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范文(14篇)

字號:

    每個人都應(yīng)該學會總結(jié),不管是在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中,總結(jié)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在寫總結(jié)的時候,首先要明確總結(jié)的目的和對象,確定總結(jié)的范圍和內(nèi)容。接下來是一些成功人士總結(jié)的經(jīng)驗和教訓,希望能夠給你的總結(jié)寫作帶來啟發(fā)。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一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到了,它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每年正月十五夜晚。正月十五稱上元,也叫元宵,故稱元宵節(jié)。它是春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完了元宵節(jié)也就代表過完了年。
    元宵節(jié)這一天要吃年糕,包餃子、煮湯圓、猜燈謎、擊太平鼓。元宵節(jié)又名燈節(jié),在我們南京有上元晚上張燈之說,張燈三夜,也就是從正月十五張燈,到正月十八落燈。家家戶戶都扎一些各式各樣的花燈,制燈技藝十分精巧,有珠燈、料絲燈、紗燈、走馬燈;燈上還繪有古今人物肖像、故事,結(jié)構(gòu)款式新穎多樣。
    我們南京的元宵節(jié)是最熱鬧的。一大早,四面八方的鞭炮聲就不絕于耳,猶為熱鬧的是南京的夫子廟,入夜,萬燈齊明,各式各樣,加上秦淮河兩岸的燈光點綴,和夫子廟的一些古牌樓射燈的燈光輝映,把整個夫子廟景區(qū)光照如晝,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繁華似錦的景象。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二
    春節(jié)的潮汐剛退后不久,元宵的風暴又再次來襲。雖然這一風暴持續(xù)不久,但是這“獨特”元宵節(jié)依然掀起了很大的波浪。
    那天,我來到了萬泉河畔,那里沒有一輛車,我漫無心際的在大馬路上走著,沒有車的大馬路顯得寬了許多,街道上的人時不時與我擦肩而過。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音樂噴泉,這里有的敲鑼打鼓,還有人舞龍、扭秧歌,那種秧歌的舞步太奇特了,走四步,退兩步,手中的扇子也隨之搖擺,別有一番韻味,手中的長絲帶隨風飄舞,美不勝收。
    舞龍那邊一個個敲鑼打鼓的人盡力揮舞著鼓棒,鼓韻齊鳴,動作齊整劃一,完美無缺。舞龍人精神抖擻,用雙臂揮舞著,周圍觀眾不時地發(fā)出喝彩聲。
    我繼續(xù)漫步在萬泉河畔。忽然,耳邊傳來雷鳴般的轟響,我回眸一看,原來是那邊的舞臺正在演奏搖滾音樂,我擠到人堆里,看著那歌手瘋狂的搖滾著,那歡快的節(jié)奏,影響著我的感觀,讓我有一種心就要跳出來的感覺。聽著那音樂,我興奮不已!
