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不斷優(yōu)化方案,我們可以為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創(chuàng)造更好的解決方案。制定方案的關(guān)鍵在于合理規(guī)劃時間和資源,確保能夠高效地解決問題。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一些制定方案的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F(xiàn)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一
制作材料:。
易拉罐空罐2個、小開關(guān)1個、2.5v電珠1只、電線、百得膠或502膠水、焊錫、電池。
制作方法:。
1、?把兩個易拉罐分別剪下底座其中一個四周須留出10毫米的邊。
2、?將一個不留邊料的底座在中心處開一個直徑5毫米的圓孔,再在離圓孔10毫米處?開一個4×7(毫米)的開關(guān)安裝孔,接著在底座的周邊剪出四個等距離的銷舌。再將另一個有置之度外工座的周邊剪成三點波型燈腳,然后將底座凸起部隊發(fā)按照另一個底座上銷舌的相廉潔奉公閏置,用銼刀銼出四個銷孔。
3、將易拉罐剪開、展平。剪取15×100(毫米)一塊彎折成燈座接縫處用百得膠膠牢,燈座的上下方分別鉆出直徑8毫米和5毫米的圓孔。
4、剪取易拉罐鋁片55×20(毫米)一塊,彎卷成直徑為5毫米的空心圓柱。
5、取易拉罐鋁片,再取鋁片剪成燈罩固定架2片,彎折后用百得膠膠在燈座的內(nèi)側(cè)。
6、將空心圓柱下部插入部分反面剪四刀,然后向外析90度并涂上膠水膠牢。圓柱的上部繞上一圈透明膠水紙,套上燈座,四周涂上膠水加固。燈座上方的圓孔里旋入焊上電線的小電珠,電線穿過空心圓柱至上底座穿出。在上底座的方孔里用百得膠將小開關(guān)膠牢,再將7號電池捆綁好安置在下底座內(nèi),然后用電線將整個電路連接好,最后將上底座銷舌插入下底座的銷孔里,彎折銷舌,使上下底座聯(lián)結(jié)。這樣,一盞臺燈就做成了。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二
2、設計人員:張檸棋、趙蘊寧、侯昊澤、李思清、姚睿。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xx年5月。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形狀置。
于筆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三
目標:1.比較燈籠的不同特征,理解加法的意義,學習5以內(nèi)的加法。
2.通過掛燈籠活動,知道燈籠是我們中國人喜慶時特有的飾物。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各種燈籠,加法卡片若干。
一、說說燈籠。
出示燈籠,討論:什么時候你看到燈籠?為什么大家喜歡掛燈籠?
小結(jié):在中國的許多喜慶的節(jié)日里,例如馬上就要來到的國慶節(jié)。大家都喜歡掛燈籠,因為燈籠象征著紅紅火火,看上去特別的熱鬧。
二、比比燈籠。
出示不同的燈籠:
提問:這些燈籠一樣嗎?哪里不一樣?(顏色、大小、花紋等)。
小結(jié):在我們中國,人們制作了各種形態(tài)各異的燈籠在節(jié)日里裝扮著我們的環(huán)境,讓我們的環(huán)境更加的美麗。
三、掛掛燈籠。
小結(jié):2了紅燈籠加上3個黃燈籠,一共是5個燈籠??梢杂盟闶?+3=5表示。
討論:2+3=5,1+4=5。這根繩子上掛了幾個燈籠?為什么掛5個?
