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范文(17篇)

字號:

    良好的教案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在教案的編寫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考一些教學案例和教學資源,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教師編寫的教案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的教學實踐。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一
    師:好,小朋友,我看誰最精神。老師說三句話,你覺得老師說得對,你就鼓掌,說得不對,你就搖搖頭。第一句,我是你們的好朋友!
    生鼓掌。
    師:第二句,你們是我的好朋友!
    生鼓掌。
    師:第三句,咱們班都是很能干很會學習的好孩子!
    生鼓掌。
    生:帶來了。
    師:好,做得真好。請把生字卡片都放在桌子的左角上。小朋友,請看大屏幕,這三個字誰認識。
    出示:我會讀。
    全體舉手。
    師:都會讀,那一起來讀讀吧!
    生齊讀。
    師:多好聽的聲音啊,誰來讀讀課題。
    生:紙船和風箏。
    師:你讀得很清楚,而且把風箏的箏讀成了輕聲,真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師:讀得真好,一會在課文里這個字也要讀輕聲。現(xiàn)在打開書,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生字你就請教大楓葉,借助拼音識字;遇到難讀的句子畫下來。
    生讀。
    師:剛才這些同學這些句子有點難讀。誰覺得我會讀,你來讀。
    出示:我會讀。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風箏。
    (2)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著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著:“祝你幸?!?BR>    (3)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師:小組里讀一讀,互相幫助。
    生讀。
    師:誰來?
    生:扎風箏,扎小辮都是這個扎。
    師:還有哪句?
    生:“風箏……”
    師:這句有誰讀給大家聽聽嗎?好,你來試試吧!
    生讀。
    師:最后還有一個句子,大家一起讀一下吧!
    生齊讀。
    師:注意這個字是平舌音,跟我讀“松鼠”。
    生讀。
    師:這么多的楓葉都是生字,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記住的呢,我們先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待會兒告訴大家好不好。
    生討論。
    師:好!小朋友,我發(fā)現(xiàn)他這有個好辦法,他來介紹給大家。
    生:土上面有一只羊,羊掉了一根毛就是幸福的“幸”。
    生:每天頭上戴草帽。
    師:哪個字?。?BR>    生:莓!
    師:真妙啊。還有嗎?
    生:一個人很少用口說話。
    師:什么字?
    生:吵!
    師:吵鬧的吵。
    師:請往這看,做一個有趣的游戲,注意往這看,眼睛不要眨。教師這有一棵神奇的果樹,上面長著各種各樣的果子。誰來摘果子,摘一個果子,你就讀一個字。如果讀對了,就把字卡放到我們的紙船上來。
    學生上來摘一個字卡。是“扎”,生領(lǐng)讀扎。
    生跟讀。
    師:再讀。
    生:扎,扎風箏的箏。
    師:看來這個果子成熟了,再摘一個。
    生:吵,吵鬧的吵。
    指名幾個同學跟讀。
    師:再摘一下。
    生:壞,壞事的壞。
    師:一起舉起來老師看一看??磥磉@個果子也成熟了,可以放在紙船里了。再來。
    生:福,幸福的福。
    師:你很能干。誰再來?
    請一個同學上來領(lǐng)讀。
    師:哎,這棵果樹上只剩下兩個大蘋果了,他們在說話呢!他們在說他們很特殊,你聽見了嗎?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生:他們都是提手旁。
    生:他們各種代表一個動作。
    師:對,你能做給大家看嗎?
    生做動作。
    師:誰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提手旁,都用手來做。
    生:能。
    出示:我會寫。
    師:啊,大家看,這個小朋友寫得多認真啊,大家能做到嗎?
    生寫,師指導。
    師:我發(fā)現(xiàn)天桃小學的小朋友寫字的姿勢都很端正。抓的“爪”大家寫得都不太好,老師來寫一下,大家注意看。
    師范寫。
    師:好,小朋友,大家再來寫一下。
    生寫。
    師:我發(fā)現(xiàn)哪個小組都有寫得很好的小朋友,咱們就在小組交流展示一下。
    小組交流展示。
    生:祝你幸福。
    師:我們把這些字放到課文里讀,誰來讀讀?
    生讀。
    師:大家看,這時候小熊是什么樣的表情啊。
    生:樂。
    師:這么樂是不是樂壞了。
    生:是。
    師:小朋友,那你能不能讀出小熊樂壞了。
    師:小熊意外的收到了一只紙船,他怎么能不樂壞了呢!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段。
    生讀:小熊拿起……。
    師:松鼠這時候是什么表情?
    生:高興。
    師:對了,你看它的嘴都樂得合不攏了。誰來讀讀這一段。
    生讀。
    松鼠一把抓住……。
    師:小朋友,下面咱們把幸福和快樂送給小伙伴吧,在小組里讀一讀。把幸福送給他們吧。
    小組讀。
    師:小朋友,送祝福的小朋友樂壞了,收祝福的小朋友也樂壞了。大家都樂壞了,那我們就在音樂中去體會快樂吧!挺起腰來,看誰最幸福最快樂!齊讀全文。
    音樂響起,生齊讀。
    師: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好朋友,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時,這快樂卻沒有了。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下面聽老師來讀課文。
    師配樂讀:有一天……。
    師:小朋友,你想像老師這樣讀嗎?
    生:想。
    師:那就讀吧,邊讀邊體會你有什么感受?
    生讀。
    師:剛才每個小朋友讀了之后跟老師一樣感受很深,那個小朋友眼睛濕潤了,你來說一說吧。
    生:讀到“小溪里……”這我哭了。
    生:我感到很想哭,很難過,很傷心。
    師:他讀到這就感到難過了。
    出示句子:可是有一天,他們……。
    讀詞語:飄蕩飄流。
    師:誰能把他們貼到黑板上合適的地方。
    生把飄蕩貼到風箏旁邊。把漂流貼到紙船旁邊。
    師:聽完了,我感覺風箏飄起來了,紙船也走起來了??墒沁@么美的東西,再也看不到了。來讀讀這句。
    生讀。(再也看不到……)。
    生讀。
    師:你這句話讀得非常好,感情多深哪!還想讀嗎?愿意讀的小朋友咱們一起讀吧。
    生齊讀。
    師:讀得多真誠?。≌且驗橛辛诉@種真誠,這只小小的紙船又啟航了,風箏也飛起來了。多美啊。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多媒體出示畫面。
    師生配合讀。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學會其中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風箏、體育場、花花綠綠、各式各樣、老鷹、端端正正、穩(wěn)穩(wěn)當當、骨碌碌、橘紅色、墨綠、斑紋、熱鬧、宇宙、飄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
    3、把閱讀、觀察、想象結(jié)合起來,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會孩子們在放風箏時的喜悅心情,激發(fā)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興趣。
    4、學習作者觀察和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敘述清楚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并體會課文中對放風箏具體過程的描寫,感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喜悅心情。
    難點:
    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引導學生對天空中的風箏進行想象。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和生字。
    2、搜集有關(guān)風箏的圖片。
    教學媒體:
    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看放風箏圖片,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放風箏圖片,欣賞。
    2、談話:大家剛才看見的風箏漂亮嗎?春天,萬物復蘇,春風和煦,是放風箏的好季節(jié)。你放過風箏嗎?你愿意參加放風箏的活動嗎?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幾個小朋友是怎樣放風箏的課文。(板書課題)。
    二、范讀課文。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三、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2、自學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詞。
    3、讀通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字。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
    2、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哪些字難記,哪些字難寫。
    4、全班交流。重點指導:
    “鷹”、“嚷”、“墨”等字的寫法。
    5、檢查讀課文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分小組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哪些問題在初讀之后可以解決。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并家聽。
    2、熟讀課文,思考:畫出描寫圖畫內(nèi)容的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新詞。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內(nèi)容。
    1、讀課文,這段說的是什么?(時間、地點、人物)。
    2、高高興興地去干什么?(放風箏)。
    二、學習“怎樣放風箏”的部分。
    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畫面。
    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樣?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自己的觀察所得。
    2、圖文對照,課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畫面中“我”和哥哥放風箏的情景?
