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還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差異,提供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和評估手段。在編寫教案時,要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注意活動設計和講解方式的選擇。以下是一些受到專家認可和推薦的高質量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查閱。
大班文具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1.嘗試按數群整2、整3、整5數數,并說出總數。
2.能大膽交流自己的操作過程。
3.樂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用不同方法數數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會按群測數,會單個數數。
2.物質材料準備:教具:ppt、記錄紙。學具:記錄紙、鉛筆、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針。
活動過程:
一.點數統(tǒng)計物品。
2.點數文具用品并統(tǒng)計由于超市剛剛開張,擺在貨架上的商品還沒有來得及統(tǒng)計,請小朋友統(tǒng)計一下每種文具用品分別有多少,然后把數字記錄在統(tǒng)計表上。
3.交流統(tǒng)計結果誰來說說你統(tǒng)計的結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數的?
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數出了每種文具用品的數量。
二.按數群數數,統(tǒng)計物品。
1.共同探討“快數”的方法有許多小朋友是用一個一個數的方法來數文具用品的,有誰能用比較快的方法來數它們呢?大家去試試看。
誰愿意來說說你是用什么比較快的方法來數的?(幼兒介紹)。
2.學習按數群數數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一堆擺得很不整齊的橡皮,我們按兩個兩個來數這些橡皮。教師帶領幼兒用整2的方法數。(整3、整5的方法類同)重點:如不能用整3或整5來數完的話,最后一組就用接著往下數的方法來數。
3.幼兒用整2、整3、整5的`方法來數文具用品。
4.再次統(tǒng)計文具用品數量。
5.相互交流數數的方法。
小結:原來我們來數擺得不整齊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來數。
三.線上游戲,鞏固按數群數數的方法線上游戲:幼兒停在線上走,音樂停時幼兒按教師所說的數字找伙伴,幼兒集體按數群數數。
大班文具教案篇二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1、每人準備一只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1、認識學習用品,并知道它們的用途。
——逐一出示書包、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并討論它們的用處。
——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2、觀看情景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如何將書包望的用品擺放整齊呢?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里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請一幼兒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
——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chuàng)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大班文具教案篇三
1、鞏固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了解并能清楚地說出不同幣值之間的簡單換算關系。
2、練習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重點: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
難點:能清楚地說出不同幣值之間的簡單換算關系。會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1、幼兒用書《文具超市》。
2、 和幼兒一起在教室內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教師出示面值10元以內的人民幣(包括硬幣)若干,引導幼兒復習人民幣的不同面值以及簡單的換算關系。
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文具超市》,觀察各種文具的價格,找到手持相應數額人民幣的孩子,并連線。
1、幼兒扮演顧客,教師扮演超市的收銀員,幼兒用手中的人民幣買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幣面值的組合及其用法。
2、教師:10元最多可以買幾種文具,引導幼兒動腦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幣去買一買,之后請幼兒交流自己所購買的文具。
3、請幼兒分角色扮演顧客和超市收銀員,繼續(xù)游戲。
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養(yǎng)幼兒靈活換算的能力。
1、幼兒對人民幣感興趣。
2、引導幼兒動腦筋。
3、體現數學教育生活化。
4、數學問題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戲性。
6、活動環(huán)節(jié)訓練要復習序數。
7、要反復做游戲鞏固,把文具換其他物品培養(yǎng)幼兒靈活換算能力。
大班文具教案篇四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1.每人準備一只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1.談話,書包里有什么。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么啊?(書包)那你們知道書包里有些什么物品?(書、本子、鉛筆盒等等)2.認識學習用品,并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師小結: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么?)(2)師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里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么?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chuàng)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為幼兒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臺,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思考,教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對整個活動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確,并能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礎。活動層次要清晰,做到層層深入。
大班文具教案篇五
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介紹文具盒。
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能按照一定順序介紹文具盒的外形和功能。
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述,嘗試發(fā)現講述的不同之處。
布置“文具盒”商店、實物投影儀一臺、圖標(形狀、顏色、圖案、功能)黑板,電視機布、簍子。
師:“小朋友,你們馬上就要從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高興嗎?(高興)上小學要準備什么什么呀?”(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1、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文具盒)。
這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有什么圖案呢!
文具盒有什么用呢?(裝鉛筆、橡皮)。
2、幼兒自由參觀“文具商店”,每人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文具盒回到座位。
師:“你們想不想要文具盒呢(想)。當……當……當,有這么多文具盒呀,現在我們小朋友輕輕地上來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文具盒。”
1、幼兒先與身旁的同伴自由交流自己選擇的文具盒。
師:“好,每個小朋友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文具盒了吧,現在我們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你手中的文具盒。
2、個別講述。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跟大家說一說。注意哦小朋友在說的時候,我們的小觀眾們要認真聽,尊重他們哦。
1、從實物投影儀里觀察老師選擇的文具盒,聽老師用句式來介紹文具盒上的圖案。
師:“我的文具盒的形狀是xx;顏色是xx;圖案有xx、有xx、還有xx;打開里面有放……我很喜歡我的文具盒?!?BR> 師:我是怎么說的,我先講的什么?然后說了什么?最后說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標幫幼兒獲得新的講述經驗。)。
2、幼兒自由練習按序講述。
師:“現在我們再來按著順序說一說你的文具盒,記住要先說形狀、顏色,再說圖案,最后說功能,別忘了介紹完以后說一說對他的喜愛?!?BR>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文具,有鉛筆、橡皮、刨刀和尺子。請你們每人來選一樣文具給客人老師介紹一下,記住要按剛才的順序說?!?BR> 師:今天,小朋友把文具介紹的很清楚,讓客人老師都知道了應該如何使用??墒切≈邪嗟牡艿苊妹脗冞€不知道,我們去給他們說一說吧。
大班文具教案篇六
1、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介紹文具盒。
2、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能按照一定順序介紹文具盒的外形和功能。
3.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述,嘗試發(fā)現講述的不同之處。
4.探索、發(fā)現生活中文具盒的多樣性及特征。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布置“文具盒”商店、實物投影儀一臺、圖標(形狀、顏色、圖案、功能)黑板,電視機布、簍子。
一、談話導入,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馬上就要從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高興嗎?(高興)上小學要準備什么什么呀?”(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二、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文具盒)。
這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有什么圖案呢!
