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教案(通用19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媒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教案的編寫應該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習慣。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編寫教案,小編整理了一些編寫教案的步驟和要點,供大家參考。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一
    教學重難點。
    探究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的規(guī)律;
    學習利用圖像分析數據找規(guī)律方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言:
    物質的三種狀態(tài)及變化。
    1.物質有三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2.物質從一種狀態(tài)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叫做物態(tài)變。
    二、新課: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二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qū)分就可以了。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jié)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guī)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教師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除了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什么、記錄什么、如何畫圖像等之外,由于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講清如何點燃、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并燃燒起來,如何撲滅。教師要準備幾塊濕布備用。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三
    通常把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下的物質分別稱為固體、液體和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物質的這三種狀態(tài)是會轉化的。
    問:從前面探究冰的熔點可知,當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但若停止加熱,熔化過程就會停止,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仔細觀看課本圖10-15及課本上的`解釋后作出回答。[來源:數理化網]教師總結補充。
    講述:下面我們通過實驗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究與驗證。
    問:所作曲線的物理意義是什么?教師補充。
    講述:停止加入熱水,石蠟和海波的熔化過程會怎樣?問:實驗結論是什么?
    問:沸騰是同學們最常見的汽化現象,你能用分子動理論作出解釋嗎?請閱讀課本圖。
    教師補充、完善。
    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知道沸騰的過程需要吸熱,那么蒸發(fā)需不需要吸熱呢?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予以說明。
    請同學們完成圖10—21實驗,實驗的結論說明了什么?
    問蒸發(fā)和沸騰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
    教師補充完善。
    請同學們閱讀第一自然段回答什么是升華。
    講述:自然現象中有許多是升華現象,同學們能夠列舉三例升華現象嗎?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四
    一、復習測評:
    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規(guī)定為0℃,把___________規(guī)定為100℃。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根據待測物體溫度變化范圍,選擇_________合適的溫度計。
    的示數________后方可讀數。
    (3)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__________,視線必須與溫度計的___________相平。
    溫是35℃,那么體溫計的示數為()。
    a、38℃;b、37℃c、36℃d、35℃。
    二、新課探究。
    (一)引入課題:常見的物質有以互相轉化,例如,,。
    3、汽化:。4、液化:
    5、升華:。6、凝華:
    (二)新課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1、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
    3、設計試驗和進行實驗:
    (1)參照課本圖4.2-1,需要器材有:
    (2)酒精燈的使用:嚴禁;用完酒精燈必須用蓋滅,不。
    能,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
    (3)進行實驗并數據記錄:
    (4)評估:利用數據作出圖像。
    (5)說明凝固的過程,并在坐標中作出海波、蠟的凝固圖像。(6)歸納總結:。
    1固體分為和。
    2晶體:。
    3非晶體:。
    4熔點:;凝固點:,同一晶體的。
    熔點凝固點(相等或不相等)。非晶體沒熔點和凝固點,
    5不同晶體的熔點,冰的熔點是,課本84頁小資料中熔點最高的物質是,熔點最低的物質是。
    6熔化時熱(填吸或放)。
    三、練習與提高。
    1、晶體熔化的條件是。
    ________,這是個_______熱過程。
    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體沒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圖所示,是錫的熔化和凝固的圖象,根據圖象回答:
    (1)錫的熔點是______,凝固點是_____。
    (2)在bc段,錫處于____________狀態(tài);在de段,錫處于________狀態(tài)。
    (3)錫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過程中要______熱,但溫度_______。
    (4)錫從10min到12min這段時間間隔內處于___________狀態(tài)。
    6、晶體在熔化過程中:()。
    a.溫度保持不變,放出熱量b.溫度保持不變,吸收熱量。
    c.溫度上升,吸收熱量d.溫度下降,放出熱量。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一定升高。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8、下列各組物質中,都是晶體的是:()。
    a.冰和水b。銅和固態(tài)水銀。
    c.玻璃和石蠟d。海波和萘。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理解氣態(tài)、固態(tài)和液態(tài)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tài)。
    了解物質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感知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的條件。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教學器材:杯、水、溫度計、海波、蠟、酒精燈。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測評:
    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規(guī)定為0℃,把___________規(guī)定為100℃。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根據待測物體溫度變化范圍,選擇_________合適的溫度計。
    的示數________后方可讀數。
    (3)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__________,視線必須與溫度計的___________相平。
    溫是35℃,那么體溫計的示數為()。
