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桂林山水(專業(yè)17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該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原則,確保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編寫教案時要注意教學評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和方法。請大家在設計教案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調整。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一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后“再現(xiàn)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jié)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主要步驟】。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有條件的可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斷,邊看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怎么學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BR>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fā)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自學第三節(jié)課文。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a),真秀?。╳a),真險?。╪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jié),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fā)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五、聽全文錄音。
    再次領略桂林山水的奇麗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領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
    附:板書。
    (李紅妹、孫富)。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二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xiàn)著很強的計劃性。那么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下語文教案《桂林山水》吧。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會組詞和聽寫,并能正確讀寫“無瑕、兀立、嶙峋、波瀾壯闊、峰巒雄偉、連綿不斷”等詞語。
    2.背誦全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掌握引用、對比、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2.能夠模仿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學會用寫景手法描寫景色。
    三、教學難點:了解本文語言特點,掌握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四、課時:2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課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文字資料或歌曲。
    通過對桂林山水的直觀感受,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本課的興趣。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展示,導入課題。(同學們,大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們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贊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隨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風采!)。
    (二)初步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標出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現(xiàn)重要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然后分排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3.引導學生概括每段主要內容:
    (2)漓江的水;。
    4.攻克生字詞:
    請學生讀出8個生詞,并進行組詞;。
    (三)深入閱讀、攻克難點。
    分段研讀:本文每個段落的主題都很鮮明,整體形成總--分--總結構,進行分段研讀非常適合。
    1.第1段,統(tǒng)領全文:前面我們已經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話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為什么這么說呢,接下來學習第2段。(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以這7個字為綱,統(tǒng)領整篇課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請一名同學讀第二段,教師重點講解:波瀾壯闊、無瑕。
    (2)攻克重點:體會作者描寫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寫漓江的水,為什么先寫大海和西湖?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描寫手法?
    b.作者寫了漓江水的哪幾個特點?具體是怎么寫的?
    (板書:漓江水:靜、清、綠)。
    靜:采用引讀法,教師:漓江的水真靜啊學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采用引讀法,教師:漓江的水真清啊學生: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采用引讀法,教師:漓江的水真綠啊學生:綠的仿佛那是一塊翡翠。
    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還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綠水比喻成一塊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書:桂林的山:奇、秀、險)。
    a.請一名同學讀第3段,重點講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奇、險、秀。
    對比、比喻、排比。
    a.請一名同學朗讀,重點講解:連綿不斷。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來總領全篇,又分別從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進行景色描寫,最后寫桂林的山和水匯成一副美麗的畫卷,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2.作者在描寫景色時,用了排比、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桂林的語言跟美景一樣,格外美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見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寫作手法“真靜啊,靜得……;真清啊,清得……;真綠啊,綠得……”,描寫你所見的一處風景。
    3.我們的祖國,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畫卷一樣。同學們,如果你們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開闊自己的視野,多培養(yǎng)自己開房的胸懷。
    七、布置作業(yè):
    八、課堂小結: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guī)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yǎng)基本技能﹑發(fā)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同時注意培養(yǎng)優(yōu)秀生和提高后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課題的教案設計,根據上課班級學生的實際差異宜有所區(qū)別,原定教案,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課后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編寫教案有利于教師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有利于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幼兒教師帶領幼兒做拓展活動的指導方案也屬于一種教案。教案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設想。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寫一份優(yōu)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xiàn)。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差異性、藝術性、可操作性、考慮變化性。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三
    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再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入手”學課文。
    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
    (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關鍵詞理解句意。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2)理清思路,先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著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最后總結總體感受。
    三.熟讀課文。
    1.????????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內容引入新課。
    學生自由談上節(jié)課的收獲。
    二.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文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3)運用多種方式,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自學第三節(jié)。
    自學后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并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習重點句,領會意思和作用。
    1.生讀第四節(jié)找出重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開朗讀比賽,再次領略意境,領會作者的情感。
    板書設計?:
    靜:感覺不到......
    水???清:可以看到......????????????????????。
    桂林山水???????????????綠:仿佛......
    甲天下?????????????????奇: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山???秀: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四
    師:現(xiàn)在我們來觀察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纯蠢旖鯓用溃饕奶攸c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jié)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生自學,教師巡視)。
    師:看好了嗎?找好的請舉手,請你說。
    生:靜。
    師: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個特點靜,還有呢?