    (1)合作學習第三自然。
    同桌同學按照下列步驟,合作學習。
    a、讀一讀,弄清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
    b、畫一畫。,段中描寫“我”和哥哥動作的詞語。
    c、演一演,說一說。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風箏的過程,邊演邊說。
    (2)表演復述。
    a、請出一組同學上臺表演,觀眾評說。
    b、對比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舉著“大蜻蜓”拽著風箏才收住腳。
    拿拉停。
    (因為“舉”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緊抓的意思,“收”因為在奔跑中急停下來。)。
    (3)體會寫法:通過學習這一段,請你想一想怎樣才能把活動中的情景寫得清楚具體?
    (要寫得清楚,必須按一定的順序;要寫得具體,要朱雀抓住活動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現(xiàn)。)。
    (4)指導有感情朗讀。
    我高興得一邊拍手一邊嚷:“蜻蜓賽過飛機啦!蜻蜓賽過飛機啦!”(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歡快、愉悅的心情。)。
    三、學習“‘大蜻蜓’放飛前”的課文內(nèi)容。
    1、“大蜻蜓”飛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風箏?
    (1)觀察畫面說一說。
    (2)對照課文--課文是怎么寫的?
    a、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b、通過看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切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花花綠綠”、“各式各樣”。(表現(xiàn)了風箏鮮艷的色彩、多樣的形態(tài)。)。
    c、具體說說在天空中飄蕩的風箏有什么顏色,是什么樣子的?想象說詞說句。出示:
    ()的老鷹()的鸚鵡。
    ()的仙鶴()的蜈蚣。
    用“()的()在天空中飄蕩?!闭f一句話。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朗讀第一至四自然段。
    二、學習“‘打蜻蜓’放飛后”的課文內(nèi)容。
    過渡:“大蜻蜓”放上藍天后,又多了些什么風箏?
    1、學習第五至七自然段。
    (1)天上的風箏越來越多,熱鬧極了,有哪些風箏?
    (2)你覺得哪一只風箏最好看?讀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對比句子,體會寫法。
    金黃的小蜜蜂,在空中飛來飛去。
    金黃的小蜜蜂,翹著綠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叢中飛來飛去。
    比較: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小結(jié):第二句不僅寫出了顏色,而且寫出了風箏的樣子和好像在干什么,通過想象,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鮮艷美麗的圖畫。
    3、想象續(xù)說。
    (1)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課文描寫的這些風箏呢?從哪里看尋出來?
    (2)天空中這么多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風箏,挑選你最喜愛的一種或以前你放過、見過的一種,學習作者的寫法,畫一畫,說一說。
    三、總結(jié)全文。
    課文給我們描繪了放風箏時所看到的熱鬧歡樂的情形和各式各樣的風箏。
    在天空中爭奇斗艷的景象,在學習中我們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課后,讓我們一起去放放風箏吧!
    四、作業(yè)。
    1、摘抄課文中描寫風箏顏色、姿態(tài)的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預習第二課。
    4、(選做題)小練筆:把自己課外放風箏的情景用一段話寫下來。
    板書設(shè)計:
    1、放風箏。
    放舉跑放線松手。
    高興。
    風箏多熱鬧鮮艷美麗。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三
    1.觀察圖畫,理解課文。了解孩子們放風箏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興趣。
    2.學習作者按順序觀察和敘事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用“緩緩”、“精致”造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樣放“大蜻蜓”的。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藍天、白云、五顏六色的風箏交織在一起的美麗畫面。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生初步觀察圖畫,初讀課文。
    (二)學生借助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三)練習用“緩緩”、“精致”造句。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初步觀察畫面,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三、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zhì)疑、導入。
    1.齊讀課題。
    2.提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提出哪些問題?
    (誰放風箏?在哪兒放風箏?怎么放風箏?)。
    3.出示掛圖。
    (二)看圖初讀課文。
    1.讓學生看圖思考:我們該怎樣看圖?
    2.指名回答。
    (1)看圖要有一定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人到物。
    (2)看圖要注意圖中人、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
    3.讓學生看圖,想一想圖上畫的都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
    4.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回答。
    6.指名回答。
    (天空中有“老鷹”、“蜈蚣”、“仙鶴”。“蝴蝶”是在“大蜻蜓”飛上天空以后飛上去的。因為圖中“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時候,那個小女孩手里拿著的“蝴蝶”還沒有放飛呢?。?。
    (三)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自然段序號及文中生字、新詞。
    2.學生借助拼音查字典,認識文中生字、新詞。
    3.讓學生按要求完成自學。
    可采用填表法讓學生分析生字,完成自學。例:
    (四)檢查自學。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正音。
    (1)生字方面:
    (2)多音字。
    “骨”是多音字。在文中“骨碌碌”一詞中“骨”應(yīng)該讀g&。
    2.字形方面。
    (1)指名讓學生分析生字的結(jié)構(gòu)。
    拽:左右結(jié)構(gòu)。右邊是“曳”,最后一筆是撇。這個字是“拉”的意思。
    橘:左右結(jié)構(gòu)。右邊上半部是“矛”,不要少寫一撇,下半部是“冏”。
    翹: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皥颉钡淖詈笠还P是“”,書寫時要長一些。
    斑:左中右結(jié)構(gòu)。中間是“文”字。
    (2)可采用形近字組詞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碌()斑()緩()致()。
    綠()班()暖()到()。
    (五)理解詞義。
    1.查字典理解詞義。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間。“宙”古往今來所有的時間。因此這個詞是指所有的空間和時間,也可理解為無邊無際的天空。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各式各樣:許多不同的式樣或方式。文中是指風箏的式樣各不相同。
    緩緩: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風箏在慢慢地飛上天空。
    精致:“致”是細密、精細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細致的意思。課文中是指稱“小衛(wèi)星”的風箏做得精巧細致。
    3.學生再次自讀課文,找出文中帶有“緩緩”、“精致”兩個詞的句子。
    (六)練習造句。
    1.讓學生解釋“緩緩”和“精致”的意思。
    2.指名讀帶有這兩個詞的句子。
    3.弄清句式。
    (1)緩緩。
    “我正看得入神,西邊又飛起一只美麗的‘大蝴蝶’,橘紅色的身子布滿墨綠的斑紋,呼扇著翅膀緩緩上升?!?BR>    句式:
    什么(誰)緩緩地怎么樣(做什么)。
    (2)學生口頭練習造句。
    (3)精致。
    “還有那精致的‘小衛(wèi)星’,閃著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飛行……”
    句式:
    什么做得很精致。
    精致的什么怎么樣。
    (4)展覽會上的工藝品件件都很精致。
    (5)學生練習造句。
    (七)作業(yè)。
    1.寫生字、詞,完成造句練習。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看圖理解課文,了解孩子們興高采烈放風箏的過程。
    (二)學習作者有順序地觀察和敘事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結(jié)合生活實際并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文中“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襯著瓦藍瓦藍的天空”的美麗景象。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放過什么風箏?
    2.指名回答。
    3.出示掛圖,導入。
    (二)看圖學文。
    1.讓學生口述圖中景象。
    2.指讀第1自然段。思考:本段有幾句話?介紹了什么?
    (本段有兩句話,第1句介紹了放風箏的時間及天氣情況。第2句介紹人物和地點,“我”和哥哥到體育場放風箏。)。
    3.讓學生自讀第2、3自然段。
    (2)指讀第3自然段。讓其他同學邊讀邊標畫出句子的序號。
    (3)本段有幾句話?其中哪幾句是寫“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空的經(jīng)過的?
    (本段有四句話,前三句講“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空的經(jīng)過。)。
    (4)分別找三位同學各讀一句,并說說句子的意思。
    (5)讓學生標畫出句中描寫“我”和哥哥放風箏動作的詞語。
    (6)指名回答。板書:
    (舉、拿、跑、松開、拽、收?。?。
    (7)找兩個同學模仿“我”和哥哥放風箏時的情景。其他同學邊看邊檢查他們的動作步驟是否準確。
    4.出示句子。
    哥哥讓我端端正正地舉著“大蜻蜓”,他拿著線軸,飛快地向前跑,邊跑邊放線。等到他喊一聲“放”,我趕緊松開手。
    (1)討論:為什么要“端端正正”地舉著?斜著行不行?
    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岸硕苏币环矫嬲f明“我”和哥哥配合在一起放風箏態(tài)度很認真,另一方面,主要是“大蜻蜓”的方位應(yīng)該和哥哥拉線迅跑的方向要一致,這樣才能把風箏放起來。
    (2)“我”松開手就行了,為什么還要“趕緊”?