文具盒有什么用呢?(裝鉛筆、橡皮)。
2、幼兒自由參觀“文具商店”,每人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文具盒回到座位。
師:“你們想不想要文具盒呢(想)。當……當……當,有這么多文具盒呀,現在我們小朋友輕輕地上來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文具盒?!?BR> 三、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幼兒先與身旁的同伴自由交流自己選擇的文具盒。
師:“好,每個小朋友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文具盒了吧,現在我們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你手中的文具盒。
2、個別講述。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跟大家說一說。注意哦小朋友在說的時候,我們的小觀眾們要認真聽,尊重他們哦。
四、引入新經驗。
1、從實物投影儀里觀察老師選擇的文具盒,聽老師用句式來介紹文具盒上的圖案。
師:“我的文具盒的形狀是xx;顏色是xx;圖案有xx、有xx、還有xx;打開里面有放……我很喜歡我的文具盒?!?BR> 師:我是怎么說的,我先講的什么?然后說了什么?最后說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標幫幼兒獲得新的講述經驗。)。
2、幼兒自由練習按序講述。
師:“現在我們再來按著順序說一說你的文具盒,記住要先說形狀、顏色,再說圖案,最后說功能,別忘了介紹完以后說一說對他的喜愛?!?BR> 五、遷移新經驗。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文具,有鉛筆、橡皮、刨刀和尺子。請你們每人來選一樣文具給客人老師介紹一下,記住要按剛才的順序說?!?BR> 六、結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把文具介紹的很清楚,讓客人老師都知道了應該如何使用??墒切≈邪嗟牡艿苊妹脗冞€不知道,我們去給他們說一說吧。
這次活動,讓我覺得教學活動確實能整合各種各樣的內容,需要老師時刻要有這種整合的理念。活動的選材一定要具有生活化,如果這次的鉛筆盒小朋友沒有實物,沒有對鉛筆盒的了解,孩子們是無法做到如此細致的比較的。因為所選擇的是孩子們所生活化的,運用的手段也是貼近幼兒生活方式的,所以更能讓幼兒所接受。使孩子們在比比講講中學到各種知識。
小百科:文具包括學生文具以及辦公文具、禮品文具等?,F代的釋義應該指辦公室內常用的一些現代文具:簽字筆、水筆、鋼筆、鉛筆、圓珠筆等;以及筆筒等配套用品。其他辦公用品還包括:直尺、筆記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計算器、長尾夾等。
大班文具教案篇七
1、布置“文具店”并作統(tǒng)計記錄。
2、學習分類、統(tǒng)計,在游戲中練習簡單運算。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習用品的圖片,文具實物,幼兒活動手冊一第31頁。
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布置文具店并作記錄。
能相互協(xié)商、聽取同伴意見,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一、收集我的文具。
你們都知道哪些學習用品?
介紹自己知道的學習用品。
二、小小文具店。
1、布置“文具店”。
2、出示學習用品圖片,討論文具應該怎樣分?
3、根據文具類別,個別幼兒扮演文具店統(tǒng)計員,將學習用品找出來,分類。
并圈出來統(tǒng)計并記錄學習用品的情況。
4、教師示范在相應的空格里統(tǒng)計出一種學習用品的數量。
應區(qū)分汽車、牛奶、皮球、毛巾不屬于學習用品之中。
三、幼兒操作。
1、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2、互相交流、檢查,教師巡回指導。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為幼兒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臺,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思考,教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對整個活動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確,并能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礎。活動層次要清晰,做到層層深入。
大班文具教案篇八
1.結合“招聘售貨員”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買文具”是在認識元、角、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的起始課。本節(jié)課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小數,初步建立小數的概念。通過“買文具”時看到文具標價牌上用小數表示的價格,自然地引入小數,使學生經歷把表示價格的小數改寫為幾元幾角幾分以及把幾元幾角幾分改寫為用小數表示的`過程,初步理解小數的具體意義,體會小數與它所表示的實際量的單位之間的聯系,體會小數的特征,并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學好這一課內容將為今后學習有關小數的其他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校地處城市,學生多數來自于知識分子家庭,經濟條件良好,對于購物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部分學生見過用元表示的小數,但對小數的具體意義還不十分清楚。
(一)活動一:招聘售貨員。
師:有一個文具店,要招聘售貨員,誰想應聘呀?當售貨員應具備什么條件呢?
生1:要知道標價牌上的數表示多少錢。
生2:要會數錢、會找錢、會算賬。
……。
1.第一關:說一說,讀一讀。
(出示“買文具”的主題圖,先讓同桌說一說每一種文具的標價表示多少錢。)。
生1:鉛筆0.50元表示5角。
生2:筆記本3.50元表示3元5角。
……。
師:請同學們填寫各種文具的標價,如鉛筆0.5元是5角等。
(集體訂正,對個別不理解的學生進行指導。)。
生1:16??85讀作十六點八十五。
生2:讀作一六點八五。
生3:讀作十六點八五。
師:小數點左邊是整數部分,右邊是小數部分。讀數時,整數部分按整數讀法來讀,小數部分不帶計數單位,如16.85讀作十六點八五。
師:日常生活中小數的應用很廣,如長度18分米也可以說成1.8米。
2.第二關:數錢。
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完成“試一試”,然后同桌交流。
(二)活動二:培訓售貨員。
任意拿出一些人民幣,讓學生說一說是多少,并用小數表示出來,再讀一讀這些數。
(小組合作,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活動三:貼價格標簽。
師:商品擺到貨架上時,需要貼上標簽,標簽上一般都注明商品的名稱、產地、價格等,其中價格一般用小數表示。下面我們一起來將這些商品按照出售的價格寫好標簽,比一比,看哪一組寫得最準確。小組同學每人先獨立寫一張,寫得快的同學可以多寫,然后小組內互相檢查一下。
(每個組發(fā)一份用幾元幾角幾分表示的商品價格表和對應的標簽,數量略多于小組人數。)。
活動完成后各小組選代表讀一讀其中幾種商品的標簽,其他組予以評價。
師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呢?
