆蓋未平的一波。
守著年歲的尾聲,擦掌,揣著不安。
踩著十二月的疼,心生曲折,蜿蜒至歲月深處。
一不小心驚擾了昨夜海棠,聽,脆變鐘聲響起。
舊歷亦不再需要,最后一頁如書紙隨著指尖翻過。
北風呼嘯而來,冷,藏進溫室如春。
持著一股暖,搖開了水仙,冰徹了梅香。
溫一壺濁酒,搖曳一下試想。
落英繽紛詩行,灑滿如酒一樣香醇。
惜,時如金?;膹U的人生,渾渾噩噩,何時清醒?
何為有意義之事?執(zhí)守一己之喜,或于之世貢獻,傾執(zhí)。
陰霾空中,忽隱忽現(xiàn)閃爍著光點,指引前進方向。
追逐一襲華麗,過后方知曉,原來不過是云煙迷了雙眼。
只有清麗方可清心,如雨水洗滌過,蒙塵的心,亦需要經常打掃。
沉睡已久的渴望,再次醒來。干涸的靈魂需要灌溉,饑餓填充著缺陷。
十二月,時間的見證。沉睡,迷惘,淪陷,希望,醒來,又是一春,已在不遠前方。
臃腫笨拙的軀體,承載著束縛使得束手束腳。望卻,已無言語。
默念,時光渡去執(zhí)望,仍有幾許寒意未解。
心性不過是一顆石子,墜落入池中,沒有一絲波瀾。
被水淹沒,蕩不開寬闊,甚至被激流卷去。
如此,若如一葉扁舟,釣得一江寒雪,亦或足矣!
落雪覆蓋著一切過往,潔白,輕盈,輕灑窗前,營造一個白色世界。
每一片雪花載著十二月的'夢,落在遠方,有一個童話般冰晶。
孩子的理想,現(xiàn)世的迷惘,一切都將在雪落的時候啟程。
一程山水,一程心路,一程暢想都將會融化在十二月的窗口。
今夜,雪,不再寒冷。溫暖著春的腳步,次第明亮。
清醒紀讀后感篇四
看了安妮寶貝的《清醒紀》,不是什么故事,只是記一些隨想,聽著珊瑚海,看著看著忽然看不下去,記起的一些人,一些瑣碎的事,只是想念些什么。
到了濟南,開始研究生生活之后,漸漸的不在似原來,不在開朗真誠相待就會擁有朋友,只是這么處于半封閉狀態(tài),甘于寂寞,這種對于人的疏離感,漸漸形成,除了找到了一個甘愿讓自己停留的人外,再不再為自己的心情做任何努力,任何探索,直到又一次看到安妮的文字,再一次墜入這種自省的深淵。
除了男友,這種有時候對于它人的疏離感,應該是來自于彼此生活態(tài)度的不同,漸漸的,不愿意在梳理或試圖訴說自己的心情,于是最終變得沉寂。時常的感覺幻覺太過繁盛,卻又不愿爭取繁盛的生活,于是開始喜歡純粹的人,在某一方面獨特的人,抑或是有些歇斯底里的人,至少在這些人的生活里,自己感覺到了那種純粹,某種對于生活最初的回歸,有時甚至會幻想自己作出了一些一直以來向往的灑脫決定,然而一切都是徒勞,最終不能否認的只是―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一個心存留戀的人,一個試圖思考卻最終軟弱的人,雖然淡定卻不夠純粹的人。
在安妮的文字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種真切的細膩感覺,那只是片斷影像的留戀,那試圖深入?yún)s有些茫然的自省,看到花開花謝的感動。因此對某些事物,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對時光,對美,對痛楚。仿佛我們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潔白花樹的簡單生涯,不管是竭力盛放,還是靜默頹敗,都如此甘愿和珍重。
清醒紀讀后感篇五
首先很感謝張國意同學借我的書,最近半年讀了不少“毒雞湯”的書“清醒”二字點醒了我最近整晚都在熬夜。
我們都覺察過每分鐘心中會升起的千千萬萬的念頭,遇到不同的情境、面對不同的人、升起不同情緒的時候,我們都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針對這些不同那我們究竟要忠誠于哪一個?他說弗洛伊德也把我們的心智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到底要忠誠于哪一個我?邁克就是從這里起飛,在書中帶領展開了一場探索自我超越自我的旅程。全書緊緊抓住了“意識”這個重點。開篇從“傾聽頭腦中的聲音”開始來“喚醒你的意識”。想必每個人都曾留心過自己腦海中每時每刻充斥著的亂七八糟的念頭、想法和自己對自己說的話,“如果你聽到過這樣的聲音,就說明這聲音和你無關。你不過是聽到這個聲音的人而已。你不過是注意到這個講述的聲音的人而已”。
它們的存在,幫助“你在自己的頭腦中重新創(chuàng)造著世界,因為你能控制自己的思維,卻不能控制這個世界?!薄暗鹊接幸惶炷憔蜁靼走@些內心里的喋喋不休是毫無用處的,沒有必要對每件事情都做出推斷。這時你會明白,產生問題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對生活進行思考得出的混亂想法造成了問題?!?BR> 要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有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那就是“是誰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是誰注意到了這樣的內心困擾?”當你能問出這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客體都呈現(xiàn)在你面前,而你一直都有意識的接收著所有的一切”。當你能意識到意識本身也就能意識到自己是誰,這時候你就成為一個清醒的人。
清醒紀讀后感篇六
一本好書,會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有些錯誤的思想存在我們腦海中,往往會影響其實我們的認識,如果沒有人指出來我們就會一直的把錯誤的思想當成正確的想法而在腦中存在著。作者從細微中發(fā)現(xiàn)并解說了這么錯誤的來源,并一一列出。當我們熟知了思考方式的隱形陷阱,犯錯的可能性就會更少,而從離成功愈近。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例子是游泳可以減肥。一個覺得自己很胖,又不想?yún)⒓优懿降冉∶婪绞?,于是選擇了游泳。他認為游泳很有效是應為發(fā)現(xiàn)職業(yè)游泳者的體形完美。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錯了一件事情,游泳的職業(yè)選手不是因為他們游泳而身體形體美,而是因為形體美而去選擇游泳,就如模特宣傳廣告是因為她們自身有這樣的條件而被選上代言,并不是廣告真的有這個效果。據(jù)說,正是由于這種錯覺讓很多的廣告都會奏效……想想自己會有著這樣的錯覺,一時間不由的警覺起來,人,總要誠實的對待自己。
愛默生說,在群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獨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記住的只是那些在群里中保持獨立的人。思考是我們遇見問題時不由的會產生的事情,我們的想法往往控制我們的情感,影響我們的心動,如何發(fā)現(xiàn)正確的方法,并且堅持自己的想法是就我們要做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拋棄掉那些錯誤的思維。當一種思維存在于我們大腦的時候,便頑固的不肯離去。一般情況下,我們形成了一個思想,并且來通過說服別人來證明這個想法的正確性。誰能說服別人,誰就保持了權利,獲得了更多的資源。我們本性的思考和理想的思考都是我們通過學習和長期的學習得來的結論。讓我們避開了那些錯誤的思考方式并讓正確的思維轉為思考的本能方式的時候,我們在生活上會更加的輕松如意,并且會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清醒的思考方式是這本書帶給讀者最大的收獲。通過一些生活中事件來說明問題從而讓我們明白了以前不曾知道的一些不對的思維方式。就像有時候我們的選擇不僅僅是為了變化一個比例,與我們離的更近的是我們獲得這個機會的可能性。學會了正確的思維方式,是我們在不斷成長中應該知道的一種本領。而這樣的一本好書更值得人們去收藏!
清醒紀讀后感篇七
一個月前,忙里偷閑去國家大劇院看歌劇《卡門》,由于之前的舞劇《卡門》美好的觀看體驗,對于歌劇也同樣寄予厚望。到了取票點,報出票號,卻沒有顯示購票信息。仔細核實后,發(fā)現(xiàn)我買的是第二天的票。郁悶之余,驅車半小時回家。第二天晚上,準時到達,大幕開啟,座無虛席。歌劇完全摧毀了我之前舞劇的美好體驗,也許是我無法欣賞歌劇之美?中場休息時,我起身離開。我付出的成本包括,二層樓座480元的票,兩個晚上的時間,往返15公里的路程。我知道,繼續(xù)觀看下去,只會更為糟糕,潑出去的水就當買個教訓吧。
文化消費有時候是沒有邏輯可循的,尤其是觀看歌劇經驗不多的情況下。我的消費決策來自于,第一,周末有時間;第二,之前看過的舞劇《卡門》不錯;三,在國家大劇院觀看歌劇是逼格很高的行為,是身份認同和文化表征。其中兩項已經得到滿足。第一,兩晚的時間被消耗了,盡管效果不佳。第三,裝逼行為已經完成,類似于著名景點作為背景拍一張到此一游照片,逼格高漲。
發(fā)現(xiàn)決策效果不佳之后果斷放棄,是一種理性行為。當我們投入了過多的時間、精力、情感、資源在一個項目、愛人、消費上的時候,沉沒成本積淀在我們的意識中,那種“我已經花費了這么多,如果放棄,不是一切都白費了嗎?”的思維慣性驅使著我們像失控的列車,呼嘯著朝已經坍塌的斷橋沖去。我們投入的越多,這種慣性思維就會越強烈,我們就會越發(fā)難于罷手。
成本和決策、選擇與行為密切相關。在考慮成本時候,往后看,考慮的全部是沉沒成本,不可撤銷無法恢復。沉沒成本屬于歷史,可能會讓你遺憾,但是你已經付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當下的體驗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為什么我們如此糾結于沉沒成本?