    “趕緊”說明兄弟倆配合得很好,松開手之后,還要再拽著跑一陣,風箏才能借助風力飛上天空。所以,第3句講“哥哥拽著風箏又跑了一陣才收住腳,我們的‘大蜻蜓’穩(wěn)穩(wěn)當當?shù)仫w上了天空。”
    (3)讓學生再讀這三句話,想一想此時“我們”的心情怎樣?
    (此時,“我們”的心情非常愉快。文中作者把“大蜻蜓”在天空中的樣子描寫得生動可愛,活靈活現(xiàn),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非常興奮、自豪。)。
    (4)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心情再讀課文。
    5.學習4、5、6、7自然段。
    (1)指讀4、5、6、7自然段。思考:這幾段主要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2)指名回答。
    (主要寫各種各樣的風箏在天空中隨風飄蕩,十分美麗。)。
    (3)弟弟為什么說“大蜻蜓”賽過飛機啦?
    弟弟說“大蜻蜓”賽過飛機,是用來說明風箏飛得高,“仿佛比飛機飛得高”這句中“仿佛”一詞用得十分準確,可采用比較句子的方法讓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
    例:
    “大蜻蜓”比飛機飛得還高。
    “大蜻蜓”仿佛比飛機飛得還高。
    讓學生比較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文中為什么用“仿佛”一詞?
    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事實上風箏并沒有飛機飛得高,但由于飛機大,風箏小,飛機遠,風箏近,因此人們看上去感覺到飛機飛得比較低,“大蜻蜓”好像比飛機飛得高。
    (4)讓學生再讀這句話,從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5)天空中原來有哪些風箏?“大蜻蜓”飛上天空后,又有哪些風箏放起來了?
    讓學生回照第2自然段,聯(lián)系起來體會天空中的景象。
    (6)讓學生自讀5、6自然段,按照文中的意思,邊讀邊在原圖中補畫出后飛上天空中的風箏。
    (7)出示思考練習2中的填空練習,讓學生將表示顏色的詞語填寫出來。
    ________的“小蜜蜂”。
    ________的“大金魚”。
    ________的“大蝴蝶”。
    (8)討論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寫與不寫有什么不同?
    (增加了這些色彩的描寫,作者向讀者展示出藍天白云映襯下五顏六色的風箏在天空中飄蕩的艷麗景象。)。
    (9)什么叫五顏六色?想一想眾多的色彩在空中飄蕩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五顏六色”泛指各種顏色。讓學生再次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艷麗的景色。
    6.讓學生默讀第6自然段,想一想這段話共有幾句?是圍繞著哪一句話的意思寫的?
    (本段共有四句話,是圍繞著“天空中的風箏越來越多,熱鬧極了”這句話寫的。)。
    (1)寫了幾種風箏?指名讀有關(guān)句子。
    (2)讓學生找出描寫風箏動態(tài)的詞語。
    (3)指名回答。
    翹著一擺一擺。
    (4)“小蜜蜂”……好像在百花中飛來飛去。
    “大金魚”……好像在水里游。
    “小衛(wèi)星”……仿佛在宇宙中飛行。
    “好像”、“仿佛”在句中起什么作用?
    “好像”、“仿佛”這些詞語告訴讀者,這些景象是作者的想象。說明他已經(jīng)被天空中美麗的景象迷住了。看到天空中五顏六色的風箏就好像盛開的百花園。所以,他覺得“小蜜蜂”好像在百花叢中飛來飛去。瓦藍的天空就像清澈的河水,所以“大金魚”好像在水中游動?!靶⌒l(wèi)星”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中飄飛,就像真的衛(wèi)星那樣,在宇宙中飛行。
    這樣一來,作者把各式各樣的風箏都寫活了。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艷麗的圖畫。
    (5)讓學生邊看圖邊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當時天空中的景象。
    7.讓學生有語氣地朗讀4,5,6自然段。
    8.齊讀第7自然段。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四
    掌握生字詞。
    通過觀察圖畫,理解課文,了解孩子們是怎樣興高采烈地放風箏。
    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和怎樣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敘述清楚。
    根據(jù)語言描述想象畫面。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育目標。
    通過觀察圖畫,理解課文,了解孩子們是怎樣興高采烈地放風箏,激發(fā)學生開展豐富多彩課外活動的興趣。
    三、發(fā)展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圖文結(jié)合,找出描寫圖畫內(nèi)容的句子。
    理解課文是怎樣把放“大蜻蜓”上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難點:
    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引導學生對天空中風箏進行想象。
    教學手段:電腦。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猜謎語。
    我的樣子有多種,一紙薄薄空中飄。一線拉我任東西,空中舞蹈多自在。打一玩物--()。
    3.風箏。
    4.你們誰放過風箏?你的風箏是什么樣的?你是怎樣把風箏放上天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放風箏。
    二、指導看圖,了解圖意。
    圖上畫的是怎樣的情景?主要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圖上畫了哪些風箏?它們是什么樣的?
    這是在什么季節(jié)?在什么地方?天氣怎樣?
    圖上還有些什么?
    三、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默讀,課文哪些句子描寫了圖畫內(nèi)容。
    認識生字。
    字音:喳()宇()鷹()嚷()。
    字形:“鷹”、“嚷”、“墨”、“斑”筆畫較多。
    理解詞語。
    明媚、線軸、穩(wěn)穩(wěn)當當、嚷、入神、緩緩、宇宙、精致、飄蕩、五顏六色。
    四、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說說讀懂了什么內(nèi)容。
    看圖完成填空。
    (1)星期天的早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和哥哥來到體育場,準備放風箏。
    (2)體育場上的風箏各式各樣,有老鷹、鸚鵡、仙鶴、蜈蚣,我催哥哥快點放大蜻蜓。
    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讀背。(師隨機引導)。
    說說文中省略號后還會有哪幾種風箏?
    朗讀1、2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3至5自然段。
    自由讀第3自然段,想想課文是怎樣把“大蜻蜓”飛上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畫出描寫動作的詞加以體會。
    (舉、拿、跑、松開、拽、收住、飛?!白А庇芯o抓的意思,“收”是因為在奔跑中急停下來,說明風箏已穩(wěn)穩(wěn)當當?shù)仫w上了天空。)。
    朗讀第4、5然段后思考:這兩段寫飛機和小鳥,這跟“大蜻蜓”有什么關(guān)系?(襯托“大蜻蜓”的高和漂亮)。
    有感情地朗讀3至5自然段,注意讀出欣喜的心情。
    四、學習課文第6至7自然段。
    從哪可以看出“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劃出描寫風箏顏色、姿態(tài)的詞句。
    (1)自由組成小組讀、找、議。
    (2)匯報。
    你還能想象出哪些圖上沒有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整個場面用什么詞語來概括?
    五、積累好詞。
    六、朗讀課文。
    七、總結(jié)全文。
    板書設(shè)計:
    人
    前--多。
    風箏。
    舉、拿、跑、放、松開、收住。
    1放風箏時--樂快樂。
    呼扇、轉(zhuǎn)、轉(zhuǎn)、賽過。
    顏色。
    后--美。
    樣子。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五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是如何將風箏飛上天的過程以及美麗、熱鬧的天空寫具體的。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課文五、六節(jié)。
    教學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五張)。
    (1)各式圖案的風箏、說話練習題一道。
    (2)兩段對比的話。
    (3)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伴隨優(yōu)美的音樂)。
    (4)輔助背誦的兩段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導語: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重點學習了課文一、二節(jié),了解到作者從體育場上人很、風箏的樣式多、放風箏前的喜悅心情這幾方面來具體寫的。
    2.朗讀一、二節(jié)。教師引讀:
    到體育場來放風箏的人可真不少……風箏花花綠綠,各式各樣……我跟哥哥說……。
    3.出示多媒體幻燈片(1)。
    (1)仔細觀察:除了書上描述的以外,天上還有哪些風箏?
    (2)說話練習:
    天上有,有(),有()…就是沒有()。
    二、發(fā)現(xiàn)學習(一)。
    1.過渡:望著天上各式各樣的風箏,“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讓風箏飛上天。課文(三、四節(jié))具體描寫了放飛風箏的經(jīng)過。
    2.出示多媒體幻燈片(2):哥哥拿著線軸,向前跑。我拿著風箏。哥哥收住腳,“大蜻蜓”飛上了天空。
    3.這兩段話有哪些不同?課文第三節(jié)是怎樣將放風箏的經(jīng)過寫具體的?
