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可以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融入一些生活經(jīng)驗或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增加文章的深度與廣度。接下來是一些讀者分享的讀后感,讓我們一起感受閱讀的魅力和力量。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一
第一次接觸“亞人格”的概念。使用一種靠具象化練習來認識亞人格的方法。具體是這樣的:我們想象自己坐在一輛公共汽車上,周圍擠滿了各式各樣的“自己”,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老人也有年輕人,有的穿著全套晚禮服,也有的穿著超短裙。凡是你能想到的女性形象都有,其中許多人是你根本不愿意認識的,你必須跟車上所有的人攀談,直到彼此了解為止,無論你是喜歡那些人還是討厭他們。車上每一個人都代表了你心中潛藏的一種亞人格,也就是你自己的一種面貌。如果你能夠與這些“自己”互相交流、互相了解,就可以更好地認識真實的自己。
兒時的經(jīng)歷會讓我們形成各種各樣的信念,這些信念深深植根與我們的潛意識中,影響這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決定,并且我們通常意識不到這種影響。我們心中的偏見、痛苦、恥辱和負罪感,往往是從上一輩人那里繼承下來的。
每一滴眼淚都是靈魂之旅。任何消極的事情都有積極的一面。我們所承受的每一次痛苦和挫折都是有意義的,都可以讓我們在探索內(nèi)心世界的路上走的更遠。老話說得好:“聰明人把經(jīng)歷當成老師,傻子把經(jīng)歷當成敵人”。世界時矛盾的統(tǒng)一體,如果沒有消極的.一面,那么積極的那一面就無從存在。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一點,就更容易接受現(xiàn)實。
尼采曾說,否定過去就意味著否定自身的存在。我們只有接納了自己的過去,才能擁有選擇人生方向的自由。我們經(jīng)歷過的每一件事,都會影響我們對世界、對自己的看法。要回顧和接納我們的整個過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卻是心靈成長的畢竟之路。越是痛苦和沉重的經(jīng)歷,就越能發(fā)掘出積極的內(nèi)涵。
如果我們能夠用新的、積極的方式詮釋過去的不快經(jīng)歷,就更容易接納和包容它,從而擺脫它對我們生活的持續(xù)影響。
我們需要選擇那些能讓我們的生活得到改善的積極詮釋,咀嚼那些讓我們感到孤獨無助的消極詮釋。世上發(fā)生的事情本無積極和消極之分,是我們從自己的主觀角度出發(fā),給不同的經(jīng)歷貼上了積極和消極的標簽。影響我們感情的,并不是客觀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對某一段經(jīng)歷的主觀認識。
承擔責任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大多數(shù)人只愿意為自己生活中積極的東西承擔責任,對于消極的事情則想方設法推卸責任。當我們學會承擔責任時,就可以把一切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成長的動力。即使我們?yōu)槟承┙?jīng)歷感到痛苦或是羞恥,至少也可以意識到這些經(jīng)歷在我們?nèi)松弥械囊饬x,從而得到慰藉。我們可以告誡自己:“世界就是我們的畫布,是我自己把這一次的經(jīng)歷畫在了上面,為了給自己上這寶貴的一刻?!蔽覀円部梢愿嬖V世界:“我所體驗到的一切,都發(fā)源于我自己的心中。”如果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你就可以自如地改變你的生活。
如果你不肯面對過去,過去就會成為你的包袱,讓你無法自由前行,只能在一個圈子里打轉(zhuǎn)。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二
這是一本值得放在床頭常拿出來看看的書。
你究竟是想做一個完美的人?還是要做一個完整的人?!如果你想做一個完美的人,那就請盡情的壓抑和掩飾自己的陰暗面,或者一刀一刀地把自己的陰暗面剝離自己的肉體和靈魂,做得到嗎?如果你想要做一個完整的人,那么就把你認為陰暗的、不好的一面盡情的表達出來,問問這些不好的特質(zhì)能給我?guī)硎裁礃拥膸椭泄獾牡胤骄陀杏?,讓自己的光明和陰暗和平相處,才能更清晰?認識自己。
不要對自己和別人妄下判斷,就會心里平靜。
人生在世就是一場修行,每一個我們遇到的人,都是來幫助我們完成修行的,尤其是我們可能會經(jīng)常傷害到的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三
“一件事沒有絕對的好壞,主要是使用的度”,從最近的拆書工作里體會到的一句話,這本書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概括的說,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只掌握一點就夠了: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完整的人。這個完整就包括人的陰影面和積極面,一般人只想要承認自己的積極面,壓抑陰暗面,結(jié)果限制自己的潛能,無法幸福。
看似簡單,可書中大量的案例向我們展示,光要承認接受陰影面這件事,很多人都需要很多年的時間。有時它被壓抑的很深,你幾乎發(fā)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卻影響你的性格、行為習慣,讓你問題重重。
是否曾經(jīng)有過類似的行為,或者被責罵然后將這種行為壓制,但它仍然在你內(nèi)心成為你的陰影面。所以當你再看到它時反應會很強烈,要么遠離、要么極端厭惡卻不知道原因。只有當你平和的對待它時,它對你才會成為過去式,不會繼續(xù)存放在你的內(nèi)心,時不時的跳出來折磨你。
比如很多人不能接受成功、性感、迷人,這類人人都想要的特質(zhì),他們承認這是他們的夢想,卻不認為自己可以擁有他們。
發(fā)現(xiàn)并開始接納我們身上的特質(zhì),無論它是好是壞,都是我們長成的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特質(zhì)沒有好壞,它呈現(xiàn)度的控制器在我們手中,你可以調(diào)節(jié)它,別讓特質(zhì)傷害你,要讓它有助于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四
第一次聽說“投影”這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這樣的。平時我們會不自覺地用潛意識去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表現(xiàn)出為我們所壓抑的特質(zhì)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現(xiàn)出這些特質(zhì)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們身邊,這就是“投影”的機制。投影是潛意識的一種防御機制,因為某些特質(zhì)和情感受到了壓抑,無法在我們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現(xiàn)出來,所以就只能訴諸他人和外物。例如,懷有強烈自卑感的人,往往會覺得周圍的人都很自卑。當然,我們之所以會把消極的特質(zhì)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比較容易表現(xiàn)出這樣的特質(zhì)。這樣的人最容易觸發(fā)我們的潛意識,讓我們把自己壓抑的東西投影到他們身上。
如果我們承認和接納自己心中的某種消極特質(zhì),別人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特質(zhì)就不會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別人真誠相處。
心理學家肯恩.威爾伯在《認識陰影》一書中寫道:“自己層面上的投影現(xiàn)象非常容易辨認。如果我們僅僅是‘感覺’到某個人或某種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會帶有我們的投影。如果我們?yōu)槟硞€人或某種事物所‘影響’,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攜帶了我們的投影。”這句話,很好地區(qū)分了‘感覺’‘投影’的差別。
對于自己投影到別處的特質(zhì),我們要做的只是承認你身上確實存在這些特質(zhì)。
我們眼中別人的缺點,幾乎都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中缺點的投影。我們對別人評頭論足。我們對別人評頭論足時,其實是在評論我們自己。那些被你壓抑的消極特質(zhì)和想法,有可能會在你意料不到的時候突然爆發(fā)出來,傷害你周圍的人,也有可能會影響你的潛意識,傷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出你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
當你給別人取外號時,不妨停下來想一想,這樣的外號是不是同樣適合你自己。如果你對自己足夠誠實的話,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來的永遠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種特質(zhì)都有其意義,每一種特質(zhì)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時,我們內(nèi)心的陰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難發(fā)掘出來。如果沒有投影機制的話,有些潛藏的特質(zhì)我們一輩子也發(fā)現(xiàn)不了。
當一個人承認和接納了你身上具備的所有特質(zhì),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現(xiàn)出某一種特質(zhì),你的生活就會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無法表現(xiàn)出懶惰,就無法徹底放松下來;如果你無法對別人表現(xiàn)出憤怒,就會受人欺負;如果你因為討厭別人身上的某種特質(zhì),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現(xiàn),那就說明這種特質(zhì)是你刻意壓抑的;如果你特別反感某一類人,就應該尋找自己與他們的相似之處。我們不僅會把自己的消極特質(zhì)投影到別人身上,也會用積極的特質(zhì)去影響別人。
當你崇拜某個人時,你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們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積極特質(zhì),其實是在把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某些特質(zhì)投影到他們身上。這時你把目光收回來,發(fā)掘自己積極特質(zhì),而不是崇拜和羨慕別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樣取得成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關鍵在于承認和接納完整的自己,而不是吧自己可以壓抑的特質(zhì)投影到別人身上。
接納所有我積極的和消極的特質(zhì),積極地發(fā)掘我的積極特質(zhì),將是我下一步要做的。感謝《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帶給我的認識自己的方法。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五
