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匯總13篇)

字號:

    使我們能夠更好地評估自己的進步和發(fā)展。寫總結時應注意邏輯性和條理性,將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結構進行組織,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果你正在尋找靈感,不妨瀏覽以下總結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一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2倍。買這樣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錢?4、光明小學3名教師帶45名同學去海洋館參觀,用400元錢買門票夠嗎?四、總結今天學習的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中的作業(yè)。課后反思: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二
    知識目標:1、體察信客的語言、行動和心理。領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學會新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正直無私的品格。
    教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潔身自好、待人寬容、任勞任怨等的品質。
    重點難點:感受本文的語言。抓取人物的品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這個問題,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出來,但是概括的語言并不是很簡練。但是,對于職業(yè)的特點,卻總結的不好。好像學生還摸不著門路。)。
    1)、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誠信無私。
    2)、終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勞任怨。
    3)、收入微薄,生活貧窮——待人寬容。
    4)、最痛苦的是蒙受懷疑、欺凌、憎恨。但是信客的閱歷又讓他增長才干。
    2、從上面大家的總結可以看出,信客的為人如何?(或信客這一行所需要的品質是什麼?)。
    誠信無私、任勞任怨、待人寬容、潔身自好、恪盡職守、善良厚道等。
    (學生基本上能說個差不多。但有時專業(yè)語言運用的還是不好。口頭語比較多一些。)。
    3、那麼分別從文中找出相對應的事例來!
    都能對號入座。只是語言繁瑣,不凝練。
    4、可是,有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為什麼作者再寫信客之前,還寫了一個老信客?
    險些老信客,實際上說明了信客這一職業(yè)的兩個特點:路途艱苦;強調職業(yè)道德——“就在一個信字”,而且這個“信”字要做到一絲不茍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豐富經歷,給年輕信客以具體切實的指點,他的慘痛的教訓。又時時警惕著年輕信客。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為可以信賴的信客。
    (這個問題,孩子的回答卻不甚好。老是靠不到主題上來。)。
    5、那麼,信客成長起來后,作者重點寫了信客的什麼事跡?為何要重點寫?
    重點寫了兩個事跡:概括寫遇到謀生者客死他鄉(xiāng),信客充當代理人的事跡;具體寫一次遭人誣陷、說明信客職務的兇險和信客仁義熱心、任勞任怨、寬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6、總結信客這一生,他在哪里是一個轉折?
    回鄉(xiāng)教書。
    7、他這一生正好驗證了那一句話?
    好人有好報。
    社會總是有良心的,奉獻者終究會贏得敬愛和懷念。人們常送些關懷與溫暖。發(fā)財?shù)耐l(xiāng)回來道歉,并請他代辦郵政事務,后來大家又推舉他當老師,當校長等等。等到臨死時,又來紛紛吊唁。
    8、信客死后,為什麼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9、請寫出一段話,作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這道題開放性很強。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
    現(xiàn)摘抄幾則如下:
    馬茜茜:信之子,眾之父,仁義之人,大公無私,為吾敬之人某某。
    王彬:我們永遠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們的月亮,你是寒冬溫暖我們的火光。你是我們永遠的心靈支柱!
    徐云龍:村中之翼。
    嵇姍姍:您的功勞是為我們的奉獻,您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您的身影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您奉獻出了青春,卻換來了無限的美好。
    于剛:尊敬的校長,您像一把熊熊烈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您給我們留下了偉大的精神財富。我們全體同學向您致敬。
    楊一帆:一支蠟燭,奉獻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負重。一人只為,仁義熱心。。光芒四射,蠟燭已盡。
    10、本文的語言有何特色?
