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是一種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和歸納的方式,可以提升我們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完美的總結(jié)應該以客觀、真實的態(tài)度評價自己,在總結(jié)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總結(jié)是對過去時光的回顧,是對經(jīng)歷的提煉與總結(jié)。寫好一篇總結(jié),可以嘗試運用一些技巧,如對比、歸納、分析等。通過范文的學習,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總結(jié)的寫作并非固定的套路,而是要因材施教。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一
1、了解孔尚任及《桃花扇》。
2、學習此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3、了解課文所表達的深摯、強烈的亡國之痛。
教學重點。
通過對文中寫景之語朗讀分析,體會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方式。
自學引導式。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要點。
1、檢查先學內(nèi)容。
2、梳理課文層次。
3、體會曲子的抒情特點,體會課文情感。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學生介紹作者及《桃花扇》。
2、教師補充補充介紹相關知識。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東曲阜)人,清代戲曲作家、詩人?!短一ㄉ取饭?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實際共44出),寫明末復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愛。成親之日,侯方域贈宮扇給香君作為定情之物。奸黨余孳阮大鋮為了拉攏侯方域,出重金置辦妝奩,被李香君堅決拒絕。阮大鋮惱羞成怒,對侯、李施加種種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揚州,投奔愛國將領史可法。阮大鋮仰仗權(quán)奸馬士英的勢力,逼迫李香君嫁給新任漕撫田仰,香君誓死不從,將頭撞破,血濺宮扇。侯方域之友點血在宮扇上畫成一枝桃花,所以稱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滅后,侯方域在棲霞山同李香君相會。這時,復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愛國將領史可法也壯烈犧牲了,他們相對嗟嘆,百感交集,懷著亡國之恨,割斷情根,雙雙出家。劇本“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侯、李愛情故事為線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獻資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的社會現(xiàn)實,譴責了南明王朝昏王當朝,權(quán)奸掌柄,爭權(quán)奪利,置國家危亡于不顧的腐朽政治。
二、出示課堂教學目標。
1、梳理課文層次。
2、體會曲子的抒情特點,體會課文情感。
三、達標學習。
1、梳理課文層次。
(1)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2)學生概括本曲內(nèi)容。
(3)教師明確本文層次:
《哀江南》是傳奇《桃花扇》結(jié)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課文由七支曲子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zhàn)后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沉郁、悲愴的基調(diào)。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重點寫明孝陵、明故宮的殘敗和秦淮一帶(包括長板橋和舊院)的冷落。通過對比,突出地表現(xiàn)了南明興亡的歷史變遷,寓寄了無限懷念故國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聲,寫蘇昆生憑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哀痛。結(jié)尾“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詩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點明全篇主旨。
2、體會曲子的抒情特點,體會課文情感。
(1)《哀江南》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請大家舉例說明。
教師總結(jié):《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qū)懙脚f院,描寫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xiàn)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瀑發(fā),動人心魄。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這是我國古典戲曲常用的藝術(shù)手法,它與詩歌的借景抒情有著明顯的不同。
(2)這套曲子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哀江南》就是始終圍繞一個“哀”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集中抒發(fā)了一個愛國志士的亡國之痛。
(3)背誦曲詞,深入體會。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了清代偉大的戲曲家孔尚任《桃花扇》的結(jié)尾曲《哀江南》。《桃花扇》整體上是“借離合之情,言興亡之感”。而《哀江南》就是始終圍繞一個“哀”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集中抒發(fā)了一個愛國志士的亡國之痛,這是《桃花扇》全劇的畫龍點睛之筆?!澳虾楸笨住?,這是中國戲劇史上的佳話。如果可能的話,大家課外可以閱讀《桃花扇》全劇,進一步感受全劇的藝術(shù)魅力。我現(xiàn)在就是有一個愿望,如果我在南京工作的話,我一定和同學們一起,到課文中所涉及到的地方走一走,從課堂上的文化走向現(xiàn)實中的文化,一同感受南京這座古都所蘊含的魅力。
五、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三維設計》。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二
《憶江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的教學(此前曾在積累運用中出現(xiàn)過這種題材),是第十冊第一組(共四篇寫景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因此這首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教學,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白居易則即事名篇,題為《憶江南》。這首詞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學生分析】。
上課學生是番禺區(qū)市橋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語文基本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了大量的古詩詞。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但由于受到粵語的影響,運用普通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水平還有待提高。因此,讀出韻味,讀出意境,將是我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設計思路】。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詞。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以“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jié)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yōu)美精湛的語言文字的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1、示范讀激趣。
通過范讀,引領學生懂得怎樣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如在開頭以優(yōu)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2、品味讀悟情。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幾十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品詞品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語言的感悟就是要培養(yǎng)語感,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讀”出來的。在本節(jié)課中,老師著重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
3、想象讀入境。
詩重感情,詩重想象,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shù),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展現(xiàn)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聽著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著這優(yōu)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過展開想象,把仿佛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4、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意境釋題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圖,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
江南處處是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曾寫下贊江南的詩詞,你能背得幾首?(檢查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情況,使學生對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師生交流詩人創(chuàng)作的背景(課前查閱的資料):
3、詩詞對比巧識詞牌。
師生交流對詞的認識。除了預習提示中提到的以外,還要讓學生知道: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關系,作者只是以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也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發(fā)自己江南情節(jié)的用意所在。
4、提示學法:搜集資料了解.寫作背景是理解題意、學習古詩詞的一個好的。
方法。
(設計意圖:古詩詞有其背景且古詩詞的文字優(yōu)美,語言精練,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優(yōu)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二、探究詩意以知促情。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
2、指正讀音(注意“諳”這個生字,讀準字音,區(qū)別與“音”的發(fā)音)。
3、齊讀。
4、指導學法。
(1)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一首古詩的?(交流:借助工具書,查閱資料,
伙伴討論交流,借助書中的注釋等方法去了解詩的意思、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
(2)遷移學法: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學習古詩的這種方法來學習這首詞,在學習和交流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
5、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多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6、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學情。
7、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的大意。
(1)指名概述詞的大意,其他學生糾正、補充。
(2)質(zhì)疑:談自己的獨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問題。
(設計理念:古詩的教學最重要的是領悟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感悟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礎上伙伴討論、交流,最后大家將自讀自悟及討論的結(jié)果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當中,在音樂和畫面的伴隨下讓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并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通過交流表現(xiàn)出來,同時受到語言藝術(shù)的熏陶。)。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對比賞析。
師生共同回顧曾熟悉的描寫江南的詩句。在白居易之前,人們描寫江南春色,比較多的是抓住“花飛”“鶯啼”來渲染的,而白居易在這首詞里為我們另外開辟了一個新的詩境?!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對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2)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
(3)學生結(jié)合想象誦讀。
此刻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引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反復朗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齊讀。(在讀中品味讀中悟情!讀出感慨、贊嘆!讀出眷戀、讀出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美)。
2、賞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BR> (1)賞讀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揚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是自己舊時早就感受到、體驗過、熟悉了的,并非得之傳聞。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
(2)品讀。(想象詩人當時贊美、回憶的江南的神情、體態(tài)來讀;表演讀;可以大聲贊,可以小聲嘆,總之讀出自己的體會。)。
(3)當江南花紅似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啊。了解詩人曾寫于洛陽一首《魏王堤》七絕:“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睂Ρ雀惺?,誦讀。
3、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這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我們“能不憶江南?”
(1)指名讀、男女生呼應讀。
(2)創(chuàng)設情景讀: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江南人民對詩人的愛戴,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眷戀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節(jié)讀――能不憶江南?
(反復讀,一遍比一遍感情強烈,讀出反問句的味道,體會作者對江南美景的強烈的贊嘆和思念之情!)。
4、小結(jié):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通過反問襯托出生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的無限贊嘆與懷念,造成一種悠遠而深長的韻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設計理念:1、體現(xiàn)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品味古詩詞的文字優(yōu)美,語言精練,品味古詩詞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從中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這種民族特色文化的熱愛。2、讓學生通過想象、朗讀等形式把詩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鑒賞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欣賞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詩歌,需要有音樂性和圖畫性。但它感動人心的藝術(shù)魅力.卻不獨在于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獨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學們請聽:
(學生自由發(fā)揮,盡情抒情,展示自身獨特的體會,和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贊美,在贊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贊美。師生沉浸在憶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讀成誦。
3.白居易一共寫了三首《憶江南》,賞讀其它兩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詩人對江南無限的贊嘆和思念。自學、感悟、誦讀。
&nb。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感受大海的美麗,體會孩子們的快樂。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感受大海的美麗,體會孩子們的快樂。
課時目標:1、會認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大海圖片、視頻。
說說你的感受。
這節(jié)劉楓們就去海邊看一看,領略一下大海的美麗。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主識字。
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小組內(nèi)解決字音。
2、師出示生字,檢查學生自主識字的效果。
3、把生字還原到課文中,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1、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學生一邊聽,一邊畫下自己喜歡的句子。
2、根據(jù)學生的朗讀出示句子,師生共同解讀。
(1)大海,藍藍的,又寬又遠。沙灘,黃黃的,又長又軟。雪白雪白的浪花,嘩嘩地笑著,涌向沙灘,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貝殼。
a、指導書寫“白”,“又”兩個字。
b、注意三個表示顏色的詞:藍藍的黃黃的雪白雪白的。
(2)小娃娃嘻嘻地笑著,迎上去,撿起小小的海螺和貝殼,穿成彩色的項鏈,掛在胸前。
a、指導書寫:的、和。
b、找出表示小娃娃動作的詞:笑、迎、撿、穿、掛。
c、模仿一下這些動作。
d、體會一下,小娃娃此時的心情怎么樣?
(3)快活的腳印落在沙灘上,穿成金色的項鏈,掛在大海胸前。
大海的項鏈是用什么做成的?美嗎?好好讀一讀這一句話吧!
3、小結(jié):
同學們讀得真好,我仿佛也來到了海邊。感受到了小娃娃們的快樂!
四、課下任務。
課下,請大家繼續(xù)讀課文,注意,要讀出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項鏈。
白的又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大海的美麗,體會孩子們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嗎?現(xiàn)在我們來回顧一下。
1、讀詞語。
2、讀課文。
3、小娃娃的項鏈是用什么做和,大海的項鏈又是用什么做的?
二、指導朗讀。
1、聽錄音,一邊聽一邊糾正自己的讀音,同時注意模仿體會。
2、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一想每個句子應該怎么讀才能讀出自己心理的感覺。
3、小小朗誦家。自千奮勇,把課文讀給同學和老師聽一聽。
4、師相機指導朗讀。
三、感悟、積累。
1、學完課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課文中哪些詞語和句子讓你感受到了大海的美麗和小娃娃的快樂?把它們畫下來,讀一坊,并記住。
3、仿寫詞語。
四、拓展延伸。
搜集關于大海的歌曲,來學一學,唱一唱。
板書設計:
項鏈。
美麗的大海。
快樂的娃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后的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扎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并讓學生寫好字。采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xiàn)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么想?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展。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3、交流。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五
2、這是浩浩的長江水向東流的聲音,出示:jiang,拼讀,師范寫“江”(“江”的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工”)(生:書空)。
3、誰能給“江”找個朋友,(組詞)(長江)。
4、看長江流域的地圖:這就是長江,在長江的南岸被稱為江南,長江的北邊,被稱為江北。
我們張家港就在長江的南岸,而且就緊靠長江,因此,我們這里也是江南。
5、過度:我們江南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產(chǎn)豐富,魚蝦鮮美,稻谷飄香,所以人們稱江南為“魚米之鄉(xiāng)”。
古代有一首民歌就贊美了我們江南的荷花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3課江南(指導讀課題)。
出示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自己來讀這首民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讓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來幫助一下。
2、指名讀,(請同學幫助他糾正)。
3、現(xiàn)在我們請來了一個叔叔,聽聽他是怎樣讀這首古詩的。(聽錄音朗讀)。
4、這位叔叔讀得好不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學一學這個叔叔。
5、同桌自由讀。
6、檢查,(指名讀)請同學來評一評。
7、齊讀。
三、細讀課文。
1、讀了這首古詩,我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貼荷花圖)和可愛的-----(畫小魚)。
2、介紹“荷花”又叫“蓮花”,果實叫“蓮蓬”,(貼蓮蓬圖),長在泥土里的叫“藕”。每年到了蓮蓬成熟的時候,美麗的姑娘們(貼姑娘的采蓮圖)就會唱著歌兒,劃著小船,在荷花塘采蓮蓬。江南可真是個采蓮的好地方!誰來讀第一行,夸夸我們的江南。
3、指導朗讀第一句。
5、指導朗讀第二句。
6、在這挨挨擠擠的荷葉下,可愛的小魚在干什么呢?它們快樂嗎?為什么這么快樂?(師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師畫小魚。(師:它們一會兒游到中間、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玩得可真開心啊。)。
7、表演:誰愿意也變成一條在蓮葉下游戲、玩耍的?請生表演,體會小魚的快樂。
8、指導開心地朗讀下面的5句詩。
9、小結(jié):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有多姿的荷花,誘人的蓮子,嬉戲的魚兒,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1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邊讀邊表演。
四、拓展延伸。
2、正因為荷花的美麗,讓許多詩人寫下了贊美它們的詩篇,老師找來了一首,(投影)指導讀一讀。
3、荷花是美麗的,我們江南還有很多更美麗的景色,下課后,小朋友去收集一下贊美江南的圖片或者詩歌。
五、寫字。
我們的家鄉(xiāng)就是美麗的江南,作為一個江南人,我們感到驕傲自豪,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把這個江南的“江”字搬到田字格里,讓“江”字也和我們江南一樣美麗。
師范寫。
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江南、采蓮、蓮葉間、東西南北。
2、指名朗讀課文。
3、填空:江南(),蓮葉()。魚()蓮葉():魚()蓮葉(),魚()蓮葉(),魚()蓮葉()。
二、指導背誦。
1、學生集體、個別背誦。
2、輕聲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三、資料展示:江南物產(chǎn)豐富,景色優(yōu)美,上節(jié)課讓學生收集的材料現(xiàn)在我們就來展示一下。
四、指導書寫:可葉西魚。
1、書空筆順。
(出示筆順)。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臨寫。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江、南、可”等9個生字和三點水、草字頭2個偏旁;會寫“可、”1個生字,掌握新筆畫“豎鉤”。
2.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教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讀準“江、南、可”等生字的字音。會寫“可”掌握“豎鉤”1種筆畫。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猜謎語識字法: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2.偏旁歸類識記:“蓮”,草字頭代表植物。
3.書寫生字:“可”是合體字,教師在范寫過程中,一邊寫一邊強調(diào)新筆畫的特點。
2.朗讀指導。
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詩歌,讓學生試著自己讀一讀。在讀正確的基礎上,采用教師引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要做適當停頓。在讀最后四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用手勢表示這4種不同的方位,感受魚兒在水中嬉戲時的情趣,通過文字想象畫面,體會詩歌的情趣。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背誦。
3.積累運用。
通過欣賞畫面上挨挨擠擠的蓮葉,感受“蓮葉何田田”的美景。
教學準備:
關江南風景的圖片、視頻、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圖片:
這里是美麗的江南,請大家睜大眼睛,跟隨教師一起去美麗的江南來一次短暫的旅游吧!(教師簡單介紹江南是我國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2.板書課題,學習生字“江、南”
二.前置檢測。
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
1.隨文識記“江、南、可”等9個生字和三點水、草字頭2個偏旁,會寫“可、東”2個生字,掌握新筆畫“豎鉤”“豎彎”。
2.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三.個人自學:
出示自學要求: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識記生字。
師巡視指導。
四.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檢查認讀生字,各種形式讀生字。
2.鼓勵學生互相交流記字方法,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認記生字。
預設:謎語識字:(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3.分男女生兩大組開火車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檢測生字掌握情況。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新部首三點水和草字頭。
提示:學習“江”,認識三點水,有三點水的字都和水有關,如:河、湖、海。
4.寫字指導。
(1.)課件出示生字:可,生注意觀察,說說要注意的地方。
預設:“可”的第二筆是豎。
(2).指名說,相機評價引導。
豎鉤:從上到下行筆,到起鉤處向左上鉤出,下筆處和起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
可:上面的長橫要足夠長,“口”要縮小,在豎中線的左邊,新筆畫豎鉤要挺直,且在豎中線的右邊。
(3).學生練習書寫,練寫兩遍。
(4).師評,學生互評。
五.合作學習。
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自由、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江南美嗎?從文中那些語句看出來的?
