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從中汲取思想的營養(yǎng),讀后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讀書籍的內(nèi)容。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與讀者進行對話和交流,分享觀點和感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精選讀后感范文,通過閱讀這些范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讀后感的寫作技巧。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一
知道有《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是二實小的特級教師徐老師在一次講座中談及的。不久,圖書館朱老師把該書發(fā)到了我們每個老師的手中。
封面上,“美國總統(tǒng)、英國女王和歐普拉同事感動推薦”,繼續(xù)翻閱下去?!霸诼迳即壥兄行囊婚g會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學老師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一間充滿奇跡的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BR> “雷夫·艾斯奎斯曾被授予美國‘總統(tǒng)國家藝術(shù)獎’、英國女王m·b·e勛章、1992年‘全美最佳教師獎’……”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轉(zhuǎn)載自一起去留學。
“該校位于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并多出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雷夫老師班里的小學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ast)前5%……”
“他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tài)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你們的孩子也一樣可以非常優(yōu)秀!”
如果從廣告宣傳的角度來看,這些話語的確對我產(chǎn)生了作用。我的內(nèi)心確實也已經(jīng)萌動了想要去閱讀它的心理需求。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封面的下面,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白尯⒆幼兂蓯蹖W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
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一堆孩子圍在雷夫老師的身旁,幾個孩子甚至坐在了雷夫老師面前的桌子上,大家一起積極熱情的展開討論。我問自己這個場景我熟悉嗎?見過嗎?大概在我們身邊是不被允許的吧,學生怎么可以坐到課桌上,坐到講臺上?因此,我開始有點理解雷夫老師寫下的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諷刺的是,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什么,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東西——害怕。但我確信,在我們的教室里是一定有這種叫做“害怕”的東西的,因為,我們的世界里不允許孩子不怕老師,不允許孩子不尊師重長,得意至忘形,傷心至失態(tài)。
為教師,在雷夫的闡述里,我懂得:教室,應(yīng)該是孩子們堅固而友善的避風港,在這里坦然無懼地學習、正確理性地認知、自由積極地生活,應(yīng)該遠比書本知識的學習更重要。老師與學生是不應(yīng)該有距離,老師和學生是沒有界限的。
作為一名數(shù)學老師,我對于雷夫老師的數(shù)學教學方法多了一份額外的關(guān)注。正像文中提到的,“數(shù)字的研究是門極端的學科,孩子不是愛它,就是恨它”。好多學生覺得數(shù)學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沒有語文那種詩意、氣魄、傷感、歡樂,也沒有音體美的愉悅、寧靜、動感。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shù)學呢?雷夫的觀點就是減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恐懼感,他沒有把整堂課的時間拿來做練習,而是盡力去幫助孩子理解數(shù)學,學著喜歡數(shù)學。
例如:
雷夫:好,孩子們,每個人心里想著7(他們照做了)。
乘以4(孩子們默默地想著28)。
加倍(56)。
減50(6)。
給我看答案。
學生們立刻把6的數(shù)字磚拿起來。
同時,我很喜歡把其他主題加到心算游戲里。我們想要孩子們知道的數(shù)字是那么多。
雷夫:從美國的州數(shù)開始(50)。
加上一打(他們現(xiàn)在想著62)。
減去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數(shù)(孩子們減去9得到53)。
加上半個月的周數(shù)(有兩周,現(xiàn)在孩子們得到55)。
除以11,然后給我看答案。
每個學生都把5舉起來。孩子們能在腦中牢記這么多的訊息真讓我感到驚訝。
……
減去半打(64)
給我看平方根。
數(shù)字8閃電般快速出現(xiàn)。
在這些小游戲包含了多少我們所向往的,我可以想象到孩子們在做這個游戲時認真認真思考的樣子,他們一定是低著頭,豎著小耳朵,小嘴兒可能還默念著數(shù)字,一直到最后,高興的喊出最后一個正確的數(shù)字。