    a、38℃;b、37℃c、36℃d、35℃。
    二、新課探究。
    (一)引入課題:常見的物質有以互相轉化,例如,,。
    3、汽化:。4、液化:
    5、升華:。6、凝華:
    (二)新課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1、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
    3、設計試驗和進行實驗:
    (1)參照課本圖4.2-1,需要器材有:
    (2)酒精燈的使用:嚴禁;用完酒精燈必須用蓋滅,不能,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
    (3)進行實驗并數據記錄:
    (4)評估:利用數據作出圖像。
    (5)說明凝固的過程,并在坐標中作出海波、蠟的凝固圖像。
    (6)歸納總結:。
    1固體分為和。
    2晶體:。
    3非晶體:。
    4熔點:;凝固點:,同一晶體的熔點凝固點(相等或不相等)。非晶體沒熔點和凝固點。
    5不同晶體的熔點,冰的熔點是,課本84頁小資料中熔點最高的物質是,熔點最低的物質是。
    6熔化時熱(填吸或放)。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六
    1、晶體熔化的條件是。
    ________,這是個_______熱過程。
    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體沒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圖所示,是錫的熔化和凝固的圖象,根據圖象回答:
    (1)錫的熔點是______,凝固點是_____。
    (2)在bc段,錫處于____________狀態(tài);在de段,錫處于________狀態(tài)。
    (3)錫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過程中要______熱,但溫度_______。
    (4)錫從10min到12min這段時間間隔內處于___________狀態(tài)。
    6、晶體在熔化過程中:()。
    a.溫度保持不變,放出熱量b.溫度保持不變,吸收熱量。
    c.溫度上升,吸收熱量d.溫度下降,放出熱量。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般物質在熔化和凝固的過程中,溫度均保持不變。
    b.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一定升高。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8、下列各組物質中,都是晶體的是:()。
    a.冰和水b。銅和固態(tài)水銀。
    c.玻璃和石蠟d。海波和萘。
    9、圖中表示物質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其中表示晶體凝固的是:
    10、海波是一種晶體,熔點是48℃,溫度是48℃的海波,它的狀態(tài):()。
    a.一定是固態(tài)b.一定是液態(tài)。
    c.一定是固、液共存態(tài)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11、用鐵鍋能熔化錫,而不能用錫鍋熔化鐵,這是因為:()。
    a.鐵的密度比錫小b。鐵比錫硬。
    c.鐵傳熱比錫快d。鐵的熔點比錫高。
    12、南極的最低氣溫可達—88.3℃,科考隊員要測量南極的氣溫,應選用:()幾種物質的熔點:酒精—117℃水銀—39℃煤油—30℃冰0℃)。
    a.體溫計b。煤油溫度計c.酒精溫度計d。水銀溫度計。
    13、將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陽底下,冰開始熔化,當水面還有冰浮著時,則:()。
    a.冰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不變b.冰的溫度不變,水的溫度升高。
    c.冰、水的溫度都升高d.冰、水的溫度都不變。
    14、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如圖用。
    部慢慢的加熱,當燒杯中冰塊有大半熔化時,則試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點都不熔化d。無法確定酒精燈對燒杯底()。
    15、上課時,有一組同學在用萘做實驗,研究萘的熔化過程,他們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1)請你作出萘的熔化圖象。
    (3)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七
    1.下列事實能夠說明相關物體是晶體的是()。
    a.鐵在熔化時要吸收熱量。
    b.冰加熱到0℃時才熔化。
    c.放在箱子里的衛(wèi)生球會變小。
    d.銅可以鍛造成各種規(guī)律的幾何形狀。
    思路解析:晶體和非晶體最主要的特征是:晶體有固定的熔點,而非晶體則沒有。對于a,非晶體熔化時也要吸收熱量,故a錯。對于b,說明冰必須在一個特定溫度下熔化,故b對。對于c,升華時,物質都會變小,故c錯。對于d,熔化后,晶體和非晶體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狀,故d錯。
    答案:b。
    2.下列物質中全都是晶體的是()。
    a.鐵、食鹽、松香b.萘、冰、石英。
    c.金、海波、石蠟d.冰、石英、玻璃。
    思路解析:松香、石蠟、玻璃是非晶體。
    答案:b。
    3.鋼在熔化成鋼水的過程中()。
    a.吸熱,溫度升高b.吸熱,溫度不變。
    c.放熱,溫度降低d.放熱,溫度不變。
    思路解析:鋼是金屬晶體,熔化時雖吸熱但溫度不變。
    答案:b。
    4.下列現象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a.燒開水時壺嘴冒的“白氣”
    b.洗熱水澡時,浴室內的鏡頭變模糊。
    c.清晨,草木上掛著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壺嘴冒的“白氣”是壺嘴噴出的'熱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時,浴室內的鏡子變模糊是由于熱的水蒸氣遇冷的鏡面液化成小水滴附著在鏡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現象。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屬于凝固現象,故d錯。
    答案:abc。
    5.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tài)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路解析:云、雨、雪……它們都是水,它們是水的三種狀態(tài)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云是氣態(tài),雨是液態(tài),雪是固態(tài)。
    答案:水。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八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yǎng)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jié)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zhèn)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qū)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lián)系了上節(jié)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jié)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fā)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tài)”。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tài)”。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qū)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jié)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guī)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至40℃左右時開始,每個大約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
    分析和論證:在圖2和圖3的方格紙上的縱軸表示溫度,溫度的數值已經標出;橫軸表示時間,請你自己寫上。根據表中各個時刻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便得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根據你對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總結海波和蠟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特點。