小結(jié):原來同樣5盞燈籠可以用不同的算式題表示。
按照畫面上的式題,在繩子上掛燈籠,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看!城墻上的燈籠要掛起來,請你們一起來幫忙。
師巡回指導:請你們仔細觀察上面的加法題目找到相應答案的燈籠,將它掛起來。
四、交流分析。
1)找一找一串燈籠下不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2)找一找兩串燈籠下相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3)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想一想,一道算式題中,將5個燈籠怎么樣排列才會好看。例如:aabaa或ababa等,并將它們布置成不同的樣式。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四
2、設計人員:xxx。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xx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nèi)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guī)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谩?BR> 于筆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五
2、設計人員:張檸棋、趙蘊寧、侯昊澤、李思清、姚睿。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nèi)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guī)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糜诠P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六
制作材料:一把剪刀、一雙穿過的舊毛襪、飲料瓶、針線、絲綿。
步驟一:先把飲料瓶剪開,再把襪子口朝下套進去,腳跟的地方最好在前,顯得好看。
步驟二:為了使更加立體一些將一些絲綿塞到腳跟的地方,使看起來鼓鼓的,形成臉蛋,因為瓶子輕放在桌子上容易倒,接著為了使更穩(wěn)定,可以在底部裝些大米或小麥增加重量。
步驟三:接著用針在小娃娃眼睛的部位安上眼睛,(也可以用扣子代替)。
步驟四:接著用線給可愛的小人縫上嘴巴,一個筆筒就誕生了!而且是自制的哦!低碳又環(huán)保!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我們?nèi)狈σ浑p去觀察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都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罷了。再說,自己親手制作的筆筒,豈不是更有意義,說不定用起來的心態(tài)都不一樣了呢!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七
通用技術(shù)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以提高學生技術(shù)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基本目標,堅持基礎性、通用性、選擇性與時代性的高度統(tǒng)一,注重國際經(jīng)驗與我國國情相結(jié)合,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jié)合、教育傳統(tǒng)與未來發(fā)展需要相結(jié)合,努力建設立足我國國情、體現(xiàn)未來走向、具有中國特色、富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普通高中技術(shù)課程的.新構(gòu)架。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教學過程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guān)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zhì)疑、調(diào)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奔夹g(shù)課程應結(jié)合自身的特征,把它落實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
本學期開設《技術(shù)與設計1》,高一年級5個班同時開課,每周1課時,總課時數(shù)20節(jié),其中課堂教學19節(jié),教學評價1節(jié)。
第1周針對新課程特點,探討教學設想和措施。
第2周統(tǒng)一進行集體備課,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第4周學術(shù)研究討論。
第6周放假。
第7周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哪種技術(shù)實驗。
第8周對青年教師的公開課進行點評。
第9周與兄弟學校進行經(jīng)驗交流。
第10周統(tǒng)一教學進度。
第11周期中考試。
第12周進行六認真檢查。
第13周針對檢查結(jié)果指出不足,指導如何改進。
第14周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第15周就設計的交流語言進行討論。
第16周根據(jù)其他地區(qū)實施的情況,討論可借鑒的教學方法。
第17周就學生進行怎樣的模型制作討論。
第18周制定復習計劃。
第19周期末考查。
第20周進行教學評價。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八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筆筒,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筒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完成工作。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它包括筒套、筒身、底座,其特征在于,筒套為倒圓臺形,筒套底部通過筒身連接底座,筒身為軟性的長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側(cè)從上到下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突子,筒身右側(cè)從上到下均勻分布與突子相匹配的插槽,筒身通過滑槽分別連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設有若干張相互粘連的印刷紙。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軸。