師巡視指導,引導,參與學生學習。
六.匯報交流。
指名小組匯報交流:
1.江南美嗎?從文中那些語句看出來的?
看課文插圖。瞧,他們在做什么?(采蓮)課文中是怎么說的?(江南/可采蓮)。
看,這里的荷葉可真多,課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蓮葉/何田田)。
(1)怎么讀好它?聽教師讀,注意停頓(讀完后課件出示停頓劃分)。
2.于是可愛的魚兒也受到了感染,紛紛跑來,就成了――(引說“魚戲蓮葉間”)。
魚兒會一直在一處不動嗎?它們最愛自由了,它們會怎樣?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指導學生讀,各種形式的讀。
七.總結(jié)提升。
1.看視頻(預習蓮葉圖)。
2.對照板書總結(jié),試著背一背。
八.當堂檢測。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七
教材分析:《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溫瑩的春水,不僅喚起人們對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對祖國河山和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同時,“詞”這種題材在小學教材中是首次出現(xiàn),選教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韻律美,開拓學生的視野,感受祖國山河的美好。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了解詞的結(jié)構(gòu)、認識詞牌名《憶江南》。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4、體會詩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2、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體會詩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意境釋題入情。
1、誦讀描寫江南的詩句,這兩句詩都寫了哪個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簡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圖。
3、揭題,讀題,理解“憶”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以知促情。
2、詩詞對比巧識詞牌:這首《憶江南》和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不一樣?
3、指讀,指正讀音。(注意“諳”字。)。
4、齊讀。
5、詩人為什么憶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憶的呢?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一)憶江南之美景。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指名讀。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理解“勝”和“藍”的意思。
(2)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
(3)看到這么美的畫面,你的腦子里浮現(xiàn)出了哪些詞語?
(4)學生結(jié)合想象誦讀。
(5)體會江花和春水就這樣互相映襯的美。男女生合作讀。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詩人只抓住了兩種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兩種對比最強烈的顏色,把一個亮麗、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體會詞句的對仗美。
2、江南的這些風景詩人曾經(jīng)是多么熟悉??!教學“風景舊曾諳”。
(1)哪個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舊”的意思。簡單滲透背景。理解“風景舊曾諳”。
3、除了江花、江水,還有什么風景詞人也是那樣的熟悉?
4、這許許多多的景物,用語言又怎能描述得盡?所有的贊嘆都濃縮成簡單的三個字——江南好。師引讀全詞。
5、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從這個反問句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理解讀。
1、詩人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出示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
2、詩人憶的還有江南的什么?板書:景?人)。
3、千言萬語道不盡詩人對江南人的留戀和懷念,只濃縮成最最樸素的三個字——江南好!(指生個性化誦讀)。
4、一首《憶江南》,寥寥27個字,卻一唱三嘆,字字浸滿了詩人對江南景、人深深眷戀的情。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深情誦讀全詞。(配樂)。
5、閉上眼睛,讓我們沉浸在這美好的回憶里。(背誦)。
(三)憶江南之往事。
1、江南為官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憶的事情卻太多太多,我們剛才學的只是《憶江南》其一,還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遷移學法:我們分組學習這兩首詞,用剛才學習第一首詞的方法來自學。
3、指讀。
4、從這兩首詞中你看出了詞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尋桂?何日重到錢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賞吳娃優(yōu)美的舞姿?——(引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江南憶,其次憶吳宮——(生接讀)。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b讀三首詞。(配樂誦讀)。
四、欣賞歌曲拓展延情。
1、詞有曲調(diào),可以用來吟唱。想聽嗎?
板書:
憶江南。
詞牌名。
景
情
人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中,“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出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在讀中學生領略到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獨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憶江南?”這個反問句時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引讀,使學生不禁進入詩中意境,為情所動,隨情而讀!深刻的感悟到詩人對江南的無限的贊嘆和思念之情!但本節(jié)課中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詩文表面,無法走入詩人創(chuàng)作的精神世界,我應該多準備教材外的閱讀資料幫助學生對教材進行深入理解,讓學生既能“走進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八
《憶江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的教學(此前曾在積累運用中出現(xiàn)過這種題材),是第十冊第一組(共四篇寫景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因此這首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教學,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白居易則即事名篇,題為《憶江南》。這首詞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學生分析】。
上課學生是番禺區(qū)市橋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語文基本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了大量的古詩詞。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但由于受到粵語的影響,運用普通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水平還有待提高。因此,讀出韻味,讀出意境,將是我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設計思路】。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詞。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以“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jié)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yōu)美精湛的語言文字的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1、?示范讀激趣?。
通過范讀,引領學生懂得怎樣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如在開頭以優(yōu)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2、品味讀悟情。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幾十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品詞品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語言的感悟就是要培養(yǎng)語感,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讀”出來的。在本節(jié)課中,老師著重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
3、想象讀入境。
詩重感情,詩重想象,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shù),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展現(xiàn)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聽著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著這優(yōu)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過展開想象,把仿佛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4、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意境?釋題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圖,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
江南處處是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曾寫下贊江南的詩詞,你能背得幾首?(檢查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情況,使學生對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師生交流詩人創(chuàng)作的背景(課前查閱的資料):
3、詩詞對比?巧識詞牌。
師生交流對詞的認識。除了預習提示中提到的以外,還要讓學生知道: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關系,作者只是以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也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發(fā)自己江南情節(jié)的用意所在。
4、提示學法:搜集資料了解寫作背景是理解題意、學習古詩詞的一個好的。
方法。
(設計意圖:古詩詞有其背景且古詩詞的文字優(yōu)美,語言精練,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優(yōu)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二、?探究詩意?以知促情。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
2、?指正讀音(注意“諳”這個生字,讀準字音,區(qū)別與“音”的發(fā)音)。
3、?齊讀。
4、?指導學法。
(1)?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一首古詩的?(交流:借助工具書,查閱資料,
伙伴討論交流,借助書中的注釋等方法去了解詩的意思、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
(2)遷移學法: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學習古詩的這種方法來學習這首詞,在學。
習和交流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
5、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多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6、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學情。
7、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的大意。
(1)指名概述詞的大意,其他學生糾正、補充。
(2)質(zhì)疑:談自己的獨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問題。
(設計理念:古詩的教學最重要的是領悟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感悟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礎上伙伴討論、交流,最后大家將自讀自悟及討論的結(jié)果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當中,在音樂和畫面的伴隨下讓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并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通過交流表現(xiàn)出來,同時受到語言藝術(shù)的熏陶。)。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對比賞析。
師生共同回顧曾熟悉的描寫江南的詩句。在白居易之前,人們描寫江南春色,比較多的是抓住“花飛”“鶯啼”來渲染的,而白居易在這首詞里為我們另外開辟了一個新的詩境?!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對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2)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
(3)學生結(jié)合想象誦讀。
此刻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引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反復朗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齊讀。(在讀中品味讀中悟情!讀出感慨、贊嘆!讀出眷戀、讀出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美)。
2、賞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BR> (1)賞讀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揚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是自己舊時早就感受到、體驗過、熟悉了的,并非得之傳聞。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
(3)當江南花紅似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啊。了解詩人曾寫于洛陽一首《魏王堤》七絕:“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睂Ρ雀惺埽b讀。
3、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這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我們“能不憶江南?”
(1)指名讀、男女生呼應讀。
(2)創(chuàng)設情景讀: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江南人民對詩人的愛戴,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眷戀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節(jié)讀——能不憶江南?
(反復讀,一遍比一遍感情強烈,讀出反問句的味道,體會作者對江南美景的強烈的贊嘆和思念之情!)。
4、小結(jié):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通過反問襯托出生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的無限贊嘆與懷念,造成一種悠遠而深長的韻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設計理念:1、體現(xiàn)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品味古詩詞的文字優(yōu)美,語言精練,品味古詩詞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從中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這種民族特色文化的熱愛。2、讓學生通過想象、朗讀等形式把詩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鑒賞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欣賞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詩歌,需要有音樂性和圖畫性。但它感動人心的藝術(shù)魅力.卻不獨在于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獨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學們請聽:
(學生自由發(fā)揮,盡情抒情,展示自身獨特的體會,和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贊美,在贊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贊美。師生沉浸在憶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讀成誦。
3.白居易一共寫了三首《憶江南》,賞讀其它兩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詩人對江南無限的贊嘆和思念。自學、感悟、誦讀。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4、推薦一個“詩酒旖旎憶天堂”的網(wǎng)站,課下賞讀。
(設計理念:課程標準建議小學階段學生要背會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除推薦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師補充推薦。一節(jié)課只讀一首詞這是不夠的,要一一篇帶多篇,增加古詩詞的積累。在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留下意猶未盡的詩意美?。?。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九
大膽想象促感悟(教學重點)。
師:美麗的蓮花、蓮葉吸引了好多小魚。(課件播放課文插圖)。
師:小魚在水里干什么呢?
生1: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
生2:小魚在水里做游戲。
生3:小魚在水里捉迷藏呢!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呀!
師:小魚游過來,把蓮葉當成了什么呀?
生:小魚把蓮葉當成雨傘。
師:哦,小魚在它下面躲雨呢。
師:你們想當快樂的小魚,在蓮葉間游來游去嗎?
(學生表演)。
師:下面,我來采訪幾條小魚。這條小魚,你游到哪兒去了?
生:我游到后面去了。
師: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我看到好多蓮葉。
師:這條小魚,你剛才游到哪兒去了?
生:我游到那兒去了。(手指向教室一角)。
師: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麗的荷花。
…………。
師:那就讓我們做快樂的小魚,讀出你的快樂吧。
(學生練讀,指名讀,分組讀)。
生(齊聲):高興。
師: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
(生齊讀全詩)。
賞析:教師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又由想象創(chuàng)造出表演的情境,并在利用表演理解語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使教學扎實有效。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詩中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詩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感悟古詩內(nèi)容,意境,體會詩人孤獨寂寥的情感。
重點難點:
領悟詩意,感悟詩情(難點)。
教學過程:
一、感受李白。
同學們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詩你能背幾首?
(你來!流利!真有感情!你會的真多?。?。
(圖片以及古詩)。
是啊,這是一個鄉(xiāng)愁滿懷的李白。(板書:鄉(xiāng)愁滿懷)。
2、《望廬山瀑布》?!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豪情萬丈啊,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正是,瀟灑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書:寄情山水)。
3、《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怎樣的李白?
(請你回答。你也想說,請,)——正如你們感受到的,這是有情有義的'李白。(板書:有情有義)。
從上面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李白,他是思鄉(xiāng)的游子,是豪邁的俠客,是重情重義的真漢子,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李白的詩,你將會看到又一個不同的李白。
二、初讀古詩。
1、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
有誰知道敬亭山?你來說說。(圖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稱為“江南詩山”。自李白《獨坐敬亭山》這首詩篇傳頌后,敬亭山聲名鵲起。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等許多名人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shù),敬亭山這座“江南詩山”,也因而飲譽海內(nèi)外。
2、再讀課題:敬亭山前面加了個“獨坐”,應該怎樣讀?你為什么這么讀?(你讀得很慢,因為——哦,是因為傷感;你讀得很輕,因為——哦,很孤獨;你怎么讀這么重?——哦,是在感嘆!)。
3、讀課文:帶著你體會到的情感,按自己的節(jié)奏自由讀兩遍。開始——好!誰來試試!(讀得多好啊!字正腔圓。)誰再來?同學們從他們的朗讀里聽出了什么感覺?(好孤獨!好無奈!好傷感!好寂寥!恩,很有體會!)我們一起來讀讀。
4、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BR> 三、細品詩意。
2、這首詩里分明寫了好幾樣景物,為何李白要說“獨自坐在”敬亭山呢?請在詩中劃一劃,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詞語。
好,你找到了什么詞語?(“飛盡”是指——)是啊,所有的鳥都飛走了,敬亭山靜悄悄了。你呢?(“獨去閑”是指——),滿山不見一只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云這是一座怎樣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覺一樣)(是啊,好一座寂靜清幽的敬亭山!)。
3、讀讀這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BR> 李白久久地坐著,久久地看著,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誰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
4、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來看去,誰也看不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啊!再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人山脈脈相望,緊緊融合?!嗫磧刹粎挘挥芯赐ど?。
四、感悟孤獨。
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歷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萬丈,你曾廣交朋友,為什么此刻這么深情地看著敬庭山呢?(孤獨)。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孤獨”呢?
1、我們一起讀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BR>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無情的鳥兒在棄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棄他而去。再讀: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其實在自然環(huán)境中,鳥飛云走,是很自然的。為什么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么孤獨?你想過么?(你們很善于推測。)。
(介紹背景)的確,這時正是李白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時候。李白曾經(jīng)七次來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以后再次來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滿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視為點綴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報效祖國的雄心,卻被一些權(quán)臣小人算計被迫離開長安,長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增添了孤獨與寂寞之感。
現(xiàn)在你明白了么?誰再來讀讀前2句。(聽得出,同學們感悟很深)齊讀。
2、老師也來試一試。閉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山陪伴著人。配樂,范讀。
同學們來!(齊讀)。
(1)練筆。
李白神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2)引讀。
啊!鳥兒和云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里真有點死氣沉沉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不言中(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李白?。 ?BR> 五、課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讀,感受下這首詩里是怎樣的李白?
你來讀讀。請你讀讀。很深情。讓我們齊讀《秋浦歌》。
“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嗎?
李白,這么多人在關心你啊,你要樂觀、堅強、開朗起來。
你還記得《贈汪倫》嗎?同學們齊——。
還記得《靜夜思》嗎?
還記得《望廬山瀑布》嗎?
李白啊李白,我們都在懷念你,你并不孤獨!
