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參考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是每個教師都需要面對的問題。這個教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一
青海大通縣橋頭小學?司美彥?。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生:(齊聲)歡迎!歡迎!……。
師:好啊!謝謝同學們!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是用什么實際行動來歡迎司老師上課的呢?
生:我要認認真真地聽您講課,不做小動作。
生:我要積極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仔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師:好啊!你們考慮得真全面,也很實際?,F(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第88頁(板書課題),讓我們一道來學習習作例文。
二、指導課文閱讀。
1提問檢查預習情況。
師:閱讀過這篇課文的同學請舉手!
生:(紛紛舉手)。
生:課文里寫了一只渾身雪白的鵝,它常常下蛋,還會看家,還能保護雞。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雞的黃鼠狼趕跑了。
師:說得好,說得可全面哪!
2.帶著問題默讀全文。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先翻到第91頁,看一看第二道思考題,要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要邊讀邊想!
生:(全班學生認真默讀,教師行間巡視)。
〔這種結合思考題,有目的地進行默讀,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力?!?。
三、邊讀議邊板書。
1.分段讀議。
師:好了!大家默讀得挺認真!看誰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生:(較流利地朗讀完)。
生:開頭這一段,寫了一家喂了一只鵝,這只鵝周身潔白,還有一雙淡黃色的腳,……。
師:(邊聽邊板書“潔白”“淡黃”)說得好!誰還有補充?
生:還有鵝的嘴是扁圓的,額頭突兀,就是額頭還很高很突出的樣子。
生:這是我爺爺告訴我的。
〔很自然地要求學生自己識字解詞,并教給了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自學能力?!场?BR> 生:這一段最后幾句,還寫鵝走路很緩慢,昂首挺胸,引頸高歌,有一副昂揚雄健的樣子呢!
師:好啊!這幾句不能忽視。鵝走路不僅緩慢,而且穩(wěn)健,這有一副雄糾糾、氣昂昂的神態(tài),也就是昂揚雄健的姿態(tài)(板書“穩(wěn)健”“昂揚”)。
2.提示寫法。
師:(面向全班)開頭這一段的內容,大家聽清楚了沒有?
生:(齊聲)聽清楚了!
生:(齊聲)是!
師:(板書“顏色”)對!作者先寫了鵝身上的顏色,再描寫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說。
生:再描寫了鵝的嘴和額頭的形狀。
師:說得好(板書“形狀”)!最后作者又描寫了什么?
生:(齊聲)最后描寫了鵝的神態(tài)(約一半人說是姿態(tài))!
〔善于引導,使多數(shù)學生能“舉一反三”。〕。
3.繼續(xù)讀議。
師:答得好!回答是描寫“神態(tài)”或“姿態(tài)”的都對(轉身板書“姿態(tài)”)?,F(xiàn)在我看哪一組坐得直,有精神,就請那一組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掃視全班)。啊!大家都精神飽滿呢!那棗就請第二組的同學一起來讀第二自然段吧!
生:(第二組學生齊讀)。
生:(齊聲)是!
師:誰能說一說鵝生蛋前的表現(xiàn)?
生:回答(略)。
師:(邊聽邊板書“神情慌張”)說得不錯,大家還有什么補充?
生:(齊聲)沒有!
師:好!大家都聽得很仔細。現(xiàn)在誰來說一說鵝生蛋的表現(xiàn)?
生:回答(略)。
生:(齊聲)好(全班學生閱讀課文,畫曲線)!
生:我畫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滿了鉛”“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了它的‘寶寶’吧!”
師:好!他一下就找出了三個比喻句,誰還有什么補充的嗎?
生:我有!還有一句:“這家伙,真是個機靈鬼兒。”
生:(連續(xù)有三名學生回答,內容略)。
師:以上三名同學都能說出一些道理,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邊說邊板書):“機靈可愛、默默奉獻”。
4.重點讀議。
生:(全班學生低頭默讀)。
師:(行間巡視一遍后,板書“看家”)請注意!誰先說一說鵝是怎樣看家的?
生:(紛紛舉手,回答內容略)。
生:(先后有兩名學生回答,內容略)。
生:(紛紛舉手)。
師:大家先不忙回答,讓我先請最后一組的同學一起表情朗讀最后一段!
生:(第八組齊聲朗讀)。
師:(邊聽邊板書“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維護弱小,不畏強敵”)好!讀得很整齊,還真帶有點贊揚的語氣哩!聽了這一段,我們是不是已弄清鵝所具有的那種精神了!這一段,具有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說明鵝不但具有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的形象,而且還具有維護弱小、不畏強敵的精神。請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詞語,像老師剛才說的那樣,誰來說一遍。
生:(紛紛舉手,連續(xù)有三名學生各說一遍)。
〔借物喻人,有機地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布置課外習作。
生:(齊)能按時完成!
師:(下課鈴響)好!下課。
板書設計?。
(任峻?整理)。
論文?。
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看書報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同時還要教會兒童掌握閱讀的方法,激發(fā)兒童自覺閱讀的興趣。完成上述任務,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就必須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教師的教法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因文因人而選定的。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視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始終有機地滲透政治思想教育,認真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落實重點訓練,培養(yǎng)語文能力。為此,其著眼點尚需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大綱》的核心。葉圣陶先生反復強調教學要由教到不教,由講到不講。就是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從我多年的閱讀教學的實踐,逐步弄清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zhí)著的追求。從小培養(yǎng)興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不盡。小學語文教材里,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占了大部分,這些課文寫人、記事、繪景、狀物,內容具體,形象生動。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文章里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時,他們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他們就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閱讀當中得到樂趣。如:講《海底世界》一課時,板書課題后,我先讓同學們說一說,海底將是怎樣的景象呢?同學們有的說:海底漆黑沒有一點光亮;有的說:海底很靜,沒有聲音。老師不急于糾正,啟發(fā)學生從課文里得到正確認識。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將課文讀下去。
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開頭就生動鮮明、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課本里有很多題目新穎引人。如講《人橋》一課時,我在揭題中講到,“橋”是大家熟悉的建筑。橋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學們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橋是木橋;用石頭修成的橋是石橋;還有用鋼鐵修成的鐵橋……今天我們講的一種橋既不是水泥修的,也不是石頭造的,而是用人搭起來的“人橋”。這是講解放戰(zhàn)爭中的故事,解放軍戰(zhàn)士為了消滅對岸的敵人,在沒有橋的情況下,使進攻部隊踏著“人橋”沖上對岸,消滅了敵人。這樣的“揭題”引言,引起了同學們的很大興趣,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同學們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十分尊重、愛護和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做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來抓。
二、著力培養(yǎng)自學的能力。
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將來才能獨立地探究新的領域,索取新的知識。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改進教法,又要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是一篇習作例文,屬于半獨立閱讀課文,教學時應當減少老師的講解,多讓學生動腦筋,自己讀懂課文,所以我一開始就讓學生看課文后邊的思考題,然后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一步一步地讀懂課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也是一篇習作例文。習作例文擔負著指導閱讀和指導寫作的雙重任務。也就是說不但要求學生能在老師的輔導下讀懂課文,而且要求學生掌握本課的寫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質和特點,按照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說明事物。因此,在指導閱讀后向學生布置一篇作文?!段屹澝馈?、《我愛故鄉(xiāng)的》《我愛學校的》等。講完后,要求學生觀察一種小動物,啟發(fā)學生用學到的抓住事物特點介紹小動物的方法,寫出自己熟悉的小動物。這樣做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三、要滲透政治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它具有兩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這門學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憑借閱讀教材,在字、詞、句、篇的教學中進行的。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字、詞、句、篇,通過這些語言形式來理解其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在語言文字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想教育。這就說明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任務,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二者都重要。還說明,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進行,而要在語言文字教學中相機滲透,二者是有機結合的,相輔相成的。當然,我們反對不顧思想內容的純語言文字的教學,也反對脫離課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內容??傊?,語文課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從教材實際出發(fā),要根據(jù)課文中固有的思想內容在閱讀教學中進行。
四、樹立教學的整體觀念。
語文教學是一個多因素的整體。就小學語文來說,是由識字、寫字、聽話和說話、閱讀和作文諸因素構成的,諸因素之間又有各自的體系。通過科學的排列組合,縱橫聯(lián)系,構成語文學科的整體。有些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忽視了課文的整體,一篇課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詞句,或是只注意開頭結尾,或者只偏重認識一些生字,或者只講求思想教育……凡此種種,都是忽視了整體。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課文的整體觀念。在接觸任務一篇文章時,教師首先要了解這篇課文在本單元的地位、作用,重點讀寫訓練項目是什么。
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將其訓練重點貫穿始終。對于學生來講,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本課的內容大意,知道主要講些什么,而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再總起來閱讀,體會得才會更深刻。另外深鉆教材是樹立整體觀念的前提,鉆研教材不僅要掌握每節(jié)課所教內容的訓練重點,還要把握所教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系,從知識結構的整體出發(fā),處理好今天與明天,上學年與本學年的知識內容上的關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就不會把課文分析得支離破碎,就會將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有目的地進行序列訓練。只要胸中有全局,分段把好關,層層打好基礎,處處圍繞主線訓練,就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發(fā)展。
點評?。
司美彥老師原籍石家莊,1969年調來青海省大通縣任教。從一名普通教師到擔任校長,始終堅持語文教學。1989年4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特級教師。
的一課教學,系全省審評小學特級教師集中于西寧舉行的一堂鑒定課,獲得五名評委的一致好評。
課的自我簡介和板書姓名,使生疏的師生關系,一下變成近于親切的“同志式”關系;同時提出一個看似不必要的“歡迎與否”的問題,但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熱情、組織課堂教學的作用,而且引發(fā)起學習興趣。
臨時指定教習作例文,教者只有半天的準備時間,但其教學設計,符合二類課文的教學要求,首先“從讀入手”,重視指導學生閱讀,如在閱讀前引導學生看課后思考題,以及針對段落內容提問題,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做到“帶著問題,閱讀課文”。這就有效地引發(fā)主動性,增強閱讀效果。
教者沒有范讀課文,沒有教學生字詞,沒有安排段落和探討段意;而著重教給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解,始終貫穿了“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的一條紅線,作為二類課文的教學,似應如此,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全文的板書設計?,明顯地揭示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文路,既顯示了段落層次,點明內容,而且簡介了寫作手法和全文的中心意思,自然導出,直觀形象,并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教學中,教者能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始終注意組織教學,引起有意注意;善于運用啟發(fā)式和鼓勵式,始終以商量的口氣,啟示學生回答問題,始終以贊揚的語氣,對每一名回答問題的學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和指點,較好地啟發(f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作文的能力。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描寫大白鵝的句子,并體會有關句子表達的感情。
3.了解大白鵝是個漂亮、可愛、勇敢的小動物,感受我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大白鵝是個漂亮、可愛、勇敢的小動物,感受我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描寫大白鵝的句子,并體會有關句子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你養(yǎng)過或見過鵝嗎?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板書課題),讓我們一道來學習《鵝》。
二、指導課文閱讀。
1.提問檢查預習情況。
師:閱讀過這篇課文的同學請舉手!
估計:課文里寫了一只渾身雪白的鵝,它常常下蛋,還會看家,還能保護雞。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雞的黃鼠狼趕跑了。
2.帶著問題默讀全文。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先翻到第39頁,看一看第三道思考題,要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要邊讀邊想!
全班學生認真默讀,教師行間巡視。
三、邊讀議邊板書。
1.分段讀議。
師:好了!大家默讀得挺認真!看誰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生朗讀完。
師:這一段究竟有哪些內容,作者又是怎樣抓住特點來寫的(板書“形象”)?
(邊聽邊板書“潔白”“淡黃”)。
(2還有鵝的嘴是扁圓的,額頭突兀,就是額頭還很高很突出的樣子。
(3)這一段最后幾句,還寫鵝走路很緩慢,昂首挺胸,引頸高歌,有一副昂揚雄健的樣子呢!
師:好??!這幾句不能忽視。鵝走路不僅緩慢,而且穩(wěn)健,這有一副雄糾糾、氣昂昂的神態(tài),也就是昂揚雄健的姿態(tài)(板書“穩(wěn)健”“昂揚”)。
2.提示寫法。
師:(板書“顏色”)對!作者先寫了鵝身上的顏色,再描寫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說。
估計:再描寫了鵝的嘴和額頭的形狀。
師:說得好(板書“形狀”)!最后作者又描寫了什么?
估計:最后描寫了鵝的神態(tài)!
3.繼續(xù)讀議。
師:答得好!回答是描寫“神態(tài)”或“姿態(tài)”的都對(轉身板書“姿態(tài)”)。現(xiàn)在我看哪一組坐得直,有精神,就請那一組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掃視全班)。
學生齊讀。
師:誰能說一說鵝生蛋前的表現(xiàn)?
生回答。
師:(邊聽邊板書“神情慌張”)說得不錯,大家還有什么補充?
師:好!大家都聽得很仔細?,F(xiàn)在誰來說一說鵝生蛋的表現(xiàn)?
生:回答。
(全班學生閱讀課文,畫曲線)。
估計:我畫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滿了鉛”“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了它的‘寶寶’吧!”
“這家伙,真是個機靈鬼兒。”
師:結合這一段內容,大家再仔細想一想,作者寫這一段主要為表明一個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
師:以上同學都能說出一些道理,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邊說邊板書):“機靈可愛、默默奉獻”。
4.重點讀議。
(全班學生默讀)。
師:(行間巡視一遍后,板書“看家”)請注意!誰先說一說鵝是怎樣看家的?
