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詠柳教案(優(yōu)質20篇)

字號:

    教案的優(yōu)化和更新是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掌握程度和學習困難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參考資料,供大家參考和利用。
    古詩詠柳教案篇一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yǎng)同學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1、同學們,上節(jié)課老師安排了一樣特殊的作業(yè)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同學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身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同學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同學會讀,讀準確。
    5、同學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同學正音。
    7、全班齊讀。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同學自由發(fā)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熬G”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同學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身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同學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發(fā)明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身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1、回家修改自身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古詩詠柳教案篇二
    本課設計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1.同學們,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yè)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課題,解題。
    3.全班齊讀課題。
    4(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5.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本課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1.指導第一、二句。
    (1)(放遠看柳樹的圖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熬G”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1)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chuàng)造力”。
    1.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老師的朗誦,一邊想象詩人描繪的畫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讀,能背誦的自己被一遍。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1.開火車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講評學生寫的關于柳樹的句子(課前收好,批改)。
    1.選出優(yōu)秀的到臺上讀。
    2.指出不足之處。(注意字要寫正確,句子要通順)。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小組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說說怎樣記住它們。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指導書寫“妝、柳、絲”。先引導學生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師再師范寫。
    3.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古詩詠柳教案篇三
    1、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并樂意背誦古詩。
    2、知道柳樹是在春天發(fā)芽的。
    準備安靜的課堂氣氛,整理好幼兒坐姿。
    1、教師出示有柳樹的春天圖片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老師手中的畫里有什么?。浚鴺洌┠橇鴺涠际窃谑裁磿r候發(fā)芽呢?(春天)。那今天我們來學一首新的古詩《詠柳》。
    2、教師朗誦古詩。
    3、教師翻譯古詩意思,幼兒了解。
    師:像碧玉一樣打扮得高高的柳樹,萬條柳樹垂下了綠絲條,不知道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出的,哦,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好象剪刀一樣。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才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5、教師再次帶幼兒朗誦詩歌,讓幼兒讀準詞句。
    6、活動總結:小朋友們!春天的柳樹美不美啊,但是啊小朋友們要愛護花草樹木,我們的的樹才會更綠更美。
    7、活動結束。
    古詩詠柳教案篇四
    小朋友,音樂響起來了,我們一起來表演吧。播放歌曲《小松樹》。
    1、小朋友,美麗的春天來了,在溫暖的陽光下,小花、小草、小樹都睡醒了。
    誰能告訴我,你都知道哪些樹的名字?(幼兒答:……)。
    小朋友,你喜歡什么樹?為什么?(幼兒答:……)。
    老師這里有一些大樹的圖片,看誰能先叫出他的名字?(出示各種樹的`圖片讓學生猜)。
    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聽:
    播放《柳樹姑娘》。
    柳樹,多天真,多漂亮,多逗人喜愛呀!
    唐代有個詩人叫賀知章,他也很喜歡柳樹,還寫了一首詩,贊美柳樹姑娘,叫《詠柳》,我們一起聽一聽。(播放古詩錄音)。
    1、讀詩,師領讀,生跟讀。
    小朋友,我們看著柳樹姑娘,和老師讀一讀這首詩,好不好?
    1)老師這有一些柳樹姑娘的圖片。(出示圖片)。
    春天柳樹姑娘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指著柳枝問:這是柳樹姑娘的什么呀?柳樹姑娘的頭發(fā)往哪個方向長的?你覺得柳樹枝還像什么?(幼兒答:…)。
    2、柳樹多可愛呀,我們再美美的讀一遍《詠柳》。
    3、根據《小松樹》改編,舊曲新詞唱《詠柳》。老師示范,學生跟唱。
    老師把《詠柳》變成了一首歌兒,我們一邊看著柳樹姑娘。一邊學歌,好不好?
    4、創(chuàng)編舞蹈,老師示范,幼兒跟做。
    大家唱的可真好,邊唱邊跳,才更開心,跟老師一起做動作,看誰的動作最優(yōu)美?