    圍繞這兩個問題開展四人小組學習。
    要求:
    1)每位組員都要發(fā)表意見。
    2)學習組長組織組員交流。
    3)組長最后歸納總結(jié)。
    4.學習組長交流學習結(jié)果,教師適時點撥。
    5.朗讀三、四節(jié),讀出高興的語氣。
    三、發(fā)現(xiàn)學習(二)。
    1.過渡:成功地將風箏放飛上天,給“我”和哥哥帶來了快樂。欣賞風箏在天上隨風飄蕩的情景,更是一種無窮的樂趣。
    2.出示多媒體幻燈片(3),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欣賞風箏在天空中隨風飄蕩的情景。
    3.多美麗的天空,又多熱鬧的天空。聽老師讀課文,老師讀得好嗎?為什么?
    一會兒,又飛來幾只小鳥,它們圍著“大蜻蜓”嘰嘰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邊又飛起一只美麗的“大蝴蝶”。
    4.學生評價教師的朗讀。
    教師追問:這些語句為什么不能去掉?體會作者是如何將美麗的天空寫具體的。
    5.有感情朗讀第五節(jié)。
    6.分工讀第六節(jié),在朗讀中體會并總結(jié)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樣,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體幻燈片(3),用以上句式練習說話:
    那美麗的“花蝴蝶”,(),仿佛()。
    那灰褐色的“蜈蚣”,(),好像()。
    ---------------------------。
    那碧綠的“大蜻蜒”,(),猶如()。
    8.有感情朗讀第五、六節(jié)。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六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它以風箏為線索,回憶了兄弟之間的一件往事,講敘了“我”幼時嫌惡放風箏,并且粗暴對待小弟做風箏,成年后“我”終于明白游戲?qū)和囊饬x,于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弟弟卻全然忘卻了此事。全文以敘事為主,但卻深深地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了“我”的懺悔之情,也贊揚了作者敢于進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的精神。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七
    1、學會按從整體到部分、從天空到地面、由遠及近觀察圖上的景物。
    2、學會有條理、比較具體地記敘一項活動。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有條理地、比較具體地觀察圖畫。連貫地組織語言。
    課前準備:
    每個學生去放一次風箏,感受一下放的動作和心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明確習作要求。
    2、按要求觀察圖上的景物,并根據(jù)提示口述作文。
    3、試寫一個片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
    1、春天來了,陽光明媚,人們總愛去戶外搞些活動,你們喜歡搞什么活動呢?
    2、昨天,我們也去放了風箏,你們的心情如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寫寫放風箏的文章。同學們都放過風箏,一定有體會,也一定能把作文寫好。
    二、讀文,明確要求。
    1、自由讀文,劃出本次習作的要求。
    2、討論,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
    三、指導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
    1、指名讀文中的第一個問題,進行觀察指導。
    (1)看圖回憶:你們以前放風箏都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風箏。)。
    (2)指名說說第一個問題。
    2、指名讀第2個問題,指導學生觀察回憶。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回憶,弄清哪些人物在遠處,哪些在近處。
    3、指名讀第3個問題,指導學生觀察回憶。
    (1)要求觀察圖中的人物或回憶當時放風箏的情景,著重觀察(回憶)人物的動作、神情。
    (2)自由試說,再指名說。
    四、自由準備口頭作文。
    五、指名一、兩名學生口頭作文講評。
    六、自己選擇一個認為有把握的.環(huán)節(jié)(三個問題之一)寫一個片段。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評學生寫的片段。
    2、學生完成作文,選取一至兩篇,師生共同評議。
    教學過程:
    一、指名學生讀片段,集體評議。
    (有意識選取寫不同片段的同學讀。)。
    二、指導學生完成整篇文章。
    1、整篇文章我們應(yīng)該按怎樣的順序?qū)懀?BR>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課文中的三個問題就可作為寫作的順序。
    2、指名學生口頭作文,口述后組織評議。
    3、學生寫草稿,教師巡回指導。
    三、指名讀一讀自己寫的作文。對照要求,特別是觀察順序是否正確。討論評議。
    四、找周圍的同學互改作文。
    五、眷抄作文。
    例文:
    放風箏。
    春天的一個星期天的上午,陽光明媚,天氣很好。小方覺得沒事做,就約小紅一起去太平公園放風箏。
    太平公園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風箏的人群??罩酗h著各種各樣的風箏,有金魚型、神龍型、蝴碟型,等等。
    他們拿著一只大雁型的風箏來到太平公園,這只風箏可精美了,粉紅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園園的眼睛好像兩顆寶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登報出自己帶來的風箏,右手拿著線軸,放出一米來長的線,小紅雙手舉起風箏,小方叫了聲放。小紅立刻就把風箏往空中拋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來,一邊跑一邊放線。風箏像長了翅膀似的隨風撐起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著。它時而斜著身子飛翔,時而向下俯沖這時,這只精美的風箏引來一只美麗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著,好像在問風箏:你是誰?我可以和你成為好朋友嗎?小燕子就和風箏一起飛翔著,有時它們并肩飛行,有時一前一后地飛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紅看著飛上天與小燕子比賽的風箏,高興地在草地上蹦來蹦去,扎在她的辮子上的蝴蝶結(jié)仿佛也變成了兩只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風箏世界啊!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3、擴詞訓練,能夠利用查字典為不理解的詞語選擇合適的意義,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
    教學難點:
    能夠利用查字典為不理解的詞語選擇合適的意義,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大家是不是都放過風箏???都見過什么樣的風箏?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你在放風箏時的`趣事。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看看課文中的小主人是怎么放風箏的,都遇到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不丟字,不加字。)。
    2、指名讀。(糾正學生的字音,能夠讀出自己的語氣。)。
    3、小組互相讀一讀,進行評議。
    (二)學習生字。
    1、指名讀一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2、在預習中,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記起來有困難?自由發(fā)言。(困)。
    3、指導“軸”和“拽”的書寫。
    4、試著把本課的生字都寫一寫,著重練習寫“軸”和“拽”。
    (三)聽寫本課生字。加強生字的掌握。
    (四)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1、課文中你對哪些詞語的理解有困難,提出來,全班討論。
    2、利用字典選擇合適的義項。
    3、如:骨碌碌,徐徐上升,蔚藍等。
    (五)練習朗讀課文。多種形式讀:小組讀,評出好的讀,自選段落讀……。
    三、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的字詞,選擇一個造句。
    3、聽寫。
    教學反思:
    本課內(nèi)容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整體上能夠團結(jié)合作,也發(fā)現(xiàn)各別學生出現(xiàn)利用和作的機會玩耍的現(xiàn)象,需要教師隨時控制和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體會引號的不同用法。
    3、仿照第4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內(nèi)容比較具體的話。
    4、了解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放風箏的情景,感受課余生活的歡樂。
    教學重點:
    精讀課文,抓住廣場上風箏多、以及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動作,了解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放風箏的情景,感受課余生活的歡樂。
    教學難點:
    重點體會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并練習仿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放風箏這篇課文。
    二、新授:
    1、自由讀課文,讀出自己的語氣。
    2、默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風箏多?他們各是什么樣的?用自己喜歡得方式在課文中畫一畫。(困)。
    3、小組交流,匯報。
    4、結(jié)合自己放風箏的經(jīng)驗,說一說兄弟倆是怎么把‘大蜻蜓’風箏放上天空的?(發(fā)展學生的語言)。
    (1)指導體會1:我對哥哥說:“快,咱們讓‘大蜻蜓’點飛上天吧。”
    (2)指導體會2:后一節(jié)。
    (3)重點體會第四自然段的寫法。
    讀了這段你有什么感受,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那么這個自然段主要圍繞哪句話寫的?都分別介紹了什么?
    (4)學習第四自然段的寫法,以“下課了,操場上立刻變得熱鬧起來?!睘橹攸c,說一段話。
    (5)學生自己說一說。
    5、再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背誦。
    三、作業(yè):學習第四自然段的寫法,以“下課了,操場上立刻變得熱鬧起來?!睘橹攸c,寫一段話。
    板書設(shè)計:
    放風箏。
    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熱鬧極了。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九
    1、課件出示要求及插圖。
    2、課件出示摘錄的內(nèi)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讓學生結(jié)合閏土外貌的學習說一說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課件出示范例,讓學生自己讀、說、評、議。
    5、小組同學互相啟發(fā),練習說一說自己要描寫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順序。
    1、提問:閏土和“我“在一起,給“我”講了哪些事?
