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后的感悟可以通過寫讀后感的方式傳達給他人,啟發(fā)他人對作品的思考和理解。在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時,我們可以從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方面展開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寫作的靈感。大家可以一起來欣賞和思考這些讀后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選擇讀寫其他作品的讀后感。讀書是一種美妙的體驗,通過讀書并寫讀后感,我們可以在文字中感悟人生的智慧和美好??靵砀乙黄饘懸黄实淖x后感吧!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一
作者李娟是一個普通的從未受過正規(guī)高等教育的漢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樸實、真切而不乏動人之處,于浮躁的生活是一縷清新的風。
我是第一次接觸作者的文字,一讀就有一種回歸到小時候的感覺。因為她的描述就是小時候的感覺,對周圍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這么觸感強烈。
這本書里沒有變味的心靈雞湯,也沒有如何賺錢的竅門,這里有的是真實??此破降瓱o奇,卻是真正的淳樸的一種味道。
我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來安安靜靜的看一本書,這本書讓我很驚訝。真想不到現(xiàn)在這樣充滿pm2.5的社會里還有人在寫、能寫那么清澈、純凈的文字。如果讓我編教科書,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選入語文教材,從小學到高中都適用。心靈雞湯太假了,佛經(jīng)圣經(jīng)太飄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種自由自在、悠悠蕩蕩、返璞歸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沉浸下來,太舒服了。
我喜歡文字簡簡單單、實實在在,有一說一的書,對故弄玄虛、賣弄技巧、居高臨下、自以為是的書敬而遠之。看李娟的書,看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時候,會讓你感覺長舒一口氣。像是懵懵懂懂從一個遙遠的故事,一個遙遠的另一個自己中醒來。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二
李娟的文字真的很棒,樸實無華,沒有生僻字,寥寥幾筆就把她在城里和鄉(xiāng)下的兩種生活描寫得妙趣橫生。那些生活的艱辛和溫暖,不著痕跡地躍然紙上。
雖然福建那些繁茂的丘陵和阿勒泰的茫茫草原(也有原始森林)大相徑庭,但我的很多童年經(jīng)歷和李娟極為相似,所以短短數(shù)篇已經(jīng)喚起了我的許多回憶,一幕幕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逐一浮現(xiàn),這實在是非常有趣的閱讀體驗。
譬如開篇《我所能帶給你的事物》提到從烏魯木齊帶了兩只兔子回家,賣家說這兩只兔子是袖珍兔,吃得少,也永遠長不大,沒想到回家喂了不到兩個月,兔子就蹭蹭地長到了好幾公斤。想到這有趣的畫面,在咖啡館差點就笑出聲來了,同時也想到童年的一件趣事。
我家一直養(yǎng)雞養(yǎng)鴨,雞還好,滿山跑,左邊抓抓,右邊刨刨,能吃到不少蟲子,補充了蛋白質。當然也吃野草,葷素搭配身體好,雞蛋產(chǎn)量還挺高。天一黑它們還會自己跑到雞圈睡覺,就差給自己關門了。我們除了要防著天空偶爾盤旋的老鷹,還有間或出沒的老鼠狼和狐貍以外,基本就不用怎么操心。
鴨子就不一樣了,每天一打開鴨圈,就會興奮地撲打著翅膀奔跑到水缸下方的小水洼里洗漱,接著就浩浩蕩蕩地往我家(我家在半山腰,山腳就是綿延的稻田)下方的水稻田奔去,天黑也樂不思蜀,喚是喚不回來的。那時最怕的就是母親讓我去趕鴨子回家。那么一整片綿延的稻田,要定位它們真不是易事,特別是當水稻繁茂的時候,鴨子已隱沒得毫無蹤影了。只能一路呼喊,邊仔細看水稻的晃動,邊結合它們歡快的嘎嘎聲來定位,然后用長長的竹桿掃動水稻的末梢,把它們趕到田埂上,一只連著一只搖搖擺擺排著隊回家。萬一領頭的鴨子忽然受了驚嚇,撲通地滑落到稻田里,整個鴨子軍團就會盡數(shù)跟著落水,瞬間消失在稻田中。這時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耐著性子把它們引回田埂。常常天還亮著出門,等把它們帶回家已經(jīng)是一片漆黑了。
等到水稻開始抽穗,麻煩事就來了,鴨子最愛啄食這時候的稻穗(是因為灌漿了很甜的緣故么)。父親需要在稻田邊緣用竹子扎實地圍上籬笆,否則鴨子會把稻穗蹂躪地體無完膚,自然影響收成。只有等稻子收割完以后,才能讓鴨子重新下水。失去了稻田的鴨子是憂郁的,每天只能在小水洼里撲騰。不能下水田的這段時間它們變得很煩躁,有時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破壞某些位置的竹籬笆沖入稻田,如果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就會造成一些破壞。雖然稻田的主人就是本村鄉(xiāng)親,還是很不好意思的。
有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讀者,想必會被這本書喚起許多回憶;城里長大的讀者,或許也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樂趣吧。
沐浴陽光,讀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書香氤氳,感悟頗深。
這是一片淳樸的世界。
自然而淳樸的筆觸,描繪出阿勒泰地區(qū)哈薩克族的日常生活:做裁縫、經(jīng)營一家雜貨店、河邊洗衣服的時光,門口的土路……盡管文字中會飽含生活的艱辛,在作者李娟的眼中,那又何嘗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永遠樂觀地面對生活,永遠對生活充滿熱愛,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都有美。
我欣賞的,還有那種真實的氣息。簡單、不造作得語言,記錄了哈薩克牧民和作者自己一家人的生活?!锻馄诺脑顼垺愤@篇可謂“經(jīng)典”.好玩的老頑童外婆充滿了童趣和愛心,淳樸自然的語言中又不失幽默,讀者閱讀時有時也能樂一樂,那會心一笑,真是一點也不乏味。
讀這本書,還能領悟到獨特的新疆風情,新疆的牧民們,在荒涼的草原上趕著瘦弱的羊群。也許,他們的一生中只有這么一次美好的相遇,也許,多少年后他們又在某地相遇,或下著暴風雪,即使天寒地凍又算得了什么?素昧平生的人們圍在一團,溫暖彼此的心。讀到此刻,我的心也被人世間最美好的溫情所感動。面對困難,大家都能團結起來,共同面對,不管人們是否相識,險境面前人心是一致的,克服困難也就不難了。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學校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我們班能歌善舞的同學較多。比賽前大家都以為準能拿第一名,誰知道結果卻相反。合唱節(jié)目演砸了,全班一片嘩然,同學責怪班長組織得不好,負責領唱又搶了節(jié)拍……這個簡單的故事也同樣說明了簡單的道理。誰不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只是落實到行動中就不容易了。而新疆牧民們做到了,這與文化程度無關,從中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小細節(jié),否則也將會釀成大禍。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三
讓人麻爪,平日里可以絮絮叨叨地說不盡對它的喜歡,現(xiàn)下認真、正經(jīng)地推薦卻又不知說些啥。想起啥說啥吧。
初中時很迷散文(當然現(xiàn)在也是),除了無止境地補課外,唯一的樂子就是放學去報攤買雜志看,那時候,我一度把龍應臺視為最仰慕的作者,她的人生三書不知道翻來覆去看了多少遍,直到一次偶然,在《讀者》上看到了一篇李娟的《我家過去年代的一只貓》,看的我是淚流滿面,怎么會有這么厲害的人!怎么寫的這么好!嗚嗚嗚……我把那篇文章剪了下來,掛到墻上,每晚臨睡都要欣賞一遍。.。再后來,順藤摸瓜找到了收錄《我家過去年代的一只貓》在內(nèi)的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別提當時我多高興了!哈!
雖然整本書都是樸素的文字,但作者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民風的勾勒可謂是恰到好處,粗糙又充滿真心,有時,那三言兩語帶過的,是苦悶,是迷茫,是不解,是熱愛,是無所畏的堅定……書簡簡單單,文字簡簡單單,作者人也簡簡單單,我被這簡簡單單的一切迷住了,再難走出,或許這就是,最干凈最簡單的東西越討人喜歡吧。然而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各種瘴氣,有的會使你迷惘,有的會帶你誤入歧途……很多時候,我們越走越長大,驀然回首,其實已經(jīng)離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越走越偏,初心不見了……我讀李娟,讀《我的阿勒泰》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自己的一種期望吧,小朋友,希望你簡簡單單地長大,簡簡單單地收獲你的快樂,希望你的未來簡簡單單,你也簡簡單單。
再后來高中時,《航拍中國》來了,我永遠記得在新疆那期,我看到了阿勒泰?。。∥腋吲d地要蹦圈子,給每一位朋友發(fā)了錄屏的阿勒泰,分享我的喜悅,這是一個除了我的家鄉(xiāng)外,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我多愛它,它不知,我知。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四
陽光透過窗,照射在桌子上,一切靜謐又安詳,最好的能在這時看一本書,來一場仿佛早已準備的美麗邂逅。
夏天,我來到了新疆阿勒泰,這邊風景不似內(nèi)地的單色,就連天空都有四五種顏色。這邊有許多漢族回族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但都和諧共處,在路上不認識的都會打招呼,遇到困難都會互相幫忙。
這本書描繪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故事。李娟不是一位專業(yè)的作家,只是一名雜貨鋪的女孩,但寫出的文章又讓人情不自禁的喜歡,引誘人看下去。她筆下鮮活的文字,透露出樸實與爽朗。
在她的書里,講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又訴說了自然的危險與人心險惡,使人了解到了人性與性情,如何相處的方法。還有阿勒泰的自然風光和一些名族的特色。
著名主持人柴靜點評到:“李娟寫的不是小說,也不是童話,就是自己的生活。她并不是在簡單地臨摹自然,這樣的真實里飽含著詩的精神,只有對萬事萬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寫的出來這樣的文字?!?BR> 是啊,只有對萬事萬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寫的出來這樣鮮活的文字!仿佛像一股清香動心恍悟。
李娟寫的詩,雖然感覺通俗易懂但又代入了許多許多。
“有一塊蘋果永遠噎在喉嚨,”
“有一個人一生都想要吐出它?!?BR> “誰都知道蘋果紅的那面有毒,”
“卻不知青的那面難吃?!?BR> 這本書不值得錯過。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五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日常生活,用最平凡的事件和語氣,寫出了她自己內(nèi)心的思考和感慨。她既回憶過往,也分析當下,而且還向往未來。