讓我們再來齊誦這首詩《獨坐敬亭山》。
好,下課!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一
2、這是浩浩的長江水向東流的聲音,出示:jiang,拼讀,師范寫“江”(“江”的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工”)(生:書空)。
3、誰能給“江”找個朋友,(組詞)(長江)。
4、看長江流域的地圖:這就是長江,在長江的南岸被稱為江南,長江的北邊,被稱為江北。
我們張家港就在長江的南岸,而且就緊靠長江,因此,我們這里也是江南。
5、過度:我們江南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產(chǎn)豐富,魚蝦鮮美,稻谷飄香,所以人們稱江南為“魚米之鄉(xiāng)”。
古代有一首民歌就贊美了我們江南的荷花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3課江南(指導讀課題)。
出示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自己來讀這首民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讓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來幫助一下。
2、指名讀,(請同學幫助他糾正)。
3、現(xiàn)在我們請來了一個叔叔,聽聽他是怎樣讀這首古詩的。(聽錄音朗讀)。
4、這位叔叔讀得好不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學一學這個叔叔。
5、同桌自由讀。
6、檢查,(指名讀)請同學來評一評。
7、齊讀。
三、細讀課文。
1、讀了這首古詩,我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貼荷花圖)和可愛的-----(畫小魚)。
2、介紹“荷花”又叫“蓮花”,果實叫“蓮蓬”,(貼蓮蓬圖),長在泥土里的叫“藕”。每年到了蓮蓬成熟的時候,美麗的姑娘們(貼姑娘的采蓮圖)就會唱著歌兒,劃著小船,在荷花塘采蓮蓬。江南可真是個采蓮的好地方!誰來讀第一行,夸夸我們的江南。
3、指導朗讀第一句。
5、指導朗讀第二句。
6、在這挨挨擠擠的荷葉下,可愛的小魚在干什么呢?它們快樂嗎?為什么這么快樂?(師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師畫小魚。(師:它們一會兒游到中間、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玩得可真開心啊。)。
7、表演:誰愿意也變成一條在蓮葉下游戲、玩耍的?請生表演,體會小魚的快樂。
8、指導開心地朗讀下面的5句詩。
9、小結(jié):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有多姿的荷花,誘人的蓮子,嬉戲的魚兒,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1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邊讀邊表演。
四、拓展延伸。
2、正因為荷花的美麗,讓許多詩人寫下了贊美它們的詩篇,老師找來了一首,(投影)指導讀一讀。
3、荷花是美麗的,我們江南還有很多更美麗的景色,下課后,小朋友去收集一下贊美江南的圖片或者詩歌。
五、寫字。
我們的家鄉(xiāng)就是美麗的江南,作為一個江南人,我們感到驕傲自豪,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把這個江南的“江”字搬到田字格里,讓“江”字也和我們江南一樣美麗。
師范寫。
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江南、采蓮、蓮葉間、東西南北。
2、指名朗讀課文。
3、填空:江南,蓮葉()。魚()蓮葉():魚()蓮葉(),魚()蓮葉(),魚()蓮葉()。
二、指導背誦。
1、學生集體、個別背誦。
2、輕聲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三、資料展示:江南物產(chǎn)豐富,景色優(yōu)美,上節(jié)課讓學生收集的材料現(xiàn)在我們就來展示一下。
四、指導書寫:可葉西魚。
1、書空筆順。
(出示筆順)。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臨寫。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二
一年級上冊。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之東,
魚戲蓮之西,
魚戲蓮之南,
魚戲蓮之北。
初讀此詩,不但未能看到它的佳妙,反倒覺得詩中的“魚戲蓮之東,魚戲蓮之西,魚戲蓮之南,魚戲蓮之北”,羅里啰嗦,似有重復之嫌。再度揣摩,驟然發(fā)現(xiàn):此詩之妙恰恰就在這看似拙樸之中?!棒~戲蓮之東,魚戲蓮之西,魚戲蓮之南,魚戲蓮之北”,乃“互文見義”的手法。它著意省去了眼見蓮下的魚兒忽東、忽西、忽南、忽北而發(fā)出驚嘆的采蓮姑娘。
你看,就在那水面輕蕩的小船之上,有一群歡樂的采蓮女孩兒。她們邊唱邊勞動。忽然,一位正在采蓮的女孩兒發(fā)現(xiàn)了“魚戲蓮葉間”的情景,并發(fā)出了一聲驚叫。霎時間,船上的姑娘七嘴八舌,相繼發(fā)出了“魚戲蓮之東!”“魚戲蓮之西!”“魚戲蓮之南!”“魚戲蓮之北”的驚呼。于是,由驚喜發(fā)現(xiàn)而引發(fā)的叫聲不絕于耳,場面的熱鬧和勞動的歡悅,躍然紙上。手法的高妙,令人拍案叫絕。尤其是在“魚戲蓮葉間”之后的那個冒號,從文面上標明了詩句的前引后發(fā),足見編者用心之良苦與高妙。
我們的先人不但早就知道最好的詩應該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保穲虺颊Z)的道理,而且知道用省略“閑言助字”之法,提掇出緊關物色的字樣,形成畫面的迭加,文意的輻射。讀罷此詩,讓人覺得:這首漢代民歌就如同漢代的石雕一般,它不拘泥于細致、繁瑣的刻畫,而著意于捕捉描寫對象內(nèi)在精神。在質(zhì)樸、簡練之中,不乏畫龍點睛的精妙。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三
教材分析。
《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描繪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人們采蓮的情景,。這首詩共七行兩句話,詩的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的水鄉(xiāng)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xiàn)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間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字。
3.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借助拼音和課文插圖,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借助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
初步具有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具:自制課件,課文放大彩圖,生字卡片,畫有小魚、荷葉、東南西北圖案的頭飾。
學具: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們采蓮和水中魚兒戲游的情景。(學生一邊看畫面、聽音樂,一邊想象)。
小朋友,看了剛才屏幕上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這個地方美嗎?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書課題,學生借助拼音齊讀課題兩遍。
教師講解:江南就是我國的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要求: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特別要讀準生字的音。
2.數(shù)一數(shù),課文共有幾行,是由幾句話組成的。
3.檢查自讀情況。問: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抽幾個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用“·”畫出生字,教師抽查。
4.教師范讀、領讀。
三、學習生字。
1.指名分句朗讀,結(jié)合學習生字詞。(出示生字卡片)。
江、南、可、采、田、間、東。
2.學生拿出生字卡自讀,教師相機正音。
注意“田”、“間”“江”的讀音都是三拼音節(jié)。“采”的讀音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
3.檢查識字情況。先打亂順序認讀生字,師出示生字卡,抽讀,開火車讀,齊讀;再朗讀包含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導寫。
(1)記住字形。
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識記生字??蓡l(fā)學生用學過的筆畫和熟字來分析記憶字形。
“可”:有五筆。擴詞:可愛、可口、可以。
“江”:三點水加“工”。江與水有關,所以有三點水。口頭組詞:江水、江邊、江上、長江、江岸。
“采”:上下結(jié)構(gòu),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個爪字頭??陬^組詞:采花……。
“魚”:下邊的一橫是“魚”的尾巴,利用課件展示??陬^組詞:魚兒、魚尾巴……。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5)生練習寫生字后師點評。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學習詩的一、二行。
(1)指名朗讀詩的一、二行。
(2)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荷葉。荷花長得怎樣。“何”:表示感嘆,驚訝;“田田”:指荷葉長得層層疊疊,茂盛鮮亮,非常可愛。
(3)指導反復朗讀,展開聯(lián)想,從這兩行詩中你知道了什么?從中感受荷葉茂盛鮮亮、非??蓯鄣臉幼?。
2.學習詩的后五行。
(1)指明朗讀詩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葉、荷花、蓮蓬之外,還有什么?(魚兒)魚兒在干什么?(游水嬉戲)。
(2)魚兒在蓮葉間是怎樣游動的?哪些地方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
指導反復朗讀:“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北?!?BR> 課件展示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感受魚兒的快樂和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理解方位詞:東、南、西、北,并讓學生動手畫出方位圖。這里的東南西北是指荷葉的四周。
展開想象:魚兒在蓮葉間游玩,它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魚兒在蓮葉間游玩的歡快情景。
教師揭示:魚兒在蓮葉間,一會兒游到東面,一會兒又穿到西面,一會兒鉆到南面,一會兒又滑到了北面。五個“戲”字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東、南、西、北”則寫出了魚兒在水間自由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問:小朋友,當你看到魚兒那樣歡快,你心情怎么樣呢?
懷著高興的心情朗讀魚兒戲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頓。
二、背誦課文。
1.嘗試背誦。(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練習背誦課文。)。
2.抽生背誦,說說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誦課文。(看圖記、根據(jù)重點字詞記、想象記)。
三、戴上頭飾表演魚兒在荷葉中戲游的歡樂情景。
4個同學戴著東、南、西、北的頭飾扮演東、南、西、北,3個同學戴著小魚的頭飾扮演小魚,6個同學戴著荷葉的頭飾扮演荷葉,邊背誦邊表演。
四、總結(jié)。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本課的生字,理解了詩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們以后要更加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從本課的學習中,我們還體會到了閱讀古詩的樂趣,希望今后繼續(xù)努力,多閱讀多積累一些優(yōu)秀的古詩。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四
1、認識筆畫豎彎,會寫“西”。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一、想象情境,讀懂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引入:
面對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葉”說話。
引導學生說說荷葉的顏色、形狀,體會這么多又大又綠的荷葉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的情景。
老師總結(jié):眼前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蓮葉何田田”的美景。
2、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
這茂盛的荷葉,散發(fā)著迷人清香的荷花會把誰吸引來?
采蓮姑娘撐著小船來采蓮,她們的心情怎樣?
讓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讀一讀這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規(guī)范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想象畫面,感受情趣。
3、教師:除了采蓮姑娘,還有誰也很開心?(河里的小魚)。
你從哪句詩中讀懂的?(魚戲蓮葉中,意思是魚兒在做游戲。)
(1)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魚在做什么游戲,它們是怎么嬉戲玩耍的。
提供句式引導學生開展說話練習:
魚兒在荷葉間玩()的游戲,一會兒游到(),一會
兒游到(),一會兒游到(),一會兒游到()。
(2)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讀出詩句恰當?shù)耐nD。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展開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導學生規(guī)范表達,并理解詩句“蓮葉何田田”的意思。
4、聚焦方位詞:東、西、南、北。
(1)標注東南西北方位坐標,建立直觀感受。
(2)發(fā)現(xiàn)詩句中的兩組相對的詞:“東—西”“南—北”。
(3)參照方位坐標指示,引導學生配上魚兒游的動作,邊做動作邊朗讀詩句。
5、分小組合作表演,背誦詩句。
二、拓展閱讀,積累知識
1、江南的美可不只這迷人的荷塘,我們繼續(xù)去觀賞吧。(教師出示圖片或課件。)
2、教師:看到這些景色,你想說什么?指名說。
3、小結(jié):千百年來江南的美景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他們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白居易寫的《池上》。
【設計意圖】課外拓展,通過教師出示圖片,也可請去過江南的學生展示照片,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江南,感受江南的美麗風光。
三、指導書寫“西”
1、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字,一邊寫一邊指導學生認識新筆畫豎彎,強調(diào)書寫注意點,學生跟著書空。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反饋評價:展示優(yōu)秀書寫;出示問題范例,糾正;學生繼續(xù)練寫。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五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感情。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朗讀、背誦課文,識字、寫字。
投影錄音小黑板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課文的意思。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習生字“江、南、魚、葉”,能正確書寫。
我的修改:
1、小朋友,大家喜歡學詩嗎?。今天,老師還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古人寫的詩,詩的題目是:江南(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課題,并注音。指名讀,齊讀課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分散了識字的難度。用學生互相提醒寫字注意點的方式,把識記字形的任務交由學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師”的暗示,產(chǎn)生學習漢字的.自信心。)
2、在我國的長江以南,有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這里是中國有名的魚為之鄉(xiāng)。清清的小河從每家每戶的門前屋后流過。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們瞧,(出示圖)這兒就是美麗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這兒有什么?(魚、荷花、采蓮的姑娘)(荷花就是蓮花,荷葉就是蓮葉,姑娘采的是蓮蓬)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趣,讓他們做好閱讀學習課文的準備。)
1、范讀課文,聽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
(在讀的時候,我要求學生讀一遍拼音,這一層次的設計,旨在讓學生獲得對古詩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掃清閱讀障礙。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的生字。
4、指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
5、說說你最喜歡讀哪些句子?
6、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寫了江南的什么?
1、老師把文中的生字挑出來,你們會讀嗎?
3、說說你記住了哪個字?
4、指導書寫:江魚葉
(1)“江”是左右兩部分,左邊三點水,右邊是個工。(組詞語)
(2)“葉”要注意右邊的部分。(組詞)
(3)“魚”上面是刀子頭,田像魚身,一像魚尾。
5、學生描紅,臨寫。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感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學習生字“可西”,指導書寫。
1、開火車讀生字。
2、揭示新課。
1、指讀第一行,這里的“蓮”指的是什么?看圖:姑娘是怎樣采蓮的?
2、是啊!江南一帶的小河里、池塘里長滿了荷花,夏天蓮子成熟了,人們就乘著小船去采蓮。所以課文說——江南可采蓮。(指讀)
3、大家看:這滿池塘的蓮葉長得怎么樣?
(1)引導學生從顏色上來說說。
(2)引導學生從形狀上來說說。
(3)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說說蓮葉的特點。
(4)這句是贊美蓮葉的,“何”可以理解為多么,蓮葉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綠茂盛!
4、美美地朗讀第一句話。
6、看圖:魚在干什么?它們是怎么游水的呢?
7、詩句里是怎么講的?(指讀)
8、魚兒在蓮葉間游戲,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游的怎么樣?
(1)指導朗讀。
(2)比賽讀,齊讀。
(3)請學生扮演小魚活動活動。
9、連起來讀課文。
1、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讀好詩,還能背詩呢!