    2、四人小組學習,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學生按先后順序說一說。
    4、師生評論,調(diào)整板書:雪天捕鳥夏日拾貝月夜刺猹潮汛看魚。
    七、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
    3、用一段話描寫一個人的外貌。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十
    一、教材分析:
    《紙船和風箏》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0課。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厚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系、發(fā)展他們友誼的紐帶。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有一定的感受。
    三、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1、出示風箏、紙船。
    2、讀題。
    (二)、初步感知文本: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
    2、交流:難讀句子。
    3、做游戲,認讀生字。
    4、初步感知課文。
    (三)體會松鼠小熊的快樂:
    1、出示課文1-6自然段:再讀課文,松鼠和小熊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2、交流。
    (1)、區(qū)別漂流和飄蕩。積累詞語。
    (2)、指導朗讀小熊和松鼠收到禮物的快樂心情。
    (四)、贈送祝福語。
    1、寫祝福的話。
    2、向同桌和同學贈送。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十一
    基本思路:漂(飄)--不漂(飄)--又漂(飄)起來。
    一.出示課題。
    讀課題,你想到什么?(玩樂、游戲、快樂、童年)。
    這課文里它們給誰帶來了快樂?(松鼠和小熊)。
    說說松鼠和小熊的位置。簡筆畫。
    二.學習課文1-6小節(jié)。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6節(jié)。
    讀后說說,有二個字很相近,又很重要。找出來。(漂和飄)。
    2.紙船從哪里漂到哪里?誰讓它漂下來?、
    小熊為什么想起折紙船漂下來?(寂寞、玩玩、想找個朋友)。
    從哪里看出它不只是玩玩,而是想找個朋友?(松果、紙條、祝福的話)。
    3.風箏又是怎樣飄的?
    4.紙船漂呀漂,風箏飄呀飄,漂(飄)出了什么?(友誼、朋友)。
    朗讀: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
    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
    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
    5.紙船一天天地漂著,船上的紙條上還會寫哪些話?
    風箏一天天在飄著,翅膀上還會寫哪些話?
    三.學習7-9小節(jié)。
    1.我們多么希望紙船永遠地漂下去,風箏永遠地飄起來。但事情發(fā)生了變化,請小朋友們讀第7-9小節(jié)。
    2.這里講小紙船怎么樣了?風箏怎么樣了?(不漂(飄)了)。
    它們?yōu)槭裁床黄h)了?
    讀第7小節(jié)。第二句怎么朗讀。(可惜)。
    3.讀第8小節(jié)。
    你明白了什么?
    小熊為什么還要扎風箏呢?
    “不好意思”說明什么?
    它會在風箏的翅膀上寫怎樣的話?
    4.讀第9小節(jié)。
    你明白什么?
    松鼠會在紙條上寫哪些話?
    5.讀8-9小節(jié)。
    松鼠和小熊的心情是相同的,都非常--(生:難過),它們的動作是相同的--(都每天折一只紙船或風箏),他們的愿望也是相同的--(都希望重歸于好,重新做朋友)。
    這樣的好朋友,只因為一點誤會而暫時的分手了。他們會永遠地難過下去嗎?不的。對朋友的渴望、對真情的企盼最終會沖動面子,會打退不好意思,而勇敢地去追求友誼。請讀最后二段。
    你們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話想說?(松鼠真棒、真勇敢。我為他們高興。)。
    紙船又漂起來了。風箏又飄起來了??鞓酚只氐搅怂墒蠛托⌒艿男闹?。微笑又回到了松鼠和小熊的臉上。讓我們快樂地朗讀最后二段。
    五.拓展。
    讀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么想法?
    出示:珍惜朋友的名言。朗讀。
    出示:寫友情的古詩。誦讀。
    作者郵箱:guoenp@。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十二
    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掌握稍復雜的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含有除法的四則混合運算題,知道混合運算的順序。
    2、經(jīng)歷探究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計算策略的多樣性;學會用估算判斷結(jié)果,體驗估算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
    3、在進行較復雜計算的過程中,細心培養(yǎng)認真、扎實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簡單的兩、三位數(shù)除法一位數(shù)的口算、估算及筆算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后學習兩、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除法及進一步應(yīng)用除法解決問題的基礎(chǔ)。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為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chǔ)。本單元的教學要注意滲透估算,特別是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時更應(yīng)突出估算。經(jīng)常用估算對結(jié)果進行判斷,有利于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是:
    信息窗3:采訪果品包裝車間------學習連除和學習含先加后除(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是商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方法。
    三、教學建議。
    1、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融為一體。
    2、重視引導對學生對新知識的自主構(gòu)建。
    3、重視估算。
    4、關(guān)注學習過程評價,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5、本單元建議課時數(shù):8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2、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并能結(jié)合估算情況驗證筆算的正誤。
    3、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jié)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我們先來看“平均每個品種的蘋果有多少箱?”這個問題,你認為可以怎樣解決?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夠1個百,怎么辦?
    生討論交流理解算理解決問題。
    這里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估算,判斷商的大致范圍,再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筆算的方法。
    師:我們再來解決“平均每天接待了多少名客商?”這個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師:我們再來解決“平均每天簽訂多少噸的銷售合同?”“一共運來了多少箱大棗?”這兩個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注意對學生進行估算的訓練。
    師:解決最后一個問題“去年平均每個葡萄園產(chǎn)葡萄多少噸?”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
    因該題筆算時有余數(shù),如果有學生估計結(jié)果約為85,也是可以的。
    活動三:練一練。
    1、第一題:在學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礎(chǔ)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
    2、第二題:注重讓學生分析題中所包含的數(shù)量間的關(guān)系,明白求445千克鮮魚能曬成多少千克魚干,就是求445里有多少個5,用除法計算。
    3、第五題:在學生自主判斷并改正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交流問題出在哪里,為什么錯了,引導學生討論“做除法時,應(yīng)注意什么?”,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計算時認真細致和驗算的學習習慣。
    4、第三、四題可以作為本節(jié)課的小測驗,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2、鞏固估算的方法,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
    3、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練習6、7、8、9題及聰明小屋。
    1、第六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試著完成,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說商的位數(shù),是怎樣判斷的,引導學生掌握判斷的方法,還可以適當補充類似的練習進行鞏固。
    2、第七題:注意對解題思路的引導,讓學生體會計算的必要性,又滲透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習。
    3、第八題:是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洗相片付錢的問題。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guān)沖洗相片的常識,再解決有關(guān)的問題。問題應(yīng)由學生自己提出自己解答。
    4、“聰明小屋”是一個重疊問題。對學生出現(xiàn)的情況,可通過操作學具或畫示意圖的辦法幫助學生弄明白,為什么是36棵而不是40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的道理。
    2、探索解決商的中間有0的除法和商的中間有0,被除數(shù)中間也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掌握。
    3、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及合作能力。
    4、經(jīng)歷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受數(shù)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fā)展學生的應(yīng)用意識,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jié)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1、估算。
    2、豎式。
    3、擺小棒。
    師: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怎么辦?
    學生思考,明白用0占位的道理。
    板豎式:
    師:你能這種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嗎?
    補充練習:
    721÷7642÷6627÷3。
    師:我們再來解決“平均每小時可生產(chǎn)多少千克果脯?”這個問題,你認為該如何解決?
    [生獨立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交流自己的算法?
    師:你認為怎樣寫比較好呢?