    《信客》:質樸典雅;警辟而暢達。
    《背影》:樸素平實。
    《臺階》:十分口語化。
    原因:題材不同,作者個性氣質語言習慣不同。
    三、作業(yè)。
    1、把課后詞語加意思寫一遍,并且背過。
    2、把自己的墓志銘整理在本子上。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三
    練習六教學目標:1、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2、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的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3、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4、讓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合作交流,深化理解知識并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5、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學重點: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教學難點: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學設計:1、第1題。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可以直接應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梢越M織學生討論: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而求梯形的周長卻不可以這樣算?2、第2題可以讓學生分別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3、第3題、第4題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明確求花邊長就是求正方形周長。4、第5題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明確“沿著足球場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長方形的周長×2”。5、第6題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解答,也可以讓學生先剪一剪、折一折,以幫助理解題意,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長??梢宰寣W生在小組或班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小正方形周長。學生可能有以下方法:18+18=36(米)18×2=36(米)18÷2×4=36(米)18×4÷2=36(米)6、第7題可以讓學生操作:“用48厘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體會到將周長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長度就是正方形的邊長。7、第8題用16根小棒擺長方形,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小組中的同學邊操作、邊記錄、邊討論,便于總結規(guī)律。共可以擺4種,即16÷2=7(長)+1(寬)=6+2=5+3=4+4。8、數(shù)學故事可以讓學生通過“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長方形桌面的周長;組織小組內及組間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解決問題的策略:(1)先求出正方形桌子邊長,再乘拼成的長方形中擁有的邊長數(shù)。(2)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邊長,再算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最后根據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求出周長。(3)先將正方形的周長乘正方形桌子的張數(shù),再根絕每兩張桌子拼一次就減少兩邊的規(guī)律,從積里減去減少的邊的長度。9、第9題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交流及班級集中發(fā)言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想法,用媒體直觀展示圖形之間的變化關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四幅圖的周長相等。10、總結: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11、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四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沁人心脾、根深葉茂、饞涎欲滴”等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感悟信任的含義,了解本文“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2.過程與方法。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感悟信任的含義,了解本文“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
    (3)在領悟中心的基礎上聯(lián)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說說對信任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是美好的品質,并從文中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悅。
    (2)在領悟中心的基礎上聯(lián)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說說對信任的理解。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感悟信任的含義。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了解課文“側面描寫”的寫法。課前準備:
    自制課件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剛才同學們交流了有關信任的資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信任》這篇課文,誰來說說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嗎?(課文寫了我和先生在一塊有趣的告示牌的指引下來到一片無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并自覺付錢的故事)從這件事你感受到了什么或有什么收獲呢?(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2.從這件事你感受到了什么或有什么收獲呢?(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
    三、深入學習。
    (2)課文主要寫了誰信任誰?(3)小結:桃園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雙方互相信任。
    板書:信任。桃園主人客人。
    這是一片怎樣的桃園呢?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又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呢?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一進桃園,感受桃香。
    1.這是一個怎樣的桃園呢?請快速默讀課文找到答案。2.指名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1:根深葉茂的果樹上結滿了豐實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饞涎欲滴。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饞涎欲滴”又怎樣理解?誰能把這種饞涎欲滴的感覺讀出來嗎?(指名讀)一起來試試看。(齊讀)。
    這么特別的桃園,它的主人怎樣?讓我們第二次走進桃園。二進桃園,感受信任。
    1.請自由輕聲讀課文,想想:桃園主人是怎樣的一個人?主人怎樣信任客人?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閱讀3---5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xiàn)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邊讀邊做批注。2.接下來請同桌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理解。3.全班交流。要點:(1)主人寫的告示。(真誠)(2)主人準備的竹籃。(周到)屋前有一張木桌,竹上擱著幾只竹籃。主人寫的紙條。
    把“我們”當作朋友;讓“我們”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錢;信任“我們”……。
    看到這樣的紙條,你的心情怎樣?好,請你帶著愉快的心情讀讀它。(指名讀)我們一起愉快地讀讀這段話。(齊讀)(4)小狗、錢箱和大花貓。
    找出描寫小狗、錢箱和大花貓的句子。
    汽車行駛了大約三英里時,我們發(fā)現(xiàn)路邊有條大黃狗,它似乎在等著我們的到來。
    狗在我們身邊跳躍歡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顯然它是在為我們領路哩。
    我倆提著沉甸甸的籃子跟著小狗們往回走。
    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裝進汽車,我掏出錢包,這才發(fā)現(xiàn)錢箱旁躺著一只大花貓。
    錢箱放在那里又說明了什么?(對人充分信任)。
    告示不僅引領我們采摘了桃子,還把我們引向了哪里?(互相信任的境界)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讓我們第三次走進桃園。三進桃園,感受喜悅1.請快速找出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3:在那兒,我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點明中心)2.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1)互相信任讓人喜悅,讓我們用愉快的朗讀聲來傳遞這份喜悅。(請大聲地愉快地讀這句話)。
    (2)桃子是有價的,而互相信任是無價的。讓我們用最動聽的聲音來贊美這美好的品質吧!(請輕輕地美美地讀這句話)3.文中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我們的這種喜悅?課件出示句子4:
    我們沉浸在親手采摘果實的歡愉中,不一會兒,兩只大籃子裝滿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
    “你認為它會數(shù)錢嗎?”我對丈夫說?!耙苍S會學會的?!毕壬哪鼗卮?。
    我不禁回頭,久久地注視著那片果林,那間小屋,那張木桌和那道木柵欄——一個樸實而又真誠的地方。
    誰能讀出自己的喜悅,想讀哪句就讀哪句;(指名讀)老師也想分享大家的喜悅,請聽;(范讀)讓我們一起來表達這份喜悅吧!(齊讀)信任讓人喜悅,它是多么美好!(板書:是美好的)。
    4.為什么說這是一個樸實而又真誠的地方?(樸實是因為桃園簡單,真誠是因為主人對人熱情、信任。)。
    小結:桃園主人在課文的描寫中并沒有出現(xiàn),但我們卻從從桃園主人的精心布置的路牌、紙條、狗帶路、錢箱和花貓等細節(jié)中,體會到了桃園主人的熱情、真誠、勤勞、善良……,這種借助其他事物來刻畫人物的方法叫------側面描寫,起烘托的作用。這正是本文的獨特之處,是我們這節(jié)課了解的新的寫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1.同學們,面對這美好的桃園,回味一下生活中,你有過被別人信任的經歷嗎?(生交流)如何才能做到被人信任?(信任與被信任是相互的,只有信任了別人,才能被別人信任。)2.放飛心靈,表達信任。
    是呀信任是相互的,美好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下面這首詩。
    信任。
    信任就是一抹美麗的微笑,信任就是一雙緊握的手...