上帝給我們的每一份考驗、折磨還是痛苦,其實都是一份禮物,感恩你的每一份遭遇,每一份厄運,只有接納自己的經(jīng)歷,才能獲得重新詮釋自己的自由,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你人生航線的老師,哪怕他是你的仇人,靜下心來,靜靜的思考,你的.經(jīng)歷讓你得到了什么,時刻提醒自己痛苦和快樂是相互依存的,沒有痛苦你也明白不到快樂是什么滋味。努力做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完美的人,承認自己的優(yōu)點,接納自己的缺點,愛不完美的自己,無論何事先問自己,為什么我會讓這件事情變成這樣,而不是在別人身上找原因,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別人要來的快一些。幸福很簡單,只需從自己開始。只有提升了自己的內(nèi)在修為,才能看清自己的缺點,從而轉(zhuǎn)化成追尋快樂的動力。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六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識別和接受自己的每一個特質(zhì),才能保持完整的自己。認識投射原理,每一個對別人負面的情緒和評價,或者說是對別人的言行舉止產(chǎn)生強烈的反應和情緒影響,都是自己內(nèi)心深處藏著的那個特性,要去發(fā)現(xiàn)它,挖掘它帶來的積極影響,接納它,和它和平共處。每一個從他人身上發(fā)現(xiàn)的所謂美好特質(zhì),也正是因為自己也具備它,或許是被你深藏待挖掘的潛質(zhì),摒棄慣有的思維,相信自己,并持之以恒朝著目標去努力。好喜歡這個比喻,一個人就好像一座城堡,幼年期自由穿行,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為所謂的'自尊,因為他人的評判,因為在意他人的看法,慢慢關上一些房門,最后可能就剩下幾個房間了。找回屬于自己的城堡,自由穿行。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七
“不是我們存在于世界中,而是世界存在于我們心中”,這句話的意思是存在于我們心中的是各種各樣的潛能,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正是這些潛能和可能性把我同世上的每一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讓全人類成為一個整體。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反映,每一個人心中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當把一張“全息”照片剪成許多碎片時,通過每一小片都可以窺見整張照片的內(nèi)容,同理,我們每一個人就好似世界的全息照片一樣,通過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都可以窺見全人類的思想和情感內(nèi)涵。
摘抄上述內(nèi)容,是因為這段文字寫的太好了,個人和宇宙的關系說的非常明白。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攜帶了全人類所有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人類的情感包含積極地和消極的,如愛和恨、美與丑、勇敢于怯懦、優(yōu)雅與粗俗、無私與貪婪、健康與病弱。這些人類身上的特質(zhì)在外部條件成熟時,就可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表現(xiàn)出來,只有理解了這種現(xiàn)象才能認識人生的本質(zhì),并找到真正的智慧和無限的自由。
如果我承認,在我的身上本來就具有一切積極和消極的特質(zhì),所以我就不需要刻意偽裝,假裝某些特質(zhì)不存在。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就是因為偽裝、假裝某些特質(zhì)不存在造成的。比如:我跟你不同,因為我瘦你胖,我聰明你愚蠢,我勇敢你軟弱。我積極你消極等等,類似的想法。這些想法產(chǎn)生或制造的隔閡,讓我們無法擁有完整的自己。
“凡是我們能從別人身上看見的特質(zhì),都存在于我們自己身上?!?,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某項特質(zhì)的話,就不可能在別人身上辨認出這項特質(zhì)來。如果你為別人的勇敢所鼓舞,就說明你心里也有同樣的勇氣。如果你嫌別人太過自私,就說明你心里也存在自私的種子,隨時可能生根發(fā)芽。我們所欣賞的一切,所嫌惡的一切,都可以與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某種東西一一對應。所有人都具有同樣的潛能。
研究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的專家維桑特.賴德曾說:“每一滴水都包含整個海洋,每一個細胞都包含了整個身體的智慧。”我們作為人類的一分子,包含了全人類在所有方面的潛能,所有人都擁有愛、力量、創(chuàng)造力、同情心,也都擁有弱點、貪婪、私心和憤怒,只是表現(xiàn)出來的程度不同而已。這些都是完整自己的一部分。因此,要找回完整的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內(nèi)心中潛藏的每一種特質(zhì)都抱以包容和關懷的態(tài)度。
約翰.威爾伍德在《愛的覺醒》中把人的內(nèi)心世界比喻為一座城堡。想象一下,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城堡,里面有寬敞的走廊和數(shù)以千計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是完美的,里面藏有一件獨一無二的珍寶,這個珍寶代表了個人內(nèi)心中的一種特質(zhì),整座城堡就是所有這些特質(zhì)的統(tǒng)一體。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造訪我的城堡,城堡里不再是一片光明,而是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陰暗的角落。當我對某些房間里的特質(zhì)感到恐懼或羞恥時,就會鎖上房間的門。還有當我訪問別人的城堡時,如果發(fā)現(xiàn)我所擁有的某個房間別人都沒有,我就會把這個房間鎖起來。
城堡的比喻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確實非常廣闊。如果我真要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就必須克服心中的恐懼,走進城堡,把所有鎖著的門一扇扇打開。找回曾經(jīng)打開又被遺棄的寶貝。這樣,我就能重新?lián)碛型暾淖约骸?BR> 我希望不停的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把所有鎖著的門全部打開,讓我擁有完整的我。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八
在經(jīng)歷過目前人生中內(nèi)心最絕望最黑暗的日子后,即將迎來三十的我,感謝在這個人生節(jié)點上遇見兩本書:《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王陽明心學》,因為它們把我從內(nèi)心絕望的谷底拉了上來,讓我能有新的力量繼續(xù)前行,不畏將來。面對未來,我將無畏無懼。
它們讓我明白內(nèi)心安寧的重要性,我也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這應當是每一個人要完成自己蛻變的一個過程。
而我也相信,一個人的`經(jīng)歷都會成為人生財富,不管是消極還是積極的。對人生大徹大悟地轉(zhuǎn)變,在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與一定年齡,是很難做到的。而這本書以及陽明心學,對于大多數(shù)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說應該都是很難明白的。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九
記得小時候,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作業(yè)里是萬萬不能出一點錯的。不小心抄錯了一個字,撕掉整張作業(yè)紙;不小心算錯了一道題,又撕掉整張作業(yè)紙?,F(xiàn)在想來,雖然有些好笑,但這追求“完美”的個性卻也跟隨了自己這么多年,好處不少,帶來的麻煩也不少。并非每個人都是完美主義者,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帶有這樣或那樣的強迫或完美主義傾向,這種傾向像一團火,有時點燃著激情,有時卻損耗著精力,使我們陷于焦慮和自己厭惡之中。如果你時常有這種體驗,請重新檢視自己、承認“陰影”,別讓完美主義拖累了你。
心理學家榮格所謂“陰影”,乃是我們內(nèi)心中消極的一面,它破壞人際關系、扼殺精神、阻撓我們實現(xiàn)夢想;它盡管屬于我們,我們卻極力掩飾、拼命否定、不愿承認;它潛藏在我們意識深處,時時暗示我們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們懼怕“陰影”的存在,或拼命追逐陽光來擺脫陰影,或徹底躲入黑暗以自欺欺人。
拼命追逐陽光者,習慣于刻意討別人喜歡,把那些可能惹人生氣的想法掩藏起來。幼年時,大家喜歡乖巧的孩子,于是你謹言慎行;長大后,人人夸贊活潑的性格,于是你故作開朗。你壓抑著自己內(nèi)心的叛逆情緒,厭惡著不善交際的內(nèi)向個性,活給了別人看,卻沒有活出自己。
徹底躲入黑暗者,有的是破罐破摔,更多的則是選擇逃避。為什么你會有“拖延癥”?因為你懼怕一個不完美的開始,于是你逃避,遲遲不肯行動。為什么你在面對好事時時常感到壓力?因為你擔心一個不充分的準備,于是你焦慮,感到心慌難受。然而,逃避可恥也沒用,在deadline面前匆忙完成的任務注定完美不了,緊張焦慮也不會讓準備更加充分。
為了完美,你壓力山大,焦慮不安,身心俱疲,但到最終也沒能逃出不完美的結(jié)局。與其如此,倒不如坦然接受與生俱來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偶爾的情緒化、天生的羞澀感,接受無法預測的失敗、總是缺席的運氣。世上終究沒有完美之人,沒必要為這不能改變的`事實而大費心力,還是對自己坦誠點吧。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
第一次聽說“投影”這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這樣的。平時我們會不自覺地用潛意識去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表現(xiàn)出為我們所壓抑的特質(zhì)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現(xiàn)出這些特質(zhì)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們身邊,這就是“投影”的機制。投影是潛意識的一種防御機制,因為某些特質(zhì)和情感受到了壓抑,無法在我們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現(xiàn)出來,所以就只能訴諸他人和外物。例如,懷有強烈自卑感的人,往往會覺得周圍的人都很自卑。當然,我們之所以會把消極的特質(zhì)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比較容易表現(xiàn)出這樣的特質(zhì)。這樣的人最容易觸發(fā)我們的潛意識,讓我們把自己壓抑的東西投影到他們身上。
如果我們承認和接納自己心中的某種消極特質(zhì),別人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特質(zhì)就不會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別人真誠相處。
心理學家肯恩.威爾伯在《認識陰影》一書中寫道:“自我層面上的投影現(xiàn)象非常容易辨認。如果我們僅僅是‘感覺’到某個人或某種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會帶有我們的投影。如果我們?yōu)槟硞€人或某種事物所‘影響’,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攜帶了我們的投影?!边@句話,很好地區(qū)分了‘感覺’‘投影’的差別。
對于自己投影到別處的特質(zhì),我們要做的只是承認你身上確實存在這些特質(zhì)。
我們眼中別人的缺點,幾乎都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中缺點的投影。我們對別人評頭論足。我們對別人評頭論足時,其實是在評論我們自己。那些被你壓抑的消極特質(zhì)和想法,有可能會在你意料不到的時候突然爆發(fā)出來,傷害你周圍的人,也有可能會影響你的潛意識,傷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出你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
當你給別人取外號時,不妨停下來想一想,這樣的外號是不是同樣適合你自己。如果你對自己足夠誠實的話,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來的永遠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種特質(zhì)都有其意義,每一種特質(zhì)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時,我們內(nèi)心的陰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難發(fā)掘出來。如果沒有投影機制的話,有些潛藏的特質(zhì)我們一輩子也發(fā)現(xiàn)不了。