    生: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漓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么說,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生:漓江的水靜靜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綠綠的。
    生:漓江的水真靜??!
    生:漓江的水真清??!
    生:離間的水真綠??!
    師:這三句話,大家說得很有感情?,F(xiàn)在請你們讀課文中的這句話。
    【賞析】。
    上海師范大學吳立崗老師曾指出:我以為小學閱讀教學要進行一定的品詞品句的訓練詞和句是組成文章的基本單位,詞和句的理解是理解文章的基礎。李吉林老師的這則教例給我們較大的啟示:
    2、培養(yǎng)學生在詞句意義上的聯(lián)系訓練:將形容詞重疊,讓學生感知詞語的感情色彩;
    3、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進行詞句思想上的訓練,將陳述句變?yōu)楦袊@句,一個真字,學生不僅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上知道了漓江的水是如何之美,而且通過學生的再想象在頭腦中出現(xiàn)美的意境。
    由此可見,李吉林老師《桂林山水》的教例給了我們重要的收獲:語文教學應當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五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師:這段話該怎么讀?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
    (學生自由選擇朗讀。)。
    師:誰來讀讀描寫靜的語句?
    (指名讀。)。
    師:找到靜的感覺了嗎?
    (學生點頭示意。)。
    師:從哪兒找到的?
    生:他把靜字讀得很輕,拖得很長,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
    師:你聽得真仔細,體會得也不錯。那你能讀得更靜嗎?
    (這位學生讀得很投入。)。
    師:現(xiàn)在,感覺更靜了嗎?
    (學生連連點頭。)。
    師:(播放錄像。)你們瞧,這就是漓江的水。你們看得見它在流動嗎?(生齊:看不見。)聽得見水流的聲音嗎?(生齊:聽不見。)多靜??!
    (學生齊讀描寫靜的語句。)。
    師:誰來讀讀描寫清的語句?
    (指名讀。)。
    師:剛才,我聽你在讀清這個字時,讀得特別短促。這是為什么呀?
    生:因為漓江的水很清爽,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師:你真會讀書。其他同學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為漓江的水可清啦,我們已經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師:(播放錄像。)看,漓江的水多清啊,江底的沙石清晰可見。
    (學生齊讀描寫清的語句。)。
    師:現(xiàn)在,誰愿意來讀描寫綠的語句?
    (指名讀。)。
    師:怎么樣,讀出綠的感覺了嗎?
    生:有一點。要是聲音再放開些,會更好。
    師:那你來試試,行嗎?
    (這位學生讀得挺有激情的。)。
    師:這回,感覺滿眼是綠了嗎?
    (學生紛紛點頭。)。
    師:你能不能說說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為漓江的水很清,桂林的山很綠,青山倒映在清水里,水變得很綠很綠,感覺是很明快的。所以,我讀得比較響亮。
    師:(帶頭鼓掌,然后播放錄像。)瞧,放眼望去,一片綠色,漓江的水真美?。?BR>    (學生齊讀描寫綠的語句。)。
    師:(播放樂曲。)讓我們一起伴著優(yōu)美的樂曲朗讀這句話,再次來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獨特美。
    (學生讀得聲情并茂。)。
    生齊:(響亮地)有!
    生齊:(更響亮)有!
    師:那就試試吧。
    (學生根據錄像自由配音。)。
    師:誰愿意來當一回配音演員?