我很喜歡作者的清醒和理性?!耙虼?,無論我干什么,都不曾‘醉’過,不曾真正地、徹底地投入過。真讓人沮喪——課堂上不能好好聽課;考試不能集中注意力;與人交談時總是心不在焉;睡覺輾轉難眠;夢境亂七八糟,沒條沒理沒根沒據(jù);走路撞電線桿,往水渠里栽;談戀愛恍恍惚惚,三心二意,半途而廢……”與其說李娟任何時候都是稀里糊涂的,不如說她任何時候都保持著高度清醒,不愿意全心投入各種各樣的熱烈和饑渴之中。我總覺得太過分的投入和熱情,會換來冷靜下來以后的難堪。因為激情很快就會褪去,但是一頭栽在里面,做出沖動的、不計后果的的傻事,需要償還并且會不斷地回味,不斷地想起、不斷地懊悔,一點點折磨你。所以我也寧可活的亂七八糟一點。與其說這樣是對生活沒有追求,我倒覺得這是種很高級的生活方式。因為什么都沒有太在意,所以情緒不會因為一件事而劇烈的不穩(wěn)定,這樣活著最自由也最快樂;因為對其他人的情緒也不那么在意,所以活著只為了自己開心,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我也很喜歡這整本書里的語氣和講述的事情。比如李娟的母親想養(yǎng)一匹別人給他們用來抵債的馬,她們母女倆的那種緊張又猶豫,但又感到新奇的心情,是非常非常真實的。包括后來她冷靜下來后思考馬的飼料夠不夠的問題,均令讀者極易產(chǎn)生共鳴的情緒,因為李娟在這本《我的阿勒泰》里寫的故事是淳樸、真實的,不帶著矯揉造作、弄虛作假的感情。或者比如她和媽媽去買煙和布料,因為語言不太通而產(chǎn)生的趣事。她媽媽的那種自信和較為大條的'神經(jīng)屬實是很生動有趣,而李娟跟在媽媽后面,聽著她把化纖篤定的說成是塑料,聽著她認真的把名叫相思鳥的煙叫做小鳥煙,覺得在店員面前有些沒面子,覺得有些無奈但又敵不住真的好笑。
總的來說,《我的阿勒泰》這本書清晰又輕松,讓矯情的寫作作品們感到羞愧,李娟的文字里也透露出極天真率直的氣息。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六
這個星期我接的書是:《我的阿勒泰》,這本書一共有三輯,其中我最喜歡的時第一輯中的《屬于我的馬》,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人欠了作者家很多錢,但這個人卻死了,只能由此人的親人來替他還錢,但他的家人實在在拿不出錢來償還,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馬牽來見作者的媽媽,要求抵債。然后作者的媽媽打電話給作者告訴了作者這件事,這讓作者想起了兩年前自己家里還想買一匹馬,因為那時候作者的家里還沒有挖井,用水得要去兩公里外的烏倫古河邊挑回家。夏天還好,到了冬天,河面凍成了厚厚的堅冰,去挑水出了扛扁擔,還得扛斧頭。每天去挑水,每天都要破冰,頭一天破開的冰窟窿一夜之間重新凍得結結實實。作者的媽媽想,如果沒有馬,有一只小毛驢也好啊。
那一年夏天倒是贊了不少干草,打碎后裝了好幾麻袋。可是馬最終卻沒有養(yǎng)成。我們便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作者想象自己有一匹馬首先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蓋房子,并圈起一個大大的院落。還得在院子四周開墾出一大片土地,種上深濃茂密的草料。還得嫁一個也愿意養(yǎng)馬的人,最好他已經(jīng)有許多養(yǎng)馬的經(jīng)驗了。將來的孩子也得喜歡馬。這樣,我就得為了馬永遠留下來,永遠地。也就是說,除非我真正地愛上阿勒泰,決心永遠生活在阿勒泰,否則我就永遠不能擁有一匹馬。
讀了這一片文章之后我又很多感想:我覺得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因為作者家里想買一匹馬都那么難,而我們現(xiàn)在呢,要車買車,要房子買房子,我們還不知道珍惜,作者在想到自已有馬之前還會計劃好有了馬之后要干嘛干嘛,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一下作者的這種做什么事情都應該計劃的習慣。
我推薦大家去看一下這本書。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七
我的阿勒泰,初見這個書名,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滿滿的神秘,陌生的地域,遼闊的天空,純凈的藍天,淳樸的人民,想象中的純美景象讓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這本書,它果然沒有令我失望。
《我的阿勒泰》是一位罕見文學才女——李娟寫的,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區(qū)的富蘊縣——一個以哈薩克為主要人口的小縣城里度過的一大段童年。在作者的少女時期,她跟著家人輾轉在阿爾泰的深山中,與游牧的哈薩克牧人為鄰,生活那幾年發(fā)生的點滴故事。清新、明快,質地純粹的語言原生態(tài)地再現(xiàn)了疆北風物,給人一種異域風情。我的眼前也仿佛出現(xiàn)了一個滿臉笑意的女孩站在那一望無際的荒漠中,望著遠方,望著那遠方的城市。可是她從來沒想過離開,離開這熱情的角落,離開那朝夕相處的哈薩克鄉(xiāng)親們。
書中外婆的那只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只貓是外婆在貧窮年歲里唯一的相伴,它伴隨外婆走過了黯淡無光的歲月。然而嗜酒好賭的外公總是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揮舞著拳頭從外婆那誓死保護的懷抱里搶過那只貓,然后毫不憐惜的塞進滿是污穢的袋子里轉賣他人。也許是通了人性,在被賣了兩次之后,都憑著自己的記憶,在穿過五十多里的夏牧場后回到了外婆的懷抱中。最后一次,那只貓被外公賣掉了,只是這一次,它再也沒回來了。外婆依然是天天把喂貓的石缽注滿了清水,等它回家。只是,這一次,卻再也沒等到。這只貓讓我感受到了無能為力的傷痛,有些你拼命想要挽留的東西卻始終不能抓在自己手里,這是一種巨大的悲哀。
讀李娟,常常想起臺灣的三毛,她們都以流浪的姿態(tài)用女性的視角和情感書寫自然和生存,柔情浪漫,細膩靈動,美麗憂傷。不同的是三毛作為一個旅行者,在亦聚亦離的顛簸中抒寫更多的是他人的艱辛和蒙蔽,讓人感覺更多的也是浪漫和深情,自由和唯美。而李娟作為一個為生計奔忙的'小裁縫,記錄的是她和家人實實在在的艱難生活,不僅有對大自然神奇浪漫的幻想、對動物們秩趣善良的愛憐、對人情親情樸實順遂的情感,還有毫無做作毫無矯情的文字背后充滿的彌漫人身心的悲傷和感動。
更讓人怦然心動的是她與自然融合匯聚于生命而具有的天才般的心靈感覺。在《森林》一文中她寫到:“這森林,用一個沒有盡頭的地方等候著我們。隔著千重枝葉,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迷路了??.森林開始用一分鐘向我們展示一萬年??巨大的孤獨從我們臉膀無摸到心靈---我看著這森林,懼駭它的深處全是憂傷。我想到了故鄉(xiāng),又想起了其實我沒有故鄉(xiāng)??我們這是闖入了誰的命運?陷入了誰的痛苦???”這樣迷幻和深邃的思維潛游于李娟的文字中,使我的閱讀獲得了一種迷戀的快感,它像燈火一樣會閃亮我不斷沉落頹廢的精神,使我在現(xiàn)實與虛妄中的掙扎擁有了一種精神的品質.
在《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中,她們的家搬到沙漠邊緣的阿克哈拉,騎摩托車去縣城比坐班車方便又省錢。但叔叔沒有辦執(zhí)照不敢上公路,于是,他騎著摩托車載著李娟走在離縣城200多公里的沙漠荒灘上,一路艱辛一路痛苦的遭罪經(jīng)歷在李娟的筆下生動而鮮活,仿佛這就是她本來的生活。正如同她所寫的那樣:“生命一直陷落在那些歲月里。將來,見到他以后,我要對他說:世上竟會有那么多的悲傷。不過沒關系的。我最終還是成為了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
李娟用她那細膩的筆觸將遼遠的阿勒泰描繪的美不勝收,原來蒼涼和遼闊同樣讓人驚訝于與沉迷。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八
生活的本意是生存、活著。有人說,生活是為了生存而活著;有人說,生活是在世上舒舒服服地活著。我認為生活不僅是為了生存,為了物質生活而活著,更是要有意義、有價值的活著。雖然人生苦短,但是這樣也不枉到世上走一遭了。
熱愛生活的事例倒不少,只是我們?nèi)鄙倭艘浑p心靈的眼睛。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多時因患病而失聰、失明。她并沒有被困難打倒,在老師的幫助和教導下,她克服種種困難學會了識字,學會了說話,并逐步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她利用自己所學,寫了《我的人生故事》、《走出黑暗》等一系列名著,到世界各地演講做報告。她建立了慈善機構,幫助和她一樣的殘疾人士。她的愛心行動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和贊同,當時的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她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還獲得了“總統(tǒng)自由勛章”等獎項。海倫凱勒從小就是一個可憐的孩子,沒有享受到一個正常孩子的童年生活。她這一生從來沒有想過如何舒服安逸的生活,雖然身殘,但志不殘,她一心想著如何幫助更多的人,如何為貧窮的人做更多的貢獻,這樣的生活,才是有價值的活著。
李娟寫的《我的阿勒泰》一文,是作者熱愛故土的真實寫照,是用她在新疆一點一滴的生活故事編寫了這本書。李娟從小在新疆長大,那時候的新疆非常落后,人煙稀少,沒有什么公路,出去乘車不方便,用的電話也只有衛(wèi)星電話,這種電話不但貴,而且語音效果差,一到陰雨刮風天就卡殼。新疆的氣候變化無常,不下雨時鬧旱災,雨下得多時就鬧洪災。夏天有冰雹,冬天天冷時鬧雪災,還時常鬧蝗災??杀M管這樣,李娟仍然選擇生活在這兒,主要是她熱愛這里的土地,熱愛這里的生活吧!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塞涅卡曾說:“內(nèi)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活,我們要以行為而不是時間來衡量生活”。
生活如水,淡然樸實,淡名利,淡世繪,淡榮辱,淡誘惑,內(nèi)心寧靜,清澈透明;人生如茶,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你既想真正熱愛生活,就得參悟出這生活的滋味。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九
“《我的阿勒泰》你看過嗎?”一位朋友問我。我立馬高興地回答:“看過??!我十分喜歡這本書,我想把它推薦給你?!?BR> 《我的阿勒泰》這本書記錄了李娟一家人在阿勒泰的故事。她在書中描繪了新疆的風景,講述了新疆的風土人情,贊美了新疆人的友善。
新疆的生活時不時給李娟帶來一些小驚喜。“我彎腰從腳邊土殼中摳出一枚小石子,擦干凈后發(fā)現(xiàn)是一塊淡黃色滲著微紅血絲的透明瑪瑙?!蔽铱吹竭@里時不禁想起在一片荒無人煙的沙漠上,一片紅色闖入眼簾。低頭仔細一瞧,那是瑪瑙!陽光照在瑪瑙上,它們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芒,分外迷人。李娟在一個大雪天和家人、小狗一起去散步。雪地上沒有一個腳印,白的那樣純潔。她們踩在雪地上,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在她們身后是一排排錯雜的腳印,這成了雪地上的一道風景。一望無際的雪地上,三只小狗正歡快地玩耍,時不時發(fā)出一聲叫喚,多么有趣。
新疆的人大多十分友善。一個女人有一次在懸崖邊用一個木樁救下了自己的丈夫,后來她就把這個木樁留在了懸崖邊,想著它也許能幫到更多的人。在彈唱會上或舞會上,一群不認識的人也會在一起喝酒、說話、玩耍、論家常……李娟大年三十在村里放煙花,阿勒泰的人是不過這個節(jié)日的,可是她們一點兒也不抱怨她吵,遇見她時還說:“你們昨天屋子那里好漂亮!”他們是淳樸善良的!
李娟寫作時也不忘用家鄉(xiāng)方言?!队嘘P外婆》這篇文章中,作者寫道:“曉得啥子喲,不干不凈不得病”,“老天爺!清湯寡水的,老子要挽起褲腳跳下去才能撈到幾顆米?!弊髡邔懙糜哪L趣,引人入勝。她在雪中散步,三只小狗中的阿黃不聽話,她說:“哼,現(xiàn)在再聽話再搖尾巴也沒有用了!不理你!”我看到這里時樂不可支。李娟竟然對一直頑皮的小狗生氣。我覺得讀她十分親切,像孩童一般。戈壁灘上,風沙相交,這讓作者十分不舒服??伤齾s拿起筆,在紙上“唰唰”幾下,又記錄下她在茫茫沙漠上的痛苦及一路發(fā)生的趣事兒,讓人身臨其境。
我把這本書放在書架的中間位置,常常拿出來翻閱,愛不釋手。我也要把《我的阿勒泰》這本書推薦給你,希望你也能感受一下有趣的新疆生活。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
讓人麻爪,平日里可以絮絮叨叨地說不盡對它的喜歡,現(xiàn)下認真、正經(jīng)地推薦卻又不知說些啥。想起啥說啥吧。
初中時很迷散文(當然現(xiàn)在也是),除了無止境地補課外,唯一的樂子就是放學去報攤買雜志看,那時候,我一度把龍應臺視為最仰慕的作者,她的人生三書不知道翻來覆去看了多少遍,直到一次偶然,在《讀者》上看到了一篇李娟的《我家過去年代的一只貓》,看的我是淚流滿面,怎么會有這么厲害的人!怎么寫的這么好!嗚嗚嗚……我把那篇文章剪了下來,掛到墻上,每晚臨睡都要欣賞一遍...再后來,順藤摸瓜找到了收錄《我家過去年代的一只貓》在內(nèi)的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別提當時我多高興了!哈!