當一個人承認和接納了你身上具備的所有特質(zhì),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現(xiàn)出某一種特質(zhì),你的生活就會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無法表現(xiàn)出懶惰,就無法徹底放松下來;如果你無法對別人表現(xiàn)出憤怒,就會受人欺負;如果你因為討厭別人身上的某種特質(zhì),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現(xiàn),那就說明這種特質(zhì)是你刻意壓抑的;如果你特別反感某一類人,就應該尋找自己與他們的相似之處。我們不僅會把自己的消極特質(zhì)投影到別人身上,也會用積極的特質(zhì)去影響別人。
當你崇拜某個人時,你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們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積極特質(zhì),其實是在把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某些特質(zhì)投影到他們身上。這時你把目光收回來,發(fā)掘自己積極特質(zhì),而不是崇拜和羨慕別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樣取得成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關鍵在于承認和接納完整的自我,而不是吧自己可以壓抑的特質(zhì)投影到別人身上。
接納所有我積極的和消極的特質(zhì),積極地發(fā)掘我的積極特質(zhì),將是我下一步要做的。感謝《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帶給我的認識自我的方法。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一
聽朋友介紹,《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非常不錯,讓我看看。我買來看著扉頁上的字---這本書應該讀三遍,讀第一遍會認同,讀第二遍會改正,讀第三遍會進化。如此宣傳,我有點懷疑。
內(nèi)心中消極的一面-----破壞人際關系,阻撓、扼殺我們實現(xiàn)夢想的那一面。那些都屬于我們,但我們極力掩飾,拼命否定,不愿承認的東西。這些就是“陰影”。
不看這本書不知也不會想到自己潛意識里面陰影的存在。并且為了掩飾心中的陰影,去欺騙別人,欺騙自己。并給自己帶上了面具,生活了幾十年,逐漸習慣面具后,把面具后面的真實的自己給忘記了。盡管在生活中屢屢受挫,但仍然壓抑內(nèi)心的暗示,拒絕看到真實的自己,拒絕聆聽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我也感到在掩飾自己陰暗面的時候,不惜花費時間、金錢。換個角度看,我已經(jīng)被這些陰暗面的東西奴役了。我已經(jīng)承認陰影的存在了。
如何對待心中的陰影呢?我們掩飾不掉陰影,就包容它好了,確定它在我身上存在。愛我自己所有的,接納自己所有的。讓完整的自我充分表達出來。
要找回完整的自我,讓生活變得快樂而充實,就得體驗一個嬰兒毫不掩飾的那種純真。
《與神對話》中有一句話:完美的愛之于感情,正如純白色之于色彩一樣。人們總以為白色是缺乏色彩的表現(xiàn),卻不知道白色包容了一切色彩。同樣地,愛也不是缺乏感情的表現(xiàn),而是所有感情的融合,是整個心靈世界。這句話寫的真是精彩。白色包容一切色彩,愛包容了一切感情。
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但只有接納完整的自我,我們才能讓這些可能性顯現(xiàn)出來。
“正義與邪惡、樂觀與悲觀、勇敢與懦弱”,這些特質(zhì)都潛在我們心中,如果我們刻意地去壓抑某一種特質(zhì)時,結(jié)果并非想像得的那樣---對應的特質(zhì)會表現(xiàn)出來,而是相反,被壓抑的某種特質(zhì)會以某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xiàn)。
誰都有樂觀和勇敢的時候,誰也都有悲觀和懦弱的時候,這些特質(zhì)在一個人身上都出現(xiàn)過。那么這個人必須原諒自己。你勇敢是一種可能性,你懦弱也是一種可能性,我們得學會允許自己的身上的各種可能性和諧共存。這樣我們才能直面這些可能性,并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
如果我們接納了我們自己,將心比心,我們自然會接納和原諒別人。
1、讓我徹底改變我對自己、他人和整個世界的認識,暴露出完整的人格。
2、如何發(fā)掘和認識自己的美。
3、如何面對積極和消極的矛盾。
4、會教我承認、接納和擁抱內(nèi)心中的陰影,讓我發(fā)揮出自己的潛力,幫我敞開心扉,徹底改變我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認識。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二
這句哲言用在自我認識上可以這樣說,世界上只有一種完美主義,那就是在認識到自己是不完美的真相后依然接納自己。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所揭示的,乃是我們內(nèi)心中消極的一面——破壞人際關系、扼殺精神、阻撓我們實現(xiàn)夢想的那一面,也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謂的“陰影”。那些盡管屬于我們,但我們卻極力掩飾、拼命否定、不愿承認的東西。它們潛藏在我們意識深處,無論別人還是我們自己,都很難直接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它們會時時暗示我們,讓我們覺得自己充滿缺陷、令人討厭、一文不值。作者黛比·福特經(jīng)歷過常人難以想象的不堪命運,也曾經(jīng)深陷于陰影信念的泥淖不可自拔。當時的她迷惘放縱,酗酒嗑藥,感情生活混亂。經(jīng)過十數(shù)年與陰影的對抗以及自我救贖,最后成為他人的心靈導師。在這本書中,她真實披露內(nèi)心世界,企圖用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引導深受陰影信念籠罩的人們逃離困境。
在某一方面你也許很重要,但你不得不承認自己真的微不足道。宇宙為你開創(chuàng),但你同時也同其他同處宇宙的個體一樣渺小。我們需要做的,是去接受這樣一個真實的自己,并發(fā)現(xiàn)自己作為這一個體的獨特性,利用這一點做出對他人或整個社會有用的貢獻。
接納和擁抱心中的陰影,可以讓你的生活發(fā)生徹底的轉(zhuǎn)變,宛如丑陋的毛毛蟲破繭而出,化為美麗的蝴蝶。你不必再刻意掩飾,不必再假裝成另一個人,也不必再努力證明自己,因為那時你會擁有足夠的自信。擁抱陰影,找回完整的自我,你就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一,接納意味著深入了解自己,重新詮釋自我。
我們的環(huán)境注定使我們從小就受到種種有條件的關注,或者嚴格的管束,致使很多人以為只有具備某種條件,如:漂亮的外表、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過人的專長、出色的業(yè)績等等,才獲得被自己和他人接納的資格。于是,很多人因此背上了自卑的包袱。由于曾經(jīng)被挑剔,也就逐漸習慣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越看越覺得無法接受。
愛自己,接納自己,讓完整的自我充分表達出來,不去刻意掩飾內(nèi)心的“缺陷”,這是每一個嬰兒與生俱來的本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受到周圍人們的影響,開始刻意討別人的喜歡,把那些可能惹人生氣的想法深深掩藏起來。結(jié)果,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也就逐漸喪失了純真自由的本性。
想要做出改變,就必須克服心中的恐懼,正視心靈的“陰影”——膽怯、貪婪、惱怒、自私、懶惰、丑陋、輕浮、脆弱、報復心、控制欲……那些存在于我們身上,而我們又往往極力掩飾和壓抑的特質(zhì)。明白這些特質(zhì)并不會因為我們的否認而消失,只會在潛意識中隱匿起來,悄悄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同感。當我們偶然接觸到自身陰暗面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與這些“消極”特質(zhì)的關系,哪怕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這些特質(zhì)最需要我們關注,因為它們可以給我們帶來最寶貴的收獲。
當我們重新走進心靈的城堡,把所有鎖著的門一扇扇打開,把陰影暴露在陽光下的時候,才能重新?lián)碛型暾淖晕摇.斈阍敢怦雎犠约盒撵`的聲音,你就不會再給別人的行為貼上“好”與“壞”的標簽,也用不著再生活在虛偽的面具下,靠偽裝和掩飾來保護自己。
要追逐光明,你就必須擁抱黑暗。當消極的思想和情感受到刻意壓抑時,與之對應的積極思想和情感也會被波及。如果我們否認自己的丑,就會削減自己的美;如果我們否認自己的恐懼,就會削減自己的勇氣。從另一個角度看,“你那些所謂的‘缺點’,你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歡的特質(zhì),其實是你最寶貴的財富,只不過表達的程度有點過于強烈了。這就好比放音樂,如果音量開得太大,就會讓人感覺有些不適應。只要你能把這種特質(zhì)的‘音量’調(diào)回去,你自己——以及你周圍的所有人——就會意識到,你的‘缺點’其實正是你的優(yōu)點。它們可以為你所用,而不是成為你的絆腳石。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適當?shù)臅r候,以適當?shù)姆绞?,把這些特質(zhì)表現(xiàn)到適當?shù)某潭龋灰^度?!?BR> 我們需要理解、接納和包容自己身上的一切特質(zhì),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的話,又怎么能期待世界接受我們呢?要想獲得別人的愛,我們必須首先建立起自愛。只有把內(nèi)與外、積極與消極結(jié)合起來,找回一個完整的自我,你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控制自己所表現(xiàn)出的特質(zhì),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善與惡、好與壞、光明與陰暗、強大與脆弱、誠實與欺瞞——我們的內(nèi)心是這些矛盾的統(tǒng)一體。如果你覺得自己太過脆弱,那你就需要尋找脆弱的對立面,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懼困擾,就必須在內(nèi)心中尋找勇氣;如果你總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內(nèi)心中找出發(fā)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使自己真正強大起來。敞開心扉,承認自己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只有從容接納黑暗的人,才有資格接納光明。
第三,接納不是逃避,而是勇于承擔責任。
要想從過去的經(jīng)歷中汲取智慧,跳出過去的束縛,首先要為在自己身上發(fā)生過的所有事情承擔責任。告訴自己事情之所以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并不是沒有原因的、隨機的。當我們能夠為過去的經(jīng)歷負責時,也就擁有了重新詮釋這些經(jīng)歷的自由,只有這樣,我們才算是成長了。告訴自己:“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是因為我需要從中得到體驗和收獲。這是我人生之旅的一部分。”越是痛苦和沉重的經(jīng)歷,就越能發(fā)掘出積極的內(nèi)涵。我們往往會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和麻煩歸罪于別人,歸罪于周圍環(huán)境,而不是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我們自己無法直面過去曾經(jīng)遭遇的痛苦,所以只能試圖忘記這痛苦,或是把它歸咎于別人。要想改變現(xiàn)在的生活,就要首先接納和包容自己的過去,要想把所追尋的東西變成現(xiàn)實,就要為發(fā)生的一切承擔起責任來。
承擔責任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大多數(shù)人只愿意為自己生活中積極的東西承擔責任,對于消極的事情則想方設法推卸責任。當我們學會承擔責任時,就可以把一切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成長的動力。即使我們?yōu)槟承┙?jīng)歷感到痛苦或是羞恥,至少也可以意識到這些經(jīng)歷在我們?nèi)松弥械囊饬x,從而得到慰藉,最終可以自如地改變自己的生活。