另外,雷夫老師的校對也注意方法,學生心算出答案后,他沒有叫任何人答問題,所以沒有人必須站在聚光燈下,也不會有伴隨尷尬而來的恐懼。看著全班學生高舉著答案,我馬上就知道誰已經(jīng)會了,而誰需要協(xié)助。而我們在課堂中最常用的就是點名回答問題,我以前也沒有覺得這樣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我看了雷夫老師的做法后,再結(jié)合平時班里有些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怕發(fā)言、怕說錯的情況,我才了解雷夫老師做法后隱藏的對孩子透徹的了解及愛護。
除此之外,雷夫老師幫助孩子們解選擇題的策略很值得我學習:在做一道選擇題時,雷夫老師讓孩子們自己設(shè)計選項,想想有些人可能犯什么樣的錯誤,孩子們很愿意扮演偵探,找出錯誤和回避錯誤對他們來說都是極大的樂趣。如果數(shù)學測驗有20道選擇題,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會視之為80道題,他們的任務(wù)是找出20個正確答案和60個不正確答案,每當他們找到了錯誤,就像發(fā)現(xiàn)了一個為他們布置的小陷阱,而他們沒有跳進去,就會開心的咯咯笑。在訂正選擇題作業(yè)時,孩子們不準只說選什么,要說為什么選這個答案,別的選項為什么不對。
這些孩子們跟著雷夫老師,學會的不是一道道數(shù)學題,而是一些應(yīng)試技巧,和同年級的學生相比,他們已經(jīng)跑在前面了。
《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它是一座智慧的寶庫,它是一個有著25年從教經(jīng)驗教師智慧的結(jié)晶,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和兒童觀,我將努力以“讓學生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為目標,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不斷地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二
很偶然的機會,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一個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日本。
一位母親去晾衣服,而母親的孩子在樓上獨自玩耍。孩子因為貪玩,一不小心從樓上掉了下來。在這危急時刻,樓下的母親從晾曬衣服的地方奔到了樓下,及時接住了孩子,否則孩子就得死了。
第二天,新聞發(fā)布了。一個體育教練看到了這個新聞,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新聞沒有把位置播錯的話,那位母親必須每秒跑出9.54米才能接住孩子,母親必定是一個運動奇才,因為每秒9.54米連至今連全國運動員都跑不出來。這位教練想:那位母親一定是一個身體強壯的母親,于是教練把那位母親約到一個餐廳見面。
那位母親來到了餐廳,體育教練看見了母親差點驚訝的.叫了出來,因為那位母親不是一位身體強壯的人,是一個瘦弱矮小的母親!
這就是愛的力量!愛是多么偉大!你看,愛讓一個弱小的母親創(chuàng)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這是全國最好的運動員都達不到。況且母親是這么弱小矮小,在平時的情況下百分之百是不可能的,但是母親還是達到了。這是為什么?這是愛!如果沒有愛,那個孩子就得摔死了。如果沒有愛,就不會創(chuàng)造奇跡。愛就是這么偉大!所以愛就是這么偉大!要珍惜.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三
這學期,校長為我們每人發(fā)了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個初夏的黃昏,我靜靜地坐在沙發(fā)上,捧起了它。
雷夫,是一位充滿愛心的老師。讀完了這本書,他用愛心創(chuàng)造出來的奇跡讓我既震驚又感動:
站在小小的三尺講臺上,作為一方教室的靈魂人物,無疑雷夫是成功的,是偉大的。他憑著自己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憑著對學生的責任心和愛心,讓他的第56號教室變大了,變開闊了,變成了孩子們自由舒展的樂園,變成了孩子們無比依戀的精神家園,變成孩子們一生中享用不盡的財富。
第56號教室里的孩子是幸福的,作為教師,雷夫也是幸福的。我想,做教師,就應(yīng)該做一個像雷夫這樣有信念、有追求、有愛心的教師!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四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生命奇跡》,它我明白了,母愛是最深的、最廣闊的、最無價的。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母親得了絕癥,為了不影響孩子參加高考,母親隱瞞了她的病情。但兒子高考落榜了,母親教育兒子,重新復(fù)讀了一年。當兒子的錄取通知書送來時,她喜極而泣,但她再沒有站起來。醫(yī)生說,她能堅持兩年,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跡。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關(guān)于母愛的感人事件。一位母親在地震來臨時,她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掉下來的磚瓦,卻保護了她自己的孩子。她在死之前,還強忍著疼痛,在手機里留了一條短信,放在孩子的懷里。當孩子救出來時,那母親已經(jīng)死了,而那條短信感動了在場所有人,感動了所有讀者,也感動了我。
母親總是那么的偉大,她們對我們是那么的無私,她們的事跡總是那么感人。母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是一首永恒的贊歌!
