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定的一種教學計劃和組織安排,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在這里,我們?yōu)榇蠹揖x了一些經典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參考研究。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結合“擺碗筷”的具體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與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呈現孩子“擺碗筷”的情境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雙數與根數之間的對應,填表表示這一對應關系,再根據這個表,寫出乘法算式,編制2的乘法口訣。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不僅學習了2的乘法口訣,而且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將對學習后繼的乘法口訣產生積極的遷移和影響。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里會做家務嗎?
參觀小明在家做的什么家務。(課件出示,讓學生觀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幫著擺碗筷。)。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做家務(擺筷子)”這一情境來學習2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2的乘法口訣)。
關于2的乘法口訣你能背出幾句呢?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編寫的嗎?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說一說。
2.擺一擺,數一數。
在準備擺之前聽清楚幾個要求: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
(2)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3)邊擺邊把14頁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誰的動作最快。
3.試一試。
(1)根據表格寫乘法算式。
師:2雙筷子呢?(2個2)2個2是4,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又是怎樣的呢?
師:同學們很聰明,那你們能根據表格寫出3雙、4雙、5雙……9雙所對應的乘法算式嗎?(學生同桌交流后,獨立填寫算式,再匯報;老師按順序板書乘法算式。)。
(2)觀察算式和剛才板書的口訣有什么關系?
4.讀一讀、記一記。
(三)鞏固新知、拓展思維1.摘蘋果(口訣基本練習)。
2、猜一猜(口訣與算式基本練習)。
兩個盤子里分別放了5個蘋果,上面用白紙蓋住,猜一猜每個盤子有幾個蘋果,并說出兩個乘法算式和所用的乘法口訣。
3、獨立完成作業(yè)第三題,師巡視批改。
4、你知道嗎?(關于口訣的一些歷史資料)。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節(jié)考評課,也是進入新校被校領導所認識的第一次展示的機會。雖然沒有試講(試講是我一貫比較反對的一種展示自我的方式),但是從思想上比較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某些地方的處理臨時發(fā)生了變化,可能是因為時間關系怕完整的教學結構無法展示給聽課的領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思想被淡化,關注學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課后想起遺憾的地方還是不少加上李老師的診斷思路清晰了許多。
關鍵處: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并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里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并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么關系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于此處編制的。對于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關系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松而且也沒有出現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師說的沒有錯: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么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jié)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發(fā)現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么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二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熟練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學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教學本課時,我采用“鞏固舊知、導入新課——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自主發(fā)現、方法探究——趣味游戲、強化練習”的教學方法,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完成教學任務。
1、談話導入
2、背誦九九乘法口訣
集體背誦乘法口訣,看誰背的好!完后我會說:我發(fā)現同學們背誦的都非常棒,只有個別同學還不是很熟練,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訣,倒背如流。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為它不僅可以幫我們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還能幫我們解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3、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今天我們就繼續(xù)接著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復習計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1、出示教材第37頁主題圖。
談話:快要過六一兒童節(jié)了,我們大家預想一下怎么裝扮教室,在裝扮的過程當中也會有許多的數學問題。現在仔細觀察“快樂的節(jié)日”這幅圖,看看你能發(fā)現了什么?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交流反饋
第一組做了一些紅旗,要掛在教室里。
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
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
談話: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可做適當提示或引導。)
(1)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平均每組有幾顆?
(2)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2、出示例1。
課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讓學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個7,接著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個7,問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個 7是多少?這個可以用乘法解決7×8=56(面)。然后同桌討論:看圖編應用題,引導學生說出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1)談話:求“平均每行掛幾面?”用什么方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展示課件例1圖。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列出算式。
師: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像這種求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列式是56÷8。
(3)引導學生得出算式的商。問:你是怎么計算的?并板書(想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學生獨立解決:要是掛7行呢?你能夠解決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并把求商的過程根大家說一說,師板書。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5)剛才我們計算56÷7和56÷8時都是用的哪句口訣?(七八五十六)
發(fā)現:除數是幾,就想關于幾的'乘法口訣。
3、小結:算除法想乘法,除數是幾就想關于幾的乘法口訣,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除法算式。
1、小小接力賽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1題。
2、填方框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說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師均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3、吹泡泡游戲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4、分一分
課件出示課本第40頁練習八第2題。
(三道題都是幫助學生鞏固用口訣求商的方法,同時第一個練習還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最后一題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一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本節(jié)課大家的表現很不錯,在解決裝扮教室的時候學會了知識,走出教室又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觀察,多思考,其實許多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訣:七八五十六 口訣: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掛7面。 答:平均每行掛8面。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直觀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及意義。
2.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會在生活中應用口訣進行計算。
3.通過找規(guī)律、歸納口訣,培養(yǎng)學生探索新知、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謎語中激起興趣。
1.師說謎語:一棵樹上五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大人小孩全都有,能寫會算全靠它。(生猜)。
3.引課:如果我們每次列出乘法以后,都借助加法求和再求積,這樣真是太麻煩了,在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fā)明了乘法口訣,那時被稱作“九九歌”。所以我們今天就要學習乘法口訣,學習了以后,我們就可以快速的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想學嗎?(板書:乘法口訣)。
二、探究中學習新知。
1.探索編口訣的方法。
(1)師:為了今后計算的方便,我們把1x5=5和5x1=5這兩個算式編成一句口訣,將兩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提出來放在口訣的前面,較小的因數在前,把積寫在后面,一個5還是5,我們就說“一五得五”。在這里,“一五”表示1個5,“得五“表示積是5.
(2)師:像2x5=10和5x2=10這兩個算式,都可以表示2個5,而他們的結果又都是10,所以編成的口訣就可以是“二五一十”。(隨師讀口訣)。
2.同桌創(chuàng)編其余三句口訣。
師:根據老師編口訣的方法,試編其余三句口訣,編好以后寫你的本子上。
3.交流匯報。
師:你們愿意把自己創(chuàng)編的口訣說給大家聽嗎?
“三五”表示什么?“十五”表示什么?
4.小結:今天我們創(chuàng)編的幾句口訣,和數字幾有關?(板書:5)。
5.發(fā)現規(guī)律。
生:5乘幾結果個位不是0,就是5。
生: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相差5。
6.記憶口訣。
7.小游戲---師生對口令,男女生對口令。
三、游戲中消化新知。
1.玩轉撲克。
要求:師左手拿5張5,右手拿1,2,3,4,5,找兩名同學各抽取一張,合在一起說一句口訣。
2.你能讓降落傘安全降到草坪上嘛。
出示5個寫有算式的降落傘和5個寫有口訣的草坪,讓生連線。
3.生活中數學。
(1)說一說分針走每個大格是幾分,運用那句口訣?
(2)出示三個田字格填空,在每個田字格中有()個小正方形和()個大正方形,合起來每個圖形中有()個正方形,所以三個田字格中正方形的個數是()x()=(),運用的口訣是()。
四、語境中思維升華。
五、教師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了5的乘法口訣,掌握了創(chuàng)編口訣的方法,希望你會運用今天的方法探索出更多的口訣。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四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含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進行口算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是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力求讓學生親歷5的乘法口訣編制過程,希望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含義,會用5的乘法口訣計算1至5各各數與5相乘的積。當一節(jié)課下來后,看似完成了教學過程,學生似乎也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口算,但課后靜下來回憶教學過程,總覺得有一些不可名狀的不滿意。
一、在備課時沒有認真研讀教材,使動手操作部分難以切題。教材通過用5根小棒讓學生擺小傘,而我在說明操作要領時,只是讓學生拿出小棒擺小傘,沒說明使用小棒的數量,結果大部分學生只用了4根小棒就擺出了小傘的形狀。這一結果大出我的意料。如何切入到本節(jié)課的主題?我靈機一動,馬上組織學生對小傘的形狀進行分析,最后大家一致認為:4根小棒擺的小傘沒張開,不能起到遮擋的作用?!澳阌修k法讓小傘張得開一些?請你擺擺看?!苯涍^一番周折,學生才用5根小棒擺出了小傘。終于切題了!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五
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含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進行口算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是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力求讓學生親歷5的乘法口訣編制過程,希望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含義,會用5的乘法口訣計算1至5各各數與5相乘的積。當一節(jié)課下來后,看似完成了教學過程,學生似乎也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口算,但課后靜下來回憶教學過程,總覺得有一些不可名狀的不滿意。
一、在備課時沒有認真研讀教材,使動手操作部分難以切題。教材通過用5根小棒讓學生擺小傘,而我在說明操作要領時,只是讓學生拿出小棒擺小傘,沒說明使用小棒的數量,結果大部分學生只用了4根小棒就擺出了小傘的形狀。這一結果大出我的意料。如何切入到本節(jié)課的主題?我靈機一動,馬上組織學生對小傘的形狀進行分析,最后大家一致認為:4根小棒擺的小傘沒張開,不能起到遮擋的作用?!澳阌修k法讓小傘張得開一些?請你擺擺看?!苯涍^一番周折,學生才用5根小棒擺出了小傘。終于切題了!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觀察現象,在與加法的比較中體會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理解幾個幾相加可以用乘法算,認識乘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卡片、實物等,生準備2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自己的學校嗎?今天我們一起去動物學校去參觀。(演示課件)。
2、算式分類:
(2)你為什么要這樣分?