    師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學生明白十位上的0除以2,為什么要在十位上寫0的道理。
    師板豎式:
    補充練習:505÷5402÷2306÷3。
    以上教學教師都要先對學生進行估算方面的訓練。
    活動三:練一練。
    1、做課本第41頁自主練習的第一題。
    2、做課本第41頁自主練習的第二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注意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商的中間商0。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提出并解決有關(guān)問題,理解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末尾商0的道理,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2、在探索計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及合作能力。
    3、經(jīng)歷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受數(shù)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fā)展學生的應(yīng)用意識,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出示上節(jié)課學生提出的兩個問題:“平均每分鐘生產(chǎn)多少瓶干紅葡萄酒?”“平均每分鐘生產(chǎn)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列出算式]。
    師板書:420÷3。
    問: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中想辦法解決一下。
    學生分小組合作,教師要巡回指導,及時掌握情況。
    師:哪一個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的做法?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做法:
    1、分學具;2、先估算的;3、用豎式計算的。
    師:當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時,可以在十位上商0。
    學生寫的豎式會有兩種情況:
    師板書:
    師肯定兩種寫法,選取最佳的寫法。
    活動二:
    師: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怎樣解決,該怎樣算呢?同學們有信心自己解決嗎?
    做完后全班交流,著重讓學生說一說個位上2除以6時該商幾?
    活動三:
    師: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有什么特點?
    學生進行觀察總結(jié)。
    活動四:鞏固應(yīng)用。
    1、做課本41頁第三題鞏固除法的基本練習題目。??梢猿樯逖?。
    目的是以此來提高除法計算的準確性。
    2、第四題是一道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題目。練習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平均每天看50頁能不能按期歸還,為什么?讓學生明白計算結(jié)果與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關(guān)系,學會靈活思考問題。
    3、小測驗:第六、七、八題。
    第五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p43、p44練習1、2。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學會連除運算,能聯(lián)系現(xiàn)實情況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明確運算順序。
    2、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結(jié)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jié)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960個果凍可以裝多少盒?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師板書:(1)960÷2=480(盒)。
    480÷4=120(盒)。
    (2)960÷2÷4=120(盒)。
    (3)960÷(2x4)=120(盒)。
    師:請同學們交流這樣做的理由。
    師:你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嗎?
    活動三:練一練。
    1、第一題:首先讓學生觀察圖表,理解題意,知道解決什么問題,再自主地完成。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及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2、第二題:學生可以列90÷3÷5,也可以列90÷5÷3,但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十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風箏》,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指名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伙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并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三、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用筆畫出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伙伴們的不同心情的語句,讀一讀。五分鐘后比一比誰找得準讀得好。
    四、交流匯報。
    做風箏:
    重點講解:1.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這一段話寫出我們做風箏是的快活)。
    有感情的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強調(diào)依然。(讓學生體會讀)。
    練習題:雖然……但是加進: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2.我們?yōu)槭裁窗阉凶觥靶腋xB”你是怎么理解的?
    3.我們?yōu)槭裁窗衙謱懺凇靶腋xB”上。
    4.齊讀第二自然段。
    放風箏:
    重點講解: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的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這一段話寫出我們放風箏時的快活)。
    1.風箏飛起來了,孩子們的心情怎樣?
    2.從哪些詞你感受到了我們放風箏時的快活心情(拼命)。
    3.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們會喊什么?叫什么?(“幸福鳥”,請你飛得更高些吧!“幸福鳥”,你飛得好高?。 靶腋xB”,飛吧!飛到白云上面去吧?。?。
    句式訓練:
    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快樂也飛起來了!
    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幸福也飛起來了!
    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自豪也飛起來了!
    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激動也飛起來了!
    4.齊讀課文: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快樂也就--越飛越高,我們的幸福也就--越飛越高。那就讓我們快樂、幸福地讀讀第三自然段。
    找風箏:
    (1)生讀第四自然段的1、2句。
    師:風箏飛到了云彩上去了,把我們的快樂也牽到云彩上去了!這樣激動的心情你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看來做風箏、放風箏的確是孩子們童年時最大的快樂。就在孩子們享受著風箏越飛越高帶給他們的快樂時,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極快地飛走了。文中還有一個詞也是表示“極快地”意思,是哪個詞?(倏地)你還可以換個什么詞?(一下子、唰地)。
    (2)風箏一下子沒了蹤影,此時此刻孩子們的心情怎樣?
    什么是大驚失色?(非常吃驚,臉色都變了)。
    此時,他們又會呼喚什么呢?(幸福鳥,你在哪里?快回來吧?。﹦偛潘窃诤魡荆乔Ш羧f喚嗎?怎么樣叫千呼萬喚?呼喚的次數(shù)多,人數(shù)多就是千呼萬喚。(千呼萬喚)。
    師:多好的兩個成語,寫出了孩子們此時的心情。誰想讀讀這句話,讀出孩子們的心情。
    3.學習找風箏。
    千呼萬喚,卻喚不回飛走的風箏,最親密的伙伴飛走了,你們甘心嗎?不!想怎么樣?去找風箏!
    師:孩子們找到了嗎?他們用心找了嗎?你怎么知道的?
    學到這里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詞語,大家讀一讀看哪些詞語是表示高興地,哪些詞語是表示難過的。并試著用其中的詞語說話。
    詞語訓練:
    師:同學們不要垂頭喪氣,會不會有什么地方?jīng)]找???
    生:有!水磨坊!
    師:趕緊去啊,說不定風箏就在那里呢!快,快!
    出示最后一句話:“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xù)尋找我們的幸福鳥……”)齊讀。
    師小結(jié):
    幸福鳥?。∥覀冇H手做的幸福鳥!你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牽動著每一個的快樂和痛苦。你就是我們童年最親密的朋友!讓我們再次滿懷深情地呼喚這個朋友--風箏!
    【板書設(shè)計】:
    10、風箏。
    做風箏憧憬希望。
    放風箏快活。
    找風箏哭了垂頭喪氣。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十四
    1.交流調(diào)查報告,確定研究主題。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西門豹》。我們知道,西門豹初到鄴這個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生接答),面對這樣的景象,他立即展開了調(diào)查。昨天我們大伙兒跟著西門豹一起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學都認認真真地填寫了一份《關(guān)于造成鄴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的調(diào)查報告》,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的報告。哪些同學想來展示?(很多學生舉手)。
    評:設(shè)計調(diào)查報告形式的學生作業(yè),這本身就很有創(chuàng)造性。第一課時的作業(yè)許多時候就是抄抄寫寫,訓練的思維含量和對兒童創(chuàng)新意識的觸發(fā)都是十分微弱的。王鶯老師用學生的調(diào)查報告的呈現(xiàn)展示為導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讓學生明白本堂課自主探索的主題,無疑是一個充滿新意的設(shè)計。
    師:時間關(guān)系,咱們就任選一份,以它為例子,請同學們對照自己的調(diào)查報告,看一看這位同學的調(diào)查報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學習的,你還有什么修改意見。
    生:我補充一點,我覺得造成鄴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巫婆和官紳頭子以河伯娶媳婦為借口騙取老百姓的錢財,使得沒錢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還有一個原因是鄴這個地方年年鬧旱災。
    師:你讀書讀得很仔細。那么,如果我們說得更簡潔些,可以用哪四個字來概括?
    生:天災人禍。
    評:在倡導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關(guān)注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的時候,一點也不能放松語言文字的訓練。這個以調(diào)查報告為內(nèi)容的導入,不僅起到了引入研究主題的作用,還自然恰當?shù)剡M行了成功的概括訓練。
    生:如果他是貪官的話,也會與巫婆、官紳一起騙老百姓的錢。
    生:我想他可能會派兵把巫婆、官紳抓起來殺了。
    (出示主問題:西門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評:水到渠成,課堂研究的主要問題明確,研究性學習變得實在了。
    2.探討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應(yīng)著重研究什么?又該怎么研究?
    生:我們要著重研究西門豹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師:找到了西門豹是怎么說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該怎么研究?
    生:多讀讀,體會體會西門豹的說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評: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要有實效,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幫助學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這個教學板塊花時不多卻十分重要,避免了學生許多無效或低效的學習活動,維護了研究性學習本身的嚴肅性,防止了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就是課堂學習并不有效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師:接下去就請同學們帶著問題,仔細閱讀課文,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西門豹的說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鉆研好了的同學可以與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學生朗讀,畫有關(guān)的句子,小組合作學習)。
    評: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否落到實處,一個關(guān)鍵問題是老師有沒有給學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時空。不少觀摩課常常有很不錯的設(shè)計,可是過于小家子氣。時常教師的教學導語出口,聽課者這邊剛剛記下,那邊已經(jīng)讓學生交流討論,匯報評價了。沒有學習過程,還有什么教學質(zhì)量可言?沒有兒童的語言學習過程,交流匯報的成果還會真實嗎?而王鶯老師給孩子們的研究性學習的時空是實在的。讓學生在第二、三大段的語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間是充分的,又在本處留下7分鐘左右的時間,為學生的獨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時間。
    3.呈現(xiàn)學習結(jié)果,綜合訓練提高。
    師:西門豹的做法巧妙嗎?(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來體會的?