生1:我知道了什么樣的數是小數。
生2:我知道了錢可以用小數表示。
生3:我學會了讀小數和寫小數。
生4:我不知道為什么錢用小數表示時只用元作單位。
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是:緊密結合招聘售貨員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會用元、角、分表示商品的價格,并學會認、讀、寫小數。不足之處是:學生只是會認、讀、寫關于元、角、分的小數,至于為什么元角分用小數表示時只用元作單位,學生沒有明白,在這里我處理得不太好,應該從生活習慣入手讓學生明白。
大班文具教案篇九
1、嘗試根據自己的錢額,學習有計劃地使用錢幣。
2、在計劃和購物活動中,鞏固運算能力。
3、產生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1.教具:大的購物計劃書和勾線筆、紙。
2.學具:每人一個文具盒,里面裝有錢幣,勾線筆和紙。
3.布置文具超市,架子上放有尺、鉛筆、卷筆刀、橡皮和若干,分別貼有標價2元、1元、2元和1元。
4.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再過不久我們要上一年級了,家里文具用品都買了嗎?(真幸福)。
(二)簡單了解7以內錢的換算。
結合幼兒所說,老師在白紙條上記錄,如:7元52;師:誰也有7元錢?有幾張零錢?
對應記錄:7元2221。
小結:原來你們的錢都是由5元、2元、1元湊起來的。
2.師:你可以買什么文具呢?請你來介紹一下!
小結:原來鉛筆盒里可以放鉛筆、橡皮、尺等,這些都是學習時用的。
(三)根據自己的錢額,學習有計劃地使用錢。
1.師邊說:你有多少錢?計劃一下準備買什么文具?邊出示大的計劃書,我們一起來看,指向xx的購物計劃書,這是誰的計劃書呢?今天是你的計劃,就在這里寫你的名字。師指著圓圈說:你一共有多少錢?請你寫在這個圓圈里。
2.師指向文具標記:計劃書上有什么?(如:橡皮鉛筆2元,普通鉛筆1元等)。
3.師:你計劃買什么?它多少錢?你怎么記錄?請一幼兒上來,問:你一共有多少錢?老師幫助他在大圖的圓圈里填上錢的數量,引導該幼兒在圖下的方格里填價錢的數字。
4.師:他計劃買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錢?我們一起來算一下如:2+2=4+1=5+1=6+1=7,原來他花了7元錢,在下面的圓圈填上數字7。
5.操作要求:師邊指邊說:你有多少錢?你計劃買什么?你也有計劃書,把你的計劃記錄下來。
7.師集中幼兒:都計劃好了嗎?請一幼兒上來:我們幫他一起看看,他計劃買哪些文具?
請3個具有代表性的幼兒介紹。
如:購物不合理的,師引導:哪樣文具沒買?為什么不買?(沒錢了)如果要買怎么辦?
如:總價算錯的.,師:買了幾樣?需要花多少錢?算錯了下次細心一點,重新去算一下。
如:文具的價格記錄錯誤,師引導:他買了什么?對嗎?xx應該是2元錢,你記了1元,價格弄錯了,下去調整一下。
8.師:再看看你的計劃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的可以調整,算一下總價對不對,小朋友互相檢查,如果錯了幫他改過來。(給幼兒調整的時間,教師巡視)。
(四)創(chuàng)設超市購物的情境,鞏固運算能力。
1.師:都會計劃買東西了,等一會兒拿著你的計劃書和錢去超市買文具,我們請客人老師當收營員吧,不過去超市買東西要注意——有禮貌,人多時要怎么樣?(排隊,不擁擠)好,大家去吧。
2.幼兒自由購物,教師巡視幼兒購物的情況。
3.師集中幼兒:都買到了嗎?組織幼兒交流:請一幼兒出示購物計劃書,幫助他計劃買的和實際買的文具對應:全買到了,真不錯!
4.師:有沒有都花完?花玩了用什么記錄,記在哪里?沒花完還剩多少錢,也記在這個半圓里。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6.交流:誰來介紹你有沒有剩錢?出示一幼兒的計劃書,問:剩了多少錢?怎么算出來的?原來7元花掉了5元,還剩下2元,列出算式7-5=2。
再請一幼兒(剩余零的,也列出算式如:5-5=0)。
7.師:剩下的錢放在鉛筆盒里,下課后想一想剩下的錢怎么寄給災區(qū)的小朋友。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只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活動過程:
1.談話,書包里有什么。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么?。浚〞┠悄銈冎罆镉行┦裁次锲??(書、本子、鉛筆盒等等)。
2.認識學習用品,并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1)師:兩個小朋友的表演你發(fā)現了什么?(一個整理的很快,另一個還沒整理好)。
(2)為什么會這樣的,你覺得應該怎么做?
師小結: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么?)。
(2)師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里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么?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chuàng)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活動反思:
教學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買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標價牌上的標價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請同學們幫幫忙。你們愿意嗎?你能從這幅圖里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在解讀主題圖的時候找到小數,發(fā)現這些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不一樣,不是整數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于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歷,因此他們對于標價所表示的幾元幾角幾分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時地抓住這個時機,趁熱打鐵,研究這些價格的組成部分,讓他們小組討論這些數的共同特點,從而了解小數的意義:當我們不能用整數表示一個數的時候就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來表示,我們就可以用0.50元來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這些數我們就叫做小數。
鞏固練習時我發(fā)現有不少學生對于“貳。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一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哈薩克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
2、主要從哈薩克族的生活、食俗了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中國地圖、甘肅地圖、阿克塞地圖,讓幼兒了解家鄉(xiāng)。
3.講述哈薩克族的生產和生活。
二、基本部分。
3、出示哈薩克族民族樂器――冬不拉、庫布孜等。(冬不拉是哈薩克族人民最喜愛的樂器,一般在宴請、節(jié)日期間談唱)然后由教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三、結束部分。
2、欣賞哈薩克族傳統(tǒng)舞蹈――黑走馬,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
3、結束。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二
活動重難點:
理解元旦的意義,了解慶祝元旦的方式。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交流自己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激發(fā)學習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如: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jié)日嗎?(出示各種節(jié)日的日歷卡片,引導幼兒說出節(jié)日名稱:春節(jié)、元宵節(jié)、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等等)今天呀,我們主要來學習元旦。
2.教師提問:有誰知道元旦是幾月幾日?代表什么?(新一年的到來,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3.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元旦是怎么來的嗎?