    信任是一座橋梁,讓我們走進彼此的心房;信任是一縷春風,拂去我們心頭的寒意;信任是一束鮮花,芬芳了我們多彩的生活...
    因為信任,世界這般美好;因為信任。
    你我如此歡暢...
    把它記在我們腦海里。(大聲讀課題)請深深地把這個詞刻在我們心里(畫心形)時刻享用它。
    板書設計:
    信任。
    桃園主人客人告示引路紙條留言自采自付貓狗待客。
    人與人之間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悅。
    【教學反思】。
    《信任》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四單元“真誠”第二篇主體課文。
    課文向我們講述美國一對夫婦在一塊路牌的指引下,到一桃園自摘桃子,自覺付錢的故事,字里行間洋溢著人與人之間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贊美了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質。文章選取的是生活中一件極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敘述,以平淡的手法進行描述,語句很樸實,沒有運用任何華麗的辭藻煽情的語句,但人物刻畫卻十分細致,字里行間洋溢著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根據本課特點,在教學中我采取了抓細節(jié)、悟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地感悟,使他們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
    (一)自主閱讀,合作學習。
    我引導學生直奔課文宗旨,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閱覽,找出可以表現(xiàn)果園主人對客人信任的有關語句,讓學生著手在下面批注個人的感觸,并在小組內溝通、交流,經過學生合作學習,讓他們透過樸素的文字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利用課件,調動情感。
    為了讓學生的思想感情從課文走向生活,我通過影像資料《無人看守的菜攤》,出示具有導向性的問題,抓住有效時機,引導學生從課文走進生活談出自己對信任的理解,實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對話,讓學生談出心聲,升華體驗。
    上完此課,盡管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但也存在不少的遺憾,如對側面描寫的介紹不夠清楚,下來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側面描寫上無從下筆,所以在后面的教學中應補充一些側面描寫的典型例子,或者讓學生嘗試進行一次側面描寫的小練筆,以便對側面描寫有更全面的認識。另外,忽視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給學生的思考空間過少等,這些我都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改正。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五
    他有一個平頂頭,個子不高,耳朵小小的,眼睛水汪汪,眼睛下面有一個胖嘟嘟的小臉,嘴巴不小不大。他們說,他是誰啊?對,給你們說對了,這就是我。
    我的性格很活潑,很外向,也很喜歡闖禍。小時候,我可是‘三天一小禍,五天一大禍’我記得有一次放暑假,非常熱,最熱的時候要四十多度,我心想:這么熱,去喝瓶可樂吧??晌矣窒耄汗夂瓤蓸窙]什么創(chuàng)意,不如……我想到了一個海電好點子,把冰紅茶、美年達、可樂、雪碧、還有我最愛喝的小茗同學和在一起,味道是怎么樣的呢?一id能夠非常好喝!想著想著,我的口水流了下來。我把那些飲料都合在了一個大瓶子里,突然,飲料都沖了出來,媽媽正好下班,看見桌上有好多不知名的液體,就問我:“這是怎么回事?”說完,用怪獸般的眼神緊緊地盯著我,我心想:這下慘了,我說:“今……天天氣……好好啊!”說完想跑,可被媽媽捉住了,結果只好被痛打一頓,外加不許吃晚飯。
    我很愛騎自行車,二年級的時候,我不會騎自行車,可是同學們都會。同學們總會和我說:“小王,你別傷心,你又矮又胖,像個‘矮冬瓜’,天生不會騎自行車,哈哈哈哈哈哈哈!”從此,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我立志一定要學會自行車,我每天都要練,這也伴隨著我第一次摔跤、第二次摔跤、第三次摔跤……有一天,我騎著騎著,爸爸在后面喊:“小子,你會騎了。”之后,我才知道,我中了同學的“激將法”我很喜歡自行車,因為它第一次鼓勵了我。也讓我知道,只要我努力了,我一定會成功。
    我還很喜歡看書,每當我看書的時候,誰叫我都不聽,因此,媽媽給我起了個外號“書呆子”。
    這就是一個頑皮、自尊心又強的我。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六
    1.理解化學能與電能之間轉化的實質。
    2.掌握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應物之間電子的轉移的探究,理解原電池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的拓展和運用。
    三、情感價值觀。
    感悟研制新型電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學電源可能會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形成較為客觀、正確的能源觀,提高開發(fā)高能清潔燃料的意識。
    探究重點。
    初步認識原電池概念、原理、組成及應用。
    探究難點。
    通過對原電池實驗的研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本質,以及這種轉化的綜合利用價值。
    探究過程。
    【實驗探究引入課題】。
    實驗步驟。
    現(xiàn)象。
    1、鋅片插入稀硫酸。
    2、銅片插入稀硫酸。
    3、鋅片和銅片上端連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問題探究】。
    1、鋅片和銅片分別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2、鋅片和銅片用導線連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現(xiàn)象又怎樣?為什么?
