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9篇)

字號:

    通過制定方案,我們可以更好地規(guī)劃和安排工作,提高效率和質量。在制定方案之前,我們需要明確問題或目標的具體內容和要求。這些方案范文展示了不同情境下的方案制定和實施過程,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一
    教學目標:
    1、識記字詞,感知人物形象。
    2、展開想象,體驗人物心理。
    3、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4、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鐵道游擊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發(fā)生在齊魯大地上,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實,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類似的傳奇故事數也數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上,就有這么一個老頭子,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他仍像年輕人一樣,毅然投入到抗日戰(zhàn)爭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訓了敵人。今天,我們來學習著名作家孫犁的一篇小說——《蘆花蕩》。
    結合注釋簡介作家作品。
    二、整體感知: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
    (三)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用幾句話進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試各舉一例。
    4、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5、你認為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完成上述題目。
    提問,教師總結明確:
    1、小說。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
    2、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軍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3、主人公:老頭子。刻畫手法: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神態(tài)。舉例見課文。
    4、(1)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是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了活力,無所畏懼,為葦塘里的部隊輸送糧食等。
    (2)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他對同胞姐妹充滿了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大菱受了傷,他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辈⑶腋吨T實際行動。
    (3)還表現在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彼蛢蓚€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這些都體現了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決“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4)還表現在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他為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后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題: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總結: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老頭子。他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作者用了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封鎖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不帶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自信,業(yè)績突出。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這種寫法在同學們的作文中也可應用。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字詞。
    二、品味賞析:(完成課后練習三)。
    景物描寫: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后并沒有感到非常的凄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非常優(yōu)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對白洋淀美麗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于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的`作用。
    1、畫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答案。(答案見教參)。
    2、體味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教師示例:講解第一處景物描寫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體味:“敵人”“炮樓”,點明了環(huán)境氣氛?!疤炜盏男切且蚕窠谒?,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寫出了淀水的晶瑩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墒?,在這美麗的周圍,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jiān)視著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愛和憎。“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的生存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
    3、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四人一組,討論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
    5、動筆仿寫幾句,寫寫你家鄉(xiāng)的景物。
    三、重點研讀文章的1——54段,問題如下:
    3、請你說說炮樓里的敵人監(jiān)視著蘆花蕩,有什么罪惡用意?
    4、請你指出第四段中從“老頭子……特別明亮”一段文字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6、課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寫了老頭子因沒有圓滿的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請找出這段話并細細體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7、“老頭子”執(zhí)行任務從不帶槍,為大女孩復仇仍不帶槍,你認為他這是不是魯莽?請結合文段內容說明你的理由。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明確答案:
    1、說明當時蘆花蕩一帶處于日寇占領、嚴密的封鎖中。
    2、這句話的意思是,面對兇暴的敵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長高的葦子正好為淀里的抗日軍民提供掩護,葦子儼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詞形象的表達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
    3、敵人企圖用這種卑劣手段困死蕩中的軍民。
    4、肖像描寫??坍嬃艘粋€精明強干、敏銳、機智、特別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員的形象。
    5、寫敵人為封鎖毒計的失敗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軍民的頑強和智慧。
    6、心理描寫的語句:課文47段中從“一聲一聲像連珠箭……這老臉呀!”
    補寫的心理活動合理即可。
    7、不是魯莽。因他心中有著對人民的愛和對敵人的恨,靠著高超的水上技藝,擁有獨特的對敵斗爭的利器——船槳和魚鉤使他在對敵斗爭中游刃有余,是處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聲想象戰(zhàn)士的情緒,想象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的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lián)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結:
    本文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懷。希望大家能認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寫,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運用這一描寫手法。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二
    1.把握故事情節(jié),整體感知內容。
    2.學習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會賞析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能把握其性格特點。
    3.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
    4.體會孫犁小說詩情畫意的風格。
    1.看導語,默讀課文,標注課文段落,給課文劃分結構。
    2.讀課文3—5遍,劃出你認為精彩的段落(最好是對老頭子的精彩描寫),做好批注。
    3.讀完《蘆花蕩》,文中老頭子的形象使你聯(lián)想到了誰?請把他的故事簡要寫在下面。
    4.你認為老頭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你用幾個詞語概括他的性格特點。
    1.給加點字注音并且抄寫下列詞語,寫會為止。
    悠閑()瘧子()寒噤()吆喝()躥()仄歪()颯颯()泅著()轉彎抹角()張皇失措()。
    2.解釋詞語。
    能耐:悠閑:央告:吆喝:轉彎抹角:
    3.詞語積累:
    (1)詩情畫意:富有詩和畫的意境。
    (2)自如:活動或操作不受阻礙。
    (3)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
    (4)膽寒:害怕。
    (5)陰森:陰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備。
    (7)尖利:尖銳;銳利。
    (8)能耐:技能,本領。
    (9)悠閑:閑適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陰慘:陰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體上水往下滴的樣子。
    (13)轉彎抹角: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14)抱怨:心中不滿,數說別人不對;埋怨。
    (15)歇涼:乘涼。
    (16)遮掩:遮蔽,遮蓋。
    (17)現眼:方言,出丑丟臉的意思。
    (18)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丟臉的意思。
    1.小說的三要素是:、、。
    2.《蘆花蕩》從體裁上來看是,作者是,他是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3.孫犁與“荷花淀派”:
    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孫犁,河北安平縣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說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詩的藝術腕力,最能代表這種風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寫于1945年。發(fā)表后,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并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其風格,不久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等?!昂苫ǖ砼伞钡淖髌?,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jié)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jié)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4.寫作背景:本文創(chuàng)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帶生活了很長時間,所以他對這里的生活,尤其是這里的人民抗擊日寇侵略的斗爭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戰(zhàn)的冀中平原上,孫犁到處都能看到一種無形的力量,為這里人民的英雄行為所感動,因而寫下了《蘆花蕩》這樣美麗而感人的作品。
    一、活動·研討。
    交流碰撞。
    1.初讀課文后,理清本文的三要素。
    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環(huán)境:
    情節(jié):
    2.。
    找出本文主人公的核心性格,文中通過哪些內容來表現老頭子的自信與自尊的(標注在課本上),又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理解概括老頭子的性格特點。
    各抒己見。
    1.標畫本文的景物描寫,試舉一個例子進行分析,體會本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2.文章為什么要交代老頭子的年紀?怎么不介紹他的名字?