第四,接納不是甘于平庸,而是更好地建設自我。
接納自己,不僅僅是停留在接納這一層面,我們還要更好的深入的建設自我。讓自己的心燈發(fā)亮,追求充實的人生。相信你自己內(nèi)心最深處的智慧。沖破你為自己設下的限制,下定決心追求你最想要的那種生活。上天會賦予你力量和同情心。勇于承認現(xiàn)狀,改變現(xiàn)狀,努力實現(xiàn)你心中的目標,允許你自己擁有你想要的一切。懂得自己的局限性,去尊重有相應長處的人;正視自己的弱點,盡可能揚長避短,集中精力去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勢。
《易經(jīng)》第五卦“需卦”曰:“有孚,光亨,貞吉?!逼湟饬x可以詮釋為:“只有當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客觀真相,不進行自我欺騙,不為幻覺所左右時,才能認清前行的方向,做事亨通順利,得到好的結(jié)果。”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認清自己,認清自己所擁有的無限潛能。
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著寧靜、愛與和諧。我們的人生是一場短暫而寶貴的旅程,我們在這趟旅程上唯一的使命,就是把我們所有的天賦和潛能都發(fā)揮到極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命運。不要因為不肯愛自己、原諒自己,就錯過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不要掩飾你心中的同情和善意。我們要跟自己維持良好的關系,包括善待自己內(nèi)心的陰暗面。我們需要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成長之路上的種種障礙,超越自我,讓夢想成為現(xiàn)實。我們內(nèi)心的陰暗面與光明面同樣神圣,同樣是我們?nèi)烁癫豢煞指畹囊徊糠?。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不停地檢視自己,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懷著愛與同情心看待自己,就可以讓人生變得無比充實、無比精彩。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三
“不是我們存在于世界中,而是世界存在于我們心中”,這句話的意思是存在于我們心中的是各種各樣的潛能,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正是這些潛能和可能性把我同世上的每一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讓全人類成為一個整體。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反映,每一個人心中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當把一張“全息”照片剪成許多碎片時,透過每一小片都可以窺見整張照片的內(nèi)容,同理,我們每一個人就好似世界的全息照片一樣,透過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都可以窺見全人類的思想和情感內(nèi)涵。
摘抄上述內(nèi)容,是因為這段文字寫的太好了,個人和宇宙的關系說的非常明白。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攜帶了全人類所有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人類的情感包含積極地和消極的,如愛和恨、美與丑、勇敢于怯懦、優(yōu)雅與粗俗、無私與貪婪、健康與病弱。這些人類身上的特質(zhì)在外部條件成熟時,就可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表現(xiàn)出來,只有理解了這種現(xiàn)象才能認識人生的本質(zhì),并找到真正的智慧和無限的自由。
如果我承認,在我的身上本來就具有一切積極和消極的特質(zhì),所以我就不需要刻意偽裝,假裝某些特質(zhì)不存在。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就是因為偽裝、假裝某些特質(zhì)不存在造成的。比如:我跟你不同,因為我瘦你胖,我聰明你愚蠢,我勇敢你軟弱。我積極你消極等等,類似的想法。這些想法產(chǎn)生或制造的隔閡,讓我們無法擁有完整的自我。
“凡是我們能從別人身上看見的特質(zhì),都存在于我們自己身上?!保绻覀冏约簺]有某項特質(zhì)的話,就不可能在別人身上辨認出這項特質(zhì)來。如果你為別人的勇敢所鼓舞,就說明你心里也有同樣的勇氣。如果你嫌別人太過自私,就說明你心里也存在自私的種子,隨時可能生根發(fā)芽。我們所欣賞的一切,所嫌惡的一切,都可以與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某種東西一一對應。所有人都具有同樣的潛能。
研究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的專家維桑特.賴德曾說:“每一滴水都包含整個海洋,每一個細胞都包含了整個身體的智慧?!蔽覀冏鳛槿祟惖囊环肿?,包含了全人類在所有方面的潛能,所有人都擁有愛、力量、創(chuàng)造力、同情心,也都擁有弱點、貪婪、私心和憤怒,只是表現(xiàn)出來的程度不同而已。這些都是完整自我的一部分。因此,要找回完整的自我,我們必須對自己內(nèi)心中潛藏的每一種特質(zhì)都抱以包容和關懷的態(tài)度。
約翰.威爾伍德在《愛的覺醒》中把人的內(nèi)心世界比喻為一座城堡。想象一下,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城堡,里面有寬敞的走廊和數(shù)以千計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是完美的,里面藏有一件獨一無二的珍寶,這個珍寶代表了個人內(nèi)心中的一種特質(zhì),整座城堡就是所有這些特質(zhì)的'統(tǒng)一體。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造訪我的城堡,城堡里不再是一片光明,而是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陰暗的角落。當我對某些房間里的特質(zhì)感到恐懼或羞恥時,就會鎖上房間的門。還有當我訪問別人的城堡時,如果發(fā)現(xiàn)我所擁有的某個房間別人都沒有,我就會把這個房間鎖起來。
城堡的比喻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確實非常廣闊。如果我真要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就必須克服心中的恐懼,走進城堡,把所有鎖著的門一扇扇打開。找回曾經(jīng)打開又被遺棄的寶貝。這樣,我就能重新?lián)碛型暾淖晕摇?BR> 我希望不停的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把所有鎖著的門全部打開,讓我擁有完整的我。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四
有三次變化。最初的感受是喜悅的、美好的。因為我非常普通,想從這本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敖蛹{自己、超越自己”??墒俏易x著讀著,開始有些不滿,甚至厭惡情緒。有個標題是“我們都需要恨”書中有一處說道“大聲說‘我是個瘋子’、‘我恨我女兒’”并且還要反復說。心想這不有病嗎?于是我合起書,不再看它。
等閑暇時,睡覺前又隨手翻一翻,不知不覺間,我的觀點在悄悄的發(fā)生著改變。兒時的經(jīng)歷有時會對我們造成非常持久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是一輩子。如果我們小時候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滿足,或是受到了傷害,就有可能形成強烈的偏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偏見會在我們的潛意識里越陷越深,越來越嚴重的影響我們的生活。雖然我兒時沒有什么得不到滿足的地方。但我怕兒子、學生會因為我留下不快。我認真的看、仔細的想、回憶。想從書中找到如何避免的`方法,撞上了怎么辦。如果我們不能把握真實的自我,就會陷入固定的行為模式中不能自拔。
我在尋找著如何才能在年復一年的生活中不重復自己。作者說:承受所有的痛苦,堅持到底,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我從不奢侈成功。但我知道重復一件事是很容易的,它讓我簡單、易怒、失去斗志。收起所有想“明天再說吧”的想法,我要試著改變我的生活,肯定會有一段時間不適應,但我要堅持,至少一段時間吧?我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生活中去。不考慮是“好人”或是“完整”的人。充實就好。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五
夏日天空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熱得讓人不愿出門。但還是有事干的,這不,我又讀了一文,那便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這篇*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挑水夫,他有兩個水桶,但其中一個有裂縫,另一個完好無缺。有裂縫的桶,每次挑水回來,只剩半桶了,破桶因此很難過。兩年后,它終于忍不住,對挑水夫道歉。但挑水夫并沒有責怪破桶,說要它回去時注意一下旁邊的花朵。一路上,破桶看見那些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美不勝收。走到盡頭,破桶又傷心了,因為又漏了一半水。但挑夫說:“這條小路只有你破桶那便有花,好桶那一朵花也沒有,因為我在你那邊撒了花種,一路上,你的漏水正好幫了我澆水,所以主人才有好看的花?!?BR>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人,每一樣物品,都會有它的用處。要平靜地面對不完善、不完美的自己。要學會把自己的缺點改變成為優(yōu)點,讓自己在對己不利的局面中解脫出來。印度曾獲得諾貝爾獎的泰戈爾說過:“世界上什么都不完美,薔薇是有些芒刺的花卉;高高在上的天使,我相信也不是沒有過失。”薔薇花穗然很美,但有刺是它的一個缺點。高高在上的天使,也不一定沒有錯誤,這在許多神話里,是可以證明的。人有不完美的地方不是壞事,重要的'是,把這個不完美的缺點變成優(yōu)點。
其實,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但要把不完整變成完整的,這樣,才是我們要做的。不要抱怨自己的不完美,要善用這個缺點,讓它變成你最大的優(yōu)點。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六
也許我們難免會忽略了自己,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個愛自己的日子。這一天,是525,我愛我的日子里,親愛的,你愛自己嗎?這一年,很驕傲的事情,是學會了愛,愛自己,愛別人。
為什么不能自己給予自己這種被愛的幸福呢?
"天生受虐狂",成了奶茶的標簽。也許吧,天生就喜歡自己折磨自己,怎么折磨怎么來,可是,奶茶終究是一個需要溫暖的孩子,她的世界,需要陽光降臨普照。這一天,愿你的世界,同樣可以明媚燦爛。
接納自己,是心理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課程,也是靈修的入門課程。你只有接納了自己,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才能認識與了解最真實的自己。親愛的,你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嗎?還是你還在逃避拒絕著?請別驚慌失措,那也不過是另外一個自己,接納這樣的你,沒什么不好。
百得利甜品店里,一群大齡剩女很聒噪,不曉得是否引來了旁人驚訝的目光,幾個妞兒完全陶醉了,沉浸在屬于她們的氛圍里,已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珊珊說,奶茶向來都是這樣自信爆棚的啦,習慣就好。奶茶笑了,其實你也可以叫她自戀的。不介意別人的評價,也許就開始學會了接納自己,而接納了,便可成就。
愛,還在路上...
這個周末,奶茶把時間給了英特爾,煩人的培訓,卻有了歡欣愉悅的心情,早上的陽光有些明媚,燦爛了一路的好風光。奶茶就像一只嘰嘰喳喳的鳥兒,雀躍著。紫菱說,原諒她吧,她很聒噪!哦,mygod,奶茶怎么會成了一只聒噪的小鳥兒呢?她向來都是如此,你懂得的。
博客日志里,奶茶說,這又是一次修行,一杯行走著的奶茶,重新在路上。今天,需要修行的,是關于愛的課題。愛,其實沒有終點,愛,一直還在路上...