自己看圖試背。表演背。(引導學生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有規(guī)律地游動)
2、指名背誦。我的修改:齊背全文。(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是背誦。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教師幫助學生設置臺階,從自己嘗試背誦、老師引背到表演背誦,讓學生裝體驗學習的快樂。)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滲透教育)
1、出示:西可
2、學生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
(1)“可”字的末筆是豎鉤。(組詞)
(2)“西”按筆順寫準確。(組詞)
4、學生描紅,臨寫。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認識“江、南”等9個生字和2個偏旁,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讀準“南、蓮”等生字的讀音;會寫豎鉤和豎彎。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江、南”等9個生字和2個偏旁,會寫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們采蓮和水中魚兒戲游的情景。(學生一邊看畫面、聽音樂,一邊想象)。
小朋友,看了剛才屏幕上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這個地方美嗎?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ò鍟n題:江南)學生借助拼音齊讀課題兩遍。
教師講解:江南就是我國的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學指導一: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要求: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特別要讀準生字的音。
2、數(shù)一數(shù),課文共有幾行,是由幾句話組成的。
后教:
1、檢查自讀情況。問: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抽幾個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用圈出生字,教師抽查。
2、教師范讀、領讀。
三、學習生字。
1、指名分句朗讀,結(jié)合學習生字詞。(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葉、何;第三句:魚、戲、間。
2、學生拿出生字卡自讀,教師相機正音。
注意“江”、“間”的讀音一個是后鼻音,一個是前鼻音。“采”的讀音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可”和“何”韻母相同,“葉”和“魚”的讀音是自成音節(jié)。
3、檢查識字情況。先打亂順序認讀生字,師出示生字卡,抽讀,開火車讀,齊讀;再朗讀包含這些生字的句子。
4、出示句子: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學生反復練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5、理解“田田”的意思。
(1)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荷葉。荷花長得怎樣?“何”:表示感嘆,驚訝;“田田”:指荷葉長得層層疊疊,茂盛鮮亮,非常可愛。
(2)指導反復朗讀,展開聯(lián)想,從這兩行詩中你知道了什么?從中感受荷葉茂盛鮮亮、非??蓯鄣臉幼?。
6、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共有幾行?(七行)由幾句組成?(三句)。
7、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模仿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四、指導書寫。
1、認識筆畫豎彎鉤和豎彎,指導書寫“可、西”
(1)教師用課件演示筆畫豎彎鉤和豎彎。
(5)組內(nèi)評議,寫的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
二、出示目標。
三、想象情境,讀懂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引入:面對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葉”說話。
2引導學生說說荷葉的顏色、形狀,體會這么多又大又綠的荷葉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的情景。
3規(guī)范表達,并理解詩的意思。
老師總結(jié):眼前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蓮葉何田田”的美景。
4、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這茂盛的荷葉,散發(fā)著迷人清香的荷花會把誰吸引來?采蓮姑娘撐著小船來采蓮,她們的心情怎樣?讓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讀一讀這句。
5、教師:除了采蓮姑娘,還有誰也很開心?(河里的小魚)。你從哪句詩中讀懂的?(魚戲蓮葉中,意思是魚兒在做游戲。)。
(1)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魚在做什么游戲,它們是怎么引導學生在讀嬉戲玩耍的。提供句式引導學生開展說話練習:魚兒在荷葉間玩()的游戲,一會兒游到(),一會兒游到(),一會兒游到(),一會兒游到()。
(2)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讀出詩句恰當?shù)耐nD。
6、聚焦方位詞:東、西、南、北。
(1)標注東南西北方位坐標,建立直觀感受。
(2)發(fā)現(xiàn)詩句中的兩組相對的詞:“東―西”“南―北”。
(3)參照方位坐標指示,引導學生配上魚兒游的動作,邊做動作邊朗讀詩句。
7、分小組合作表演,背誦詩句。
8、戴上頭飾表演魚兒在荷葉中戲游的歡樂情景。4個同學戴著東、南、西、北的頭飾扮演東、南、西、北,3個同學戴著小魚的頭飾扮演小魚,6個同學戴著荷葉的頭飾扮演荷葉,邊背誦邊表演。
四、拓展閱讀,積累知識。
1、江南的美可不只這迷人的荷塘,我們繼續(xù)去觀賞吧。(教師出示圖片或課件。)。
2、教師:看到這些景色,你想說什么?指名說。
3、小結(jié):千百年來江南的美景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他們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白居易寫的《池上》。
五、總結(jié)。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七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寫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這首詩共七行兩句話。詩句的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的水鄉(xiāng)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適合兒童閱讀。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讀準生字字音,借助圖文理解新詞的意思,會寫田字格中的5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詩歌大意。想像勞動人民采蓮的情景,體會他們在勞動中愉悅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悟勞動人民一邊采蓮、一邊嬉戲,魚兒與人同樂的那種愉悅和諧的快樂氛圍。
教學構(gòu)想: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適合學生閱讀,再加上課文配有的插圖,形象地展現(xiàn)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能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讀課文、看插圖的過程中產(chǎn)生一種審美情趣?本課字詞的教學力求在美的語境中進行,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識記字詞。朗讀方面,力求通過看鮮明的插圖,并用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引入一個想讀、愿讀、會讀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發(fā)現(xiàn)的,本課在設計中安排了讓學生收集反映荷葉、荷花美的圖片、詩歌、兒歌、繪畫等方面的資料,旨在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生詞卡片、電腦、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指導朗讀古詩。能初步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指導書寫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看圖導入,教學部分生字詞。
1.教師略帶神秘地對學生說:“小朋友們,快閉上眼睛,老師要帶你們?nèi)ヒ粋€美麗的地方,欣賞那兒迷人的風景?!?教師貼掛圖。)。
2.這兒的景色美嗎?你能把看到的美景,盡力用美的語言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們嗎?(學生表述,教師鼓勵性地點評。)。
3.教師邊引述邊貼生字卡片。讓我們細細地欣賞一下。(教師手指著圖。)瞧,婷婷的荷花開放在茂盛鮮亮的荷葉間,(貼生字卡片:蓮葉間。)魚兒(貼生字卡片:魚兒。)在清澈的湖水中歡快地游玩,秀美的水鄉(xiāng)女子正在劃著小船采摘蓮子。(貼生字卡片:采蓮。)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描寫這幅美景的詩歌。(板書:江南。)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5.教學貼在圖旁的生字詞。
(1)學生自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看看圖說說,蓮葉間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蓮是什么意思?
6.欣賞了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圖,讓我們來讀讀描寫這幅美景的詩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給你三分鐘時間,盡力把這首民歌多讀幾遍,把它讀通、讀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jù)上面的要求,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讀情況。(字音讀準了嗎?課文讀通了嗎?)。
第一組:戲東西南北。
(1)自古以來,江南就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稱,你們瞧,(指圖。)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戲。(出示卡片:聶。)這些魚兒,一會兒游到東,(出示卡片:東。)一會兒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會兒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會兒游到北。(出示卡片:北)。
(2)指名讀生字。齊讀。
(3)小黑板出示:譬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學生自己反復練習。指名讀。小組讀。
第二組:可田。
(1)(看圖。)小朋友們,讓我們再來欣賞江南美景,這婷婷的荷花有的已結(jié)出了嫩黃色的蓮蓬,有的蓮蓬已經(jīng)成熟,這可是采蓮的好時機。(出示卡片:可。)這荷葉是多么的鮮亮嫩綠,古時候就用“田田’’這個詞說出了荷葉的鮮亮嫩綠。(出示卡片:田。)。
(2)誰能把描寫荷花和荷葉的那句話讀準確?(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
l.現(xiàn)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讀準確嗎?小朋友們打開書自己再讀一讀。
2.指名讀。齊讀。
四、教學生字詞。
1.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會寫三個生字:“江、可、葉”。
2.自學書后第二題,看看該如何寫。
3.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江:左窄右寬??桑簷M要稍長一些。葉:左窄右寬。
4.學生描紅和仿影,教師巡視指導。
作業(yè)設計:
背誦課文。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指導正確的朗讀古詩。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活動。
上節(jié)課學的生字詞還會讀嗎?(開火車讀。)課文會讀嗎?(指名朗讀。)。
二、談話揭題。
1.字、詞會讀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江南》。
3.為了把課文讀美,我們得看圖弄清楚文章中每句話的意思。然后邊讀邊在自己的腦中勾畫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圖。
三、精讀課文。
(1)課文第一行句子告訴我們,江南一帶是采蓮的好地方?!吧彙本褪呛苫?,你們能看圖說說“采蓮”是什么意思嗎?(采蓮子。)。
(1)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還美在荷葉。看圖說說蓮葉是什么樣子的?(碧綠的,像小鐘的。層層疊疊的……)(指名回答。)。
(2)這荷葉不光多,而且還很美。
(3)讓我們來贊一贊荷葉吧!(試著讀好第二行句子。)指導停頓:蓮葉/何田田。
3.教學第三至第七行。
(1)在這美麗的景色中,連魚兒也似乎特別高興。瞧,它們在蓮葉中間歡快地游著,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書上為什么不用“游”而用“戲’’呢?(魚兒就像在歡快地做游戲,可高興啦!)。
(2)指導朗讀。(邊讀邊想像魚兒嬉戲的情景。)反復練習。朗讀。指導停頓: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小朋友們通過朗讀,讓老師感受到了魚兒在荷葉間歡快地嬉戲的情景。小朋友們真棒!
(3)能把這首詩歌背下來嗎。
四、教學生字詞。
1.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會寫“魚、西”兩個字。
2.自學書后第二題,看看這兩個字如何寫。
3.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魚:“撇折”像魚頭,“田”像身子",“一”像魚尾。西:下面邊的部分應寫得上寬下窄。
4.學生描紅和仿影,教師巡視指導。
五、總結(jié)全文。學習謎語,引導收集資料。
1.學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們采蓮,魚兒嬉戲,婷婷的荷花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蓮人,你的心情會如何?為什么?
3.荷花的美,給穿梭于荷葉間采蓮的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學完課文,我有一個小小的謎語給大家猜。
4.回去給爸爸媽媽猜一猜。(試著背出謎面。)。
作業(yè)設計:
回家和爸爸媽媽共同收集資料。
江南。
江 南 可 葉 魚 西 北。
課后反思: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八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
1、(聽錄音:水流聲)這是什么聲音?
2、這是浩浩的長江水向東流的聲音,出示:jiang,拼讀,師范寫“江”(“江”的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工”)(生:書空)。
3、誰能給“江”找個朋友,(組詞)(長江)。
4、看長江流域的地圖:這就是長江,在長江的南岸被稱為江南,長江的北邊,被稱為江北。
我們張家港就在長江的南岸,而且就緊靠長江,因此,我們這里也是江南。
5、過度:我們江南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產(chǎn)豐富,魚蝦鮮美,稻谷飄香,所以人們稱江南為“魚米之鄉(xiāng)”。
古代有一首民歌就贊美了我們江南的荷花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3課??江南??(指導讀課題)。
出示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自己來讀這首民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讓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來幫助一下。
2、指名讀,(請同學幫助他糾正)。
3、現(xiàn)在我們請來了一個叔叔,聽聽他是怎樣讀這首古詩的。(聽錄音朗讀)。
4、這位叔叔讀得好不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學一學這個叔叔。
5、同桌自由讀。
6、檢查,(指名讀)請同學來評一評。
7、齊讀。
三、????????????細讀課文。
1、讀了這首古詩,我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貼荷花圖)和可愛的-----(畫小魚)。
2、介紹“荷花”又叫“蓮花”,果實叫“蓮蓬”,(貼蓮蓬圖),長在泥土里的叫“藕”。每年到了蓮蓬成熟的時候,美麗的姑娘們(貼姑娘的采蓮圖)就會唱著歌兒,劃著小船,在荷花塘采蓮蓬。江南可真是個采蓮的好地方!??誰來讀第一行,夸夸我們的江南。
3、指導朗讀第一句。
5、指導朗讀第二句。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
6、在這挨挨擠擠的荷葉下,可愛的小魚在干什么呢?它們快樂嗎?為什么這么快樂?(師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師畫小魚。(師:它們一會兒游到中間、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玩得可真開心啊。)。
7、表演:誰愿意也變成一條在蓮葉下游戲、玩耍的?請生表演,體會小魚的快樂。
8、指導開心地朗讀下面的5句詩。
9、小結(jié):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有多姿的荷花,誘人的蓮子,嬉戲的魚兒,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1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邊讀邊表演。
四、????????????拓展延伸。
2、正因為荷花的美麗,讓許多詩人寫下了贊美它們的詩篇,老師找來了一首,(投影)指導讀一讀。
3、荷花是美麗的,我們江南還有很多更美麗的景色,下課后,小朋友去收集一下贊美江南的圖片或者詩歌。
五、????????????寫字。
我們的家鄉(xiāng)就是美麗的江南,作為一個江南人,我們感到驕傲自豪,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把這個江南的“江”字搬到田字格里,讓“江”字也和我們江南一樣美麗。
師范寫。
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江南、采蓮、蓮葉間、東西南北。
2、指名朗讀課文。
3、填空:江南(??????),蓮葉(?。?。魚()蓮葉():魚(?。┥徣~(),魚()蓮葉(),魚()蓮葉(?。?。
二、指導背誦。
1、學生集體、個別背誦。
2、輕聲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三、資料展示:江南物產(chǎn)豐富,景色優(yōu)美,上節(jié)課讓學生收集的材料現(xiàn)在我們就來展示一下。
四、指導書寫:可葉西魚。
1、書空筆順(出示筆順)。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臨寫。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九
1、能夠熟練地背誦讀詩歌,積累古詩文。
2、理解詩文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新設計。
一、導入。
小學時候,同學們學過杜甫的哪些詩作,能回憶起來嗎?(學生回憶,自由回答)。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杜甫的詩作《江南逢李龜年》。
二、人物小傳。
1、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市)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400多首,藝術(shù)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
2、岐王與崔九。
李龜年,唐時樂工,李龜年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于作曲等。為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chuàng)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安史之亂后,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征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shù)附書。"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龜年又蘇醒過來,最終郁郁而死。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被封為岐王。
崔九,崔滌,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jiān),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時一家大姓。
三、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大歷五年暮春時節(jié),在闊別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長沙),與同樣流落異鄉(xiāng)的李龜年偶然相逢。這時,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整個社會已經(jīng)從“開元盛世”那樣的繁榮昌盛迅速跌落下來。面對苦難的現(xiàn)實、凄涼的晚境和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舊交,杜甫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極具情韻的七言絕句,抒發(fā)了動蕩時代有著不平凡經(jīng)歷的故人重逢時的深痛感觸,暗寓著對往昔的無限眷戀,對現(xiàn)實的深沉慨嘆,以及對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觸。
四、指導誦讀。
1、播放視頻朗讀。i:教學資源\視頻朗讀《江南逢李龜年》4。
2、朗讀指導。(注意朗讀節(jié)奏、韻腳、重音)。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3、學生自由讀,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重音和韻腳。
4、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5、學生齊讀。
五、疏通詩句。
1、重點字詞解釋。
逢:遇見、碰見;尋常:經(jīng)常、常常;幾度:多次。
聞:聽見你(指李龜年)的歌聲。
2、翻譯全詩。
當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廳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shù)。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風光,沒有想到落花時節(jié)能巧遇你這位老相識。
六、情感探究。
1、引入思考。
此詩撫今思昔,世境之離亂,年華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語言極平易,含意極深遠,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凝結(jié)著四十多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那種昔盛今衰,構(gòu)成了尖銳的對比,使人感到詩情的深沉與凝重。清代黃生《杜詩說》說:“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于行間,寓感慨于字里。……”
2、思考:。
(1)詩人和李龜年相逢在什么季節(jié)?什么地方?你從詩中哪里讀出的?
(2)這首詩的前兩句寫什么?后兩句寫什么?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情感的?
(4)“落花時節(jié)”有哪些深層意蘊?