    (學生紛紛舉手,指名配音。)。
    師:怎么樣,像個配音演員嗎?(生點頭。)誰也愿意來試試?(學生躍躍欲試。)既然大家都愿意,那么我們一起來過把癮吧!(學生全體起立,配音。)。
    師:挺不錯。說不定xx年后,我們班還真出了個著名的配音演員呢。
    (學生臉上洋溢著微笑。)。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六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文章,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或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課文,提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同時配樂教師范讀;或用多媒體課件,先后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3)指名配樂朗讀。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xiàn)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蛘叨嗝襟w課件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xiàn)文字。
    (1)引導學生質疑。
    (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
    2.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內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一是利用集體交流,即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課外書籍(如為什么桂林的山會如此奇特)。
    4.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2)閱讀有關描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3)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2?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后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描寫漓江的片斷。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段寫段。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后引進有關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lián)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七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獲得審美體驗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審美過程是一種見情、見性、見靈、見神韻活動,靠的是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魯迅說,文學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審美從文章三美入手。
    1、讀出音樂美、形象美。以一個游覽者從容、輕松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等。注意以上幾點,分小組讀課文,在讀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感受到一連串意象的美。
    2、配樂讀課文。齊讀課文,并配上少數(shù)民族樂器葫蘆絲優(yōu)美旋律,學生審美感受又進一層。
    3、簡要繪畫。課文最后一節(jié)從整體上描寫了桂林的山水,引導學生簡要畫畫文字內容,讓學生慢慢沉浸于文本意境之中。
    4、展現(xiàn)桂林風光圖畫,本人從網上下載了系列桂林風光圖,讓學生觀賞,學生感嘆啊,這樣美!學生頭腦中意象或與此契合,或沒有想象到,通過互補、印證想象更豐富了。
    古人這句詩,意思是說風吹散了秋天的樹葉,只留下主干。本人借此來說明閱讀中信息處理的重要性。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重要途徑?,F(xiàn)代社會,面對紛繁信息要能處理篩選。。本文特點雖適宜審美感受,吸取精神營美,但其結構特點也適宜進行篩選信息的訓練??梢哉f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能力,語文閱讀教學責無旁貸。
    1.選擇主要信息。先作提示,課文第二、三、四節(jié)分別圍繞一句話來寫,請你劃出來。學生通過分析綜合、圈劃。然后通過指導,學生進一步領會關鍵信息是:漓江這樣的水、漓江這樣的山,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形成整體把握。整體把握是通過信息處理把握作者思路,形成整體印象,系統(tǒng)的功能大于部分。先作提示:這篇課文的順序是總分總,用這樣句式說話。桂林的山水先總寫_________,再分開寫_____________,最后又總寫_________________。
    葉圣陶說: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這指的是對文章的鑒賞,鑒賞什么呢,既要賞其美,又要鑒其妙。可以從語言聲音節(jié)奏、色彩氛圍、語調語序中推敲品味,體察作者怎樣精確、省儉、傳神運用語言,體察運用語言之妙。新課改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良好語感。語感訓練除了語文實踐外,還需語感分析,析語言之妙。
    古人讀書特別講究推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紅樓夢》寫香菱學詩到這兩句想: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似無理,圓字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真見了這景的,再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找不出這兩個字來。合上書一想,就是鑒賞。
    首先讓學生劃出你認為好的語可,并用這句話好,因為______________句式說話。有的說我認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連,像老人、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這句話好,因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學說我認為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這句話好,因為這句話中峰巒雄偉,紅葉似火詞語用得好。
    古人讀書非常重視背誦,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到四書五經無一例外要求背誦。背是古人學習千古真經。一些精品應引導學生先吞下去,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積累,培養(yǎng)語感?!豆鹆稚剿菲鋬?yōu)美語言,豐富詞匯,以及其中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美意境,是語言中精品,應引導背誦,怎么背誦,有其方法,通過篩選信息,選擇主要信息進入意識是背誦的主要方法。
    桂林山水可篩選出以下信息,如下:
    我想新理念如何與課堂教學結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需要不斷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終不諭,希望能成為新理念通往課堂教學實踐的一座橋梁。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八
    《桂林山水》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總的寫來觀賞桂林山水緣由。第二部分分述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采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手法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第三部分總的寫游覽感受。
    《桂林山水》一文文辭華美,情感真摯,讀來令人愛不釋卷。
    1、通過有感情個性化的朗讀,讓學生走進優(yōu)美的文本。在讀的過程中收獲自己獨特的果實,采擷自己感悟的結晶,讀時不拘泥于眾口同辭,從而體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和教師在充滿"語文味道"的課堂中恣意揮灑,個性得到張揚,情感得到陶冶,語感變得流暢。讓課堂成為學生的精神樂園。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波瀾壯闊、無瑕、峰巒雄偉、連綿不斷"等詞語。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3、結合片斷學習,指導學生仿寫"漓江的水"那樣的片斷。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即2、3自然段),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學習本文寫法,練習片斷描寫。
    學習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練習片斷描寫。
    桂林山水景色的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2、精讀重點段,品詞析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3、學習比喻、排比等寫作手法會仿寫片斷。
    2、多媒體展示"桂林山水"的景物,學生欣賞。
    1、桂林山水有什么特點?
    2、作者是怎么描寫的?
    3、作者為什么寫?