人生走了三分之一,我們才開始慢慢地發(fā)現(xiàn)愛,懂得愛,學會愛。愛這個課題有些復雜,有些高深,這是一門學問,也許一門藝術,不斷修行的內(nèi)心,漸漸地,漸漸地,正一點點地填滿,趨向完美....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七
夏日天空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熱得讓人不愿出門。但還是有事干的,這不,我又讀了一文,那便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這篇文章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挑水夫,他有兩個水桶,但其中一個有裂縫,另一個完好無缺。有裂縫的桶,每次挑水回來,只剩半桶了,破桶因此很難過。兩年后,它終于忍不住,對挑水夫道歉。但挑水夫并沒有責怪破桶,說要它回去時注意一下旁邊的花朵。一路上,破桶看見那些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美不勝收。走到盡頭,破桶又傷心了,因為又漏了一半水。但挑夫說:“這條小路只有你破桶那便有花,好桶那一朵花也沒有,因為我在你那邊撒了花種,一路上,你的漏水正好幫了我澆水,所以主人才有好看的花。”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人,每一樣物品,都會有它的用處。要平靜地面對不完善、不完美的自己。要學會把自己的缺點改變成為優(yōu)點,讓自己在對己不利的局面中解脫出來。印度曾獲得諾貝爾獎的泰戈爾說過:“世界上什么都不完美,薔薇是有些芒刺的花卉;高高在上的天使,我相信也不是沒有過失?!彼N薇花穗然很美,但有刺是它的一個缺點。高高在上的天使,也不一定沒有錯誤,這在許多神話里,是可以證明的。人有不完美的地方不是壞事,重要的是,把這個不完美的缺點變成優(yōu)點。
其實,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但要把不完整變成完整的,這樣,才是我們要做的.。不要抱怨自己的不完美,要善用這個缺點,讓它變成你最大的優(yōu)點。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八
本書主要強調(diào)的主旨就是承認并接納自己的不足和陰暗面。總結(jié)觀點精髓如下:
1.承認接納自己的缺點,正視它,不帶有偏見。
2.聆聽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和選擇,多在心里問問有關二選一的人生問題。
3.敢于說出自己的優(yōu)點,不怕被人鄙夷。
4.希望別人能給予自己的事物或者氛圍,現(xiàn)在開始自己創(chuàng)造。比如,喜歡花,可以自己去買一束裝點屋子。
5.記錄下“消極信條”和“積極信條”,分析消極信條存在的原因,判斷主客觀,如果都是主觀原因,那就是自身心里作祟。銘記積極信條,激發(fā)力量。
6.同時允許陽光和陰暗存在,追求完整,而不是虛假的完美,并且下定決心積極地行動,嘗試,抓住每次的機會。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一
第一次接觸“亞人格”的概念。使用一種靠具象化練習來認識亞人格的方法。具體是這樣的:我們想象自己坐在一輛公共汽車上,周圍擠滿了各式各樣的“自己”,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老人也有年輕人,有的穿著全套晚禮服,也有的穿著超短裙。凡是你能想到的女性形象都有,其中許多人是你根本不愿意認識的,你必須跟車上所有的人攀談,直到彼此了解為止,無論你是喜歡那些人還是討厭他們。車上每一個人都代表了你心中潛藏的一種亞人格,也就是你自己的一種面貌。如果你能夠與這些“自己”互相交流、互相了解,就可以更好地認識真實的自己。
兒時的經(jīng)歷會讓我們形成各種各樣的信念,這些信念深深植根與我們的潛意識中,影響這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決定,并且我們通常意識不到這種影響。我們心中的偏見、痛苦、恥辱和負罪感,往往是從上一輩人那里繼承下來的。
每一滴眼淚都是靈魂之旅。任何消極的事情都有積極的一面。我們所承受的每一次痛苦和挫折都是有意義的,都可以讓我們在探索內(nèi)心世界的路上走的更遠。老話說得好:“聰明人把經(jīng)歷當成老師,傻子把經(jīng)歷當成敵人”。世界時矛盾的統(tǒng)一體,如果沒有消極的.一面,那么積極的那一面就無從存在。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一點,就更容易接受現(xiàn)實。
尼采曾說,否定過去就意味著否定自身的存在。我們只有接納了自己的過去,才能擁有選擇人生方向的自由。我們經(jīng)歷過的每一件事,都會影響我們對世界、對自己的看法。要回顧和接納我們的整個過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卻是心靈成長的畢竟之路。越是痛苦和沉重的經(jīng)歷,就越能發(fā)掘出積極的內(nèi)涵。
如果我們能夠用新的、積極的方式詮釋過去的不快經(jīng)歷,就更容易接納和包容它,從而擺脫它對我們生活的持續(xù)影響。
我們需要選擇那些能讓我們的生活得到改善的積極詮釋,咀嚼那些讓我們感到孤獨無助的消極詮釋。世上發(fā)生的事情本無積極和消極之分,是我們從自己的主觀角度出發(fā),給不同的經(jīng)歷貼上了積極和消極的標簽。影響我們感情的,并不是客觀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對某一段經(jīng)歷的主觀認識。
承擔責任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大多數(shù)人只愿意為自己生活中積極的東西承擔責任,對于消極的事情則想方設法推卸責任。當我們學會承擔責任時,就可以把一切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成長的動力。即使我們?yōu)槟承┙?jīng)歷感到痛苦或是羞恥,至少也可以意識到這些經(jīng)歷在我們?nèi)松弥械囊饬x,從而得到慰藉。我們可以告誡自己:“世界就是我們的畫布,是我自己把這一次的經(jīng)歷畫在了上面,為了給自己上這寶貴的一刻?!蔽覀円部梢愿嬖V世界:“我所體驗到的一切,都發(fā)源于我自己的心中。”如果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你就可以自如地改變你的生活。
如果你不肯面對過去,過去就會成為你的包袱,讓你無法自由前行,只能在一個圈子里打轉(zhuǎn)。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二
這是一本值得放在床頭常拿出來看看的書。
你究竟是想做一個完美的人?還是要做一個完整的人?!如果你想做一個完美的人,那就請盡情的壓抑和掩飾自己的陰暗面,或者一刀一刀地把自己的陰暗面剝離自己的肉體和靈魂,做得到嗎?如果你想要做一個完整的人,那么就把你認為陰暗的、不好的一面盡情的表達出來,問問這些不好的特質(zhì)能給我?guī)硎裁礃拥膸椭泄獾牡胤骄陀杏?,讓自己的光明和陰暗和平相處,才能更清晰?認識自己。
不要對自己和別人妄下判斷,就會心里平靜。
人生在世就是一場修行,每一個我們遇到的人,都是來幫助我們完成修行的,尤其是我們可能會經(jīng)常傷害到的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三
“一件事沒有絕對的好壞,主要是使用的度”,從最近的拆書工作里體會到的一句話,這本書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概括的說,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只掌握一點就夠了: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完整的人。這個完整就包括人的陰影面和積極面,一般人只想要承認自己的積極面,壓抑陰暗面,結(jié)果限制自己的潛能,無法幸福。
看似簡單,可書中大量的案例向我們展示,光要承認接受陰影面這件事,很多人都需要很多年的時間。有時它被壓抑的很深,你幾乎發(fā)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卻影響你的性格、行為習慣,讓你問題重重。
是否曾經(jīng)有過類似的行為,或者被責罵然后將這種行為壓制,但它仍然在你內(nèi)心成為你的陰影面。所以當你再看到它時反應會很強烈,要么遠離、要么極端厭惡卻不知道原因。只有當你平和的對待它時,它對你才會成為過去式,不會繼續(xù)存放在你的內(nèi)心,時不時的跳出來折磨你。
比如很多人不能接受成功、性感、迷人,這類人人都想要的特質(zhì),他們承認這是他們的夢想,卻不認為自己可以擁有他們。
發(fā)現(xiàn)并開始接納我們身上的特質(zhì),無論它是好是壞,都是我們長成的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特質(zhì)沒有好壞,它呈現(xiàn)度的控制器在我們手中,你可以調(diào)節(jié)它,別讓特質(zhì)傷害你,要讓它有助于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四
第一次聽說“投影”這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這樣的。平時我們會不自覺地用潛意識去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表現(xiàn)出為我們所壓抑的特質(zhì)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現(xiàn)出這些特質(zhì)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們身邊,這就是“投影”的機制。投影是潛意識的一種防御機制,因為某些特質(zhì)和情感受到了壓抑,無法在我們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現(xiàn)出來,所以就只能訴諸他人和外物。例如,懷有強烈自卑感的人,往往會覺得周圍的人都很自卑。當然,我們之所以會把消極的特質(zhì)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比較容易表現(xiàn)出這樣的特質(zhì)。這樣的人最容易觸發(fā)我們的潛意識,讓我們把自己壓抑的東西投影到他們身上。
如果我們承認和接納自己心中的某種消極特質(zhì),別人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特質(zhì)就不會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別人真誠相處。
心理學家肯恩.威爾伯在《認識陰影》一書中寫道:“自己層面上的投影現(xiàn)象非常容易辨認。如果我們僅僅是‘感覺’到某個人或某種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會帶有我們的投影。如果我們?yōu)槟硞€人或某種事物所‘影響’,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攜帶了我們的投影。”這句話,很好地區(qū)分了‘感覺’‘投影’的差別。
對于自己投影到別處的特質(zhì),我們要做的只是承認你身上確實存在這些特質(zhì)。
我們眼中別人的缺點,幾乎都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中缺點的投影。我們對別人評頭論足。我們對別人評頭論足時,其實是在評論我們自己。那些被你壓抑的消極特質(zhì)和想法,有可能會在你意料不到的時候突然爆發(fā)出來,傷害你周圍的人,也有可能會影響你的潛意識,傷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出你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
當你給別人取外號時,不妨停下來想一想,這樣的外號是不是同樣適合你自己。如果你對自己足夠誠實的話,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來的永遠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種特質(zhì)都有其意義,每一種特質(zhì)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時,我們內(nèi)心的陰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難發(fā)掘出來。如果沒有投影機制的話,有些潛藏的特質(zhì)我們一輩子也發(fā)現(xiàn)不了。
當一個人承認和接納了你身上具備的所有特質(zhì),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現(xiàn)出某一種特質(zhì),你的生活就會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無法表現(xiàn)出懶惰,就無法徹底放松下來;如果你無法對別人表現(xiàn)出憤怒,就會受人欺負;如果你因為討厭別人身上的某種特質(zhì),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現(xiàn),那就說明這種特質(zhì)是你刻意壓抑的;如果你特別反感某一類人,就應該尋找自己與他們的相似之處。我們不僅會把自己的消極特質(zhì)投影到別人身上,也會用積極的特質(zhì)去影響別人。
當你崇拜某個人時,你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們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積極特質(zhì),其實是在把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某些特質(zhì)投影到他們身上。這時你把目光收回來,發(fā)掘自己積極特質(zhì),而不是崇拜和羨慕別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樣取得成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關鍵在于承認和接納完整的自己,而不是吧自己可以壓抑的特質(zhì)投影到別人身上。
接納所有我積極的和消極的特質(zhì),積極地發(fā)掘我的積極特質(zhì),將是我下一步要做的。感謝《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帶給我的認識自己的方法。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五