雖然整本書都是樸素的文字,但作者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民風的勾勒可謂是恰到好處,粗糙又充滿真心,有時,那三言兩語帶過的,是苦悶,是迷茫,是不解,是熱愛,是無所畏的堅定……書簡簡單單,文字簡簡單單,作者人也簡簡單單,我被這簡簡單單的一切迷住了,再難走出,或許這就是,最干凈最簡單的東西越討人喜歡吧。然而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各種瘴氣,有的會使你迷惘,有的會帶你誤入歧途……很多時候,我們越走越長大,驀然回首,其實已經(jīng)離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越走越偏,初心不見了……我讀李娟,讀《我的阿勒泰》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自己的一種期望吧,小朋友,希望你簡簡單單地長大,簡簡單單地收獲你的快樂,希望你的未來簡簡單單,你也簡簡單單。
再后來高中時,《航拍中國》來了,我永遠記得在新疆那期,我看到了阿勒泰?。?!我高興地要蹦圈子,給每一位朋友發(fā)了錄屏的阿勒泰,分享我的喜悅,這是一個除了我的家鄉(xiāng)外,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我多愛它,它不知,我知。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一
這幾天在讀李娟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不得不承認,寫作這東西,確有天賦的存在。而天賦這東西,又未必人人都樂于或善于應用有些人鐘情寫作,卻未必懂得去體悟和探索人生的壯美,寫出來的文字不免陷于空洞蒼白;有些人有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卻不屑或不擅長以文字去表達他們的所感所想。
就象大地上會長出麥子,長出苞谷和其他靈秀的植物,李娟的文字也象從她身上長出來的那么天然、那么純粹,看不到修飾的痕跡。這種文字是教不出,學不來的。讀著這本書,你會感嘆,作者是有著一顆多么貼近大地的心靈?。∽冯S著她的眼光,你會發(fā)現(xiàn)深藏在這片大地肌膚里的種種有趣的秘密。
讀著那樣的文字,你甚至會覺得,任何試圖評價她文章的文字,都顯得有點蹩腳和尷尬。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二
每到年底,我都會被工作和生活壓得呼吸困難。這時候讀一本淡淡的書再合適不過了。只需一個下午,安安靜靜地品一品世上其他人的生活?;仡^再看自己的日子,便從容了許多,呼吸也順暢了。《阿勒泰的角落》就是這樣一本書。作者李娟生活在新疆,她以自然筆調記錄日常點滴趣事,向讀者展示了阿勒泰地區(qū)淳樸自然的風物人情。
李娟一家到達阿勒泰的第一站是喀吾圖,在喀吾圖開了一家裁縫店,之后又轉行開雜貨鋪。因為做生意的緣故,李娟一家跟隨牧民在夏牧場和冬牧場之間輾轉遷徙,流動的生活讓她走遍阿勒泰的各個角落,見識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各式各樣的人和事。
經(jīng)歷了多次銀行貸款的我在看到《喀吾圖奇怪的銀行》一文時簡直驚掉了下巴??ξ釄D的銀行一年到頭都冷冷清清的,可是到了農(nóng)業(yè)貸款發(fā)放那兩天卻熱鬧非凡。幾百公里以外的老鄉(xiāng)也趕來了,當?shù)厝藢Α百J款”這一概念的認知模糊到居然以為那就是國家發(fā)給大家隨便用的錢。“難道不想還了嗎?”當?shù)厝嘶卮穑骸盀槭裁床贿€?什么時候有了什么時候還嘛?!倍罹昙乙操J了三千元,之后行長調走,從沒人找上門來提這事,李娟家又搬了很多次家,過了很久都沒還。最后那個銀行的一個工作人員到夏牧場走親戚,在深山老林里迷了路,不小心撞到了李娟家,才終于還上了。
這本書的一大特色就是非??谡Z化。葉爾保拉提一家、河邊洗衣服的時光、外婆的早飯、補鞋子的人,這些都是她平日里見到的人,寫他們的故事時也就直接把現(xiàn)實對白寫進來。在《爾沙和他的冬窩子》中,描寫“爾沙講起漢話來,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間,起碼隔著三個逗號的停頓”,李娟就真的用了三個逗號,爾沙說話時憨厚的樣子立刻出現(xiàn)在眼前。
在李娟的文字里,世界很靜很靜,時間很長很長,而人很小很小。她一個小小的人在用心感悟這片土地,本是厚重、貧瘠、蒼涼的生活,李娟和她的家人卻過得溫暖、豐盈與喜悅。我不由得想到了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李娟就是那顆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卻絲毫不自慚形穢,依然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感受生活,自豪地盛開著。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三
沐浴陽光,讀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書香氤氳,感悟頗深。
這是一片淳樸的世界。
自然而淳樸的筆觸,描繪出阿勒泰地區(qū)哈薩克族的日常生活:做裁縫、經(jīng)營一家雜貨店、河邊洗衣服的時光,門口的土路……盡管文字中會飽含生活的艱辛,在作者李娟的眼中,那又何嘗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永遠樂觀地面對生活,永遠對生活充滿熱愛,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都有美。
我欣賞的,還有那種真實的氣息。簡單、不造作得語言,記錄了哈薩克牧民和作者自己一家人的生活?!锻馄诺脑顼垺愤@篇可謂"經(jīng)典".好玩的老頑童外婆充滿了童趣和愛心,淳樸自然的語言中又不失幽默,讀者閱讀時有時也能樂一樂,那會心一笑,真是一點也不乏味。
讀這本書,還能領悟到獨特的新疆風情,新疆的牧民們,在荒涼的草原上趕著瘦弱的羊群。也許,他們的一生中只有這么一次美好的相遇,也許,多少年后他們又在某地相遇,或下著暴風雪,即使天寒地凍又算得了什么?素昧平生的人們圍在一團,溫暖彼此的心。讀到此刻,我的心也被人世間最美好的溫情所感動。面對困難,大家都能團結起來,共同面對,不管人們是否相識,險境面前人心是一致的,克服困難也就不難了。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學校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我們班能歌善舞的同學較多。比賽前大家都以為準能拿第一名,誰知道結果卻相反。合唱節(jié)目演砸了,全班一片嘩然,同學責怪班長組織得不好,負責領唱又搶了節(jié)拍……這個簡單的故事也同樣說明了簡單的道理。誰不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只是落實到行動中就不容易了。而新疆牧民們做到了,這與文化程度無關,從中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小細節(jié),否則也將會釀成大禍。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四
去書店,看到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翻看,發(fā)覺不錯。購買一本,25元,時逢西博會期間,曰:85折,格算。
回家后,翻看,斷斷續(xù)續(xù)的翻看。這,又是一本不用記頁碼的書,也是一本不用一氣看光的書。閑暇時打開來,讀幾節(jié)。讀著,便會將心緒平靜下來,便會想,那些遙遠地方的風景和生活里的情趣。這一切,來源于作者的文字,干凈、明亮、可愛、溫暖。與安妮的蔚然不同,但也是夠好的。
如她是這樣描寫男人喝酒的:
我家的柜臺下的角落里至今還堆著一些無法處理的寶貝,包括五件皮夾克、幾頂皮帽子、幾根馬鞭、一副皮手套、兩三個手電筒,還有一個摩托車頭盔、一大堆匕首、一疊身份證、一個戶口簿、數(shù)不清的手表(有一半都不能走了)。更可笑的是,還有一雙皮鞋……全是賒帳的酒鬼隨手抵在這里的,估計酒醒后就忘掉了。
更可氣的是晚上,那些人也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大的毅力,冰天雪地里能連續(xù)敲幾個小時的門。他們越是這樣,我們越是不給開;我們越是不給開,他們越是要堅持到底,不煩不躁,一直叮叮咚咚敲到天亮,就回家睡覺去了,一覺睡到晚上,吃飽了飯,再來接著敲。
經(jīng)常是干活干到半夜,一出門,就給門口堵著的東西絆一跤。低頭一看,又是一個醉趴下的,不知在冰天雪地里倒了多久了,于是趕緊把他拖進房子,扔到火爐邊擱著,讓他自己醒過來好回家??蓺獾氖?,這種人醒了以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酒喝,根本不為自己剛剛儉回一條命來而稍有害怕。
奇怪,為什么要喝酒呢?酒到有什么好喝,那么辣,而且還得花錢。
一個做裁縫的家庭,常年在那片土地上流動著,做著裁縫,所以對錢自有一點單純的意識,寫來也可愛。
來這里做衣服裙子的女人們,一個比一個可愛,可愛的簡直都不忍心收他們錢了。哪怕是五六十歲的老婦人,撒起嬌來,也跟小姑娘一樣動人。她們會像念詩一樣哀嘆自己的青春,滿臉難過,眼睛卻狡猾地笑。
年齡小的就更難對付了,她干脆緊緊摟住我媽的脖子,拼命親她,讓她氣都透不過來,再口口聲聲地喊她“媽媽”、“親愛的媽媽”。
到了后來,我們的價格降的和“小上?!奔业囊粋€檔次——實在是沒有辦法呀……。
價格一降,我們的生意就更好了,也更忙了。冬天的是候,經(jīng)常是深夜過去天亮了的時候才開始休息。
愛情會在任何地方發(fā)生,她寫妹妹的戀愛亦是可愛的。
十七歲、十八歲,雖然只相差一年,但差別太大了。去年還是一個倔強敏感的少女,今年一下就開竅了似的。雖然這件事上我們都瞞得很緊,但她自己肯定感覺出了什么,并且還有所回應呢!第二天,趕在盧家小伙子過來接她之前,我們看到她把各破三個洞的球鞋脫了,換成壓箱底的新皮鞋,還欲蓋彌彰地解釋:“噢,昨天汗出多了……那雙打濕了,……濕透了”
到了第三天,又把灰蒙蒙的運動服換成了天藍色的新外套——干活去穿什么新衣服?。康议]了嘴什么也沒說。她自己都舍得我還多什么嘴。
一拍篷土的頭發(fā)也細細地洗凈了,從此做飯和倒煤灰時,頭上會小心地包著頭巾,下地干活也不忘包著。
不寫了。
附言:
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里面看到她的博客地址,這段時間沒事就會過去看一看,讀讀哪些北疆的生活,感覺那蒼茫的群山、荒涼的戈壁、寒冷而寂靜的零落人家。
有篇文章寫的,在阿爾泰山和天山山脈附近的阿勒泰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恐龍化石,還有長頸鹿,甚至還有貝殼。真是滄海桑田?。牡貓D上看幾乎就是亞歐版塊的最中央位置的地方,居然當年也是一片汪洋,那是不是更或者,在現(xiàn)在大洋深處,當年曾經(jīng)確實一片陸地,還能找到當年的城郭和村落。
億萬年過去后,世界在顛倒性的變遷著,我們也只是匆匆的過客,幾十年或許只是白馬過隙,轉眼都會四散云銷,或許誰都不再會記得。只有我們自己,記得身邊經(jīng)過的、愛過的人,也算我們曾經(jīng)來過。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五
《阿勒泰的角落》是由作者李娟在1998-2003年之間陸續(xù)完成并在《文匯報》、《南方周末》等發(fā)表的多篇關于新疆的短篇散文集結而成,被譽為現(xiàn)代版的《呼蘭河傳》。花地文學榜頒獎詞中這樣評價李娟的文字“透過私人的感觸呈現(xiàn)了新疆的歷史脈動,在那自然素凈的文字背后,是新疆廣袤土地上世世代代不息的精魂。在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寂寥,時間很綿長,而人變得很小很小?!薄拔膶W就這樣一百年一百年地,與真實背道而馳。只有像李娟這樣的女孩,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她筆下的貧窮、死亡、疾病、災難,呈現(xiàn)出一種文字的高貴。”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和“鄉(xiāng)村哲學家”的劉亮程在給李娟的推薦語中這樣寫道。
在《阿勒泰的角落》一書中,作者以天然而純真的筆調描述了阿勒泰地區(qū)哈薩克族日常生活點滴趣事,風里來雨里去的邊疆牧人、隨家庭不斷遷徙的動蕩、離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風沙肆虐的荒漠里喂養(yǎng)的金魚……本應厚重、貧瘠、蒼涼的生活,在李娟獨樹一幟、靈光閃閃的筆觸下,卻煥發(fā)出別樣的溫暖、豐盈與喜悅。
大雁南飛時的情景她看得動彈不得,仰著脖子想要流淚:“一行大雁從北向南整齊地橫過天空,是這大風中唯一無動于衷的事物??粗鼈?nèi)绱思澎o地飛翔,像是通過天空的屏幕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的情景?!?BR> 五月初面朝黃土背朝天忙著點花蕓豆時,干燥的大地、堅硬的種子、簡單的勞作,讓她不禁感慨:“勞動的力量真是巨大啊,還有大地的力量,種子的力量。種子像是這個世上所能有的一切奇跡中最最不可思議的。想想看:它居然能在最最粗礫的大地上萌生出最嬌嫩的芽,居然能由一粒變成很多很多?!?BR> “當?shù)氐暮⒆觽冃〉臅r候都很白,很精致,目光和小嗓門水汪汪的,頭發(fā)細柔明亮??墒巧晕㈤L大一些后,就很快粗糙了,輪廓模糊,眉眼黯淡?!蓖高^喀吾圖當?shù)匦『⑷菝采系木薮笞兓凵涑霎數(shù)厣畹钠D辛,正如她所說“惡劣的氣候和沉重的生活過濾了柔軟的,留下了堅硬的?!?BR> “在紅土地,生活已經(jīng)堅固了許多。但壞天氣仍然動搖著我們的心。春天里,風沙中的紅土地,從天到地全是極不耐煩的咆哮,遠處田野邊的樹木被劇烈地來回撼動。風一陣,雨一陣,冰雹一陣。天空昏暗,雖然是正午時分,但房間里暗得不得不點起了蠟燭。我們早早地做飯、吃飯,然后上床躺著。由我們的房屋替我們承受整個世界?!?BR> “當兔子滿院子跑著撒歡,兩只前爪抱著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樣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記得了!它總是比我們更輕易地拋棄掉不好的記憶,所以總是比我們更多地感受著生命的喜悅?!?BR> “我們還種了好幾盆花。我媽只喜歡好養(yǎng)活的,一年四季花開不斷的,而且花還要開得又多又熱鬧的那些,比如酢漿草。分明就是草嘛,怎么養(yǎng)都養(yǎng)不死,亂蓬蓬一盆子?;ㄋ樗樾⌒?,吵吵鬧鬧擠了一窗臺。”