    5、老師和幼兒一起隨著音樂邊唱邊跳。
    又唱又跳大家一定累了,我們坐好吧。一起做個手指游戲放松一下,《大拇指是爸爸》。
    畫大樹要先畫什么?先在桌子上用你的小手試一試。
    柳樹枝怎么畫呢?柳樹枝上還長了什么?
    誰到黑板上畫一畫,畫完了就回到座位上。
    其他幼兒在座位上畫柳樹??凑l的柳樹姑娘畫的又快又美麗?
    1、分小組來畫一畫。
    小朋友們一邊畫柳樹姑娘,一邊聽配樂古詩朗讀。
    2、展示作品,把畫貼到黑板上。
    大家的柳樹姑娘都非常漂亮?;ú輼淠?,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護樹木,愛護環(huán)境,做一個保護大自然的好孩子。
    結束。
    古詩詠柳教案篇五
    1、作者相關情況搜索:
    賀知章。
    朱熹。
    2、讀通詩句,疏通詞句。
    初讀古詩,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準字形,結合注釋和詩句理解詞意,不懂的或查找工具書,并在書上做好批注。
    3、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詠柳》中柳樹具有xxxx特點。
    《春日》講的是作者在春日瀏覽,看到xxxxxxx。
    4、細讀詩句,深入思考。
    《詠柳》的一、二句分別把xxxxxx比作了xxxxxxx,三、四句用了xxxxxxx修辭手法。
    《春日》里的xxxxxxx景像讓我們感受春的美好。
    5、回顧全詩,總結提升。
    《詠柳》,作者通過對初春二月xxxx的描寫,歌頌xxxxx,贊美大自然呈現的xxxxx。
    《春日》,贊美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色,也點出xxxx是春天的的源頭。
    6、豐富閱讀,拓展視野。
    讀《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清明》(杜牧),體會詩中所描繪的春色。
    7、詩情畫意。
    選擇其中的一首畫一幅畫,并配上文字描述,突出春天的多姿多彩而又充滿生機。
    1、讀讀記記生字新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課時:2課時。
    1、自學反饋。
    2、交流質疑。
    3、分組展示。
    4、課后檢測。
    按照導學案進行預習后,課堂匯報時學生仍然說不好,導學案還要再細致些,要求再明確些。
    古詩詠柳教案篇六
    1、培養(yǎng)幼兒聽古詩的興趣,并能記住詩名,初步理解古詩的大意。
    2、引導幼兒按要求進行觀察,并完整地講述圖畫內容。
    3、知道賀知章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
    4、愿意欣賞古詩,感知古詩語言的優(yōu)美,風趣。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幼兒教材、大書、錄音機,磁帶柳樹的圖片。
    1、提問:小朋友,春天來了,身邊的景物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請幼兒說出春天的美好景色。
    2、教師出示柳樹的圖片,提問:這是什么?
    3、你覺得春天的柳樹像什么?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回答問題。
    看圖片上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地方?近處有什么?什么樣子的?遠處有什么?什么樣子的?
    1、請一名幼兒在大書上示范欣賞古詩,師生共同提出欣賞要求。
    2、提問:這首古詩的名字是什么?請幼兒在書上劃指古詩的名字,集體回答。
    3、提問:你知道“詠柳”是什么意思嗎?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小結:詠就是歌頌、贊美的意思,“詠柳”就是贊美柳樹。
    4、介紹作者賀知章,他是我國唐朝偉大的詩人。
    5、再次欣賞古詩一遍。
    古詩詠柳教案篇七
    1、通過圖片,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理解古詩的內容。
    2、在活動中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3、通過活動了解春天的季節(jié)特點,并知道春天景色優(yōu)美要多和家人出去踏春。
    春天景色的視頻,踏春的圖片,《春天》背景音樂,古詩句型條,柳樹的圖片,柳條,《詠柳》的視頻。
    1、用春天景色的視頻,引起幼兒興趣。
    春天來了,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吧,(播放春天的景色的視頻,老師邊做動作邊帶小朋友進入活動場地)我們找個位置坐下來休息會兒吧。(幼兒找位置坐下)。
    2、談話引出課題。
    春天到了,你們從哪里發(fā)現了大自然的變化?(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賴老師也找到了春天,還把它畫下來了。
    3、出示柳樹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柳樹的特征,理解古詩的內容。
    (1)你們看,這是什么樹?(柳樹)柳樹美不美?小朋友們仔細看看,柳樹長得是什么樣子的?(請個別幼兒回答)。