    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到了十一點半。我回到家,躺在床上透過窗子抬頭望去,深藍色的天空那樣迷人,空中閃動著一顆顆的小星星。它們越來越多,好像在藍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著眼睛和我說話。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三
    2月9日晚,新春元宵佳節(jié),佛山通濟橋周邊張燈結(jié)彩,人流如織,旋律優(yōu)美的“通濟歌”在通濟橋的上空縈繞,充滿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一年一度“行通濟”民俗節(jié)上,佛山70萬市民手持風車,秩序井然地走過通濟橋,喜鬧元宵佳節(jié)、暢享和諧社會。
    通濟橋長32米,寬9.9米。橋兩端的抱鼓石,以祥云和蝙蝠襯托風車,體現(xiàn)出通濟橋民俗的象征物——風車。上千家兜售風車的攤檔密密麻麻布滿街道,而路上的行人,無論老小也都高舉風車,走街串巷。
    元宵前后的佛山,儼然成了“風車的海洋”。“行通濟”人手一柄風車“昨晚,我也和家人一起‘行通濟’。仔細觀察周圍人群,幾乎是人手一個風車,金燦燦一片,非常熱鬧!”說起元宵“行通濟”,佛科院旅游學院黃耀麗教授依然興奮。行通濟,無蔽翳。隨著時光的推移,現(xiàn)在市民“行通濟”都習慣帶風車、風鈴、生菜這三種寶貝。其中,象征時來運轉(zhuǎn)的風車,是上世紀80年代后才衍生出來的。橋身上雕刻著相傳八仙過海時所執(zhí)的神器,寓意市民過橋時祈求消災(zāi)、尋求平安的美好祝愿。橋柱的上部,用大象的頭拱出一個果籃,里面有南瓜、仙桃,取意“象抱太平”。古代的通濟橋,橋頭石級共9級,橋尾13級,反映出“九出十三歸”的意念。如今也在橋上得體現(xiàn):以防滑條取代臺階,在橋的北端安置9條,在橋的南端安置13條。不僅提高了過橋人的安全系數(shù),同時體現(xiàn)了過橋企福的意念。通濟橋下面設(shè)立了親水臺階、知魚軒、樂魚亭,取意于古詩“魚樂人亦樂,泉清心共清”。
    拿著生菜過通濟橋,這個習俗在很早就已形成。生菜也叫“勝意菜”,人們過了橋后,就將生菜帶回家,寓意萬事勝意。有的人因不懂風俗,將生菜隨意亂扔,不僅有違民俗,也影響環(huán)境。
    今日,滿街的風車無論色彩、種類、形態(tài)都較往年豐富了許多——從古老的紙風車到彩塑風車,從傳統(tǒng)財神式樣到蝴蝶、花瓣形狀,讓人目不暇接。在各種花色中,最惹眼的仍是金燦燦的紙風車,“一帆風順財源廣,出門平安萬事順”、“四方貴人齊扶持,八面錢財轉(zhuǎn)進來”等微縮對聯(lián)嵌入其中,有的還藏有鈴鐺在里面,意頭相當喜慶。
    300多年以來,佛山人祖祖輩輩延著行通濟的風俗。而且還流傳著“行通濟,無蔽翳”的諺語。(“蔽翳”是粵語方言,意指憂愁、衰氣。)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個風俗習慣“行通濟”。
    現(xiàn)在,“行通濟”活動對建設(shè)文化名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構(gòu)建和諧社會發(fā)揮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四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各地保留著吃元宵、逛廟會和賞花燈等習俗。舞龍燈是我的家鄉(xiāng)最盛大的活動,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習俗。
    大年初八,村民們就開始親手用竹條制做龍頭,再貼上宣紙,然后畫上龍眼、龍嘴和龍須等,龍頭內(nèi)再放一些燈泡和發(fā)動機,一直忙到大年十四,一只高大威武的龍才能夠完成。