生回答內容略。
學生回答。
師:大家先不忙回答,讓我先請一組的同學一起表情朗讀最后一段!
生齊聲朗讀)。
師:(邊聽邊板書“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維護弱小,不畏強敵”)聽了這一段,我們是不是已弄清鵝所具有的那種精神了!這一段,具有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說明鵝不但具有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的形象,而且還具有維護弱小、不畏強敵的精神。請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詞語,像老師剛才說的那樣,誰來說一遍。
(三名學生各說一遍)。
四、布置課外習作。
師:好!說得好!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用一兩段話寫出它的特點”。于下一周星期三以前寫在練習本上,交給老師批閱,大家能不能按時完成。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三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朋友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嗎?有沒有獨自乘公交車去公園玩過?沒去過沒關系,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試一試,有沒有信心?走,那我們就出發(fā)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動物園,瞧,這里是一張1路公交路線圖。
提問: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
2、王老師要從火車站到醫(yī)院,有幾站地?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jù)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xiàn)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2、這一段旅途還算順利,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動物園,不過我們可不能沒有計劃的去玩,那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現(xiàn)走冤枉路的情況,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須好好地計劃一下,你們看,公園的入口處有一張動物園的平面圖,這樣便于我們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認平面圖。
師:看圖時首先要找到圖中的方向標志,找到了嗎?點分別在藝術廣場的`哪一面嗎?
(2)認識游覽路線。
師:根據(jù)不同的需要,說說我們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結:我們在說行走路線的時候,要用上我們學過的方位詞語,這樣就可以說的很清楚。
(3)試一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次游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嗎?說給大家聽聽。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四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生:(齊聲)歡迎!歡迎!……。
師:好啊!謝謝同學們!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是用什么實際行動來歡迎司老師上課的呢?
生:我要認認真真地聽您講課,不做小動作。
生:我要積極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仔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師:好啊!你們考慮得真全面,也很實際?,F(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第88頁(板書課題),讓我們一道來學習習作例文。
二、指導課文閱讀。
1提問檢查預習情況。
師:閱讀過這篇課文的同學請舉手!
生:(紛紛舉手)。
生:課文里寫了一只渾身雪白的鵝,它常常下蛋,還會看家,還能保護雞。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雞的黃鼠狼趕跑了。
師:說得好,說得可全面哪!
2.帶著問題默讀全文。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先翻到第91頁,看一看第二道思考題,要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要邊讀邊想!
生:(全班學生認真默讀,教師行間巡視)。
〔這種結合思考題,有目的地進行默讀,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力。〕。
三、邊讀議邊板書。
1.分段讀議。
師:好了!大家默讀得挺認真!看誰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生:(較流利地朗讀完)。
生:開頭這一段,寫了一家喂了一只鵝,這只鵝周身潔白,還有一雙淡黃色的腳,……。
師:(邊聽邊板書“潔白”“淡黃”)說得好!誰還有補充?
生:還有鵝的嘴是扁圓的,額頭突兀,就是額頭還很高很突出的樣子。
生:這是我爺爺告訴我的。
〔很自然地要求學生自己識字解詞,并教給了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自學能力?!场?BR> 生:這一段最后幾句,還寫鵝走路很緩慢,昂首挺胸,引頸高歌,有一副昂揚雄健的樣子呢!
師:好啊!這幾句不能忽視。鵝走路不僅緩慢,而且穩(wěn)健,這有一副雄糾糾、氣昂昂的神態(tài),也就是昂揚雄健的姿態(tài)(板書“穩(wěn)健”“昂揚”)。
2.提示寫法。
師:(面向全班)開頭這一段的內容,大家聽清楚了沒有?
生:(齊聲)聽清楚了!
生:(齊聲)是!
師:(板書“顏色”)對!作者先寫了鵝身上的顏色,再描寫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說。
生:再描寫了鵝的嘴和額頭的形狀。
師:說得好(板書“形狀”)!最后作者又描寫了什么?
生:(齊聲)最后描寫了鵝的神態(tài)(約一半人說是姿態(tài))!
〔善于引導,使多數(shù)學生能“舉一反三”。〕。
3.繼續(xù)讀議。
師:答得好!回答是描寫“神態(tài)”或“姿態(tài)”的都對(轉身板書“姿態(tài)”)。現(xiàn)在我看哪一組坐得直,有精神,就請那一組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掃視全班)。啊!大家都精神飽滿呢!那棗就請第二組的同學一起來讀第二自然段吧!
生:(第二組學生齊讀)。
生:(齊聲)是!
師:誰能說一說鵝生蛋前的表現(xiàn)?
生:回答(略)。
師:(邊聽邊板書“神情慌張”)說得不錯,大家還有什么補充?
生:(齊聲)沒有!
師:好!大家都聽得很仔細?,F(xiàn)在誰來說一說鵝生蛋的表現(xiàn)?
生:回答(略)。
生:(齊聲)好(全班學生閱讀課文,畫曲線)!
生:我畫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滿了鉛”“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了它的‘寶寶’吧!”
師:好!他一下就找出了三個比喻句,誰還有什么補充的嗎?
生:我有!還有一句:“這家伙,真是個機靈鬼兒?!?BR> 生:(連續(xù)有三名學生回答,內容略)。
師:以上三名同學都能說出一些道理,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邊說邊板書):“機靈可愛、默默奉獻”。
4.重點讀議。
生:(全班學生低頭默讀)。
師:(行間巡視一遍后,板書“看家”)請注意!誰先說一說鵝是怎樣看家的?
生:(紛紛舉手,回答內容略)。
生:(先后有兩名學生回答,內容略)。
生:(紛紛舉手)。
師:大家先不忙回答,讓我先請最后一組的同學一起表情朗讀最后一段!
生:(第八組齊聲朗讀)。
師:(邊聽邊板書“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維護弱小,不畏強敵”)好!讀得很整齊,還真帶有點贊揚的語氣哩!聽了這一段,我們是不是已弄清鵝所具有的那種精神了!這一段,具有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說明鵝不但具有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的形象,而且還具有維護弱小、不畏強敵的精神。請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詞語,像老師剛才說的那樣,誰來說一遍。
生:(紛紛舉手,連續(xù)有三名學生各說一遍)。
〔借物喻人,有機地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布置課外習作。
生:(齊)能按時完成!
師:(下課鈴響)好!下課。
板書設計?。
(任峻?整理)。
論文?。
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看書報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同時還要教會兒童掌握閱讀的方法,激發(fā)兒童自覺閱讀的興趣。完成上述任務,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就必須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教師的教法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因文因人而選定的。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視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始終有機地滲透政治思想教育,認真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落實重點訓練,培養(yǎng)語文能力。為此,其著眼點尚需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大綱》的核心。葉圣陶先生反復強調教學要由教到不教,由講到不講。就是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從我多年的閱讀教學的實踐,逐步弄清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zhí)著的追求。從小培養(yǎng)興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不盡。小學語文教材里,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占了大部分,這些課文寫人、記事、繪景、狀物,內容具體,形象生動。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文章里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時,他們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他們就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閱讀當中得到樂趣。如:講《海底世界》一課時,板書課題后,我先讓同學們說一說,海底將是怎樣的景象呢?同學們有的說:海底漆黑沒有一點光亮;有的說:海底很靜,沒有聲音。老師不急于糾正,啟發(fā)學生從課文里得到正確認識。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將課文讀下去。
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開頭就生動鮮明、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課本里有很多題目新穎引人。如講《人橋》一課時,我在揭題中講到,“橋”是大家熟悉的建筑。橋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學們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橋是木橋;用石頭修成的橋是石橋;還有用鋼鐵修成的鐵橋……今天我們講的一種橋既不是水泥修的,也不是石頭造的,而是用人搭起來的“人橋”。這是講解放戰(zhàn)爭中的故事,解放軍戰(zhàn)士為了消滅對岸的敵人,在沒有橋的情況下,使進攻部隊踏著“人橋”沖上對岸,消滅了敵人。這樣的“揭題”引言,引起了同學們的很大興趣,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同學們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十分尊重、愛護和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做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來抓。
二、著力培養(yǎng)自學的能力。
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將來才能獨立地探究新的領域,索取新的知識。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改進教法,又要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是一篇習作例文,屬于半獨立閱讀課文,教學時應當減少老師的講解,多讓學生動腦筋,自己讀懂課文,所以我一開始就讓學生看課文后邊的思考題,然后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一步一步地讀懂課文?!段覑酃枢l(xiāng)的楊梅》也是一篇習作例文。習作例文擔負著指導閱讀和指導寫作的雙重任務。也就是說不但要求學生能在老師的輔導下讀懂課文,而且要求學生掌握本課的寫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質和特點,按照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說明事物。因此,在指導閱讀后向學生布置一篇作文。《我贊美》、《我愛故鄉(xiāng)的》《我愛學校的》等。講完后,要求學生觀察一種小動物,啟發(fā)學生用學到的抓住事物特點介紹小動物的方法,寫出自己熟悉的小動物。這樣做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三、要滲透政治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它具有兩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這門學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憑借閱讀教材,在字、詞、句、篇的教學中進行的。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字、詞、句、篇,通過這些語言形式來理解其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在語言文字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想教育。這就說明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任務,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二者都重要。還說明,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進行,而要在語言文字教學中相機滲透,二者是有機結合的,相輔相成的。當然,我們反對不顧思想內容的純語言文字的教學,也反對脫離課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內容??傊?,語文課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從教材實際出發(fā),要根據(jù)課文中固有的思想內容在閱讀教學中進行。
四、樹立教學的整體觀念。
語文教學是一個多因素的整體。就小學語文來說,是由識字、寫字、聽話和說話、閱讀和作文諸因素構成的,諸因素之間又有各自的體系。通過科學的排列組合,縱橫聯(lián)系,構成語文學科的整體。有些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忽視了課文的整體,一篇課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詞句,或是只注意開頭結尾,或者只偏重認識一些生字,或者只講求思想教育……凡此種種,都是忽視了整體。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課文的整體觀念。在接觸任務一篇文章時,教師首先要了解這篇課文在本單元的地位、作用,重點讀寫訓練項目是什么。
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將其訓練重點貫穿始終。對于學生來講,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本課的內容大意,知道主要講些什么,而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再總起來閱讀,體會得才會更深刻。另外深鉆教材是樹立整體觀念的前提,鉆研教材不僅要掌握每節(jié)課所教內容的訓練重點,還要把握所教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系,從知識結構的整體出發(fā),處理好今天與明天,上學年與本學年的知識內容上的關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就不會把課文分析得支離破碎,就會將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有目的地進行序列訓練。只要胸中有全局,分段把好關,層層打好基礎,處處圍繞主線訓練,就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發(fā)展。
點評?。
司美彥老師原籍石家莊,1969年調來青海省大通縣任教。從一名普通教師到擔任校長,始終堅持語文教學。1989年4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特級教師。
的一課教學,系全省審評小學特級教師集中于西寧舉行的一堂鑒定課,獲得五名評委的一致好評。
課的自我簡介和板書姓名,使生疏的師生關系,一下變成近于親切的“同志式”關系;同時提出一個看似不必要的“歡迎與否”的問題,但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熱情、組織課堂教學的作用,而且引發(fā)起學習興趣。
臨時指定教習作例文,教者只有半天的準備時間,但其教學設計,符合二類課文的教學要求,首先“從讀入手”,重視指導學生閱讀,如在閱讀前引導學生看課后思考題,以及針對段落內容提問題,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做到“帶著問題,閱讀課文”。這就有效地引發(fā)主動性,增強閱讀效果。
教者沒有范讀課文,沒有教學生字詞,沒有安排段落和探討段意;而著重教給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解,始終貫穿了“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的一條紅線,作為二類課文的教學,似應如此,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全文的板書設計?,明顯地揭示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文路,既顯示了段落層次,點明內容,而且簡介了寫作手法和全文的中心意思,自然導出,直觀形象,并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教學中,教者能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始終注意組織教學,引起有意注意;善于運用啟發(fā)式和鼓勵式,始終以商量的口氣,啟示學生回答問題,始終以贊揚的語氣,對每一名回答問題的學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和指點,較好地啟發(f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作文的能力。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五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平面圖,培養(yǎng)學生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述物體的位置以及幾個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力目標: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3。情感目標:通過認識地鐵路線圖培養(yǎng)學生認識路線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八個方向和描述路線。
教學難點:
根據(jù)一個方向運用八個方向描述一個物體周圍的物體。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平面圖,培養(yǎng)學生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述物體的位置以及幾個物體的相對位置。
2。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七個方向。教學重點:認識八個方向和描述路線。
教學難點:
根據(jù)一個方向運用八個方向描述一個物體周圍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方向有:東、南、習、北。出示圖,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認識方向。
二、新授。
1。出示書中平面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天安門在廣場的那個方向?毛主席紀念堂在廣場的那個方向?廣場的東面有什么?廣場的西面呢?指名答。
讓學生提問:大家回答。小組內互相提問回答。
3。小結:除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外,生活中還常常使用: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來描述事物的具體位置。出示指南針示意圖。認識八個方向。學生親手制作方向板,鞏固對八個方向的認識。
4。說一說:在天安門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向各有哪些建筑物?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指名答。兩人互說。
三、練習。
2。說一說下面幾個城市分別在北京的什么方向??磿系腵圖回答。自己說,互說。全班匯報。
第二節(jié)。
教學要求:
1。通過認識地鐵路線圖培養(yǎng)學生認識路線的能力。
2。通過練習鞏固本單元的知識,閱讀知識窗,了解北京的道路交通發(fā)展,激發(fā)愛北京、建設北京的熱情。
教學重點:
認識地鐵路線圖。
教學難點:
設計合理的路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二、新授。
1。談話:你們坐過地鐵嗎?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路線。
2。出示地鐵路線圖。認識站名及首站和末站的名字。
提問:從四惠站出發(fā)去軍事博物館怎么走?一只向西就可以到達。從阜成門站出發(fā),到鼓樓大街怎樣坐地鐵?師生一起說:鼓樓大街站在阜成門站的東北邊。
出示填空:從阜成門站上車,先向———,在向———,一共坐4站就到鼓樓大街站了。指名說,互相說。我要從五棵松站到崇文門站,怎樣換乘比較好呢?自己看圖設計路線。指名答。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指名答。
三、試一試。
1。小雨坐了3站在雍和宮站下車,它可能是從哪一站上車的?