    柳條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垂下來的)柳條像什么?(引導幼兒說像綠色的繩子,絲帶)我們可以說柳條像“綠絲絳”,從樹上垂下無數柳條,看上去就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萬條垂下綠絲絳”
    (2)柳枝上長出了什么?柳葉是什么顏色的?(綠色)就像綠色的玉石一樣,我們可以用“碧玉”來形容柳葉。(碧玉)高高的柳樹長滿了新葉,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碧玉妝成一樹高”
    (3)細細的柳葉一片一片的無休止美,老師這副圖上的柳葉是用剪刀剪出來的,你們看(教師示范剪一片柳葉)美不美?。浚ǔ鍪緦嵨锪鴹l)那真正的柳葉是誰剪出來的呢?(請幼兒回答)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就像一把大剪刀,剪出了這些細細的,嫩嫩的柳葉。
    4、播放古詩視頻,完整欣賞古詩。
    唐代有位叫賀知章的詩人,看見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綠綠的新葉,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從樹上垂下無數柳條,就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就像一把大剪刀,剪出了這么美的柳葉。賀知章很喜歡柳樹,就寫了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名叫《詠柳》,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播放視頻)。
    5、邊出示古詩句條,老師有感情地朗讀。
    6、引導幼兒學習朗讀古詩(四遍,分句帶讀兩遍,整體跟讀兩遍,配古箏音樂誦讀)。
    7、出示圖片,發(fā)散幼兒思維:春天我們去踏春。
    小朋友,春天除了柳樹很美,還有很多美麗的景色,空氣也很新鮮,我們要多到外面去走走、看看,去踏春。老師這里有幾張?zhí)ご旱南嗥覀円黄鹑タ匆豢窗?。(播放相片,老師適當講解)你們春天去了或者想和爸爸媽媽去哪里玩呢?(請小朋友討論,并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
    小結:春天到了,你們要多和家人一起去爬爬山,看看綠樹,看看野花,看看大自然的變化,和爸爸媽媽媽一起找找春天在哪里。
    8、結束活動。
    現在,和老師一起到我們的幼兒園里去找一找,看看春天在哪里?(放〈春天〉音樂,帶小朋友離開活動室)。
    古詩詠柳教案篇八
    1、學會讀寫“碧、垂、絲、裁、剪”五字。會讀“詠、妝、絳”三個字。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詩歌初知詩意。
    3、體會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
    1、學會讀寫”碧、垂、絲、裁、剪”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讀背誦這首詩。
    了解本詩的大意。
    課前觀察,圖文結合,反復朗讀。
    生字卡片、教學幻燈片。
    1、圖上畫的是什么?(長滿綠葉的柳樹。)。
    2、從圖上能看出這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
    3、教師介紹《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寫得那么美好,是憑借自然景物——柳樹,歌頌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滿了勃勃生機,激起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樹的樣子說—說。(激情引趣)。
    5、板書課躇?!霸伭笔琴澝懒鴺涞囊馑?。
    1、出示生寧卡片,指名讀。
    2、借助拼音自讀詩歌,要求讀通順。
    3、檢查讀的情況:指名讀、小組齊讀、互相推薦讀。
    4、教師范讀。
    1、看插圖或幻燈片,讀課文,想一想每句詩說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然后提出不懂的詞語。
    3、互相討論解釋不懂的詞語:“碧”,綠的意思?!皧y”,打扮的意思?!按埂保瑬|西的一頭掛下來。
    引導學生識記字形。
    形近字:“載”和“裁”,進行區(qū)別;“剪”和“碧”可通過熟字組合加以識記?!氨獭?,先寫上半部的兩個部件,要緊湊,下邊的石字居中。“垂”可以通過教筆順識記。“垂”字寫法:?!敖z”字要注意字形結構,兩個“”并排寫,千萬不要加點,下面一長橫把兩個“”托住。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1)通過看圖,看柳樹的整體和它的枝條。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像碧玉裝飾成的一樣。從樹上垂下來無數的綠色柳條就像綠色絲帶一樣。
    其中幫助學生弄懂:“碧玉”是綠色的`玉石;“一樹”是滿樹;“絲絳”一種絲織的帶子。
    (1)指導用欣賞贊美的語氣讀這句話。
    2、了解第三、四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BR>    (1)先理解“細葉”、“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剪出來的呀!