上帝給我們的每一份考驗、折磨還是痛苦,其實都是一份禮物,感恩你的每一份遭遇,每一份厄運,只有接納自己的經(jīng)歷,才能獲得重新詮釋自己的自由,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你人生航線的老師,哪怕他是你的仇人,靜下心來,靜靜的思考,你的.經(jīng)歷讓你得到了什么,時刻提醒自己痛苦和快樂是相互依存的,沒有痛苦你也明白不到快樂是什么滋味。努力做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完美的人,承認自己的優(yōu)點,接納自己的缺點,愛不完美的自己,無論何事先問自己,為什么我會讓這件事情變成這樣,而不是在別人身上找原因,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別人要來的快一些。幸福很簡單,只需從自己開始。只有提升了自己的內(nèi)在修為,才能看清自己的缺點,從而轉(zhuǎn)化成追尋快樂的動力。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六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識別和接受自己的每一個特質(zhì),才能保持完整的自己。認識投射原理,每一個對別人負面的情緒和評價,或者說是對別人的言行舉止產(chǎn)生強烈的反應和情緒影響,都是自己內(nèi)心深處藏著的那個特性,要去發(fā)現(xiàn)它,挖掘它帶來的積極影響,接納它,和它和平共處。每一個從他人身上發(fā)現(xiàn)的所謂美好特質(zhì),也正是因為自己也具備它,或許是被你深藏待挖掘的潛質(zhì),摒棄慣有的思維,相信自己,并持之以恒朝著目標去努力。好喜歡這個比喻,一個人就好像一座城堡,幼年期自由穿行,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為所謂的'自尊,因為他人的評判,因為在意他人的看法,慢慢關上一些房門,最后可能就剩下幾個房間了。找回屬于自己的城堡,自由穿行。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七
“不是我們存在于世界中,而是世界存在于我們心中”,這句話的意思是存在于我們心中的是各種各樣的潛能,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正是這些潛能和可能性把我同世上的每一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讓全人類成為一個整體。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反映,每一個人心中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當把一張“全息”照片剪成許多碎片時,通過每一小片都可以窺見整張照片的內(nèi)容,同理,我們每一個人就好似世界的全息照片一樣,通過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都可以窺見全人類的思想和情感內(nèi)涵。
摘抄上述內(nèi)容,是因為這段文字寫的太好了,個人和宇宙的關系說的非常明白。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攜帶了全人類所有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人類的情感包含積極地和消極的,如愛和恨、美與丑、勇敢于怯懦、優(yōu)雅與粗俗、無私與貪婪、健康與病弱。這些人類身上的特質(zhì)在外部條件成熟時,就可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表現(xiàn)出來,只有理解了這種現(xiàn)象才能認識人生的本質(zhì),并找到真正的智慧和無限的自由。
如果我承認,在我的身上本來就具有一切積極和消極的特質(zhì),所以我就不需要刻意偽裝,假裝某些特質(zhì)不存在。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就是因為偽裝、假裝某些特質(zhì)不存在造成的。比如:我跟你不同,因為我瘦你胖,我聰明你愚蠢,我勇敢你軟弱。我積極你消極等等,類似的想法。這些想法產(chǎn)生或制造的隔閡,讓我們無法擁有完整的自己。
“凡是我們能從別人身上看見的特質(zhì),都存在于我們自己身上?!?,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某項特質(zhì)的話,就不可能在別人身上辨認出這項特質(zhì)來。如果你為別人的勇敢所鼓舞,就說明你心里也有同樣的勇氣。如果你嫌別人太過自私,就說明你心里也存在自私的種子,隨時可能生根發(fā)芽。我們所欣賞的一切,所嫌惡的一切,都可以與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某種東西一一對應。所有人都具有同樣的潛能。
研究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的專家維桑特.賴德曾說:“每一滴水都包含整個海洋,每一個細胞都包含了整個身體的智慧。”我們作為人類的一分子,包含了全人類在所有方面的潛能,所有人都擁有愛、力量、創(chuàng)造力、同情心,也都擁有弱點、貪婪、私心和憤怒,只是表現(xiàn)出來的程度不同而已。這些都是完整自己的一部分。因此,要找回完整的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內(nèi)心中潛藏的每一種特質(zhì)都抱以包容和關懷的態(tài)度。
約翰.威爾伍德在《愛的覺醒》中把人的內(nèi)心世界比喻為一座城堡。想象一下,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城堡,里面有寬敞的走廊和數(shù)以千計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是完美的,里面藏有一件獨一無二的珍寶,這個珍寶代表了個人內(nèi)心中的一種特質(zhì),整座城堡就是所有這些特質(zhì)的統(tǒng)一體。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造訪我的城堡,城堡里不再是一片光明,而是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陰暗的角落。當我對某些房間里的特質(zhì)感到恐懼或羞恥時,就會鎖上房間的門。還有當我訪問別人的城堡時,如果發(fā)現(xiàn)我所擁有的某個房間別人都沒有,我就會把這個房間鎖起來。
城堡的比喻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確實非常廣闊。如果我真要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就必須克服心中的恐懼,走進城堡,把所有鎖著的門一扇扇打開。找回曾經(jīng)打開又被遺棄的寶貝。這樣,我就能重新?lián)碛型暾淖约骸?BR> 我希望不停的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把所有鎖著的門全部打開,讓我擁有完整的我。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八
在經(jīng)歷過目前人生中內(nèi)心最絕望最黑暗的日子后,即將迎來三十的我,感謝在這個人生節(jié)點上遇見兩本書:《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王陽明心學》,因為它們把我從內(nèi)心絕望的谷底拉了上來,讓我能有新的力量繼續(xù)前行,不畏將來。面對未來,我將無畏無懼。
它們讓我明白內(nèi)心安寧的重要性,我也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這應當是每一個人要完成自己蛻變的一個過程。
而我也相信,一個人的`經(jīng)歷都會成為人生財富,不管是消極還是積極的。對人生大徹大悟地轉(zhuǎn)變,在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與一定年齡,是很難做到的。而這本書以及陽明心學,對于大多數(shù)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說應該都是很難明白的。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九
記得小時候,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作業(yè)里是萬萬不能出一點錯的。不小心抄錯了一個字,撕掉整張作業(yè)紙;不小心算錯了一道題,又撕掉整張作業(yè)紙?,F(xiàn)在想來,雖然有些好笑,但這追求“完美”的個性卻也跟隨了自己這么多年,好處不少,帶來的麻煩也不少。并非每個人都是完美主義者,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帶有這樣或那樣的強迫或完美主義傾向,這種傾向像一團火,有時點燃著激情,有時卻損耗著精力,使我們陷于焦慮和自己厭惡之中。如果你時常有這種體驗,請重新檢視自己、承認“陰影”,別讓完美主義拖累了你。
心理學家榮格所謂“陰影”,乃是我們內(nèi)心中消極的一面,它破壞人際關系、扼殺精神、阻撓我們實現(xiàn)夢想;它盡管屬于我們,我們卻極力掩飾、拼命否定、不愿承認;它潛藏在我們意識深處,時時暗示我們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們懼怕“陰影”的存在,或拼命追逐陽光來擺脫陰影,或徹底躲入黑暗以自欺欺人。
拼命追逐陽光者,習慣于刻意討別人喜歡,把那些可能惹人生氣的想法掩藏起來。幼年時,大家喜歡乖巧的孩子,于是你謹言慎行;長大后,人人夸贊活潑的性格,于是你故作開朗。你壓抑著自己內(nèi)心的叛逆情緒,厭惡著不善交際的內(nèi)向個性,活給了別人看,卻沒有活出自己。
徹底躲入黑暗者,有的是破罐破摔,更多的則是選擇逃避。為什么你會有“拖延癥”?因為你懼怕一個不完美的開始,于是你逃避,遲遲不肯行動。為什么你在面對好事時時常感到壓力?因為你擔心一個不充分的準備,于是你焦慮,感到心慌難受。然而,逃避可恥也沒用,在deadline面前匆忙完成的任務注定完美不了,緊張焦慮也不會讓準備更加充分。
為了完美,你壓力山大,焦慮不安,身心俱疲,但到最終也沒能逃出不完美的結(jié)局。與其如此,倒不如坦然接受與生俱來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偶爾的情緒化、天生的羞澀感,接受無法預測的失敗、總是缺席的運氣。世上終究沒有完美之人,沒必要為這不能改變的`事實而大費心力,還是對自己坦誠點吧。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
第一次聽說“投影”這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這樣的。平時我們會不自覺地用潛意識去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表現(xiàn)出為我們所壓抑的特質(zhì)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現(xiàn)出這些特質(zhì)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們身邊,這就是“投影”的機制。投影是潛意識的一種防御機制,因為某些特質(zhì)和情感受到了壓抑,無法在我們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現(xiàn)出來,所以就只能訴諸他人和外物。例如,懷有強烈自卑感的人,往往會覺得周圍的人都很自卑。當然,我們之所以會把消極的特質(zhì)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比較容易表現(xiàn)出這樣的特質(zhì)。這樣的人最容易觸發(fā)我們的潛意識,讓我們把自己壓抑的東西投影到他們身上。
如果我們承認和接納自己心中的某種消極特質(zhì),別人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特質(zhì)就不會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別人真誠相處。
心理學家肯恩.威爾伯在《認識陰影》一書中寫道:“自我層面上的投影現(xiàn)象非常容易辨認。如果我們僅僅是‘感覺’到某個人或某種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會帶有我們的投影。如果我們?yōu)槟硞€人或某種事物所‘影響’,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攜帶了我們的投影?!边@句話,很好地區(qū)分了‘感覺’‘投影’的差別。
對于自己投影到別處的特質(zhì),我們要做的只是承認你身上確實存在這些特質(zhì)。
我們眼中別人的缺點,幾乎都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中缺點的投影。我們對別人評頭論足。我們對別人評頭論足時,其實是在評論我們自己。那些被你壓抑的消極特質(zhì)和想法,有可能會在你意料不到的時候突然爆發(fā)出來,傷害你周圍的人,也有可能會影響你的潛意識,傷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出你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
當你給別人取外號時,不妨停下來想一想,這樣的外號是不是同樣適合你自己。如果你對自己足夠誠實的話,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來的永遠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種特質(zhì)都有其意義,每一種特質(zhì)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時,我們內(nèi)心的陰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難發(fā)掘出來。如果沒有投影機制的話,有些潛藏的特質(zhì)我們一輩子也發(fā)現(xiàn)不了。
