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陜西民俗作文600篇一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我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jīng)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不過,據(jù)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xiāng)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
除這些以外,我的家鄉(xiāng)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陜西民俗作文600篇二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制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
寧德是全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地,畬族人口達16萬,約占全國畬族人口的1/4。畬族人民勤勞儉樸、能歌善舞,他們獨特的民族傳統(tǒng)及生活習俗是當?shù)鬲毺氐木坝^。
畬族婦女通常梳鳳冠云髻,穿繡花滾邊襟衣衫,稱為“鳳凰裝”。男女都喜唱山歌,尤其逢年過節(jié)更是會通宵達旦地對歌,具有開朗樂觀的精神。畬族婚禮更為奇特,新娘出嫁時一定要邊哭邊唱地離開娘家,這也是“哭嫁”之一種;拜堂的時候,新郎要下跪而新娘卻不跪;鬧新房時會有男女對歌的精采節(jié)目,十分熱鬧。
此外,寧德地區(qū)還有獨特的傳統(tǒng)藝術,有霍童線獅、香龍、鐵機、北路戲等,其中以霍童線獅最負盛名,它是一種近似提線木偶的民間文娛活動,獨具地方特色。
滿族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尤以遼寧最多。少數(shù)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來,由于滿漢長期雜居,滿族與漢族差異逐漸縮小。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進程中,滿族在政治、文化、科學領域里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
滿族信奉薩滿族,以后還信奉佛教。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17世紀40年代后,滿族普遍使用漢語和漢文,現(xiàn)在只有黑龍江的少數(shù)老人會說滿話。
滿族的禁忌:滿族最突出的忌讀是不準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帶狗皮袖頭的衣服;在滿族人家里做客,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趕狗,更不能說狗的壞話,否則主人會認為你是當面侮辱他,會不客氣地下逐客令。還忌諱打喜鵲和烏鴉。以西為上,特別忌諱一般人尤其是青年人坐西炕,更忌諱婦女在西炕上生孩子。忌在索羅桿(神桿)上拴牲口。祭祖時大門口掛放的谷草是為祖先的馬匹準備的,忌孕婦、寡婦和戴狗皮帽子的人接觸。
陜西民俗作文600篇三
我家住在西南一個偏遠的農(nóng)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山清水秀,四面環(huán)山的小山村里。這里的人們樸實、善良,過著幸??鞓窡o比的生活。
這里的人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過著山鄉(xiāng)田園生活,有著山里人寬宏、熱情。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會有一些風俗節(jié)日讓大家歡聲笑語、心情舒暢。
我生長在山野里,喜歡農(nóng)村,喜歡山里的生活,更喜歡家鄉(xiāng)的風俗節(jié)日。我慶幸生在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鄉(xiāng)的習俗讓我快樂、童趣無限。
我就拿兩個不同的例子給大家講講家鄉(xiāng)的民風習俗吧!
去年我們家辦了一場喜事-------哥哥結婚。這天天氣特別好,一大早太陽從云縫里探出了腦袋,好像也來看熱鬧,家里也來了很多客人,是來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興哼著小調(diào)東瞧瞧西看看。我聽長輩們跟我說,你去給哥哥打洗臉水,他會給我紅包的。我想這怎么回事呢?但我沒有這樣做,覺得都是自家人了,沒必要吧?,F(xiàn)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來是家鄉(xiāng)的風俗。
我屁顛屁顛地跟著大人們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著哥哥嫂嫂背了一塊肉到嫂嫂的娘家去,聽長輩們說這叫做“回門”。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著了,就找來了一輛摩托車,帶著我和嫂嫂“回門”去了,來到嫂的娘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經(jīng)“虛著了眼”哥嫂們才辦完事,哥又帶我和嫂嫂回家去。這天我過得即高興又勞累。
家鄉(xiāng)的習俗除了婚娶,還有喪葬出殯獨具風味。記得前幾天我們村子有人過世了,人們也來悼喪。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里,我當時狀著膽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殯那天下午,“靈人”上山抬出去了,走了以后有人在堂屋里放了一串鞭炮,據(jù)說這樣做就是把死人的“靈魂”趕出去。路上還要一邊灑靈紙一邊放鞭炮。把尸體抬上山蓋好棺木,兒子們要跪在棺蓋上用鋤頭挖三鋤土,以表示親手把親人埋葬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習慣,唉!多有趣呀!歡迎到我家鄉(xiāng)來欣賞吧!