    3、朗讀全詩。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體會春日柳樹的美景。
    4、背誦全詩。
    1、觀察春天的柳樹。
    2、說一說春天的柳樹是什么樣的。
    (1)說柳樹的顏色。
    (2)說柳枝和柳葉的樣子。
    3、寫春天的柳樹。
    (1)先寫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樹。
    (2)寫柳樹的顏色、柳枝、柳葉的樣子怎么美。
    4、學生寫話后教師進行評議。優(yōu)秀的可在全體同學面前朗讀或展出。
    古詩詠柳教案篇九
    1、學會讀寫“碧、垂、絲、裁、剪”五字。會讀“詠、妝、絳”三個字。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詩歌初知詩意。
    3、體會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
    通過課前觀察和學習詩歌、練習用兩三句話描寫春天。
    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學會讀寫”碧、垂、絲、裁、剪”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讀背誦這首詩。
    了解本詩的大意。
    課前觀察,圖文結合,反復朗讀。
    生字卡片、教學幻燈片。
    第一課時。
    一、觀察“詠柳”的插圖或幻燈片。
    1、圖上畫的是什么?(長滿綠葉的柳樹。)。
    2、從圖上能看出這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
    3、教師介紹《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寫得那么美好,是憑借自然景物——柳樹,歌頌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滿了勃勃生機,激起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樹的樣子說—說。(激情引趣)。
    5、板書課躇?!霸伭笔琴澝懒鴺涞?意思。
    二、讀詩歌。
    1、出示生寧卡片,指名讀。
    2、借助拼音自讀詩歌,要求讀通順。
    3、檢查讀的情況:指名讀、小組齊讀、互相推薦讀。
    4、教師范讀。
    三、初步了解詩文。
    1、看插圖或幻燈片,讀課文,想一想每句詩說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然后提出不懂的詞語。
    3、互相討論解釋不懂的詞語:“碧”,綠的意思。“妝”,打扮的意思?!按埂保瑬|西的一頭掛下來。
    四、邊讀詩文邊體會詩中說的是什么。
    五、識記字形、寫字。
    引導學生識記字形。
    形近字:“載”和“裁”,進行區(qū)別;“剪”和“碧”可通過熟字組合加以識記?!氨獭?,先寫上半部的兩個部件,要緊湊,下邊的石字居中?!按埂笨梢酝ㄟ^教筆順識記。“垂”字寫法:?!敖z”字要注意字形結構,兩個“”并排寫,千萬不要加點,下面一長橫把兩個“”托住。
    第二課時。
    一、熟讀課文。
    二、了解詩句。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BR>    (1)通過看圖,看柳樹的整體和它的枝條。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像碧玉裝飾成的一樣。從樹上垂下來無數的綠色柳條就像綠色絲帶一樣。
    其中幫助學生弄懂:“碧玉”是綠色的玉石;“一樹”是滿樹;“絲絳”一種絲織的帶子。
    (1)指導用欣賞贊美的語氣讀這句話。
    2、了解第三、四句?!安恢毴~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先理解“細葉”、“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剪出來的呀!