母親為我做了這么多,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對待母親,孝敬母親!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五
你會吃橘子嗎?對于沒有學習過正念的人來說,并不一定會。
正念就是感知當下的狀態(tài),就像是跳出自己的視角看待自己。觀察自己的呼吸,觀察自己的念頭。當你吃橘子的時候,就是吃橘子,即不要匆匆,也不三心二意。
現(xiàn)在我們感覺生活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于是就干著這個想著另一個,其實這樣做,生活就不會有幸福感,更不能產(chǎn)生心流體驗。這就是學習佛學的現(xiàn)實意義,得道高僧很容易產(chǎn)生心流體驗,而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只能在游戲和偶爾的時候才能產(chǎn)生。
我一向反對庸俗的學習佛學,對于那些非自然的神秘力量,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這個時代,對于燒香求佛這種賄賂、買賣“運氣”的做法,更是鄙夷。
作為現(xiàn)代人,學習佛學,就應(yīng)該學習佛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哲學和現(xiàn)實指導。佛陀的哲學思考很是深入,對于五蘊皆空這個哲學問題,就需要很長時間的理解。而對于心流體驗的追求就更是有用,可以很好的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這本書就是教我們的如何體驗生活的,希望你能有更多的心流體驗。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六
在國慶節(jié)假期里,我看了一本書,就是《奇跡男孩》。
這本書的主角是一位天生臉部畸形的男孩,叫作奧古斯丁。他十分聰明,但在五年級前他一直都在家里受到母親的教育,在他五年級時他終于來到了一所學校上學。
在這所陌生的學校里,奧古斯丁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剛開始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被同學們嘲笑和排斥,但幸運的是他擁有十分愛他又關(guān)心他的父母,他們成為了他背后一直在支持他的一股力量。在他們的支持和鼓勵下,奧古斯丁在成長的道路上收獲了友情和同學們的尊重,成為了一個“奇跡”。
在國慶節(jié)假期里,我和媽媽一起去武義參加了一個活動。在活動里我遇到了一個阿姨,她的臉也像奧古斯丁一樣。我剛開始十分害怕她,但我想起了這本書中的奧古斯丁,所以我也不再害怕了,我朝她微微一笑,她也對我輕輕地笑了一下,頓時我感覺一點兒也不害怕了。
經(jīng)過這次國慶節(jié)假期我懂得了:不要通過外表評判別人,不要因為一個人外貌而去排斥他,外表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內(nèi)心,要多去包容別人。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七
好家伙,佳一同學的這篇散文把我嚇呆了——首先,我簡直不相信這是一位外國人寫的——一般中國人都寫不出來這么壯美文章,用詞用語不用說沒有任何瑕疵,就連風格風范,也像是出于中國上世紀優(yōu)秀文人的筆下;其次,我不太相信這是一個女學生寫的,它像是出自貝多芬、歌德、雨果、郭沫若的筆下,鏗鏘有力、氣勢恢宏……。
但文章里的種種信息符號——你留下的,的確證明這是你寫的,是一篇專門為2020年這個史上罕見的艱難時刻,留下的一篇“大潑墨”似的、風姿獨具的“時代散文”。
你說的“奇跡”或許有,也或許沒有——但這篇文章,證明有,因為能寫出這種獨一無二的文章——蘸著“新冠”有毒的苦水,本身就是你所說的“奇跡”——別人做不出來而只有你能夠做的。
你說中國抗病毒戰(zhàn)役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是個“奇跡”,我要感謝你的美言,同時,我們都在期盼——讓這個奇跡盡快降臨到全世界在病毒的彌漫中受苦的人們。
當奇跡再不是奇跡的時候,這世界,就太平了。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八
最近讀了一篇為《制造奇跡的信函》一文,令我感觸很深。
這大致講的是肯?戴克――一個在推展營業(yè)方面最著名的人士之一,在他所發(fā)出去、希望經(jīng)銷商提供資料的信函所獲得的回信率是奇跡的兩倍不止。一般的回信率是在5%以下,5%——8%的回信率是很少的,15%的回信率會讓寫信者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果達到20%,這簡真就是一個奇跡。而文中所例舉肯?戴克的兩封信,一封是達到42。2%的回信率,另一封則是達到了趨近乎50%的回信率。
肯?戴克在信中提到請求對方幫個小忙,使得對方內(nèi)心很舒服,當然這個請求,也使對方有一種地位很重要的`感覺。而信中肯?戴克的言語無不流露出對對方的恭敬、對方的存在不可或缺、自己十分需要對方的幫助……當然也不可過分吹捧他人,而沒有真情流露,如果因而淪陷于阿諛奉承或違心之語中,那么就不會有什么效果。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yīng)該如此,對別人尊重一些,無論是你要幫助的人還是別人幫助你。切不可因為你幫助別人而擺架子,也不可對幫助你的人大獻殷勤。如果這樣你有可能會因此失去一個機會。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九
如何與“大我”溝通,是我一直想要知道的。這本書從頭就講了通過直覺來實現(xiàn),好處多多。把精神的這部分寫得深入、清晰??赐旰笥X得與內(nèi)在直覺去聯(lián)系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都是處于困境的`人猛力掙扎后會進入與直覺的聯(lián)系,并且一旦進入,就好像入定一般,需專注而怕分心與干擾,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被干擾是不可能的,很難一直維持這種狀態(tài),所以后面寫到了與世隔絕的生活。我真想在所有的時間里都處在與“大我”的聯(lián)系中,那該是一種多么幸福的生活??!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十
“睡著的樹枝”,本次出場的大師名叫大林鴟。如果我把書拿給你看,你可能跟我一樣滿眼盡是枯樹枝,就是不見大林鴟。沒錯,這就是他的特長-----一動不動地佇立在枝頭,假裝自己是跟樹杈。通常,眼睛會暴露偽裝者的位置,但這位大師偏偏閉著眼睛-----在夜幕降臨之前,他都會站在樹上睡覺。除非你把飛蛾、蝗蟲之類的小昆蟲拿到他跟前,否則他是不會醒來的。
喜羊羊是什么羊?也許你會說這有什么難的,看那一身自來卷就知道他們肯定是綿羊??赡阒绬??喜羊羊與灰太狼英文名翻譯過來是可愛的`山羊和大大的狼怎么樣迷糊了吧?我們還是一起來揭秘羊羊們的身份之謎吧!