二、認識幾個幾。
1、難題解決了,讓我們進入動物學校,看,小動物們正在活動呢!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
2、從圖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幾只?你是怎樣數的?
為什么要這樣數?(引導學生說一說兔子是幾只幾只站在一起的)。
有幾個2只?(板書:3個2)。
3個2只是幾只呢?誰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來算一算。
板書:2+2+2=63個2是6。
3、雞有幾只呢?你是怎樣數的?
為什么要這樣數?(引導學生說一說雞是幾只幾只站在一起的)。
是幾個3?(板書:4個3)。
4個3是多少呢?你能用學過的方法來算一算嗎?
板書:3+3+3+3=124個3是12。
4、小結。
兩個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師:第一個算式中加數都是2,第二個算式中加數都是3。兩個算式中的加數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些小動物每一堆都是同樣多的,每堆有3只,有這樣的4堆,我們就說是4個3,每堆有2只,有這樣的3堆,我們就說是3個2。
5、擺一擺。
像這樣的幾個幾,你們會用手中的花片擺一擺嗎?
(1)請大家拿出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圓片,擺4堆??纯磾[了幾個2?(4個2)求一共擺了幾個圓片,用加法怎樣列式?(2+2+2+2=)。
(3)請學生自己擺,自己先想好幾個一堆,擺這樣的幾堆。
先自己擺一擺。再和同桌說一說自己擺了幾個幾,求一共擺了幾個幾,加法算式是怎樣的?
再指名說:一堆擺幾個,擺了這樣的幾堆,是幾個幾?算式是怎樣的。
6、動物學校的動物也擺了一些花片。
小動物們一共擺了多少個花片?你是怎樣看的?怎樣列式?是幾個幾?(橫著看,每排5朵,有3排,一共的朵數是3個5相加。5+5+5=15;豎著看,每排3朵,有5排,一共的朵數是5個3相加。3+3+3+3+3=15)。
請學生觀察:這兩道題的得數相同嗎?為什么呢?
小結: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他們的得數是相同的。
三、認識乘法。
1、師:我們再來參觀動物學校的電腦教室。
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2、4、6、8這樣數出來的;我是加出來的;)。
根據回答板書:2+2+2+2=8,這里有幾個2相加?板書:4個2相加。
求4個2是多少,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來計算。(板書:乘法)。
可以寫成24=8,也可以寫成42=8,帶學生示范寫。
看了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問題想問老師?
請小朋友一起來課件上小豆夾的話,找到后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
這個符號叫什么?(板書:乘號)。
24怎么讀?(板書:2乘4)。
42怎么讀(板書:4乘2)。
乘號前面的數和乘號后面的數叫什么?(分別板書:乘數)。
=后面的數叫什么?(板書:積)。
2、這間電腦教室有多少臺電腦呢?是幾個2?(10個2)。
用加法和乘法你會列式嗎?
用加法算:2+2+2+2+2+2+2+2+2+2。
用乘法算:210或者102。
3、在動物學校還有一個更大的電腦教室,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呢?(顯示100個2)。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
小結:看來求幾個幾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四、應用拓展。
1、試一試。
動物學校的小動物邀請小朋友來玩長繩。每組有多少人?(5人)。
你能看圖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獨立填寫69頁的下面的算式。
指名說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一起讀一讀,比較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2、想想做做1。
小朋友們在參觀中學到了不少本領,動物們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禮物。是什么呢?
師:1盒鋼筆有幾枝?一共有幾個2枝?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呢?1束花有幾朵?一共有幾個5朵?先用加法列式,再列乘法算式。
學生填書、匯報、交流。
3、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
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請12位學生上臺扮演小動物,臺下學生一齊問:老狼老狼幾點鐘,老狼說2點鐘,臺上小朋友就2個2個站在一起,3點鐘,臺上小朋友就3個3個站在一起,請臺下小朋友說一說臺上小朋友站成了幾個幾,乘法算式是怎樣的。
請12位小朋友到臺上,老狼分別說2點、3點、4點、5點、6點,學生活動并列式。
師小結:小朋友們游戲做得真棒,聽聽大灰狼對我們說什么?(播放錄音)。
五、溝通聯(lián)系。(機動)。
聯(lián)系歡迎牌上的算式和新課學習中的主題圖(雞和兔),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說一說這些算式可以怎樣用乘法來表示。
六、應用升華,鞏固新知.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運算方法,它叫乘法。
在我們日常生活種經常會碰到這種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問題。乘法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如,一雙筷子有2根,一家3口人就用3雙筷子吃飯,也就是3個2根。乘法算式是32=6或23=6;一只手有5個手指,一雙手就是2個5只可以用25=1052=10計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2、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紅旗。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基礎知識練習。
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學生們完成后,選兩行學生按順序每人一題訂正結果,教師要統(tǒng)計學生口算的正確率,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及時鼓勵表揚,有錯誤的學生要讓其說出是哪道題錯了,教師給予板書,幫助學生改正。通過練習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能夠從中了解到好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計算更準確、更迅速。
3、老師選兩個學生當代表到前面比賽,其他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學生按箭頭的順序分別把答案寫在題目的兩邊,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奪得小紅旗。
讓學生一起訂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對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通過比賽讓學生明白看,一味只圖快,做的題不正確,是得不到紅旗的)。
二、探究新知。
1、運用口算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44頁的第7題,這是一道圖文結合的題。引導學生認真看題中的文字,還要認真觀察圖,看圖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說一說,你從題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引導學生想。
(1)題中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解決這三個問題需要哪些數據信息?
(3)在充分分析題意之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過程,訂正結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紅家的蠶子可產蠶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蠶子可產繭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50千克繭能賣900元錢。
2、小象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后這頭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讓學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題需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數據。學生之間互相訂正,互相補充。
(2)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計算過程和結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這頭大象重4100千克。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口算。
2、小明要買12本書,每本書19元,小明大約要帶多少元錢?