所述筒套左右兩側(cè)設有用于掛文具的掛鉤。
所述筒套外壁上設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圓角,防止用戶劃傷手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效果是: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不小心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筒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結(jié)合圖1-5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筆筒,它包括筒套1、筒身2、底座3,筒套為倒圓臺形,筒套底部通過筒身連接底座,筒身為軟性的長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側(cè)從上到下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突子5,筒身右側(cè)從上到下均勻分布與突子相匹配的插槽6,筒身通過滑槽7分別連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設有若干張相互粘連的印刷紙4。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軸。
所述筒套左右兩側(cè)設有用于掛文具的掛鉤8。
所述筒套外壁上設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圓角,防止用戶劃傷手指。
使用前,筒身2上的突子5與插槽6相互連接將筒身2卷成為圓柱形,之后通過滑槽7插入筒套1和底座3上,這樣一來構(gòu)成筆筒;當用戶需要拿取各種筆時,捏住筆的一端后,向左或向右拿起筆即可,因為筒套1為倒圓臺形,所以用戶拿取筆的范圍比現(xiàn)有的筆筒大,有效防止筆筒被筆帶倒,而在用戶工作時,可以將鋼筆、毛筆、文具掛在掛鉤8方便拿??;當用戶需要記錄重要事務時,手握住筆身,在印刷紙4上記錄即可,當最上方印刷紙寫滿后,撕下即可,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身2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quán)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
1、作品名稱:sunshine。
2、設計人員:張檸棋、趙蘊寧、侯昊澤、李思清、姚睿。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nèi)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guī)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谩?BR> 于筆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1、作品名稱:sunshine。
2、設計人員:張檸棋、趙蘊寧、侯昊澤、李思清、姚睿。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nèi)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guī)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糜诠P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制作材料:一把剪刀、一雙穿過的舊毛襪、飲料瓶、針線、絲綿。
步驟一:先把飲料瓶剪開,再把襪子口朝下套進去,腳跟的地方最好在前,顯得好看。
步驟二:為了使更加立體一些將一些絲綿塞到腳跟的地方,使看起來鼓鼓的,形成臉蛋,因為瓶子輕放在桌子上容易倒,接著為了使更穩(wěn)定,可以在底部裝些大米或小麥增加重量。
步驟三:接著用針在小娃娃眼睛的部位安上眼睛,(也可以用扣子代替)。
步驟四:接著用線給可愛的小人縫上嘴巴,一個筆筒就誕生了!而且是自制的哦!低碳又環(huán)保!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我們?nèi)狈σ浑p去觀察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都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罷了。再說,自己親手制作的筆筒,豈不是更有意義,說不定用起來的心態(tài)都不一樣了呢!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九
全校學生。
發(fā)明創(chuàng)造(小制作)、科技論文、科技創(chuàng)意(幻想作品)。
**月**日。
1、發(fā)明創(chuàng)造(小制作)。
參賽選手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作品。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已申請和獲得國家專利的項目優(yōu)先參賽,具體可參照《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競賽規(guī)則》。此項提倡“廢物利用”小發(fā)明小制作。
可供參考的作品范圍:
(1)玩具和文體用具。
(2)教學和學習用具。
(3)日常生活用具。
(4)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用具。
(5)環(huán)保作品(廢舊材料用品的回收與利用)。
(6)其它。
2、科技論文。
科學論文是指:科學研究論文、研究報告、實驗報告、調(diào)查報告以及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報告或?qū)W術(shù)論文等??茖W研究論文或研究項目必須附有研究過程記錄、論文全文、研究報告及參考書目、實驗數(shù)據(jù)及其他必要的圖表資料、證明材料等。
可供參考的作品范圍:
(1)數(shù)學。
(2)物理。
(3)化學。
(4)生物。
(5)環(huán)境科學。
(6)工程學。
(7)計算機科學。
(8)行為與社會科學。
(9)地理。
(10)醫(yī)學與健康。
(11)其它。
3、科技創(chuàng)意。
也稱幻想作品大賽,創(chuàng)意作品是基于當前和長遠發(fā)展的需要而大膽提出的富有想象力,能啟迪人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符合科學原理的構(gòu)想都可以參加競賽,既可以用論文、小說,也可以用圖式的形式來表達創(chuàng)意。
“三自”原則和“三性”原則:
(1)“三自”原則: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寫。