比個性,綿羊溫順、膽小,而山羊就活潑多了,他們膽子大,喜歡登山爬高。這兩種羊都比較合群。如果非得一拼高下的話,綿羊比山羊更合群以前-----他們無論什么情況下都會集體行動。
羊村里的羊羊們有懶羊羊那樣膽小的,也有喜羊羊那樣勇敢的,而且他們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勞動,因此從個性來看,喜羊羊他們既有可能是綿羊,也有可能是山羊。
要我說,他們是以綿羊為原型,通過藝術(shù)加工創(chuàng)造出來的形象。喜羊羊是什么羊討論終于結(jié)束,但他們到底是山羊還是綿羊,這我可不知道。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十一
很多老師都做過這樣的事情:隨口對學生提出要求或者作出承諾,但卻不去兌現(xiàn)。短時間內(nèi),還可以看到一些積極的效果,但是長此以往,收到的只是學生的`漠然和反抗。我也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事情,也曾經(jīng)以為這是班級管理中比較有效的方法。直到跟隨雷夫老師來到“第56號教室”,我才意識到,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身教甚于言教,作為老師,我們要言出必行,對學生提出要求或作出承諾前,要想好自己是否能實現(xiàn),這樣才有利于建立與學生之間的信任,才有利于工作的開展。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十二
暑期中,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里,海倫那“不平凡”的人生以及她與命運抗爭的歷程鼓舞了我,給了我無窮的力量。作為正常人的我很難想象,一個失明、失聰、失語的人可以用心去感知天地萬物,用心去傾聽世上最美妙的聲音,用心去欣賞世上最美麗的風景。
海倫本來也是一個聰明活潑的小女孩,半歲的時候就會說一些簡單的語言,剛一歲就會走路,她比一般的小孩要聰明得多,好學得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時光總是結(jié)束得太快。19個月的時候,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醒來時耳朵聾了,眼睛瞎了,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幸運的'是海倫遇到了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老師——安妮·莎莉文。莎莉文老師不但打開了海倫的心靈之窗,更改變了她的一生,從只會用手語表示意思到可以獨立閱讀再到用口與他人交流,海倫付出了超出同齡人千萬倍的努力,她接受了命運的挑戰(zhàn),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創(chuàng)造了奇跡!
看完這本書,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于條件的好壞,而在于他有沒有奮斗精神。有時候我總抱怨作業(yè)太多,累得手疼;考試沒得滿分,埋怨題太多,時間太少;抱怨爸爸不開車接送我,我還得自己騎車上學!和海倫相比這是問題嗎?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就不會被客觀條件所束縛,就能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十三
書和大自然是伊麗莎白·巴萊特的兩大愛好,然而她不幸在十五歲時癱瘓,她所熱愛的自然只能在窗外向她招手。巴萊特在忍受病痛的同時,還要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堅強的巴萊特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堅持活了下來,并把自己的情感寫進作品,字里行間透出的是一個小姑娘對生命的熱愛。在巴萊特的不懈努力下,她的作品受到大眾的認可,頻頻發(fā)表。更讓人欣喜的是,她的身體也康復(fù)了!她靠自己的力量創(chuàng)造了奇跡!(讀后感)。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美好祥和,但不幸和意外是難免的,它們就像人生道路上的`障礙,阻止我們前進。有的人被絆倒,從此一跪不振;有的人望而止步,從此不再奮斗。而真正的勇者,他們咬緊牙關(guān),沖破障礙,用勝利的微笑迎接美好生活。
古往今來,有數(shù)不清的戰(zhàn)勝不幸的勇士。張海迪、海倫·凱勒、雨果,都是大家熟知的人物。雖然他們的身體倒下了,但他們的心卻沒有倒下。他們熱愛生活,沒有放棄,在困難中尋找白己的生命價值。最終他們成功了,戰(zhàn)勝了不幸,也戰(zhàn)勝了自己。
面對各種不幸,這些勇士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他們一樣的堅強,一樣的勇敢,一樣的執(zhí)著。從他們身上,我們懂得了,如何面劉不幸。我們要像他們一樣微笑,一樣永不放棄!請大家記??;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一定不可以輕言放棄,否則,對不起的是自己!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一
知道有《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是二實小的特級教師徐老師在一次講座中談及的。不久,圖書館朱老師把該書發(fā)到了我們每個老師的手中。
封面上,“美國總統(tǒng)、英國女王和歐普拉同事感動推薦”,繼續(xù)翻閱下去?!霸诼迳即壥兄行囊婚g會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學老師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一間充滿奇跡的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BR> “雷夫·艾斯奎斯曾被授予美國‘總統(tǒng)國家藝術(shù)獎’、英國女王m·b·e勛章、1992年‘全美最佳教師獎’……”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轉(zhuǎn)載自一起去留學。
“該校位于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并多出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雷夫老師班里的小學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ast)前5%……”
“他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tài)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你們的孩子也一樣可以非常優(yōu)秀!”