    問題聚焦。
    1.“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币痪渲?,“過于”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二、課堂檢測鞏固。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列題目,體會本文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作用和方法。
    (一)。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敵人監(jiān)視著葦塘。他們提防有人給葦塘里的人送來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隊伍會跑了出去。我們的隊伍還沒有退卻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飄回來,船艙里裝滿了柴米油鹽,有時還帶來一兩個從遠方趕來的干部。
    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墒悄菚竦酶珊诘哪槪潭痰幕ò缀訁s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圍廣得很: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因為他,敵人的愿望就沒有達到。
    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敵人發(fā)了愁。
    1.選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2.文中劃線的句子表現了老頭子什么性格?
    3.選文寫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現在什么上?用自己的話概括。
    5.第4段對人物進行了什么描寫?表現了人物什么特點?
    (二)。
    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蓮蓬,船卻慢慢地沖著這里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眼前是幾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日久天長,也許人們忘記這是為什么埋的了。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鬼子們追上來,看看就扒上了船。老頭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風一樣繞著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里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彈了。
    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1.“張皇失措”的本義是什么?這里為什么寫老頭子張皇失措?
    2.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有什么用意?
    3.這幾段文字寫老頭子主要運用什么描寫方法?突出了老頭子的什么性格?
    4.“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中加點詞“找”用得妙,為什么?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三
    1、把握故事情節(jié),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2、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點。
    3、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在閱讀賞析中,品味語句的優(yōu)美,把握作用;著眼于文本,在熟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四、教學重點:把握故事情節(jié),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學難點: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
    六、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內容,查找資料。一些影片資料。
    電影《小兵張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們知道電影中的小男孩是誰嗎?(小兵張嘎)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河北白洋淀)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大片的蘆葦、美麗的荷花還有一望無際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獨有的水上生活、斗爭情景。這部電影中小英雄嘎子機智勇敢,智斗鬼子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洋淀優(yōu)美奇特的水上風光也令我們心生向往。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講述的也是抗戰(zhàn)時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樣發(fā)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過,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讓我們一起走近課文《蘆花蕩》。
    孫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F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蘆花蕩》《白洋淀記事》等。
    1、邊閱讀邊標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詞和詞語解釋閱讀感悟,自主研討。15分鐘。
    提防瘧子寒噤吆喝躥仄颯颯泅水。
    2、解釋詞語:
    轉彎抹角:悠閑:。
    張皇失措:月明風清:。
    3、復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快速默讀課文,理清記敘要素。(學生口述,教師引導。5分鐘)。
    時間:地點:人物:。
    事件:。
    復述故事情節(jié):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突出故事的主要內容。
    示例: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軍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反復閱讀感悟,理清思路。13分鐘。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主要人物。(為情節(jié)展開作鋪墊)。
    第二部分:(9-54)在一次護送兩個女孩進蘆花蕩的看病途中,由于老頭子過分的自信,導致大女孩受傷,老頭子感到丟人,決定當著小女孩的面教訓敵人,挽回面子。(開端、發(fā)展)。
    一層:寫老頭子載了兩個女孩回葦塘找隊伍。
    二層:由于老頭子的過分的自信和自尊,導致大女孩受傷。。
    三層:老頭子為沒能完成護送任務而內疚,發(fā)誓要為女孩報仇。
    第三部分:(55-末尾)寫老頭子用計謀通達了幾十個日本鬼子,為大女孩報了仇,找回了自己的自尊。(高潮、結局)。
    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收獲。學生口述,2分鐘)。
    a組(學優(yōu)生):完成練習冊,將故事內容復述整理在筆記上。
    b組(中等生):將故事內容復述整理在筆記上,字詞小楷。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楷,識記文學常識。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四
    2、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故事梗概,培養(yǎng)速讀文章內容并概括文章的能力。
    3、理解和分析人物性格,并學習用人物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4、感受中華民族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
    感受文章表達的民族精神。
    結合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形象內涵。
    a、補充文學常識:小說三要素
    b、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主要內容。
    明確: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河北白洋淀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子找到隊伍的故事。
    a、確定小說主人公及其生活背景。
    b、補充日本侵略給中國帶來的災難。(學生舉例)
    c、用“老頭子是一個的人”句式評價人物。
    d、明確老頭子性格核心:過于自尊和自信。
    a、在文中找到最能反映老頭子“過分自尊和自信”的語句,結合小說情節(jié)和描寫手法,作簡要分析。
    b、交流:老頭子身上,還有些別的什么品質?