除了作者提到的堅韌傳統(tǒng)以外,還涉及到本書中提到的認知失調。糾結沉沒成本就是陷入認知失調中。每個人做出的決策以及行為,都希望得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當別人問我,歌劇好看嗎?我有兩種回答方式。第一種是說,不錯啊!這能證明我的消費決策是正確的,但是我撒謊了,這會造成認知失調。第二種回答是,不好看,我中場就離開了。結論是我的消費決策是錯誤的,這也是認知失調。必要的時候撒謊會讓我們看起來沒有那么傻,這也是書里提到的修復策略。
可見,如作者所言,所有的思維錯誤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應對的策略只能是,大事依據(jù)思維邏輯避免犯錯誤,小事依靠直覺做決策,否則,會陷入另外一種糾結。
最后,之前提到的那位男同事,在一年后結婚,新娘是另外一個女孩。理由是,他已經煩透了那兩個女孩的互相撕咬,希望重新開始。
清醒紀讀后感篇八
這本書的排版很有規(guī)律,總共有52種思維錯誤,每一種都是1頁插圖3頁文字。內容比較輕松,有用,篇幅短,不深入。
里面講到的東西,有一種匯總的感覺吧。有不少章節(jié)在其他書里面見過。比如西奧迪尼的《影響力》里面講到的幾大原理這本書都涉及到,有個別例子都是一樣的。另外,看過一本《看不見的大猩猩》,跟本書也有一些重疊?;蛘哌@些思維錯誤(錯覺)是所謂的客觀存在,大家都來闡述到也不足為奇吧。
關于電梯關門按鈕制造的控制錯覺也很有意思。有一期“冬吳相對論”由這個錯覺作引談到這本書,吳伯凡還講了一個很沒品的例子。說有許多醫(yī)學研究證明,經常過性生活的人身體更健康,其實是犯了因果錯覺,應該是身體健康的人更經常地過性生活。哈哈。
清醒紀讀后感篇九
參加工作以來,除了專業(yè)書籍,認真讀過的書確實寥寥無幾。每每拿起書本,翻閱幾章之后,便擱置起來吃灰了。直到有一日,田先生送了一個電子書kindle給我。由于新奇,打開看了幾天,竟又拾起讀書的興趣。本著開卷有益的想法,一口氣下載了好些書籍,出差途中也方便閱讀。
最近讀到《清醒思考的藝術》,驚訝于作者對于問題分析的理性深刻,好像就是在說千萬個我們生活中常常迷惑的現(xiàn)象,卻又能實實在在的剖析根本,對我而言,醍醐灌頂大概就是這個感覺了吧。
如果說,很多批判性思維的書籍在教會我們如何識別和避免生活中的各種謬誤,是為“破”,那么這本關于思考的指南書,就是想告訴我們如何科學地進行思考活動并表達出來,是為“立”。
大學讀的工科,學院里男女生比例大概為6:1,和同學聊起來,男同學普遍的感覺是女生太少了,但是女同學卻幾乎都感覺男女生人數(shù)差不多。這大概就是作者所說“思維誤區(qū)”,最常見的表現(xiàn)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例子是游泳可以減肥。
一個覺得自己很胖,又不想?yún)⒓优懿降冉∶婪绞剑谑沁x擇了游泳。他認為游泳很有效是因為發(fā)現(xiàn)職業(yè)游泳者的體形完美。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錯了一件事情,游泳的職業(yè)選手不是因為他們游泳而身體形體美,而是因為形體美而去選擇游泳。
就如模特宣傳廣告是因為她們自身有這樣的條件而被選上代言,并不是廣告真的有這個效果。
據(jù)說,正是由于這種錯覺讓很多的廣告都會奏效……想想自己會有著這樣的錯覺,一時間不由的警覺起來,人,總要誠實的對待自己。
“過度自信偏誤”,絕大多數(shù)司機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
“確認偏誤”,人們只愿意接受和相信與自己現(xiàn)有觀念相匹配的新信息,與之矛盾的則故意視而不見……等等。
對比書中引用的52種常見的認知偏差,不妨想一想,自己都掉進過哪些坑里,又有哪些是現(xiàn)在自己還身在其中的坑。
概括起來就一句話:頭腦中大量的“思維誤區(qū)”導致我們僅憑“直覺”做出的很多決定最終都被證明是錯的,我們很容易就被自己的大腦給騙了,還渾然不覺。
還有,人為什么容易有“從眾心理”呢,因為那樣最安全。試想一個原始人,突然看見一大群人都在莫名其妙地拼了命狂奔,他當時最理性的反應是什么,肯定是撒丫子就跑,他若是敢停下來仔細確認一下是真的有危險,還是僅僅是虛驚一場,那他的基因很可能早就從基因池里淘汰出去了。
因為如果危險是假的,大不了就是白跑了一趟;如果危險是真的,那連小命都保不住了,這種情境下的“從眾”就是最合理的選擇。
如果現(xiàn)代社會的人繼續(xù)憑“直覺”生活,我們就可能常常會犯一些不易察覺的錯誤,所以“理性”才一直是現(xiàn)代社會無比看重的人格特質之一。
不幸的是,如果結合我們當下社會的實際情況來看,“理性思考”依然是人群中十分稀缺的品質,關于這一點,隨便看看網絡上由各種“公共事件”引發(fā)的大量言論就可以知道。
對待幾乎所有的“網絡公共事件”,大眾的簡單情緒化表達絕對遠遠超過理性討論的聲音,所以網上才充斥著那么多人身攻擊和侮辱謾罵。
每一個現(xiàn)代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帶動的略顯浮躁,但至少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大腦中的“思維誤區(qū)”。
當然,在生活中做到絕對理性,不犯任何的思維錯誤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沒有獨立的思考,理性的邏輯,無法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思維謬誤,那么我們的人生,會是多么可怕的。
記得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正面直視敵人,也許會勝利,也許會失敗;但背對著敵人,必定會被收割。
至少我們可以時刻反思,評價那些我們已經產生的想法,然后判斷出不同想法的合理性程度,選出最佳方案,評價改進這個方案,做到最大程度的避免入坑。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
高效領袖: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支配。
我對這個信息,印象深刻。每個人都有自己價值體現(xiàn)的方式如:工作。家庭。服侍。娛樂等…而任何工作其實都利于自我實現(xiàn)。重點是有信仰的人,要呼召明確(喜歡做什么工作也是一樣……)的工作態(tài)度。人的責任、自主、追求有意義的目標,這種目標超越了自私欲望的滿足。
反思,大多數(shù)我們都在自己的處境里打轉、選擇,需慢慢調整回來。再有,這些信息也是我想調節(jié)的:第六章:建設性的協(xié)商;第七章:完美的協(xié)調;第八章:情感控制。后期我也再挑些信息實踐出來。書中有提及細節(jié),并給了詳細解釋,很適用。
但是,印象最深的`還是朱老師順帶說過的一句話,關系的調節(jié)在于“真誠”。我們不是生活在單一關系圈里,需要真正、靈活、多樣化些,把我想要分享的內容傳遞給對方。反觀跟上海事工群的人,一起配搭也是如此,真誠面對、分享所有,給予建設性的建議,幫助協(xié)調人際關系和事務發(fā)展走向,而不是直接給答案或類似命令信息,因每個人都是獨特呼召的存在!
大家在群體關系里,會慢慢感覺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懂得了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存在,也是好事!我們可以繼續(xù)補足缺欠、繼續(xù)更新、新的一年還有成長的空間在。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一
《清醒地活》一書由邁克辛格所著,這是一本講述關于誠實的書籍,我們只由保持對自己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讓我們學會誠實的活著。
心靈的開放|如果你在能量釋放的過程中加以,那么能量就會被阻塞住,被迫儲存在心靈深處。瑜伽傳統(tǒng)將未釋放的能量模式稱作行業(yè)。
你肯定也能預見到,印象有可能堆積到某一程度,使能量無法釋放。
小時候,在突然有一天,見到鄰居街坊時就會感到害羞的躲閃開,從那以后出門玩耍的次數(shù)就仿佛少了很多,因為見到曾經熟悉的鄰居大人就會感到害羞而有壓力;后來總是躲開欺負我的鄰居大哥,每次從他家門口路過時都帶有很大的壓力和緊張感;在后來長大,上了大學,去二姑家的時候,開始對大姐夫有了膽怯和害羞感,因為大姐夫是一個很厲害的人,能言善語,善于交際,思維敏捷,是出入大場合的大人物,讓我頗有壓力感。在他面前,我的自卑和壓力感的模式自動開啟,讓我變得膽怯,有壓力,害羞,躲躲閃閃,唯唯諾諾,總覺得這樣厲害的人肯定瞧不起我,他們肯定喜歡那種像他們一樣能言善辯,善于觀顏察色,可以給予他們很好的配合與默契,而像我這樣不懂的觀察,反應遲鈍,腦子不靈活的人他們必定打心眼里鄙視與嘲笑。于是整個人的氣場隨著我的固定的印象和行業(yè)所阻礙,我的內心出于關閉狀態(tài),不去對他開放,自己也就變成一個更加死板的,小家子氣的,扭扭捏捏的模樣,讓人生厭。后來,每每遇到有所成就的大人物,我的固定模式的行業(yè)就會開啟,我的內心關閉,我不能在他面前表現(xiàn)的自然,開放,放松的狀態(tài),因此我也失去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有時候不得不與他吃飯,或者短暫的相處,我假裝鎮(zhèn)定,但我的行業(yè)一直在內心跟我作對,讓我放不開,不自然,甚至冷場到讓人尷尬。我無法流露出常中自然的狀態(tài),我的內心是關閉的。或許他是一位很愿意幫助別人,待人友善的成功人士,我因堆積起來沒有釋放的行業(yè)的能量,開啟后又以固有的模式對待了不一樣的人。作者說:這不過就是未釋放的精神和情緒的能量模式被儲存以后又再次被激活了。
你想要知道如何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嗎?
你想知道應該怎么做嗎?
文章里寫道:你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是去享受生活,而不是執(zhí)著于此或者將其一把推開。如果你能享受生活,每一刻都會給你帶來改變。如果你愿意接受生活的禮物,而不是拒絕的話,就會達到自我的深層狀態(tài)。保持內心開放的狀態(tài),就是要先學會放松。
就這樣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放松自己,學會原諒,學會微笑,或者做任何你愿意做的事情。只是不要再將它壓抑回去。你要學著盡量保持中立,觀察出現(xiàn)的狀況。一旦你能夠沉靜在內心深處,不再和儲存下來的能量模式抗爭,那么這些能量就會持續(xù)地涌現(xiàn)出現(xiàn),并釋放出來。就中立地身處其后,釋放它。
我想我首先要學會讓自己放輕松,把內心打開,觀察它,不讓自己拒絕和害怕它。
封閉的自我|總是喜歡保護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極其的敏感。害怕說錯話,害怕自己的觀點被否定,害怕被嘲笑,害怕?lián)鸬呢熑尾荒芎芎玫耐瓿?,怕別人對自己失望,怕自己的形象被毀總是顧慮重重,于是就閉上嘴巴,不去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隱藏在別人的身后,當一個人,或者附和在別人的意見上,不說出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把自己內心小心翼翼的包裹住,像新生兒一樣的保護著,不讓人識破,不讓人靠近。文中說,如果你完美地保護了自己,那么你也就永遠無法成長了。你的習慣和性格會停滯不前。當人們保護自己儲存下來的東西時,生活就變得停滯不前。說的很多,我現(xiàn)在不就是這樣一個內心封閉,過于保護自己的內心,一旦被別人觸碰到一點就立刻和他保持距離,盡量的遠離他,把本應該伸向外界世界的觸角縮回到硬殼里去了。
那該如何去改變呢?