如果從廣告宣傳的角度來看,這些話語的確對我產(chǎn)生了作用。我的內(nèi)心確實也已經(jīng)萌動了想要去閱讀它的心理需求。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封面的下面,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白尯⒆幼兂蓯蹖W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
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一堆孩子圍在雷夫老師的身旁,幾個孩子甚至坐在了雷夫老師面前的桌子上,大家一起積極熱情的展開討論。我問自己這個場景我熟悉嗎?見過嗎?大概在我們身邊是不被允許的吧,學生怎么可以坐到課桌上,坐到講臺上?因此,我開始有點理解雷夫老師寫下的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諷刺的是,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什么,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東西——害怕。但我確信,在我們的教室里是一定有這種叫做“害怕”的東西的,因為,我們的世界里不允許孩子不怕老師,不允許孩子不尊師重長,得意至忘形,傷心至失態(tài)。
為教師,在雷夫的闡述里,我懂得:教室,應(yīng)該是孩子們堅固而友善的避風港,在這里坦然無懼地學習、正確理性地認知、自由積極地生活,應(yīng)該遠比書本知識的學習更重要。老師與學生是不應(yīng)該有距離,老師和學生是沒有界限的。
作為一名數(shù)學老師,我對于雷夫老師的數(shù)學教學方法多了一份額外的關(guān)注。正像文中提到的,“數(shù)字的研究是門極端的學科,孩子不是愛它,就是恨它”。好多學生覺得數(shù)學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沒有語文那種詩意、氣魄、傷感、歡樂,也沒有音體美的愉悅、寧靜、動感。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shù)學呢?雷夫的觀點就是減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恐懼感,他沒有把整堂課的時間拿來做練習,而是盡力去幫助孩子理解數(shù)學,學著喜歡數(shù)學。
例如:
雷夫:好,孩子們,每個人心里想著7(他們照做了)。
乘以4(孩子們默默地想著28)。
加倍(56)。
減50(6)。
給我看答案。
學生們立刻把6的數(shù)字磚拿起來。
同時,我很喜歡把其他主題加到心算游戲里。我們想要孩子們知道的數(shù)字是那么多。
雷夫:從美國的州數(shù)開始(50)。
加上一打(他們現(xiàn)在想著62)。
減去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數(shù)(孩子們減去9得到53)。
加上半個月的周數(shù)(有兩周,現(xiàn)在孩子們得到55)。
除以11,然后給我看答案。
每個學生都把5舉起來。孩子們能在腦中牢記這么多的訊息真讓我感到驚訝。
……
減去半打(64)
給我看平方根。
數(shù)字8閃電般快速出現(xiàn)。
在這些小游戲包含了多少我們所向往的,我可以想象到孩子們在做這個游戲時認真認真思考的樣子,他們一定是低著頭,豎著小耳朵,小嘴兒可能還默念著數(shù)字,一直到最后,高興的喊出最后一個正確的數(shù)字。
另外,雷夫老師的校對也注意方法,學生心算出答案后,他沒有叫任何人答問題,所以沒有人必須站在聚光燈下,也不會有伴隨尷尬而來的恐懼。看著全班學生高舉著答案,我馬上就知道誰已經(jīng)會了,而誰需要協(xié)助。而我們在課堂中最常用的就是點名回答問題,我以前也沒有覺得這樣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我看了雷夫老師的做法后,再結(jié)合平時班里有些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怕發(fā)言、怕說錯的情況,我才了解雷夫老師做法后隱藏的對孩子透徹的了解及愛護。
除此之外,雷夫老師幫助孩子們解選擇題的策略很值得我學習:在做一道選擇題時,雷夫老師讓孩子們自己設(shè)計選項,想想有些人可能犯什么樣的錯誤,孩子們很愿意扮演偵探,找出錯誤和回避錯誤對他們來說都是極大的樂趣。如果數(shù)學測驗有20道選擇題,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會視之為80道題,他們的任務(wù)是找出20個正確答案和60個不正確答案,每當他們找到了錯誤,就像發(fā)現(xiàn)了一個為他們布置的小陷阱,而他們沒有跳進去,就會開心的咯咯笑。在訂正選擇題作業(yè)時,孩子們不準只說選什么,要說為什么選這個答案,別的選項為什么不對。