    c、總結(用四字短語概括)
    老頭子是一個自尊自信、機智勇敢、愛憎分明的老英雄。
    文中對老頭子形象,作了細致的刻畫,文章還刻畫了哪些值得敬佩、歌頌的形象?(討論、交流)
    總結明確: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文中“老頭子”身上,凝聚著所有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假如“老頭子”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活動中,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請你仿照下面的頒獎詞,給“老頭子”也寫一段頒獎詞。
    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沙場帶兵堪稱無怨無悔,把守國門能說有骨有氣。他像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士兵心中蔓延。
    ——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丁曉兵的頒獎詞
    (明確頒獎詞的寫作要點:概述事跡,評論功績,飽含深情。)
    八、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對文章情節(jié)的梳理,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欣賞到了一位老當益壯的抗日英雄的形象,我們也學到了一些閱讀小說的方法,將它們運用在語文學習中,你會有更大收獲。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五
    1、復述故事情節(ji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展開想像,體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提高描寫的能力。
    4、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文章對抗日軍民的謳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探究小說的傳奇色彩是怎樣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蘆花蕩》是以白洋淀地區(qū)軍民抗日斗爭為題材的小說。隊伍駐扎在葦塘,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毫不懼怕敵人的嚴密監(jiān)視,乃至過于自信。一次,送兩個十幾歲的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其中一個孩子掛了花,他發(fā)恨要討還血債,赤手空拳,引誘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幾個鬼子進入他的圈套,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砸鬼子。無論是日常斗爭,還是這場“英雄行為”,都頗有點傳奇色彩。小說在飄逸精巧的敘事中蘊含著一股謳歌抗日軍民的激情。
    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愛與憎,智與勇,對他的“過于自信自尊”,要作實事求是的分析根據這篇小說敘事、寫景、抒情的特點,可以探究小說的傳奇色彩是怎樣造成的,還可以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人物形象到故事情節(jié)到藝術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yǎng)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生字詞,查閱作者孫犁的有關資料,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及有關故事。
    第一課時。
    學生一邊欣賞蘆花蕩優(yōu)美景色,一邊聽鐵道游擊隊、地道戰(zhàn)等冀中平原上的故事。
    2、激趣引讀:
    同學們,在那富饒的齊魯大地上,在長長的鐵路沿線,游擊隊員們以非凡的智慧打擊了敵人,收獲了勝利。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抗日戰(zhàn)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些傳奇人物吧。
    3、作者簡介: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箲?zhàn)爆發(fā)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qū)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進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發(fā)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蘆花蕩》是一短篇小說。
    二、配樂誦讀,走進蘆花蕩。
    1、配樂誦讀:
    學生聽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并將感受用“這是一片”的蘆花蕩說出來。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fā)生了哪些事?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自由細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
    如: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
    三、合作探究,感受人和情。
    1、設置問題情景一:
    合作閱讀,重點探究人物的性格內涵。
    可用“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_____”說話(先由學生歸納,再教師總結)。
    可以有如下結論: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
    2、設置問題情景二:
    合作閱讀,重點探究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和意義。
    可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_____”“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_____”的句式說話(先由學生歸納,再教師總結)。
    可以有如下結論: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路途的危險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軍密集的火力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痛打敵人上。
    ……。
    3、設置問題情景三:
    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
    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fā)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4、設置問題情景四:
    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fā)發(fā)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guī)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四、總結存儲,體驗拓展。
    1、總結存儲:
    在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他還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2、體驗拓展: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zhàn)士的情緒,想像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lián)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六
    1。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教學重難點
    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肖像、動作、心理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起到課程上的承上啟下,是學生盡快進入課堂。】
    上節(jié)課我們從小說的三要素著手,理清了文章思路,復述了故事情節(jié),著重分析了小說的主要人物——老英雄,(引導學生復習上節(jié)課對老英雄這個人物形象的把握)這節(jié)課我們先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寫,再歸納文章的主旨,最后感悟下文章的詩意美。
    課堂實錄
    一、解讀小說的人物——老頭子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全方位了解老頭子的形象。】
    1。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立體美。
    從課文中畫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并說明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明確:
    (1)外貌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枝竹篙?!?BR>    (2)肖像描寫:“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墒悄菚竦酶珊诘哪槪潭痰幕ò缀訁s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BR>    (4)心理描寫:“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5)動作描寫:集中表現在那一場英雄行為中,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小結:這些片斷從多方面展示了“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有老當益壯的氣概;他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愛鄉(xiāng)土、同胞,他恨敵人;他過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氣,有膽略,只身制服敵人。
    2。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真實美。
    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學生明確:
    (1)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許諾一切靠他,一切保險;
    (2)通過敵人封鎖線,老人就像一個沒事人,顯得悠閑自得;
    (3)送兩個女孩進葦塘,他以為萬無一失,結果大菱受傷,確實過于自信;他覺得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又有些過于自尊。
    (4)老頭子發(fā)誓要討回血債,這場極其精彩的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自信的。
    二、揣摩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對環(huán)境描寫句子的賞析,領會環(huán)境描寫對小說中人物和主旨的作用?!?BR>    學生從文中找出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仔細體味寫景的作用。
    1。景物描寫:
    (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3)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5)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6)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7)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8)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學生齊讀寫景語段,展開想像,感受那濃濃的詩情畫意。
    2。寫景的作用
    “敵人”“炮樓”點明了環(huán)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么優(yōu)美的水鄉(xiāng)卻被敵人封鎖。白天一片死寂,連水鳥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鮮明的愛憎情感。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zhàn)斗的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第(8)句是老人致敵人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之中,那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美麗。這段景物描寫有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決非可有可無。
    三、文章主旨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BR>    通過寫主人公這位老英雄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贊美了老船夫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
    課后小結
    年近六十的老英雄翅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特別是他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從他的身上,我們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課后習題
    1。摘抄文章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并細細體味寫景的妙處。
    2。閱讀孫犁的名篇《荷花淀》,比較異同,進一步感受孫犁作品的特色。
    板書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七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是“三位一體”,互生共長的。而學生又是閱讀對話活動關注的中心,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自主地與文本(作者)對話,去自行發(fā)現、自行構建文本的意義,這樣他們才能學會閱讀,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根據《蘆花蕩》這篇文章的特點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要充分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起橋梁作用,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以便學生更好的學習。
    知識和能力目標:
    1、能快速默讀課文,并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
    2、理解和感受老頭子的形象。
    3、欣賞詩情畫意的描寫及其作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
    能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義。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教育學生既不要淡忘歷史,又要維護和平。
    重、難點:復述故事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教法: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2、朗讀分析法;3、啟發(fā)式教學法;4、分組討論法。
    學法:1、自主學習法;2、合作探究法;3、歸納學習法。
    兩課時,本節(jié)課安排第一課時。(第二課時主要分析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
    第一課時。
    (一)走進蘆花蕩。
    1、大屏幕播放蘆花蕩的圖片,畫外音:在古老的燕趙大地上,有一片富饒的水域,她仿佛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袤的華北平原上,映射著美麗的光芒。她就是白洋淀。古往今來,白洋淀不僅以她美麗的環(huán)境,富饒的物產而聞名遐邇,更令人廣為傳頌的,還有她光榮而悲壯的革命歷史!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白洋淀成為痛擊侵略者的戰(zhàn)場。有“壕溝設險殲頑偽,蘆蕩出奇滅倭兵。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謳歌頌雁翎”的傳頌。婦孺皆知的經典戰(zhàn)爭影片《新兒女英雄傳》、《小兵張嘎》皆取材于此。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著名作家孫犁寫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蘆花蕩》。
    2、談感受:用“這是一片的蘆花蕩”談自己看了圖片后的感受。
    (二)“蘆花蕩”中游。
    1、出示重點生字詞,檢查預習情況。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八
    2.通過人物及環(huán)境描寫的分析,提高自己的描寫能力;
    懂得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重點。
    體味這個老頭子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學會概括性復述課文情節(jié)。
    難點。
    注意揣摩景物描寫。
    一、導入。
    同學們,央視曾經有一個調查:你幸福嗎?今天我也想把這個問題拋給大家:你幸福嗎?請大家說說心里話。
    有的人認為很幸福,有的人覺得不夠幸福??墒牵诎耸嗄昵拔覀兊耐麉s經歷著不幸。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他們的生命被任意踐踏。然而英勇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他們奮起反抗。在這一反抗日寇的戰(zhàn)爭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今天我們就走進《蘆花蕩》,來結識一位老英雄。
    二、出示目標。
    3.默讀課文,學會復述故事情節(jié);
    4.懂得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作家作品。
    1.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從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對敵斗爭生活的,贊頌他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蘆花淀》、《囑咐》等,后來都收在《白洋淀往事》。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些作品,被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寫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個淀組成,占地面積達四十多萬畝,淀中水道縱橫,共三千余道。孫犁長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孫犁以白洋淀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的優(yōu)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了解內容,如果給這個小說換個題目你想換什么題目?說說依據,講講你所了解的故事。
    說明:通過此活動考查學生對小說內容的把握程度,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2.了解小說:
    明確: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
    人物塑造的方法:正面描寫: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
    側面描寫。
    內容探究。
    明確: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主要人物。
    第二部分:(9-54)敘述老頭子護送兩女孩回葦塘途中的事。(開端、發(fā)展)。
    第三部分:(55-末尾)敘述老頭子智斗爭日本鬼子的經過。(高潮結局)。
    1.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小說的內容,認識了一位抗日老英雄,他的英雄事跡深深感染著我們。這就是小說為我們塑造的典型形象。小說中的人物不是真實的人物,但他卻來源于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的代表。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分析,如何賞析環(huán)境描寫。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九
    《蘆花蕩》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描寫的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河北白洋淀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jié)曲折,引人入勝。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風光讓人心生向往,文章優(yōu)美明麗的語言,把我們帶入了那一片一望無際的蘆花蕩中,一同去感受這片土地上令人蕩氣回腸的抗日豪情。
    初二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后,已了解了的小說的特點,掌握了小說的學習方法(從小說的三要素入手),學會初步鑒賞小說的藝術特點和思想內容的方法。結合本課內容,我在教學時將考慮讓學生以讀感知,以讀品析,以讀啟思,以讀代講,重視引導學生運用朗讀、探究把握小說的人物形象及小說主題。
    1.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及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及環(huán)境特征,感受其傳奇色彩。
    體會作品的語言風格。
    2.過程與方法:把握故事情節(jié),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文中智勇雙全的“老頭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葦塘里堅持抗戰(zhàn)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怕艱險、豪邁樂觀、斗志昂揚的英雄品格,我們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教學重點:通過體味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揣摩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
    如何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于”二字?