2。如果乘地鐵從阜成門站到建國門站,你會選擇哪條路線?
3。你想從哪站乘地鐵出發(fā)到哪里?在小組內交流你的乘車路線。
4。說一說你從學校回家的路線。
四、練一練。
看書上的圖,設計游覽路線。在圖中表示出來。集體匯報。
五、閱讀知識窗。
了解北京軌道交通的發(fā)展。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六
長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面積=()。
6平方米=()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700平方分米=()平方米。
8平方米=()平方分米3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7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平方米20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45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10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弧?BR> 信封的面積大約是200()操場的面積大約是3600()。
籃球場的面積大約是500()小明從學校到家用時約20()。
4個蘋果約重1000()黑板面積大約是4()。
一張課桌的面積大約是40()一棵大樹高15()。
三、在里填上合適“”“”或“=”
8m80cm3800dm24m21m27500cm2。
50dm2500cm23m23000cm27m2600dm2。
455cm25dm23400dm243m24500dm45m。
四、判斷。
1、邊長4cm的正方形,周長與面積相等。()。
2、一個長方形的`長增加5cm,寬減少5cm,它的面積不變。()。
3、兩根同樣長的鐵絲圍成兩個不同形狀的長方形,它們的面積相等。()。
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也一定相等。()。
5、正方形周長越大,面積就越大。()。
四、解決問題。
1個長方形里面正好擺了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
3、一塊長方形玉米地長30米,寬20米。(1)這塊玉米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收玉米6千克,這塊地可以收玉米多少千克?
4、一間長方形教室,地面長80分米,寬60分米。這間教室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7、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16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七
我的思考:
沒打算把《夸父追日》當成一篇略讀課文來教。
《夸父追日》是一個神話故事,當然要引領學生領略神話想象的神奇,如夸父形象之偉岸,奔跑速度之快,喝水之多,等等,不一而足。
但僅僅止于此嗎?閱讀神話,如不能指向自我內心,不能從中汲取人性的力量,也就喪失了現(xiàn)實意義,僅剩軀殼,丟失了靈魂。
或者,可以把《夸父追日》看作一個寓言,每個人都可以從中讀出自己,讀出自己心中的太陽,讀出自己的追日之旅。
自然,這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有點難。我潛心研讀文本,并最終把文本讀成了兩個字——巨人。取其零星,組合成形體的巨人。再走進夸父的內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最后通過夸父英勇頑強地追日之旅,領略行動的巨人風采。三個梯度,或可使學生的認識困難轉化為對自我認識的一種挑戰(zhàn)。我選擇了這種操作策略。
而夸父倒下后,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伴隨落日畫面的四組回放鏡頭,便成了追日之旅中悲壯的華美樂章。
【學習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潛心讀文,交流閱讀感受,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2.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
3.體會夸父追日的執(zhí)著、奉獻精神,從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學重點】在教師指導下潛心讀文,交流閱讀感受,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從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學難點】感悟夸父追日的執(zhí)著、奉獻精神,從中汲取人性力量。
一、高樓并非平地起——勾連舊知。
課文大家都預習過了。預習時,有沒有想到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
預設:1、《盤古開天地》。
2、《和時間賽跑》。
3、《太陽》。
二、取其零星,組合巨人——形體的巨人。
2、初讀課文,劃找從哪些詞句可見夸父的巨人形象。
3、取其零星,組成巨人。
三、思想決定行動——思想的巨人。
我們說夸父是個巨人,僅僅是因為他個子比我們高大嗎?出示句子,指名朗讀。(讀出自信)。
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四、只想不做,那是空想——行動的巨人。
只想不做,那是空想??涓覆坏撬枷氲木奕耍切袆拥木奕?。重點研讀:
1、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
2、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3、又渴又累的夸父終于倒下了。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
落日畫面,鏡頭回放:
鏡頭一:立志。
鏡頭二:追日。
鏡頭三:抓日。
鏡頭四:倒下。
4、播放夸父追日音樂。
5、夸父,你遺憾嗎?
夸父,你后悔嗎?
6、夸父臨死前的奮力“一拋”,都拋出了什么?
引讀末段,交流。
7、小結:(師生合作,連起來說說全文大意。)。
五、追本溯源,兩千年的穿越——感受古文的魅力。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六、閱讀神話的現(xiàn)實意義——讀出自己。
【課文內容】。
《女媧補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啊!《夸父追日》講的是另一個神奇的故事。我們來讀讀課文,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從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見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著就是漫長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陽才又從東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BR>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還沒等太陽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涓阜律碜?,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澤里的水。那大澤,又叫“瀚?!?,有上千里寬。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fā)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八
家禽之中,最傲人的無過于鵝,同時最容易捉住的也無過于鵝。小編整理了《鵝》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鵝的叫聲,與鴨的叫聲大體相似,都是“軋軋”然的。但音調上大不相同。鴨的“軋軋”,其音調瑣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鵝的“軋軋”,其音調嚴肅鄭重,有似厲聲呵斥。它的舊主人告訴我: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它也能看守門戶。后來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聲的嚴厲,不亞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專對生客或宵小用的;見了主人,狗會搖頭擺尾,嗚嗚地乞憐。鵝則對無論何人,都是厲聲呵斥;要求飼食時的叫聲,也好像大爺嫌飯遲而怒罵小使一樣。
鵝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了。這在大體上也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現(xiàn)。我們走近雞或鴨,這雞或鴨一定讓步逃走。這是表示對人懼怕。所以我們要捉住雞或鴨,頗不容易。那鵝就不然:它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簡直不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這傲慢終歸是狂妄的。我們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項頸,而任意處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無過于鵝,同時最容易捉住的也無過于鵝。
8、選文主要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方面描寫白鵝的高傲(2分)。
9、在突出鵝的特點時,作者采用的是什么寫法?其好處是什么?(3分)。
10、這兩段文字蘊涵著作者對鵝怎樣的感情?(2分)。
11、畫線句子使用了。
的修辭手法,分析其表達效果。(3分)。
(一)8、叫聲(1分)步態(tài)(1分)。
9、對比,通過對比可以鮮明地表現(xiàn)白鵝的高傲。(3分)。
10、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2分)。
11、比喻,既表現(xiàn)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又表現(xiàn)它傲慢的性格。(3分)。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九
教學內容:
第9頁例5以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用手勢指出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2、老師說方向,你們就用手指向那邊方向:北、西南、東北、西、東北等。
3、出示中國地圖:請你分別指出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8個地區(qū)。
二、新知。
1、觀察例5圖:問:這是什么圖呢?(動物園導游圖)。
請認一認圖上畫有哪些動物館?
2、請在圖中指出8個方向。
3、解決問題。
熊貓館位置?從大門出發(fā)可以怎樣走?(在動物園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獅山,再向西北走。)還可以怎樣走?也請你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指名到黑板的掛圖前說說行走路線。同桌互相提問各個館的行走路線,比一比,誰說得準!
5、小結:如果從不同的路線走,說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鞏固練習。
1、說一說,1路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
2、第10頁第2題。
全班讀題: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據(jù)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樂項目用序號標在適當?shù)奈恢蒙?。講評。
四、總結。
收獲?指導學生對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已學的方向和路線的知識,介紹路線圖的活動情境,使學生自始自終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
教學目標:
1、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能給合路線圖介紹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3、發(fā)展學習有關方向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難點:根據(jù)路線圖介紹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策略與方法:在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點,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材中創(chuàng)設了1路車站臺這樣一個情境,出示了1路車的路線圖,讓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起點說出1路車所經過的地點,使學生看懂簡單的`路線圖。以教材中的路線圖為例,將往返路線、回家路線這一系列的認識路線和方向的教學活動融于“春游”這一大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在這樣一個大情境中學會知識、認識路線,并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教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課本第22頁~第23頁例題、試一試、練一練。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能力目標:通過借助認識路線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
教學準備:掛圖、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告訴學生班級所面向的方向,開展師生互動活動,教師說一個方向,學生馬上伸手指向相應的方向,要求學生指得又對又快。
如教師說:“東南方向。”學生馬上伸手指向東南方向。
進行方向練習后,教師讓同桌一名學生用學過的方向詞描述擺的位置,另一名學生用學具擺。
同桌活動后,教師讓學生上臺示范。
二、新授。
1、引入。
上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辨認了方向,同學們認識了方向后就可以利用方向來認識路線了。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路線吧!
學生回答后,教師學生打開書讀一讀淘氣和笑笑都說了些什么呢?學生讀懂后,教師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淘氣從廣場出發(fā)到動物園的行車路線,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請學生上臺邊講邊指路線圖,重點強調行車路線的方向。
學生回答后.教師請學生在課本第22頁填一填,填后再讓學讀一讀。
再看圖,4人一組說一說笑笑從動物園出發(fā)到廣場的行車路線。
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指名讓學生上臺當小小解說員,說出行車方向和路線。
教師讓學生想一想這兩條路線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4人一組討論,每個同學輪流說,其他同學幫忙將行車路線寫下來。再請學生上臺指圖說自己是怎么坐車的。
3、試一試。
學生小組交流第(1)題和第(2)題后,教師指名讓學生上臺回答第(1)題。教師指導學生一起數(shù)4站,找出在哪站下車。
第(2)題,教師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學生向前數(shù)3站,認為是從光明街上車的,有的學生向后數(shù)3站,認為是在育才路上車的。
三、練一練。
1、做第1題。
教師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教師讓學生觀察路線圖,說一說從圖中看到了什么?還可以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小紅行走的路線方向。
教師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小紅是如何上學、放學的?可以說說小故事。比一比,看誰說得好。
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讓學生上臺說一說小紅上學、放學的路線,書在說時,教師應注意學生所說的行走路線是否正確,還可以讓學生結合沿途景物說故事。
學生說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上學、放學兩條路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名回答。
2、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教師出示掛圖。
首先,教師讓學生觀察這張圖,并且讓學生說一說在圖中都看到什么?獲得了什么信息?
學生仔細觀察圖后,教師指名讓學生上臺說一說。
第(1)小題,教師讓學生讀題后,懂得要把自己放在“中心公園”觀察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qū)、果樹林。觀察它們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交流后,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得好,教師應該給予鼓勵。
第(2)小題,居民區(qū)的居民怎樣走可以到達海底世界?教師讓利小組內進行討論,每個同學都說說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圖中標出路當方向,也可以將路線方向寫在紙上。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活動后,教師讓學生當回島上的居民,說一說自己要去海底世界該怎么走。
3、做第3題。
讓學生畫出自己回家的路線圖。
四、小結。
說一說今天你學習到哪些數(shù)學知識?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一
1、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對人要有愛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2、默讀課文,繼續(xù)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對人要有愛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理解老師讓同學們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一、導入。
讀全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上節(jié)課已經解決了一些問題,繼續(xù)學習。一起走進這個感人的故事。
二、深入理解課文,解決問題。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想汪霞為什么要戴著帽子去上學?
(1)得了惡性腫瘤(解釋什么是惡性腫瘤)——不得不接受化療(用化學藥物治療惡性腫瘤)。
(2)“不得不”換詞理解——而必須接受化療的結果就是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幾乎掉光。
(3)曾經是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現(xiàn)在卻因為病痛的折磨,幾乎掉光了,小汪霞的內心怎樣啊?(痛苦傷心等)。
那你應該怎么讀???自己試一試,指名讀。
2、同學們,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汪霞,因為化療,那一頭曾經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幾乎掉光了,你將要每天頂著一顆光禿禿的腦袋去學校上課,這時你會怎么想?是什么心情?。浚ê懿话?、害怕)。
你們能體會到汪霞的心情,能用自己的朗讀把汪霞這種不安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
3、此時,你覺得汪霞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可憐,自尊心強,自卑)。
第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汪霞的心情發(fā)生著怎樣的變化呢?(開始接著最后)。
1)師生共同找出關鍵詞句,簡單說一說。
2)讀到這,你有什么問題嗎?
3)“為什么汪霞一開始遲遲不敢進去,到最后她大步走進教室”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
4)她為什么遲遲沒敢進去?為什么戴著一頂帽子就遲遲沒敢進去?
5)那么此時的汪霞會是什么心情呢?(害怕緊張\擔心等)怕什么?
6)那你應該怎么讀呢?自己試試讀一讀這一句話。指名讀——評讀。
2、正在此時,她發(fā)現(xiàn)了什?