    生:我是抓住“這樣說來,河伯還真靈啊。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來體會的,西門豹說“送送新娘”其實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語雙關(guān)。
    生:我是抓住“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來體會的,西門豹將計就計,以新娘不漂亮為由,既救了新娘,又懲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來體會的,西門豹叫官紳頭子去催一催,這樣實際上就非常巧妙地鏟除了官紳頭子。
    生:書上說,那些官紳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把頭都磕破了,直淌血。雖然西門豹沒有將他們投進漳河,但也懲罰了官紳。這樣一來,他們再也不敢做壞事了,而且聽了他們的求饒,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紳都是騙錢害人的。
    評:用“邊讀邊說”的方式交流,既是讀中感悟的研究結(jié)果的呈現(xiàn),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更應(yīng)當肯定的是王鶯老師將“邊讀邊說”控制得當,見好就收,3分鐘左右就干脆利落地解決了。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是抓住西門豹的話來體會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確,西門豹的話是話中有話,話外有意,那么,他當時是以怎樣的口吻說這些話的呢?請同學們試著讀讀這些句子,然后再在這些句子中選一句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好好讀讀,讀出西門豹的話外之話,話外之意。
    (學生挑選句子,反復地練習朗讀)。
    師:你們想先讀哪一句?
    生:(朗讀)“這樣說來,河伯還真靈啊。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BR>    師:你對自己的朗讀滿意嗎?(生:不太滿意)為什么?
    生:我覺得西門豹說這話時是帶著諷刺的口氣,其實他并不認為河伯靈。而且他說這話時已經(jīng)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這幾個字要讀得慢些。
    師:老師覺得你體會得非常好。你估計咱班哪位能讀得比你好?
    (生指名同學朗讀)。
    師:果然不負所望,你讀出了西門豹的話外之話,話外之意。
    (繼續(xù)交流)。
    生:(讀)“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BR>    師: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把三個“不”讀得特別堅決,(問這位學生)你為什么這么讀?
    生:這是西門豹將計就計,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讓大家信以為真,所以我讀得很堅決。
    (朗讀訓練:指名讀--全班學生讀)。
    生:(讀)“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BR>    師:同學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還可以,不過“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還可以讀得再急一些,而“麻煩”一詞要讀得客氣點,雖然西門豹心里是要嚴懲官紳頭子,但要不露聲色。
    師:你能試試嗎?
    (生讀--師生評價--齊讀)。
    評:研究性學習要讓大多數(shù)學生得益,就不能滿足于個別學生的能說會道,而必須把精力花在學生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的讀寫練習上。王鶯老師抓住課文中西門豹說的三個重點句,讓學生各自根據(jù)自己的水平和習慣反復讀.讀出感覺來,讀出味道來。用準確、有感情的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獲告訴大家。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大家聽得如癡如醉。此處成為教學的又一亮點。西門豹不僅巧妙地懲治了巫婆、官紳頭子,而且還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紳是騙錢害人的。書上說,這一天,漳河站滿了老百姓,設(shè)想一下,岸上的人們看了事情的經(jīng)過會說些什么?請你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對象說一說,然后寫下來。(官紳、鄉(xiāng)里的書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寫一個,也可以寫兩個,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幾句)。
    (生選擇對象寫)。
    (師有選擇地請學生匯報)。
    生:小孩說:“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BR>    生:小孩說:“呀,原來巫婆說的話是假的。”
    生:書生說:“西門豹有膽有識,高明!高明!”
    生:農(nóng)夫說:“哎!以前我們怎么會相信巫婆的鬼話?多虧西門豹大人,以后我們有好日子過了!”
    師:大家說的是同一個意思,都在贊揚西門豹,只不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
    評:這個寫的訓練安排得精彩。研究性學習有收獲,寫起來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特點。王芬老師的寫的訓練是將以往的對人物品質(zhì)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贊頌,轉(zhuǎn)化為兒童生動形象的積極的語言表達訓練。而且這個訓練不是劃一的,而是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的,有彈性的作業(yè)。此處又是教學的一個亮點。
    師:看來西門豹的做法的確巧妙呀,(板書:妙)這以后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禍解決了,那么天災呢?課文寫到了嗎?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4.繼續(xù)質(zhì)疑問難,保持研究激情。
    師: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么問題?
    評:這是王鶯老師的重要創(chuàng)造。研究學習不以解決學生的全部問題為宗旨,它十分講究保持學生的問題意識,真誠地希望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地保持質(zhì)疑、解疑,產(chǎn)生新問題的熱情和沖動。有實實在在的問題,才會有切切實實的研究性學習。
    生:老師,我還是不明白,西門豹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來殺了?
    生:西門豹為什么不把其他官紳也投進漳河?
    師:你們真會研究,這節(jié)課你們不僅解決了老問題,還萌發(fā)了新問題,可見同學們的研究熱情非常高,下一節(jié)課我們就帶著同學們剛才提出來的問題繼續(xù)研究。
    評:公開課教學結(jié)束時,出現(xiàn)了第一個學生的問題,人們常常認為這證明了課沒有成功。其實這是偏見。一個教學班,50多個學生,有一個學生還是不信服或說不清楚研究的問題,奇怪嗎?一點不奇怪。王鶯老師對此問題的處理是冷靜的,正確的。可惜后面學生提到所有問題,王老師沒有作分析,統(tǒng)統(tǒng)歸結(jié)為下節(jié)課的研究任務(wù)就顯得欠妥了,也讓最后提問的意義變得模糊了。
    總評:討論創(chuàng)新教育將不可避免地要說到研究性學習。小學生由于心智發(fā)展水平相對比較低,對他們而言,所謂創(chuàng)新性學習,不是真的期望他們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有什么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指他們經(jīng)過研究性學習,發(fā)現(xiàn)前人早已發(fā)現(xiàn)的知識,或?qū)σ呀?jīng)知道的知識進行新的有意義的重組。研究性學習就把這種“發(fā)現(xiàn)和重組”的過程當做追求的重要目標--激活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新意識。小學生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經(jīng)歷和結(jié)果在某種意義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學習中掌握某一個具體的字詞句或閱讀的知識是需要的,但關(guān)鍵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和運用,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廣義上說,語文教學的研究性學習就是問題探究式的學習。這種研究性學習注意創(chuàng)設(shè)一種需要研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面臨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促進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王鶯老師在全國小語會“小語創(chuàng)新教育專題研討會”上執(zhí)教的《西門豹》之所以得到各位專家的充分肯定,受到大會與會者的普遍歡迎和重視,首先是因為她執(zhí)教的《西門豹》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一個雛形,成功地演繹了“問題教學”的模式:把主要問題作為課堂研究學習的中心;核心問題的解決主要依賴學生自主地探索學習;“問題教學”按學生問題設(shè)計教學板塊和進度,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決問題或產(chǎn)生新的問題。她讓學生憑借課文進行研究性學習,將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變常規(guī)的“平推式”教學為“探究式”教學,為學生構(gòu)筑了比較理想的思維框架。學生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會尋找語言轉(zhuǎn)換的機會,讀懂課文的過程中,會尋找變化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懲治巫婆、官紳頭子的辦法。研究性學習對啟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新渴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智能也很有幫助。
    其次是王鶯老師執(zhí)教的《西門豹》較好地處理了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guān)系問題。研究根源于課文的語言文字,呈現(xiàn)研究結(jié)果也靠的是語言表達。王鶯老師將呈現(xiàn)的整個過程,演化成以讀寫為中心的綜合訓練過程。只有這樣的研究性學習才有意義,才有說服力。如果課堂聽不到朗朗的書聲,看不到學生自主探索的個性化、有彈性的書面訓練,還能稱為是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嗎?讀,特別是朗讀,是語文教育最古老、最基本、最能創(chuàng)新、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讀可以促進理解感悟,為學生的情感升華作切實的準備;同時朗讀訓練又是檢驗學生閱讀理解和情感變化的一種有效的外化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加強語言積累的好辦法。王鶯老師在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自由而充分的個體讀,抓住三個重點句讓學生進行有滋有味、準確而又有個性化的表情朗讀,成了最美麗的一道教學風景線。
    (本課是4月27日全國小語會在浙江紹興召開的“創(chuàng)新教育專題研討會”上的3節(jié)展示觀摩課之一)。