3、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巡回指導。
4、分組展示討論成果。
5、師生小結(jié)。
(1)詩人和李龜年相逢的暮春時節(jié)(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詩中“落花時。
節(jié)”點明了時間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風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詩人前兩句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交往;后兩句寫詩人在江南與李龜年的重逢;全詩撫今追昔,流露出詩人對大唐盛世風光的懷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嘆。
(3)詩人通過“今昔”對比來表達他對大唐盛世風光的懷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嘆的。
開頭二句雖然是在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情感卻很重?!搬酢?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按蘧拧?名滌,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經(jīng)常出入皇宮,是唐玄宗的寵臣,曾任秘書監(jiān)。他在同族弟兄輩中排行第九,故稱崔九?!搬跽薄ⅰ按蘧盘谩?仿佛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開元鼎盛時期文藝名流經(jīng)常雅集之處,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憶。當年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shù)明星,是很尋常的,可是現(xiàn)在回想起來,卻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境了。兩句詩在迭唱和詠嘆中,好像是要拉長回味的時間似的。這里蘊含的天上人間之感,需要結(jié)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
后兩句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滄桑巨變。風景秀麗的'江南,在和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間,面對的卻是滿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奥浠〞r節(jié)”,既是即景書事,也是有意無意之間的寄興。熟悉時代和杜甫身世的讀者,定會從中聯(lián)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而絲毫不覺得詩人在刻意設喻。詩人寫到“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這樣“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愿多說,真是顯得蘊藉之極。沈德潛評此詩:“含意未申,有案未斷”。這“未申”之意對于有著類似經(jīng)歷的當事者李龜年,自不難領會;對于后世善于知人論世的讀者,也不難把握?!罢恰焙汀坝帧边@兩個虛詞,一轉(zhuǎn)一跌,更在字里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
這首七言絕句膾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絕調(diào)。全詩撫今思昔,世境之離亂,年華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歷代好評眾多,如清代邵長蘅評價說:“子美七絕,此為壓卷?!薄短扑卧姶肌芬舱f,這首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shù)語,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絕調(diào)也。”
(4)“落花時節(jié)”四字的深層意蘊:。
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節(jié);。
第二、暗指詩人和李龜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隨時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國事凋零,盛世繁華不再。
七、總結(jié)。
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lián)結(jié)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盡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讀者卻不難感受到給唐代社會物質(zhì)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陰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chuàng)傷。確實可以說“世運之治亂,華年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孫洙評)。這首詩的成功創(chuàng)作似乎可以告訴我們:在具有高度藝術(shù)概括力和豐富生活體驗的大詩人那里,絕句這樣短小的體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現(xiàn)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時,又能達到怎樣一種舉重若輕、渾然無跡的藝術(shù)境界。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結(jié)合課堂內(nèi)容和課前資料,給這首詩寫一段三百左右的欣賞短文。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一
1、了解孔尚任及《桃花扇》。
2、學習此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3、了解課文所表達的深摯、強烈的亡國之痛。
教學重點。
通過對文中寫景之語朗讀分析,體會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方式。
自學引導式。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要點。
1、檢查先學內(nèi)容。
2、梳理課文層次。
3、體會曲子的抒情特點,體會課文情感。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學生介紹作者及《桃花扇》。
2、教師補充補充介紹相關知識。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東曲阜)人,清代戲曲作家、詩人?!短一ㄉ取饭?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實際共44出),寫明末復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愛。成親之日,侯方域贈宮扇給香君作為定情之物。奸黨余孳阮大鋮為了拉攏侯方域,出重金置辦妝奩,被李香君堅決拒絕。阮大鋮惱羞成怒,對侯、李施加種種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揚州,投奔愛國將領史可法。阮大鋮仰仗權(quán)奸馬士英的勢力,逼迫李香君嫁給新任漕撫田仰,香君誓死不從,將頭撞破,血濺宮扇。侯方域之友點血在宮扇上畫成一枝桃花,所以稱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滅后,侯方域在棲霞山同李香君相會。這時,復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愛國將領史可法也壯烈犧牲了,他們相對嗟嘆,百感交集,懷著亡國之恨,割斷情根,雙雙出家。劇本“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侯、李愛情故事為線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獻資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的社會現(xiàn)實,譴責了南明王朝昏王當朝,權(quán)奸掌柄,爭權(quán)奪利,置國家危亡于不顧的腐朽政治。
二、出示課堂教學目標。
1、梳理課文層次。
2、體會曲子的抒情特點,體會課文情感。
三、達標學習。
1、梳理課文層次。
(1)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2)學生概括本曲內(nèi)容。
(3)教師明確本文層次:
《哀江南》是傳奇《桃花扇》結(jié)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課文由七支曲子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zhàn)后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沉郁、悲愴的基調(diào)。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重點寫明孝陵、明故宮的殘敗和秦淮一帶(包括長板橋和舊院)的冷落。通過對比,突出地表現(xiàn)了南明興亡的歷史變遷,寓寄了無限懷念故國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聲,寫蘇昆生憑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哀痛。結(jié)尾“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詩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點明全篇主旨。
2、體會曲子的抒情特點,體會課文情感。
(1)《哀江南》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請大家舉例說明。
教師總結(jié):《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qū)懙脚f院,描寫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xiàn)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瀑發(fā),動人心魄。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這是我國古典戲曲常用的藝術(shù)手法,它與詩歌的借景抒情有著明顯的不同。
(2)這套曲子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哀江南》就是始終圍繞一個“哀”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集中抒發(fā)了一個愛國志士的亡國之痛。
(3)背誦曲詞,深入體會。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了清代偉大的戲曲家孔尚任《桃花扇》的結(jié)尾曲《哀江南》。《桃花扇》整體上是“借離合之情,言興亡之感”。而《哀江南》就是始終圍繞一個“哀”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集中抒發(fā)了一個愛國志士的亡國之痛,這是《桃花扇》全劇的畫龍點睛之筆?!澳虾楸笨住?,這是中國戲劇史上的佳話。如果可能的話,大家課外可以閱讀《桃花扇》全劇,進一步感受全劇的藝術(shù)魅力。我現(xiàn)在就是有一個愿望,如果我在南京工作的話,我一定和同學們一起,到課文中所涉及到的地方走一走,從課堂上的文化走向現(xiàn)實中的文化,一同感受南京這座古都所蘊含的魅力。
五、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三維設計》。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二
《憶江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的教學(此前曾在積累運用中出現(xiàn)過這種題材),是第十冊第一組(共四篇寫景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因此這首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教學,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白居易則即事名篇,題為《憶江南》。這首詞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學生分析】。
上課學生是番禺區(qū)市橋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語文基本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了大量的古詩詞。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但由于受到粵語的影響,運用普通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水平還有待提高。因此,讀出韻味,讀出意境,將是我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設計思路】。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詞。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以“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jié)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yōu)美精湛的語言文字的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1、示范讀激趣。
通過范讀,引領學生懂得怎樣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如在開頭以優(yōu)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2、品味讀悟情。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幾十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品詞品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語言的感悟就是要培養(yǎng)語感,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讀”出來的。在本節(jié)課中,老師著重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
3、想象讀入境。
詩重感情,詩重想象,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shù),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展現(xiàn)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聽著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著這優(yōu)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過展開想象,把仿佛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4、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意境釋題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圖,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
江南處處是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曾寫下贊江南的詩詞,你能背得幾首?(檢查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情況,使學生對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師生交流詩人創(chuàng)作的背景(課前查閱的資料):
3、詩詞對比巧識詞牌。
師生交流對詞的認識。除了預習提示中提到的以外,還要讓學生知道: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關系,作者只是以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也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發(fā)自己江南情節(jié)的用意所在。
4、提示學法:搜集資料了解.寫作背景是理解題意、學習古詩詞的一個好的。
方法。
(設計意圖:古詩詞有其背景且古詩詞的文字優(yōu)美,語言精練,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優(yōu)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二、探究詩意以知促情。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
2、指正讀音(注意“諳”這個生字,讀準字音,區(qū)別與“音”的發(fā)音)。
3、齊讀。
4、指導學法。
(1)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一首古詩的?(交流:借助工具書,查閱資料,
伙伴討論交流,借助書中的注釋等方法去了解詩的意思、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
(2)遷移學法: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學習古詩的這種方法來學習這首詞,在學習和交流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
5、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多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6、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學情。
7、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的大意。
(1)指名概述詞的大意,其他學生糾正、補充。
(2)質(zhì)疑:談自己的獨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問題。
(設計理念:古詩的教學最重要的是領悟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感悟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礎上伙伴討論、交流,最后大家將自讀自悟及討論的結(jié)果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當中,在音樂和畫面的伴隨下讓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并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通過交流表現(xiàn)出來,同時受到語言藝術(shù)的熏陶。)。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對比賞析。
師生共同回顧曾熟悉的描寫江南的詩句。在白居易之前,人們描寫江南春色,比較多的是抓住“花飛”“鶯啼”來渲染的,而白居易在這首詞里為我們另外開辟了一個新的詩境?!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對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2)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
(3)學生結(jié)合想象誦讀。
此刻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引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反復朗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齊讀。(在讀中品味讀中悟情!讀出感慨、贊嘆!讀出眷戀、讀出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美)。
2、賞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BR> (1)賞讀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揚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是自己舊時早就感受到、體驗過、熟悉了的,并非得之傳聞。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
(2)品讀。(想象詩人當時贊美、回憶的江南的神情、體態(tài)來讀;表演讀;可以大聲贊,可以小聲嘆,總之讀出自己的體會。)。
(3)當江南花紅似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啊。了解詩人曾寫于洛陽一首《魏王堤》七絕:“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睂Ρ雀惺?,誦讀。
3、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這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我們“能不憶江南?”
(1)指名讀、男女生呼應讀。
(2)創(chuàng)設情景讀: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江南人民對詩人的愛戴,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眷戀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節(jié)讀――能不憶江南?
(反復讀,一遍比一遍感情強烈,讀出反問句的味道,體會作者對江南美景的強烈的贊嘆和思念之情!)。
4、小結(jié):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通過反問襯托出生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的無限贊嘆與懷念,造成一種悠遠而深長的韻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設計理念:1、體現(xiàn)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品味古詩詞的文字優(yōu)美,語言精練,品味古詩詞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從中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這種民族特色文化的熱愛。2、讓學生通過想象、朗讀等形式把詩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鑒賞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欣賞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詩歌,需要有音樂性和圖畫性。但它感動人心的藝術(shù)魅力.卻不獨在于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獨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學們請聽:
(學生自由發(fā)揮,盡情抒情,展示自身獨特的體會,和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贊美,在贊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贊美。師生沉浸在憶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讀成誦。
3.白居易一共寫了三首《憶江南》,賞讀其它兩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詩人對江南無限的贊嘆和思念。自學、感悟、誦讀。
&nb。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感受大海的美麗,體會孩子們的快樂。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感受大海的美麗,體會孩子們的快樂。
課時目標:1、會認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大海圖片、視頻。
說說你的感受。
這節(jié)劉楓們就去海邊看一看,領略一下大海的美麗。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主識字。
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小組內(nèi)解決字音。
2、師出示生字,檢查學生自主識字的效果。
3、把生字還原到課文中,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1、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學生一邊聽,一邊畫下自己喜歡的句子。
2、根據(jù)學生的朗讀出示句子,師生共同解讀。
(1)大海,藍藍的,又寬又遠。沙灘,黃黃的,又長又軟。雪白雪白的浪花,嘩嘩地笑著,涌向沙灘,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貝殼。
a、指導書寫“白”,“又”兩個字。
b、注意三個表示顏色的詞:藍藍的黃黃的雪白雪白的。
(2)小娃娃嘻嘻地笑著,迎上去,撿起小小的海螺和貝殼,穿成彩色的項鏈,掛在胸前。
a、指導書寫:的、和。
b、找出表示小娃娃動作的詞:笑、迎、撿、穿、掛。
c、模仿一下這些動作。
d、體會一下,小娃娃此時的心情怎么樣?
(3)快活的腳印落在沙灘上,穿成金色的項鏈,掛在大海胸前。
大海的項鏈是用什么做成的?美嗎?好好讀一讀這一句話吧!
3、小結(jié):
同學們讀得真好,我仿佛也來到了海邊。感受到了小娃娃們的快樂!
四、課下任務。
課下,請大家繼續(xù)讀課文,注意,要讀出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項鏈。
白的又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大海的美麗,體會孩子們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嗎?現(xiàn)在我們來回顧一下。
1、讀詞語。
2、讀課文。
3、小娃娃的項鏈是用什么做和,大海的項鏈又是用什么做的?
二、指導朗讀。
1、聽錄音,一邊聽一邊糾正自己的讀音,同時注意模仿體會。
2、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一想每個句子應該怎么讀才能讀出自己心理的感覺。
3、小小朗誦家。自千奮勇,把課文讀給同學和老師聽一聽。
4、師相機指導朗讀。
三、感悟、積累。
1、學完課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課文中哪些詞語和句子讓你感受到了大海的美麗和小娃娃的快樂?把它們畫下來,讀一坊,并記住。
3、仿寫詞語。
四、拓展延伸。
搜集關于大海的歌曲,來學一學,唱一唱。
板書設計:
項鏈。
美麗的大海。
快樂的娃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后的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扎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并讓學生寫好字。采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xiàn)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么想?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展。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3、交流。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五
2、這是浩浩的長江水向東流的聲音,出示:jiang,拼讀,師范寫“江”(“江”的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工”)(生:書空)。
3、誰能給“江”找個朋友,(組詞)(長江)。
4、看長江流域的地圖:這就是長江,在長江的南岸被稱為江南,長江的北邊,被稱為江北。
我們張家港就在長江的南岸,而且就緊靠長江,因此,我們這里也是江南。
5、過度:我們江南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產(chǎn)豐富,魚蝦鮮美,稻谷飄香,所以人們稱江南為“魚米之鄉(xiāng)”。
古代有一首民歌就贊美了我們江南的荷花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3課江南(指導讀課題)。
出示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自己來讀這首民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讓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來幫助一下。
2、指名讀,(請同學幫助他糾正)。
3、現(xiàn)在我們請來了一個叔叔,聽聽他是怎樣讀這首古詩的。(聽錄音朗讀)。
4、這位叔叔讀得好不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學一學這個叔叔。
5、同桌自由讀。
6、檢查,(指名讀)請同學來評一評。
7、齊讀。
三、細讀課文。
1、讀了這首古詩,我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貼荷花圖)和可愛的-----(畫小魚)。
2、介紹“荷花”又叫“蓮花”,果實叫“蓮蓬”,(貼蓮蓬圖),長在泥土里的叫“藕”。每年到了蓮蓬成熟的時候,美麗的姑娘們(貼姑娘的采蓮圖)就會唱著歌兒,劃著小船,在荷花塘采蓮蓬。江南可真是個采蓮的好地方!誰來讀第一行,夸夸我們的江南。
3、指導朗讀第一句。
5、指導朗讀第二句。
6、在這挨挨擠擠的荷葉下,可愛的小魚在干什么呢?它們快樂嗎?為什么這么快樂?(師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師畫小魚。(師:它們一會兒游到中間、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玩得可真開心啊。)。
7、表演:誰愿意也變成一條在蓮葉下游戲、玩耍的?請生表演,體會小魚的快樂。
8、指導開心地朗讀下面的5句詩。
9、小結(jié):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有多姿的荷花,誘人的蓮子,嬉戲的魚兒,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1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邊讀邊表演。
四、拓展延伸。
2、正因為荷花的美麗,讓許多詩人寫下了贊美它們的詩篇,老師找來了一首,(投影)指導讀一讀。
3、荷花是美麗的,我們江南還有很多更美麗的景色,下課后,小朋友去收集一下贊美江南的圖片或者詩歌。
五、寫字。
我們的家鄉(xiāng)就是美麗的江南,作為一個江南人,我們感到驕傲自豪,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把這個江南的“江”字搬到田字格里,讓“江”字也和我們江南一樣美麗。
師范寫。
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江南、采蓮、蓮葉間、東西南北。
2、指名朗讀課文。
3、填空:江南(),蓮葉()。魚()蓮葉():魚()蓮葉(),魚()蓮葉(),魚()蓮葉()。
二、指導背誦。
1、學生集體、個別背誦。
2、輕聲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三、資料展示:江南物產(chǎn)豐富,景色優(yōu)美,上節(jié)課讓學生收集的材料現(xiàn)在我們就來展示一下。
四、指導書寫:可葉西魚。
1、書空筆順。
(出示筆順)。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臨寫。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江、南、可”等9個生字和三點水、草字頭2個偏旁;會寫“可、”1個生字,掌握新筆畫“豎鉤”。
2.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教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讀準“江、南、可”等生字的字音。會寫“可”掌握“豎鉤”1種筆畫。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猜謎語識字法: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2.偏旁歸類識記:“蓮”,草字頭代表植物。
3.書寫生字:“可”是合體字,教師在范寫過程中,一邊寫一邊強調(diào)新筆畫的特點。
2.朗讀指導。
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詩歌,讓學生試著自己讀一讀。在讀正確的基礎上,采用教師引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要做適當停頓。在讀最后四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用手勢表示這4種不同的方位,感受魚兒在水中嬉戲時的情趣,通過文字想象畫面,體會詩歌的情趣。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背誦。
3.積累運用。
通過欣賞畫面上挨挨擠擠的蓮葉,感受“蓮葉何田田”的美景。
教學準備:
關江南風景的圖片、視頻、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圖片:
這里是美麗的江南,請大家睜大眼睛,跟隨教師一起去美麗的江南來一次短暫的旅游吧!(教師簡單介紹江南是我國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2.板書課題,學習生字“江、南”
二.前置檢測。
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
1.隨文識記“江、南、可”等9個生字和三點水、草字頭2個偏旁,會寫“可、東”2個生字,掌握新筆畫“豎鉤”“豎彎”。
2.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三.個人自學:
出示自學要求: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識記生字。
師巡視指導。
四.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檢查認讀生字,各種形式讀生字。
2.鼓勵學生互相交流記字方法,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認記生字。
預設:謎語識字:(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3.分男女生兩大組開火車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檢測生字掌握情況。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新部首三點水和草字頭。
提示:學習“江”,認識三點水,有三點水的字都和水有關,如:河、湖、海。
4.寫字指導。
(1.)課件出示生字:可,生注意觀察,說說要注意的地方。
預設:“可”的第二筆是豎。
(2).指名說,相機評價引導。
豎鉤:從上到下行筆,到起鉤處向左上鉤出,下筆處和起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
可:上面的長橫要足夠長,“口”要縮小,在豎中線的左邊,新筆畫豎鉤要挺直,且在豎中線的右邊。
(3).學生練習書寫,練寫兩遍。
(4).師評,學生互評。
五.合作學習。
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自由、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江南美嗎?從文中那些語句看出來的?