(當他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時候,發(fā)現(xiàn)每一個同學都戴著帽子)。
理解“意外”
1)意外什么意思?她為什么會感到意外?讀這句體會她意外的心情。
2)大家想象一下:他們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樣式的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生自由發(fā)言:五顏六色、各色各樣、形態(tài)各異、千姿百態(tài)、------)。
那么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同學們的帽子呢?(五花八門)。
3、同學們都戴著五花八門的帽子,跟他們那些帽子比起來,汪霞覺得怎么樣?(自己的那頂帽子顯得那樣普通,幾乎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門口,看到眼前的景象,還是遲遲沒敢進去嗎?還會擔心害怕嗎?會是什么樣的心情?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心情呢?(和大家一樣,不再覺得自卑、不安。)。
5、比較句子:她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么兩樣。
她一下子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么兩樣。
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多“一下子”好嗎?好在哪兒?(心情變化很大,立刻變輕松)這句話應該怎么讀?練習朗讀最后一句。
7、自由讀全段,再次體會汪霞的心情變化。
過渡:汪霞這么大的轉變首先要歸功于誰呢?我們來看看老師究竟說了些什么?
1、默讀畫出老師的話,想想對老師說的話有什么問題嗎?(訂正提問)。
預設:為什么要從下星期一開始?為什么所有的同學都要戴帽子?為什么帽子越新奇越漂亮越好?解決問題。
2、老師是怎樣宣布這件事的?什么是和藹而鄭重?試著用和藹而鄭重的語氣宣布一下這件事。(出示句子)。
1)在什么情況會鄭重的說?聯(lián)系生活實際(升旗開幕式考試)。
2)讀到這,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老師為什么要嚴肅認真的說?(重視注意一定做到)。
3、討論:老師為什么讓所有的同學都戴著帽子?老師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打消汪霞害怕被同學嘲笑的顧慮,化解了她因為頭發(fā)掉落后而產生的不安、自卑心理,讓她能和大家融洽的相處)。
4、老師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同學們汪霞的病情呢?(保護她的自尊心)。
師:正是因為老師巧妙、周到的安排,汪霞才能和大家輕松的相處,可見老師的愛心、善解人意?。∥覀儾粌H要學會尊重,善待他人,而且還要講究方法使被關心的人樂于接受,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板書:尊重,善待)。
過渡:同學們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嗎?你是從哪知道的?
第四自然段。
1、汪霞常常忘記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
2、什么是似乎?同學們似乎忘記了什么?還似乎忘記了什么?
3、現(xiàn)在你覺得汪霞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三、師總結。
汪霞是不幸的,因為病魔不僅讓她身受痛苦,而且使她失去了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但是汪霞又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她擁有充滿愛心的老師和同學們。這位可親可敬的老師,不但保護了汪霞幼小的心靈,同時教會了同學們如何尊重他人。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人和汪霞一樣等著我們伸出友愛之手,去幫助他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吧!
四、口語交際。
現(xiàn)在,你想對誰說什么?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二
一、說教學設計:
我們設計這節(jié)課的出發(fā)點是以情感為主線,因為這篇課文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內涵卻比較深,應引導學生去了解旱災的嚴重,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在課前談話時,我利用學生對童話的喜愛,通過豐富多采的畫面喚起學生的記憶,感受童話的美好和神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通過理解詞語“干涸、干枯、焦渴”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旱災的嚴重性,為下文的學習起到一個鋪墊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緊緊抓住“最感動你的詞語或句子”,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讓情感在課堂上流淌,讓課堂充盈著濃濃的人文情懷。教育家呂型偉先生曾意味深長地指出: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新課程也要求我們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
二、說教學理念:
1、重視基礎知識。
語文畢竟是一門基礎學科,教學中還是應該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體現(xiàn):一是字詞教學,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同時還能突出重點。比如“唾沫”一詞的讀音比較難,我就讓學生來發(fā)現(xiàn),并及時糾正,達到以點蓋面的目的。二是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歸納,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沒有足夠的語言概括能力,但我們應該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課文主要內容的歸納,而后來出示的填空是考慮到中下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這樣做可以讓全體學生都得益,當然,我也有分層要求,會說的還是按照自己的來說,不會說的就可以依托填空來說一說。三是課堂作業(yè)的設計,這一題其實是對“干涸、干枯“這一對近義詞的辨析,是對本節(jié)課中所學內容的復習鞏固。
2、落實語言文字。
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是學習語文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抓住語言文字展開教學,也就使我們的語文課更有語文味了。在第一、二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理解語言,經歷學習語言的過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學生自主地學習,自主地感悟。
在落實語言文字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種方法:
(1)直觀畫面刺激。
比如在理解“干涸”和“干枯”這兩個詞時,我在學生自悟的基礎上,利用圖片沖擊學生的視覺,讓他們看著畫面再來說說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地感悟就比較到位了,明白了旱災真的很嚴重,什么地方都沒水了,大地都裂開了很大很大的縫。
(2)引發(fā)想像。
想像可以使文本厚實起來,又因為童話本身最大的特點就是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感受小姑娘的“累”時,我讓學生想像“她可能都找了哪些地方?”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真的很會想,從而使得“哪兒”這個詞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教學是一種喚醒”,我們應該調動學生已有的、積累的知識經驗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如在理解“焦渴”一詞時,我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談談“渴”的感覺,再來想像“焦渴”又是怎樣的程度,進一步明白旱災之大,旱情之嚴重。
(4)朗讀加深體驗。
朗讀可以使課堂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讀明義”的境界。像在句子“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的理解中,我沒有讓學生去說,就是用讀來理解,“以讀帶講”,在讀中感受那份驚喜、高興、喜出望外。又比如在“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我讓學生邊讀邊悟,感受小姑娘的愛心和堅強的毅力。
盡管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打磨,也融合了很多優(yōu)秀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教研室徐老師兩次來聽我的試教并作指導,真的很感謝,我們學校的何校長,她是全程參與了這節(jié)課的打磨,讓我非常感動,還有我們學科組的全體老師們。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三
2、背誦古詩。
《江南》等。
一、激趣導入。
1、課前播放音樂,學生閉上眼睛欣賞。
要求:音樂帶給你怎樣的的畫面?
交流:請你用最簡潔的話告訴我,音樂帶給你怎樣面?
2、過渡導入。
從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愛的對象,描寫的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人們之所以喜歡荷花就是因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荷花的課文,是我國教育學家、文學家葉圣陶爺爺寫的。
板書課題:1、26、荷花(看老師板書,這兩個字都是草字頭,因為他們都屬于花。)。
2、齊讀課題,指導朗讀。(荷花這么美應該怎樣讀,再來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嗎?(播放荷花錄象)。
要求:讓我們插上音樂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師有個建議看的的時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討論以下,看你能用一個怎樣的詞來形容你所見到的荷花。
b、學生交流。
4、過渡進入第二小節(jié)。
相看兩不厭,唯有白荷花,我覺得大家都是偉大的詩人,把荷花描寫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爺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葉圣陶爺爺?shù)暮苫ㄊ澜绨伞?BR> 二、教學第二小節(jié)。(出示內容)。
1、帶問題自由朗讀第二小節(jié)。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覺得葉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怎么樣?
交流。
2、帶著問題再讀第二小節(jié)。
要求;畫出你認為最美的句子,讀讀,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交流。
a、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挨挨擠擠”、“碧綠”、“大圓盤”(課件出示圖片)。
你能把你的感覺讀好嗎?(指導朗讀)。
b、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抓“冒”
(a)如果這篇文章讓你來寫在這里你用一個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確)。
(b)荷花從這么多的荷葉中冒出來想干什么呢?(鼓勵)。
c、有的……有的……有的……(每種姿態(tài)的荷花配圖,指導朗讀。)。
3、齊讀課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機勃勃,讓我們一起來有滋有味贊美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學第三小節(jié)。
1、葉圣陶爺爺寫了三種姿態(tài)的荷花,還有其他姿態(tài)的荷花嗎?想看嗎?(播放圖片)。
學生帶著要求看圖片。
要求:仔細觀看圖片,把你最喜歡,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腦中,呆會講給我們聽。要是給你講的荷花再加上動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師輔導為荷花加上動作表示。)。
2、導讀9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a、學生讀第三小節(jié)。猜猜這位了不起的畫家是誰?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齊讀課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讓我們熱愛的大自然的同學一起與這位偉大的畫家對話吧。
四、教學第四小節(jié)。(出示內容)。
1、播放錄音帶。
2、激讀。
想不想與錄音帶比一比。
學生自讀課文。
3、交流朗讀。
a、誰來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還有更多的荷花嗎?齊讀課文。
4、內化感悟。
交流。
5、齊讀課文。
五、小結。
1、此時此刻你想用怎樣的方式來贊美荷花的美麗,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練筆。
讓我們也來作回作家,模仿葉圣陶爺爺?shù)暮苫ㄒ瞾韺憣懽约旱暮苫ā?BR>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態(tài)……。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題目來寫一寫。
七、總結結束。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四
1、能正確讀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體會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學難點】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
師:今天,沈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想看看嗎?
(出示圖片,音樂)一些學生常見的經典童話故事畫面,如:《皇帝的新裝》、《白雪公主》、《丑小鴨》等。(讓學生一起說說故事的題目)。
師:這些都是什么呀?(童話故事)喜歡嗎?為什么?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了解鉆石: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神奇的童話故事,它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題目叫——《七顆鉆石》。
1、出示課題,齊讀。
2、師:鉆石,你了解它嗎?
師:是啊,鉆石就是這樣一種美好的東西,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七顆鉆石》。
這個故事到底講了什么呢?讓我們趕快去讀讀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提出自讀要求)。
2、檢查字詞,隨機正音:(關注“唾沫”)。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說。
(2)出示填空:
地球上發(fā)生了,一個小姑娘,水罐發(fā)生了的變化,最后從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顆鉆石變成了。
(自由說——齊說)。
(過渡語)師: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讓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研讀第1自然段,感受旱災:
師:讀讀這一段話,你讀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fā)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讀。
2、師:你讀懂了什么?板書:大旱災。
師:你從哪些詞語讀懂了這是“大旱災”呢?
3、體會“干涸——干枯”
師:你從哪個詞讀懂了?
師:讓我們去看看當時的場面吧——(出示圖片,背景音樂)。
你看到了什么?
(過渡語)師:再來讀讀這一段,還從哪讀懂了這是“大旱災”呢?
4、理解“焦渴”。
師:你有過口渴的經歷嗎?(體育課下來、有時半天沒喝水等)。
這是“焦渴”嗎?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嗎?
(嗓子眼里有火燒火燎的感覺,就像要冒出煙來的樣子。)。
5、師: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讓所有的人都感受到這場大旱災的嚴重。
(配樂朗讀)。
(四)研讀第2自然段,感受愛心:
(過渡語)師:地球上發(fā)生了這么嚴重的大旱災,有一個小姑娘卻要給她生病的母親找水喝,發(fā)生了什么呢?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劃出最感動你的詞語或句子。
板書:找水。
1、自由讀,教師隨機地進行指導。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師:哪里感動了你?
(1)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生病的母親”)。
指導朗讀(隨著學生的理解讀好這句話)。
(2)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
師:你能想像當時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兒去找水?(想象說話)。
生:小溪邊,大河旁,山泉下,她會翻山越林,到處去找水,手會被樹枝割破,衣服會被樹枝劃破,跌倒了又爬起來……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兒都沒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
板書:空。
指導朗讀(隨著學生的理解讀好這句話)。
師: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沒找到水。這時,小姑娘心里會怎么想?
生:沮喪、傷心、難過、絕望……。
師:就在這樣絕望的情況下,當她醒來時,拿起罐子一看——。
(3)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
你為什么讀得這么高興呀?
師: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獲啊,難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誰也來喜出望外地讀一讀?
你讀得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師:帶著你的理解,我們一起來讀——(齊讀)。
板書:滿。
師:空罐變成了滿罐,這就是童話故事的——神奇。(指板書)。
(過渡語)師:還有哪里也感動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小狗,一下子絆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來。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為有了水;也是因為母親有救了。
(2)“真想喝個夠”說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親,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趕緊跑回家去”……。
師:你還從哪些詞語里也讀出了她的急切?
師:小姑娘,你這樣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變)。
(4)體會“抱著”(說明兩點:對水的珍愛;心情的急切。)。
(五)設疑存疑,課堂小結:
師: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按照你的經驗,掉在地上的水罐會怎樣呢?
生:(自由說)水都灑了出來。
師: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還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擺著……。
師: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六)課堂作業(yè):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3題。
1、學生自由做。
2、說說你為什么這么填?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五
1、熟讀課文,并能感情朗讀課文。
2、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學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
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與七顆鉆石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巨大力量,培養(yǎng)學生有愛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閱讀,讓學生體會是“愛心”使水罐發(fā)生了一次次神奇的變化,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愛心對別人、對社會的意義,懂得只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教學過程】。
(一)設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鉆石圖片,板書鉆石)。
漂亮不漂亮?你想說什么?不光漂亮,它還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石啊,它象征著純潔和永恒啊。(板書:七顆鉆石)齊讀課題。
(三)讀與悟第2段。
教師過渡:小姑娘睡醒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1、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二段。
2、指名提問。(小姑娘醒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3、齊讀文中句子: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4、問題預設:此刻,小女孩心情如何?引導學生找文中“喜出望外”一詞。
5、指名提問。(“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結合表情理解)。
6、齊讀。(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是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
7、指名提問。(小姑娘得到水之后想到了什么?)。
(她真想喝個夠,但更想給生病的母親喝,于是趕回家。)。
(四)請同學們與同桌一起把故事讀完,并拿出預習表格相互交流。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六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5人一組,1人指揮,4人做動作。(1人指揮站中間,4人聽指揮站4個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1、全課小結:你們今天有什么收獲?