陜西民俗作文600篇四
“新春佳節(jié)”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新春佳節(jié)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新春佳節(jié)一般在農(nóng)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新春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nóng)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好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新春佳節(jié)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因此,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fā)菜,代表發(fā)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之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shù),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fā)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是新春佳節(jié)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陜西民俗作文600篇五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是僅次于大年初一的日子,這一天的重頭戲非舞龍燈莫屬了。
晚上7點,一輪皎潔的明月裝點著夜空。突然,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條威猛的草龍“飛”了出來。到處都是圍觀的人群,鞭炮聲此起彼伏,我的心一下子燃燒起來。這是多么奇妙的一幕呀!草龍長10米左右,它那兩顆明亮的眼睛忽閃忽閃的,活靈活現(xiàn),兩條長長的龍須由彩燈組成,五顏六色,美極了!
爺爺與他的隊友們舉著草龍,青筋凸顯的大手充滿了力量。龍珠當然是由德高望重的爺爺把握。草龍在爺爺?shù)膸ьI下,飛快地盤旋著,遠遠望去,仿佛一條真龍在騰云駕霧。爺爺和他的隊友們才行進不到100米,就來到了一戶人家。還沒到門口,就聽到里面?zhèn)鱽怼班栲枧九尽钡谋夼诼?,這戶人家一早就把廳堂收拾好,準備好鞭炮,恭候草龍的到來,并且極力邀請龍燈隊在家里稍做停留。家里自釀的米酒,喜慶的香煙、糖果,讓紅紅火火的年味兒更加濃厚了!
“三分龍,七分舞。”這是爺爺常說的一句話。的確,龍要舞才能顯出它的威風。(小學生作文 )只見爺爺轉(zhuǎn)動龍珠,在前方開道,龍頭緊跟其后,躍躍欲試,仿佛一口就能吞下那顆又大又亮的龍珠,龍身跟隨龍頭有節(jié)奏地飛舞著,這招“蛟龍漫游”甚是流暢。忽然,爺爺將龍珠滑向了龍尾,龍頭緊追不舍,來了個“龍頭穿襠”的招式,引得圍觀的群眾一片喝彩。主人趕緊拿出香煙、糖果、茶水來招呼大家,據(jù)說草龍經(jīng)過的人家這年一定行好運。一路上,鞭炮聲、鑼鼓聲、喝彩聲不絕于耳。
鞭炮聲中,媽媽大聲告訴我:“我們鄞州區(qū)的舞草龍還申請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呢!舞草龍的師傅都是百里挑一的,并且早早就開始排練了,有最基本的游走動作,也有回頭、擺尾、叩首、盤旋等高難度動作。舞草龍可不單是力氣活,還要求技術和配合。”
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過后,一群人簇擁著威武的草龍,向著下一戶人家,向著美好的生活出發(fā)了……
陜西民俗作文600篇一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我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jīng)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不過,據(jù)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xiāng)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
除這些以外,我的家鄉(xiāng)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陜西民俗作文600篇二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制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
寧德是全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地,畬族人口達16萬,約占全國畬族人口的1/4。畬族人民勤勞儉樸、能歌善舞,他們獨特的民族傳統(tǒng)及生活習俗是當?shù)鬲毺氐木坝^。
畬族婦女通常梳鳳冠云髻,穿繡花滾邊襟衣衫,稱為“鳳凰裝”。男女都喜唱山歌,尤其逢年過節(jié)更是會通宵達旦地對歌,具有開朗樂觀的精神。畬族婚禮更為奇特,新娘出嫁時一定要邊哭邊唱地離開娘家,這也是“哭嫁”之一種;拜堂的時候,新郎要下跪而新娘卻不跪;鬧新房時會有男女對歌的精采節(jié)目,十分熱鬧。
此外,寧德地區(qū)還有獨特的傳統(tǒng)藝術,有霍童線獅、香龍、鐵機、北路戲等,其中以霍童線獅最負盛名,它是一種近似提線木偶的民間文娛活動,獨具地方特色。
滿族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尤以遼寧最多。少數(shù)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來,由于滿漢長期雜居,滿族與漢族差異逐漸縮小。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進程中,滿族在政治、文化、科學領域里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
滿族信奉薩滿族,以后還信奉佛教。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17世紀40年代后,滿族普遍使用漢語和漢文,現(xiàn)在只有黑龍江的少數(shù)老人會說滿話。
滿族的禁忌:滿族最突出的忌讀是不準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帶狗皮袖頭的衣服;在滿族人家里做客,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趕狗,更不能說狗的壞話,否則主人會認為你是當面侮辱他,會不客氣地下逐客令。還忌諱打喜鵲和烏鴉。以西為上,特別忌諱一般人尤其是青年人坐西炕,更忌諱婦女在西炕上生孩子。忌在索羅桿(神桿)上拴牲口。祭祖時大門口掛放的谷草是為祖先的馬匹準備的,忌孕婦、寡婦和戴狗皮帽子的人接觸。
陜西民俗作文600篇三
我家住在西南一個偏遠的農(nóng)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山清水秀,四面環(huán)山的小山村里。這里的人們樸實、善良,過著幸??鞓窡o比的生活。
這里的人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過著山鄉(xiāng)田園生活,有著山里人寬宏、熱情。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會有一些風俗節(jié)日讓大家歡聲笑語、心情舒暢。
我生長在山野里,喜歡農(nóng)村,喜歡山里的生活,更喜歡家鄉(xiāng)的風俗節(jié)日。我慶幸生在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鄉(xiāng)的習俗讓我快樂、童趣無限。
我就拿兩個不同的例子給大家講講家鄉(xiāng)的民風習俗吧!