    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通過反復誦讀,把握故事情節(jié),在復述中再現文章內容,感受其傳奇色彩。在熟悉內容的前提下,對文章進行美點追尋,賞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寫,感受作品的美。
    教學過程預設:
    共四個環(huán)節(jié),以朗讀、品讀貫穿始終。
    第一環(huán)節(jié):整體美讀——復述故事。
    第二環(huán)節(jié):回扣文本——美讀美析。
    第三環(huán)節(jié):深入探究——把握形象。
    第四環(huán)節(jié):融入自我——美說美寫。
    教學步驟如下:
    白洋淀圖片——情景導入。
    同學們,現在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素有“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淀,白洋淀水域遼闊,幾十條水道交錯縱橫,這是在這風光旖旎的白洋淀,正義的洪流鑄就了許許多多英雄的形象,大家還認識他嗎?(學生答:小兵張嘎)今天,讓我們走進白洋淀,再來認識一位英雄人物。
    第一環(huán)節(jié):整體美讀——復述故事。
    學生自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記敘要素,復述故事情節(jié)。
    時間:一天夜里地點:蘆葦塘。
    人物:老頭子、大菱、二菱。
    事件:老頭子送大菱、二菱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大菱負傷流血,老頭子發(fā)恨要討還血債。
    學生活動一: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注意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的把握。)學生互相點評,注意復述中的問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回扣文本——美讀美析。
    教師引導: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也非常得有感染力。文中哪個人物給你的印象最深?(老頭子)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獨立思考,用“從句中,我感悟到這是一個的老頭子”的句式說說你心中的老頭子的形象。
    學生活動二:“從句中,我感悟到這是一個的老頭子”的句式說說你心中的'老頭子的形象。
    第三環(huán)節(jié):深入探究——把握形象。
    學生活動三:學生找出文中對老頭子的描寫,品讀把握人物形象。
    學生一: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墒悄菚竦酶珊诘哪?,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學生二:“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到葦塘里咱們還有大米和魚吃。
    學生三: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
    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提示:
    1、想想描寫人物形象的方法——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等。
    2、有感情地朗讀句子,注意語調和語速,把握人物形象。
    第四環(huán)節(jié):融入自我——美說美寫。
    學生活動四:你還知道哪些傳奇英雄的故事?
    學生活動五:
    激情結語——激勵學生。
    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新時代更需要老頭子一樣堅忍不拔、頑強不屈、英勇無畏的剛性精神。希望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能以頑強的毅力做基石,拼搏的勇氣為力量。在生活的苦難與磨練中,承擔起社會賦予的責任。
    做一個頂天立地,豪情四溢的新時代的勇士!
    作業(yè):投影顯示。
    請課外閱讀孫犁小說《荷花淀》、散文集《白洋淀紀事》。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十
    1.梳理故事情節(jié),整體把握小說內容。
    2.解讀“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3.品讀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揣摩其作用。
    教學重難點。
    1.解讀“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2.品讀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揣摩其作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導入語: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文學流派,這就是“荷花淀”派。這個流派作品的內容大都反映了我們河北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斗爭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荷花淀”派主要代表人物孫犁先生所寫的一篇作品——《蘆花蕩》。
    (二)出示目標。
    1.梳理故事情節(jié),整體把握小說內容。
    2.解讀“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3.品讀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揣摩其作用。
    過渡語:讓我們帶著目標,根據自主學習的要求,先來自主學習。
    二、先學環(huán)節(jié)。
    (一)自學指導。
    1.默讀鏈接資料,了解小說的文學文化常識,了解作者。(把你認為重要的信息勾畫出來)。
    2.讀課文,標出段序,查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在課本上注音,把你認為重點的字詞寫一寫。
    3.再讀課文,試著復述文章故事情節(jié),高潮部分要有所體現。
    關于作者。
    孫犁,194月6日出生,河北人?,F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qū)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發(fā)表《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新中國成立后,他寫了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chuàng)作結集為《白洋淀記紀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夠代表其風格的一部作品。
    關于小說三要素。
    (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綜合熔鑄而成的,因此比現實中的原型更為典型。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應和態(tài)度進行側面描寫等等。小說不僅勾勒人物的輪廓,刻畫其性格的一個或幾個側面,還要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和變化。
    (二)情節(jié)要素。
    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比較完整,往往有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能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fā)展過程。情節(jié)的巧妙安排對于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有著重要意義。
    (三)環(huán)境要素。
    小說中要具體描寫環(huán)境。環(huán)境描寫包括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兩類。環(huán)境描寫是為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fā)展情節(jié)、渲染氣氛服務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在小說中表現較多,主要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動,表達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
    精講點撥:
    肖像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墒悄菚竦酶珊诘哪?,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品味:
    一方面表現老人常年穿梭在蘆花花蕩里,辛苦勞作;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老人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鑠。了了數筆,便刻畫了一個精明強干、敏銳、機智、特別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員的形象。
    心理描寫: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品味:細膩的心理描寫,寫出了老頭子過于自尊的性格特點。
    語言描寫: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這是他的豪言壯語。表現了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同時也表現了他的自信。
    動作描寫: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蓮蓬。船卻慢慢地沖著這里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品味。
    老艄公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把鬼子引進蘆花蕩的木樁圈里。寫老艄公剝蓮蓬,船圍著鬼子轉圈,假裝溜,張皇失措,其用意都是讓鬼子上鉤。果然鬼子被鉤子咬住了,這復仇的鉤子穿透敵人的腿;老艄公舉起篙“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場不用槍的戰(zhàn)斗,很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卻置十幾個鬼子于死地,可以說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傳奇英雄。
    課后小結。
    結束語:美麗的蘆花蕩,智勇雙全的老艄公,這節(jié)課讓我們感受了一個不同的抗日戰(zhàn)爭,如詩如畫,輕松愉悅的抗日戰(zhàn)爭,這就是孫犁,孫犁的清新的文筆讓我們耳目一新。課下我們可以再去閱讀他的其他作品,進一步感受孫犁小說的魅力。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一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是“三位一體”,互生共長的。而學生又是閱讀對話活動關注的中心,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自主地與文本(作者)對話,去自行發(fā)現、自行構建文本的意義,這樣他們才能學會閱讀,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根據《蘆花蕩》這篇文章的特點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要充分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起橋梁作用,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以便學生更好的學習。
    知識和能力目標:
    1、能快速默讀課文,并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
    2、理解和感受老頭子的形象。
    3、欣賞詩情畫意的描寫及其作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
    能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義。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教育學生既不要淡忘歷史,又要維護和平。
    重、難點:復述故事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教法: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2、朗讀分析法;3、啟發(fā)式教學法;4、分組討論法。
    學法:1、自主學習法;2、合作探究法;3、歸納學習法。
    兩課時,本節(jié)課安排第一課時。(第二課時主要分析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
    第 一 課 時
    (一)走進蘆花蕩
    1、大屏幕播放蘆花蕩的圖片,畫外音:在古老的燕趙大地上,有一片富饒的水域,她仿佛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袤的華北平原上,映射著美麗的光芒。她就是白洋淀。古往今來,白洋淀不僅以她美麗的環(huán)境,富饒的物產而聞名遐邇,更令人廣為傳頌的,還有她光榮而悲壯的革命歷史!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白洋淀成為痛擊侵略者的戰(zhàn)場。有“壕溝設險殲頑偽,蘆蕩出奇滅倭兵。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謳歌頌雁翎”的傳頌。婦孺皆知的經典戰(zhàn)爭影片《新兒女英雄傳》、《小兵張嘎》皆取材于此。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著名作家孫犁寫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蘆花蕩》。
    2、談感受:用“這是一片 的蘆花蕩”談自己看了圖片后的感受。
    (二)“蘆花蕩”中游
    1、出示重點生字詞,檢查預習情況。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二