“魚缸里水面平靜,這水面如同皮膚一樣敏銳地感知著疼痛,并且不可觸動。魚在透明中靜止,是透明中靜止的一團色彩,似乎快要滲開了去,卻一直沒有。魚又緩緩游動,透明中全是寂靜的歌聲……金魚清潔純粹的、燦爛鮮艷的身子,在那束光線中平穩(wěn)地來去,如同這混沌世界中一顆靜穆明澈的寶石。面對那樣的寶石,即使是一顆已經(jīng)開始老去的、粗糙的心,也能看出奇跡來?!?BR> ……。
若無意指認那在傷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們本來的生命,那么,總還有別樣干凈明亮的生命,等著人去認領。作者將平淡生活中的美好述之筆端,貧瘠的土地里也藏著生命的希望,瑣碎的生活因為人性的美好、善良以及生命的韌性而變得極富張力、妙不可言。她刻畫的不是一組有關新疆的異域風情,她刻畫的是我們內(nèi)心的牧歌:白雪和陽光,青草和白樺林,優(yōu)美而明亮。
大自然真是神奇,看完這本書,真的很想去阿勒泰走走呀~。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六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樸實而不失幽默,有時看著看著就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現(xiàn)出生動的畫面,從而捧腹大笑。就像《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中:“人家也是出遠門,要是也出了點事油不夠了怎么辦?最后,為了表示感謝,我想給他點錢,于是……他們兩個站在風中,看著我追著那張紙幣越跑越遠。像是永遠也不會回來了?!痹谝幌盗锌菰锏拿麜喿x中,這本書的文字亮眼清新,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當然,僅僅是文字的功底還不足以使我如此喜愛。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背后總仿佛蘊含著點什么,一些平常我們不甚注意,卻在這里被提及的細節(jié)。如《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中:“兔子死了的時候,我媽對我說:‘以后再也別買這些東西了,你能回來,我們就很高興了。’我外婆對我說:‘以后再也別買這些東西回來了,死了可憐得很……你回來了就好了,我很想你?!钟浀迷谙哪翀錾?,下午的陽光濃稠沉重。兩只沒尾巴的小耗子在草叢里試探著拱一株草莖,世界那么大。外婆拄杖站在旁邊,笑瞇瞇地看著。她那暫時的歡樂,因為這‘暫時’而顯得那樣悲傷。”雖然只是對一些話語,一些場景的回憶,卻透露出了家人對她的思念與深切的親情,有時候回家看看家人要的不是你的禮物,而是你回來。
有時候,《我的阿勒泰》中還透露著些許悲傷。她會懷念她去世的外婆吐舌頭的樣子、會想起從未見過的老家、會為被新道路、新房屋替代的城市而感傷。而此時,我也會沉浸入作者的思緒中去,感受著那新鮮的'、從未遇見過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那春天的荒野、森林中的木耳、漢族和哈薩克族的孩子、鄉(xiāng)村舞會和彈唱會;我仿佛聽到了滴水泉的傳奇故事、人們生活的嬉笑怒罵聲、荒野上呼呼的風聲;我仿佛聞到了泥土青草的芳香、森林中濃厚的生命氣息……這是一片廣袤遼闊的土地,日常的、當代的新疆正在我眼前發(fā)生。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七
到不了的,都叫遠方,沒有去過阿勒泰,沒有去過新疆,帶著對北疆的興趣,那里一年四季,那里牧人們的生活方式,讀了《我的阿勒泰》。一個混住于哈薩克牧民中間,家里開雜貨鋪兼裁縫鋪的漢族姑娘,售貨生意隨牧民活動而遷徙,敘述她的生活,沒有賣弄風土人情,用她本真的天性和真誠,帶給我一個陌生新奇的世界。
通往滴水泉的路,從富蘊縣到烏魯木齊,中途路過的滴水泉,一對年輕情侶如同避世般開了飯店,這對于行走在荒漠的來說是天堂,一年中總有那么一段時間滴水泉喧騰無比,人們擠進窄窄的帳篷,黑壓壓一屋子人。然而不久,滴水泉就恢復往日的沉寂。就這樣,年復一年。那些孤獨地停留在空曠雪白的鹽堿灘上的破破爛爛的土墻房子旅店,還有旅店上空輝煌燦爛的星空。
幾乎秋天的每個晚上,夜夜都有愛情,電子琴和手風琴的旋律徹夜飄蕩,盛大的鄉(xiāng)村舞會,宴席(拖依)上濃郁的肉香葡萄干兒、杏干兒奶酪條、包爾沙克堆滿了長條桌。院落里熊熊的篝火,翻飛的衣裙,夾雜著歡聲笑語。人們跳起了黑走馬。簡單帶過的愛情,出于年輕愛上了麥西拉,我想我是真的愛著麥西拉,我能夠確信這樣的愛情,我的確在思念著他。
零下42度的寒冷,穿著厚厚的棉皮鞋,也跟光腳走在冰上一樣,凍疼的眼珠子,閉上眼靠短暫的一個個瞬間辨別道路。 趴在冰上流下的淚,這淚水一滴滴落下,瞬間凍結在冰面上。
有些人,存在本身就象奇跡。
有些人,讓我覺得,他們身上的所體現(xiàn)的那種生命的光輝,跟身份、學識、氣質、年齡,甚至智慧,幾乎一丁點都沒關系。即使更多或者更少都不能增添或者損害他們的光芒。任何所謂的經(jīng)驗在他們那里毫無用武之地,好象世間無處不在的生存規(guī)則都突然失去了效力。如果有什么是和那光亮有關,那就只和心靈和情趣而已。
最安靜和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
“世界這么大,但有時又會想到一些大于世界的事情,便忍不住落淚。”
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茍且,也有遠方的茍且,大不了,沖生活吐吐舌頭。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八
《阿勒泰的角落》這本書是新疆的散文作家李娟寫的。李娟高中畢業(yè)后一度跟隨家庭進入阿爾泰深山牧場,經(jīng)營一家雜貨店和裁縫鋪,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共同生活?!栋⒗仗┑慕锹洹肪驮敿毭鑼懥俗髡呃罹暝诎⒗仗┑纳詈退娝?。
李娟的語言富有特色,沒有多少華麗的修飾,只是用簡樸的語言細膩地描繪自己身邊的細節(jié),也頗有幽默感。在《離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這一章節(jié)中,作者李娟描寫了自己用模模糊糊的哈薩克語言與顧客做生意時遇到的障礙麻煩,形容“賣出去一樣東西真是難于爬蜀道”,隨后又連續(xù)寫了好幾個“是這個嗎?”來顯示尋找顧客要的東西十分煩瑣。作者李娟最后還風趣地點評“折騰到最后,對方要買的也許只是一毛錢一匣的火柴?!?BR> 李娟也善于觀察生活,尤其是一些微小不引人注意的細節(jié)。作者李娟寫有關葉爾保拉提一家的事時,細致描寫了葉爾保拉提媽媽的力大無窮,通過揉面和劈柴火兩件事來表現(xiàn)。兩件事都先由作者的無能與笨拙引入,作者李娟“雙手捏成拳頭使足了勁擂下去,也只能在面團上陷兩個三公分深的拳頭印子”。而葉爾保拉提媽媽就“一擰,輕輕巧巧地揉開了,一揉到底,極利索暢快,好像揉的是棉花,面團在她手中馴服得不可思議”。
劈柴火時,作者李娟“高高地掄起斧頭,深呼吸,大吼,重重地、狠命砸了下去!結果只砸出了一道白印兒……”而葉爾保拉提媽媽磕完瓜子,輕輕拎著斧頭,身輕如燕,但落斧如神。柴火幾下子就散成一堆渣子了。
李娟生活的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物質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在她的描寫下,邊疆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幸福。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九
大概三年前,忘記了怎樣的因緣際會,讀到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當時就深深的被她的文字吸引,每一個漢字看起來都平平無奇,全部都是常見字,甚至沒有陌生的詞匯或成語,但組合起來就異常的生動活潑,就連我一向不愛看的環(huán)境描寫都能自動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買了她的書,看完后覺得好像自己發(fā)現(xiàn)了滄海遺珠,恨不得與每一個認識的人分享我的重大發(fā)現(xiàn)??催@本書的時候,我僅僅只是去過南疆,而她書中描寫的阿勒泰則在遙遠的北疆。但畢竟都是新疆,雖然在自然風貌、民族分布、風土人情上有比較大的差異,但對于一個漢族人來說,那都是新疆。所以在我眼里,她描述的那些場景,似乎都能從我在南疆的見聞中一一對應上。
讀到她筆下戈壁灘的荒蕪,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和無力感,頭腦中會閃現(xiàn)出當時從烏魯木齊坐火車去阿圖什的路上,一路上透過車窗看到的外面的風景基本上都是荒漠或者戈壁灘,以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各種線纜。偶爾看到一輛長貨車孤獨的、笨重而緩慢的行駛在遠處。
而新疆那明亮又熱烈的太陽,能把人往白里照,一直照到你消失的太陽,真的是新疆特有的,我們爬到4號冰川的時候,看到了光暈,白花花的雪山頂上,一個圓圓大大的圈,照的你不敢直視,哪怕你是戴著墨鏡,也只能透過相機鏡頭偷偷的瞄上它幾眼。甚至后來再去看拍到的照片,都覺得晃眼。
在讀到她描繪的建在荒漠上的小村子里沒有廁所這個事兒,更加的感同身受,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到當時找山坡遮擋來方便的回憶中。當時旅途到卡拉庫里湖,借宿在湖邊的一所土黃色的小房子里,說是房子,其實就是建在湖邊背靠大山,勉強能遮風避雨的地兒,它屬于當?shù)卮迓涞囊粋€牧民阿卜迪大哥所有,他騎著摩托從湖對面的村子里趕過來給我們開門生火燒水。廁所只能去后面山坡解決,因為人少,倒也沒有像李娟書里那樣,大家一到晚上都是蹲在各個隱蔽的或者陰影里,我只需要找個能超出我身高的山坡即可,但是大白天還是有些許的不自在。
而當她描寫去村子里聚會的場景時,則會讓我想到參加同學婚禮的那個夜晚,從下午到酒店,對于就餐環(huán)節(jié)完全沒了記憶,舉辦完儀式后,開始載歌載舞,大廳里留出一大片場地給大家跳舞,新郎新娘在舞池中間,其他的小伙子或者上了年紀的大叔開始邀請女伴一起跳,我應該是整個會場里唯一的漢族人,還好,柯爾克孜族的同胞們長相沒那么歐式,大家單純從相貌上是分辨不出我是不是同類的,所以還鬧了個烏龍:我?guī)е鄼C過去的,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多數(shù)情況下會拿起相機拍照,然后就走過來一個小伙子,對著我嘰里呱啦一大通,還好他說話的同時伴隨著一些手勢,我大概懂了,是讓我去拍照,于是過去給他們拍照。后來不知道是他們自己察覺出來異樣,還是有人提醒了他,小伙子知道我是客人,不是婚慶公司的攝像師后,就在下一場音樂開始后,來邀請我一起跳舞,完全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我,很是想拒絕,奈何小伙帶著把我錯認為攝影師的歉意一定要邀請我跟他共舞,熱情的讓人無法拒絕,只好跟著他來到舞池中,全身僵硬的我哪怕在他的帶動下,跳起來也是明顯的格格不入,同學在旁邊讓我放松,不要那么僵硬,奈何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放松,就這么僵著跳完一段。從酒店回到同學家后,他們又邀請了一個當?shù)氐母枋謥淼郊抑袕棾艘灰梗耆欢S語和克語我居然陪著坐了一夜,天快亮的時候,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了未能融入的我,一起合唱了漢語的《朋友》,不只是心酸還是感動,伴隨著歌聲,鼻子一酸,眼淚也快要下來了。
不過對于這場婚禮,一直有個小事讓我想起來都覺得遺憾,同學當時問我覺得她們的婚禮跟我們漢族人的對比怎么樣,我回答說差不多(我的這個回答是基于流程上,從迎親到酒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基本上差不多,唯有中間的這個舞蹈環(huán)節(jié)是我們所沒有的),當時聽到我的回答,估計同學內(nèi)心一萬個白眼要丟給我了,哈哈哈哈,她期待的肯定不是我這樣的一個回答。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二十
遇見《阿勒泰的角落》,并非偶然。c君常薦書給我,如《額爾古納河右岸》、《遙遠的救世主》……那天,他發(fā)消息給我:快看李娟的作品,你肯定喜歡。李娟?這個普通的名字沒有吸引我,便不理會。又一天,c君又發(fā)消息給我:你可以先看一下李娟的博客,她被稱為“新疆的三毛”……和三毛有關的一切,我都愿意去了解,于是走進李娟的博客,于是走進“當當”,選擇了《阿勒泰的角落》。
實在是喜歡極了李娟絲毫不加渲染的文字,單純而絕妙,忍不住推薦給你:“洗衣服實在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首先,能有機會出去玩玩,不然的話就得待在店里拎著又沉又燙的烙鐵沒完沒了地熨一堆褲子,熨完后還得花更長的時間去一條一條釘上扣子,繰好褲腳邊。其次,去河邊洗衣服的時候,還可以趴在河邊的石頭上舒舒服服地呼呼大睡。不過有一次我正睡著呢,有一條珠光寶氣的毛毛蟲爬到了我的臉上,從那以后就再也不敢睡了。總之,到河邊洗衣服的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愛怎么想就怎么想。至于洗衣服就是次要的事了,愛洗不洗,往水里一扔,壓塊石頭不讓水沖走。等玩夠了回來,從水里一撈,它自己就干凈了嘛。”(《河邊洗衣服的時光》)。讀完這里,搞得我見誰都問:“去不去阿勒泰的河里洗衣服?有珠光寶氣的毛毛蟲呢?!睂Ψ娇偸求@訝地說“瘋了吧?”
還有,“在阿克哈拉戀愛多好啊!尤其是秋天,一年的事情差不多已經(jīng)忙完,漫長而悠閑的冬天無比誘惑地緩緩前來了……于是追求的追求,期待的期待……勞動的四肢如此年輕健康,這樣的身子與身子靠在一起,靠在藍天下,藍天高處的風和云迅速奔走。身外大地遼闊寂靜。大地上的樹一棵遠離一棵,遙遙相望。夕陽橫掃過來,每一棵樹都迎身而立,說出一切。說完后樹上的烏鴉全部乍起,滿天都是……在遙遠的阿克哈拉,烏倫古河只經(jīng)過半個小時就走了,人活過幾十年就死了,一切似乎那么無望,再沒有其他任何可能性了。世界寂靜的喘息,深深封閉著眼睛和心靈……但是只要種子還在大地里就必定會發(fā)芽,只要人進入青春期就必定會孤獨,必定會有欲望。什么原因也沒有,什么目的也沒有,我妹妹就那樣戀愛了。趁又年輕又空空如也的時候,找個人趕緊和他(她)在一起——哎,真是幸福!”(《妹妹的戀愛》)。我也一樣感嘆:哎,那時候,真是幸福??!