師巡視指導,引導,參與學生學習。
六.匯報交流。
指名小組匯報交流:
1.江南美嗎?從文中那些語句看出來的?
看課文插圖。瞧,他們在做什么?(采蓮)課文中是怎么說的?(江南/可采蓮)。
看,這里的荷葉可真多,課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蓮葉/何田田)。
(1)怎么讀好它?聽教師讀,注意停頓(讀完后課件出示停頓劃分)。
2.于是可愛的魚兒也受到了感染,紛紛跑來,就成了――(引說“魚戲蓮葉間”)。
魚兒會一直在一處不動嗎?它們最愛自由了,它們會怎樣?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指導學生讀,各種形式的讀。
七.總結(jié)提升。
1.看視頻(預習蓮葉圖)。
2.對照板書總結(jié),試著背一背。
八.當堂檢測。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七
教材分析:《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溫瑩的春水,不僅喚起人們對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對祖國河山和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同時,“詞”這種題材在小學教材中是首次出現(xiàn),選教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韻律美,開拓學生的視野,感受祖國山河的美好。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了解詞的結(jié)構(gòu)、認識詞牌名《憶江南》。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4、體會詩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2、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體會詩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意境釋題入情。
1、誦讀描寫江南的詩句,這兩句詩都寫了哪個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簡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圖。
3、揭題,讀題,理解“憶”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以知促情。
2、詩詞對比巧識詞牌:這首《憶江南》和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不一樣?
3、指讀,指正讀音。(注意“諳”字。)。
4、齊讀。
5、詩人為什么憶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憶的呢?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一)憶江南之美景。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指名讀。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理解“勝”和“藍”的意思。
(2)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
(3)看到這么美的畫面,你的腦子里浮現(xiàn)出了哪些詞語?
(4)學生結(jié)合想象誦讀。
(5)體會江花和春水就這樣互相映襯的美。男女生合作讀。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詩人只抓住了兩種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兩種對比最強烈的顏色,把一個亮麗、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體會詞句的對仗美。
2、江南的這些風景詩人曾經(jīng)是多么熟悉??!教學“風景舊曾諳”。
(1)哪個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舊”的意思。簡單滲透背景。理解“風景舊曾諳”。
3、除了江花、江水,還有什么風景詞人也是那樣的熟悉?
4、這許許多多的景物,用語言又怎能描述得盡?所有的贊嘆都濃縮成簡單的三個字——江南好。師引讀全詞。
5、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從這個反問句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理解讀。
1、詩人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出示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
2、詩人憶的還有江南的什么?板書:景?人)。
3、千言萬語道不盡詩人對江南人的留戀和懷念,只濃縮成最最樸素的三個字——江南好!(指生個性化誦讀)。
4、一首《憶江南》,寥寥27個字,卻一唱三嘆,字字浸滿了詩人對江南景、人深深眷戀的情。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深情誦讀全詞。(配樂)。
5、閉上眼睛,讓我們沉浸在這美好的回憶里。(背誦)。
(三)憶江南之往事。
1、江南為官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憶的事情卻太多太多,我們剛才學的只是《憶江南》其一,還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遷移學法:我們分組學習這兩首詞,用剛才學習第一首詞的方法來自學。
3、指讀。
4、從這兩首詞中你看出了詞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尋桂?何日重到錢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賞吳娃優(yōu)美的舞姿?——(引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江南憶,其次憶吳宮——(生接讀)。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b讀三首詞。(配樂誦讀)。
四、欣賞歌曲拓展延情。
1、詞有曲調(diào),可以用來吟唱。想聽嗎?
板書:
憶江南。
詞牌名。
景
情
人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中,“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出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在讀中學生領略到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獨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憶江南?”這個反問句時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引讀,使學生不禁進入詩中意境,為情所動,隨情而讀!深刻的感悟到詩人對江南的無限的贊嘆和思念之情!但本節(jié)課中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詩文表面,無法走入詩人創(chuàng)作的精神世界,我應該多準備教材外的閱讀資料幫助學生對教材進行深入理解,讓學生既能“走進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八
《憶江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的教學(此前曾在積累運用中出現(xiàn)過這種題材),是第十冊第一組(共四篇寫景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因此這首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教學,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白居易則即事名篇,題為《憶江南》。這首詞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學生分析】。
上課學生是番禺區(qū)市橋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語文基本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了大量的古詩詞。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但由于受到粵語的影響,運用普通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水平還有待提高。因此,讀出韻味,讀出意境,將是我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設計思路】。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詞。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以“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jié)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yōu)美精湛的語言文字的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1、?示范讀激趣?。
通過范讀,引領學生懂得怎樣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如在開頭以優(yōu)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2、品味讀悟情。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幾十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品詞品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語言的感悟就是要培養(yǎng)語感,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讀”出來的。在本節(jié)課中,老師著重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
3、想象讀入境。
詩重感情,詩重想象,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shù),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展現(xiàn)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聽著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著這優(yōu)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過展開想象,把仿佛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4、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意境?釋題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圖,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
江南處處是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曾寫下贊江南的詩詞,你能背得幾首?(檢查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情況,使學生對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師生交流詩人創(chuàng)作的背景(課前查閱的資料):
3、詩詞對比?巧識詞牌。
師生交流對詞的認識。除了預習提示中提到的以外,還要讓學生知道: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關系,作者只是以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也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發(fā)自己江南情節(jié)的用意所在。
4、提示學法:搜集資料了解寫作背景是理解題意、學習古詩詞的一個好的。
方法。
(設計意圖:古詩詞有其背景且古詩詞的文字優(yōu)美,語言精練,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優(yōu)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二、?探究詩意?以知促情。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
2、?指正讀音(注意“諳”這個生字,讀準字音,區(qū)別與“音”的發(fā)音)。
3、?齊讀。
4、?指導學法。
(1)?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一首古詩的?(交流:借助工具書,查閱資料,
伙伴討論交流,借助書中的注釋等方法去了解詩的意思、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
(2)遷移學法: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學習古詩的這種方法來學習這首詞,在學。
習和交流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
5、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多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6、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學情。
7、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的大意。
(1)指名概述詞的大意,其他學生糾正、補充。
(2)質(zhì)疑:談自己的獨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問題。
(設計理念:古詩的教學最重要的是領悟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感悟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礎上伙伴討論、交流,最后大家將自讀自悟及討論的結(jié)果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當中,在音樂和畫面的伴隨下讓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并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通過交流表現(xiàn)出來,同時受到語言藝術(shù)的熏陶。)。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對比賞析。
師生共同回顧曾熟悉的描寫江南的詩句。在白居易之前,人們描寫江南春色,比較多的是抓住“花飛”“鶯啼”來渲染的,而白居易在這首詞里為我們另外開辟了一個新的詩境?!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對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2)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
(3)學生結(jié)合想象誦讀。
此刻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引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反復朗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齊讀。(在讀中品味讀中悟情!讀出感慨、贊嘆!讀出眷戀、讀出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美)。
2、賞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BR> (1)賞讀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揚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是自己舊時早就感受到、體驗過、熟悉了的,并非得之傳聞。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
(3)當江南花紅似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啊。了解詩人曾寫于洛陽一首《魏王堤》七絕:“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睂Ρ雀惺埽b讀。
3、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這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我們“能不憶江南?”
(1)指名讀、男女生呼應讀。
(2)創(chuàng)設情景讀: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江南人民對詩人的愛戴,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眷戀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節(jié)讀——能不憶江南?
(反復讀,一遍比一遍感情強烈,讀出反問句的味道,體會作者對江南美景的強烈的贊嘆和思念之情!)。
4、小結(jié):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通過反問襯托出生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的無限贊嘆與懷念,造成一種悠遠而深長的韻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設計理念:1、體現(xiàn)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品味古詩詞的文字優(yōu)美,語言精練,品味古詩詞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從中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這種民族特色文化的熱愛。2、讓學生通過想象、朗讀等形式把詩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鑒賞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欣賞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詩歌,需要有音樂性和圖畫性。但它感動人心的藝術(shù)魅力.卻不獨在于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獨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學們請聽:
(學生自由發(fā)揮,盡情抒情,展示自身獨特的體會,和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贊美,在贊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贊美。師生沉浸在憶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讀成誦。
3.白居易一共寫了三首《憶江南》,賞讀其它兩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詩人對江南無限的贊嘆和思念。自學、感悟、誦讀。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4、推薦一個“詩酒旖旎憶天堂”的網(wǎng)站,課下賞讀。
(設計理念:課程標準建議小學階段學生要背會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除推薦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師補充推薦。一節(jié)課只讀一首詞這是不夠的,要一一篇帶多篇,增加古詩詞的積累。在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留下意猶未盡的詩意美?。?。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九
大膽想象促感悟(教學重點)。
師:美麗的蓮花、蓮葉吸引了好多小魚。(課件播放課文插圖)。
師:小魚在水里干什么呢?
生1: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
生2:小魚在水里做游戲。
生3:小魚在水里捉迷藏呢!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呀!
師:小魚游過來,把蓮葉當成了什么呀?
生:小魚把蓮葉當成雨傘。
師:哦,小魚在它下面躲雨呢。
師:你們想當快樂的小魚,在蓮葉間游來游去嗎?
(學生表演)。
師:下面,我來采訪幾條小魚。這條小魚,你游到哪兒去了?
生:我游到后面去了。
師: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我看到好多蓮葉。
師:這條小魚,你剛才游到哪兒去了?
生:我游到那兒去了。(手指向教室一角)。
師: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麗的荷花。
…………。
師:那就讓我們做快樂的小魚,讀出你的快樂吧。
(學生練讀,指名讀,分組讀)。
生(齊聲):高興。
師: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
(生齊讀全詩)。
賞析:教師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又由想象創(chuàng)造出表演的情境,并在利用表演理解語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使教學扎實有效。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詩中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詩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感悟古詩內(nèi)容,意境,體會詩人孤獨寂寥的情感。
重點難點:
領悟詩意,感悟詩情(難點)。
教學過程:
一、感受李白。
同學們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詩你能背幾首?
(你來!流利!真有感情!你會的真多?。?。
(圖片以及古詩)。
是啊,這是一個鄉(xiāng)愁滿懷的李白。(板書:鄉(xiāng)愁滿懷)。
2、《望廬山瀑布》?!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豪情萬丈啊,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正是,瀟灑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書:寄情山水)。
3、《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怎樣的李白?
(請你回答。你也想說,請,)——正如你們感受到的,這是有情有義的'李白。(板書:有情有義)。
從上面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李白,他是思鄉(xiāng)的游子,是豪邁的俠客,是重情重義的真漢子,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李白的詩,你將會看到又一個不同的李白。
二、初讀古詩。
1、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
有誰知道敬亭山?你來說說。(圖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稱為“江南詩山”。自李白《獨坐敬亭山》這首詩篇傳頌后,敬亭山聲名鵲起。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等許多名人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shù),敬亭山這座“江南詩山”,也因而飲譽海內(nèi)外。
2、再讀課題:敬亭山前面加了個“獨坐”,應該怎樣讀?你為什么這么讀?(你讀得很慢,因為——哦,是因為傷感;你讀得很輕,因為——哦,很孤獨;你怎么讀這么重?——哦,是在感嘆!)。
3、讀課文:帶著你體會到的情感,按自己的節(jié)奏自由讀兩遍。開始——好!誰來試試!(讀得多好啊!字正腔圓。)誰再來?同學們從他們的朗讀里聽出了什么感覺?(好孤獨!好無奈!好傷感!好寂寥!恩,很有體會!)我們一起來讀讀。
4、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BR> 三、細品詩意。
2、這首詩里分明寫了好幾樣景物,為何李白要說“獨自坐在”敬亭山呢?請在詩中劃一劃,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詞語。
好,你找到了什么詞語?(“飛盡”是指——)是啊,所有的鳥都飛走了,敬亭山靜悄悄了。你呢?(“獨去閑”是指——),滿山不見一只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云這是一座怎樣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覺一樣)(是啊,好一座寂靜清幽的敬亭山!)。
3、讀讀這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BR> 李白久久地坐著,久久地看著,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誰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
4、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來看去,誰也看不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啊!再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人山脈脈相望,緊緊融合?!嗫磧刹粎挘挥芯赐ど?。
四、感悟孤獨。
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歷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萬丈,你曾廣交朋友,為什么此刻這么深情地看著敬庭山呢?(孤獨)。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孤獨”呢?
1、我們一起讀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BR>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無情的鳥兒在棄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棄他而去。再讀: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其實在自然環(huán)境中,鳥飛云走,是很自然的。為什么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么孤獨?你想過么?(你們很善于推測。)。
(介紹背景)的確,這時正是李白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時候。李白曾經(jīng)七次來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以后再次來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滿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視為點綴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報效祖國的雄心,卻被一些權(quán)臣小人算計被迫離開長安,長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增添了孤獨與寂寞之感。
現(xiàn)在你明白了么?誰再來讀讀前2句。(聽得出,同學們感悟很深)齊讀。
2、老師也來試一試。閉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山陪伴著人。配樂,范讀。
同學們來!(齊讀)。
(1)練筆。
李白神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2)引讀。
啊!鳥兒和云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里真有點死氣沉沉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不言中(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李白?。 ?BR> 五、課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讀,感受下這首詩里是怎樣的李白?
你來讀讀。請你讀讀。很深情。讓我們齊讀《秋浦歌》。
“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嗎?
李白,這么多人在關心你啊,你要樂觀、堅強、開朗起來。
你還記得《贈汪倫》嗎?同學們齊——。
還記得《靜夜思》嗎?
還記得《望廬山瀑布》嗎?
李白啊李白,我們都在懷念你,你并不孤獨!