    大年十五是出燈之日,裝扮得五顏六色的龍頭被抬到了廣場上,村民們紛紛抬著自家的板凳燈有秩序的接在了龍頭后面,不一會兒,一條長長的巨龍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突然,“嘣,嘣,嘣……”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拉開了舞龍的序幕。接著歡樂的鑼鼓敲了起來,喜慶的喇叭聲吹響了起來,龍開始舞動起來了,圍觀的群眾歡呼雀躍。當天色漸晚,所有的燈和蠟燭都點燃起來,游動的龍時而快時而慢,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美麗極了!在廣場上轉(zhuǎn)了幾圈后,龍頭被抬出來了。很多人都去鉆龍頭,這預(yù)示著新的一年事事順利,外婆也帶著我去鉆,好緊張又好刺激。
    真是熱鬧,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和喜悅。我喜歡。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五
    姚江是我們余姚的母親河,通濟橋橫跨在母親河上。
    通濟橋是一座古老的橋,又叫舜江橋。她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原來是木橋,屢建屢毀。到了元朝至順三年,(就是公元1332年)最后終于建成了石橋?,F(xiàn)存的橋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公元1729年到1731年。)開始重建的,它擁有“浙東第一橋”的美名。
    現(xiàn)在的通濟橋長43.4米,主孔凈跨14.2米,橋面中間的寬是5.6米。兩側(cè)有望柱24根,欄板有22塊。欄桿上雕刻著:長鼻子的大象頭,它的兩只大耳朵像芭蕉扇,鼻子像長龍;威武的獅子兩只眼睛炯炯有神,頭上一卷一卷的毛使它更加威風凜凜;美麗的蓮花花瓣舒展而開,露出了小小的胖胖的蓮蓬。橋下有三個橋洞,非常的高,據(jù)說可以過海船而不用下帆。風平浪靜的時候,波光粼粼,像一個圓圓的大月亮。發(fā)大水的時候,河水怒吼著,一浪高過一浪,幸好通濟橋有三個大橋洞排水。橋的兩側(cè)有兩幅對聯(lián)呢!這些對聯(lián)非常古老。東面的'對聯(lián)刻著黑黑的大字:千里遙吞滄海月,萬年獨砥大江流。而西面卻寫著:一曲蕙蘭飛彩鷁,雙城煙雨臥長虹。
    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春雨中的通濟橋?!疤旖中∮隄櫲缢帧蓖鷺蛟诖河曛蟹浅?yōu)美,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穿著碧綠的衣裳在風雨中舞蹈。(碧綠的衣裳指青苔)撐著一把雨傘踩在古老的石板上,我看著調(diào)皮的雨點落入母親河的懷抱,我非常嫉妒,我想變成一滴小雨點落入母親河的懷抱,感受母親河的母愛,感受歲月的滄桑。
    最熱鬧的華燈初上的通濟橋。各種各樣、顏色不一的燈光落在通濟橋上,頓時變成了五彩繽紛的舞臺,馬上就熱鬧起來了——有跳舞的、有散步的、還有唱京劇的……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呀!霓虹燈似乎也跟著樂曲,一會兒換成東色一會兒換成藍色,更增添了喜悅的氣氛,讓古老的通濟橋年輕了一次。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六
    下午兩點鐘,人行道上就擠滿了格力工程制作等公司的職工們,他們披著紅圍巾,舉著風車和廣告牌,原來,他們也是來行通濟的!道路上每隔幾米就有一個通濟橋的指示牌,道路中間的樹和人行道上的樹上掛著橫聯(lián)和紅燈籠。指示牌是紅底黃字,橫聯(lián)也是紅底黃字。
    路上到處都是賣生菜和風車的,愈靠近通濟橋就愈發(fā)多。通濟橋周圍的小道都變了,到處都有紅色,幾乎什么都以紅色和金色為主。
    一跨進通濟橋小廣場,就發(fā)現(xiàn)這里是一片風車的海洋。各種祝福語都有,如風車轉(zhuǎn),好運來行通濟,無閉翳等,也是紅底黃字。樹上掛有喇叭,路上架著直播機,樓頂上站著扛攝像機的攝影師。
    通濟橋上更是擁擠。密密麻麻的人,穿著各色衣裳的男女老少舉著各種款式男女老少,說說笑笑,好不熱鬧!風車以紅色、金色為主,金燦燦、紅彤彤,非常喜氣!
    在往前走,就是生菜池了。人們買了翠綠的生菜,再在上面綁上艷紅色的紅包,往生菜池里扔,有的扔遠了,有的扔近了。光聽聲音就知道了中了,中了輕一點嘛不久后,生菜池里就堆滿了生菜,特別是頂上,都已經(jīng)堆成厚厚的一層了!