提示:元旦是在1月1日,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
二、向幼兒介紹迎接新年的各種方式,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慶祝元旦。
1.引導幼兒交流以往是怎樣過新年的?(放煙花、吃餃子等)。
2.了解全國各地人們是過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示各種圖片,引導幼兒認識人們?yōu)榱擞釉┧龅母鞣N準備工作。提示: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饃饃、包餃子、放煙花、等。
3.引導幼兒交流以往過新年的方法,然后,引導幼兒說出今年想怎樣迎接元旦的到來?提示:教師向幼兒表達自己迎接元旦的.想法,再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元旦很快就到了,我最想剪一些窗花貼在小朋友們家的窗戶上,送一張我自己制作的賀卡給我的爸爸媽媽。
4.讓幼兒發(fā)現我們慶祝元旦要跟別人說祝福語,然后引導幼兒討論,慶祝元旦要說哪些祝福語,體驗集體慶祝元旦的喜悅。
三、引導幼兒談談新一年的想法和愿望。
1.教師出示班級幼兒的相片,討論相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比以前長大了,比以前更能干了,知道過了這個新年,又長大了一歲。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在新的一年想做哪些事?
四、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收集全國上下慶祝元旦或有關元旦的資料,制作成元旦專題,讓幼兒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元旦。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三
1、通過游戲活動復習7的組成及加減。
2、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解決購買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錢?"或者"還剩多少錢?"的問題。
3、在操作過程中鞏固看標記記錄的技能。
1、7的加減算式若干。
2、ppt3、師用操作材料一張,幼兒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各種文具,小猴要開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開超市首先得去進文具,每種文具進多少呢,小猴請我們小朋友幫他算一算。
老師分別出示各種文具的圖片,和幼兒玩我問你答的游戲。
師:小猴子,進文具,三角尺,進幾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進7箱。
師:看,這就是文具市場,要答對門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場的大門才會打開。(復習7的組成)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助小猴吧。
2、師:有客人來了,看看這個小朋友要買什么?這兩種文具的價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誰來把這個事說一說。
(買了4元錢的剪刀和3元錢的長尺,一共需要7元錢。)師:用一道算式把購買文具的事情"買了4元錢的剪刀和3元錢的長尺,一共需要7元錢。"記錄下來。(4+3=7)教師記錄幼兒講述的算式,學習講述算式中數字與符號表示的意思。
3、師:又有客人來了,看看這個小朋友她手里拿的什么?要買什么?價格是多少,算一算買了這種文具后還剩多少錢?誰來把這個事說一說。
(用7元錢買了4元錢的剪刀,還剩下3元錢。)師:用一道算式記錄購買文具的事情"用7元錢買了4元錢的剪刀,還剩下3元錢。"記錄下來。(7-4=3)教師記錄幼兒講述的算式,學習講述算式中數字與符號表示的意思。
4、師:這里還來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請你們也來說一說、記一記。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講評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四
1、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討論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備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會用到的。
3、能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計算用的紙和筆。
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買的文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說說:我買了……文具,算題是……。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并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復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是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說說你們的理由?
(2)、幼兒邊說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3)、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4)、師生共同總結。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五
2.練習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3.要養(yǎng)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
10以內的人民幣、黑板畫《文具超市》
1.復習10以內的人民幣。教師出示面值10以內的人民幣若干,引導幼兒復習人民幣的不同面值及簡單的換算關系。
2.連一連。
(1)把幼兒用書《文具超市》畫在黑板上,觀察各種文具上的價格,找到手持相應數額人民幣的孩子,并連線。
(2)引導幼兒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買幾種文具?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六
1、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活動知道10以內數的靈活運算。
1、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
3、計算用的紙和筆。
4、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超市買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文 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說說:我買了……文具,算題……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并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復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三、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說說你們的理由?
2、 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3、師生共同總結。
師: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必備的嗎?請幼兒說說。
本次活動的形式比較新穎,同時又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比較喜歡,所以幼兒學習的興趣較濃。老師先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既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又為下面的'問題做鋪墊,這樣過渡很自然。學習就是為生活服務的,讓幼兒從小知道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拿錢到超市買文具就是很好的體現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沒有考慮到能力弱的幼兒,在去買文具的環(huán)節(jié),直接把簡單的數字給他們,這樣他們會更加自信些。這點以后要多加注意。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七
1、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討論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備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會用到的。
3、能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計算用的紙和筆。
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買的文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說說:我買了……文具、算題是……。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并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復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是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說說你們的理由?
(2)、幼兒邊說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3)、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4)、師生共同總結。
1、重視對數學學習興趣和情感的培養(yǎng)。
幼兒園的數學不象小學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習數學活動的興趣、所以我們常??梢钥吹?、老師為某一個數學活動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材料、甚至會結合故事、情景進行數學活動。
2、將數學活動生活化。
生活中的數學比較零散、大班進行10以內加減運算總會結合角色游戲。例如在數學活動“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開:小豬有一張一次性消費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買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價格的牙膏、小豬想了想、買了2支4元的牙膏。
這時老師提問:“小豬券上的錢用完了嗎?你覺得怎樣買才更加合理?”