    4、…
    1、自由讀文,讀通讀順
    2、匯報交流,整體感知
    1)、檢查讀文情況。
    2)、讀懂了什么?(桂林山有什么特點;水有什么特點;)
    3)、課文第幾自然段寫了?(第二、三自然段)
    4)、此之外作者還寫了什么?(作者來桂林游玩的原因;游玩后的感受。)
    5)、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呢?(第一、四自然段)
    6)、可見本文可分為幾個部分?(三個部分)
    7)、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總起--分述--綜合)
    8)重點寫了哪個部分?(分述部分即第二部分)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即寫漓江的水這部分)
    1、指名讀,思議:本段主要寫了什么?(漓江的水的特點)
    2、圍繞主要內容質疑:
    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自讀自悟
    4、匯報交流
    1)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2)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手法。
    5、精讀課文,品詞析句
    1)用"-"劃出采用對比描寫"水"的特點的語句;用"--"劃出運用"排比"描寫的語句;用"=="劃出采用"比喻"描寫的語句。
    2)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等詞語。(多媒體演示)
    3)分析"排比、比喻"句,體味寫作之美妙。
    4)醞釀感情,感情朗讀。
    5)復述背誦
    6、小結學法
    1)明大意;2)抓特點;3)研寫法;4)悟感情;5)練背誦。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即寫桂林山的部分)
    1、師:這自然段的寫法與第二自然段相似。作者本意是寫桂林的山,卻從"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入筆,也是用對比映襯的手法,突出桂林的山的鮮明特點。下面請同學們運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這一段。比一比,看認學得又快又好。
    2、自學第三自然段。
    3、匯報交流自學情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
    4、朗讀復述,感受祖國的山河美、語言美。
    1、師: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一同來到桂林觀賞了這里的山水,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1)好像真的來到桂林;
    (2)好像親眼看到桂林山水的美景;
    (3)仿佛身臨其境;
    …
    2、師:大家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生:(1)觀察仔細。
    (2)抓住景物的特點。
    (3)想象豐富。
    (4)描寫具體,運用了排比、比喻等手法。
    …
    4、練寫片斷。
    1)出示練習題:(根據各自能力自選一題)
    (1)根據下面提綱運用本節(jié)課學的寫法選一處景物寫一段話。
    多多
    a公園的花{美b菜市場的菜{鮮
    香便宜
    (2)以"廣場美景"或"琴江畔的早晨"為題材,運用本課的寫法寫一段話。
    (3)自選當?shù)氐囊惶庯L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點,運用本課的寫法,寫一篇短文。
    5、小組或全班交流、評議。
    這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文章脈絡,重點學習了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通過學習知道了桂林山、水各有什么特點;明白了作者是怎樣描寫的。作者來桂林游玩的原因以及觀賞了桂林山水后有什么感受,下節(jié)課再學習。
    1、寫熟生新詞;
    2、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修改、填寫練寫的片斷。
    2桂林山水
    靜
    水清對比
    綠
    桂林排比舟行碧波上
    人在畫中游
    奇
    山秀比喻
    險
    總----分------總
    資料提供者:程建芳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九
    《桂林山水》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嘗試通過“研究朗讀”加深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復合片)。
    [教學步驟]。
    一、激情導入。
    師:萬里長城雄偉壯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是人類文明的見證。然而千萬年來,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締造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跡。我國廣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們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觀察圖畫。
    師:(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畫面)看,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綠水,非常美麗。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美麗的景色?(學生介紹時,教師引導側重于觀察有順序有重點,敘述的語言要生動。)。
    過渡語:如此秀美的風光,該用怎樣的語言來描寫它呢?