讓我們再來齊誦這首詩《獨坐敬亭山》。
好,下課!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一
2、這是浩浩的長江水向東流的聲音,出示:jiang,拼讀,師范寫“江”(“江”的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工”)(生:書空)。
3、誰能給“江”找個朋友,(組詞)(長江)。
4、看長江流域的地圖:這就是長江,在長江的南岸被稱為江南,長江的北邊,被稱為江北。
我們張家港就在長江的南岸,而且就緊靠長江,因此,我們這里也是江南。
5、過度:我們江南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產(chǎn)豐富,魚蝦鮮美,稻谷飄香,所以人們稱江南為“魚米之鄉(xiāng)”。
古代有一首民歌就贊美了我們江南的荷花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3課江南(指導讀課題)。
出示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自己來讀這首民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讓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來幫助一下。
2、指名讀,(請同學幫助他糾正)。
3、現(xiàn)在我們請來了一個叔叔,聽聽他是怎樣讀這首古詩的。(聽錄音朗讀)。
4、這位叔叔讀得好不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學一學這個叔叔。
5、同桌自由讀。
6、檢查,(指名讀)請同學來評一評。
7、齊讀。
三、細讀課文。
1、讀了這首古詩,我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貼荷花圖)和可愛的-----(畫小魚)。
2、介紹“荷花”又叫“蓮花”,果實叫“蓮蓬”,(貼蓮蓬圖),長在泥土里的叫“藕”。每年到了蓮蓬成熟的時候,美麗的姑娘們(貼姑娘的采蓮圖)就會唱著歌兒,劃著小船,在荷花塘采蓮蓬。江南可真是個采蓮的好地方!誰來讀第一行,夸夸我們的江南。
3、指導朗讀第一句。
5、指導朗讀第二句。
6、在這挨挨擠擠的荷葉下,可愛的小魚在干什么呢?它們快樂嗎?為什么這么快樂?(師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師畫小魚。(師:它們一會兒游到中間、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玩得可真開心啊。)。
7、表演:誰愿意也變成一條在蓮葉下游戲、玩耍的?請生表演,體會小魚的快樂。
8、指導開心地朗讀下面的5句詩。
9、小結(jié):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有多姿的荷花,誘人的蓮子,嬉戲的魚兒,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1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邊讀邊表演。
四、拓展延伸。
2、正因為荷花的美麗,讓許多詩人寫下了贊美它們的詩篇,老師找來了一首,(投影)指導讀一讀。
3、荷花是美麗的,我們江南還有很多更美麗的景色,下課后,小朋友去收集一下贊美江南的圖片或者詩歌。
五、寫字。
我們的家鄉(xiāng)就是美麗的江南,作為一個江南人,我們感到驕傲自豪,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把這個江南的“江”字搬到田字格里,讓“江”字也和我們江南一樣美麗。
師范寫。
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江南、采蓮、蓮葉間、東西南北。
2、指名朗讀課文。
3、填空:江南,蓮葉()。魚()蓮葉():魚()蓮葉(),魚()蓮葉(),魚()蓮葉()。
二、指導背誦。
1、學生集體、個別背誦。
2、輕聲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三、資料展示:江南物產(chǎn)豐富,景色優(yōu)美,上節(jié)課讓學生收集的材料現(xiàn)在我們就來展示一下。
四、指導書寫:可葉西魚。
1、書空筆順。
(出示筆順)。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臨寫。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二
一年級上冊。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之東,
魚戲蓮之西,
魚戲蓮之南,
魚戲蓮之北。
初讀此詩,不但未能看到它的佳妙,反倒覺得詩中的“魚戲蓮之東,魚戲蓮之西,魚戲蓮之南,魚戲蓮之北”,羅里啰嗦,似有重復之嫌。再度揣摩,驟然發(fā)現(xiàn):此詩之妙恰恰就在這看似拙樸之中?!棒~戲蓮之東,魚戲蓮之西,魚戲蓮之南,魚戲蓮之北”,乃“互文見義”的手法。它著意省去了眼見蓮下的魚兒忽東、忽西、忽南、忽北而發(fā)出驚嘆的采蓮姑娘。
你看,就在那水面輕蕩的小船之上,有一群歡樂的采蓮女孩兒。她們邊唱邊勞動。忽然,一位正在采蓮的女孩兒發(fā)現(xiàn)了“魚戲蓮葉間”的情景,并發(fā)出了一聲驚叫。霎時間,船上的姑娘七嘴八舌,相繼發(fā)出了“魚戲蓮之東!”“魚戲蓮之西!”“魚戲蓮之南!”“魚戲蓮之北”的驚呼。于是,由驚喜發(fā)現(xiàn)而引發(fā)的叫聲不絕于耳,場面的熱鬧和勞動的歡悅,躍然紙上。手法的高妙,令人拍案叫絕。尤其是在“魚戲蓮葉間”之后的那個冒號,從文面上標明了詩句的前引后發(fā),足見編者用心之良苦與高妙。
我們的先人不但早就知道最好的詩應該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保穲虺颊Z)的道理,而且知道用省略“閑言助字”之法,提掇出緊關物色的字樣,形成畫面的迭加,文意的輻射。讀罷此詩,讓人覺得:這首漢代民歌就如同漢代的石雕一般,它不拘泥于細致、繁瑣的刻畫,而著意于捕捉描寫對象內(nèi)在精神。在質(zhì)樸、簡練之中,不乏畫龍點睛的精妙。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三
教材分析。
《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描繪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人們采蓮的情景,。這首詩共七行兩句話,詩的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的水鄉(xiāng)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xiàn)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間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字。
3.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借助拼音和課文插圖,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借助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
初步具有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具:自制課件,課文放大彩圖,生字卡片,畫有小魚、荷葉、東南西北圖案的頭飾。
學具: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們采蓮和水中魚兒戲游的情景。(學生一邊看畫面、聽音樂,一邊想象)。
小朋友,看了剛才屏幕上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這個地方美嗎?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書課題,學生借助拼音齊讀課題兩遍。
教師講解:江南就是我國的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要求: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特別要讀準生字的音。
2.數(shù)一數(shù),課文共有幾行,是由幾句話組成的。
3.檢查自讀情況。問: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抽幾個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用“·”畫出生字,教師抽查。
4.教師范讀、領讀。
三、學習生字。
1.指名分句朗讀,結(jié)合學習生字詞。(出示生字卡片)。
江、南、可、采、田、間、東。
2.學生拿出生字卡自讀,教師相機正音。
注意“田”、“間”“江”的讀音都是三拼音節(jié)。“采”的讀音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
3.檢查識字情況。先打亂順序認讀生字,師出示生字卡,抽讀,開火車讀,齊讀;再朗讀包含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導寫。
(1)記住字形。
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識記生字??蓡l(fā)學生用學過的筆畫和熟字來分析記憶字形。
“可”:有五筆。擴詞:可愛、可口、可以。
“江”:三點水加“工”。江與水有關,所以有三點水。口頭組詞:江水、江邊、江上、長江、江岸。
“采”:上下結(jié)構(gòu),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個爪字頭??陬^組詞:采花……。
“魚”:下邊的一橫是“魚”的尾巴,利用課件展示??陬^組詞:魚兒、魚尾巴……。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5)生練習寫生字后師點評。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學習詩的一、二行。
(1)指名朗讀詩的一、二行。
(2)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荷葉。荷花長得怎樣。“何”:表示感嘆,驚訝;“田田”:指荷葉長得層層疊疊,茂盛鮮亮,非常可愛。
(3)指導反復朗讀,展開聯(lián)想,從這兩行詩中你知道了什么?從中感受荷葉茂盛鮮亮、非??蓯鄣臉幼?。
2.學習詩的后五行。
(1)指明朗讀詩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葉、荷花、蓮蓬之外,還有什么?(魚兒)魚兒在干什么?(游水嬉戲)。
(2)魚兒在蓮葉間是怎樣游動的?哪些地方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
指導反復朗讀:“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北?!?BR> 課件展示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感受魚兒的快樂和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理解方位詞:東、南、西、北,并讓學生動手畫出方位圖。這里的東南西北是指荷葉的四周。
展開想象:魚兒在蓮葉間游玩,它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魚兒在蓮葉間游玩的歡快情景。
教師揭示:魚兒在蓮葉間,一會兒游到東面,一會兒又穿到西面,一會兒鉆到南面,一會兒又滑到了北面。五個“戲”字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東、南、西、北”則寫出了魚兒在水間自由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問:小朋友,當你看到魚兒那樣歡快,你心情怎么樣呢?
懷著高興的心情朗讀魚兒戲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頓。
二、背誦課文。
1.嘗試背誦。(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練習背誦課文。)。
2.抽生背誦,說說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誦課文。(看圖記、根據(jù)重點字詞記、想象記)。
三、戴上頭飾表演魚兒在荷葉中戲游的歡樂情景。
4個同學戴著東、南、西、北的頭飾扮演東、南、西、北,3個同學戴著小魚的頭飾扮演小魚,6個同學戴著荷葉的頭飾扮演荷葉,邊背誦邊表演。
四、總結(jié)。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本課的生字,理解了詩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們以后要更加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從本課的學習中,我們還體會到了閱讀古詩的樂趣,希望今后繼續(xù)努力,多閱讀多積累一些優(yōu)秀的古詩。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四
1、認識筆畫豎彎,會寫“西”。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一、想象情境,讀懂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引入:
面對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葉”說話。
引導學生說說荷葉的顏色、形狀,體會這么多又大又綠的荷葉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的情景。
老師總結(jié):眼前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蓮葉何田田”的美景。
2、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
這茂盛的荷葉,散發(fā)著迷人清香的荷花會把誰吸引來?
采蓮姑娘撐著小船來采蓮,她們的心情怎樣?
讓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讀一讀這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規(guī)范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想象畫面,感受情趣。
3、教師:除了采蓮姑娘,還有誰也很開心?(河里的小魚)。
你從哪句詩中讀懂的?(魚戲蓮葉中,意思是魚兒在做游戲。)
(1)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魚在做什么游戲,它們是怎么嬉戲玩耍的。
提供句式引導學生開展說話練習:
魚兒在荷葉間玩()的游戲,一會兒游到(),一會
兒游到(),一會兒游到(),一會兒游到()。
(2)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讀出詩句恰當?shù)耐nD。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展開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導學生規(guī)范表達,并理解詩句“蓮葉何田田”的意思。
4、聚焦方位詞:東、西、南、北。
(1)標注東南西北方位坐標,建立直觀感受。
(2)發(fā)現(xiàn)詩句中的兩組相對的詞:“東—西”“南—北”。
(3)參照方位坐標指示,引導學生配上魚兒游的動作,邊做動作邊朗讀詩句。
5、分小組合作表演,背誦詩句。
二、拓展閱讀,積累知識
1、江南的美可不只這迷人的荷塘,我們繼續(xù)去觀賞吧。(教師出示圖片或課件。)
2、教師:看到這些景色,你想說什么?指名說。
3、小結(jié):千百年來江南的美景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他們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白居易寫的《池上》。
【設計意圖】課外拓展,通過教師出示圖片,也可請去過江南的學生展示照片,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江南,感受江南的美麗風光。
三、指導書寫“西”
1、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字,一邊寫一邊指導學生認識新筆畫豎彎,強調(diào)書寫注意點,學生跟著書空。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反饋評價:展示優(yōu)秀書寫;出示問題范例,糾正;學生繼續(xù)練寫。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五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感情。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朗讀、背誦課文,識字、寫字。
投影錄音小黑板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課文的意思。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習生字“江、南、魚、葉”,能正確書寫。
我的修改:
1、小朋友,大家喜歡學詩嗎?。今天,老師還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古人寫的詩,詩的題目是:江南(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課題,并注音。指名讀,齊讀課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分散了識字的難度。用學生互相提醒寫字注意點的方式,把識記字形的任務交由學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師”的暗示,產(chǎn)生學習漢字的.自信心。)
2、在我國的長江以南,有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這里是中國有名的魚為之鄉(xiāng)。清清的小河從每家每戶的門前屋后流過。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們瞧,(出示圖)這兒就是美麗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這兒有什么?(魚、荷花、采蓮的姑娘)(荷花就是蓮花,荷葉就是蓮葉,姑娘采的是蓮蓬)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趣,讓他們做好閱讀學習課文的準備。)
1、范讀課文,聽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
(在讀的時候,我要求學生讀一遍拼音,這一層次的設計,旨在讓學生獲得對古詩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掃清閱讀障礙。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的生字。
4、指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
5、說說你最喜歡讀哪些句子?
6、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寫了江南的什么?
1、老師把文中的生字挑出來,你們會讀嗎?
3、說說你記住了哪個字?
4、指導書寫:江魚葉
(1)“江”是左右兩部分,左邊三點水,右邊是個工。(組詞語)
(2)“葉”要注意右邊的部分。(組詞)
(3)“魚”上面是刀子頭,田像魚身,一像魚尾。
5、學生描紅,臨寫。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感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學習生字“可西”,指導書寫。
1、開火車讀生字。
2、揭示新課。
1、指讀第一行,這里的“蓮”指的是什么?看圖:姑娘是怎樣采蓮的?
2、是啊!江南一帶的小河里、池塘里長滿了荷花,夏天蓮子成熟了,人們就乘著小船去采蓮。所以課文說——江南可采蓮。(指讀)
3、大家看:這滿池塘的蓮葉長得怎么樣?
(1)引導學生從顏色上來說說。
(2)引導學生從形狀上來說說。
(3)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說說蓮葉的特點。
(4)這句是贊美蓮葉的,“何”可以理解為多么,蓮葉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綠茂盛!
4、美美地朗讀第一句話。
6、看圖:魚在干什么?它們是怎么游水的呢?
7、詩句里是怎么講的?(指讀)
8、魚兒在蓮葉間游戲,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游的怎么樣?
(1)指導朗讀。
(2)比賽讀,齊讀。
(3)請學生扮演小魚活動活動。
9、連起來讀課文。
1、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讀好詩,還能背詩呢!