出現了3種不同的答案:
1、券上還剩1元錢、小豬這樣買就浪費了。
2、小豬應該買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這樣正好是9元。
3、買1支4元和1支5元。
3、讓幼兒與材料互動。
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是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有關數學經驗的。例如、在進行10以內的數的組成時、都是通過動手操作獲得數的組成、經過老師的點撥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
大班文具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1.嘗試按數群整2、整3、整5數數,并說出總數。
2.能大膽交流自己的操作過程。
3.樂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用不同方法數數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會按群測數,會單個數數。
2.物質材料準備:教具:ppt、記錄紙。學具:記錄紙、鉛筆、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針。
活動過程:
一.點數統(tǒng)計物品。
2.點數文具用品并統(tǒng)計由于超市剛剛開張,擺在貨架上的商品還沒有來得及統(tǒng)計,請小朋友統(tǒng)計一下每種文具用品分別有多少,然后把數字記錄在統(tǒng)計表上。
3.交流統(tǒng)計結果誰來說說你統(tǒng)計的結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數的?
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數出了每種文具用品的數量。
二.按數群數數,統(tǒng)計物品。
1.共同探討“快數”的方法有許多小朋友是用一個一個數的方法來數文具用品的,有誰能用比較快的方法來數它們呢?大家去試試看。
誰愿意來說說你是用什么比較快的方法來數的?(幼兒介紹)。
2.學習按數群數數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一堆擺得很不整齊的橡皮,我們按兩個兩個來數這些橡皮。教師帶領幼兒用整2的方法數。(整3、整5的方法類同)重點:如不能用整3或整5來數完的話,最后一組就用接著往下數的方法來數。
3.幼兒用整2、整3、整5的`方法來數文具用品。
4.再次統(tǒng)計文具用品數量。
5.相互交流數數的方法。
小結:原來我們來數擺得不整齊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來數。
三.線上游戲,鞏固按數群數數的方法線上游戲:幼兒停在線上走,音樂停時幼兒按教師所說的數字找伙伴,幼兒集體按數群數數。
大班文具教案篇二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1、每人準備一只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1、認識學習用品,并知道它們的用途。
——逐一出示書包、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并討論它們的用處。
——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2、觀看情景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如何將書包望的用品擺放整齊呢?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里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請一幼兒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
——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chuàng)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大班文具教案篇三
1、鞏固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了解并能清楚地說出不同幣值之間的簡單換算關系。
2、練習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重點: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
難點:能清楚地說出不同幣值之間的簡單換算關系。會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1、幼兒用書《文具超市》。
2、 和幼兒一起在教室內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教師出示面值10元以內的人民幣(包括硬幣)若干,引導幼兒復習人民幣的不同面值以及簡單的換算關系。
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文具超市》,觀察各種文具的價格,找到手持相應數額人民幣的孩子,并連線。
1、幼兒扮演顧客,教師扮演超市的收銀員,幼兒用手中的人民幣買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幣面值的組合及其用法。
2、教師:10元最多可以買幾種文具,引導幼兒動腦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幣去買一買,之后請幼兒交流自己所購買的文具。
3、請幼兒分角色扮演顧客和超市收銀員,繼續(xù)游戲。
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養(yǎng)幼兒靈活換算的能力。
1、幼兒對人民幣感興趣。
2、引導幼兒動腦筋。
3、體現數學教育生活化。
4、數學問題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戲性。
6、活動環(huán)節(jié)訓練要復習序數。
7、要反復做游戲鞏固,把文具換其他物品培養(yǎng)幼兒靈活換算能力。
大班文具教案篇四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1.每人準備一只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1.談話,書包里有什么。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么啊?(書包)那你們知道書包里有些什么物品?(書、本子、鉛筆盒等等)2.認識學習用品,并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師小結: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么?)(2)師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里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么?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chuàng)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為幼兒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臺,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思考,教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對整個活動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確,并能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礎。活動層次要清晰,做到層層深入。
大班文具教案篇五
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介紹文具盒。
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能按照一定順序介紹文具盒的外形和功能。
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述,嘗試發(fā)現講述的不同之處。
布置“文具盒”商店、實物投影儀一臺、圖標(形狀、顏色、圖案、功能)黑板,電視機布、簍子。
師:“小朋友,你們馬上就要從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高興嗎?(高興)上小學要準備什么什么呀?”(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1、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文具盒)。
這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有什么圖案呢!
文具盒有什么用呢?(裝鉛筆、橡皮)。
2、幼兒自由參觀“文具商店”,每人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文具盒回到座位。
師:“你們想不想要文具盒呢(想)。當……當……當,有這么多文具盒呀,現在我們小朋友輕輕地上來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文具盒。”
1、幼兒先與身旁的同伴自由交流自己選擇的文具盒。
師:“好,每個小朋友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文具盒了吧,現在我們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你手中的文具盒。
2、個別講述。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跟大家說一說。注意哦小朋友在說的時候,我們的小觀眾們要認真聽,尊重他們哦。
1、從實物投影儀里觀察老師選擇的文具盒,聽老師用句式來介紹文具盒上的圖案。
師:“我的文具盒的形狀是xx;顏色是xx;圖案有xx、有xx、還有xx;打開里面有放……我很喜歡我的文具盒?!?BR> 師:我是怎么說的,我先講的什么?然后說了什么?最后說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標幫幼兒獲得新的講述經驗。)。
2、幼兒自由練習按序講述。
師:“現在我們再來按著順序說一說你的文具盒,記住要先說形狀、顏色,再說圖案,最后說功能,別忘了介紹完以后說一說對他的喜愛?!?BR>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文具,有鉛筆、橡皮、刨刀和尺子。請你們每人來選一樣文具給客人老師介紹一下,記住要按剛才的順序說?!?BR> 師:今天,小朋友把文具介紹的很清楚,讓客人老師都知道了應該如何使用??墒切≈邪嗟牡艿苊妹脗冞€不知道,我們去給他們說一說吧。
大班文具教案篇六
1、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介紹文具盒。
2、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能按照一定順序介紹文具盒的外形和功能。
3.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述,嘗試發(fā)現講述的不同之處。
4.探索、發(fā)現生活中文具盒的多樣性及特征。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布置“文具盒”商店、實物投影儀一臺、圖標(形狀、顏色、圖案、功能)黑板,電視機布、簍子。
一、談話導入,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馬上就要從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高興嗎?(高興)上小學要準備什么什么呀?”(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二、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文具盒)。
這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有什么圖案呢!