    三、初讀課文。
    1、看畫面,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簡單介紹“啊”的音變:在普通話中,“啊”在句子末尾時,讀音會受它前一個字的讀音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如在本課中“啊”就這樣讀:真靜啊(nga);真綠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險啊(哪)。
    (注:學生了解“啊”字讀音這一特點即可,為什么這樣變化不必講。本課出現(xiàn)的讓學生讀準,讀對。)。
    3、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字音。
    4、檢查朗讀情況。
    過渡語:“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就與作者一起蕩舟漓江來觀賞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圖文結合,研究朗讀。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畫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討論: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把特點說具體,并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指導朗讀。
    采用研讀法,即該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讓學生真正做到由感而發(fā)。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讀時語氣要緩,要輕?!罢骒o啊、真清啊、真綠啊”讀得稍重些即可,不要過分強調重音,以免使得整體不和諧?!办o”字讀得稍慢,“清”略顯示輕快,“綠”讀得更加明快。讀這一段,整體感覺輕緩,富有起伏。
    指名讀——師生評價(可問:這里為什么這樣讀?怎樣讀更能體現(xiàn)漓江水的這一特點呢?你認為他哪里讀得好,請說說理由。你能試一試嗎?評價中穿插自由讀、指名讀、范讀等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想象體會漓江水之美。
    4、總結學法:結合圖畫讀課文——找特點——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讓學生先通過觀察、比較領落桂林水的獨特,然后再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最后通過研究讀使學生感悟、表現(xiàn)桂林水的特點。此時,學生隨著有聲有色的朗讀,身心會進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進一步領悟大自然的美韻。
    (二)運用第二中學到的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三)檢查自學。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秀——色彩明麗。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結合畫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理解“奇”這一特點時,可補充以下內容,幫助學生想象體會漓江兩岸的奇峰,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擺開架勢啄斗的公雞。碧蓮峰的山體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書僮山很像一個古代捧書而立的書僮,螺螄山周圍有一道道盤旋的螺紋,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還有一處山景叫“羅漢曬肚”,像一個敞胸露肚的羅漢坐在江邊休息。也可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接下來山峰像什么。
    2、指導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把學到的學法緊接著運用,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這樣便于學生掌握學法,起到了學以致用的作用,長期堅持一定能夠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目的。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想象山繞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麗畫面。
    2、說說你想象到的畫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
    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五、感情朗讀全文,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義,并試著背誦課文。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十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贊嘆。
    1.出示書中插圖(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錄像;
    3.教師范讀課文;
    4.學生談談感受。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2.重點體會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贊美呢?還要我們在親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結論。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在文中起了總起的作用。)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默讀課文,用筆畫出漓江水的特點,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3.交流討論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3.體會詞語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是什么句?說說無瑕、翡翠的意思。
    (這是比喻句,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無瑕:沒有一點斑點,非常純凈;翡翠:一種綠色的硬玉,有光澤。)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美來,讀出對漓江水喜愛贊美之情。
    5.檢查朗讀,注意指導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中啊的正確讀法。
    (四)作業(yè):
    1.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2.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點。
    2.背誦全文。
    3.檢查生字、新詞。
    4.總結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讀文,看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點畫下來。
    特點:奇(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結合課文解釋: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仿佛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峰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著這一帶。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練習朗讀(可小組中互相讀)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4.小結:作者在觀察桂林山時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時又用了什么方法?
    觀察:抓特點。觀察時注意了山的形與色并進行了豐富的想象。
    描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讀起朗朗上口,富有詩韻。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朗讀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說一說。
    (三)檢查生字預習。
    (四)指導背誦
    1.朗讀練習。
    2.熟讀后再練習背誦。背誦時先求熟練,后求有感情。
    (五)指導課后思考·練習第三題。
    (六)作業(yè)
    1.抄寫字、詞。
    2.背誦全文。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十一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再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
    兩課時
    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
    (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關鍵詞理解句意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著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最后總結總體感受。
    學生自由談上節(jié)課的收獲
    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文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3)運用多種方式,讀出感情。
    自學后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并進行朗讀指導。
    1.生讀第四節(jié)找出重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靜:感覺不到......
    水 清:可以看到......
    桂林山水 綠:仿佛......