他說,可以改變的就是有意識地區(qū)觀察那總是想不斷保護自己的那一部分。當你決定不需要再這么做時,就會獲得最終的回報,你就可以下決心消除這部分自我。你去的每一個地方總會有人或事擾你,讓你惱火,膽怯,困擾,等。何不就讓它干擾?如果你真的不希望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就不要去保護它。不保護自己所帶來的回報就是解放自己。
我想我要做的就是,當一種情緒來襲時,嘗試讓自己放輕松,站在中立的位置,不保護自己想要遮擋和庇護的那部分,讓其釋放。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二
“很多人不需要再見,因為只是路過而已。遺忘就是我們給彼此最好的紀念?!?BR> 這是看《清醒記》這本書記憶最深的一句話,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朋友跟我說別看安妮寶貝的書,看了你會消沉好長一段時間,但是越看越覺得她的書經典。
看完之后是有些傷感,但她所說的的是事實,既然是現(xiàn)實就要勇敢地去面對,人是社會的動物,很多東西是逃避不了的。
以前老是單純地認為,愛情也像好酒一樣越釀越醇,質量也就越好。可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在愛情的世界里,沒有保險,也無保鮮濟可用。
曾經老是對有些事,有些人放不開,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有些東西不用想起,哪怕是以閃而過的記得。因為想起酸楚。黯然酸楚是屬于懷念的事情,但是遺忘更輕省。
以前看巖井俊的《情書》,跟本就看不懂,覺得那么白癡的書居然那么受歡迎,讀了《清醒記》之后,我懂得了:真實的感情最終是和一切盛大無關的事,和幽深艱澀的宗教哲學無關,和堅不可摧的倫理道德無關,和瞬息萬變的世間萬物無關,也許只是白雪皚皚的群山之中一次淚流滿面的問候:你好嗎?我很好。寂寞地眷戀和想念著一個人,就象留戀我們無可言喻的生之歡喜和蒼涼。和蒼涼。
曾經也是很單純地認為,沒有什么比愛情更偉大了,可慢慢地發(fā)現(xiàn),再怎么偉大的愛情在現(xiàn)實面前都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自己認為堅不可摧的愛情,不知在什么時候變得越來越脆弱了。安妮寶貝說那是因為愛情已經偏離了健康的軌道,不是一顆心到另一顆心的距離,而是一個欲望到另一個欲望的距離。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懂了很多,對這個世界不報太大的希望,有時覺得對自己有點殘忍,但反過來一想也是好事,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又或者說讓自己活在希望里,可如果希望破滅更痛苦。
以前天真地只知道付出不要求回報,后來知道了,付出和收獲應該有一個平衡點,稍有一方重一點,就會發(fā)生傾斜。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三
人性都是自私的:公地悲劇,人性就是自私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要用一定的制度才行,不要那么天真的認為可以感化人類。
人性的自以為是、貪婪:結果偏誤。用一兩次的結果去推演原因,真相不是那么容易挖掘的,看一個企業(yè),成功因素就更為復雜了,就像很多人看到新聞報道關于成功的案例,以為自己也可以,沒有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邏輯,也許是人家祖宗十八代積累起來的財富,也許是人家出生名門打小受的教育已經奠定了基礎,而哪里有那么多的懷才不遇,很有可能真的是沒有才。選擇的悖論:正如以前大寶護膚品的廣告,只買對的不選貴的,優(yōu)秀跟愛沒有直接關系,大家一直有這樣的誤導,不斷往優(yōu)秀的方向直奔。最好好的東西都是屬于自己的,以為自己可以擁有,怎么可能呢,不然就怨天怨地。特別要從別人手里去搶奪一些東西就是更難了。稀少性謬誤,物依稀為貴,即使不是自己想要的,也要去擁有。
人情社會:討喜偏誤,所以嘴炮的人更容易當銷售員,穿什么衣服都好看,然后買的衣服遠遠超出了本來計劃的。奇跡,也許本來按照概率就是發(fā)生下的,但是人們總以為是什么特殊力量在推動,或者過分帶上情感上的東西,偶爾的相遇偏要說成什么緣分之類的,其實壓根就沒有。
人都是風險厭惡型:改革總是困難的,零風險偏誤。人是本能的抗拒風險的,希望什么事情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出門走路也會被螞蟻絆倒,那不能為了結婚可能的風險而選擇不結婚,不能為了可能發(fā)生的風險而拒絕去做一些事情,這個表現(xiàn)在國企、機關單位就特別明顯,不作為是很多人的風格,但求無過,不求有功,所以改革的只是少部分人,他們是真心從大局著想,格局更大。
人性不能真實面對自己,高估自己:忽視基本概率,好的東西都是很少的,這和幸存者偏誤是一個道理。人們總是很難接受自己會平凡一輩子,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全世界最好看的。事后諸葛偏誤,人們總是以為自己知道的,特別是在事情發(fā)生之后夸夸其談。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四
安妮寶貝,一個透明的女子,手上有著寂寞的空洞。穿白色的純棉襯衫,亞麻外衣,燈芯絨的長褲,光腳穿著雙臟球鞋。住在破舊的歐式公寓,在家里插著大束的梔子,聽愛爾蘭的風笛,在深夜無眠寫作。她輾轉游離于城市之間,去各地行走,徒步墨脫。她是我最愛的作家,一個落拓寂寞的女子,寫著落拓寂寞的文字。
安妮最初的文字是帶著毒性的,黑暗并且腐爛。當我第一次讀看她的書,就被其吸引,我好奇是怎樣的女子能寫出如此頹靡的文字。
她的早期作品中充滿了死亡,自殺,痛苦,仇恨。像是沼澤旁盛開的大簇的鳶尾,藍如妖魅,甜膩的氣味混合著腐爛的氣息。每看一頁如同在手腕上的傷口灑上一把鹽,插在酒精中,綻開一大朵暗紅的薔薇,疼痛切心。
安妮的作品,陪伴著我走過了青春的泥沼。她的作品風格變化很大,尤其在其父親去世后。她的文字不再像之前那樣辛烈,少了以往的凄艷迷離,糾纏無盡,多了一些成熟、淡定。安妮開始了對世界透徹的觀察,清醒的思考。
《清醒紀》這本書細微記錄,輕省回望,關于云朵、光線、廣場的煙火,雨水以及消失蹤跡的愛人,關于心與時間的邊緣,不可測量及無可追尋的情感,沉默對峙,清醒探詢。以城市為核心,將小說和散文糅合在一起,展示了一個時空錯落、紛雜繽紛的世界,對時間與人、孤獨與愛、隱秘與盛大等生命主題進行了深入和尖銳的探討。
七堇年說過,“其實人應該活得更麻木一點,如此方能感知多一些的生之歡愉?!笨砂矃s選擇了一條完全相反的路,清醒。清醒看這世界,紛紛擾擾;清醒看這城市,繁華奢靡,物欲成河;清醒看生命,脆弱易逝;清醒看愛情,虛幻易破;清醒看自己……她清醒的懂得自己要什么,愛什么,恨什么。如此的女子是可怕的,刀槍不入,水火不侵。
安妮的清醒不是禪家的頓悟,而是痛醒。傷口越多,愈合,結痂,心愈堅硬。城市鋼筋水泥的森林令人迷茫,保持清醒實在不易。匕首輕劃靜脈,暗紅的血滲出,心臟一陣劇烈的抽痛,得以清醒看清前方的路。安的文字便是匕首,讓我清醒,讓我痛。安的文字也是傷藥,讓我愈合,讓我堅強。
其實,安,你我不必如此清醒,越醒越痛,直到萬念俱寂,心如死灰。就用你的話來為我的文做結,“誰比誰清醒,所以,誰比誰殘酷”。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五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醒紀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朋友對我說,千萬不要碰安妮的文字,你會中毒的,而且不輕。
我一直是個容易相信別人的人,所以在過去的十八年里,乖乖地沒有碰觸。
但是,東西往往是你愈強忍著,愈玄乎,是這樣的。
我想,這次暑假就讓我中毒吧,兩個月,應該足夠我療傷,正常去學校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開了安妮的《清醒紀》。
同樣平常的詞匯,組成的確實另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強烈的宿命感,仿佛一個不見底的洞,牢牢圈住了我,動彈不得。不知不覺,陷了進去。像寒冷透骨的冰水,一點一點地,侵入你的身體,使我不能自己。越往下看,越覺得自己隨著安妮的筆,同呼吸。她的落拓與不羈,仿佛一張巨大的網,不顧一切地籠罩過來。
一個寂寞在骨子里的女人!
一本書,就這么不加休息的看完了。意猶未盡。我決定再讀一遍,細細地逐字逐句地品味一番。
全書都是灰暗的壓抑色調,有些讓人喘不過氣來。幾乎清一色關于死亡、孤獨、背叛……
孤獨是,在你需要別人的時候,你遍尋不著,在你不需要別人的時候,你自給自足。
死亡,是一個人肉體的徹底停頓。死,不會是生的對立面,它與生之間的關系,仿佛是彼此映照在一面鏡子中的`影像,沒有差異,彼此包括,并且無時不刻在互相觀察和對峙。
誰比誰清醒,所以,誰比誰殘酷。
一個在跑步機上面跑步的人,像生命的過程,不斷重復消耗沒有任何意義。
……
像這樣的充滿頹廢的句子實在太多。而且我巧合地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篇幅中都出現(xiàn)女人抽煙的描寫。我很反感,我向來覺得,抽煙不雅,尤其對于女人。我喜歡清清爽爽的女人??墒前材菟坪醢殉闊煯斪飨袼@樣女人的孤傲非凡冷艷品質的代名詞了。
我又漸漸覺得,她總是刻意地把痛楚擴大,把生命看淡。難道活著就這么沒勁?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人?我甚至瞬間覺得,也許她的內心比誰都色彩斑斕,比誰都熱愛生命,只是她巧妙地換了一種形式表達。我更希望是這樣。
中毒?我這樣是中毒了嗎?
我也許天生有一種抗體,一種對付黑夜般漫長的孤寂的抗體。就姑且稱之為安妮抗體吧。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六
要抒寫自己夢想的人,反而更應該清醒。
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
青春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但這種快樂往往完全是因為它充滿著希望,而不是因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
無論哪個時代,青年的特點總是懷抱著各種理想和幻想。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種寶貴的品質。
青年時準備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橋,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宮殿或廟宇。活到中年,終于決定搭一個棚。
努力向上吧,星星就躲藏在你的靈魂深處;做一個悠遠的夢吧,每個夢想都會超越你的目標。
讓青春反抗老朽,長發(fā)反抗禿頭,熱情反抗陳腐,未來反抗往昔,這是多么自然!
要想成就偉業(yè),除了夢想,必須行動。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七
冬日的溫暖,莫過于火爐的照應;夏日的清爽,莫過于清風的呼喚。而我,在這寒假里獨自沉戀于安妮寶貝的《清醒紀》。
一直喜歡安妮寶貝的書,喜歡她那些神閑淡然的文字。她觀察仔細,喜歡留意一些別人忽略的東西。所以讀她的書,總會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使人受益匪淺。
《清醒紀》不同于別的書,它雖然一篇篇散文凝聚而成,但卻不失其蘊涵之深意。細細的品味大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記錄著一點一滴關于自己的生活,仿佛一瞬間點醒我們。或許我們已沉浸在城市的紅燈綠酒中無法自拔;或許我們被過多的權利與金錢迷失了雙眼。倒不如安靜的坐在涼臺上,品味《清醒紀》。
平靜的生活使人麻木。每當我拂曉時分站在涼臺靜靜感受,才能發(fā)覺大地的存在。沒錯,如同安妮寶貝所說:“它只是一個無情,迷人而堅硬的城市?!倍總€人生在這個城市里,只有努力,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度過漫漫長夜,日光照耀的時候,我知道我將記得你?!?BR> 每個人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去,自然,我也不例外。當以前的一幕幕畫面從意識中晃過,就可以稱得上是回憶。孤獨的時候,就仿佛是漫長的黑夜,誰都知道孤獨是一種可恥,但卻無法回避。有人說,人在黑夜里是最清醒的。的確,黑夜里,往往會胡思亂想,但卻可以看清楚許多事實。或許你會覺得很悲傷,但悲極過后,往往又會恢復平靜。
——“某天如果我覺得不再愛你,我就不會再感覺寂寞?!?BR> 愛與恨,感情作祟。這句話充分表達出一個處在戀愛的人的寂寞心酸。不再愛你,意味著不再寂寞。人生既如此,不如轟轟烈烈的愛一場,然后撒手放開。任何一個缺少愛與關懷,眼神充滿惶恐,柔弱無力的人,看到這句話,或許都會侑共鳴吧。
——“仿佛可以就此消失再不相見?!?BR> 一日,日光照耀;
又一日,醒來;
再一日,記得……。
其實清醒,并不一定就可以控制自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八
大約是從初中開始看安妮寶貝的書,起初是被她頹廢而放肆的情感小說所吸引,而現(xiàn)在,當看到她的散文,發(fā)覺她的文字已隨著她成熟深刻起來。
還記得她有一本書第一篇是關于桅子花的描寫,“綠葉硬朗青翠,花瓣潔白芬芳,濃郁如絲綢,青翠的花苞結實飽滿,芳香如同帶有毒性的辛辣。
一直以為桅子花就該是素雅溫若的,卻不想安妮筆下的桅子花卻如此性格。讀罷這段文字,眼前仿若出現(xiàn)一位婉約素雅的女子,只是眼神會隱隱含著剛毅,一朵淡淡的桅子花,安妮竟連其風骨也描繪出來了,的確讓我驚奇。
“不甘愿被折離枝端失去了靈魂,不能做堅韌的行尸走肉,寧愿自毀至形容猙獰,被人丟棄,如此,這短而無求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懷戀,絕不茍延殘喘”。
用這般凜冽的文字去描寫桅子花,這不能不讓人喟嘆。那份驕傲,那份風骨被展現(xiàn)到了極致。
“
站在高樓上看完沸騰夜色和萬家燈火,之后縱身一躍……我想,他所看到的,依然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疑問”。
安妮的文字里有太多關于死亡的詞語,這大概也是我所認為她文字頹廢的`一個原因,但是頹廢的是文字的表面,你仔細讀下去,會發(fā)現(xiàn)冷靜成熟的氣息充斥著你的思維,這很讓我疑惑。
安妮的書里也偶爾會有陽光的文字,只是極少極少。
"愛一個人,是一件簡單的事,就好像用杯子裝滿一杯水,清清涼涼的喝下去”。
你看,她偶爾也會寫出這么清澈簡單的文字來,我想,在寫這樣文字的時候,她定是個一身陽光的女子,面前放一杯清水,寧靜而美好的神情,是!一定是的!