文具盒有什么用呢?(裝鉛筆、橡皮)。
2、幼兒自由參觀“文具商店”,每人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文具盒回到座位。
師:“你們想不想要文具盒呢(想)。當……當……當,有這么多文具盒呀,現在我們小朋友輕輕地上來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文具盒?!?BR> 三、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幼兒先與身旁的同伴自由交流自己選擇的文具盒。
師:“好,每個小朋友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文具盒了吧,現在我們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你手中的文具盒。
2、個別講述。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跟大家說一說。注意哦小朋友在說的時候,我們的小觀眾們要認真聽,尊重他們哦。
四、引入新經驗。
1、從實物投影儀里觀察老師選擇的文具盒,聽老師用句式來介紹文具盒上的圖案。
師:“我的文具盒的形狀是xx;顏色是xx;圖案有xx、有xx、還有xx;打開里面有放……我很喜歡我的文具盒?!?BR> 師:我是怎么說的,我先講的什么?然后說了什么?最后說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標幫幼兒獲得新的講述經驗。)。
2、幼兒自由練習按序講述。
師:“現在我們再來按著順序說一說你的文具盒,記住要先說形狀、顏色,再說圖案,最后說功能,別忘了介紹完以后說一說對他的喜愛?!?BR> 五、遷移新經驗。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文具,有鉛筆、橡皮、刨刀和尺子。請你們每人來選一樣文具給客人老師介紹一下,記住要按剛才的順序說?!?BR> 六、結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把文具介紹的很清楚,讓客人老師都知道了應該如何使用??墒切≈邪嗟牡艿苊妹脗冞€不知道,我們去給他們說一說吧。
這次活動,讓我覺得教學活動確實能整合各種各樣的內容,需要老師時刻要有這種整合的理念。活動的選材一定要具有生活化,如果這次的鉛筆盒小朋友沒有實物,沒有對鉛筆盒的了解,孩子們是無法做到如此細致的比較的。因為所選擇的是孩子們所生活化的,運用的手段也是貼近幼兒生活方式的,所以更能讓幼兒所接受。使孩子們在比比講講中學到各種知識。
小百科:文具包括學生文具以及辦公文具、禮品文具等?,F代的釋義應該指辦公室內常用的一些現代文具:簽字筆、水筆、鋼筆、鉛筆、圓珠筆等;以及筆筒等配套用品。其他辦公用品還包括:直尺、筆記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計算器、長尾夾等。
大班文具教案篇七
1、布置“文具店”并作統(tǒng)計記錄。
2、學習分類、統(tǒng)計,在游戲中練習簡單運算。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習用品的圖片,文具實物,幼兒活動手冊一第31頁。
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布置文具店并作記錄。
能相互協(xié)商、聽取同伴意見,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一、收集我的文具。
你們都知道哪些學習用品?
介紹自己知道的學習用品。
二、小小文具店。
1、布置“文具店”。
2、出示學習用品圖片,討論文具應該怎樣分?
3、根據文具類別,個別幼兒扮演文具店統(tǒng)計員,將學習用品找出來,分類。
并圈出來統(tǒng)計并記錄學習用品的情況。
4、教師示范在相應的空格里統(tǒng)計出一種學習用品的數量。
應區(qū)分汽車、牛奶、皮球、毛巾不屬于學習用品之中。
三、幼兒操作。
1、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2、互相交流、檢查,教師巡回指導。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為幼兒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臺,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思考,教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對整個活動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確,并能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礎。活動層次要清晰,做到層層深入。
大班文具教案篇八
1.結合“招聘售貨員”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買文具”是在認識元、角、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的起始課。本節(jié)課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小數,初步建立小數的概念。通過“買文具”時看到文具標價牌上用小數表示的價格,自然地引入小數,使學生經歷把表示價格的小數改寫為幾元幾角幾分以及把幾元幾角幾分改寫為用小數表示的`過程,初步理解小數的具體意義,體會小數與它所表示的實際量的單位之間的聯系,體會小數的特征,并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學好這一課內容將為今后學習有關小數的其他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校地處城市,學生多數來自于知識分子家庭,經濟條件良好,對于購物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部分學生見過用元表示的小數,但對小數的具體意義還不十分清楚。
(一)活動一:招聘售貨員。
師:有一個文具店,要招聘售貨員,誰想應聘呀?當售貨員應具備什么條件呢?
生1:要知道標價牌上的數表示多少錢。
生2:要會數錢、會找錢、會算賬。
……。
1.第一關:說一說,讀一讀。
(出示“買文具”的主題圖,先讓同桌說一說每一種文具的標價表示多少錢。)。
生1:鉛筆0.50元表示5角。
生2:筆記本3.50元表示3元5角。
……。
師:請同學們填寫各種文具的標價,如鉛筆0.5元是5角等。
(集體訂正,對個別不理解的學生進行指導。)。
生1:16??85讀作十六點八十五。
生2:讀作一六點八五。
生3:讀作十六點八五。
師:小數點左邊是整數部分,右邊是小數部分。讀數時,整數部分按整數讀法來讀,小數部分不帶計數單位,如16.85讀作十六點八五。
師:日常生活中小數的應用很廣,如長度18分米也可以說成1.8米。
2.第二關:數錢。
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完成“試一試”,然后同桌交流。
(二)活動二:培訓售貨員。
任意拿出一些人民幣,讓學生說一說是多少,并用小數表示出來,再讀一讀這些數。
(小組合作,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活動三:貼價格標簽。
師:商品擺到貨架上時,需要貼上標簽,標簽上一般都注明商品的名稱、產地、價格等,其中價格一般用小數表示。下面我們一起來將這些商品按照出售的價格寫好標簽,比一比,看哪一組寫得最準確。小組同學每人先獨立寫一張,寫得快的同學可以多寫,然后小組內互相檢查一下。
(每個組發(fā)一份用幾元幾角幾分表示的商品價格表和對應的標簽,數量略多于小組人數。)。
活動完成后各小組選代表讀一讀其中幾種商品的標簽,其他組予以評價。
師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呢?