    夜深了,通濟橋依然熙熙攘攘,紅紅的燈籠照亮了整個夜空。抬頭望天,今晚的月光也特別明亮!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七
    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通常在陰歷年的第一個月的第十五天慶祝。
    是中國的節(jié)日之一。在到來的幾天前,人們就開始做燈籠,有的被做成動物,有的被做成蔬菜,有的被做成水果,各種樣式都有。做燈籠時,人們通常在上面寫上謎語。在前夜,所有的燈籠都被掛起來。
    在這天,人們都出來看燈籠和猜燈謎,也許你還能看見一些精彩的民間表演龍舞和秧歌。每件事都很有趣,每個人都很高興,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八
    每到,我們便會煮元宵,看花燈。
    今年那天早上,我還沒起來就知道今天一定是。因為媽媽煮元宵的味兒早就飄到了我的鼻孔里。在我還沒有完全清醒的時候,就仿佛聽到元宵在我耳邊說,快起床吧。我隨著香味來到廚房。媽媽早已做好了元宵,正等我們上桌兒呢。我吃起了元宵,嗯,好香啊,新鮮的、嫩嫩的,滑滑的,還是我最愛吃的芝麻味兒的。元宵的味道真讓人回味無窮。
    我們都把作業(yè)完成后,媽媽帶我去了表姐家。我們在表姐家玩了一把“大富翁”,還玩了兩把“天使衣櫥”就去看花燈了。
    今年的花燈真的很好看,有各種各樣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都做了花燈,還有我們學校做的話燈呢,燈的顏色大多數(shù)都是紅的,但最吸引我的是下馬河鄉(xiāng)做的那盞花燈。我們還在花燈旁照了相。
    看完花燈,三姑就帶我們?nèi)コ源畠?,可是那時我已經(jīng)吃不下了,唉,真是還想多吃點兒。
    那一天真美好,會成為我一段美好的回憶!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九
    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有剪紙,生肖,元宵等。我最喜歡的就是。
    湯圓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里,媽媽說:“小心點,別燙著”。咬上一口餡慢慢地流了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正好對面噴泉處有一個燈謎會,我吃完湯圓后就跑到對面的燈謎會去猜燈謎。燈謎會已經(jīng)開始了,噴泉早已被人們圍的水泄不通。我抬頭一看,看見了一張謎條,上面寫著“一口咬掉牛尾巴”我立刻想起來了,這個老師講過,一“口”咬掉牛尾巴,口和牛加起來就是告,我擠進兌獎處,哈,果然是告字。我接著又猜對了幾個,經(jīng)過一晚上的努力,我贏得了三件“戰(zhàn)利品”。
    這次燈謎會讓我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十
    又叫‘上元節(jié)’它是我喜歡的節(jié)日,因為在這一天里既可以吃元宵還可以觀燈。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吃完飯,媽媽又給我和爸爸煮元宵,過了一會兒元宵熟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吃元宵,元宵的餡是白芝麻,吃在嘴里軟軟的,滑滑的,味道是甜甜的。吃完飯我們一家人去觀燈,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燈區(qū)----步行街,步行街口有六個大紅燈籠,我們走進里面,這里人山人海,花燈種類很多,設(shè)計新奇,造形各異,有吉祥的兔子燈,有漂亮的'房子燈,金光閃閃的元寶燈,展翅飛翔的鳳凰燈,最后還有由許許多多的小紅燈籠組成的一個大燈區(qū),簡直美極了,有的人還拿著照相機或手機紛紛拍下這美麗的風景。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地離開。
    但觀燈的人還是絡(luò)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十一
    中國有許多節(jié)日,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為什么要賞燈呢?關(guān)于這個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傳說有一年正月十五,一個文人在宮中散步。忽然,文人聽到一陣哭聲。文人連忙走過去,原來是一位宮女坐在長椅上哭。文人問她“你為什么哭呀?”宮女說“我叫元宵。這幾天過年,我非常想回家看看父母。可是,皇上不讓宮女出宮。”文人聽了,非常同情宮女。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文人騎馬出宮,對百姓們說“今天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前掛一個燈籠。否則,哪家就要發(fā)生災(zāi)難?!彪S后,文人又送了一封信給皇上。信上說,今天宮中所有的人必須出宮賞燈。否則,皇宮里就會發(fā)生火災(zāi)?;噬峡戳?,立刻下令讓宮中所有的人都出宮賞燈。文人讓元宵借這個機會回家看看父母,好好玩玩。