2、師總結。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一
青海大通縣橋頭小學?司美彥?。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生:(齊聲)歡迎!歡迎!……。
師:好啊!謝謝同學們!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是用什么實際行動來歡迎司老師上課的呢?
生:我要認認真真地聽您講課,不做小動作。
生:我要積極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仔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師:好啊!你們考慮得真全面,也很實際?,F(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第88頁(板書課題),讓我們一道來學習習作例文。
二、指導課文閱讀。
1提問檢查預習情況。
師:閱讀過這篇課文的同學請舉手!
生:(紛紛舉手)。
生:課文里寫了一只渾身雪白的鵝,它常常下蛋,還會看家,還能保護雞。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雞的黃鼠狼趕跑了。
師:說得好,說得可全面哪!
2.帶著問題默讀全文。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先翻到第91頁,看一看第二道思考題,要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要邊讀邊想!
生:(全班學生認真默讀,教師行間巡視)。
〔這種結合思考題,有目的地進行默讀,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力?!?。
三、邊讀議邊板書。
1.分段讀議。
師:好了!大家默讀得挺認真!看誰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生:(較流利地朗讀完)。
生:開頭這一段,寫了一家喂了一只鵝,這只鵝周身潔白,還有一雙淡黃色的腳,……。
師:(邊聽邊板書“潔白”“淡黃”)說得好!誰還有補充?
生:還有鵝的嘴是扁圓的,額頭突兀,就是額頭還很高很突出的樣子。
生:這是我爺爺告訴我的。
〔很自然地要求學生自己識字解詞,并教給了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自學能力?!场?BR> 生:這一段最后幾句,還寫鵝走路很緩慢,昂首挺胸,引頸高歌,有一副昂揚雄健的樣子呢!
師:好啊!這幾句不能忽視。鵝走路不僅緩慢,而且穩(wěn)健,這有一副雄糾糾、氣昂昂的神態(tài),也就是昂揚雄健的姿態(tài)(板書“穩(wěn)健”“昂揚”)。
2.提示寫法。
師:(面向全班)開頭這一段的內容,大家聽清楚了沒有?
生:(齊聲)聽清楚了!
生:(齊聲)是!
師:(板書“顏色”)對!作者先寫了鵝身上的顏色,再描寫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說。
生:再描寫了鵝的嘴和額頭的形狀。
師:說得好(板書“形狀”)!最后作者又描寫了什么?
生:(齊聲)最后描寫了鵝的神態(tài)(約一半人說是姿態(tài))!
〔善于引導,使多數(shù)學生能“舉一反三”。〕。
3.繼續(xù)讀議。
師:答得好!回答是描寫“神態(tài)”或“姿態(tài)”的都對(轉身板書“姿態(tài)”)?,F(xiàn)在我看哪一組坐得直,有精神,就請那一組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掃視全班)。啊!大家都精神飽滿呢!那棗就請第二組的同學一起來讀第二自然段吧!
生:(第二組學生齊讀)。
生:(齊聲)是!
師:誰能說一說鵝生蛋前的表現(xiàn)?
生:回答(略)。
師:(邊聽邊板書“神情慌張”)說得不錯,大家還有什么補充?
生:(齊聲)沒有!
師:好!大家都聽得很仔細。現(xiàn)在誰來說一說鵝生蛋的表現(xiàn)?
生:回答(略)。
生:(齊聲)好(全班學生閱讀課文,畫曲線)!
生:我畫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滿了鉛”“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了它的‘寶寶’吧!”
師:好!他一下就找出了三個比喻句,誰還有什么補充的嗎?
生:我有!還有一句:“這家伙,真是個機靈鬼兒。”
生:(連續(xù)有三名學生回答,內容略)。
師:以上三名同學都能說出一些道理,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邊說邊板書):“機靈可愛、默默奉獻”。
4.重點讀議。
生:(全班學生低頭默讀)。
師:(行間巡視一遍后,板書“看家”)請注意!誰先說一說鵝是怎樣看家的?
生:(紛紛舉手,回答內容略)。
生:(先后有兩名學生回答,內容略)。
生:(紛紛舉手)。
師:大家先不忙回答,讓我先請最后一組的同學一起表情朗讀最后一段!
生:(第八組齊聲朗讀)。
師:(邊聽邊板書“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維護弱小,不畏強敵”)好!讀得很整齊,還真帶有點贊揚的語氣哩!聽了這一段,我們是不是已弄清鵝所具有的那種精神了!這一段,具有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說明鵝不但具有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的形象,而且還具有維護弱小、不畏強敵的精神。請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詞語,像老師剛才說的那樣,誰來說一遍。
生:(紛紛舉手,連續(xù)有三名學生各說一遍)。
〔借物喻人,有機地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布置課外習作。
生:(齊)能按時完成!
師:(下課鈴響)好!下課。
板書設計?。
(任峻?整理)。
論文?。
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看書報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同時還要教會兒童掌握閱讀的方法,激發(fā)兒童自覺閱讀的興趣。完成上述任務,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就必須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教師的教法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因文因人而選定的。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視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始終有機地滲透政治思想教育,認真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落實重點訓練,培養(yǎng)語文能力。為此,其著眼點尚需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大綱》的核心。葉圣陶先生反復強調教學要由教到不教,由講到不講。就是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從我多年的閱讀教學的實踐,逐步弄清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zhí)著的追求。從小培養(yǎng)興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不盡。小學語文教材里,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占了大部分,這些課文寫人、記事、繪景、狀物,內容具體,形象生動。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文章里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時,他們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他們就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閱讀當中得到樂趣。如:講《海底世界》一課時,板書課題后,我先讓同學們說一說,海底將是怎樣的景象呢?同學們有的說:海底漆黑沒有一點光亮;有的說:海底很靜,沒有聲音。老師不急于糾正,啟發(fā)學生從課文里得到正確認識。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將課文讀下去。
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開頭就生動鮮明、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課本里有很多題目新穎引人。如講《人橋》一課時,我在揭題中講到,“橋”是大家熟悉的建筑。橋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學們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橋是木橋;用石頭修成的橋是石橋;還有用鋼鐵修成的鐵橋……今天我們講的一種橋既不是水泥修的,也不是石頭造的,而是用人搭起來的“人橋”。這是講解放戰(zhàn)爭中的故事,解放軍戰(zhàn)士為了消滅對岸的敵人,在沒有橋的情況下,使進攻部隊踏著“人橋”沖上對岸,消滅了敵人。這樣的“揭題”引言,引起了同學們的很大興趣,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同學們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十分尊重、愛護和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做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來抓。
二、著力培養(yǎng)自學的能力。
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將來才能獨立地探究新的領域,索取新的知識。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改進教法,又要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是一篇習作例文,屬于半獨立閱讀課文,教學時應當減少老師的講解,多讓學生動腦筋,自己讀懂課文,所以我一開始就讓學生看課文后邊的思考題,然后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一步一步地讀懂課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也是一篇習作例文。習作例文擔負著指導閱讀和指導寫作的雙重任務。也就是說不但要求學生能在老師的輔導下讀懂課文,而且要求學生掌握本課的寫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質和特點,按照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說明事物。因此,在指導閱讀后向學生布置一篇作文?!段屹澝馈?、《我愛故鄉(xiāng)的》《我愛學校的》等。講完后,要求學生觀察一種小動物,啟發(fā)學生用學到的抓住事物特點介紹小動物的方法,寫出自己熟悉的小動物。這樣做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三、要滲透政治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它具有兩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這門學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憑借閱讀教材,在字、詞、句、篇的教學中進行的。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字、詞、句、篇,通過這些語言形式來理解其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在語言文字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想教育。這就說明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任務,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二者都重要。還說明,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進行,而要在語言文字教學中相機滲透,二者是有機結合的,相輔相成的。當然,我們反對不顧思想內容的純語言文字的教學,也反對脫離課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內容??傊?,語文課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從教材實際出發(fā),要根據(jù)課文中固有的思想內容在閱讀教學中進行。
四、樹立教學的整體觀念。
語文教學是一個多因素的整體。就小學語文來說,是由識字、寫字、聽話和說話、閱讀和作文諸因素構成的,諸因素之間又有各自的體系。通過科學的排列組合,縱橫聯(lián)系,構成語文學科的整體。有些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忽視了課文的整體,一篇課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詞句,或是只注意開頭結尾,或者只偏重認識一些生字,或者只講求思想教育……凡此種種,都是忽視了整體。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課文的整體觀念。在接觸任務一篇文章時,教師首先要了解這篇課文在本單元的地位、作用,重點讀寫訓練項目是什么。
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將其訓練重點貫穿始終。對于學生來講,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本課的內容大意,知道主要講些什么,而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再總起來閱讀,體會得才會更深刻。另外深鉆教材是樹立整體觀念的前提,鉆研教材不僅要掌握每節(jié)課所教內容的訓練重點,還要把握所教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系,從知識結構的整體出發(fā),處理好今天與明天,上學年與本學年的知識內容上的關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就不會把課文分析得支離破碎,就會將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有目的地進行序列訓練。只要胸中有全局,分段把好關,層層打好基礎,處處圍繞主線訓練,就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發(fā)展。
點評?。
司美彥老師原籍石家莊,1969年調來青海省大通縣任教。從一名普通教師到擔任校長,始終堅持語文教學。1989年4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特級教師。
的一課教學,系全省審評小學特級教師集中于西寧舉行的一堂鑒定課,獲得五名評委的一致好評。
課的自我簡介和板書姓名,使生疏的師生關系,一下變成近于親切的“同志式”關系;同時提出一個看似不必要的“歡迎與否”的問題,但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熱情、組織課堂教學的作用,而且引發(fā)起學習興趣。
臨時指定教習作例文,教者只有半天的準備時間,但其教學設計,符合二類課文的教學要求,首先“從讀入手”,重視指導學生閱讀,如在閱讀前引導學生看課后思考題,以及針對段落內容提問題,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做到“帶著問題,閱讀課文”。這就有效地引發(fā)主動性,增強閱讀效果。
教者沒有范讀課文,沒有教學生字詞,沒有安排段落和探討段意;而著重教給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解,始終貫穿了“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的一條紅線,作為二類課文的教學,似應如此,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全文的板書設計?,明顯地揭示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文路,既顯示了段落層次,點明內容,而且簡介了寫作手法和全文的中心意思,自然導出,直觀形象,并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教學中,教者能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始終注意組織教學,引起有意注意;善于運用啟發(fā)式和鼓勵式,始終以商量的口氣,啟示學生回答問題,始終以贊揚的語氣,對每一名回答問題的學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和指點,較好地啟發(f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作文的能力。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描寫大白鵝的句子,并體會有關句子表達的感情。
3.了解大白鵝是個漂亮、可愛、勇敢的小動物,感受我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大白鵝是個漂亮、可愛、勇敢的小動物,感受我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描寫大白鵝的句子,并體會有關句子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你養(yǎng)過或見過鵝嗎?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板書課題),讓我們一道來學習《鵝》。
二、指導課文閱讀。
1.提問檢查預習情況。
師:閱讀過這篇課文的同學請舉手!
估計:課文里寫了一只渾身雪白的鵝,它常常下蛋,還會看家,還能保護雞。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雞的黃鼠狼趕跑了。
2.帶著問題默讀全文。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先翻到第39頁,看一看第三道思考題,要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要邊讀邊想!
全班學生認真默讀,教師行間巡視。
三、邊讀議邊板書。
1.分段讀議。
師:好了!大家默讀得挺認真!看誰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生朗讀完。
師:這一段究竟有哪些內容,作者又是怎樣抓住特點來寫的(板書“形象”)?
(邊聽邊板書“潔白”“淡黃”)。
(2還有鵝的嘴是扁圓的,額頭突兀,就是額頭還很高很突出的樣子。
(3)這一段最后幾句,還寫鵝走路很緩慢,昂首挺胸,引頸高歌,有一副昂揚雄健的樣子呢!
師:好??!這幾句不能忽視。鵝走路不僅緩慢,而且穩(wěn)健,這有一副雄糾糾、氣昂昂的神態(tài),也就是昂揚雄健的姿態(tài)(板書“穩(wěn)健”“昂揚”)。
2.提示寫法。
師:(板書“顏色”)對!作者先寫了鵝身上的顏色,再描寫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說。
估計:再描寫了鵝的嘴和額頭的形狀。
師:說得好(板書“形狀”)!最后作者又描寫了什么?
估計:最后描寫了鵝的神態(tài)!
3.繼續(xù)讀議。
師:答得好!回答是描寫“神態(tài)”或“姿態(tài)”的都對(轉身板書“姿態(tài)”)。現(xiàn)在我看哪一組坐得直,有精神,就請那一組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掃視全班)。
學生齊讀。
師:誰能說一說鵝生蛋前的表現(xiàn)?
生回答。
師:(邊聽邊板書“神情慌張”)說得不錯,大家還有什么補充?
師:好!大家都聽得很仔細?,F(xiàn)在誰來說一說鵝生蛋的表現(xiàn)?
生:回答。
(全班學生閱讀課文,畫曲線)。
估計:我畫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滿了鉛”“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了它的‘寶寶’吧!”
“這家伙,真是個機靈鬼兒。”
師:結合這一段內容,大家再仔細想一想,作者寫這一段主要為表明一個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
師:以上同學都能說出一些道理,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邊說邊板書):“機靈可愛、默默奉獻”。
4.重點讀議。
(全班學生默讀)。
師:(行間巡視一遍后,板書“看家”)請注意!誰先說一說鵝是怎樣看家的?