3、教材第45頁的第10題。
四、思維訓練。
1、不計算,把估算結果寫在括號里。
2、李叔叔平均每天組裝19輛自行車,9月份大約共組裝多少輛自行車?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八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從一只手有幾個手指入手,讓學生算一個小組的同學共有多少手指。并試著說出“一只手有5個手指,2只手有10個手指,3只手有15個手指,···”讓后引入雜技表演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怎么數,并試著說出算式,當學生能說出一部分后,我讓全班同學一起動筆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自己試一試怎么記住這些乘法算式,有的孩子說出:“一個5是5,2個5是10,···”因為一部分孩子課前已經會背口訣,能直接說出口訣,我就結合學生的回答,讓學生說出口訣的意思,這樣大家的觀點互相結合,學生順利的完成了口訣的編制,很快理解了口訣的意義,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有什么規(guī)律,怎樣記得快,經過討論,學生很快發(fā)現了規(guī)律,在課堂上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的背出口訣,會用口訣,學習效果非常好。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在探索5的乘法口訣時我讓學生擺小棒,讓學生理解1個5、2個5……,從而理解乘法的的含義。首先,第一個層次是5×11×5的乘法口訣,老師編給學生看。第二個層次是編5×22×5的乘法口訣,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師指導學生編口訣。第三個層次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兩人一組學生自己編口訣。第四個層次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fā)現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fā)、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悅。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九
《分數乘法(三)》是在學生學習分數乘法(一)、(二),掌握了整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使學生通過動手折一折、畫一畫、算一算等方法學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我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時聽取了一些老師的意見反饋說孩子們畫圖困難于是我就想著讓學生動手折一折,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用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式來學習新知,再將知識遷移到畫一畫,最后抽象到算一算,在學生不斷地嘗試中發(fā)現算理。教學中我設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小組討論為輔,大膽猜想為依據,實例驗證為手段,集體歸納為結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是輔助性的導向,在學生遇到困惑時及時指引方向,包括練習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即使這樣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多突發(fā)問題故在這一節(jié)課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亮點:
一、本課主要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的活動,并借助圖形語言,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正確計算。
二、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是這部分教學的難點,這一難點一旦突破,計算方法也將隨之攻破。所以,我下大力氣在學生的操作中,讓學生充分的動手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展開觀察所涂部分與整張紙的關系。這樣,通過圖形語言,學生們體會到了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感受到分數乘分數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學生在折紙的過程中,還體驗到:不管是3/4的1/4還是1/4的3/4,結果都相同的道理。
四、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與猜想,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求知動力。
在引導學生動手活動探究后,我又讓學生大膽的質疑,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們又樂此不疲的投入到了運算方法的探究中去。整堂課下來,孩子們始終處在“操作――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中,真正變成了學習的主人。
需要改進之處:
1、對學生的多樣思維應加大評價力度。
孩子們在探究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里,我給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夠,可以看出評價一個孩子,要適時,適當,決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殺,否則可能會壓制孩子的思維積極性。這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有待加強。
2、課前對學生的估計過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設計好的練習,沒來得及做完。這也提醒我,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案,更重要的還是要備好學生,這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3、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有待激發(fā)。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十
三年級下冊63頁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
1、使學生經歷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探究過程,掌握兩位數乘法的筆算方法。
2、讓學生在嘗試、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得對算理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整潔書寫、仔細計算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掌握乘的順序。
2、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積的末尾和第一個因數的十位要對齊。
第二層積的書寫位置。
師:如果只買2本,需要多少錢?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誰來列式?生:24×2師:如果用我們學過的豎式來算一算,你會嗎?請每位同學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算一算。(指一名學生板演)。
師:說說剛才用豎式計算的過程(師在黑板上板書豎式并用彩筆畫出箭頭,強調從個位起分別每一位上的數,從豎式上可清楚的看到計算的每一步)。
要想把這樣的豎式計算正確,你覺得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師:買5本呢?
2.復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師:(課件出示圖片)如果這一套12本都要買,需要多少錢?還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怎么列式?生:24×12師:這道題你能一眼看出它的結果嗎?那我們先來估算一下吧!生1:把12估成10,24×12約等于240生2:把24估成20,24×12約等于240生3:把24估成20,12估成10,24×12約等于200生4:把24估成25,12估成10,24×12約等于250師:同學們真聰明,這都是我們估算的,可是誰估算的錢數最接近準確數呢?這就需要我們準確計算出24×12的得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筆算乘法。(板書課題)。
1.獨立思考,寫出自己計算的結果。
師:你能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個新問題嗎?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自己的算法。
2.小組內交流。
師:寫完的同學跟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3.全班匯報交流。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生1:把12分成10和2相加。
24×10=240--------------買10本書的價格24×2=48---------------買2本書的價格240+48=288------------買12本書的價格生2:把24分成20和4相加12×20=24012×4=48240+48=288生3:24×12就是24個12相加12+12+12+12+-----------+12(24個12)生4:24×12就是12個24相加24+24+24+24+----------+24(12個24)生5:把24看成是4×6,4×12×6=288生6:把12看成是2×62×24×6=288師:同學們,你們的.方法真多,都能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總結上面的幾種方法就三大類:
一、拆數法。
二、疊加法。
三、連乘法。
2×24的積(2本書的價格)10×24的積(10本書的價格)48+240的和(12本書一共的價格)。
師:請仔細觀察豎式法和拆數法,你發(fā)現了什么?生:豎式的計算步驟其實和拆數法的事一樣的。
生:不能,只有寫在十位上才能表示404×124824288。
師:是不是所有兩位數乘兩位數都可以用豎式計算呢?計算步驟是怎樣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認為應該注意什么?(學生談論匯報)。
1、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末位與因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末位與因數的十位對齊。
3、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
1、課本63頁做一做(請學生板演前4個)。
2、幫小馬虎糾錯。
3、解決問題:課本64頁3、4題。
師: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呢?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呢?(請學生回答,一起回顧加強記憶)。
個位上的2乘24的積末尾與個位對齊。
十位上的1乘24的積末尾與十位對齊,0可以不寫把兩次積的得數加起來,+號可以不寫。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位數乘多位數口算、筆算的基礎上,學習探討的。為了便于學生掌握筆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過程呈現出來,然后再導入主課,使學生初步明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這一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它體現了兩位數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數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遷移、類推。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節(jié)計算課,學生學習有興趣。學習前,學生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會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學生在口算的基礎上,嘗試體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yōu)點和不足,尋找最佳方法,訓練學生掌握優(yōu)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出示主題圖。
1、你得到哪些信息?生匯報交流。
2、生理解題意,列式。
3、師:請你先幫他估一估,大約付多少錢?
學生回答,并評判每種估算值與準確值的大小比較。(三種方法)。
4、怎樣才能知道正確答案呢?
1、用你學過的方法試一試。
(1)先獨立思考,再匯報交流。學生評判優(yōu)劣。
(2)學生多種方法中,師生共同優(yōu)化出一種(拆數法):
24×10=24024×2=48240+48=288。
2、嘗試筆算24×12。
今天我們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板書課題)。
(1)、嘗試解決問題:你能列豎式計算出得數嗎?試試看。
先獨立思考,書寫再練習本上,再小組交流。
(2)、全班匯報交流。
在投影儀中一一展示算式,學生評判對錯,說出每一步的由來。
(3)、學生分組討論: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3、研究筆算的'方法:
抽學生口述你們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師板書,重點說算理。
學生討論交流(特別乘得的積的第二行個位空位的道理。)。
2424。
×12×12。
4、小結筆算方法:學生交流匯報。
(1)計算方法是什么?(拆數法)。
先()和()相乘,再()和()相乘,最后兩個乘積相加。
(2)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書寫數位要對齊;乘法口訣準確;加法計算準確。
5、試一試:。
32×1241×2113×31。
(1)學生獨立完成。
(2)投影儀展示,學生評判。
(3)師強調出現的問題。
1、游戲:智闖馬虎宮,找找開門密碼(p63頁“做一做”)。
23×1341×2123×3132×1243×1222×14。
抽生板演,先自我檢查,再其他學生上臺評判對錯,錯誤要改正。
2、森林醫(yī)生:
針對學生易犯錯誤,判斷對錯,找出原因,并改正。
3、計算:p64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自我檢查。
投影儀展示作業(yè),學生評判對錯。
4、應用:p64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四、歸納梳理,總接收獲。
學習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需要提醒大家什么?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24×10=24024。
24×2=48×12。
240+48=28848……2×24的積。
24……10×24的積。
288。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十二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24~25頁內容。
【學情分析】。
乘法運算定律與之前所學的加法運算定律類似,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大,但是本班有三名學困生,需要重點關注和引導他們,掌握乘法運算定律。乘法運算定律不僅有助于加深乘法計算方法的理解,還能使計算簡便,所以需要學生理解并注意與加法運算定律的區(qū)別。本節(jié)課的講授注重從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學的加法運算定律,由學困生和其他學生一起來類比歸納乘法運算定律,充分調動學困生積極性。
【教材分析】。
學生對乘法交換律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初步認識,在作業(yè)或者練習中已經接觸過當一個乘法算式里的因數交換位置后,通過計算會發(fā)現它們的積并不變。這節(jié)課利用例子,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觀察、發(fā)現對任意兩個整數相乘有同樣的性質,從而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對于乘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并且對乘法交換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正確理解掌握乘法運算定律,可以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的靈活性選擇,同時,對今后整數的乘法、有理數的乘法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學好乘法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和橋梁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難點: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教法: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引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學法: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交流、練習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什么運算定律?