“窗外沒有風景,是幽深陰冷的天井,對著隔壁公寓的廚房窗口”。
有時,讀著安妮的書,我會突然因某段文字的傷感而停頓下來,所以有時我會覺的安妮是霸道的女子,就那樣不留余地的把她的情緒傳染給你,而你卻無力抗拒。
我覺的安妮本身就是一部書,她的傷感、凜冽、脆弱和清澈,如一本帶著桅子花香的文字,讓人愛慕而又疑惑。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九
最近讀到《清醒思考的藝術》,驚訝于作者對于問題分析的理性深刻,好像就是在說千萬個我們生活中常常迷惑的現(xiàn)象,卻又能實實在在的剖析根本,對我而言,醍醐灌頂大概就是這個感覺了吧。
如果說,很多批判性思維的書籍在教會我們如何識別和避免生活中的各種謬誤,是為“破”,那么這本關于思考的指南書,就是想告訴我們如何科學地進行思考活動并表達出來,是為“立”。
大學讀的工科,學院里男女生比例大概為6:1,和同學聊起來,男同學普遍的感覺是女生太少了,但是女同學卻幾乎都感覺男女生人數(shù)差不多。這大概就是作者所說“思維誤區(qū)”,最常見的表現(xiàn)了。
杯子,咖啡,拿鐵,卡布奇諾,桌子,雜志,糕點,空蕩蕩的空間,糕點,舒適,海格,咖啡店,咖啡館,心,藝術。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例子是游泳可以減肥。
一個覺得自己很胖,又不想?yún)⒓优懿降冉∶婪绞剑谑沁x擇了游泳。他認為游泳很有效是因為發(fā)現(xiàn)職業(yè)游泳者的體形完美。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錯了一件事情,游泳的職業(yè)選手不是因為他們游泳而身體形體美,而是因為形體美而去選擇游泳。
就如模特宣傳廣告是因為她們自身有這樣的條件而被選上代言,并不是廣告真的有這個效果。
據(jù)說,正是由于這種錯覺讓很多的廣告都會奏效……想想自己會有著這樣的錯覺,一時間不由的警覺起來,人,總要誠實的對待自己。
眼鏡,桌子,墻壁,植物,盆栽,古董,床頭柜,書架,玻璃,家庭,社論,閱讀。
“過度自信偏誤”,絕大多數(shù)司機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
“確認偏誤”,人們只愿意接受和相信與自己現(xiàn)有觀念相匹配的新信息,與之矛盾的則故意視而不見……等等。
對比書中引用的52種常見的認知偏差,不妨想一想,自己都掉進過哪些坑里,又有哪些是現(xiàn)在自己還身在其中的坑。
概括起來就一句話:頭腦中大量的“思維誤區(qū)”導致我們僅憑“直覺”做出的很多決定最終都被證明是錯的,我們很容易就被自己的大腦給騙了,還渾然不覺。
窗口,框架,樹,舊的還有,人為什么容易有“從眾心理”呢,因為那樣最安全。試想一個原始人,突然看見一大群人都在莫名其妙地拼了命狂奔,他當時最理性的反應是什么,肯定是撒丫子就跑,他若是敢停下來仔細確認一下是真的有危險,還是僅僅是虛驚一場,那他的基因很可能早就從基因池里淘汰出去了。
因為如果危險是假的,大不了就是白跑了一趟;如果危險是真的,那連小命都保不住了,這種情境下的“從眾”就是最合理的選擇。
如果現(xiàn)代社會的人繼續(xù)憑“直覺”生活,我們就可能常常會犯一些不易察覺的錯誤,所以“理性”才一直是現(xiàn)代社會無比看重的人格特質之一。
不幸的是,如果結合我們當下社會的實際情況來看,“理性思考”依然是人群中十分稀缺的品質,關于這一點,隨便看看網絡上由各種“公共事件”引發(fā)的大量言論就可以知道。
對待幾乎所有的“網絡公共事件”,大眾的簡單情緒化表達絕對遠遠超過理性討論的聲音,所以網上才充斥著那么多人身攻擊和侮辱謾罵。
每一個現(xiàn)代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帶動的略顯浮躁,但至少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大腦中的“思維誤區(qū)”。
當然,在生活中做到絕對理性,不犯任何的思維錯誤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沒有獨立的思考,理性的邏輯,無法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思維謬誤,那么我們的人生,會是多么可怕的。
記得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正面直視敵人,也許會勝利,也許會失敗;但背對著敵人,必定會被收割。
至少我們可以時刻反思,評價那些我們已經產生的想法,然后判斷出不同想法的合理性程度,選出最佳方案,評價改進這個方案,做到最大程度的避免入坑。
清醒紀讀后感篇二十
“不惑”不僅是先賢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普通大眾工作、生活的一種境界。雖然人是生而自由的,然而處于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句話十分精到的描述人類為思維錯誤所累的情形。思維錯誤、認知陷阱就像伴于人類,細究起來無處不在、不經意之時又無跡可尋。難道人們注定要帶著無形的“有色眼鏡”看世界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通過清醒地思考來避免進入思維誤區(qū)。羅爾夫?多貝里的《清醒思考的藝術》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手術刀般精確的指出了我們容易陷入52種思維誤區(qū),該書一經刊出,便風靡德國,迅速擊敗《喬布斯傳》登上德國暢銷書榜首。
《清醒思考的藝術》的作者既有銳利的觀察力,又有出色的講故事能力,引用生動趣事、名人軼事、歷史故事、愛情關系、人際關系、心理試驗等論述,生動形象而又具體雄辯地指出了思維誤區(qū)在哪里,并給出了糾正的辦法。比如書中通過游泳選手身材錯覺指出了因果錯誤認知、通過從眾心理指出不要因為多數(shù)人的錯誤而改變自己的正確選擇、通過幸存偏差指出成功者背后是數(shù)量眾多的失敗者、現(xiàn)成偏誤指出為什么寧可用錯誤地圖也不愿沒有地圖、通過稀少性謬誤指出為什么餅干越少感覺越好吃……。
作者博覽群書,以顯微鏡般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人們常犯的思維錯誤,當明白了錯誤思維是如何發(fā)生后,人們就有可能熟知思考方式的隱形陷阱,遠離錯誤思維、少犯錯誤,從而離成功更近。同時人性中弱點在本書中完全體現(xiàn),是在自己的反思中進步,還是抓住別人的弱點進攻,全在于讀者自己的理解和決定。
清醒紀讀后感篇二十一
她知道余燼冷情、她知道黑夜漫長,她知道風影搖動,她知道時間在流動能量。
《清醒紀》是安妮寶貝的一部散文集,書中有著她對時間與人,孤獨與愛,隱秘與盛大等生命主題的深入和探討。第一次對她的好感來自于她那女童式的筆名。她說她的筆名別無深意,實在是隨機?;蛘呤请S緣,就讓它代表一個寫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應該保持的初心。
《清醒紀》中“清醒”二字的真正含義來自與作者追求那份心靈寧靜,討厭捆束自己的一切一切,這是對自由的追求。安妮寶貝愿意安靜的躲在一個小角落里,享受著她獨特的文字,輕輕釋放她心里的夢想。在《清醒紀》中,她內心世界表露出的情感完全溢于書中的文字之中,我欣賞她筆下真實的人性暴露,游走于城市邊緣的一系列故事,是虛妄的故事又是真實的情感,給我一種難以言說的一股內心的震撼。她寫到“水一旦流深就會發(fā)不出聲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會顯得淡薄?!蔽蚁矚g書中的這么一句。當人太過于了解,你會發(fā)現(xiàn)彼此的優(yōu)點與缺點,有時應當保持些距離。隨著時間的流逝,身邊的朋友并未隨之增長,大家總是以應付的方式過著自己的生活,應付身邊的人,應付身邊的事。感情這東西,總是傷人最深,因此人們總是不敢過于表露自己的真實感情。她把她的喜怒哀樂全然真實而不做作的表露在她的書中。安妮寶貝是個如此霸道的女子,就那樣不留余地的把她的情緒傳染給你,而你又無可抗拒。她的文字頹廢但我認為那只是文字表面,深入探索,品味她的情感,自然會發(fā)現(xiàn)有那么一股冷靜成熟的氣息沖斥著我的思維,讓我的情緒有無從安置。我不了解她,但又了解她“你只要讀過我寫的文章,我也同時讀過你寫的文章,我們就能知曉彼此?!蔽沂冀K這樣認為。
看完《清醒紀》這一本書,閱讀它如同喝下一杯清水,能維持日常生存。每一天,定時清掃內心,讓它平靜。整理明暗對半的情感,越過小小障礙。她總能讓生活遇到太多不如意的我得以慰藉。
它給予我保持這種模樣,略帶發(fā)力的緊張,不松懈,對待不定有坦然。
清醒紀讀后感篇二十二
不知什么時候喜歡上了菊花茶,也許是因為它的味道。菊花茶的味道里充斥著一股怪怪的氣息。可是,我卻喜歡。這是一種讓人覺得愈品愈香的味道。菊花加上冰糖泡在水中的顏色很純凈,帶著淡淡的憂傷。初讀《清醒紀》亦是如此。當時只知道是一些隨筆,亂得很,文字零亂又沒有文學的感覺。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是心情日記,敘寫著一些想說卻又沒必要說的小事,沒有很大的情感起伏,淡淡的,卻又有點憂傷,讓人有一股想要探究下去的欲望,亦如菊花茶。
老實說,苦丁茶很不好喝,苦得幾乎讓人難受,在口中澀澀的,久久不能散去。但是,它最適合細細品嘗了,每品嘗一次,就會覺得沒有上一次的苦,品久了,還會覺得很香、很美。是啊,《清醒紀》最適合如此這般品嘗了。在書中,我逐漸了解了安妮寶貝內心的世界。欣賞大海在她眼中的寬廣,欣賞真實的人性在她筆下的暴露,她不會用很華麗的語言來偽裝自己。因為她知道,其實那像紙一樣薄的面具是多么容易被戳破,留下的,只是她孤獨地在角落里哭泣。她是如此的平凡,用手中唯一的筆,用樸實的語言,宣泄著心中的愛、恨、情、仇。如此,亦如苦丁茶。
薄荷茶的清新讓人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輕輕抿上一口,就覺得神清氣爽,連周圍的空氣似乎都變得新鮮起來。直到讀了很多遍,才知道《清醒紀》中“清醒”二字的真正含義。作者追求那份心靈的寧靜,討厭捆束自己的一切一切,這是對自由的追求。她愿意安靜地躲在一個小角落里,享受著她獨特的文字,輕輕釋放她懷中的夢想。讀她的文字,是一個享受心靈的過程,如同在心中構建一座小屋,小屋外頭,是喧鬧;小屋里面,是寧靜。這便是清醒,亦如薄荷茶。
茶,愈品愈香;文,愈讀愈美。
清醒紀讀后感篇一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醒地活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心靈的開放|如果你在能量釋放的過程中加以抵制,那么能量就會被阻塞住,被迫儲存在心靈深處。瑜伽傳統(tǒng)將未釋放的能量模式稱作行業(yè)。
你肯定也能預見到,印象有可能堆積到某一程度,使能量無法釋放。
小時候,在突然有一天,見到鄰居街坊時就會感到害羞的躲閃開,從那以后出門玩耍的次數(shù)就仿佛少了很多,因為見到曾經熟悉的鄰居大人就會感到害羞而有壓力;后來總是躲開欺負我的鄰居大哥,每次從他家門口路過時都帶有很大的壓力和緊張感;在后來長大,上了大學,去二姑家的時候,開始對大姐夫有了膽怯和害羞感,因為大姐夫是一個很厲害的人,能言善語,善于交際,思維敏捷,是出入大場合的大人物,讓我頗有壓力感。在他面前,我的自卑和壓力感的模式自動開啟,讓我變得膽怯,有壓力,害羞,躲躲閃閃,唯唯諾諾,總覺得這樣厲害的人肯定瞧不起我,他們肯定喜歡那種像他們一樣能言善辯,善于觀顏察色,可以給予他們很好的配合與默契,而像我這樣不懂的觀察,反應遲鈍,腦子不靈活的人他們必定打心眼里鄙視與嘲笑。于是整個人的氣場隨著我的固定的印象和行業(yè)所阻礙,我的內心出于關閉狀態(tài),不去對他開放,自己也就變成一個更加死板的,小家子氣的,扭扭捏捏的模樣,讓人生厭。后來,每每遇到有所成就的“大人物”,我的固定模式的行業(yè)就會開啟,我的內心關閉,我不能在他面前表現(xiàn)的自然,開放,放松的狀態(tài),因此我也失去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有時候不得不與他吃飯,或者短暫的相處,我假裝鎮(zhèn)定,但我的行業(yè)一直在內心跟我作對,讓我放不開,不自然,甚至冷場到讓人尷尬。我無法流露出我日常中自然的狀態(tài),我的內心是關閉的?;蛟S他是一位很愿意幫助別人,待人友善的成功人士,我因堆積起來沒有釋放的行業(yè)的能量,開啟后又以固有的模式對待了不一樣的人。作者說:這不過就是未釋放的精神和情緒的能量模式被儲存以后又再次被激活了。
你想要知道如何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嗎?
你想知道應該怎么做嗎?