    一、導入:鐵道游擊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發(fā)生在齊魯大地上,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實,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類似的傳奇故事數也數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上,就有這么一個老頭子,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他仍像年輕人一樣,毅然投入到抗日戰(zhàn)爭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訓了敵人。今天,我們來學習著名作家孫犁的一篇小說――《蘆花蕩》。
    結合注釋簡介作家作品。
    二、整體感知: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
    (三)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用幾句話進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試各舉一例。
    4、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5、你認為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完成上述題目。
    提問,教師總結明確:
    1、小說。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
    2、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軍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3、主人公:老頭子。刻畫手法: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神態(tài)。舉例見課文。
    4、(1)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是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了活力,無所畏懼,為葦塘里的部隊輸送糧食等。(2)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他對同胞姐妹充滿了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大菱受了傷,他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辈⑶腋吨T實際行動。(3)還表現在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彼蛢蓚€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這些都體現了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決“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4)還表現在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他為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后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題: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總結: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老頭子。他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作者用了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封鎖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不帶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自信,業(yè)績突出。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這種寫法在同學們的作文中也可應用。
    四、布置作業(yè):1、識記字詞。2、思考課后練習三。
    五、課后記: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三
    1.把握故事情節(jié)、人物及環(huán)境特征,感受其傳奇色彩。
    2.揣摩文中“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本文景物描寫的方法。
    3.學習老頭子和大菱、二菱的不怕艱險、豪邁樂觀、斗志昂揚的英雄品格。
    1.通過體味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了許許多多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整天神出鬼沒地穿越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手無寸鐵的他,還運用自己的智慧,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今天,我們就走進《蘆花蕩》,去結識這位傳奇英雄吧。
    1.默讀全文,按要求復述課文,復述后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1)按六要素進行概括性復述。
    (2)創(chuàng)造性復述。以“但有一次,卻發(fā)生了意外……”開頭,復述故事情節(jié)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
    2.討論:
    (1)課文中的哪句話能概括老頭子的性格?
    明確:“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2)“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正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這位傳奇英雄,引出了這個傳奇的故事。
    正是由于他的自信,使他敢于承擔起穿越封鎖線的重要任務。過于自信使他在送大菱二菱的過程中遭遇了敵人并使孩子受傷。他的自尊使他決心為孩子們報仇進而引發(fā)了蘆花蕩中的“戰(zhàn)役”。
    (3)用自己的話總結作者塑造老頭子這一英雄形象的目的和意義。
    明確:老頭子具有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象征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摘抄本文中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片段。
    一、同桌交流家庭作業(yè)中自己摘抄的精彩描寫片段。
    二、品讀課文,探美語言。
    1.同桌相互朗讀、聽讀自己摘抄的精彩描寫片段。
    2.在全班范圍進行賞析環(huán)境描寫的交流。
    要求:用先朗讀句子;再說說“這一句美在——”;最后說說這一處環(huán)境描寫作用的順序。
    補充: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渲染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物形象;加強抒情韻味等。
    3.齊讀文中公認的精彩環(huán)境描寫片段,讀出感情或韻味。
    三、研讀本文寫法上的特色。
    明確: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強烈的反差來渲染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的傳奇色彩。
    在人物塑造上,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支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在情節(jié)上,課文著重寫了一場“英雄的行為”,更富有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四、拓展延伸。
    xxx。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十四
    1、復述故事情節(ji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展開想像,體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提高描寫的能力。
    4、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文章對抗日軍民的謳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五
    1.積累“尖利、能耐、悠閑、寒噤、陰慘、仄歪、央告、轉彎抹角、月明風清、張皇失措”等詞語,掌握字音、字形和詞義。
    2.了解有關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了解小說的三要素,理清故事情節(jié)。
    3.把握故事情節(jié),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掌握解讀敘事性作品的方法。
    多媒體設備。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讓學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河北保定的白洋淀嗎?白洋淀有“華北明珠”之稱,這里水光天色,四季競秀,風景如畫。在春天,蘆芽競出,滿淀碧翠;每到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花飛絮,稻谷飄香;隆冬季節(jié),堅冰似玉,坦蕩無垠。但在七十多年前,這里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在抗戰(zhàn)時,白洋淀人民積極投身到保衛(wèi)家園的民族戰(zhàn)爭之中。在美麗的白洋淀里,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驚天我們要講的《蘆花蕩》的故事,就發(fā)生在白洋淀。
    課堂實錄。
    一、作者簡介。
    【設計意圖:設計此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跡和作品?!?。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原名孫樹勛,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7年冬投身革命,他的文學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對敵斗爭生活的,贊頌他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蘆花蕩》等,后來都收在《白洋淀紀事》,這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
    二、了解小說的有關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了解小說的三要素及其在小說中的作用?!?。
    1.情節(jié)要素。
    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比較完整,往往有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能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fā)展過程。情節(jié)的巧妙安排對于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有著重要意義。
    2.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綜合熔鑄而成的,因此比現實中的原型更為典型。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應和態(tài)度進行側面描寫等等。小說不僅勾勒人物的輪廓,刻畫其性格的一個或幾個側面,還要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和變化。
    3.環(huán)境要素。
    小說中要具體描寫環(huán)境。環(huán)境描寫包括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兩類。環(huán)境描寫是為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fā)展情節(jié)、渲染氣氛服務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在小說中表現較多,主要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動,表達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
    三、掌握文中的生字解詞。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讓學生準確掌握漢字的音形義?!?。
    1.掌握生字。
    2.理解詞語的意思。
    編算:方言。這里有計劃、盤算的意思。
    央告:央求。
    轉彎抹角: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丟臉的意思。
    四、閱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jié)。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閱讀與復述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
    點撥:故事情節(jié)是小說的一大要素,復述時應抓住主要人物“老頭子”,他活動在敵人監(jiān)視的葦塘里,“老頭子”的主要活動構成了整個故事內容的框架。
    明確: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但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五、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是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俊?BR>    本文一共多少個自然段,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寫了些什么?