學困生1: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師: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學困生2:a+b=b+a。
學困生3:(a+b)+c=a+(b+c)。
師:其實乘法也滿足一些運算定律,你想知道乘法滿足哪些運算定律嗎?(想)。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植樹節(jié)是幾月幾日嗎?
1、教學乘法交換律。
(課件出示教材情景圖)。
師:你從圖中可以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學困生2: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
師:要求什么問題?
學困生2: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師:怎么列式?
學困生1:4×25。
生:還可以這樣列式25×4。
師:計算這兩個算式的積是多少?
生:都是100。
師:4×25=25×4(板書)。
師:你能仿照這個式子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生:能。
讓學生舉例。
師: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
生:不能。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式子有什么特點?
生:因數不變,積相等,因數位置變化。
師:這就是乘法交換律。
你自己嘗試總結乘法交換律。
生: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師:很好,兩個數相乘,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師: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嗎?
生:能。
師:把它表示在練習紙上。
學困生2回答。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學習,知道乘法也有交換律,那么乘法中會不會也有結合律呢?下面我們繼續(xù)觀察植樹情景圖。
(課件出示植樹情景圖)。
師:一共需要澆多少桶水?怎么列式?
學困生1:(25×5)×2生:25×(5×2)。
師:你能說出每個算式的意義嗎?
學困生1: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種了多少棵樹,再算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生: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個小組要澆多少桶水,再算25個小組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師:把它計算在練習紙上。
做完后讓學困生3和其他學生寫在黑板上。
師:通過上面的計算,你發(fā)現什么?
生:積相等。
師:(25×5)×2=25×(5×2)。
師: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生:能。
學困生2和其他學生舉例。
師: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
生:不能。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式子有什么特點?
生:因數不變,積相等,運算順序不同。
師:這就是乘法結合律。
師生一起概括乘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師: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嗎?
生:能。
師:把它表示在練習紙上。
師:比較(25×5)×2和25×(5×2)的算法,哪種計算簡便?為什么?
學困生1:第二種,后兩個數先乘是整十,容易計算。
生:相同點:交換律是交換兩數的位置,數和結果不變;結合律是改變運算順序,數和結果不變。不同點: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中的數之間是加號連接,數叫加數,結果叫和;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數之間是乘號連接,數叫因數,結果叫積。
三、鞏固練習。
1、在里填“”“”或“=”。
36×1919×36?27×4×2527×(4×25)。
125×24125×8×367×868×7。
學困生2回答。
12×32=32×___108×75=___×___。
學困生3回答。
30×6×7=30×(6×___)。
125×(8×40)=(___×___)×___。
其他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起到鞏固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作用?!?。
四、歸納總結。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呢?
生1:我們今天學習了乘法的兩個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這些運算定律。
生2:乘法運算定律與加法運算定律的`對比,讓我知道了它們的區(qū)別。
五、課堂檢測。
完成后對答案,互判。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六、布置作業(yè)。
課本27頁練習七第1、2、3題。
七、板書設計。
25×4=4×25。
(25×5)×2=25×(5×2)。
a×b=b×a。
(a×b)×c=a×(b×c)。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編口訣的過程,能找出6,7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發(fā)現能力。
2、能記住6,7的乘法口訣,會用乘法口訣正確求積。
3、讓學生初步體驗6,7乘法口訣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感受數學的價值。
會用乘法口訣。
正確求積。
1、背誦1~5的乘法口訣。
2、摘蘋果游戲(利用電子白板畫蘋果樹和乘法題)。
(課件演示,紅紅到書店買臺歷,并與售貨員對話)。
售貨員:每本臺歷6元。
師:你看到了什么數學信息?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怎樣解決?
學生的回答適時解決,當學生出現66時。
師問:這個有口訣計算嗎?(沒有)該怎么計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問:用什么方法計算更快呢?(乘法口訣)。
師:我們發(fā)現有口訣計算起來真快,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編出6,7的乘法口訣吧!
揭示課題并板書:6,7的乘法口訣。
1、教學6的乘法口訣。
教師:一本臺歷6元,要求4本臺歷多少元,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會列乘法算式嗎?
學生:64=24。
教師:能根據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嗎?
學生:四六二十四。
教師:5本臺歷多少元?算式怎樣列?口訣怎樣編?6本呢?
讓學生把算式和口訣依次填入表里。
61=6一六得六。
66=36六六三十六。
62=12二六十二。
67=42六七四十二。
63=18三六十八。
68=48六八四十八。
64=24四六二十四。
69=54六九五十四。
65=30五六三十。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檢查,再請學生在全班展示,集體訂正。
教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編出了6的乘法口訣。那么每句口訣的意思你都知道嗎?
學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個6得數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學7的乘法口訣。
教師:你又看到什么數學信息?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仿照6的乘法口訣編寫方法編出7的乘法口訣。
教師:小朋友,你們能自己編出7的乘法口訣嗎?讓學生把算式和口訣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檢查,互相幫助,集體訂正。
教師:你是怎樣想出77的`得數的?
學生:剛才我們學習6的乘法口訣時已經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數。
教師:你是怎樣編出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的?讀一讀,背一背。翻開書31頁,將7的口訣補充完整。
1、游戲:對口令(課堂活動第1題)。
(1)老師對全班。
(2)同桌對。
(3)師說全班搶答。
2、擺小棒(課堂活動第2題)。
教師在展臺上用6根小棒擺1個六邊形?,告訴學生這個圖形叫六邊形。
教師:擺1個六邊形用幾根小棒?(6根)。
教師:那么擺兩個六邊形要幾根?擺3個呢?擺擺看。
學生擺后匯報。
教師:如果不用擺,那你知道擺7個六邊形要幾根小棒嗎?
學生:我知道,要42根。因為1個六邊形要6根小棒,擺7個六邊形就是7個6,六七四十二。
教師:怎樣列式?用哪句口訣計算的?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7=4276=42口訣:六七四十二。
1、練習九第1題口算。
2、看口訣寫算式。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嗎?
引導學生小結,回答略。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十四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56—57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十十二的第1~3題。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2、經歷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與優(yōu)化的'關系。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師:同學們真聰明,在你們的幫助下,小紅一家通過了趣味橋,來到了游樂園。
1、教學整十數乘一位數。
師:請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呢?(如果給你一次玩的機會,你會玩什么呢?)小紅想和爸爸媽媽玩一次碰碰車,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把這問題說完整。
(1)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如:坐碰碰車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錢?
(2)讀題審題,知道什么?求什么?
(3)怎么列式呢?20×3=60(元)。
(4)為什么用乘法計算?生:每人20元,3人就需要3個20元,所以用乘法計算。
(5)這個60是怎么得到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20×3是怎樣算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寫一寫。
(1)合作學習。
(2)匯報:
a、用小棒擺:3個兩捆是6捆,是60。
b、20+20+20=60。
c、2個十乘3是6個十,是60。
d、先算2乘3得6,再在6的后面添上一個0。
師:同學們真能行,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
(3)現在學會了20×3=60,你會不會算200×3呢?2000×3呢?
(4)仔細觀察這三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個乘數是一位數,另一個乘數是整十、整百、整千數。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揭題。
3、小結。
師:在計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時,要想算的快又準,那種方法呢?先想一想再跟同桌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時,可以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用“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看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師:有了這個竅門,我們算起來一定會更快。咋們來試試吧!