    3、朗讀全詩。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體會春日柳樹的美景。
    4、背誦全詩。
    三、完成練習第3題,進行醣話、寫話練習。
    1、觀察春天的柳樹。(可在上本課之前領學生去附近有柳樹的地方進行觀察或看掛圖)。
    2、說一說春天的柳樹是什么樣的。
    (1)說柳樹的顏色。
    (2)說柳枝和柳葉的樣子。
    3、寫春天的柳樹。
    (1)先寫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樹。
    (2)寫柳樹的顏色、柳枝、柳葉的樣子怎么美。
    4、學生寫話后教師進行評議。優(yōu)秀的可在全體同學面前朗讀或展出。
    古詩詠柳教案篇十
    《詠柳》是北宋散文家、詩人曾鞏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是描寫春柳的力作。但和賀知章的詠柳有一定區(qū)別。賀知章的詠柳用了擬人、物的.手法,寫活了柳和風,曾鞏的詠柳則借柳諷刺那些勢利小人。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jié),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古詩詠柳教案篇十一
    春天,在美麗的湖邊,那株株柳樹亭亭玉立,纖細的嫩葉泛著點點綠光,遠遠望去,就像一樹綠色的寶石,還像一個個小眼睛,注視著周圍的一切。
    柳枝也不遜色,低眉順眼。纏纏綿綿,似風姿綽約美人,擺動長長的秀發(fā)。
    空中幾只燕子在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呢喃著,好象在美麗的春光中翩翩起舞。
    哦~!原來是二月春風裁剪出來的,二月的春風像一把神奇的剪刀,把柳葉剪的那么美麗啊~祖國的春天多么的歡暢~~?。?BR>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詩詠柳教案篇十二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譯文翻譯。
    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
    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
    注釋解釋。
    倚--仗恃,依靠???-猖狂。這兩句形容柳樹在春天綠得很快:柳條似乎還沒有發(fā)黃,但趁著東風吹暖,一下子便飛快地變綠了。
    解把--解得,懂得。飛花--柳絮。
    詩文賞析。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jié),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古詩詠柳教案篇十三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譯文。
    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飛揚,遮天蔽日,要知道還有清霜降臨、柳葉飄零的時候。
    《詠柳》是北宋散文家、詩人曾鞏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是描寫春柳的力作。但和賀知章的詠柳有一定區(qū)別。賀知章的詠柳用了擬人、物的手法,寫活了柳和風,曾鞏的詠柳則借柳諷刺那些勢利小人。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jié),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8月25日-1083年4月11日):字子固,建昌南豐今屬江西省。宋仁宗時官至中書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詩也寫得有特色。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xié)、曾敦)。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yè)上貢獻卓越。所寫七言絕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古詩詠柳教案篇十四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古詩兩首》中的《詠柳》。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詩歌。
    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體會詩歌思想感情。
    教學方式的構建。
    語文教學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之瑰寶,如何順應新課程理念,使學生愉快輕松的學習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領悟作者的審美情趣呢,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我將以讀為主旋律,以讀促讀思,讀中悟情,讓學生在讀讀,吟吟,唱唱,演演,畫畫中輕松領悟詩歌魅力。
    1初讀,文通字順。即一看見詩后,要求學生先大聲朗讀,讀準字音,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把詩讀的通暢,既是學生的興趣所致,也是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礎。
    2再讀,領悟詩意。即在讀順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借助插圖讀動詩句。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不一定能全讀懂詩中每詞每句的含義,可通過小組或全班交流詩句的含義。當然,在最疑惑時還需老師精當的點撥。
    3讀,體會感情。古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詩的大意后再反復朗讀就能體會到詩中情感,這里我們可以借用多媒體手段把學生帶到春的意境,加強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會借助錄音范讀,讓學生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提高。
    4讀,熟讀成誦。在悟情的基礎上熟讀,指導有感情的讀,以達到成頌的目的。
    5讀,唱唱,畫畫,演演。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詩再現,讓詩豐富的內涵再現,讓學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下面,我著重談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課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為引子,并播放幾幅春景圖,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引入正題:今天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學習一首春天的詩。接著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再進行過渡:柳樹真美呀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沒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首贊美春天的詩,(出示詩)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讀通暢,對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地方作個記號,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既掃清了生字詞的障礙,又為深入理解詩奠定基礎。