這些孩子們跟著雷夫老師,學會的不是一道道數(shù)學題,而是一些應(yīng)試技巧,和同年級的學生相比,他們已經(jīng)跑在前面了。
《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它是一座智慧的寶庫,它是一個有著25年從教經(jīng)驗教師智慧的結(jié)晶,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和兒童觀,我將努力以“讓學生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為目標,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不斷地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二
很偶然的機會,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一個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日本。
一位母親去晾衣服,而母親的孩子在樓上獨自玩耍。孩子因為貪玩,一不小心從樓上掉了下來。在這危急時刻,樓下的母親從晾曬衣服的地方奔到了樓下,及時接住了孩子,否則孩子就得死了。
第二天,新聞發(fā)布了。一個體育教練看到了這個新聞,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新聞沒有把位置播錯的話,那位母親必須每秒跑出9.54米才能接住孩子,母親必定是一個運動奇才,因為每秒9.54米連至今連全國運動員都跑不出來。這位教練想:那位母親一定是一個身體強壯的母親,于是教練把那位母親約到一個餐廳見面。
那位母親來到了餐廳,體育教練看見了母親差點驚訝的.叫了出來,因為那位母親不是一位身體強壯的人,是一個瘦弱矮小的母親!
這就是愛的力量!愛是多么偉大!你看,愛讓一個弱小的母親創(chuàng)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這是全國最好的運動員都達不到。況且母親是這么弱小矮小,在平時的情況下百分之百是不可能的,但是母親還是達到了。這是為什么?這是愛!如果沒有愛,那個孩子就得摔死了。如果沒有愛,就不會創(chuàng)造奇跡。愛就是這么偉大!所以愛就是這么偉大!要珍惜.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三
這學期,校長為我們每人發(fā)了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個初夏的黃昏,我靜靜地坐在沙發(fā)上,捧起了它。
雷夫,是一位充滿愛心的老師。讀完了這本書,他用愛心創(chuàng)造出來的奇跡讓我既震驚又感動:
站在小小的三尺講臺上,作為一方教室的靈魂人物,無疑雷夫是成功的,是偉大的。他憑著自己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憑著對學生的責任心和愛心,讓他的第56號教室變大了,變開闊了,變成了孩子們自由舒展的樂園,變成了孩子們無比依戀的精神家園,變成孩子們一生中享用不盡的財富。
第56號教室里的孩子是幸福的,作為教師,雷夫也是幸福的。我想,做教師,就應(yīng)該做一個像雷夫這樣有信念、有追求、有愛心的教師!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四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生命奇跡》,它我明白了,母愛是最深的、最廣闊的、最無價的。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母親得了絕癥,為了不影響孩子參加高考,母親隱瞞了她的病情。但兒子高考落榜了,母親教育兒子,重新復(fù)讀了一年。當兒子的錄取通知書送來時,她喜極而泣,但她再沒有站起來。醫(yī)生說,她能堅持兩年,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跡。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關(guān)于母愛的感人事件。一位母親在地震來臨時,她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掉下來的磚瓦,卻保護了她自己的孩子。她在死之前,還強忍著疼痛,在手機里留了一條短信,放在孩子的懷里。當孩子救出來時,那母親已經(jīng)死了,而那條短信感動了在場所有人,感動了所有讀者,也感動了我。
母親總是那么的偉大,她們對我們是那么的無私,她們的事跡總是那么感人。母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是一首永恒的贊歌!