(2)“三性”原則: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
逸夫一樓。
全體學生。
**。
**、**、**、**(每人50道題,提供電子文檔,10月20日上交到**)。
**。
**、**、**、**。
1、從“題海”中揭取題目,交與評判小組現(xiàn)場做答。
2、答對題目者有小獎品,同時獲得一粒智慧豆;答錯者,將從所在班級扣減一粒智慧豆。
3、團體記分:分年級按班級智慧豆的總數(shù)從大到小排名,分年級設置團體一、二、三、四等獎,智慧豆相同者,扣減智慧豆較少者排名靠前。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十
設計小組:
設計要求。
1、能放入52615寸照片(13、7cm×8、7cm)、美觀4102大方、形式多樣、色彩豐富1653。
1、以木條為基本支架。用彩色卡紙包裝外部加以裝飾,避免顏色單調(diào)。
2、外形為矩形,穩(wěn)定而又簡潔大方。
3、為保證框架穩(wěn)定,支架啟用三角形木塊與外框相連成三角支撐架。
草圖。
遵循了道德原則,實用原則,經(jīng)濟原則。有效的利用了三角形穩(wěn)定原理使相框簡易實用。
工具和材料。
木條,彩色卡紙,包裝紙,502膠水,小刀,硬紙板,硬塑料。
制作步驟。
1、用彩色卡紙包住木條。
2、用502膠水粘合成矩形。
3、用小刀進行修飾。
4、將硬塑料卡鑲?cè)搿?BR> 5、最后用硬紙板做成三角形支架,安置板后。
材料成本估算。
木條及木塊1元彩色卡紙1元502膠水1元包裝紙1元硬塑料1元。
總計5元。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十一
一、學習方式。
屏幕錄像軟件搜索騎兵軟件。
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
五、學習起點能力。
給出本節(jié)第一個任務:在網(wǎng)上幫哈里波特找找關(guān)于北京故宮的資料.請找到的學生進行演示,并要求學生演示時說出操作步驟。
開始比賽:必答題:一組:世界環(huán)境日是哪一天。
學生操作演示,邊講邊做。
播放幻燈片課件,內(nèi)容為哈里波特的精美圖片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切換到學生示范。
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切換到學生示范。
回應比賽中遇到的超鏈接為空的現(xiàn)象,提供一種解決方案啟發(fā)學生將本課所學應用于實際。
課題:網(wǎng)上搜索姓名:黃齡齋單位:小溪中心學校時間:2007年10月。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十二
2、設計人員:。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nèi)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guī)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谩?BR> 于筆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十三
2、設計人員:張**等。
3、學生班級:27(1班)。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簡,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用雙面膠將筷子--根--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糜诠P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該作品是一個筆筒,使用性很高,針對學生的需求,筆簡簡身較大,并且作品在傳統(tǒng)筆簡的基礎上,加入了隔間這樣的創(chuàng)意,讓文具各得其所。另外,作品的制作材料是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和白紙,選材上性價比高,符合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作品在制作過程中,設計到對木材的鋸削、黏貼等的加工。在對作品的美化上也是別具一格,把對大自然的美好向往融入作品中,讓作品使用者擁有一個好心情。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簡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簡高20cm,寬8cm,長8cm。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一
制作材料:。
易拉罐空罐2個、小開關(guān)1個、2.5v電珠1只、電線、百得膠或502膠水、焊錫、電池。
制作方法:。
1、?把兩個易拉罐分別剪下底座其中一個四周須留出10毫米的邊。
2、?將一個不留邊料的底座在中心處開一個直徑5毫米的圓孔,再在離圓孔10毫米處?開一個4×7(毫米)的開關(guān)安裝孔,接著在底座的周邊剪出四個等距離的銷舌。再將另一個有置之度外工座的周邊剪成三點波型燈腳,然后將底座凸起部隊發(fā)按照另一個底座上銷舌的相廉潔奉公閏置,用銼刀銼出四個銷孔。
3、將易拉罐剪開、展平。剪取15×100(毫米)一塊彎折成燈座接縫處用百得膠膠牢,燈座的上下方分別鉆出直徑8毫米和5毫米的圓孔。
4、剪取易拉罐鋁片55×20(毫米)一塊,彎卷成直徑為5毫米的空心圓柱。
5、取易拉罐鋁片,再取鋁片剪成燈罩固定架2片,彎折后用百得膠膠在燈座的內(nèi)側(cè)。
6、將空心圓柱下部插入部分反面剪四刀,然后向外析90度并涂上膠水膠牢。圓柱的上部繞上一圈透明膠水紙,套上燈座,四周涂上膠水加固。燈座上方的圓孔里旋入焊上電線的小電珠,電線穿過空心圓柱至上底座穿出。在上底座的方孔里用百得膠將小開關(guān)膠牢,再將7號電池捆綁好安置在下底座內(nèi),然后用電線將整個電路連接好,最后將上底座銷舌插入下底座的銷孔里,彎折銷舌,使上下底座聯(lián)結(jié)。這樣,一盞臺燈就做成了。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二
2、設計人員:張檸棋、趙蘊寧、侯昊澤、李思清、姚睿。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xx年5月。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形狀置。
于筆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三
目標:1.比較燈籠的不同特征,理解加法的意義,學習5以內(nèi)的加法。
2.通過掛燈籠活動,知道燈籠是我們中國人喜慶時特有的飾物。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各種燈籠,加法卡片若干。
一、說說燈籠。
出示燈籠,討論:什么時候你看到燈籠?為什么大家喜歡掛燈籠?