    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通過初讀課文后,我會問學生:你讀懂了什么,請大家自由來說說,有的可能會說柳樹真美,我會趁熱打鐵問:你認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有的會說樹很高,有的會說葉很綠,我會順勢引導這柳樹的確很美惹人喜愛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呢?學生一定會說贊美的語氣,這時,我讓學生齊讀古詩進一步體會它的美。
    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在讀的過程中,學生一定對一些詞句還有不理解的地方,詩中三個比喻句的理解可能還不透徹,我會逐一出示課件,讓學生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來來的嫩葉寫出柳樹顏色碧綠生機勃勃。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的特點。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接著我會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配樂詩朗誦,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再讓學模仿練讀,更好的體會詩人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想象意境熟讀成頌——欣賞美。
    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我適時進行引導: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詩人也來吟頌一下這首詩呢,接著,我會放上音樂,讓學生大膽的去表現把詩中豐富的內涵大聲的朗讀出來。
    自主作業(yè),遷移能力——延伸美。
    乘著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我會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詩再現可以畫可以演把詩中豐富的內涵變?yōu)楹唵蔚男蜗螽嬅?,再現詩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總之,這一節(jié)課我以讀為本,以讀促思重在感悟為教學方式,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學習方法,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陶冶了情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真正從朗讀課文中感受到閱讀的興趣。
    古詩詠柳教案篇十五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詠柳》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絲絳:絲線編成的帶子。這里形容隨風飄拂的柳枝。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tài)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安恢毴~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薄源?。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注》云:“賦物入妙,語意溫柔?!?BR>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xiāng)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1課時。
    1、同學們,見過柳樹嗎?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2詠柳)全班齊讀課題。
    3、同學們看課本插圖,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4、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1、指導第一、二句。
    (1)課本插圖: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
    (2)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3)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耙弧弊肿x第二聲,可讀重些?!熬G”字也可讀重點。
    (4)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1)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chuàng)造力”。
    3、全班齊讀。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學生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安谩弊肿⒁夤P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qū)別:一捺改成了一點。“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欣賞視頻:詠柳——在線視頻。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3、完成課堂練習。
    古詩詠柳教案篇十六
    作者:賀知章【唐代】。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注釋:
    (1)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本詩描寫的是垂柳。
    (2)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3)妝成:裝飾,打扮。
    (4)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絳: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農歷二月,正是初春時節(jié)。
    (8)似:好像,如同,似乎。
    (9)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絳,用絲編成的繩帶。
    像碧玉一樣打扮成的高高柳樹,千條萬縷的柳枝都垂下了綠色的絲條。
    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蓬勃發(fā)展,在文化領域掀起了一股學習的熱潮,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學習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精華,為了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為了幫助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克服學習鑒賞中國古典詩詞的障礙,一些出版社約請了一些專家、學者、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撰寫了鑒賞古典詩詞的文章,以“辭典”的方式,出了不少書籍,如:《唐詩鑒賞辭典》,《宋詩鑒賞辭典》、《唐宋詞鑒賞詞典》、《元曲鑒賞辭典》、《文明清詩鑒賞詞典》、《樂府詩鑒賞辭典》等。
    如何閱讀有關古典詩詞的鑒賞文章,從而提高鑒賞水平,就成了當前青少年學習中的一個問題。過去課文中只選過文字評論方面的文章,關于鑒賞方面的文章還沒有。編者特約請北京大學袁行霈教授專門撰寫了《〈詠柳〉賞析》,開了這方面的先河。通過學習閱讀《〈詠柳〉賞析》使人們撰出一道門徑,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這首詩構思奇巧,通過柳來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裊娜多姿,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你可知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鋒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風啊!