文章里寫道:你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是去享受生活,而不是執(zhí)著于此或者將其一把推開。如果你能享受生活,每一刻都會給你帶來改變。如果你愿意接受生活的禮物,而不是拒絕的話,就會達到自我的深層狀態(tài)。保持內心開放的狀態(tài),就是要先學會放松。
就這樣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放松自己,學會原諒,學會微笑,或者做任何你愿意做的事情。只是不要再將它壓抑回去。你要學著盡量保持中立,觀察出現(xiàn)的狀況。一旦你能夠沉靜在內心深處,不再和儲存下來的.能量模式抗爭,那么這些能量就會持續(xù)地涌現(xiàn)出現(xiàn),并釋放出來。就中立地身處其后,釋放它。
我想我首先要學會讓自己放輕松,把內心打開,觀察它,不讓自己拒絕和害怕它。
封閉的自我|總是喜歡保護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極其的敏感。害怕說錯話,害怕自己的觀點被否定,害怕被嘲笑,害怕?lián)鸬呢熑尾荒芎芎玫耐瓿?,怕別人對自己失望,怕自己的形象被毀……總是顧慮重重,于是就閉上嘴巴,不去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隱藏在別人的身后,當一個隱形人,或者附和在別人的意見上,不說出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把自己內心小心翼翼的包裹住,像新生兒一樣的保護著,不讓人識破,不讓人靠近。文中說,如果你完美地保護了自己,那么你也就永遠無法成長了。你的習慣和性格會停滯不前。當人們保護自己儲存下來的東西時,生活就變得停滯不前。說的很多,我現(xiàn)在不就是這樣一個內心封閉,過于保護自己的內心,一旦被別人觸碰到一點就立刻和他保持距離,盡量的遠離他,把本應該伸向外界世界的觸角縮回到硬殼里去了。
那該如何去改變呢?
他說,可以改變的就是有意識地區(qū)觀察那總是想不斷保護自己的那一部分。當你決定不需要再這么做時,就會獲得最終的回報,你就可以下決心消除這部分自我。你去的每一個地方總會有人或事來干擾你,讓你惱火,膽怯,困擾,受傷等。何不就讓它干擾?如果你真的不希望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就不要去保護它。不保護自己所帶來的回報就是解放自己。
我想我要做的就是,當一種情緒來襲時,嘗試讓自己放輕松,站在中立的位置,不保護自己想要遮擋和庇護的那部分,讓其釋放。
清醒紀讀后感篇二
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只獅子被獵人捉來后扔進籠子里。
一只蚊子飛過這里,看到了在籠子里面不停地走來走去的獅子,問:“你這樣走來走去有什么意義?”
獅子回答說:“我在找我能夠逃出去的路?!笨瑟{子怎么也逃不出去,于是它躺下來休息,不再去想逃走的辦法。
蚊子又問:“那么你現(xiàn)在又在作什么?”
獅子無精打采的說:“我現(xiàn)在在休息。因為我找不到逃出去的辦法。所以還是耐心地等待機會吧?!碑斘米舆€想問時,獅子終于發(fā)火了:“你總時這樣問來問去的有什么意義?我始終都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因為我一直保持著清醒?!?BR> 雖然獅子沒有逃過被殺死死命運,但是它卻始終保持了清醒,這樣至少它不會感到遺憾,因為該想的辦法該作的努力,它都已經試過了。
其實人也時這樣,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一生也就無所遺憾與牽掛,能夠清醒自己,這也是最難得的一種清醒。因為這將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完善自己,實現(xiàn)人生的全部意義。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冷靜質疑是理想的筋骨。保持冷靜質疑的態(tài)度也是清醒的表現(xiàn),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就是糊涂一生,雖然有時會說糊涂也是一種幸福,但更多地則是悲傷與苦澀。
理智、冷靜是人生唯一的仲裁,是神秘迷宮里唯一提示。
清醒紀讀后感篇三
或許一直有所期待,等待一場雪的到來。
不知道,這樣等待了多久。
一年的時間,光陰已經沉積如屢。
朝朝暮暮,日升日落。
如漲潮的水,一波覆蓋未平的一波。
守著年歲的尾聲,擦掌,揣著不安。
踩著十二月的疼,心生曲折,蜿蜒至歲月深處。
一不小心驚擾了昨夜海棠,聽,脆變鐘聲響起。
舊歷亦不再需要,最后一頁如書紙隨著指尖翻過。
北風呼嘯而來,冷,藏進溫室如春。
持著一股暖,搖開了水仙,冰徹了梅香。
溫一壺濁酒,搖曳一下試想。
落英繽紛詩行,灑滿如酒一樣香醇。
惜,時如金?;膹U的人生,渾渾噩噩,何時清醒?
何為有意義之事?執(zhí)守一己之喜,或于之世貢獻,傾執(zhí)。
陰霾空中,忽隱忽現(xiàn)閃爍著光點,指引前進方向。
追逐一襲華麗,過后方知曉,原來不過是云煙迷了雙眼。
只有清麗方可清心,如雨水洗滌過,蒙塵的心,亦需要經常打掃。
沉睡已久的渴望,再次醒來。干涸的靈魂需要灌溉,饑餓填充著缺陷。
十二月,時間的見證。沉睡,迷惘,淪陷,希望,醒來,又是一春,已在不遠前方。
臃腫笨拙的軀體,承載著束縛使得束手束腳。望卻,已無言語。
默念,時光渡去執(zhí)望,仍有幾許寒意未解。
心性不過是一顆石子,墜落入池中,沒有一絲波瀾。
被水淹沒,蕩不開寬闊,甚至被激流卷去。
如此,若如一葉扁舟,釣得一江寒雪,亦或足矣!
落雪覆蓋著一切過往,潔白,輕盈,輕灑窗前,營造一個白色世界。
每一片雪花載著十二月的'夢,落在遠方,有一個童話般冰晶。
孩子的理想,現(xiàn)世的迷惘,一切都將在雪落的時候啟程。
一程山水,一程心路,一程暢想都將會融化在十二月的窗口。
今夜,雪,不再寒冷。溫暖著春的腳步,次第明亮。
清醒紀讀后感篇四
看了安妮寶貝的《清醒紀》,不是什么故事,只是記一些隨想,聽著珊瑚海,看著看著忽然看不下去,記起的一些人,一些瑣碎的事,只是想念些什么。
到了濟南,開始研究生生活之后,漸漸的不在似原來,不在開朗真誠相待就會擁有朋友,只是這么處于半封閉狀態(tài),甘于寂寞,這種對于人的疏離感,漸漸形成,除了找到了一個甘愿讓自己停留的人外,再不再為自己的心情做任何努力,任何探索,直到又一次看到安妮的文字,再一次墜入這種自省的深淵。
除了男友,這種有時候對于它人的疏離感,應該是來自于彼此生活態(tài)度的不同,漸漸的,不愿意在梳理或試圖訴說自己的心情,于是最終變得沉寂。時常的感覺幻覺太過繁盛,卻又不愿爭取繁盛的生活,于是開始喜歡純粹的人,在某一方面獨特的人,抑或是有些歇斯底里的人,至少在這些人的生活里,自己感覺到了那種純粹,某種對于生活最初的回歸,有時甚至會幻想自己作出了一些一直以來向往的灑脫決定,然而一切都是徒勞,最終不能否認的只是―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一個心存留戀的人,一個試圖思考卻最終軟弱的人,雖然淡定卻不夠純粹的人。
在安妮的文字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種真切的細膩感覺,那只是片斷影像的留戀,那試圖深入?yún)s有些茫然的自省,看到花開花謝的感動。因此對某些事物,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對時光,對美,對痛楚。仿佛我們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潔白花樹的簡單生涯,不管是竭力盛放,還是靜默頹敗,都如此甘愿和珍重。
清醒紀讀后感篇五
首先很感謝張國意同學借我的書,最近半年讀了不少“毒雞湯”的書“清醒”二字點醒了我最近整晚都在熬夜。
我們都覺察過每分鐘心中會升起的千千萬萬的念頭,遇到不同的情境、面對不同的人、升起不同情緒的時候,我們都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針對這些不同那我們究竟要忠誠于哪一個?他說弗洛伊德也把我們的心智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到底要忠誠于哪一個我?邁克就是從這里起飛,在書中帶領展開了一場探索自我超越自我的旅程。全書緊緊抓住了“意識”這個重點。開篇從“傾聽頭腦中的聲音”開始來“喚醒你的意識”。想必每個人都曾留心過自己腦海中每時每刻充斥著的亂七八糟的念頭、想法和自己對自己說的話,“如果你聽到過這樣的聲音,就說明這聲音和你無關。你不過是聽到這個聲音的人而已。你不過是注意到這個講述的聲音的人而已”。
它們的存在,幫助“你在自己的頭腦中重新創(chuàng)造著世界,因為你能控制自己的思維,卻不能控制這個世界?!薄暗鹊接幸惶炷憔蜁靼走@些內心里的喋喋不休是毫無用處的,沒有必要對每件事情都做出推斷。這時你會明白,產生問題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對生活進行思考得出的混亂想法造成了問題?!?BR> 要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有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那就是“是誰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是誰注意到了這樣的內心困擾?”當你能問出這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客體都呈現(xiàn)在你面前,而你一直都有意識的接收著所有的一切”。當你能意識到意識本身也就能意識到自己是誰,這時候你就成為一個清醒的人。
清醒紀讀后感篇六
一本好書,會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有些錯誤的思想存在我們腦海中,往往會影響其實我們的認識,如果沒有人指出來我們就會一直的把錯誤的思想當成正確的想法而在腦中存在著。作者從細微中發(fā)現(xiàn)并解說了這么錯誤的來源,并一一列出。當我們熟知了思考方式的隱形陷阱,犯錯的可能性就會更少,而從離成功愈近。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例子是游泳可以減肥。一個覺得自己很胖,又不想?yún)⒓优懿降冉∶婪绞?,于是選擇了游泳。他認為游泳很有效是應為發(fā)現(xiàn)職業(yè)游泳者的體形完美。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錯了一件事情,游泳的職業(yè)選手不是因為他們游泳而身體形體美,而是因為形體美而去選擇游泳,就如模特宣傳廣告是因為她們自身有這樣的條件而被選上代言,并不是廣告真的有這個效果。據(jù)說,正是由于這種錯覺讓很多的廣告都會奏效……想想自己會有著這樣的錯覺,一時間不由的警覺起來,人,總要誠實的對待自己。
愛默生說,在群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獨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記住的只是那些在群里中保持獨立的人。思考是我們遇見問題時不由的會產生的事情,我們的想法往往控制我們的情感,影響我們的心動,如何發(fā)現(xiàn)正確的方法,并且堅持自己的想法是就我們要做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拋棄掉那些錯誤的思維。當一種思維存在于我們大腦的時候,便頑固的不肯離去。一般情況下,我們形成了一個思想,并且來通過說服別人來證明這個想法的正確性。誰能說服別人,誰就保持了權利,獲得了更多的資源。我們本性的思考和理想的思考都是我們通過學習和長期的學習得來的結論。讓我們避開了那些錯誤的思考方式并讓正確的思維轉為思考的本能方式的時候,我們在生活上會更加的輕松如意,并且會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清醒的思考方式是這本書帶給讀者最大的收獲。通過一些生活中事件來說明問題從而讓我們明白了以前不曾知道的一些不對的思維方式。就像有時候我們的選擇不僅僅是為了變化一個比例,與我們離的更近的是我們獲得這個機會的可能性。學會了正確的思維方式,是我們在不斷成長中應該知道的一種本領。而這樣的一本好書更值得人們去收藏!
清醒紀讀后感篇七
一個月前,忙里偷閑去國家大劇院看歌劇《卡門》,由于之前的舞劇《卡門》美好的觀看體驗,對于歌劇也同樣寄予厚望。到了取票點,報出票號,卻沒有顯示購票信息。仔細核實后,發(fā)現(xiàn)我買的是第二天的票。郁悶之余,驅車半小時回家。第二天晚上,準時到達,大幕開啟,座無虛席。歌劇完全摧毀了我之前舞劇的美好體驗,也許是我無法欣賞歌劇之美?中場休息時,我起身離開。我付出的成本包括,二層樓座480元的票,兩個晚上的時間,往返15公里的路程。我知道,繼續(xù)觀看下去,只會更為糟糕,潑出去的水就當買個教訓吧。
文化消費有時候是沒有邏輯可循的,尤其是觀看歌劇經驗不多的情況下。我的消費決策來自于,第一,周末有時間;第二,之前看過的舞劇《卡門》不錯;三,在國家大劇院觀看歌劇是逼格很高的行為,是身份認同和文化表征。其中兩項已經得到滿足。第一,兩晚的時間被消耗了,盡管效果不佳。第三,裝逼行為已經完成,類似于著名景點作為背景拍一張到此一游照片,逼格高漲。
發(fā)現(xiàn)決策效果不佳之后果斷放棄,是一種理性行為。當我們投入了過多的時間、精力、情感、資源在一個項目、愛人、消費上的時候,沉沒成本積淀在我們的意識中,那種“我已經花費了這么多,如果放棄,不是一切都白費了嗎?”的思維慣性驅使著我們像失控的列車,呼嘯著朝已經坍塌的斷橋沖去。我們投入的越多,這種慣性思維就會越強烈,我們就會越發(fā)難于罷手。
成本和決策、選擇與行為密切相關。在考慮成本時候,往后看,考慮的全部是沉沒成本,不可撤銷無法恢復。沉沒成本屬于歷史,可能會讓你遺憾,但是你已經付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當下的體驗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為什么我們如此糾結于沉沒成本?