生回答內容略。
學生回答。
師:大家先不忙回答,讓我先請一組的同學一起表情朗讀最后一段!
生齊聲朗讀)。
師:(邊聽邊板書“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維護弱小,不畏強敵”)聽了這一段,我們是不是已弄清鵝所具有的那種精神了!這一段,具有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說明鵝不但具有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的形象,而且還具有維護弱小、不畏強敵的精神。請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詞語,像老師剛才說的那樣,誰來說一遍。
(三名學生各說一遍)。
四、布置課外習作。
師:好!說得好!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用一兩段話寫出它的特點”。于下一周星期三以前寫在練習本上,交給老師批閱,大家能不能按時完成。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三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朋友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嗎?有沒有獨自乘公交車去公園玩過?沒去過沒關系,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試一試,有沒有信心?走,那我們就出發(fā)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動物園,瞧,這里是一張1路公交路線圖。
提問: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
2、王老師要從火車站到醫(yī)院,有幾站地?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jù)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xiàn)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2、這一段旅途還算順利,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動物園,不過我們可不能沒有計劃的去玩,那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現(xiàn)走冤枉路的情況,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須好好地計劃一下,你們看,公園的入口處有一張動物園的平面圖,這樣便于我們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認平面圖。
師:看圖時首先要找到圖中的方向標志,找到了嗎?點分別在藝術廣場的`哪一面嗎?
(2)認識游覽路線。
師:根據(jù)不同的需要,說說我們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結:我們在說行走路線的時候,要用上我們學過的方位詞語,這樣就可以說的很清楚。
(3)試一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次游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嗎?說給大家聽聽。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四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生:(齊聲)歡迎!歡迎!……。
師:好啊!謝謝同學們!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是用什么實際行動來歡迎司老師上課的呢?
生:我要認認真真地聽您講課,不做小動作。
生:我要積極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仔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師:好啊!你們考慮得真全面,也很實際?,F(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第88頁(板書課題),讓我們一道來學習習作例文。
二、指導課文閱讀。
1提問檢查預習情況。
師:閱讀過這篇課文的同學請舉手!
生:(紛紛舉手)。
生:課文里寫了一只渾身雪白的鵝,它常常下蛋,還會看家,還能保護雞。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雞的黃鼠狼趕跑了。
師:說得好,說得可全面哪!
2.帶著問題默讀全文。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先翻到第91頁,看一看第二道思考題,要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要邊讀邊想!
生:(全班學生認真默讀,教師行間巡視)。
〔這種結合思考題,有目的地進行默讀,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力。〕。
三、邊讀議邊板書。
1.分段讀議。
師:好了!大家默讀得挺認真!看誰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生:(較流利地朗讀完)。
生:開頭這一段,寫了一家喂了一只鵝,這只鵝周身潔白,還有一雙淡黃色的腳,……。
師:(邊聽邊板書“潔白”“淡黃”)說得好!誰還有補充?
生:還有鵝的嘴是扁圓的,額頭突兀,就是額頭還很高很突出的樣子。
生:這是我爺爺告訴我的。
〔很自然地要求學生自己識字解詞,并教給了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自學能力?!场?BR> 生:這一段最后幾句,還寫鵝走路很緩慢,昂首挺胸,引頸高歌,有一副昂揚雄健的樣子呢!
師:好啊!這幾句不能忽視。鵝走路不僅緩慢,而且穩(wěn)健,這有一副雄糾糾、氣昂昂的神態(tài),也就是昂揚雄健的姿態(tài)(板書“穩(wěn)健”“昂揚”)。
2.提示寫法。
師:(面向全班)開頭這一段的內容,大家聽清楚了沒有?
生:(齊聲)聽清楚了!
生:(齊聲)是!
師:(板書“顏色”)對!作者先寫了鵝身上的顏色,再描寫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說。
生:再描寫了鵝的嘴和額頭的形狀。
師:說得好(板書“形狀”)!最后作者又描寫了什么?
生:(齊聲)最后描寫了鵝的神態(tài)(約一半人說是姿態(tài))!
〔善于引導,使多數(shù)學生能“舉一反三”。〕。
3.繼續(xù)讀議。
師:答得好!回答是描寫“神態(tài)”或“姿態(tài)”的都對(轉身板書“姿態(tài)”)。現(xiàn)在我看哪一組坐得直,有精神,就請那一組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掃視全班)。啊!大家都精神飽滿呢!那棗就請第二組的同學一起來讀第二自然段吧!
生:(第二組學生齊讀)。
生:(齊聲)是!
師:誰能說一說鵝生蛋前的表現(xiàn)?
生:回答(略)。
師:(邊聽邊板書“神情慌張”)說得不錯,大家還有什么補充?
生:(齊聲)沒有!
師:好!大家都聽得很仔細?,F(xiàn)在誰來說一說鵝生蛋的表現(xiàn)?
生:回答(略)。
生:(齊聲)好(全班學生閱讀課文,畫曲線)!
生:我畫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滿了鉛”“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了它的‘寶寶’吧!”
師:好!他一下就找出了三個比喻句,誰還有什么補充的嗎?
生:我有!還有一句:“這家伙,真是個機靈鬼兒?!?BR> 生:(連續(xù)有三名學生回答,內容略)。
師:以上三名同學都能說出一些道理,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邊說邊板書):“機靈可愛、默默奉獻”。
4.重點讀議。
生:(全班學生低頭默讀)。
師:(行間巡視一遍后,板書“看家”)請注意!誰先說一說鵝是怎樣看家的?
生:(紛紛舉手,回答內容略)。
生:(先后有兩名學生回答,內容略)。
生:(紛紛舉手)。
師:大家先不忙回答,讓我先請最后一組的同學一起表情朗讀最后一段!
生:(第八組齊聲朗讀)。
師:(邊聽邊板書“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維護弱小,不畏強敵”)好!讀得很整齊,還真帶有點贊揚的語氣哩!聽了這一段,我們是不是已弄清鵝所具有的那種精神了!這一段,具有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說明鵝不但具有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的形象,而且還具有維護弱小、不畏強敵的精神。請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詞語,像老師剛才說的那樣,誰來說一遍。
生:(紛紛舉手,連續(xù)有三名學生各說一遍)。
〔借物喻人,有機地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布置課外習作。
生:(齊)能按時完成!
師:(下課鈴響)好!下課。
板書設計?。
(任峻?整理)。
論文?。
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看書報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同時還要教會兒童掌握閱讀的方法,激發(fā)兒童自覺閱讀的興趣。完成上述任務,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就必須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教師的教法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因文因人而選定的。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視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始終有機地滲透政治思想教育,認真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落實重點訓練,培養(yǎng)語文能力。為此,其著眼點尚需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大綱》的核心。葉圣陶先生反復強調教學要由教到不教,由講到不講。就是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從我多年的閱讀教學的實踐,逐步弄清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zhí)著的追求。從小培養(yǎng)興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不盡。小學語文教材里,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占了大部分,這些課文寫人、記事、繪景、狀物,內容具體,形象生動。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文章里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時,他們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他們就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閱讀當中得到樂趣。如:講《海底世界》一課時,板書課題后,我先讓同學們說一說,海底將是怎樣的景象呢?同學們有的說:海底漆黑沒有一點光亮;有的說:海底很靜,沒有聲音。老師不急于糾正,啟發(fā)學生從課文里得到正確認識。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將課文讀下去。
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開頭就生動鮮明、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課本里有很多題目新穎引人。如講《人橋》一課時,我在揭題中講到,“橋”是大家熟悉的建筑。橋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學們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橋是木橋;用石頭修成的橋是石橋;還有用鋼鐵修成的鐵橋……今天我們講的一種橋既不是水泥修的,也不是石頭造的,而是用人搭起來的“人橋”。這是講解放戰(zhàn)爭中的故事,解放軍戰(zhàn)士為了消滅對岸的敵人,在沒有橋的情況下,使進攻部隊踏著“人橋”沖上對岸,消滅了敵人。這樣的“揭題”引言,引起了同學們的很大興趣,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同學們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十分尊重、愛護和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做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來抓。
二、著力培養(yǎng)自學的能力。
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將來才能獨立地探究新的領域,索取新的知識。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改進教法,又要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是一篇習作例文,屬于半獨立閱讀課文,教學時應當減少老師的講解,多讓學生動腦筋,自己讀懂課文,所以我一開始就讓學生看課文后邊的思考題,然后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一步一步地讀懂課文?!段覑酃枢l(xiāng)的楊梅》也是一篇習作例文。習作例文擔負著指導閱讀和指導寫作的雙重任務。也就是說不但要求學生能在老師的輔導下讀懂課文,而且要求學生掌握本課的寫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質和特點,按照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說明事物。因此,在指導閱讀后向學生布置一篇作文。《我贊美》、《我愛故鄉(xiāng)的》《我愛學校的》等。講完后,要求學生觀察一種小動物,啟發(fā)學生用學到的抓住事物特點介紹小動物的方法,寫出自己熟悉的小動物。這樣做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三、要滲透政治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它具有兩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這門學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憑借閱讀教材,在字、詞、句、篇的教學中進行的。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字、詞、句、篇,通過這些語言形式來理解其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在語言文字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想教育。這就說明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任務,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二者都重要。還說明,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進行,而要在語言文字教學中相機滲透,二者是有機結合的,相輔相成的。當然,我們反對不顧思想內容的純語言文字的教學,也反對脫離課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內容??傊?,語文課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從教材實際出發(fā),要根據(jù)課文中固有的思想內容在閱讀教學中進行。
四、樹立教學的整體觀念。
語文教學是一個多因素的整體。就小學語文來說,是由識字、寫字、聽話和說話、閱讀和作文諸因素構成的,諸因素之間又有各自的體系。通過科學的排列組合,縱橫聯(lián)系,構成語文學科的整體。有些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忽視了課文的整體,一篇課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詞句,或是只注意開頭結尾,或者只偏重認識一些生字,或者只講求思想教育……凡此種種,都是忽視了整體。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課文的整體觀念。在接觸任務一篇文章時,教師首先要了解這篇課文在本單元的地位、作用,重點讀寫訓練項目是什么。
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將其訓練重點貫穿始終。對于學生來講,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本課的內容大意,知道主要講些什么,而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再總起來閱讀,體會得才會更深刻。另外深鉆教材是樹立整體觀念的前提,鉆研教材不僅要掌握每節(jié)課所教內容的訓練重點,還要把握所教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系,從知識結構的整體出發(fā),處理好今天與明天,上學年與本學年的知識內容上的關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就不會把課文分析得支離破碎,就會將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有目的地進行序列訓練。只要胸中有全局,分段把好關,層層打好基礎,處處圍繞主線訓練,就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發(fā)展。
點評?。
司美彥老師原籍石家莊,1969年調來青海省大通縣任教。從一名普通教師到擔任校長,始終堅持語文教學。1989年4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特級教師。
的一課教學,系全省審評小學特級教師集中于西寧舉行的一堂鑒定課,獲得五名評委的一致好評。
課的自我簡介和板書姓名,使生疏的師生關系,一下變成近于親切的“同志式”關系;同時提出一個看似不必要的“歡迎與否”的問題,但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熱情、組織課堂教學的作用,而且引發(fā)起學習興趣。
臨時指定教習作例文,教者只有半天的準備時間,但其教學設計,符合二類課文的教學要求,首先“從讀入手”,重視指導學生閱讀,如在閱讀前引導學生看課后思考題,以及針對段落內容提問題,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做到“帶著問題,閱讀課文”。這就有效地引發(fā)主動性,增強閱讀效果。
教者沒有范讀課文,沒有教學生字詞,沒有安排段落和探討段意;而著重教給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解,始終貫穿了“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的一條紅線,作為二類課文的教學,似應如此,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全文的板書設計?,明顯地揭示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文路,既顯示了段落層次,點明內容,而且簡介了寫作手法和全文的中心意思,自然導出,直觀形象,并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教學中,教者能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始終注意組織教學,引起有意注意;善于運用啟發(fā)式和鼓勵式,始終以商量的口氣,啟示學生回答問題,始終以贊揚的語氣,對每一名回答問題的學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和指點,較好地啟發(f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作文的能力。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五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平面圖,培養(yǎng)學生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述物體的位置以及幾個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力目標: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3。情感目標:通過認識地鐵路線圖培養(yǎng)學生認識路線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八個方向和描述路線。
教學難點:
根據(jù)一個方向運用八個方向描述一個物體周圍的物體。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平面圖,培養(yǎng)學生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述物體的位置以及幾個物體的相對位置。
2。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七個方向。教學重點:認識八個方向和描述路線。
教學難點:
根據(jù)一個方向運用八個方向描述一個物體周圍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方向有:東、南、習、北。出示圖,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認識方向。
二、新授。
1。出示書中平面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天安門在廣場的那個方向?毛主席紀念堂在廣場的那個方向?廣場的東面有什么?廣場的西面呢?指名答。
讓學生提問:大家回答。小組內互相提問回答。
3。小結:除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外,生活中還常常使用: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來描述事物的具體位置。出示指南針示意圖。認識八個方向。學生親手制作方向板,鞏固對八個方向的認識。
4。說一說:在天安門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向各有哪些建筑物?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指名答。兩人互說。
三、練習。
2。說一說下面幾個城市分別在北京的什么方向??磿系腵圖回答。自己說,互說。全班匯報。
第二節(jié)。
教學要求:
1。通過認識地鐵路線圖培養(yǎng)學生認識路線的能力。
2。通過練習鞏固本單元的知識,閱讀知識窗,了解北京的道路交通發(fā)展,激發(fā)愛北京、建設北京的熱情。
教學重點:
認識地鐵路線圖。
教學難點:
設計合理的路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二、新授。
1。談話:你們坐過地鐵嗎?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路線。
2。出示地鐵路線圖。認識站名及首站和末站的名字。
提問:從四惠站出發(fā)去軍事博物館怎么走?一只向西就可以到達。從阜成門站出發(fā),到鼓樓大街怎樣坐地鐵?師生一起說:鼓樓大街站在阜成門站的東北邊。
出示填空:從阜成門站上車,先向———,在向———,一共坐4站就到鼓樓大街站了。指名說,互相說。我要從五棵松站到崇文門站,怎樣換乘比較好呢?自己看圖設計路線。指名答。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指名答。
三、試一試。
1。小雨坐了3站在雍和宮站下車,它可能是從哪一站上車的?