    名句賞析——“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薄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深深地抓著了垂柳的特征,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擺上的絲帶。在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仿佛沒有什么截然的分別。而且“碧玉”也有雙關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恰相呼應——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痹谫R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并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范之作。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tài)。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吹降?。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氨逃駣y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赌鲜贰氛f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饼R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于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最后,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么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fā)、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古詩詠柳教案篇十七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絲絳:絲線編成的帶子。這里形容隨風飄拂的柳枝。
    古詩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tài)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安恢毴~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
    考點解析。
    1、關于作者:唐朝(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主要擅長寫絕句。
    另外一首(《回鄉(xiāng)偶書》)也廣為流傳。
    2、這是一首(詠物)的詩,通過對(柳樹)的描寫,贊美了春天給大地帶來的勃勃生機。
    3、相關考題。
    (1)本詩中妝的意思是(打扮),絲絳的意思是(用絲編成的繩帶)。
    (2)本詩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3)詩人把(春風)比作一把剪刀,形象生動,富有美感。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詩的大體內容,在準備小升初考試時,可以做復習材料看看,有助于語文考試詩詞類題。
    古詩詠柳教案篇十八
    翻看唐宋筆記,偶看關于王安石的一則,頗值得玩味。曾鞏第一次面圣,神宗問,你和王安石曾經是布衣之交,你看王安石這個人怎么樣。曾鞏說文學和品行不減揚雄,但是比較吝嗇,這一點比不上古人。神宗皇帝說,“安石輕富貴,非吝也”。曾鞏說,我不是這個意思,“安石勇于有為,吝于改過”。上頷之。
    筆記很短,但很能說明問題,筆記主人好像是陳師道。記這則故事的人到底知不知情,舉還是有疑問的。記今天的筆記主要基于兩點。第一,王荊公改革是破舊立新,以失敗告終,與司馬光、蘇軾等文壇及政壇主流徹底鬧翻了。并且連民間都把豬叫拗相公,就是王安石的外號。三言兩拍的第二個故事說的就是這個事,王安石下野,回江南,本以為自己的改革僅僅得罪了利益集團、特權階級,對老百姓還是好的??陕牭嚼习傩展茇i叫拗相公,羞愧而逃。成功改革者的心態(tài)大概可以分為兩種,第一堅信自己是正確的,一往無前。一種是畏首畏尾,修修補補,改到哪是哪。王是前一種,但失敗歸于性格多少有點逃避責任的意思。王的改革現在看來就是激進,與保守主義正好相反。他計劃的出發(fā)點就是錯的,因為要全盤推倒,要天下大亂再天下大治??少醯乃纬洸黄鹫垓v了。其實我不看好王的改革重要的一點,當年王荊公在江寧知府任上,將玄武湖變成了稻田,增產云云。政策本身合理不合理不去討論,這個節(jié)點上王要弄出一點成果出來,估計這個推倒玄武湖就是政績之一吧。當年張之洞外放山西巡撫,走之前姐夫鹿給他了一個升官錦囊,說一定要有新動作,至于做成了幾分不重要。只要搞出動靜,讓人聽見響兒就行。果然張之洞搞了一大堆,3年之后就去了湖廣。當然,這是誅心之論,古代最看重的是道德氣節(jié),所以有呆在基層的魄力,加上詩文好,自然贏得上層好感,特別是宋朝??滴?0年左右,挑選了一批年輕人外放做官,其中就有張廷玉,他去了四川當一個縣令,沒幾年就進了上書房行走,我想這大概是用人的不二法門吧。我想但凡官運亨通的都離不開大動靜這個事情吧。嗯,有點扯遠了。王安石的失敗方方面面,我還是堅持認為翻天覆地式的改革不可能成功。
    第二點是宋人為何恨王安石,還拿小本本記下來。我猜逃不出這幾個原因,政敵,刻意抹黑。宋朝流放了不少官員,改革時期更甚,但就說蘇軾,黃州儋州。而主流的利益集團學林士子肯定不待見。第二,古人講究道德文章,將所有失敗歸因于性格。王安石本人執(zhí)拗也是必然,否則改革也推行不下去。曾鞏本人還是很客氣的,也很客觀。所以蘇軾想讓陳師道拜在自己門下,而陳婉拒了,說我有了老師就是曾南豐。曾鞏還是有人格魅力的。王安石遭嫉恨,實屬正常,好在那時候不栽贓嫁禍,僅僅是上折子就事論事而已。只可惜,宋朝急轉直下。改革前是尚且維持,改革后就是元氣大傷,官僚制度也惡化了,派系林立,朝野不得安寧。至于軍事失敗,也不怪誰,宋朝本就是偏居一隅,本來實力就不夠。
    古詩詠柳教案篇十九
    首句寫樹,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單單用碧玉來比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fā)、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跡,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還有南朝蕭繹《采蓮賦》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來形成“小家碧玉”這個成語。“碧玉妝成一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那位古代質樸美麗的貧家少女聯系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中國是產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后,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么,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綠絲絳”繼續(xù)聯想,這些如絲絳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一問話句來贊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古詩詠柳教案篇二十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分類標簽:描寫春天描寫風描寫柳小學。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tài)。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吹降摹_@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饼R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于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最后,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么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fā)、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