除了作者提到的堅韌傳統(tǒng)以外,還涉及到本書中提到的認知失調。糾結沉沒成本就是陷入認知失調中。每個人做出的決策以及行為,都希望得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當別人問我,歌劇好看嗎?我有兩種回答方式。第一種是說,不錯啊!這能證明我的消費決策是正確的,但是我撒謊了,這會造成認知失調。第二種回答是,不好看,我中場就離開了。結論是我的消費決策是錯誤的,這也是認知失調。必要的時候撒謊會讓我們看起來沒有那么傻,這也是書里提到的修復策略。
可見,如作者所言,所有的思維錯誤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應對的策略只能是,大事依據(jù)思維邏輯避免犯錯誤,小事依靠直覺做決策,否則,會陷入另外一種糾結。
最后,之前提到的那位男同事,在一年后結婚,新娘是另外一個女孩。理由是,他已經煩透了那兩個女孩的互相撕咬,希望重新開始。
清醒紀讀后感篇八
這本書的排版很有規(guī)律,總共有52種思維錯誤,每一種都是1頁插圖3頁文字。內容比較輕松,有用,篇幅短,不深入。
里面講到的東西,有一種匯總的感覺吧。有不少章節(jié)在其他書里面見過。比如西奧迪尼的《影響力》里面講到的幾大原理這本書都涉及到,有個別例子都是一樣的。另外,看過一本《看不見的大猩猩》,跟本書也有一些重疊?;蛘哌@些思維錯誤(錯覺)是所謂的客觀存在,大家都來闡述到也不足為奇吧。
關于電梯關門按鈕制造的控制錯覺也很有意思。有一期“冬吳相對論”由這個錯覺作引談到這本書,吳伯凡還講了一個很沒品的例子。說有許多醫(yī)學研究證明,經常過性生活的人身體更健康,其實是犯了因果錯覺,應該是身體健康的人更經常地過性生活。哈哈。
清醒紀讀后感篇九
參加工作以來,除了專業(yè)書籍,認真讀過的書確實寥寥無幾。每每拿起書本,翻閱幾章之后,便擱置起來吃灰了。直到有一日,田先生送了一個電子書kindle給我。由于新奇,打開看了幾天,竟又拾起讀書的興趣。本著開卷有益的想法,一口氣下載了好些書籍,出差途中也方便閱讀。
最近讀到《清醒思考的藝術》,驚訝于作者對于問題分析的理性深刻,好像就是在說千萬個我們生活中常常迷惑的現(xiàn)象,卻又能實實在在的剖析根本,對我而言,醍醐灌頂大概就是這個感覺了吧。
如果說,很多批判性思維的書籍在教會我們如何識別和避免生活中的各種謬誤,是為“破”,那么這本關于思考的指南書,就是想告訴我們如何科學地進行思考活動并表達出來,是為“立”。
大學讀的工科,學院里男女生比例大概為6:1,和同學聊起來,男同學普遍的感覺是女生太少了,但是女同學卻幾乎都感覺男女生人數(shù)差不多。這大概就是作者所說“思維誤區(qū)”,最常見的表現(xiàn)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例子是游泳可以減肥。
一個覺得自己很胖,又不想?yún)⒓优懿降冉∶婪绞剑谑沁x擇了游泳。他認為游泳很有效是因為發(fā)現(xiàn)職業(yè)游泳者的體形完美。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錯了一件事情,游泳的職業(yè)選手不是因為他們游泳而身體形體美,而是因為形體美而去選擇游泳。
就如模特宣傳廣告是因為她們自身有這樣的條件而被選上代言,并不是廣告真的有這個效果。
據(jù)說,正是由于這種錯覺讓很多的廣告都會奏效……想想自己會有著這樣的錯覺,一時間不由的警覺起來,人,總要誠實的對待自己。
“過度自信偏誤”,絕大多數(shù)司機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
“確認偏誤”,人們只愿意接受和相信與自己現(xiàn)有觀念相匹配的新信息,與之矛盾的則故意視而不見……等等。
對比書中引用的52種常見的認知偏差,不妨想一想,自己都掉進過哪些坑里,又有哪些是現(xiàn)在自己還身在其中的坑。
概括起來就一句話:頭腦中大量的“思維誤區(qū)”導致我們僅憑“直覺”做出的很多決定最終都被證明是錯的,我們很容易就被自己的大腦給騙了,還渾然不覺。
還有,人為什么容易有“從眾心理”呢,因為那樣最安全。試想一個原始人,突然看見一大群人都在莫名其妙地拼了命狂奔,他當時最理性的反應是什么,肯定是撒丫子就跑,他若是敢停下來仔細確認一下是真的有危險,還是僅僅是虛驚一場,那他的基因很可能早就從基因池里淘汰出去了。
因為如果危險是假的,大不了就是白跑了一趟;如果危險是真的,那連小命都保不住了,這種情境下的“從眾”就是最合理的選擇。
如果現(xiàn)代社會的人繼續(xù)憑“直覺”生活,我們就可能常常會犯一些不易察覺的錯誤,所以“理性”才一直是現(xiàn)代社會無比看重的人格特質之一。
不幸的是,如果結合我們當下社會的實際情況來看,“理性思考”依然是人群中十分稀缺的品質,關于這一點,隨便看看網絡上由各種“公共事件”引發(fā)的大量言論就可以知道。
對待幾乎所有的“網絡公共事件”,大眾的簡單情緒化表達絕對遠遠超過理性討論的聲音,所以網上才充斥著那么多人身攻擊和侮辱謾罵。
每一個現(xiàn)代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帶動的略顯浮躁,但至少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大腦中的“思維誤區(qū)”。
當然,在生活中做到絕對理性,不犯任何的思維錯誤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沒有獨立的思考,理性的邏輯,無法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思維謬誤,那么我們的人生,會是多么可怕的。
記得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正面直視敵人,也許會勝利,也許會失敗;但背對著敵人,必定會被收割。
至少我們可以時刻反思,評價那些我們已經產生的想法,然后判斷出不同想法的合理性程度,選出最佳方案,評價改進這個方案,做到最大程度的避免入坑。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
高效領袖: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支配。
我對這個信息,印象深刻。每個人都有自己價值體現(xiàn)的方式如:工作。家庭。服侍。娛樂等…而任何工作其實都利于自我實現(xiàn)。重點是有信仰的人,要呼召明確(喜歡做什么工作也是一樣……)的工作態(tài)度。人的責任、自主、追求有意義的目標,這種目標超越了自私欲望的滿足。
反思,大多數(shù)我們都在自己的處境里打轉、選擇,需慢慢調整回來。再有,這些信息也是我想調節(jié)的:第六章:建設性的協(xié)商;第七章:完美的協(xié)調;第八章:情感控制。后期我也再挑些信息實踐出來。書中有提及細節(jié),并給了詳細解釋,很適用。
但是,印象最深的`還是朱老師順帶說過的一句話,關系的調節(jié)在于“真誠”。我們不是生活在單一關系圈里,需要真正、靈活、多樣化些,把我想要分享的內容傳遞給對方。反觀跟上海事工群的人,一起配搭也是如此,真誠面對、分享所有,給予建設性的建議,幫助協(xié)調人際關系和事務發(fā)展走向,而不是直接給答案或類似命令信息,因每個人都是獨特呼召的存在!
大家在群體關系里,會慢慢感覺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懂得了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存在,也是好事!我們可以繼續(xù)補足缺欠、繼續(xù)更新、新的一年還有成長的空間在。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一
《清醒地活》一書由邁克辛格所著,這是一本講述關于誠實的書籍,我們只由保持對自己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讓我們學會誠實的活著。
心靈的開放|如果你在能量釋放的過程中加以,那么能量就會被阻塞住,被迫儲存在心靈深處。瑜伽傳統(tǒng)將未釋放的能量模式稱作行業(yè)。
你肯定也能預見到,印象有可能堆積到某一程度,使能量無法釋放。
小時候,在突然有一天,見到鄰居街坊時就會感到害羞的躲閃開,從那以后出門玩耍的次數(shù)就仿佛少了很多,因為見到曾經熟悉的鄰居大人就會感到害羞而有壓力;后來總是躲開欺負我的鄰居大哥,每次從他家門口路過時都帶有很大的壓力和緊張感;在后來長大,上了大學,去二姑家的時候,開始對大姐夫有了膽怯和害羞感,因為大姐夫是一個很厲害的人,能言善語,善于交際,思維敏捷,是出入大場合的大人物,讓我頗有壓力感。在他面前,我的自卑和壓力感的模式自動開啟,讓我變得膽怯,有壓力,害羞,躲躲閃閃,唯唯諾諾,總覺得這樣厲害的人肯定瞧不起我,他們肯定喜歡那種像他們一樣能言善辯,善于觀顏察色,可以給予他們很好的配合與默契,而像我這樣不懂的觀察,反應遲鈍,腦子不靈活的人他們必定打心眼里鄙視與嘲笑。于是整個人的氣場隨著我的固定的印象和行業(yè)所阻礙,我的內心出于關閉狀態(tài),不去對他開放,自己也就變成一個更加死板的,小家子氣的,扭扭捏捏的模樣,讓人生厭。后來,每每遇到有所成就的大人物,我的固定模式的行業(yè)就會開啟,我的內心關閉,我不能在他面前表現(xiàn)的自然,開放,放松的狀態(tài),因此我也失去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有時候不得不與他吃飯,或者短暫的相處,我假裝鎮(zhèn)定,但我的行業(yè)一直在內心跟我作對,讓我放不開,不自然,甚至冷場到讓人尷尬。我無法流露出常中自然的狀態(tài),我的內心是關閉的。或許他是一位很愿意幫助別人,待人友善的成功人士,我因堆積起來沒有釋放的行業(yè)的能量,開啟后又以固有的模式對待了不一樣的人。作者說:這不過就是未釋放的精神和情緒的能量模式被儲存以后又再次被激活了。
你想要知道如何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嗎?
你想知道應該怎么做嗎?
文章里寫道:你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是去享受生活,而不是執(zhí)著于此或者將其一把推開。如果你能享受生活,每一刻都會給你帶來改變。如果你愿意接受生活的禮物,而不是拒絕的話,就會達到自我的深層狀態(tài)。保持內心開放的狀態(tài),就是要先學會放松。
就這樣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放松自己,學會原諒,學會微笑,或者做任何你愿意做的事情。只是不要再將它壓抑回去。你要學著盡量保持中立,觀察出現(xiàn)的狀況。一旦你能夠沉靜在內心深處,不再和儲存下來的能量模式抗爭,那么這些能量就會持續(xù)地涌現(xiàn)出現(xiàn),并釋放出來。就中立地身處其后,釋放它。
我想我首先要學會讓自己放輕松,把內心打開,觀察它,不讓自己拒絕和害怕它。
封閉的自我|總是喜歡保護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極其的敏感。害怕說錯話,害怕自己的觀點被否定,害怕被嘲笑,害怕?lián)鸬呢熑尾荒芎芎玫耐瓿?,怕別人對自己失望,怕自己的形象被毀總是顧慮重重,于是就閉上嘴巴,不去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隱藏在別人的身后,當一個人,或者附和在別人的意見上,不說出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把自己內心小心翼翼的包裹住,像新生兒一樣的保護著,不讓人識破,不讓人靠近。文中說,如果你完美地保護了自己,那么你也就永遠無法成長了。你的習慣和性格會停滯不前。當人們保護自己儲存下來的東西時,生活就變得停滯不前。說的很多,我現(xiàn)在不就是這樣一個內心封閉,過于保護自己的內心,一旦被別人觸碰到一點就立刻和他保持距離,盡量的遠離他,把本應該伸向外界世界的觸角縮回到硬殼里去了。
那該如何去改變呢?