生1:我知道了什么樣的數是小數。
生2:我知道了錢可以用小數表示。
生3:我學會了讀小數和寫小數。
生4:我不知道為什么錢用小數表示時只用元作單位。
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是:緊密結合招聘售貨員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會用元、角、分表示商品的價格,并學會認、讀、寫小數。不足之處是:學生只是會認、讀、寫關于元、角、分的小數,至于為什么元角分用小數表示時只用元作單位,學生沒有明白,在這里我處理得不太好,應該從生活習慣入手讓學生明白。
大班文具教案篇九
1、嘗試根據自己的錢額,學習有計劃地使用錢幣。
2、在計劃和購物活動中,鞏固運算能力。
3、產生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1.教具:大的購物計劃書和勾線筆、紙。
2.學具:每人一個文具盒,里面裝有錢幣,勾線筆和紙。
3.布置文具超市,架子上放有尺、鉛筆、卷筆刀、橡皮和若干,分別貼有標價2元、1元、2元和1元。
4.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再過不久我們要上一年級了,家里文具用品都買了嗎?(真幸福)。
(二)簡單了解7以內錢的換算。
結合幼兒所說,老師在白紙條上記錄,如:7元52;師:誰也有7元錢?有幾張零錢?
對應記錄:7元2221。
小結:原來你們的錢都是由5元、2元、1元湊起來的。
2.師:你可以買什么文具呢?請你來介紹一下!
小結:原來鉛筆盒里可以放鉛筆、橡皮、尺等,這些都是學習時用的。
(三)根據自己的錢額,學習有計劃地使用錢。
1.師邊說:你有多少錢?計劃一下準備買什么文具?邊出示大的計劃書,我們一起來看,指向xx的購物計劃書,這是誰的計劃書呢?今天是你的計劃,就在這里寫你的名字。師指著圓圈說:你一共有多少錢?請你寫在這個圓圈里。
2.師指向文具標記:計劃書上有什么?(如:橡皮鉛筆2元,普通鉛筆1元等)。
3.師:你計劃買什么?它多少錢?你怎么記錄?請一幼兒上來,問:你一共有多少錢?老師幫助他在大圖的圓圈里填上錢的數量,引導該幼兒在圖下的方格里填價錢的數字。
4.師:他計劃買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錢?我們一起來算一下如:2+2=4+1=5+1=6+1=7,原來他花了7元錢,在下面的圓圈填上數字7。
5.操作要求:師邊指邊說:你有多少錢?你計劃買什么?你也有計劃書,把你的計劃記錄下來。
7.師集中幼兒:都計劃好了嗎?請一幼兒上來:我們幫他一起看看,他計劃買哪些文具?
請3個具有代表性的幼兒介紹。
如:購物不合理的,師引導:哪樣文具沒買?為什么不買?(沒錢了)如果要買怎么辦?
如:總價算錯的.,師:買了幾樣?需要花多少錢?算錯了下次細心一點,重新去算一下。
如:文具的價格記錄錯誤,師引導:他買了什么?對嗎?xx應該是2元錢,你記了1元,價格弄錯了,下去調整一下。
8.師:再看看你的計劃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的可以調整,算一下總價對不對,小朋友互相檢查,如果錯了幫他改過來。(給幼兒調整的時間,教師巡視)。
(四)創(chuàng)設超市購物的情境,鞏固運算能力。
1.師:都會計劃買東西了,等一會兒拿著你的計劃書和錢去超市買文具,我們請客人老師當收營員吧,不過去超市買東西要注意——有禮貌,人多時要怎么樣?(排隊,不擁擠)好,大家去吧。
2.幼兒自由購物,教師巡視幼兒購物的情況。
3.師集中幼兒:都買到了嗎?組織幼兒交流:請一幼兒出示購物計劃書,幫助他計劃買的和實際買的文具對應:全買到了,真不錯!
4.師:有沒有都花完?花玩了用什么記錄,記在哪里?沒花完還剩多少錢,也記在這個半圓里。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6.交流:誰來介紹你有沒有剩錢?出示一幼兒的計劃書,問:剩了多少錢?怎么算出來的?原來7元花掉了5元,還剩下2元,列出算式7-5=2。
再請一幼兒(剩余零的,也列出算式如:5-5=0)。
7.師:剩下的錢放在鉛筆盒里,下課后想一想剩下的錢怎么寄給災區(qū)的小朋友。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只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活動過程:
1.談話,書包里有什么。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么?。浚〞┠悄銈冎罆镉行┦裁次锲??(書、本子、鉛筆盒等等)。
2.認識學習用品,并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1)師:兩個小朋友的表演你發(fā)現了什么?(一個整理的很快,另一個還沒整理好)。
(2)為什么會這樣的,你覺得應該怎么做?
師小結: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么?)。
(2)師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里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么?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chuàng)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活動反思:
教學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買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標價牌上的標價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請同學們幫幫忙。你們愿意嗎?你能從這幅圖里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在解讀主題圖的時候找到小數,發(fā)現這些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不一樣,不是整數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于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歷,因此他們對于標價所表示的幾元幾角幾分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時地抓住這個時機,趁熱打鐵,研究這些價格的組成部分,讓他們小組討論這些數的共同特點,從而了解小數的意義:當我們不能用整數表示一個數的時候就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來表示,我們就可以用0.50元來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這些數我們就叫做小數。
鞏固練習時我發(fā)現有不少學生對于“貳。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一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哈薩克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
2、主要從哈薩克族的生活、食俗了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中國地圖、甘肅地圖、阿克塞地圖,讓幼兒了解家鄉(xiāng)。
3.講述哈薩克族的生產和生活。
二、基本部分。
3、出示哈薩克族民族樂器――冬不拉、庫布孜等。(冬不拉是哈薩克族人民最喜愛的樂器,一般在宴請、節(jié)日期間談唱)然后由教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三、結束部分。
2、欣賞哈薩克族傳統(tǒng)舞蹈――黑走馬,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
3、結束。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二
活動重難點:
理解元旦的意義,了解慶祝元旦的方式。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交流自己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激發(fā)學習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如: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jié)日嗎?(出示各種節(jié)日的日歷卡片,引導幼兒說出節(jié)日名稱:春節(jié)、元宵節(jié)、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等等)今天呀,我們主要來學習元旦。
2.教師提問:有誰知道元旦是幾月幾日?代表什么?(新一年的到來,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3.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元旦是怎么來的嗎?