    甲天下 奇: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山 秀: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十二
    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帶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發(fā)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或教師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評點現(xiàn)代教學媒體合理有效地使用,從深層次上改變著課堂教學模式。本設計通過像文對照,展現(xiàn)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多向導讀,豐富和拓展學生閱讀的心境,這是對導讀的一種新探索。
    1 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 換詞練習,區(qū)分觀賞與欣賞。
    3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評點教師不問不講,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fā)展空間,讓學生自讀,自己發(fā)現(xiàn)要點。
    1 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漓江。
    2 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較 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3 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評點找合作伙伴,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參與學習,品味課文,這是閱讀教學多元化的大膽嘗試,它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4 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點。
    5 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 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1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yōu)秀小導游發(fā)言。
    2 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請學生上臺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請學生匯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 請學生自由發(fā)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 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評點教師走下講臺,聽學生的見解,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展。講臺成了學生自由發(fā)問、自由表現(xiàn)的舞臺。
    1 看圖,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 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3 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評點學生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將傳統(tǒng)的要我讀變?yōu)槲乙x,把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變成了一種個人需求和個人欲望。
    【總評】設計者打破語文課堂一頭沉的局面,轉變觀念,轉變教的方式,把原來的口授、設問、解答變?yōu)樘峁┳灾魈骄康臈l件引導學生學習。這樣,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質疑解難、設計板書、上臺板演、匯報成果,自始至終通過讀來抒發(fā)自己的體驗,逐步將學生帶進了自主探究的學習境界。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十三
    本文的作者使用了詩一樣美的語言,描繪了我國奇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真可謂是一篇寫景抒情,情文并茂的佳作。
    文章的層次清晰,結構完整。全文是按總起——分述——綜合的順序寫的。先總寫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然后寫漓江的水之美,再寫桂林的山之美,最后一段總結觀賞印象。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結構和句式,表現(xiàn)了一種整齊的美,復沓的美,寫法上很具特色,其次,文章首尾呼應,突出了中心,使文章結構十分嚴謹。
    作者對桂林的山水,觀察得很細致,因而抓住了景色的特點,在具體地描寫中,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把獨特的姿容描繪了出來,把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令人心馳神往。
    此外,文章遣詞造句簡潔優(yōu)美,各段之間銜接自然、緊密,文章雖短小,讀后使人回味無窮。
    1、通過讀、背,領會課文描寫的意境,使學生得到美的陶冶,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通過觀察比較,概括事物特點的方法,并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復習比喻句。學習通過對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進行描寫的方法,并把句子寫具體。
    4、學會生字,理解“危峰兀立”、“形態(tài)萬千”、“波瀾壯闊”、“連綿不斷”的意思。
    1、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正音正字。
    2、通讀全文,了解大意。
    3、學習第一、第二小段。
    (一)談話引出課題: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北方,有聞名于世的萬里長城,在祖國的南方廣西的.東北部,也有一處聞名于世的風景區(qū),同學們知道是哪兒嗎?(板書:)
    (二)檢查字詞預習情況,正音正字。
    1、在學習課文以前,先看一看大家生字詞掌握的情況。(出示小黑板)
    2、為生字注漢語拼音,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指導學生抓住生字特點,分析字形,掌握字形。
    4、比較多音字“卷、佛、蒙”,通過組詞使學生掌握上述三字在課文中的讀音。
    (三)指名朗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作者按什么順序寫觀賞的?(作者按觀察順序,分為四段寫的。先寫作者為什么觀賞,再寫觀賞桂林的水,接著寫桂林的山,最后寫對的總印象。文章是按:總起——分述——綜合的順序寫的)
    (四)分析理解內容:
    1、讀第一小段。說說“觀賞”一詞是什么意思?(觀賞:觀察、欣賞)
    2、美好的事物才會吸引人去觀賞,作者觀賞的是什么?(觀賞的是桂林的山水)
    為什么桂林的山水吸引作者去觀賞?(因為甲天下。甲是居第一。之秀麗是天下數(shù)第一的)
    歸納:第一小節(jié)開門見山,寫出作者為什么觀賞桂林的山水。
    3、讀第二小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先寫水?(因為作者泛舟漓江,離水最近,看得最清)
    4、作者泛舟漓江之上,為什么不落筆就寫漓江的水,而要先寫大海和西湖?(作者本意是要寫漓江的水,卻先用簡略的語言寫出大海具波瀾壯闊之美;西湖具水平如鏡之美,它們各有特色,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用映襯的手法,把漓江之水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給讀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5、作者用了哪些詞語強調了漓江的水更有特色?(“卻”字是轉折詞,表明作者不寫大海,也不寫西湖,而要寫漓江?!皬臎]”二字表明漓江的水不同于一般的水,作者游歷雖廣,但“從沒”見過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更具特色,更美)