……。
不一一列舉,太多歡喜,太多感動,太多寧靜。一顆復雜的塵心,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的,唯有“阿勒泰”這純色的天地,才能浸潤和滋養(yǎng)這樣晶瑩剔透的女子吧。
與《阿勒泰的角落》的相遇,確實是一次美好的遇見。讀書于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從別人的眼睛來觀望這個我們已經(jīng)生活已久的世界吧。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一
作者李娟是一個普通的從未受過正規(guī)高等教育的漢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樸實、真切而不乏動人之處,于浮躁的生活是一縷清新的風。
我是第一次接觸作者的文字,一讀就有一種回歸到小時候的感覺。因為她的描述就是小時候的感覺,對周圍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這么觸感強烈。
這本書里沒有變味的心靈雞湯,也沒有如何賺錢的竅門,這里有的是真實??此破降瓱o奇,卻是真正的淳樸的一種味道。
我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來安安靜靜的看一本書,這本書讓我很驚訝。真想不到現(xiàn)在這樣充滿pm2.5的社會里還有人在寫、能寫那么清澈、純凈的文字。如果讓我編教科書,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選入語文教材,從小學到高中都適用。心靈雞湯太假了,佛經(jīng)圣經(jīng)太飄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種自由自在、悠悠蕩蕩、返璞歸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沉浸下來,太舒服了。
我喜歡文字簡簡單單、實實在在,有一說一的書,對故弄玄虛、賣弄技巧、居高臨下、自以為是的書敬而遠之。看李娟的書,看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時候,會讓你感覺長舒一口氣。像是懵懵懂懂從一個遙遠的故事,一個遙遠的另一個自己中醒來。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二
李娟的文字真的很棒,樸實無華,沒有生僻字,寥寥幾筆就把她在城里和鄉(xiāng)下的兩種生活描寫得妙趣橫生。那些生活的艱辛和溫暖,不著痕跡地躍然紙上。
雖然福建那些繁茂的丘陵和阿勒泰的茫茫草原(也有原始森林)大相徑庭,但我的很多童年經(jīng)歷和李娟極為相似,所以短短數(shù)篇已經(jīng)喚起了我的許多回憶,一幕幕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逐一浮現(xiàn),這實在是非常有趣的閱讀體驗。
譬如開篇《我所能帶給你的事物》提到從烏魯木齊帶了兩只兔子回家,賣家說這兩只兔子是袖珍兔,吃得少,也永遠長不大,沒想到回家喂了不到兩個月,兔子就蹭蹭地長到了好幾公斤。想到這有趣的畫面,在咖啡館差點就笑出聲來了,同時也想到童年的一件趣事。
我家一直養(yǎng)雞養(yǎng)鴨,雞還好,滿山跑,左邊抓抓,右邊刨刨,能吃到不少蟲子,補充了蛋白質。當然也吃野草,葷素搭配身體好,雞蛋產(chǎn)量還挺高。天一黑它們還會自己跑到雞圈睡覺,就差給自己關門了。我們除了要防著天空偶爾盤旋的老鷹,還有間或出沒的老鼠狼和狐貍以外,基本就不用怎么操心。
鴨子就不一樣了,每天一打開鴨圈,就會興奮地撲打著翅膀奔跑到水缸下方的小水洼里洗漱,接著就浩浩蕩蕩地往我家(我家在半山腰,山腳就是綿延的稻田)下方的水稻田奔去,天黑也樂不思蜀,喚是喚不回來的。那時最怕的就是母親讓我去趕鴨子回家。那么一整片綿延的稻田,要定位它們真不是易事,特別是當水稻繁茂的時候,鴨子已隱沒得毫無蹤影了。只能一路呼喊,邊仔細看水稻的晃動,邊結合它們歡快的嘎嘎聲來定位,然后用長長的竹桿掃動水稻的末梢,把它們趕到田埂上,一只連著一只搖搖擺擺排著隊回家。萬一領頭的鴨子忽然受了驚嚇,撲通地滑落到稻田里,整個鴨子軍團就會盡數(shù)跟著落水,瞬間消失在稻田中。這時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耐著性子把它們引回田埂。常常天還亮著出門,等把它們帶回家已經(jīng)是一片漆黑了。
等到水稻開始抽穗,麻煩事就來了,鴨子最愛啄食這時候的稻穗(是因為灌漿了很甜的緣故么)。父親需要在稻田邊緣用竹子扎實地圍上籬笆,否則鴨子會把稻穗蹂躪地體無完膚,自然影響收成。只有等稻子收割完以后,才能讓鴨子重新下水。失去了稻田的鴨子是憂郁的,每天只能在小水洼里撲騰。不能下水田的這段時間它們變得很煩躁,有時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破壞某些位置的竹籬笆沖入稻田,如果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就會造成一些破壞。雖然稻田的主人就是本村鄉(xiāng)親,還是很不好意思的。
有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讀者,想必會被這本書喚起許多回憶;城里長大的讀者,或許也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樂趣吧。
沐浴陽光,讀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書香氤氳,感悟頗深。
這是一片淳樸的世界。
自然而淳樸的筆觸,描繪出阿勒泰地區(qū)哈薩克族的日常生活:做裁縫、經(jīng)營一家雜貨店、河邊洗衣服的時光,門口的土路……盡管文字中會飽含生活的艱辛,在作者李娟的眼中,那又何嘗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永遠樂觀地面對生活,永遠對生活充滿熱愛,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都有美。
我欣賞的,還有那種真實的氣息。簡單、不造作得語言,記錄了哈薩克牧民和作者自己一家人的生活?!锻馄诺脑顼垺愤@篇可謂“經(jīng)典”.好玩的老頑童外婆充滿了童趣和愛心,淳樸自然的語言中又不失幽默,讀者閱讀時有時也能樂一樂,那會心一笑,真是一點也不乏味。
讀這本書,還能領悟到獨特的新疆風情,新疆的牧民們,在荒涼的草原上趕著瘦弱的羊群。也許,他們的一生中只有這么一次美好的相遇,也許,多少年后他們又在某地相遇,或下著暴風雪,即使天寒地凍又算得了什么?素昧平生的人們圍在一團,溫暖彼此的心。讀到此刻,我的心也被人世間最美好的溫情所感動。面對困難,大家都能團結起來,共同面對,不管人們是否相識,險境面前人心是一致的,克服困難也就不難了。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學校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我們班能歌善舞的同學較多。比賽前大家都以為準能拿第一名,誰知道結果卻相反。合唱節(jié)目演砸了,全班一片嘩然,同學責怪班長組織得不好,負責領唱又搶了節(jié)拍……這個簡單的故事也同樣說明了簡單的道理。誰不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只是落實到行動中就不容易了。而新疆牧民們做到了,這與文化程度無關,從中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小細節(jié),否則也將會釀成大禍。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三
讓人麻爪,平日里可以絮絮叨叨地說不盡對它的喜歡,現(xiàn)下認真、正經(jīng)地推薦卻又不知說些啥。想起啥說啥吧。
初中時很迷散文(當然現(xiàn)在也是),除了無止境地補課外,唯一的樂子就是放學去報攤買雜志看,那時候,我一度把龍應臺視為最仰慕的作者,她的人生三書不知道翻來覆去看了多少遍,直到一次偶然,在《讀者》上看到了一篇李娟的《我家過去年代的一只貓》,看的我是淚流滿面,怎么會有這么厲害的人!怎么寫的這么好!嗚嗚嗚……我把那篇文章剪了下來,掛到墻上,每晚臨睡都要欣賞一遍。.。再后來,順藤摸瓜找到了收錄《我家過去年代的一只貓》在內(nèi)的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別提當時我多高興了!哈!
雖然整本書都是樸素的文字,但作者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民風的勾勒可謂是恰到好處,粗糙又充滿真心,有時,那三言兩語帶過的,是苦悶,是迷茫,是不解,是熱愛,是無所畏的堅定……書簡簡單單,文字簡簡單單,作者人也簡簡單單,我被這簡簡單單的一切迷住了,再難走出,或許這就是,最干凈最簡單的東西越討人喜歡吧。然而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各種瘴氣,有的會使你迷惘,有的會帶你誤入歧途……很多時候,我們越走越長大,驀然回首,其實已經(jīng)離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越走越偏,初心不見了……我讀李娟,讀《我的阿勒泰》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自己的一種期望吧,小朋友,希望你簡簡單單地長大,簡簡單單地收獲你的快樂,希望你的未來簡簡單單,你也簡簡單單。
再后來高中時,《航拍中國》來了,我永遠記得在新疆那期,我看到了阿勒泰?。。∥腋吲d地要蹦圈子,給每一位朋友發(fā)了錄屏的阿勒泰,分享我的喜悅,這是一個除了我的家鄉(xiāng)外,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我多愛它,它不知,我知。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四
陽光透過窗,照射在桌子上,一切靜謐又安詳,最好的能在這時看一本書,來一場仿佛早已準備的美麗邂逅。
夏天,我來到了新疆阿勒泰,這邊風景不似內(nèi)地的單色,就連天空都有四五種顏色。這邊有許多漢族回族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但都和諧共處,在路上不認識的都會打招呼,遇到困難都會互相幫忙。
這本書描繪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故事。李娟不是一位專業(yè)的作家,只是一名雜貨鋪的女孩,但寫出的文章又讓人情不自禁的喜歡,引誘人看下去。她筆下鮮活的文字,透露出樸實與爽朗。
在她的書里,講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又訴說了自然的危險與人心險惡,使人了解到了人性與性情,如何相處的方法。還有阿勒泰的自然風光和一些名族的特色。
著名主持人柴靜點評到:“李娟寫的不是小說,也不是童話,就是自己的生活。她并不是在簡單地臨摹自然,這樣的真實里飽含著詩的精神,只有對萬事萬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寫的出來這樣的文字?!?BR> 是啊,只有對萬事萬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寫的出來這樣鮮活的文字!仿佛像一股清香動心恍悟。
李娟寫的詩,雖然感覺通俗易懂但又代入了許多許多。
“有一塊蘋果永遠噎在喉嚨,”
“有一個人一生都想要吐出它?!?BR> “誰都知道蘋果紅的那面有毒,”
“卻不知青的那面難吃?!?BR> 這本書不值得錯過。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五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日常生活,用最平凡的事件和語氣,寫出了她自己內(nèi)心的思考和感慨。她既回憶過往,也分析當下,而且還向往未來。
我很喜歡作者的清醒和理性?!耙虼?,無論我干什么,都不曾‘醉’過,不曾真正地、徹底地投入過。真讓人沮喪——課堂上不能好好聽課;考試不能集中注意力;與人交談時總是心不在焉;睡覺輾轉難眠;夢境亂七八糟,沒條沒理沒根沒據(jù);走路撞電線桿,往水渠里栽;談戀愛恍恍惚惚,三心二意,半途而廢……”與其說李娟任何時候都是稀里糊涂的,不如說她任何時候都保持著高度清醒,不愿意全心投入各種各樣的熱烈和饑渴之中。我總覺得太過分的投入和熱情,會換來冷靜下來以后的難堪。因為激情很快就會褪去,但是一頭栽在里面,做出沖動的、不計后果的的傻事,需要償還并且會不斷地回味,不斷地想起、不斷地懊悔,一點點折磨你。所以我也寧可活的亂七八糟一點。與其說這樣是對生活沒有追求,我倒覺得這是種很高級的生活方式。因為什么都沒有太在意,所以情緒不會因為一件事而劇烈的不穩(wěn)定,這樣活著最自由也最快樂;因為對其他人的情緒也不那么在意,所以活著只為了自己開心,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我也很喜歡這整本書里的語氣和講述的事情。比如李娟的母親想養(yǎng)一匹別人給他們用來抵債的馬,她們母女倆的那種緊張又猶豫,但又感到新奇的心情,是非常非常真實的。包括后來她冷靜下來后思考馬的飼料夠不夠的問題,均令讀者極易產(chǎn)生共鳴的情緒,因為李娟在這本《我的阿勒泰》里寫的故事是淳樸、真實的,不帶著矯揉造作、弄虛作假的感情。或者比如她和媽媽去買煙和布料,因為語言不太通而產(chǎn)生的趣事。她媽媽的那種自信和較為大條的'神經(jīng)屬實是很生動有趣,而李娟跟在媽媽后面,聽著她把化纖篤定的說成是塑料,聽著她認真的把名叫相思鳥的煙叫做小鳥煙,覺得在店員面前有些沒面子,覺得有些無奈但又敵不住真的好笑。