    3、鋅片的質量有無變化?溶液中c(h+)如何變化?
    4、鋅片和銅片上變化的反應式怎樣書寫?
    5、電子流動的方向如何?
    【引入】。
    電能是現(xiàn)代社會中應用最廣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種二次能源,又稱電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電腦、手機、相機、攝像機……這一切都依賴于電池的應用。那么,電池是怎樣把化學能轉變?yōu)殡娔艿哪?這就讓我們用化學知識揭開電池這個謎。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七
    練習二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及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計算。2、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同時發(fā)展學生運用除法口算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實際問題。教學重點: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及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練習。教學難點:選擇適合的方法正確熟練地口算一位數(shù)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及兩位數(shù)的除法。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星期天,媽媽到超市采購了很多物品。(出示媽媽采購的物品及每樣物品所用的錢數(shù))1、學生從圖上了解媽媽采購的物品及每樣物品所用的錢數(shù)。2、根據以上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1、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出示信息提出并解決除法問題。2、全班交流:你們學習小組提出了哪些除法問題?是怎樣解決的?3、交流計算方法:重點交流你是怎樣計算48÷2=24和90÷6=15兩道算式。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1、出示口算訓練卡片,教師引導學生做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及兩位數(shù)的口算訓練,適當抽幾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2、教材第12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3、教材第12頁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4、教材第12頁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理解題意,解決問題,然后再交流、反饋。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今天我們進一步練習了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及兩位數(shù)的口算,并且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了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教學反思:
    復習教學目標:1、復習鞏固一位數(shù)乘除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整千數(shù)及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計算,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2、提高學生靈活運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3、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復習鞏固一位數(shù)乘除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整千數(shù)及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教學難點:在計算過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星期天,一群同學一起到科技館參觀(出示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1、學生找數(shù)學信息:每張門票8元,一共花了80元。2、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一共有多少名同學?80÷8=10(人)3、變幻信息及問題:每張門票8元,10人一共花了多少錢?4、學生獨立解答:8×10=80(元)5、觀察“80÷8=10”和“8×10=80”這兩個算式,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三個數(shù)8、10、80,用8和10相乘得80,用80除以8得10,用80除以10就得8,乘除法運算剛好相反。2、根據以上規(guī)律嘗試寫出幾組相關的算式并在小組內交流。3、教材第12頁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1、教材第13頁第7題:填表學生先獨立填表,再交流訂正,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2、教材第13頁第6題,學生獨立完成。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1、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總結,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收獲?”2、教材第13頁第5題。獨立完成。你是怎樣判斷兩個算式的大小的?五、作業(yè):作業(yè)本的作業(yè)。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八
    《古對今》: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讀對韻歌,對照認識“圓、嚴”等12個生字;會寫“古、涼”等7個字。
    2.通過朗讀,認識“鳥語花香、朝霞、夕陽”等7個詞語,借助圖片或聯(lián)系實際理解“朝霞、夕陽、嚴寒、酷暑”。
    3.正確、流利地朗讀對韻歌,背誦對韻歌。
    4.想象對韻歌中描繪的畫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學重點:
    字音教學的重點為“圓、嚴、寒”;書寫指導的重點是“夕、語”;詞語理解的重點是“嚴寒、酷暑”。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讀對韻歌,認讀生字“嚴、酷、暑、涼、朝、霞、夕”。書寫“古、夕”,重點指導寫好“夕”。
    2.認讀詞語“朝霞、夕陽、嚴寒、酷暑、和風細雨”,聯(lián)系實際借助圖片理解這些詞。
    3.朗讀、背誦課文第1、2節(jié),感受課文展現(xiàn)的自然之美,和諧之美。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書寫“古”
    1.我們已經讀過一次對韻歌了,大家還記得嗎?誰來背一背。
    2.師引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對韻歌,題目是“古對今”。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指導書寫“古”。
    二、看圖說話,認讀詞語。
    1.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陽等圖片,讓學生說說圖上景色,認讀詞語。
    2.讓學生看課文插圖說話,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隨機出示“和風、細雨、柳樹、鳥語花香”等詞語讓學生認讀。
    三、反復朗讀,讀出節(jié)奏。
    1.請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要求:(1)在拼音的幫助下把字音讀正確,難讀的`詞多讀幾遍。
    (2)用“——”劃出新詞。
    2.自讀檢查。
    指名輪讀,一人一個小節(jié)。相機正音。
    同桌對讀,正音。
    3.聽老師讀,注意哪里停頓,模仿老師讀出節(jié)奏。
    4.師生對讀,師讀前半句,生讀后半句;然后交換。
    四、熟讀成誦,定位識字。
    1.學生嘗試背誦第1、2節(jié)。
    2.認讀詞語、生字卡片。
    五、多法鞏固,書寫生字。
    1.聯(lián)系實際理解。
    讀詞卡時相機引導理解“寒冷、酷暑、和風、細雨、晚霞、夕陽”
    2.找對子游戲。
    3.書寫“夕”:看老師范寫,說清書寫要點,學生描一個,臨寫兩個。
    4.課后實踐:找找對子歌,并請大人指導讀正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生字,能寫好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對韻歌,背誦對韻歌。
    3.想象對韻歌中描繪的畫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已學生字,指名朗讀并口頭組詞兩個。
    2.指名朗讀課文第1、2小節(jié),說說什么是“對”?