1、打氣球。
2、套圈游戲。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結合“擺碗筷”的具體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與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呈現孩子“擺碗筷”的情境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雙數與根數之間的對應,填表表示這一對應關系,再根據這個表,寫出乘法算式,編制2的乘法口訣。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不僅學習了2的乘法口訣,而且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將對學習后繼的乘法口訣產生積極的遷移和影響。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里會做家務嗎?
參觀小明在家做的什么家務。(課件出示,讓學生觀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幫著擺碗筷。)。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做家務(擺筷子)”這一情境來學習2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2的乘法口訣)。
關于2的乘法口訣你能背出幾句呢?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編寫的嗎?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說一說。
2.擺一擺,數一數。
在準備擺之前聽清楚幾個要求: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
(2)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3)邊擺邊把14頁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誰的動作最快。
3.試一試。
(1)根據表格寫乘法算式。
師:2雙筷子呢?(2個2)2個2是4,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又是怎樣的呢?
師:同學們很聰明,那你們能根據表格寫出3雙、4雙、5雙……9雙所對應的乘法算式嗎?(學生同桌交流后,獨立填寫算式,再匯報;老師按順序板書乘法算式。)。
(2)觀察算式和剛才板書的口訣有什么關系?
4.讀一讀、記一記。
(三)鞏固新知、拓展思維1.摘蘋果(口訣基本練習)。
2、猜一猜(口訣與算式基本練習)。
兩個盤子里分別放了5個蘋果,上面用白紙蓋住,猜一猜每個盤子有幾個蘋果,并說出兩個乘法算式和所用的乘法口訣。
3、獨立完成作業(yè)第三題,師巡視批改。
4、你知道嗎?(關于口訣的一些歷史資料)。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節(jié)考評課,也是進入新校被校領導所認識的第一次展示的機會。雖然沒有試講(試講是我一貫比較反對的一種展示自我的方式),但是從思想上比較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某些地方的處理臨時發(fā)生了變化,可能是因為時間關系怕完整的教學結構無法展示給聽課的領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思想被淡化,關注學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課后想起遺憾的地方還是不少加上李老師的診斷思路清晰了許多。
關鍵處: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并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里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并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么關系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于此處編制的。對于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關系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松而且也沒有出現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師說的沒有錯: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么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jié)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發(fā)現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么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二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熟練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學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教學本課時,我采用“鞏固舊知、導入新課——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自主發(fā)現、方法探究——趣味游戲、強化練習”的教學方法,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完成教學任務。
1、談話導入
2、背誦九九乘法口訣
集體背誦乘法口訣,看誰背的好!完后我會說:我發(fā)現同學們背誦的都非常棒,只有個別同學還不是很熟練,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訣,倒背如流。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為它不僅可以幫我們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還能幫我們解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3、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今天我們就繼續(xù)接著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復習計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1、出示教材第37頁主題圖。
談話:快要過六一兒童節(jié)了,我們大家預想一下怎么裝扮教室,在裝扮的過程當中也會有許多的數學問題。現在仔細觀察“快樂的節(jié)日”這幅圖,看看你能發(fā)現了什么?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交流反饋
第一組做了一些紅旗,要掛在教室里。
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
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
談話: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可做適當提示或引導。)
(1)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平均每組有幾顆?
(2)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2、出示例1。
課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讓學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個7,接著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個7,問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個 7是多少?這個可以用乘法解決7×8=56(面)。然后同桌討論:看圖編應用題,引導學生說出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1)談話:求“平均每行掛幾面?”用什么方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展示課件例1圖。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列出算式。
師: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像這種求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列式是56÷8。
(3)引導學生得出算式的商。問:你是怎么計算的?并板書(想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學生獨立解決:要是掛7行呢?你能夠解決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并把求商的過程根大家說一說,師板書。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5)剛才我們計算56÷7和56÷8時都是用的哪句口訣?(七八五十六)
發(fā)現:除數是幾,就想關于幾的'乘法口訣。
3、小結:算除法想乘法,除數是幾就想關于幾的乘法口訣,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除法算式。
1、小小接力賽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1題。
2、填方框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說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師均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3、吹泡泡游戲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4、分一分
課件出示課本第40頁練習八第2題。
(三道題都是幫助學生鞏固用口訣求商的方法,同時第一個練習還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最后一題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一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本節(jié)課大家的表現很不錯,在解決裝扮教室的時候學會了知識,走出教室又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觀察,多思考,其實許多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訣:七八五十六 口訣: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掛7面。 答:平均每行掛8面。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直觀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及意義。
2.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會在生活中應用口訣進行計算。
3.通過找規(guī)律、歸納口訣,培養(yǎng)學生探索新知、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謎語中激起興趣。
1.師說謎語:一棵樹上五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大人小孩全都有,能寫會算全靠它。(生猜)。
3.引課:如果我們每次列出乘法以后,都借助加法求和再求積,這樣真是太麻煩了,在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fā)明了乘法口訣,那時被稱作“九九歌”。所以我們今天就要學習乘法口訣,學習了以后,我們就可以快速的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想學嗎?(板書:乘法口訣)。
二、探究中學習新知。
1.探索編口訣的方法。
(1)師:為了今后計算的方便,我們把1x5=5和5x1=5這兩個算式編成一句口訣,將兩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提出來放在口訣的前面,較小的因數在前,把積寫在后面,一個5還是5,我們就說“一五得五”。在這里,“一五”表示1個5,“得五“表示積是5.
(2)師:像2x5=10和5x2=10這兩個算式,都可以表示2個5,而他們的結果又都是10,所以編成的口訣就可以是“二五一十”。(隨師讀口訣)。
2.同桌創(chuàng)編其余三句口訣。
師:根據老師編口訣的方法,試編其余三句口訣,編好以后寫你的本子上。
3.交流匯報。
師:你們愿意把自己創(chuàng)編的口訣說給大家聽嗎?
“三五”表示什么?“十五”表示什么?
4.小結:今天我們創(chuàng)編的幾句口訣,和數字幾有關?(板書:5)。
5.發(fā)現規(guī)律。
生:5乘幾結果個位不是0,就是5。
生: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相差5。
6.記憶口訣。
7.小游戲---師生對口令,男女生對口令。
三、游戲中消化新知。
1.玩轉撲克。
要求:師左手拿5張5,右手拿1,2,3,4,5,找兩名同學各抽取一張,合在一起說一句口訣。
2.你能讓降落傘安全降到草坪上嘛。
出示5個寫有算式的降落傘和5個寫有口訣的草坪,讓生連線。
3.生活中數學。
(1)說一說分針走每個大格是幾分,運用那句口訣?
(2)出示三個田字格填空,在每個田字格中有()個小正方形和()個大正方形,合起來每個圖形中有()個正方形,所以三個田字格中正方形的個數是()x()=(),運用的口訣是()。
四、語境中思維升華。
五、教師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了5的乘法口訣,掌握了創(chuàng)編口訣的方法,希望你會運用今天的方法探索出更多的口訣。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四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含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進行口算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是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力求讓學生親歷5的乘法口訣編制過程,希望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含義,會用5的乘法口訣計算1至5各各數與5相乘的積。當一節(jié)課下來后,看似完成了教學過程,學生似乎也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口算,但課后靜下來回憶教學過程,總覺得有一些不可名狀的不滿意。
一、在備課時沒有認真研讀教材,使動手操作部分難以切題。教材通過用5根小棒讓學生擺小傘,而我在說明操作要領時,只是讓學生拿出小棒擺小傘,沒說明使用小棒的數量,結果大部分學生只用了4根小棒就擺出了小傘的形狀。這一結果大出我的意料。如何切入到本節(jié)課的主題?我靈機一動,馬上組織學生對小傘的形狀進行分析,最后大家一致認為:4根小棒擺的小傘沒張開,不能起到遮擋的作用?!澳阌修k法讓小傘張得開一些?請你擺擺看?!苯涍^一番周折,學生才用5根小棒擺出了小傘。終于切題了!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五
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含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進行口算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是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力求讓學生親歷5的乘法口訣編制過程,希望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含義,會用5的乘法口訣計算1至5各各數與5相乘的積。當一節(jié)課下來后,看似完成了教學過程,學生似乎也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口算,但課后靜下來回憶教學過程,總覺得有一些不可名狀的不滿意。
一、在備課時沒有認真研讀教材,使動手操作部分難以切題。教材通過用5根小棒讓學生擺小傘,而我在說明操作要領時,只是讓學生拿出小棒擺小傘,沒說明使用小棒的數量,結果大部分學生只用了4根小棒就擺出了小傘的形狀。這一結果大出我的意料。如何切入到本節(jié)課的主題?我靈機一動,馬上組織學生對小傘的形狀進行分析,最后大家一致認為:4根小棒擺的小傘沒張開,不能起到遮擋的作用?!澳阌修k法讓小傘張得開一些?請你擺擺看?!苯涍^一番周折,學生才用5根小棒擺出了小傘。終于切題了!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觀察現象,在與加法的比較中體會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理解幾個幾相加可以用乘法算,認識乘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卡片、實物等,生準備2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自己的學校嗎?今天我們一起去動物學校去參觀。(演示課件)。
2、算式分類:
(2)你為什么要這樣分?