總的來說,《我的阿勒泰》這本書清晰又輕松,讓矯情的寫作作品們感到羞愧,李娟的文字里也透露出極天真率直的氣息。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六
這個星期我接的書是:《我的阿勒泰》,這本書一共有三輯,其中我最喜歡的時第一輯中的《屬于我的馬》,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人欠了作者家很多錢,但這個人卻死了,只能由此人的親人來替他還錢,但他的家人實在在拿不出錢來償還,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馬牽來見作者的媽媽,要求抵債。然后作者的媽媽打電話給作者告訴了作者這件事,這讓作者想起了兩年前自己家里還想買一匹馬,因為那時候作者的家里還沒有挖井,用水得要去兩公里外的烏倫古河邊挑回家。夏天還好,到了冬天,河面凍成了厚厚的堅冰,去挑水出了扛扁擔,還得扛斧頭。每天去挑水,每天都要破冰,頭一天破開的冰窟窿一夜之間重新凍得結結實實。作者的媽媽想,如果沒有馬,有一只小毛驢也好啊。
那一年夏天倒是贊了不少干草,打碎后裝了好幾麻袋。可是馬最終卻沒有養(yǎng)成。我們便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作者想象自己有一匹馬首先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蓋房子,并圈起一個大大的院落。還得在院子四周開墾出一大片土地,種上深濃茂密的草料。還得嫁一個也愿意養(yǎng)馬的人,最好他已經(jīng)有許多養(yǎng)馬的經(jīng)驗了。將來的孩子也得喜歡馬。這樣,我就得為了馬永遠留下來,永遠地。也就是說,除非我真正地愛上阿勒泰,決心永遠生活在阿勒泰,否則我就永遠不能擁有一匹馬。
讀了這一片文章之后我又很多感想:我覺得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因為作者家里想買一匹馬都那么難,而我們現(xiàn)在呢,要車買車,要房子買房子,我們還不知道珍惜,作者在想到自已有馬之前還會計劃好有了馬之后要干嘛干嘛,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一下作者的這種做什么事情都應該計劃的習慣。
我推薦大家去看一下這本書。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七
我的阿勒泰,初見這個書名,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滿滿的神秘,陌生的地域,遼闊的天空,純凈的藍天,淳樸的人民,想象中的純美景象讓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這本書,它果然沒有令我失望。
《我的阿勒泰》是一位罕見文學才女——李娟寫的,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區(qū)的富蘊縣——一個以哈薩克為主要人口的小縣城里度過的一大段童年。在作者的少女時期,她跟著家人輾轉在阿爾泰的深山中,與游牧的哈薩克牧人為鄰,生活那幾年發(fā)生的點滴故事。清新、明快,質地純粹的語言原生態(tài)地再現(xiàn)了疆北風物,給人一種異域風情。我的眼前也仿佛出現(xiàn)了一個滿臉笑意的女孩站在那一望無際的荒漠中,望著遠方,望著那遠方的城市。可是她從來沒想過離開,離開這熱情的角落,離開那朝夕相處的哈薩克鄉(xiāng)親們。
書中外婆的那只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只貓是外婆在貧窮年歲里唯一的相伴,它伴隨外婆走過了黯淡無光的歲月。然而嗜酒好賭的外公總是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揮舞著拳頭從外婆那誓死保護的懷抱里搶過那只貓,然后毫不憐惜的塞進滿是污穢的袋子里轉賣他人。也許是通了人性,在被賣了兩次之后,都憑著自己的記憶,在穿過五十多里的夏牧場后回到了外婆的懷抱中。最后一次,那只貓被外公賣掉了,只是這一次,它再也沒回來了。外婆依然是天天把喂貓的石缽注滿了清水,等它回家。只是,這一次,卻再也沒等到。這只貓讓我感受到了無能為力的傷痛,有些你拼命想要挽留的東西卻始終不能抓在自己手里,這是一種巨大的悲哀。
讀李娟,常常想起臺灣的三毛,她們都以流浪的姿態(tài)用女性的視角和情感書寫自然和生存,柔情浪漫,細膩靈動,美麗憂傷。不同的是三毛作為一個旅行者,在亦聚亦離的顛簸中抒寫更多的是他人的艱辛和蒙蔽,讓人感覺更多的也是浪漫和深情,自由和唯美。而李娟作為一個為生計奔忙的'小裁縫,記錄的是她和家人實實在在的艱難生活,不僅有對大自然神奇浪漫的幻想、對動物們秩趣善良的愛憐、對人情親情樸實順遂的情感,還有毫無做作毫無矯情的文字背后充滿的彌漫人身心的悲傷和感動。
更讓人怦然心動的是她與自然融合匯聚于生命而具有的天才般的心靈感覺。在《森林》一文中她寫到:“這森林,用一個沒有盡頭的地方等候著我們。隔著千重枝葉,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迷路了??.森林開始用一分鐘向我們展示一萬年??巨大的孤獨從我們臉膀無摸到心靈---我看著這森林,懼駭它的深處全是憂傷。我想到了故鄉(xiāng),又想起了其實我沒有故鄉(xiāng)??我們這是闖入了誰的命運?陷入了誰的痛苦???”這樣迷幻和深邃的思維潛游于李娟的文字中,使我的閱讀獲得了一種迷戀的快感,它像燈火一樣會閃亮我不斷沉落頹廢的精神,使我在現(xiàn)實與虛妄中的掙扎擁有了一種精神的品質.
在《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中,她們的家搬到沙漠邊緣的阿克哈拉,騎摩托車去縣城比坐班車方便又省錢。但叔叔沒有辦執(zhí)照不敢上公路,于是,他騎著摩托車載著李娟走在離縣城200多公里的沙漠荒灘上,一路艱辛一路痛苦的遭罪經(jīng)歷在李娟的筆下生動而鮮活,仿佛這就是她本來的生活。正如同她所寫的那樣:“生命一直陷落在那些歲月里。將來,見到他以后,我要對他說:世上竟會有那么多的悲傷。不過沒關系的。我最終還是成為了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
李娟用她那細膩的筆觸將遼遠的阿勒泰描繪的美不勝收,原來蒼涼和遼闊同樣讓人驚訝于與沉迷。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八
生活的本意是生存、活著。有人說,生活是為了生存而活著;有人說,生活是在世上舒舒服服地活著。我認為生活不僅是為了生存,為了物質生活而活著,更是要有意義、有價值的活著。雖然人生苦短,但是這樣也不枉到世上走一遭了。
熱愛生活的事例倒不少,只是我們?nèi)鄙倭艘浑p心靈的眼睛。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多時因患病而失聰、失明。她并沒有被困難打倒,在老師的幫助和教導下,她克服種種困難學會了識字,學會了說話,并逐步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她利用自己所學,寫了《我的人生故事》、《走出黑暗》等一系列名著,到世界各地演講做報告。她建立了慈善機構,幫助和她一樣的殘疾人士。她的愛心行動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和贊同,當時的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她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還獲得了“總統(tǒng)自由勛章”等獎項。海倫凱勒從小就是一個可憐的孩子,沒有享受到一個正常孩子的童年生活。她這一生從來沒有想過如何舒服安逸的生活,雖然身殘,但志不殘,她一心想著如何幫助更多的人,如何為貧窮的人做更多的貢獻,這樣的生活,才是有價值的活著。
李娟寫的《我的阿勒泰》一文,是作者熱愛故土的真實寫照,是用她在新疆一點一滴的生活故事編寫了這本書。李娟從小在新疆長大,那時候的新疆非常落后,人煙稀少,沒有什么公路,出去乘車不方便,用的電話也只有衛(wèi)星電話,這種電話不但貴,而且語音效果差,一到陰雨刮風天就卡殼。新疆的氣候變化無常,不下雨時鬧旱災,雨下得多時就鬧洪災。夏天有冰雹,冬天天冷時鬧雪災,還時常鬧蝗災??杀M管這樣,李娟仍然選擇生活在這兒,主要是她熱愛這里的土地,熱愛這里的生活吧!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塞涅卡曾說:“內(nèi)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活,我們要以行為而不是時間來衡量生活”。
生活如水,淡然樸實,淡名利,淡世繪,淡榮辱,淡誘惑,內(nèi)心寧靜,清澈透明;人生如茶,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你既想真正熱愛生活,就得參悟出這生活的滋味。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九
“《我的阿勒泰》你看過嗎?”一位朋友問我。我立馬高興地回答:“看過??!我十分喜歡這本書,我想把它推薦給你?!?BR> 《我的阿勒泰》這本書記錄了李娟一家人在阿勒泰的故事。她在書中描繪了新疆的風景,講述了新疆的風土人情,贊美了新疆人的友善。
新疆的生活時不時給李娟帶來一些小驚喜。“我彎腰從腳邊土殼中摳出一枚小石子,擦干凈后發(fā)現(xiàn)是一塊淡黃色滲著微紅血絲的透明瑪瑙?!蔽铱吹竭@里時不禁想起在一片荒無人煙的沙漠上,一片紅色闖入眼簾。低頭仔細一瞧,那是瑪瑙!陽光照在瑪瑙上,它們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芒,分外迷人。李娟在一個大雪天和家人、小狗一起去散步。雪地上沒有一個腳印,白的那樣純潔。她們踩在雪地上,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在她們身后是一排排錯雜的腳印,這成了雪地上的一道風景。一望無際的雪地上,三只小狗正歡快地玩耍,時不時發(fā)出一聲叫喚,多么有趣。
新疆的人大多十分友善。一個女人有一次在懸崖邊用一個木樁救下了自己的丈夫,后來她就把這個木樁留在了懸崖邊,想著它也許能幫到更多的人。在彈唱會上或舞會上,一群不認識的人也會在一起喝酒、說話、玩耍、論家常……李娟大年三十在村里放煙花,阿勒泰的人是不過這個節(jié)日的,可是她們一點兒也不抱怨她吵,遇見她時還說:“你們昨天屋子那里好漂亮!”他們是淳樸善良的!
李娟寫作時也不忘用家鄉(xiāng)方言?!队嘘P外婆》這篇文章中,作者寫道:“曉得啥子喲,不干不凈不得病”,“老天爺!清湯寡水的,老子要挽起褲腳跳下去才能撈到幾顆米?!弊髡邔懙糜哪L趣,引人入勝。她在雪中散步,三只小狗中的阿黃不聽話,她說:“哼,現(xiàn)在再聽話再搖尾巴也沒有用了!不理你!”我看到這里時樂不可支。李娟竟然對一直頑皮的小狗生氣。我覺得讀她十分親切,像孩童一般。戈壁灘上,風沙相交,這讓作者十分不舒服??伤齾s拿起筆,在紙上“唰唰”幾下,又記錄下她在茫茫沙漠上的痛苦及一路發(fā)生的趣事兒,讓人身臨其境。
我把這本書放在書架的中間位置,常常拿出來翻閱,愛不釋手。我也要把《我的阿勒泰》這本書推薦給你,希望你也能感受一下有趣的新疆生活。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
讓人麻爪,平日里可以絮絮叨叨地說不盡對它的喜歡,現(xiàn)下認真、正經(jīng)地推薦卻又不知說些啥。想起啥說啥吧。
初中時很迷散文(當然現(xiàn)在也是),除了無止境地補課外,唯一的樂子就是放學去報攤買雜志看,那時候,我一度把龍應臺視為最仰慕的作者,她的人生三書不知道翻來覆去看了多少遍,直到一次偶然,在《讀者》上看到了一篇李娟的《我家過去年代的一只貓》,看的我是淚流滿面,怎么會有這么厲害的人!怎么寫的這么好!嗚嗚嗚……我把那篇文章剪了下來,掛到墻上,每晚臨睡都要欣賞一遍...再后來,順藤摸瓜找到了收錄《我家過去年代的一只貓》在內(nèi)的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別提當時我多高興了!哈!