去年我們家辦了一場喜事-------哥哥結婚。這天天氣特別好,一大早太陽從云縫里探出了腦袋,好像也來看熱鬧,家里也來了很多客人,是來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興哼著小調(diào)東瞧瞧西看看。我聽長輩們跟我說,你去給哥哥打洗臉水,他會給我紅包的。我想這怎么回事呢?但我沒有這樣做,覺得都是自家人了,沒必要吧?,F(xiàn)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來是家鄉(xiāng)的風俗。
我屁顛屁顛地跟著大人們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著哥哥嫂嫂背了一塊肉到嫂嫂的娘家去,聽長輩們說這叫做“回門”。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著了,就找來了一輛摩托車,帶著我和嫂嫂“回門”去了,來到嫂的娘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經(jīng)“虛著了眼”哥嫂們才辦完事,哥又帶我和嫂嫂回家去。這天我過得即高興又勞累。
家鄉(xiāng)的習俗除了婚娶,還有喪葬出殯獨具風味。記得前幾天我們村子有人過世了,人們也來悼喪。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里,我當時狀著膽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殯那天下午,“靈人”上山抬出去了,走了以后有人在堂屋里放了一串鞭炮,據(jù)說這樣做就是把死人的“靈魂”趕出去。路上還要一邊灑靈紙一邊放鞭炮。把尸體抬上山蓋好棺木,兒子們要跪在棺蓋上用鋤頭挖三鋤土,以表示親手把親人埋葬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習慣,唉!多有趣呀!歡迎到我家鄉(xiāng)來欣賞吧!
陜西民俗作文600篇四
“新春佳節(jié)”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新春佳節(jié)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新春佳節(jié)一般在農(nóng)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新春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nóng)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好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新春佳節(jié)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因此,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fā)菜,代表發(fā)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之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shù),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fā)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是新春佳節(jié)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陜西民俗作文600篇五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是僅次于大年初一的日子,這一天的重頭戲非舞龍燈莫屬了。
晚上7點,一輪皎潔的明月裝點著夜空。突然,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條威猛的草龍“飛”了出來。到處都是圍觀的人群,鞭炮聲此起彼伏,我的心一下子燃燒起來。這是多么奇妙的一幕呀!草龍長10米左右,它那兩顆明亮的眼睛忽閃忽閃的,活靈活現(xiàn),兩條長長的龍須由彩燈組成,五顏六色,美極了!
爺爺與他的隊友們舉著草龍,青筋凸顯的大手充滿了力量。龍珠當然是由德高望重的爺爺把握。草龍在爺爺?shù)膸ьI下,飛快地盤旋著,遠遠望去,仿佛一條真龍在騰云駕霧。爺爺和他的隊友們才行進不到100米,就來到了一戶人家。還沒到門口,就聽到里面?zhèn)鱽怼班栲枧九尽钡谋夼诼?,這戶人家一早就把廳堂收拾好,準備好鞭炮,恭候草龍的到來,并且極力邀請龍燈隊在家里稍做停留。家里自釀的米酒,喜慶的香煙、糖果,讓紅紅火火的年味兒更加濃厚了!
“三分龍,七分舞。”這是爺爺常說的一句話。的確,龍要舞才能顯出它的威風。(小學生作文 )只見爺爺轉(zhuǎn)動龍珠,在前方開道,龍頭緊跟其后,躍躍欲試,仿佛一口就能吞下那顆又大又亮的龍珠,龍身跟隨龍頭有節(jié)奏地飛舞著,這招“蛟龍漫游”甚是流暢。忽然,爺爺將龍珠滑向了龍尾,龍頭緊追不舍,來了個“龍頭穿襠”的招式,引得圍觀的群眾一片喝彩。主人趕緊拿出香煙、糖果、茶水來招呼大家,據(jù)說草龍經(jīng)過的人家這年一定行好運。一路上,鞭炮聲、鑼鼓聲、喝彩聲不絕于耳。
鞭炮聲中,媽媽大聲告訴我:“我們鄞州區(qū)的舞草龍還申請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呢!舞草龍的師傅都是百里挑一的,并且早早就開始排練了,有最基本的游走動作,也有回頭、擺尾、叩首、盤旋等高難度動作。舞草龍可不單是力氣活,還要求技術和配合。”
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過后,一群人簇擁著威武的草龍,向著下一戶人家,向著美好的生活出發(f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