當一個人承認和接納了你身上具備的所有特質(zhì),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現(xiàn)出某一種特質(zhì),你的生活就會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無法表現(xiàn)出懶惰,就無法徹底放松下來;如果你無法對別人表現(xiàn)出憤怒,就會受人欺負;如果你因為討厭別人身上的某種特質(zhì),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現(xiàn),那就說明這種特質(zhì)是你刻意壓抑的;如果你特別反感某一類人,就應該尋找自己與他們的相似之處。我們不僅會把自己的消極特質(zhì)投影到別人身上,也會用積極的特質(zhì)去影響別人。
當你崇拜某個人時,你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們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積極特質(zhì),其實是在把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某些特質(zhì)投影到他們身上。這時你把目光收回來,發(fā)掘自己積極特質(zhì),而不是崇拜和羨慕別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樣取得成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關鍵在于承認和接納完整的自我,而不是吧自己可以壓抑的特質(zhì)投影到別人身上。
接納所有我積極的和消極的特質(zhì),積極地發(fā)掘我的積極特質(zhì),將是我下一步要做的。感謝《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帶給我的認識自我的方法。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一
聽朋友介紹,《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非常不錯,讓我看看。我買來看著扉頁上的字---這本書應該讀三遍,讀第一遍會認同,讀第二遍會改正,讀第三遍會進化。如此宣傳,我有點懷疑。
內(nèi)心中消極的一面-----破壞人際關系,阻撓、扼殺我們實現(xiàn)夢想的那一面。那些都屬于我們,但我們極力掩飾,拼命否定,不愿承認的東西。這些就是“陰影”。
不看這本書不知也不會想到自己潛意識里面陰影的存在。并且為了掩飾心中的陰影,去欺騙別人,欺騙自己。并給自己帶上了面具,生活了幾十年,逐漸習慣面具后,把面具后面的真實的自己給忘記了。盡管在生活中屢屢受挫,但仍然壓抑內(nèi)心的暗示,拒絕看到真實的自己,拒絕聆聽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我也感到在掩飾自己陰暗面的時候,不惜花費時間、金錢。換個角度看,我已經(jīng)被這些陰暗面的東西奴役了。我已經(jīng)承認陰影的存在了。
如何對待心中的陰影呢?我們掩飾不掉陰影,就包容它好了,確定它在我身上存在。愛我自己所有的,接納自己所有的。讓完整的自我充分表達出來。
要找回完整的自我,讓生活變得快樂而充實,就得體驗一個嬰兒毫不掩飾的那種純真。
《與神對話》中有一句話:完美的愛之于感情,正如純白色之于色彩一樣。人們總以為白色是缺乏色彩的表現(xiàn),卻不知道白色包容了一切色彩。同樣地,愛也不是缺乏感情的表現(xiàn),而是所有感情的融合,是整個心靈世界。這句話寫的真是精彩。白色包容一切色彩,愛包容了一切感情。
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但只有接納完整的自我,我們才能讓這些可能性顯現(xiàn)出來。
“正義與邪惡、樂觀與悲觀、勇敢與懦弱”,這些特質(zhì)都潛在我們心中,如果我們刻意地去壓抑某一種特質(zhì)時,結(jié)果并非想像得的那樣---對應的特質(zhì)會表現(xiàn)出來,而是相反,被壓抑的某種特質(zhì)會以某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xiàn)。
誰都有樂觀和勇敢的時候,誰也都有悲觀和懦弱的時候,這些特質(zhì)在一個人身上都出現(xiàn)過。那么這個人必須原諒自己。你勇敢是一種可能性,你懦弱也是一種可能性,我們得學會允許自己的身上的各種可能性和諧共存。這樣我們才能直面這些可能性,并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
如果我們接納了我們自己,將心比心,我們自然會接納和原諒別人。
1、讓我徹底改變我對自己、他人和整個世界的認識,暴露出完整的人格。
2、如何發(fā)掘和認識自己的美。
3、如何面對積極和消極的矛盾。
4、會教我承認、接納和擁抱內(nèi)心中的陰影,讓我發(fā)揮出自己的潛力,幫我敞開心扉,徹底改變我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認識。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二
這句哲言用在自我認識上可以這樣說,世界上只有一種完美主義,那就是在認識到自己是不完美的真相后依然接納自己。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所揭示的,乃是我們內(nèi)心中消極的一面——破壞人際關系、扼殺精神、阻撓我們實現(xiàn)夢想的那一面,也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謂的“陰影”。那些盡管屬于我們,但我們卻極力掩飾、拼命否定、不愿承認的東西。它們潛藏在我們意識深處,無論別人還是我們自己,都很難直接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它們會時時暗示我們,讓我們覺得自己充滿缺陷、令人討厭、一文不值。作者黛比·福特經(jīng)歷過常人難以想象的不堪命運,也曾經(jīng)深陷于陰影信念的泥淖不可自拔。當時的她迷惘放縱,酗酒嗑藥,感情生活混亂。經(jīng)過十數(shù)年與陰影的對抗以及自我救贖,最后成為他人的心靈導師。在這本書中,她真實披露內(nèi)心世界,企圖用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引導深受陰影信念籠罩的人們逃離困境。
在某一方面你也許很重要,但你不得不承認自己真的微不足道。宇宙為你開創(chuàng),但你同時也同其他同處宇宙的個體一樣渺小。我們需要做的,是去接受這樣一個真實的自己,并發(fā)現(xiàn)自己作為這一個體的獨特性,利用這一點做出對他人或整個社會有用的貢獻。
接納和擁抱心中的陰影,可以讓你的生活發(fā)生徹底的轉(zhuǎn)變,宛如丑陋的毛毛蟲破繭而出,化為美麗的蝴蝶。你不必再刻意掩飾,不必再假裝成另一個人,也不必再努力證明自己,因為那時你會擁有足夠的自信。擁抱陰影,找回完整的自我,你就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一,接納意味著深入了解自己,重新詮釋自我。
我們的環(huán)境注定使我們從小就受到種種有條件的關注,或者嚴格的管束,致使很多人以為只有具備某種條件,如:漂亮的外表、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過人的專長、出色的業(yè)績等等,才獲得被自己和他人接納的資格。于是,很多人因此背上了自卑的包袱。由于曾經(jīng)被挑剔,也就逐漸習慣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越看越覺得無法接受。
愛自己,接納自己,讓完整的自我充分表達出來,不去刻意掩飾內(nèi)心的“缺陷”,這是每一個嬰兒與生俱來的本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受到周圍人們的影響,開始刻意討別人的喜歡,把那些可能惹人生氣的想法深深掩藏起來。結(jié)果,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也就逐漸喪失了純真自由的本性。
想要做出改變,就必須克服心中的恐懼,正視心靈的“陰影”——膽怯、貪婪、惱怒、自私、懶惰、丑陋、輕浮、脆弱、報復心、控制欲……那些存在于我們身上,而我們又往往極力掩飾和壓抑的特質(zhì)。明白這些特質(zhì)并不會因為我們的否認而消失,只會在潛意識中隱匿起來,悄悄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同感。當我們偶然接觸到自身陰暗面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與這些“消極”特質(zhì)的關系,哪怕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這些特質(zhì)最需要我們關注,因為它們可以給我們帶來最寶貴的收獲。
當我們重新走進心靈的城堡,把所有鎖著的門一扇扇打開,把陰影暴露在陽光下的時候,才能重新?lián)碛型暾淖晕摇.斈阍敢怦雎犠约盒撵`的聲音,你就不會再給別人的行為貼上“好”與“壞”的標簽,也用不著再生活在虛偽的面具下,靠偽裝和掩飾來保護自己。
要追逐光明,你就必須擁抱黑暗。當消極的思想和情感受到刻意壓抑時,與之對應的積極思想和情感也會被波及。如果我們否認自己的丑,就會削減自己的美;如果我們否認自己的恐懼,就會削減自己的勇氣。從另一個角度看,“你那些所謂的‘缺點’,你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歡的特質(zhì),其實是你最寶貴的財富,只不過表達的程度有點過于強烈了。這就好比放音樂,如果音量開得太大,就會讓人感覺有些不適應。只要你能把這種特質(zhì)的‘音量’調(diào)回去,你自己——以及你周圍的所有人——就會意識到,你的‘缺點’其實正是你的優(yōu)點。它們可以為你所用,而不是成為你的絆腳石。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適當?shù)臅r候,以適當?shù)姆绞?,把這些特質(zhì)表現(xiàn)到適當?shù)某潭龋灰^度?!?BR> 我們需要理解、接納和包容自己身上的一切特質(zhì),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的話,又怎么能期待世界接受我們呢?要想獲得別人的愛,我們必須首先建立起自愛。只有把內(nèi)與外、積極與消極結(jié)合起來,找回一個完整的自我,你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控制自己所表現(xiàn)出的特質(zhì),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善與惡、好與壞、光明與陰暗、強大與脆弱、誠實與欺瞞——我們的內(nèi)心是這些矛盾的統(tǒng)一體。如果你覺得自己太過脆弱,那你就需要尋找脆弱的對立面,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懼困擾,就必須在內(nèi)心中尋找勇氣;如果你總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內(nèi)心中找出發(fā)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使自己真正強大起來。敞開心扉,承認自己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只有從容接納黑暗的人,才有資格接納光明。
第三,接納不是逃避,而是勇于承擔責任。
要想從過去的經(jīng)歷中汲取智慧,跳出過去的束縛,首先要為在自己身上發(fā)生過的所有事情承擔責任。告訴自己事情之所以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并不是沒有原因的、隨機的。當我們能夠為過去的經(jīng)歷負責時,也就擁有了重新詮釋這些經(jīng)歷的自由,只有這樣,我們才算是成長了。告訴自己:“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是因為我需要從中得到體驗和收獲。這是我人生之旅的一部分。”越是痛苦和沉重的經(jīng)歷,就越能發(fā)掘出積極的內(nèi)涵。我們往往會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和麻煩歸罪于別人,歸罪于周圍環(huán)境,而不是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我們自己無法直面過去曾經(jīng)遭遇的痛苦,所以只能試圖忘記這痛苦,或是把它歸咎于別人。要想改變現(xiàn)在的生活,就要首先接納和包容自己的過去,要想把所追尋的東西變成現(xiàn)實,就要為發(fā)生的一切承擔起責任來。
承擔責任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大多數(shù)人只愿意為自己生活中積極的東西承擔責任,對于消極的事情則想方設法推卸責任。當我們學會承擔責任時,就可以把一切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成長的動力。即使我們?yōu)槟承┙?jīng)歷感到痛苦或是羞恥,至少也可以意識到這些經(jīng)歷在我們?nèi)松弥械囊饬x,從而得到慰藉,最終可以自如地改變自己的生活。
第四,接納不是甘于平庸,而是更好地建設自我。
接納自己,不僅僅是停留在接納這一層面,我們還要更好的深入的建設自我。讓自己的心燈發(fā)亮,追求充實的人生。相信你自己內(nèi)心最深處的智慧。沖破你為自己設下的限制,下定決心追求你最想要的那種生活。上天會賦予你力量和同情心。勇于承認現(xiàn)狀,改變現(xiàn)狀,努力實現(xiàn)你心中的目標,允許你自己擁有你想要的一切。懂得自己的局限性,去尊重有相應長處的人;正視自己的弱點,盡可能揚長避短,集中精力去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勢。
《易經(jīng)》第五卦“需卦”曰:“有孚,光亨,貞吉?!逼湟饬x可以詮釋為:“只有當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客觀真相,不進行自我欺騙,不為幻覺所左右時,才能認清前行的方向,做事亨通順利,得到好的結(jié)果。”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認清自己,認清自己所擁有的無限潛能。