    二、學習課文第3小節(jié)。
    1.指名朗讀,齊讀。
    2.說說詞語的意思。出示畫面,重點理解“鶯歌、燕舞”
    3.提醒學生注意:課后練習中的“古今、和風細雨、鳥語花香”在對子歌中是分開的,這里組合成一個詞語了。可以比較著讀,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三、繼續(xù)學習生字。
    1.出示課文生字:圓、寒、晨、細、物,指名讀,口頭組詞兩個,挑一兩個說話練習。
    2.寫一寫:教學“涼、細、李、香、語”在田字格中的書寫。
    指導讀貼,說說你要提醒同學注意哪些地方。
    3.師范寫,學生練習,反饋。
    四、作業(yè):完成習字冊和語補上的相關練習。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九
    適應對象:小學六年級。
    一、教學背景。
    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比簡比,雖然學習過程比較簡單,但實際上學生在比簡分數(shù)比、小數(shù)比等時非常容易出錯。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一知識難點,借助微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根據自己需要進行個性化學習,滿足了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有助于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化簡比的方法并會化簡比。并通過比較,讓學生能夠正確區(qū)分化簡比與求比值的不同。
    3.感受數(shù)學的獨特魅力,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欲望,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前面我們學習了比的意義與基本性質,現(xiàn)在我們就利用比的基本性質來學習化簡比。
    2.化簡下列各比:14:21:1.25:0.4【設計意圖】開門見山、明晰問題,讓學生先自主嘗試解決問題。
    (二)方法探究。
    首先,通過對整數(shù)比的化簡,給學生一個運用性質解決具體問題的范例,為前后項是分數(shù)、小數(shù)的比的化簡作了“跳一跳,可摘到果子”式必要鋪墊。接著,借助本微課引入另外兩種化簡比的方法。最后,對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qū)別進行教學。
    a.理解化簡比的三種方法。
    1.整數(shù)比:用比的前項、后項分別除以他們的最大公因數(shù),直到前、后項的公因數(shù)只有1為止。
    2.分數(shù)比:根據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后項分別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把分數(shù)比轉化成整理比,進而化簡。
    3.小數(shù)比:根據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把小數(shù)比轉化成整數(shù)比,再化簡。
    b.區(qū)分化簡比與求比值的不同。
    1.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用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求比值。2.化簡比的結果是個比(若是整數(shù)比,可以用分數(shù)形式表達),求比值的結果是個數(shù)(可以用分數(shù)、小數(shù)或整數(shù)表示)。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化簡方法由易到難,并通過轉化、類推等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更加有利于學生對化簡方法的理解與掌握。
    (三)練習反饋:讓學生自己舉例練習。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整理回顧。
    將化簡化的三種方法運用簡單的思維導圖進行集中呈現(xiàn)?!驹O計意圖】將三種方法整理重現(xiàn)一遍,有利于學生形成較為完整的思維過程。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十
    1.認識生字5個。寫字7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那束鮮花,珍貴在哪里。體會服務員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有什么含義。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里。體會服務員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服務員關于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錄音機;多媒體課件;學生查找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獻花是很經常的事。大家想想,一般在什么情況下給人獻花呢?你在什么情況下接受過別人贈送的鮮花呢?(學生自由交流)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叫作《獻你一束花》。(板書課題)。
    2.在課文的結尾,有一個反問句,大家來看一下。
    (課件出示:鮮花理應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也會獻給她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誰能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看看它要表達什么意思?(鮮花理應獻給凱旋的英雄,而不是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么?(學生進行簡短的自由討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剛才同學們對鮮花到底送給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現(xiàn)在我們就來讀一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說的。
    提出讀書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和身邊的同學合作。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課件出示,隨機抽學生認讀。)。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服務員為什么要給這個失敗的運動員獻花?