雖然整本書都是樸素的文字,但作者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民風的勾勒可謂是恰到好處,粗糙又充滿真心,有時,那三言兩語帶過的,是苦悶,是迷茫,是不解,是熱愛,是無所畏的堅定……書簡簡單單,文字簡簡單單,作者人也簡簡單單,我被這簡簡單單的一切迷住了,再難走出,或許這就是,最干凈最簡單的東西越討人喜歡吧。然而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各種瘴氣,有的會使你迷惘,有的會帶你誤入歧途……很多時候,我們越走越長大,驀然回首,其實已經(jīng)離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越走越偏,初心不見了……我讀李娟,讀《我的阿勒泰》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自己的一種期望吧,小朋友,希望你簡簡單單地長大,簡簡單單地收獲你的快樂,希望你的未來簡簡單單,你也簡簡單單。
再后來高中時,《航拍中國》來了,我永遠記得在新疆那期,我看到了阿勒泰?。?!我高興地要蹦圈子,給每一位朋友發(fā)了錄屏的阿勒泰,分享我的喜悅,這是一個除了我的家鄉(xiāng)外,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我多愛它,它不知,我知。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一
這幾天在讀李娟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不得不承認,寫作這東西,確有天賦的存在。而天賦這東西,又未必人人都樂于或善于應用有些人鐘情寫作,卻未必懂得去體悟和探索人生的壯美,寫出來的文字不免陷于空洞蒼白;有些人有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卻不屑或不擅長以文字去表達他們的所感所想。
就象大地上會長出麥子,長出苞谷和其他靈秀的植物,李娟的文字也象從她身上長出來的那么天然、那么純粹,看不到修飾的痕跡。這種文字是教不出,學不來的。讀著這本書,你會感嘆,作者是有著一顆多么貼近大地的心靈?。∽冯S著她的眼光,你會發(fā)現(xiàn)深藏在這片大地肌膚里的種種有趣的秘密。
讀著那樣的文字,你甚至會覺得,任何試圖評價她文章的文字,都顯得有點蹩腳和尷尬。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二
每到年底,我都會被工作和生活壓得呼吸困難。這時候讀一本淡淡的書再合適不過了。只需一個下午,安安靜靜地品一品世上其他人的生活?;仡^再看自己的日子,便從容了許多,呼吸也順暢了。《阿勒泰的角落》就是這樣一本書。作者李娟生活在新疆,她以自然筆調記錄日常點滴趣事,向讀者展示了阿勒泰地區(qū)淳樸自然的風物人情。
李娟一家到達阿勒泰的第一站是喀吾圖,在喀吾圖開了一家裁縫店,之后又轉行開雜貨鋪。因為做生意的緣故,李娟一家跟隨牧民在夏牧場和冬牧場之間輾轉遷徙,流動的生活讓她走遍阿勒泰的各個角落,見識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各式各樣的人和事。
經(jīng)歷了多次銀行貸款的我在看到《喀吾圖奇怪的銀行》一文時簡直驚掉了下巴??ξ釄D的銀行一年到頭都冷冷清清的,可是到了農(nóng)業(yè)貸款發(fā)放那兩天卻熱鬧非凡。幾百公里以外的老鄉(xiāng)也趕來了,當?shù)厝藢Α百J款”這一概念的認知模糊到居然以為那就是國家發(fā)給大家隨便用的錢。“難道不想還了嗎?”當?shù)厝嘶卮穑骸盀槭裁床贿€?什么時候有了什么時候還嘛?!倍罹昙乙操J了三千元,之后行長調走,從沒人找上門來提這事,李娟家又搬了很多次家,過了很久都沒還。最后那個銀行的一個工作人員到夏牧場走親戚,在深山老林里迷了路,不小心撞到了李娟家,才終于還上了。
這本書的一大特色就是非??谡Z化。葉爾保拉提一家、河邊洗衣服的時光、外婆的早飯、補鞋子的人,這些都是她平日里見到的人,寫他們的故事時也就直接把現(xiàn)實對白寫進來。在《爾沙和他的冬窩子》中,描寫“爾沙講起漢話來,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間,起碼隔著三個逗號的停頓”,李娟就真的用了三個逗號,爾沙說話時憨厚的樣子立刻出現(xiàn)在眼前。
在李娟的文字里,世界很靜很靜,時間很長很長,而人很小很小。她一個小小的人在用心感悟這片土地,本是厚重、貧瘠、蒼涼的生活,李娟和她的家人卻過得溫暖、豐盈與喜悅。我不由得想到了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李娟就是那顆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卻絲毫不自慚形穢,依然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感受生活,自豪地盛開著。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三
沐浴陽光,讀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書香氤氳,感悟頗深。
這是一片淳樸的世界。
自然而淳樸的筆觸,描繪出阿勒泰地區(qū)哈薩克族的日常生活:做裁縫、經(jīng)營一家雜貨店、河邊洗衣服的時光,門口的土路……盡管文字中會飽含生活的艱辛,在作者李娟的眼中,那又何嘗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永遠樂觀地面對生活,永遠對生活充滿熱愛,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都有美。
我欣賞的,還有那種真實的氣息。簡單、不造作得語言,記錄了哈薩克牧民和作者自己一家人的生活?!锻馄诺脑顼垺愤@篇可謂"經(jīng)典".好玩的老頑童外婆充滿了童趣和愛心,淳樸自然的語言中又不失幽默,讀者閱讀時有時也能樂一樂,那會心一笑,真是一點也不乏味。
讀這本書,還能領悟到獨特的新疆風情,新疆的牧民們,在荒涼的草原上趕著瘦弱的羊群。也許,他們的一生中只有這么一次美好的相遇,也許,多少年后他們又在某地相遇,或下著暴風雪,即使天寒地凍又算得了什么?素昧平生的人們圍在一團,溫暖彼此的心。讀到此刻,我的心也被人世間最美好的溫情所感動。面對困難,大家都能團結起來,共同面對,不管人們是否相識,險境面前人心是一致的,克服困難也就不難了。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學校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我們班能歌善舞的同學較多。比賽前大家都以為準能拿第一名,誰知道結果卻相反。合唱節(jié)目演砸了,全班一片嘩然,同學責怪班長組織得不好,負責領唱又搶了節(jié)拍……這個簡單的故事也同樣說明了簡單的道理。誰不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只是落實到行動中就不容易了。而新疆牧民們做到了,這與文化程度無關,從中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小細節(jié),否則也將會釀成大禍。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四
去書店,看到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翻看,發(fā)覺不錯。購買一本,25元,時逢西博會期間,曰:85折,格算。
回家后,翻看,斷斷續(xù)續(xù)的翻看。這,又是一本不用記頁碼的書,也是一本不用一氣看光的書。閑暇時打開來,讀幾節(jié)。讀著,便會將心緒平靜下來,便會想,那些遙遠地方的風景和生活里的情趣。這一切,來源于作者的文字,干凈、明亮、可愛、溫暖。與安妮的蔚然不同,但也是夠好的。
如她是這樣描寫男人喝酒的:
我家的柜臺下的角落里至今還堆著一些無法處理的寶貝,包括五件皮夾克、幾頂皮帽子、幾根馬鞭、一副皮手套、兩三個手電筒,還有一個摩托車頭盔、一大堆匕首、一疊身份證、一個戶口簿、數(shù)不清的手表(有一半都不能走了)。更可笑的是,還有一雙皮鞋……全是賒帳的酒鬼隨手抵在這里的,估計酒醒后就忘掉了。
更可氣的是晚上,那些人也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大的毅力,冰天雪地里能連續(xù)敲幾個小時的門。他們越是這樣,我們越是不給開;我們越是不給開,他們越是要堅持到底,不煩不躁,一直叮叮咚咚敲到天亮,就回家睡覺去了,一覺睡到晚上,吃飽了飯,再來接著敲。
經(jīng)常是干活干到半夜,一出門,就給門口堵著的東西絆一跤。低頭一看,又是一個醉趴下的,不知在冰天雪地里倒了多久了,于是趕緊把他拖進房子,扔到火爐邊擱著,讓他自己醒過來好回家??蓺獾氖?,這種人醒了以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酒喝,根本不為自己剛剛儉回一條命來而稍有害怕。
奇怪,為什么要喝酒呢?酒到有什么好喝,那么辣,而且還得花錢。
一個做裁縫的家庭,常年在那片土地上流動著,做著裁縫,所以對錢自有一點單純的意識,寫來也可愛。
來這里做衣服裙子的女人們,一個比一個可愛,可愛的簡直都不忍心收他們錢了。哪怕是五六十歲的老婦人,撒起嬌來,也跟小姑娘一樣動人。她們會像念詩一樣哀嘆自己的青春,滿臉難過,眼睛卻狡猾地笑。
年齡小的就更難對付了,她干脆緊緊摟住我媽的脖子,拼命親她,讓她氣都透不過來,再口口聲聲地喊她“媽媽”、“親愛的媽媽”。
到了后來,我們的價格降的和“小上?!奔业囊粋€檔次——實在是沒有辦法呀……。
價格一降,我們的生意就更好了,也更忙了。冬天的是候,經(jīng)常是深夜過去天亮了的時候才開始休息。
愛情會在任何地方發(fā)生,她寫妹妹的戀愛亦是可愛的。
十七歲、十八歲,雖然只相差一年,但差別太大了。去年還是一個倔強敏感的少女,今年一下就開竅了似的。雖然這件事上我們都瞞得很緊,但她自己肯定感覺出了什么,并且還有所回應呢!第二天,趕在盧家小伙子過來接她之前,我們看到她把各破三個洞的球鞋脫了,換成壓箱底的新皮鞋,還欲蓋彌彰地解釋:“噢,昨天汗出多了……那雙打濕了,……濕透了”
到了第三天,又把灰蒙蒙的運動服換成了天藍色的新外套——干活去穿什么新衣服?。康议]了嘴什么也沒說。她自己都舍得我還多什么嘴。
一拍篷土的頭發(fā)也細細地洗凈了,從此做飯和倒煤灰時,頭上會小心地包著頭巾,下地干活也不忘包著。
不寫了。
附言:
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里面看到她的博客地址,這段時間沒事就會過去看一看,讀讀哪些北疆的生活,感覺那蒼茫的群山、荒涼的戈壁、寒冷而寂靜的零落人家。
有篇文章寫的,在阿爾泰山和天山山脈附近的阿勒泰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恐龍化石,還有長頸鹿,甚至還有貝殼。真是滄海桑田?。牡貓D上看幾乎就是亞歐版塊的最中央位置的地方,居然當年也是一片汪洋,那是不是更或者,在現(xiàn)在大洋深處,當年曾經(jīng)確實一片陸地,還能找到當年的城郭和村落。
億萬年過去后,世界在顛倒性的變遷著,我們也只是匆匆的過客,幾十年或許只是白馬過隙,轉眼都會四散云銷,或許誰都不再會記得。只有我們自己,記得身邊經(jīng)過的、愛過的人,也算我們曾經(jīng)來過。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五
《阿勒泰的角落》是由作者李娟在1998-2003年之間陸續(xù)完成并在《文匯報》、《南方周末》等發(fā)表的多篇關于新疆的短篇散文集結而成,被譽為現(xiàn)代版的《呼蘭河傳》。花地文學榜頒獎詞中這樣評價李娟的文字“透過私人的感觸呈現(xiàn)了新疆的歷史脈動,在那自然素凈的文字背后,是新疆廣袤土地上世世代代不息的精魂。在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寂寥,時間很綿長,而人變得很小很小?!薄拔膶W就這樣一百年一百年地,與真實背道而馳。只有像李娟這樣的女孩,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她筆下的貧窮、死亡、疾病、災難,呈現(xiàn)出一種文字的高貴。”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和“鄉(xiāng)村哲學家”的劉亮程在給李娟的推薦語中這樣寫道。
在《阿勒泰的角落》一書中,作者以天然而純真的筆調描述了阿勒泰地區(qū)哈薩克族日常生活點滴趣事,風里來雨里去的邊疆牧人、隨家庭不斷遷徙的動蕩、離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風沙肆虐的荒漠里喂養(yǎng)的金魚……本應厚重、貧瘠、蒼涼的生活,在李娟獨樹一幟、靈光閃閃的筆觸下,卻煥發(fā)出別樣的溫暖、豐盈與喜悅。
大雁南飛時的情景她看得動彈不得,仰著脖子想要流淚:“一行大雁從北向南整齊地橫過天空,是這大風中唯一無動于衷的事物??粗鼈?nèi)绱思澎o地飛翔,像是通過天空的屏幕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的情景?!?BR> 五月初面朝黃土背朝天忙著點花蕓豆時,干燥的大地、堅硬的種子、簡單的勞作,讓她不禁感慨:“勞動的力量真是巨大啊,還有大地的力量,種子的力量。種子像是這個世上所能有的一切奇跡中最最不可思議的。想想看:它居然能在最最粗礫的大地上萌生出最嬌嫩的芽,居然能由一粒變成很多很多?!?BR> “當?shù)氐暮⒆觽冃〉臅r候都很白,很精致,目光和小嗓門水汪汪的,頭發(fā)細柔明亮??墒巧晕㈤L大一些后,就很快粗糙了,輪廓模糊,眉眼黯淡?!蓖高^喀吾圖當?shù)匦『⑷菝采系木薮笞兓凵涑霎數(shù)厣畹钠D辛,正如她所說“惡劣的氣候和沉重的生活過濾了柔軟的,留下了堅硬的?!?BR> “在紅土地,生活已經(jīng)堅固了許多。但壞天氣仍然動搖著我們的心。春天里,風沙中的紅土地,從天到地全是極不耐煩的咆哮,遠處田野邊的樹木被劇烈地來回撼動。風一陣,雨一陣,冰雹一陣。天空昏暗,雖然是正午時分,但房間里暗得不得不點起了蠟燭。我們早早地做飯、吃飯,然后上床躺著。由我們的房屋替我們承受整個世界?!?BR> “當兔子滿院子跑著撒歡,兩只前爪抱著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樣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記得了!它總是比我們更輕易地拋棄掉不好的記憶,所以總是比我們更多地感受著生命的喜悅?!?BR> “我們還種了好幾盆花。我媽只喜歡好養(yǎng)活的,一年四季花開不斷的,而且花還要開得又多又熱鬧的那些,比如酢漿草。分明就是草嘛,怎么養(yǎng)都養(yǎng)不死,亂蓬蓬一盆子?;ㄋ樗樾⌒?,吵吵鬧鬧擠了一窗臺。”