    明確:
    全文共63段,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主要人物。
    第二部分:(9-54)敘述老頭子護送兩女孩回葦塘途中的事。(開端、發(fā)展)——護送。
    一層:寫老頭子載了兩個女孩回葦塘找隊伍。
    二層:寫大女孩在沖破敵人封鎖線時負了傷。
    三層:老頭子為沒能完成護送任務而內疚,發(fā)誓要為女孩報仇。(情節(jié)的一波三折)。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課前準備:
    1、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2、思考課后練習,寫出發(fā)言提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暑期電視劇《小兵張嘎》講起,引入新課。
    二、作者及白洋淀簡介:
    三、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于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也可參見教師用書p11頁)。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四、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情況點撥與指導)。
    a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五、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jiān)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yè)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yǎng)。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fā)發(fā)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
    六、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xiāng)的景物。
    七、作業(yè):
    1.作業(yè)本第一課練習題。
    2.摘抄本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仔細體味。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識記字詞,感知人物形象。
    2、展開想象,體驗人物心理。
    3、體味景物描述的作用,提高描述的潛力。
    4、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方法:探究,體驗。
    教學媒體:投影儀。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鐵道游擊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發(fā)生在齊魯大地上,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實,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類似的傳奇故事數也數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上,就有這么一個老頭子,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他仍像年輕人一樣,毅然投入到抗日戰(zhàn)爭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訓了敵人。這天,我們來學習著名作家孫犁的一篇小說dd《蘆花蕩》。
    結合注釋簡介作家作品。
    二、整體感知: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狀況。
    (三)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用幾句話進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試各舉一例。
    4、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資料表現出來的?
    5、你認為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完成上述題目。
    提問,教師總結明確:
    1、小說。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
    2、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軍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十分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3、主人公:老頭子??坍嬍址ǎ和饷玻Z言,行動,心理,神態(tài)。舉例見課文。
    4、(1)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此刻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年齡將近六十歲了,但是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了活力,無所畏懼,為葦塘里的部隊輸送糧食等。(2)還表此刻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他對同胞姐妹充滿了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大菱受了傷,他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辈⑶腋吨T實際行動。(3)還表此刻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他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這些都體現了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決“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十分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4)還表此刻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他為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后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題: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總結: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dd老頭子。他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作者用了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封鎖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不帶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自信,業(yè)績突出。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顯得十分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這種寫法在同學們的作文中也可應用。
    四、布置作業(yè):
    1、識記字詞。
    2、思考課后練習三。
    五、課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字詞。
    二、品味賞析:(完成課后練習三)。
    景物描述: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后并沒有感到十分的凄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十分優(yōu)美,給人一種用心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對白洋淀美麗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于環(huán)境描述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述的句子的作用。
    1、畫出文中景物描述的句子。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答案。(答案見教參)。
    2、體味這些景物描述的句子。教師示例:講解第一處景物描述的句子dd文中第一自然段。
    體味:“敵人”“炮樓”,點明了環(huán)境氣氛?!疤炜盏男切且蚕窠谒?,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貌”寫出了淀水的晶瑩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但是,在這美麗的周圍,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jiān)視著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那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愛和憎?!叭斪舆€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的生存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
    3、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四人一組,討論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述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
    5、動筆仿寫幾句,寫寫你家鄉(xiāng)的景物。
    三、重點研讀文章的1dd54段,問題如下:
    3、請你說說炮樓里的敵人監(jiān)視著蘆花蕩,有什么罪惡用意?
    4、請你指出第四段中從“老頭子……個性明亮”一段文字屬于什么描述?有什么作用?
    6、課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述了老頭子因沒有圓滿的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請找出這段話并細細體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7、“老頭子”執(zhí)行任務從不帶槍,為大女孩復仇仍不帶槍,你認為他這是不是魯莽?請結合文段資料說明你的理由。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明確答案:
    1、說明當時蘆花蕩一帶處于日寇占領、嚴密的封鎖中。
    2、這句話的意思是,應對兇暴的敵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長高的葦子正好為淀里的抗日軍民帶給掩護,葦子儼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詞形象的表達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
    3、敵人企圖用這種卑劣手段困死蕩中的軍民。
    4、肖像描述??坍嬃艘粋€精明強干、敏銳、機智、個性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員的形象。
    5、寫敵人為封鎖毒計的失敗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軍民的頑強和智慧。
    6、心理描述的語句:課文47段中從“一聲一聲像連珠箭……這老臉呀!”