    后來,這個日子就變成了“”。從那以后人們每年都要過這個節(jié),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元宵,即象征著團團圓圓,又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過節(jié)的喜慶。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十二
    晚上,我與爸爸媽媽一行六人一起去廣場看禮花。一路上,看燈的人可多了,男女老少都有,他們興高采烈地邊說邊笑,整個城市一派節(jié)日的氣氛。
    忽然,一個“導彈”噴的一聲飛向天空,就像打飛機似的,在天空中爆炸了,五顏六色的傘兵飄然而落,快到地面的時候就消失了。幾顆“流星”從空中劃過,看,那流星閃閃發(fā)亮,飛向云層,接著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小禮花,小禮花噼里啪啦的響聲嚇得我弟弟趕忙捂住耳朵,一會兒,小禮花便消逝得無影無蹤。
    的晚上可熱鬧了,看燈的人人山人海,人們笑逐言開,我以為這是在做夢,可這的的確確是真的。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十三
    我為什么那么喜歡過呢?答案就是——可以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可開心啦!
    我喜歡吃湯圓,每次快到正月十五就饞得不行了。一看到白白胖胖的湯圓出鍋,我就像餓了一天的小猴子看到了玉米棒一樣眼睛放光,趕緊盯著,好象生怕別人把湯圓搶走了,一次能吃十幾個呢!我最愛黑芝麻湯圓,輕輕一咬,又香又甜的黑芝麻就流了出來,有時候弄得滿嘴都是,我就搖身一變,變成一只大花貓,逗得全家人都哈哈大笑。
    我還喜歡看花燈、猜燈謎。的晚上,媽媽會帶我出去參加游樂會。那里人很多很熱鬧,有各種好吃的好玩的,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花燈:有兔子花燈、老虎花燈、蝴蝶花燈,有圓形的、橢圓形的、六角形的,遠看就象一個個發(fā)光的彩球浮在夜空,漂亮極了。猜燈謎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我還記得我曾經(jīng)猜出的燈謎。一個謎題是:紅公雞,綠尾巴,身體鉆到地底下,又甜又脆營養(yǎng)大,謎底——紅蘿卜;還有一個謎題是: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湯,豆子是它爹和媽,它和爹媽不一樣,謎底——豆腐。
    每個都太開心太有趣了,我盼望著下一個快點到來!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很多,我最喜歡過。這個節(jié)日到底是怎么來的呀?我很好奇。在媽媽的指引下,我到處查找資料,查到好幾種說法。我傾向于其中最有意義的這種說法:漢文帝登基以后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jié)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為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jié)日——鬧元宵。
    元宵節(jié)行通濟元宵行通濟篇十四
    吃元宵、看花燈是的習俗。這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收拾好吃完飯就乖乖去做作業(yè)了,很快我的作業(yè)就做完了,下午和爸爸在家看電視,爸爸提議晚上去城墻看燈會,我高興的答應(yīng)了。一到晚上,我和爸爸就來到了城墻上賞花燈。
    還沒上城墻,這宏大的場面就把我給嚇住了。這里人山人海,然后個個都是摩肩接踵。有的高舉著照相機,有的.津津有味賞著燈,有的迫不及待地擠開人群花燈更是氣勢宏大:幾條小龍伏在城墻上,六條大龍怒張大嘴騰飛在空中,兩邊各一條龍盤在柱子上,中間一條盤龍高高在上,龍燈通體透亮,為活靈活現(xiàn)的神龍有添加了一份色彩,金光四射。我不禁好奇極了:這么大的龍燈要用多少燈,多少電呀?爸爸不屑一顧地說:這兒用的是節(jié)能燈,越用越亮。
    今年的燈會讓我開闊眼界,學到了新的知識。我期待著下一個美麗的花燈,希望把賞花燈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