“魚缸里水面平靜,這水面如同皮膚一樣敏銳地感知著疼痛,并且不可觸動。魚在透明中靜止,是透明中靜止的一團色彩,似乎快要滲開了去,卻一直沒有。魚又緩緩游動,透明中全是寂靜的歌聲……金魚清潔純粹的、燦爛鮮艷的身子,在那束光線中平穩(wěn)地來去,如同這混沌世界中一顆靜穆明澈的寶石。面對那樣的寶石,即使是一顆已經(jīng)開始老去的、粗糙的心,也能看出奇跡來?!?BR> ……。
若無意指認那在傷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們本來的生命,那么,總還有別樣干凈明亮的生命,等著人去認領。作者將平淡生活中的美好述之筆端,貧瘠的土地里也藏著生命的希望,瑣碎的生活因為人性的美好、善良以及生命的韌性而變得極富張力、妙不可言。她刻畫的不是一組有關新疆的異域風情,她刻畫的是我們內(nèi)心的牧歌:白雪和陽光,青草和白樺林,優(yōu)美而明亮。
大自然真是神奇,看完這本書,真的很想去阿勒泰走走呀~。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六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樸實而不失幽默,有時看著看著就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現(xiàn)出生動的畫面,從而捧腹大笑。就像《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中:“人家也是出遠門,要是也出了點事油不夠了怎么辦?最后,為了表示感謝,我想給他點錢,于是……他們兩個站在風中,看著我追著那張紙幣越跑越遠。像是永遠也不會回來了?!痹谝幌盗锌菰锏拿麜喿x中,這本書的文字亮眼清新,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當然,僅僅是文字的功底還不足以使我如此喜愛。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背后總仿佛蘊含著點什么,一些平常我們不甚注意,卻在這里被提及的細節(jié)。如《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中:“兔子死了的時候,我媽對我說:‘以后再也別買這些東西了,你能回來,我們就很高興了。’我外婆對我說:‘以后再也別買這些東西回來了,死了可憐得很……你回來了就好了,我很想你?!钟浀迷谙哪翀錾?,下午的陽光濃稠沉重。兩只沒尾巴的小耗子在草叢里試探著拱一株草莖,世界那么大。外婆拄杖站在旁邊,笑瞇瞇地看著。她那暫時的歡樂,因為這‘暫時’而顯得那樣悲傷。”雖然只是對一些話語,一些場景的回憶,卻透露出了家人對她的思念與深切的親情,有時候回家看看家人要的不是你的禮物,而是你回來。
有時候,《我的阿勒泰》中還透露著些許悲傷。她會懷念她去世的外婆吐舌頭的樣子、會想起從未見過的老家、會為被新道路、新房屋替代的城市而感傷。而此時,我也會沉浸入作者的思緒中去,感受著那新鮮的'、從未遇見過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了那春天的荒野、森林中的木耳、漢族和哈薩克族的孩子、鄉(xiāng)村舞會和彈唱會;我仿佛聽到了滴水泉的傳奇故事、人們生活的嬉笑怒罵聲、荒野上呼呼的風聲;我仿佛聞到了泥土青草的芳香、森林中濃厚的生命氣息……這是一片廣袤遼闊的土地,日常的、當代的新疆正在我眼前發(fā)生。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七
到不了的,都叫遠方,沒有去過阿勒泰,沒有去過新疆,帶著對北疆的興趣,那里一年四季,那里牧人們的生活方式,讀了《我的阿勒泰》。一個混住于哈薩克牧民中間,家里開雜貨鋪兼裁縫鋪的漢族姑娘,售貨生意隨牧民活動而遷徙,敘述她的生活,沒有賣弄風土人情,用她本真的天性和真誠,帶給我一個陌生新奇的世界。
通往滴水泉的路,從富蘊縣到烏魯木齊,中途路過的滴水泉,一對年輕情侶如同避世般開了飯店,這對于行走在荒漠的來說是天堂,一年中總有那么一段時間滴水泉喧騰無比,人們擠進窄窄的帳篷,黑壓壓一屋子人。然而不久,滴水泉就恢復往日的沉寂。就這樣,年復一年。那些孤獨地停留在空曠雪白的鹽堿灘上的破破爛爛的土墻房子旅店,還有旅店上空輝煌燦爛的星空。
幾乎秋天的每個晚上,夜夜都有愛情,電子琴和手風琴的旋律徹夜飄蕩,盛大的鄉(xiāng)村舞會,宴席(拖依)上濃郁的肉香葡萄干兒、杏干兒奶酪條、包爾沙克堆滿了長條桌。院落里熊熊的篝火,翻飛的衣裙,夾雜著歡聲笑語。人們跳起了黑走馬。簡單帶過的愛情,出于年輕愛上了麥西拉,我想我是真的愛著麥西拉,我能夠確信這樣的愛情,我的確在思念著他。
零下42度的寒冷,穿著厚厚的棉皮鞋,也跟光腳走在冰上一樣,凍疼的眼珠子,閉上眼靠短暫的一個個瞬間辨別道路。 趴在冰上流下的淚,這淚水一滴滴落下,瞬間凍結在冰面上。
有些人,存在本身就象奇跡。
有些人,讓我覺得,他們身上的所體現(xiàn)的那種生命的光輝,跟身份、學識、氣質、年齡,甚至智慧,幾乎一丁點都沒關系。即使更多或者更少都不能增添或者損害他們的光芒。任何所謂的經(jīng)驗在他們那里毫無用武之地,好象世間無處不在的生存規(guī)則都突然失去了效力。如果有什么是和那光亮有關,那就只和心靈和情趣而已。
最安靜和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
“世界這么大,但有時又會想到一些大于世界的事情,便忍不住落淚。”
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茍且,也有遠方的茍且,大不了,沖生活吐吐舌頭。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八
《阿勒泰的角落》這本書是新疆的散文作家李娟寫的。李娟高中畢業(yè)后一度跟隨家庭進入阿爾泰深山牧場,經(jīng)營一家雜貨店和裁縫鋪,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共同生活?!栋⒗仗┑慕锹洹肪驮敿毭鑼懥俗髡呃罹暝诎⒗仗┑纳詈退娝?。
李娟的語言富有特色,沒有多少華麗的修飾,只是用簡樸的語言細膩地描繪自己身邊的細節(jié),也頗有幽默感。在《離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這一章節(jié)中,作者李娟描寫了自己用模模糊糊的哈薩克語言與顧客做生意時遇到的障礙麻煩,形容“賣出去一樣東西真是難于爬蜀道”,隨后又連續(xù)寫了好幾個“是這個嗎?”來顯示尋找顧客要的東西十分煩瑣。作者李娟最后還風趣地點評“折騰到最后,對方要買的也許只是一毛錢一匣的火柴?!?BR> 李娟也善于觀察生活,尤其是一些微小不引人注意的細節(jié)。作者李娟寫有關葉爾保拉提一家的事時,細致描寫了葉爾保拉提媽媽的力大無窮,通過揉面和劈柴火兩件事來表現(xiàn)。兩件事都先由作者的無能與笨拙引入,作者李娟“雙手捏成拳頭使足了勁擂下去,也只能在面團上陷兩個三公分深的拳頭印子”。而葉爾保拉提媽媽就“一擰,輕輕巧巧地揉開了,一揉到底,極利索暢快,好像揉的是棉花,面團在她手中馴服得不可思議”。
劈柴火時,作者李娟“高高地掄起斧頭,深呼吸,大吼,重重地、狠命砸了下去!結果只砸出了一道白印兒……”而葉爾保拉提媽媽磕完瓜子,輕輕拎著斧頭,身輕如燕,但落斧如神。柴火幾下子就散成一堆渣子了。
李娟生活的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物質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在她的描寫下,邊疆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幸福。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十九
大概三年前,忘記了怎樣的因緣際會,讀到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當時就深深的被她的文字吸引,每一個漢字看起來都平平無奇,全部都是常見字,甚至沒有陌生的詞匯或成語,但組合起來就異常的生動活潑,就連我一向不愛看的環(huán)境描寫都能自動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買了她的書,看完后覺得好像自己發(fā)現(xiàn)了滄海遺珠,恨不得與每一個認識的人分享我的重大發(fā)現(xiàn)??催@本書的時候,我僅僅只是去過南疆,而她書中描寫的阿勒泰則在遙遠的北疆。但畢竟都是新疆,雖然在自然風貌、民族分布、風土人情上有比較大的差異,但對于一個漢族人來說,那都是新疆。所以在我眼里,她描述的那些場景,似乎都能從我在南疆的見聞中一一對應上。
讀到她筆下戈壁灘的荒蕪,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和無力感,頭腦中會閃現(xiàn)出當時從烏魯木齊坐火車去阿圖什的路上,一路上透過車窗看到的外面的風景基本上都是荒漠或者戈壁灘,以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各種線纜。偶爾看到一輛長貨車孤獨的、笨重而緩慢的行駛在遠處。
而新疆那明亮又熱烈的太陽,能把人往白里照,一直照到你消失的太陽,真的是新疆特有的,我們爬到4號冰川的時候,看到了光暈,白花花的雪山頂上,一個圓圓大大的圈,照的你不敢直視,哪怕你是戴著墨鏡,也只能透過相機鏡頭偷偷的瞄上它幾眼。甚至后來再去看拍到的照片,都覺得晃眼。
在讀到她描繪的建在荒漠上的小村子里沒有廁所這個事兒,更加的感同身受,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到當時找山坡遮擋來方便的回憶中。當時旅途到卡拉庫里湖,借宿在湖邊的一所土黃色的小房子里,說是房子,其實就是建在湖邊背靠大山,勉強能遮風避雨的地兒,它屬于當?shù)卮迓涞囊粋€牧民阿卜迪大哥所有,他騎著摩托從湖對面的村子里趕過來給我們開門生火燒水。廁所只能去后面山坡解決,因為人少,倒也沒有像李娟書里那樣,大家一到晚上都是蹲在各個隱蔽的或者陰影里,我只需要找個能超出我身高的山坡即可,但是大白天還是有些許的不自在。
而當她描寫去村子里聚會的場景時,則會讓我想到參加同學婚禮的那個夜晚,從下午到酒店,對于就餐環(huán)節(jié)完全沒了記憶,舉辦完儀式后,開始載歌載舞,大廳里留出一大片場地給大家跳舞,新郎新娘在舞池中間,其他的小伙子或者上了年紀的大叔開始邀請女伴一起跳,我應該是整個會場里唯一的漢族人,還好,柯爾克孜族的同胞們長相沒那么歐式,大家單純從相貌上是分辨不出我是不是同類的,所以還鬧了個烏龍:我?guī)е鄼C過去的,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多數(shù)情況下會拿起相機拍照,然后就走過來一個小伙子,對著我嘰里呱啦一大通,還好他說話的同時伴隨著一些手勢,我大概懂了,是讓我去拍照,于是過去給他們拍照。后來不知道是他們自己察覺出來異樣,還是有人提醒了他,小伙子知道我是客人,不是婚慶公司的攝像師后,就在下一場音樂開始后,來邀請我一起跳舞,完全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我,很是想拒絕,奈何小伙帶著把我錯認為攝影師的歉意一定要邀請我跟他共舞,熱情的讓人無法拒絕,只好跟著他來到舞池中,全身僵硬的我哪怕在他的帶動下,跳起來也是明顯的格格不入,同學在旁邊讓我放松,不要那么僵硬,奈何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放松,就這么僵著跳完一段。從酒店回到同學家后,他們又邀請了一個當?shù)氐母枋謥淼郊抑袕棾艘灰梗耆欢S語和克語我居然陪著坐了一夜,天快亮的時候,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了未能融入的我,一起合唱了漢語的《朋友》,不只是心酸還是感動,伴隨著歌聲,鼻子一酸,眼淚也快要下來了。
不過對于這場婚禮,一直有個小事讓我想起來都覺得遺憾,同學當時問我覺得她們的婚禮跟我們漢族人的對比怎么樣,我回答說差不多(我的這個回答是基于流程上,從迎親到酒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基本上差不多,唯有中間的這個舞蹈環(huán)節(jié)是我們所沒有的),當時聽到我的回答,估計同學內(nèi)心一萬個白眼要丟給我了,哈哈哈哈,她期待的肯定不是我這樣的一個回答。
我的阿勒泰讀后感篇二十
遇見《阿勒泰的角落》,并非偶然。c君常薦書給我,如《額爾古納河右岸》、《遙遠的救世主》……那天,他發(fā)消息給我:快看李娟的作品,你肯定喜歡。李娟?這個普通的名字沒有吸引我,便不理會。又一天,c君又發(fā)消息給我:你可以先看一下李娟的博客,她被稱為“新疆的三毛”……和三毛有關的一切,我都愿意去了解,于是走進李娟的博客,于是走進“當當”,選擇了《阿勒泰的角落》。
實在是喜歡極了李娟絲毫不加渲染的文字,單純而絕妙,忍不住推薦給你:“洗衣服實在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首先,能有機會出去玩玩,不然的話就得待在店里拎著又沉又燙的烙鐵沒完沒了地熨一堆褲子,熨完后還得花更長的時間去一條一條釘上扣子,繰好褲腳邊。其次,去河邊洗衣服的時候,還可以趴在河邊的石頭上舒舒服服地呼呼大睡。不過有一次我正睡著呢,有一條珠光寶氣的毛毛蟲爬到了我的臉上,從那以后就再也不敢睡了。總之,到河邊洗衣服的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愛怎么想就怎么想。至于洗衣服就是次要的事了,愛洗不洗,往水里一扔,壓塊石頭不讓水沖走。等玩夠了回來,從水里一撈,它自己就干凈了嘛。”(《河邊洗衣服的時光》)。讀完這里,搞得我見誰都問:“去不去阿勒泰的河里洗衣服?有珠光寶氣的毛毛蟲呢?!睂Ψ娇偸求@訝地說“瘋了吧?”
還有,“在阿克哈拉戀愛多好啊!尤其是秋天,一年的事情差不多已經(jīng)忙完,漫長而悠閑的冬天無比誘惑地緩緩前來了……于是追求的追求,期待的期待……勞動的四肢如此年輕健康,這樣的身子與身子靠在一起,靠在藍天下,藍天高處的風和云迅速奔走。身外大地遼闊寂靜。大地上的樹一棵遠離一棵,遙遙相望。夕陽橫掃過來,每一棵樹都迎身而立,說出一切。說完后樹上的烏鴉全部乍起,滿天都是……在遙遠的阿克哈拉,烏倫古河只經(jīng)過半個小時就走了,人活過幾十年就死了,一切似乎那么無望,再沒有其他任何可能性了。世界寂靜的喘息,深深封閉著眼睛和心靈……但是只要種子還在大地里就必定會發(fā)芽,只要人進入青春期就必定會孤獨,必定會有欲望。什么原因也沒有,什么目的也沒有,我妹妹就那樣戀愛了。趁又年輕又空空如也的時候,找個人趕緊和他(她)在一起——哎,真是幸福!”(《妹妹的戀愛》)。我也一樣感嘆:哎,那時候,真是幸福??!
……。
不一一列舉,太多歡喜,太多感動,太多寧靜。一顆復雜的塵心,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的,唯有“阿勒泰”這純色的天地,才能浸潤和滋養(yǎng)這樣晶瑩剔透的女子吧。
與《阿勒泰的角落》的相遇,確實是一次美好的遇見。讀書于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從別人的眼睛來觀望這個我們已經(jīng)生活已久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