    補寫的心理活動合理即可。
    7、不是魯莽。因他心中有著對人民的愛和對敵人的恨,靠著高超的水上技藝,擁有獨特的對敵斗爭的利器dd船槳和魚鉤使他在對敵斗爭中游刃有余,是處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聲想象戰(zhàn)士的情緒,想象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的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lián)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結:
    本文如詩如畫的景物描述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懷。期望大家能認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述,以便在今后自我的作文中充分的運用這一描述手法。
    五、作業(yè):
    1、課外閱讀《蘆花蕩》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較兩篇文章有何異同。
    2、預習第三課,熟讀課文,掌握字詞。
    六、課后記:
    板書設計: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征:1、愛國抗日。
    2、愛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雙全。
    (二)景物描述的作用:1、渲染故事氣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強抒情韻味。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十八
    復述故事情節(jié),感知人物形象。
    展開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復述故事,把握課文內容。探究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預習課文生字詞,查閱作者孫犁的有關資料,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環(huán)境。
    教學內容。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fā)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lián)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但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huán)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蘆花蕩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九
    教學目標:
    1、識記字詞,感知人物形象。
    2、展開想象,體驗人物心理。
    3、體味景物描述的作用,提高描述的潛力。
    4、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方法:
    探究,體驗。
    教學媒體:
    投影儀。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鐵道游擊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發(fā)生在齊魯大地上,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實,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類似的傳奇故事數也數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上,就有這么一個老頭子,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他仍像年輕人一樣,毅然投入到抗日戰(zhàn)爭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訓了敵人。這天,我們來學習著名作家孫犁的一篇小說――《蘆花蕩》。
    結合注釋簡介作家作品。
    二、整體感知: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狀況。
    (三)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用幾句話進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試各舉一例。
    4、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資料表現出來的?
    5、你認為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完成上述題目。
    提問,教師總結明確:
    1、小說。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
    2、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軍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十分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fā)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fā)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3、主人公:老頭子??坍嬍址ǎ和饷玻Z言,行動,心理,神態(tài)。舉例見課文。
    4、(1)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此刻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年齡將近六十歲了,但是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了活力,無所畏懼,為葦塘里的部隊輸送糧食等。
    (2)還表此刻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他對同胞姐妹充滿了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大菱受了傷,他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辈⑶腋吨T實際行動。
    (3)還表此刻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彼蛢蓚€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這些都體現了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決“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十分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4)還表此刻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他為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后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題: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總結: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老頭子。他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作者用了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封鎖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不帶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yè)績。精神自信,業(yè)績突出。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顯得十分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這種寫法在同學們的作文中也可應用。
    四、布置作業(yè):
    1、識記字詞。
    2、思考課后練習三。
    五、課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字詞。
    二、品味賞析:(完成課后練習三)。
    景物描述: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后并沒有感到十分的凄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十分優(yōu)美,給人一種用心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對白洋淀美麗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于環(huán)境描述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述的句子的作用。
    1、畫出文中景物描述的句子。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答案。(答案見教參)。
    2、體味這些景物描述的句子。教師示例:講解第一處景物描述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體味:“敵人”“炮樓”,點明了環(huán)境氣氛?!疤炜盏男切且蚕窠谒?,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貌”寫出了淀水的晶瑩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但是,在這美麗的周圍,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jiān)視著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那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愛和憎。“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的生存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
    3、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四人一組,討論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述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
    5、動筆仿寫幾句,寫寫你家鄉(xiāng)的景物。
    三、重點研讀文章的1――54段,問題如下:
    3、請你說說炮樓里的敵人監(jiān)視著蘆花蕩,有什么罪惡用意?
    4、請你指出第四段中從“老頭子……個性明亮”一段文字屬于什么描述?有什么作用?
    6、課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述了老頭子因沒有圓滿的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請找出這段話并細細體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7、“老頭子”執(zhí)行任務從不帶槍,為大女孩復仇仍不帶槍,你認為他這是不是魯莽?請結合文段資料說明你的理由。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明確答案:
    1、說明當時蘆花蕩一帶處于日寇占領、嚴密的封鎖中。
    2、這句話的意思是,應對兇暴的敵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長高的葦子正好為淀里的抗日軍民帶給掩護,葦子儼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詞形象的表達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
    3、敵人企圖用這種卑劣手段困死蕩中的軍民。
    4、肖像描述。刻畫了一個精明強干、敏銳、機智、個性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員的形象。
    5、寫敵人為封鎖毒計的失敗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軍民的頑強和智慧。
    6、心理描述的語句:課文47段中從“一聲一聲像連珠箭……這老臉呀!”
    補寫的心理活動合理即可。
    7、不是魯莽。因他心中有著對人民的愛和對敵人的恨,靠著高超的水上技藝,擁有獨特的對敵斗爭的利器――船槳和魚鉤使他在對敵斗爭中游刃有余,是處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聲想象戰(zhàn)士的情緒,想象戰(zhàn)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的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yǎng)充足,戰(zhàn)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zhàn)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lián)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zhàn)斗歌聲,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結:
    本文如詩如畫的景物描述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懷。期望大家能認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述,以便在今后自我的作文中充分的運用這一描述手法。
    五、作業(yè):
    1、課外閱讀《蘆花蕩》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較兩篇文章有何異同。
    2、預習第三課,熟讀課文,掌握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