母親為我做了這么多,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對待母親,孝敬母親!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五
你會吃橘子嗎?對于沒有學習過正念的人來說,并不一定會。
正念就是感知當下的狀態(tài),就像是跳出自己的視角看待自己。觀察自己的呼吸,觀察自己的念頭。當你吃橘子的時候,就是吃橘子,即不要匆匆,也不三心二意。
現(xiàn)在我們感覺生活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于是就干著這個想著另一個,其實這樣做,生活就不會有幸福感,更不能產(chǎn)生心流體驗。這就是學習佛學的現(xiàn)實意義,得道高僧很容易產(chǎn)生心流體驗,而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只能在游戲和偶爾的時候才能產(chǎn)生。
我一向反對庸俗的學習佛學,對于那些非自然的神秘力量,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這個時代,對于燒香求佛這種賄賂、買賣“運氣”的做法,更是鄙夷。
作為現(xiàn)代人,學習佛學,就應(yīng)該學習佛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哲學和現(xiàn)實指導。佛陀的哲學思考很是深入,對于五蘊皆空這個哲學問題,就需要很長時間的理解。而對于心流體驗的追求就更是有用,可以很好的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這本書就是教我們的如何體驗生活的,希望你能有更多的心流體驗。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六
在國慶節(jié)假期里,我看了一本書,就是《奇跡男孩》。
這本書的主角是一位天生臉部畸形的男孩,叫作奧古斯丁。他十分聰明,但在五年級前他一直都在家里受到母親的教育,在他五年級時他終于來到了一所學校上學。
在這所陌生的學校里,奧古斯丁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剛開始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被同學們嘲笑和排斥,但幸運的是他擁有十分愛他又關(guān)心他的父母,他們成為了他背后一直在支持他的一股力量。在他們的支持和鼓勵下,奧古斯丁在成長的道路上收獲了友情和同學們的尊重,成為了一個“奇跡”。
在國慶節(jié)假期里,我和媽媽一起去武義參加了一個活動。在活動里我遇到了一個阿姨,她的臉也像奧古斯丁一樣。我剛開始十分害怕她,但我想起了這本書中的奧古斯丁,所以我也不再害怕了,我朝她微微一笑,她也對我輕輕地笑了一下,頓時我感覺一點兒也不害怕了。
經(jīng)過這次國慶節(jié)假期我懂得了:不要通過外表評判別人,不要因為一個人外貌而去排斥他,外表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內(nèi)心,要多去包容別人。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七
好家伙,佳一同學的這篇散文把我嚇呆了——首先,我簡直不相信這是一位外國人寫的——一般中國人都寫不出來這么壯美文章,用詞用語不用說沒有任何瑕疵,就連風格風范,也像是出于中國上世紀優(yōu)秀文人的筆下;其次,我不太相信這是一個女學生寫的,它像是出自貝多芬、歌德、雨果、郭沫若的筆下,鏗鏘有力、氣勢恢宏……。
但文章里的種種信息符號——你留下的,的確證明這是你寫的,是一篇專門為2020年這個史上罕見的艱難時刻,留下的一篇“大潑墨”似的、風姿獨具的“時代散文”。
你說的“奇跡”或許有,也或許沒有——但這篇文章,證明有,因為能寫出這種獨一無二的文章——蘸著“新冠”有毒的苦水,本身就是你所說的“奇跡”——別人做不出來而只有你能夠做的。
你說中國抗病毒戰(zhàn)役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是個“奇跡”,我要感謝你的美言,同時,我們都在期盼——讓這個奇跡盡快降臨到全世界在病毒的彌漫中受苦的人們。
當奇跡再不是奇跡的時候,這世界,就太平了。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八
最近讀了一篇為《制造奇跡的信函》一文,令我感觸很深。
這大致講的是肯?戴克――一個在推展營業(yè)方面最著名的人士之一,在他所發(fā)出去、希望經(jīng)銷商提供資料的信函所獲得的回信率是奇跡的兩倍不止。一般的回信率是在5%以下,5%——8%的回信率是很少的,15%的回信率會讓寫信者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果達到20%,這簡真就是一個奇跡。而文中所例舉肯?戴克的兩封信,一封是達到42。2%的回信率,另一封則是達到了趨近乎50%的回信率。
肯?戴克在信中提到請求對方幫個小忙,使得對方內(nèi)心很舒服,當然這個請求,也使對方有一種地位很重要的`感覺。而信中肯?戴克的言語無不流露出對對方的恭敬、對方的存在不可或缺、自己十分需要對方的幫助……當然也不可過分吹捧他人,而沒有真情流露,如果因而淪陷于阿諛奉承或違心之語中,那么就不會有什么效果。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yīng)該如此,對別人尊重一些,無論是你要幫助的人還是別人幫助你。切不可因為你幫助別人而擺架子,也不可對幫助你的人大獻殷勤。如果這樣你有可能會因此失去一個機會。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九
如何與“大我”溝通,是我一直想要知道的。這本書從頭就講了通過直覺來實現(xiàn),好處多多。把精神的這部分寫得深入、清晰??赐旰笥X得與內(nèi)在直覺去聯(lián)系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都是處于困境的`人猛力掙扎后會進入與直覺的聯(lián)系,并且一旦進入,就好像入定一般,需專注而怕分心與干擾,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被干擾是不可能的,很難一直維持這種狀態(tài),所以后面寫到了與世隔絕的生活。我真想在所有的時間里都處在與“大我”的聯(lián)系中,那該是一種多么幸福的生活??!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十
“睡著的樹枝”,本次出場的大師名叫大林鴟。如果我把書拿給你看,你可能跟我一樣滿眼盡是枯樹枝,就是不見大林鴟。沒錯,這就是他的特長-----一動不動地佇立在枝頭,假裝自己是跟樹杈。通常,眼睛會暴露偽裝者的位置,但這位大師偏偏閉著眼睛-----在夜幕降臨之前,他都會站在樹上睡覺。除非你把飛蛾、蝗蟲之類的小昆蟲拿到他跟前,否則他是不會醒來的。
喜羊羊是什么羊?也許你會說這有什么難的,看那一身自來卷就知道他們肯定是綿羊??赡阒绬??喜羊羊與灰太狼英文名翻譯過來是可愛的`山羊和大大的狼怎么樣迷糊了吧?我們還是一起來揭秘羊羊們的身份之謎吧!