小結(jié):在中國的許多喜慶的節(jié)日里,例如馬上就要來到的國慶節(jié)。大家都喜歡掛燈籠,因為燈籠象征著紅紅火火,看上去特別的熱鬧。
二、比比燈籠。
出示不同的燈籠:
提問:這些燈籠一樣嗎?哪里不一樣?(顏色、大小、花紋等)。
小結(jié):在我們中國,人們制作了各種形態(tài)各異的燈籠在節(jié)日里裝扮著我們的環(huán)境,讓我們的環(huán)境更加的美麗。
三、掛掛燈籠。
小結(jié):2了紅燈籠加上3個黃燈籠,一共是5個燈籠??梢杂盟闶?+3=5表示。
討論:2+3=5,1+4=5。這根繩子上掛了幾個燈籠?為什么掛5個?
小結(jié):原來同樣5盞燈籠可以用不同的算式題表示。
按照畫面上的式題,在繩子上掛燈籠,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看!城墻上的燈籠要掛起來,請你們一起來幫忙。
師巡回指導:請你們仔細觀察上面的加法題目找到相應答案的燈籠,將它掛起來。
四、交流分析。
1)找一找一串燈籠下不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2)找一找兩串燈籠下相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3)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想一想,一道算式題中,將5個燈籠怎么樣排列才會好看。例如:aabaa或ababa等,并將它們布置成不同的樣式。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四
2、設計人員:xxx。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xx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nèi)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guī)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谩?BR> 于筆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五
2、設計人員:張檸棋、趙蘊寧、侯昊澤、李思清、姚睿。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nèi)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guī)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糜诠P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六
制作材料:一把剪刀、一雙穿過的舊毛襪、飲料瓶、針線、絲綿。
步驟一:先把飲料瓶剪開,再把襪子口朝下套進去,腳跟的地方最好在前,顯得好看。
步驟二:為了使更加立體一些將一些絲綿塞到腳跟的地方,使看起來鼓鼓的,形成臉蛋,因為瓶子輕放在桌子上容易倒,接著為了使更穩(wěn)定,可以在底部裝些大米或小麥增加重量。
步驟三:接著用針在小娃娃眼睛的部位安上眼睛,(也可以用扣子代替)。
步驟四:接著用線給可愛的小人縫上嘴巴,一個筆筒就誕生了!而且是自制的哦!低碳又環(huán)保!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我們?nèi)狈σ浑p去觀察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都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罷了。再說,自己親手制作的筆筒,豈不是更有意義,說不定用起來的心態(tài)都不一樣了呢!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七
通用技術(shù)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以提高學生技術(shù)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基本目標,堅持基礎性、通用性、選擇性與時代性的高度統(tǒng)一,注重國際經(jīng)驗與我國國情相結(jié)合,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jié)合、教育傳統(tǒng)與未來發(fā)展需要相結(jié)合,努力建設立足我國國情、體現(xiàn)未來走向、具有中國特色、富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普通高中技術(shù)課程的.新構(gòu)架。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教學過程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guān)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zhì)疑、調(diào)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奔夹g(shù)課程應結(jié)合自身的特征,把它落實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
本學期開設《技術(shù)與設計1》,高一年級5個班同時開課,每周1課時,總課時數(shù)20節(jié),其中課堂教學19節(jié),教學評價1節(jié)。
第1周針對新課程特點,探討教學設想和措施。
第2周統(tǒng)一進行集體備課,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第4周學術(shù)研究討論。
第6周放假。
第7周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哪種技術(shù)實驗。
第8周對青年教師的公開課進行點評。
第9周與兄弟學校進行經(jīng)驗交流。
第10周統(tǒng)一教學進度。
第11周期中考試。
第12周進行六認真檢查。
第13周針對檢查結(jié)果指出不足,指導如何改進。
第14周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第15周就設計的交流語言進行討論。
第16周根據(jù)其他地區(qū)實施的情況,討論可借鑒的教學方法。
第17周就學生進行怎樣的模型制作討論。
第18周制定復習計劃。
第19周期末考查。