提示:元旦是在1月1日,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
二、向幼兒介紹迎接新年的各種方式,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慶祝元旦。
1.引導幼兒交流以往是怎樣過新年的?(放煙花、吃餃子等)。
2.了解全國各地人們是過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示各種圖片,引導幼兒認識人們?yōu)榱擞釉┧龅母鞣N準備工作。提示: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饃饃、包餃子、放煙花、等。
3.引導幼兒交流以往過新年的方法,然后,引導幼兒說出今年想怎樣迎接元旦的到來?提示:教師向幼兒表達自己迎接元旦的.想法,再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元旦很快就到了,我最想剪一些窗花貼在小朋友們家的窗戶上,送一張我自己制作的賀卡給我的爸爸媽媽。
4.讓幼兒發(fā)現我們慶祝元旦要跟別人說祝福語,然后引導幼兒討論,慶祝元旦要說哪些祝福語,體驗集體慶祝元旦的喜悅。
三、引導幼兒談談新一年的想法和愿望。
1.教師出示班級幼兒的相片,討論相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比以前長大了,比以前更能干了,知道過了這個新年,又長大了一歲。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在新的一年想做哪些事?
四、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收集全國上下慶祝元旦或有關元旦的資料,制作成元旦專題,讓幼兒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元旦。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三
1、通過游戲活動復習7的組成及加減。
2、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解決購買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錢?"或者"還剩多少錢?"的問題。
3、在操作過程中鞏固看標記記錄的技能。
1、7的加減算式若干。
2、ppt3、師用操作材料一張,幼兒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各種文具,小猴要開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開超市首先得去進文具,每種文具進多少呢,小猴請我們小朋友幫他算一算。
老師分別出示各種文具的圖片,和幼兒玩我問你答的游戲。
師:小猴子,進文具,三角尺,進幾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進7箱。
師:看,這就是文具市場,要答對門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場的大門才會打開。(復習7的組成)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助小猴吧。
2、師:有客人來了,看看這個小朋友要買什么?這兩種文具的價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誰來把這個事說一說。
(買了4元錢的剪刀和3元錢的長尺,一共需要7元錢。)師:用一道算式把購買文具的事情"買了4元錢的剪刀和3元錢的長尺,一共需要7元錢。"記錄下來。(4+3=7)教師記錄幼兒講述的算式,學習講述算式中數字與符號表示的意思。
3、師:又有客人來了,看看這個小朋友她手里拿的什么?要買什么?價格是多少,算一算買了這種文具后還剩多少錢?誰來把這個事說一說。
(用7元錢買了4元錢的剪刀,還剩下3元錢。)師:用一道算式記錄購買文具的事情"用7元錢買了4元錢的剪刀,還剩下3元錢。"記錄下來。(7-4=3)教師記錄幼兒講述的算式,學習講述算式中數字與符號表示的意思。
4、師:這里還來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請你們也來說一說、記一記。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講評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四
1、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討論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備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會用到的。
3、能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計算用的紙和筆。
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買的文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說說:我買了……文具,算題是……。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并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復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是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說說你們的理由?
(2)、幼兒邊說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3)、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4)、師生共同總結。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五
2.練習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3.要養(yǎng)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
10以內的人民幣、黑板畫《文具超市》
1.復習10以內的人民幣。教師出示面值10以內的人民幣若干,引導幼兒復習人民幣的不同面值及簡單的換算關系。
2.連一連。
(1)把幼兒用書《文具超市》畫在黑板上,觀察各種文具上的價格,找到手持相應數額人民幣的孩子,并連線。
(2)引導幼兒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買幾種文具?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六
1、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活動知道10以內數的靈活運算。
1、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
3、計算用的紙和筆。
4、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超市買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文 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說說:我買了……文具,算題……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并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復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三、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說說你們的理由?
2、 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3、師生共同總結。
師: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必備的嗎?請幼兒說說。
本次活動的形式比較新穎,同時又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比較喜歡,所以幼兒學習的興趣較濃。老師先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既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又為下面的'問題做鋪墊,這樣過渡很自然。學習就是為生活服務的,讓幼兒從小知道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拿錢到超市買文具就是很好的體現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沒有考慮到能力弱的幼兒,在去買文具的環(huán)節(jié),直接把簡單的數字給他們,這樣他們會更加自信些。這點以后要多加注意。
大班文具教案篇十七
1、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討論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備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會用到的。
3、能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計算用的紙和筆。
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買的文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說說:我買了……文具、算題是……。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并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復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是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說說你們的理由?
(2)、幼兒邊說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3)、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4)、師生共同總結。
1、重視對數學學習興趣和情感的培養(yǎng)。
幼兒園的數學不象小學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習數學活動的興趣、所以我們常??梢钥吹?、老師為某一個數學活動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材料、甚至會結合故事、情景進行數學活動。
2、將數學活動生活化。
生活中的數學比較零散、大班進行10以內加減運算總會結合角色游戲。例如在數學活動“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開:小豬有一張一次性消費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買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價格的牙膏、小豬想了想、買了2支4元的牙膏。
這時老師提問:“小豬券上的錢用完了嗎?你覺得怎樣買才更加合理?”
出現了3種不同的答案:
1、券上還剩1元錢、小豬這樣買就浪費了。
2、小豬應該買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這樣正好是9元。
3、買1支4元和1支5元。
3、讓幼兒與材料互動。
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是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有關數學經驗的。例如、在進行10以內的數的組成時、都是通過動手操作獲得數的組成、經過老師的點撥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