比個性,綿羊溫順、膽小,而山羊就活潑多了,他們膽子大,喜歡登山爬高。這兩種羊都比較合群。如果非得一拼高下的話,綿羊比山羊更合群以前-----他們無論什么情況下都會集體行動。
羊村里的羊羊們有懶羊羊那樣膽小的,也有喜羊羊那樣勇敢的,而且他們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勞動,因此從個性來看,喜羊羊他們既有可能是綿羊,也有可能是山羊。
要我說,他們是以綿羊為原型,通過藝術(shù)加工創(chuàng)造出來的形象。喜羊羊是什么羊討論終于結(jié)束,但他們到底是山羊還是綿羊,這我可不知道。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十一
很多老師都做過這樣的事情:隨口對學生提出要求或者作出承諾,但卻不去兌現(xiàn)。短時間內(nèi),還可以看到一些積極的效果,但是長此以往,收到的只是學生的`漠然和反抗。我也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事情,也曾經(jīng)以為這是班級管理中比較有效的方法。直到跟隨雷夫老師來到“第56號教室”,我才意識到,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身教甚于言教,作為老師,我們要言出必行,對學生提出要求或作出承諾前,要想好自己是否能實現(xiàn),這樣才有利于建立與學生之間的信任,才有利于工作的開展。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十二
暑期中,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里,海倫那“不平凡”的人生以及她與命運抗爭的歷程鼓舞了我,給了我無窮的力量。作為正常人的我很難想象,一個失明、失聰、失語的人可以用心去感知天地萬物,用心去傾聽世上最美妙的聲音,用心去欣賞世上最美麗的風景。
海倫本來也是一個聰明活潑的小女孩,半歲的時候就會說一些簡單的語言,剛一歲就會走路,她比一般的小孩要聰明得多,好學得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時光總是結(jié)束得太快。19個月的時候,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醒來時耳朵聾了,眼睛瞎了,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幸運的'是海倫遇到了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老師——安妮·莎莉文。莎莉文老師不但打開了海倫的心靈之窗,更改變了她的一生,從只會用手語表示意思到可以獨立閱讀再到用口與他人交流,海倫付出了超出同齡人千萬倍的努力,她接受了命運的挑戰(zhàn),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創(chuàng)造了奇跡!
看完這本書,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于條件的好壞,而在于他有沒有奮斗精神。有時候我總抱怨作業(yè)太多,累得手疼;考試沒得滿分,埋怨題太多,時間太少;抱怨爸爸不開車接送我,我還得自己騎車上學!和海倫相比這是問題嗎?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就不會被客觀條件所束縛,就能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奇跡課程讀后感篇十三
書和大自然是伊麗莎白·巴萊特的兩大愛好,然而她不幸在十五歲時癱瘓,她所熱愛的自然只能在窗外向她招手。巴萊特在忍受病痛的同時,還要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堅強的巴萊特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堅持活了下來,并把自己的情感寫進作品,字里行間透出的是一個小姑娘對生命的熱愛。在巴萊特的不懈努力下,她的作品受到大眾的認可,頻頻發(fā)表。更讓人欣喜的是,她的身體也康復(fù)了!她靠自己的力量創(chuàng)造了奇跡!(讀后感)。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美好祥和,但不幸和意外是難免的,它們就像人生道路上的`障礙,阻止我們前進。有的人被絆倒,從此一跪不振;有的人望而止步,從此不再奮斗。而真正的勇者,他們咬緊牙關(guān),沖破障礙,用勝利的微笑迎接美好生活。
古往今來,有數(shù)不清的戰(zhàn)勝不幸的勇士。張海迪、海倫·凱勒、雨果,都是大家熟知的人物。雖然他們的身體倒下了,但他們的心卻沒有倒下。他們熱愛生活,沒有放棄,在困難中尋找白己的生命價值。最終他們成功了,戰(zhàn)勝了不幸,也戰(zhàn)勝了自己。
面對各種不幸,這些勇士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他們一樣的堅強,一樣的勇敢,一樣的執(zhí)著。從他們身上,我們懂得了,如何面劉不幸。我們要像他們一樣微笑,一樣永不放棄!請大家記??;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一定不可以輕言放棄,否則,對不起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