    說明:圖像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物理量(如溫度)隨另一個物理量(如時間)變化的情況,很只管。所以各門科學都常用它。
    寫出實驗報告。
    說明:這個方案適合基礎較好的學校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理解氣態(tài)、固態(tài)和液態(tài)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tài)。
    了解物質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感知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的條件。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教學器材:杯、水、溫度計、海波、蠟、酒精燈。
    教學課時:2課時。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
    1、理解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tài)。
    2、了解物質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1、通過觀察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凝固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感知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識圖象、利用圖象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4、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善于實踐和勇于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和品質。
    通過觀察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凝固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總結出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并用圖象表示出來。
    對比討論、探究式、觀察法、實驗法、分析法、討論法。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一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yǎng)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jié)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zhèn)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qū)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lián)系了上節(jié)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jié)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fā)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tài)。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tài)。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二
    1.下列屬于熔化的是()。
    a.糖水放過一段時間變干變成了糖。
    b.夏天放棒冰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c.露水的形成。
    d.棒冰變成糖水。
    2.如圖4.3-5所示為冰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冰是一種晶體。
    b.冰的熔點為0℃。
    c.從t1到t2冰處于熔化過程。
    d.從t1到t2冰的質量保持不變。
    3.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是0℃,那么在做冰的熔化實驗中,在0℃時,冰的狀態(tài)是()。
    a.一定是固態(tài)。
    b.一定是液態(tài)。
    c.固體,液體共存。
    d.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4.利用等質量的0℃的冰冷卻食品通常比0℃的水效果好,原因是。
    5.海波是晶體,石蠟是非晶體。小華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蠟的熔化圖像如圖4.3-6所示,海波的熔化圖像是________(填寫序號)。
    分析圖像a可獲得的信息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圖像b可獲得的信息有: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條即可)。
    5.根據表中所列的幾種物質的熔點,判斷以下幾題的是與非,并解釋原因:
    物質名稱固態(tài)水銀金銅鋼鎢固態(tài)氫。
    (1)電燈泡的燈絲用鎢制成,不易熔化;。
    (2)純金掉入鋼水中不會熔化;。
    (3)水銀溫度計在-40℃時已失效,不能使用;。
    (4)在-265℃時,氫氣是固態(tài)。
    【參考答案】。
    1.d。
    2.d。
    3.d。
    4.由于0℃的冰熔化時要吸熱、溫度保持不變,直到所有冰全都變成0℃的水,再吸熱溫度才升高。所以用等質量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卻效果好。
    (4)正確。固態(tài)氫的熔點是-259℃,因此在-265℃時氫是固態(tài)。
    6.由于熔化和凝固過程中要吸熱和放熱,此種材料在15℃~40℃范圍內熔化和凝固,該溫度正是室溫變化的大致范圍,因此,當溫度升高時,材料熔化吸熱,當溫度降低時,材料凝固放熱,從而起到調節(jié)室溫的作用。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三
    第一課時:講解熔化、凝固的概念,探究固體熔化的特征:溫度變化情況,吸放熱情況,物質狀態(tài)變化情況。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交流和評估的探究過程。教師分析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如水浴法加熱的目的-緩慢均勻加熱,酒精燈的使用-燈帽蓋滅,外焰加熱等。最后學生分析數據得出固體熔化時溫度的特點,得出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特點。第一課時完(時間基本上夠)。
    第二課時講解凝固特點,熔化和凝固圖線及特點。尤其是晶體熔化過程的繼續(xù)吸熱但溫度不變。講解晶體熔化條件(溫度達到熔點,繼續(xù)吸熱)和晶體物質凝固條件(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xù)放熱),指導學生看常見的物質的熔點(冰的0℃)。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四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教學重難點。
    學習利用圖像分析數據找規(guī)律方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言:
    物質的三種狀態(tài)及變化。
    1.物質有三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2.物質從一種狀態(tài)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叫做物態(tài)變。
    二、新課: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五
    這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時,由陳文娟老師講授。熔化與凝固是物態(tài)變化中最常見的兩類。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主要有:熔化與凝固的概念;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探究實驗,晶體的熔點、熔化吸熱、凝固放熱等。重點是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分組探究實驗,難點在于通過探究實驗理解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規(guī)律。