他說,可以改變的就是有意識地區(qū)觀察那總是想不斷保護自己的那一部分。當你決定不需要再這么做時,就會獲得最終的回報,你就可以下決心消除這部分自我。你去的每一個地方總會有人或事擾你,讓你惱火,膽怯,困擾,等。何不就讓它干擾?如果你真的不希望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就不要去保護它。不保護自己所帶來的回報就是解放自己。
我想我要做的就是,當一種情緒來襲時,嘗試讓自己放輕松,站在中立的位置,不保護自己想要遮擋和庇護的那部分,讓其釋放。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二
“很多人不需要再見,因為只是路過而已。遺忘就是我們給彼此最好的紀念?!?BR> 這是看《清醒記》這本書記憶最深的一句話,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朋友跟我說別看安妮寶貝的書,看了你會消沉好長一段時間,但是越看越覺得她的書經典。
看完之后是有些傷感,但她所說的的是事實,既然是現(xiàn)實就要勇敢地去面對,人是社會的動物,很多東西是逃避不了的。
以前老是單純地認為,愛情也像好酒一樣越釀越醇,質量也就越好。可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在愛情的世界里,沒有保險,也無保鮮濟可用。
曾經老是對有些事,有些人放不開,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有些東西不用想起,哪怕是以閃而過的記得。因為想起酸楚。黯然酸楚是屬于懷念的事情,但是遺忘更輕省。
以前看巖井俊的《情書》,跟本就看不懂,覺得那么白癡的書居然那么受歡迎,讀了《清醒記》之后,我懂得了:真實的感情最終是和一切盛大無關的事,和幽深艱澀的宗教哲學無關,和堅不可摧的倫理道德無關,和瞬息萬變的世間萬物無關,也許只是白雪皚皚的群山之中一次淚流滿面的問候:你好嗎?我很好。寂寞地眷戀和想念著一個人,就象留戀我們無可言喻的生之歡喜和蒼涼。和蒼涼。
曾經也是很單純地認為,沒有什么比愛情更偉大了,可慢慢地發(fā)現(xiàn),再怎么偉大的愛情在現(xiàn)實面前都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自己認為堅不可摧的愛情,不知在什么時候變得越來越脆弱了。安妮寶貝說那是因為愛情已經偏離了健康的軌道,不是一顆心到另一顆心的距離,而是一個欲望到另一個欲望的距離。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懂了很多,對這個世界不報太大的希望,有時覺得對自己有點殘忍,但反過來一想也是好事,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又或者說讓自己活在希望里,可如果希望破滅更痛苦。
以前天真地只知道付出不要求回報,后來知道了,付出和收獲應該有一個平衡點,稍有一方重一點,就會發(fā)生傾斜。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三
人性都是自私的:公地悲劇,人性就是自私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要用一定的制度才行,不要那么天真的認為可以感化人類。
人性的自以為是、貪婪:結果偏誤。用一兩次的結果去推演原因,真相不是那么容易挖掘的,看一個企業(yè),成功因素就更為復雜了,就像很多人看到新聞報道關于成功的案例,以為自己也可以,沒有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邏輯,也許是人家祖宗十八代積累起來的財富,也許是人家出生名門打小受的教育已經奠定了基礎,而哪里有那么多的懷才不遇,很有可能真的是沒有才。選擇的悖論:正如以前大寶護膚品的廣告,只買對的不選貴的,優(yōu)秀跟愛沒有直接關系,大家一直有這樣的誤導,不斷往優(yōu)秀的方向直奔。最好好的東西都是屬于自己的,以為自己可以擁有,怎么可能呢,不然就怨天怨地。特別要從別人手里去搶奪一些東西就是更難了。稀少性謬誤,物依稀為貴,即使不是自己想要的,也要去擁有。
人情社會:討喜偏誤,所以嘴炮的人更容易當銷售員,穿什么衣服都好看,然后買的衣服遠遠超出了本來計劃的。奇跡,也許本來按照概率就是發(fā)生下的,但是人們總以為是什么特殊力量在推動,或者過分帶上情感上的東西,偶爾的相遇偏要說成什么緣分之類的,其實壓根就沒有。
人都是風險厭惡型:改革總是困難的,零風險偏誤。人是本能的抗拒風險的,希望什么事情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出門走路也會被螞蟻絆倒,那不能為了結婚可能的風險而選擇不結婚,不能為了可能發(fā)生的風險而拒絕去做一些事情,這個表現(xiàn)在國企、機關單位就特別明顯,不作為是很多人的風格,但求無過,不求有功,所以改革的只是少部分人,他們是真心從大局著想,格局更大。
人性不能真實面對自己,高估自己:忽視基本概率,好的東西都是很少的,這和幸存者偏誤是一個道理。人們總是很難接受自己會平凡一輩子,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全世界最好看的。事后諸葛偏誤,人們總是以為自己知道的,特別是在事情發(fā)生之后夸夸其談。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四
安妮寶貝,一個透明的女子,手上有著寂寞的空洞。穿白色的純棉襯衫,亞麻外衣,燈芯絨的長褲,光腳穿著雙臟球鞋。住在破舊的歐式公寓,在家里插著大束的梔子,聽愛爾蘭的風笛,在深夜無眠寫作。她輾轉游離于城市之間,去各地行走,徒步墨脫。她是我最愛的作家,一個落拓寂寞的女子,寫著落拓寂寞的文字。
安妮最初的文字是帶著毒性的,黑暗并且腐爛。當我第一次讀看她的書,就被其吸引,我好奇是怎樣的女子能寫出如此頹靡的文字。
她的早期作品中充滿了死亡,自殺,痛苦,仇恨。像是沼澤旁盛開的大簇的鳶尾,藍如妖魅,甜膩的氣味混合著腐爛的氣息。每看一頁如同在手腕上的傷口灑上一把鹽,插在酒精中,綻開一大朵暗紅的薔薇,疼痛切心。
安妮的作品,陪伴著我走過了青春的泥沼。她的作品風格變化很大,尤其在其父親去世后。她的文字不再像之前那樣辛烈,少了以往的凄艷迷離,糾纏無盡,多了一些成熟、淡定。安妮開始了對世界透徹的觀察,清醒的思考。
《清醒紀》這本書細微記錄,輕省回望,關于云朵、光線、廣場的煙火,雨水以及消失蹤跡的愛人,關于心與時間的邊緣,不可測量及無可追尋的情感,沉默對峙,清醒探詢。以城市為核心,將小說和散文糅合在一起,展示了一個時空錯落、紛雜繽紛的世界,對時間與人、孤獨與愛、隱秘與盛大等生命主題進行了深入和尖銳的探討。
七堇年說過,“其實人應該活得更麻木一點,如此方能感知多一些的生之歡愉?!笨砂矃s選擇了一條完全相反的路,清醒。清醒看這世界,紛紛擾擾;清醒看這城市,繁華奢靡,物欲成河;清醒看生命,脆弱易逝;清醒看愛情,虛幻易破;清醒看自己……她清醒的懂得自己要什么,愛什么,恨什么。如此的女子是可怕的,刀槍不入,水火不侵。
安妮的清醒不是禪家的頓悟,而是痛醒。傷口越多,愈合,結痂,心愈堅硬。城市鋼筋水泥的森林令人迷茫,保持清醒實在不易。匕首輕劃靜脈,暗紅的血滲出,心臟一陣劇烈的抽痛,得以清醒看清前方的路。安的文字便是匕首,讓我清醒,讓我痛。安的文字也是傷藥,讓我愈合,讓我堅強。
其實,安,你我不必如此清醒,越醒越痛,直到萬念俱寂,心如死灰。就用你的話來為我的文做結,“誰比誰清醒,所以,誰比誰殘酷”。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五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醒紀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朋友對我說,千萬不要碰安妮的文字,你會中毒的,而且不輕。
我一直是個容易相信別人的人,所以在過去的十八年里,乖乖地沒有碰觸。
但是,東西往往是你愈強忍著,愈玄乎,是這樣的。
我想,這次暑假就讓我中毒吧,兩個月,應該足夠我療傷,正常去學校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開了安妮的《清醒紀》。
同樣平常的詞匯,組成的確實另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強烈的宿命感,仿佛一個不見底的洞,牢牢圈住了我,動彈不得。不知不覺,陷了進去。像寒冷透骨的冰水,一點一點地,侵入你的身體,使我不能自己。越往下看,越覺得自己隨著安妮的筆,同呼吸。她的落拓與不羈,仿佛一張巨大的網,不顧一切地籠罩過來。
一個寂寞在骨子里的女人!
一本書,就這么不加休息的看完了。意猶未盡。我決定再讀一遍,細細地逐字逐句地品味一番。
全書都是灰暗的壓抑色調,有些讓人喘不過氣來。幾乎清一色關于死亡、孤獨、背叛……
孤獨是,在你需要別人的時候,你遍尋不著,在你不需要別人的時候,你自給自足。
死亡,是一個人肉體的徹底停頓。死,不會是生的對立面,它與生之間的關系,仿佛是彼此映照在一面鏡子中的`影像,沒有差異,彼此包括,并且無時不刻在互相觀察和對峙。
誰比誰清醒,所以,誰比誰殘酷。
一個在跑步機上面跑步的人,像生命的過程,不斷重復消耗沒有任何意義。
……
像這樣的充滿頹廢的句子實在太多。而且我巧合地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篇幅中都出現(xiàn)女人抽煙的描寫。我很反感,我向來覺得,抽煙不雅,尤其對于女人。我喜歡清清爽爽的女人??墒前材菟坪醢殉闊煯斪飨袼@樣女人的孤傲非凡冷艷品質的代名詞了。
我又漸漸覺得,她總是刻意地把痛楚擴大,把生命看淡。難道活著就這么沒勁?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人?我甚至瞬間覺得,也許她的內心比誰都色彩斑斕,比誰都熱愛生命,只是她巧妙地換了一種形式表達。我更希望是這樣。
中毒?我這樣是中毒了嗎?
我也許天生有一種抗體,一種對付黑夜般漫長的孤寂的抗體。就姑且稱之為安妮抗體吧。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六
要抒寫自己夢想的人,反而更應該清醒。
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
青春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但這種快樂往往完全是因為它充滿著希望,而不是因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
無論哪個時代,青年的特點總是懷抱著各種理想和幻想。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種寶貴的品質。
青年時準備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橋,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宮殿或廟宇。活到中年,終于決定搭一個棚。
努力向上吧,星星就躲藏在你的靈魂深處;做一個悠遠的夢吧,每個夢想都會超越你的目標。
讓青春反抗老朽,長發(fā)反抗禿頭,熱情反抗陳腐,未來反抗往昔,這是多么自然!
要想成就偉業(yè),除了夢想,必須行動。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七
冬日的溫暖,莫過于火爐的照應;夏日的清爽,莫過于清風的呼喚。而我,在這寒假里獨自沉戀于安妮寶貝的《清醒紀》。
一直喜歡安妮寶貝的書,喜歡她那些神閑淡然的文字。她觀察仔細,喜歡留意一些別人忽略的東西。所以讀她的書,總會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使人受益匪淺。
《清醒紀》不同于別的書,它雖然一篇篇散文凝聚而成,但卻不失其蘊涵之深意。細細的品味大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記錄著一點一滴關于自己的生活,仿佛一瞬間點醒我們。或許我們已沉浸在城市的紅燈綠酒中無法自拔;或許我們被過多的權利與金錢迷失了雙眼。倒不如安靜的坐在涼臺上,品味《清醒紀》。
平靜的生活使人麻木。每當我拂曉時分站在涼臺靜靜感受,才能發(fā)覺大地的存在。沒錯,如同安妮寶貝所說:“它只是一個無情,迷人而堅硬的城市?!倍總€人生在這個城市里,只有努力,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度過漫漫長夜,日光照耀的時候,我知道我將記得你?!?BR> 每個人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去,自然,我也不例外。當以前的一幕幕畫面從意識中晃過,就可以稱得上是回憶。孤獨的時候,就仿佛是漫長的黑夜,誰都知道孤獨是一種可恥,但卻無法回避。有人說,人在黑夜里是最清醒的。的確,黑夜里,往往會胡思亂想,但卻可以看清楚許多事實。或許你會覺得很悲傷,但悲極過后,往往又會恢復平靜。
——“某天如果我覺得不再愛你,我就不會再感覺寂寞?!?BR> 愛與恨,感情作祟。這句話充分表達出一個處在戀愛的人的寂寞心酸。不再愛你,意味著不再寂寞。人生既如此,不如轟轟烈烈的愛一場,然后撒手放開。任何一個缺少愛與關懷,眼神充滿惶恐,柔弱無力的人,看到這句話,或許都會侑共鳴吧。
——“仿佛可以就此消失再不相見?!?BR> 一日,日光照耀;
又一日,醒來;
再一日,記得……。
其實清醒,并不一定就可以控制自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八
大約是從初中開始看安妮寶貝的書,起初是被她頹廢而放肆的情感小說所吸引,而現(xiàn)在,當看到她的散文,發(fā)覺她的文字已隨著她成熟深刻起來。
還記得她有一本書第一篇是關于桅子花的描寫,“綠葉硬朗青翠,花瓣潔白芬芳,濃郁如絲綢,青翠的花苞結實飽滿,芳香如同帶有毒性的辛辣。
一直以為桅子花就該是素雅溫若的,卻不想安妮筆下的桅子花卻如此性格。讀罷這段文字,眼前仿若出現(xiàn)一位婉約素雅的女子,只是眼神會隱隱含著剛毅,一朵淡淡的桅子花,安妮竟連其風骨也描繪出來了,的確讓我驚奇。
“不甘愿被折離枝端失去了靈魂,不能做堅韌的行尸走肉,寧愿自毀至形容猙獰,被人丟棄,如此,這短而無求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懷戀,絕不茍延殘喘”。
用這般凜冽的文字去描寫桅子花,這不能不讓人喟嘆。那份驕傲,那份風骨被展現(xiàn)到了極致。
“
站在高樓上看完沸騰夜色和萬家燈火,之后縱身一躍……我想,他所看到的,依然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疑問”。
安妮的文字里有太多關于死亡的詞語,這大概也是我所認為她文字頹廢的`一個原因,但是頹廢的是文字的表面,你仔細讀下去,會發(fā)現(xiàn)冷靜成熟的氣息充斥著你的思維,這很讓我疑惑。
安妮的書里也偶爾會有陽光的文字,只是極少極少。
"愛一個人,是一件簡單的事,就好像用杯子裝滿一杯水,清清涼涼的喝下去”。
你看,她偶爾也會寫出這么清澈簡單的文字來,我想,在寫這樣文字的時候,她定是個一身陽光的女子,面前放一杯清水,寧靜而美好的神情,是!一定是的!