    (王鶯:女,31歲,浙江省教壇新秀、杭州市十佳青年教師、上城區(qū)教育局教研室語文教研組組長;張化萬:浙江省特級教師協(xié)會副會長、上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書記兼副校長)。
    (摘自《小學語語文教學》)。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十五
    1、掌握生字詞語,找出描寫圖畫內(nèi)容的句子。
    2、理解課文是怎樣把放“大蜻蜓”上天的過程寫具體的,積累描寫。
    風箏顏色、姿態(tài)的語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一說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
    圖文結(jié)合,說說大蜻蜓上天的具體過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圈出生字詞語。
    2、學習生字,并組詞。
    3、朗讀詞語,理解詞義。叫嚷、飄蕩、襯托、穩(wěn)穩(wěn)當當。
    4、指導看圖。
    5、學習課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朗讀1、2自然段。
    b、說說讀懂了什么內(nèi)容。
    c、看圖完成填空。
    d、抽讀1、2自然段。
    三、小結(jié)。
    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3--7自然段。
    1、自由朗讀3到7自然段,找出描寫“我”和哥哥放風箏上天的自然段。(第3自然段)。
    2、再讀3--7自然段,找出描寫風箏在空中飄蕩的自然段。
    3、精讀3自然段。
    (1)找出“我”和哥哥放風箏的動作詞。
    舉-拿-跑-松開-拽-收住-飛。
    (2)再讀3自然段,用表動作的詞說說放風箏的過程。
    4、精讀3-7自然段,找出描寫風箏顏色、姿態(tài)的詞。
    三、小結(jié)。
    課文是按放風箏前、放風箏、風箏上天后這一順序敘述了畫面內(nèi)容,展現(xiàn)了一幅“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美麗圖畫。
    四、說說自己放風箏的過程。
    板書設(shè)計:
    前--人多、風箏。
    放風箏時--舉、拿、跑、放、松開、收住。
    呼扇、轉(zhuǎn)、賽過。
    后--顏色、樣子。
    課后記:學生喜歡放風箏,學習的興趣很高,但觀察不細,用詞不準。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十六
    教材分析:
    《五彩池》一課是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了“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時,在藏龍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課文生動描寫了五彩池美麗的景色,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課文以五彩池的數(shù)量、大小、顏色、深淺、形狀以及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為重點,從奶奶講的神話故事引入,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五彩池描寫得生動形象,多姿多彩。課文首尾呼應(yīng),意味深長。
    教學目標:
    1.認識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五彩池的成因,感受五彩池的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3.練習邊讀邊展開想象。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大概了解了課文,想象和欣賞了五彩池那美麗的景色,知道了我們祖國這如仙境一樣的地方。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繼續(xù)探討研究課文,進一步欣賞五彩池的美麗。下面同學們各自快速瀏覽一遍課文,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學生各自瀏覽課文。
    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哪個自然段?
    生:我喜歡第三段。
    生:我喜歡第二段。
    生:我喜歡第三段。
    …………。
    二、引導探究第三自然段。
    師:(指名學生)你能說一說喜歡第三自然段的理由嗎?請說一說。
    生:我覺得池水的顏色太美了。有的水池的水是好幾種顏色的,很神奇。
    師:有哪些神奇之處呢?
    生:同一條溪流的水,流到水池中顏色就不同了。
    生:池子里的水是有顏色的,但把水舀起來看的時候又和普通的水一樣。
    三、引導探究第四自然段。
    師:同一條溪流的水流到各個水池中顏色就不同了,池水是有顏色的,可舀起來看時,又什么顏色也沒有了,卻實很神奇。這個問題看同學們能不能通過小組合作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小組談?wù)n文,探討問題的答案。師巡視指導。
    師:通過小組研討找到問題答案了嗎?
    生:我知道了。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解釋了池水顏色形成的原因。
    師:你把第四自然段讀給大家聽一聽好嗎?
    生:好。(讀第四自然段)。
    師:你說一說池水顏色形成的原因吧,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也可以用文中的句子。
    生:池底長有很多的石筍,它們高低不平,陽光照射到時,石筍像折光鏡,把陽光折射成了各種不同的顏色,這樣就形成了池水的五光十色。
    師:你說的很對,還有補充的嗎?
    生:有,石筍表面的石粉,對池水顏色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生:還有水池周圍那茂盛的樹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
    (學生各自讀課文)。
    師:我們共同歸結(jié)一下,池水顏色形成的原因。
    生:這一段中的四句話就是它形成的原因。
    生:他說的很不具體,應(yīng)該說池底的石筍表面有石粉還有陽光。
    師:如果池底的石筍全是平的怎么樣?
    生:那可能池水是一種顏色的。
    師:我們看第一句話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石筍形狀不一樣,而且高低不平。
    (師板書:形狀不一,高低不平。)。
    師:你說得很好,哪個同學能用最簡單的語言說出顏色的成因?
    生:池底有形狀不一、高低不平的石筍,石筍表面有石粉,還有陽光的折射。
    師:你真行,還有嗎?
    生:水池周圍的樹木花草。
    師:同學們都很認真,很努力,那么五彩的瑤池在天上嗎?
    生:不,它在我們?nèi)碎g。
    師:這么美的地方,我們應(yīng)該怎樣去感受一下呢?請同學們再朗讀課文一遍,注意要讀出神奇、驚嘆、贊嘆的語氣。
    (學生各自朗讀課文)。
    四、總結(jié)。
    師:本課寫的這地方,像仙境一樣美麗感人,我們都非常想到這地方親身感受。其實我國還有很多美得像仙境一樣的地方。希望同學們課后能把我們自己家鄉(xiāng)的美景寫一寫,運用課文中學到的寫法,要寫出景物的特點。另外,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背誦。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語言生動,從奶奶的神話故事開始,引出了人間的五彩池,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五彩池生動形象,多姿多彩。結(jié)尾與開頭相呼應(yīng),意味深長。教學中,抓住池水顏色的成因,使學生掌握了重點,本課時的設(shè)計簡單,教學過程順利,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只是對寫作方法及朗讀的指導欠了一些。
    風箏教學設(shè)計教案記錄篇十七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實驗教科書68--69頁統(tǒng)計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shù)據(jù)整理,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感知數(shù)學在生活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數(shù)據(jù)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的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tǒng)計的結(jié)果。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yīng)用的意識,體驗和同伴的合作。
    4、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統(tǒng)計過程,感受統(tǒng)計思想。
    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合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前準備: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自主給小組命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出統(tǒng)計。
    (電腦顯示大象及錄音:小朋友們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非常高興。我邀請了許多客人來我家做客。瞧,他們來了…)。
    師:你們想知道什么?
    下面讓我們看看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各有幾只?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分組整理,探索方法。
    下面讓我們來分一分、排一排,看哪個小組能一下就能清楚的知道來了那些客人,各有幾只?(每小組一幅圖,圖上小動物可以取下)。
    小組合作、討論、操作。
    將各小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師:小朋友,你們覺得哪一小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
    教師獎勵優(yōu)秀小組五角星。
    小結(jié)揭題:小朋友這么多的發(fā)現(xiàn),都是通過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我們把這樣的過程叫做統(tǒng)計(板書)。
    三、鞏固提高,拓展應(yīng)用。
    1、整理“鮮花”
    學生將學具鮮花統(tǒng)計在課本第69頁的圖上。
    小組內(nèi)交流。
    師:從這張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
    同學們,大象為了感謝大家?guī)退y(tǒng)計小動物和鮮花的個數(shù),準備了一些水果請小朋友們吃(出示裝滿水果的盤子圖)。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吃的一種水果,把它從書的附頁上剪下來。
    以小組為單位擺成象形統(tǒng)計圖。
    問:從統(tǒng)計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填表(書第69頁)。
    3、整理五角星。
    同學們,下面我們共同來整理各組得到的五角星。請各組派一位同學將本組的五角星貼在黑板上。
    生操作后,師問:同學們,從這張統(tǒng)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說明哪個小組最出色?
    4、小結(jié):今天學習了什么?課后你打算去統(tǒng)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