    讀完課文,學生回答兩個思考題。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學生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朗讀,體會女運動員的內心。
    四、自由朗讀課文。
    已經理解的地方在課文邊上寫下自己的理解,在課文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并與同桌交流。
    學生自主學習。
    全班交流。
    五、朗讀課文,熟記本課生字詞語。
    六、作業(yè)。
    默寫本課生字詞語。
    流利地朗讀課文。
    對不理解的地方嘗試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教師指導讀重點段落,體會勝利與失敗的對比。
    1.自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找出這次回國,機場迎接的景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畫出相關的語句。
    (第一次比賽勝利歸來:受到空前熱烈的迎接。許多只手伸過來要和她握手,許多攝像機鏡頭對準她,記者死死糾纏,幾十束花,多得抱不住。
    兩年來多次比賽回國:迎接她的是笑臉、鮮花和照相機雪亮的閃光。
    這次比賽歸來:很少有人招呼她,記者有意避開她。)。
    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體會“越贏就越怕輸,成績的包袱比失敗的包袱還沉重”和“精神可以克服肉體的痛苦,肉體卻無法擺脫精神的壓力”這兩句話的含義。
    提示:
    你平時有這樣的經歷嗎?請你說一說當時的情況。
    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課文中的內容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第一句話:在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取得了勝利,他就會用很大精力去保住這個勝利,因此,他背著一個沉重的思想包袱。相反,如果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失敗了,他當然會背著包袱。但是,失敗以后很可能就是勝利。兩者相比,前者的包袱要比后者的重一些。在本課中,是指這位運動員兩年來的勝利讓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生怕自己失敗。)。
    (第二句話:一個人肉體上的痛苦可以用頑強的意志去戰(zhàn)勝。但是,精神上背著思想包袱的話,肉體卻無法擺脫開。在本課中,指的是這位運動員背上思想包袱以后,以至于“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覺自己有些不穩(wěn),內心立刻變得慌亂而不能自制。她失敗了,并且在下面其他項目的比賽中一塌糊涂地垮下來……”)。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她曾經的殊榮,體會她失敗的原因。
    4.如果你是這名運動員,面對這樣不同的迎接場面,你會有怎樣的心情?
    5.你能用不同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嗎?
    二、學習課文后面的部分。
    1.同學們,就像大家剛才體會到的,運動員這時的心情非常沮喪,甚至覺得難堪。在你遇到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可能也有像她這樣的心情,對嗎?在這樣的時刻,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別人的理解和鼓勵。)。
    2.就在這個運動員沮喪、傷心的時候,一個理解并支持她的人出現(xiàn)了。讀課文五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運動員收到這束鮮花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3.分角色再讀這一部分,你認為應怎樣讀好女服務員的話。你怎樣看待女服務員說的話?
    4.課件出示“誰能避免失敗呢?我想,失敗和勝利對于你同樣重要。讓失敗屬于過去,勝利才屬于未來?!睂W生交流體會。
    (一個人無法避免失敗的命運,對于這位女運動員來說,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從失敗中走出來,從而走向新的勝利。因此,女服務員說“失敗和勝利對于你同樣重要”。)。
    三、研讀最后結尾部分。
    課文最后又問了我們一遍:“怎么?鮮花理應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也會獻給她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
    現(xiàn)在,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四、課后延伸。
    你認為女服務員送鮮花給這位失敗的運動員對嗎?(允許個性化的見解,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鮮花獻給凱旋的人,也應該獻給失敗者。送給勝利者,是對他所取得成績的褒揚與鼓勵;送給失敗者,是對他已經付出的心血的充分肯定,同時,也表示對他的支持。不過,也有可能會加重他們的心靈負擔,讓他難堪。教師可以引導,真誠的關愛,恰當?shù)某錆M愛的語言、行為,是能給人溫暖和鼓勵的。)。
    五、作業(yè)。
    1.背誦喜歡的段落。
    2.續(xù)寫:《收到鮮花以后……》。
    板書。
    人物:機場女服務員失敗的運動員。
    理由:讓失敗成為過去,勝利才屬于未來。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十一
    課前談話。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運動員凱旋歸來的圖片。
    師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初步感受熱烈歡迎的場面及人物高興的心情。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突出“獻”字,體會獻花者的崇敬之情。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詞。
    凱旋五彩繽紛沮喪愧疚失落黯淡無光。
    (1)指名讀。
    (2)重點指導:“凱、喪、黯”這三個字的字形。
    (3)齊讀。
    2、自愿開火車讀課文。
    師:同學們認真聽,找出文中描寫姑娘兩年前出國比賽內容的段落。
    生:讀課文。
    師:注意正音。
    三、深入學習課文,重點感悟。
    (一)兩年前出國比賽情景(第四自然段)。
    師:兩年前,她第一次出國參加比賽,夾在名揚海外的姑娘中間,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沒負擔,出人意料拿了兩項冠軍。
    1、出示:“回國時,在首都機場大廳,她受到空前熱烈的迎接?!铀氖腔ê蛿z影機閃亮的燈光?!?BR>    (2)生默讀這段話,交流。(空前熱烈)。
    (3)師:從哪兒看出熱烈?