“窗外沒有風景,是幽深陰冷的天井,對著隔壁公寓的廚房窗口”。
有時,讀著安妮的書,我會突然因某段文字的傷感而停頓下來,所以有時我會覺的安妮是霸道的女子,就那樣不留余地的把她的情緒傳染給你,而你卻無力抗拒。
我覺的安妮本身就是一部書,她的傷感、凜冽、脆弱和清澈,如一本帶著桅子花香的文字,讓人愛慕而又疑惑。
清醒紀讀后感篇十九
最近讀到《清醒思考的藝術》,驚訝于作者對于問題分析的理性深刻,好像就是在說千萬個我們生活中常常迷惑的現(xiàn)象,卻又能實實在在的剖析根本,對我而言,醍醐灌頂大概就是這個感覺了吧。
如果說,很多批判性思維的書籍在教會我們如何識別和避免生活中的各種謬誤,是為“破”,那么這本關于思考的指南書,就是想告訴我們如何科學地進行思考活動并表達出來,是為“立”。
大學讀的工科,學院里男女生比例大概為6:1,和同學聊起來,男同學普遍的感覺是女生太少了,但是女同學卻幾乎都感覺男女生人數(shù)差不多。這大概就是作者所說“思維誤區(qū)”,最常見的表現(xiàn)了。
杯子,咖啡,拿鐵,卡布奇諾,桌子,雜志,糕點,空蕩蕩的空間,糕點,舒適,海格,咖啡店,咖啡館,心,藝術。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例子是游泳可以減肥。
一個覺得自己很胖,又不想?yún)⒓优懿降冉∶婪绞剑谑沁x擇了游泳。他認為游泳很有效是因為發(fā)現(xiàn)職業(yè)游泳者的體形完美。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錯了一件事情,游泳的職業(yè)選手不是因為他們游泳而身體形體美,而是因為形體美而去選擇游泳。
就如模特宣傳廣告是因為她們自身有這樣的條件而被選上代言,并不是廣告真的有這個效果。
據(jù)說,正是由于這種錯覺讓很多的廣告都會奏效……想想自己會有著這樣的錯覺,一時間不由的警覺起來,人,總要誠實的對待自己。
眼鏡,桌子,墻壁,植物,盆栽,古董,床頭柜,書架,玻璃,家庭,社論,閱讀。
“過度自信偏誤”,絕大多數(shù)司機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
“確認偏誤”,人們只愿意接受和相信與自己現(xiàn)有觀念相匹配的新信息,與之矛盾的則故意視而不見……等等。
對比書中引用的52種常見的認知偏差,不妨想一想,自己都掉進過哪些坑里,又有哪些是現(xiàn)在自己還身在其中的坑。
概括起來就一句話:頭腦中大量的“思維誤區(qū)”導致我們僅憑“直覺”做出的很多決定最終都被證明是錯的,我們很容易就被自己的大腦給騙了,還渾然不覺。
窗口,框架,樹,舊的還有,人為什么容易有“從眾心理”呢,因為那樣最安全。試想一個原始人,突然看見一大群人都在莫名其妙地拼了命狂奔,他當時最理性的反應是什么,肯定是撒丫子就跑,他若是敢停下來仔細確認一下是真的有危險,還是僅僅是虛驚一場,那他的基因很可能早就從基因池里淘汰出去了。
因為如果危險是假的,大不了就是白跑了一趟;如果危險是真的,那連小命都保不住了,這種情境下的“從眾”就是最合理的選擇。
如果現(xiàn)代社會的人繼續(xù)憑“直覺”生活,我們就可能常常會犯一些不易察覺的錯誤,所以“理性”才一直是現(xiàn)代社會無比看重的人格特質之一。
不幸的是,如果結合我們當下社會的實際情況來看,“理性思考”依然是人群中十分稀缺的品質,關于這一點,隨便看看網絡上由各種“公共事件”引發(fā)的大量言論就可以知道。
對待幾乎所有的“網絡公共事件”,大眾的簡單情緒化表達絕對遠遠超過理性討論的聲音,所以網上才充斥著那么多人身攻擊和侮辱謾罵。
每一個現(xiàn)代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帶動的略顯浮躁,但至少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大腦中的“思維誤區(qū)”。
當然,在生活中做到絕對理性,不犯任何的思維錯誤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沒有獨立的思考,理性的邏輯,無法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思維謬誤,那么我們的人生,會是多么可怕的。
記得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正面直視敵人,也許會勝利,也許會失敗;但背對著敵人,必定會被收割。
至少我們可以時刻反思,評價那些我們已經產生的想法,然后判斷出不同想法的合理性程度,選出最佳方案,評價改進這個方案,做到最大程度的避免入坑。
清醒紀讀后感篇二十
“不惑”不僅是先賢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普通大眾工作、生活的一種境界。雖然人是生而自由的,然而處于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句話十分精到的描述人類為思維錯誤所累的情形。思維錯誤、認知陷阱就像伴于人類,細究起來無處不在、不經意之時又無跡可尋。難道人們注定要帶著無形的“有色眼鏡”看世界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通過清醒地思考來避免進入思維誤區(qū)。羅爾夫?多貝里的《清醒思考的藝術》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手術刀般精確的指出了我們容易陷入52種思維誤區(qū),該書一經刊出,便風靡德國,迅速擊敗《喬布斯傳》登上德國暢銷書榜首。
《清醒思考的藝術》的作者既有銳利的觀察力,又有出色的講故事能力,引用生動趣事、名人軼事、歷史故事、愛情關系、人際關系、心理試驗等論述,生動形象而又具體雄辯地指出了思維誤區(qū)在哪里,并給出了糾正的辦法。比如書中通過游泳選手身材錯覺指出了因果錯誤認知、通過從眾心理指出不要因為多數(shù)人的錯誤而改變自己的正確選擇、通過幸存偏差指出成功者背后是數(shù)量眾多的失敗者、現(xiàn)成偏誤指出為什么寧可用錯誤地圖也不愿沒有地圖、通過稀少性謬誤指出為什么餅干越少感覺越好吃……。
作者博覽群書,以顯微鏡般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人們常犯的思維錯誤,當明白了錯誤思維是如何發(fā)生后,人們就有可能熟知思考方式的隱形陷阱,遠離錯誤思維、少犯錯誤,從而離成功更近。同時人性中弱點在本書中完全體現(xiàn),是在自己的反思中進步,還是抓住別人的弱點進攻,全在于讀者自己的理解和決定。
清醒紀讀后感篇二十一
她知道余燼冷情、她知道黑夜漫長,她知道風影搖動,她知道時間在流動能量。
《清醒紀》是安妮寶貝的一部散文集,書中有著她對時間與人,孤獨與愛,隱秘與盛大等生命主題的深入和探討。第一次對她的好感來自于她那女童式的筆名。她說她的筆名別無深意,實在是隨機?;蛘呤请S緣,就讓它代表一個寫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應該保持的初心。
《清醒紀》中“清醒”二字的真正含義來自與作者追求那份心靈寧靜,討厭捆束自己的一切一切,這是對自由的追求。安妮寶貝愿意安靜的躲在一個小角落里,享受著她獨特的文字,輕輕釋放她心里的夢想。在《清醒紀》中,她內心世界表露出的情感完全溢于書中的文字之中,我欣賞她筆下真實的人性暴露,游走于城市邊緣的一系列故事,是虛妄的故事又是真實的情感,給我一種難以言說的一股內心的震撼。她寫到“水一旦流深就會發(fā)不出聲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會顯得淡薄?!蔽蚁矚g書中的這么一句。當人太過于了解,你會發(fā)現(xiàn)彼此的優(yōu)點與缺點,有時應當保持些距離。隨著時間的流逝,身邊的朋友并未隨之增長,大家總是以應付的方式過著自己的生活,應付身邊的人,應付身邊的事。感情這東西,總是傷人最深,因此人們總是不敢過于表露自己的真實感情。她把她的喜怒哀樂全然真實而不做作的表露在她的書中。安妮寶貝是個如此霸道的女子,就那樣不留余地的把她的情緒傳染給你,而你又無可抗拒。她的文字頹廢但我認為那只是文字表面,深入探索,品味她的情感,自然會發(fā)現(xiàn)有那么一股冷靜成熟的氣息沖斥著我的思維,讓我的情緒有無從安置。我不了解她,但又了解她“你只要讀過我寫的文章,我也同時讀過你寫的文章,我們就能知曉彼此?!蔽沂冀K這樣認為。
看完《清醒紀》這一本書,閱讀它如同喝下一杯清水,能維持日常生存。每一天,定時清掃內心,讓它平靜。整理明暗對半的情感,越過小小障礙。她總能讓生活遇到太多不如意的我得以慰藉。
它給予我保持這種模樣,略帶發(fā)力的緊張,不松懈,對待不定有坦然。
清醒紀讀后感篇二十二
不知什么時候喜歡上了菊花茶,也許是因為它的味道。菊花茶的味道里充斥著一股怪怪的氣息。可是,我卻喜歡。這是一種讓人覺得愈品愈香的味道。菊花加上冰糖泡在水中的顏色很純凈,帶著淡淡的憂傷。初讀《清醒紀》亦是如此。當時只知道是一些隨筆,亂得很,文字零亂又沒有文學的感覺。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是心情日記,敘寫著一些想說卻又沒必要說的小事,沒有很大的情感起伏,淡淡的,卻又有點憂傷,讓人有一股想要探究下去的欲望,亦如菊花茶。
老實說,苦丁茶很不好喝,苦得幾乎讓人難受,在口中澀澀的,久久不能散去。但是,它最適合細細品嘗了,每品嘗一次,就會覺得沒有上一次的苦,品久了,還會覺得很香、很美。是啊,《清醒紀》最適合如此這般品嘗了。在書中,我逐漸了解了安妮寶貝內心的世界。欣賞大海在她眼中的寬廣,欣賞真實的人性在她筆下的暴露,她不會用很華麗的語言來偽裝自己。因為她知道,其實那像紙一樣薄的面具是多么容易被戳破,留下的,只是她孤獨地在角落里哭泣。她是如此的平凡,用手中唯一的筆,用樸實的語言,宣泄著心中的愛、恨、情、仇。如此,亦如苦丁茶。
薄荷茶的清新讓人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輕輕抿上一口,就覺得神清氣爽,連周圍的空氣似乎都變得新鮮起來。直到讀了很多遍,才知道《清醒紀》中“清醒”二字的真正含義。作者追求那份心靈的寧靜,討厭捆束自己的一切一切,這是對自由的追求。她愿意安靜地躲在一個小角落里,享受著她獨特的文字,輕輕釋放她懷中的夢想。讀她的文字,是一個享受心靈的過程,如同在心中構建一座小屋,小屋外頭,是喧鬧;小屋里面,是寧靜。這便是清醒,亦如薄荷茶。
茶,愈品愈香;文,愈讀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