自己看圖試背。表演背。(引導學生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有規(guī)律地游動)
2、指名背誦。我的修改:齊背全文。(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是背誦。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教師幫助學生設置臺階,從自己嘗試背誦、老師引背到表演背誦,讓學生裝體驗學習的快樂。)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滲透教育)
1、出示:西可
2、學生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
(1)“可”字的末筆是豎鉤。(組詞)
(2)“西”按筆順寫準確。(組詞)
4、學生描紅,臨寫。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認識“江、南”等9個生字和2個偏旁,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讀準“南、蓮”等生字的讀音;會寫豎鉤和豎彎。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江、南”等9個生字和2個偏旁,會寫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們采蓮和水中魚兒戲游的情景。(學生一邊看畫面、聽音樂,一邊想象)。
小朋友,看了剛才屏幕上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這個地方美嗎?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ò鍟n題:江南)學生借助拼音齊讀課題兩遍。
教師講解:江南就是我國的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學指導一: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要求: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特別要讀準生字的音。
2、數(shù)一數(shù),課文共有幾行,是由幾句話組成的。
后教:
1、檢查自讀情況。問: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抽幾個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用圈出生字,教師抽查。
2、教師范讀、領讀。
三、學習生字。
1、指名分句朗讀,結(jié)合學習生字詞。(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葉、何;第三句:魚、戲、間。
2、學生拿出生字卡自讀,教師相機正音。
注意“江”、“間”的讀音一個是后鼻音,一個是前鼻音。“采”的讀音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可”和“何”韻母相同,“葉”和“魚”的讀音是自成音節(jié)。
3、檢查識字情況。先打亂順序認讀生字,師出示生字卡,抽讀,開火車讀,齊讀;再朗讀包含這些生字的句子。
4、出示句子: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學生反復練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5、理解“田田”的意思。
(1)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荷葉。荷花長得怎樣?“何”:表示感嘆,驚訝;“田田”:指荷葉長得層層疊疊,茂盛鮮亮,非常可愛。
(2)指導反復朗讀,展開聯(lián)想,從這兩行詩中你知道了什么?從中感受荷葉茂盛鮮亮、非??蓯鄣臉幼?。
6、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共有幾行?(七行)由幾句組成?(三句)。
7、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模仿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四、指導書寫。
1、認識筆畫豎彎鉤和豎彎,指導書寫“可、西”
(1)教師用課件演示筆畫豎彎鉤和豎彎。
(5)組內(nèi)評議,寫的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jié)合插圖,了解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
二、出示目標。
三、想象情境,讀懂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引入:面對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葉”說話。
2引導學生說說荷葉的顏色、形狀,體會這么多又大又綠的荷葉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的情景。
3規(guī)范表達,并理解詩的意思。
老師總結(jié):眼前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蓮葉何田田”的美景。
4、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這茂盛的荷葉,散發(fā)著迷人清香的荷花會把誰吸引來?采蓮姑娘撐著小船來采蓮,她們的心情怎樣?讓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讀一讀這句。
5、教師:除了采蓮姑娘,還有誰也很開心?(河里的小魚)。你從哪句詩中讀懂的?(魚戲蓮葉中,意思是魚兒在做游戲。)。
(1)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魚在做什么游戲,它們是怎么引導學生在讀嬉戲玩耍的。提供句式引導學生開展說話練習:魚兒在荷葉間玩()的游戲,一會兒游到(),一會兒游到(),一會兒游到(),一會兒游到()。
(2)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讀出詩句恰當?shù)耐nD。
6、聚焦方位詞:東、西、南、北。
(1)標注東南西北方位坐標,建立直觀感受。
(2)發(fā)現(xiàn)詩句中的兩組相對的詞:“東―西”“南―北”。
(3)參照方位坐標指示,引導學生配上魚兒游的動作,邊做動作邊朗讀詩句。
7、分小組合作表演,背誦詩句。
8、戴上頭飾表演魚兒在荷葉中戲游的歡樂情景。4個同學戴著東、南、西、北的頭飾扮演東、南、西、北,3個同學戴著小魚的頭飾扮演小魚,6個同學戴著荷葉的頭飾扮演荷葉,邊背誦邊表演。
四、拓展閱讀,積累知識。
1、江南的美可不只這迷人的荷塘,我們繼續(xù)去觀賞吧。(教師出示圖片或課件。)。
2、教師:看到這些景色,你想說什么?指名說。
3、小結(jié):千百年來江南的美景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他們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白居易寫的《池上》。
五、總結(jié)。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七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寫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這首詩共七行兩句話。詩句的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的水鄉(xiāng)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適合兒童閱讀。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讀準生字字音,借助圖文理解新詞的意思,會寫田字格中的5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詩歌大意。想像勞動人民采蓮的情景,體會他們在勞動中愉悅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悟勞動人民一邊采蓮、一邊嬉戲,魚兒與人同樂的那種愉悅和諧的快樂氛圍。
教學構(gòu)想: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適合學生閱讀,再加上課文配有的插圖,形象地展現(xiàn)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能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讀課文、看插圖的過程中產(chǎn)生一種審美情趣?本課字詞的教學力求在美的語境中進行,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識記字詞。朗讀方面,力求通過看鮮明的插圖,并用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引入一個想讀、愿讀、會讀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發(fā)現(xiàn)的,本課在設計中安排了讓學生收集反映荷葉、荷花美的圖片、詩歌、兒歌、繪畫等方面的資料,旨在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生詞卡片、電腦、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指導朗讀古詩。能初步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指導書寫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看圖導入,教學部分生字詞。
1.教師略帶神秘地對學生說:“小朋友們,快閉上眼睛,老師要帶你們?nèi)ヒ粋€美麗的地方,欣賞那兒迷人的風景?!?教師貼掛圖。)。
2.這兒的景色美嗎?你能把看到的美景,盡力用美的語言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們嗎?(學生表述,教師鼓勵性地點評。)。
3.教師邊引述邊貼生字卡片。讓我們細細地欣賞一下。(教師手指著圖。)瞧,婷婷的荷花開放在茂盛鮮亮的荷葉間,(貼生字卡片:蓮葉間。)魚兒(貼生字卡片:魚兒。)在清澈的湖水中歡快地游玩,秀美的水鄉(xiāng)女子正在劃著小船采摘蓮子。(貼生字卡片:采蓮。)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描寫這幅美景的詩歌。(板書:江南。)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5.教學貼在圖旁的生字詞。
(1)學生自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看看圖說說,蓮葉間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蓮是什么意思?
6.欣賞了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圖,讓我們來讀讀描寫這幅美景的詩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給你三分鐘時間,盡力把這首民歌多讀幾遍,把它讀通、讀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jù)上面的要求,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讀情況。(字音讀準了嗎?課文讀通了嗎?)。
第一組:戲東西南北。
(1)自古以來,江南就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稱,你們瞧,(指圖。)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戲。(出示卡片:聶。)這些魚兒,一會兒游到東,(出示卡片:東。)一會兒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會兒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會兒游到北。(出示卡片:北)。
(2)指名讀生字。齊讀。
(3)小黑板出示:譬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學生自己反復練習。指名讀。小組讀。
第二組:可田。
(1)(看圖。)小朋友們,讓我們再來欣賞江南美景,這婷婷的荷花有的已結(jié)出了嫩黃色的蓮蓬,有的蓮蓬已經(jīng)成熟,這可是采蓮的好時機。(出示卡片:可。)這荷葉是多么的鮮亮嫩綠,古時候就用“田田’’這個詞說出了荷葉的鮮亮嫩綠。(出示卡片:田。)。
(2)誰能把描寫荷花和荷葉的那句話讀準確?(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
l.現(xiàn)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讀準確嗎?小朋友們打開書自己再讀一讀。
2.指名讀。齊讀。
四、教學生字詞。
1.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會寫三個生字:“江、可、葉”。
2.自學書后第二題,看看該如何寫。
3.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江:左窄右寬??桑簷M要稍長一些。葉:左窄右寬。
4.學生描紅和仿影,教師巡視指導。
作業(yè)設計:
背誦課文。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指導正確的朗讀古詩。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活動。
上節(jié)課學的生字詞還會讀嗎?(開火車讀。)課文會讀嗎?(指名朗讀。)。
二、談話揭題。
1.字、詞會讀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江南》。
3.為了把課文讀美,我們得看圖弄清楚文章中每句話的意思。然后邊讀邊在自己的腦中勾畫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圖。
三、精讀課文。
(1)課文第一行句子告訴我們,江南一帶是采蓮的好地方?!吧彙本褪呛苫?,你們能看圖說說“采蓮”是什么意思嗎?(采蓮子。)。
(1)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還美在荷葉。看圖說說蓮葉是什么樣子的?(碧綠的,像小鐘的。層層疊疊的……)(指名回答。)。
(2)這荷葉不光多,而且還很美。
(3)讓我們來贊一贊荷葉吧!(試著讀好第二行句子。)指導停頓:蓮葉/何田田。
3.教學第三至第七行。
(1)在這美麗的景色中,連魚兒也似乎特別高興。瞧,它們在蓮葉中間歡快地游著,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書上為什么不用“游”而用“戲’’呢?(魚兒就像在歡快地做游戲,可高興啦!)。
(2)指導朗讀。(邊讀邊想像魚兒嬉戲的情景。)反復練習。朗讀。指導停頓: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小朋友們通過朗讀,讓老師感受到了魚兒在荷葉間歡快地嬉戲的情景。小朋友們真棒!
(3)能把這首詩歌背下來嗎。
四、教學生字詞。
1.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會寫“魚、西”兩個字。
2.自學書后第二題,看看這兩個字如何寫。
3.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魚:“撇折”像魚頭,“田”像身子",“一”像魚尾。西:下面邊的部分應寫得上寬下窄。
4.學生描紅和仿影,教師巡視指導。
五、總結(jié)全文。學習謎語,引導收集資料。
1.學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們采蓮,魚兒嬉戲,婷婷的荷花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蓮人,你的心情會如何?為什么?
3.荷花的美,給穿梭于荷葉間采蓮的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學完課文,我有一個小小的謎語給大家猜。
4.回去給爸爸媽媽猜一猜。(試著背出謎面。)。
作業(yè)設計:
回家和爸爸媽媽共同收集資料。
江南。
江 南 可 葉 魚 西 北。
課后反思: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八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
1、(聽錄音:水流聲)這是什么聲音?
2、這是浩浩的長江水向東流的聲音,出示:jiang,拼讀,師范寫“江”(“江”的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工”)(生:書空)。
3、誰能給“江”找個朋友,(組詞)(長江)。
4、看長江流域的地圖:這就是長江,在長江的南岸被稱為江南,長江的北邊,被稱為江北。
我們張家港就在長江的南岸,而且就緊靠長江,因此,我們這里也是江南。
5、過度:我們江南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物產(chǎn)豐富,魚蝦鮮美,稻谷飄香,所以人們稱江南為“魚米之鄉(xiāng)”。
古代有一首民歌就贊美了我們江南的荷花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3課??江南??(指導讀課題)。
出示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自己來讀這首民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讓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來幫助一下。
2、指名讀,(請同學幫助他糾正)。
3、現(xiàn)在我們請來了一個叔叔,聽聽他是怎樣讀這首古詩的。(聽錄音朗讀)。
4、這位叔叔讀得好不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學一學這個叔叔。
5、同桌自由讀。
6、檢查,(指名讀)請同學來評一評。
7、齊讀。
三、????????????細讀課文。
1、讀了這首古詩,我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貼荷花圖)和可愛的-----(畫小魚)。
2、介紹“荷花”又叫“蓮花”,果實叫“蓮蓬”,(貼蓮蓬圖),長在泥土里的叫“藕”。每年到了蓮蓬成熟的時候,美麗的姑娘們(貼姑娘的采蓮圖)就會唱著歌兒,劃著小船,在荷花塘采蓮蓬。江南可真是個采蓮的好地方!??誰來讀第一行,夸夸我們的江南。
3、指導朗讀第一句。
5、指導朗讀第二句。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
6、在這挨挨擠擠的荷葉下,可愛的小魚在干什么呢?它們快樂嗎?為什么這么快樂?(師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師畫小魚。(師:它們一會兒游到中間、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玩得可真開心啊。)。
7、表演:誰愿意也變成一條在蓮葉下游戲、玩耍的?請生表演,體會小魚的快樂。
8、指導開心地朗讀下面的5句詩。
9、小結(jié):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有多姿的荷花,誘人的蓮子,嬉戲的魚兒,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1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以邊讀邊表演。
四、????????????拓展延伸。
2、正因為荷花的美麗,讓許多詩人寫下了贊美它們的詩篇,老師找來了一首,(投影)指導讀一讀。
3、荷花是美麗的,我們江南還有很多更美麗的景色,下課后,小朋友去收集一下贊美江南的圖片或者詩歌。
五、????????????寫字。
我們的家鄉(xiāng)就是美麗的江南,作為一個江南人,我們感到驕傲自豪,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把這個江南的“江”字搬到田字格里,讓“江”字也和我們江南一樣美麗。
師范寫。
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江南、采蓮、蓮葉間、東西南北。
2、指名朗讀課文。
3、填空:江南(??????),蓮葉(?。?。魚()蓮葉():魚(?。┥徣~(),魚()蓮葉(),魚()蓮葉(?。?。
二、指導背誦。
1、學生集體、個別背誦。
2、輕聲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三、資料展示:江南物產(chǎn)豐富,景色優(yōu)美,上節(jié)課讓學生收集的材料現(xiàn)在我們就來展示一下。
四、指導書寫:可葉西魚。
1、書空筆順(出示筆順)。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臨寫。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
江南的教學設計人教版篇十九
1、能夠熟練地背誦讀詩歌,積累古詩文。
2、理解詩文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新設計。
一、導入。
小學時候,同學們學過杜甫的哪些詩作,能回憶起來嗎?(學生回憶,自由回答)。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杜甫的詩作《江南逢李龜年》。
二、人物小傳。
1、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市)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400多首,藝術(shù)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
2、岐王與崔九。
李龜年,唐時樂工,李龜年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于作曲等。為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chuàng)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安史之亂后,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征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shù)附書。"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龜年又蘇醒過來,最終郁郁而死。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被封為岐王。
崔九,崔滌,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jiān),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時一家大姓。
三、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大歷五年暮春時節(jié),在闊別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長沙),與同樣流落異鄉(xiāng)的李龜年偶然相逢。這時,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整個社會已經(jīng)從“開元盛世”那樣的繁榮昌盛迅速跌落下來。面對苦難的現(xiàn)實、凄涼的晚境和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舊交,杜甫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極具情韻的七言絕句,抒發(fā)了動蕩時代有著不平凡經(jīng)歷的故人重逢時的深痛感觸,暗寓著對往昔的無限眷戀,對現(xiàn)實的深沉慨嘆,以及對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觸。
四、指導誦讀。
1、播放視頻朗讀。i:教學資源\視頻朗讀《江南逢李龜年》4。
2、朗讀指導。(注意朗讀節(jié)奏、韻腳、重音)。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3、學生自由讀,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重音和韻腳。
4、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5、學生齊讀。
五、疏通詩句。
1、重點字詞解釋。
逢:遇見、碰見;尋常:經(jīng)常、常常;幾度:多次。
聞:聽見你(指李龜年)的歌聲。
2、翻譯全詩。
當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廳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shù)。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風光,沒有想到落花時節(jié)能巧遇你這位老相識。
六、情感探究。
1、引入思考。
此詩撫今思昔,世境之離亂,年華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語言極平易,含意極深遠,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凝結(jié)著四十多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那種昔盛今衰,構(gòu)成了尖銳的對比,使人感到詩情的深沉與凝重。清代黃生《杜詩說》說:“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于行間,寓感慨于字里。……”
2、思考:。
(1)詩人和李龜年相逢在什么季節(jié)?什么地方?你從詩中哪里讀出的?
(2)這首詩的前兩句寫什么?后兩句寫什么?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情感的?
(4)“落花時節(jié)”有哪些深層意蘊?
3、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巡回指導。
4、分組展示討論成果。
5、師生小結(jié)。
(1)詩人和李龜年相逢的暮春時節(jié)(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詩中“落花時。
節(jié)”點明了時間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風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詩人前兩句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交往;后兩句寫詩人在江南與李龜年的重逢;全詩撫今追昔,流露出詩人對大唐盛世風光的懷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嘆。
(3)詩人通過“今昔”對比來表達他對大唐盛世風光的懷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嘆的。
開頭二句雖然是在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情感卻很重?!搬酢?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按蘧拧?名滌,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經(jīng)常出入皇宮,是唐玄宗的寵臣,曾任秘書監(jiān)。他在同族弟兄輩中排行第九,故稱崔九?!搬跽薄ⅰ按蘧盘谩?仿佛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開元鼎盛時期文藝名流經(jīng)常雅集之處,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憶。當年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shù)明星,是很尋常的,可是現(xiàn)在回想起來,卻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境了。兩句詩在迭唱和詠嘆中,好像是要拉長回味的時間似的。這里蘊含的天上人間之感,需要結(jié)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
后兩句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滄桑巨變。風景秀麗的'江南,在和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間,面對的卻是滿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奥浠〞r節(jié)”,既是即景書事,也是有意無意之間的寄興。熟悉時代和杜甫身世的讀者,定會從中聯(lián)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而絲毫不覺得詩人在刻意設喻。詩人寫到“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這樣“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愿多說,真是顯得蘊藉之極。沈德潛評此詩:“含意未申,有案未斷”。這“未申”之意對于有著類似經(jīng)歷的當事者李龜年,自不難領會;對于后世善于知人論世的讀者,也不難把握?!罢恰焙汀坝帧边@兩個虛詞,一轉(zhuǎn)一跌,更在字里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
這首七言絕句膾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絕調(diào)。全詩撫今思昔,世境之離亂,年華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歷代好評眾多,如清代邵長蘅評價說:“子美七絕,此為壓卷?!薄短扑卧姶肌芬舱f,這首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shù)語,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絕調(diào)也。”
(4)“落花時節(jié)”四字的深層意蘊:。
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節(jié);。
第二、暗指詩人和李龜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隨時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國事凋零,盛世繁華不再。
七、總結(jié)。
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lián)結(jié)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盡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讀者卻不難感受到給唐代社會物質(zhì)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陰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chuàng)傷。確實可以說“世運之治亂,華年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孫洙評)。這首詩的成功創(chuàng)作似乎可以告訴我們:在具有高度藝術(shù)概括力和豐富生活體驗的大詩人那里,絕句這樣短小的體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現(xiàn)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時,又能達到怎樣一種舉重若輕、渾然無跡的藝術(shù)境界。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結(jié)合課堂內(nèi)容和課前資料,給這首詩寫一段三百左右的欣賞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