2。如果乘地鐵從阜成門站到建國門站,你會選擇哪條路線?
3。你想從哪站乘地鐵出發(fā)到哪里?在小組內交流你的乘車路線。
4。說一說你從學校回家的路線。
四、練一練。
看書上的圖,設計游覽路線。在圖中表示出來。集體匯報。
五、閱讀知識窗。
了解北京軌道交通的發(fā)展。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六
長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面積=()。
6平方米=()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700平方分米=()平方米。
8平方米=()平方分米3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7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平方米20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45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10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弧?BR> 信封的面積大約是200()操場的面積大約是3600()。
籃球場的面積大約是500()小明從學校到家用時約20()。
4個蘋果約重1000()黑板面積大約是4()。
一張課桌的面積大約是40()一棵大樹高15()。
三、在里填上合適“”“”或“=”
8m80cm3800dm24m21m27500cm2。
50dm2500cm23m23000cm27m2600dm2。
455cm25dm23400dm243m24500dm45m。
四、判斷。
1、邊長4cm的正方形,周長與面積相等。()。
2、一個長方形的`長增加5cm,寬減少5cm,它的面積不變。()。
3、兩根同樣長的鐵絲圍成兩個不同形狀的長方形,它們的面積相等。()。
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也一定相等。()。
5、正方形周長越大,面積就越大。()。
四、解決問題。
1個長方形里面正好擺了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
3、一塊長方形玉米地長30米,寬20米。(1)這塊玉米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收玉米6千克,這塊地可以收玉米多少千克?
4、一間長方形教室,地面長80分米,寬60分米。這間教室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7、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16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七
我的思考:
沒打算把《夸父追日》當成一篇略讀課文來教。
《夸父追日》是一個神話故事,當然要引領學生領略神話想象的神奇,如夸父形象之偉岸,奔跑速度之快,喝水之多,等等,不一而足。
但僅僅止于此嗎?閱讀神話,如不能指向自我內心,不能從中汲取人性的力量,也就喪失了現(xiàn)實意義,僅剩軀殼,丟失了靈魂。
或者,可以把《夸父追日》看作一個寓言,每個人都可以從中讀出自己,讀出自己心中的太陽,讀出自己的追日之旅。
自然,這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有點難。我潛心研讀文本,并最終把文本讀成了兩個字——巨人。取其零星,組合成形體的巨人。再走進夸父的內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最后通過夸父英勇頑強地追日之旅,領略行動的巨人風采。三個梯度,或可使學生的認識困難轉化為對自我認識的一種挑戰(zhàn)。我選擇了這種操作策略。
而夸父倒下后,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伴隨落日畫面的四組回放鏡頭,便成了追日之旅中悲壯的華美樂章。
【學習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潛心讀文,交流閱讀感受,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2.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
3.體會夸父追日的執(zhí)著、奉獻精神,從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學重點】在教師指導下潛心讀文,交流閱讀感受,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從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學難點】感悟夸父追日的執(zhí)著、奉獻精神,從中汲取人性力量。
一、高樓并非平地起——勾連舊知。
課文大家都預習過了。預習時,有沒有想到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
預設:1、《盤古開天地》。
2、《和時間賽跑》。
3、《太陽》。
二、取其零星,組合巨人——形體的巨人。
2、初讀課文,劃找從哪些詞句可見夸父的巨人形象。
3、取其零星,組成巨人。
三、思想決定行動——思想的巨人。
我們說夸父是個巨人,僅僅是因為他個子比我們高大嗎?出示句子,指名朗讀。(讀出自信)。
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四、只想不做,那是空想——行動的巨人。
只想不做,那是空想??涓覆坏撬枷氲木奕耍切袆拥木奕?。重點研讀:
1、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
2、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3、又渴又累的夸父終于倒下了。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
落日畫面,鏡頭回放:
鏡頭一:立志。
鏡頭二:追日。
鏡頭三:抓日。
鏡頭四:倒下。
4、播放夸父追日音樂。
5、夸父,你遺憾嗎?
夸父,你后悔嗎?
6、夸父臨死前的奮力“一拋”,都拋出了什么?
引讀末段,交流。
7、小結:(師生合作,連起來說說全文大意。)。
五、追本溯源,兩千年的穿越——感受古文的魅力。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六、閱讀神話的現(xiàn)實意義——讀出自己。
【課文內容】。
《女媧補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啊!《夸父追日》講的是另一個神奇的故事。我們來讀讀課文,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從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見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著就是漫長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陽才又從東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BR>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還沒等太陽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涓阜律碜?,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澤里的水。那大澤,又叫“瀚?!?,有上千里寬。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fā)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八
家禽之中,最傲人的無過于鵝,同時最容易捉住的也無過于鵝。小編整理了《鵝》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鵝的叫聲,與鴨的叫聲大體相似,都是“軋軋”然的。但音調上大不相同。鴨的“軋軋”,其音調瑣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鵝的“軋軋”,其音調嚴肅鄭重,有似厲聲呵斥。它的舊主人告訴我: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它也能看守門戶。后來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聲的嚴厲,不亞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專對生客或宵小用的;見了主人,狗會搖頭擺尾,嗚嗚地乞憐。鵝則對無論何人,都是厲聲呵斥;要求飼食時的叫聲,也好像大爺嫌飯遲而怒罵小使一樣。
鵝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了。這在大體上也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現(xiàn)。我們走近雞或鴨,這雞或鴨一定讓步逃走。這是表示對人懼怕。所以我們要捉住雞或鴨,頗不容易。那鵝就不然:它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簡直不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這傲慢終歸是狂妄的。我們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項頸,而任意處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無過于鵝,同時最容易捉住的也無過于鵝。
8、選文主要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方面描寫白鵝的高傲(2分)。
9、在突出鵝的特點時,作者采用的是什么寫法?其好處是什么?(3分)。
10、這兩段文字蘊涵著作者對鵝怎樣的感情?(2分)。
11、畫線句子使用了。
的修辭手法,分析其表達效果。(3分)。
(一)8、叫聲(1分)步態(tài)(1分)。
9、對比,通過對比可以鮮明地表現(xiàn)白鵝的高傲。(3分)。
10、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2分)。
11、比喻,既表現(xiàn)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又表現(xiàn)它傲慢的性格。(3分)。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九
教學內容:
第9頁例5以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用手勢指出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2、老師說方向,你們就用手指向那邊方向:北、西南、東北、西、東北等。
3、出示中國地圖:請你分別指出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8個地區(qū)。
二、新知。
1、觀察例5圖:問:這是什么圖呢?(動物園導游圖)。
請認一認圖上畫有哪些動物館?
2、請在圖中指出8個方向。
3、解決問題。
熊貓館位置?從大門出發(fā)可以怎樣走?(在動物園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獅山,再向西北走。)還可以怎樣走?也請你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指名到黑板的掛圖前說說行走路線。同桌互相提問各個館的行走路線,比一比,誰說得準!
5、小結:如果從不同的路線走,說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鞏固練習。
1、說一說,1路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
2、第10頁第2題。
全班讀題: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據(jù)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樂項目用序號標在適當?shù)奈恢蒙?。講評。
四、總結。
收獲?指導學生對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已學的方向和路線的知識,介紹路線圖的活動情境,使學生自始自終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
教學目標:
1、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能給合路線圖介紹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3、發(fā)展學習有關方向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難點:根據(jù)路線圖介紹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策略與方法:在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點,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材中創(chuàng)設了1路車站臺這樣一個情境,出示了1路車的路線圖,讓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起點說出1路車所經過的地點,使學生看懂簡單的`路線圖。以教材中的路線圖為例,將往返路線、回家路線這一系列的認識路線和方向的教學活動融于“春游”這一大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在這樣一個大情境中學會知識、認識路線,并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教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課本第22頁~第23頁例題、試一試、練一練。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能力目標:通過借助認識路線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
教學準備:掛圖、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告訴學生班級所面向的方向,開展師生互動活動,教師說一個方向,學生馬上伸手指向相應的方向,要求學生指得又對又快。
如教師說:“東南方向。”學生馬上伸手指向東南方向。
進行方向練習后,教師讓同桌一名學生用學過的方向詞描述擺的位置,另一名學生用學具擺。
同桌活動后,教師讓學生上臺示范。
二、新授。
1、引入。
上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辨認了方向,同學們認識了方向后就可以利用方向來認識路線了。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路線吧!
學生回答后,教師學生打開書讀一讀淘氣和笑笑都說了些什么呢?學生讀懂后,教師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淘氣從廣場出發(fā)到動物園的行車路線,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請學生上臺邊講邊指路線圖,重點強調行車路線的方向。
學生回答后.教師請學生在課本第22頁填一填,填后再讓學讀一讀。
再看圖,4人一組說一說笑笑從動物園出發(fā)到廣場的行車路線。
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指名讓學生上臺當小小解說員,說出行車方向和路線。
教師讓學生想一想這兩條路線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4人一組討論,每個同學輪流說,其他同學幫忙將行車路線寫下來。再請學生上臺指圖說自己是怎么坐車的。
3、試一試。
學生小組交流第(1)題和第(2)題后,教師指名讓學生上臺回答第(1)題。教師指導學生一起數(shù)4站,找出在哪站下車。
第(2)題,教師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學生向前數(shù)3站,認為是從光明街上車的,有的學生向后數(shù)3站,認為是在育才路上車的。
三、練一練。
1、做第1題。
教師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教師讓學生觀察路線圖,說一說從圖中看到了什么?還可以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小紅行走的路線方向。
教師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小紅是如何上學、放學的?可以說說小故事。比一比,看誰說得好。
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讓學生上臺說一說小紅上學、放學的路線,書在說時,教師應注意學生所說的行走路線是否正確,還可以讓學生結合沿途景物說故事。
學生說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上學、放學兩條路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名回答。
2、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教師出示掛圖。
首先,教師讓學生觀察這張圖,并且讓學生說一說在圖中都看到什么?獲得了什么信息?
學生仔細觀察圖后,教師指名讓學生上臺說一說。
第(1)小題,教師讓學生讀題后,懂得要把自己放在“中心公園”觀察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qū)、果樹林。觀察它們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交流后,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得好,教師應該給予鼓勵。
第(2)小題,居民區(qū)的居民怎樣走可以到達海底世界?教師讓利小組內進行討論,每個同學都說說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圖中標出路當方向,也可以將路線方向寫在紙上。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活動后,教師讓學生當回島上的居民,說一說自己要去海底世界該怎么走。
3、做第3題。
讓學生畫出自己回家的路線圖。
四、小結。
說一說今天你學習到哪些數(shù)學知識?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一
1、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對人要有愛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2、默讀課文,繼續(xù)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對人要有愛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理解老師讓同學們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一、導入。
讀全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上節(jié)課已經解決了一些問題,繼續(xù)學習。一起走進這個感人的故事。
二、深入理解課文,解決問題。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想汪霞為什么要戴著帽子去上學?
(1)得了惡性腫瘤(解釋什么是惡性腫瘤)——不得不接受化療(用化學藥物治療惡性腫瘤)。
(2)“不得不”換詞理解——而必須接受化療的結果就是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幾乎掉光。
(3)曾經是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現(xiàn)在卻因為病痛的折磨,幾乎掉光了,小汪霞的內心怎樣啊?(痛苦傷心等)。
那你應該怎么讀???自己試一試,指名讀。
2、同學們,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汪霞,因為化療,那一頭曾經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幾乎掉光了,你將要每天頂著一顆光禿禿的腦袋去學校上課,這時你會怎么想?是什么心情?。浚ê懿话?、害怕)。
你們能體會到汪霞的心情,能用自己的朗讀把汪霞這種不安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
3、此時,你覺得汪霞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可憐,自尊心強,自卑)。
第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汪霞的心情發(fā)生著怎樣的變化呢?(開始接著最后)。
1)師生共同找出關鍵詞句,簡單說一說。
2)讀到這,你有什么問題嗎?
3)“為什么汪霞一開始遲遲不敢進去,到最后她大步走進教室”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
4)她為什么遲遲沒敢進去?為什么戴著一頂帽子就遲遲沒敢進去?
5)那么此時的汪霞會是什么心情呢?(害怕緊張\擔心等)怕什么?
6)那你應該怎么讀呢?自己試試讀一讀這一句話。指名讀——評讀。
2、正在此時,她發(fā)現(xiàn)了什?