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著寧靜、愛與和諧。我們的人生是一場短暫而寶貴的旅程,我們在這趟旅程上唯一的使命,就是把我們所有的天賦和潛能都發(fā)揮到極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命運。不要因為不肯愛自己、原諒自己,就錯過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不要掩飾你心中的同情和善意。我們要跟自己維持良好的關系,包括善待自己內(nèi)心的陰暗面。我們需要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成長之路上的種種障礙,超越自我,讓夢想成為現(xiàn)實。我們內(nèi)心的陰暗面與光明面同樣神圣,同樣是我們?nèi)烁癫豢煞指畹囊徊糠?。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不停地檢視自己,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懷著愛與同情心看待自己,就可以讓人生變得無比充實、無比精彩。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三
“不是我們存在于世界中,而是世界存在于我們心中”,這句話的意思是存在于我們心中的是各種各樣的潛能,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正是這些潛能和可能性把我同世上的每一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讓全人類成為一個整體。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反映,每一個人心中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當把一張“全息”照片剪成許多碎片時,透過每一小片都可以窺見整張照片的內(nèi)容,同理,我們每一個人就好似世界的全息照片一樣,透過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都可以窺見全人類的思想和情感內(nèi)涵。
摘抄上述內(nèi)容,是因為這段文字寫的太好了,個人和宇宙的關系說的非常明白。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攜帶了全人類所有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人類的情感包含積極地和消極的,如愛和恨、美與丑、勇敢于怯懦、優(yōu)雅與粗俗、無私與貪婪、健康與病弱。這些人類身上的特質(zhì)在外部條件成熟時,就可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表現(xiàn)出來,只有理解了這種現(xiàn)象才能認識人生的本質(zhì),并找到真正的智慧和無限的自由。
如果我承認,在我的身上本來就具有一切積極和消極的特質(zhì),所以我就不需要刻意偽裝,假裝某些特質(zhì)不存在。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就是因為偽裝、假裝某些特質(zhì)不存在造成的。比如:我跟你不同,因為我瘦你胖,我聰明你愚蠢,我勇敢你軟弱。我積極你消極等等,類似的想法。這些想法產(chǎn)生或制造的隔閡,讓我們無法擁有完整的自我。
“凡是我們能從別人身上看見的特質(zhì),都存在于我們自己身上?!保绻覀冏约簺]有某項特質(zhì)的話,就不可能在別人身上辨認出這項特質(zhì)來。如果你為別人的勇敢所鼓舞,就說明你心里也有同樣的勇氣。如果你嫌別人太過自私,就說明你心里也存在自私的種子,隨時可能生根發(fā)芽。我們所欣賞的一切,所嫌惡的一切,都可以與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某種東西一一對應。所有人都具有同樣的潛能。
研究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的專家維桑特.賴德曾說:“每一滴水都包含整個海洋,每一個細胞都包含了整個身體的智慧?!蔽覀冏鳛槿祟惖囊环肿?,包含了全人類在所有方面的潛能,所有人都擁有愛、力量、創(chuàng)造力、同情心,也都擁有弱點、貪婪、私心和憤怒,只是表現(xiàn)出來的程度不同而已。這些都是完整自我的一部分。因此,要找回完整的自我,我們必須對自己內(nèi)心中潛藏的每一種特質(zhì)都抱以包容和關懷的態(tài)度。
約翰.威爾伍德在《愛的覺醒》中把人的內(nèi)心世界比喻為一座城堡。想象一下,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城堡,里面有寬敞的走廊和數(shù)以千計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是完美的,里面藏有一件獨一無二的珍寶,這個珍寶代表了個人內(nèi)心中的一種特質(zhì),整座城堡就是所有這些特質(zhì)的'統(tǒng)一體。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造訪我的城堡,城堡里不再是一片光明,而是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陰暗的角落。當我對某些房間里的特質(zhì)感到恐懼或羞恥時,就會鎖上房間的門。還有當我訪問別人的城堡時,如果發(fā)現(xiàn)我所擁有的某個房間別人都沒有,我就會把這個房間鎖起來。
城堡的比喻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確實非常廣闊。如果我真要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就必須克服心中的恐懼,走進城堡,把所有鎖著的門一扇扇打開。找回曾經(jīng)打開又被遺棄的寶貝。這樣,我就能重新?lián)碛型暾淖晕摇?BR> 我希望不停的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把所有鎖著的門全部打開,讓我擁有完整的我。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四
有三次變化。最初的感受是喜悅的、美好的。因為我非常普通,想從這本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敖蛹{自己、超越自己”??墒俏易x著讀著,開始有些不滿,甚至厭惡情緒。有個標題是“我們都需要恨”書中有一處說道“大聲說‘我是個瘋子’、‘我恨我女兒’”并且還要反復說。心想這不有病嗎?于是我合起書,不再看它。
等閑暇時,睡覺前又隨手翻一翻,不知不覺間,我的觀點在悄悄的發(fā)生著改變。兒時的經(jīng)歷有時會對我們造成非常持久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是一輩子。如果我們小時候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滿足,或是受到了傷害,就有可能形成強烈的偏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偏見會在我們的潛意識里越陷越深,越來越嚴重的影響我們的生活。雖然我兒時沒有什么得不到滿足的地方。但我怕兒子、學生會因為我留下不快。我認真的看、仔細的想、回憶。想從書中找到如何避免的`方法,撞上了怎么辦。如果我們不能把握真實的自我,就會陷入固定的行為模式中不能自拔。
我在尋找著如何才能在年復一年的生活中不重復自己。作者說:承受所有的痛苦,堅持到底,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我從不奢侈成功。但我知道重復一件事是很容易的,它讓我簡單、易怒、失去斗志。收起所有想“明天再說吧”的想法,我要試著改變我的生活,肯定會有一段時間不適應,但我要堅持,至少一段時間吧?我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生活中去。不考慮是“好人”或是“完整”的人。充實就好。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五
夏日天空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熱得讓人不愿出門。但還是有事干的,這不,我又讀了一文,那便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這篇*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挑水夫,他有兩個水桶,但其中一個有裂縫,另一個完好無缺。有裂縫的桶,每次挑水回來,只剩半桶了,破桶因此很難過。兩年后,它終于忍不住,對挑水夫道歉。但挑水夫并沒有責怪破桶,說要它回去時注意一下旁邊的花朵。一路上,破桶看見那些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美不勝收。走到盡頭,破桶又傷心了,因為又漏了一半水。但挑夫說:“這條小路只有你破桶那便有花,好桶那一朵花也沒有,因為我在你那邊撒了花種,一路上,你的漏水正好幫了我澆水,所以主人才有好看的花?!?BR>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人,每一樣物品,都會有它的用處。要平靜地面對不完善、不完美的自己。要學會把自己的缺點改變成為優(yōu)點,讓自己在對己不利的局面中解脫出來。印度曾獲得諾貝爾獎的泰戈爾說過:“世界上什么都不完美,薔薇是有些芒刺的花卉;高高在上的天使,我相信也不是沒有過失。”薔薇花穗然很美,但有刺是它的一個缺點。高高在上的天使,也不一定沒有錯誤,這在許多神話里,是可以證明的。人有不完美的地方不是壞事,重要的'是,把這個不完美的缺點變成優(yōu)點。
其實,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但要把不完整變成完整的,這樣,才是我們要做的。不要抱怨自己的不完美,要善用這個缺點,讓它變成你最大的優(yōu)點。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六
也許我們難免會忽略了自己,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個愛自己的日子。這一天,是525,我愛我的日子里,親愛的,你愛自己嗎?這一年,很驕傲的事情,是學會了愛,愛自己,愛別人。
為什么不能自己給予自己這種被愛的幸福呢?
"天生受虐狂",成了奶茶的標簽。也許吧,天生就喜歡自己折磨自己,怎么折磨怎么來,可是,奶茶終究是一個需要溫暖的孩子,她的世界,需要陽光降臨普照。這一天,愿你的世界,同樣可以明媚燦爛。
接納自己,是心理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課程,也是靈修的入門課程。你只有接納了自己,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才能認識與了解最真實的自己。親愛的,你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嗎?還是你還在逃避拒絕著?請別驚慌失措,那也不過是另外一個自己,接納這樣的你,沒什么不好。
百得利甜品店里,一群大齡剩女很聒噪,不曉得是否引來了旁人驚訝的目光,幾個妞兒完全陶醉了,沉浸在屬于她們的氛圍里,已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珊珊說,奶茶向來都是這樣自信爆棚的啦,習慣就好。奶茶笑了,其實你也可以叫她自戀的。不介意別人的評價,也許就開始學會了接納自己,而接納了,便可成就。
愛,還在路上...
這個周末,奶茶把時間給了英特爾,煩人的培訓,卻有了歡欣愉悅的心情,早上的陽光有些明媚,燦爛了一路的好風光。奶茶就像一只嘰嘰喳喳的鳥兒,雀躍著。紫菱說,原諒她吧,她很聒噪!哦,mygod,奶茶怎么會成了一只聒噪的小鳥兒呢?她向來都是如此,你懂得的。
博客日志里,奶茶說,這又是一次修行,一杯行走著的奶茶,重新在路上。今天,需要修行的,是關于愛的課題。愛,其實沒有終點,愛,一直還在路上...
人生走了三分之一,我們才開始慢慢地發(fā)現(xiàn)愛,懂得愛,學會愛。愛這個課題有些復雜,有些高深,這是一門學問,也許一門藝術,不斷修行的內(nèi)心,漸漸地,漸漸地,正一點點地填滿,趨向完美....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七
夏日天空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熱得讓人不愿出門。但還是有事干的,這不,我又讀了一文,那便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這篇文章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挑水夫,他有兩個水桶,但其中一個有裂縫,另一個完好無缺。有裂縫的桶,每次挑水回來,只剩半桶了,破桶因此很難過。兩年后,它終于忍不住,對挑水夫道歉。但挑水夫并沒有責怪破桶,說要它回去時注意一下旁邊的花朵。一路上,破桶看見那些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美不勝收。走到盡頭,破桶又傷心了,因為又漏了一半水。但挑夫說:“這條小路只有你破桶那便有花,好桶那一朵花也沒有,因為我在你那邊撒了花種,一路上,你的漏水正好幫了我澆水,所以主人才有好看的花。”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人,每一樣物品,都會有它的用處。要平靜地面對不完善、不完美的自己。要學會把自己的缺點改變成為優(yōu)點,讓自己在對己不利的局面中解脫出來。印度曾獲得諾貝爾獎的泰戈爾說過:“世界上什么都不完美,薔薇是有些芒刺的花卉;高高在上的天使,我相信也不是沒有過失?!彼N薇花穗然很美,但有刺是它的一個缺點。高高在上的天使,也不一定沒有錯誤,這在許多神話里,是可以證明的。人有不完美的地方不是壞事,重要的是,把這個不完美的缺點變成優(yōu)點。
其實,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但要把不完整變成完整的,這樣,才是我們要做的.。不要抱怨自己的不完美,要善用這個缺點,讓它變成你最大的優(yōu)點。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八
本書主要強調(diào)的主旨就是承認并接納自己的不足和陰暗面。總結(jié)觀點精髓如下:
1.承認接納自己的缺點,正視它,不帶有偏見。
2.聆聽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和選擇,多在心里問問有關二選一的人生問題。
3.敢于說出自己的優(yōu)點,不怕被人鄙夷。
4.希望別人能給予自己的事物或者氛圍,現(xiàn)在開始自己創(chuàng)造。比如,喜歡花,可以自己去買一束裝點屋子。
5.記錄下“消極信條”和“積極信條”,分析消極信條存在的原因,判斷主客觀,如果都是主觀原因,那就是自身心里作祟。銘記積極信條,激發(fā)力量。
6.同時允許陽光和陰暗存在,追求完整,而不是虛假的完美,并且下定決心積極地行動,嘗試,抓住每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