第20周進行教學評價。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八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筆筒,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筒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完成工作。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它包括筒套、筒身、底座,其特征在于,筒套為倒圓臺形,筒套底部通過筒身連接底座,筒身為軟性的長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側(cè)從上到下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突子,筒身右側(cè)從上到下均勻分布與突子相匹配的插槽,筒身通過滑槽分別連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設有若干張相互粘連的印刷紙。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軸。
所述筒套左右兩側(cè)設有用于掛文具的掛鉤。
所述筒套外壁上設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圓角,防止用戶劃傷手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效果是: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不小心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筒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結(jié)合圖1-5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筆筒,它包括筒套1、筒身2、底座3,筒套為倒圓臺形,筒套底部通過筒身連接底座,筒身為軟性的長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側(cè)從上到下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突子5,筒身右側(cè)從上到下均勻分布與突子相匹配的插槽6,筒身通過滑槽7分別連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設有若干張相互粘連的印刷紙4。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軸。
所述筒套左右兩側(cè)設有用于掛文具的掛鉤8。
所述筒套外壁上設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圓角,防止用戶劃傷手指。
使用前,筒身2上的突子5與插槽6相互連接將筒身2卷成為圓柱形,之后通過滑槽7插入筒套1和底座3上,這樣一來構(gòu)成筆筒;當用戶需要拿取各種筆時,捏住筆的一端后,向左或向右拿起筆即可,因為筒套1為倒圓臺形,所以用戶拿取筆的范圍比現(xiàn)有的筆筒大,有效防止筆筒被筆帶倒,而在用戶工作時,可以將鋼筆、毛筆、文具掛在掛鉤8方便拿??;當用戶需要記錄重要事務時,手握住筆身,在印刷紙4上記錄即可,當最上方印刷紙寫滿后,撕下即可,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身2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quán)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
1、作品名稱:sunshine。
2、設計人員:張檸棋、趙蘊寧、侯昊澤、李思清、姚睿。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nèi)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guī)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谩?BR> 于筆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1、作品名稱:sunshine。
2、設計人員:張檸棋、趙蘊寧、侯昊澤、李思清、姚睿。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nèi)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guī)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糜诠P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制作材料:一把剪刀、一雙穿過的舊毛襪、飲料瓶、針線、絲綿。
步驟一:先把飲料瓶剪開,再把襪子口朝下套進去,腳跟的地方最好在前,顯得好看。
步驟二:為了使更加立體一些將一些絲綿塞到腳跟的地方,使看起來鼓鼓的,形成臉蛋,因為瓶子輕放在桌子上容易倒,接著為了使更穩(wěn)定,可以在底部裝些大米或小麥增加重量。
步驟三:接著用針在小娃娃眼睛的部位安上眼睛,(也可以用扣子代替)。
步驟四:接著用線給可愛的小人縫上嘴巴,一個筆筒就誕生了!而且是自制的哦!低碳又環(huán)保!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我們?nèi)狈σ浑p去觀察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都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罷了。再說,自己親手制作的筆筒,豈不是更有意義,說不定用起來的心態(tài)都不一樣了呢!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九
全校學生。
發(fā)明創(chuàng)造(小制作)、科技論文、科技創(chuàng)意(幻想作品)。
**月**日。
1、發(fā)明創(chuàng)造(小制作)。
參賽選手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作品。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已申請和獲得國家專利的項目優(yōu)先參賽,具體可參照《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競賽規(guī)則》。此項提倡“廢物利用”小發(fā)明小制作。
可供參考的作品范圍:
(1)玩具和文體用具。
(2)教學和學習用具。
(3)日常生活用具。