(當他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時候,發(fā)現(xiàn)每一個同學都戴著帽子)。
理解“意外”
1)意外什么意思?她為什么會感到意外?讀這句體會她意外的心情。
2)大家想象一下:他們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樣式的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生自由發(fā)言:五顏六色、各色各樣、形態(tài)各異、千姿百態(tài)、------)。
那么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同學們的帽子呢?(五花八門)。
3、同學們都戴著五花八門的帽子,跟他們那些帽子比起來,汪霞覺得怎么樣?(自己的那頂帽子顯得那樣普通,幾乎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門口,看到眼前的景象,還是遲遲沒敢進去嗎?還會擔心害怕嗎?會是什么樣的心情?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心情呢?(和大家一樣,不再覺得自卑、不安。)。
5、比較句子:她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么兩樣。
她一下子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么兩樣。
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多“一下子”好嗎?好在哪兒?(心情變化很大,立刻變輕松)這句話應該怎么讀?練習朗讀最后一句。
7、自由讀全段,再次體會汪霞的心情變化。
過渡:汪霞這么大的轉變首先要歸功于誰呢?我們來看看老師究竟說了些什么?
1、默讀畫出老師的話,想想對老師說的話有什么問題嗎?(訂正提問)。
預設:為什么要從下星期一開始?為什么所有的同學都要戴帽子?為什么帽子越新奇越漂亮越好?解決問題。
2、老師是怎樣宣布這件事的?什么是和藹而鄭重?試著用和藹而鄭重的語氣宣布一下這件事。(出示句子)。
1)在什么情況會鄭重的說?聯(lián)系生活實際(升旗開幕式考試)。
2)讀到這,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老師為什么要嚴肅認真的說?(重視注意一定做到)。
3、討論:老師為什么讓所有的同學都戴著帽子?老師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打消汪霞害怕被同學嘲笑的顧慮,化解了她因為頭發(fā)掉落后而產生的不安、自卑心理,讓她能和大家融洽的相處)。
4、老師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同學們汪霞的病情呢?(保護她的自尊心)。
師:正是因為老師巧妙、周到的安排,汪霞才能和大家輕松的相處,可見老師的愛心、善解人意?。∥覀儾粌H要學會尊重,善待他人,而且還要講究方法使被關心的人樂于接受,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板書:尊重,善待)。
過渡:同學們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嗎?你是從哪知道的?
第四自然段。
1、汪霞常常忘記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
2、什么是似乎?同學們似乎忘記了什么?還似乎忘記了什么?
3、現(xiàn)在你覺得汪霞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三、師總結。
汪霞是不幸的,因為病魔不僅讓她身受痛苦,而且使她失去了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但是汪霞又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她擁有充滿愛心的老師和同學們。這位可親可敬的老師,不但保護了汪霞幼小的心靈,同時教會了同學們如何尊重他人。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人和汪霞一樣等著我們伸出友愛之手,去幫助他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吧!
四、口語交際。
現(xiàn)在,你想對誰說什么?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二
一、說教學設計:
我們設計這節(jié)課的出發(fā)點是以情感為主線,因為這篇課文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內涵卻比較深,應引導學生去了解旱災的嚴重,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在課前談話時,我利用學生對童話的喜愛,通過豐富多采的畫面喚起學生的記憶,感受童話的美好和神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通過理解詞語“干涸、干枯、焦渴”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旱災的嚴重性,為下文的學習起到一個鋪墊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緊緊抓住“最感動你的詞語或句子”,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讓情感在課堂上流淌,讓課堂充盈著濃濃的人文情懷。教育家呂型偉先生曾意味深長地指出: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新課程也要求我們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
二、說教學理念:
1、重視基礎知識。
語文畢竟是一門基礎學科,教學中還是應該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體現(xiàn):一是字詞教學,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同時還能突出重點。比如“唾沫”一詞的讀音比較難,我就讓學生來發(fā)現(xiàn),并及時糾正,達到以點蓋面的目的。二是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歸納,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沒有足夠的語言概括能力,但我們應該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課文主要內容的歸納,而后來出示的填空是考慮到中下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這樣做可以讓全體學生都得益,當然,我也有分層要求,會說的還是按照自己的來說,不會說的就可以依托填空來說一說。三是課堂作業(yè)的設計,這一題其實是對“干涸、干枯“這一對近義詞的辨析,是對本節(jié)課中所學內容的復習鞏固。
2、落實語言文字。
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是學習語文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抓住語言文字展開教學,也就使我們的語文課更有語文味了。在第一、二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理解語言,經歷學習語言的過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學生自主地學習,自主地感悟。
在落實語言文字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種方法:
(1)直觀畫面刺激。
比如在理解“干涸”和“干枯”這兩個詞時,我在學生自悟的基礎上,利用圖片沖擊學生的視覺,讓他們看著畫面再來說說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地感悟就比較到位了,明白了旱災真的很嚴重,什么地方都沒水了,大地都裂開了很大很大的縫。
(2)引發(fā)想像。
想像可以使文本厚實起來,又因為童話本身最大的特點就是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感受小姑娘的“累”時,我讓學生想像“她可能都找了哪些地方?”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真的很會想,從而使得“哪兒”這個詞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教學是一種喚醒”,我們應該調動學生已有的、積累的知識經驗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如在理解“焦渴”一詞時,我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談談“渴”的感覺,再來想像“焦渴”又是怎樣的程度,進一步明白旱災之大,旱情之嚴重。
(4)朗讀加深體驗。
朗讀可以使課堂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讀明義”的境界。像在句子“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的理解中,我沒有讓學生去說,就是用讀來理解,“以讀帶講”,在讀中感受那份驚喜、高興、喜出望外。又比如在“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我讓學生邊讀邊悟,感受小姑娘的愛心和堅強的毅力。
盡管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打磨,也融合了很多優(yōu)秀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教研室徐老師兩次來聽我的試教并作指導,真的很感謝,我們學校的何校長,她是全程參與了這節(jié)課的打磨,讓我非常感動,還有我們學科組的全體老師們。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三
2、背誦古詩。
《江南》等。
一、激趣導入。
1、課前播放音樂,學生閉上眼睛欣賞。
要求:音樂帶給你怎樣的的畫面?
交流:請你用最簡潔的話告訴我,音樂帶給你怎樣面?
2、過渡導入。
從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愛的對象,描寫的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人們之所以喜歡荷花就是因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荷花的課文,是我國教育學家、文學家葉圣陶爺爺寫的。
板書課題:1、26、荷花(看老師板書,這兩個字都是草字頭,因為他們都屬于花。)。
2、齊讀課題,指導朗讀。(荷花這么美應該怎樣讀,再來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嗎?(播放荷花錄象)。
要求:讓我們插上音樂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師有個建議看的的時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討論以下,看你能用一個怎樣的詞來形容你所見到的荷花。
b、學生交流。
4、過渡進入第二小節(jié)。
相看兩不厭,唯有白荷花,我覺得大家都是偉大的詩人,把荷花描寫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爺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葉圣陶爺爺?shù)暮苫ㄊ澜绨伞?BR> 二、教學第二小節(jié)。(出示內容)。
1、帶問題自由朗讀第二小節(jié)。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覺得葉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怎么樣?
交流。
2、帶著問題再讀第二小節(jié)。
要求;畫出你認為最美的句子,讀讀,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交流。
a、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挨挨擠擠”、“碧綠”、“大圓盤”(課件出示圖片)。
你能把你的感覺讀好嗎?(指導朗讀)。
b、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抓“冒”
(a)如果這篇文章讓你來寫在這里你用一個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確)。
(b)荷花從這么多的荷葉中冒出來想干什么呢?(鼓勵)。
c、有的……有的……有的……(每種姿態(tài)的荷花配圖,指導朗讀。)。
3、齊讀課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機勃勃,讓我們一起來有滋有味贊美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學第三小節(jié)。
1、葉圣陶爺爺寫了三種姿態(tài)的荷花,還有其他姿態(tài)的荷花嗎?想看嗎?(播放圖片)。
學生帶著要求看圖片。
要求:仔細觀看圖片,把你最喜歡,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腦中,呆會講給我們聽。要是給你講的荷花再加上動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師輔導為荷花加上動作表示。)。
2、導讀9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a、學生讀第三小節(jié)。猜猜這位了不起的畫家是誰?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齊讀課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讓我們熱愛的大自然的同學一起與這位偉大的畫家對話吧。
四、教學第四小節(jié)。(出示內容)。
1、播放錄音帶。
2、激讀。
想不想與錄音帶比一比。
學生自讀課文。
3、交流朗讀。
a、誰來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還有更多的荷花嗎?齊讀課文。
4、內化感悟。
交流。
5、齊讀課文。
五、小結。
1、此時此刻你想用怎樣的方式來贊美荷花的美麗,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練筆。
讓我們也來作回作家,模仿葉圣陶爺爺?shù)暮苫ㄒ瞾韺憣懽约旱暮苫ā?BR>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態(tài)……。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題目來寫一寫。
七、總結結束。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四
1、能正確讀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體會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學難點】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
師:今天,沈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想看看嗎?
(出示圖片,音樂)一些學生常見的經典童話故事畫面,如:《皇帝的新裝》、《白雪公主》、《丑小鴨》等。(讓學生一起說說故事的題目)。
師:這些都是什么呀?(童話故事)喜歡嗎?為什么?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了解鉆石: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神奇的童話故事,它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題目叫——《七顆鉆石》。
1、出示課題,齊讀。
2、師:鉆石,你了解它嗎?
師:是啊,鉆石就是這樣一種美好的東西,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七顆鉆石》。
這個故事到底講了什么呢?讓我們趕快去讀讀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提出自讀要求)。
2、檢查字詞,隨機正音:(關注“唾沫”)。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說。
(2)出示填空:
地球上發(fā)生了,一個小姑娘,水罐發(fā)生了的變化,最后從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顆鉆石變成了。
(自由說——齊說)。
(過渡語)師: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讓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研讀第1自然段,感受旱災:
師:讀讀這一段話,你讀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fā)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讀。
2、師:你讀懂了什么?板書:大旱災。
師:你從哪些詞語讀懂了這是“大旱災”呢?
3、體會“干涸——干枯”
師:你從哪個詞讀懂了?
師:讓我們去看看當時的場面吧——(出示圖片,背景音樂)。
你看到了什么?
(過渡語)師:再來讀讀這一段,還從哪讀懂了這是“大旱災”呢?
4、理解“焦渴”。
師:你有過口渴的經歷嗎?(體育課下來、有時半天沒喝水等)。
這是“焦渴”嗎?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嗎?
(嗓子眼里有火燒火燎的感覺,就像要冒出煙來的樣子。)。
5、師: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讓所有的人都感受到這場大旱災的嚴重。
(配樂朗讀)。
(四)研讀第2自然段,感受愛心:
(過渡語)師:地球上發(fā)生了這么嚴重的大旱災,有一個小姑娘卻要給她生病的母親找水喝,發(fā)生了什么呢?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劃出最感動你的詞語或句子。
板書:找水。
1、自由讀,教師隨機地進行指導。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師:哪里感動了你?
(1)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生病的母親”)。
指導朗讀(隨著學生的理解讀好這句話)。
(2)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
師:你能想像當時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兒去找水?(想象說話)。
生:小溪邊,大河旁,山泉下,她會翻山越林,到處去找水,手會被樹枝割破,衣服會被樹枝劃破,跌倒了又爬起來……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兒都沒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
板書:空。
指導朗讀(隨著學生的理解讀好這句話)。
師: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沒找到水。這時,小姑娘心里會怎么想?
生:沮喪、傷心、難過、絕望……。
師:就在這樣絕望的情況下,當她醒來時,拿起罐子一看——。
(3)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
你為什么讀得這么高興呀?
師: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獲啊,難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誰也來喜出望外地讀一讀?
你讀得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師:帶著你的理解,我們一起來讀——(齊讀)。
板書:滿。
師:空罐變成了滿罐,這就是童話故事的——神奇。(指板書)。
(過渡語)師:還有哪里也感動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小狗,一下子絆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來。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為有了水;也是因為母親有救了。
(2)“真想喝個夠”說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親,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趕緊跑回家去”……。
師:你還從哪些詞語里也讀出了她的急切?
師:小姑娘,你這樣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變)。
(4)體會“抱著”(說明兩點:對水的珍愛;心情的急切。)。
(五)設疑存疑,課堂小結:
師: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按照你的經驗,掉在地上的水罐會怎樣呢?
生:(自由說)水都灑了出來。
師: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還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擺著……。
師: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六)課堂作業(yè):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3題。
1、學生自由做。
2、說說你為什么這么填?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五
1、熟讀課文,并能感情朗讀課文。
2、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學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
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與七顆鉆石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巨大力量,培養(yǎng)學生有愛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閱讀,讓學生體會是“愛心”使水罐發(fā)生了一次次神奇的變化,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愛心對別人、對社會的意義,懂得只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教學過程】。
(一)設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鉆石圖片,板書鉆石)。
漂亮不漂亮?你想說什么?不光漂亮,它還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石啊,它象征著純潔和永恒啊。(板書:七顆鉆石)齊讀課題。
(三)讀與悟第2段。
教師過渡:小姑娘睡醒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1、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二段。
2、指名提問。(小姑娘醒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3、齊讀文中句子: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4、問題預設:此刻,小女孩心情如何?引導學生找文中“喜出望外”一詞。
5、指名提問。(“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結合表情理解)。
6、齊讀。(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是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
7、指名提問。(小姑娘得到水之后想到了什么?)。
(她真想喝個夠,但更想給生病的母親喝,于是趕回家。)。
(四)請同學們與同桌一起把故事讀完,并拿出預習表格相互交流。
三年級方向與路線教案北京版篇十六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5人一組,1人指揮,4人做動作。(1人指揮站中間,4人聽指揮站4個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1、全課小結:你們今天有什么收獲?
2、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