    (5)師:是呀,此時,姑娘被鮮花簇擁著,被人群包圍著,就像個驕傲的女皇一樣,想象一下她此時的心情怎樣?(高興激動自豪)。
    (6)指導朗讀讀出場面的熱烈與人物高興、激動的心情。指名讀男生、女生比賽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
    (2)生:她為什么失敗了?
    (3)生:她太緊張,心理壓力過大。
    (4)師:從哪看出來?讀出有關的句子。
    3、講解插敘的作用。
    師:這一段文字,回憶了兩年前的事,打斷了原來的敘述順序,但交代清楚了失敗的原因,這就是插敘。為了交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同學們在以后的習作中也可以適當運用這種寫法。
    (二)學習第2、第5自然段。
    1、師:正是由于心理壓力過大,她失敗了,一向美麗而神奇的頭也垂下來了。默讀。
    第二、第五自然段,邊讀邊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劃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
    生:默讀后交流。(怕、沮喪、愧疚、失落、茫然)板書:沮喪、愧疚、失落。
    2、出示:“現(xiàn)在她回國了,走入首都機場的大廳,……有什么臉見人,大敗而歸。
    師:自由讀這段話,讀出人物沮喪、愧疚的心情。
    生:練讀,交流讀。
    師:此時,走在機場的大廳里,她在心里都對自己說什么了。
    生:太丟臉了,大敗而歸。
    師:生活中,你遭遇過失敗嗎?請談談失敗后的感受。(傷心、愧疚、失落、沮喪)現(xiàn)在,你就是這個失敗者,請帶上你的感情再讀這段話。
    生:練習有感情朗讀這段話,然后交流朗讀情況。指名讀齊讀。
    3、學習第五自然段,以讀代講。
    (1)師:孩子們,想想看,同樣的地點,不一樣的場面,兩年來,人們搶著送鮮花給她,熱烈歡迎她,而現(xiàn)在,她大敗而歸,沒有了鮮花,沒有了歡迎的人群,怎能不失落!
    (3)生接讀出示的句子。
    (4)師:孩子們,同樣的地點,不一樣的心情,兩年來,她凱旋而歸,多么高興,多么激動,而現(xiàn)在,她大敗而歸,心情沮喪,她怎能不失落!
    (5)生再次接讀出示的句子。
    (三)學習獻花部分。
    1、關于機場女服務員的外貌描寫。
    (1)師:這在她萬分沮喪和愧疚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一雙腳停在她眼前。這是誰?她一點點向上看:
    (2)出示:深藍色的服裝,長長的腿,銅衣扣,無檐帽下一張潔白嫻靜的臉兒。
    (3)生接讀上面出示的句子。
    (4)師:這句話是對機場女服務員的什么進行了描寫?(外貌)機場女服務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麗)她不光外表美,心靈更美。
    2、學習對話部分。
    (1)師:與你的同桌分角色讀對話內容。
    (2)生:練讀,交流讀。
    (3)師:向展示讀書的同學質疑:“你為什么說她同樣用盡汗水和力量?”