二、認識幾個幾。
1、難題解決了,讓我們進入動物學校,看,小動物們正在活動呢!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
2、從圖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幾只?你是怎樣數的?
為什么要這樣數?(引導學生說一說兔子是幾只幾只站在一起的)。
有幾個2只?(板書:3個2)。
3個2只是幾只呢?誰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來算一算。
板書:2+2+2=63個2是6。
3、雞有幾只呢?你是怎樣數的?
為什么要這樣數?(引導學生說一說雞是幾只幾只站在一起的)。
是幾個3?(板書:4個3)。
4個3是多少呢?你能用學過的方法來算一算嗎?
板書:3+3+3+3=124個3是12。
4、小結。
兩個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師:第一個算式中加數都是2,第二個算式中加數都是3。兩個算式中的加數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些小動物每一堆都是同樣多的,每堆有3只,有這樣的4堆,我們就說是4個3,每堆有2只,有這樣的3堆,我們就說是3個2。
5、擺一擺。
像這樣的幾個幾,你們會用手中的花片擺一擺嗎?
(1)請大家拿出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圓片,擺4堆??纯磾[了幾個2?(4個2)求一共擺了幾個圓片,用加法怎樣列式?(2+2+2+2=)。
(3)請學生自己擺,自己先想好幾個一堆,擺這樣的幾堆。
先自己擺一擺。再和同桌說一說自己擺了幾個幾,求一共擺了幾個幾,加法算式是怎樣的?
再指名說:一堆擺幾個,擺了這樣的幾堆,是幾個幾?算式是怎樣的。
6、動物學校的動物也擺了一些花片。
小動物們一共擺了多少個花片?你是怎樣看的?怎樣列式?是幾個幾?(橫著看,每排5朵,有3排,一共的朵數是3個5相加。5+5+5=15;豎著看,每排3朵,有5排,一共的朵數是5個3相加。3+3+3+3+3=15)。
請學生觀察:這兩道題的得數相同嗎?為什么呢?
小結: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他們的得數是相同的。
三、認識乘法。
1、師:我們再來參觀動物學校的電腦教室。
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2、4、6、8這樣數出來的;我是加出來的;)。
根據回答板書:2+2+2+2=8,這里有幾個2相加?板書:4個2相加。
求4個2是多少,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來計算。(板書:乘法)。
可以寫成24=8,也可以寫成42=8,帶學生示范寫。
看了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問題想問老師?
請小朋友一起來課件上小豆夾的話,找到后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
這個符號叫什么?(板書:乘號)。
24怎么讀?(板書:2乘4)。
42怎么讀(板書:4乘2)。
乘號前面的數和乘號后面的數叫什么?(分別板書:乘數)。
=后面的數叫什么?(板書:積)。
2、這間電腦教室有多少臺電腦呢?是幾個2?(10個2)。
用加法和乘法你會列式嗎?
用加法算:2+2+2+2+2+2+2+2+2+2。
用乘法算:210或者102。
3、在動物學校還有一個更大的電腦教室,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呢?(顯示100個2)。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
小結:看來求幾個幾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四、應用拓展。
1、試一試。
動物學校的小動物邀請小朋友來玩長繩。每組有多少人?(5人)。
你能看圖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獨立填寫69頁的下面的算式。
指名說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一起讀一讀,比較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2、想想做做1。
小朋友們在參觀中學到了不少本領,動物們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禮物。是什么呢?
師:1盒鋼筆有幾枝?一共有幾個2枝?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呢?1束花有幾朵?一共有幾個5朵?先用加法列式,再列乘法算式。
學生填書、匯報、交流。
3、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
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請12位學生上臺扮演小動物,臺下學生一齊問:老狼老狼幾點鐘,老狼說2點鐘,臺上小朋友就2個2個站在一起,3點鐘,臺上小朋友就3個3個站在一起,請臺下小朋友說一說臺上小朋友站成了幾個幾,乘法算式是怎樣的。
請12位小朋友到臺上,老狼分別說2點、3點、4點、5點、6點,學生活動并列式。
師小結:小朋友們游戲做得真棒,聽聽大灰狼對我們說什么?(播放錄音)。
五、溝通聯(lián)系。(機動)。
聯(lián)系歡迎牌上的算式和新課學習中的主題圖(雞和兔),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說一說這些算式可以怎樣用乘法來表示。
六、應用升華,鞏固新知.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運算方法,它叫乘法。
在我們日常生活種經常會碰到這種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問題。乘法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如,一雙筷子有2根,一家3口人就用3雙筷子吃飯,也就是3個2根。乘法算式是32=6或23=6;一只手有5個手指,一雙手就是2個5只可以用25=1052=10計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2、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紅旗。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基礎知識練習。
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學生們完成后,選兩行學生按順序每人一題訂正結果,教師要統(tǒng)計學生口算的正確率,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及時鼓勵表揚,有錯誤的學生要讓其說出是哪道題錯了,教師給予板書,幫助學生改正。通過練習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能夠從中了解到好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計算更準確、更迅速。
3、老師選兩個學生當代表到前面比賽,其他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學生按箭頭的順序分別把答案寫在題目的兩邊,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奪得小紅旗。
讓學生一起訂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對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通過比賽讓學生明白看,一味只圖快,做的題不正確,是得不到紅旗的)。
二、探究新知。
1、運用口算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44頁的第7題,這是一道圖文結合的題。引導學生認真看題中的文字,還要認真觀察圖,看圖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說一說,你從題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引導學生想。
(1)題中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解決這三個問題需要哪些數據信息?
(3)在充分分析題意之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過程,訂正結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紅家的蠶子可產蠶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蠶子可產繭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50千克繭能賣900元錢。
2、小象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后這頭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讓學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題需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數據。學生之間互相訂正,互相補充。
(2)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計算過程和結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這頭大象重4100千克。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口算。
2、小明要買12本書,每本書19元,小明大約要帶多少元錢?