    6、認真默讀課文,指出漓江的水有些什么特點,用簡練的詞概括一下。(漓江的特點是“靜、清、綠”)
    這三個字雖點出漓江水的特點,但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嗎?(不能,因為寫得不具體,沒說明程度、樣子)
    課文用了什么句式,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作者用了一個包括三個分句的排比句,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7、熟讀這個排比句,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漓江水的?(靜:本來江水流動,卻讓你感覺不到,可見靜的程度。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水清明、純凈。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無瑕:瑕,玉上的斑點。這是一個比喻句,寫出漓江水綠得純,綠得美,綠得可愛)
    8、作者泛舟漓江,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是漓江的水靜。最后一句“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闭f明了這種感受)
    歸納:作者抓住了漓江水的特點,具體描寫了它靜、清、綠。
    9、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jié),并體會文中所描寫的意境。
    1、學習第三、第四小段。
    2、朗讀全文。
    3、填空練習。
    1、指名朗讀第一、二小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讀第三小段,大家考慮:這段的寫法和哪段相似?(與第二小段相似。作者本意是寫桂林的山,卻從“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入筆,也是用映襯的手法,突出桂林的山別具一格)
    3、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小段。根據第二小段描寫水的方法,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樣描寫山的。(要求學生邊讀,邊想,邊在書上劃出有關詞句)
    組織大家發(fā)言討論,進行歸納:
    先抓住桂林山的特點:“奇、秀、險”,再具體進行分析。奇:拔地而起,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開頭兩句正面描寫,中間一連打了三個比喻,最后以“形態(tài)萬千”收攏?!靶螒B(tài)萬千”的意思是:形狀、姿態(tài)多種多樣。寫出了桂林的山突兀崢嶸,座座山仿佛是大自然的造型藝術的杰作)
    秀: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比喻突出了桂林的山色特點,蒼翠欲滴,色彩鮮明)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危峰兀立的意思是:山峰高聳直立)
    歸納:這一段作者同樣用了一個包括三個分句的排比句,寫出了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而這三點分別從山形、山色、山勢進行了具體的描寫。每個分句都是通過豐富的想象,使用了恰當?shù)谋扔?。讀起來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小段,并體會文中所描寫的意境。
    5、指名讀第四小段。這段寫了什么?(寫的是作者觀賞獲得的總印象)
    “畫卷”是什么?(有畫軸的大畫,卷起來稱畫卷。課文指桂林優(yōu)美的風景像畫兒一樣)
    為什么作者最后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樣兩句詩來概括?與開頭一句關系如何?(作者把桂林的山、水、云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融合在一起,用一個長句子寫出來,勾勒出一幅彩色圖。作者泛舟漓江,如入畫中,并把讀者也領入那無限美妙的境界中去了。結尾詩句與開頭詩句前后呼應,使文章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歸納:本段寫出結合的美景。
    6、要求學生朗讀全文,要親切、抒情,并領會文中描寫的意境。
    7、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描寫了奇麗的景色,贊美了“甲天下”,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感情。
    8、小結本課的寫作特點:
    本文的層次清晰,結構嚴謹。開頭先總起“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把山水結合起來,加以概括。首尾呼應,突出了中心。
    本文觀察仔細,抓住景物的特點,加以具體描寫。想象豐富,比喻生動,作者又使用了詩一樣的語言,借景抒情,使文章的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眷戀之情。
    填空練習:(出示小黑板)
    1、漓江的水真( )啊,( )得讓你( );漓江的水真( )啊,( )得可以看見( );漓江的水真( )啊,( )得仿佛那是一塊( )。
    2、桂林的山真( )啊,一座座( ),各不相連,像( ),像( ),像( ),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 )啊,像( )的屏障,像( )的竹筍,色彩(),( )水中;桂林的山真( )啊,( ),怪石( ),好像一不小心就去栽倒下來。
    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熟練地背誦課文。
    3、抄課文第三節(jié)中的比喻句,說說它們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4、仿照課文描寫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寫法,先概括抓住特點,然后具體描寫,寫校園或公園環(huán)境特點。(片斷練習)
    板書設計
    1、這是一篇散文,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在本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韻律的美,文章結構的美,以及祖國山河壯麗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2、本課教學中要通過詞句的理解,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例如: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從而體現(xiàn)桂林山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的壯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3、本課教學中要加強朗讀指導,在掌握本文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4、要使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如幻燈、錄音等。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十四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的要求,自讀課文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閱讀,培養(yǎng)自學能力。課文的自讀提示,作學生的自讀指導,所提及的問題不要求學生回答。課文后面的練習,要求學生在自讀過程中獨立完成。有些生字詞,由學生借助工具書自查解決。本課教學時間為一課時。
    這首詩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在自讀中理解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含蓄地概括了桂林從歷史到現(xiàn)代的巨大變化,對沐浴在社會主義陽光下祖國新貌的贊揚。這首詩是以“信天游”民歌形式寫的,句式勻稱,音調鏘鏗,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可以使學生有較深的感受。要求學生體會想象的作用和詩句中詞語的深刻含義。
    這首詩的內容可分成四個層次。