    (4)生:雖然成績不理想,但她平時沒少流汗。
    (5)師激情渲染,讓學生拓展思維,展開想象,進一步理解課文。
    師:是呀,炎炎夏日,當我們坐在空調屋里休息的時候,她卻----;合家團圓的日子,當我們盡情享受天倫之樂時,她卻在-----;訓練時,她受傷了,為了賽出好成績,她依然----。所以我們說,她同樣用盡汗水和力量。
    3、學習第11自然段。
    (1)師:她聽了這話,重新抬起頭來。只見----女生接讀“女服務員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繽紛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濃郁的香氣竟化作一股奇異的力量注入她的身體。她頓時熱淚滿面?!?BR>    (3)師:孩子們,對一個失敗者而言,這可是心靈的呼喚啊,對那位女服務員來說,這就是愛的奉獻啊!此時的鼓勵和安慰,如縷縷春風,撫慰了一顆受傷的心靈,似滴滴甘露,滋潤了那顆無助的心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是一個多么美好的人間。
    (四)學習文章前后照應的寫法。
    1、出示: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把句子補充完整。
    鮮花利用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更應該獻給()。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師:課文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五)播放《真心英雄》歌曲,進一步升華情感。
    四、作業(yè)。
    續(xù)寫課文《收到鮮花后》。
    附:板書設計。
    一束花。
    失敗者服務員。
    安慰、鼓勵。
    凱旋而歸。
    大敗而歸沮喪愧疚失落。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十二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活動準備:
    1、詩歌范例。
    2、人手一份紙、筆。
    3、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美的景色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導入。
    1、提問:這是什么地方?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所反映的時間、地點、人物、景物、季節(jié),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小聲與身邊的同伴交流。)。
    二、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配樂教師示范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3、幼兒跟讀。
    4、了解古詩結構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三、分句理解古詩。
    1、月落烏啼霜滿天——月亮落下了,遠處傳來幾聲烏鴉的叫聲,寒氣陣陣,秋霜仿佛滿了天地間。
    2、江楓漁火對愁眠——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江面上漁船的燈火,詩人想起家鄉(xiāng),難以入睡。
    3、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外那座寒山寺傳來了沉悶的鐘聲。
    4、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夜里,鐘聲傳到了詩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師: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彎彎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著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請個別幼兒念。
    3、作畫。
    五、過渡語:剛才我們做了一回小詩人,現(xiàn)在我們來當個小畫家,讓我們聽著配樂詩畫出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的美景。
    1、是否理解詩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誦詩歌。
    2、能否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畫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教學設計北師版三上篇十三
    這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寫了機場女服務員向一位失敗的運動員獻花的故事,說明了鮮花不僅可以獻給英雄和勝利者,更可以給失敗者以鼓勵。同時滲透著思想上的教育,告訴我們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如何對待勝利者和失敗者。
    三、學情分析:
    對于文章中那樣意義重大的勝利或者失敗,學生沒有經歷過,也很難體會主人公勝利和失敗時不同的心境,因此通過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中,精思、感悟。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里。體會服務員說的關于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有什么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1、作者簡介。2、將重點語句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
    課時2課時。
    教學活動設計。
    一、談話導入。
    1、一般在什么情況下送鮮花?你都在什么情況下送過花?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叫做《獻你一束花》。(板書課題)。
    2、在課文的開頭,有一個反問句,大家來看一下。(課件出示: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難道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誰能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看看它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而不是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你同意這句話的說法嗎?為什么?(學生進行簡短的自由討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和身邊的同學合作。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課件出示,開火車領讀。)。
    3、指生朗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這束鮮花是送給什么人的?
    (2)服務員為什么要給這個失敗的運動員獻花?
    讀完課文,學生回答兩個思考題。
    三、閱讀重點段落,體會勝利與失敗的對比。
    1、自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找出這次回國,機場迎接的景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劃出相關的語句。
    (第一次比賽勝利歸來:受到空前熱烈的迎接。許多只手朝她伸來,許多攝影機鏡頭對準她,記者死死糾纏,幾十束花,多得抱不住。
    兩年來多次比賽回國:迎接他的是笑臉、花和攝影機雪亮的閃光。
    這次比賽歸來:很少有人招呼她,攝影記者有意避開她。)。
    2、如果你是這名運動員,面對這樣不同的迎接景象,你會有怎樣不同的心情?
    3、你能用不同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嗎?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部分。
    1、同學們,就像大家剛才體會到的,運動員這時的心情非常沮喪,甚至覺得難堪。在你遇到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可能也有像她這樣的心情,對嗎?在這樣的時刻,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別人的理解和鼓勵。)。
    2、就在這個運動員沮喪、傷心的時候,一個理解并支持她的人出現(xiàn)了。讀課文六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運動員收到這束鮮花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3、分角色再讀這一部分,你怎樣看待女服務員說的話?
    4、課件出示“誰都不能避免失敗。我想,失敗和勝利對于你同樣重要。讓失敗屬于過去,勝利才屬于未來?!睂W生交流體會。
    五、課文最后又問了我們一遍:“怎么?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難道也要獻給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
    現(xiàn)在,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六、你覺得,鮮花還應該獻給什么樣的人?課后延伸(作業(yè))。
    聯(lián)系生活談出鮮花是我們都喜愛的事物,一般都。
    獻給自己最尊敬的人,或送給病人,或送給自己的親人等等,與課文中鮮花送給失敗者形成了對比。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將兩次回國后的情景進行對比,體會作為失敗者的心情。從而明白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失敗者。
    抓住奇異的力量,體會將鮮花送給失敗者的作用。
    作業(yè)設計。
    1.完成基礎練習中的部分題目。
    2.續(xù)寫:《收到鮮花以后……》。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理解、安慰、鼓勵、尊重。
    機場女服務員失敗的運動員。
    讓失敗成為過去,成功才屬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