    課堂上,老師對熔化與凝固的概念簡單帶過,因為在本章的第一課時學生對所有物態(tài)變化已有所認識,在概念上本課不做過多的糾纏,主要通過舉例加以說明,這一點是做得很好的。探究實驗中,晶體選用了海波,非晶體選用了蠟燭。安排全班一半同學探究海波的.熔化規(guī)律,另一半同學探究蠟燭的熔化規(guī)律。實驗時學生分工合作,一人攪拌,一人記時,一人讀數,一人記錄數據,學生相互配合相當默契,然后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出兩類不同性質的固體的熔化規(guī)律。學生的實驗過程與老師的預期非常吻合。有的小組由于晶體熔化時間太短,得不到晶體熔化時在畫圖象上所表現出來的平臺,這會影響他們得到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這個結論,老師通過投影部分做得好的小組的圖象得到了加強。
    本課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實驗前老師燒溫水時水的溫度要把握好,給學生的燒杯加的水量也要愉到好處。溫度過低或加的水量過多,則教學時間不夠,溫度過高或加的水量過少,則得不到比較理想的實驗數據。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六
    《熔化和凝固》這一節(jié)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做好xx和石蠟的熔化實驗,讓學生總結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規(guī)律。通過學生從實驗中得到的熔化曲線,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固體熔化時的特點,進而引出晶體和非晶體的概念。把凝固作為熔化的逆過程來展開教學的。
    實驗方面在課前我也是做了大量的準備的。xx的熔化實驗很難做到有一段溫度不變的過程,所以我將實驗室里的塊狀xx研磨成粉末狀,還要求實驗過程中不斷地用玻璃棒攪拌。在上課前我還把學生(四個學生為一組)進行了詳細的分工,而且也有要求一個學生觀察狀態(tài)變化的。
    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好好的利用學生的實驗成果,實驗數據來展開教學。沒有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科學知識的樂趣。上完課自己想想也覺得怎么會這么做的呢?其實我自己的教案設計是想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實驗數據來做曲線的??墒怯衷谏项A設了一組數據,以防xx組的學生做不出有一段溫度不變的過程。(結果學生做出來了)現在想想就算學生做不出來又何妨,照樣讓學生畫曲線啊。在跟正確的實驗曲線進行對比,讓學生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主動地進行思考。還有一點我上課過程中有些問題設計還不夠有效性,這塊也是我自己以后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一個方面。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七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yǎng)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jié)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zhèn)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qū)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lián)系了上節(jié)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jié)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fā)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tài)。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tài)。
    教學設計方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八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yǎng)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jié)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zhèn)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qū)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lián)系了上節(jié)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jié)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fā)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tài)。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tài)。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qū)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我們學習。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jié)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guī)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教師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除了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什么、記錄什么、如何畫圖像等之外,由于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講清如何點燃、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并燃燒起來,如何撲滅。教師要準備幾塊濕布備用。
    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九
    本節(jié)課,課標要求學生觀察生活中熱現象的基礎上,通過實驗來探究物體的熔化和凝固過程,并知道物體的熔化和凝固過程,進一步能運用相關的知識來解釋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產相結合的應用能力。學習本節(jié)內容所運用到的思想方法,將貫穿整個物態(tài)變化的學習過程。
    本節(jié)課以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為起點,以物理知識為載體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加深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和物理知識的認識。教師在學生的整理過程中,通過舉例、設問、講解、點撥等多種方法,適時引導,教師以引導者,共同學習參與者的身份來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互相合作、科學家探究的學習氛圍,提供學生知識和能力發(fā)展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掌握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tài)。
    了解物質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是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感知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的條件。
    了解有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是區(qū)別晶體和非晶體的一種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圖象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教學準備。
    學生實驗,六人一組。每組配備熔化實驗儀器、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兩支、海波、蠟、水、火柴、坐標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