3、教材第45頁的第10題。
四、思維訓練。
1、不計算,把估算結果寫在括號里。
2、李叔叔平均每天組裝19輛自行車,9月份大約共組裝多少輛自行車?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八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從一只手有幾個手指入手,讓學生算一個小組的同學共有多少手指。并試著說出“一只手有5個手指,2只手有10個手指,3只手有15個手指,···”讓后引入雜技表演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怎么數,并試著說出算式,當學生能說出一部分后,我讓全班同學一起動筆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自己試一試怎么記住這些乘法算式,有的孩子說出:“一個5是5,2個5是10,···”因為一部分孩子課前已經會背口訣,能直接說出口訣,我就結合學生的回答,讓學生說出口訣的意思,這樣大家的觀點互相結合,學生順利的完成了口訣的編制,很快理解了口訣的意義,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有什么規(guī)律,怎樣記得快,經過討論,學生很快發(fā)現了規(guī)律,在課堂上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的背出口訣,會用口訣,學習效果非常好。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在探索5的乘法口訣時我讓學生擺小棒,讓學生理解1個5、2個5……,從而理解乘法的的含義。首先,第一個層次是5×11×5的乘法口訣,老師編給學生看。第二個層次是編5×22×5的乘法口訣,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師指導學生編口訣。第三個層次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兩人一組學生自己編口訣。第四個層次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fā)現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fā)、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悅。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九
《分數乘法(三)》是在學生學習分數乘法(一)、(二),掌握了整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使學生通過動手折一折、畫一畫、算一算等方法學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我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時聽取了一些老師的意見反饋說孩子們畫圖困難于是我就想著讓學生動手折一折,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用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式來學習新知,再將知識遷移到畫一畫,最后抽象到算一算,在學生不斷地嘗試中發(fā)現算理。教學中我設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小組討論為輔,大膽猜想為依據,實例驗證為手段,集體歸納為結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是輔助性的導向,在學生遇到困惑時及時指引方向,包括練習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即使這樣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多突發(fā)問題故在這一節(jié)課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亮點:
一、本課主要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的活動,并借助圖形語言,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正確計算。
二、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是這部分教學的難點,這一難點一旦突破,計算方法也將隨之攻破。所以,我下大力氣在學生的操作中,讓學生充分的動手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展開觀察所涂部分與整張紙的關系。這樣,通過圖形語言,學生們體會到了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感受到分數乘分數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學生在折紙的過程中,還體驗到:不管是3/4的1/4還是1/4的3/4,結果都相同的道理。
四、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與猜想,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求知動力。
在引導學生動手活動探究后,我又讓學生大膽的質疑,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們又樂此不疲的投入到了運算方法的探究中去。整堂課下來,孩子們始終處在“操作――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中,真正變成了學習的主人。
需要改進之處:
1、對學生的多樣思維應加大評價力度。
孩子們在探究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里,我給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夠,可以看出評價一個孩子,要適時,適當,決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殺,否則可能會壓制孩子的思維積極性。這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有待加強。
2、課前對學生的估計過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設計好的練習,沒來得及做完。這也提醒我,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案,更重要的還是要備好學生,這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3、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有待激發(fā)。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十
三年級下冊63頁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
1、使學生經歷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探究過程,掌握兩位數乘法的筆算方法。
2、讓學生在嘗試、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得對算理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整潔書寫、仔細計算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掌握乘的順序。
2、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積的末尾和第一個因數的十位要對齊。
第二層積的書寫位置。
師:如果只買2本,需要多少錢?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誰來列式?生:24×2師:如果用我們學過的豎式來算一算,你會嗎?請每位同學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算一算。(指一名學生板演)。
師:說說剛才用豎式計算的過程(師在黑板上板書豎式并用彩筆畫出箭頭,強調從個位起分別每一位上的數,從豎式上可清楚的看到計算的每一步)。
要想把這樣的豎式計算正確,你覺得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師:買5本呢?
2.復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師:(課件出示圖片)如果這一套12本都要買,需要多少錢?還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怎么列式?生:24×12師:這道題你能一眼看出它的結果嗎?那我們先來估算一下吧!生1:把12估成10,24×12約等于240生2:把24估成20,24×12約等于240生3:把24估成20,12估成10,24×12約等于200生4:把24估成25,12估成10,24×12約等于250師:同學們真聰明,這都是我們估算的,可是誰估算的錢數最接近準確數呢?這就需要我們準確計算出24×12的得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筆算乘法。(板書課題)。
1.獨立思考,寫出自己計算的結果。
師:你能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個新問題嗎?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自己的算法。
2.小組內交流。
師:寫完的同學跟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3.全班匯報交流。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生1:把12分成10和2相加。
24×10=240--------------買10本書的價格24×2=48---------------買2本書的價格240+48=288------------買12本書的價格生2:把24分成20和4相加12×20=24012×4=48240+48=288生3:24×12就是24個12相加12+12+12+12+-----------+12(24個12)生4:24×12就是12個24相加24+24+24+24+----------+24(12個24)生5:把24看成是4×6,4×12×6=288生6:把12看成是2×62×24×6=288師:同學們,你們的.方法真多,都能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總結上面的幾種方法就三大類:
一、拆數法。
二、疊加法。
三、連乘法。
2×24的積(2本書的價格)10×24的積(10本書的價格)48+240的和(12本書一共的價格)。
師:請仔細觀察豎式法和拆數法,你發(fā)現了什么?生:豎式的計算步驟其實和拆數法的事一樣的。
生:不能,只有寫在十位上才能表示404×124824288。
師:是不是所有兩位數乘兩位數都可以用豎式計算呢?計算步驟是怎樣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認為應該注意什么?(學生談論匯報)。
1、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末位與因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末位與因數的十位對齊。
3、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
1、課本63頁做一做(請學生板演前4個)。
2、幫小馬虎糾錯。
3、解決問題:課本64頁3、4題。
師: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呢?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呢?(請學生回答,一起回顧加強記憶)。
個位上的2乘24的積末尾與個位對齊。
十位上的1乘24的積末尾與十位對齊,0可以不寫把兩次積的得數加起來,+號可以不寫。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位數乘多位數口算、筆算的基礎上,學習探討的。為了便于學生掌握筆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過程呈現出來,然后再導入主課,使學生初步明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這一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它體現了兩位數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數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遷移、類推。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節(jié)計算課,學生學習有興趣。學習前,學生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會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學生在口算的基礎上,嘗試體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yōu)點和不足,尋找最佳方法,訓練學生掌握優(yōu)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出示主題圖。
1、你得到哪些信息?生匯報交流。
2、生理解題意,列式。
3、師:請你先幫他估一估,大約付多少錢?
學生回答,并評判每種估算值與準確值的大小比較。(三種方法)。
4、怎樣才能知道正確答案呢?
1、用你學過的方法試一試。
(1)先獨立思考,再匯報交流。學生評判優(yōu)劣。
(2)學生多種方法中,師生共同優(yōu)化出一種(拆數法):
24×10=24024×2=48240+48=288。
2、嘗試筆算24×12。
今天我們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板書課題)。
(1)、嘗試解決問題:你能列豎式計算出得數嗎?試試看。
先獨立思考,書寫再練習本上,再小組交流。
(2)、全班匯報交流。
在投影儀中一一展示算式,學生評判對錯,說出每一步的由來。
(3)、學生分組討論: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3、研究筆算的'方法:
抽學生口述你們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師板書,重點說算理。
學生討論交流(特別乘得的積的第二行個位空位的道理。)。
2424。
×12×12。
4、小結筆算方法:學生交流匯報。
(1)計算方法是什么?(拆數法)。
先()和()相乘,再()和()相乘,最后兩個乘積相加。
(2)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書寫數位要對齊;乘法口訣準確;加法計算準確。
5、試一試:。
32×1241×2113×31。
(1)學生獨立完成。
(2)投影儀展示,學生評判。
(3)師強調出現的問題。
1、游戲:智闖馬虎宮,找找開門密碼(p63頁“做一做”)。
23×1341×2123×3132×1243×1222×14。
抽生板演,先自我檢查,再其他學生上臺評判對錯,錯誤要改正。
2、森林醫(yī)生:
針對學生易犯錯誤,判斷對錯,找出原因,并改正。
3、計算:p64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自我檢查。
投影儀展示作業(yè),學生評判對錯。
4、應用:p64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四、歸納梳理,總接收獲。
學習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需要提醒大家什么?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24×10=24024。
24×2=48×12。
240+48=28848……2×24的積。
24……10×24的積。
288。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十二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24~25頁內容。
【學情分析】。
乘法運算定律與之前所學的加法運算定律類似,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大,但是本班有三名學困生,需要重點關注和引導他們,掌握乘法運算定律。乘法運算定律不僅有助于加深乘法計算方法的理解,還能使計算簡便,所以需要學生理解并注意與加法運算定律的區(qū)別。本節(jié)課的講授注重從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學的加法運算定律,由學困生和其他學生一起來類比歸納乘法運算定律,充分調動學困生積極性。
【教材分析】。
學生對乘法交換律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初步認識,在作業(yè)或者練習中已經接觸過當一個乘法算式里的因數交換位置后,通過計算會發(fā)現它們的積并不變。這節(jié)課利用例子,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觀察、發(fā)現對任意兩個整數相乘有同樣的性質,從而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對于乘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并且對乘法交換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正確理解掌握乘法運算定律,可以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的靈活性選擇,同時,對今后整數的乘法、有理數的乘法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學好乘法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和橋梁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難點: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教法: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引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學法: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交流、練習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什么運算定律?