    第一層,開頭4節(jié),傳神而又含蓄地道出了桂林山水的美。在寫法上,詩人避開了前人對桂林山水以實寫實的手法,采取了獨特的以虛喻實的方法,在前人沒有涉及的領域內發(fā)掘出新的美。讓我們看到的不是桂林山的`具體形象,也不是漓江水的具體樣子,因為桂林山漓江水給人們的印象是難以具體描繪的。如“神姿仙態(tài),如情似夢”都不是如實描寫真山真水,只是讓學生進行想象,神和仙都是我們沒有見過的,但云霧中綽綽出現(xiàn)了仙女的形象,由此而引起想象,神仙有多么美的姿態(tài),桂林山水就有多么美的姿態(tài);情愛和夢境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桂林山水就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
    第二層,5—10節(jié),由寫景轉入抒情,聯(lián)系個人的感受抒發(fā)熱愛桂林山水的真摯感情。浪濤、風沙、馬鞍、沙盤,是具體景物的描寫,再現(xiàn)了詩人和千千萬萬的革命戰(zhàn)士迎著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沙,走向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過的錦繡河山之中,并為之而浴血奮戰(zhàn)的悲壯情景。
    第三層,11—14節(jié),這是全詩的轉折之處,從這里開始,《桂林山水歌》在對客觀景物作了概括的描繪之后,轉向主觀心境的抒發(fā)。詩人緊緊抓住對桂林風景的特點的描寫,含蓄地概括了桂林從歷史到現(xiàn)代的巨大變化:借老人山的形象,慨嘆歷史上的祖國一直愁云籠罩;借還珠洞的神話,抒寫對于光明和解放的幢憬;面對雞籠山、屏風山,聯(lián)想到雄雞高唱,屏風開放,山河放出異彩;又從穿山景狀,表明大地洗盡愁容,面對明潔的喜悅。
    第四層,最后12節(jié),由贊美桂林山水擴展到對祖國美好山河的歌頌,對沐浴在社會主義陽光下的祖國的歌頌。這一層是主題的升華,由桂林山水的可愛,概括到祖國江山的美麗,由普通的吟詠山水之情,而發(fā)展成為愛國主義的頌歌。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十五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3)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多媒體課件。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么多?(樹多)。
    那么,顧名思義,“桂林”是什么樹多呢?(桂樹多)桂林位于我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們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么樣?
    2.理解詞語:“波瀾壯闊”
    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同法理解“峰巒雄偉”
    3、出示: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教師指導讀好“啊”字的變音。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理清楚了課文的結構。(邊引領學生小結邊板書)。
    過渡: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為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么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
    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漓江的水的靜、清、綠的?(指名一人讀)。
    (1)、找依據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2)、找依據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漓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說話訓練:
    假設是你站在這漓江的游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現(xiàn)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xiàn)漓江“綠”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4)、把三個特點連起來讀,感受排比句的特點。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這是否浪費筆墨呢?
    小結: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6)集體有感情朗讀第二段。練習背誦。
    過渡:百聞不如一見,作者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欣賞著這如夢似幻的人間仙境,不禁發(fā)出由衷的贊嘆: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齊讀)。
    這哪里是流淌在筆尖的文字,這分明是作者一顆靈動的心啊,讓我們發(fā)自肺腑地由衷贊嘆――(齊讀)。
    這一段中哪―句話最能夠起到總結的作用呢?
    這句話,為什么用引號引起來呢?
    (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注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課文中還能發(fā)現(xiàn)這樣的例子嗎?(“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
    作者、讀者、游客、詩人、中國人、外國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語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绻幸惶欤阋材軌蜃哌M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
    漓江的水靜、清、綠。
    分述。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十六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2/3
    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篇十七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錄象等。學生外出旅游拍的風景照。
    1、初讀課文,結合課后習題理清課文思路。
    2、圈劃生字新詞,解決疑難詞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或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課文,提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同時配樂教師范讀;或用多媒體,先后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3)指名配樂朗讀。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xiàn)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蛘叨嗝襟w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xiàn)文字。
    (1)引導學生質疑。
    (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
    2.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內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一是利用集體交流,即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課外書籍(如為什么桂林的山會如此奇特)。
    4.布置作業(yè):
    (3)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
    一、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2?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后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描寫漓江的片斷。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段寫段。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后引進有關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lián)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5o。