(4)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用具。
(5)環(huán)保作品(廢舊材料用品的回收與利用)。
(6)其它。
2、科技論文。
科學論文是指:科學研究論文、研究報告、實驗報告、調(diào)查報告以及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報告或?qū)W術(shù)論文等??茖W研究論文或研究項目必須附有研究過程記錄、論文全文、研究報告及參考書目、實驗數(shù)據(jù)及其他必要的圖表資料、證明材料等。
可供參考的作品范圍:
(1)數(shù)學。
(2)物理。
(3)化學。
(4)生物。
(5)環(huán)境科學。
(6)工程學。
(7)計算機科學。
(8)行為與社會科學。
(9)地理。
(10)醫(yī)學與健康。
(11)其它。
3、科技創(chuàng)意。
也稱幻想作品大賽,創(chuàng)意作品是基于當前和長遠發(fā)展的需要而大膽提出的富有想象力,能啟迪人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符合科學原理的構(gòu)想都可以參加競賽,既可以用論文、小說,也可以用圖式的形式來表達創(chuàng)意。
“三自”原則和“三性”原則:
(1)“三自”原則: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寫。
(2)“三性”原則: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
逸夫一樓。
全體學生。
**。
**、**、**、**(每人50道題,提供電子文檔,10月20日上交到**)。
**。
**、**、**、**。
1、從“題海”中揭取題目,交與評判小組現(xiàn)場做答。
2、答對題目者有小獎品,同時獲得一粒智慧豆;答錯者,將從所在班級扣減一粒智慧豆。
3、團體記分:分年級按班級智慧豆的總數(shù)從大到小排名,分年級設置團體一、二、三、四等獎,智慧豆相同者,扣減智慧豆較少者排名靠前。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十
設計小組:
設計要求。
1、能放入52615寸照片(13、7cm×8、7cm)、美觀4102大方、形式多樣、色彩豐富1653。
1、以木條為基本支架。用彩色卡紙包裝外部加以裝飾,避免顏色單調(diào)。
2、外形為矩形,穩(wěn)定而又簡潔大方。
3、為保證框架穩(wěn)定,支架啟用三角形木塊與外框相連成三角支撐架。
草圖。
遵循了道德原則,實用原則,經(jīng)濟原則。有效的利用了三角形穩(wěn)定原理使相框簡易實用。
工具和材料。
木條,彩色卡紙,包裝紙,502膠水,小刀,硬紙板,硬塑料。
制作步驟。
1、用彩色卡紙包住木條。
2、用502膠水粘合成矩形。
3、用小刀進行修飾。
4、將硬塑料卡鑲?cè)搿?BR> 5、最后用硬紙板做成三角形支架,安置板后。
材料成本估算。
木條及木塊1元彩色卡紙1元502膠水1元包裝紙1元硬塑料1元。
總計5元。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十一
一、學習方式。
屏幕錄像軟件搜索騎兵軟件。
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
五、學習起點能力。
給出本節(jié)第一個任務:在網(wǎng)上幫哈里波特找找關(guān)于北京故宮的資料.請找到的學生進行演示,并要求學生演示時說出操作步驟。
開始比賽:必答題:一組:世界環(huán)境日是哪一天。
學生操作演示,邊講邊做。
播放幻燈片課件,內(nèi)容為哈里波特的精美圖片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切換到學生示范。
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切換到學生示范。
回應比賽中遇到的超鏈接為空的現(xiàn)象,提供一種解決方案啟發(fā)學生將本課所學應用于實際。
課題:網(wǎng)上搜索姓名:黃齡齋單位:小溪中心學校時間:2007年10月。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十二
2、設計人員:。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nèi)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guī)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谩?BR> 于筆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技術(shù)作品收納盒設計方案篇十三
2、設計人員:張**等。
3、學生班級:27(1班)。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shù)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簡,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用雙面膠將筷子--根--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guān)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shù)男螤钪糜诠P筒內(nèi)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該作品是一個筆筒,使用性很高,針對學生的需求,筆簡簡身較大,并且作品在傳統(tǒng)筆簡的基礎上,加入了隔間這樣的創(chuàng)意,讓文具各得其所。另外,作品的制作材料是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和白紙,選材上性價比高,符合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作品在制作過程中,設計到對木材的鋸削、黏貼等的加工。在對作品的美化上也是別具一格,把對大自然的美好向往融入作品中,讓作品使用者擁有一個好心情。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簡使用說明書。
產(chǎn)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nèi)部可放尺子、筆、圓規(guī)等。
構(gòu)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shù)指標:筆簡高20cm,寬8cm,長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