學困生1: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師: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學困生2:a+b=b+a。
學困生3:(a+b)+c=a+(b+c)。
師:其實乘法也滿足一些運算定律,你想知道乘法滿足哪些運算定律嗎?(想)。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植樹節(jié)是幾月幾日嗎?
1、教學乘法交換律。
(課件出示教材情景圖)。
師:你從圖中可以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學困生2: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
師:要求什么問題?
學困生2: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師:怎么列式?
學困生1:4×25。
生:還可以這樣列式25×4。
師:計算這兩個算式的積是多少?
生:都是100。
師:4×25=25×4(板書)。
師:你能仿照這個式子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生:能。
讓學生舉例。
師: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
生:不能。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式子有什么特點?
生:因數不變,積相等,因數位置變化。
師:這就是乘法交換律。
你自己嘗試總結乘法交換律。
生: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師:很好,兩個數相乘,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師: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嗎?
生:能。
師:把它表示在練習紙上。
學困生2回答。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學習,知道乘法也有交換律,那么乘法中會不會也有結合律呢?下面我們繼續(xù)觀察植樹情景圖。
(課件出示植樹情景圖)。
師:一共需要澆多少桶水?怎么列式?
學困生1:(25×5)×2生:25×(5×2)。
師:你能說出每個算式的意義嗎?
學困生1: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種了多少棵樹,再算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生: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個小組要澆多少桶水,再算25個小組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師:把它計算在練習紙上。
做完后讓學困生3和其他學生寫在黑板上。
師:通過上面的計算,你發(fā)現什么?
生:積相等。
師:(25×5)×2=25×(5×2)。
師: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生:能。
學困生2和其他學生舉例。
師: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
生:不能。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式子有什么特點?
生:因數不變,積相等,運算順序不同。
師:這就是乘法結合律。
師生一起概括乘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師: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嗎?
生:能。
師:把它表示在練習紙上。
師:比較(25×5)×2和25×(5×2)的算法,哪種計算簡便?為什么?
學困生1:第二種,后兩個數先乘是整十,容易計算。
生:相同點:交換律是交換兩數的位置,數和結果不變;結合律是改變運算順序,數和結果不變。不同點: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中的數之間是加號連接,數叫加數,結果叫和;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數之間是乘號連接,數叫因數,結果叫積。
三、鞏固練習。
1、在里填“”“”或“=”。
36×1919×36?27×4×2527×(4×25)。
125×24125×8×367×868×7。
學困生2回答。
12×32=32×___108×75=___×___。
學困生3回答。
30×6×7=30×(6×___)。
125×(8×40)=(___×___)×___。
其他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起到鞏固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作用?!?。
四、歸納總結。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呢?
生1:我們今天學習了乘法的兩個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這些運算定律。
生2:乘法運算定律與加法運算定律的`對比,讓我知道了它們的區(qū)別。
五、課堂檢測。
完成后對答案,互判。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六、布置作業(yè)。
課本27頁練習七第1、2、3題。
七、板書設計。
25×4=4×25。
(25×5)×2=25×(5×2)。
a×b=b×a。
(a×b)×c=a×(b×c)。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編口訣的過程,能找出6,7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發(fā)現能力。
2、能記住6,7的乘法口訣,會用乘法口訣正確求積。
3、讓學生初步體驗6,7乘法口訣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感受數學的價值。
會用乘法口訣。
正確求積。
1、背誦1~5的乘法口訣。
2、摘蘋果游戲(利用電子白板畫蘋果樹和乘法題)。
(課件演示,紅紅到書店買臺歷,并與售貨員對話)。
售貨員:每本臺歷6元。
師:你看到了什么數學信息?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怎樣解決?
學生的回答適時解決,當學生出現66時。
師問:這個有口訣計算嗎?(沒有)該怎么計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問:用什么方法計算更快呢?(乘法口訣)。
師:我們發(fā)現有口訣計算起來真快,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編出6,7的乘法口訣吧!
揭示課題并板書:6,7的乘法口訣。
1、教學6的乘法口訣。
教師:一本臺歷6元,要求4本臺歷多少元,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會列乘法算式嗎?
學生:64=24。
教師:能根據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嗎?
學生:四六二十四。
教師:5本臺歷多少元?算式怎樣列?口訣怎樣編?6本呢?
讓學生把算式和口訣依次填入表里。
61=6一六得六。
66=36六六三十六。
62=12二六十二。
67=42六七四十二。
63=18三六十八。
68=48六八四十八。
64=24四六二十四。
69=54六九五十四。
65=30五六三十。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檢查,再請學生在全班展示,集體訂正。
教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編出了6的乘法口訣。那么每句口訣的意思你都知道嗎?
學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個6得數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學7的乘法口訣。
教師:你又看到什么數學信息?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仿照6的乘法口訣編寫方法編出7的乘法口訣。
教師:小朋友,你們能自己編出7的乘法口訣嗎?讓學生把算式和口訣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檢查,互相幫助,集體訂正。
教師:你是怎樣想出77的`得數的?
學生:剛才我們學習6的乘法口訣時已經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數。
教師:你是怎樣編出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的?讀一讀,背一背。翻開書31頁,將7的口訣補充完整。
1、游戲:對口令(課堂活動第1題)。
(1)老師對全班。
(2)同桌對。
(3)師說全班搶答。
2、擺小棒(課堂活動第2題)。
教師在展臺上用6根小棒擺1個六邊形?,告訴學生這個圖形叫六邊形。
教師:擺1個六邊形用幾根小棒?(6根)。
教師:那么擺兩個六邊形要幾根?擺3個呢?擺擺看。
學生擺后匯報。
教師:如果不用擺,那你知道擺7個六邊形要幾根小棒嗎?
學生:我知道,要42根。因為1個六邊形要6根小棒,擺7個六邊形就是7個6,六七四十二。
教師:怎樣列式?用哪句口訣計算的?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7=4276=42口訣:六七四十二。
1、練習九第1題口算。
2、看口訣寫算式。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嗎?
引導學生小結,回答略。
小學乘法數學教案設計篇十四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56—57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十十二的第1~3題。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2、經歷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與優(yōu)化的'關系。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師:同學們真聰明,在你們的幫助下,小紅一家通過了趣味橋,來到了游樂園。
1、教學整十數乘一位數。
師:請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呢?(如果給你一次玩的機會,你會玩什么呢?)小紅想和爸爸媽媽玩一次碰碰車,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把這問題說完整。
(1)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如:坐碰碰車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錢?
(2)讀題審題,知道什么?求什么?
(3)怎么列式呢?20×3=60(元)。
(4)為什么用乘法計算?生:每人20元,3人就需要3個20元,所以用乘法計算。
(5)這個60是怎么得到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20×3是怎樣算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寫一寫。
(1)合作學習。
(2)匯報:
a、用小棒擺:3個兩捆是6捆,是60。
b、20+20+20=60。
c、2個十乘3是6個十,是60。
d、先算2乘3得6,再在6的后面添上一個0。
師:同學們真能行,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
(3)現在學會了20×3=60,你會不會算200×3呢?2000×3呢?
(4)仔細觀察這三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個乘數是一位數,另一個乘數是整十、整百、整千數。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揭題。
3、小結。
師:在計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時,要想算的快又準,那種方法呢?先想一想再跟同桌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時,可以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用“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看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師:有了這個竅門,我們算起來一定會更快。咋們來試試吧!
1、打氣球。
2、套圈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